搜尋此網誌

2021年1月16日 星期六

涅槃經-5

 我們講到第五頁後面最後一段,『善男子,大涅槃者,即是諸佛如來法界………』

◎善男子。大涅槃者,即是諸佛如來法界……如來畢竟不受女身,為欲調伏無量眾生,故現女像…

示現閻浮提中飢餓劫起,隨其所須供給飢食,然後為說微妙正法,令其安住,無上菩提……

眾生貪着三界,即為說法,令離是處,度眾生故,為說無上,微妙法藥,為斷一切煩惱,種植無上法藥之樹,為欲拔濟諸外道故為說正法,雖復示現為眾生師,而心初無眾生師想,為欲拔濟諸下賤人故,現入其中,而為說法,非是惡業受是身也。

【大涅槃者,即是諸佛如來法界】我們假如說只有涅槃的話,跟生死相對。那假如說有加一個大涅槃,它就已經超越相對,是已經進入絕對、就是獨一無二的。大涅槃者,即是諸佛如來法界。所以進入到絕對體的時候,就是佛的法界(如來法界)。那我們要知道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也是這樣,就是一個絕對體,我們都要體會。

【如來畢竟不受女身,為欲調伏無量眾生,故現女像】所以佛就可以,沒有形相、那可以現相。那現什麼相,佛自己可以決定,決定要現什麼形相。要調伏女生的話就現女像。

【示現閻浮提中飢餓劫起,隨其所須供給飢食】就是供給已經很飢餓的人有東西吃。

【然後為說微妙正法】給他先吃飽了,然後才說微妙的正法。

【令其安住,無上菩提…】讓我們能夠安住在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本體上面。

【眾生貪着三界,即為說法,令離是處】就是讓我們眾生離開三界。

【度眾生故,為說無上,微妙法藥】就是說最上乘的佛法讓眾生都能夠成就,回到自己的本位,每一位眾生都是佛。

【為斷一切煩惱故】我們了解說我們在凡塵一切都是煩惱。

【種植無上法藥之樹,為欲拔濟諸外道故為說正法】心外取法就叫外道,就是在道之外。

【雖復示現為眾生師,而心初無眾生師想】沒有那一種高下、高低的階級觀念,都沒有.

【為欲拔濟諸下賤人故,現入其中,而為說法】所以佛也會示現下等眾生,比較困苦的眾生。

【非是惡業受是身也】不是惡業推促,然後顯現比較下賤的身。是為了要渡層次比較低的這一些眾生。

無所積聚。於食知足。如鳥飛空。跡不可尋。有為積聚者即聲聞行。無為積聚者即如來行。亦得名為於食知足。若有貪食名不知足。不貪食者是名知足。跡難尋者則近無上菩提之道。跡不可尋者所謂涅槃。涅槃之中無有日月星辰諸宿寒熱風雨生老病死二十五有(三界)。離諸憂苦及諸煩惱。如是涅槃如來住處常不變異。

【無所積聚,於食知足】就是不會積聚在凡塵。所以佛定戒律三衣一缽以外,剩下的東西都不能留在身邊,這樣就容易修道,所以無所積聚。那我們凡人都是累積非常多的物質,這樣我們就比較有負擔,然後煩惱也比較多。然後修持就把這一些物質都摒開身邊,不積聚在身邊。那麼在吃的方面不挑剔,只要能夠吃飽,養足色身,身體能夠存在了就可以。

【如鳥飛空,跡不可尋】好像天上飛的鳥,飛過了以後你不知道牠是飛哪個路線,那個跡就沒辦法去尋找。那麼這個意思就說:在凡塵幫助眾生,可是那個幫助眾生以後,你要去找他怎麼樣來幫助眾生,你都找不到痕跡,就是幫助人都不落入痕跡,讓人家不知不覺。

【有為積聚者即聲聞行】假如說要累積很多的,那麼這個是屬於聲聞,就是我們講下乘、一些聲聞,修到成就就是阿羅漢。

【無為積聚者即如來行】無為,無所作為。所以我們知道說不落入有為,是無為的話,都是從佛性出來,無為然後積聚。就積德,累積善行跟道德,這個就是如來所行持的、努力的方向目標。

【亦得名為於食知足】也可以說他在吃的方面都已經飽了、都知足了。

【若有貪食名不知足】假如說貪吃,吃了肚子都漲了,然後也貪好的,那個叫不知足。不知足就有煩惱;那知足就常樂,時時刻刻都很快樂。

【不貪食者是名知足】不貪吃就已經能夠知足。

【跡難尋者則近無上菩提之道】所以我們了解說,那個『跡』,做過以後留下來的痕跡,讓人能夠找得到的話,那個都是有為之善。那無為之善,就很難去尋找的出來。那很難尋找出那個善行(渡化眾生之行),那麼已經接近了無上菩提之道,就已經能夠進入那個最上乘的、佛的領域,菩提之道。

【跡不可尋者所謂涅槃】所以我們瞭解到,不生不滅、沒有變化、如如不動的那個,跡象就不可尋找,跡不可尋。

【涅槃之中無有日月星辰諸宿寒熱風雨生老病死】所以涅槃之中沒有這一些現象。我們凡塵所生活之中的現象,在涅槃之中全部都沒有、都不見。所以我們知道說,我們落入現象、落入凡塵,有形有相,就有這一些日月星辰、寒熱風雨、生老病死,那我們佛性本體(不生不滅佛性本體)之中,都沒有這一些事。

【二十五有(三界)】就是我們講的諸有,二十五有就是三有、三界。

【離諸憂苦及諸煩惱。如是涅槃如來住處常不變異】所以我們了解說,有因有果叫有。那全部明細的說有25。綱要的說有三界(三有),三有就是三界。二十五有是把三界詳細說,我們上個禮拜就有詳細講。那如來祂已經都離諸憂苦及諸煩惱,都沒有憂苦煩惱。那麼如是涅槃是如來所住的地方,住的地方所在是如如不動,常然後不變異。所以我們了解,我們每一個人都一樣,我們的佛性本體如如不動,常住不遷,不會變動。

所言大者,其性廣博。猶如有人壽命無量名大丈夫。是人若能安住正法名人中勝。如我八大人覺(指修習達到解脫者,所具有的八種覺悟,一、世間無常;二、多欲為苦;三、心無厭足;四、懈怠墮落;五、愚痴生死;六、貪苦多怨;七、五欲過患;八、生死熾然苦惱無量。好記的說法:一、少欲;二、知足;三、遠離;四、精進;五、正念;六、正定;七、正慧;八、不戲論;把兩種八覺合起來,意思就更明顯)。

【所言大者】大就是摩訶,盡虛空徧法界,叫做摩訶、叫作大。所以大已經充塞整個宇宙虛空。那我們的身體水火風土也叫四大,因為水、火、風、土,它各都充塞整個宇宙虛空,那宇宙虛空就是這個水火風土,所以宇宙虛空叫做色。水火風土就是形相,就是色;然後虛空就是空。然後空跟色它是合在一起,那我們大部分所看的就只有這個空間,不知道空間裡面有水火風土,那水火風土就是色,那色跟空不二(是一啦,合在一起)。

所以我們研究道理要了解,老子就講『常有』跟『常無』,那有跟無,『常住的有』跟『常住的無』合在一起,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所以兩個合起來,有(永遠的有)、無(永遠的無),就是佛性本體。所以講的文字不同,意思一樣。所以我們要了解說,修證者所講的就讓我們能夠知道,所追求到達究竟的目的,就是常有跟常無,那常有、常無合在一起了就是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就是我們所要追的。那因為祂不落入現相,所以不會變化、不會生滅,也常住不遷。所以我們假如說能夠透徹了解以後,我們修起道來非常的有自信,我們都相信自己真的就是不生不滅、常住不遷、如如不動。因為我們還沒有很真正的去領悟、證悟,所以都有一點懷疑。

那後學剛好最近在北部就印一本謝謝您(我們在這邊講的謝謝您),那個書面資料已經印出來了,那可能再過一兩個禮拜我們會寄下來。所以那個後學看了以後,覺得說不管你有沒有研究性理心法、不管你有沒有求道,來看都非常適合,都知道我們人生的方向,還覺得說還很不錯,因為還講時間民國一百年,還講地點台南同義宮。所以喔,耶!就可以了解說那個來源,那個時候我們講道德經,講到41片,所以我們聽道德經41片,就是在講謝謝您(就是老師作的歌,謝謝您),然後講一個多小時,現在台北的道親已經把它印成書面資料,那我們可以看的話(聽的話馬上就過去),可以看的話你可以慢慢欣賞。後學昨天晚上就看一遍,早上起來又看一遍,我說這個很覺得很…老王賣瓜啦!覺得說還不錯咧!

所以我們了解說,我們在這個凡塵說我們本身都是佛,我們都不敢承認,因為畢竟我們離開我們的本位(本來的地方)太久了,落入凡塵已經不計其數,不知道轉世了多少生、多少世、多少個元會,我們都在流浪、都不知道回去到我們的本來地方。所以當我們講到說如來的住處(住的地方),各位要知道喔,只要落入形相一定有生滅,那有生滅就有變化。所以我們佛性沒有形相,那祂不生滅,沒有變化,如如不動。那我們能夠確實體會了以後,確實知道、確實體會了『如如不動、沒有形相』,所以後學說謝謝您的書面資料,裡面最重要就是講無心。我們在凡塵生活都有心,有心有煩惱、有心有爭執、有心就有怨憤,那全部的心都沒有(也就是沒有心意識),全部都沒有了(什麼都沒有了),那即心就即佛。後學看簡單明瞭,真的蠻欣賞的。所以所言大者,其性廣博。非常廣闊博大。

【猶如有人壽命無量名大丈夫】這個壽命無量唯有我們的佛性才可壽命無量。

【是人若能安住正法名人中勝。如我八大人覺】

這個八大人覺就是指修習達到解脫者,所具有的八種覺悟。這可能我們也有看過這一本八大人覺,可是我們可能沒有進入內容,我們覺得說那個是一般在小乘法在研究的。那假如說我們稍微知道解脫的八種覺悟:

第一個世間無常,我們凡塵都是沒有常態、一直變化。

第二個多欲為苦,我們欲望很多,那個苦就很多。

第三個心無厭足,愈多愈好,都不會說這樣就好、我已經夠了,心無厭足。

第四個懈怠墮落,這個我們大概都不承認啦,沒有啊!我很努力啊,沒有懈怠墮落啊!其實在不知不覺之中喔,這個有一段時間可能啦,會很精進、會很努力,可是一段時間以後就懈怠了、就墮落了!

第五個愚痴生死,就是我們對生死都還毫不在意,生就生、死就死,都愚痴。

第六個貧苦多怨。

第七個五欲過患,這個就是我們身體的享受,我們的身體眼耳鼻舌身,都要貪這個欲樂享受,便五欲過患。

第八個生死熾然苦惱無量,這個生死就是很熱烈,生了慢慢長大,老了就死了,死了以後又生、生了又死,就這樣,苦惱無量。所以這個是八大人覺,八大覺。那因為你有這八個就算大人,就已經到達大人的狀態

那麼比較好記的、簡單的說法,我們就把它濃縮:

一、少欲,世間無常,我們欲望少一點。

二、知足,多欲為苦,我們就知足,那個就不會苦了。

三、遠離,心無厭足,我們就遠離,遠離這個心無厭足。

四、精進,懈怠墮落,我們就精進。

五、正念,愚痴生死,我們就正念。

六、正定,苦多怨,我們就正定。

七、正慧,五欲過患,我們就正慧,就有智慧。

八、不戲論,生死熾然苦惱無量,我們就不戲論,就是演戲的台詞我們都不用去記,我們上台下台就努力演,演自己就好,不用去記台詞,要當演員要記很多台詞,所以我們每一個人在人生的舞台上,我們都是主角,我們也當導演、我們也當編劇,所有的角色我們都自己來,所以我們就努力的去演,不用再去記那一些演戲的台詞。那麼把兩種八覺合起來,意思就更明顯。

為一人有為多人有。若一人具八則為最勝。所言涅槃者。無諸瘡疣。善男子。譬如有人為毒箭所射多受苦痛。值遇良醫。為拔毒箭。塗以妙藥。令其離痛得受安樂。是醫即便遊於城邑及諸聚落。隨有患苦瘡疣之處。即往其所為療眾苦。

【為一人有為多人有】是一個人有呢,還是很多人有。

【若一人具八則為最勝】假如說八大人覺一個人具備那個是最好、最殊勝。

【所言涅槃者。無諸瘡疣】就是沒有那一些毛病,我們身體的病都害我們很苦、很慘!

【善男子。譬如有人……其所為療眾苦】所以這個涅槃經就是佛要涅槃之前所說的經典。那本來佛有講這個我們受毒箭那一種比喻,說我們接受人家這個毒箭一射過來我們中箭,中毒箭的時候,那個比喻之中是講:

稍慢拔箭,我要先研究是誰射過來的;

且慢拔箭,我要研究這個箭是什麼做的;

且慢拔箭,我要研究那個箭頭跟箭身是從那裡取來的;我要研究那個箭頭去塗什麼毒藥;當你還沒有研究清楚的時候,你的一命已經嗚呼哀哉!

所以佛講這個『箭喻經』,就是我們中箭的比喻那個經典,就說我們在凡塵會遭遇到很多的事情,那我們要在很多事情裡面,能夠分辨的出輕重緩急,什麼該拋開不要去管、什麼該先管,你既然已經中了毒箭,第一個趕快拔出來敷藥,把那個毒能夠逼出體外,命才能夠存下來,不要研究東、研究西啦,你研究的還沒透徹你命都沒了,再研究都沒人了。所以佛說那個『箭喻經』

後學以前在埔里天元佛院,一個人就拿以前那一種卡帶的隨身聽,然後一個人沒有聽眾,一個人就看著『百喻經』(一百個比喻),一個人(後學)就一直講、一直講,講了很多百喻經,後來後學再找以前講的卡帶竟然找不到,那個時候去電器行買那個錄音帶,不是買幾卷錄音帶,是買幾箱。因為在天元佛院也有薪水可以領,是我們政府規定的最低的工資,那領來以後,那吃都吃天元佛院、穿都很普通,不會再花錢,那領餉都有月俸可領,就拿去買那一些整箱的卡帶錄音帶,然後來附錄,錄一卷以後就附錄,那為了要附錄去買好幾部的那種兩邊的卡帶,好幾部買回來,然後就很忙在那邊附錄,然後有道親到天元佛院去,我就送人,因為都有道親回去服務、去幫忙打掃整個天元佛院,那就很多,只要有去就送人。到後來整個連那個在附錄的那個也送人了,全部都送人,那卡帶也送人,到後來自己想聽,啊!卻找不到!然後去找那個拿的人,沒有啊!已經轉給人了,就找不回來。

所以那個時候講很多的比喻經,都是故事、很短、比喻,對我們都有幫助。那個時候還經過一段算蠻長的時間,那在天元佛院吃飽都很閒,所以那個藏經閣裡面有大藏經整套的,那後學就去拿出來看,時間有啊,那心情等於是都沒事、很開朗,就多研究,所以因為研究的時間久,進入經藏的內容也很深,所以後來都會講白話,哎喲!白話啦!這個白話!道親說文言文,我說白話啦,(道親說)文言文啦!到後來一段時間了以後,換個角度來看,阿!真的不是白話、還蠻深的,不寫說還不懂,都是因為看久就會便成習慣,那習慣,真的就是很初淺,可是你在還沒有接近的時候就會覺得很深,那很深不容易懂就看不下去,那你覺得說很淺很白話就會看的很快,一頁接一頁。假如說各位有看過,那個大藏經很大本,然後又全部都是原文,真的你看不懂的話你看不下去,看得懂的話會引起你一直追求。所以很多有關於文殊菩薩講的喔,很多都你知道了(認知),知道了就到了,都沒有說還要做,你知道了就到了,很多都是這樣。所以後學把它說那個就是佛知佛見(佛的知見)。

可是我們凡塵我們眾生,都是眾生知見,那差別最大我們為什麼沒有成佛?就是因為我們用眾生知見。假如說全部都用佛的知見那就成佛了,所以差別在這裡。我們什麼時候把我們眾生知見都拋掉,然後用佛的知見,那佛的知見很簡單啊,『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就是佛的知見啦,有沒有很簡單?很簡單喔!可是我們都捨不得放,都會說我這一些是經驗的累積,喔!花了好多錢去學的,要放掉的話可惜啦,都捨不得放。所以我們要瞭解到說,我們自己本身要培養那個認知,認知的程度你夠了、已經到了,像那個文殊菩薩所講的一些道理,你只要聽到以後,大概你就到了,不用再找時間、找地點來修,不用,你聽到了就知道了就已經到了,到佛的境界。所以後學看那個文殊菩薩講,有時候連那個釋迦牟尼佛都會把祂,好了好了!這個眾生聽不懂你不要說,講淺一點,連釋迦牟尼佛都會這樣說,講淺一點,你說這個人家聽不懂!很有意思喔!連那個釋迦牟尼佛都要文殊菩薩講淺顯一點。所以假如說有看,你假如說有時常在看文殊菩薩講的經典,真的那個智慧,文殊菩薩智慧第一,真的會幫助我們般若妙智慧,真的幫助很大。

所以我們要了解說,我們在凡塵學的很多都沒有意義的啦,那我們要學有意義,就是對我們有實際幫助,那個要學,那個沒有用的我們就不要花時間,時間要花在有用的這方面。所以假如說真正的,像後學寫八大人覺只有這麼一點點,其實它也是整本的經典,可是後學說大概它的精華就是在這裡啦,那你這裡了解了,哦!可以了!就可以!所以我們知道說凡塵一切都是變化無常,都是假的。所以我們了解說,只要我們都能夠努力的、真的進入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之中,那所有凡塵的一切,我們就很容易看得開,很容易離開凡塵的所有一切。

善男子。如來亦爾。成等正覺為大醫王。見閻浮提苦惱眾生無量劫中被婬怒痴煩惱毒箭受大苦切。為如是等說大乘經甘露法藥。療治此已復至他方。有諸煩惱毒箭之處。示現作佛為其療治。是故名曰大般涅槃。

【善男子。如來亦爾。成等正覺為大醫王】等,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無上的正等正覺,就等正覺(就是正等正覺)。為大醫王,就是要醫治我們眾生,我們眾生都是不平等,然後覺也不正確。所以佛就教我們正等正覺,然後能脫離苦海。

【見閻浮提苦惱眾生】所以我們了解說,我們苦惱的眾生。

【無量劫中被婬怒痴煩惱毒箭受大苦切】所以我們知道,三個字就夠我們難脫離:『婬怒痴』,三個字。我們了解說凡塵大概就是這三個字是害了我們最慘,就婬怒痴,這個煩惱毒箭,這個都是毒箭,我們都受箭(都已經被射中箭了),那受大苦切,都是這樣。

【為如是等說大乘經甘露法藥】都讓我們能夠了解到,脫離苦海那個甘露法藥,能夠讓我們婬怒痴的毒都能夠消除。

【療治此已復至他方】療治我們娑婆世界苦惱眾生好了以後,又到另外的佛世界去。

【有諸煩惱毒箭之處。示現作佛為其療治。是故名曰大般涅槃】只要我們證悟了、成佛了,可以到無量的佛世界去救渡眾生,可是我們現在我們還沒有證悟本性,我們都還欠人家救,都還沒有辦法說到別的佛世界去救眾生。那我們要知道說,佛世界無量無邊,我們娑婆世界只是其中的一個。很多修證者很喜歡到娑婆世界來,因為我們娑婆世界好壞都有,假如說是北俱蘆洲或長壽天,佛把它列為八難之二。各位八難還有印象嘛?還記不記得?三惡道(畜生道、地獄道、餓鬼道)、佛前佛後、北俱盧洲、長壽天、盲聾喑啞,還有一個,這一個就是我們凡塵那個智慧已經發狂了,世智辯聰,有沒有?很會跟人家辯論,他很聰明、他智慧很高、智慧都發狂了,佛把他列為八難之一,說你這種人佛救不來,沒辦法救,這樣了解嘛!這八個:三惡道,佛也救不了,你已經在受苦了;佛前佛後,佛示現在凡塵之前、佛已經涅槃以後,那你才到凡塵來,哇!沒緣!所以那個也是八難;然後北俱盧洲、長壽天、世智辯聰,八個,八難。所以我們在凡塵的八難,跟這八個內容不同。所以我們了解說佛菩薩祂示現的地方,就希望能夠勸所有的眾生都能夠脫離苦海、都能夠成佛。所以有那個佛世界全部都是菩薩,沒有菩薩以下的眾生。我們就了解說,耶!可能就在這裡面喔(這本涅槃經)有說,所以要怎麼樣到那個世界去,可能就在涅槃經裡面啦,不知道後學有沒有抄錄下來。

大般涅槃者。名解脫處。隨有調伏眾生之處。如來於中而作示現。以是真實甚深義故。名大涅槃。

【大般涅槃者……如來於中而作示現】所以這個大般涅槃就是我們本來、我們證位,我們本來都是佛,那個地方,名叫做解脫處,解脫的地方所在。隨有調伏眾生之處,那麼如來就在這裡面而作示現,要來調伏眾生。

【以是真實甚深義故。名大涅槃】就是很深的義理。那佛大部分都沒有明說,所以很多都需要自己能夠深入研究領悟。

迦葉言。世尊。何等名涅槃。

善男子。夫涅槃者名為解脫。

迦葉復言。所言解脫。為是色耶。為非色乎。

佛言。善男子。或有是色。或非是色。言非色者。即是聲聞緣覺解脫。
言是色者。即是諸佛如來解脫。善男子。是故解脫亦色非色。

【迦葉言。世尊。何等名涅槃】迦葉就請問釋迦牟尼佛,什麼名稱叫做涅槃?

佛就回答,【善男子。夫涅槃者名為解脫】夫是一個發語詞,它本身沒有意思的,幫助後面這個名稱。說涅槃它就是解脫,名為涅槃就是名為解脫。

【迦葉復言】那麼迦葉又再問。

【所言解脫。為是色耶。為非色乎】這個解脫是色解脫、還是非色解脫?

【佛言。善男子。或有是色。或非是色】那佛就說,善男子,有是色或是沒有這個色。

【言非色者。即是聲聞緣覺解脫】沒有色的話,聲聞緣覺。

【言是色者。即是諸佛如來解脫】所以我們了解說,一修持到最高程度的時候,大部分的理都很微細,那個道理都非常的微細。所以有色跟非色就是沒有形相。

【善男子。是故解脫亦色非色】所以解脫也有形相解脫,也有沒有形相解脫,全部都包含。

世尊。唯願哀愍重垂廣說大涅槃。

佛讚迦葉。善哉善哉。善男子。真解脫者名曰遠離一切繫縛。

若真解脫。離諸繫縛。則無有生。亦無和合。譬如父母和合生子。

真解脫者。則不如是。是故解脫名曰不生。

那迦葉又問,【世尊。唯願哀愍重垂廣說大涅槃】希望佛又能夠哀愍眾生,重垂來廣說大般涅槃。

【佛讚迦葉。善哉善哉】佛就稱讚迦葉,說善哉善哉。

【善男子。真解脫者名曰遠離一切繫縛】真正解脫的,他已經遠離了一切繫縛。各位前賢繫縛了解嘛?綁住了!真正的解脫的話,就沒有繫縛(就沒有被綁)。

所以我們講到解脫,我們現在不生不滅的佛性被我們的身體繫縛,被身體綁住了,有沒有?(有)。佛性自由自在,可是身體沒有自由自在啊!所以我們佛性被我們的身體繫縛(綁住了)。然後我們人身在凡塵,你看,我們又被整個五行繫縛。然後我們在家裡本來也自由自在,那現在結婚了以後,哇!夫被妻綁住,妻被夫綁住,然後小孩子生出來,大人小孩都被小孩綁住,有沒有?(有),有沒有繫縛?綁的很緊喔!有時候叫美麗的負擔!又不能說不要,又很甘願被綁住!

所以我們看,為女則弱、為母則強。你看女孩子弱小沒力,但當母親的時候就很堅強,背著抱著,有沒有?有時候一個人空著身子走的時候就很累了,又背著小孩、抱著小孩,有沒有堅強?(有),有沒有被綁住?(有),哇!又綁的很緊!所以我們這個有形無形真的就綁得很厲害!解脫了沒?阿!還沒啦!還正在奮鬥。所以繫縛,我們了解在凡塵,我們被凡塵繫縛了,都要高高興興。

【若真解脫。離諸繫縛】真的解脫的話,就可以所有的繫縛都遠離了。

所以各位前賢!我們現在在現象之中,我們不可能說全部都沒有繫縛啦!那我們要先從心做,我們心不要被名繫縛、不要被利繫縛、不要被婬怒痴、不要被貪繫縛,這個容不容易?很不容易喔!可是我們可以做,對不對?這個都是比較屬於內心方面,只要你都能夠脫離,你看這個貪的,我們凡人不貪真的不行啦!要怎麼活?都要貪才能活!

可是你真正的在內心裡面告訴自己說:

『我生又沒帶來什麼東西,死了也帶不走什麼東西啦!,那我幹嘛貪啊!要不要貪?不用了,對不對!』你貪也沒用,你生也沒帶來,你死也都帶不走,你貪貪貪、貪的很多,所有世界都你的,你一口氣都不來,也都是全部給別人,對不對?(對)。

所以我們看得開,不貪了!解脫了沒?解脫了喔!對啦!先從心裡面解脫,我們觀念改變,行為做法就改變,整個,哇,叫知足!那知足後面兩字怎麼說,(常樂),喔!對啦!你看大家都知道!你知足就常樂,你不知足就煩惱。那我們自己找麻煩啊。你看,觀念改變,我知足,我很高興,我什麼都沒缺!有沒有缺?剛才我們唱那一首歌,你對凡塵貪戀,那沒完沒了啦!永遠你都不知足,都還不夠;那你知足,什麼都夠,都不缺了!

所以你看觀念改變了以後,我們整個行為作法都改變,那整個改變了以後,我們整個等於人格都升高、人格都健全,已經不貪戀有形的物質,那就會重視我們無形佛性的德,你就會培養。那你有德了,我們都是以德在服人,你有德,人家自然對你很欽佩。所以我們要找一個很欽佩的人,你能夠對他很景仰,容不容易?很不容易喔!我們就知道說,大部份我們現在都是為自己啦,你為別人在打拼,可以很難能夠找到,那能夠為別人打拼的喔,凡人說傻子,那傻人!傻人才會被人感動,對不對!你若太聰明,有沒有人會感動?不會啦!絕對不會!你傻人,都不為自己的那一種,那個人家才會感動,那真正的我們就是要了解到,你能夠守住本分幫助人家,那別人一定從內心的感激,從內心自然產生出來很感激。那你都為自己自私自利,人家才不理你,都是這個樣子。所以我們了解說,本身先遠離繫縛,不被這些有的沒的綁住,都沒有了,真的都是覺悟了,那覺悟了以後在真理世界之中,所有的生活都在真理的領域裡面,那跟佛都是一樣的啦,佛也就是這樣。那我們在凡塵也就可以達到這樣的程度。

所以佛就講說,【若真解脫,離諸繫縛】真解脫就離諸繫縛(離開所有的繫縛)。那我們先從無形的做起,沒有形相的繫縛都已經解開了,萬緣放下了。所以各位前賢,若問說怎麼做?就是這個啦,遠離繫縛!會了嘛!什麼把你綁住,你都把它放開,不要綁了,都放開,就叫萬緣放下。這樣有沒有容易做?還不容易喔!都甘願自己綁自己啊!真的綑仙繩(綑住自己,自己都是神仙,把自己都綑住了)。

【則無有生。亦無和合】這個離諸繫縛以後,就已經沒有生,沒有生就不會滅,沒有生滅了。那沒有生滅了,也沒有和合(和合就是因緣)。所以已經也沒有生、也沒有和合。

【譬如父母和合生子】父母若結婚就要生小孩,就要養小孩,若小孩長大了,就老了,那老了就準備要離開凡塵世間。對不對?就好像這樣,不知道來(世間)做什麼,忙忙碌碌,到最後一口氣不來,啊,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是假的。

【真解脫者。則不如是】不是這個樣子。

【是故解脫名曰不生】不像父母親結婚了生下孩子。孩子生了要養育,然後孩子很可愛。可是喔!各位前賢,那個可愛是看別人的孩子,你若自己在養的時候,就氣死!我都沒有養孩子,我都還知道會氣死。若小孩在跟你盧(台語)的時候,喔!照顧不了的時候,又不能打,那個真的。所以要看孩子可愛,看別人的,看別人的就好,很可愛。你不要自己養,你若自己養,那個氣比那個可愛多!

迦葉。譬如醍醐其性清淨。如來亦爾。非因父母和合而生。其性清淨。所以示現有父母者。為欲化度諸眾生故。真解脫者即是如來。如來解脫無二無別。又解脫者名曰虛無。虛無即是解脫。解脫即是如來。如來即是虛無。非作所作。凡是作者。如城郭樓觀。真解脫者則不如是。又解脫者即無為法。真解脫者不生不滅。不老不死。不破不壞。老者名為遷變。死者身壞命終。

那佛就講【迦葉。譬如醍醐其性清淨】那個醍醐就是牛奶五味,牛奶第一味,第二味叫乳酪,第三味叫生酥,第四味叫熟酥,第五味叫醍醐。從牛奶提煉到醍醐,醍醐可已治百病,可是我們台灣肯定沒有,印度不知道有沒有。這個各位就聽後學講過,看經典看到醍醐可以治百病,趕快趕到大賣場去要買醍醐,那個大賣場服務人員說你要買醬油,醬油有醍醐。我說不是啊,是牛奶提煉的醍醐,他說那你去印度買,印度才有,我們台灣只有煉到乳酪,乳酪各位就可以很容易買到。那後學剛聽到乳酪的時候,我也一樣去大賣場買,然後拿到了以後,就問那個結帳人員這要怎麼吃啊?我還不會吃耶!他說吐司加熱以後,就夾在中間,然後就吃。然後後來跟後學講,我教你更簡單的,你把那一張紙撕掉,就直接吃,我說可以喔?可以、可以!乳酪很營養,你吃了不久就胖了,所以不可以,吃了都一直肥胖起來,很快發福。所以有時候還真的要常識,竟然『經』常看竟然沒有這種常識,不知道,那我又沒有說沒有常識也要看電視,我都沒有咧,也沒常識也沒看電視,都不知道。所以醍醐是從牛奶提煉,有病一吃了就好。

【如來亦爾】那麼如來也是一樣,經過一直修煉,修煉到清淨的狀態。

【非因父母和合而生】所以我們知道說,我們的佛性不是父母可以生的下來,父母生下來是我們的身體,佛性是父母都沒辦法的,所以我們要知道,我們的佛性不生然後也不滅,身體有生有滅。

其性清淨】我們如來性清淨。

所以示現有父母者】為什麼如來要示現有父母。

為欲化度諸眾生故】佛因為要渡化眾生,所以就示現入胎,有父母然後生下來,這樣渡眾生才容易啦!就有菩薩跟佛講說,為什麼不用化身來?我化身來眾生不會相信我說的話,所以祂還是示現入胎、示現出胎,然後慢慢長大,都跟眾生一樣,這樣帶領眾生,帶我們眾生修道,我們眾生才肯聽、才肯做,才肯。

所以我們了解說,假如說我們沒有看著佛的那一些經過,那佛講的話我們就會打折扣,就不相信。那佛為了要讓我們眾生相信,祂就真的示現入胎、出胎,然後一樣吃飯、一樣大小便、一樣娶太太。那佛教它就會說,佛跟耶輸陀羅結婚都是沒有作夫妻,結果「未曾有因緣經」,釋迦牟尼佛本身講,祂跟耶輸陀羅經過三年夫妻生活,所以喔,看了以後,哇!怎麼跟我們社會講的都不一樣,社會講的都把釋迦牟尼佛神格化,那佛在講的時候祂都講祂是跟眾生一樣,所有的一切都跟眾生一樣,所以這樣來眾生才帶得動,眾生才肯相信。所以我們了解說,佛祂也一樣,有經過凡塵的夫妻生活。

所以後來半夜偷跑去修道,那個耶輸陀羅很生氣,說我也是相當於一個國家的公主,喜歡我的時候就叫人去作媒把我帶過來,那現在自己…,她說自己跑去享受(出去修道),可是耶輸陀羅就很不甘願。然後等到羅侯羅生下來以後,又叫目犍連去把羅侯羅抱來修道,喔!耶輸陀羅快要發瘋了,就不給祂,就把小孩抱到最高樓、最深的皇宮躲起來,她不知道目犍連有神通,目犍連就跑到她前面,所以那個「未曾有因緣經」很有意思。後學那一本楞嚴經裡面有寫這一段「未曾有因緣經」,假如說各位有看橫的那一本,寫很小的字,把那個「未曾有因緣經」那一段寫下來。那後來她都不給目犍連抱走,然後釋迦牟尼佛就在空中講話,說妳當時跟我結婚的時候,你忘了你答應我什麼?就是答應祂不違逆祂的意思啦,自己立的願,自己要去行,好啦好啦!抱去啦!就把羅侯羅給目犍連帶走去修道。然後你看所有文武百官,每一個人都要出一個小孩來陪羅侯羅去修道,五百個,所以你當官也不自由喔,小孩子要交出來去修道,然後他(羅侯羅)當孩子王,他(羅侯羅)老爸在講道理他都不聽,我不用聽啦,我現在年紀還小,你跟我講也沒用,我記不住啦!那個「未曾有因緣經」那個時候後學把整本都寫下來,那時間久了,現在想想,不用、不用在講這個,就沒有再說了。

因為我們整個社會都把釋迦牟尼佛神格化,高推聖境、然後我們自居卑屈,所以就會有很大的距離。結果後學看大藏經,啊!佛都把祂自己降低到跟眾生一樣,拉到跟我們一樣,所以那個容易修。那假如說高推聖境、自居卑屈,那難修啦!那佛都有佛骨,我這個眾生骨,不會成佛,我們都這樣跟自己說,對不對?那都還沒修,你就自己想說我不會成佛,那這樣修得成喔?唉!怎麼會成?都還沒開始就對自己潑冷水,火都滅熄了,要有火才行,又有動力才可以,才會成就。

所以我們了解說,佛為了要讓眾生相信,所以祂示現在凡塵的時候,全部都跟眾生一樣,沒有兩樣,那我們詳細看了以後,真的那個…。為什麼後學都一直講,第一個一定要信(相信),可是不是去相信外面,而是相信我們自己裡面,我們自己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本體,你絕對要相信,你相信你就有力道,你不相信了喔,都相信外面,咁有(台語)?唉!假如說都不相信自己不生不滅佛性本體,怎麼可以成佛啊!對不對!所以一定要相信,所以你看我們儒家,信居中統四端(仁義禮智),然後兼萬善,就是相信自己佛性,你佛性相信了以後,仁義禮智你都可以做得到,那就可以兼萬善,這個講的這麼明白了。

可是我們學的時候是在學啦,讀書的時候很認真,考試可以及格、可以畢業就好,那畢業了以後,就還給老師了。我們畢業了以後,那沒用了,就還給老師了。沒有說我們在學校學的,出來凡塵就是要用,學以致用,我在學,然後學就有在用。然後我們現在也是一樣,研究性理心法,學了也要用,不生不滅佛性本體,就這麼的親切就跟我在一起,然後研究了以後,整個請佛性當家,請佛性作主,這樣的話,不用等到以後啦,我們在凡塵都已經是生活在佛的領域、就是佛的世界。所以我們了解說,釋迦牟尼佛為了要渡化眾生,就示現跟眾生全部都一樣。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我們真正能夠解脫,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那個真的解脫,一定要先解脫,解脫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不能不認識祂、不能不給祂權柄。先認識先給祂權柄,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真的很多凡塵事都可以完成。

如來解脫無二無別】說到如來就是解脫,說到解脫就是如來,它變成一了,已經沒有二,這樣了解嘛?說如來就是解脫,說解脫就是如來,已經沒有分別。

又解脫者名曰虛無】解脫了以後,為什麼叫虛無?看不到,我們佛性可以看得到嘛?看不到對不對!那確實存在對不對!那這個『確實存在、沒有形相』,這就是如來!有沒有親切?各位前賢,認不認識如來?(認識),那如來認不認識你?所以我們也認識如來,如來也認識我們,因為我們本身就是了、就是如來,所以虛無,就是整個沒有形相。

【虛無即是解脫】沒有形相了,就是已經解脫。

【解脫即是如來。如來即是虛無】所以我們了解說,這個空,這個空間又講到說,若無所見即是真實的見於如來,若有所見即是邪見,有沒有?(有)。所以若無所見,整個空間就是我們佛性,所以沒有能見、沒有所見,沒有能所、沒有生滅,那整個全部都是如來,沒有能見的我相,沒有所見的法相,那沒有我相、沒有法相,就是絕對體,這個就是如來。所以我們要知道,我們時時刻刻就跟如來在一起,就生活之中都是如來。

那我們住相,那就不見,住在形相,如來就不見。那你假如說,不管是大人小孩、不管是男的女的、不管是醜陋美麗,只要他會動、會說話,就是如來啦!這樣分別的話是不是很簡單?有沒有?你假如說看到背部,哎!那個怎麼會走路、會動,有沒有如來?就是有、有佛性嘛!那不要看形相,形相千差萬別,差別很大。可是你看他會動,會有所知覺,那個就是如來!所以如來並不困難,我們只是都不想去認識祂,那你要認識祂,你時時刻刻你都可以見得到。

若無所見的:『沒有能見的我相,沒有所見的法相』,就是真的見到如來,很親切的。所以我們了解,虛無就是空(真空妙有),那真空妙有就真的就是如來。

非作所作】沒有那個作為。所以我們要瞭解到,這個無所作為,就是我們佛性本體。那有所作為,是我們身體,那身體有所作為很快就變化。那沒有作為的佛性永遠都在。

【凡是作者。如城郭樓觀】那個是有所作,把它做出來,有東西。

【真解脫者則不如是】真解脫就不是這樣。

【又解脫者即無為法】無所作為,無為法。

【真解脫者不生不滅。不老不死。不破不壞】這個就是真解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