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字體―(第 48 頁,下半部開始) 第二月,即見性,非體非影,言見性非正智,亦非妄心,解其非真非妄之義云,因 心動而實相有二,如因捏目,而天上之月有二。有智者,合見眚之人(見眚就是眼 睛有毛病)。此捏根元(就是我們把眼睛稍微一壓,就可以看到形相變成兩層),根 即六根,元謂生之始也。又即見性,為六識之本元(我們在第四片的時候,有講我 們六根我生滅跟不生不滅的,記得嘛!後學那時候有要求各位一定要聽的很熟,因 為我們六根有時候是用不生不滅的、有時候是用生滅的,而當我們在應對凡塵一些 禮貌上的那些,都是用生滅的,那個沒關係,生滅的是我們佛性的功能作用;用不 生不滅是用本體。後學有特別記得,我們嘴巴的舌頭,舌頭是不變之體,當我們吃 到東西就知道東西的味道,那是隨緣之用。可是我們吃東西不可能每天都吃同樣東 西,一定都會變化,當吃不一樣的東西有不一樣的味道,不一樣的味道我們都了了 分明,可是當東西吃完的時候,我們攝用又歸體,又把用擱在一邊了,那個叫事來 則應事去則靜,有沒有聽的很熟?(有),就是這樣「事來則應事去則靜」,那個用 生滅心可以。可是我們的不生不滅,我們雖然沒有明顯的在表明我用不生不滅的心, 可是祂都在。像我們的舌頭,什麼東西都不吃的時候,舌頭在不在?(在),什麼味 道?(沒有味道),沒有味道。當我們什麼東西都不吃的話,都沒有味道顯現,可是 只要我們拿東西來吃,味道就出來了。所以我們舌頭叫不變之體,吃東西叫隨緣之 用,就是有體然後有用。吃到東西了吃了以後,像後學說拿花生來吃就是花生味道, 拿梅子來吃就是梅子味道,吃飯就是飯的味道,吃米粉就是米粉的味道,當我們吃 過以後,那個味道就消失了,消失以後它又歸到我們不變之體的舌頭回來,所以我 們不生不滅的那個根――六根。 之前我們也有講「滿眼本非色,文殊常觸目」,就是我們眼睛一看(文殊,文殊就是 智慧第一),我們用眼睛來看萬相的時候,假如是用文殊菩薩的智慧,我們就已經用 不生不滅。所以我們沒有用文殊菩薩的智慧,我們看到形相就容易住相,住相以後 我們就有喜歡討厭,喜歡就想擁有,討厭就排斥。我們想擁有叫取,排斥也叫取, 不管是想擁有或是想排斥,我們都有行為動作,這個行為動作下來,我們業已經形 成了(造業就已經形成),形成=因種了,果報就在後面。那我們生活之中都是這樣, -2- 所以綿延不覺,不會斷絕,我們就一直在因因果果之中(就是六道輪迴)。我們要知 道,凡塵的萬相萬事都是無常變化,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是常住不遷、如如不動的, 我們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就是把整個如如不動、常住不遷的佛性啟發(就是認識), 我們認識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認識以後,我們盡量在日常生活之中請祂當家 作主,不要給六根當家,六根一當家我們一定造業,業造了一定要受苦,我們都是 很冤枉!有沒有發現,當我們六根當家的時候,造的業還造的不知道?(有),知道 自己六根當家在造業嗎?都有體會了,在我們心中都會知道:「喔!六根當家,因為 六根有很強烈的那個感受」,釋迦牟尼佛曾經講,「凡塵給我們的受,都是空的,無 常變化」,可是我們把受都當成實在。我們當成實在去應對就產生喜歡討厭,就造業, 就這樣,在六道輪迴。 那我們請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當家,請佛性本體當家就不落入喜歡討厭,因為我 們強調平等,「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平等了:人與人之間平等、物與物之間平等、 人與物之間也平等,這樣一平等了以後,就不產生喜歡討厭,沒有喜歡討厭就沒有 取捨,不取捨就不造業,不造業就不受苦,就解脫了!會背了沒?聽起來都很熟喔! 所以後學說性理心法本來就不很深,只是我們平常都沒有接觸,沒有接觸就變得很 生澀,假如我們能夠聽的很熟,把這個佛因在我們八識田中都能夠種下,種下佛因 成佛是絕對沒有問題的!假如我們不認識我們的真心、不認識佛性、不生不滅本體 都不知道,那修道想要成道,那是妄想。你經過幾十生、幾百生、幾千生,都不會 成,要成一定要明心見性。各位明心見性了沒?竟然沒有一個回答,都還不了解嘛! 承不承認自己不了解?還承認啊,枉費後學講兩年多,兩年多都要我們明心見性, 明了沒?(明了),對啦,要早點回應!說不了解的話,我們一定不承認;說有了解, 只是還不很透徹,這樣而已,差別在沒有很熟悉很透徹。所以我們有空的時候,時 常拿來聽,有 mp3、CD,可以看的時候就可以看 DVD。 是形是非形,合是燈非燈,離見離非見,合是見非見,是形,即體。非形,即影(影 子,全部都是假,像水中的月亮就叫影;天上的月亮就叫體)。言是形者,真如也。 言非形者,妄相也。離見,離正智也。離非見,離妄心也。 若有一物,可言是彼是此,目眚所成之圓影,空幻不實(就是我們眼睛有毛病,看 到燈的外圍有五色圓影,那都是不實在的,空泛不實),圓影且虛,名誰是燈是見耶 (要講誰是燈、誰是見,那都不正確)。何況從是燈是見,轉計非燈非見,則又妄中 生妄矣(妄上又加妄)。總言,見性非實有,不應言是境是心,更不應言非境非心(就 是不要路入兩邊)。 -3- 經文 云何名為同分妄見,阿難此閻浮提,除大海水,中間平陸,有三千洲,正中大洲, 東西括量,大國凡有二千三百,其餘小洲,在諸海中,其間或有三兩百國,或一或 二,至於三十四十五十,阿難若復此中有一小洲,祇有兩國,或一國人同感惡緣, 則彼小洲,當土眾生,睹諸一切不祥境界,或見二日,或見兩月,其中乃至暈適珮 玦,彗孛飛流,負耳虹蜺,種種惡相,但此國見,彼國眾生,本所不見,亦復不聞。 阿難若復此中有一小洲,祇有兩國(因為這樣容易了解,一個洲裡面只有兩個國家), 或一國人同感惡緣(這一國的人就是起心動念都是負面的、不好的,所以感到惡緣), 則彼小洲,當土眾生(在這小洲的眾生),睹諸(睹=看,諸=很多)一切不祥境界, 或見二日(看到兩個太陽),或見兩月(看到兩個月亮),其中乃至暈適珮玦,彗孛 飛流,負耳虹蜺,種種惡相,但此國見,彼國眾生,本所不見,亦復不聞(因為一 洲裡面只有兩個國家,一個國家看到惡緣,另外一個國家沒有看到惡緣也沒有聽到)。 ※底下就把這些看到不好的景象,用小字的解說。 小字體 水環四面曰洲,海中大小諸洲,及洲中諸國,統喻十法界,唯一國人同感惡緣(只 有一個國家的人感到惡緣),睹諸不祥(看到很多不祥的景象),喻人道一類(這個 比喻我們人道一類),所見二日,兩月(所見兩個太陽、兩個月亮),皆不祥之兆(我 們一個太陽就這麼熱了,假如兩個太陽的話,我們就沒地方躲,要關在冷氣房了)。 雜氣環月――暈(環繞著月亮叫做暈)。日影蝕月――適。白氣環月――珮。半環――玦,此 月之災象也(這四個字是月的災相)。光芒遍指――彗。光芒四出――孛。橫去――飛。下 注――流,此星之災象也(天上星星的災相)。 惡氣在日上――負。惡氣在日傍――耳。雨後對日有紅綠帶色――虹蜺(霓虹燈,我們反過 來講),此日之災象也(這個叫做太陽的災相)。天地間災象甚多,略此以別禍福(就 是簡略的把月的災相、太陽的災相、星宿的災相講出來,底下更有比較多的且沒有 講又比較小,沒有像太陽月亮這麼大,太陽月亮行星大家都能看得到)。當土眾生, 惡緣所現(就是做的事不好、心想的事也不好),皆由眾生同業所感(就是大家造業 都一樣),舉國同見,故名同分(就是大家都一樣,這個叫共業,我們現在講叫共業)。 經文―(第 49 頁) 阿難,我今為汝,以此二事,進退合明。阿難,如彼眾生別業妄見,矚燈光中所現 圓影,雖似前境,終彼見者目眚所成。眚即見勞,非色所造,然見眚者,終無見咎。 -4- 阿難,我今為汝,以此二事,進退合明。阿難,如彼眾生,別業妄見(別業不是共 業而是個別造的業,妄見=見解不正確),矚燈光中,所現圓影(就是看到燈光中所 現的圓影;在下雨天的時候,我們看到燈光外圍有圓影;要了解,燈光中不會顯現 圓影,是我們的眼睛有問題了,才會看到圓影――圓形的五色,影像在燈的周圍,整個 都是圓形,尤其我們從玻璃看出去的話更明顯),雖似前境(雖然顯現五色圓影、顯 現眼前的景象),終彼見者(看到五色圓影的人),目眚所成(眚=眼睛已經有毛病 了,不是清明眼,所以看到不是清明空,而是看到五色圓影)。眚即見勞(眚――眼睛 的毛病,就是我們的見太過於疲勞,才產生眼睛的毛病,所以會看五色的圓影),非 色所造(看到五色圓影不是色(色=形相),不是形相所造出來的)。然見眚者(假如 能夠見到眼睛的毛病者,見眚就是已經見到眼睛毛病),終無見咎(就不會有妄見, 不會從見性產生過錯,咎=過錯)。 小字體 退別業合同分,言燈上圓影宛如外境(外面的景相),是見圓影者目眚所成(看到燈 的外圍有五色圓影,就是我們眼睛的毛病所形成。我們眼睛毛病,最大的來講就是 長針眼,那就是大的眚,大部分我們都一直很注重形相,就是我們眼睛太過於疲勞、 用的太過份,所以沒有保持清明眼,結果我們眼睛都變成見勞(我們用到疲勞),眼 睛用到疲勞,各位可以體會,你蹲下來五分鐘然後突然站起來,你看空中會看到什 麼?因為每一個人看到的景相都不一樣,可是後學有問前賢,他們都講看到很大的 細菌在空中鑽來鑽去,大部分十之七八都是看到這樣。我們講「空中華(華=花)」, 那是佛的比喻,佛說你看到空中華,空中不會生花,可是我們看到了明明有啊,我 們執著有,真的有嗎?我們蹲下來站起來看到細菌,是真的細菌嗎?都不是,那都 是我們的幻境,幻出來的景象,不真。可是我們看我們人類――「我明明看到的」,有 沒有聽過這句話?就是很實在的意思,我們明明看到啊!這個明明看到是真的還是 假的?都是假的。所以後學說,在我們研究性理心法,不是從真理講,可是我們聽 一定聽不進去,為什麼?「若無所見即是真實的見於如來,若有所見即是邪見」,各 位前賢聽的進去嗎?一定很懷疑,「若無所見就是真實的見於如來,若有所見即是邪 見」,怎會這樣――都無所見就見如來,還加兩個字「真實」,是真實喔! 在真理世界沒有兩邊對待,所以「若無所見」就是沒有能見、沒有所見(沒有能所), 沒有能所就是一個絕對體,絕對體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而我們不生不滅 真心佛性就是如來就是佛。我們是不是見到佛了?這下子我們又很難去相信它。上 禮拜我們講「若見緣生即是見法,若見法即是見佛」,所以我們在凡塵不管是萬相、 -5- 還是萬事,都是因緣聚會才呈現,萬相也是、萬事也是,可是我們看到已經是呈現 的現相,但是緣生,看到緣生的道理,有沒有現相?後學就用種子比喻,我們將一 顆稻穀種籽埋在土中,有水有陽光,它會不會發芽?(會),會發芽,當我們看到發 芽的時候就知道活了,那它為什麼會活?就是因緣,因緣所產生,它會活,那我們 有沒有見到緣生(因緣所產生)?所以各位前賢,我們種籽埋在土裡面,你能夠看 到嗎?你看到那一棵種籽它就不會發芽了,是不是一定要埋在土裡面?(是),你見 不到了,可是你就知道:有土、有陽光、你有澆水,有因有緣它一定會發芽。所以 我們見到緣生是沒有形相,若見緣生即是見法,所以佛法僧是一體的。因為有法, 佛來修,修法成佛;然後成佛以後,說法給僧修,僧修法又成佛。所以我們見法就 已經見到如來,已經見到佛。所以那個法,見到緣生(緣生是沒有形相),當我們看 到形相,已經是緣生以後呈現。所以父母親結婚以後,會不會生小孩子?(會),那 有沒有見到緣生?你不用見,你想也知道!小孩子怎麼生出來?這個體會就好! 所以智閑禪師被溈山和尚逼他講還沒入胞胎之前要講一句,結果智閑禪師講不出來, 所有講出來的溈山和尚都說不是這樣,後來智閑禪師就打包行李回家,說我回家去 吃稀飯,已經成不了道成不了佛了,然後回家整理環境,拿鐮刀在砍雜草,結果嵌 到小石頭,智閑禪師有那個心去坎小石頭嗎?(沒有),我們絕對不可能拿鐮刀去砍 石頭,因為鐮刀會變鈍而不銳利,所以智閑禪師沒有意,那個叫做因緣,智閑禪師 一砍,小石頭在雜草底下,結果砍到小石頭,小石頭竟然飛起來而去打到竹子,而 發出聲響「叮」,在這個時候智閑禪師就領悟了,智閑禪師很感激溈山和尚沒跟他講 答案,他才有今天的領悟。智閑禪師領悟什麼?緣生的道理。 凡塵的萬相萬事都是因緣聚會才產生,緣聚則生緣散則滅,智閑禪師去砍雜草而碰 到小石頭,小石頭又碰到竹子,整個都是因緣聚會的過程;那因緣聚會的過程被智 閑禪師體會,而且智閑禪師又一直在用心在體會還沒入胞胎之前講一句來。各位前 賢我們還沒入胞胎之前,我們知道我們是什麼?我們現在都已經出生在凡塵了,各 位前賢我們從哪裡來?百年後我們要去哪裡?(理天),理天在哪裡?(有一句話叫 渺渺茫茫),沒有渺渺茫茫喔,是清清楚楚喔!我們來無來處,去無去處,沒有來也 沒有去,既然沒有來沒有去,各位前賢當下圓滿成就,整個圓滿成就就在當下。所 以智閑禪師體會到原來「凡塵的萬相萬事都是因緣聚會才產生」,就連他出生在凡塵 也是因緣聚會,他有跟父母親結緣,然後父母親結婚做愛才把他生下來,是不是因 緣聚會?(是),因緣聚會才有他,會不會死?(會),那他死了去哪裡?(沒有去 哪裡),對!沒有去哪裡,他生也沒有從哪裡來,所以就叫如如不動。如如不動在一 -6- 真法界。所以他體會之後就講偈語:「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動容揚古路,不墮 銷然機,處處無蹤跡,聲色外威儀,諸方達道者,咸言上上機」。 ◎「不墮銷然機」:銷=因緣,然=自然,不墮入因緣、不墮入自然,就是講我們真 心佛性不屬於因緣、不屬自然,是當下圓滿,超越所有現相,很超然的。 ◎「處處無蹤跡」:我們找得到嗎?找不到,所以處處找不到我們佛性是什麼樣子。 各位有看過佛性是什麼樣子嗎?(沒有),所以處處無蹤跡。 ◎「聲色外威儀」:你有聲、有色都是表現在外面的威儀。 這偈語要記得,我時常會問,你就能回答得出來。因為這幫助我們,他能夠領悟, 我們也按照他的領悟方式來領悟――就是從見法(見到緣生即是見法),他是從見法然 後領悟的,領悟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當下圓滿具足。所以一擊忘所知,他一打到小 石頭以後(一擊),他忘「能知跟所知」,是不是已經一體了?各位前賢,能所是什 麼?四相。因為我們講四相比較文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不太容易 了解,講出來文字相。可是用能所來講就很明顯。 用眼睛來說,我能看(大家都能看嘛),那一定有所看,而能看的這個「能」就是我 相,所看的就是人相;那我們所看差別叢生(非常多的景相),這個叫眾生相;然後 我們連續不斷地看,這個叫做壽者相(很長壽,一直看都沒有休息)。所以能所就是 四相。 用耳朵來說,我能聽,能聽就是我相,一定有所聽,所聽的就是人相;而所聽又不 是只有一種聲音,而是非常多,那叫眾生相;那你連續不斷的聽,叫壽者相。 然後我鼻子能夠聞、我嘴巴能夠吃、我嘴巴能夠說話、我身體能夠做事,只要落入 能所都是四相。這樣了解沒?對四相有沒有比較了解了。 那我們要怎麼樣才沒有能所?能所既然知道了,我們要怎麼樣消滅它――沒有能沒有所。 剛才不是有說:「若無所見即是真實的見於如來,若有所見即是邪見」,「無所見」就 是沒有能見也沒有所見。那我們能夠看到形相了就有能(能見的我),所見的形相, 就有能所。既然若有所見,即是邪見。有能所就是對待,就是生滅;沒有能所就是 一個絕對體,絕對體就是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那我們已經進入佛性本體,佛性 本體就是如來就是佛,一定我們都可以成就的,只要我們肯研究努力的去實踐,一 定都可以成就。假如我們修道不這樣修,可以成道嗎?我們用生滅心可以成道嗎? 沒辦法啦,你修個幾千生幾千世都成不了道,因為變化無常,我們都給六根當家, 六根對六塵產生的六識一直在變化,那變化,我們心也一直在變化,我們用變化的 心來修道,怎麼能夠成道,所以絕對不成!所以我們自己心就是要篤定,我們從萬 -7- 緣放下一念不生,然後把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讓祂能夠呈現,然後我們再深 入(因為這個時候只有呈現輪廓而已,一定要深入),深入了以後我們對佛性的認識, 從直心→深心→大悲心,已經很深的程度。所以使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能夠跟整個 宇宙虛空合而為一,叫做盡虛空徧法界,整個都是佛性本體,這個時候已經不用來 不用去,如如不動常住不遷,有沒有更了解了?(有),所以不困難,只要我們用心 都能夠達到可以進入的,很容易。 要了解,有些根基很深厚,能夠一點一聽馬上了解,「喔!原來,就這麼簡單」。假 如我們像後學一樣,國民學校都沒有畢業證書(現在都念的很高),像後學國民學校 沒有畢業證書是少之又少,不過後學就是投入的時間蠻長的,很長的時間,從十三 歲投入參禪打坐一直到現在六十九歲,幾年了,那時候是三十年的時間才對性理心 法了解,了解以後,結論幾個字:「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這麼幾個字竟然用三十年 的時間去摸索,跟各位都不太一樣,所以當我們兩年半前開始第一堂課的時候,後 學就把最精華的部分就講了,所以聽第一次所講的大概就可以修到成道。那個時候 後學一直強調,你聽懂了兩個小時就好。而六祖都不用,連兩分鐘都不用聽,六祖 都能夠成就,所有所講的都從性分出來,所以五祖一問六祖「你是獦獠(就是沒有 開化的地方,像我們現在的原住民),你要求什麼」,六祖說「惟求作佛,不求餘物」, 有沒有目標明確?(有),而我們現在的眾生在求什麼?大概很少人會說「「惟求作 佛」,先把肚子照顧飽比較緊要,所以是先賺錢照顧肚子,要照顧佛祖等我吃飽再來 照顧,是不是?(是),對啊,這很老實,肚子照顧飽才有辦法修道,借假修真,身 體沒有的話怎麼修,所以還是要從我們日常生活入手。所以求道修道我們都已經進 入狀況了,可以說根基緣分都很深厚,祖上有德行,不然我們要了解這椅子不好坐, 好不好坐?(好坐),好坐啊?真的好坐啊?不然為什麼很多人聽了一兩次就不來了, 不是很難坐嘛!底下好像有刀有針很難坐。各位前賢也都是熬過來了,當兩年半前, 坐著的時候,從第一句話開始講「在講什麼我都聽不懂」,然後足足兩個小時坐的腰 酸背痛,有沒有?然後又不嫌棄坐了兩年半(9 月 26 日開始),工夫都訓練的很夠, 煎熬,大家都在煉,煉多久?三年四個月出師,所以三年四個月一到,大家都要成 道,因為都出師了。有沒有?又不敢回應,信心都不夠,可見平常都沒有很努力的 在用工夫,教的都沒有留一手,都全盤托出,可是我們學的就沒這樣,不怎麼努力, 兼顧的就好,先賺錢顧肚子吃飽比較緊要。 還是跟各位勉勵,這個是最值得的,這個到我們一口氣不來不會後悔,就唯有修道。 假如我們投入追求凡塵的名跟利,一口氣不來一定後悔,所追求的名、所追求的利, -8- 我們都帶不走,所能夠帶走的是什麼?就是我們功與過。然後在我們八識田中,所 醞釀的是什麼?我們日常生活在八識田中我們都醞釀五蘊,既然五蘊都已經成熟, 我們要不在凡塵現相那是不可能!不是「五蘊皆空」嘛,意思知道嗎? 五蘊:色受想行識,色=形相(也就是講我們身體,身體就是色,形相),我們身體 是借著天地的物質水火風土眾緣聚會借我們用,我們都要還給天地,沒有一個人可 以擁有,當我們還沒還給天地之前,我們是「借」的,借假然後修真,因為水火風 土沒有知覺性,水火風土會知道痛嗎?它都不會的,沒有知覺性,可是我們佛性很 靈敏,佛性能夠有靈知作用。現在,沒有形相的佛性跟沒有知覺性的水火風土混合 在一起,把水火風土變成有知覺性,把沒有形相的佛性借著水火風土表現出來。所 以我們在修持之中要把它分的很詳細很清明,沒有知覺性就是不要注重,有知覺性 的佛性要注重。我們能夠對自己不生不滅佛性本體注重,這時候我們生活的目標跟 重點已經完全都不同了。我們現在所重視的是不是身體的享受?我們借著佛性(不 生不滅的真)來享受身體(水火風土的假),是假在享受,假在享受所造出來的罪誰 擔當?是我們佛性要擔當,划得來嗎?那我們說身體享受,是真的享受嗎?各位就 可以想像,我們到處去觀光累不累?(累),很累,那有沒有留住在眼睛?都沒有。 所以最美就是佛性,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是最美,所以你要欣賞就欣賞自己不生不 滅佛性本體,到處去看都是假相。 所以我們看風景很好的地方所在,一遇到大地震的時候變成什麼?土石流,整個都 崩塌了,漂不漂亮?我們再去觀光?所以只要落住形相都是變化都是無常,我們不 要去找自己的麻煩。搭飛機去到外國觀光,然後你回來晚上躺在床上睡覺,眼睛頭 腦在顯「我到哪個國家去,那個風景真的好,很想再去」,人是在家裡,但心在哪裡? 不在了,那時候的身體變什麼?本來就是水火風土不用在變水火風土,變行屍走肉。 所以後學就講,假如有人在看八點檔連續劇,你走到電視機的後面,看著在看電視 機的人(就是反回來不要看螢幕,你去電視機的後面然後看著前面在看電視的人), 問一問你叫什麼名字?你今年幾歲?你看這個目的在做什麼?等一下他會跟你講 「你不要吵,去旁邊」,是不是這樣?所以你講真理顧人怨,會不會?(不會)。 我們一落入凡塵以後,慢慢長大,大人就告訴我們「你要認真喔」,我們從小到大, 我們是認真還是認假?(認假),就沒有一個認真,而且變化很快。各位可以從稱呼 來看(以坤道來講),剛開始的時候:小妹→小姐→歐桑→歐巴桑→阿婆,一生過去 了,快不快?(快),每一個人都逃不掉,竟然這麼快,從小妹一下子到阿婆,所以 要把握我們還能夠主宰的時候,趕快啟發不生不滅的佛性跟整個宇宙虛空融為一體, -9- 到達一真法界,全部都是真都是我們佛性,虛空之中,真空然後妙有,空中不空有 佛性在,妙有沒有形相確實是有。各位有沒有掌握自己確實是有?(有),我們那個 靈知(靈敏知覺)確實是有,要把這個知覺讓祂時時刻刻都知覺,不要不知不覺, 我們生活之中時常都會不知不覺,不知不覺就是無明,無明就造業,造業就受苦, 我們這樣過來了,有六萬年耶!各位前賢我們經過多久了?幾世的輪迴?一個元會 有六萬年是有生物(就是有我們知覺性的生物有六萬年),六萬年是治理(就是整頓 整個宇宙),建立凡塵讓眾生能夠居住。假如我們每一生都是六十歲(一甲子,老一 輩都講活了一甲子才不夭壽,沒有活到一甲子都算夭壽),假如我們每一生每一世都 是當人,然後又活了六十算,各位前賢我們要生死多少次?剛好一千次。又假如我 們做的不好落入禽獸,以來雞比喻,一隻雞的壽命有多久?一般都三個月。那六十 歲,雞要轉世多少次?所以一落入畜生道就不只一千次的生死,那就沒辦法算了, 是非常的多。所以這麼久的六道輪迴我們都忘了本來,我們本來都是佛、本來都是 如來,可是現在呢?我們自己都不敢承認,我們是佛嗎?(是),要大聲一點「是」, 很肯定,本來就是,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都是佛。 之所以沒有成佛是被自己障礙,我們自己的見解不正確,障礙我們自己成佛。只要 我們把不正確的見解去掉,都全部正思正見,那就成就了,我們可以一世修就一世 成,尤其沾到上天大開普渡,活佛老師掌道盤,一打開玄關就是授記,你有成佛的 資格,要不要成?(要),這倒是很肯定「要」,要這樣,做事也是要這樣,很肯定, 不要有負面的,都是要正面的,朝著善的方向去努力,我們一直累積善因緣,為什 麼我們被社會人士批評的一文不值?就是我們不爭氣,活佛老師很無奈:「這些傻徒 兒」,很聰明還是很笨?要努力修持真的是可以成道成佛,一定要自己努力,這個別 人幫不上忙,把脾氣毛病都去掉,我們佛性裡面沒有脾氣也沒有毛病,所以修道不 能有情緒,各位有情緒嗎?(有),不但有還很強,不能有(情緒),情緒一上來就 不講理,知道錯也要怙惡不悛:「我錯了就是錯了,我就是這樣,不然要怎麼樣,我 就是比較好運,不然你要怎辦」,真的是沒辦法,「就是要叫你成佛,不然你是要怎 辦」,要當畜生嘛?總是不好啊!現在很多人養寵物,都抱著,你再怎麼寵牠都是禽 獸都是三惡道,我們一落入畜生道以後,還有智慧嗎?還想修道嗎?還會成佛嗎? 很可憐耶!所以釋迦牟尼佛講「一失人身萬劫難復」,為什麼萬劫難復?說小孩子的 時候吃吻仔魚對骨骼比較好?各位前賢,一盤吻仔魚有多少生命?你吃一盤要來還 幾世?你幾生幾世才還得完?先別說吃其他的,吃魚一尾要還一世,吃雞一隻要還 一世,我們在還沒清口之前吃了多少?(不知道),已經沒辦法算了,要還多久?還 -10- 不完,真的是一失人身萬劫難復,不是千劫,是萬劫。所以我們要把握這個好時機, 因為有頓教法門,所以「了即業障本來空,未了仍須還宿債」,你還沒有了――就是不 了解真理,你還要再還宿債。而那個還宿債,我們已經六萬年的輪迴,你看要還多 久,幾個元會都還不完,所以我們要「了」――透徹知道真理,透徹進入真空妙有,「了 即業障本來空」――沒有業障,所有的業障都已經消除了,為什麼? 因為你徹底了解真理,已經沒有三心四相,已經當下萬萬年具備在你眼前。很殊勝 的,所以要自己把握,不要有三心就沒有四相。不要三心容不容易?(不容易),可 不可以做到?(可以),過去的你再怎麼想都不回來,不管是得意的、不管是失意的, 都回不來,所以就讓它過去;未來你也不用策劃,策劃是身體要用,現相要用,佛 性是不用;現在不住,你說現在已經是過兩秒了,它能夠住嗎?不住,所以沒有三 心,沒有心三則三世攝受我們不住,過去世攝受我們不住,未來世攝受我們不住, 現在世攝受我們不住,三世都不攝受,就沒有六道輪迴,沒有過去、沒有未來、沒 有現在,就沒有六道了。所以就在我們肯不肯做,把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念頭就是 業,我們一念都不生――我們的生相就已經斷了(沒有生的原因),然後我們一直到整 個生活之中都不起心動念,都沒有私心,我們的生相也盡了,生因斷生相盡,我們 凡塵就不來了,我們要來是來渡化眾生是發愿,不像眾生是被業推到凡塵來,是不 一樣的!像我們都聽到「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活菩薩入地獄是去救地獄的眾生, 而我們眾生在凡要入地獄很簡單,只要你為非作歹就會入地獄,業力絕對把你推去, 可是你進去地獄做什麼?去受苦,就不像活菩薩可以自由自在的去渡化三惡道眾生, 因為三惡道在受苦的時候,道理就聽得進去;在凡塵你跟他講,他就不聽,為什麼? 因為他正在享受,那什麼時候聽?受苦的時候就要聽。 所以後學講,我們修道假如踢到鐵板是不是對我們很有幫助?(是),上天要考倒我 們倒是蠻容易,讓我們賺錢而且賺很多,然後讓我們有社會地位,大家都很奉承, 還想不想修道?考倒了沒?真的倒了,你要他來「我們去幫助人家、我們去修道」, 他會說「我沒空」,那他說沒空,他要做什麼?要造罪。所以在凡塵我們講在接受福 報就是要小心,那個是上天要考倒你了,而當我們都一直踢到鐵板,我們想不想修 道?(想),踢到鐵板就想修道,很苦的,所以我們一受苦的時候第一句話就講「唉 呦~娘喂」,想到根源了,想到根源就想修道,就回到根源就可以成就。修道的路途 我們一定要自己本身去實際的經歷。 沒有稍微講快一點,我們已經快二十片了,六祖壇經共四十四片,道德經共四十三 片,這本楞嚴經大概可以幾片?約五十片可以講完,一片兩個小時,而且後學說講 -11- 的快慢沒有關係,重點是要能夠領悟、要能夠聽得懂、要會做,這個才是重點,講 慢沒有關係,聽不懂但講的很快,我們已經講了很多次的六祖壇經,各位都研究很 多次了,有沒有都全部了解?還沒有,所以還真的需要用功,再聽,要能夠反覆聽, 那八識田中一定都有佛因,而且都會聽的很熟悉,熟悉了以後自己不但會講而且會 做,會做就有希望了。所以後學講晚上睡覺蓋著棉被都會偷笑的,假如你唉聲嘆氣, 那表示還聽不懂,就要努力。 小字體 退別業合同分,言燈上圓影宛如外境(外面的景相),是見圓影者目眚所成(眼睛有 毛病所形成的),眚者,見久成勞之相(就是我們眼睛用的太過於疲勞,然後才眼睛 有毛病,看到有很多不該看的相都看到),不同外境是色塵所造,故曰似境也。然見 圓影者,是有所見(有能見有所見,一落入能所就在生滅之中),故有見咎也(就是 有過錯)。見眚者,無所見故(沒有能見沒有所見,已經一體了,這個很重要,假如 我們不講解,無所見,我們也不會把「能」加進去;有所見,我們也不會把「能」 加進去,有能見才有所見,然後無能見就無所見。這是詳細說,因為能所很重要, 能所就是生滅,我們消除能所就是消除生滅,走入不生不滅),無見咎也,咎病也。 見眚者,即自覺眼中有眚病也,不同以眚為所見,故無咎耳(已經沒有過錯了)。有 所見者,即有影相熏於心(我們為什麼煩惱?就是住相,「相」一直在熏我們的心, 所以我們的煩惱就不斷,只要我們把「相」的心都去掉,不住相煩惱就消失。各位 前賢煩惱從哪裡來?(住相),對,從住相來,當我們不住相,煩惱就消失了,所以 不要太聰明,我們住相就是太聰明),成將來種(所以影相熏於心,就成將來落入凡 塵的種子),故有咎也。 經文 例汝今日,以目觀見山河國土,及諸眾生,皆是無始見病所成。 見與見緣,似現前境,元我覺明見所緣眚,覺見即眚,本覺明心,覺緣非眚; 覺所覺眚,覺非眚中,此實見見,云何復名覺聞知見。 例汝今日,以目觀見山河國土,及諸眾生(釋迦牟尼佛對阿難講,好像你今天用眼 睛來看見山河國土以及看到很多眾生),皆是無始見病所成(無始以來,很久了,從 什麼時候開始找不到,就是非常久的那個無始的見病所成,才有山河國土、才有諸 眾生。這背後的意思,因為山河國土就是我們真心佛性,諸眾生――心眾生佛,三無差 別,所以眾生就是我們如來、就是我們本身的佛。所以佛才講,看到山河國土、看 -12- 到諸眾生就是無始的見病所形成。假如我們的見沒有病,山河國土、諸眾生都是看 到自己。所以經典要了解它背後的精神所在,不要只有見到文字的表面,文字表面 的意思容易了解,可是背後就不容易了,那我們一定要見到背後意有所指,它指在 什麼地方,我們要了解,了解以後我們就可以實際的改變。所以我們看到山河國土、 看到萬相、看到所有眾生,都能夠了解是我們的妙真如性,這時候要不要分別心? (不要),就不用了,不用分別心是不是已經是一體?(是),就是同體了。所以慈 悲喜捨,慈=予樂,悲=拔苦,大慈大悲,給眾生快樂,然後為什麼大悲,因為眾 生跟我們都是同體,眾生在受苦就是我們在受苦,是一樣的。眾生受不受苦?(受 苦),苦從哪裡來?苦是我們自己造的。所以佛就講無始的見病所形成)。 見與見緣,似現前境(見就是能,見緣就是所,有能有所。似=好像,好像顯現眼 前的景象,就是眼前的景象好像有山河國土、好像有眾生,可是這個都是生滅,都 是假的不真),元我覺明(元=本來,覺=不變之體,明=隨緣之用,本來就是我的 覺明,都是我的真心佛性。所以山河國土及諸眾生,全部都是我們本身自己。佛在 這語言文字的背後都表明出來),見所緣眚(我們見已經見所,見=能,所=就是已 經有生滅,能所,然後去跟現相攀緣,因為見勞,眼睛有毛病,所以緣眚),覺見即 眚(我們的覺跟見,就是已經都生病了),本覺明心,覺緣非眚(我們的本覺已經透 徹的明心見性,已經能夠恢復到本來,對緣的來源,能夠見緣生即是見法,見法即 是見佛,所以能夠覺緣以後,已經就非眚――眼睛就沒有毛病了),覺所覺眚(這時候, 我們能夠覺所,即能夠能覺所覺那個眚――眼睛出來的毛病),覺非眚中(我們的佛性 本體已經不在眼睛生病的中間了,已經超出來了),此實見見(這個時候,就是實在 的見到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了,實在的見見),云何復名覺聞知見(這個時候,那 個覺聞知見就在外面,那個實見見就見到本體)。 各位前賢這樣了解意思嘛?有點深,因為每個文字都有涵義在,而且又不是表面的, 都是在文字的背面,所以我們一定要徹底了解。 小字體 以妄見例真見曰,目為能見,國土眾生為所見(能見所見就是生滅),能見所見皆非 本有(不是本來有,本來有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那才是本來有,有體有用),是無 始見病所成(那不是本有,是什麼?是無始見病所形成),如彼圓影(好像燈外面圓 圈的影像),非燈本有(不是燈本來有的),目眚所成也(是我們眼睛有毛病所看到 形成的)。見病之見即見性,如第二月,非見體亦非見影也(這又進入比較細膩的部 -13- 分。重點我們要了解,我們見勞以後才形成目眚、形成眼睛有毛病。假如使我們的 眼睛的毛病消失――就是不要見勞(見不要讓它疲勞),讓我們的見恢復到本來――就是清 明眼然後看到清明空,空中沒有花,空中沒有東西,那才是真理所在)。見與見緣, 如燈上之圓影,故似現前境。見,即眾生妄見,如月影也(月影跟月亮的本體,月 亮的本體在天上,月亮的影像在地上水中,水裡面有月亮的影像,月影全部都是假 的)。見緣,即明暗諸塵(明暗跟凡塵的所有景象)。見與見緣,本是我覺明見性所 生之眚(生發出來的毛病),如見圓影者,自覺圓影,即我眼中之眚也,覺我昔日能 見之國土及眾生,今已非是國土眾生,即我見性之眚,故曰覺見即眚(覺跟見全部 都有病了)。如見圓影即眚也(看到圓影,本來圓影是沒有的)。本覺,即本有之覺, 不同妄見是後生(妄見是後來才產生的)。明心,即見性。覺緣,即妄見,為本覺明 心所緣,故曰覺緣,揀別塵緣也(塵緣,凡塵景象去攀緣,跟我們自性去緣外境不 同),見塵緣者是眚。見覺緣者非眚也(已經沒有眼病了),如見圓影者,有見咎。 見眚者,無見咎(就是看到眼睛的毛病,能夠看到的話,眼睛的病就離開了,沒有 病了)。 能見圓影之眚者,不在眚中也(已經能夠見到圓影的眚――圓影怎麼來的,就是眼睛生 病來的,能夠這樣知道的話,已經離開眼睛的病)。昔日見聞覺知,為今日之所見, 故曰見見(已經見到佛性本體)。能緣六塵,名見聞覺知。見見聞覺知是覺體(看到 見聞覺知,是覺體),云何復名覺聞知見耶(那個時候文字雖然一樣,裡面意思就完 全不同),此責阿難不能分別覺體與見性不同,誤認覺體為見性,是故如來破妄見, 顯如來藏性,此言見性,對眾生妄見,即名真見,對諸佛真見,猶名妄見也,如是 見性,可真可妄。(這地方要了解,有時活菩薩都會用方便法門,方便法門本身還不 是真理,可是為了要引導眾生、成就眾生,祂會用引導的方式,等到程度已經到達 的時候,才講真理的部分。有比較細膩比較深一點) 經文 是故汝今見我及汝,並諸世間十類眾生,皆即見眚,非見眚者,彼見真精, 性非眚者,故不名見。 是故汝今見我及汝(釋迦牟尼佛對阿難講,因為這個原因你看到我以及看到你自己), 並諸世間(世=過去現在未來,間=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世間就 是講時間跟空間),十類眾生皆即見眚(眾生有十二類,若非有色、若非無色是我們 的本來,所以從真起妄有十二類眾生,返妄歸真有十類,若非有色、若非無色已經 -14- 回歸到本來,所以不在裡面,就變成少兩類),非見眚者(就是眼睛沒有毛病),彼 見真精(就已經看到真實的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性非眚者(我們的佛性沒有病), 故不名見(所以不稱為見,這也是比較高的程度以後才講)。 小字體 沒有對待,故不名見,若是能見,即名為眚,有對待有眼病。(49 頁結束) ◎剩下約 20 分,提問問題 【問】:(略,前賢分享兩年多來的聽課心得),活佛恩師在法會上的時候,聽活佛老 師講過「要萬緣放下,是要等到我們一口氣還在的時候,趕快萬緣放下,不是等到 一口氣不來的時候,才做萬緣放下」,後學一直在想,一口氣不來的時候就沒辦法做 這些工夫嗎? 【答】:這問的很好。也把我們兩年多來稍微做一下回顧。這個萬緣放下真的就是要 在我們生的時候能夠放,到一口氣不來你不放也要放,不放也不行。生的時候做的 工夫才進入我們八識田中,那一口氣不來就已經沒辦法進入八識田中。所以在生的 時候就是要盡量萬緣放下。後學曾經講過,我們開始時候做(萬緣放下),並不是要 求所有全部都放下,只要我們能夠放下多少就多少,那我們會慢慢的深入。 我們開始的時候直心(就是我們生發的第一個念頭),直心去做,那個時候不要起心 動念,我們就堅持不要起心動念,而對「一念不生」就不要管它,只有說萬緣放下, 只有一個萬緣放下的意念,這樣一直做了以後,會熟悉,熟悉到不用對自己講萬緣 放下,它就已經做萬緣放下,那個時候我們會有遭遇,然後會有境,會有想法,這 個時候才要真正的作工夫了。因為我們開始先把不生不滅佛性本體輪廓讓祂呈現, 呈現很容易,只要萬緣放下的時候,祂就已經呈現了,可是那個時候還很粗淺,不 深,很容易搖動。等到已經有景相、已經有念頭、我們已經會有想法,那個時候就 是要注意了,連我們遇到的、想到的,那時候一樣要放下,這已經是第二階段。第 二個階段這些就已經在培養深心,開始是直心,第二階段就深心,深心的時候一切 都不住,都放下,不管看到什麼、想到什麼、知道什麼、遇到什麼,都放下,才叫 萬緣放下。不然你看到、想到、遇到、聽到,你都放不下,緣都那麼多,那萬緣呢, 你一緣都放不下,萬緣哪放得下,那時候我們就是要作工夫,真正的要堅持,不管 什麼,再怎麼好的引誘都不要理他,那都是在誘拐我們,不要理他,放下放下,就 能夠進入深心。然後進入深心以後,再接著來第三個階段就很微細了,更微細的一 -15- 點點動,你都會察覺,所以察覺也要放下,放下的時候這時候是培養大悲心(就是 菩提心)。 所以我們從直心深心大悲心,當我們做到大悲心的時候,才可以來講「尸居而龍現, 淵默而雷聲,神動而天隨」,並不是你開始做萬緣放下就可以。所以我們剛開始的時 候,先各位講我們要到達的目標是「尸居而龍現,淵默而雷聲,神動而天隨」,可是 那時候沒有講怎麼到達怎麼做,現在我們已經研究那麼久了就要了解,開始的時候 先啟發佛性本體,啟發了以後要培養深心、培養大悲心,有了以後我們要真正的到 達「尸居而龍現,淵默而雷聲,神動而天隨」。「尸居」就是在家裡靜居,在家裡面 安住,不出門。龍現,就是神通萬物,為什麼能夠神通萬物?因為你的整個不生不 滅佛性本體跟天地、山河大地、跟所有眾生、跟所有萬相是一體的,既然是一體的, 所有天地之間的一切,你當然都會知道,所以叫做「尸居而龍現,神通萬物」。 「淵默而雷聲」,你又沒有講話,可是你的德――你那時候表現出來,平等之德都已經 呈現,所以那個德的感人就好像天上打雷那麼震撼。淵默,深淵,靜默。你就把整 個都呈現出來,所以很感人。「神動天隨」,就是我們精神有所動(也就是我們有念), 念的時候天理都跟隨著,那已經是成就的階段。我們不管什麼念,天理都跟著。所 以我們剛開始有講「尸居而龍現,淵默而雷聲,神動而天隨」,到後來我們才解說怎 麼樣到達,現在大概也都了解到過程以及要怎麼做,因為後學都強調「要做」,性理 心法不是只有聽,就是要做,你知跟行合一,然後言跟行也要合一,你講出來跟你 做的也要符合,這樣才能夠一步一腳印很踏實。所以往後我們要把親朋好友也一樣 帶他們上岸,也一樣帶他們成佛成道成如來。 【問】:請問劉講師,我們常講「功果」,功是什麼?果是什麼?我們老師說「老師 他當初渡人,那老母慈悲說:從此六十四功加一果,就可以超拔一層父母」,請問加 那一果是什麼? 【答】:講功跟講果都有程度上的差別。因為我們面對比較新進這些前賢,不要一下 子就講的非常的深,從比較粗淺、容易下手、容易做的地方去講,講的時候就容易 做。在六祖壇經六祖稱「見性是功」,都是從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然後生發出來, 你能夠去了解到、做到,那才叫做功,這個時候還是只有對自己,那個都不算,一 定要把祂能夠呈現,讓別人知道、讓別人也去做,別人有實際去做了,那你就沾到 他已經所行出來的是屬於對整個社會、對整個國家來講都有幫助,而且會愈來愈寬 廣、愈來愈多人能夠做能夠達到,這樣一直累積,累積到一個程度。因為佛在修三 十二相八十種好,他是要修到――努力去達成一件對眾生都很有幫助的事,才算一;算 -16- 一的時候要算到一百,算到一百的時候就算一相,那都很不容易完成。可是佛利用 長時間,不是只有一生一世而是累世累積,真正的到達能夠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當 佛到達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釋迦牟尼佛本身就講,你看到這個形相,是以真理的角 度來講是假的,可是以現相來講是引導眾生去行善,因為你看到這麼好的形相你很 羨慕,羨慕的話你也想達到,當你想達到就有要達到的內容――你要怎麼做才可以達到, 所以你一直累積在行善,對眾生有幫助,累積到你能夠記載下來到一百個善,你真 的就可以累積一下,要這樣久時間的累積,你就可以長時間的修持,進入長時間的 修持,我們八識田中自然都有佛因,自然就會成就,所以那個等於是循循善誘。在 上天大開普渡來講,要整個萬國九洲都能夠普遍的話,那一定是要很寬廣的來推廣 才有辦法,因為當時後學也沒去了解六十四加一果的內容是在指哪個方向,不過以 我們從累世修持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來看的話,都是屬於循循善誘方面,而且都是 對大家非常有幫助,而且這個幫助就是能夠廣為傳播,不是你閉門造車,不是說關 起來慢慢去行善,不是那樣,這樣的話推的不廣,而是說你要在行的方面,要能夠 讓很多人都知道,那很多人都會去推廣,當很多人推廣的時候就達到目的。所以六 十四功加一果,就是跟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內容大致都相同。 【問】:後學在半夜三點到五點的時候精神很好,所以就做萬緣放下,是清醒又似夢, 是虛幻還是有進入一點點狀況? 【答】:我們在經典裡面有講,疲勞了我們就會想睡,你已經睡了,當疲勞消失則我 們就會清醒,清醒的時候精神狀態很理想,假如在這個時候我們做萬緣放下,可是 又覺得好像清醒又好像睡著,各位前賢這樣他的疲勞消失了沒有?(沒有),是還沒 有,但是好像有。所以在做萬緣放下,想睡就睡,因為萬緣放下是要在精神狀態很 理想的狀態之下來做。假如我們想睡,做萬緣放下是很好睡,很容易把疲勞消失, 消失了以後我們來作工夫就很容易進步。 【問】:承上,像這樣的情形是不是有進入一點點狀況?因為(1)靈性是什麼樣的 狀況?因為他見到自己飛起來輕飄飄無法控制,這是否見到自己的本性呢?因為所 見到的地方是那麼清新舒暢,又很寬廣,清醒的時候精神又很好又很清楚。 【答】:這個可能在這邊後學沒有講過。以往在北部後學時常講,假如我們在睡夢之 間會飛起來,就表示我們行善,行的那些善已經還債,本來我們挑了五十斤,那已 經還債十斤或二十斤了,已經輕了,很輕的時候我們飛的起來(就是睡夢之間飛的 起來),當飛的愈高愈遠,表示利益眾生愈多,行善累積多才有那個功效。反過來, 假如我們睡覺的時候,夢見摔下水溝,然後驚嚇醒過來,那就不好了,就是不知不 -17- 覺我們做錯不知道,本來是挑五十斤很重了,這時候又增加十斤或二十斤,所以就 摔到水溝,那是加重我們的負擔(就是業又比較多了)。所以飛的起來就是我們行善 對眾生有幫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