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1年1月15日 星期五

楞嚴經-20

 小字體―(第 51 頁) 妙覺元,是果覺(果覺=佛的果位)之初心,即七識之自證分。 諸緣塵,相分也(形相)。 心念慮,見分也(見解)。 非和合耶,是阿難驚疑之詞,言佛既不許覺元是和合生,然必是非和合耶(非和合就 是自然)。阿難本不疑覺元是非和合,此不得已而問之耳。(和合跟因緣有關係;非和 合跟自然有關係。可是我們的佛性既不屬於因緣也不屬自然,佛性是超越因緣、超 越自然,離緣(離開所有的一切)獨立。之前我們有聽「如是我聞」,如是我聞是 釋迦牟尼佛講所有的經典起頭要用,「如是我聞」這四字就把所有修道內容包含在 這裡面,我們講解,各位也有拿到錄音、也有拿到文字書面資料。因為裡面我們有 講我們的不生不滅真心佛性是脫根脫塵離身離境,很超越的,所以我們要認識、要 啟發。我們能夠認識自己的佛性本體且能夠啟發,等於生死跟佛性就沒有關係了, 往後我們一口氣不來,身體就還給天地四大假合水火風土,我們的佛性就跟整個宇 宙虛空已經合為一體,就是我們可以自由自在。像剛才那首歌,要讓我們的心都能 夠自在,都能夠自由自在,可是我們現在,心都被現象束縛綁住了,沒有自由自在。 所以我們在生活之中就要慢慢的能夠學,讓我們的心都自由自在。那要怎麼樣達到 呢?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停課兩個禮拜,不複習的話我們忘記了,還沒有融入整個 生活之中。我們一定要在生活之中,學到萬緣都放下、學到一念不生,這樣整個呈 現就是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這時候心就自由自在,當自由自在時,我們一口氣不 來,我們可以在宇宙虛空之間、我們可以到達所有的佛世界,要到哪個佛世界我們 都可以去。 假如我們不修持的話,我們就沒有辦法,我們都會被我們在凡塵所造的善惡業推, 推到現相又來現相,就六道輪迴都沒有斷絕,所以很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之中就要 融入整個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一定要日常就用,才不會聽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 事,而沒有把祂合在一起。我們現在要聽,一方面要做。一方知、一方要行,知行 要合一,這樣我們就可以到達成道成佛。 經文 -2- 佛言,汝今又言覺非和合,吾復問汝,此妙見精非和合者,為非明和,為非暗和, 為非通和,為非塞和。 佛言(釋迦牟尼佛又講),汝今又言覺非和合(佛對阿難講,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 體叫做覺,非和合就是自然,等於是說你現在又在講我們的真心佛性是自然),吾 復問汝(釋迦牟尼佛說我現在又重複來問你),此妙見精非和合者(就是我們不生 不滅真心佛性本體呈現在我們眼根,見精包含我們六根,以眼睛為主要當家,所以 用「見」,妙見精就是佛性本體呈現出來。非和合者,假如不是和合,已經不和合, 算是自然了),為非明和,為非暗和(非和合,已經不跟凡塵的萬相和合,那祂不 跟明合、還是不跟暗合,這個地方就是要阿難自己本身來觀察。我們佛性本體非和 合的話,是沒有跟光明相合、還是沒有跟黑暗相合),為非通和,為非塞和(不跟 通和合、還是不跟塞相合。底下就詳細解說內容)。 經文 若非明和,則見與明必有邊畔,汝且諦觀,何處是明,何處是見,在見在明, 自何為畔。 若非明和(假如我們真心佛性不是跟光明相和的話),則見與明必有邊畔(我們見 性―我們真心佛性本體,跟光明一定各有各的界限),汝且諦觀(釋迦牟尼佛要阿難 詳細來觀照),何處是明,何處是見(哪個地方是光明、哪個地方是我們不生不滅 佛性本體),在見在明,自何為畔(在我們的佛性以及在光明,是以什麼地方為界 限,即它有它的界限)。 經文 阿難,若明際中必無見者,則不相及,自不知其明相所在,畔云何成,彼暗與通, 及諸群塞,亦復如是。 阿難,若明際中必無見者(假如在光明的現相之中,一定沒有佛性的話),則不相 及(就是佛性跟光明不相關),自不知其明相所在(這樣我們的佛性就不知道光明 那個形相所在的地方),畔云何成(界限怎麼樣形成),彼暗與通,及諸群塞,亦 復如是(就是所有的凡塵萬相萬事都跟這道理是一樣)。 經文 -3- 又妙見精,非和合者,為非明合,為非暗合,為非通合,為非塞合。若非明合, 則見與明性相,如耳與明,了不相觸,見且不知明相所在,云何甄明,合非合理。 彼暗、與通,及諸群塞,亦復如是。 又妙見精非和合者(這地方跟上面差一個字,上面是「和」,這裡是「合」,所以 這裡面意思不同。「和」=兩體變成一體。「合」=是保有各體。「和」=已經融 成一體,比如水跟土合在一起,變成泥巴,已經變成一體了。比如茶杯跟杯蓋就是 「合」,即保有各體,不是兩個合成一體。所以「和」跟「合」不同就是在這裡), 為非明合,為非暗合,為非通合,為非塞合(只有「合」字不一樣,經文都是一樣)。 若非明合,則見與明性相如耳與明,了不相觸(我們耳朵是聽聲音,眼睛是看形相。 我們耳朵可以看形相嗎?我們眼睛可以聽聲音嗎?(不行),所以佛就講像我們耳 朵跟光明沒有接觸,耳朵跟眼睛沒有接觸),見且不知明相所在,云何甄明,合非 合理(見就是我們佛性,不知道光明的形相所在,那怎麼樣知道知道它合不合,所 以就不知道它合不合。佛一定不會用強迫霸道方式要人家接受真理,一定會分析, 分析到人家能夠領悟了解為主要)。 「彼暗、與通,及諸群塞,亦復如是」,也都是這樣,所以講了一個,底下的都跟 第一個同樣意思,都相同就不再講解,再講解就很複雜了,只要一個能夠了解意思, 剩下的通、塞、暗,全部都會知道,因為意思都是一樣,所以就用「亦復如是」來 解說。 經文――(51 頁右邊)―四科: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 阿難,汝猶未明一切浮塵諸幻化相,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幻妄稱相,其性真為妙 覺明體。 阿難汝猶未明(佛就講阿難,你還沒有領悟了解)一切浮塵諸幻化相(就是一切浮 現在凡塵很多的幻化相。幻=本來沒有,現在有了;化=現在有,一段時間又沒有 了。幻化就是變化的意思,本來沒有但是現在有了。就像一百年前我們在不在?(不 在),一百年後我們在不在?(不在),所以這個叫幻化。一百年前我們都還沒有 出生,所以是幻(現在有了);一百年後我們又都不見了,所以是化。所以「一切 浮塵諸幻化相」――一切浮現在凡塵所有的形相,所有一切有形有相都是這樣)。 -4- 「當處出生」――就是當下這個地方出生、現相(當下這個地方有了);然後「隨處滅 盡」,就是不是在當處出生的地方滅盡,而是我們有遷移(有搬移地方),但是不 管你班一到哪個地方,只要有形相,它都會滅盡,有生就會有滅,生滅。這我們都 一再的講,我們在凡塵一切都是生滅,我們修道就是要追求不生不滅,而不生不滅 跟我們很親切的在一起,只是我們不研究的話都不知道。我們在兩年半之前,第一 次上課我們就把祂啟發出來――「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就是要認識我們不生不滅的真 心佛性本體。因為祂不生,不生就不滅,不生不滅就在我們身上,很親切,我們萬 緣放下,什麼念頭都不要有、都放下,放下了以後,我們那個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 放不下,祂在、永遠都在,知覺性在,那我們修道就是要使這個放不掉的知覺性能 夠恢復祂的光明、恢復祂的靈敏、恢復祂的洞澈(什麼都能夠知道)。因為我們以 往沒有去啟發祂,所以不認識。在凡塵我們都追求形相,對這個覺――靈敏的佛性(沒 有形相),都不注意都不注重,我們現在上天大開普渡我們已經得道,就是要修要 成道要成佛。那我們要對不生不滅的佛性一定要能夠――最起碼先認識,認識以後我們 培養讓祂茁壯長大,能夠從直心進入深心然後進入大悲心,一直深入的時候,我們 就可以尸居而龍現、淵默而雷聲、神動而天隨,所以我們修持都有其程度,領悟有 深有淺,修證一樣有深有淺,我們一定要自己用工夫進入愈深的部分,進入愈深則 自己愈清楚明白,都會了解――凡塵只要有形相它一定就會滅,有形相它不會常住;沒 有形相就不會滅,而我們佛性沒有形相,可是確實存在。我們都知道我們有真心佛 性,而我們確實拿不出來。各位前賢可以拿的出來嗎?拿不出,可是我們確實知道 祂存在,祂不會消失,確實存在。以往我們都沒有注意,沒有去啟發,現在我們已 經啟發了,所以一定要培養讓祂茁壯長大,讓佛性整個跟宇宙虛空都能融合成一體, 已經融合成一體我們就歸本位,都已經成佛成道都已經成就,就不怕現相的災難, 現相的災難已經沒有辦法毀壞到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有形有相才會接受災難,我 們那個無形無相一點都不會接受災難,災難不到佛性本體。 凡塵的修持就是還沒有到達成道成佛,只要他修到地四禪的時候,所有災難就到不 了,他也不用接受水火風三災、也不用呼吸、也不用吃飯,奧不奧妙?凡塵的成就 而已,還沒到達成道成佛,就可以到達那個狀態。可是我們凡塵要修到色戒第四禪 程度,已經很不容易,可是我們可以比那個更高,第四禪還在色界(三界之中的第 二個),而我們可以超越三界,不來三界受身,不來三界落入形相。當我們修到第 四禪,還須要在六道輪迴裡面,修的很久、很不容易成就,可是享用的福報卻很短, 很快就過去了,又要在凡塵來受苦。 -5- 我們努力的能夠使自己佛性恢復光明、使自己跟我們以往還沒有起心動念之前完全 都一樣回歸本位,這樣的話我們可以隨我們的心意,自由自在看要到哪個佛世界, 是要到西方極樂世界、東方琉璃世界、南方寶成事界,我們都可以自由自在的到達。 那現在是不行,我們現在被業力推到凡塵來現相。所以佛講「當處出生,隨處滅盡」, 生跟滅是一定的道理,有生就有滅。 幻妄稱相(形相都是幻、都是妄,形相不真),其性真為妙覺明體(相是妄是假的, 可是性都是真的,我們的佛性真為。我們凡塵一切都是有為,都是假、都是假為, 不是真為。所以金剛經的最後面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 如是觀」,只要落入有為都是夢幻泡影。夢=睡覺的時候呈現的現相;幻=本來沒 有,現在有了;現在有又變沒有了―化,形相都是假的,可是我們的佛性就是真的, 佛性不生不滅但沒有形相,所以不會壞也不會消失,所以其性真為「妙覺明體」, 我們要使我們的真為妙覺明體整個呈現,整個都恢復到本來的光明、本來的清淨。 因為我們在凡塵已經染了很多塵垢,而且我們又很喜歡塵垢,喜不喜歡?(不喜歡) 有很財產給我們享受,享不享受?(享受)有錢可以搭飛機出國觀光,要不要去? (要),還要啊?怎麼會說不喜歡呢?都很喜歡。我們又很喜歡到世界去觀光、然 後又很喜歡成佛,哪個比較重要?(成佛),可是成佛很難,但觀光很容易,各位 要很容易的還是要很難的?要了解以我們凡塵社會人士的印象,他會認為成佛是很 渺茫,渺不渺茫?(渺茫),渺茫啊?那對我們不生不滅佛性完全都不了解囉!不 了解我們有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我們就會覺得很渺茫很沒有希望,要成佛很困難。 假如我們能夠努力的用一點心然後進入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然後深入其中, 在佛性本體裡面一段時間,只要你進入一段時間,你就會知道凡塵所有一切塵垢, 真的就是染污了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因為被塵垢染污,要恢復祂的光明就是真 的很困難。假如我們已經在佛性本體一段時間,都跟佛性相處,那凡塵事不要參與 也不要知道,凡塵事全部都不聞不問,這個時候成道成佛完全不渺茫,而且從內心 產生「很容易」。所以這個困難跟容易完全在我們自己的主宰。你要認為是很困的 話,只要你投入凡塵事,凡塵的事你都知道且去參與,那成佛就一定很困難;凡塵 事你都不聞不問,撇開了且不參與了,那成佛就很容易,而且我們可以一勞永逸, 就是一生比較困苦,也就是努力的修證,只要一生。往後已經不被形相左右,形相 沒有辦法主宰我們,我們可以主宰形相,所以整個相隨心轉。現在我們是心隨境轉 (被環境轉化),所以我們追求外面的心很強烈,且也很喜歡享受,跟我們的身體 互相呼應。身體就是喜歡享受,不喜歡勞苦,好逸惡勞。 -6- 我們在凡塵做事,能夠有事做很幸福。假如這個環境讓我們一點事都沒得做,各位 想想會變成什麼?任何事都不讓你做,你會變成什麼?大概就是植物人(都不用做 事),不然就是老人癡呆症。這樣好嗎?(不好)。一旦老人癡呆症,我們會不會 要他做事?(不會),不用做了,那他幸福嗎?(不幸福)。所以有工作可做很幸 福的。像老師「謝謝你」那首歌,「其實愛人是一種福氣」,其實我們能夠有事做 就是一種福氣。我們努力的把累生累世的所有一些負債全部都還清,到達「了即業 障本來空,未了還須還宿債」,各位了不了?要了,都全部不缺欠,不缺欠了我們 就回歸本位了,可以自由自在,要自由自在很不容易。心經裡面開頭就講「觀自在 菩薩」,「自在」有十種自在,都讓我們可以真正的到達佛地(佛的地位),十個 自在整個呈現。還記得十個自在?「壽自在、心自在、財自在、業自在、生自在、 勝解自在、願自在、神通自在、智自在、法自在」 一、壽命自在:我們到達壽命自在,就是我們要活在有形有相的凡塵世界,你要活 的久或是要短,可以自己主宰。想活的久,就久一點;那想說好了,要回去,就馬 上回去。這個叫壽自在。 二、心自在:剛才那首歌就是要讓我們的心自在。 三、財自在:就是想要用錢就有錢。所以菩薩要六度萬行,第一個就是布施。而我 們瞭解修行都是貧道(就是沒有錢的修行),那為什麼第一個就須要布施呢?就是 累世之中他都一直在行善,所以累積很多的錢財,他已經在性分之中有很多的錢財, 雖然他本身都沒有用,可是當他要布施給眾生的時候,就非常的富有,當眾生須要 多少,他就布施多少,很奧妙的!怎麼樣一個奧妙的方法?就是他把所有的錢財藏 在天地之中,整個天地都是他的財庫,所以只要當他手一指「這個地下三尺的地方 有金子」,我們有辦法嗎?沒有辦法,為什麼?因為我們沒有累積,而活菩薩有累 積。所以當你真的挖了三尺就見到金子,真的是一塊金子,就很夠用了。這個就是 他累積出來的,他要用就有這個錢財。所以財能夠自由自在。 四、業自在:我們身口意形成業。比丘的偈語「身語意業不作惡」,不作惡就不會 在凡塵受苦。所以身口意的業就能夠自由自在,因為他都不作業。 五、生自在:我們出生在凡塵,我們都不錯生在台灣福報很大的地方。假如我們生 在衣索比亞、肯亞,我們有沒有辦法很容易的修道?(沒有),光要找吃就很忙了, 很可憐,就是依報環境很不理想,因為他都不行善,所以就沒有福報。所以在那邊 出生就不好了。那我們能夠生自在,不但想生在哪個地方可以自由自在,甚至於想 當人太久了,想要去當小動物也可以,你生能夠自在喔!可是我們現在不行,沒辦 -7- 法那樣。 六、勝解自在:我們對修持的一個見解、一個事情,我們就是決定的去相信,不能 夠猶豫。假如我們對我們所面對的事情猶豫,勝解就不見了。所以勝解就是我們能 夠深入透徹的了解,就是勝解。所以人家看跟我們看不一樣,一樣的事情,但不一 樣的見解,角度也不一樣。別人看起來做這個會虧錢,但我們一看就說這會賺錢, 這就是勝解自在。 七、願自在:(我們的願力)只要是我們利益眾生,這個就很容易達到,願力自在。 八、神通自在:大家都很希望有神通。 九、智自在:智慧自在。 十、法自在:法自在就是已經成佛了,法王子=菩薩,法王=佛。 所以我們觀自在等於已經成佛的時候、成道的時候具備的。那我們當眾生的時候, 要一個一個讓它(自在)回來,各位已經有幾個回來了?有幾個自在?一個也沒有 喔,這樣很缺欠,十個自在,觀自在菩薩(我們這個菩薩)真的很貧窮,一個也沒 有,所以要努力,我們讓十個自在都回來。所以「其性真為妙覺明體」,就是我們 不生不滅的佛性真的是妙覺明體(光明的本體),而我們現在沾了很多塵垢,而且 最讓我們擔心的就是不想去掉塵垢。想不想?(想),有些既得利益都不肯放捨, 要知道既得利益都是塵垢(凡塵的污垢),會污染我們的佛性,只要我們對凡塵貪戀, 我們的佛性絕對不光明,絕對會染污,會染了一些凡塵的污垢。所以「塵」字,當 我們把所有門窗關起來,桌子椅子要不要擦?(要),為什麼要擦?(灰塵),就 是塵,你看都已經關起來了怎麼還會有,所以我們知道「塵」就是會污染我們所有 現相、污染我們的佛性,所以我們不要染塵。那很好的就是因為佛性沒有現相,不 會被凡塵污染。染得到的是有形有相,佛性沒有形相,所以它染不到佛性。要染佛 性都染不到。不過各位前賢我們的佛性光不光明?(光明),光明啊?有沒有被凡 塵的這些事情染的很污垢?(有),有啊?沒有形相還被它染的很污垢啊?我們都 知道很污垢嗎?這很容易讓我們瞭解,我們心地不光明、我們心思不好,那都是污 垢。有時候我們起心動念都是污垢、都很骯髒。思想會不會骯髒?(會),我們會 不會罵人?(會),這樣是很污垢、還是很清淨?(污垢),所以我們就知道,雖 然佛性沒有形相,還真的染了很多污垢,容不容易去掉?(容易),有沒有辦法真 的把它去掉?(有),想不想去掉?(想),那還有藥可以救。想把它去掉,去掉 了就恢復光明,污垢就消失。所以釋迦牟尼佛跟我們講,我們的佛性真的就是「真 為妙覺明體」,很光明的,覺性很靈敏,大家都有都一樣的。 -8- 經文 如是乃至五陰、六入、從十二處,至十八界,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 虛妄名滅,殊不能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周圓妙真如性, 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 ※各位前賢這段經文非常重要,我們一定要透徹了解。 我們在凡塵的所有生滅現相,都是當處出生,隨處就滅盡,所以生滅的東西我們不 要住相,隨它自然就好,生就生、滅就滅,隨著它生滅。因為它的相都是幻都是妄, 假的,都不真。真的就是沒有形相的佛性,佛性就是真的,真的無所作為(就是無 為),要了解一切有為法都是夢幻泡影,都是露電,都要這樣來觀照,都是假的, 很短暫。真的,無為(無所作為)然後又妙覺明體(很光明),又呈現永遠,不會 說暫時一顯現就不見了,不會的,祂永遠都存在。所以我們在凡塵的所有一切,「五 陰」就是我們身體的構造――色受想行識,色=我們看得見的身體,受想行識=是精神, 我們講舍利子是諸法空相,舍就是房子(色,形相);受想行識=利子,是精神。 所以五陰就在講我們的身體,身體跟精神,身體=色,精神=受想行識。身體是假 的,可是我們精神卻是真的,是妙覺明體,就是我們無所作為的妙覺明體,我們一 般不從真理進去,我們在凡塵的生活會住在形相(就是住在色)。色都會變化,假 如不變化,小孩子不會長大,長大了也不會老,老了也不會死。可是我們知道不可 能這樣,都會老都會死。 所以後學都講坤道一出生了以後,人家就稱呼「小妹」,當長大一點就稱呼「小姐」, 當可以結婚就稱呼「太太」,再來年歲大了就稱呼「歐桑」,再來就叫「阿婆」。 從小妹到阿婆,每一個坤道都要經過,我們現在到什麼階段了?(哈~)。所以後學 之前時常講,化妝品公司一定很討厭後學,後學都講不要化妝,為什麼?當你老了 時候面容都一樣,當阿婆的時候,大家的面容都一樣,當你看到這位阿婆時,好像 這位也是我阿婆似的。還要不要化妝?(不要),就不用花費這筆錢,化妝以後, 晚上睡覺還得要洗掉,不洗可以嗎?不可以,會得到皮膚病。花那麼多錢買化妝品, 化妝後又把它洗掉,我們是很有錢嗎?這麼浪費。所以賣化妝品的一定會說「你不 能再講了」。北部很多前賢聽後學講了以後,從來不買化妝品,但是後學問說有時 候不是也要擦個粉底?就是讓皮膚不會龜裂,前賢說那種很便宜。可是我們都會說 「我擦那種沒水準」,都會想要跟人家比個高下。 所以在凡塵,色(形相)都是假的,不真。後學都會講想要漂亮,你睡醒臉洗一洗 就漂亮了,素顏最漂亮,你若是常常這樣,人家看久了也會習慣。那你若是常常化 -9- 妝,別人也會看的習慣,但是有一天你不化妝,人家看了會怎麼樣?(嚇到),一 定會注意看,是不是生病了,怎麼都不一樣了!所以老一輩的要看媳婦就要趁早上 來看,因為早上她都還沒化妝,比較實在,當化妝以後就不一樣了。現在老一輩的 不操這個心,你們想要結婚,年輕人自己努力去打拼,都是這樣子。我們了解,形 相的變化都很快,一生一轉眼一下子就已經過去了,所以我們對「色」的部分,讓 它自然就好,再怎麼化妝也不會變的很漂亮,若是沒有化妝也不會變不漂亮。 底下受想行識就很學問了,我們都把凡塵給我們的遭遇、給我們的接受,我們都把 它看得很重要,都把它當真。所以佛倒是教我們一個觀念,就是「一切不受」,就 是凡塵給我們的所有遭遇,我們都不接受,但不是不要處理,而是不要進入內心。 凡塵給我們所有的一切,不要讓它進入內心,就是「事來則應事去則靜」,不要進 入內心裡面,這樣的話,我們那個受就可以到達最基本的「一心正受」,一心就是 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正受就是我們正確的去接待、對待它。凡塵的這些遭遇都是 假的,都可以撇開,只是我們事來則應――要去應對;事過就則靜――事情過去以後,我 們就靜下來。所以由「受」引起下面的「想」,有「想」了以後又引起下面「行」, 有「行」了以後又形成下面的「識」,「受想行識」是不是有連帶關係?(有), 當我們一切不受,下面的「想」有沒有?(沒有),「想」沒有了,「行」有沒有? (沒有),「行」沒有了,「識」有沒有?(沒有),已經解脫了。 所以我們從真理來進入,了解凡塵的一切假相,我已經了解,我不進入假相,既然 不進入假相,則「所有的作為」都跟自己無關,而「所有作為」就是「事來則應事 去則靜」,那個跟真理有關,跟自己都無關。這樣我們要不要在六道輪迴裡面?就 不用了。所以要研究真理,我們對事情的處理態度,有些事情我們看的非常注重, 有些是我們都會認為無關緊要,那都是我們的主觀意識。當客觀環境形成,然後我 們主觀意識很強烈,那一定造業。業已經造了,苦樂我們就一定要受,因為因果是 定理(一定的道理),不會我們種了因而沒有果報,不會那樣的,一定有。所以我 們就從還沒造因的時候,就已經把它解決掉了,善惡業我都不造,沒有了,縱然我 行善我也不記在腦海,福報就沒有;當福報沒有,又有行善,整個就變成我們的德 本(深植德本),往後眾生為了紀念,當他對眾生都有幫助,眾生會把他請上供桌, 把他請上寺廟裡面的供桌供奉(即朝拜)。各位前賢假如現在有人把我們請上供桌 供奉朝拜,我們坐得住嗎?(坐不住),會不會摔下來?(會),怎麼那麼沒信心! 一定會想「自己的德都不夠」,當眾生來了點燃三炷香一拜:「我有很多煩惱,你 -10- 幫我解救一下」,你坐在上面想:「我自己的煩惱都還沒解決,就要解決你的」, 這下子真的人家就會把你請下來,不讓你在供桌上。所以努力行持善是可以,但是 不要記在腦海,因為你若記在腦海就變成福報,福報的享用很快就用光了,當用光 了,我們又沒有繼續再做就沒有福報了。所以住相布施都是福報,都是短暫的現相, 那我們就是努力去行善,是可以的,但不要記在腦海,這樣就會真正的已經進入性 分。當進入佛性本體以後,我們回歸本位的時候,那時候看我們要去哪個佛世界就 可以自由自在,都可以到達。 「六入」(六根) 我們在凡塵都是六根進入六塵。我們在凡塵的六根很重要,因為六道輪迴都是它在 當家作主(六根在當主人),當六根面對六塵產生六識,我們都把六識當成心(當 作我們的真心),不知道那個都是虛幻不實在,我們沒有研究就會用虛幻不實在的 (根塵相對產生變化無常的心為心),都會這個樣子。所以我們的六根也是都有不 生不滅真心的部分。各位假如從楞嚴經第三片、第四片、第五片,都是在講六根的 生滅和六根的不生不滅。有沒有印象?要記得喔!因為我們可以用六根的不生不滅 來應對凡塵事,一樣可以用六根的生滅來應對凡塵事,那怎麼樣應對比較好?之前 我們時常提到「滿眼本非色,滿耳本非聲,文殊常觸目,觀音塞耳根」。 滿眼本非色――我們看的都是形相都是色,那已經不是色、不是形相,而是什麼?是文 殊菩薩(文殊常觸目),就是當我們眼睛一看到外面凡塵的形相、看到凡塵的事情, 我們就已經產生妙智慧怎麼來處理,那個是不是文殊菩薩?(是)。然後我們用我 們的眼睛來看櫥窗裡面的服裝,想不想買?當我們眼睛去逛百貨公司,看櫥窗裡面 的衣服很好看,穿起來一定很漂亮,想不想買?現在又在打折,剩下一折而已,想 不想買?(想),這個時候文殊菩薩想不想買?(不想),為什麼不想買?所以我 們眼睛一樣看,可是我們處理的方式就千差萬別,有的人就說我要買回去穿;有的 人就說我家裡的衣服已經夠多了,不要再買。後學以前住在天母,當後學經過馬路 就看到衣服的牌子還沒拆下,但衣服卻拿到垃圾桶。 各位有看過「搭錯車」電影嗎?是孫越主演的,劇中他收集空酒瓶維生,以前有些 富有人家酒瓶並沒有拿出來賣,而是直接放到垃圾桶裡面。孫越當主角,就踩著三 輪車在蒐集空酒瓶,當搜到一個垃圾桶時聽到一個嬰兒在哭,嬰兒被放在在垃圾桶 裡面,孫越就抱嬰兒回家養(嬰兒生下之後被人家放在垃圾桶裡面),當小孩扶養 長大時,當了歌星,結果賺錢要回來給爸爸使用,但爸爸卻過世了(就是一毛錢也 沒用到),那種辛苦是為了要扶養嬰兒長大,就要更努力的去撿酒瓶,所以「酒矸 -11- 倘賣無」,各位可能沒有經過那個朝代,引不起共鳴。「搭錯車」這片子像我們這 種上年記得人比較喜歡看,結果戲院已經下片,應大家要求又拿出來播放,播放幾 天後又下片,這樣連續好幾十次。各位都搭對車了沒?(有),都是對,沒有一出 生就被人家丟棄到垃圾桶,那種有沒有搭錯車?真的都是搭錯了。我們都是搭對了, 一出生後就被照顧的很好。像以前夫妻生小孩都是好幾十個,兄弟姊妹幾十個,都 在地上爬,哪有去念幼稚園的;若是村莊裡面有人去念幼稚園,那個小孩就是含著 金湯匙,不得了,一般都是在地上爬,真的都拿雞屎來吃,小孩不知道臭,哪有像 現在小孩那麼好命!後學早上一出來看,看到大人背著小孩的書包,書包不是小孩 要背而是父母要背,小孩帶到外面做什麼?等車子來載,不是走路上學,以前我們 要走五、六公里到學校,現在差不多六、七百公尺而已,就要派車子來載小孩上學, 看一個月多少錢就付給司機車錢,接下來當放學時後,父母又在那兒等小孩被司機 送回來,然後書包又幫小孩背回去。這樣誰在唸書?真的有夠「孝子」,父母孝順 兒子,不是兒子孝順父母。難怪現在人不敢生小孩,你若跟人家不一樣,人家會看 你怎樣,就要都跟人家一樣,有樣學樣,人家都這樣而你怎沒這樣,人會比較,所 以生小孩,你想想,小孩從出生到大學畢業要多少錢,算一算真的不敢生,社會型 態都走到這樣子。 所以真正的不想在凡塵就是要努力修道,老子講「吾有大患,在吾有身;及吾無身, 吾有何患」,我有很大的患難就是因為有身體,要給身體吃飯、給它穿、給它住、 給它享受,真的有很大的患難;「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我沒有身體了,我就沒 有患難。老子的沒有身體就是要努力修道,你不落入凡塵六道輪迴,你就沒有身體 了。各位前賢我們有沒有把握不進入六道輪迴?要有把握喔,我不進入六道輪迴, 一定要修證成功,縱然現在還沒成佛,只是慢一點而已,一定會成道會成佛,有沒 有信心?(有),還不錯,還真正的有信心,對自己的佛性一定要深入的跟祂相處, 深入的了解。六入要詳細了解,就要看第三、第四、第五片,都在講六根的生滅, 以及六根的不生不滅,從講解的內容,我們選擇讓我們的六根都用在不生不滅這方 面,這樣的話也會用的習慣。我們已經習慣讓六根當家,所以六根對我們的影響很 大,尤其眼根最厲害,我們這邊還好一點,百貨公司比較不多比較不會去逛街,機 會比較少,所以引誘力量就不多;若是在都會區,引誘力量真的很大,本來都不想 逛街,但是兄弟親朋好友一拉就去逛街,這下就糟了,這都是在誘拐我們,本來第 一次也都不太想買,但有一點點動心了,第二次去的時候身上就有準備,準備看到 -12- 的時候就買一點點,可是愈來就愈多,心就愈來愈大,整個被我們感官支配左右了, 本來是我們在當家作主人,現在被六根作主人了。 各位現在可以看到低頭族滑手機,一上車到下車都不離開手機,這樣好還是不好? 後學看沒有使用手機都跟不上時代,因為大家都在滑手機,就被機器支使了,變成 機器是主人,我們佛性變成婢女跟奴才,自己都沒有當家作主。所以假如後學再講, 一定會有人說你 LKK 都不碰電腦,不碰電腦跟不上時代。所以我們拿到小張的記憶 卡,可以播放謝謝你以及講經說法,各位有拿到嗎?(有),我們今天又帶了 4G 跟 16G,4G 就可以聽很久,16G 可以聽更久。這次後學有看,內容有清靜經、三十七 次道品、傳心法要…等,這次帶下來有一百三十份,假如各位你拿的跟這次不一樣, 你可以拿回去換,把舊的記憶卡抽出來,裝上這新的記憶卡就可以聽了。你打掃家 裡環境也可以戴著聽,出去玩走路也可以戴著聽,倒是很方便,你電充飽的時候可 以聽六個小時, 「十二處從,至十八界」 六根跟六塵各有各的地方所在(處),然後到十八界(就是六根、六塵產生六識, 三六一十八),以往若有人過世在誦經,都有十八層地獄的畫像吊著給人觀看,就 是六根六塵六識三個合起來所造的業,就是十八層地獄。所以十八界各有各的界限。 「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就是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因緣和合了,虛妄有 生,所以生是虛妄,都是假的。「因緣別離,虛妄名滅」,因緣聚會了就生,因緣 別離了就滅,所以是屬於生滅。「殊不能知」,就是我們都不知道。「生滅去來, 本如來藏」,生就是來了,死就是去了;我們不生不生滅佛性本體叫如來;藏=含 藏;這些生滅去來都含藏在我們佛性本體之中。「常住妙明」,我們如來藏是常住 妙明,永遠都在,然後很奧妙又很光明。一般在經典裡面,妙是不變之體,明是隨 緣之用,有不變之體有隨緣之用,有體有用。「不動周圓」,不動=如如,如如不 動,周匝圓滿,就是整個宇宙空間全部都有妙真如性,都有我們的妙真如性。「性 真常中」,我們的性是真常,要知道凡塵一切都是假,就只有佛性是真,有形有相 都會變化,所以稱為假,而真就是沒有形相而又了了分明,就是佛性本體,所以性 真常之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就在我們佛性本體當中,要求去來、 要求迷悟、要求生死,都沒有,都了無所得。這一段就是先把綱要講出來,這很重 要,因為底下所講的內容,都離不開這個範圍,就是「性是真,相是假」。 所以底下釋迦牟尼佛就開始講「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我們就稱為四科。 一科五陰、一科六入、一科十二處、一科十八界,加起來就四科,然後再加後面的 -13- 七大「水火風土空見識」,18+7=25,有二十五門的修持方法,就是四科跟七大全 部加起來,裡面我們都可以拿一個來修持,都可以成道成佛。像我們之前研究道德 經,各位都會講比較容易了解,聽的比較容易懂,可是一進入到楞嚴經以後,感覺 好像蠻深的。要了解,這是屬於佛教裡面的密教部,顯教部就是明顯的來教化,而 我們都是接受顯教,可是楞嚴經是屬於密教部,密教部大部分是在西藏、新疆,比 較屬於深山部分,不在我們這邊,所以我們這邊沒有楞嚴經。我們顯教沒有楞嚴經, 大藏經裡面要找楞嚴經一定要找密教部,在大藏經一百冊裡面第十九冊才有楞嚴經, 是很不容易,不要說去研究,連我們看都不容易看到楞嚴經的經本文。我們能夠有 這個機緣研究更是不容易,一定要不嫌深,一定要努力的加以了解,因為我們不會 講快,我們會慢慢講,不懂都還可以問。各位可以了解,我們拿到北部講解的部分, 他們很努力的發問,連後學正在講課的中間他們也切進來發問,打斷你正在講的話 來發問,很努力的發問,因為後學都鼓勵,這個要問才會了解,不了解就通不過, 就會阻塞了,就是「滯」,滯=阻塞,水溝已經不通阻塞了。我們修道只要阻塞不 通就成不了,所以一定要通,不通就是要問,問了就通,一知道就不會卡住了。 所以我們凡塵的一切遭遇,「相都是假,性都是真」,然後從這邊開始解說五陰。 五陰就是色受想行識,五陰的第一個是色,所以底下釋迦牟尼佛跟阿難講。 五陰――(51 頁右邊) 阿難,云何五陰,本如來藏,妙真如性。阿難,譬如有人,以清淨目,觀晴明空, 唯一晴虛,迴無所有。其人無故,不動目睛,瞪以發勞,則於虛空,別見狂華, 復有一切狂亂非相。色陰當知亦復如是。 阿難,云何五陰,本如來藏,妙真如性(五陰為什麼是如來藏妙真如性。底下才講 內容。然後到最後面,各位要看最後面那兩句「本非因緣,非自然性」,所有的五 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開頭一定都是「本如來藏妙真如性」,結尾就是「本 非因緣,非自然性」。就是先告訴我們所有日常在運用的五陰、六入、十二處、十 八界,都是如來藏妙真如性,它不是因緣、它不是自然性。了解嗎?因為我們先知 道它的本來根源,根底知道以後中間我們就容易了解,中間所講的就不會偏。所以 先把如來藏妙真如性,非因緣非自然性先把它點明)。 阿難,譬如有人,以清淨目,觀晴明空,唯一晴虛,迴無所有(清淨目就是菩薩跟 佛,看到就是晴明空,晴明空就是空中什麼都沒有,就唯一的清晰,迴無所有。所 以告訴我們要了解,凡塵所有的萬相萬事,我們用清淨目跟晴明空來了解來看,它 -14- 本來都是沒有。這就是比喻,我們看到的萬相萬事都是假的,都是我們眼睛有毛病 看到的,就像看到空中有花,空中本來就沒有花,但是我們為什麼看到有,就是眼 睛已經有問題)。 其人無故,不動目睛,瞪以發勞(無故=沒有原因;沒有原因瞪以發勞,眼睛都不 動是不是無明?無故沒有原因,然後眼睛都不動,然後我們瞪以發勞,我們為什麼 會有這個動作出來?就是不遵循真理,就是已經離開佛離開菩薩,走入眾生的生活 之中,才會有這個現相呈現。假如我們是清明眼,所看到就是晴明空。所以佛菩薩 就是清明眼,看到我們凡塵的萬相萬事都沒有――是晴明空,清明眼看到晴明空,沒有 萬相也沒有萬事,那就是佛菩薩。可是我們都會想凡塵有萬相萬事啊,佛就講底下, 就是因為我們無明,無明從哪裡來?就是從一念妄動。一念妄動我們當然會以為這 怎麼是無明?其實本來就沒有念頭,那我們為什麼要起念頭?那個就叫無故――沒有原 因,那個沒有原因是從佛性出來。所以有些我們要用領悟,在文字裡面不容易找到。 而且佛在講經說法,時常會言在此意在彼,就是佛講的文字是這樣,意思不要按照 文字解說,一定是在外面。 所以華手經:「如來不與世間共諍,世間與我諍」,文字看起來是不是釋迦牟尼佛 都不跟我們凡人爭,可是我們凡人都跟釋迦牟尼佛爭,我們都這樣解說嘛!可是真 的意思不是這樣,真正的意思是,如來是我們不生不滅真心佛性,我們的真心佛性 不跟世間共諍,然後我們把世間分成時間空間(世=過去現在未來,間=東西南北、 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我們的佛性(如來)不跟空間爭、不跟時間爭,可是 空間跟時間會跟佛性爭,是不是跟文字意思都不一樣!我們可以想像,我們佛性修 養很好,凡塵的形相――時間空間、很多事情,我們都跟佛性要爭,就是我們六根一定 跟佛性爭,但佛性都會退位,都會禮讓給六根,佛性會不會跟六根爭?(不會), 佛性絕對不跟六根打架,佛性一定退隱(忍下來不見了)。所以如來不與世間共諍, 世間與我諍,我們世間都跟佛性相爭,結果吃虧的是誰?吃虧的都是我們爭的人, 你不爭就不用受苦,你就是因為跟如來共諍,你才要吃苦。 然後金剛經:「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按文字來 看,是不是又以為釋迦牟尼佛,若以色來見我(要用形相來看到釋迦牟尼佛),以 音聲求我(用音聲來求釋迦牟尼佛),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不能見釋迦牟尼 佛),用文字解說是不是這樣?確實不是這樣,是講我們佛性,你用形相要求你的 佛性,你用音聲要找到你的佛性,是人行邪道(已經走偏了,邪=不正),你的道 理已經不正了,不能見如來(不能見到你的佛性、不能見到你本身的如來)。跟文 -15- 字意思完全都不一樣,所以我們看經典就不能從文字去解說,一定要按照佛真的意 思,佛為什麼要這樣講,它有涵義,我們從涵義去了解,當了解以後差別就很大。 所以後學就看每一本註解的心經,都把觀自在菩薩說成觀世音菩薩,註解心經的都 這樣說,後學看…是不是不對了?觀世音菩薩是觀世音菩薩,已經成就了,你再怎麼 念怎麼念對你也沒幫助,可是你觀自在(迴光返照你自己自由自在你的佛性),是 不是幫助很大,那我們就是要真正的實際進入,能夠迴光返照,然後自己自己自由 自在的佛性本體,這樣對我們幫助就很大。一定要按照意思,不要按照文字。以前 有講過四依:「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16- ◎剩下約十二分,提問問題 【問】:剛才講師說要我們進入到佛性本體,一段時間以後,對於我們非常的幫助, 後學請問講師要怎麼樣能夠進入。 【答】:這個就是問的很有智慧,我們這麼多又這麼久了,從來都不這樣問。兩年 半之前開始講課,就教各位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只有這樣講,詳細的內容不說。因 為大家實際做了以後,一定會遇到有狀況,很多就會問有看到什麼、有想到什麼, 一定又會問,在這個時候才又給各位來引導,我們有真正的來做,你才會講出來, 當你講出來才知道你有做沒有做、方法正確不正確,然後再講才有用,不然開始都 還沒有做後學就一直講你可以「尸居龍現、淵莫雷聲」有沒有用?一定沒有用,所 以後學就跟各位講,你先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然後當各位都遇到很多的現相,後 學就會講,你把你看到的放下、你把你想到的放下、你所有經過的全部放下,然後 在這個時候就跟開始做是不是就不一樣了,我們整個不生不滅佛性輪廓已經呈現, 可以出來了,我們的佛性大致上就是這樣,已經出來了。 再接著下來,方法已經正確,正確了以後,我們真正做到了萬緣放下,萬緣放下: 不管遇到什麼、看到什麼,那個都是緣,都要放下,放下的時候,這時候我們所呈 現的那個心就是直心,直心已經呈現了,當直心呈現我們又繼續做就是深心,然後 深心又繼續做就進入大悲心,大悲心就是菩提心,就我們所要追求要成就的真心, 那個時候就已經出來、呈現,所以這個時候我們用這個直心――即心即佛,這個心就已 經是佛了,在這個時候我們是經過一段時間,算蠻專心、蠻長來做這工夫,而我們 在做這工夫的時候,各位前賢我們有沒有迴光返照?(有),你做的話自然是迴光 返照,你要萬緣放下一念不生,你不迴光返照你沒辦法做,所以過程你都是在迴光 迴光,是不是我們外放的心減少?外放的心減少,我們凡塵染的污垢也一樣減少, 凡塵的是非也一樣減少,凡塵事都愈來就愈減少,然後我們的佛性愈來就愈深入, 真正的進入修道軌道,所以後學講你進入修道軌道是很理想的,不會跟人計較,也 不會有分別心,愈來就愈理想,然後那個時候,我們算是可以進入自己的佛性本體, 不生不滅佛性本體我們可以進入,可以進入了以後我們愈來就愈深,愈深的時候體 會就愈多,到達我們可以尸居而龍現,尸居=在家裡面靜居,龍現=神通萬物,為 什麼可以神通萬物?因為你都迴光返照,然後進入佛性本體,天地的山河大地、天 地萬相都從佛性生發,那你的佛性已經全部掌握,是不是可以整個天地就在你的心 中、是不是神通萬物,那個不是在講好聽話、不是天馬行空,那個都有工夫,所以 到這個時候你自然不會唧唧喳喳,不會呱叫、不會機車也不會火車,非常靜默,叫 -17- 做淵莫而雷聲,你很靜深下來,淵=深淵,默=不講話,因為你都一直在佛性之中 努力,等於在引導眾生,眾生看你這樣子,自然他會學,你不用講話他會跟,你自 然就引導他走入性道,走入最上乘的佛道,所以淵莫而雷聲,你德行的感人就像打 雷這麼震撼,不用講話你這樣自然做出來了人家都會學。 我們為什麼被人家批評的不值錢,因為我們都太粗淺了,都要跟人家計較、都不肯 輸。相爭不曾輸、相輸不曾贏,爭都要爭到贏,我們想想是不是這樣,爭贏有用嗎? 沒有用。所以我們真的要做,當你真的實際去做了以後,你就可以淵莫雷聲,可以 感動別人,你要渡人很容易的,你說「你跟我來求道」,人家就跟你來了。你若是 很聒噪很機車,誰要跟你!不是說我們研究性理心法都不參與道場的活動,有這樣 嗎?後學有這樣講嗎?(沒有),絕對沒有,後學都是要帶我們成佛的,唧唧呱呱 可以成佛嗎?(不可以)。 【問】:請問劉講師,若是前賢問我們「一子成道,九玄七祖盡超生」,那我們的 祖先已經投胎轉世了,那他如何超生。 【答】:那要等到我們成道等到我們成佛。所以各位前賢,後學今天才聽到,有一 位在睡夢之間,祖先牌子上的名字都不見了(睡覺時作夢,夢到祖先牌位上的名字 都不見了),後學說怎麼這麼好,各位知道什麼意思嘛?已經都上天了,他的名字 都在天榜了,這樣好還不好?(好),那就是徵兆,雖然他的後代都還沒有成道還 沒有成佛,可是畢竟他在努力的方向是正確,使他的祖先已經沾光,名字都已經到 天榜去掛號了、都已經上去了。所以在北部前幾天剛好有拿到一張鳳飛飛來結緣, 在龍潭,後學有帶一兩張下來,因為傳遍了怕會有很多人起疑心,說是造假、假的, 所以我們也不推廣,你若是看到就看到,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算了。 要了解雖然她在凡塵很風光,可是她那個風光對眾生沒有幫助。要了解我們的言行 對眾生有幫助你才有功德,在鳳飛飛結緣訓中,她要進入南天門看到功德簿空白, 一件功都沒有,所以我們活佛老師帶她來跟道親去結緣,讓這個道親去行善,分一 點功德給她,讓她能夠通過南天門,現在通不過去。當然看一看就好,我們是從真 理進入,要了解我們一子成道,是要成道喔,九玄七祖超生是要等到我們成道,利 益很多眾生,他才沾光。我們瞭解成道容不容易,要知道以我們凡塵社會的情形跟 整個世界的潮流,要成道成佛很不容易,所以九玄七祖一定可以沾光,絕對可以, 只要你子孫成道成佛了,那絕對沒問題,一定天堂享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