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講到第 88 頁,這邊剛好在解說我們的六根。我們的佛性本體本來就沒有數量(沒 有一二三四五六),而我們落入凡塵有身體以後才有六根,這個楞嚴經要我們解開 六個結,各位知道是哪六個結?之前我們有提過,可能各位都沒有印象,因為畢竟 那個很少接觸,後學就把這六個結稍微跟我們解說。六結,打結了,就是五蘊(我 們的色受想行識),五蘊就六個結。 第一個是從微細然後慢慢粗顯,微細的時候第一個就是我們五蘊的最後一個「識」, 我們生從「識」起,為什麼會生?就是因為「識」,我們一念無明生三細就屬於「識」 的範圍,所以我們就把寂滅就變生滅,第一個結就是我們五蘊的「識」。 第二個結就是我們五蘊的「行」,「行」在我們的身體之中就是第七的末那識,第 八識是屬於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就是生滅跟不生不滅和合(合起來)。 第三個結就是「想」,「想」就是第六識。第四個結就是「受」,「受」在我們身 體來講就是眼耳鼻舌身這五個。第五個結跟第六個結就是「色」。 我們出生落入凡塵由細一直到粗(從微細到粗顯),念頭是很微細,一念無明生三 細就是開始落入凡塵的原因,接著我們阿賴耶識就轉給第七的末那識用(就是行), 然後行就轉給前面第六識(「想」就是第六識),我們在凡塵用最多就是「想」, 所以要回去一定要去掉我們的「想」。接著再打第四個結就是我們的「受」,因為 這個五蘊虛幻不實在,可是我們生活上不管是遭受現象、遭受事情,我們都把它當 真(就是認為是真正的對著我,然後我們去感受),感受以後就會有喜歡討厭,就 有取捨,而取捨就是造業,造業就要受苦,就是因為這樣而來。我們再往後面來講, 就是我們五蘊的第一個「色」,「色」就是我們外面的身體跟我們身體裡面的心(身 心),以及外面的世界(整個世界)。內而身心外而世界,就是我們的第五個結跟 第六個結。這是生來的時候,從微細一直到很深入。 然後我們要回去的時候,就要把結打開,打開的時候要從第六個結開始,第六個結 先打開,打開以後才能夠看到第五個結,第五個結打開以後才能看到第四個。就好 像脫衣服,外面這一件衣服沒有脫就不知道裡面穿什麼,而你一件一件脫的時候, ―2― 才會知道脫了一件衣服,再下去那一件衣服馬上就呈現。所以我們在凡塵解開這個 結,一定是要先打開第六個結。 第一個從無(很微細)落入到凡塵,第一個結叫做滅,第二個結叫做空,第三個結 叫做覺,第四個結叫做根(身根、六根),第五個結是靜,第六個結是動。所以我 們要回去,解開的第一個就是動,先把動的結解開,才會看到靜,靜的結看到以後 我們又解開,然後才看到我們的根,根解開才看到我們的覺,覺打開才看到空,空 打開才看到滅,滅就回到寂滅本來,所以生滅既滅寂滅就現前。 我們把第一個滅,「滅」本來就是寂滅,寂滅就是我們的本位,可是我們把寂滅變 生滅;第二個「空」是真空,但我們把真空變頑空;第三個我們身體的真「覺」, 我們身體的覺有沒有妄?我們生活上的遭遇感到很順心的時候、不順心的時候、身 體有微恙的時候、有生病的時候、有受傷的時候,那個覺都不一樣,而那個覺都是 妄、不真,我們真的覺(真覺)就是佛性本體,文字雖然一樣但內容不同。所以我 們了解,原來我們是把佛性沒有生滅的覺已經變成妄(生滅的覺);痛,有過去的 時候,就不痛;但是不痛的時候,不一定能夠保持,有沒有變化?一定有。所以雖 然「覺」文字一樣,可是在日常運用的時候,我們這個覺是時常都呈現,而我們都 很看重這個生滅妄的覺,就把真的覺忽略。真正的覺,後學就講當我們身體有病的 人,腳底按摩就很痛,然後當你體會到那個不痛的,那個才叫真的覺。當我們做耳 根圓通,整個佛性都延伸到整個虛空,跟虛空合在一起,那才叫真的覺,可是真的 覺我們不容易去體會呈現,我們自己一定要有心來做,真的覺才會呈現。 覺再下來就是根(我們的六根),有這個身以後我們就有眼耳鼻舌身意,這六個本 都是佛性要用,可是我們佛性忽略,就變成這六個自己當家,因為自己當家,所以 喜歡討厭特別濃厚,就做出來非常多的業,業因就形成。所以有根以後就造了很多 業因。第五個就是靜,第六個就是動。 現在我們開始打開第一個動,把凡塵的所有動…,老子清淨經講「動者靜之基」,相 信各位前賢一定會很迷惑?為什麼?怎麼會講相反,動變成基本的,應該是靜能夠 給動當基本才對,怎麼老子會講相反呢?其實各位前賢我們沒有了解到,假如我們 全部靜下來,整個宇宙大地都在動、地球在運轉、小孩子會長大、長大以後會老, 有沒有在動?(有),身體有沒有新陳代謝?(有),所以「動者靜之基」,就是 那個「動」不是有形有相的,而是你看不到,但是它就是一個根源,根源一直在動, ―3― 假如我們能夠靜下來的時候,跟整個大地宇宙同時在動,就變「靜」。 假如整個宇宙大地都在動,而我們也在動,這樣就背道,就體會不出來真理。假如 我們能夠靜下來體會到整個大地的動,我們種的種子在土裡面,有澆水、有陽光, 就會發芽,有沒有動?(有),樹會不會長?(會),有沒有動?(有),我們也 會死掉,有沒有動?(有),都是在動,可是這個動我們都不知不覺,一定要研究 才會了解,了解原來都在動。好比我們身體整個都靜下來,各位前賢我們身體有沒 有在動?(有),血脈有沒有在循環?(有),所以它整個都在動。我們身上有兩 個主要的神經系統,一個叫迷走神經,一個叫自律神經,自律神經我們可以去控制 它,迷走神經完全不聽你控制,它走它的。所以凡塵你認識的愈多,你就會知道大 自然界的無形力量。我們先把動這個結打開,打開以後我們就會發現,原來我們真 的是靜到跟整個虛空、跟整個宇宙合成一起,這個時候就是靜的結呈現。那我們還 沒打開動結的時候,這個靜結就體會不到。一定要先把動結了解,了解以後,動已 經不影響到我們了,動結已經都打開了不會掛礙了,靜呈現,當靜呈現的時候,我 們佛性整個延伸到整個虛空,這個時候,假如我們有體會就會有法喜呈現,然後這 個靜一樣不能住,一住了以後,我們就停在我們感到很舒服的狀態之下,而後面還 有四個結。 當靜已經打開了,不會被動靜影響。各位前賢,動靜就是我們生活裡面最重視的, 但要了解是虛幻不實、無常變化,所以不能住相,不能住在動、不能住在靜,都讓 它自自然然,這樣的話,在我們心中不產生作用(動跟靜跟我們不產生作用),假 如我們很 high 的時候,就很喜歡動;假如我們正在疲勞、正在遇到很多事情,就很 討厭動,而很喜歡靜,所以我們被動靜左右束縛。 現在我們要先把這個打開,不被動靜影響,當不被動靜影響以後,但我們又被我們 的六根支配,這就是第三個結了,一定要先動靜解開以後,我們眼耳鼻舌身意才會 呈現它那一種當家的虛習(我們的習慣性整個都呈現而且又很強)。要了解,我們身體 的六根不是我們身體的主人,而是佛性的功能作用,不能讓它當家,讓它當家我們 就造很多的業。一定要把這個關係了解,要降伏它(六根),而要降伏這個就最困難, 因為我們用的很習慣,六道輪迴久了用的很習慣,一下子要把我們六根都降伏很不 容易,可是要從真理著手,主人=佛性本體,六根=婢女跟奴才,不能顛倒。 當我們打開根的結以後,就剩下我們更高一層覺性的生滅,就屬於妄覺。妄覺都變 ―4― 化無常,一直變化的,妄覺也都不會固定,一直在變化。所以在生活之中我們就可 以去體會,當我們知道覺是生滅變化,是虛妄不真,我們就可以去摒除它、降伏它。 當覺打開以後,再上去就進入空了,不要把我們佛性本體的真空變頑空,頑空就是 什麼都沒有了,什麼都沒有就變頑空,可是真空裡面含藏(如來藏),如來是佛性 本體,藏=藏我們的善惡種子,含藏天地的萬相萬事,山河大地都含藏在我們佛性 的真空裡面。所以我們把頑空又變回來真空,但是不能住,雖然很理想,但還有一 個,再往上就是生滅,生滅就是有為法,我們到最後就變寂滅,寂滅就是所有的生 滅都沒有了,就變寂滅。寂滅就是恢復本來了,五蘊都已經破除了,然後五濁惡世 也就消失了。各位還記得五濁惡世?第一個劫濁,第二個見濁,第三個煩惱濁,第 四個眾生濁,第五個命濁。我們只要這六個結都打開,五蘊就破除、五濁就消滅, 就沒有了,已經都回歸到我們本來。我們研究楞嚴經就是在講這些變化的情形,因 為我們都沒有研究,所以不太了解那個過程,怎麼來、我們要怎麼回去,都不知道。 這個就告訴我們怎麼來的,然後要怎麼回去。所以佛在這裡就講,由一根一門深入, 就可以只要你打開一個結,剩下的都解開了,全部都解開了。因為這裡面沒有明白 記載這六個結的名稱,大部分都記載我們六根。上個禮拜講到眼、耳兩根,接著鼻 舌身意四個,這四個一樣也都是如來藏,就是我們自性所含藏,都是妙真如性,都 是佛性的功能作用。 後學前陣子在台北講楞伽經概略,因為楞伽經是達摩祖師從印度帶過來老水還潮, 要我們東方人來修的一個法門,因為楞伽經太深,都是釋迦牟尼佛針對菩薩所講, 不是對弟子所講,而是對菩薩講的,所以很深。一方面我們接觸面廣一點,因為我 們先聽一聽那些講的內容,它會幫助我們現在所學的。當我們聽深一點的,聽了都 聽不懂,可是當你回來再來看這個,啊~意思知道了!像我們研究六祖壇經大家都說 聽不懂,可是講道德經的時候,大家都說聽懂了,很淺。其實道德經比較深,六祖 壇經比較淺,各位都看反了,那就是表示我們心的喜歡程度,心喜歡道德經就覺得 道德經淺,你的心喜歡六祖壇經就覺得六祖壇經很淺,可是只要你聽懂了就不深, 所以後學為什麼有時候會講的很快,後學都覺得白話就講的很快,而聽的人都說你 在講文言文,後學說我沒有唸書,後學沒有國民小學畢業證書,在坐的人可能學識 都比後學高。不過老前人時常講修道跟唸書沒有關係,六祖也沒有唸書不認識字, 老祖師也不認識字也沒有唸書,各位了解嗎?我們都有講過,可是我們性分之中並 不是只有一生一世,各位就可以想「謝謝你」的歌詞,相信我們累生累世可以留下 記憶,我們哪一個留下來?我們前世做什麼?大概都不知道,有沒有記憶?都沒有。 ―5― 所以我們在凡塵的時間太久,而且都被凡塵的現象誘惑,我們都追求潮流,而不追 求我們的根源,所以出發點的方向已經不對了,所以我們再怎麼追求怎麼能夠得到 答案、怎麼能夠得到最理想的狀態。我們一定要立志向,後學記得以前參加所有的 進修班,到後來就會訓練當講師,當講師就要有題目來講給評審聽,講最多的題目 是什麼嗎?就是立志向,大家都選這個題目來講,你看這個立志向多重要,志向一 立了,你就朝志向去進行,到後來就會有成就。所以在善歌裡面,「我們凡塵世間 的道路千萬條,修士最高」,追求非常多的方向目標都不如我們修道,只有修道不 會後悔,當你到一口氣不來的時候,追求別的一定都後悔,白白浪費一生,唯有修 道不會,縱然我們還沒有成道也沒關係,性分之中都有累積,累積了以後,假如在 現象就會不一樣,有的人一生下來就非常的靈敏根基很深,一點就通;有的人就很 鈍,七講八講再怎麼講都聽不懂,那就是我們的根基,我們在佛性性分裡面,我們 已經有了、累積了,就會很熟悉就會呈現。雖然生下來不會馬上懂,可是只要有善 知識一點的話馬上就會知道。假如我們沒有累積,你七點八點再怎麼點也不懂,不 懂就是不懂。假如有人問你「你的佛性一斤是多少錢」,你會怎麼樣?一定會很洩 氣,差這麼遠要怎麼辦! 所以能夠研究到性理心法可以說都是不平凡,祖上有德且自己本身累積善,善根已 經夠才能夠研究性理心法,能夠聽得進去、能夠做得出來、能夠有成就,況且活佛 老師又這麼的疼愛,三年到了,活佛老師在美國彌勒寶堂就講「這三年是初級班」, 各位也都了解後學那一陣子站都站不穩,那位點傳師很慈悲要趕快過來扶著後學, 可見那時候身體已經很差,後學已經講二十六年性理心法,而且以前一講都是三個 半小時,後學在講課沒有喝茶的習慣,都是一口氣講到下課,後來年歲愈大了不行 了就愈縮短而且很耗氣,這一講都沒跟人對談(因為跟人對談有停止的時候,對方 在講我就安靜聽他講,等他講完我再來講),一個人就一直講,講到下課,這樣連 續二十六年,然後之前再三十年的研究,能夠講二十六年就是因為三十年的研究, 你沒有研究你就講不出來,怎麼能講的出來。所以這個性理心法就是你要用心,只 要你有用心,不管根基、緣分是怎麼樣,你看我們最近的訓文,活佛老師在最後那 一面底下有講:「你在一口氣不來的時候,你都會很感激怎麼會有這麼好的因緣, 可以聽到這麼好的道理」,活佛老師真的是苦口婆心且一直鼓勵大家來聽,可能有 一些人年歲大比較聽不懂,活佛老師會講:「你很大牌喔,三邀請四邀請你都不來」, 後學看到那樣:「活佛老師真的是恨鐵不成鋼」,就是要我們研究,對我們幫助很 大,絕對可以改毛病去脾氣,不然我們修道的時間都很久了,各位有沒有改毛病去 ―6― 脾氣?有啦,有改,可是多不多?大不大?都不關痛癢。那我們研究性理心法就整 個重根源解決,從源頭把問題都解決了,我們源頭能夠解決了,整個人生都不一樣, 所以後學都講「只要你研究性理心法,你本來臉很黑都變白了,業障很深的臉都很 春風了,看起來都很好看」,各位就回想三年前跟三年後一不一樣?你們互相看的 時候就會發現:「你怎麼變這麼好看」,所以我們只要境隨心轉,當你心一轉,你 整個臉相都轉、你的環境都轉,你周圍的人都跟你一樣轉,他看到你這樣子就很喜 歡跟你,渡人容不容易?就容易了。 假如你都沒有變而且人家很討厭,那你去渡人容不容易?人家才願意跟你走。只要 你都愈來愈理想,以前他認識的你跟現在認識的你完全都不一樣了,怎麼這麼好, 那他就會跟你去,是不是就很容易了!我們一定要自立自強用心研究,而且後學都 不藏私,只要知道都會說,就怕我們不聽,你不聽就沒辦法了,所以一定要發心修 道,這是對我們幫助最大,我們什麼都沒有辦法留下來,所存留的就是不生不滅的 真心佛性,真心佛性是萬萬年、億萬年都不會消失的,可是我們對真心佛性都不重 視,對這個百年的身體非常重視,趕快要做什麼?去毒,還蠻貴的。我們最毒的還 是心,心是最毒啦,所以從心去解決就好了,從心的話毒都排除了,沒有毒了。 在未曾有因緣經,文殊菩薩出去化緣,因為下雨很久了,所有聽講經說法的人都沒 有出去托缽,已經餓的站不起來,阿難跟釋迦牟尼佛講:「不行了,沒有飯吃,大 家都沒有體力了,除非他能夠入定,入定就沒有影響,可是程度又不夠還不到那個 程度」,所以釋迦牟尼佛說「你去跟文殊菩薩講,文殊菩薩有辦法解決」,文殊菩 薩那時在跟色界大梵天王講道,阿難就跟文殊菩薩說:「佛要求能夠去托缽,讓聽 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的人都有飯吃」,文殊菩薩說:「好」,那阿難就坐在門口等 文殊菩薩出去托缽,可是文殊菩薩就一直在裡面講道,怎麼都沒有動靜,當過了非 常久的時候,阿難想「不行,再這樣的話大家都餓扁了」,阿難就回去向釋迦牟尼 佛報告:「文殊菩薩還沒有出去托缽」,釋迦牟尼佛說:「文殊菩薩已經托缽回來 了,在門口,你去看」,阿難真的趕快跑去看,有,一碗。阿難又趕快回來跟釋迦 牟尼佛報告:「人這麼多,但只有一碗,要給誰吃啊」,釋迦牟尼佛對阿難說:「你 不要看那一碗,縱然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每一個人都去吃,那一碗還在,吃不完的」, 阿難說:「有這種事嘛」,阿難就打犍槌集合大家吃飯,一敲之後大家就拿缽來盛 飯,阿難就睜大眼睛在看,就只有一碗而已,能有多少人來盛,結果一個人盛飯後, ―7― 那碗飯又滿了,結果第二個人又去盛飯,那碗飯又滿了,幾千個人去盛飯以後,竟 然都還有剩下,神不神奇?(神奇),所以阿難很好奇就問佛「怎麼會這樣」,佛說「那 是文殊菩薩累世所積的德,文殊菩薩的德有辦法供應這些眾生能夠有食物可以吃, 那是文殊菩薩累積下來的」,可是阿難就說「文殊菩薩還在講經說法都沒有出門」, 佛說「你看的是文殊菩薩的肉身」,因為修到那個程度,文殊菩薩有千百億化身, 都已經出去外面托缽,波旬就想要阻礙:「不能布施給文殊菩薩」,可是文殊菩薩 的功力比較強,文殊菩薩說「你布施給文殊菩薩,得到的功德無量」,大家都拼命 的布施,當布施非常多以後,文殊菩薩把它融成只有一碗,文殊菩薩就請波旬將這 一碗端到釋迦牟尼佛講經的會場,波旬竟然端不起來,波旬魔王喔,魔王也是功力 很大,竟然端不起來,波旬那些部下魔子魔孫笑到「我們大王怎麼這樣,才這麼一 小碗也端不起來」,所以波旬就非常沒有面子,就要求文殊菩薩,而文殊菩薩也用 神力讓波旬能夠端的起來端到會場去,這些阿難都沒看到,阿難都守在門口在等文 殊菩薩出去托缽,所以我們執不執著?(執著),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我們碰到一定 都不會相信,我們要知道「凡是相都變化無常」,可是凡是性…,因為沒有形相,沒 有形相可不可以確實去體會到祂存在?每一個人都有那個「覺」,當我們一個念頭 也不起,是不是了了分明?我們不要起念頭,我們對我們周遭的所有一切「了了分 明」,要了解那都是佛性本體所發出來的功能作用。我們佛性的本體非常的奧妙, 而且非常的廣泛,很大很大,大到跟整個宇宙虛空合而為一,很大;且又「如如不 動」,各位前賢,「如如不動」並不是我們身體不動,不是的,身體要動儘管動, 那跟佛性的如如不動沒有關係。我們佛性的如如不動是因為充塞整個宇宙虛空,不 用你動,什麼地方都有佛性。我們怎麼樣體會呢?就用照相機的原理。 我們大概都有玩過照相機,在按快門的一剎那鏡頭不能晃動,當鏡頭一晃動,照出 來的相片一定模糊不清,而是要定點按下去,照出來就很清晰。就是假如我們的佛 性是動的話,那我們看的景相都模糊,可是我們頭一動,看的景相都很清晰,這就 表示動的是身體,佛性是不動,如如不動,充塞整個宇宙虛空。像後學從基隆來, 要不要帶佛性來?還要從基隆帶佛性過來啊?不用,縱然我們到美國、中國大陸都 不用帶,都充塞著我們如如不動的真心佛性,已經全部都在,很奧妙,只是我們都 不研究而不知道,如如不動就是佛性本體,所以我們用文字又把祂變一下叫做「常 住不遷(不要搬家)」。佛性要不要搬家?假如我們這個身體沒有了(死掉了),然後 我們在凡塵又再示現又產生一個新的身體,有新的身體以後就好像我們又搬家了, 可是佛性就是如如不動。要了解,我們所認知的一切都叫識性(認識的性),認識 ―8― 的性跟習性是有一點相近,我們累世六道輪迴太久所帶來的一些習慣性,這是佛性 生發出來的功能作用被我們的執著佔據而不放捨掉。佛性裡面有沒有這一些?佛性 裡面有沒有貪瞋癡?(沒有),可是我們現在有沒有?(有),為什麼?我們怎麼 形成貪瞋癡?我們的習慣性已經太久了,有而不知其有,各位有沒有驕傲性?我們 真的都很驕傲,縱然沒有錢沒有社會地位也是一樣很驕傲,只是比較小一點的驕傲 而已,那有錢有社會地位就大驕傲,大驕傲以後就當候鳥,飛過整個海洋。我們小 驕傲就當小鳥,很小,不起眼。 要了解,只要落入人有形相,就會有(驕傲),只是不知不覺而已。我們要有一個大的 原則來想:「既然落入凡塵你就是有業、你就是有障礙,不值得驕傲,再怎麼富有 都是人、都是來還債,所以驕傲不起來。假如你已經透徹了解真理且成道成佛,那 也不值得驕傲,為什麼?還這麼多眾生受苦,你忍心嗎」,我們把這個大原則抓住 以後,驕傲的心會被我們降伏!很有錢的人、很有地位的人,都很謙虛不驕傲了, 那我們哪有本錢驕傲。所以我們就降伏我們的妄心,只要我們能夠降伏妄心,萬緣 都放下一念都不生,這時候你就了解到,我們的妄已經盡了,真就顯了,真一顯出 來,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全部都平等,沒有高低的(高高低低是現象,在佛性裡 面都是平等的),所以我們一定要投入研究真理,對真理透徹認識,然後知道了一定 要做,這不會很困難,都是從心地用工夫,心地用工夫不是要我們肉體去承受那些 勞力的工作,有些勞力的工作我們可能都沒辦法勝任,可是我們這個都是從心在做 工夫,萬緣放下要不要挑六十公斤?六十公斤=一百台斤,後學那時候幾歲忘了, 政府要介紹工作給後學,要後學去挑米,米一袋六十公斤剛好一百台斤,後學一看 這要命,後學做了一天一定命都沒了,絕對沒辦法做的,可是叫後學萬緣放下後學 就會,這很輕鬆。所以看我們要不要做而已,只要你肯做,三、五分鐘都可以,只 要你有空閒的時間,你就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雖然時間很短,可是你要累積,我們 每天生活之中空閒都會很多,沒有意義的話就不要講,那時候就可以做萬緣放下。 所以各位假如聽楞伽經,大慧菩薩就問釋迦牟尼佛,「為什麼你從成道到涅槃,這 中間都不說一句話(佛說一個字也沒說)」,大慧菩薩就請問佛是以什麼根據說一 個字也沒說。釋迦牟尼佛說兩個根據,一個是自證法(諸佛所證的,我亦同證), 一個是本住法(就是我們佛性本來本體的),就是依這兩個來說,從成道一直到涅 槃一個字也沒說,「亦不以說、亦不當說、不說是佛說」,各位前賢了解,不說就 是佛在說,你說了就是眾生在說。各位體會「不說是佛說」,所以只要你靜默就是 ―9― 佛在講話,聽懂了嘛?(懂),容不容易做?真正的只要我們講出口都有缺點,只 要我們全部靜默,就會把整個德行都呈現出來。所以淵莫而雷聲,尸居而龍現,神 動而天隨。尸居就是我們在家裡面靜居,龍現神通萬物,雖然沒有出門,但天下事 都知道,為什麼?因為我們萬緣一下放一念不生,所有我們凡塵發生的事情都在我 們性分之中呈現,既然你已經都萬緣放下,心跟整個虛空都融會了,怎麼會不知道! 所以只要我們肯作工夫,你就一定會感受到第六感特別強,除非你不做,你做了就 會呈現第六感很強,今天發生什麼事、有什麼人會來,你事先都有預感會知道,這 是我們佛性的功能作用。現在為什麼沒有?因為我們從來都不重視佛性,不啟發佛 性、不培養,那怎麼會有,我們現在都把精神外放,追求凡塵的金錢以及物質這些 東西,這些東西都是虛幻不實。現在很多都是低頭族,各位搭車的話,就會看到每 一個人拿了一個有螢幕的東西,然後很忙左滑又滑上撇下撇,都是低頭很忙的。你 時常出門你就會看到大家都很忙,連上下車也都捨不得把眼睛看到別的地方,而都 在看他的螢幕。這樣好不好?(不好),要了解科技是要給我們用,那現在我們卻 變成被科技用,是我們主宰,可是我們現在被它主宰,所以一定要啟發我們不生不 滅的佛性本體,非常的深入,然後非常的有自信。你相信到自己佛性本體、認識到 佛性本體,能夠很親切的自性本體一起,那你發揮出來的力量很大。 經文――(88 頁) 由通塞等二種相發。於妙圓中黏湛發嗅。嗅精映香,納香成根。 「由通塞等二種相發」,通塞就是我們的嗅覺,即鼻根。通,我們能夠呼吸。塞, 不通了,有病了。「於妙圓中」,就是妙覺湛圓性中,湛圓性中即不生不滅佛性本 體。「黏湛」,就是通塞這兩種互相顯發,湛=佛性本體,黏我們佛性本體已經發 嗅(已經變成嗅精)。所以我們的嗅覺嗅精一樣是從性本體發揮功能作用出來,妄 塵來黏我們的真性,然後發成嗅覺,這樣聽的懂嗎?(不懂),不懂再說。 通塞就是我們的鼻根,鼻根這兩種:通了,我們呼吸很正常;塞了,我們呼吸就很 困難;這兩種互相顯發。在我們妙覺(即佛性本體),湛圓性之中,黏(通塞鼻根 就是凡塵),凡塵黏湛(湛=佛性本體),就是妄塵來黏湛然本體,然後發成嗅覺。我 們的嗅覺假如沒有佛性本體,香臭我們就聞不出來。就是因為有妄塵黏我們的佛性 本體,然後發揮功能作用,我們就能夠聞到香、聞到臭。了解嗎?(了解),慢慢 說不急。因為北部很多前賢一直在煩惱,煩惱什麼?楞嚴經假如講到六十片,CD 片 就要一百二十片,一個大的整理包才裝一百片,現在講到六十片就糟糕了,多了二 十片出來就裝不進去,他是在煩惱這個。後學說講快的話,大家都聽不懂,講慢一 ―10― 點沒關系,一個裝不下就裝兩包。前賢說兩包,有時候拿到一包,結果另外一包不 見了,那後來就說綁起來。DVD 片用小的整理包,小的整理包只能裝五十片,六十 片就多出來十片,要裝成兩包又太浪費,可是裝成一包又裝不下。後學說那都小事, 大事就是要聽懂、要能夠做、要能夠修、能夠成道、能夠成佛,那才大事。其它都 配俗的,沒關係,我們只要能夠了解這很重要,了解以後我們做就很自然,那你很 自然的做,生活之中就很快樂法喜充滿,不要說以後成道成佛,你在現實的生活裡 面你就過的很如意很理想。可是現在我們凡塵事太多,應付不完,應對應接不暇, 而且愈努力,凡塵事愈多,然後我們貪心愈大。 假如以前我們腳踏車可以騎,以後學的環境來講已經很殊勝了,連晚上睡覺穿的木 屐,腳洗一洗然後穿著走到床鋪上床睡覺,木屐就不穿了,明天一起床下床就打赤 腳,一雙木屐可以穿多久,一生都穿不壞,可以留著穿好幾生。所以在物質缺乏的 年代,精神都很充實,老一輩的都很守倫理道德。現在愈發達物質愈豐裕,我們人 就愈不遵守就把倫理道德拋在一邊,都不關緊要。假如我們不遵守這些秩序,我們 修起道來就困難重重。假如我們是循規蹈矩,那我們修起道來很容易,因為我們沾 惹的污垢不多。假如我們都跟著世界潮流,則我們沾惹的污垢就很多,要拋棄要降 伏就很困難,就會感到力不從心。所以有的人修道很快樂、有的人修道很苦惱,各 位前賢我們現在晚上睡覺是翻來覆去、還是偷笑?因為後學知道很多道親,愈修就 愈煩惱,事情愈多,都辦不完而且都很不如意,這樣修道方向錯誤,內容不對也不 會成道。我們一定要抓到根源,摸著根的成仙作佛,你摸不著根的瞎修行,不管幾 生幾世都不會成道不會成佛,不會成的,所以一定要抓到根源。我們從不生不滅的 佛性本體起修,然後不順流緣塵(不跟凡塵攀緣),我們要入流(把外放的精神收 回來)然後照性(照見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我們現在都被造化引誘而精神 都外放,所以就要吃很多營養,而且現在的營養品都蠻貴的。可是我們都不夠用, 吃進來的營養,就馬上趕快消耗掉(就是又更多的外放,營養消耗最多)。你看古 時候的修行人都沒吃什麼,為什麼精神那麼好?因為他沒有外放,全部收回來。像 廣欽老和尚一入定以後都不用吃,當他出定以後就吃地瓜,然後他吃一吃,沒有把 整根的地瓜吃完,約吃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剩下的地瓜又埋在土裡面,讓地瓜生 長,然後廣欽老和尚又入定,等到出定的時候,之前吃掉部分的地瓜又長出來,現 在誰可以做到?不要說一天,一個小時就不見人影了,所以我們那種心已經很野, 放出去已經很久,你要整個把它降伏,真的就是不容易。 ―11― 所以須菩提就問佛,我們已經發現佛性本體要怎麼辦?然後我們有妄想心要怎麼辦? 佛就講「你發現佛性本體了,如是住」,「你發現妄想心,如是降伏其心」,有沒 有解答了?我們一看經文,是講什麼,怎麼都沒有回答。佛已經回答完了。「如」 就是如如不動,就是真如、就是佛性本體。「是」就是當下,沒有過去心、沒有未 來心、沒有現在心。是不是已經都回答了!有妄想心,你用佛性本體、你用我們當 下的心來降伏它,不要使它跑出去,跑出去就不容易降伏,你都是在你身內…。各位 要了解,我們有做,工夫會累積,假如現在你的心很外放,沒關係,你開始收心, 盡量把外放的範圍縮小,然後縮小到後來你真的就可以迴光返照,可以守住自己不 生不滅的佛性本體,這樣就成了。簡不簡單?不會很困難,不是要我們去挑六十公 斤的,這個很簡單,只要把外放的精神收回來,這樣就是修道了。「外放的精神收 回來,成道成佛;你心外放了,變眾生」,這很綱要的。我們想一想,收回來的時 間多、還是外放的時間多?各位前賢我們一天之中,有沒有 20 秒的時間是把心收回 來?不要說 24 個小時這麼久,這可能很困難,20 秒就好。20 秒長不長?不長,我 們心收的回來嗎?20 秒就好,你看著手錶 20 秒,然後你開始心都不要動,你看看你 能夠支撐多久,絕對沒辦法,為什麼?我們已經活動的很習慣了,你現在要心不動, 真的很困難,不過只要你有心做,一定可以達到,不要說 20 秒,20 分、2 個小時、 20 個小時,你都會慢慢達到,你就會知道原來是可以做的,那時候你自己就很高興, 因為戰勝別人是英雄,你戰勝自己了就是聖賢。我們什麼時候戰勝過自己?可能都 沒有,我們很放縱自己,「那個東西好是名牌包,多買幾個」,不要買也一樣過生 活,現在塑膠袋很多,用塑膠袋裝著就好。你買那麼多也沒用,炫耀,想炫耀什麼, 既然都當人了,沒有炫耀的本錢,有社會有地位有錢也沒用,你帶不走的,憑白花 了心思、花了時間,都是做一些沒有用的東西。我們最有用就是ㄧ定要迴光返照, 一定要對自己的佛性本體,讓祂揮發祂的主宰力量。 因為現在我們佛性都沒有權柄,各位前賢,我們佛性來指揮我們六根,指揮得動嗎? 沒半個人可以回應,就可知道我們六根多麼強。六根強,相對的佛性就很弱,你的 佛性就沒有權柄,你一想要發揮權柄,你被六根壓制:「佛性你不要管事」,佛性 修養很好就馬上退隱不見了。可是我們六根修養就沒這麼好,假如有一天你發憤圖 強:「好,我要啟發佛性當家」,你的六根馬上反撲,真的你會抓狂,後學有經過 這個階段,所以才會講。當一發狂,你不知道那個力道會有那麼大:「喔,怎麼會 這樣」,然後才採用我們的習慣性,什麼性?現在我們進到人家家裡,人家家裡面 打掃的很乾淨,進去我們要不要脫鞋?(要),就是「妥協」!要跟六根妥協:「好 ―12― 啦,一半讓你主宰,我一半就好」,妥協。所以要了解到涵義,之前南部都不下雨, 不下雨就告訴我們缺水(缺誰),缺了誰啊,誰還沒有來聽性理心法,有沒有缺很 多人?缺誰,趕快去找。現在水都來了,還被你嫌了太多。有時候你藉著外境來明 瞭上天跟我們講話,上天跟我們在講話,只是我們沒有仔細聽,「哪有,都是靜悄 悄的」,假如有一天上天跟你講話,你會嚇死了。 上天跟我們講的話是無言,無言之道(沒有語言,可是都是道)。你看,使萬物生 長、白天黑夜、春夏秋冬,上天有沒有在做事情?(有),還做的很規規矩矩。要 知道有這些天災,那是我們的人心引起的,我們人的心變化很快又很惡劣,像現在 天秤颱風的行走路線,就明明走過去了還又回過來,你看整個蘭嶼的相片,整個加 油站就剩下一個屋頂,加油槍都不見了,加油的東西都不見了,十七級風,才十七 級風而已,假如三十四級風呢?所以了解上天真的很慈悲,假如上天要懲罰我們, 我們真的沒有一個可以生存,沒有辦法生存。當七級八級地震是不是很厲害?(對), 我們看一看整個大的宇宙,七級、八級算什麼,那是蚊子在動在叮而已,很小。整 個星球都毀滅。有那麼多的星球,毀滅你一個又什麼!各位就了解,很多成道的在 護持娑婆世界,讓我們能夠安居樂業,那我們成道以後,我們也一樣付出那個力量, 我們都希望眾生能夠安居樂業過著幸福的日子,所以我們就是要努力自己有那個能 耐,我們是可以做到的,只是願不願意。修道是可以成的,就看我們有沒有心,有 心的話都是很容易、什麼事情都可以解決,不會有憂鬱症也不會有自殺,那都是見 識不廣才會有憂鬱。假如各位覺得有憂鬱的傾向,那你要擴大你的生活圈,最有效 的辦法,你去小學或著幼稚園做上下學的導護,你看看小孩子天不天真?(天真), 都是看的很可愛,不可愛是在家裡哭的時候,在外面的時候都是很可愛,那你去看 小孩子的活動,會憂鬱嗎?不會啦,是我們自己關自己,要求的太美好了也會害我 們自己,所以要隨緣。像張拙悟道偈:「隨順事緣無掛礙」,我們會不會?不要攀 緣,要隨緣。隨緣跟攀緣是不一樣,攀緣是有企圖,要人家好、要人家壞,那個叫 攀緣,那是有企圖,那個煩惱就很多。而我們隨緣,他好、他壞跟我們都沒關係, 我們隨著緣,該我們做什麼我們就做,做了就拋開,有沒有煩惱?沒有,所以煩惱 是我們自己找的,天下本無事,我們庸人自擾。本來就沒事的,是我們自己找事。 後學跟老前人住在一起的時候,最常聽的:「多事」,就是你做的事是多餘的、無 所謂的,老前人就會講「多事」。假如我們常在外面搭大眾運輸,你就會常聽到人 家談話,假如你靜下來聽聽他們在講什麼,你就會覺得「他們講的話都是多餘,那 ―13― 都可以不用講」,所以講了十句的時候,你就會想「第十一句也沒有用(在喉嚨還沒 講出來的那句也沒有用)」。各位前賢我們在生活之中,講沒有用的話多不多?很多, 所以我們就是沒有學到古人的「默」,淵默而雷聲,淵=深淵。默=靜默,很深的 靜默。雷聲=打雷的聲音。就是你很靜默,可是你德行發揮出來很感人,好像打雷 的聲音一樣。所以古時候的人很重視內在,內在的修養、內在的德行非常重視。現 在我們看社會報導,金塊一大堆、用八坪的空間來裝名牌包,有沒有用?沒用啊, 什麼人有辦法?就是當官的才有辦法,百姓的稅金拿來這樣用,要不要還?(要), 你看他要幾生幾世當畜生道。所以我們不研究就不知道厲害,當落入畜生道以後, 牠知道苦樂嗎?牠知道因果嗎?牠有能力改變嗎?都沒有了。所以我們不要落入, 一落入就糟糕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 那我們努力學,各位前賢,啟發般若妙智慧,縱然我們有做錯事而落入畜生道也沒 關係,般若還在。假如我們有看未曾有因緣經,釋迦牟尼佛因為貪圖享受,結果落 入狐狸身,可是他的般若還在,竟然會給三十三天的天王憍尸迦(就是釋提桓因)講道, 天王就說:「我要怎麼樣來報答,是不是辦一些比較豐盛的給你吃」,這時狐狸說: 「我所要吃的就是大便」。所以一落入畜生道以後(現在我們都養寵物,以前的狗 都是吃大便,所以不要落入畜生道),一落入以後真的沒救了,要把債還清了才有 辦法恢復人道。所以假如各位渡人遇到很沒有一般人的那種常識,那可能就是畜生 道出來,畜生道一出來,你叫他行善他肯嗎?你給他吃給他穿給他錢給他享受,他 都要,你要他拿出來的,他大概都不可能,那你要他求道拜佛可不可能?他一定沒 有時間也沒有心神。所以能夠熬到研究性理心法,那是多久累積下來,而我們的祖 先跟我們都有連帶關係,假如祖先沒有德,我們也坐不住,我們自己沒有累積善, 我們也坐不住。我們能夠研究到這麼殊勝的性理心法,一定要用心,然後要實踐實 際做。後學都講,已經講二十六年的時間,竟然找不到一個能夠頂替一下(後學有 時候都會講到沒有聲音,在這個時候來頂替一下),竟然都找不到。各位前賢可以 嘛?假如後學沒有聲音,你上來講一下可以嗎?一定要自己透徹深入,先研究明理, 然後再實踐。那你實踐以後,你講出來的絕對不一樣,因為有力道。假如你去聽一 聽人家怎麼說,然後我們就學鸚鵡一樣來講人家聽,人家聽了會相信嗎?不會,因 為你講的沒有力道,不實在。後學要講出來是經過三十年,然後累積三十年下來的 答案竟然就只有八個字「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夠不夠笨?真夠笨,三十年才得到 這八個字。 ―14― 可能也是因為累積了那三十年,都是跟大德者在一起,之前給陳大姑開車,後來給 老前人服務,後來又跟老前人住在一起(感恩樓),各位有到過天元佛院嗎?有沒 有看過感恩樓?當你面對感恩樓只有兩個房間,面對感恩樓的右邊是老前人住的, 左邊就是後學住的,就跟老前人住在一起。因為心思比較能夠融通,要做什麼事情 有時候都不用講話,眼睛看一下就知道要做什麼了。幫大姑開車也是一樣,有時候 大姑眼睛一看我,就知道要做什麼了。都是三十年累積下來,又很專心投入性理心 法,所以後學一講了以後,就是因為有本身去經歷,所以後學會講那個結果會怎麼 樣,然後希望我們怎麼樣做,那你按照這樣做。後學開始第一堂課就講:「你懂了, 你聽兩個小時就不要來了」,六祖連聽都不聽就都知道了。假如還聽不懂,那你就 要薰習,薰習就沒有時間的長短,只要你懂了、了解了,去做就好了。 在天元佛院感恩樓跟老前人在一起,因為點傳師都會去請示老前人,後學在旁邊服 侍都會聽老前人講什麼、做什麼。然後最常聽到的就是講「修道以個人為單位,沒 有背景、沒有組織;你有背景有組織,那是教化是勸善,我們不做勸善的事,我們 要做渡人回天,那是我們的責任。所以修道沒有開會,開什麼會」,所以後學才講 我們都落入凡俗,事來則煩事去則思,思=開會,事情過去了要不要開會?可是老 前人都反對,修道開什麼會,沒有開會的事。老前人講以前在大陸,地很廣,你得 道了以後你就趕快去修去辦,沒有說還有時間再來集合再來研究,那麼大的地方哪 有讓你這樣去做。可是我們在台灣太幸福了,這麼好的環境,等於是我們正報身心 都很健全,我們的外面環境都很適合我們修,可是我們有沒有這樣去做,都被環境 拉走了,都沒有按照我們的理想來做,所以後學那時候就看到我們很多前賢為了想 領講師,都拼命的研究講立志向,到後來變成是常立志而沒有立志長,常立志、立 志長一不一樣?不一樣,我們是常立志,就是因為都忘記了,立了志向以後就忘了, 然後又來立。立志長,立了以後,一生一世都只有這一個志向,沒有再轉變的。可 是我們現在受社會變遷的影響,我們的心也一樣跟著變化,很快的,所以天氣的變 化就跟我們的心一樣,也很快,一下子好天氣、一下子下大雨,沒幾分鐘就停了, 又出大太陽,以前有沒有這樣?後學小時候是沒有,所以天心隨著人心在轉。 要了解,大道普渡的時間,按照預期的時候,已經是沒了、涅槃了,可是為什麼現 在還有呢?就是上天不忍心,然後我們善心又那麼多,尤其我們台灣真的是很善心, 一看到報導蘭嶼受天秤颱風影響很大,救災物質已經超多了,大家都很肯布施,所 以我們福報很大,福報很大時就不要迷失,我們就是最怕福報太大而迷失掉。 ―15― 今天還不錯,講一行,因為只剩下二十幾分鐘,給各位提問,今天就是「談心」, 都是心的問題,講根源,知道了要做,因為後學講二十六年的經驗,你現在很努力 研究,你只要經過六個月而不再複習,你所聽到的,上天都收回去,讓你腦袋瓜空 空,人家問你,你回答說「我有聽過嘛,我怎麼沒以印象」,是這樣喔!二十六年 不可能沒有人聽不懂,絕對是有人聽懂,只是他不做,不做,隔了一段時間就不見 了,所聽的這些道理不見了。假如你肯做,就變成你的,變成行為習慣,那就已經 能夠牢牢抓住性理心法,明心見性。各位明心見性了沒?怎沒人回應!不困難的, 很容易的,剛開始先了解生滅心,後來研究不生不滅,然後就了解如如不動就是我 們的真心佛性,我們那個知覺性如如不動,一定要體會,體會了以後你就可以發揮。 當我們一研究過了以後,各位前賢你就可以了解,假如你在像以前的那些道理來研 究,你坐的住嗎?你聽的下去嗎?要你去講,你講的下去嗎?是不是已經不一樣了, 就是要有實際的了解、領悟,然後能夠講出來讓人也能夠受到利益。 這樣還好,有講一行,不過最後面四個字還沒講,一行都沒講完。剩下二十幾分, 因為提問很重要,以前後學三十年可以說很努力,因為後學以前在北投慈慧堂(陽 明山後山)當廟祝跟乩童,那時候為了要問一些問題,就跑到新竹石頭山,石頭山 都是寺廟,後學去問那些和尚跟尼姑問題,可是他們回答後學都不滿意,後學說不 是這樣。跑全省,很努力,後學想修道大概沒有像後學這樣一直追求性理心法,就 是因為這麼有心追求,領悟以後:「欸~怎麼這麼簡單」,所以後學才講把經驗講 出來,你就省掉摸索的時間,摸索…真的是不懂就是不懂,你不懂,人家問你的時候, 你會回答的很理想嗎?不會啊,因為你不懂,沒辦法,所以就是要懂。我們道親也 是一樣,我們道親也是一樣,寶光有位花蓮的道親搭飛機到台北來問後學問:「動 者靜之基」是什麼意思,不是用電話問喔,是親自搭飛機親自到天母來問,那時候 後學住在天母,後學說你打電話問就好了,道親說這要當面問才有誠心。我們有那 個心這樣追求嗎?一定沒有,你管它動還靜。 道親說怎麼會相反呢,我們一般的認知都是靜重要,它怎麼會說動呢,動變成靜的 基本呢。後學說:你看萬物的生長,沒有動它哪能生長;你沒有動,小孩哪能長大; 你沒有動,哪有白天黑夜;你沒有動,哪有春夏秋冬;是不是整個都是在動?整個 都是動,假如我們能夠靜下來,就跟天地一樣在動,那是不是我們靜的基!各位都 不搭飛機來問,現在就有答案。所以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你回答不出來,縱然有 回答也不合真理,所以一定要你自己本身深入的了解,你就會知道原來是這樣。可 ―16― 是我們一般人的觀念,這些哪算動:萬物的生長、小孩子長大、我們長大會老會死, 這個哪算動,都不承認這些,所以就是認知的問題。所以我們認知很重要,後學都 講我們都是佛,為什麼沒有成?就是我們認知不正確,假如我們是佛知佛見,成不 成佛?絕對成,可是我們的知見是什麼知見?生滅,都是生滅,我們用生滅的心想 要修不生不滅的道,哪會成,因果不一致,絕對不會成,所以一定要啟發不生不滅 的心來修不生不滅的道。 後學有帶楞伽經概略,一張講義跟一片 MP3,只有一個佛堂講的有錄音,本來是有 兩個佛堂在講,但只有一個佛堂有錄音,這樣比較不複雜,資料都放在後面,可以 拿回去聽,總共有四堂課。 ◎剩下約 20 分鐘,提問問題 【問】:請問劉講師,「十中九非顛顛倒,名韁利鎖牽,譸張為幻是非作,坎隙三途 陷」,是什麼意思? 【答】:十中九錯就是十個裡面有九個都不對,顛顛倒倒就是都沒有正確的認識。十 個裡面就有九個,可以說我們有很多的觀念都不是很正確,所以有一些比較有研究 的他就會寫這個發出來,可是這個比較文言文,所以解說要看,拿來後學看。文言 文一個字都代表很多意思。 「十中九非」就是十件事情裡面有九個都不對,因為我們都是顛倒,應該重視的佛 性但我們都忽略,應該看輕的身體但我們都重視,有沒有顛倒?(有),就是顛倒。 然後佛性是真,我們都迷;身體是假,我們都非常的認定,是不是顛倒?就是全部 都跟真理顛倒。所以有時候我們一看到佛經以後,怎麼都不一樣,所以就不容易相 信。但你深入研究以後,就會知道這個講的是以長遠的眼光來看,而現在我們眾生 都是帶眼鏡(就是看的很近)。所以,十中九非,十個裡面九個都不對,因為我們 都顛顛倒。 「名韁利鎖牽」,我們都追求名跟利,這幾天我們看報紙,之前的署長,我們是不 是都搖頭?他買的消防車很貴不能用,是不是浪費我們納稅人的錢?然後他私人又 賄賂很多錢,就有那麼多的金塊;然後他太太的名牌包竟然用很大的空間來裝,有 什麼用,一個也沒用。所以這個被名韁利鎖牽,這都不認知真理。 「譸張為幻是非作」,就是我們策劃未來(譸張就是策劃未來),然後你一直用心 策劃未來,這些都是幻都是假的,然後就不分辨是非而都去做。 ―17― 「坎隙三途陷」,我們就陷入三惡道,當我們已經陷入三途以後(血途、刀途、火 途),它有另一個意思就是三惡道(畜生道、地獄道、惡鬼道)。 【問】:劉講師請問,你剛有提到廣欽老和尚,廣欽老和尚入定了,但是他唯一的就 是沒有訪到明師一指點(劉講師:恩),可能就是有很多修行人也是在找明心見性, 但是我們道的殊勝就是我們先接受名師一指點,我們是先得而後學(劉講師:對), 但是後學有時候出去,像去中國大陸遇到道長,道長說已經找不到更強的道法為師, 後學也想說他只是缺欠得到名師一指點,因為他也收了很多的外國學生。 剛剛劉講師也有講六結,後學不知道想的對不對,就是我們出去可能就是說很多人 以前修行的法門很多,但有些人談到動靜,他已經啟發佛性(第一關第二關的時候), 感覺就是非常的殊勝,認為就是明心見性,所以很多道親不明瞭真理,就是認為這 就是究竟,但是劉講師有講到可能在六結,可能後學我們都會佛性啟動的時候,會 慢慢自己去了解,那後學想要請問,空如何來解滅? 【答】:所有天地的萬相跟萬事,是從我們佛性的真空生發,我們的真空可以生發萬 相萬事,現在我們一落入生滅的範圍裡面,我們真空就不見了,就變成頑空,頑空 就是現在我們社會人士所看到的這個空間,是只有一個空間,空間裡面什麼都沒有。 所以後學為了讓大家都了解,這個空間裡面是有水火風土,現在有除濕機、冷氣機, 我們可以把空氣之中的水集中,我們就可以看到水,空中有水;然後空中有火,有 熱度,縱然在下雪的地方一樣空中有火,假如我們用打火機或火柴讓火呈現,那叫 因緣際會。假如本來沒有火的話,你再怎麼樣都出不來。就是因為本來有火,你用 因緣際會,火就呈現,所以我們身上有熱度也是火,所以火就充塞整個虛空。風更 容易,只要你一手不動,一手動,就感覺有風出來,風從哪裡來?從我們佛性出來, 各位都會很疑惑「怎會這樣子,我們佛性怎麼會有」,所以我們佛性的真空就是生發 萬有,我們不重視自己的佛性,真的很糟蹋。土,只要陽光從空隙照進來,我們就 可以看到空隙之中有非常多的灰塵,灰塵就是土的散。所以佛講經說法就講世界, 世界不是實在有的,世界是很多灰塵積聚在一起呈現的,灰塵積聚就成土,土積聚 就成世界,是這樣的。所以這個空間裡面有水火風土,而水火風土就變成萬相萬事。 所以萬相的原質(原來的本質)就是水火風土,我們蓋房子也一樣,房子的所有這 些也是水火風土。所以這個因緣聚會讓房子這形相呈現,緣聚則生,可是水泥的壽 命一百年,一百年以後水泥風化,就化成灰了,風化以後鋼筋就外露,鋼筋遇到空 氣就生鏽,就沒有力道,這房子住起來就不安全,所以打掉又重蓋,重蓋也一樣又 一百年,一百年在我們佛性來講只有一剎那,因為我們身體一分一秒都要過,所以 ―18― 會覺得很長。可是只要你一進入佛性的本體裡面,千千萬萬年都是在剎那之間,沒 有過去、沒有未來也沒有現在,是什麼都沒有,所以沒有很長遠、很短暫,都沒有, 那都是我們凡人製造出來的名字跟語言,都是假的。佛性只有一個,天地之間只有 一個,所以虛空就是佛性本體,而虛空本來就沒有名也沒有相,可是我們在虛空之 中,我們把它劃分成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就變成十方,在十方之 中又有萬相萬事產生,一個相一個事都有一個名稱,而我們都把它認為是固定的、 是真的,其實都是假的,都變化無常的。那我們一了解到,原來真的就是佛性,是 不生不滅,湛然常住,如如不動,常住不遷,那就是我們所能夠擁有、所能夠追求 的一個最高目標,當你一到達以後,就不用六道輪迴。所以我們要研究深一點的道 理,因為很多人在中途有成就,他就趕快宣揚、收費。只要有法,只要有,就是短 暫、生滅,我們不要去追。我們要進入到無學,現在我們是有學,在有的現象裡面 在學,有學有生滅,就不會很高,而你已經去掉見惑、去掉思惑,去掉見惑叫做見 道位,那個位階就是你可以見到道了。你去掉思惑,思想上的迷惑去掉,就可以修 道。當你已經達到見思惑都斷盡了,你就進入無學位,已經叫無學。無學,無法可 以學,就沒有法執。我們一定有我執、有法執,有執有「分別我執、有寄生我執」, 法執一樣有「分別法執、有寄生法執」。而這個,千年了有夠大的,我們在裡面都被 它綁住而不知。整個所有虛空一個,虛空一個就是佛性,不生不滅的湛然本體,我 們就是要這個而已,剩下的名、相都不要,都是假的,法也一樣,都是要我們回歸 到本來。所以本住法,佛為什麼講一個字也沒說,因為依據本住法,你有說就是有 能說、有所說,既然有能所就有生滅,有生滅就有變化。而我們佛性不是這樣。佛 性沒有生滅、沒有變化。為什麼這麼殊勝的我們不要,而要去那些變化的。就像廣 告,時時都不動的我們不會注意,但一直在動的,我們都會很注意它,就是那樣。 所以只要有法,就有執,你有法執,我執就在裡面。你有法執、有我執,一定不會 成道,所以一定要到無學,無學落入現象又會被現相卡住。所以我們時時刻刻要有 清醒的頭腦,你要有清醒的頭腦就是一定要深入,你深入以後才會知道:「喔~原來 我所知道的,還沒有到達究竟」,那你沒有究竟你就會跟人家爭,一爭執,愈來就愈 不理想,會愈墮落。假如你愈能夠提昇自己的心境,你就會愈來愈法喜充滿,到達 平常心以後,後學就講我們修道真的要到達「平常、平凡、平實、平淡」,四個平, 你有奇奇怪怪的,都不要去學,因為學來對你都沒有幫助,到後來都有障礙。 【問】:何謂三緣?如何修、如何去做,才能到達。 【答】:因為現在的名稱,它的內容有時候會很多,像我們有三性,各位前賢有沒有 ―19― 聽過?緣起性、遍執性、圓成性。所以有時候要看前後文是在講什麼樣的內容。你 問三緣,我們凡塵不只三緣,是萬緣,所以才要萬緣放下,三緣太少。凡塵要記得: 「緣聚則生,緣散則滅」,所以事物的本身沒有本性,都是假的。緣聚就生了現相, 緣散就滅了、消失了,都是空。問的人,三緣是指哪個方向? 【問】:承上,上一次講十八界那邊,有講到緣生緣起,在第 58 頁。 【答】:生眼識界,這是根塵識三個合在一起。是不是這個?你是看到「則眼與色, 及色界三」,而認為是三緣?不是喔,是六根、六塵跟六識三個,那不是在講三緣, 是在講六根、六塵跟六識,因為六根裡面眼根對色塵,眼根對色塵產生眼識,這個 就是三,是在講這個。然後我們耳根,對聲塵,產生耳識,這就是三。 【問】:供佛有什麼功德? 【答】:供養佛就是供養我們自己,我們自己就是佛,你輕視祂,你就是輕視佛、輕 視自己,所以藉著外表來回觀自心,當你深入到最究竟的時候就是虛靈一團,只有 虛靈一團都沒有事情。你落入外相,你住在外相,那都是在一層一層底下,不會到 究竟的程度,也不能解脫。要了解,凡塵鼓勵人家供佛,那都是在累積我們本身的 德,藉著供佛來跟佛結緣,然後累積自己的德,自己的德夠了,各位要了解為什麼 我們聽性理心法能夠坐得住,就是因為我們行善,善行多了讓它生根,有善根要讓 它成熟,當善根成熟你就有機緣接觸到上乘佛法,你接觸到了以後,看你累積的善 是多、還是不多,就會影響到你了解的程度是深、還是淺,是這樣的。 所以最重要的,虛靈一團就是我們所要追求最高的;你有形相、你執著在哪個形相, 那個都是過程,經過的需要,並不是絕對,而我們追求是要追求絕對,一個絕對體, 沒有相對,絕對體是絕對而且親切的跟我們在一起,並不是要去哪裡找,只要我們 迴光返照,全部都具足,不要有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不要有,全部佛性圓滿 呈現在我們眼前,都不缺欠的也沒有剩餘,無欠無餘就是這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