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1年1月17日 星期日

涅槃經-36

 剛才下大雨,後學就想借著大雨的雨聲來講耳根圓通,結果雨停了沒聲音,所 以耳根圓通沒有聲音就不好講述,有聲音就借著聲音,就會很好講述。所以後 學說各位回去以後,居家環境一定會有聲音,有聲音的時候你就把你的聞性(聽、 聞、聞性),把聞性拉到聲音的地方,因為平常我們都把佛性侷限在身上,沒 有把佛性拉出去,那我們做耳根圓通是要把佛性跟整個虛空融成一體,融成一 體我們要藉著方法,方法就是耳根圓通,藉著耳根圓通我們用聞性來聽聲音, 因為聽到聲音,聲音發生的地方你已經聽到了,表示你的佛性就在聲音發生的 地方呈現(已經有了),所以,我們要認識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以前後學 說佛性本體「脫根脫塵、離身離境、離緣獨立、無所依賴」,因為我們在沒有 狀況之下不好去體會這個狀態,假如我們居家環境有聲音就容易,我們把聞性 拉到聲音發生的地方,聲音發生的地方你的佛性就已經在那個地方,在那個地 方的時候,因為聲音會變化會消失,消失的時候,我們了解「聲有亦非生,聲 無既無滅」,我們佛性沒有滅,只是我們沒有去體會而已。現在我們把佛性拉 出去了,拉出去,聲音消失的時候,我們又把佛性,聲音在的那個地方我們佛 性也在那個地方,可是這個時候耳根就不用了,因為聲音沒有了,所以耳根不 用,所以也不用聞性,佛性也已經在聲音發生聲音的地方,然後聲音也消失了, 離境,我們耳根不用了,脫根;聲音的塵也不用了,脫塵;離開我們身體,已 經在身體外面,離身;沒有聲音又離境;所以脫根脫塵,離身離境;離緣獨立, 離開所有的緣,祂獨立存在,這個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所以我們借 著這個方法,瞭解我們可以把佛性拉到身體外面,這是一個過程,當你熟悉的 時候,不用聲音,一樣全部我們的佛性都充塞整個宇宙虛空,整個虛空都有我 們佛性在,那個熟悉了以後就可以體會,不用再借著聲音。 可是我們剛開始要做的時候,因為我們六道輪迴太久,都習慣把佛性侷限在身 上,所以要祂離開身體不容易,我們借著我們耳根來修,因為所有修證者都一 直推崇耳根圓通,文殊菩薩也說祂是從耳根圓通修證,不只有觀世音菩薩,所 以了解很多修證者都借著耳根圓通,那個是一個過程,我們佛性還沒有跟虛空 2 融會成一體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們借著這個方法,借著我們耳根,把佛性延伸 到身外跟整個虛空融合,當你做的很熟悉,往後靜悄悄也一樣,有聲音我們可 以讓我們佛性在聲音發生的地方,沒有聲音我們一樣把我們佛性都充塞整個宇 宙虛空,全部都有,所以整個都充滿我們法身(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我 們法身充塞整個宇宙虛空,我們沒有研究不知道,研究了以後就會了解佛性有 這麼寬廣,有這麼奧妙,所以在講課之前後學特別講,就是我們可以體會「脫 根脫塵、離身離境、離緣獨立、無所依賴」,那個就是佛性本體,這樣體會了 以後,我們就確實可以掌握。 我們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一樣,當你萬緣都放下,時間久了,因為我們最不 容易就是現前的一些景象不容易放下,我們在萬緣放下,大概著重都在我們遇 到的事,所以那一些事你能夠放得下了,然後慢慢我們又把我們心中裡面有一 些比較微細的念也放下,然後一直放、放,放到已經全部我們妄念都放了,這 個時候,我們的真就呈現,所以當你萬緣都放下,你會體會到「啊,原來我的 佛性就是這樣,一念不生」,那個時候已經可以掌握到佛性,所以我們修道最 差就是對佛性沒有很把握(不能掌握),因為我們剛開頭初發心的時候,那個 發心是很大,可是我們就缺少深入,沒有深入去了解到底佛性是什麼樣的一個 狀態,那我們研究性理心法以後,才有講解我們佛性是怎麼樣的一個狀態,我 們要成道成佛是要以什麼來成,就一定要佛性本體。我們在凡塵的全部都是功 能作用,我們佛性所表現出來都是功能作用,我們錯誤的把功能作用當成本體, 這樣的話,不管你修多久都不會成道,一定要找到本體,用不生不滅的心修不 生不滅的道,因果一致這樣才會成。所以各位一定要找到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 ◎我們開始講涅槃經,我們講到第 74 頁,嬰兒行。 嬰兒行品 第二十一(共二十五品) 善男子,云何名嬰兒行,不能起住,來去語言,是名嬰兒,如來亦爾,不能起者, 如來終不起諸法相;不能住者,如來不著一切諸法;不能來者,如來身行無有動搖; 不能去者,如來已至大般涅槃;不能語者,如來雖為一切眾生演說諸法,實無所說, 何以故,有所說者,名有為法,如來世尊,非是有為,是故無說,又無語者,猶如 嬰兒,語言未了,雖復有語,實亦無語,如來亦爾,語未了者,即是諸佛,祕密之 言,雖有所說,眾生不解,故名無語。 3 【善男子,云何名嬰兒行,不能起住,來去語言,是名嬰兒】嬰兒生出來了,不能 起住(沒辦法站起來),沒辦法來去語言。 【如來終不起諸法相】如來終不起諸法相,這個最不容易做到,因為我們不管是行 住坐臥所有的一切都稱為法,「不起法、不起諸法」是很困難,一定要全部都是我 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才不起。所以我們在凡塵所有一切都稱為法,如來終不起諸 法相,不起諸法相等於是不落入有為,不落入有為就是不起諸法相。 【不能住者】就是不住在相,不住在事情裡面。 【如來不著一切諸法】如來全部都不著一切諸法,就好像嬰兒一樣,嬰兒什麼都不 會,都要大人來照顧。 【不能來者,如來身行無有動搖;不能去者,如來已至大般涅槃】所以沒有來去。 所以我們了解,這個嬰兒行是要我們效法,像嬰兒一樣什麼都不會,真的我們在凡 塵假如什麼都不會的話,不會受歡迎,你每樣都不會不行,都要每樣都會才行。可 是佛在講嬰兒行,是效法嬰兒的不起心動念、嬰兒的無所作為、嬰兒的所有不會分 別,嬰兒不會看你有錢、你沒錢、你漂亮、你醜,嬰兒都不會,嬰兒全部不會。所 以佛告訴我們,我們要學嬰兒的那一種沒有分別心,分別心全部都沒有。 所以,不來,如來身行無有動搖;不去,如來已經到大般涅槃。所以不來不去。 【不能語者,如來雖為一切眾生演說諸法,實無所說】這個有能說有所說就是四相。 佛沒有能說、沒有所說,所以這個是最高的法。因為我們都會標榜能力很強,那能 力很強就有能說,能說就我相,所說就是法相,所以有能所就有四相,有四相就是 眾生。所以我們要了解,要到達沒有能所、沒有四相,那個很不容易,可是我們可 以做到,只是比較困難。我們人在凡塵難免會比較驕傲,有能力的就驕傲,所以就 會有能說。我們要了解,雖然他的能力表現出來會讓人比較佩服,可是究竟不到目 的地(沒有到佛的境界),要到佛的境界就是一定沒有能所、沒有四相、沒有分別、 沒有對待。所以為眾生演說諸法,實無所說。 【何以故】何以故,就講原因。 【有所說者,名有為法】有所說就是有能說,有為法。 【又無語者,猶如嬰兒,語言未了】嬰兒不會講話,沒有話。 【語未了者,即是諸佛,祕密之言】語言沒有講到透徹,就是語言還沒透徹(諸佛 秘密的語言)。 4 【雖有所說,眾生不解,故名無語】雖然有說,可是我們眾生沒有辦法了解佛的密 密語言,秘密語言好像嬰兒在講,他講了一堆我們都聽不懂,他在講什麼我們都聽 不懂。 又嬰兒者,名物不一、未知正語,雖名物不一,未知正語,非不因此,而得識物, 如來亦爾,一切眾生,方類各異,所言不同,如來方便,隨而說之,亦令一切,因 而得解。 【又嬰兒者,名物不一、未知正語】名跟物不一樣。還沒有知道正語。 【雖名物不一,未知正語,非不因此,而得識物】不因為這樣,他會認識東西。 【如來亦爾,一切眾生,方類各異,所言不同,如來方便,隨而說之,亦令一切, 因而得解】就是講出來不同的語言,會了解佛在講什麼。 又嬰兒者,能說大字,如來亦爾,說於大字,所謂婆啝,啝者有為,婆者無為,是 名嬰兒。啝者名為無常,婆者名為有常,如來說常,眾生聞已,為常法故,斷於無 常,是名嬰兒行。 如來在講常道,常住不遷,眾生聽到了以後,為常法就斷於無常,為了常住不遷的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就斷於無常,這個就叫嬰兒行。 又嬰兒者,不知苦樂、晝夜父母,菩薩亦復如是,為眾生故,不知苦樂,無晝夜想, 於諸眾生,其心平等,故無父母,親踈等相。 【又嬰兒者,不知苦樂、晝夜父母,菩薩亦復如是】嬰兒不知道苦也不知道樂,也 不知道白天黑夜,也不知道父母,菩薩也是這樣。 【為眾生故,不知苦樂,無晝夜想,於諸眾生,其心平等,故無父母,親踈等相】 沒有父母親疏那種相,所以菩薩的心大慈大悲沒有分別心,我們眾生的分別心很強 烈。 又嬰兒者,不能造作,大小諸事,菩薩亦復如是,不造生死作業,是名不作大事, 大事者即五逆也,菩薩終不造作,五逆重罪;小事者即二乘心,菩薩終不退菩提心, 而作聲聞,辟支佛乘。 【又嬰兒者,不能造作,大小諸事】所有大事小事嬰兒都沒辦法去做。 【菩薩亦復如是,菩薩不造生死作業】所以我們在凡塵所做的事,大部分都是生死 的事,那嬰兒不做生死的事。 5 【小事者即二乘心,菩薩終不退菩提心,而作聲聞,辟支佛乘】菩薩不退菩提心也 不退修道,也不做二乘(聲聞緣覺),不退到小乘佛法。 又嬰兒行者,如彼嬰兒,啼哭之時,父母即以,楊樹黃葉,而語之言:莫啼莫啼, 我與汝金。嬰兒見已,生真金想,便止不啼,然此楊葉實非金也,木牛木馬,木男 木女,嬰兒見已,亦復生於男女等想,即止不啼,實非男女,以作如是,男女想故, 名曰嬰兒。 【而語之言,莫啼莫啼,我與汝金】別哭別哭,我金子給你。 【嬰兒見已,生真金想】嬰兒把樹葉當成金子,嬰兒不知道,就說這樹葉就是金子。 【木牛木馬,木男木女,嬰兒見已,亦復生於男女等想】所以假的木馬給小孩騎, 小孩就很高興的說,我在騎馬。我們大人肯嗎?叫我們去騎馬肯嗎?不肯,是假的, 不真,但是小孩都當成真的。 【即止不啼】讓小孩玩,小孩就不會哭了。 如來亦爾,若有眾生,欲造眾惡,如來為說三十三天常樂我淨,端正自恣,於妙宮 殿,受五欲樂、六根所對,無非是樂。眾生聞有,如是樂故,心生貪樂,止不為惡, 勤作三十三天善業,實是生死無常,無樂,無我,無淨,為度眾生,方便說言,常 樂我淨。 我們了解,忉利天就是三十三天,因為欲界的六欲天,第一個是四天王天,是六欲 天最低,靠近最高須彌山的半腰;第二個是忉利天(就是我們講的三十三天),因 為它東西南北各八天,四八三十二,中間一個帝釋天,就是釋提桓因,也叫做憍尸 迦,憍尸迦就是帝釋。 我們了解都是在欲界,欲界有六欲天,雖然說是欲界的,可是在我們凡人來講已經 算是天道,四天王天一天一夜,我們凡塵要五十年。因為剛才後學看有問這方面的 問題,後學順道在這邊講。那它是倍數,忉利天一天一夜,我們凡塵一百年。再上 去叫做夜摩天,夜摩天是依空而住,忉利天是在須彌山的最頂端,四天王天在須彌 山的半腰(東西南北四方,四天王,我們凡塵五十年,四天王天一天一夜;忉利天 一天一夜,我們凡塵一百年),再上去夜摩天,我們凡塵兩百年,夜摩天一天一夜。 再上去,兜率天一天一夜,我們凡塵四百年。再上去,樂變化天一天一夜,我們凡 塵八百年。再上去,他化在自天一天一夜,我們凡塵一千六百年。所以我們六欲天 最高他化自在天,魔醯首羅也住在他化自在天管轄,魔醯首羅天也屬於他化自在天。 所以我們凡塵很容易著魔,只要你熱衷什麼,那個都叫著魔。像我們現在很熱衷玩 6 智慧型手機,那個都變成魔醯首羅魔王的魔子魔孫,我們都很甘願當他的魔子魔孫。 所以我們不要被它迷惑,我們就不當魔子魔孫,所以我們要自己有主張。我們了解, 我們在凡塵所做的都是善,然後要到天道去轉世,不要說去個兩天,一天就好,我 們到他化自在天一天,然後回來告訴我們親屬朋友,說我已經去過他化自在天,你 回來的時候沒半個人認識你,因為已經經過一千六百年了,沒有人那麼長壽。這個 剛好有講到三十三天。三十三天我們凡塵要一百年,它一天一夜。因為倍數,夜摩 天兩百年,兜率天四百年,樂變化天八百年,他化自在天一千六百年。我們凡塵一 千六百年,你去他化自在天才一天一夜,我去看一看,我去認識一下環境,回來才 告訴親朋好友,哇,怎麼親朋好友都不見了,已經都作古了,已經都不見了。 所以天道,既然他化自在天我們凡塵一千六百年,它才一天一夜。那地獄呢?地獄 要怎麼算?大藏經裡面也有提到,我們在凡塵一天的話,地獄就要一年,我們過一 天,地獄過一年。其實這個都是心的問題,像我們平常沒事的時候,我們沒事過個 一分鐘或五分鐘,很快。那你現在開始等車,你在站牌等車,你等個五分鐘,你會 覺得等了很久,其實在才站一下下,不過那個心一直在等車,脖子伸長長在看車子 來了沒,因為心都一直在那邊,所以就覺得等了好久怎麼車都還沒來,所以就覺得 很久。這個也是一樣,我們在凡塵生活還不錯,過的雖然不是快樂,但是也不會很 痛苦,那下去地獄就痛苦,痛苦日子就難過,所以才過一下子而已,就像過一年而 已,其實才過一天而已,就是這個樣子。所以地獄怎麼樣的生活,我們不要說去地 獄,我們手腳都不靈活,去復健科開始生活一天,各位前賢,我們去復健科生活一 天會怎麼樣?都被人家綁住在活動,好不好?很難過的,才過了五分鐘就好像過了 一整年一樣,就這樣,所以要了解,我們手腳健全,五分鐘是一下子,那你進去裡 面看他們(復健)動作,五分鐘就很久,就是這樣。 所以時間就在我們的認知,你若過的很好,時間就會過的很快,尤其男女之中正在 談戀愛,那個時間才真的過的很快,才一下子而已,已經這麼晚了,男生就趕快送 女生回家,你看那個時間就過的非常快。所以時間的快慢在我們心的感受,你感受 過的很愉快愉悅的話,一轉眼時間就過的很快,尤其我們現在修性理心法,只要你 走入一個專一,你專一的時候,有時候你感覺才經過五分鐘,實際已經經過大概有 四個小時,為什麼?因為你專一了,你專一在一個境裡面,然後你就固定,已經定 心在一個境,然後都不動,都不動喔,在你自己的感覺已經五分鐘了,可是你一出 來你看時間,啊,已經四個小時過去了,你看喔,我們在專一的時候,那個時間就 不是你在凡塵一秒一秒一分一分的時間了,所以只要我們真的進入佛性(我們不滅 7 的佛性本體),當你萬緣都放下,什麼都沒有了,那個時候,你要了解到,你假如 能夠久一點的話,那個可以經過很長的時間,甚至於經過一天、兩天(啊,我才一 下子時間而已,怎麼已經過一天、兩天了),就會這樣喔,所以要了解,當我們進 入到我們佛性本體的時候,那一種沒有對待,那一種絕對的狀態之下,那個時間不 是我們凡塵一秒一秒一分一分,不是這樣,那個是一下子,真的,一刹那就是永恆 了,刹那就很久很久了,所以當我們已經進入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真的你進入 了,你進入了以後,你說稍微休息一下再出來,出來之後一些已經認識的人都不見 了,去哪裡了?(打鼓),對啦,去打鼓!所以當我們已經回歸到佛性本體的時候, 那個時間都不可想像,都很快。 假如我們要想體驗這一種狀態,我們就趕快把心訓練專一,專一的時間,你能夠集 中到專一的時候,那個時間就不是你可以想像的,就已經超越我們頭腦的思惟,都 已經超越,我們要了解到,這個是我們在修的過程裡面就可以去遇到也可以做到, 而且又不很困難,只要你肯專一,你訓練自己專一,學著專一就可達到那一個狀態。 我們從三十三天,如來講的常樂我淨,引誘眾生修到三十三天去,到天道。那是鼓 勵凡塵的眾生。那佛對修道人不鼓勵到天道,因為天道也是在無常生滅之中,雖然 有幾百歲、幾千歲、甚至於幾萬歲,可是都會再來輪迴,所以都不鼓勵,鼓勵我們 修證,能夠成道成佛,就不用了,要大般涅槃,不用再來輪迴。天道還要輪迴,天 道就已經很好,像我們說王爺媽祖山神地衹,那個都是天道,有時候都幾百年,你 若當土地公就幾百年,有的當幾千年,雖然說很久,可是在我們不生不滅佛性來講, 那個都不久,我們佛性千千萬萬年,永遠的,那個才真的是我們要追求;這個幾百 年幾千年幾萬年,就免了,我們不要追求那個,尤其我們若要追求到天道也要很認 真,你沒有很努力也不能到達天道。所以佛就鼓勵我們眾生能夠到三十三天去,有 常樂我淨,有妙宮殿,可以受五欲(就是眼耳鼻舌身),眼睛、耳朵、鼻子、舌頭 吃東西,身體的觸摸,感到快樂,就叫五欲樂。 (此時正在下大雨),欸!這個要我們修耳根圓通,外面在下雨,都聽到聲音,那 個下雨的地方,你看現在整個都在下雨,整個地方我們有聽到聲音(聽到雨聲), 就是我們的佛性已經在下雨的地方,在下雨的地方全部都有佛性,這樣有聲音就比 較好講,等一下雨若停了,我們現在(佛性)有出去的地方,同樣我們佛性也在那 邊,你看上天真的…雨快停了,下一下子讓我們聽到,然後就快停了,讓我們能夠「脫 根脫塵,離身離境」,這個給我們實驗,後學就說在這邊要講耳根圓通很難講,因 為都沒有聲音,不能去引用,不能引用我們就不知道怎麼做,知道的話就容易,所 8 以後學剛開始修耳根圓通的時候,也最喜歡下雨,為什麼?因為雨聲最普遍了,而 且雨都一直下一直下,剛開始我們把祂(佛性)拉出來,假如現在沒聲音(雨停了), 糟了,祂不知道要依賴哪裡,就沒得依靠,若是有雨聲就可以依靠雨聲(剛開始都 需要),有一個依賴,有依賴…喔…好好…有聲音有聲音了,等一會兒就睡著了。我 們了解到,我們在作功夫的時候睡著,就讓它睡,沒關係,那個恢復很快,我們整 個疲勞恢復很快。(此時雨聲慢慢停了),真的沒雨聲了,你看,我們剛剛用耳根 在聽,現在沒了,脫根,又脫塵,脫根脫塵離身離境,所以有聲音來幫助我們就很 容易,這個是幫助,要幫我們拉出來而已,現在我們若是拉出來習慣了,就不用再 借聲音,你沒有聲音(靜悄悄),一樣可以,一樣是我們(佛性)在聽,靜悄悄也 是我們在聽,不是說在聽有聲音而已,靜悄悄一樣也是我們在聽,我們若沒有在聽 怎麼知道是靜悄悄,就是一樣也是在聽。現在換一個聲音,咕咕咕…(此時雞在啼叫), 讓我們了解耳根圓通就這樣做的。 又嬰兒者,若有眾生,厭生死時,如來則為,說於二乘,然實無有二乘之實,以二 乘故,知生死過,見涅槃樂,以是見故,則能自知,有斷不斷,有真不真,有修不 修,有得不得。 這個嬰兒,有眾生已經很討厭生死的時候,如來則為說於二乘(就是阿羅漢跟辟支 佛)。然實無有二乘之實,以二乘故,知生死過,以這個二乘小乘佛法,知道生死 的過患。然後看到涅槃的快樂(見涅槃樂),以是見故(已經見到涅槃),則能自 知(自己知道),有斷不斷,有真不真,有修不修,有得不得,我們了解,我們要 不要進入生死,我們就可以有斷,我們斷生死;然後見到涅槃了,有真不真,喔, 真的有涅槃;所以這樣我們就可以,有修就有得,能夠了解整個狀態。 善男子,如彼嬰兒,於非金中,而生金想,如來亦爾,於不淨中,而為說淨,如來 已得第一義故,則無虛妄,如彼嬰兒,於非牛馬,作牛馬想,若有眾生,於非道中, 作真道想,如來亦說,非道為道,非道之中,實無有道,以能生道,微因緣故,說 非道為道,如彼嬰兒,於木男女,生男女想,如來亦爾,知非眾生,說眾生相,而 實無有,眾生相也。若佛如來,說無眾生,一切眾生,則墮邪見,是故如來,說有 眾生。於眾生中,作眾生相者,則不能破眾生相也;若於眾生,破眾生相者,是則 能得大般涅槃,以得如是大涅槃故,止不啼哭,是名嬰兒行。 【如來亦爾,於不淨中,而為說淨】這個就是方便法門。不淨中然後說淨。 【如來已得第一義故,則無虛妄】如來得到第一義,祂不會騙人。 9 【若有眾生,於非道中,作真道想,如來亦說,非道為道】這個時候如來為了方便 引導眾生,也把非道說成道。 【非道之中,實無有道】非道裡面實在沒有道。 【以能生道,微因緣故】能夠生出來讓眾生走入修道的道路,那個很微細的因緣。 【如彼嬰兒,於木男女,生男女想】木刻的男女,嬰兒生真正的男女想。 【如來亦爾,知非眾生,說眾生想】知道我們眾生都是佛、都是菩薩,然後說眾生 相。 【而實無有,眾生相也】實在是沒有眾生相。我們了解佛也一樣用那一種方便法門 引導眾生。 【若佛如來,說無眾生,一切眾生,則墮邪見】如來說沒有眾生的話,那我們眾生 就墮入邪見,我們眾生都說有,有眾生。 【於眾生中,作眾生相者,則不能破眾生相也】所以我們在眾生中,作眾生相的人, 他就不能破眾生相。那沒有,我們要知道眾生是眾緣積聚而顯現的生相,叫做眾生。 眾緣積聚而現的生相叫做眾生。眾緣(很多因緣),要有水火風土、要有父母、要 有累世的因果,然後形成了眾緣,眾緣積聚而現的生相叫做眾生,眾緣積聚而生, 實在本不生(實在的佛性本不生也不滅),有生是眾緣而生,眾緣而生是很多的因 緣,我們要跟父母親有結緣,然後要自己有緣,然後要借著水火風土的緣,眾緣積 聚我們才有這個生相,眾緣積聚而顯現的生相叫做眾生,那眾生沒有相,眾生都是 佛,了解嘛?我們都是佛,這個身體是天地的物質水火風土,這個不是我,這個是 天地的東西,水火風土不是我,我會動、會講話、會視聽言動,那個就是菩薩、就 是佛、就是如來,這樣知道嘛!我們都是佛,我們都不知道自己本身就是佛,所以 一定要知道本身就是佛。所以眾緣積聚而現的生相叫做眾生。所以佛說沒有眾生, 怎麼會有,那因為怕我們眾生墮入邪見,所以說有眾生。所以我們眾生自己不能落 入眾生相,一落入以後就不能破眾生相,這樣我們就脫離不了眾生,都在六道輪迴 裡面。 【若於眾生,破眾生相者,是則能得大般涅槃】我們在眾生可以破眾生相,就可以 得到大般涅槃,就走入不生不滅,我們的佛性本體不生不滅就是大般涅槃。 【以得如是大涅槃故,止不啼哭,是名嬰兒行】聽到有辦法走入大般涅槃,就不哭 了,嬰兒就不哭了,是名嬰兒行。這個嬰兒行最…,我們聽起來最不可思議,嬰兒, 佛叫我們學嬰兒,學嬰兒就成佛了。還不容易學,我們要學嬰兒不分別最困難,嬰 10 兒都不會分別,我們大人都會分別,有錢沒錢我們一看就知道,但嬰兒不會,你有 錢沒錢,嬰兒不知道,都跟你很親。 11 大般涅槃經第十九卷(共三十六卷) 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品 第二十二之一(共二十五品) 爾時世尊,告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言,善男子,若有菩薩修行如是大涅槃經,得 十事功德,不與聲聞辟支佛共,不可思議,聞者驚怪,非內非外、非難非易、非相 非非相、非是世法、無有相貌、世間所無。何等為十,一者有五,何等為五,一者 所不聞者而能得聞,二者聞已能為利益,三者能斷疑惑之心,四者慧心正直無曲, 五者能知如來密藏,是為五事。 【若有菩薩修行如是大涅槃經,得十事功德,不與聲聞辟支佛共】就是菩薩修行大 涅槃經得到十事功德,不跟阿羅漢、辟支佛一起。 一之一,何等不聞而能得聞,所謂甚深微密之義,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佛法眾僧, 無有差別,三寶性相,常樂我淨,一切諸佛,無有畢竟,入涅槃者,常住不變,如 來涅槃,非有非無、非有為非無為、非有漏非無漏、非色非不色、非名非不名、非 相非不相、非有非不有、非物非不物、非因非果、非待非不待、非明非暗、非出非 不出、非常非不常、非斷非不斷、非始非終、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非陰非不陰、 非入非不入、非界非不界、非十二因緣非不十二因緣,如是等法,甚深微密,昔所 未聞,而能得聞。 何等不聞而能得聞,所謂甚深微密之意,很深很微細又祕密那一種義理。底下這個 就講甚深微密之意,就是一切眾生悉有佛性(所有眾生都有佛性),然後所有眾生 都是佛法眾僧,無有差別,佛法僧事一體的,三寶性相(佛法僧三寶),常樂我淨 (每個眾生都具備),一切諸佛無有畢竟入涅槃者,所有的佛不會進入涅槃就不見, 不會這樣,祂沒有畢竟入涅槃,祂還會現相。常住不變,我們佛性本體常住都不變, 12 如來涅槃,我們都是如來涅槃,這個如來涅槃不是有、不是沒有,各位前賢可以想 像,不是有不是沒有,是有沒有?不可思議,就屬於都不可思議,祂不是有不是沒 有,不是有為不是無為,到底是有為還是無為?都是不可思議,底下的都不可思議, 你要講這樣不對,講那樣不對,都不要講就對,你講就不對。所以底下這一些你講 出來都不對。如是等法,甚深微密,就是很深很微細又祕密。昔所未聞(往昔都沒有 聽過),而能得聞(現在可以聽到)。 復有不聞,所謂一切外道經書、四毘陀論、毘伽羅論、衛世師論、迦毘羅論,一切 呪術、醫方伎藝,日月博蝕、星宿運變、圖書讖記,如是等經,初未曾聞,祕密之 義,今於此經,而得知之。 【今於此經,而得知之】現在在大涅槃經能夠知道。 復有十一部經,除毘佛略(方廣),亦無如是,深密之義,今因此經,而得知之。 善男子,是名不聞,而能得聞。 【是名不聞,而能得聞】就是不聞,現在能夠得聞。就是比較深的義理。 一之二,聞已利益者,若能聽受是大涅槃經,悉能具知,一切方等大乘經典甚深義 味。譬如男女,於明淨鏡,見其色像,了了分明。大涅槃鏡,亦復如是,菩薩執之, 悉得明見,大乘經典,甚深之義,亦如有人在暗室中執大炬火,悉見諸物。大涅槃 炬,亦復如是,菩薩執之,得見大乘,深奧之義,亦如日出,有千光明,悉能照了, 諸山幽暗,令一切人,遠見諸物,是大涅槃,清淨慧日,亦復如是,照了大乘深邃 之處,令二乘人,遠見佛道,所以者何,以能聽受,是大涅槃,微妙經典故。 13 【大涅槃鏡,亦復如是】現在佛把大涅槃經比喻成大涅槃鏡,好像一個鏡子一樣, 能夠了了分明。 【菩薩執之,悉得明見,大乘經典,甚深之義】菩薩只要執大涅槃經,就可以得見, 悉得明見所有大乘經典甚深之義。 【大涅槃炬,亦復如是】現在大涅槃經變成大涅槃的火炬。 【菩薩執之,得見大乘,深奧之義】可以知道大乘深奧的義理。 【照了大乘深邃之處】很深的地方。 【令二乘人,遠見佛道】就是阿羅漢跟辟支佛二乘人。 【所以者何,以能聽受,是大涅槃,微妙經典故】所以能夠聽大涅槃經。 善男子,若有菩薩聽受如是大涅槃經,得知一切,諸法名字,若能書寫,讀誦通利, 為他廣說,思惟其義,則知一切諸法義理。 假如菩薩能夠聽受大涅槃經,得知一切的諸法名字,假如能夠書寫又能夠讀誦通利, 為他人廣說,思惟其義,則知一切諸法義理,所有一切的義理都能夠知道。 善男子,其聽受者,唯知名字,不知其義;若能書寫,受持讀誦,為他廣說,思惟 其義,則能知義。 光聽受就知道名字,還沒有辦法知道義理。假如能夠書寫受持讀誦,還為別人廣說, 能夠思惟其義,就能夠了解義理。 14 復次善男子,聽是經者,聞有佛性,未能得見,書寫讀誦,為他廣說,思惟其義, 則得見之,聽是經者,聞有檀(布施)名,未能得見,檀波羅蜜,書寫讀誦,為他 廣說,思惟其義,則能得見,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亦復如是。 【聽是經者,聞有佛性,未能得見】聽到大涅槃經,聽到有佛性,沒有辦法看見。 【書寫讀誦,為他廣說,思惟其義,則得見之】書寫讀誦,為別人廣說,思惟其義, 就能夠看到佛性。 【聞有檀(布施)名】檀就是布施。 【乃至般若波羅蜜亦復如是】這個般若特別不一樣。 善男子,菩薩若能聽是大涅槃經,則知法知義,具二無礙,於諸沙門,婆羅門等, 若天魔梵一切世中,得無所畏,開示分別十二部經,演說其義,無有差違,不從他 聞,而能自知,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是名聞已,能為利益。 一之三,斷疑名心,疑有二種,一者疑名,二者疑義,聽是經者,斷疑名心;思惟 義者,斷疑義心。 【不從他聞,而能自知,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要從別人的地方聽到,能夠 自己知道,已經接近無上的正等正覺。 復次善男子,疑有五種,一者疑佛定涅槃不,二者疑佛是常住不,三者疑佛是真樂 不,四者疑佛是真淨不,五者疑佛是真我不,聽是經者,疑佛涅槃則得永斷;書寫 讀誦,為他廣說,思惟其義,四疑永斷。 【疑有五種,一者疑佛定涅槃不,二者疑佛是常住不,三者疑佛是真樂不,四者疑 佛是真淨不,五者疑佛是真我不】這個大部分都是我們一般的常情,懷疑佛是不是 一定涅槃、佛是不是真的常住、佛是不是真的快樂、佛是不是清淨、佛是不是真的 我。 15 【聽是經者】只要我們研究涅槃經。 【疑佛涅槃則得永斷】疑佛涅槃就可以永斷了。 【四疑永斷】四個疑:「佛是不是常住、佛是不是真樂、佛是不是真淨、佛是不是 真我」,就可以肯定,佛就是常住不遷、佛就是真的樂,沒有苦相對待,佛真的清 淨,沒有不淨;佛真的我,就是真的如來、真的佛,沒有相對的,沒有兩邊,佛真 我就是如來。所以四疑全部都斷了。 復次善男子,疑有三種,一疑聲聞為有為無,二疑緣覺為有為無,三疑佛乘為有為 無,聽是經者,如是三疑,永滅無餘; 假如我們研究涅槃經就了解,三疑都會消失,聲聞緣覺、佛乘確實都是存在。 復次善男子,若有眾生,不聞如是,大涅槃經,疑心甚多,所謂若常無常,若樂不 樂,若淨不淨,若我無我,若命非命,若眾生非眾生,若他世若過世,若有若無, 若苦若非苦,若集若非集,若道若非道,若滅若非滅,若法若非法,若善若非善, 若空若非空,聽是經者,如是諸疑,悉得永斷。 【若有眾生,不聞如是,大涅槃經,疑心甚多】不研究大涅槃經的話,懷疑的心非 常的多。 【所謂若常無常,若樂不樂,若淨不淨,若我無我,若命非命,若眾生非眾生,若 他世若過世,若有若無,若苦若非苦,若集若非集,若道若非道,若滅若非滅,若 法若非法,若善若非善,若空若非空,聽是經者,如是諸疑,悉得永斷】我們聽涅 槃經以後,所有的疑都斷了,就不懷疑了,因為我們常樂我淨確實成就了就有,若 16 命、若眾生、若他世若過世、若有若無、若苦、苦集滅道、法、善法,這個都存在 於凡塵。 復次善男子,若有不聞如是經者,復有種種眾多疑心,所謂色是我耶,受想行識是 我耶,眼能見耶,我能見耶,乃至識能知耶,我能知耶,色受報耶,我受報耶,乃 至識受報耶,我受報耶,色至他世耶,我至他世耶,乃至識亦如是,生死之法有始 有終耶,無始無終耶,聽是經者,如是等疑,亦得永斷。 沒有研究涅槃經,這一種疑心都確實存在。這個色是我嗎?不對。受想行識是我嗎? 不對。眼能見嘛?不對。我能見嘛?不對。乃至識能知嘛?不對。我能知嘛?不對。 了解意思嘛?因為分析了以後,我們了解色就是水火風土,色是我嗎?不是,所以 不對。受想行識是我嗎?不對。所以我們了解,那個是我們的五蘊(色受想行識), 我們蘊積了五蘊才會在凡塵出生,我們有五蘊就會在凡塵出生。我們沒有五蘊我們 就不會在凡塵,所以這個五蘊不是我,我不是五蘊,我們在凡塵生活不要蘊積五蘊。 所以這個都不是我,不要把它認為是我,認為是我就糟糕了,我們就六道輪迴綿延 不絕,都一直在六道輪迴。 眼能見嘛?眼能不能夠見?各位了解,我們佛性不在的話,眼能見嘛?不能見,所 以眼能見不對。我能見嘛?沒有佛性的我不可以,那個我才可以。識也是一樣,落 入我們六根裡面的一根作用,那個不是我,不是我就不對。 所以我們了解「色受報耶,我受報耶」,色不會受報,我不會受報,我們受報就是 心所造的,心所造的業會受報,心在種業會接受果報,剩下的都不會。受也不會, 17 色也不會,都不會,知道嘛?不然這邊都說懷疑都斷了,可是我們都沒斷怎麼辦? 就不實際了,所以一定就要跟各位報告,這一些它講的已經落入偏一邊了,識也一 樣不受報,都是我們心業、心造的受報。 「色至他世耶」,我們的形相有辦法走到下輩子去嘛(我們這輩子的形相有辦法走 到下輩子嘛)?沒辦法,所以色至他世耶,沒有。「我至他世耶」也沒有。「乃至 識亦如是」。 「生死之法有始有終耶,無始無終耶」,生死有始有終還是無始無終?(無始無終), 這倒是問題很大。我們假如自己都沒有了掉,我們所有一切都沒有了,那我們的生 死無始無終,來了又去,去了又來,這樣一直轉,都無始無終。 「聽是經者,如是等疑,亦得永斷」,都會斷掉了。 復有人疑,一闡提人、犯四重禁、作五逆罪、謗方等經,如是等輩,有佛性耶,無 佛性耶,聽是經者,如是等疑,悉得永斷。 為了一闡提有沒有佛性,以前有位石頭和尚,因為跟師兄弟在談論一闡提有沒有佛 性,師兄弟都說沒有,石頭和尚說有,那師兄弟都不想聽、都不跟他講話,他沒辦 法最後去跟石頭講話,對石頭講經,講到激動時候「你說說看,一闡提有沒有佛性」, 石頭竟然點頭,「有有有,有佛性」,這個公案很有名,就是石頭和尚講一闡提有 沒有佛性。因為師兄弟都說沒有佛性,因為他的善根斷了沒有佛性,石頭和尚說有, 怎麼會沒有佛性,最後石頭和尚去講給石頭聽,講到激動對石頭說到底有沒有,你 跟我說,石頭點頭,有有有,有佛性。 18 復有人疑,世間有邊耶,世間無邊耶,有十方世界耶,無十方世界耶,聽是經者, 如是等疑,亦得永斷,是名能斷疑惑之心。 【世間有邊耶,世間無邊耶】我們世間有沒有邊?世間無邊喔,沒有邊際。我們要 了解,因為他講的「世」:過去現在未來,「間」:東西南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 上下,沒有邊,我們這個無量無邊,很寬廣,廣到沒有外面,非常寬廣。 【有十方世界耶,無十方世界耶】有沒有十方世界?有。 一之四,慧心正直無邪曲者,心若有疑,則所見不正,一切凡夫,若不得聞,是大 涅槃微妙經典,所見邪曲,乃至聲聞辟支佛,所見亦曲,云何名為,一切凡夫,所 見邪曲,於有漏中,見常樂我淨,於如來所見無常、苦、不淨、無我,見有眾生, 壽命知見,計非有想非無想處,以為涅槃,見自在天,有八聖道;有見斷見,如是 等見,名為邪曲。 這邊我們要了解到,慧心正直無邪曲者,我們大概慧心正直都不夠,所以邪曲都會 在我們心中滋長,所以心若有疑,我們所見不正。一切凡夫,若不得聞是大涅槃微 妙經典,所見邪曲就會彎曲不正,乃至聲聞辟支佛所見也一樣,亦曲就是彎曲不正。 云何名為,一切凡夫,所見邪曲,於有漏中,就是有煩惱,有煩惱的眾生身中看到 常樂我淨,這個有漏之中常樂我淨沒有,有煩惱就沒有常樂我淨。 【於如來所見無常、苦、不淨、無我】如來所見就是無常、就是苦、就是不淨、就 是無我,就是我們眾生的狀態。 19 【見有眾生,壽命知見】看到有眾生、有壽命知見,這個都不正確。 【計非有想非無想處】就是四空天。非有想、非無想以為涅槃,這個也不對,是無 色界的四空天,還沒有到涅槃。 【見自在天,有八聖道】也不對。 【如是等見,名為邪曲】如是等都是邪曲,都不正確。 菩薩若得聞是大涅槃經,修行聖行,則得斷除如是邪曲。 【菩薩若得聞是大涅槃經,修行聖行,則得斷除如是邪曲】菩薩聞到大涅槃經修行 聖行就可以斷除這一些不正確的見解。 云何名為,聲聞緣覺邪曲見耶,見於菩薩從兜率下化乘白象,降神母胎,父名淨飯, 母曰摩耶,迦毘羅城處胎滿足十月而生,生未至地,帝釋捧接,難陀龍王及婆難陀 吐水而浴,摩尼跋陀大鬼神王,執持寶蓋,隨後侍立,地神化花,以承其足,四方 各行,滿足七步,至於天廟,令諸天像,悉起承迎,阿私陀(人名,有二人,一為 釋尊生於淨飯王宮時,看相之者,言若在家 29 歲為轉輪聖王,若出家成一切種智, 廣濟天人。二為釋尊說法華經,在提婆達多品,提及於過去世為釋尊說法華經)仙 抱持占相,既占相已,生大悲苦,自傷當終不覩佛興,詣師學書、算計射禦、圖讖 伎藝,處在深宮,六萬婇女,娛樂受樂,出城遊觀,至迦毘羅園,道見老人乃至沙 門,法服而行,還至宮中,見諸婇女,形體狀貌,猶如枯骨,所有宮殿塚墓無異, 20 厭惡出家,夜半踰城,至欝陀伽、阿羅邏等大仙人所,聞說識處及非有想非無想處, 既聞是已,諦觀是處,是非常苦不淨無我,捨至樹下,具修苦行滿足六年,知是苦 行,不能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帝釋】帝釋就是憍尸迦,三十三天的天主。 【既占相已,生大悲苦,自傷當終不覩佛興】說我沒辦法等到他在凡世間大興佛法。 【至欝陀伽、阿羅邏等大仙人所】這個都是外道,去外道的地方修道。 【具修苦行滿足六年,知是苦行,不能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佛就講修苦 行修不成道,對自己沒幫助,對別人也沒幫助,所以佛就反對。所以講比丘的偈語 「無益之苦當遠離」,就是針對苦行在講,說這些苦對你都沒幫助,對別人也沒幫 助。所以你不要去受苦行。「無益之苦當遠離」各位還記得嘛?四句:「身語意業 不作惡,莫惱世間諸有情,正念觀知欲境空,無益之苦當遠離」,還記得嘛?好像 忘記了,太久了,都還給我了。 所以修苦行是激勵自己,激發自己修道的動力,可是你以那個為目標就錯了,一定 要了解我們追求的目標不在苦行,苦行是怕自己放逸,自己心都被凡塵世間拉走拐 走,那不被拐走所以就修苦行,這要知道。所以你修苦行又知道真理,就好像握土 成金,你抓到的土都是金。你若都不知道(真理),惟悟苦行,苦行當目的,那就 白費在修,修的很苦都無效。 爾時復到阿夷羅跋提河中洗浴,受牧牛女所奉乳糜,受已轉至,菩提樹下,破魔波 旬,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波羅㮏為五比丘初轉法輪,乃至於此拘尸那城入 般涅槃,如是等見,是名聲聞緣覺曲見。 21 這些經過都是實在,只是他們見到的是現象,那佛說的是真理,真理跟現象就不同。 善男子,菩薩聽受如是大涅槃經,悉得斷除如是等見;若能書寫、讀誦通利、為他 演說、思惟其義,則得正直無邪曲見。 善男子,菩薩修行如是大涅槃經,諦知菩薩,無量劫來,不從兜率降神母胎,乃至 拘尸那城入般涅槃,是名菩薩正直之見,能知如來深密義者,所謂即是大般涅槃, 一切眾生悉有佛性,懺四重禁,除謗法心,盡五逆罪,滅一闡提,然後得成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是名甚深祕密之義。 這個才是佛真正要講的內容。 【菩薩修行如是大涅槃經,諦知菩薩,無量劫來】菩薩就是釋迦牟尼佛本身。 【無量劫來,不從兜率降神母胎,乃至拘尸那城入般涅槃,是名菩薩正直之見】不 從兜率天然後降神母胎,乃至拘尸那城入般涅槃,不是這樣的。 【能知如來深密義者】深深的祕密的義理。 【所謂即是大般涅槃】就是不生不滅的絕對體。 【懺四重禁】四重禁:「捨正法、捨菩提心、慳悋勝法、惱害眾生」,因為這個四 重禁我們平常會覺得不很嚴重,可是佛把它列為很重要的。我們覺得這好像不很嚴 重,可是佛都把它列為很重要的四個,就是都不要去犯到。所以就懺四重禁。 【除謗法心】我們毀謗佛法的心要除掉。 【盡五逆罪】形相的五逆不能去犯。 【滅一闡提】沒有善根我們也不做。 【是名甚深祕密之義】很深的這些祕密的義理。 22 復次,善男子,云何復名,甚深之義,雖知眾生,實無有我,而於未來,不失業果, 雖知五陰,於此滅盡,善惡之業,終不敗亡,雖有諸業,不得作者,雖有至處,無 有去者,雖有繫縛,無受縛者,雖有涅槃,亦無滅者,是名甚深祕密之義。 這邊比較不容易了解。 雖然知道眾生實在沒有一個我,形相的我是天地的物質水火風土,這個不是我。但 是而於未來不失業果,雖然你這個身體所造的一切都存在,所以未來不失業果,所 有的業果都在。雖知五陰於此滅盡,就是色受想行識可以我們人死掉就滅了。可是 善惡之業,終不敗亡,我們所作的這些業都在。雖有諸業,不得作者,雖然很多業, 但是要找誰做的,找不到。雖有至處,無有去者,雖然有一個很理想到達的地方, 但都沒人去。雖有繫縛,無受縛者,雖然業會把我們綁住,但是沒有人被業綁住。 雖有涅槃,亦無滅者,雖然有不生不滅,但是沒人要走入不生不滅。是名甚深祕密 之義。所以這個有一些就是需要我們自己要追求,不會自己跑出來。 爾時,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聞不聞義,是義不然, 何以故,若法有者,便應定有,法若無者,便應定無,無不應生,有不應滅,如其 聞者,是則為聞,若不聞者,則為不聞,云何而言,聞所不聞。 【世尊,如我解佛所說,聞不聞義,是義不然】他現在跟世尊唱對調了。不是這樣 的。 【何以故,若法有者,便應定有,法若無者,便應定無,無不應生,有不應滅,如 其聞者,是則為聞,若不聞者,則為不聞,云何而言,聞所不聞】所以他抓到這個 語病「聞所未聞」,你現在聽,之前都沒聽過。 23 世尊,若不可聞,是為不聞,若已聞者,則更不聞。何以故,已得聞故,云何而言, 聞所不聞,譬如去者,到則不去,去則不到,亦如生生不生,不生不生,得已不得, 不得不得,聞已不聞,不聞不聞,亦復如是(世間凡人見解)。 【何以故,已得聞故】聽到就已經聽到了,不用再聽。 【世間凡人見解】這個叫做世間凡人的見解。就是我們世間人看到都是這樣。 世尊,若不聞聞者,一切眾生,未有菩提,即應有之,未得涅槃,亦應得之,未見 佛性,應見佛性,云何復言,十住菩薩,雖見佛性,未得明了。 世尊,若不聞聞者,如來往昔,從誰得聞?若言得聞,何故如來於《阿含》中復言 無師?若不聞不聞,如來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一切眾生,不聞不聞,亦應 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言無師】這個無師,自己得到。 【一切眾生,不聞不聞,亦應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個叫想得美。 如來若當不聞如是大涅槃經見佛性者,一切眾生不聞是經,亦應得見。 世尊,凡是色者,或有可見,或不可見。聲亦如是,或是可聞,或不可聞,是大涅 槃,非色非聲,云何而言,可得見聞? 世尊,過去已滅則不可聞,未來未至亦不可聞,現在聽時則不名聞,聞已聲滅更不 可聞。是大涅槃,亦非過去、未來、現在,若非三世,則不可說,若不可說,則不 可聞,云何而言,菩薩修是大涅槃經,聞所不聞? (德王菩薩之發難,佛之回答,在在都是真理,甚深之義,不得之得,不修之修) 24 【如來若當不聞如是大涅槃經見佛性者,一切眾生不聞是經,亦應得見】不用聽也 都能夠看到,這樣世間人都成佛了,不用修也都成佛。 【德王菩薩之發難,佛之回答,在在都是真理,甚深之義,不得之得,不修之修】 因為稍微把它講解一下他的心裡狀態,我們看的人比較會了解。 爾時佛讚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善知一切諸法,如 幻如焰、如乾闥婆城(化城),畫水之跡,亦如泡沫,芭蕉之樹,空無有實,非命非我, 無有苦樂,如十住菩薩之所知見。 【如乾闥婆城】乾闥婆就是化城,變化的,你若去那邊住,它會不見。 【畫水之跡】我們看那個畫畫,畫畫就是畫水留下來的行跡。 【芭蕉之樹】芭蕉外面很堅,裡面空空。 【空無有實】裡面都不實在。 時大眾中忽然之頃有大光明,非青見青、非黃見黃、非赤見赤、非白見白,非明見 明、非見而見。爾時大眾遇斯光已,身心快樂,譬如比丘入師子王定。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今此光明,誰之所放,爾時如來默然不說。 迦葉復問文殊師利,何因緣故,有此光明,照於大眾,文殊師利默然不答。 爾時無邊身菩薩復問迦葉,今此光明,誰之所有,迦葉菩薩默然不說。 淨住王子菩薩復問無邊身,何因緣故,是大眾中,有此光明,無邊身默然不說。 如是五百菩薩,皆亦如是,雖相諮問然無答者。 爾時,世尊問文殊師利言,文殊師利,何因緣故,是大眾中,有此光明? 【如是五百菩薩,皆亦如是,雖相諮問然無答者】沒人回答,不知道。 文殊師利言,世尊,如是光明,名為智慧,智慧者即是常住,常住之法,無有因緣, 云何佛問,何因緣故,有是光明?是光明者,名大涅槃,大涅槃者,則名常住,常 25 住之法,不從因緣,云何佛問,何因緣故,有是光明?是光明者,即是如來,如來 者即是常住,常住之法不從因緣,云何如來問於因緣? 光明者名大慈大悲,大慈大悲者名為常住,常住之法不從因緣,云何如來問於因緣? 光明者即是念佛,念佛者是名常住,常住之法不從因緣,云何如來問於因緣?光明 者即是一切聲聞緣覺不共之道,聲聞緣覺不共之道即名常住,常住之法不從因緣, 云何如來問於因緣? ◎剩下約二十分左右,提問問題。 問:大勢至菩薩的念佛圓通,是不是不用根塵識念佛,直接用本性念佛?這跟 劉講師的萬緣放下,是不是有些相同的地方? 問:楞嚴經中七次徵心,第三潛伏根裡,這個根與六根有何不同? 問:七次徵心,心在身內,這個心在身內(聽不清楚)…因為心有靈知的作用, 不即不離,雖然在身內,也不離開身內,但卻無法分清五臟六腑,身體又有痛 及冷熱的感覺,是不是佛性的靈知只能到達身體知覺的程度? 問:勝義根、浮塵根是由佛性本體生發的功能作用嘛? 問:那因為現在凡塵事變化快速要如何取捨? 問:劉講師您在金剛經講解中提到,佛制定戒律,如果人心變化有不一樣,都 不知道要怎麼面對處理,譬如說有人布施用毛筆寫的書面手稿講義,毛筆是寫 的整齊很端正,可是大家研究劉講師講解的性理心法,我們都不敢去看裡面的 內容,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情形之下,那麼前賢說他很懺悔也不知道要如何處 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