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顯示具有 疑問解答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疑問解答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0年6月3日 星期三

大慧菩薩問釋迦牟尼佛:「我們怎麼樣才算是一個真正的修道人?」

大慧菩薩問釋迦牟尼佛:「我們怎麼樣才算是一個真正的修道人?」各位前賢,怎麼才是一個真正的修道人?我們聽起來這個問題很普通、很平常,可是大慧菩薩竟然這樣問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就用一個偈語回答:「觀察自心所現,遠離生住滅見,善知外法無性,專求自證聖智,所以要做到這樣才是一個真正的修道人。後學稍微把內容詳細解說一下:
第一句「觀察自心所現
   釋迦牟尼佛的意思,就是凡塵所有一切,山河大地、萬相萬事全部都是我們真心,我們要去觀察我們自己真心所呈現的所有一切,真的修道就要做。要知道山河大地都是我們性分之中所呈現的,一般我們沒有研究會以為山河大地跟我沒有關係,可是要了解,山河大地也是我們性分之中的真性所呈現出來的、所有萬象也是我們性分之中的真性裡面所呈現出來的,所以要觀察自心所現。
第二句「遠離生住滅見
   我們念頭生了,住在我們的念頭,念頭消失了(滅了),生住滅見要遠離。因為整個凡塵就是我們的真心,所以沒有對待,不用生出念頭。所以我們生出念頭就不對,所以要遠離生住滅見。假如全部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那就是正確。只要我們起心動念,就叫邪念,都不正確,不正確的那些念頭引起我們造業,我們造了業就要來受苦,在凡塵六道輪迴。假如我們不產生(即沒有念頭),沒有生住滅見,都遠離了,我們就不會受苦,因為沒有造苦因,苦因我們不造,就不用接受果報,所以要遠離生住滅見。
   所以各位在日常生活之中,空閒的時候儘量能夠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不要起心動念,我們時常沒事就會胡思亂想,各位前賢會不會啊?(),都會,這是我們人的常情,太閒了就常胡思亂想,又不用付錢,所以就胡思亂想。要知道我們之所以落入凡塵,就是一念妄動,就是胡思亂想來的。我們要回到佛的本位,就要先把念放下,不要起,不要有念,不要有念了我們就回到本來,很容易做,可是我們都不願意做,願不願意做?(願意),把念頭都放下,不要起心動念。起心動念都是我們感官(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身體)遇到外面六塵景象,然後念頭才產生,念頭都是這樣產生的。  
    所以這些都不真,都是因緣聚會才有,都是假的。所以我們把這些假的念頭都不要,把它放下,放下以後我們性就清淨,一清淨就回到本來,本來我們就是佛了,只要能夠長時間都很清淨的話,整個佛性就非常光明,很理想。所以我們有時候沒有了解真理,愈努力結果就愈偏,偏的愈遠。我們了解以後,透徹知道真理,知道有一些是很容易就可以做到的,只是我們不知道那個原理。那現在知道了嘛?念頭就是業,我們起心動念就已經造業。我們平常不會去想,起心動念太容易,所以就沒去管制,一直讓祂起心動念,一念接著一念,所以造了很多業,所以六道輪迴脫離不了。現在知道「原來輪迴的源頭就是在起心動念」,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儘量就不要起心動念。
第三句「善知外法無性
   我們要善知外面的萬法,它沒有佛性(外法都沒有佛性)。所以看到的萬相萬事,都是虛幻不實在,沒有佛性在。我們知道外法(外面)全部都沒有佛性在,我們就不會住相,不住相我們就不會產生念頭,沒有念頭就恢復清淨,佛告訴我們要做一個真正的修道人就是要這個樣子。
第四句「專求自證聖智
   專門來追求我們自己證悟自己所具備的,我們就是聖人,聖人的智慧我們本身就有,只要把凡塵所學的都放下,我們本身所具有的智慧就產生,叫做般若,我們有般若了就知道凡塵的事要怎麼應對,應對凡塵事用般若就不會造業。

平常我們研究道理是用理解、記憶的方式,能夠了解,但是我們修道是要從心裡去悟,去覺,為什麼會有這種差別?


現在的科學家,比較重視有形有相,實際去實驗了以後,產生的答案,他才相信。那是科學家所採取的態度。
  可是我們研究性理心法,剛好跟這個相反,我們都是從離相,沒有形相的真心佛性入手。
   因為科學家著重的形相,不知道相的由來,他會認為那些是由原子、電子、核子所產生的,那我們要知道說從性理心法來說,那些能顯相的,都是我們性分之中所具備,我們真心佛性俱備天地山河大地,所有的萬象都在佛性之中。所以研究真心佛性比較容易達到根源,以現象來說,現象都是無常在變化,我們要了解研究不生不滅我們那個本體可以超越,現象也是由我們佛性生發出來,祂是由無呈現出現成為有,有了以後又歸於無。整個都在我們佛性之中,沒有研究就不會了解。我們研究之後就會知道喔!原來天地之間這麼奧妙。

2020年5月25日 星期一

我們都說要渡家人,渡親戚,可是各人因緣不同,常渡不來,要怎麼做?

這個是您的心不夠誠,你要渡你的親戚朋友。後學因為在老前人身邊,前賢去見老前人,老前人時常會講,父母親求道了没?兄弟姐妹求道了没?老前人就講,他們不求,你跪著也要請他們求,所以老前人很注重我們齊家,全家人都修道。我們誠心不夠,態度不夠虔誠,所以感動不了父母,父母一直在想,你是我從小把你拉把大的,你那麼厲害,你還會渡我,所以他會瞧不起你,你從求道以後的表現完全都不一樣,可以讓他感受到你的改變,他就會覺得這個道好,我也要去求。你就可以渡成,所以缺少誠心。

2020年5月24日 星期日

極善之人怎麼應對極惡之人?

這個兩個極端極善跟極惡,我們佛性没有分別,遇到凡塵的事我們去處理,處理對眾生有利叫善,處理對眾生有害叫惡。佛性本來没有善惡,是我們處理事情的過程有不同。見解不同,處理就不同。善惡的名聲就不一樣,所以極善跟極惡是走兩個極端,要中道,他雖然做得不好,是他自己本身不明理,不明理就是無明,既然是無明我們是要可憐他,不要落井下石,不要追殺,讓他自己改過,我們要隱惡揚善。

有些博士如果自恃太高,以後會變成候鳥。您怎麼那麼篤定他們會變成候鳥?

後學是從真理的角度來分析,為什麼?因為唸到博士他心中有一種凡人很少可以達到他的位階的想法,因為很少人會唸到博士。所以那種高人一等的心,高人一等,知道嗎?要不要用望遠鏡去看?他已經高人一等了,所以他的心很驕傲,那個是外在的形象形成他自然的動作,自然就很驕傲,我們要了解驕傲就是五蘊裡面你蘊積了要來受生的理由,那個原由你已經種了,要不要來?要來還啊!還你那個驕傲的果報。愈驕傲的人變得飛得愈高,小驕傲就小鳥啦,牠飛不高,受的罪也不多。所以我們要從他驕傲的程度來說他以後的果報。這個是從真理的角度來分析,一定是這樣,絕對是這樣。

如何分辯真假點傳師,他點道時有天命?

老前人在世的時候就講,自古以來没有說去登記立案辦道的,没有那種事。老前人就一直在說,我們一登記就變成教化,教化是只有勸善就不能辦道了。所以經過那個階層,後學是有觀察到,老前人在私底下有跟後學說,這個不公開的,所以後學只在這邊講都有覺點怕怕,就是點傳師跟求道人都要有德性。所以當我們辦道要焚化表文,表文在兩儀燈點燃,要放在香爐,這個時候假如它是一股氣往上沖,那個就是三官大帝來接走,這個求道有效。假如說表文在兩儀燈點燃,放在香爐,它直接倒下,伏在香爐,那這個求道無效。可是老前人不公開說(有爭議,紙比較重就會倒下)對啊!已經很多人反應了。很多人反應表文的紙,它有不同。有的很輕,有的很重,很重的它不會飛起來,很輕的它會飛起來,可是各位要了解到,只要三官大帝來接,你再用怎麼重的紙,它一樣都飛上去。所以在還没有立案之前,没有飛不上去的。後學一講了以後,信不信也不用放在心上,就當作常識好了。

有人拜廣成子得道,廣成子為什麼不是一代祖師?

因為我們了解在還没有大開普通之前,都是單傳獨授。那個時候一樣要領有天命,他才能夠授記,把那個程度已經夠的修持者授記,讓他成就。因為在威音王之前,凡塵還没有三佛來掌天盤。從三佛掌天盤,從燃燈佛、釋迦牟尼佛、彌勒古佛掌天盤以後,才開始需要有授記才能回天的這一些正常的道路。有一些修行者,雖然他自己認為他已經得道了,可是在真理世界他還没有融成一體,還没有真正的到達那個究竟。所以到達究竟非常不容易,凡塵所謂成就都是有階梯、有級限,還有不了解的地方,還有他没有修到的地方。我們如果有透徹了解真理就知道要修到究竟是非常不容易,所以才會有最少要有三個阿僧祗劫。一個劫就有一千六百多萬年,三個阿僧祗劫,真的非常的久。經過非常久時間的修持,他真的能夠進入真理的領域,非常不容易。

2020年5月22日 星期五

百物不思跟萬緣放下,差別到底在哪裡?

我們在萬緣放下的時候,我們自己的念頭雖然没有起心動念,可是我們所有的一切都了了分明。没有起心動念的狀態下,對自己的一切都了了分明。都知道,只是没有起心動念而已,而且要附帶的說一下,不是你萬緣放下,般若馬上有。那個要一段時間,你能夠萬緣放下,一念不生,一段時間培養,讓那個靈敏度增加,讓它的寬廣度也增加,般若才會產生。
   我們回過來講百物不思,百物不思是要扼殺它,就是讓我們的念頭,不要讓它有起念,百物都不思,不能想,不能去想萬象的事情,萬象的事情都不能去想,全部百物都不思,那我們的念會絕,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我們不要它。這樣能夠分辯得出來嗎?就是百物不思的時候,我們真心佛性可以生發萬念,我們在修持的過程是不要它起心動念,可是我們還保持,它隨時可以起心動念,我們是不是了了分明。那個百物不思,就是你把它扼殺,不要有起心動念,我們那個是修持的法門,就是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這個時候它靈敏度很高的,是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是我們的本來面目呈現。
   不是百物不思,我們佛性不要了所以六祖才會講,那個是法縛,被這個法綁住了。這樣懂意思嗎?就是它能夠生發萬念的這個佛性,你不要了,不要不是死掉了嗎?所以那個就叫邊見,這樣了解嗎?要般若產生,不是說你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馬上產生,你要培養一段時間,能夠努力在生活之中,空閒的時候就萬緣放下,然後不要生念頭,念頭不生,這個時候保持讓我們那個本來面目,讓祂長大,我們剛發現的時候,好像嬰兒出生,不是要乳哺三年嗎?要幫他餵奶,對嗎?要把他培養長大,他才自己會走。
   我們那個佛性出來也一樣,不是你把祂啟發以後,快!快跑!快自己去吃飯!祂都不會啦,所以要慢慢地,你啟發了以後,要乳哺三年,祂會自己爬,自己走,自己吃,都會了,都會了的時候,般若就產生了。這樣懂嗎?不要那麼急?欲速則不達。都還没開始,就想般若馬上出來,那麼急。

有的人執著罪福本空,恃無忌憚的造罪。那罪福本空原因又從何處來?

因為只要我們進入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本體,它是已經回到本來。回到本來的時候,它是什麼都没有。什麼都没有,也没福也没有罪。我們要追求就是要端坐念實相,實相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所以只要我們進入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所有的罪福都已經不存在。
    我們要了解因果是定理,一定的道理。我們所講的所有故事,全部都在現象之中,所以只要落入現象,我們的所作所為不符合真理的話,它一定都有果報,絕對都有果報。所以要滅釋迦族的時候,阿難是一直在哭,釋迦牟尼佛都没有表現。目鍵連有神通,就把他們移到別的地方去,結果佛就講,定業不能轉,雖然你用神通把他們移到別的地方去,等到事件一過去,他一移回來,就變成血水,一樣都死掉。所以佛就講,定業不能轉。阿難就問釋迦牟尼佛,在滅釋迦族的時候,你為什麼容顏都還很光鮮,就是很好看,我為什麼一直很傷心都停止不下來?佛就跟他講:這個是自造業,自受苦。他們自己之前造的業,所以自己要去接受那個果報,那個逃不了的,什麼人也没辦法去改變它,一定要去接受。那個是在現象,所以我們要了解,為什麼只要我們懺悔了,所作的罪業可以消滅?要了解凡塵的事,要引起現象一定要有因,要有緣。因緣會合了,它才會現。因緣没有會合,它不會。所以我們懺悔,我們之前有做錯,之前做錯是因,現在我懺悔了,從今往後我都不再犯,往後不再犯,結果這個因遇不到緣,遇不到緣它不會現象,就不會讓我們去接受。只要他再犯,這些因全部來,全部你要去接受。
   懺悔,懺就是懺其前衍,悔就是悔其後過,以後絕對不再犯,那個才叫真的懺悔。我們有的說,一懺了以後,後面忘了我之前有不對,以後因為習性,又做了。又做了以後,你要了解前面所做的那些因,又全部都會合了,你要去接受果報。假如我們真的懺悔了,懺悔了以後,絕對不再犯,因就永遠是因,它不會下來,不會遇到緣,顯現果報。有的人就問,那一些債主不就很倒霉了嗎?一點也不倒霉,為什麼?因為你已經能夠進入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你能進入以後是不是要渡化眾生?跟你没關係的眾生你都要去渡他成佛了,何況是跟你有關係的眾生,你不會渡他嗎?你是不是有要贖罪的心情,趕快去補足。
    所以我們要了解,為什麼没有講?你到這個階段一定要明理,了解我們一成就了以後,原來同體大悲,眾生所有佛性,跟十方諸佛也同一個法身,佛性都是同體,所以只要眾生在受苦,就是你在受苦。所以為什麼叫無緣大慈?我跟你没有什麼因緣,没有瓜葛,也不是親戚,可是我就把快樂給你,那個叫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就是大家都是同體,我都要把你們帶來成佛,那個叫同體大悲。所以要了解有人說之前瓜葛都没有還,没有,不是,已經都把他們帶成佛了。還不還啊?都已經還了。所以你要了解現象所遭遇的事情,一定是因果定理,你已經進入修道的道路,你用修道的真理來行持,你能夠懺悔,之前的業不會來找你。你就是要成就,成就以後就是要渡化所有眾生,你要使所有眾生都能夠成佛,這個是愿立,所以債都有還。我們要了解只要是落入因果,它就一定,絕對。只要進入修道,你端坐念實相,時時刻刻都回到不生不滅真心佛性本體,那所有罪業没有。在佛性本體裡没有,没有福、没有罪。

2020年5月21日 星期四

無明

我們要了解無明是最難去掉,可是要知道,無明就是佛性,没有佛性就没有無明,所以我們佛性不覺就叫無明。我們佛性覺了,無明就去掉了。我們要覺不覺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我們要讓它不覺,它就無明,我們讓它覺,無明就去掉。時時刻刻你都覺,没有無明。你一下子失神了,那個就叫無明,就是起心動念了,就叫無明。你時時刻刻都保持覺的話,無明都没有。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覺,二十四個小時都是覺,不要有起心動念,不要有凡塵事來干擾,你都在覺之中,没有無明。
【問】:無明有没有種子?
劉講師:没有種子,你要了解無明就是佛性不覺,佛性不覺就叫無明,無明本身也是佛性,就是佛性不覺。不是說無明有種子,它一定會生發,那個是我們要不要讓它生發,你就是不思索正事,無明就來了。你全部保持在覺之中,無明就没有辦法產生,就去掉了。無明没有種子,没有原因,無明是我們佛性不覺,没有佛性就没有無明,所以它本身就是佛性,我們佛性不覺了就叫無明。因為無明,起惑造業,迷惑,我們無明就迷惑,迷惑就造業,因為業就要受苦,我們就是不覺的時候,起心動念不覺,不覺就造業,造了業就要受苦。受苦又迷惑,迷惑又造業,造業又受苦,没完没了啦!就這樣,這個最大的問題解決了,海闊天空。

父母親生下我,假如我父母親没有結婚,會不會有別的父母親生下我?

會結成一家人都有因緣,當一家人不是來還債,就是來討債,不是冤家不聚頭。所以夫妻,先生把太太綁住,太太把先生綁住,然後父母親把孩子綁住,孩子把父母親綁住,都是互相牽纏掛礙,所以我們要了解現在這個父母親没有生下我,會不會有別的父母生下我?那要看我們結的緣,假如結的緣不深,父母親生下我,可是我的命不會長,生下我没有多久就死掉了,因為緣很短。緣很長的話,父母親生下我,父母親死掉了,我還在。
   所以我們要了解都是緣,這個緣是什麼緣?就是我們的業緣,我們造了業的那個緣,在凡塵一定有瓜葛,所以我們凡塵生活就一定要清清白白,瓜葛的話就會跟人形成有冤欠,有冤欠就會有瓜葛,就會形成有時候就變成一家人。我們了解有的孩子一出生,做事業很順利,很賺錢,那個是來還債。有的孩子一出生就渾身病痛,一直要看醫生,一直花錢,一些錢都被他用光光,那個要來討債的。所以有來還債,有來討債,都是無債不來

我們不是說一人一心嗎?那小孩子在母親裡面,然後和媽媽,這樣一人就二心了?

我們要了解無極一本的時候没有這麼多,可是它一散萬殊了以後,萬殊不是形相各不一樣嗎?眾生也各不一樣,對不對?可是它同具一理。同具備一個理就是無極,雖然嬰兒在媽媽肚子裡,他會反應出來,那個就是一理相通。我們要了解眾生也是一樣,一理都相通。雖然各個的形相都不一樣,可是佛性都一樣。一進入修證以後回到本位,十方諸佛同一個法身,没有分別,有分別的話就不會成就。所以那個是一個感應,說他能夠了解,像我們假如是雙胞胎,雙胞胎也會有感應,住在不一樣的地方,相隔很遠,只要其中一個生病,另外一個會知道,感應,那個就是一理相通。這樣可以嗎?

要萬緣放下,是不是我們要專心一意的做一件事情?


專一的做一件事情跟萬緣放下雖然有一點雷同,可是不一樣。因為一件事它還有讓我們住相的地方,那萬緣放下是全部没有,後學就講:連天蹋下來都不要管!不管再怎麼大小事都放下了,放下、放下、再放下,可是要了解到,萬緣放下這個時候是了了分明,懂不懂意思?没有起心動念,可是我們了了分明,那個了了分明就是真空,就是佛性。這樣了解嗎?

2020年5月18日 星期一

理障菩薩,事障凡夫

我們凡人都被事情障礙,因為我們所面對的很實際的就是事情,在事情我們被那個事情卡住了,卡住了就變成障礙。本來事情都一直在變化,現象都變化無常,可是我們不知道變化,不知道無常,把它當作是常,然後我們被它障礙。被它障礙以後就自己經不過那一關,所以事障凡夫。
   然後理障菩薩,菩薩為什麼會被理障礙?我們要了解真理是一個絕對的,絕對的真理没有妥協的餘地,可是我們在渡化眾生的時候就是需要用方便法門,方便法門很多都跟真理有相抵觸的地方,所以他没有用方便法門,直接要引導到真理,所以就被理障礙了。所以理障菩薩,事障凡夫。這樣了解意思嗎?了不了解?就是真理我們知道,可是在渡化一個人的時候,比如說跟你去求道要素食,我可不可以吃蛋啊?有没有遇到這個問題啊?假如我們知道這個人生活習慣,没有葷的東西就是吃不下飯,他問這個話的時候,你要用方便法門,雖然能夠吃清是最理想,可是在那種狀態下,你就跟他講:「可以啊!你要吃可以。青陽期蜂蜜可以喝,紅陽期牛奶可以喝,現在白陽期蛋可以吃」,這個是方便法門,等到他研究真理了以後,了解我們吃蛋還有濁氣,濁氣障礙我們佛性不清淨,是我們要用方便法門,方便它不符合真理,所以菩薩理障就是在這裡,我們用方便就是要承擔,你有承擔的擔當,你就可以用方便法門,引導循循善誘,這樣可以嗎?

問祖先拜素的都没有筊,拜葷的都有筊?


在問祖先拜素的都没有筊,拜葷的都有筊,我們要了解不執著就不會當鬼,鬼都會執著,他已經造了業,在地獄裡面受苦了,我們不要增加他的業障,所以我們不要拜那些葷的東西,因為會增加他的罪業。他會愈來愈苦,所以我們孝順變成不孝。你害他受苦愈久,我們都用素食來拜,就是循循善誘,引導他走向善的方向。所以這個問出來也給我們答案了,就是很好,你真的這樣就叫做孝,你一直要增加他的罪業那個叫孝嗎?就不是了。

大慧菩薩問釋迦牟尼佛五逆罪?

內心的五逆罪是大慧菩薩問釋迦牟尼佛,說凡塵這個五逆罪會到哪個地獄去?結果釋迦牟尼佛跟他講竟然是修持的最高法門,我們修持的最高法門。他說:
第一個殺母】,就是說我們的愛貪喜它都在一起,我們把這些愛貪喜殺掉叫作殺母。
第二個殺父】把無明殺掉,無明就叫做父,殺父。
所以大慧菩薩問的時候不知道釋迦牟尼佛會講內五無間,我們內心有五個不要讓它中斷,就是把愛殺掉,這個愛就是我們的私心,我們有一句話說愛不重不生娑婆,有没有聽過?就是我們的愛太重才會生在娑婆,你没有愛就不會出生在凡塵,所以把愛殺掉,也把貪殺掉,也把喜殺掉,這樣就好像如母養育去掉了,沒有這一些讓我們在凡塵的原因。那殺父就是殺掉無明,各位有没有無明啊?(有),還這麼肯定啊?怎麼知道它是無明啊?所以在佛的講解說我們不覺,不知不覺叫做無明。我們在生活裡面不知不覺的時間可以說很長,長不長?(長),我們時時刻刻都不知不覺,對不對?都不知不覺啦!
    聖賢仙佛先知先覺。學者後知後覺,我們眾生不知不覺,所以我們就當眾生,後知後覺還可以,我們能到達先知先覺,就要努力修持,努力修持就可以到先知先覺,你先知就可以覺後知,你知道了以後來覺還不知道的也讓他知道,知道了以後都一樣了,成功都是一樣的,所以我們就是要知覺,所以殺掉無明就是殺父,父母就是這樣,在我們內心裡面時時刻刻無明殺掉,愛殺掉,貪殺掉,喜殺掉,都没有間斷一定都殺掉,這樣就很理想。
第三個殺阿羅漢】,阿羅漢獨善其身,不兼善天下,所以他自私。所以殺掉我們的自私心,把自私全部殺掉,剛才後學有講到使,釋迦牟尼佛是這樣講,我們「諸使不現」,所有趨使我們的那個使都不呈現,所有趨使都不呈現,表示我們的欲望没有。就是對凡塵那些想擁有的心没有了。「諸使不現,如鼠毒發」,好像老鼠吃到毒藥,那個毒藥已經發作了。毒藥發作老鼠就没命了,所以我們趨使的那個動力都已經死掉了,就好像殺掉阿羅漢一樣。所以殺阿羅漢就是殺掉我們的自私以及我們的欲望,把它都殺掉,這是第三個。
第四個破和合僧】,釋迦牟尼佛講我們在凡塵的生活,我們都在五蘊,五蘊知道嗎?(色受想行識),對,色受想行識五蘊。因為我們就是這個五蘊讓我們有形相呈現在凡塵,我們有形相的時候,我們就不要再蘊積這個五蘊,只要我們生活充滿怨恨那個已經在蘊釀蘊積要再來凡塵的因,各位在生活之中心裡面有没有都充滿怨恨?都會有那個過程,我們要了解這個叫蘊(五蘊蘊積),我們不要蘊,假如我們蘊積的這些怨恨惱怒煩太多,這些都是負面,它都有毒素。所以我們這一生没有了,再來的時候就變成毒蛇。各位有看過毒蛇嗎?怕不怕?趕快避開對不對?所以我們這一生在凡塵只要你有怨恨惱怒煩,人家看到你來了,是不是要趕快避開?跟避開毒蛇有没有一樣?一樣的。所以我們在凡塵生活不能有怨恨惱怒煩,那個都負面的不要有,我們要充滿著喜悅,要笑臉迎人。
   所以我們要了解,我們在日常生活就可以布施。布施不一定都要錢,我們就是很和善的態度,笑臉迎人那已經在布施了。可是我們大部份人與人之間,笑臉迎人的時間都比較少,大部份都是從廁所裡面出來,這樣人家看到都不喜歡,布施那個不好,所以我們都要笑臉迎人。所以五蘊我們自己不要蘊。不蘊釀五蘊我們就不會落入凡塵。我們在生活裡面,多多少少都會蘊釀我們來凡塵的因,我們都會蘊積都會有,我們要了解凡塵一切都虛幻不實在,有現象都是因緣聚會,緣聚則生緣散就滅了。所以相都是假的,對相不要住不要住相,相我們不住相了,我們就可以解脫很多的煩惱。煩惱都消失了,我們的煩惱都是住相來。住相才會煩惱,不住相就不煩惱了。所以我們在凡塵時候儘量了解到真理,凡塵所有相都是虛幻不實在,假的,先把自己從內心解脫出來,能夠很逍遙自由自在。
    我們要了解到我們對凡塵所有的受,第二個色受的受,我們的受都很強烈,我們要知道凡塵都是假的,我們面對所有一切的受,要不要實實在在的去接受?我們去面對現象的時候我們是不排斥,可是要了解,你要在內心告訴自己,這些都是因緣聚會讓我碰上的,都是假的,這樣了解嗎?我們在處理時不排斥現象,我們內心告訴自己,這些都是假相,這樣了解嗎?會不會應用,就是我們內心裡面不住,這些遭遇的事情現象我們不住,然後我們事來則應,去應對,心裡面全部都走入真理。這樣我們可以凡塵的一切,這一些虛幻的事不要進入內心,會嗎?會不會做?有没有一點困難?(有),會有一點困難,因為我們在應對凡塵的時候會把那一些當成真,所以會產生很多煩惱。
    假如我們知道都是假的,煩惱會消失很多。所以我們要了解那些都是因為因緣聚會才讓我們碰上,是假的,所以接受的時候我們內心裡面已經能夠坦蕩蕩,這樣你看從我們受,接受以後會產生想,想以後會產生行動,從行動以後會留下記憶,我們受改變,後面是不是全部改變。所以五蘊我們就是不要蘊,不要蘊佛就講「破和合僧」,不要讓它們和合,不要讓五蘊和合這樣了解嗎?(了解)。所以第四個破和合僧,就是破除五蘊不要讓它們再蘊積,不要蘊積我們就没有來凡塵生的因,就不用落入凡塵受苦了。
第五個就是惡心出佛身血】,就是佛示現在凡塵,你嫉妒了,你要害他,那是惡心出佛身血是外的。內的佛就講:我們自心現量,各位有聽過嗎?現量就是不經思索馬上顯現出來,我們凡塵在用都是比量,有聽過嗎?(没有),比量就是我們聽到有車子經過,我們說有人,車子一定有人在開對不對?你没有看到人,也没有看到車子,你說有人那個就叫比量。我們凡塵都會用,用比量,現量是我們證悟以後,證悟真心佛性以後,不用經過我們想整個呈現,就好像我們照像。七恰(按快門聲),整個都呈現在照片裡面這個叫現量。所以現量就是要修證以後才能到達,不經過思索你就知道,那個都需要有功夫,我們用都是用比量,釋迦牟尼佛講第五個惡心出佛身血,佛就講:我們的自心現量,現在我們當眾生的時候就有,有什麼?我們有八識,現在把第八識保留,因為第八可以回到本來,前面眼耳鼻舌身意末那,第八阿賴耶識,這個都知道嗎?把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七識,我們自心的現量,自己的心現在所顯現的七識身,我們把它殺掉,就是不要有七識,我們保留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第八阿賴耶識』就好,把七識全部殺掉,也就是這一身就是最後身,已經以後没有了,我不再來了,我不再到凡塵來了,所以惡心出佛身血就是要有這種決定的心,絕對不貪戀凡塵,凡塵不來了,我要把七識身全部都殺掉,這樣知道嗎?
    所以佛就講你能做到內五無間,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惡心出佛身血,那個內五無間就是把愛貪喜殺掉、無明殺掉、然後自私以及凡塵的欲望全部殺掉、然後五蘊不蘊積、然後把我們這一生自心現量的七識身殺掉,叫做現證,已經到達佛地。各位前賢,所以我們內心,內五無間,大慧菩薩在問的時候是在問五逆罪,可是釋迦牟尼佛回答,竟然是修持的法門,這個記載在楞伽經,所以各位假如有興趣的話,可以看楞伽經裡面就有這一段。就是內五無間,這樣聽懂意思嗎?有没有聽過?這個連外五無間都没聽過了,內五無間怎麼可能聽過,所以我們要加把勁,多努力一點,一定要自己努力。

請問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闡提,犯這麼重的罪要墮入阿鼻地獄受苦。又說佛性不斷,眾生都能成佛,這什麼意思?

我們的佛性不生不滅,我們所做的善惡都有果報。我們造的很大的罪業,果報我們要去接受。接受以後就没了,又恢復到原來了。只要你接受果報以後就恢復到原來,所以我們要了解佛性不會消失掉,不會滅掉,祂都在。我們造了什麼惡就是要去接受那些果報,果報很苦啊,所以等於你造的惡和你接受的很苦的果報已經二相抵消,你回來就是自由身。你就可以再修證,可以成佛。你可以累積善。
   所以我們要了解佛性不生不滅,所以佛性永遠在,我們行善行惡都要去接受果報。行善接受福報,行惡接受惡報。我們現在殊勝因緣,行善不要記得,不要接受福報。我要成仙作佛,我要坐在供桌上,坐在供桌上就是要有德。你要深植德本,那個德我們要種植在我們八識田中,我們八識田中都有,有德了,才可以坐在供桌上。所以天上無無功德神,你没有功德不能當天上的神。

我們道場裡面有些人事上因緣的不合,各帶人把人分割各自修,這樣是不是破和合僧?


那個是外的破和合僧,本來一起修道你把他弄開,那是外不是內。內的破和合僧是五蘊不要蘊積,那個算外,那個頭腦夠笨的。為什麼?真心佛性不追求,你去追求人家那個外相幹什麼?對不對?夠笨的!成仙作佛不追,去追那個幹嘛?問出來都很好,我們都可以解開。追求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才是重要,那個是迴光返照,我們把我們的真心佛性都收回來,不要外放,外放就是眾生。收回來都是聖賢仙佛,我們把真心收回來,不關外面的事,外面事有外面的因緣,我們不要去主宰。

有一個前賢的媽媽吃素,祖先她要拜素的,結果都擲不到筊,他說不知怎麼解決?

這個很有意思啦!因為我們要了解,假如我們不固執不執著不會當鬼,所以當鬼會固執,這種現象我們要了解,我們要有智慧來辨別,我們假如拜一些生靈的東西增加他的罪業,他在地府受苦會愈苦,他自己本身不知道,只有享受一陣子的氣味要受很多的苦,就像我們眾生一樣。我們眾生有時為了一點愛,然後受苦一生。都是這樣,所以我們做子女的要有智慧,你不用擲筊,問自己我當主宰,我要你過好日子,更進一步可以把他們超拔,超拔讓他離開地府。更好了啊!所以我們要了解,父母親都已經不明理了,我們還增加他的罪業,那些生靈一定去找他。你拜他,牠去找他。牠找他不是增加他的罪業嗎?孝,你就要真的孝順,要父母親脫離地獄的苦,不要再附和,你附和他的話增加他的罪業。他就要受苦。問出來都很好,我們都可以有答案,我們人有主宰。

2020年5月16日 星期六

靈魂之門?


求道才可以從正門出入。所以後學常講,我們時常聽到眼睛是靈魂之窗,既然有窗就有門啊!我們没有求道的人不知道正門在哪裡?後學以前在後天廟就了解說,假如我們已經停止呼吸了,眼睛張開。那表現我們身體的靈性是從眼睛出去,眼睛一出去就是要轉世天上飛的飛禽小鳥,牠在天上飛可以看到地上小蟲,是不是眼睛很亮?在世的時候都很喜歡用眼睛。所以没有正門可以出去,他就跳窗出去,假如我們在歸空的時候眼睛是閉著,耳朵稍微張開,就表示他去轉世耳朵很大的畜生。耳朵很大什麼?豬馬羊牛,耳朵大不大?大。轉世那些耳朵很大的,假如說眼睛也閉著,耳朵也没有特別張開。是鼻孔張開,那就轉世化生,蚊蟲之類的。假如是嘴巴張開那就是濕生。水裡面的動物,在凡塵很喜歡講話,没有求道,轉世以後上天會讓他的嘴巴講個不停。所以就到水裡面去轉世。假如從泥丸宮,他在凡塵有在參禪打坐,很努力修持從泥丸宮出去,當氣天神仙。那從肚臍出去,就是在凡塵他很會做人,所以又讓他當人。有没有遇到在稱讚人你很會做人,所以上天成全大家的意思,又讓他當人。所以從左道旁門都是六道輪迴,唯有我們求道從正門出去,才可以到達無極理天。最理想了,我們一定要修喔!修才會有成就,不修的話就做下個元會的種子。這樣了解意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