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5年10月8日 星期四

守這個中


天理良心的一個正好處,就叫做中。中,不偏不倚謂之中,這個中就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上。所以我們能把一切都能收歸回來,你常能守這個中,就是守天地的正氣,就是守天地的大本,也是守你人生最尊貴的生命。

心收回玄關,去除妄心


老師傳道就是傳給我們「萬殊歸一本」的道,我們現在很多的心、很多的境、很多的問題、很多走極端打不開、很多不知道要怎麼辦,其實只要會歸、會中道,天君泰然的〈老神在在〉,也就是解決你所有的問題。心收回玄關,去除妄心,真人做主!

2015年9月30日 星期三

天堂


我們很多的苦、很多的難、很多的心結、很多的一些固執與不安,道能幫助你從信心、誠心就能改變你的氣質或業力,可是我們自己有的時候自己也弄不清楚,道怎麼能幫著我?只要你信心、誠心、行功立德,時時抱守那個中,其他那些業力或雜質自然不自覺的會脫落。
守玄回到真心,放下妄心,就沒有煩惱。

2015年9月25日 星期五

玄關發電法


玄關發電法 
輕輕吸入早晨的空氣,觀想它從玄關灌入,為我的身體注入了光亮,接著緩緩吐氣,想像體內的疾病、不快全都化為黑氣從玄關輸出。不斷反覆,玄關處彷彿有一股深厚的力量在運轉,漸漸地,存在於心中的情緒只剩下無限的喜悅,痛苦、煩惱及不耐都已被淨化排除。這,就是玄關式呼吸的力量。
「玄關上連著一條線,那條線的另一端則是緊緊連接著天堂。」曾聽媽媽這麼說過,也一直深深相信這個道理。把意念收回玄關時,那種感覺就像是我正輕輕拉扯著線的這一端,告訴遠方的仙佛我在修行、我在祈禱般,而回應我的是深沉的寧靜以及超乎尋常的喜悅。這種感覺在做玄關式呼吸時更加明顯,彷彿跟仙佛間的聯繫更加牢固,有時候甚至會覺得吸進的每一口空氣中的每一個微小粒子中都藏有仙佛菩薩的祝福,淨化了身心,光亮充滿整個身體。
繁忙的學生生活中,我總是拖著疲憊的身軀,蠟黃的臉色以及滿腦子的不悅回家,回到家中的佛堂充電補氣。每次一到家,臉色就開始紅潤了起來,精神也逐漸飽滿,內心的不快也漸漸消失,彷彿佛堂是一座巨大的能量發電廠,而我則是一台快速耗能的電器,在學校迅速消耗掉儲存的能量,因而疲憊不堪,回到佛堂才能充電保養,恢復精神。
然而最近我終於找到辦法可以把佛堂這個發電廠帶著到處走,那就是「玄關式呼吸」,觀想用玄關呼吸,吸氣、吐氣時都各唸一次無字真經,更容易感受到愉悅充滿全身的感覺。
呼吸是每一刻每一秒都必須要做的事情,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因此不管何時何地都可以做玄關式呼吸,無論在發呆、在看書、在走路、在聽歌、在做家事、在上課,都可以毫無障礙地進行玄關式呼吸,依照我的經驗,不僅不會妨礙手邊正進行的工作,還能提升做事的效率。
聽課時,望著黑板,耳朵接收著老師的聲音,手握筆抄下重點,這樣的情形看似無暇再進行其他的事,然而一邊聽課一邊玄關式呼吸卻是可行的。邊聽老師講解邊觀想光明的氣從玄關進入,完全不會擾亂思緒,反而能夠提振精神也能增進理解力。每次在上課時用玄關式呼吸,總會有一種四周一片寂靜的感覺,儘管同學低聲交談、傳紙條,我卻彷彿被隔絕於那一個世界外,聽不太到他們的吵鬧聲,內心平靜的,靜靜聽講。
自從在學校使用玄關式呼吸充電後,每天都精神飽滿,臉色也不會像以前那般難看,心中的煩悶也一掃而空,讓我每天都能帶著笑容。總而言之,「玄關式呼吸」是將「佛堂發電廠」縮小帶著走的好方法,陷入煩惱時,也可以嘗試用玄關式呼吸加強與仙佛之間的連結,仙佛菩薩會賜給我們解決煩惱的能力以及充滿心中的快樂。

2015年9月23日 星期三

永久佛


1.剎那佛,還是永久佛?
為什麼要默念真經?很簡單,因為要成佛做佛。
佛陀告訴我們,只要進入寺廟,隨便唸一句「南無佛」皆已經成佛証道。
(妙法蓮華經:「若人以散心,入於佛塔廟,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
2.剎那佛
如果念佛就可以成佛,為什麼我們做不到?
因為無法持續念佛。
念佛的當下我們就是佛,所以每個人都隨時可以成佛,為什麼還是眾生?
因為我們上一刻唸佛,下一刻又不念,上一刻成佛,下一刻又掉回眾生,譬如我們轉動打火機,「嚓!」那一當下,打火機的火點着了,光亮立刻出現。我們唸佛時,佛號出現當下,我們心的光明、光亮、智慧都隨之出現,如佛一樣。
但是,當佛號消失,就像手鬆開打火機一樣,火熄滅了,光明也消失了,又回到平時的黑暗。
「一念唸佛,一念做佛;念念唸佛,念念做佛。」
3.延長成佛的時間
如果我們的手不鬆開打火機,光亮就不會消滅;心念不鬆開佛號,我們就可以有永遠的光明。
所以我們可以在走路、上下樓梯、甚至跑步、游泳…都一個動作默念真經,先延長成佛的時間,最後達到持續性的念佛,持續性的光明。
終於妄念永遠消失,佛號也消失。
就像病癒藥除一樣,永處光明時也不必轉打火機。
不再是剎那佛,而是永久佛。

2015年9月17日 星期四

淨水器


淨水器 
我們喝的水需要過濾,否則會喝下有毒物質;
我們的心也需要過濾,否則會讓貪嗔癡三毒危害;
我們的社會更需要過濾,否則暴力、色情迅速在毒害世界。
但如何過濾?
守玄,沒有情緒,甚至沒有念頭,
可以淨化我們的心靈。
淨化的心靈可以過濾世間汙濁。
世人和你接觸後,都能夠被淨化。
以暴制暴、法律制裁都無法改變世界,
唯有改變人心才能化暴戾之氣,
才能淨化人心的污濁邪惡,
讓社會回歸清淨和平。
從我們自己開始
先淨化自己
再淨化我們的世界。

無我


所謂「無我」並不是「沒有我」,而是「沒有我的界限」。
佛陀:「一滴水要怎樣才能不乾涸?只要把它放回海裡去。
我們有限的生命就像一滴水,卑微、脆弱,有生、有滅,有憂悲苦惱…
無限的生命就像大海,無邊無際,不生、不滅…
然而,要如何讓我們如水滴般的生命回到大海?
不需要歷盡千辛萬難,不需要跋涉千里,
只要知道、只要相信―我們原本就是大海。
我們以為自己是水滴,事實上我們同時也是大海,只是我們不知道或不相信而已,如果我們能夠放下我執,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追求自我的苦樂…
“我”消失時,滴水便回到了大海,得到自在解脫。
當面對病痛,只要知道:痛的,是”我”的界限還在,只要”我”的界限消失,痛,就銷融在無邊無際的大海裡了。
當面臨死亡,只要知道:死亡只是讓我們自我的界限消失,讓我們回歸大海,就不再有所謂的死亡了。
高山是我、大海是我、芸芸眾生都是我…

2015年9月16日 星期三

不可思議


不可思議
這本來,自始便非源自他物,
乃由覺性自生,本身卻無父母,真是不可思議!
自生之無上覺性,亦非由他物所造,真是不可思議!
它即無生,故也無由滅,真是不可思議!
它雖無所不在,卻無人得見真相,真是不可思議!
縱然流轉於娑婆世界,卻無損其自身,真是不可思議!
縱使得證佛性,對它亦無所增益,真是不可思議!
它存在每個人內,卻無人認出它來,真是不可思議!
然而你還冀望成就其他外在的證果,真是不可思議!
明知它在自身之內,你卻四出尋覓,真是不可思議!

心性的流露


心性的流露
外境本無過錯,因為執著才成障礙。
你若了知那執著外相的念頭,就是自性,
此念當下解脫。
一切顯現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整個宇宙畢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六道眾生畢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天人的福報畢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下三道的苦境畢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貪瞋等五毒畢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自生的本覺呈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涅槃道上的善念呈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各種魔難障礙出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天界神祇及其境界出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各種淨念出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證入無念的定境,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觀得萬物光影交錯,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證入色無邊處定或識無邊處定,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證入一多不二,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一切色與一切空畢現於前,這也是心性的流露。
沒有任何境相,不是出自心性。
----無染覺性直觀解脫之道

佛說人為什麼有煩惱


佛說人為什麼有煩惱
人生在世,人人都想過幸福快樂的生活,脫離生死煩惱苦海。但要想離苦得樂就需要有大智慧。
讓我們感到慶幸的是: 這個大智慧人人具足,個個不缺。但是雖然人人皆有大智慧,卻不是人人都會使用,主要原因就是心迷。
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說:
“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緣心迷不能自悟。”如果心迷,就不能覺察到自性本有的大智慧。
人最大的邪見就是以為一切美好珍貴的東西,都得經過艱苦努力向外追求才會得到。事實上,世間最珍貴的東西都是不求自得的。
空氣、陽光、水,哪一樣不比金銀財寶、總統位置重要?沒有後者,人還能生存,但沒有了空氣、陽光和水,人根本就不能生存。
就人本身來說,最珍貴的東西上天早就免費送給你了。眼、耳、鼻舌、手、腳都是最珍貴的。
如果有人說願用總統的位子及無數的珍寶來換取你的雙眼或你的雙手,你願意換嗎,一定不願意的。可見眼耳鼻舌手腳要比權位、財富還要貴重。
當然還有比眼耳鼻舌身意更珍貴的,那就是讓你能看、能聽、能動、能思維的靈妙無比的心。可惜人們注重的往往都是外在事物,從來不去關照最最重要的心。
有人說:“我對財富、權勢看得很淡,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心感到安逸、快樂。”於是就想出各種花樣,使出各種招數,而這些招數無非是追求五欲的快樂,無節制地使用六根。
老子告訴我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五欲快樂過後往往是大苦現前,無節制使用六根的結果,是使六根越來越遲鈍、心靈越來越麻木。
也有人明白有欲皆苦,於是就離群索居,參禪打坐,修所謂出世間法。那也如同石壓草,暫時壓制住煩惱而已。
這些都是有為之法,無形無相的心,怎麼可能用有為之法,使之感到快樂呢?認識心的實相後,就知道想用有形的方法讓無形的心感到快樂,那都是妄想。
要想讓無形的心獲得快樂,只有用無形的修持,那就是不住一切相,沒有分別心。
實際上,生命的本質就是樂,根本就無需追求。人人都活在無量光明的極樂世界中,為何我們卻覺察不到?就是因為有分別心。
有了分別心,就有了愛憎之念,認為這個我喜歡,那個我不喜歡,接著就想得到自己所喜歡的,捨去自己所不喜歡的。
然而往往卻是取不到、捨不掉。自己所喜歡的總是離你遠去,而所討厭的又偏偏與你綁在一起,於是就產生種種煩惱和痛苦。所以說煩惱、痛苦都是人自己創造出來的。
人最大苦惱就是不願接受現實,不能認識實相。強取分別,強要取捨,恩恩怨怨就從這兒產生。
事實上,這個世界根本就沒有孤立的東西可以取捨。世界本是一合相,有取有捨都是妄想。
就如同眼耳鼻舌手腳及五臟六腑組成了你這個人體,你能對哪個器官進行取捨呢?明明不可取不可捨,卻要強取強捨,這就是愚昧。費盡心機去取、去捨,最終還是取不到,捨不掉,自找煩惱。
莊子說:“萬物與我為一。”既然萬事萬物與我都是一體的,我還要取捨什麼呢?孟子說:“萬物皆備於我,樂莫大焉。”
見到實相的人,就不會產生分別心,沒有分別心,大智慧就會現前,一切煩惱、痛苦也就無從生起,這樣的人就會享受到生命本自具足的大歡樂、大自在。

真人靜坐


真人靜坐 
☆ 我們道裡有內功,坐直,兩肩輕鬆,平心靜氣,迴光返照,二目守玄關,真人靜坐肉體全忘,所謂的道法自然,就是聖人所說的「存心養性」,養我們的天性。
☆ 我們得這一指點是道,道是無形無象,有形象全是假的。我們道中有內功,是真人靜坐,坐的時候身體要自然,背脊要直,兩眼自然八分閉,舌頂上顎,閉嘴說一,舌自然頂上顎,兩膀輕鬆,自然氣貫丹田。呂祖說:「一二三四五,二人守一土,解開其中意,便是西來祖。」中央戊己土,二人守一土 ,你一竅通,百竅通。萬法不離自性,迴光返照,返躬自省,合乎大自然。這是內功—真人靜坐。
☆ 現在我們的打坐工夫,二目守玄,真人靜坐肩膀一鬆,氣貫丹田,精神集中,我們是真人靜坐,隨時隨地全可以。你沒事就坐坐,靜坐不胡思亂想,鎖心猿,拴意馬。
☆ 我們的打坐是真人靜坐,「一二三四五,二人守一土。」我們得這一指點,兩眼的瞳仁守著這中央戊己土:「解開其中意,便是未來祖」,這是呂祖師爺說的,為何二人守一土呢?真人靜坐就是道法自然,坐車也好,走路也好,不管在那兒,隨時隨地都可以,就是常清常靜、二目守玄、心平氣和、靈氣相通、迴光返照,大家要明白這個意思。老師也說:「何謂真人靜坐?坐者---二人守一土,中央戊己土;那兩個人?真人、假人;何時坐?二六時中;真人、假人守一土,允執厥中,保持心中平靜,這不是一般的參禪打坐」。
☆ 我們真人靜坐,跟別人的打坐不一様,在什麼地方全可以,坐替也好,站著也好,好比說站在這裡,我們練太極拳的,提肛吊頂,什麼叫肛?肛門的肛,站在那個地方要提起長,兩膀下垂,氣貫丹田。現在坐著就是坐工,氣在肚臍上,沉不下去,兩膀一垂,道法自然,這就是自然,氣貫丹田。舌頂上顎,舌尖往上頂,道法自然,你閉上嘴說一,舌頭自然頂上齒顎,自然的舌尖頂在那兒。我們打坐就是這個,二目守玄,二人守一土,你立著也好,坐著也好,經常時時就是這様。
☆ 我們得有證據,我們得道了,得這一指點的妙處在什麼地方?點道點玄嘛!道德經上 頭一段寫的---有欲觀其竅,無欲觀其妙;我們剛一打坐,氣沉不下去,非得什麼樣呢?屁股往後一點,兩膀一鬆,佛經講「忘了」,忘了你自己,什麼也不管了,氣自然就沉往小肚子下去了,氣自然灌丹田,早已怎麼說?道法自然,無為自然,煉氣功---有為法,你給自個忘了,胳臂也不管了,腿也不管,氣自然下去,你自個兒試驗看看,氣沉下去,小肚子鼓起來了。佛家講的迴光返照啊!你兩眼總往外看,二目守玄嘛,不往外看,回來往這看---自然,這就叫迴光返照。眼似閉不閉,二目守玄,不是書上有這句話嘛,呂祖也說的嘛---「一二三四五,二人守一土,解開其中意,便是未來祖。」怎麼二人守一土呢?我們得這一指點馬上就明白了,中戊己土,鼻子這不屬土嘛!兩個瞳仁,你看這個坐字呢,二人守一土,打坐這個字,聖人造字全有原因哪!我們現在兩個眼睛守玄關竅,二人守一土,所以性要悟,命要傳哪!
☆ 我們道有內功,往那一坐,坐在車上也是一樣二目守玄,真人靜坐,大自然。你看練拳的、打坐的---「舌頂上顎,氣貫丹田」,早己我打坐我懂,現在我們不用故意,你往這一坐自然的氣貫丹田,你試一試,氣自然就沉到肚子下,你有感覺嗎?你往那一坐自然忘我,自己忘了,氣就往下沉,事實上你併著嘴不動,舌頭自然就頂著上顎了!早己打坐是故意的舌頭彎一下,那是有為法,我們道本自然,無為大法,無為大自然!你們點傳師全得懂這個,這是道的內功,大自然無為,這叫「一心清靜」,我們是三教聖人的真傳。
-----白水老人講道語錄

釋格物致知


釋格物致知
此謂知夲,此謂知之致也。
所謂致其知在格物者,
心有所貪慾而性辟焉。
心有所嗔忿而性塞焉。
心有所癡奢而性蕩焉。
心有所愛妄而性遷焉。
是以欲格其心物者,
必戒貪慾,則扶性辟為正矣!
息嗔忿,則闢性塞為揚矣!
消癡奢,則收性蕩為定矣!
剷愛妄,則挽性遷為止矣!
是故君子慎心物於隱微,遏意惡於動機。
故心物自蔽,身物自染,
格心物者,復性初也,
驅身物者,覺心源也。
性心身者,一貫也,三者之不可離,猶植根本之不可分矣。
心居內曰自覺焉,身行著外曰覺人焉。
故內聖外王之功豈可缺一哉,
心物滋蔓,莫不自蔽己性焉。
故聖人慎心物於隱微之間者,心物未動也,
雖未動而持之一慎,則心物終無矣,
心物終無,則至性常皓,至性常皓,則即復性初也。
身物昭著,莫不自染己心焉。
故賢人驅身物於昭著者,以其心物未慎於隱微也,
心物弗慎於未動之間,貪嗔癡愛遂熾焉,而現於言行矣!
此謂之身物昭著者也,故驅身物者即覺心源也。
心者易動,深恐始勤終懈,是病焉,則身物復昭矣!
如能始終覺心,則亦漸趨於覺性矣,及其成功一也。
此謂物不格,不可以致其知,
所謂誠其意,在致其知者,
故心物未發謂之中和、良知、性也。
心物既發,謂動機、紛乘、意也。
是以慎心物於隱微,遏意惡於動機,以復其良知,而臻於至理矣!
故格其心物,以致其良知者,內聖功也。
聖足而後,則意不誠而誠矣,心不正而正矣。
雖序有四實則二焉,
以其心意儲諸一身,故亦列內聖之功矣,
此謂知不致,不可以誠其意。
----- 大學

靜坐---迴光返照


師尊慈悲--------靜坐---迴光返照
凡上坐之時必先心閒,二目平視空前。心平即性也,氣和即命也。未坐之先將坐之際,必先有此一段蘊蓄工夫,萬緣放下,沐浴洗心,如冬之退藏。人事多勞、若無此蘊蓄工夫,上坐之際,清濁未分,煩火必起,雖勉強做去,效力無多,其甚者則有損而無益也。
平視收取陽光與日月合其明也,二目迴光守竅、二目聚五臟六腑之精。
夫道也者,一陰一陽之謂也。孤陰不生,獨陽不長,盡人而知。獨於上坐之時,平視未久,多將二目合閉,孤陰不生;有時二目平視雖久,而過去、現在、未來,雜念游思又纏綿不解,神不團者,光何能聚,獨陽不長。
故平視恰到好處時必須心清神足,目正光平,平視既久已恰到
好處,光迴竅中。
守竅不緊,而散其神,或則緊閉兩目,而陽光隔斷,陰邪阻滯幻
妄叢生,二目為之緊閉深鎖重門,天無開日。若閉兩目則與關門閉戶
何殊?
每至陰氣一動,兩不能撐持,即將兩目合閉陽光無從透入,是謂孤陰。
平視恰到好處時,簾不垂而自垂,垂簾即寓於平視也,團神一處,定光於一點,此之謂正法。
呂祖集云:垂簾貴乎得中,太開則外散,太閉則內馳。然但知凝神守竅,而不知迴光守竅,謂之為盲修瞎鍊。
神發於心,而光發於目,誠以靈明之心,不得靈明之目。
則上坐之際平視之時,因光聚神,用神定光,神入光中。
吾人修道,修此二目。二目為五臟六腑之精英。必須五臟六腑調勻,而後靈明在目。兩目瞳人關係腎水,若不絕慾塞漏,更難保其靈明。
綜以上各節而觀之:平視而迴光,迴光而返照。
師諭:絕慾塞漏實為築基之要。吾人辦道不特邪淫當戒。即正屪亦當力戒。夫所謂正者。舉種子關係而言。除種子而外皆謂不正。所以佛規亦云:既有子嗣急於絕慾塞漏由而進於性體圓明以謂上乘妙果。方不負十二萬年之大好因緣也。或者曰有子嗣者固應如是也。
孟子云:不孝者有三無後為大。三期伊邇浩劫頻催顧此失彼誠為可畏。無子嗣者又將如何。曰是不然也。如謂有後者既孝。則世之有子者可謂之孝也。如謂無後則非孝。則關聖仁義、武穆精忠、丹心萬古九玄七袓極步天宮仍不得謂之孝乎。
師云:常行佛道。十方三世普渡聚生。輔助我佛請袓宏誓大願道果圓成。則不特一世父母可了生死。即世世父母亦出輪迴。
---- 紫明院

刻刻迴光,時時返照,小則見性明心,大則成佛作祖



夫人起得身來,終日營營,絕不知此心去向。或有知存者又多用強制。強制則反傷其心。陰符經云:火生於木禍發必尅者,心也。人心至活而神當平其性,順其機以養之,不令一毫放逸,一毫勉強,一毫間斷。始可謂之養心之法矣。孔子所謂止於至善,老之似或存,釋之觀自在。蓋人之神在心,而心之機在目,目用內,而心即隨之在內,故曰觀自在。觀即反觀也,自在者,心自在也,人若反觀之久,不但心在,而心境定矣。神氣一定,恍若初醒,真如天地交泰,其妙不可盡言者。了心經云:吾從無量劫來,觀心得道,今天日落,室內此暗不知從何而來,及點起燈時,此暗不知何處去了。要知燈無逐暗之理,暗無畏燈之情,此有彼無,毫不費力。燈可以喻覺,暗可以喻無明,應觀過去諸法,恍惚如夢,現在諸法,迅速如電,未來諸法,黑暗如漆。又觀世間一切有為之法,須臾變壞,歷劫以來受過無限苦惱,宜速遠離,行住坐臥皆應止觀 行。止是寂靜,觀是惺惺。或曰如何是明心,曰:虛心是明心,四相俱無,萬法皆如,如何是見性,曰:率性是見性,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白鬢老人曰:孟子云,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易曰:成性存存,道義之門。可見人之一心,易放而難收,學問吃緊處在此、功夫下手處亦在此。若能刻刻迴光,時時返照,小則見性明心,大則成佛作祖。了心經謂觀心得道,並非虛語。
---- 養真集

本來面目


本來面目
自己的本來面目都不覺,如何能引導人?點道為什麼要點嗎?當前即是真陽關,真水真火已具全,為什麼叫當前?你們點香是不是叫大家跪在那裏平心靜氣,他平心靜氣的時候就是一念不起萬緣俱滅的時候。所以點就猶如釋迦牟尼佛當時拈花示眾一樣,那不是心法那是什麼?還有別的心法比這個更神、更妙的?沒有!要了悟這一點,而且點,畫一個圈○無極○,一點⊙你想想看,「點」。是不是能成為一個面,能貫穿十方縱橫,那不是等於面能包羅萬象,那個是本性、本心。
第一寶—讓他們了解,因為點在這裡,讓你明心,讓你二目守玄,把萬念歸於一念,再把這一念放下來,那就是你的本來面目。
第二寶—真言就像持咒一樣,不管是禪宗、密宗都一樣的法,讓他們唸,像解脫學,他一直唸,唸到嘴巴不唸,他心裡還在唸,他找出他的心,然後主宰他的心的是誰—是他的本性。
三寶貫穿的是一種—真理、真常。彌勒就是慈,所以大家要抱著一顆慈悲的心去行,以後彌勒世界—那是大家個個是彌勒,而不是,你們去找有一位十八子姓李的姓什麼的,那是一個外相,那是假濟公假祖師,他們會引你們走邪走偏,而是你們每一個人是大公無私,至仁至慈,這就是彌勒,理包涵整個宇宙。
第一寶當你點,一點渾然那一剎那,那是真正的真人、無字真經。無極是「理」。太極是生兩儀就是你的心。無就是虛。虛靈是真空。理呢?就是因為它真空生妙有,所以我們有靈性,中庸才說天命之謂性,這個性這個天命不是你們身擔的天命,因為每一個人都有天命,而是你們本性。我們把本性埋沒了就像一面古鏡灰塵很多,所以人心用事,你一人心用事,就落入了太極皇極了,所以有對待、有相、有形、有罪惡。所以這個「第二寶第一字」是廣大無邊無盡的妙性。「第二寶第二字」呢?就是用,無就是體,這個「第二寶第三字」就是你的自性佛。打一下你會驚覺一下,那個驚覺者是誰,但是你再分辨!剛才打我一下會痛那個已經是落入第二見人心。彌勒就是慈,要白陽弟子每一個人秉著一顆慈心,那不是佛是什麼?第一寶第二寶第三寶那是權設,那是一個法,讓你要修到理天返本還源。子亥合一表至誠,包羅萬象,要渡盡你自己的無數眾生,無邊煩惱,才能見自己無生老中,才能恢復赤子之心。

相對論


相對論
鄭武俊校長服務於啟聰學校,校地廣而且學生幾無勞動力,工友編制少,鄭校長常捲起褲管,背著鋤草機鋤草,有人帶著調侃的口吻戲稱:「您是校長,卻幹起工友的工作,不會覺得太委屈嗎?」鄭校長不假思索,脫口辯道:「您有沒有想到我幹工友的工作,卻拿校長的薪水,我倒覺得很划算呢!

彌勒淨土發願文


彌勒淨土發願文
弟子 O O O
一心皈命 兜率內院 彌勒尊佛 願白毫光 照燭我身
持佛禁戒 思念十善 行眾善業 於念念中 稱佛聖號
廣植福田 若臨命終 預知時至 身無眾苦 遠離顛倒 
如入禪定 捨報上生 蓮開即見 慈尊接我 與諸天眾
光消罪障 福智增長 眾生願渡 煩惱願斷 法門願學
佛道誓成 願隨從佛 降生閻浮 龍華樹下 成等正覺
我與有情 勤修供養 請轉法輪 常聞妙法 證不退轉
更得承事 供養未來 賢劫諸佛 盡未來際 無有空過
於諸佛所 廣修萬行 利益眾生 滿斯道願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密
回向文
願生兜率淨土中 蓮開即見慈尊容
悟徹緣生第一義 誓隨彌勒演真宗
誦經功德殊勝行 無邊勝福皆回向
普願法界諸有情 速生彌勒兜率院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密
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 皆共成佛道
                    十叩首

玄關


玄關
玄關一竅,人之樞紐。性靈居存之穴,人自受孕,七日一陽來復,先有此竅。故修行家離此即是外法,名為神炁穴,又名方寸地,又名生死門。呂組詩曰:「生我之門死我戶,幾個醒醒幾個悟。夜半鐵漢自思量,長生不死由人做。」佛教稱為「不二法門」、「正法眼藏」。道教名「黃庭」。易曰:「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又名「知止所」。大學云「知止而後有定」。乃人身大中之地也。天有斗柄天之中;地有須彌地之中;人有玄關人之中。帝堯傳舜「允執厥中」。子思著書體之,有中庸兩字,得其指示者,名曰「得道」。論語有朝聞道夕死之讚,子貢有性與天道不得聞之憂。梅仙鸞訓云:「道是路,理是法,千經萬卷證明他。翰墨文章滿天下,並無一人知道法,經論綱史人人讀,只少一指路變差。」二祖神光見達摩後,有詩曰:「不知到底一歸何,是以神光拜達摩,立雪少林為何事,只求一指躲閻羅。」此竅在陰陽上名太極窩,在八卦為離宮九紫,在五行為中央正位。子思言:「中也者,天下之大本。」又言:「君子而時中」。悟本曰:「人皆有佛性」。不可自覺其小奈欠修養,故難成器。修道人須要識中。中者何?我也,性也。比如天在上地在下;日在東月在西;子在北午在南,莫不是由我一身指揮,比如泰山在東,泰東之人便曰:「泰山在西」。山動否?曰:「未」。人即是中。所以一切事物皆自我一身所分,故我為中也。內中是性,外中是身。天不大於人,人不小於天,天地如樹人如菓,一果能種若干樹,所以仙佛皆有翻天覆地之能力也。
「性理」性者信也。一切之主宰屬中,居玄關內貫滿一身,理者理也。理論一切也。「性在人在,性去人亡」得自先天而理後天。易經云:「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二五者父母也。肉身為色身,性王是法身。係言萬法從此出也。道有千門,惟此一性為正道。師云:「人身好比一間房,筋骨當樑柱,皮肉四堵墻,口為門子眼為窗,氣眼安到耳朵上。魯班不能蓋,多虧爹和娘。」仔細想想,一息不來身即不存,我所有者不過一性耳。在父母未生前,亦只一性,所以說未有天地先有此理。天地即壞,此理仍存,人性亦然。但在先天時,是乾性坤命,乾失中爻之陽變為離中虛,坤得乾陽成為坎中滿,所以人是離性坎命。今一貫所傳抽坎填離工夫,係由後天而返先天。即吾儒謂「厥性復初」。道曰「返本還原。」佛曰:「還我本來面目之義也。」

分別妄心


分別妄心
文殊菩薩身在佛國,聞佛說法,忽然心起一念見佛之心,剎那間立刻身在鐵圍山〈鐵圍山有兩座,在山之後便是地獄〉。只要起了貪念,不論是貪財、貪名、或貪見佛之心,皆是妄心。起了要見佛之心,當下認同了佛與眾生有別,有了分別心則是地獄。分別禍福吉凶,分別美醜好壞,分別生死涅盤,分別善惡是非,分別佛與眾生。只要有一念之分別心即墜入兩座鐵圍山中掙扎翻滾,終於滾入地獄。
文殊菩薩作此慈悲示現,即是在警告眾生:「不可起分別心啊!」
要如何不起分別心?佛陀指引我們一條路―制心一處。起心即是妄,即使是制心一處,但制心一處可以將我們無數無量的分別心先收向一心。再由一心回到無心。

有怨恨,惱怒,雜念遊思,恐懼不安


有怨恨,惱怒,雜念遊思,恐懼不安
存神定意,意行則神行,意住則神住,神住則氣聚。每見氣動而元神隨氣而流,終究是不能斷乎情慾,則神遊而氣散,修行須振作精神,常將真我元神安止在虛無竅中,不許神氣偶離,直養無害。恐修行者,心事物欲紛紛不得不用心力去克制,也不是一昧去克制,須事了事,心了心斷,不令外事再牽我心。如果能修行,那麼不好的壞念頭一動,就自己察覺得到,就立刻可以把心念停止。心念不動就沒有不好的壞念頭了,沒有不好的壞念頭就不會有罪過,這是改過方法。最難煉之處即是心動,心動則氣浮,氣浮則元神隨之而消耗,精氣因之耗失,故欲求心不動必在『視、聽』上以用功夫。
『視、聽』如不見不聽,使其不留於心。禪坐以補充其日常生活所流失的精氣神損失,而此補氣之法,必須煉至不坐之時而用入坐之功,入坐之時能化其入坐之相,對於在日用倫常之間動靜行為之際,常能不急不離,不忘不幻,以養其心。

2015年9月15日 星期二

坐工


坐工
坐養工夫,修道人逐日之功課也。俗云:「在道不修道,落個瞎胡鬧。」道本無為,然吾人久被世情纏繞,不借抽填之法,怎得性復乾初以絕輪迴之苦,故朱子課徒,半日讀書,半日靜坐。程夫子端坐如泥塑。前見壇訓有詩云:「一二三四五,二人守一土,解開此中意,便是西天祖」。此功是於十二時中,盤膝端坐,手扣合仝,默念無字經幾遍,舌尖上抵,令舌下生津,滿則嚥下,更將心意注意玄關,謹記迴光返照,意不出入若亡若存,初則守有,有至於無,無至人我皆不知,心如秋水寒潭一般,此一法也,更有一法。壇詩云:「一貫真傳自古稀,有緣方得遇三期,為君直指性命理,但要心與性相依。」與坐工大能得力。中庸云:「如保赤子心誠求之。」佛云:「行止坐臥念念莫離這個○」。吾人有成道之心者,將二法並行,認性為我,有事用祂理事,事畢便教祂歇著,不患不到仙佛地位。呂祖師曰:「我命從來本自然,本來由我不由天。」又曰:「辛勤三五載,快樂數萬秋。」行一日一日的仙佛,一日不行一日的鬼魂,豈敢因循作廢耶?況古人有言:「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心似平川走馬易放難收。俗言亦說:「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世上無難事怕的誠心人,請君各拿主意、心性意。古人不曰:「傳道」乃曰:「傳心」,儒宗又分出人心,道心之別,余今不妄增一個意字,不過欲望同人,忽然而明,乃我之願也。道心人心本是一物,所以有微危之說。係純於道者曰「性」,務於凡者曰「心」。心字二點一鈎,彎曲太多之義。性本乾陽至善,不假作為,因落後天,習染上若干情欲又被意馬終日牽弄。故說煉,不過煉心意而已。何以故?性如君,心如臣,意者賊也。意是後天的陰神,生於太陰脾經,好動不靜瞬息變端,在丹經書內。名為「黃媒婆」,第一壞道之物,故佛教以眼耳鼻舌身意為六賊也。為三教聖祖深知此弊,指出坐養功夫意凝玄關,以乾陽真火而化陰神,化之則久,賊平臣安國定矣,天下平矣。到此境界,雖愚必明;柔必強,此一節乃修法中之淺說,望同人一悟。曾記有古詩一首云:「一匹大馬跑上山,無有籠頭無有鞍,兩旁善人解得破,一家老小保平安」。又邱祖著西遊記,言將悟空填在八卦爐中,燒了七七四十九日,倒成了銅頭鐵背了。大眾一悟。

資料的蒐集與整理


資料的蒐集與整理
壹、資料蒐集與整理的意義:
一、蒐集資料有如工廠之採購原料。
二、整理資料有如原料之分類放置取用方便。
道場資料的蒐集可豐富講道的素材;資料的分類、整理則便於統整取用。
貳、資料蒐集:
一、途徑:
1. 個人的觀察和體驗。
2. 聖哲的論點與心得。
3. 時賢的演說或文章。
4. 書籍的閱讀和整理。
5. 資料的剪輯及歸類。
二、注意事項:
1. 凡是透過閱讀得到的資料,皆須註明文章之出處(作者、年代、篇名、書名或期刊名、卷期、頁數),以表示對原著之尊重及便於讀者找尋第一首資料。
2. 個人觀察或聽講得來之資料,亦須註明日期、講者,以示負責便於求證。
3. 多聽、多看、多寫是蒐集資料的要件。
叁、資料整理:
一、要領:
1. 資料註明出處後,分類歸檔,並紀錄在索引目錄上。
2. 資料分類法可依個人習慣、資料性質而定。如:講題分類法、宗教類法……。
3. 養成卡片紀錄的習慣,卡片格式統一,以利歸檔統整。
二、注意事項:
1. 為自己準備一個資料櫃,能開闢一間書房更佳。
2. 打孔機、黑紗帶、資料卡、標籤紙、資料夾(講義夾)……等為常用文具。
肆、結論:樹木哲學的治學法,可使您成為一顆長春樹。

明聖經持誦前心愿表白方式


明聖經持誦前心愿表白方式
恭請 關聖帝君慈悲作主,弟子○○○今日虔誦桃園明聖經()卷,若有功德迴向
給弟子○○○本人(或其他人姓名、地址)的累世、前世、今世之冤親大德、
六親眷屬,讓他們離苦得樂,往生淨土,請冤親大德、六親眷屬發菩提心和我
們共修正法,同成佛道。
明聖經持誦圓畢後的迴向方式
恭請 關聖帝君慈悲作主,弟子○○○今日虔誦○○○經()卷已全部誦完,若有
功德迴向給弟子○○○本人(或其他人姓名、地址)的累世、前世、今世之冤
親大德、六親眷屬,讓他們離苦得樂,往生淨土,請冤親大德、六親眷屬發菩
提心和我們共修正法,同成佛道。
請所有冤親大德、六親眷屬各歸本位。
恭送關聖帝君及諸位護法神君、隨從部眾請回天宮,各歸本位。

三寶


複習三寶
一、前言
師尊師母傳道,老前人把道傳到台灣來,我們才有機會求道,感謝點傳師帶領我們守道,才讓我們結這個緣,大家有歡喜嗎?(有)
二、求道有簡單嗎?(不簡單)真不簡單!有求道與沒有求道的那邊比較多人?(沒有求道)求道不簡單!
三、上天為何降道?每個人都有靈性,也就是佛性,人有靈性與肉體就像車子與司機一樣,沒有司機車子會動嗎?(不會),人沒有靈性一樣不會動。身體是父母所生的,那靈性是那裡來的?(上天來的)剛從上天下來時就有佛性,像佛看到小孩子跌倒就自然
的會去把他扶起來,這是最好、最慈悲的佛性!大家都有。報紙報導好事多還是壞事多?(壞事)不是每個人都有佛性而佛性又是慈悲的,為何還會做壞事?沒有求道的人他不知他有佛性,所以他會做壞事,佛性就像電燈一樣,通電後是光亮的,為何時間
久了就變暗了?(給灰塵掩蓋)灰塵是什麼?垃圾『本來沒有的,外面來的』,貪嗔痴愛!吃飽了還想再吃『貪吃』,睡飽了還想再睡『貪睡』,錢夠用了還想再要『貪財』,大家有這種問題嗎?(有)難怪回不去,佛性不清淨就回不去了。上天慈悲降道,所傳之三寶就是救我們的靈性回天。
四、三寶
1玄關竅
明師指點的那個地方,靈性出入身體的正門,眼睛是靈魂之窗,我們從房子出入從門還是窗戶?(門)從窗戶出入的是誰?(賊)我們是賊還是主人?從門用鎖匙打開之後就要進去做主人,不然就會變成賊,賊走旁門出入是回不去的,那是四生六道輪迴路。蠟燭有發光源,佛相有佛光,明師指點後就有像綠豆小的佛光,一直修就會變大,有修就會大,沒有修就會小小的。平常就要回來(回到沒有是非對待的自性玄關),壽終就會回理天。常從六門出入,壽終時像火燒屋一樣,不能住,急著走,常用那個門就會從那個門出入。從眼睛出入就投生羽族類,喜歡說人是非閒話就投生麟族類,喜歡聽就投生毛族類,從鼻門出入投生甲族類,從肚臍出入投生倮族,從泥丸宮出就成為氣天仙,從玄關正門出就能回理天。會守玄嗎?會回來嗎?我們 一想到兒子心就跑去兒子那裏,一想到女兒子心就跑去女兒那裏,想自性玄關就回來了。用意念想,注意力放在玄關竅內,身體有家,靈性也有家,平常就回來,壽終時就能回靈性的家。
2口訣
平常想好的多還是壞的多?煩惱多還是快樂多?心情就被所想的念頭所左右。白陽時期彌勒祖師掌天盤,當我們發出慈悲心時就是彌勒,我們在念口訣時要想到彌勒佛慈悲的精神。心像猿猴一樣很會跑,心猿意馬,用唐三藏念口訣制伏孫悟空的方式,當心跑走了,馬上念口訣使心回來,一分清淨做一分佛,念口訣時想到玄關,用玄關自性念。

三位道親求仙佛,仙佛說你們一出佛堂第一個念頭就幫你們實現。第一位出佛堂後被矮凳子絆倒,隨口而出『咹蘖病!』馬上就生病。第二位給矮凳子絆倒,隨口而出『啊媽兒!』她媽就跑來安慰他。第三位給矮凳子絆倒,隨口而出『五字真言』彌勒佛就來消災解冤。
3合仝
「子亥相掐懷中抱,能躲九九大劫關。」抱著一個不會哭的孩子。小孩子天真無邪。有位打漁的漁夫每天出海打魚,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中常有海鳥飛來船上休息,兒子聽說父親常與海鳥相伴,便要求父親抓一隻海鳥來玩,父親答應後起了抓鳥的心念後,從此在大海中沒有一隻海鳥飛下來休息。小孩子沒心念,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三寶可以告訴別人嗎?(不可以)口訣可以唸出聲音嗎?(不 可以)要複習三寶必須在先天佛堂點起三盞佛燈方能複習。
五、結語
三寶是救我們靈性回天的寶,應時時誠心抱守,真心修煉,必能 回到靈性的家鄉。

課程的組織結構


課程的組織結構
一、 了解主題目標(中心思想、大綱)。
二、 字義解說。
三、 內容理解(故事、影片或親身體驗分享)。
四、 結語(連結主軸,強調力行實踐)實踐有方法。
五、 課程連結步驟(舖陳)。

收驚法


收驚法
一、將﹃生命之光﹄一本放置神桌上或瓦斯爐上,並準備﹃清茶﹄一杯,置案上。然後點燃三隻香,向灶君稟告小孩姓名、住址、生辰年月日時,及目前精神︵身體︶狀況,如好哭、吐乳、不眠、驚叫……等。︵大人受驚也用此法︶。
二、然後用以三隻香在小孩面前、胸前上下擺動,口唸收驚咒曰 :
◎收驚咒 
拜請九天司命護宅真君來收驚,收起小兒︵女︶○○○失落魂魄,受驚元神,歸在本身。收起東方驚無驚,西方驚無驚,南方驚無驚,北方驚無驚,中央驚無驚,五方正氣護身煞氣除,大驚小驚化無事。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元神自在,百病消除身無災,日吃飯乳知香味,夜好安眠不啼哭,生命之光照靈台,吾奉「九天司命護宅真君急急如律令」。(唸三次)
三、然後再用手中之三隻香在敬茶內(茶杯口上方)寫:「魂魄自在,萬無掛礙」八字,每字重疊無妨。然後再劃十個圓圈即畢。寫字時口唸:「魂魄自在,萬無掛礙,三魂七魄,圓滿愉快,十方正神,護體煞解,甘露法水,解病消災」。唸完即可將此法水給小孩喝,即可平安無事。

會議主持的常識


會議主持的常識
一、 開會前應檢查事項
1. 應以何種方式討論最為適合。
2. 推斷開會日期、場所、所需設備和可能出席者,如此才能增進開會效率。
二、 會議的準備工作
1. 決定「議題」、「主席」、「出席者」。
2. 決定開會日期和時間。
三、 會場佈置
1. 圓桌式:出席人數少,採自由討論,可觀察出席者表情。
2. □字型、∪字型:任何會議皆適宜。
四、 通知出席者並準備參考資料。
五、 會議結束
1. 會議中所決定的事項要儘快。
2. 加以整理付印,分發並執行之。
3. 會議倘若失敗,切勿再犯同樣的錯誤,應檢討找出改善對策。
檢討:◎主席人選。
◎ 討論的進行程序。
◎ 主持與會的方式。
◎ 出席者之人選和表現方式。
◎ 資料的準備。

不二法門


不二法門
一、凝神定息是初機。退藏密地為常寂。先天之學心也。後天之學跡也。欲免輪迴須從無形做工夫。靜中可得,動則失。
二、心存方有主。有主方能治事。夫一操一舍之間。天人之分。賢愚之別。未可輕視也。但存心易於斷續。行之久自無間。無間則續。續則光明。光明則氣充。氣充則昏散不除而自除矣!天下事惟此事大。百忙中寸存。萬事中一理。
不體此二語。終難入於理域。
三、迴光不以目而以心。心即是目。久久神凝方見心目朗然。參悟工夫方有著落。不証者難言。不然是渺茫之言。言之亦覺自欺欺人。說法無際。且待爾等造就。日積月累。心開見佛。其實生死事大。一念迴光。收復精神凝照自心即是佛燈。滿屋財氣。只在各人認真不認真看而已。此事神鬼俱驚。惟有德者當之。不若此一盞燈。徹夜不昧。能照徹五蘊皆空。方知救苦救難一尊觀世音。
心燈一盞人人本有。只要點得明。便是長生不死仙人。汝等勿要忘此心。使神昏昧無主。則精神散漫。此法直揭大乘宗旨一超直入工夫。
迴光者即他日。身後明白境不獨現在也。必須要逼我說出來汝等才發信心嗎?亦大洩天機矣。
汝照此行去不期效而自效。平生參學方貫串得來的。不是今日東明日又西。說些野狐禪便為了事。
四、窮理到底。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盡性罷了又何以至於命。不得窮到底。焉知神物隱於此。
五、不可不知玄關乃天地之正中。竅中有竅亦無可指之處。非身體力行自証者。不能語語金針句句入殼。默會而已不多言。
六、真意引入黃庭。而目光視中黃神室焉。既而欲寂者萬念歸「宗」。即是安神祖竅。翕聚先天。即此便是凝神入炁穴。
七、風雨鬧人事。逍遙說玄機。大半是空中難到。不積德沒倚靠。故將人事作梯航。故得了時機宜到。做不了時也有紅塵浩。天地無私何須人計巧。汝等有事亦不妨。只要精神不散漫。如猛火聚爐方有專一之意。方可入菩提路。所謂大道以默以柔無時而不適。無事而不泰然。
八、參要真參,悟要實悟。通天徹地盡是法身。俱是我性光現。未到窮陶,難透其源。先天妙用不輕得。必從後天人功積,人力盡而天力生。方是功夫菩提路才起頭。
九、吾之道見性明心。明心正所以見性。三教合同。圓通無滯。真一分師。規嚴一分非同凡流。聖賢仙佛敬慎為先。敬慎即是本體非有二也。超凡在茲。有何許多言說皆相也。所言說者總是修持事。層層相因。疊疊不化。即落凡夫界。仍隨生死輪迴苦。
十、一個有道之人卻有經天緯地之學。倒海移山之用大矣。那裡塵俗累得心。總是人心荒唐。執著己見。一個破天荒還有一個破天荒。日間是識神把持。夜間識神入蟄。其平生所作之惡意種子未化。故遇緣發生。若非一超直入之路。一刀兩斷之功。難以成就。也難以入契真理。
必須內功觀照,而外功抱一。
十一、古哲於善知識前勤侍服役多年。於一言半句淡話即得大解脫者不少。
釋立言從高處引起。是欲人知其極。不欲入陷於影響無著之地。於慈悲方寸接引群生。汝以為入手功夫。可以旦夕到岸。無操存涵養克治琢磨。恐庸俗到老不知自悟。聖賢鄙之。頓根有幾。總是習染沉疴。愧有修行之名。今而從心田認實。幻化不真何者是實。從此躧去。一旦踏破天關。腳頭翻轉。方有個些路數。
十二、大道不在靜居。靜居一室反增心火之炎。要在行、住、坐、臥、總是工夫。方得坐在千峰頂上。不離十字街頭。諸人還會也麼?
十三、玄關徹。天心見不是黑窟生涯鬼面。須得參透一關一關打破。又一關關有次第刪。不粘不滯為尚。以柔以默為強。臥聽鐘聲。行趨佛路。
十四、太上堂堂大道。不外日用常行。何嘗是鬼窟生涯。有一等人將色身算作法身。求之氣運上昇。以為結胎產嬰兒張本。自高自足。不知大道沙裡淘金。金鳥飛入蟾窟。皆是未生前事。見淺者焉能窺其堂奧。說有執有。說空滯空。不識大道淵源。先從淵源探摸見空劫以前的自己。方知神龍變化夫唱婦隨之理。何嘗執有。亦不執空。妙有真空。真空妙有現於一毫端。小大相融一。多無礙。方說得鼎爐中事。超生受生。一目了然。要心中瀟灑即是仙。要心中無累即是佛。要心中無私即是聖。保全汝良知良能。各人有的並非外求。更不是肉身計較。死後一坯黃土盡夠汝埋。賢愚同歸。富貴一致。那些是我。惟我這一點靈明秋空月皎。寶鏡澄輝。不用妄求除妄念。
十五、行、住、坐、臥提醒此心。常令不昧。無時刻之間,功夫即接續不斷亦不必拘拘坐時參。不坐時便不參。
十六、吾道宏深非如俗眼止日為仙。絕人逃世。棲處岩谷。以為自得。了手人間消受天地。風花雪月之報。說妙談玄,週遊蓬島。不乏其仙。吾之道不如是也。代天抒化。普渡賢愚同歸聖果至善。並非小溪小徑。故爾等須倍加敬慎。乘此天恩得獲良益。化育之道,並非自了。
十七、常目在茲。克明峻德。聖賢學問不異玄禪。乃世人不察三教異同。紛紛立論。真是醉夢中狂解跑馬看花真堪一笑。吾之得與天地同其悠久者,因體天地好生之心。爾等如果發願隨力隨才無損於己。有益於人既有益於人。亦不能不損於己。然損於己無全損之理。若全損人得之亦不能消受。
十八、凡人終日閒時盡多。忙時甚少。如爾等在此止此一事,過此便萬緒千端。其實行住坐臥總是一事。人自忙耳。
故吾前云:只是當下不昧,即心不馳,而意不走。省下許多功夫。腳踏實地。隨遇而安。也不妄想,也不學道即此使是大道。學久則神凝氣聚。渾合無間,神力綿綿,方消得魔障。
出得牢籠上得天空,一步一步崇。
十九、學道之士正欲於葛藤扯絆中,方見經綸妙手,不然何為其才。庸欲而已。順境誰不會過。只到逆境略加怨天尤人之心不免。殊不知平素有何功德消受天地生養之報。還自思量否?今而後諸子放下心煉成靈寶人難識。消盡陰魔鬼莫侵。只須當陽一露。百句話頭有何排遣不下。有何隔礙。
二十、以是一切經論所有法門。無不圍繞著這一中心。
明心見性來闡揚見性法。使人們得以學破迷情。消除無明。離妄返真就路歸家。所謂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也。淨就是禪。禪就是淨。禪淨不分家也。
二十一、對下根人不須和他多說甚深禪理。只教他放捨身心秉直念去。念到情亡心空。自然証得。若上根人一聞即悟更不消多說。故唯下根與上根人最容易成就也。蓋中根人似聰明而又非真聰明。似愚笨而又非真愚笨。非真聰明不易看破世情一切放下。非真愚笨又不肯腳踏地懇懇切切地老實念佛,所以不易成就也。
二十二、又如修淨土念佛者未開悟前。不知念念歸「宗」只向外馳求著相。修行甚者。著功德相以多為勝趕念經咒。反致生病。及開悟後方知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念佛即是念心。念心便是念佛。念念念佛念念喚醒本心。所謂心佛道交打成一片。明心見性後方能全提。
以未悟前既不知念佛之落處故不得真實受用。開悟後識得心之本源。念亦得。不念亦得。無所謂念與不念。既不著相以求念。亦不避捨而不念。整日淨裸裸赤洒洒逍遙自在。隨緣無礙。到這時方才真正稱得起淨念相繼。無一念不是念佛。
二十三、實相妙體,本有無住妙用。學人須將所証得之清淨自在光景移用於人事顛倒之時。而化有歸空。化顛倒為清淨。化煩惱為自在。非但滅卻自己之苦。且可以滅他人之苦。如此即名度化眾生。
二十四、理事圓通不待思索。歷歷如見。全在定慧雙資。功夫純熟此便是神通並無何種神妙之可求。
二十五、所謂無念,不是一念不生為無念。而是隨起隨息,無絲毫住相痕跡,做無念工夫也不是把前念斷。後念未起的真空無念時間逐漸延長為進步。譬如今日無念只一分鐘,慢慢延為五分十分乃至一小時或二十四小時為成功。須知無念是活潑潑的不是呆板木石一塊。
纏一執著妄念鑽牛角尖便乖離真心了。況且真心原本清淨。是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有一念之繫已背離真心了。何以說昏沉不好呢?昏沉是無明表象。打坐著魔大半由於昏沉。所以不好不可昏沉。
二十六、工夫越深,習氣發動亦越多越快。學人不必害怕。此是第八識裡自性田中自然翻出之種子。發動雖快但去亦甚快。發動可能較平日為大。但發一次小一次。短一次少一次不復再增長了
工夫越深,膽子越大,如忽然遇驚。亦只一驚,不復再驚,而且力量愈用愈強。工夫越深忽而忘記性大。又忽而記憶力甚強。且日見敏捷感覺力亦強。往往不加思索。即與物相應此通之生兆也。
常觀此本來而默契之。習氣一來即便覺察。覺即轉空。同時以般若掃蕩,此空更以般若掃蕩此掃蕩。掃至無可掃時。斯合本來。斯合般若大空之旨。做工夫要準、要狠、要省、要等、要平、要穩,看準方向無所疑退。狠者—克制自己絲毫不留情。對自己點滴過錯也不能姑息。
二十七、明心後我見未能即除。習氣未能即淨。我見習氣時時來時時能轉而化之。是真明心者。若轉化之力小此另一問題。只怕不知轉。不知化。即不能轉不能化矣。如能覺照一起,習氣即消。平時常用反觀法。考察自己習氣不論好壞善惡。凡不易化除者即屬生死之根。越不易化除越要化除。常與自己逆轉便是進功。除習氣猶如人天交戰。此必百戰而可克勝。原非一朝一夕之功。明心而後方具可以交戰之資格。此即啟用。由小戰而大戰。小勝而大勝。根本破敵永無後患。
二十八、最後還要向修道者進一忠言。我人識取真心証得本來後。尚須眾善奉行。一則磨煉自己習氣以增慧光。二則積累福德以成作佛資糧。以吾人真如體性雖淨。而有無始曠劫習染未除。不以種種方便薰習。煩惱亦無得淨。而此煩惱垢染。遍一切法。故須修一切善行以為對治。
復次!佛是二足尊。智慧福德雙圓。方能成佛。如僅有慧而無福。只不過是羅漢。不能成佛。故須廣行諸善積聚福德。切不可自恃天真。不習眾善。以成懈怠。而誤墮惡道。鑄大錯。

如何修煉本性


如何修煉本性—活佛師尊慈悲
師尊:大家有沒有修煉本性呢?本性要如何修養呢?要不要學?(要)教你們好不好?(好)你先坐好,深呼吸到下丹田,下丹田在什麼地方?肚臍下是不是?深呼吸至下丹田而後至氣飽滿不能再貫下去的時候停止一下而後再由下丹田往上升再由鼻子出來,先端正不要歪一邊,坐時不要靠椅背,不可以用肺部呼吸。
腹部呼吸、肺部呼吸那一個比較好?是不是腹部(是)煉的時候內腹的氣要直通下去待到氣貫滿時稍停一下,而後再吐出來,其要快還是要慢慢地,快還是慢?(慢)慢慢地就可以延長壽命,要不要愈煉愈年輕去感動別人,這樣教你會不會?要不要天天練習做?(要)吃飽飯後一個鐘頭有空就坐,坐完半小時之內不可以吃食物,也不可沖涼水,因為坐完之後會流汗滿身,這時候的毛細孔是如何?(張開)如果沖涼水(洗澡)會感冒,這種感冒是醫不好,懂嗎?
如此長期循環不斷則百病不生。氣貫滿全身可不可以治病?(可以)懂嗎?(懂)有人曾經研究過嗎?(沒有)坐的時候可不可以亂想(不可以)亂想的話會怎麼樣?(走火入魔)以前的人曾經有這樣過,這是他們不能明真路途,不明白其中之意,亂思亂想,想從什麼時候才能成道,才能有得道。修道是不是一步一步來,修內性是長久一步一步而修,要腳踏實地,心無所慾、所染,才能得到真妙意。
坤道坐時,如果是月事來臨不可坐,身有孕也不可坐,這樣子會混亂,知道了沒有?(知道)。
你們大家有沒有很幸運,很幸福,真道、真得、真修、真持、真品、真建,修道內聖外王兩兼施,平等之心真善存,禮儀是道德提存,道性莊嚴得守存,有要存什麼呢?心要存真、要存誠、要有理、要存道,不可以恍惚。真道是很寶貴,但是你能夠修,能夠明、能夠做,才是最為貴,雖然有得但是不修不做,這樣子有效用嗎?
大家是我的誰?(徒)那一個徒?看你們這一群會不會去做呢?會不會?實心的求,煉的時候要不要說下一步是什麼?後來要怎樣做,現在做會有所得嗎?你頭先第幾次,如果你氣不旺盛,你所感覺到的會較慢,但如果氣旺盛了,勤加修練,你會得到很好的用處。
眼睛要八分閉二分開看你的那裡?(玄關)可不可張開來看東西?(不可以)這樣會損壞你的視力,因為在煉的時候會佈滿全身神經,懂嗎?(懂)
師尊:大家有無在修養本性(有)你們的時機好像都還沒有到怎麼辦?簡單的說一說吧!想不想學要不要讓為師教,時間還沒有到,所以簡單教一教,先由鼻深呼吸入你下丹田裡去,慢慢的不要很快很急燥,慢!也不可以太慢,緩緩的順著,你們有沒有在做?(有)好吸進去順著前面一條氣脈,那一條知道嗎?這一條叫做什麼脈?(任脈)這樣子會了沒有?是不是還沒有呼出來?氣往下丹田裡去,肚臍下三寸地,一直吸到你的腹部飽滿了,先就稍停一下,然後再深下丹田順著前面這條氣脈(任脈)慢慢的伸出來,絕對不可用肺部呼吸這樣子懂了嗎?
  時間自已調息,時間自己控制,看看多久的時間去調息養它,煉以後會冒汗不可吹冷氣、電風扇、碰到水是不是?因為怎樣了?(毛孔張開)知道了嗎?你們就這樣子去調息它,做完後絕對不可馬上進食、吹冷氣,練後一小時,絕對不可進食,否則會損害胃腸內臟知道了嗎?
  還有女士們的天癸若來臨不能做,否則會亂,還有乾道你們大家煉完以後,五個小時內不可行房,所謂清心又寡慾,修道人本來就是要節制,不可太放過自己的心,有一些人不能節制自己,這樣子說知道嗎?乾道者煉會有漏丹的現象,那是不要緊,那是正常現象。
師云:你們現在辦道心常外放,容易把精氣神耗掉,也應該知道如何收回來,可以在子時打坐十分鐘,八分閉二分睜,舌搭天橋,自然眼觀鼻、鼻觀心,也可默念五字真言或心經,使之心無雜念妄想,即可恢復氣神。

今心念佛樂無窮

“念佛”的图片搜索结果

要想轉凡成聖,滿菩提願,還得老實修行,老實念佛下功夫。念佛的「念」字是「今心」所合成,一般人以為念佛是口念,故在念字旁加個「口」成了唸,其實持名念佛固然要口念,但更重要是在用心念啊。用什麼心?「今心」今者現在,此時此刻,當下這一秒是現在,到第二秒時第一秒已過去了。鐘一秒秒很有規律的運轉著,我們的心也如鐘一般滴滴答答的不斷保持著念佛,一句接一句,念念無間,當下這句一念過就不再理會,心念緊隨下一句佛號,句句保住「今心」,念茲在茲,不思前不想後。
經云: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還有更重要的「現在心不可得」,心既不可得,萬法亦了不可得。要知煩惱虛妄也無自性,故念佛時先保持現在心,則一切煩惱妄想之心就沒有了。為什麼?實相無相,三心不可得能如此正念作觀,即持名而入實相,則可直生智慧功夫有成。然保持今心念佛時,仍不可忘了加上虔誠之心,恭敬之心,使所持之每句佛號皆發自內心。如何知有用心念?即念每句佛號時耳都聽的清清楚楚、心記得明明白白。能聽清楚表示心在,否則一念妄了現在心,雖口念佛耳未聽明,心跑走了雜亂心攻入也,此即心不在焉聽而不聞。
憨山大師也言:口念佛號心散亂,喉嚨喊破也徒然。口不能離心,一離心即無功夫,此乃用功之命脈處。心多散眾生能由此加功,散亂自然減少。如果你睡著了仍能聽到念佛聲這就對了,若一躺下即呼呼大睡什麼也不知就是還未達聖境界。念佛功夫的人,雖睡眠中作夢仍於夢在念佛,用功應至此境時到功成,終能得一心不亂入實相定。要知佛者覺也,念佛當下就應時時覺悟,不可隨其分散。果能以「今心」念佛,將心住於當下所念之佛號,那只有愈念愈快樂、愈念愈清靜自在,只要能得一念相應,這種法樂絕非世間任何五欲之樂所能相比。五欲是包裏甜蜜的毒藥,甜是甜,卻毒死人的法身慧命。凡夫以之為樂痴在此亦太可憐了。你還是安守本份老實念佛,從朝至暮,不論行住坐臥、穿衣吃飯,一切順逆境界,還是一聲佛號,加諸時間執持久了功夫上了路,就能任運而持、時間一到淨業自成,即可得到寂靜常寂自在,佛號猶如天樂盈滿。
真正修行不要怕苦煉,發心煉三寶。念佛只有快樂那有苦,用功時感到勉強苦,並非用功之苦,是以前之壞習氣難除業障在反抗,不願改良才覺得苦,不自在都是業障在作祟,這是自己業障重,應生慚愧心。修行就是要和業障交戰、魔鬼抗戰。妄想紛飛不僅無法養神,且想得精神疲累。昏沉一過,心又浮動散亂即來。要想降伏就得有如臨強敵之勇,用全副精神去作戰,不能散漫懈怠地空過生命時光。功夫愈是用不上愈要精進莫生懈怠,唯有精進再精進才能道行有成,猶如茶可止渴飯能止飢,可是半口茶一口飯何能止渴止飢呢?飯量大者二、三碗還不能飽。念佛的功夫也是要多念常念才能消妄想入正定啊!
若功夫一直用不上,就應念念生大慚愧心,自覺業深障重方致多生障礙,慚愧心一生就
能發出至誠心來念佛。
古德云:「一分誠敬一分感應,十分誠敬十分感應。」誠則靈,不誠無物。我們要發大菩提心來修煉三寶,為菩提道來求生淨土。「心即佛佛即心。」有人會說自既是佛何必念他佛,當知我們雖是佛,不是事相上功德於圓滿之佛,在事相上佛是萬德莊嚴,我們還是萬毒充滿,實是罪障深重故要念佛,念佛才能轉凡夫心為佛心。什麼是佛心?清淨心即是。眾生心與佛心原本無二,凡性即是佛性。念佛仗彌勒萬德洪名之力,即能淨除業障,六根圓明乃至成就佛道,此時方真是佛與眾生無二平等無別。
佛云:人命無常呼吸間。說到無常,沒有無常觀的人,怎能發至誠心,來實踐三寶修持下功夫呢!不要老是打著財色名食睡的妄想了。妄想紛飛,哪有否將「死」字掛眉梢,若還是凡夫心,只掛個修道名,念佛只用口不用心當然難以靜下。
印光大師就是以「死」字為座右銘。他警策我們!修道之人念念不忘此字,則道業自成古來高僧大德都是將了脫生死視為大事。
若真要下功夫修三寶之人,能發慚愧心、至誠心,常想人生無常又怎修不好三寶呢?
有什麼放不下,看破放下就自在,不放下一事無成。為何不放下?功夫下不夠深。老老實實的往三寶下功夫吧

守五戒


三皈五戒乃守道之根基,皈戒不守,如煮沙作飯,何能充饑?修道的人,不是粗 守大略,要守精細。一不殺生,不但不殺,斷斷不可養不可餐,日不犯殺生之事 ,倘若路遇殺生,默念佛號,戒犯殺戒。二不偷盜,要清白正大,不沾人一文便 宜,不妄取人一點東西,不貪愛人一樣物件,如有許多功德不清,及妄用人家功 德,皆是偷盜。三不邪淫,不到邪淫之地行走,不與邪人往來,如抽煙、賭博、 看燈、看會,盡多是邪事,定要斷清。不淫者,不但絕淫事,定要斬淫根。男子 目不熟視女色,心不妄動邪念;女子要莊誠敬,毫無輕狂之態,嬉戲之容。至於 穿戴,以雅素樸為好,不許華美豔飾。再精而言之,第一要守身不漏,若白日胡 思亂想,夜裡靈丹走洩,睡夢顛魂,陰魔擾害,就是犯淫之戒,還修甚麼行?此 一戒最為難守,全要除雜意慾念,時刻提防,拴鎖猿馬,又玄關守透,丹田常熱 ,呼吸升降,風火運動,方纔守得住。九節工夫,最重築基一節,基築成了,如 十五、六歲之童體,纔算得守真守戒。四不食酒肉,此戒易守,而吃一碗素飯, 亦不圖貪厚味。省儉惜福,賢者之風。五不妄語者,要老實致誠,當說的話,有 一句說一句,不必別添枝葉,不當說的話,緘口莫言,若牽扯是非,花言巧語, 當面虛哄好聽,背後行奸作怪,此等人縱有小能幹,畢竟浮而不實,帶罪不輕。 修行之人,最忌多說話,一則傷神氣,二則惹是非,除勸善化人之外,總是裝痴 呆的好。真心學道之人,二六時中,迴光搭橋,默守玄關,那有閒空時間,說話 談笑,耽擱時辰。在道場中,自己警戒,不要像他人一樣,切不可張揚其事。這 張揚造孽最重,惡口傷人者,必遭惡報,讒口害人者,必有天譴。在道中,亂講 閒話,退人善念,誤人好事,罪在不赦,一言之壞,就墮了地獄,合而言之,洪 誓大願,皈戒在先,犯了戒規,誓願難逃,明地可以瞞人,暗地不能瞞神,暗室 欺心,神目如電,人間私語,天聞若雷;各人捫心細想,未犯者加功,己犯者速 改,久後必照蓮花之鏡,而等靈官鞭下,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