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顯示具有 智慧分析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智慧分析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0年6月3日 星期三

有一位前賢的父母都已經不在世了,常常他會用感恩的心去懷念父母,我們說緣起緣滅,當緣盡的時候我們應該讓他過去,學習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這邊是不是有什麼樣的衝突?


劉講師:我們要了解能夠做一家人都是有因緣,台灣話說:互相欠債,有欠債有瓜隔,才會形成一家人。變成一家人以後,又會產生很多磨擦出現,最多就是產生一些埋怨。跟家人相處,會沒有埋怨大概是很少。
   除了那個愛你入骨,什麼樣的事都已經不計較以外,大部份都會有。很小的事情都會產生一些磨擦,那我們要了解說有因緣聚會了,不管什麼緣一定要把它轉成善緣,不要最親的家人又有埋怨產生。
   既然已經過往了,可以想像,我們在照顧孩子的時候,投入的心都是真心,照顧孩子要讓他長大,那個都是真心。我們用這樣的心來感恩我們的祖先上一代,因為有上一代對我們的付出,才有我們在凡塵社會的立足,所以我們要感恩。 
   那我們要了解佛性互相之間都是平等,祖先佛性跟我們都是一樣,他也會去別的世界受生,這個跟我們後代子孫有什麼關聯?後代子孫如果能夠很孝順你的長輩祖先,會使你的祖先心裡很安慰。一個不孝順的人,祖先會壓抑他,讓他不成功,不希望你成功。因為你都不孝順了,讓你成功的話,凡人會受苦,受到你的牽連。他會壓制你,讓你做事都不順。假如非常孝順自己的長輩,自然你會慈愛你的晚輩。你這樣做人就成功,就沒有虧欠。
   所以我們修天道,由人道做起。一定要人道齊全,天道才可以到達,所以我們做事時,心存敬畏祖先,慈愛來教導我們的晚輩,我們人道才無虧欠,修起天道來,自然得心應手,就會如意。

2020年5月25日 星期一

吃多五罪

我們吃多了
第一個就是想睡
第二個吃多了就是多病
第三個吃多了就是有男女做愛的慾望
第四個就是因為吃多了想睡、有病、想做愛
所以不能歌頌經典
第五個所吃的東西都是地生長,
我們跟地結的緣很深,脫離不了凡塵,所以吃多了有五罪。

過午不食

過午不食,經過下午一點以後就不吃了。他的理由就是我們吃東西進入身體以後,它會產生能量,能量產生以後有生理的需求,心理跟生理不一樣,就是我們身體本身的生住異滅,生理會產生需求,就是會有欲望,就是男女之間做愛,吃了多了,養份多了,心就會動會癢,就會有想男女那種欲望。

2020年5月22日 星期五

住相才會產生煩惱

煩惱根深,煩惱的根很深,就是我們住相很厲害,煩惱的根就很深,各位前賢,煩惱有没有根很深啊?(有),有啊,煩惱從哪裡來?所以我們要了解住相才會產生煩惱,我們不住相,煩惱就會消失,所以先學不要住相,不要住相就從真理著手,「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真,都是假的,既然都是假的,我就不要住了,不要住就没有煩惱,再能夠產生煩惱,那個煩惱即是菩提了。所以六祖講:「煩惱即是菩提」,我們要了解六祖是站在那個能生發煩惱的那個角度來講,能生出煩惱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生的,生煩惱出來,我們在煩惱就是已經進入相,進入我們已經面對的形相,然後住在相,然後才真的是煩惱。假如我們能夠迴光返照,返照到我們生煩惱的源頭,那個就是菩提,所以煩惱即是菩提,因為一回過來照到源頭,相都是一直在變化,就不要管它,煩惱就没了

緣聚則生緣散就滅

根就是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我們要了解根塵相對產生六識,這個都是因緣際會,我們把六識就當成心,所以這個心叫妄心,當成我見,叫邪見,因為我們日常都是這樣根塵相對產生的,所以我們都認為這個是正確的,不知道是虛幻不實在,這樣聽懂嗎?各位一定會產生很大的疑惑,我們看到的,哇…全部假的喔?真的?還是假的?(假的),為什麼是假的?我們修道要追根究底,要追到它的根源,為什麼是假的?假的原因就是因緣際會才呈現,緣聚則生緣散就滅,連這個最堅固的房子,水泥都只有一百年的壽命,一百年是剎那之間,我們佛性不生不滅,所以是長遠千千萬萬年,千千萬萬年來看百年,它是很短的,所以連這個很堅固的房子也不實在。
   我們要了解我們所看的都是因緣際會,有這些原料、還有人工,房子才蓋起來,這個叫因緣際會,房子才形成。它有自然的過程,生住異滅一定會壞,壞了就没了。風化房子不能住,所以我們要了解這些都是一些自然過程,都是假的,不真,我們在生活之中都把這些假相都當成真,所以我們就住相,住相以後我們就產生很多的情緒出來,有的很喜歡、有的很討厭。喜歡就想擁有,討厭就排斥,結果就造業,業造下來就要接受果報,我們就是這樣一直在惡性循環。現在知道萬象都是假的,假的我們就不要住相,不住相就没有煩惱,煩惱就消失了。煩惱消失了,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才没有束縛,才没有污垢。假如我們有煩惱,有事情綁住,我們心都不自由不清靜,不清靜就回不到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回來。所以我們要使我們的心,時時刻刻都清靜,要清靜就是要認識真理,知道萬象都是假的、都不真,不住相。不住相以後,心自由了,我們可以使心清靜,心一清靜了,就可以回到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回來,能夠回來本體了,我們可以從本體發揮,率性而為,我們率性而為就没有業。我們因為都是率著我們的習性,才造了很多業,這樣聽懂嗎?可以啦,就不會太快了!所以我們了解,自造業自受苦,都是我們自己造了業,自己在受苦。所以重點就是把所有萬象知道它的原因「就是緣聚則生緣散就滅」。當它聚的時候,它已經無常變化,要走向滅敗的路途了,所以就不要住相,我們的住相很無明,為什麼?形相都已經變了,可是我們住的相還是在舊的相上面。所以我們了解,相都是假的,包括我們身相也是假的,時時刻刻都在新陳代謝,所以時時刻刻都在往衰老的路途在走,不會常住。
   假如我們自己的身體可以自己主宰的話,在最年輕最漂亮最有活力的時候,我們就要主宰它「不要動,不要變化,我要這樣就好。」可不可能?(不可能),所以這個身體是天地的物質水火風土,眾緣聚會借我們用,我們都是要還給天地的,當我們的身體,要還給天地的水火風土,那我們在哪裡?真的要研究,我們如果有一天身體不能呼吸時,身體都還給天地,我們要去哪裡?没有路可以走喔!我們修道就是「寧可生前防死路,莫待死時後悔遲」,我們在生前就了解,原來不生不滅的佛性是充塞整個宇宙虛空,所有空間都有佛性在,所以就不怕没有路走,這樣知道嗎?(知道),路在哪裡?我們一口氣不來路在哪裡?說知道,竟然不知路在哪裡?就在當下。

2020年5月20日 星期三

廣欽老和尚說:没來没去,没代誌


我們要了解那個「常住不遷」,没來没去就是常住,就是我們的真心佛性,我們的真心佛性就是不來不去,没事。我們的真心佛性就是這樣,那個廣欽老和尚就是領悟這樣,所以他才講出來。說「没來没去,没代誌」我們的真心佛性本體就是廣欽老和尚講的那個樣子,没來没去,没事,有事是我們自己自找麻煩,自造業自受苦。那個叫有事,都没事

如何渡化眾生?

我們要用不生不滅的真心,來修不生不滅的道,這個從理上著手。我們了解我們有一個不生不滅的真心,我們要找到這個真心來修道,這樣的道修的才正確,假如我們用凡塵心意識來修道,修不成道。所以我們要了解這是走入性理心法了,不走入現象,我們現象還是要在現象之中生活,我們要了解生活之中,我們事來則應,事去則靜。那事情來的時候我們要怎麼去應對?有一個剛好的角度,就是進退應對有一個剛好的角度,然後我們去應對。應對了以後就把它拋開,這個現象,我們要了解到並不是說我們用不生不滅的心,也叫現象進入不生不滅。不是那樣啦!就是我們要了解,修的是不生不滅,我們用那樣的心來修,然後外面的萬象就隨它去變,那個隨順世緣無掛礙,我們要隨順世緣,然後我們要保持不生不滅的心來修。
   各位前賢!不生不滅的心,修不生不滅的道。這個絕對不要忘記,我們用用生滅心來修,修不成道。用生滅心修,造業。造了業要受苦,所以不要用那個生滅心來修道。
   然後你接著問說,我們去渡人,然後他是不怎麼理想,各位前賢!我們要了解到假如說我們認識的人,全部都這一種狀態,你就要衡量哪一個輕?哪一個重?先從輕的著手,去跟他生活,假如說所渡的人都已經渡上岸了,現在就剩下這些不怎麼理想的人,你就要用你自己的誠心,然後用身教來感化。感化他能夠知道自己的過錯,所以我們要了解,並不是馬上要他能夠求道能夠修道,大概没有這麼好的事,都是要我們用心慢慢地去引導,引導他能夠改變他的觀念,觀念一改變,行為就會改變,行為一改變了以後,他就不會非份的要求,然後我們也慢慢地身教、言教一起來,慢慢地勸他,就有可能渡他求道,是這樣,不是說你要去渡他求道,你就要去幫助他生活,你不是就要去幫他顧一家子,你有那麼大的能耐嗎?你如果渡一百個,就要顧一百家,那就累死了,都累垮了。所以也是一樣,隨順世緣,他什麼樣的因緣,我們用什麼樣的來對待,假如真的是離得太遠,我們就種佛因就好啦!我們不是時常看到「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有没有?那個就是種佛因,這一生没有修成,種個來生,所以不用急,急没有用。不要馬上他轉念,他要不要轉?由他自己去決定,我們本身用一個誠,誠心的誠,就好了,這樣可以嗎?

小心我們的思想

我們在凡塵最怕就是見解不正確,因為我們的見解會引導我們去作為。所以後學在北部講的時候都有那個養成教育,都會教大家「小心我們的思想」,各位有没有聽過?(),那背出來聽看看!所以我們要了解,「小心你的思想,它不久就變成你的行為。小心你的行為,它不久就養成你的習慣。小心你的習慣,它不久就形成你的品格。小心你的品格,它不久就造就你的命運。所以由思想到命運有直接的關係,我們要研究真理,把真理融入思想,那整個都圓滿了」,整個思想都是真理,那整個行為都不造業,所以都解脫了。這樣記得來嗎?從我們的思想開始,然後思想,我們怎麼想就怎麼做嘛,所以小心你的思想,它不久就變成你的行為。小心你的行為,它不久就養成你的習慣。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一直延續了,變成習慣性,小心你的習慣,它不久就形成你的品格。你的人的品格,要很高超,所以從我們的思想,然後行為習慣以後,品格就形成,小心你的品格,它不久就造就你的命運。所以由思想到命運有直接的關係,我們要研究真理,把真理融入思想,這樣就圓滿。

2020年5月18日 星期一

不養寵物


不要再攀緣,因為我們攀緣害苦的是我們自己,假如你覺得說親親仁民愛物,愛到所有的動物,我們社會上的流浪狗真的多啦!你全部把牠們收來養,真的是很大的負擔,又很麻煩。以後你還要負責,那個就是種比較遠的佛因,那些流浪狗你全部都養,你要負責牠們以後轉世為人時,你來渡化他們求道,來修道,然後成佛。那個發心,因為你愛物愛到所有的動物,那個都是可以。假如我們自己要成就的話,就盡量摒除所有的身外物,這樣修道就很專注,很容易成就,我們再回到真理來看,一本散萬殊,所有的物都是我們的真心佛性,没有分別的,是從我們的真心佛性呈現,所有的物都是真心佛性,所以不用分別,這樣了解意思嗎?

我們在凡塵被兩個字障礙?

我們在凡塵被兩個字障礙。一個就是「結」,第二個就是「使」,就這兩個,我們打結了成不了佛,所以要把那個結打開。
   假如我們有第二個使,使,趨使就是我們的慾望,比如說我們想買一部車子,是不是我們要趕快去賺錢,累積一些錢來買,對不對?那個就已經被車子在趨使,被它趕,把我們趕。我們要買什麼?我們就去累積賺錢來買,那個叫使,趨使聽得懂嗎?已經在推我們。我們把這兩個去掉,没有結、没有使,我們本性就清淨,本性一清淨就回到我們本體回來,所以都是在我們本身要努力的,自己要做,所以後學也鼓勵,你有問題不要怕不好意思,就直接提出來問,可能你問的問題大家都有同樣的問題在,你有問了就能夠解開,只要有關於修道方面,大概後學都會回答,因為也還没有成佛,後學還没有成佛,不是無所不知,所以還有不知道的地方,不要你没有得到答案就很難過,只要有關於修道大概後學都會有遇到過,因為也蠻久了,累積大概有五十年的經驗,才敢說有問題你就提出來。

2020年5月17日 星期日

識心為何是因緣際會才呈現?

我們凡塵所用的心,都是我們有身體以後有六根,六根對六塵然後產生六識,把六識都當成我們的心。我們的心是這樣來的,所以這個來源不正確,它是因緣際會才呈現。所以我們把這個因緣際會呈現的心,不要。所以上個禮拜後學有講,當我們没有六塵可以面對的時候就没有心,我們的心都是六塵生發出來,當我們六根六塵都已經消失了,請問我們的心在哪裡?不見了,對不對?這時候没有回答是不知道。就不知道有還没有,是不知道。所以我們剛才講心就是妙明心,妙明,妙就是不變之體,明就是隨緣之用。有不變之體,有隨緣之用,那個才是我們要追的,那個就是我們的真心。所以上個禮拜有講,妄心無體,因為上個禮拜只有講理論,没有作個比喻,所以我們不太容易了解。
    後學作個比喻可能各位就比較知道「為什麼妄心無體」,因為我們這邊有茶杯,燒得蠻不錯,喜不喜歡?喜歡就是心,心喜歡。這個喜歡的心叫做妄心,這個會不會變化?(會),我們不小心把杯子打破了,我們還喜不喜歡?(不喜歡),請問剛才我們喜歡的心,跑去哪裡了?再怎麼找都找不回來,對不對?所以那個叫妄心無體。我們在日常生活都是用這個心,對著萬境產生,萬境變化我們的心就跟著變化,所以那個心都不真,是假的。
   我們年輕人到達結婚的階段,男女之間看對眼了,就相愛了,那時候那個心真不真?(不真),不真啊?那個「問世間情是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很真,可以為他生,可以為他死,真還是假?是真喔,是真的真喔!我們有講過這個真是識心的真心,因為我們面對凡塵一直在變化,等到他們結婚以後要打拼買房子,然後男的也上班,女的也上班,然後二個各有新的環境,各有新的對象,哇,外遇了。不是可以為他生,可以為他死嗎?怎麼會去外遇呢?所以各位就要了解,就是隨著外境的變化而變化,所以這個心不可以用,為什麼?它一直在變化。仙佛來借竅都把我們內心掏出來,真的是非常的虔誠。當我們又投入社會工作賺錢,那時候仙佛啟發我們的心趕快把它蓋住,掩蓋起來都不見了。所以我們要了解,我們拿這種心來修道,隨著外境一直變化,外境促成我們努力,我們就非常努力;外境考驗我們,我們就退下來了。這樣好不好?(不好),對,不好!
   所以我們一定要找到不生不滅的真心,我們一定確實的來做,身體是天地的物質→水火風土,我們的身已經是假的,所以從身產生六根來對六塵產生六識,我們又把它當成心,這個心又是假的,我們都在用,都被它騙了,所以不要,全部都把它放下,所以才叫「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這個時候既没有我們現在有身的觀念,也没有產生對六境生下來心的觀念,全部都没有了,叫萬緣都放下,真的一念不生。這個時候全部叫做法性身妙明心,我們要的就是這個啦!用這個來修道一定成,絕對成!這樣聽懂嗎?(懂)會不會用啊?(會)要實現喔,要實在做喔!不能心又投入現象,一投入現象我們得失的心就很濃厚。一得了很高興,一失了很悲傷。所以我們得失心很濃的人,人很容易蒼老。所以你看他没有多久,你怎麼老這麼多?那個人表現得失的心很濃厚。各位前賢,我們得失心濃不濃厚?濃不濃?應該都不濃,為什麼?後學看起來各位都很年輕。因為很年輕就表示我們得失心不濃厚,不然有時候年歳是不多,外表形象看起來是很蒼老,那就是得失的心很在意。不要在意,那些很快就過去了,假的。真的就是法性身妙明心,這才是真的。不生不滅的心,我們就把它啟發,用這個心來修道,絕對成。

實相有我們的身體存在嗎?



各位前賢,我們的身實在有嗎?有没有?(有),實相有我們的身體存在嗎?這個答案又是很有意思,為什麼?我們這個身體是四大五蘊,四大各位知道嗎?(水火風土),五蘊呢?(色受想行識)這個都還透徹。四大就是水火風土,我們凡塵的所有元素就是四大,我們凡塵所有形成萬象都是四大,就是水火風土,那我們的身體四大五蘊,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四大五蘊全部都虛幻不實在,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很親切都跟我們在一起都是虛幻不實在,因為所有的佛經裡面都記載,四大就是水火風土,我們身體血液流動的,小便、流汗、這個都屬於水;皮肉筋骨屬於土;暖氣屬於火;動轉運轉的氣屬於風,我們把四大分散,各歸於本來,請問我們的幻身在哪裡?我們四大還給四大,水火風土各位都要還給四大對不對?我們能夠擁有嗎?一百年以後我們都不在了,對不對?不能夠擁有它啦!假如四大是我們可以主宰的話,我們在最年輕最漂亮的時候我們就可以主宰它,不要動了!我要這樣就好。可不可能?(不可能)一天一天,一年一年一直過,很快一直過,抓不住它,所以我們看得到的這個身體,水火風土眾緣聚會,借我們用的,這個都要歸還天地,所以這個不是我。
   那神秀講,身是菩提樹,已經把身體當成實在的我,所以這個叫做没有見性。我們見性的話,各位前賢,我們的身是什麼身?叫法性身。我們心叫什麼心?叫妙明心。我們真正研究性理心法,身就是法性身,心就是妙明心。法性身妙明心這個才是我們的本來面目,這樣知道嗎?這個身體不是我,所以我們要說服自己說這個不是我,很困難喔!困不困難?明明是我,為什麼不是我?是啦,是我啦,是不是啊?這個不回答是對的,為什麼?因為一百年後,你還敢說「是,是我」,不在了對不對?都不是我了。還給天地了,所以身體不是我。要先跟自己說服,身體不是我,所以從身體產生的感官都會當家對不對?從身體感官產身的當家都不要聽它的。眼睛喜歡看,耳朵喜歡聽,鼻子喜歡聞,嘴巴喜歡吃,身體喜歡摸,意念喜歡想。這個都不實在,而且都叫我們造業,造了很多罪業,然後要佛性來承擔。所以這個都不要聽它的話,因為它是假的。

患得患失


神秀作偈成已,數度欲呈,行至堂前,心中恍惚,遍身汗流,擬呈不得;前後經四日(經過四天)一十三度呈偈不得(所以這個叫做患得患失,那個心没有篤定,患得患失)秀乃思惟:『不如向廊下書著(把它寫在步廊底下)從他和尚看見(寫在步廊牆壁,大家都看見了)忽若道好,即出禮拜,云是秀作若道不堪,枉向山中數年,受人禮拜,更修何道(所以在心中裡面,他一直在思索,這個都生滅心,他用生滅心在修道,所以修不成道)是夜三更,不使人知,自執燈,書偈於南廊壁間,呈心所見(就是他的心所看到的)

神秀有分別心?


我呈偈意,求法即善,覓祖即惡(所以神秀他還没作偈語的時候,他的分別心就已經呈現,他說求法即善,要覓一代祖師那就惡,是不是分別心?有没有?(有),就已經在他內心產生分別心,有那個求法即善,覓祖師地位就是惡,這個就已經分別心產生了,所以這樣是不是没有領悟到很深的道理?就是還差)。卻同凡心,奪其聖位奚別?(他就想要覓祖師的位子,就是要奪聖位,五祖已經明講了,你領悟了就要把衣鉢傳給你,已經明講了,不是你在奪啊,可是他心中有這種觀念,要奪祖位,那就不正確了,內心深處觀念就不正確

埋怨眾生,就是謗佛(毀謗佛)?

眾生的佛性都是平等的,不管什麼社會地位,不管有錢没錢,全部從總統到流浪漢佛性都是平等,没有差別的都一樣平等,人與人之間平等,人與物之間平等,物與物之間也平等,全部都平等。所以現代的人為什麼缺乏德性?因為心分別很濃厚,分別心很濃厚,心没有平等,所以我們德性都没有。我們只要在內心能夠平等,「我們尊敬所有的眾生,就是尊敬諸佛,因為眾生都是佛」。我們埋怨眾生,就是謗佛(毀謗佛)。我們有没有埋怨過眾生?(),都在謗佛喔,知道嗎?都不知道。這個記載在維摩詰經,維摩詰講的,只要你對眾生埋怨,你就在謗佛。不是後學發明的喔!維摩詰各位有没有聽過?維摩詰經裡面維摩詰講,我們要了解到眾生都是佛,我們對眾生埋怨,就是謗佛(毀謗佛)。所以我們不要有埋怨,這樣會做嗎?會不會?(會)很困難喔,不會啦,看大家搖頭說這個不困難。可是你實際在做的時候,內心產生要埋怨的時候,要趕快自覺,自己發覺「啊,不行不行,不可以謗佛

妄心(生滅心)不實在?


我們在日常生活都一直在變化、都一直在生滅,我們不能用那個生滅的心,一定要用不生不滅。「不生不滅」跟「生滅」我們要了解它是同體,可是兩面,我們認識生滅的那一面,不生不滅的那一面我們不認識不知道,所以我們說出來的心就千變萬化,就非常的多。各位前賢我們眼前的六塵一消失了以後,我們的心就不見了。各位前賢六塵知道嗎?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假如没有六塵的話心就没有了,想想看是不是這樣(沒有六塵的話我們就沒有心,心就沒有了)。心去哪了?我們知道心跑到哪裡去了嗎?所以我們在凡塵生活,六根對六塵產生六識,就變成我們的心對嗎?這個就叫做妄心,是生滅心不實在,妄心無體,我們的真心有體,我們的真心有一個實在的體,雖然没有形相,可是我們可以體會,很實實在在的。

2020年5月16日 星期六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


道已經領悟本性惠能不識本心,學法無益(所以我們不認識自己的本心,學法没有利益。各位前賢認識了没?(認識),什麼樣叫做本心?不是剛說完嗎?妙明心是我們的本心,我們一定要用我們那個妙明心。所以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已經認識自己的本心,能夠見到本性。心性就一如,本來就同體),即名丈夫、天人師、佛(所以我們只要認識自己的真心了,我們見到佛性了,就叫做佛了。丈夫、天人師、佛都是佛的名號,佛有十個名稱,那個是其中的三個)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五祖以杖擊碓三下而去(用手杖就擊碓三下)惠能即會祖意(領會五祖的意思)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在講說金剛經,那個聲音可以用袈裟把它圍起來嗎?聲音可以用布把它遮住嗎?所以這個地方就是在點道,我們那個求道的那個點道,所以我們了解,我們有求道的才知道,他在點道,已經把印可你可以成佛在惠能的身上去實現),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所以我們前面那個偈語,假如六祖惠能都已經領悟了、都已經見性了,為什麼這邊還要寫言下大悟?應無所住就是空,而生其心就是有。所以空跟有合在一起,這樣了解嗎?應無所住就是空,不要住。而生其心就是有,生心了有,有是在空中,空中生有,所以不著空也不著有,這樣了解嗎?這樣子言下大悟,這個時候才領悟,既然是這個時候領悟,那之前寫的偈語,會是領悟嗎?所以我們從經的本身來探討經的內涵,就是要正確,要實際的知道它的真理所在,要正確。
   一切萬法,不離自性,領悟以後第一句話就是一切萬法,凡塵的所有萬象萬事,這個叫一切所有萬法,不離自性,不離開我們的真心佛性,所有的萬象萬物都是真心佛性,所以我們要了解,這個要到我們研究到一段時間之後,才會很透徹的了解。

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不要著有、不要著空、不要著亦有亦無、也不要著亦空亦有」,請問到底是有還是没有?(有),有啊?不是不要著嗎?有就著了啊,有没有?(有),還有喔?這麼厲害啊,有没有?(有),還有啊?第一個不要著有,就已經把那個有去掉了,我們怎麼還一直有呢?表示我們不接受真理。所以各位要了解到,後學這樣講「不著有,不著空,不著亦有亦無,不著非有非無」,這個叫做四偈詮,講不出來了對不對?講不出來叫做「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没辦法講了,還有心想怎麼想都没辦法想了,我們的本來面目整個都出來了,這樣會了没?就是這麼奧妙,奧不奧妙?没辦講了,没辦法講。言語道斷,你能夠講的,全部都没有進入。到你不能夠講的時候,那個就是中道。中道,我們要進入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就是這個,言語道斷,然後心行處滅,心能夠想的都不對,已經不能想,不能想的,剛才不是有講不可思議嗎?不能用頭腦來思,不能用嘴巴來論議。這樣知道嗎?已經全部把我們非常奧妙不生不滅的真心整個呈現了,整個呈現,所以我們要體會就是這樣。

一真一切真, 萬境自如如

一真一切真,所以只要我們修道,我們研究性理心法到後來,就是一真一切真,全部都是真。我們現在入手的時候,就要全部的相都是假,從假相入手。因為從假相入手不住相,不住相以後我們才又回來,回到有性必現相,我們有佛性了,它就會顯現形相。所有的形相都是我們真心佛性,有没有聽過?比較少,所以要了解到這個一真一切真,就是已經修到我們可以離相了。所有萬相都可以離了,可以離了以後我們回來,回過頭來所有的萬相都是由我們的真心所呈現,是我們的真心呈現形相,所以見相即是見性。
    那我們入手的時候,是不要用這個!我們入手的時候見相即是見性,那個都不切實,因為我們都住相,看到形相都說這個是漂亮的、還是醜陋的、是老的、還是年輕的、是男的、還是女的?都會在相上用功夫。我們要了解在相上用功夫是產生煩惱的時候,所以那個不是見性,那個不對,要到後來已經全部知道凡所有相都是假的,這個時候才能夠回轉到有性必現相(我們有佛性了就會現相)。所以相都是佛性,那個時候才叫一真一切真,這樣知道嗎?知不知道?不敢回答就是要說知道嘛?還没有很透徹,要說不知道嘛?也一點點啦!是不是這樣,後學用猜的。
   所以我們要知道在凡塵從性理心法的角度,我們了解你已經透徹的明心見性,都不會住相,不會住相了以後,凡所有相都是我們的真心佛性,甚至連山河大地都是我們的真心所呈現,所以叫一真一切真,全部都真,没有假的。那個時候,見相即是見性。所以那個時候叫萬境自如如了,很理想,整個都是真心佛性,要不要分別?不要了。就不用分別,没有分別心。所以佛一證道,一真一切真,没有分別心,所以成就了成佛了。那我們的分別心是很濃厚,因為很濃厚,所以離成佛的距離遠不遠?還很遠喔!有没有要縮短?要不要?(要)要縮短,所以我們就要認識真理,然後去掉分別心,分別心你全部都去掉了,進入真理了。我們就跟佛的距離又拉近了,所以這個是要自己努力的。
   萬境自如如,剛才一真一切真以後,這個萬境全部都是真心佛性,所以這個時候很不可思議。所以我們要了解,我們佛性就是不可思議,我們到後來才愈會了解說很奧妙。如如之心,即是真實,如如,如如不動,各位前賢我們要了解,我們的真心祂是如如不動。後學用照相機的原理,來讓我們了解「如如不動的真心」,各位前賢有玩過相機嗎?拍照,拍相片有没有?大部份都會有玩過照相機,我們在按快門的一剎那,是不是鏡頭不能晃動?對不對?我們鏡頭晃動了會有什麼現象?就是影像會模糊,我們照出來影像模糊。假如我們的真心佛性在我們身上,是在我們身上。各位前賢,在我們玄關,我們頭有没有在動?有没有?頭有没有在動?(有),我們頭在動我們照出來的影像是不是很模糊?現在我們頭動看到萬象是不是很清晰,了解到我們如如不動的真心。了解嗎?就是因為我們的真心是如如不動,所以不管我們身體再怎麼動,影像都清晰,這樣知道嗎?所以我們要知道,我們那個妙明心非常寬廣,寬廣到整個宇宙虛空都是我們妙明心,都是真心。寬不寬廣?很寬廣。所以我們要趕快修,因為我們現在都把祂侷限在身體裡面,窄不窄?很窄。
   我們要把祂啟發讓它出來,不要再把祂綁住了,讓祂出來,我們要守住玄妙的關鍵,不是玄關嗎?有没有?各位要守住玄妙的關鍵,就是如如不動的真心,守得住嗎?没有把握啦!因為如如不動之心,祂是不動,可是我們的識心動得太厲害,所以守不住。我們要降伏,降伏我們這個搖動的生滅之心,要降伏。不生不滅、如如不動的真心,祂才可以顯現,都是要自己努力的,這個是要我們自己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