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1年2月28日 星期日

心經

 我們今天難得,就是上個禮拜也休息,下個禮拜開法會我們也停課,所以中間我們就講心經。因為我們最容易記誦背誦的就是心經,可是我們對心經的了解都不太透徹,一般雖然很會背誦,並不知道心經裡面什麼涵義,我們從最底下小文字看起。心經的經文全部只有兩百六十個字,它卻是釋迦牟尼佛講22年般若,所有的精華都在這兩百六十個字裡面。因為阿含經講12年,方等經講8年,22年般若談,講最久,到最後妙華涅槃共8年,所以22年的般若是最久,為什麼般若講最久呢?因為我們凡人容易住相,般若就是破相(就是把形相破除),因為形相都是妄,然後要顯真(把真的顯現出來),我們真的就是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我們的認識可以說大部分都不知道我們有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我們研究三年多都已經知道,可是很多的道親沒有研究性理心法的時候,還不知道,以為我們日常用的心就是真心,是我們的佛性本體,不知道我們日常所用的是佛性的功能作用,不是本體是作用,可是我們沒有探討不知道本體的狀態,我們已經研究了三年多,各位有沒有對本體認識?(有),假如再不認識就說不過去了,我們都一再講一再強調,我們有不生不滅的真心,我們日常所用的識心(是屬於生滅),很快生很快就滅,生滅、生滅,不要把生滅的心當成真心,那個都是生滅心,是妄,屬於妄,不真,真的就只有佛性本體,所以一定要對佛性本體徹底認識,我們用不生不滅的真心來修不生不滅的道,這樣因果才一致,我們用凡塵在生活的識心來修道,修不成道,因為識心都生滅,佛是不生不滅,我們想用生滅的心來修的話,因果不一致,不會成,不管再怎麼久都不會成,幾生幾世也不會成,一定要找到不生不滅的真心。

 後學就講,不生不滅的真心跟我們生滅的妄心是一體兩面。我們不生不滅的那一面不用,所以不認識,不認識就以為沒有,祂又沒有形相顯不出來,所以我們一定要加以研究,研究以後就會很透徹,而且很親切的都跟我們在一起,我們要啟發不生不滅的真心在日常生活之中應用,這樣的話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不會造罪、不會做錯,所以修起道來到最後的時候,都是很快樂很逍遙,沒有煩惱。因為識心,我們住相,煩惱就來;我們真心就知道,凡所有相都是虛幻不實在,所以不住相,不住相以後煩惱沒有,沒有煩惱我們就進入一個絕對的境界。

 我們研究心經因為它涵義深遠,一定要深入其中徹底了解知道它的意思,所以經不盡言(我們心經裡面沒有幾個字,260個字,所以不盡言,沒有把所有般若全部都講出來),言又不盡意(260個字沒有把全部的意思都闡釋講的很透徹),我們深刻體會不在文字表面的精髓所在(不是在文字表面,而是在文字的背後,在文字的背後心經有非常好的意思,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背誦心經很快,260個字大概50秒就可以背完,我們假如不知道意思,那太可惜了,就會浪費。我們深入其中,會讓真正的真理就在生活之中),讓此精華(般若的精華)在日常生活之中融入我們的性分(我們的佛性之中),養成習慣,如此我們生活之中全是佛性本體在當家,不是我們六根在當家,所有的脾氣毛病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歸化(已經歸化到佛性本體回來),四大假合的身體歸還給天地,佛性本體跟整個宇宙虛空合而為一,逍遙自在不受拘束,如此的狀況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做到(我們還生在凡塵的時候就要做到,死了就來不及了,我們假如沒有做,我們一口氣不來,我們沒有路可以走;假如我們能夠做,整個虛空都是我們的道路、都是我們的佛性本體),『寧可生前防死路,莫待死時後悔遲』,理天果位凡塵立,時時檢點莫蹉跎(我們也時常提起,生前要防死路,各位有沒有做啊?在日常生活之中全部都是用佛性在當家)。

我們現在就開始講心經的本文。

心經都是我們省略的說法,心經不省略的話就是「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樣才是整個經的名稱。

【摩訶】

  就是廣大,簡單就說大(大就是摩訶),大到已經無外(沒有外)、小到沒有內,就叫摩訶,非常的廣泛,超越我們太陽系,整個宇宙虛空全部包含叫摩訶。

【般若】

   就是我們的妙智慧(本性所具備的妙智慧)。我們在凡塵所學的不算,那個叫聰明。般若是我們摒除凡塵所有一切,般若才會生發才會出現,所以般若是佛性本體所有的妙智慧。有時候我們就會把般若當成我們佛性本體,因為般若是妙智慧(是屬於智),我們的佛性本體是屬於理,理智一如,理跟智合在一起,有時後會用般若來當成佛性本體,不是我們有身體以後在凡塵所學的聰明,不是的,是佛性具備的,那因為有般若的妙智慧就可以到達波羅蜜多。

【波羅蜜多】

   波羅蜜多就是清淨的境地,已經到達沒有對待,很祥和的那一種狀況叫做波羅蜜多。我們了解,波羅蜜多是很理想的狀態,印度人會在事情已經做完了,就會講波羅蜜,他們每做完一件事都會講波羅蜜或是已經回到家了,波羅蜜,就是已經很祥和那一種狀態就波羅蜜。因為我們佛教都講凡塵是苦海,所以會說到彼岸(已經到清淨的彼岸,很祥和了,沒有受苦了),所以波羅蜜多。

【心經】

   就是我們的心要來經歷,經就是徑(路徑,就是一條路徑),心要走的一條路徑,對我們來講是蠻關係重要,我們修道就是『修心修性』,心性一定要透徹認識、要知道。

【觀自在菩薩】

   假如我們用名詞來對待它的話,對我們的幫助就不大;可是我們假如我們深入它的真理領域,對我們就很大的幫助。因為有時候我們看市面上所註解的「觀自在菩薩」,有的說就是有一位觀自在菩薩、有的就講觀世音菩薩,這樣也可以,不是說不行,而是說它對我們的幫助有限;假如我們深入,我們現在就講裡面的涵義:

   「觀」就是看,可是這個看不是用眼睛,是用我們的心來看,用心來看(觀)。

「自在菩薩」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良知良能,就是我們的真心佛性本體,所以用心來看我們自由自在的佛性本體,這樣對我們的幫助就很大。

因為「自在」有十個自在:

◎第一個壽命自在:

我們要活的多久或是短一點要想回去了,可以自由自在。

◎第二個心自在:

   我們的心自由自在,各位前賢,心是不是我們自己掌控?(是),請問現在我們可以讓自己的心自由自在嘛?好像有很多的不可能喔,因為我們平常沒有迴光返照,沒有回來看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所以沒有辦法讓心自在。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就要讓我們的心都能夠自由自在,都不會超過規矩,都不會逾越真理,都在真理裡面。

◎第三個財自在:

   財自在就是要用錢就有錢用,大概這個是我們最喜歡的,壽命自在、心自在還沒有那麼現實,可是這個財就很現實,錢財雖然不是萬能,可是沒有錢萬萬不能。我們了解,在累世之間都已經有行善、都有布施,所以這一生這一世要用錢就有錢,都剛好可以用,剛好可以生活。

◎第四個業自在:

   業就是身口意,我們的身口意就叫業,我們造了業就是身口意造的。身口意這個業都能夠自由自在,這個要我們自己確實做才會知道。

◎第五個生自在:

   就是我們要出生在哪裡、要出生什麼形相,都能夠自由自在。前不久後學聽到道親講,有馬來西亞的道親來台灣訪道學習,假日就帶到觀音山最高的硬漢嶺,因為硬漢嶺很高可以看到八里港口、台北港也看得到、台北地區也可以看到,因為貪著看景象就忘了下山,然後山上沒有路燈,入夜了以後看不到路可以走、可以下山,他們就很虔誠的:「老師拜託啊,老師啊要下山啊」,各位前賢假如我們遇到那個狀況會怎麼樣?也一樣請老師?因為馬來西亞到台灣來,對這邊地理環境不熟,然後他們已經在最高的地方,往四邊看都很清晰,要下山看不到路就不趕走,又是女孩子就比較擔心,這個時候竟然有一個男生拿手電筒照明道路,說你們跟著我走,我帶你們下山,他們心裡面就在想:「怎麼在最高的地方都沒看到人,現在怎麼突然蹦出一個人出來」,各位前賢那個是誰啊?就是生自在,他已經隨時都可以千百億化身,所以就拿著手電筒帶這一群女孩子到山下,帶他們到山下以後,人就不見了。以前後學時常講,你去沙漠行走的時候,又熱又口乾舌燥,然後怎麼突然發現有一棵大樹,就很高興趕快到樹底下乘涼,然後養足體力之後,又開始行走,當他們走了一段路,回過頭看的時候,那棵樹不見了,那個是什麼?就是生自在。所以你修證了以後可以生自在,而且不一定是固定人的形相,有時候也可以變成小白兔(一種動物)來帶人走路,你不知道怎麼走,小白兔突然跑出來讓你跟,你跟著小白兔走,就可以到達你想要到的目的地,那個就是生自在。我們有修了以後,一樣可以到達生自在。

◎第六個勝解自在:

   勝解就是每一個你看到的景象,你都知道它的理,知道它的表現什麼。我們也要有這一種自由自在的勝解自在,一看到什麼你就知道了,知道它是什麼內容,告訴你什麼。

◎第七個神通自在:

   這個我們最需要的,第七個神通自在,我們都希望有神通。

◎第八個愿自在:

   愿(希望、愿力),我們的愿力自在也是很重要,不會受到環境的影響。

◎第九個智慧自在:

   我們的智慧能夠自由自在,運用的時候,什麼事情要怎麼來應對,都自由自在。

◎第十個法自在:

法自在就是已經都成就到佛的狀態,叫做法自在。

   所以自在有十個,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具備,各位前賢具備了幾個?有具備幾個了?壽命、心、財、業、生、勝解、神通、愿、智慧、法,有十個自在,所以我們觀自在,要迴光返照我們自由自在的真心佛性本體,祂具備有這十個功能。可是我們好像都沒讓祂恢復,都還欠缺,所以要努力。

   「菩薩」,菩就是菩提,薩就是薩埵;菩提就是覺,薩埵就是有情;有情的眾生已經覺悟了就叫做菩薩。各位是不是菩薩?(是),我們不但是菩薩,還是佛咧,我們都是佛、都是菩薩!

  「觀自在菩薩」,就是迴光返照我們自由自在的良知良能、我們的佛性本體,這樣就對我們幫助很大,那我們用名詞的話對我們就沒什麼幫助。我們用這樣的意思深入的話,那就有幫助了,有實際的幫助,能夠迴光返照了,各位前賢我們最難得就是迴光返照,我們精神都外放,所以當眾生,只要你肯迴光返照你就可以成道、就可以成佛,是不事不一樣?很大的不一樣,所以我們就是要迴光返照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就是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行,假如我們念行(ㄒ一ㄥˊ),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就表示你還沒有實際的做,你只在希望的階段;假如你念(ㄏㄥˋ),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就是你已經做了而且有功夫了。各位念什麼?(ㄏㄥˋ),那麼快喔,真的都念ㄏㄥˋ,ㄏㄥˋ在我們台灣話來講就是道行,你有沒有道行?修這麼久,有喔,道行都有了,用台灣話就很傳神,就是已經實際做了有功效。行深,已經實際的做。「深」就是時間很久而且功夫很深。那依照什麼呢?依照般若、依賴般若,在行持的時候依賴般若(依賴我們自性的妙智慧),是我們本性所具備的,不是我們有身體以後學來的,我們要啟發般若妙智慧就一定要「萬緣都放下一念不生」,你能萬緣都放下了,般若才能夠出現。

  各位就可以回想,我們已經三年多了,到下個月26日就四年了,我們已經研究四年了,時間久不久?(久),很久了。我們實際的做就能夠跟這兩個字「行深」,都是用般若妙智慧,各位有沒有啟發般若?所以各位就可以體會,為什麼後學一開始來這邊講課,就敢讓各位提問問題,後學又不是學的很多,後學都講國民學校沒有畢業證書,怎麼敢讓人家問那麼多問題?為什麼敢?就是般若,因為後學當各位提出問題的時候,後學一定非常專注,專注在你的問題之中,你一問完馬上回答,完全都沒有經過後學的思索,都是用佛性本體的妙智慧在回答,那個都不是後學在回答。各位要了解,那個就是一定要啟發般若運用在日常生活之中。那我們在平常只要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這個時候你遇到事情,事情一來了,事來則應,你的般若就可以呈現,要怎麼應對你的般若就可以自己出來,這個要怎麼應對才符合真理、才不造業,般若就在我們日常生活之中會呈現,而且一定要一段時間,不是我們馬上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馬上就有般若妙智慧,可能沒有那麼快,除非根基很好,像六祖一樣,六祖都不用研究,就會回答了,大家都惦惦(台語)。

  我們用自己佛性本身出來的,因為我們很重要,只要般若你能夠啟發,那你的定力就一定夠,因為整個都是佛性裡面的東西,你的般若有了,你的定力自然有,所以遇到事情你不會手忙腳亂,輕重緩急你馬上判斷,馬上要怎麼應對都會,這個就是我們本性裡面的般若妙智慧在應對,各位一定要這樣;不然後學國民學校都沒畢業,為什麼敢讓各位提問,就是這樣:平常盡量的,你有空閒就萬緣放下一念都不生,這個時候你在生活之中就跟你的佛性本體在一起,跟你的佛性本體在一起遇到事情,你就用佛性本體來應對,這樣我們沒有喜歡討厭(沒有取捨),我們有取捨就有造業,沒有取捨就不造業,不造業我們就會愈來愈輕鬆。各位修起道來是愈來愈輕鬆、還是愈來愈沈重?(輕鬆、沈重,回答不一),愈來愈沈重,那什麼原因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住相(住在形相,住在名份、名氣),只要我們求名求利,我們就會愈來愈煩惱,生活愈來愈不如意;只要我們都放下,妄的東西都放下,你能夠都放下了,自然而然你都很逍遙自在,那個逍遙自在不是要等到我們歸空以後才逍遙自在,是要在凡塵生活的時候就已經要逍遙自在。

  各位要了解,般若重要。所以為什麼後學一直講心經就是釋迦牟尼佛講22年般若的精華,就是因為這個很重要,破相顯真,把所有的妄相都打破,把真的佛性本體都顯發出來,所以最重要的就是這個,我們一般生活我們都是用妄,都是在形相,形相一直在變化,看我們的身體一直新陳代謝,一直老一直老化,我們抓的住時間嘛?抓不住,一年一年過去,很快,所以我們一定要掌握,尤其在我們還可以主宰的時候,啟發我們佛性出來當家,不要讓六根當家,六根當家都會造業我們要受苦,佛性當家不造業不受苦,當下解脫,所以這個很重要,各位一定要了解我們啟發般若的重要,為什麼佛講那麼久,就是因為破相不容易,只要我們離相了,各位前賢要記得:「離相名佛」(離相就叫做佛),很容易記,不是說很容易做,是很容易記得住,「只要你離相你就是佛,你住相你就是眾生」,因為我們都住相,所以我們都當眾生。我們要了解到,要成佛要自己努力,把我們的那一些脾氣毛病、不良習性都去掉,因為佛性沒有那一些東西,把佛性所沒有的去掉,佛性所有的讓它回來,就這樣子而已。

  所以這個般若波羅蜜,只要你能夠有般若,你就到清淨的彼岸(波羅蜜),就已經到達了,所以很重要的關鍵所在:「啟發般若」,又不是困難,只要「萬緣放下一念不生」你一直做,做久了,自然般若就有。因為我們是準備一堂課就把心經講完,所以前賢一直再提醒後學時間。

【照見五蘊皆空】

「照見」:

   只要我們有行深般若波羅蜜的時候,我們就能夠照見,照見就是現量;我們在凡塵我們都是用比量。這個有三個:現量、比量、聖言量。

『現量』就是不經過思索,馬上都了了分明,叫現量。

  『比量』是經過思索,經過我們的腦筋一思索,你聽到外面有車聲,就知道有人(我們沒有看到人,可是知道車子一定要人來開,所以有人,沒有錯),那個叫比量。各位可以了解,我們在生活之中是用什麼?我們都用比量比較多,現量真的要修,修的時候才有辦法現量。所以我們就是要修到現量證悟知道(現量證知),那已經成就了。可是我們都要經過比量以後,我們才知道意思,那個是說我們在凡塵佛性本體還沒有發揮,都是用佛性的功能作用,用比量會知道。那我們現量是佛性本體,當下就知道。所以照見就好像我們照相一樣,快門一按,把形相已經定格,已經都呈現。所以照見就是現量的證知。

「五蘊皆空」:

   我們上過楞嚴經,我們把五蘊講的最詳細,講到最後的時候也都是五蘊(就是五陰,色受想行識)。我們只要有啟發般若,我們就可以照見(當下就可以知道),五蘊全部都是空的,五蘊就是我們的身體,我們身體的色受想行識就是五蘊,五蘊皆空(都是空的),可是我們眾生都是把身體當成真的,不知道身體是空的,各位知不知道身體是空的?知是知道啦,還沒承認啦,知道是空的,都是要還給天地的,都知道,可是這中間的過程都還沒有很透徹熟悉,身體是怎麼樣一個空法、身體怎麼樣空,都還不知道。

  所以釋迦牟尼佛在佛經裡面一再的強調,我們在生活之中就是不要五蘊(不要蘊積),我們不住相,色蘊就沒有;我們不要把凡塵的萬相萬事都當成真,然後我們就「不受」,不受以後想就沒有,沒有想就沒有行,沒有行就沒有識,所以五蘊就真的全部空了。可是我們現在五蘊都很實在,因為色就是我的身體,實實在在;然後受,我感受到外境給我的遭遇,都是實在,所以受也是實在;然後由受就產生想,有想了以後就有行為,行為了以後就留在記憶,所以五蘊我們都蘊積,那既然我們蘊積了,會不會現相?就好像懷孕了會不會生出來?就一定了,時間到就生出來了;那我們都蘊積了,時間到了,就現相。所以只要我們不蘊,沒有五蘊,就不會現相,絕不會在凡塵受苦。所以很重要就是五蘊,因為是空的,我們不要蘊積,我們這個身體是水火風土眾緣聚會借我們用,不是我們的,沒有一個人可以把這個身體保持的永遠都不會滅,沒有人,都一定會滅,早晚一定會滅,而且還不久,不要一百年,一百年以後我們還在不在?都不在了,去哪裡了啊?我們都不研究,不研究我們身體還給天地以後,我們去哪裡,要像六祖那個樣子喔,「我知道我要去哪裡,不知道的話,我怎麼跟你報告呢」,往後「我們要到哪裡,我知道啊,我跟你報告啊」,各位前賢,要到哪裡?我們凡人不研究的話,都到地獄去了。

 我們研究以後,我們跟整個虛空融成一體,融成一體整個虛空都是我們道路,很寬廣。可是你在生的時候,沒有把權柄交給佛性本體是沒有辦法喔,這個一口氣不來,真的喔,我要走去哪?那個時候假如還要家屬趕快燒大把香,請老師來帶,那就很可憐了,因為修道都沒有把握。我們在生的時候要修到自己有把握,就是日常生活都是佛性當家,身體四大假合水火風土還給天地,我們整個佛性本來就當家了,走東往西自由自在,那個時候也一樣,走東往西自由自在,這樣知道嘛?(知道),重不重要?(重要),很重要喔,因為我們凡人都:「那個又看不到,管祂的」,都是這樣,哇!糟糕,等到你身體不好了(每一個人都會走到那一個階段,要跟凡塵掰掰了),那個時候都還沒修,那可能就來不及了喔!所以一定要在生的時候就請佛性出來當家。

【度一切苦厄】

   所以只要我們現量,已經知道我們身體都是假的,色受想行識都是空的、都是假的,就能夠渡一切苦厄。「渡」就是超越,超越一切的苦;「厄」就是災難;超過一切的苦、一切的災難,全部都已經超越了。

【舍利子】

很多註解就會說舍利佛,那也一樣,假如用名相的話,對我們幫助不大。我們進入其中的真理,「舍」就是房子,「利子」就是住在房子裡面的人;所以「舍」就是我們的身體,「利子」就是精神(身體裡面的精神)。我們在凡塵能夠保持精氣神都不消耗,我們一過世去火化,燒出來一顆一顆珍珠,那個就叫舍利子,可是那個是另外一個角度,各位有看過舍利子嘛?舍利子還蠻多的,三藏的舍利子在日月潭;釋迦牟尼佛的舍利子,佛教本身有很多都有拿到,有供奉,而且舍利子還是活的,舍利子會長大。

各位就可以了解,這個有一點神秘色彩,像廣欽老和尚在南部歸空以後,北部玄天禪寺的弟子(本來是廣親老和尚開的廟寺),這一些信徒有的沒有時間下去(南部),有的有時間就到南部,那沒有辦法下去南部就請託別人,請他拿幾顆舍利子回來讓我供奉,然後就帶著使命到南部去,結果的信徒都已經拿光了,那怎麼辦?都已經下來,人家又交待要拿,不然骨灰也好,就用容器裝著帶回北部了,到玄天禪寺的時候,那一些沒有下去的弟子就問:「你拿了幾顆回來?」他說「還有我們的份啊?」「不然你拿什麼回來」,他就把容器拿出來,一打開以後,竟然真的變成舍利子,奧不奧妙?很神妙喔,真的就是舍利子喔,這個叫誠心所感,你真誠所至,真的金石為開,有那個誠心真的就把骨灰變成舍利子,這個是我們講舍利子的另外一個角度。那有的註解都會講舍利佛,可是舍利子、舍利佛對我們幫助都不大。

【色不異空】

   可是我們一講到身體跟我們身體的精神,那就我們主宰了。色就是身體,利子就是精神。我們身體的舍利子,色不異空,色就是身體,空就是利子,不異就是一樣的意思,色跟空一樣。

【空不異色】空就是色,色就是空。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所以我們想一想,一百年以前我們在哪裡?空;一百年以後我們在哪裡?空;所以我們從空而來,又歸還於空,中間有色,是不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可以生發我們的身體,然後身體又要歸還給天地(空),色跟空。然後我們會想在現實方面,現實方面來講,色就是形相,空就是我們看到這個空間,形相跟空間有沒有一樣?我們了解,色(形相)很明顯,空就是沒有東西,就會覺得差別很大,可是我們走入真理,因為天地的形成就水火風土,那水火風土就是天地的元素(原來的東西),所有的萬相都是由水火風土,然後積聚顯現,積聚顯現了以後才有萬相,我們了解整個我們這個空間都有色在,因為是水火風土,所以我們用現在的知識領域來說,

   水,我們現在用冷氣機、用除濕機就可以把水集中,我們就看到了,空中、空氣裡面有水。

   火,火更容易,我們身體的溫度跟我們現在的整個空間,很熱、現在很熱,這個就屬於火。

   風,風更容易,我們一手動,一手不動,就有風了,風就存在這整個空間。

   土,太陽光從空隙一照進來,我們從太陽光我們可以看到灰塵,灰塵集中就變土,土集中就叫地(大地)。

 所以水火風土就在我們這個空中,所以這個空中跟色,因為水火風土就是色,空中就是空,是不是已經合在一起?色空不二(色跟空是一)。朱熹夫子說色就是我們虛靈不昧的靈,空就是虛靈不昧的虛,各位前賢虛靈不昧聽懂嘛?虛靈不昧是什麼?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虛靈不昧(我們佛性本體不會迷昧),這是朱熹夫子講的,色就是虛靈不昧的靈,空就是虛靈不昧的虛,虛靈不昧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所以空跟色就是合在一起。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這個是簡略的說法,若詳細的說,應該是「受不亦空,空不亦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想也是一樣,「想不亦空,空不亦想,想即是空,空即是想」,經文就變的很多,所以就用「亦復如是」把整個意思都包含在裡面,這樣就讓我們了解,我們的受想行識也是跟色一樣,不亦空,空不亦色。

【舍利子】

   這裡又有一個舍利子,這裡的舍利子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上面舍利子是我們看得見的身體,這邊舍利子就是看不見的整個佛性本體。

【是諸法空相】

   舍利子就是法身(以法為身),這個法就是充塞整個宇宙虛空。所以我們的佛性(我們的法身)也一樣充塞整個宇宙虛空,所以是諸法,因為所有的萬法都是從宇宙虛空然後生發,整個山河大地都是我們真心佛性所呈現,所以萬法(諸法)就是我們法身所出現,所以諸法是我們呈現在凡塵的不管是相、不管是事,都是在我們佛性的本體裡面。

   空相,真空實相,因為我們空不是頑空,相不是假相,是真空然後實相,我們的佛性本體(我們的法身)就是真空然後實相,不會變化的而且看不到形相,所以真空實相。所以凡塵的所有萬相跟萬事,所有一切都是佛性所呈現,都是我們佛性本體,所以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祂不生不滅,這個就講到祂的根源。

【不垢不凈】

不垢,不會污垢,不會被凡塵污垢,但也不淨,不垢不淨,不落入對待。

【不增不減】

   祂沒有增也沒有減,在聖不增,在凡不減,都一樣,不增不減。我們了解,我們法身每一個都有,都一樣,都不生不滅、不垢不淨。所以我們本來就俱足,本來都有了都俱足,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因為不知道,所以我們就會著重在身體方面,不會著重在佛性方面。

【是故空中無色】

   是故,就是因為這樣,是屬於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所以空中無色,真空實相之中沒有色,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這就講我們的法身沒有五蘊(沒有色、沒有受想行識),可是我們現在五蘊都很強,所以我們了解,為什麼我們造了很多的業?就是因為我們五蘊很強,五蘊從哪裡來?從我們六根。

【無眼耳鼻舌身意】

    可是六根在我們的法身來講,無眼耳鼻舌身意,這個就是六根。我們的五蘊從六根來,六根都沒有了,五蘊哪裡來,就是沒有。所以它一層一層的一直深入,告訴我們:「在法身、在我們佛性本體之中,沒有五蘊、沒有六根」,這樣了解意思嘛,因為蠻重要,我們生活都是六根在當家,現在我們就可以了解,我們的六根還蠻強(很強勢),我們要啟發佛性出來當家不容易。所以後學都一直在等,等什麼?怎麼我沒修道的時候、沒有研究性理心法的時候,脾氣還很好,然後還很有內涵,怎麼現在愈修愈想發脾氣、愈想罵人、愈想開口大叫,沒有人這樣問後學,那後學就講,你沒有問表示你沒有啟發不生不滅的佛性出來當家,所以那個六根它不用反撲,六根在當家就好,這樣了解嘛!所以後學一直在等哪一天有人問了,那真的很恭喜了,你已經佛性出來當家了,因為六根當家久了,你現在突然要請佛性出來當家,六根會不服氣,六根不服氣就反撲(你要這樣,六根就偏偏不要這樣),沒有人這樣問,「好啦,讓六根當家習慣了,是這樣嘛?」(不是),不過後學來講這個是反撲,就是你很努力想修道,所會遇到的現象,就是你要請佛性當家,六根不服氣;假如你用妥協的方式,一半的權柄給六根,一半的權柄給佛性本體,這樣六根就會妥協,然後你只要祂有一半的時間出來當家,六根的強勢會漸漸的喪失掉了,六根就會想我是功能作用不是本體,我是奴才跟婢女,不是主人,這樣就很溫和。各位都採用這個方法嘛?所以都很溫和,這樣就不會反撲。

    那假如你說一定要給佛性當家,這個時候我們六根就會反撲了,那個時候你就自己會感受到:「欸,怎麼修道愈修會愈想發脾氣」,那個就是六根在反撲,為什麼一直跟各位講這個事?就是這個實際會遇到,你的理智比較強了,一定啟發佛性出來當家,除非你是合稀泥(沒關係啦,什麼當家都無所謂),時間過的很快喔,你合稀泥合到一口氣不來還在合稀泥喔。所以一定要慢慢的,雖然說那個很和諧的狀態,可是也一定要啟發佛性出來當家,因為佛性本體當家不會造業,我們六根就喜歡討厭很強烈(就取捨),你有取捨就造業,你造了業一定要接受果報,是善業的話有福報,惡業的話有惡報,都一定有果報,這個是一定的道理。我們之到了清楚了,就可以妥善的處理,處理的很理想,又可以到達我們希望到達的目標。所以,沒有六根就沒有五蘊,六根五蘊沒有了,各位前賢就看底下。

【無色聲香味觸法】

   色聲香味觸法就是六塵,各位前賢六塵對我們的生活影響大不大?(大),很大,到這個時候沒有六塵,因為色聲香味觸法都是變化無常,既然是變化無常我們就不用住相,不用住在這一些六塵的形相上面,六塵都是假的,就不用住在六塵上面,所以六塵對我們影響就不大。可是我們現在的生活六塵對我們的影響很大。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這個就是沒有六識。我們根塵相對(六根跟六塵相對)產生六識,六識我們都當主人,六識有眼識、耳識、鼻識…都很強,所以心意識很強修不成道,我們心意識就把它降伏,修道不要心意識,因為心意識都是生滅,你用心意識容易跟人家結怨。你心意識很強要跟人對立,你就是不肯吃虧,不肯吃虧人家也一樣不讓你,就容易摩擦。所以六識不要用,我們用佛性具備的真心,那個就已經超越。所以六根、六塵跟六識,三六一十八,我們說十八層地獄,就是六根對六塵產生六識,然後所有做下來的行為就是要進入十八層地獄,全部都沒有六根、六塵、六識,這樣我們就沒有機會接受地獄的果報。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這個就是講十二因緣。十二因緣各位有聽過嘛?有沒有詳細研究過?後學把十二因緣稍微提一下,讓我們都有印象。

   各位前賢我們為什麼會老、會死?好像問題很寬廣喔,其實答案很簡單,就是因為我們有「生」,我們有生就會老、就會死。所以會老會死原因就是生;那我們為什麼會生(我們為什麼會出生在凡塵)(),就是造業,有業了我們才會生,有生才會老才會死,所以生的最大原因就是造業,在十二因緣來講叫做「有」,那個名詞叫做「有」(有業了);那我們為什麼會造業?(無明),不要一下子就想到最源頭的無明,中間的過程都很微細,我們都要知道,之所以會造業就是取捨(就是我們有取有捨),取捨才造業,因為造了業才受生,因為有生了以後才會老才會死,所以最重要的就是有取捨,在十二因緣就叫「取」;那為什麼會有取捨(為什麼我們喜歡的都想擁有,不喜歡的都排斥)?為什麼這樣?一定要追到它的根源,就是愛跟討厭,愛就想擁為已有,討厭就推開,那我們為什麼會產生喜歡討厭?就是因為我們有「受」(感受),外界給我的遭遇我感受到了,所以我產生喜歡、產生討厭;各位前賢為什麼有受?因為我們有接觸,有接觸才有感受,感受才喜歡討厭,喜歡討厭才取捨,取捨了以後已經業造成了,才要受生,有生了才會老死;那為什麼我們會有接觸?就是因為我們有六根(就是六入);那為什麼有六根(六入)?就是因為我們有名色(名就是沒有行相的狀態,色就是身體);那為什麼會有名色?就是因為有識;那為什麼有識?就是因為有行;為什麼有行?就是因為有無明,所以這個才是一個開頭,無無明,本來就沒有無明,無明就是不知道真理,不知道真理就是無明,好像講出來的名詞離我們很遠,可是我們在生活之中,各位前賢我們有沒有起心動念?(有),起心動念叫做不覺,不覺叫做無明,「哎喲!我起心動念,那個就是無明」。

(老死→生→有→取→愛→受→觸→六入→名色→識→行→無明)

  所以我們在生活之中,我們要能夠掌握自己的起心動念,你又起心動念了就是不覺(不覺就是從佛性出來,佛性是覺),那他現在不覺才起心動念,所以就叫無明;那因為無明然後緣行,無明了以後,不管是時間、不管我們的心,整個都在行持(都在走、都在動,沒有停止的);然後行就緣識,這個緣識就已經牽涉到我們上一生,我們前世有跟隨相欠債(就是債務還沒理清,有的是人家欠我,有的是我們欠人),那個就叫識;然後因為有識,這個時候在我們的現象裡面,我們一過世以後,我們的中陰身是過世以後會去我們該去的地方報到,可是要來投胎時候也是中陰身先來,中陰身在從地獄出來的時候,看整個大地都好像墨水(黑色一片),那只要跟他有緣份(就是相欠債),就有一道亮光,中陰身就會朝這個亮光直接趨附(就是趕快到那個亮光的地方),這個時候亮光的地方就是他的父母親正在親熱,他就趕快投入父精母血,當成他的身,所以母親就懷孕了,那懷孕的時候,這個叫做名色(名就是精神狀態,色就是已經凝結有形有相的胎兒),你有懷孕了以後,經過286天就會生。在這個開始有懷孕以後,慢慢長成,長成以後他就會具備六入(六根),然後到時間到了(我們說十月,其實286)280天左右就出生了,出生以後就跟凡塵接觸,所以小孩子生下來假如不哭的話,這個小孩子不會活;所以生下來,現在有很多他已經輪迴太久,智慧又比較高,他不哭,凡塵這麼苦我不來,所以以往助產士一定會把生出來的嬰兒,兩隻腳抓起來讓頭朝下打他的屁股,打他屁股的時候他就哭了,哭的時候嬰兒就活了,哭的時候靈才進,雖然說他的第八阿賴耶識投胎就來,可是一生下來一哭,靈才進來,才會有過一生,有生一直到長大到老死,就一定是這樣經過。所以你跟凡塵接觸了,接觸以後就慢慢長大,長大以後你的感受就特別強烈(那一種喜歡討厭很強烈),所以從觸,然後接受、愛(取捨),到取捨以後,業已經形成就叫有,你既然造了業就要生、就要老死,所以這個叫『流轉門』,一直綿延不絕在流轉。

  那我們修道我們可以還滅,還滅就是我們已經落入凡塵,已經在現象之中了,現在我們從哪個地方改變?從「受」,我們研究真理知道凡塵的萬象萬事都是假的,所以我不受(我不接受讓它進入我內心),事來則應事去則靜,都是用真理來應對。我們不受了以後,各位前賢就可以想像,會不會產生喜歡討厭?(不會),不會,沒有喜歡討厭就不會有取捨,你沒有取捨不會造業,不會造業就不會受苦,所以這是一個固定的道理,一定的不會變。

  我們了解可以還滅,可是我們一定要在心地做工夫,從心性做工夫,我們對凡塵給我的一切遭遇,我要了解那個都是因緣聚會才呈現,因緣消失就沒有,所以都是假的,那既然了解到它背後的因原,我們就不住相,所有的受給我,我去應對都是恰到好處(就是跟道相合),我沒有落入喜歡、沒有落入討厭,沒有落入討厭喜歡,我們就沒有取捨,不會造業,這個一定要自己做的,別人沒辦法代替,你只要都不造業,會不會受苦?(不會),不會了,因為沒有原因把你推去受苦,所以我們對這個十二因緣,為什麼要跟我們講沒有無明,就是時時刻刻我們都在覺,所以沒有無明,我們現再有沒有?都有啦,所以要到那個無明盡還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所以沒有無明就沒有老死,因為有無明就一定會有十二因緣,是一個連帶一個,一直無明、緣行、緣識、緣名色、緣六入、緣觸、緣受、緣愛、緣取、緣有、緣生、緣老死。

   我們了解十二因緣就是讓我們一直輪迴在凡塵受苦的原因,我們從真理解脫,所以叫做心經,心讓我們可以回歸到本位。

【無苦集滅道】

   這個就四聖諦。四聖諦可能各位也都有聽過這個名詞,這個它是有三轉十二行法輪,就是示相轉、勸修轉、作證轉,這個苦集滅道。苦就是果報,集就是原因,滅也就是修道以後到寂滅的果報,修道是原因,都是先講果再講因。

「示相轉」:此是苦,逼迫性(苦有逼迫,一定要去接受);此是集,招感性(我們感受了以後,被它招手,然後我們種了業;集就是我們造業,很多的業集合在一起);此是滅,可證性(就是你可以證悟到寂滅,就是恢復我們的本來);此是道,可修性,這個是示相轉。

「勸修轉」:此是苦,汝應知;此是集,汝應斷;此是滅,汝應證;此是道,汝應修,有沒有勸修,勸我們怎麼樣修。

「作證轉」:然後到最後已經證悟了以後,就已經:「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斷;此是滅,我已證;此是道,我已修。」

   所以這個三轉十二法輪,就苦集滅道。各位有沒有聽過?(沒有),我們真的還是一跳就跳的很高,這個都是一些修道的基本,我們基本認識可能都還沒有經過,我們就直接跳到佛地了。

【無智亦無得】

   無智亦無得就是菩薩法,菩薩法就是六度萬行,各位有聽過六度萬行嘛?(有),這個倒比較熟,我們都比較進入高階層的修持方法,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然後這個每一個的內容也都有三個,本來我們還想詳細講,可是沒有聲音了,所以簡略。

【以無所得故】

    我們在修道很努力的修,然後一直到達圓滿菩提就歸無所得,你到達最高的程度,你假如還有所得的心,你就是還沒成就;你已經修到最高的時候,你修到最高就是恢復你佛性不生不滅的本體那個狀態,已經全部都恢復了,就無所得,全部都無得,這個無得就讓你已經恢復本位,所以我們追求就是追求到恢復本位,就是歸無所得,圓滿菩提歸無所得。

【菩提薩埵】

菩提是覺,薩埵是有情,我們有情的眾生都已經覺悟了,就叫菩薩,就是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我們就是要按照般若波羅蜜多,所以心無罣礙。

【心無罣礙】

   我們只要能夠按照般若,我們的心都沒有罣礙,就已經整個都在般若妙智慧之中,所以般若就是要帶領我們成道成佛很好的內涵,我們只要有般若就不怕不成就,我們要啟發般若就一定在日常生活之中,只要我們肯萬緣放下,因為我們接受的凡塵萬象萬事都是因緣聚會才呈現,因緣消失就沒有,都是假的,我們只要了解凡塵一切都是假的,這樣的話,我們的般若就整個呈現,整個呈現我們應對凡塵事就綽綽有餘,就不會卡住了,也不會產生喜歡討厭,這樣我們整個的生活狀態就很理想,所以各位一定要在日常生活「萬緣放下,什麼緣都放下,放下再放下」,然後我們那個時候,能夠到達一念不生,整個呈現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已經都呈現,佛性的本體呈現我們自然般若妙智慧就在裡面,所以般若妙智慧屬於智,佛性本體屬於理,理智一如,就已經到達最理想的狀態(就是我們想回到的本位)。

  所以我們能夠按照般若就能夠到達波羅蜜多,就是祥和的境界,都沒有勾心鬥角、沒有兩邊對待、沒有能所,全部什麼都沒有。我們了解,能夠到波羅蜜多是最理想的生活狀態,不要等到以後一口氣不來才到達,我們要在生的時候就已經到達,所以盡量在凡塵就不要跟人結怨,盡量能夠讓人、盡量能夠幫助眾生,又行善不記在腦海,這樣對我們來講幫助都很大,又培養浩然正氣。所以能夠到波羅蜜多就心無罣礙(已經沒有罣礙)。各位前賢我們現在心有沒有罣礙?(),多多少少都會有罣礙,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就是要做到「心沒有罣礙」,都沒有罣礙自由自在,像我們開頭講的自在(逍遙自在),那個是我們本來就逍遙自在,是我們落入凡塵被凡塵的假相迷惑,我們迷惑了以後,在假相裡面用心計較,各位就可以想像,我們一口氣不來,凡塵有哪個事是我們的?哪個財產是我們的?沒有一個是,都是假的,那我們為什麼要跟人爭呢?所以就要看的透徹一點,真的都是假的,真的就是佛性本體,那個才是真的,可是沒有形相,我們了了分明,確實的知覺性就是佛性本體,我們只要留存這個,讓祂整個恢復光明,只要我們有一點私心祂就是暗相,光明已經染上污垢,所以我們要把這一些都去掉,沒有私心、沒有我們想要達到凡塵的那一種身份地位,都不會去追求,因為都是假的,付出很多的心力,結果到最後什麼都沒有,都是假的,我們不要為了那一些假的用盡我們心思,我們要在日常生活之中心無罣礙,一定要到達「心無罣礙」,時時刻刻都是很高興過生活,

【無掛礙故,無有恐怖】

   沒有罣礙就沒有恐怖,我們會有恐怖就是因為我們有企圖、有所想得到的某一些內容,所以才會有恐怖的情形出現;假如我們已經光明正大,什麼也沒有,什麼也不跟人家爭,所有的恐怖都已經遠離了,都已經不在我們身上。

【遠離顛倒夢想】

   我們可以遠離顛倒夢想,這一些顛倒夢想全部都遠離,很不容易啦,因為我們眾生不顛倒,不顛倒就成佛成道了,所以我們大部份都是顛倒,該注重的我們不注重,不該注重的我們非常注重,就是顛倒;心不要外放,外放就是眾生,收回來就是佛,可是我們在生活之中時時刻刻都讓心外放,假如有那個環境可以讓我們靜下心來,我們又很難過,趕快開電視讓心麻痺,所以現在廣告說「殺時間防無聊」,各位會不會這樣?可能啦,有時候在現象之中真的就是時間還蠻難過得,一天一天過,然後無聊時時刻刻,連小孩子說好無聊喔,小孩子都還不知道什麼叫無聊。我們了解在凡塵只要我們都不顛倒,顛倒都遠離了,該注重都很注重。遠離夢想,這個就是不切實際的一些想法我們都遠離,到達究竟涅槃。

【究竟涅盤】

   究竟就是已經到最高程度的;涅槃就是不生不滅;已經到達最高的不生不滅,那個就是我們佛性本體,佛性本體就是不生不滅。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就是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三世的諸佛都是依般若波羅蜜多,各位要了解,般若就是非常重要,三世的諸佛都要依賴般若,用這個般若的妙智慧,般若就是破妄顯真(把般若特別記載:「破妄顯真就是般若」),我們把所有妄都破,顯現我們的真(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所以我們能夠依般若波羅蜜多,不管過去的佛、未來的佛、現在的佛,都按照依賴般若波羅蜜,有般若了就到達波羅蜜,波羅蜜就是祥和的境界,因為我們都把凡塵說苦海,所以才翻譯成到彼岸,它的意思就是祥和的境界,沒有對待,沒有勾心鬥角,祥和的境界就是波羅蜜多。

【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阿就是無;耨多羅就是上;無上,已經最高了,沒有比祂更高;三就是正;藐就是等;三就是正;菩提就是覺;整句話就是無上的正等正覺,正向平等。我們說眾生,不是只有我們人才叫眾生,只要它是有生命的都叫眾生,眾緣積聚而現的生相就叫眾生,所以眾生都是平等,我們了解它顯現很下等的那個形相,那個動物是牠的業,牠造了業要受果報,只要果報接受完了,牠又回到本來,都是一樣。所以社會地位很高很有錢跟街民流浪漢都是一樣,只是他的果報,一個就是在凡塵有行善,所以果報很理想;街民就是在凡塵都沒有行善,所以果報我們看起來就很可憐;所以要了解到,可憐的人他就是有可恨的事情,那現在可憐,為什麼形成現在可憐?就是以前所做的事讓人指指點點,讓人很討厭,所以他現在就很可憐。那現在為什麼人家有社會地位又很有錢?就是因為他肯布施、肯幫助人、肯行善,所以一切顯現以後都是果報,既然落入凡塵是果報了,就不用驕傲。

  所以後學都一直講,只要落入凡塵,你有現象了,你就是要接受一生,那你一生之中你過的很、過的不好,是你自己的選擇以及你以往所造業的干擾。所以我們了解,在凡塵的一切虛幻都不實在,都是假的,一過了就沒了,真的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所以我們一定要啟發,在凡塵還活著的時候,就一定要請佛性當家,各位有沒有把握?(有),很沒力,「有啦,希望是這樣,可是現實都還很不容易克服」,所以一定要戰勝自己,『戰勝別人是英雄,你要戰勝自己就是聖賢』,我們要當聖賢啊!所以按照無上的正等正覺,我們得到了無上(最高的)正等(正向平等)正覺(覺都是合真理的)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這個般若就是我們的妙智慧波羅蜜多,可以到祥和的境界那個是大神咒。是大神咒,神已經是不可思議,就是我們般若波羅蜜多有那個不可思議的那一種功效。咒就是總持,就是陀羅尼,陀羅尼就是咒,咒就是總持。所以是大神咒,是大明咒(光明咒)。

【是無上咒】

   是最高的、最上等的咒。所以般若波羅蜜,就是我們在誦咒,很多的咒都沒有講用般若波羅蜜,沒有用般若,用般若的話是最高等的咒,定所以一要用,就是般若妙智慧,你只要有啟發了,所有的困難你都可以經歷經過,很容易的你就應對過去了,都沒有困難。

【是無等等咒】

   就是連跟它平等的都沒有,它高到這個程度。我們了解,心經真的是字很少,意思包含很多。

【能除一切苦】

  只要你用般若波羅蜜,就可以除掉一切苦,所有的苦都可以除掉。

【真實不虛】

又特別的叮嚀交待,真的是不假,是真正的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

講般若波羅蜜多咒的時候,講咒的內容。

【揭諦揭諦】

   揭就是打開;諦就是我們玄關妙地;打開我們玄關妙地。我們求道的時候就打開了,可是我們都不知道啊!揭諦揭諦,打開玄關妙地。

【波羅揭諦】

   你打開玄關妙地,你就可以到達波羅蜜,你就可以到達那個最理想的境界之中。

【波羅僧揭諦】

  波羅僧,僧就是眾,眾生眾人就是眾,就是說我們好了、我們還要去渡化我們得親朋好友,讓他們也跟我們一樣能夠脫離苦海。

【菩提薩婆訶】

   菩提就是覺;薩婆訶就是急速成就,現在你已經知道了,你要趕快去實踐、趕快做,讓它能夠真正的都能夠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