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1年1月16日 星期六

楞嚴經-49

 我們講到第 162 頁。我們講耳根圓通以後,「正修的階段」在這個地方差不多算結 束了。往後講的都是屬於「助行」―就是幫助我們修行,有一些都是基礎的工夫。 這一次是第 49 片,到下禮拜是第 50 片,在 50 片的時候我們準備要做成可以提的小 整理包―從第 1 片到第 50 片。CD 片的話就從第 1 片到第 100 片,會有一個大的整 理包。DVD 片是小的整理包。當到第 50 片的時候我們就會寄過來。各位可以在這前 半部的時候多用一點心,因為全部都是正修――正確的修持。 我們講到第 162 頁,這本總共有 272 頁,剛好還剩下 100 張。我們講六祖壇經共有 44 集,講道德經共有 43 集。而現在我們楞嚴經已經講到 48 集,今天 49 集,下禮拜 就 50 集,都還沒講完,可以說楞嚴經特別長,講的很詳細。各位可以在不熟悉的地 方多聽,讓它熟悉,聽的熟悉以後會融入我們的性分,當融入性分以後就是我們自 己的。我們性分之中有這些東西,就絕對可以成佛。所以我們只怕不知道真理,知 道以後不怕我們不做,為什麼?因為我們的良知良能會促成一直告訴我們:「要做、 要做、快做」,那不知道真理就沒辦法,它不會叫我們快做,要做什麼?做凡塵事, 愈做就愈煩。我們修性理心法就愈了解到我們佛性本體,就可以超越凡塵的所有現 象。我們可以了解到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祂不管萬年前、萬年以後都是一樣, 沒有生也沒有滅,那我們不研究就不曉得。當我們研究以後就知道原來是這麼殊勝 的,這麼殊勝的最上乘佛法,可是我們都沒有機會研究,所以不知道。而現在我們 有機會研究了,假如能夠秉著那種延續的精神,三年多一定都有所得,各位前賢有 沒有所得?(有),一定會有。我們知道修道就是要走這個路,這個是正確的道路――要 明心見性,見性才可以成佛,你見不到性的話,那怎麼成。並不是說我們一口氣不 來了,回去理天然後再修。你有身體都沒辦法修,那沒有身體你怎麼修。各位一定 要知道,有身體要借假修真,趕快修。修什麼呢?修我們的脾氣毛病。我們佛性裡 面沒有脾氣毛病,可是我們的習性非常多,我們把這一些佛性沒有的東西,把它去 掉了就好。當然有一些我們都是「已經習慣了」,這叫做既得的利益不肯放捨。我 們一定要把它放,為什麼?那個不是佛性的東西,佛性裡面沒有貪瞋癡,可是我們 現在的貪瞋癡都很厲害。所以要認識我們到底在貪什麼、我們在生氣(瞋)什麼、那我 ―2― 們為什麼無明啊(癡),這我們都要了解到。 貪,當我們一口氣不來什麼東西都帶不走,那貪有什麼用啊,貪來送給別人,那何 必多此一舉,都不用貪,在生活之中就做到不貪也不瞋。我們的利益受到損害了, 我們就生氣(瞋);凡塵都是變化無常,沒有什麼利益受到損害,所以瞋也就不會發生。 癡就是無明,無明就是我們都不研究真理才會無明,一研究以後就明了,所以我們 愈研究就愈明,愈光明都是正面就沒有負面,所以生活就愈快樂,不用等到以後上 天堂,我們在日常生活就已經在天堂了。所以日常生活之中就是一定要做。那我們 都一直在講萬緣放下怎麼做啊,後學說第 43 片的念佛圓通,各位可以詳細的聽一聽、 看一看第 43 片的念佛圓通,大勢至法王子念佛圓通。念佛圓通我們講三次,第 42、 43、44 片全部都有講,可是第 43 片是詳細解說,第 42、44 片只是念過去而已,沒 有詳細解說。雖然名稱是念佛圓通,可是它的內容都是告訴我們萬緣放下,怎麼樣 做,那個內容全部都是。不要再另外生出一些枝節,一定要按照念佛圓通的內容去 做,才真的叫萬緣放下,萬緣放下就已經是念佛圓通,念自己的自性佛可以到達圓 通,很殊勝的,不用再另外找。 上個禮拜我們講助緣――幫助修道的因緣,有殺盜淫妄。第一個先講淫。這是一個基本 工夫,當我們一修到最究竟的時候就沒有兩性對待,因為我們佛性可以當男生、可 以當女生。佛性的本體沒有決定是要當男生或是要當女生。我們佛性本體是一個絕 對體,沒有對待的。那沒有對待的話,我們講淫,那要跟誰做愛啊?自己跟自己做 愛啊?了解意思嘛!所以當我們一回到佛性本體以後,沒那個事!那我們落入現象, 為什麼會很喜歡?住相(住在形相),不管是坤道、不管是乾道,只要你是住在形相, 生理上的需求就會挑起我們去追求,而挑起我們去追求可以說就是無明(癡)――不知道 真理。在真理裡面,我們佛性是一個絕對體,沒有男女相;既然沒有男女相,怎麼 會淫啊。所以一定要努力追求,可以到達的,可以做的。就看我們想不想成佛、想 不想成道。想的話就努力追求,就絕對可以做到。 經文――(第 162 頁) 阿難,又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殺,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 殺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殺,必落神道:上品之人,為 大力鬼;中品則為飛行夜叉,諸鬼帥等;下品當為地行羅剎。彼諸鬼神,亦有徒眾, 各各自謂,成無上道。 其心不殺,則不隨其生死相續:因為我們有殺心,所以才有生死相續;若沒有殺心, 就沒有。現在我們都齊家修道,所以也都有小孩子是在修道家庭,盡量不要讓小孩 ―3― 子去玩電動遊戲,因為日本人發明的那些電動遊戲都是互相殘殺,你稍微去看一下 都是「讓它死、讓它死」,小孩子會不會受影響?(會),所以小孩子耳濡目染,小孩 子並沒有感到那是不可以,所以殺心都已經在小孩子的心中:「讓它死」,這樣不 好。我們當長輩、父母親、祖父母就要觀察一下自己的晚輩有沒有朝這方向在進行, 若有的話一定要引導,最好能夠帶這些小朋友出去遊玩,到公園去玩、到外面比較 空曠的地方去遊玩,這樣跟天地比較融合,跟天地一融合在一起,心胸就會寬廣。 假如我們都窩在電視機前面,可以說我們心裡面都不健康,而且我們有錯了也不知 道,往後發生事情了,是從這些小事情累積而來。所以我們就防微杜漸,很小的我 們都注意到,不要朝那個方向去進行,而是我們讓小孩子跟大自然接近,那我們帶 小孩子去玩則小孩子跟大人也很接近,這樣就很和樂,一家很和樂是不是修道家庭? (是),恩,就是一個很理想的修道家庭。 假如都一直要看電視的話,那小孩子就變成電視兒童,等到小孩子長大以後,小孩 子就學電視裡面的那些,電視好的都不播放而都播放一些壞的,造成我們好的也不 學而都學壞的,這樣就不理想,就會每況愈下。所以在生活之中大人一定要做模範、 要有身教,小孩子自然會學。所以這裡「心,沒有殺心」,沒有殺心很重要,因為 後學在台北生活,時常都會經過賣遊樂器的電器行,當一走過去以後,後學稍微看 一下他們是在賣什麼產品,真的,連我們看一下才沒幾分鐘,也看「讓它死、讓它 死」,我們也會跟著「讓它死讓它死」,大人都這樣子了,小孩子更不會辨別。所 以那種看了絕對不好,要看那個很溫馨的,並不是不可以看而是我們要選擇,好的、 光明面的我們要去看,那種有殺心的「殺殺殺」就不要去看,我們盡量不要去接近。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我們修正定(三昧=正定)就是要出離凡塵的勞勞碌碌,各位前 賢我們有塵勞嗎?(有),不但有還很厲害,都很投入塵勞,凡塵的勞勞碌碌我們都很 投入。我們修正定就是要脫離塵勞。 殺心不除,塵不可出:我們殺心不除掉的話,我們沒辦法出離凡塵,一定在苦海裡 面。 縱有多智,禪定現前:非常聰明,有很多的智慧。禪定可以現前了。 如不斷殺,必落神道:假如我們不把殺心斷掉的話,已經落入神道。 中品則為飛行夜叉:夜叉就是鬼,飛行的鬼。 諸鬼帥等:鬼的統帥。 下品當為地行羅剎:羅剎=女鬼,夜叉=男鬼。所以下品就變成地行,不是天上飛 行的。 ―4― 彼諸鬼神,亦有徒眾:這些鬼神也有徒弟。 各各自謂,成無上道:他們也都講他們成無上道。所以我們就要有智慧去辨別。 小字體此殺戒,亦注重在心(心沒有殺心最重要),不但身不行殺,乃至其心,亦不起 殺念(心就不起殺念)。殺念尚且不起,何況殺事(殺的念頭都不起,不起的話,殺的 事都沒有)。其心苟無殺念,則不負他命(假如我們的心都沒有殺念,就不辜負別人的 性命,不欠他債。因為你殺他,就是欠他。你殺他一命,就是要還他一命。那你既 然都不殺他,自然就不用還他了。所以不欠他的債),不欠他債,自然不隨其生死相 續(就不會隨生死相續了)。若有殺心,則與眾生結怨連禍(有殺心就結怨,你怎麼殺 我,禍=災難,災難就連著下來),塵勞不可出矣(凡塵的勞勞碌碌就沒有辦法脫離)! 縱有多智禪定現前(縱然有很多的聰明,禪定可以呈現在眼前),如不斷殺,必落神道 (=不斷殺的話,會落入神道)。鬼神福報,雖分勝劣,均為惡趣(人是人趣,氣天神 仙是天趣,三惡道是惡趣);故從人道而入者,謂之墮落(墮落三惡道)。上品之人, 禪智勝於殺業,神通既大,福德又勝,故為大力之鬼,及諸鬼王(鬼的統領者),人間 尊奉,稱帝稱天者(稱帝稱天,很多地方我們都在朝拜,那都是大力鬼,而我們稱為 神。要了解,我們凡塵在拜的不是有很多嘛,他是有一些福報才會被人供奉)。中品 之人,禪智與殺業正等(禪的智慧跟殺的業,兩邊剛好一樣重),則為飛行夜叉,諸鬼 帥等,如山林城隍等。下品之人,殺業勝於禪智(殺業比較重,聰明比較少),神通既 微(很微小),福德亦劣(福德也不多),則為地行羅剎(就是地面在行走的鬼),噉人精 氣(噉=吃,吃人的精氣),彼諸鬼神。未證謂證(還沒有證悟,說他已經證悟了),未 得謂得(還沒得到佛性本體,他說他得到了),各各自稱成無上道(無上道=佛,自己 說成佛)。 經文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熾盛世間,自言食肉得菩提路。阿難!我令 比丘,食五淨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無命根。汝婆羅門,地多蒸濕,加以沙石, 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來滅度之 後,食眾生肉,名為釋子。 我滅度後(釋迦牟尼佛說我進入涅槃以後),末法之中(我們現在就是末法),多此鬼神 (很多鬼神),熾盛世間(非常興盛),自言食肉得菩提路(自己說吃肉就有辦法得到菩提)。 阿難,我令比丘,食五淨肉(因為釋迦牟尼佛在凡塵的時候,生活的環境不容易生長 五穀,連菜也不容易生長,所以釋迦牟尼佛允許比丘吃五淨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釋 迦牟尼佛用神力來化生),本無命根(它沒有命根)。汝婆羅門,地多蒸濕(印度的婆羅 門都是在修道,很多的地都是很熱又潮濕),加以沙石,草菜不生(草跟菜都生不出來), ―5― 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為肉(所以五淨肉假名為肉),汝得其味(就好像 有肉的味道)。奈何如來滅度之後,食眾生肉,名為釋子(就是釋迦牟尼佛進入涅槃, 然後我們眾生吃眾生的肉。三惡道的畜生道也一樣是我們眾生,那我們吃它們的肉, 就是吃眾生肉而稱為修道的人)。 小字體此言滅後,末法之中,世衰道微,邪魔惡鬼,盛行世間;倡言食肉當得菩提 正路(說吃肉有辦法成菩提成佛)。佛告阿難,當前情形是權宜之計,方便法門。婆羅 門國,地多蒸濕(地熱又潮濕),加以沙石,不唯不產五穀,且草菜亦不生(草跟菜都 生不出來);設若不化五淨肉(五淨肉就是不見殺(它死掉,沒有看到在殺它)、不聞殺(沒 有聽殺畜生的聲音)、不為我殺(不為我來把它殺死的)、自死(自己死)、鳥殘),而化 稻梁蔬菜,事出反常(假如你能變出五淨肉,那你就變出一些米跟一些菜就好了。佛 就講這樣事情出來的時候,就已經違反常態,跟他們生活的環境不合,為什麼?這 地方沒辦法種五穀,怎麼會有五穀;又種不出菜,怎麼會有菜。所以已經就是反常 了),人以為怪(人都會稱為很怪),我以大悲神力所加,愍其饑虛化五淨肉,假名為 肉(肉都是假的,不真),令汝暫得其味(暫時就養身體),聊以支身(支撐我們的身體, 有辦法修道,先借假來修真,這個假要照顧),非有心性命根之真肉(像現在的畜生道 有命根,那是真肉)。奈何如來滅後(釋迦牟尼佛進入涅槃以後),有實食眾生肉者(實 在在吃眾生的肉),而欲名為釋子(出家修道之人,即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佛入涅槃 之前言:「善男子,從今日始(從今天開始),不聽食肉(不聽就是不允許,所以佛在 講經的時候,講「不允許」就說「不聽」,不允許再吃肉),應觀是食,如子肉想(假 如你吃肉的話,你就要想這些肉都是你的子女,你吃你孩子的肉),夫食肉者,斷大 悲種(食肉的話就會斷掉大悲的種性。我們都是大慈大悲。慈就是予樂,悲就是拔苦。 我們佛性裡面有四無量心―慈悲喜捨,是我們佛性裡面本來就具備)。」 經文汝等當知,是食肉人,縱得心開,似三摩地,皆大羅剎,報終必沉生死苦海, 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殺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 是食肉人,縱得心開,似三摩地:吃肉的人已經心開了,就是能夠領悟不生不滅的 佛性本體,好像正定。 皆大羅剎:全部都是大的羅剎,即是鬼。 報終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他的果報到達終點的時候,一定就沈入生死的苦海, 即有生死了。這種人就不是佛的弟子。 如是之人,相殺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所以這種吃肉的人,他們相 殺、相吞。所以「肉」字,外面是一個陰陽門,上面人字是半陽半陰(出那個門的 ―6― 上面是陽,在門的裡面是陰),底下人字則全部是都陰。我們吃了肉,上面半陽的 就沈下去,全部都陰;而底下那個全部都是陰的就浮上來,又一半是陽。所以人吃 人。要知道,畜生道之前也是人道,他當人時做的不好,欠人家債不還,所以出生 畜生去還債。所以我們吃肉就已經吃我們自己親屬的肉,有時候要了解,你養雞然 後抓來殺,潛意識是自己的親屬姑姑,現在你抓來殺,吃姑姑的肉,但我們都不知 道,吃的很高興而說好吃好吃,要不要再還給他吃?要,因果喔!所以不要貪口腹 之慾,我們從嘴巴一進去到喉嚨,有多長?三吋,我們貪三吋的味,就要殺很多眾 生。所以我們吃葷食的人,你看一生殺多少生命。他到凡塵來一生,卻要好幾千萬 生才還得完,划不來的,所以我們不要吃肉,不能說這東西很好吃,吞下去要再吐 出來再吃一吃,當一進入喉嚨以後,味道全都變了。當你要再吐出來吃一吃,你吃 不下去了,一定都是吐掉了。所以都是相殺相吞,相食未已――就是一直你吃我、我吃 你,這樣一直吃,吃到都不停止,已就是停止,都沒有停止的。這種人怎麼可以脫 離三界。 小字體欲其將如來語傳示末法(釋迦牟尼佛要阿難,將釋迦牟尼佛講的如來語要傳、 要開示到末法,我們現在就是屬於末法時期),急為救正(就是不要相殺貪口腹之慾)。 當以智知(要用智慧來知道),是食肉人,縱使修學暫得心開,亦不過相似三摩地(能 夠心開,那只是相似的正定),終非真實三昧也(不是真實的正定),現生皆大羅剎(羅 剎=鬼),報盡壽終,必沉生死苦海,永為鬼類(都一直當鬼)。 經文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斷殺生。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二決定,清淨明誨。 是故阿難,若不斷殺,修禪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聲大叫,求人不聞,此 等名為欲隱彌露。清淨比丘及諸菩薩,於歧路行,不蹋生草,況以手拔?云何大悲, 取諸眾生,血肉充食。 次斷殺生:首斷貪淫,次斷殺生。 清淨明誨:明確的教導。 自塞其耳,高聲大叫,求人不聞:自己把自己的耳朵塞起來,然後高聲大叫,然後 就說大家都沒聽到。 此等名為欲隱彌露:要把它蓋起來,可是就愈顯現出來。 於歧路行,不蹋生草:不是在正路(正路都有車在行走,比較不長草;而岐路就是 有長草的小路),他的腳不踩生長的那些草。 況以手拔:腳踏都不踏了,何況用手去拔。 云何大悲,取諸眾生,血肉充食:為什麼具備大悲的我們這些人類,而取眾生的肉 來吃。 ―7― 小字體喻仁慈之心猶及草木,云何大悲,取眾生血肉以充滋養,任意食噉耶? 經文若諸比丘,不服東方,絲、綿、絹、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 醍醐,如是比丘,於世真脫,酬還宿債,不遊三界。 小字體此勸斷殺,必須深斷,方可脫離生死。服有二種:服用及服食,雖一概不服, 唯經律論所明,不無輕重。如絲綿絹帛,則大小乘皆嚴禁,以其害多命也。靴履裘 毳,小乘一向聽許,大乘亦不全遮,以其非專為此而害命也。乳、酪、醍醐,大小 並許。今云不服,以能不服則彌善耳(不服更好,你服也沒關係)。如是比丘,子縛已 斷,於諸世間,真得解脫;然果縛尚存,不過酬還宿債而已(債務還清了,就沒有)。 現前殘質既盡,無復續生,故不再遊三界。 經文――(第 164 頁) 何以故?服其身分,皆為彼緣;如人食其地中百穀,足不離地。必使身心,於諸眾 生,若身身分,身心二途,不服不食,我說是人,真解脫者。如我此說,名為佛說; 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這裡講我們的吃,像是地中百穀,我們都是吃五穀,沒有那麼多百穀。當我們吃五 穀,五穀是從地生發出來,所以我們的腳都不離開地,因為跟地結的緣很深,所以 佛就講當我們不吃地生的東西,我們就可以飛。但因為我們所吃的都是地生長的, 所以我們跟地結的緣很深,不吃可以嗎?不吃就死掉了,所以還是要吃。 小字體服眾生身分,指絲綿等。雖非身肉,然亦是彼身之一分,用之皆為彼結不離 之緣(跟它已經結下不會離開的緣分)。如人食地中百穀腳不離地(我們吃地生長的東 西,所以我們的腳都不離開地)。百穀――《物理論》云:稻者粳糯之總名,粱者黍 稷之總名,菽者眾豆之總名,三穀各二十,合為六十;蔬果之實,各二十種,為百 穀也。 必使身心於諸眾生,若身身分:指比丘之身心,於有情眾生;若身,謂肌肉骨髓; 身分,謂裘毳乳酪等。身心二途,不服不食(沒穿也沒吃):謂非但身之於眾生身,及 身分,不服不食;而心亦無一念貪求服食而,是身心二途俱斷。我說是人,真解脫 者。如我此說,修三摩提,次斷殺生者,是則名為佛說,急宜從之。不如此說,是 即魔王說,食肉不礙菩提,速當遠之(所以不要聽魔王波旬說)。 經文阿難,又復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偷,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脩三昧,本出 塵勞,偷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偷,必落邪道;上品精 靈,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諸魅所著。彼等群邪,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 其心不偷:偷也列入在基本工夫裡面。 小字體此斷偷盜(偷跟盜,偷是比較小,盜就比較大了)。非但盜人財物,乃至言行詐 異,詃惑無識,希取利養者皆是也(希望得到利養,全部都算)。不唯身無偷盜,要且 心無偷盜之念,方為真持戒者,可以修三昧也(就可以修正定)。此中不言身不偷盜者, 以心且不動,何況身耶(心都不動心,身當然更不會去做)?不斷偷,則往復徵償(你 ―8― 偷他的,你還要來還他),續諸生死(會接續所有的生死)。厭塵方可以出塵(討厭凡塵 才可以脫離凡塵);貪世豈能以越世(貪世間的東西,怎麼能夠超越世間)。縱有多智 禪定現前,如不斷偷必落於邪道,邪通詃世(在凡塵炫耀),非禪智不能發,今以禪智 助偷,必當墮落。上品精靈:盜日月之精華,竊天地之靈秀,附山托水,惑人祭祀 者是也(要人家去祭拜他,那也算是偷)。中品妖魅:盜人物之津液,竊山林之氣潤, 為魍為魎,伺便作孽者是也。下品邪人:賦性險曲,居心邪僻。諸魅所著”為精靈 之所附”,被妖魅之所迷,妄言欺世(欺騙凡塵),詭異惑俗之類(迷惑凡俗那種人), 皆帶偷修禪,其類不一(不是只有一個),故曰群邪(全部都不正,很多都不正)。 經文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熾盛世間,潛匿奸欺,稱善知識,各自謂己, 得上人法炫惑無識,恐令失心,所過之處,其家耗散。 上人就是菩薩,上人法就是菩薩法。 炫惑無識:炫耀迷惑沒有知識的人。 所過之處,其家耗散:他若走過,一些財產都會被他拐走。 小字體上人即是菩薩,以居聲聞上故(聲聞之上)。此未得謂得(還沒得到,說得到了), 未證謂證(還沒有證悟,說證悟了),邪師自負也(他自己很自負),嚇詐誘亂(誘惑迷亂), 炫惑無識(炫耀迷惑沒有知識的人),恐令其人,失於本心,亡其知見。所至之處,令 其家財耗散無餘。 經文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捨貪,成菩提道。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於殘生, 旅泊三界,示一往還,去已無返。云何賊人,假我衣服,裨販如來,造種種業,皆 言佛法,卻非出家,具戒比丘,為小乘道,由是疑誤,無量眾生,墮無間獄。 令其捨貪:把貪捨掉。 不自熟食,寄於殘生:所以佛制訂戒律蠻嚴格,比丘不可以自己煮飯來吃,自己煮 飯來吃就犯戒,一定要去托缽。所以「寄」在凡塵,就是把這一生已經是殘生了。 旅泊三界:陸地叫旅,海上叫泊。就是在三界旅行。 示一往還,去已無返:到凡塵來是最後了,不會再來當人。 假我衣服,裨販如來:就是穿袈裟然後把如來挑到十字路口去賣。 造種種業,皆言佛法:都說這個是佛法。 卻非出家,具戒比丘:不是那種正式具備戒律的比丘。 為小乘道,由是疑誤,無量眾生,墮無間獄:所以後學都時常講,要去地獄自己去 就好,不要帶了一大堆人去。 小字體 此先以己教相比、相形。循―順,方―處(地方所在),我教比丘循順地方處所,而行 ―9― 乞食之法,令其捨貪,為菩提道(就是把貪心捨掉,因為貪最難捨掉,所以佛制訂戒 律裡面,第一個就是把貪列為最重要的、要去掉的一個重要內容)。貪為煩惱根本, 根本既捨,枝末自枯(沒有根本,枝末就乾枯了,不會再開花結果),煩惱離而菩提可 成。豈同妖邪,炫異惑眾(妖怪邪魔,炫耀跟凡塵不一樣的,來迷惑眾生),貪他利養 (要眾生供養),造生死業。我教比丘不自熟食(不可以自己煮食來吃,自己煮食來吃 就犯戒律),令其知身是幻(要讓比丘知道身體是假的是幻),悟世無常(領悟凡塵一切 都無常變化),不過寄居過客於此(我們寄居在凡塵,是一個凡塵的過客,很快就過去 了),無非借此三界示一往還,自此已去,無復再返(這一生過去以後,不會再來了。 我們也是一樣,要努力修持,這一生過去不會再來了。各位要不要再來啊?(要), 發心很大,再來渡化眾生),如此行持,方為佛子。 云何賊人,謂內心竊取利養,外貌假借僧儀(僧人的儀容)。稗販如來者(賣如來),不 著佛衣,不能取信於人,販法為難。造種種業,皆言佛法者,非法說法,詭言異行, 炫惑人心,無所不至,皆言是最上一佛乘之正法。卻毀謗真實大乘菩薩之行,疑誤 無量眾生墮無間地獄。(這罪過很大) 經文――(第 165 頁) 若我滅後,其有比丘,發心決定,脩三摩提,能於如來形像之前,身然一燈,燒一 指節,及於身上,爇一香炷。(這裡看一看就好) 小字體此教捨身微因。若我滅後,其有比丘,發大乘心,決定棄捐諸有為相,修三 摩提,能於如來,形像之前身然一燈:「此是含慮有宿生盜業(累世之間都有偷盜), 障礙真修,佛教修如是捨身微因修法,一切難捨,無過己身(很難割捨就是我們的身 體),能於如來像前燒一指節,於身上熱一香炷,仗佛神力銷宿障(銷往昔累世的障礙), 又為求佛證明,除現執」,此為捨行,難捨能捨,信其定消宿業(往世所有的最業都 消除了)。 經文我說是人無始宿債,一時酬畢,長揖世間,永脫諸漏,雖未即明無上覺路,是 人於法,已決定心。 無始宿債,一時酬畢:怎麼多的債,一時都已經還完了。 雖未即明無上覺路:雖然還沒有了解無上覺(成道成佛的地步),可是心已經決定了。 小字體是人無始宿業盜債一時酬畢。何以捨身微因,即獲如是善果耶?盜者,取他 財利養此身(我們偷盜都是偷取別人的錢財,來養我們現在的身體),今則捨難捨之身, 供養於佛,一念捨心即是大智慧光明,無始宿債即是黑暗,明能破暗,理固然也。 長揖即永辭,世間即有漏三界。永脫諸漏:謂永遠脫離見、思諸漏而出生死(見惑、 思惑全部都脫離了)。雖未明無上覺路,信知必得,決知無有疑心(所以信知必得,一 ―10― 定會得到無上覺道,已經決定了,沒有懷疑的心)。 經文若不為此,捨身微因,縱成無為,必還生人,酬其宿債,如我馬麥,正等無異。 捨身微因,縱成無為,必還生人,酬其宿債:所以因很重要,絕對不要種因,種了 因我就是要來接受果報,所以非常重要。佛就講他本身「如我馬麥,正等無異」, 這在後面有解說釋迦牟尼佛本身的遭遇。 小字體設若不為此捨身酬債微因,以求懺悔滅罪,則縱成佛,必定還來生於人間, 酬其宿債(一定再來還債),以其宿業未盡故(往世所造的業還沒有了清)。如我在毘蘭 邑中食馬麥之報,無有異也(釋迦牟尼佛在吃馬在吃的食物,這也是接受果報)。 按《興起經》記載:昔舍衛國毘蘭邑,阿耆達王,請佛與五百比丘,三月(90 天)供齋, 時有魔入王宮迷惑王心,躭於五欲(我們身體的五欲,眼耳鼻舌身五個都要讓它滿足 慾望,所以這五欲是最厲害),供齋六日止。又值邑內饑饉(即收成不好),乞食不得。 時有馬師,將給馬吃的減半,拿來供佛及僧(要給馬吃的減一半,另一半拿來供佛及 僧人),佛就吃馬麥至九十日(所以從第七天開始吃馬吃的食物,一直到九十天),時 王醒悟,向佛求懺。 舍利詢問因緣(舍利佛詢問釋迦牟尼佛這一段的因緣)。佛言:過去毘婆尸佛時,有王 請佛及僧,佛僧食已,為病比丘請一分食(生病的比丘,我們帶一分來給他吃)。過梵 志山(梵志就是修道人),梵志聞香,詬曰(講壞話):此髡頭沙門(就是沒有頭髮),應 食馬麥(應該就要去吃馬在吃的糧食),何與甘饌(為什麼拿那麼好的東西給他吃),所 教五百弟子,亦如是說(所以這個是因)。爾時梵志者,今我身是(就是現在的釋迦牟 尼佛),五百弟子,今五百羅漢是。此只因宿詬佛僧(說他都沒在生產而卻拿那麼好的 東西給他吃。所以往後我們嘴巴不能隨便亂說,亂說會有報應,這就是報應。你若 說「拿那麼好的東西給他吃,拿豬吃的給他吃就好」,那往後你可能就要吃在吃的 東西了。所以這個種因很厲害,當因一種了,果報就要去接受。所以佛可以把他的 因果全部講出來),尚不免報,何況盜他財物(只有講話而已,就一定會接受果報了, 那何況偷盜),侵彼身分,自應酬債(一定要還債)。要知化佛不屬業生,真佛離諸根 量,喚誰受報,蓋為造業眾生,示(開示)有果報,令生恐懼,故今引之(令我們眾生 會產生恐懼之心,所以現在就引用來講),以證宿債必酬(一定要還宿債。所以在凡塵, 不要說吃人家的錢很高興,不要高興!一定要還的,你人道不想還,就讓你當畜生 道來還,出生一隻雞約還兩百元,一隻豬約還三千元,一頭牛約還一萬二,那你還 債的時候,你要出生什麼?雞是比較快,幾個月就可以被人殺了,可以還債了,可 是才兩百元。漲價了喔?現在三百元了?你們去買雞,一隻雞多少錢?)。 ―11― 經文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後斷偷盜,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三決定,清淨明誨。 是故阿難,若不斷偷,修禪定者,譬如有人,水灌漏卮,欲求其滿,縱經塵劫,終 無平復。若諸比丘,衣缽之餘,分寸不蓄,乞食餘分,施餓眾生。 水灌漏卮:漏卮即漏斗。把水裝進去後,很快就漏下去了。 欲求其滿,縱經塵劫,終無平復:倒進漏斗,很快就漏掉了,再怎麼倒也倒不滿。 衣缽之餘,:所以佛制訂的戒律,比丘能夠擁有的就只有三衣一缽,旁邊不能再有 東西,就是不要有依賴,有依賴就成不了道、成不了佛,所以身邊不能有東西。 分寸不蓄:一分一寸都不儲蓄,就要一無所有才可以,才真的修道。 乞食餘分,施餓眾生:假如乞食有時候會乞食很多,然後自己吃不完,不能說現在 自己吃不完,留著下一餐吃,這樣不可以!要布施給飢餓的眾生,要給同行的比丘 吃,當同行的比丘都吃飽了,就要給一些飢餓的眾生吃,不能留著!不可說這個很 好吃,我這一餐吃不完,留著下一餐吃,這樣犯戒,不可以!很嚴格的!一無所有, 因為一無所有很容易到無極,因為我們都擁有太多了,所以到不了無極。這樣各位 知道努力的方向嗎?捨,把它捨掉,當捨到一無所有,你就到無極了!要不要到無 極?要,要就要學捨,能夠捨。 小字體(還) 淫一、殺二、偷三。淫能障定(淫能障礙我們正定),殺乃違慈(殺乃違背慈悲的心), 理應先斷故,偷居後。卮是酒杯,漏卮喻帶偷之心;水喻定慧,注水入於帶偷心中, 望其成就圓通,如以水灌漏卮,欲求其滿,隨灌隨漏,縱經塵劫,終無平復(都裝不 滿)。若諸比丘三衣一缽之外,分寸不許蓄積(不可以儲蓄),此止持不貪也(全部都不 貪)。循方乞食,設有餘分,盡施饑餓眾生,此作持不慳吝也(不會一毛錢打 24 個結)。 合之則斷貪吝心。 經文於大集會,合掌禮眾,有人捶詈,同於稱讚。必使身心,二俱捐捨;身肉骨血, 與眾生共。不將如來,不了義說,迴為己解,以誤初學,佛印是人,得真三昧。如 我所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迴為己解:回過來是自己理解。 小字體合掌禮眾,斷慢心(即驕傲的心)。觀實相平等,見人是佛。捶打同稱讚(被罵 被吐口水跟被稱讚都一樣),觀怨親一相,榮辱無關(榮辱都跟我們自己的佛性無觀), 斷瞋心。身心俱能捐捨,斷癡心(沒有貪瞋癡了),則我執、法執亦斷。身肉骨血與眾 生共,則轉貪瞋癡慢而成同體大悲。觀此苦、空、無常、無我、不淨之物,身肉骨 血,俱皆可捨施作佛事。此皆成就無偷之心,於依正二報,斷除偷心! 於佛法上亦除去偷心。如來不了義說,是權宜之計(方便法門),不以此回護過犯(不 回護像自己),為自己解釋,以誤初學,能如是,偷心盡絕,一念純真,即證圓通體。 ―12― 經文――(第 166 頁) 阿難,如是世界,六道眾生,雖則身心,無殺、盜、淫,三行已圓,若大妄語,即 三摩地,不得清淨,成愛見魔,失如來種(此明妄語戒)。 這一段是戒妄語,要戒妄語,不實在的話就不要說。 小字體妄語有二:發言不實,為小妄語;妄稱證果(稱自己已經證果位了),為大妄語。 此中所斷大妄語也。不唯口不出小大妄語,乃至其心亦無妄語之念,方名持戒清淨, 可修三昧。無殺盜淫:身心無殺,則慈行成就;身心無盜,則捨行成就;身心無淫, 則梵行成就,故曰三行已圓,此許其出離生死。若大妄語,即奪其不出生死。以其 猶有貪供心故(貪人家供養)。貪其供養,求己尊勝,名愛魔;妄起邪見,謂己齊聖(跟 聖人相等齊),名見魔。既已成魔,自不覺知(自己都不知道),生同醉夢,死從淪溺, 以眾生本有如來藏心,為成佛之種,今為愛見二魔所劫,故曰失如來種(我們的根本 失掉)。 經文所謂: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或求世間尊勝第一,謂前人言:我今已得須陀洹 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道,闢支佛乘,十地地前,諸位菩薩。求彼禮懺, 貪其供養。是一顛迦,消滅佛種,如人以刀,斷多羅木,佛記是人,永殞善根,無 復知見,沉三苦海,不成三昧。 未得謂得,未證言證:還沒有得,說得到了。還沒有證悟,說證悟了。 一顛迦:沒有善根。 多羅木:多羅木非常高大,我們把根斬斷,高大的多羅木就死掉了,已經沒有用了。 無復知見:正知正見不會恢復。 小字體此述妄語之意,惟在貪其供養,故作大妄語。一顛迦亦云一闡提,此翻斷善 根人。善根既斷,是為消滅成佛之種。如人以刀,斷多羅木者=南印度建那補羅國 之北,有貝多羅樹木,三十餘里,樹葉長廣光潤,諸國書寫,莫不採用;其樹以刀 斷,則不復活。佛記是人,永殞善根(他的善根都已經斷了),無復正知正見(不會再 恢復),沉淪三途苦海,縱有禪智,咸資魔業,不成三昧(所以都是在三惡道之中受苦)。 經文我滅度後,敕諸菩薩,及阿羅漢,應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種種形,度諸輪轉。 或作沙門,白衣居士,人王、 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婦,姦、偷、屠、 販、與其同事,稱讚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終不自言:我真菩薩,真阿羅漢, 泄佛密因,輕言末學。 所以不能自己講自己是菩薩、阿羅漢或是什麼成就。真人不露相,露相就非真人。 所以往後聽到人家在講他自己多厲害,你就可以知道不厲害,非常平凡的凡人,比 一般凡人還凡人。像寒山、拾得一經洩漏身份,馬上就是要隱,不能再世間呈現。 所以真人都不能講出來,若一講出來就要馬上不見。 小字體佛滅度後,魔強法弱(魔很強,正法很弱),故敕菩薩、羅漢,應身生彼,挽末 ―13― 法而扶正教(就會生在各個階層),摧邪宗而救眾生(把他們所標榜的,把它摧毀來救 渡眾生),作種種形,隨類現化(每一個種類裡面都有),度諸輪轉者出生死苦海,應 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說法。 以妙觀察智,觀機現形,沙門至童女等,如三十二應說。如是乃至淫女、寡婦、姦 偷屠販:乃菩薩涉俗利生(就是進入凡俗要利益眾生),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 同事)之同事攝。若不同其事,未免矯拂其心,不相順從,若與其同事,意在得其歡 心,以便與其稱讚最上一佛乘,令返迷歸悟,離苦得樂,轉彼邪心,令得正定。究 竟不肯自言,我真菩薩,真阿羅漢,泄漏佛旨秘密之因。輕言末學=輕易泄言於晚 學之人也。 經文惟除命終,陰有遺付。云何是人,惑亂眾生,成大妄語?汝教世人,修三摩地, 後復斷除,諸大妄語,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四決定,清淨明誨。 小字體惟除命終示現捨報。暗中有遺言付囑。住則不泄,泄後不住世間(洩漏以後就 離開凡塵了),云何愛見魔人惑亂眾生,未得謂得,未證謂證(還沒得到而說得到、還 沒有證悟而說證悟),成大妄語。汝教世人修正定,先斷淫、殺、盜,後復要斷諸大 妄語;必成無上菩提,此是清淨修學之明誨也。 經文是故阿難,若不斷其大妄語者,如刻人糞為旃檀形,欲求香氣,無有是處。 如刻人糞為旃檀形:人的大便,刻成旃檀的形相。 欲求香氣,無有是處:形相雖然是旃檀,可是它的本質就是糞便,糞便就是臭,你 再怎麼求香都求不到的。 小字體以妄語心行,喻乾糞;禪定真修,喻旃檀佛像,用妄語糞穢之因,求禪定法 身之果,豈可得乎。 經文――(第 167 頁) 我教比丘,直心道場,於四威儀,一切行中,尚無虛假,云何自稱,得上人法?譬 如窮人,妄號帝王,自取誅滅。況復法王,如何妄竊?因地不真,果招迂曲,求佛 菩提,如噬臍人,欲誰成就?若諸比丘,心如直弦,一切真實,入三摩地,永無魔 事。我印是人,成就菩薩,無上知覺。 云何自稱,得上人法:上人就是菩薩。為什麼自己稱得到菩薩的法。 譬如窮人,妄號帝王:窮人說他自己是皇帝。 自取誅滅:這樣會被真的皇帝把他殺滅。 況復法王:人王都是這樣了,何況法王。法王就是佛。 如何妄竊:這個佛怎麼可以去把它偷取來。 如噬臍人:我們每個人都有度肚臍,我們用自己的嘴巴要去吸自己的肚臍,各位前 賢試試看,沒有一個人可以試得到。要把我們的嘴巴去接觸到肚臍,可以做得到嗎? 小字體但依正直之心,即成道之場(我們一定要用正直的心來修道,一定可以成道成 ―14― 佛)。《淨名經》云:「直心是道場」。於行、住、坐、臥四種威儀,乃至語默,一切行 中,尚要正直,無得虛假,云何妄自稱謂得上人之法耶(就是菩薩法)? 如窮人妄號帝王,自取誅滅家族之禍。況復法王,如何妄竊?因地不真,果招迂曲, 求進反退,求昇反墜,求佛果菩提,自不能成。如噬臍人,噬=以口咬。臍=肚臍, 口咬肚臍咬不到,謂自作妄語銷滅佛種,更慾望誰而成就耶? 若諸比丘,心如弓弦之直,無有諂曲之相。心是四威儀之主;心直,則四威儀中, 一切行門,皆悉真實,永無虛假,則能直入三摩地中,永無魔事,魔行邪險,今心 直行真,魔不得便;我印是人,定成無上知覺(無上知覺=佛)。 經文如我所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阿難,汝問攝心,我今先說,入三摩地,修學妙門。求菩薩道,要先持此四種律儀, 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葉。心三口四,生必無因。阿難,如是四事,若不遺失, 心尚不緣色、香、味、觸,一切魔事,云何發生? 心三口四:心,貪瞋癡。嘴巴,惡口、妄言、綺語、兩舌。 生必無因:它生出一定沒有原因,所以不會生。 心尚不緣色、香、味、觸,一切魔事,云何發生:我們心都不緣色香味觸,色香味 觸都不接觸,就不會被它影響。 小字體阿難先問,欲攝其心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場,遠諸魔事?佛按定其意, 總結云:汝問攝心之法,我今先說四重律儀,即是入三摩地,至妙之門。身心皎潔, 絲毫無犯,如是則根本已除,自然不能發生一切枝葉。心三者指貪、瞋、癡;口四 者指妄言、綺語、兩舌、惡口,皆為枝葉。今淫、殺、盜、妄,從心止絕,乃至一 念不生。根本既除,則枝末無所從生,故曰生必無因(不會生出來),如是四事,若能 持守,不令一念,漏落於四重中。則心常住戒,尚不緣色、香、味、觸諸塵事業, 塵依念住(凡塵按照我們的念而住),念絕而塵何所依(凡塵就沒有依賴。所以六塵都 依賴我們的念頭而住,當我們念都沒有、一念不生、念都絕了,塵就無所依,當塵 無所依,我們就解脫了。六根都不會被六塵迷惑)?魔托塵入(魔一定要托凡塵、六塵 進入),塵亡而魔何所托(沒有辦法再進入我們身心),故曰一切魔事,云何發生。 經文若有宿習,不能滅除,汝教是人,一心誦我,佛頂光明,摩訶薩怛哆,般怛囉, 無上神咒。斯是如來,無見頂相,無為心佛,從頂發輝,坐寶蓮華,所說神咒。 若有宿習:往昔還有一些習性,就是我們識神裡面的習慣性。 無上神咒:楞嚴咒以前我們有寄過來,各位有沒有誦?(有),大概有,看一兩次或誦 一兩次,就放著了,大概要每天誦有點困難,因為都很忙。 小字體宿是宿生(即往世、前世、前前前世一直累積下來),習是惑業習氣種子。人不 使意,意使人(假如我們不使用意、不指揮意,那意會指揮我們人。我們要使意還是 要被意所使?(使意),對,要使意。我們是主人,所有凡塵都是我們的僕人,我們要 ―15― 用它,不要被它。各位假如有買智慧型手機,一定要用它,不要被它用。現在很多 人都被智慧型手機用了,即我們都是低頭族,低的很厲害,那個就是意使人),意使 人即是宿習之使,欲潔而偏染(我們要清潔,可是都染了很多塵垢),好正而固邪(很 喜歡正,可是我們都習慣在邪僻的方向),隱然若有驅策而不能已(好像暗中有驅策, 不能自己指揮,自己的佛性不能當家),欲除宿習,用不思議力神咒,誦咒而曰一心 者,有事有理:事一心者,以能持之心,持所持之咒,能所分明,相續不斷。理一 心者:能持之心,全心是咒;所持之咒,全咒是心,能所雙亡,心咒不二,咒則是 心,心則是咒。咒是頂光化佛所說,正以表尊中之尊(尊貴之中是最尊貴的),密中之 密(秘密的法門之中最秘密的),借此除習。摩訶薩怛哆,般怛囉――此云大白傘蓋, 大表如來藏心之「體」,絕諸對待(絕對體,沒有對待);白表如來藏心之「相」,離諸 妄染(白,都沒有污染);傘蓋表如來藏心之「用」,普覆一切(所有一切都在我們如來 藏心之用底下)。既即藏心故稱無上,神妙莫測之咒。斯是如來無見頂相,即佛三十 二相之最,不見其頂(有菩薩要看佛的頭頂,跑到佛的上空看下來,看不到頭的頭頂, 就屬於三十二相第一相),示頂法不可以見見也(最高的法不能用我們見來見),從頂 發輝,光中涌出,千葉寶蓮,有化如來,坐寶華中,所說心咒,以是諸佛心印,其 體即是如來藏(所以這個咒是所有的咒之中最殊勝,咒王)。 經文且汝宿世,與摩登伽,歷劫因緣,恩愛習氣,非是一生,及與一劫,我一宣揚, 愛心永脫,成阿羅漢。彼尚淫女,無心修行,神力冥資,速證無學。云何汝等,在 會聲聞,求最上乘,決定成佛,譬如以塵,揚於順風,有何艱險? 恩愛習氣,非是一生,及與一劫:佛對阿難講,你跟摩登伽歷劫的因緣,很恩愛的 習氣,不是一生或是一劫。一劫就已經很久了。各位還知道一劫多久嗎?回去的時 候拿計算機算一算。 當我們人平均的壽命十歲,然後每一百年增加一歲,增加到八萬四千歲,頂點了, 然後人心思變,已經善到頂點就反惡,這時候,每一百年就減一歲,然後從八萬四 千歲一直減,減到根本的十歲,這樣一增一減叫做一劫。這個數目可以算得出來, 一劫大概一千六百多萬年。所以摩登伽跟阿難為什麼這麼恩愛?就是五百世都當夫 妻,所以習氣就深根蒂固。後學之前也講,假如這一生這一世夫妻非常恩愛,他們 會相約「我們來世再當夫妻」,你們在家裡有沒有跟對方這樣講「我們來是再當夫 妻」,那再來的時候,既然是約定以後,就會呈現,可是角色就會互換,先生變太 太,太太變先生,而沒有改變的就是聲音,身體改變了,女孩子的聲音就變男人的 聲音,而男人的聲音就變女孩子的聲音,這一生又當夫妻,那就是前一世相約要來 當夫妻的。所以這是一生這一世可以看到,後學因為有看到,所以才會講。 ―16― 我一宣揚,愛心永脫,成阿羅漢:佛對阿難講,我一宣揚最高的咒,那種五百世當 夫妻恩愛的愛心就脫離了,摩登伽就成阿羅漢。 彼尚淫女,無心修行:她還很喜歡做愛,他沒有心在修行方面。 神力冥資:神力暗中幫助她。 速證無學:讓她就得到無學,無生法忍, 云何汝等,在會聲聞:為什麼你這一些在楞嚴法會的這些聲聞。 譬如以塵,揚於順風,有何艱險:我們拿凡塵的土沙,舉高放掉,順著風,沙就被 吹散不見了,就是很順的意思。 小字體此顯咒力不可思議。姑就近事論之(就最近的事來講),汝與摩登伽女宿世因緣, 恩愛有加,非是一生及與一劫,由來遠矣(非常遠)!一聞神咒,冥熏加被之力,宿習 滅除,見佛聞法,愛河乾枯,故曰愛心永脫,成阿羅漢。設非咒力,除此宿習,安 得淫心速滅(淫心怎麼有辦法這麼快就滅除),契無為法耶(已經進入無為法,即佛性 本體)?彼尚溺於淫慾(男女之間的情愛),無心修行,但由神咒,資熏之功,尚能速 證無學果位(無法可學,已經成就。沒有我執也沒有法執)。云何汝等,惑習微薄(迷 惑跟習性都很微很薄),非同登伽尚為淫女,且無心修行,非汝等求最上乘,決定成 佛之決定自信,譬如以塵揚於順風,塵喻習氣,順風喻神咒,習氣遇神咒,習無不 除(習氣就會除掉),有何艱難險阻之事哉?(假如感覺自己深根蒂固的習性沒辦法改, 那就誦咒,每天誦,最少就誦一次,這樣久了,你就會了解「力道有了」,有力道 可以除掉凡塵事,凡塵事沒有那麼強了) 經文――(第 168 頁) 若有末世,欲坐道場,先持比丘,清淨禁戒,要當選擇戒清淨者,第一沙門,以為 其師,若其不遇真清淨僧,汝戒律儀,必不成就。 要當選擇戒清淨者,第一沙門:就是要選擇老師(即很清淨修持者的老師)。 若其不遇真清淨僧:假如沒有遇到。 汝戒律儀,必不成就:戒律的禮儀就沒辦法成就。 小字體此明因戒生定,精修律儀為其本。 經文戒成已後,著新淨衣,然香閒居,誦此心佛所說神咒,一百八遍,然後結界, 建立道場。求於十方,現住國土,無上如來,放大悲光,來灌其頂。 小字體道器成就,魔不得便,隨力厚薄,或著新衣,或洗令淨,而著此衣,表裏俱 潔。然香以熏其室,閒居以攝其心,心處交熏,如此誦咒,神效易致,宿習易除。 咒誦一百八徧者,表百八劫皆過,然結界建立道場。求於十方現住國土,無上如來, 放大悲光來灌其頂,此屬所感,諸佛影現,身心受益,行道無慮矣! ―17― ◎剩下約 18 分。提問問題 【問】:請劉講師講解太極圖說 【答】:要從無極。太極已經是屬於第二位階,無極才是一個源頭,源頭就是一個圓, 為什麼知得一萬事畢,就是把這一個圓,一切斷,然後一拉直就變成一,一濃縮就 變一點,一拉就變一,圈起來就是圓,圓就是一個本來(無極),切斷以後拉直就變一。 你知得一萬事畢,你知道這個一,萬事萬物都畢業了,就已經全部了解,我們要知 道這個來源。然後把一濃縮以後就變一點,一點就是我們接受點傳師一點,那個就 是授記,就是我們已經功圓果滿,授記一點。 從無極我們一念未動的時候。然後太極的時候,一個圓裡面已經有一個 S,一邊白一 邊黑,白之中有一點黑,黑之中有一點白,那就叫太極。無極、太極已經形成了, 形成以後這樣就叫兩儀,再接著下來就形成四相,四相就形成八卦,相綜相錯八八 六十四,整個天地數就完成。我們的五字真經就是這整個――無極、太極、兩儀、四相、 八卦,相綜相錯一個過程,全部都在五字真經裡面。我們要了解,我們在持誦五字 真經,就是把我們整個所有的――不管是開天闢地一直到收天收地,都全部包含在這五 個字裡面。所以到我們的合同,合同也是一樣,我們算命都會用手指――子丑寅卯辰巳 午未申酉戌亥,然後子亥相掐懷中抱,能脫九九大劫災。我們所求的三寶就在我們 身上,濃縮的一點就是我們的佛性本體,五字真經就是屬於我們的般若妙智慧,合 同就是我們所行為出來的萬行(即我們的行為),所以佛法僧三寶就在我們身上,我們 要日用都用三寶,並不是來佛堂才叫三寶,時時刻刻我們都要用三寶,不是要你住 在形相裡面的三寶,就是要用,這樣會嗎? 【問】:無餘涅槃裡面有講到一句「無樂之樂是為真樂」,無樂之樂是什麼? 【答】:我們都住在文字,無樂之樂不落入有、不落入無。假如我們有樂,有樂就有 生滅,它有過去的時候,有樂就有不樂的時候,就是兩邊。無樂,不落入有也不落 入沒有,無樂是永遠在一個狀態之下,是很殊勝,是凡塵所沒有的,永遠都是那個 樣子,是用文字把無樂表達出來,我們不能住在文字,是這樣的。 無樂之樂才是真樂,後學常講「你不著有也不著空,不著亦有亦空,不著非有非空」, 是什麼現象?(不可思議),那樣就對了,無樂之樂就是不可思議,因為無樂之樂「不 著有也不著空,不著亦有亦空,不著非有非空」,就是那個狀態叫做無樂之樂。 【問】:佛經裡面有一種叫「無記」,不曉得這無記是什麼意思? 【答】:有人問釋迦牟尼佛:「世界有邊耶、世界無邊耶、世界有盡耶、世界無盡耶」, ―18― 佛回答「無記」。就是你不要研究,因為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各位前賢先有雞還是先 有蛋。因為這個吵了幾千年還吵不出答案來。「沒有雞哪有蛋、沒有蛋哪有雞」,都 沒有答案出來,佛就會講無記――就是你不要研究,你研究浪費時間,浪費你的生命, 所以都會用兩個字「無記」。無記還是你太新;假如是太老的一些人,佛根本就不回 應――「默」,你問完後,佛都惦惦(台語),那也叫做回答,什麼回答?置答(擱置的答), 就是不回答你,已經把你的回答都擱置放著。所以佛經裡面看到無記,就表示那個 問題不要去深入研究,會浪費我們的精神。 【問】:剛剛講「寒山拾得」,他們的前世是文殊跟普賢,不曉得這樣對不對? 【答】:對。因為他們示現在凡塵大概有五百世,記載在景德傳燈錄跟五燈會元,可 是示現的時候都跟我們凡人一樣,就是你看不出來他是文殊、普賢,就像是一般的 人,而且他們做的工作都很普通化,去廚房煮飯當伙頭軍,所以連廟裡的知客僧、 主持、裡面所有的比丘都瞧不起,在廚房煮飯的是輩份最低的,可是他們就是示現 很普通的形相來凡塵。他們在凡塵都是有教導渡化眾生,因為豐干和尚有一次去治 療一位新的知府(一州的長官),知府生病都好不了,因為病卻無法就任,結果被豐 干和尚治好。知府就問豐干和尚你是在哪一間寺廟,豐干和尚就回答寒山拾得住的 這一間寺廟。當知府已經就任當官要來回報感謝豐干老和尚,結果要回來找豐干和 尚卻找不到。但之前豐干老和尚跟知府講你去的那間廟有文殊跟普賢,知府說有文 殊菩薩跟普賢菩薩在凡塵世間啊?豐干和尚說有,但是他們示現寒山跟拾得。知府 就真的去寺廟找寒山跟拾得,結果寒山跟拾得在廚房煮飯一聽到有人要來找,說是 豐干老和尚介紹的,寒山跟拾得一聽就說「他若不說來,我們可在這裡煮飯,日子 很好過的」,結果被他一講,他們就不得不隱遁。所以他們一方面一直跑進深山,躲 進石頭裡面,就一直念豐干饒舌豐干饒舌,饒舌知道嗎?多嘴。你若不講,我們兩 人還住的很高興,結果你一講,我們倆人不隱遁起來還不行。結果寒山拾得就對知 府講:阿彌陀佛你不去拜,你來拜我們做什麼。因為豐干老和尚就是阿彌陀佛,他 們卻互相講出來,互相都不見了。所以一講出來以後,被人家知道身份以後,就不 能再見人了。所以要了解「真人不露相」,你一露相以後你就要退隱,不能再凡塵示 現。 【問】:活佛老師曾經提到「性理心法班除了聽以外,還每天要做一個小時」,做的 方式是不是:有前賢說隨時隨地都可以做,行住坐臥都可以做,包括你開車、炒菜、 上課……,什麼做都可以,那是怎麼做比較好? ―19― 【答】:對!後學一直強調修道在日常生活之中,行住坐臥都是在修道,不是要找時 間、不是要找地點,你找時間找地點那個都不是道,道在日常生活之中。所以我們 在日常生活之中要怎麼樣來做?活佛老師要我們做一個小時,其實一個小時不多, 為什麼?很快。假如你已經沒有重要的事要做,你靜下來然後恢復到你的佛性本體, 大概只有一剎那,不用幾分鐘,一個小時就過去了。甚至,「啊~怎麼經過這麼久, 不止一個小時了,已經過了四、五個小時」,可是一定要一段時間的努力,努力進入 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那個時間真的沒有辦法約束了,綁不住我們了,時間的 經過是剎那、剎那,剎那已經是很久的時間。假如你還要經過幾個小時,你就趕快 進入你的佛性本體,幾個小時都過了。若是有跟人家相約,要記得,不要失約了。 【問】:劉講師上一節有說到「覺」,剛才劉講師又有說到「一」,「覺」與「一」可 以通天地。 【答】:「覺」與「一」是文字不同而已,是一樣的,「覺」就是「一」,「一」就是「覺」。 我們知得一萬事畢,一就是道,它是以文字來代表。「覺」是我們佛性本體的另外一 個名稱。因為「覺」落入身體以後「有生滅的覺」跟「不生不滅的覺」,我們一定要 能夠分的很清晰,你是屬於生滅還是屬於不生不滅,一定要知道。不生不滅才是「一」、 才是佛性本體。生滅的,因為我們都被生滅迷惑,我們追求生滅而不追求不生不滅, 差別就在這裡。對生滅的感受很強烈,對不生不滅的就沒有感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