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顯示具有 名稱解釋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名稱解釋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0年6月5日 星期五

什麼叫外道?

什麼叫外道?心外取法叫外道。我們的心認為是心外的東西,那個就叫外道,在道之外。因為萬象萬事山河大地都是我們的真心所呈現的,都是心,我們把它當成是外物(外面的東西),那個就叫外道。

2020年6月3日 星期三

五無間罪?

楞伽經的五無間:「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合和僧、惡心出佛身血」,這個也就是五無間罪,我們造了五無間罪要進入阿鼻地獄,可是佛在解說的時候竟然完全不同。各位要拿DVD回去看熟一點,不了解可以重覆看,一定會懂的,懂了以後會法喜充滿,不懂時好像離我好遠,懂了以後就這麼親切,在我們自身上。
   所以五無間罪跟五無間的修持方法,完全不一樣。所以在楞伽經裡面才有記載,沒看過的人會想怎麼會這樣差這麼大,要進入阿鼻地獄跟你能夠修五無間就可以馬上成仙作佛了,是不是差別很大?一個要進入最苦的地獄,一個可以成佛,差別很大。完全就是在內容不一樣。
   我們把無明殺掉,「無明就是父」,殺父就是殺掉無明,可是在凡塵,我們殺掉生我們的父母,就豬狗不如,比禽獸還不如。我們身體的來源就是父母親,父母親把我們生下來,辛辛苦苦把我們扶養長大,報恩都來不及了,哪可以去殺他。所以它是完全在講精神方面的修持方法,因為我們無明才會造業,造了業才會受苦,所以要把這個無明去掉,叫做殺父,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研究就是要透徹。
貪愛就是母」,把貪愛都殺掉,就是殺母,完全不同。阿羅漢就是自私,我們把自私的心殺掉,都是公心一片,就很理想。
破合和僧」就是我們不要蘊積五蘊,我們在生活之中都在蘊積色、受、想、行、識,我們現在了解了就不要蘊。我們在凡塵生活第一個最容易產生的就是怨,各位有沒有發現「怨」很容易產生?可能都不知道,「怨」產生的時候也不知道。只要不順我們的心都會「怨」,怨好像跟隨我們很緊,我們要了解,「怨」有毒,不知清除的話,毒性愈來愈強,就變「恨」,恨就比較嚴重了「怨」怎麼來?就是從怨而來。怨不知道清除就恨,怨、恨、惱、怒、煩,都有毒,我們在生活之中已經在蘊釀毒,毒在我們性分之中,下一生轉世的時候就是毒蛇,全身都是毒,所以只要我們全身充滿怨、恨、惱、怒、煩,人家敢不敢跟我們接近?是不是敬而遠之?會說:那個人最好不要跟他碰上。我們在生活之中就是不要蘊釀五蘊,所以破合和僧就是不蘊釀五蘊。
惡心出佛身血」,就是想害佛,那個就是嫉妒,他成佛而我做眾生,然後嫉妒想要害佛佛說:「我們要把這一生的身體當成是最後身了,我以後不再來了」。所以要把它殺掉,殺掉佛身血,完全是要我們成佛的修持方法,我們有沒有那個決定的心,說我這一生這一身是最後了,以後不再來了,有沒有?發願來可以,不要被業力推來。可是我們大部份百分之九十九點九都是被業力推來,沒有來凡塵還不行耶!
   所以我們要把業全部都消除,消除業最好的方法,就是「萬緣放下,一念不生」,不產生念頭,不起心動念,所以只要我們一直告訴自己:「不起心動念、不要有妄想」,久而久之,我們念頭一起來馬上會發覺:「啊!要起念了」,發覺了以後,念頭就不會延續,不會一念接一念;那我們沒發現,都會一念消失了又接新的一念來,沒有停止的時候。所以佛告訴我們,凡塵真的都是我們的真心,我們因為落入凡塵被形相誘惑,我們去追求形相,不知道所有萬相都是我們真心。我們既然都知道以後就不用分別,都是我的真心。我們沒有心就沒有萬相,是不是看萬相都是心?沒有心就沒有相,看到什麼知道什麼,都是心。佛在教我們的都是從真理的角度出發,絕對都不會錯。

不可思議

各位前賢,現在來體會不可思議,我們「不著有、不著空、不著亦有亦空、不著非有非空」,請問是什麼?是有?還是沒有?沒有不是著空了嗎?在這種狀態就是不可思議,「不著有、不著空、不著亦有亦空、不著非有非空」,著在哪裡?就是不可思議,不可思議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我們佛性本體就是這樣─不著有,不著空,不著亦有亦空,不著非有非空,很奧妙!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就是這樣不可思議,想的出來嘛?想不出來;講的出來嘛?講不出來。
我們【不著有,也不著空,不著亦有亦空,不著非有非空】,請問是什麼狀態?是有還是沒有?都不是。不是有,不是空,不是亦有亦空,也不是非有非空,就是不可思議。我們落入不可思議就是佛性的本體,佛性的本體就是不可思議,講祂,不對,因為沒有形相;講祂沒有,也不對,因為祂確實有含藏,含藏山河大地、含藏善惡種子,所以說有不對,說沒有也不對。說亦有亦無不對,說非有非無不對,全部都不對不正確,所以就進入不可思不可議,不能用頭腦來想,不能用嘴巴來論議。所以往後我們看到經典裡面說不可思議,就是進入我們佛性的本體,進入佛性本體就是這種狀態,它都不屬於我們的思想範圍裡,很超然,很玄妙。我們了解凡塵所有名、相都是假的,不真,我們不要住在名、住在相之中。若論涅槃,理超四偈,涅槃不生不滅,它的真理超過四偈,所謂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邊、無邊體絕百非,我們佛性本體絕百非,一百個全部都不對。比較容易讓我們能夠了解,就是講「真空妙有」,佛性空之中不空,有。可是有,沒有形相,叫真空妙有,我們佛性就是真空妙有,這樣比較讓我們有概念,不是全部都不能說,而是說出來以後已經有稍微偏了。我們知道偏的地方所在是在哪裡?因為我們很容易住相,不是著有,就是著空,著有不對,著空也不對。
所以我們剛好在中道,不有不空。所以論涅槃的真理(不生不滅的真理),理超四偈,我們講一(一體),不對;說不同,也不對;一、異都不對,所以凡塵的真理很難用文字來描繪。說俱、不俱;有跟無;非有跟非無;常跟無常;有邊跟無邊,我們佛性本體全部都離開,叫做超過四偈。然後體絕百非(沒有我們講的那些名相)。

2020年5月25日 星期一

性裡心法

為什麼後學對那一張耳根圓通的講義非常欣賞?就是累積很久的智慧才完成,所以講得很圓滿,後學後來再想那個都是長時間的薰習才有辦法接受,所以後來才把入門的方法,先跟各位講,所以再隔一個禮拜來的時候,直接就講觀世音菩薩講的經文,我們從祂的經文進入,以後有機會,我們再來講那一個耳根圓通的講義,不是不講,而是放在後面再講,我們從淺入深。

色空不二

「色空不二」,色就是形相,空就是空間,色相跟空間兩個是不是差別很大?為什麼說不二?不二就是一,色空是合在一起。我們要知道這個真理,我們看到的空中,它有色(就是水火風土),凡塵所有元素都是水火風土,包括我們的身體也是水火風土,眾緣聚會借我們用,我們是借天地的物質水火風土,借來用的。不過百年而已,都要還給天地。天地的萬象形成也是水火風土,這個水火風土就在空中,我們可以分析了解確實空中有水火風土。
這個-我們可以用冷氣、除濕機可以把水收集,就可以看到,從空氣之中、從空間中收到水。各位都有用過吧?除濕機或冷氣,它把空氣中收集來就變水。
火-就是熱度,今天天氣熱,熱就是火,包括我們身體,也有火,身體假如沒有熱度會死翹翹,所以火我們也看到了。
風-更容易,只要你一手動一手不動,風就有了。
土-就是灰塵,陽光從天窗照進來,我們從陽光的光線可以看到灰塵,我們眼睛看到最細的就是灰塵,灰塵一集中就變土,所以水火風土是不是就在空中?水火風土是色,空中是空,空跟色是不是合在一起?是不是不二?色空不二,就已經合在一起了。

念念無滯,常見本性真實妙用

念念無滯,常見本性真實妙用
   六祖的念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念念無滯就是不要有阻塞,我們念念都會阻塞,住相就是阻塞,我們都不住相,因為知道所有的相都虛幻不實在,一直無常變幻,所以我們不要住在形相。不要住在形相,我們的心就自由自在,這個時候念念無滯,不會阻塞;常見本性真實妙用,可以看到我們本性真實的妙用,就是佛性的功能作用,就是我們念頭生發也是我們本性的真實妙用,也就是功能作用。我們一體會了,迴光返照,體會了以後,法喜充滿,能夠見到自己的本性。

淨智妙圓

因為梁武帝以為度僧出家,還有蓋了很多寺廟,他以為功德很大。達摩祖師跟他講「這是人天小果」,人道跟天道的福報,不算功德。跟梁武帝說:「雖有非實」,不是實在的功德。梁武帝問說:什麼是實在的功德?達摩祖師就講說:「淨智妙圓」,我們能夠去領悟到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才是真正的功德。因為我們領悟到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本體可以成就成佛。成佛了以後,可以永遠都在渡化眾生,那才是真的功德,而且又不只有娑婆世界,哪個佛世界都可以去,所以我們要努力地修證。
這麼好的機緣上天大開普渡,我們都已經求道,要好好借著這個時候,把祂修成。

2020年5月22日 星期五

何謂法性與法相?有何差別?

這個法性就是包含所有,包括山河大地,山河大地跟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全部都合起來講,叫做「法性」。凡塵就只有二個,一個就是法性,一個就是法相。法相就是有形有相。法性就是没有形相。没有形相的法性才是我們努力追求的,法相都會變化。那個都會一直在變化。

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就是凡塵有聲音的時候我們聽到,没有聲音的時候我們聽到,我們的錯覺都是有聲音,「有,有,聽到了,聽到了!」;没有聲音,「没有,没有!」是不是這樣?可是我們要了解,没聲音如果你没聽到,你怎麼知道没聲音?所以一樣是聽到,我們已經入流亡所了以後,動靜二相,不管有聲音,不管没聲音,我們都了然,了然就是了了分明,了了分明就是清楚的知道,可是已經不在心中產生作用,没有動靜的作用、没有生滅的作用。所以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就是我們已經可以守住那個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了,對於外面有聲音、對外面没有聲音,已經知道而不投入了。這樣知道嗎?這樣聽懂嗎?(),所以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已經不在心中產生,這已經是很好的效果出來了。

入流亡所

「入流」就是進入聖賢的末流,已經進入聖賢了,所以没有對待,在聖賢的心胸裡没有分別心,我們要了解,一進入聖賢就把所有眾生都看成一體,靈本同體,所以同體大悲,那個大悲心就是從我們同體的佛性裡面發揮出來,同體大悲我們大家都有,所以入流就是已經進入聖賢的末流,已經拉到仙佛的衣角,準備要當仙佛了,所以能夠入流。
亡所」就是没有對待,我們在凡塵所有一切都是對待,有陰有陽、有男有女、有善有惡,全部都是對待。一亡所以後,就没有對待。

初於聞中

初於聞中,非常重要。就是我們要用耳根來修,一定要先分我們耳朵的功能。第一個是聽,第二個是聞,第三個是聞性。有没有記憶?(),聽是耳朵的功能,它屬於我們身體的,對我們作用不大。第二個聞,就是我們聽到聲音,加入我們的心意識,那就叫聞。我們了解,我們在日常生活用的都是這個聞,聞是屬於生滅的,所以我們也不要用。就要用第三個聞性,聞性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後學就跟各位講過,當你萬緣放下一念不生的時候,那個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要用這個來作功夫。所以文字的方面我們就是記得:「不以所聞分別染淨,但以能聞討個消息」,這個能聞就是我們佛性本體,佛性本體能聞,我們不要在所聞去用心,我們平常都是所聞,聽到了以後,然後分辨內容,然後產生我們很多情緒出來,這個我們不用。不以所聞去用心,但以能聞,我們那個能聞的是誰?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所以我們用這個來修耳根圓通。我們在日常生活有空閒的時候就萬緣放下,然後一念不生,把祂保持久一點時間,那久一點的時間我們來做耳根圓通的時候,可以把佛性延伸,因為平常我們都把佛性侷限在身上,這時候我們在做耳根圓通就可以把佛性延伸,延伸到整個空間,所以我們真正的佛性是充滿整個宇宙空間,叫盡虛空遍法界,都是我們真心佛性,非常寬廣,一定要從這個地方下手去做才是正確。

2020年5月21日 星期四

迷妄有虛空,依空立世界

文殊菩薩有講,他說:「迷妄有虛空,依空立世界」我們迷昧了,妄,不真才有妄,迷妄有虛空,因為這個虛空才建立這個世界,因為世界建立才有眾生,因為有眾生了才有業果,所以我們了解這個世界的建立是在迷妄之中,既然整個都是迷妄,那我們要追求嗎?就不用追求,就直接追到我們的大覺,空生大覺中,這個迷妄有虛空的空在我們的大覺中,如海一漚發,好像海的泡泡,海浪引起來的一個泡泡,很小,我們的大覺很大。所以要知道我們佛性本體非常廣範,超出整個世界,所以我們要追求到那個最高的我們那個大覺。

無明

我們要了解無明是最難去掉,可是要知道,無明就是佛性,没有佛性就没有無明,所以我們佛性不覺就叫無明。我們佛性覺了,無明就去掉了。我們要覺不覺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我們要讓它不覺,它就無明,我們讓它覺,無明就去掉。時時刻刻你都覺,没有無明。你一下子失神了,那個就叫無明,就是起心動念了,就叫無明。你時時刻刻都保持覺的話,無明都没有。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覺,二十四個小時都是覺,不要有起心動念,不要有凡塵事來干擾,你都在覺之中,没有無明。
【問】:無明有没有種子?
劉講師:没有種子,你要了解無明就是佛性不覺,佛性不覺就叫無明,無明本身也是佛性,就是佛性不覺。不是說無明有種子,它一定會生發,那個是我們要不要讓它生發,你就是不思索正事,無明就來了。你全部保持在覺之中,無明就没有辦法產生,就去掉了。無明没有種子,没有原因,無明是我們佛性不覺,没有佛性就没有無明,所以它本身就是佛性,我們佛性不覺了就叫無明。因為無明,起惑造業,迷惑,我們無明就迷惑,迷惑就造業,因為業就要受苦,我們就是不覺的時候,起心動念不覺,不覺就造業,造了業就要受苦。受苦又迷惑,迷惑又造業,造業又受苦,没完没了啦!就這樣,這個最大的問題解決了,海闊天空。

分段生死

投胎的中陰身。我們要了解第八的阿賴耶識,「去後來先,作主翁」,他在父母親做愛的時候,中陰身就已經在找他的有緣人。它就會投入父精母血,一投入以後就已經懷孕,懷孕的時候就是第八阿賴耶識已經先來了。那時候就已經進入,我們那個靈性是在出胎的時候接觸空氣,接觸空氣那個時候靈性才到,所以小孩生下來假如不會哭的話,那個不會活,就是太聰明了。他那個忘魂湯已經喝了太久,藥效已經失效了,他知道凡塵不好不想來,所以他就不進入嬰兒的身體。不進入小孩子不會哭,不會活。所以有經驗的醫師會把小孩子的腳抓到上面,頭朝下,打他的屁股。打他的屁股的時候,他就會哭,一哭了就活了。一哭的時候,那個靈就進,所以他投胎第八的阿賴耶識已經來了,我們造業的那個第八阿賴耶識已經來了,要活就是要出生的時候開口哭,有哭的時候他的靈才進,會合我們就過一生,這個叫分段生死
   從一哭時候開始生,一直到死去,這樣叫一段,分段我們是分段生死,然後没有修證我們還要來,死掉以後中陰身又到地獄去,那個又是一段,分段生死。在凡塵已經死了,可是他在陰間他已經生了,在陰間還要再死,才會又到凡塵來生。又是一段,分段生死所以我們都受那個苦,所以我們要了解投胎的時候已經阿賴耶識來了,就是我們造了業的那個本體已經來了,要等到出生的時候哭,靈才進,這樣才完整呈現在凡塵的一生。

佛云:「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循諸色聲,逐念流轉,曾不開悟,性淨妙常,不循所常,逐諸生滅,由是生生雜染流轉。若棄生滅,守真常,常光現前,根、塵、識心應時銷落。想相為塵,識情為垢,二俱遠離,則汝法眼應時清明,云何不成無上知覺?」

 一切眾生從無始來(我們所有眾生不知什麼時候開始,無始,没有開始的時候),循諸色聲(就是我們都追循所有的色聲),逐念流轉(我們一個念頭追逐一個念頭,逐念流轉),曾不開悟(那個是倒裝,不曾開悟的意思),性淨妙常,不循所常,逐諸生滅,由是生生雜染流轉(那個生生雜染就是我們生了又死,死了又生,不一定每一生每一世都做人,有時候會到三惡道去,有時候會到天道去,所以雜染流轉,一直在六道輪迴)。若棄生滅(就是剛好我們講的,若棄生滅,凡塵的生滅都把它放棄,丟棄了,不要了),守真常(守住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本體),常光現前(我們那個常光,佛性本體之光就會現前),根、塵、識心應時銷落。想相為塵(想,念頭跟形相就是凡塵的東西,想相為塵),識情為垢(我們的認識跟我們的私情都是垢,塵垢,污染的東西),二俱遠離,則汝法眼應時清明,云何不成無上知覺?

眾生迷本聞,循聲故流轉

眾生迷本聞,循聲故流轉,我們眾生迷昧了我們那個聞性,那個本聞就是不生不滅的佛性,那個就是本聞,眾生迷本聞,我們循聲,我們追循聲音,所以才流轉,我們六道輪迴就是因為我們迷昧了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我們把祂迷失掉了,假如我們能從聞性之中把祂找回來,反聞聞自性,這樣就可以解脫了,很快可以解脫。入入流,即旋反聞機,把我們那個聞性旋轉過來,我們不要聽外面的聲音,然後旋轉過來,聽我們自己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不出流緣聲,但入流照性,入流就是迴光返照回來,我們全部注意力都收回來,照見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一切時,一切處,不管什麼時間,不管什麼地方所在,智光內照,我們的智光,智慧之光內照。
   不於所聞分別染淨,但於能聞討個消息,不要所聞那一些聲音,我們不要去分別,不要分別它是屬於染,還是屬於淨;是屬於好的,還是屬於惡、不好的。不要去分別,但於能聞討個消息,那個誰能夠聽到?那個能聽到的就是我們自性,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
   入流即是合覺,我們一入流,跟自己的覺性就合在一起,亡所即是背塵,把凡塵放背後,把良知良能呈現眼前,我們了解背塵合覺就已經能夠回歸到本體回來,所以我們雙手一合起來,那個就是背塵合覺,兩隻手,因為我們左手做,右手做,我們兩手一合起來,就凡塵事没辦法做,把凡塵的事都放到背後,這樣雙手一合就把心掏出來,跟覺性合在一起,所以這個叫背塵合覺。凡塵的事都在背後,覺性合在一起了,很理想。各位會不會?我們所做的事,右手做的事,左手做的事,都是凡塵事,凡塵事不做了,背塵,放到背後去,雙手一合良心都掏出來,合覺。背塵合覺,這樣知道嗎?時時刻刻我們就是要背塵合覺,跟自己的覺性合在一起,跟自己的覺性合在一起我們就可以成就,所以我們不管什麼地方所在,我們都一定要智光內照,要背塵合覺,即是正確的修道軌道,所以這邊後學有寫,把凡塵的事放到背後,把良知良能呈現我們眼前,即是正確的修道軌道,入流是修證圓通總訣,入流就是迴光返照,我們要修證圓通一定要做,做這個迴光返照(至成佛都要做的工夫)

能所雙泯

我們講能所,因為能所就是對待,我們要把「能所雙泯」,雙泯就是不要有能,不要有所。
   比如說各位會不會掃地啊?()在掃地的時候,我們是說我會掃?還是拿來就掃?拿來就掃,所以拿來就掃,就没有能所。我會掃,來讓我掃。我會掃就是能,現在在掃地叫做所,這樣知道嗎?有比較親切嗎?能所。所以我們居家前面的馬路,我們拿起掃把就掃,没有能所。你在掃的時候,想我如果在掃外面的馬路,別人會稱讚我,那個就有能所啦!想要人家稱讚就有能所。如果你想這是我的家前面,要保持乾淨那是我的本份,就没有能所。這樣知道嗎?有没有更親切一點?就在生活之中,準備要讓人稱讚,能所都出來了。如果覺得這是我應該做的我來做,就没有能所。

發本明耀

據本覺理起始覺智,本覺理就是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那個本體叫本覺理。始覺智就是開始覺悟的智慧,就是我們能夠發現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的那個就叫始覺智(能夠發現了,那個叫始覺智)。我們用始覺智來觀照本覺理,不著有、不著空(不著空跟有二邊),一味反聞聞自性(就是聞我們自己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謂之思慧,前面是聞慧,這邊是思慧。念念旋妄,旋轉那個生滅的妄不要,就是要進入不生不滅的真,脫黏內伏,因為外面凡塵就好像強力膠一樣非常的黏,我們被它黏住了,精神都外放,現在我們要內伏,就是降伏我們自己那個外放的心,不要外放了,要收回來,伏歸元真,降伏我們妄心讓它歸到我們本來的真心,謂之修慧,所以聞思修三慧,如是聞,如是思,如是修,日久功深,就可以發本明耀,就從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發揮光明,把那個光明發揮出來,所以叫發本明耀,非常的光明,我們佛性本體本身非常光明,就可以解六結、破五陰。

2020年5月20日 星期三

自用智慧常觀照故,不假文字

自用智慧常觀照故,不假文字
   不借著,假就是借的意思,不借著文字,不用文字,就是不要文字,因為六祖本身就没有認識字(不識字),所以我們要了解修道跟學識没有關係。後學都講老前人時常唸:「你看,我們凡塵博士那麼多,哪一個博士成佛了?」後學在他身邊聽得很習慣,都時常在講這個,是不是啊?有没有博士成佛?博士很多對不對?很多很多,没有一個博士成佛的。所以我們了解學識跟我們修道没有直接的關係,假如學識你肯用到我們佛性來那是最好,可是他當成文章了,就不行了,變成文學,不是佛性是文學,文學孔老夫子講說:你全部本份都盡到了,行有餘力再來學文,不是這樣說嗎?你還有力氣,你每一樣都做到,「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以智慧觀照,於一切法不取不捨

「若無塵勞,智慧常現」
   没有塵勞的話,我們的智慧都時時刻刻呈現)
不離自性,都不離開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悟此法者,即是無念,能夠領悟這個頓教法門,就是無念,没有念頭。無憶無著,不起誑妄,都没有念頭,不起心動念,所以也没有憶没有回憶,然後也無著-不著相,不起誑妄就全部是真,不起妄用自真如性,用自己本身那個真如性。
以智慧觀照,於一切法不取不捨,所有面對的萬法,我們都不喜歡不討厭,不取不捨【没有取捨】,没有取捨都不造業「即是見性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