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1年1月15日 星期五

楞嚴經-30

 經文――云何忽生山河大地(第 69 頁,左邊) 爾時世尊告富樓那,及諸會中,漏盡無學諸阿羅漢,如來今日,普為此會宣勝義中 真勝義性,令汝會中定性聲聞,即諸一切未得二空,迴向上乘阿羅漢等,皆獲一乘 寂滅場地,真阿練若正修行處。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富樓那等,欽佛法音,默然 承聽。 釋迦牟尼佛對富樓那講,在楞嚴法會的會中,「漏盡」就是已經沒有煩惱,可以到佛 的程度。「無學」就是無法可學,對真理都已經能夠融會貫通,程度很高了。「諸阿 羅漢」就是已經成就無生法忍。 如來今日,普為此會宣勝義中真勝義性 如來就是釋迦牟尼佛,今天普為楞嚴法會(即在會場之中)「宣勝義中真勝義性」, 勝義大致的內容有四個層次,第一個就是佛說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皆因緣生法, 這就是世間的勝義,因為凡塵都是緣聚則生緣散就滅,我們最親近的五蘊(色受想 行識,身體的形成),十二處(六根跟六塵)、十八界(六根六塵六識)都是因緣會 和(即因緣生法,從因緣所生),這就是世間的勝義。第二個,佛說四諦法苦集滅道, 就是出世間法,是道理的勝義。第三個,我們依佛法來修持,已經領悟我空、法空, 能夠證悟我空、性空就叫證得勝義。第四個是最高的,佛講第一義諦,顯示萬法為 心,心外無法,這個就是勝義中的真勝義,也就我們之前都有說「了即業障本來空, 未了仍須還宿債」,「了」就是第一義,就是究竟了義,已經回到到無極(就是已經 恢復我們佛的本位,那就叫究竟了義)。當到達究竟了義就叫了,已經「了」了;「業 障本來空」就是都沒有業障。「未了」就是我們還沒有透徹了解,對真理還有疑惑就 叫未了,未了還須還宿債,因為我們六道輪迴太久,造了很多的業障,而這些業障 我們都要還。各位有沒有造業障?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所有遭遇都是由業障輾轉形 成,有遠因(就是累世、前前世一直累積下來),現在呈現,所以不會憑空消失,有 時候我們遇到一些挫折、不如意,都會想「為什麼是我而不是別人」,我們都會這樣 想,各位前賢我們可能就要去追究它的原因,因為是我累世之間所做的業障,現在 因為自己的行為跟思想都不符合真理,把以往所有的業因都拉來,現在呈現果報, 所以才會遇到。 假如我們已經對真理可以透徹了解,究竟了義都已經知道了(回到無極了,就叫了), ―2― 了的時候業障本來空(就是沒有業障)。各位有沒有疑惑?一定有,心想「他跟我一 樣都是六道輪迴,那我有而他怎麼沒有」,那就牽涉到已經「萬法唯心,心外無法」。 之前我們也時常提及,我們「不於所見分別染淨,但於能見討個消息」,能見就是我 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所以佛性本體的能見我們都沒有把握。各位聽金剛經有講 到後學去腳底按摩而體會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都不會痛,那後來各位說劉講師 在騙人,痛的要命!其實我們缺少專一,我們的專一還不夠,我們在腳底按摩的時 候,注意力全部都放在身上,所以很痛!除非說身體都很健康,器官都沒有毛病, 那腳底按摩都不痛。一般大部分多多少少器官都不是很健康,所以一按摩腳底都痛 的呱呱叫。假如我們專一,專一的時候把所有的注意力轉移到我們佛性本體上面, 這時候只要你不被身體拉回來,身體的感覺你都不理它了,全部放在佛性本體,這 樣就不會痛!後學有講過我們佛性本體沒有形相,所以不會餓、不會痛、也不會冷, 不用吹冷氣,現在我們都吹冷氣。假如現在把冷氣關掉會怎麼樣?(很熱),很熱會 怎麼樣?心浮氣躁,聽不下了,就一直扇風。所以要訓練「我們把全部的注意力都 放在佛性」,那個叫做證,證悟本性。所以證悟本性跟我們領悟了解本性不一樣。因 為我們能夠證悟本性以後,可以說信心已經充足了,信已經有,相信自己的佛性本 體,所以定力很容易培養,從本性發揮的定力自然就有。當定力一有,就不會被造 化引誘。若我們定力缺少時,造化的引誘很厲害,一下子就把我們拐走了。各位有 沒有被造化拐走?(有),精神都外放。像現在科技發展,智慧型手機可以照相、還 可以跟人聊天,對方聊天又可以看到對方影像。後學在北部搭捷運時,旁邊人都在 用那個聊天,後學一看,怎麼旁邊這位都對著這個(手機)在笑,到底是什麼情境 呢,是不是發神經,後學就跟著他看畫面,原來是在聊天,雙方用文字聊天,後學 覺得現在很厲害。後學是不投入在這方面,因為一投入以後,會變成低頭族,時時 刻刻都在這上面,很忙,從開始進入捷運站到離開捷運站,都不離開這畫面。很努 力喔,我們若這麼努力修道一定成的。所以那是再拐騙我們精神外放的,誘惑力量 很大,我們要把精神收回來很困難。我們不是不做,有,有把精神收回來,但是才 幾秒而已,精神又外放了。各位有沒有試驗過?精神收回來可以幾秒?不要說二十 四個小時(二六時中),二六時中就是二十四個小時都在中道,精神都收回來,精神 都全神,很快就成道成佛了。但是我們沒有,可是我們可以先要求 24 分(心收回來), 若太久的話就先要求 24 秒(心收回來)。各位前賢不要瞧不起 24 秒,我們把心收回 來可能連 24 秒都做不到,為什麼?因為外放習慣了。放牛吃草,想要把牛遷回來, 牛卻不肯回來。我們外放的精神肯不肯回來?所以修道之難就是在這裡,不肯回來。 ―3― 所以為什麼釋迦牟尼佛制訂不能自己煮東西吃而要出去乞食。乞食就是乞求他們。 乞食不可超過七家。各位有沒有看過經典裡面記載乞食不可超過七家,知道意思嘛? 就是我們七孔。眼睛兩個、鼻子兩個、耳朵兩個、嘴巴一個,共七孔。乞求就是求 它們回來,眼睛回來、鼻子回來、耳朵回來、嘴巴回來,是這樣的。我們有沒有求 過它們回來?眼睛一睜開以後,就出去玩而且很自然的,若是沒有外境來拐騙我們, 我們也會坐在家裡打開電視看八點檔,精神外放了。有沒有打開電視而在收心的? 你電視打開然後來收心,會怎麼樣?看不懂,電視看不懂會怎樣?會浪費電。所以 假如我們沒有研究性理心法、沒有明心見性,我們會感到很無聊,連小孩子也會說 很無聊,為什麼會無聊?就是外面的一些景相、外面的事情,沒有辦法滿足他的須 要,他就會感到時間很難過。各位前賢時間很容易過、還是很難過?(很容易過), 都有啦,也有難過的時候。各位搭車時有沒有等過車?難不難過?其實是等兩分鐘, 感覺很久了車子怎還沒來,兩分鐘很短,可是我們在等車就很久。要了解,時間是 一樣,不一樣是在我們的心態。若是剛好男女之間在戀愛,熱戀時候兩分鐘快不快? 兩個小時快不快?一下子怎麼這麼快,一個晚上過去了,時間過的很快。跟我們等 車的心完全都不一樣。所以都是心的問題,看我們是存著什麼心,等人的心,那個 心就很急,時間就會感覺過的很慢。假如我們是在很舒坦的境況裡面,尤其八點檔 大藏今正好看,時間過的很快,才一看就完了,就又要等明天。其實大藏今是很長, 看不完,有一片叫做嶄新的心,各位有沒有看過?你看完以後你都會手術了,因為 它從頭到尾都是在手術心臟,心臟要怎麼手術、要怎麼按摩、要怎麼挖,我們看完 也都會了,剖開心臟然後把心拿出來,停止跳動就按摩,然後拿刀剖開肚皮時,心 停止跳動,可以用電擊,一下子心又開始跳了。後學那陣子也跟著人家看韓劇,大 家在著迷,後學想到底在著迷什麼,後學也跟著人家看,可是看那麼多都覺得差不 多一樣,就是男歡女愛,韓劇這做的蠻成功,讓你看的目不轉睛,若是在外面上班 或是在外面玩,當時間一到就趕快回來看電視,把它列為很重要的功課。假如我們 研究性理心法能夠像那樣就好了,當時間一到趕快回來上課。 要了解,明心見性絕對沒有辦法別人來幫忙,一定要自己努力。自己努力才能夠進 入狀況,當你一進入以後,一定是法喜充滿,假如你沒有法喜充滿就是還沒有進入 狀況。我們已經快滿三年了,我們學一項工夫都是三年,三年要滿師(出師),各位 那時候說還四個月,三年四個月,四個月是補師,所以三年出師,四個月補師,剛 好可以獨當一面。知道嗎?年紀大的都知道當學徒都要三年四個月,就出師就可以 獨當一面去賺錢,可以當師傅了。各位都當師傅了沒?活佛老師對我們期待很大, ―4― 說這三年初級班,然後我們要再進入「中級班」,還要再三年。各位要了解,要自己 努力的,自己不發心的話,佛菩薩都沒辦法,我們自己不發心追求性理心法,明心 見性一定沒辦法。假如我們自己努力,不一定要那麼久的時間,可是我們以往都沒 有接近,所以聽起來都很生澀。所以各位前賢,你跟一些沒有求道、沒有修道人的, 你對他講「山河大地是我們真心佛性所生發」,他會不會接受?絕對不會接受,他可 能反過來說我們精神有問題。所以你看不了解就會形成這樣。那我們研究楞嚴經, 就了解原來不是我們人所發明,而是佛證悟以後講出來:「凡塵的所有萬相都是我們 不生不滅真心佛性所呈現」,所以我們真心佛性屬於真空,萬相是我們真空生發萬有, 所以叫妙有,真空妙有。然後呈現的現相都是短暫的,像最堅固的鋼筋水泥壽命一 百年,一百年在我們身體來講是一生,可是一百年在佛性來講只有一剎那而已,因 為佛性不生也不滅,所以萬萬年,萬萬年都存在,而我們對萬萬年都存在的佛性不 重視,但是對這短暫且能夠現相一百年的我們很重視,這個叫做本末倒置,所以釋 迦牟尼佛說我們眾生顛倒,該注重的都不注重,不該注重的我們卻看的很重要,所 以就受苦綿延不絕,一直受苦。那我們都會怨天尤人,其實是我們自作自受。但我 們可以超脫、可以不用接受這些痛苦的果報,一定就是要投入研究性理心法,能夠 徹底的明心見性,這時候我們要不要現相我們就可以自己當家作主。那現在的眾生 沒辦法,為什麼?被業力推,推到現象來。做善事就推到天道去享福,但是有時間 性,做的多,享福的時間常;做的少,享福的時間短。假如做的不好、做的不對, 糟糕,三惡道,當畜生、惡鬼、地獄就很難過。很難過也要熬過,熬過以後還要再 來凡塵還債,要來,我們欠誰都要還誰,所以沒有僥倖的。老一輩的都會時常把「僥 倖」掛在嘴邊,「僥倖」接下來一句就是「失德」。 所以我們一定要透徹了解為什麼我會在凡塵現相、我為什麼會轉世到凡塵來,要知 道原因。各位知道我們為什麼到凡塵來嗎?因為我們都發願要來渡化眾生,對不對? 哇~大家於心有虧,頭都低了下來。可能不是發願要來渡化眾生,而是被業推來, 推到凡塵來受苦。苦不苦?年歲小的可能都還覺得很好玩,可是年歲大一點的就會 感覺真的是苦,事情來了,不應對不行,一定要去應對,所以有一些苦是必須要去 承受。尤其女孩子,為女則弱,為母則強。當女孩子,做什麼都不會,吃飯都坐中 間;然後當了母親以後,什麼都有辦法做。假如又遇到先生不負責任的,去賺錢、 揹著小孩,每樣都做,去清潔、撿回收,每樣都會。當女孩子的時候都不會,若當 母親以後什麼都會了,被環境逼迫到了,不做也不行,就是要做,充滿著無奈。 ―5― 所以各位前賢以為後學都講講而已又不用受苦。其實後學受過的苦,各位都沒有受 過。所以那時候對「油麻菜籽」感受特別深,每次聽到眼淚一定掉下來。各位有看 過嗎?就是「你從那些艱苦的日子走來,是怎樣無可奈何的忍耐」,忍耐是無可奈何, 你不忍耐又不行,就一直忍耐過來。所以吃過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你那時候整個 人格都很健全,而且自己都會堅守,所以苦都可以熬得過。現在的年輕人一點點的 苦就受不了。所以為什麼「我念到大學,叫我去做那個小工,我哪要」,放不下身段。 要了解,外在的名、外在的相都是假的、都不真,都變化無常,我們不要去住在名、 住在相,然後努力的能夠把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啟發,一定要讓佛性當家,這個聽 起來不怎麼困難,做起來不容易,真的不容易。我們會了解,原來我們的六根習慣 性是這麼的強這麼厲害。各位有沒有試著把權柄交給佛性本體?都還給六根當家啊? 交不過去喔?是有在想,但是還是六根比較強,佛性很軟弱。佛性要出來發號施令, 我們六根都不聽,各位一定都沒有去實踐去實行。當你實行以後,我們養成的習慣 性有多麼的強,要把它降伏就是不容易,可是一定要做,六根不降伏我們就沒有辦 法成道沒辦法成佛。當你六根降伏了你會很高興,都聽佛性的話不會造業,沒有業 就不用受苦,很理想的。可是這個理想要自己去實踐。 令汝會中定性聲聞,即諸一切未得二空 各位前賢我們現在是什麼?定性眾生、定性緣覺、定性菩薩、定性成就之佛?(定 性眾生),把眾生定性了,那永遠就當眾生。我們叫做未定種性,我們還沒有定,我 們可以當眾生、可以當辟支佛、可以當阿羅漢、可以當菩薩、可以成道可以成佛, 所以叫做未定種性,還沒有定。這個定性聲聞就是阿羅漢,他已經把自己位階固定, 叫做定性。以後假如有人問「你是定性什麼」,你就說「未定種性」,還沒有一定, 因為我是想成佛,可是現在還沒,還沒有把它固定在哪裡。所以我們還未定種性, 這邊釋迦牟尼佛對定性聲聞(即阿羅漢)講「即諸一切」,就是包含很多。「未得二 空」,二空就是我空、法空。我們有辦法「我已經空了、法已經空了」,這樣就成就。 所以「未得二空」就是說要努力,不要有我相。我們都把身體當成是我,身體不是 我,我就是佛性(不生不滅佛性本體才是我),所以我就是菩薩、我就是佛。身體不 是我,因為身體被我們用一百年就要還給天地了,就不見了,這個我就不見了。所 以我們回到不生不滅佛性本體就是回到無極,無=沒有形相,可是我們可以生發萬 相,山河大地所有凡塵萬相都是從我們真心生發,所以所有萬相都是我,天地整個 都是我。了解嗎?現在比較能聽的進去了。這個都是實際,不是卡通影片,我們佛 性是包含整個宇宙虛空,真空妙有,所有的萬相都從真空生發出來,然後就變成萬 ―6― 有,因為形相不同所以叫萬有。 迴向上乘阿羅漢等 就是我們眾生,然後緣覺、聲聞、菩薩,全部都進入佛乘,都成就成佛,叫做迴向 上乘。大家有沒有成道的心?一定要成就喔,不然你們來後學就要跟著你們來,只 要你落在凡塵,後學就要來,因為後學有發願要帶各位成佛,所以你就要努力修, 要修之前要先了解怎麼修,才不會忙修瞎練,實際上要修得對才會成就,若修的若 不對,修的很痛苦也不會成,這樣就白費。所以一定要知道道理。「阿羅漢」就是已 經脫離三界,不在三界轉世。我們若不種業,才有辦法說不到凡塵來現相,不來轉 世。假如我們業都還有,一定會來還債。 皆獲一乘寂滅場地,真阿練若正修行處 就是能夠得到一乘。一乘=佛乘,就是要我們成佛。所以有上乘法、中乘法、下乘 法,這個都叫一佛乘。不管是下乘法―敲打念唱,中乘法―觀天文地理,上乘法―研究 性理心法,全部都是要成佛要成道,只是眾生根基不同,開始修的方法不一樣,慢 慢的我們從小乘進入中乘、進入上乘,進入到最上乘的成佛方法,就是引導眾生各 各都脫離苦海。我們一定要自己努力。「寂滅場地」,我們從文字看起來好像是修道 的地方所在。「阿練若」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精舍,修道很靜很好的地方。各位有去 過精舍?有聽過嗎?都有,那就是一個很好修道地方。可是佛在講「寂滅場地,真 阿練若正修行處」,那不是在講很寂靜很容易修道的地方所在,而是在講我們不生不 滅真心佛性,這就是言在此意在彼。文字好像是場所,可是它的含義是在講佛性本 體,就是都讓我們所有眾生、所有修持者都能夠得到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本體,佛 就是講這個意思,可是文字就不是記載成這樣。要知道言在此意在彼,並不是按照 文字。 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這是對富樓那講。要富樓那諦聽,拋開自己的見解然後諦實的來聽。 富樓那等,欽佛法音,默然承聽 就是很欽佩欽服佛所講的內容,很仔細的來聽佛所講的。 小字體 佛先許說真勝義(就是究竟了義,就是第一義諦,沒有對待。各位了解「沒有對待」 這個意思嘛?全部都是一體的。所以為什麼說「了即業障本來空」,業障也是我們佛 性本體,所以已經就不需要再還業障。)。一乘即上乘,乃最上一佛乘。寂滅場地, 即不生不滅之因地心,亦即如來密因(成為如來秘密的原因)。真阿練若:有云阿蘭 ―7― 若,譯為無諠雜(翻譯成中文叫無諠雜,就是很清淨,都沒有吵雜),即寂靜處(很 清淨的地方所在)。若但境靜,非真寂滅場地,非真阿練若(假如只有環境很清淨, 那不是寂滅場地,也不是真阿練若),必以本來不生滅不動搖之真心(就是我們不生 不滅的真心佛性),方是寂滅場地,真阿練若,與境無干(就是跟境沒有關係)。此 心即首楞嚴之定體(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就是首楞嚴定體),乃為十方婆伽梵(佛) (佛的梵文叫做婆伽梵),一路涅槃門(要成佛的修持方法,按照不生不滅的真心來 修就可以成佛),故曰正修行處(所以我們要用不生不滅的心來修不生不滅的道)。 若悟此心(假如能夠領悟不生不滅的真心),是為開圓解(已經打開圓滿圓融的了解), 始可起圓修(我們可以圓滿的來修證,得到圓滿的證悟),得圓證矣。汝今諦聽當為 汝說,佛囑以諦實而聽,望其勿再執理迷事(我們有的人會執事然後迷理,可是這 個富樓那很會講經說法,佛就告誡富樓那:你不要再執著理,然後對事已經迷昧)。 如來藏心體雖不變,用能隨緣(如來這地方不是講釋迦牟尼佛,而是在講我們不生 不滅真心佛性。如來含藏天地的萬相萬事,這如來藏的心體雖不變,可是用能夠隨 緣,有體有用),隨染緣則三種(世界、眾生、業果)相續,隨淨緣(「隨染緣」就 是我們的精神都外放,而被造化拉走,我們就跟著世間人的流行,人家在流行什麼, 我們就跟著人家流行。各位前賢世間在流行什麼?現在流行裙子要穿短一點、在流 行要去六道輪迴。我們有沒有跟流行啊?不跟最好,我們若跟著六道輪迴都很苦。 所以隨染緣就是凡塵的凡塵事叫做染緣。淨緣就是我們自己本身守著戒律,我們自 己心裡面有一把尺,不能做的就不要做――那種會形成業障的我們都不要去做,這樣就 做隨淨緣――清淨的緣),則滅塵合覺(把凡塵都滅掉,把覺性拿出來。所以只要我們 合掌就叫背塵合覺,因為我們右手、左手所做的事情都是凡塵事,當兩隻手一合起 來,凡塵事都沒辦法做,凡塵事都放到背後,所以叫背塵(背凡塵了),然後兩隻手 一合起來,都把良知良能掏出來叫做合覺。日常生活時候,我們是「背塵合覺」還 是「背覺合塵」?大概我們都是跟覺性相違背,然後跟凡塵相合,所以叫背覺合塵。 難怪我們都六道輪迴),故發真如妙覺明性(我們隨著淨緣,把凡塵事都放到背後了, 「背塵合覺」,所以才能夠啟發我們本來的真如,妙性覺明,覺性都光明了)。 經文 佛言,富樓那,如汝所言『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汝常不聞如來宣說, 性覺妙明,本覺明妙。富樓那言,唯然世尊,我常聞佛宣說斯義。 佛對富樓那講,按照你所說的「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我們的清淨本然(就 是我們佛性本體)為什麼忽然產生山河大地。底下就對富樓那講「汝常不聞如來宣 ―8― 說,性覺妙明,本覺明妙」。因為富樓那時常在佛的身邊,是跟隨眾(跟在釋迦牟尼 佛身邊),佛時常對菩薩談論上乘佛法,富樓那自然就聽到。所以佛就問富樓那「汝 常不聞,如來宣說,性覺妙明,本覺明妙」,性覺、本覺,妙明、明妙,都是在講我 們佛性的本體跟佛性的妙用(體用)。富樓那就回答「唯然」,對的,是這樣。「世尊, 我常聞佛宣說斯義」,我時常聽到佛在講這個道理,尤其佛對文殊菩薩所講的都是很 高的佛理。 小字體 空藏說真如門(真諦)(我們佛性本體就是空藏,講真如,都是講佛性本體,屬於真 諦),不空藏說生滅門(俗諦)(不空就是有形相,不空藏就是講俗諦。我們把兩個: 真諦跟俗諦合起來叫做中諦)。真諦說真如門(真如,一真法界,一真一切真,一如 一切如),不變之體(真如屬於佛性不變之體,真諦都在講不變之體)。俗諦說滅門, 隨緣之用(就是我們凡塵所有都是生滅,凡塵的所有凡俗(叫俗諦)就講生滅門, 那是佛性的隨緣之用,有體有用)。用亦有二(用也有兩個方向):一、隨染緣起六 凡用(六凡就是六道輪迴的眾生)。二、隨淨緣起四聖用(四聖=佛、菩薩、辟支佛、 阿羅漢。各位前賢我們是什麼?我們是六凡裡面的人道。各位前賢六凡清楚嗎? 「天道」屬於氣天神仙。欲界有六欲天,色界有四個修持的工夫,有十八個位階。 無色界有四空天。我們在凡塵能夠進入天道是屬於天界,那都是我們的福報,但是 都有期限,有的是幾萬年、有的是幾千年、有的是幾百年,當時間一到又落入六道 輪迴,所以佛鼓勵社會人士要進入天道,要做好,只要你行十善(就是我們身口意), 身有三,口有四,意有三。身=殺、盜、淫,口=惡口、妄言、綺語、兩舌,意= 貪瞋癡,加起來共十個,然後這十個前面都加一個「不」字,叫做十善。你行十善 就到天道。假如你不加「不」字,那我們就落入三惡道。那我們要去哪兒?我們修 道的話,就不要到天道,為什麼?因為畢竟有時間性。我們就是要回歸到本位(就 是回歸到無極),千千萬萬年都已經在本際,在本來原來的地方所在,都不會變化。 我們在凡塵一切都無常,不用來六道輪迴,也不用修到天道。所以我們行善但都不 記在腦海,當我們記在腦海就一定會進入福報,當不記在腦海就會進入性分。性分 知道嗎?就是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裡面,叫做我們性分。所以隨淨緣就能夠起四 聖用,能夠成佛、成菩薩、成辟支佛、成阿羅漢)。而全用在(中諦)空不空如來藏 中說明(我們要全用就是在中諦,真諦俗諦合起來叫中諦,中諦是屬於空不空如來 藏。總共有三個如來藏:空如來藏、不空如來藏、空不空如來藏。我們等到在講空 不空如來藏的時候,再來說明中諦)。 ―9― 佛從生滅門中問富樓那瞭解的程度。性覺妙明,本覺明妙,性覺本覺,原一真覺(原 來就是一個真覺)。性,約一真理體之謂性(性,就是從一真理體,謂之性),本表 天然原具(原來就具備)之謂本,不涉事用(沒有落入事情裡面),不論修為(都是 在本體之中。所以不管是性覺、本覺,全部都是原來的狀態,所以都不涉事用也不 論修為),即萬法之真源(萬法的起源,來源的地方所在)。妙明明妙:乃寂而常照, 照而常寂。妙是不變之體曰寂;明是隨緣之用曰照(所以照而常明,寂而常照),此 明亦只是理具之照用,非事造也(就是我們佛性本體所具備,不須要我們要再加入 什麼)。佛舉此二語,具有深意(釋迦牟尼佛講性覺本覺有兩個涵義):一顯無明萬 法,離此無依(無明還是要依賴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二顯寂照本具(就是不變 之體跟隨緣之用,本來就具備,不用我們加以修持,不用修就已經到達本位了。) 豈假妄明(不落修為)(所以不能夠妄明,就是不落入修為,不用修為。為什麼說理 一定要領悟,就是這樣。有一些你領悟了,不要做就到了。有一些我們所說要修的, 就是把佛性所沒有的去掉,佛性所沒有的就是我們六道輪迴所帶來的習慣性。我們 六道輪迴已經很久,養成貪瞋癡,佛性沒有貪瞋癡,可是我們現在都有,有身體以 後都有貪瞋癡,要不要去掉?佛性本來沒有,所以我們進入佛性本體就沒有貪瞋癡, 佛性沒有形相,現在身體有形相,所以著重在身體,貪瞋癡就很自然的形成,那沒 有形相的佛性本體要不要貪瞋癡?不用,你要貪什麼,縱然讓你貪到全世界的錢都 是你的,有用嗎?沒有用,所以就不會貪。也不用生氣,沒有嗔。癡就是無明,也 沒有無明,都已經恢復到本體了,沒有無明。我們可以說都是無明,無明就是要依 賴我們佛性本體,沒有佛性本體則無明沒有作用,所以無明有作用就是有佛性本體。 所以我們讓無明明了,就恢復了,要不要做?(要),要做啊?要讓「無明」明,要 怎麼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萬緣放下一念不生,萬緣都是妄,放下一念不生叫 妄盡,妄盡的時候真顯,這個時候,外面的萬相萬事都沒有變化(當我們萬緣放下 一念不生,外面都沒有變化),可是這個時候妄已經盡,真已經顯,萬相萬事都變真; 但是當我們還沒有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外面的萬相萬事全部都是假。差別在哪?差 別在我們的「心」。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我們都不住相,也沒有貪瞋癡。所以各位真 的要努力,朝真理這方向進入。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妄盡真顯,這個時候,所有之 前萬緣沒有放下的妄,在我們放下了以後,結果它全部變成真。所以天底下所有萬 相萬事都是我們真心佛性,那我們還沒有萬緣放下,外面的萬相變化無常,都是假 的。這樣了解嗎?形相沒有變化喔,變化全部只有在「心」。我們「心」的萬緣放下 跟沒有放下,有沒有差別?(有),大不大?(大),所以當我們一進入到真理世界, ―10― 真理世界是一真法界,一真一切真,全部都是真,沒有假、沒有對待、沒有生滅。 所以娑婆世界已經變成蓮花邦。全部都在我們心的變化,所以要認真聽,聽一聽你 坐著就成佛了。 所以很多都不涉事用、不論修為,只要你認知已經到達,就已經成就。所以後學都 一直講,你不要有三心(過去未來現在),過去已經過去,你就不要去想,被人欺負 也過去了、很風光也過去了;未來還沒到;現在不住,你說現在,現在已經過去, 現在留不住;沒有三心就沒有四相,沒有三心四相就沒有六道輪迴。過去世抓不住 我們,未來世抓不到我們,現在世抓不到我們,就不用輪迴。我們有三心就有四相 (有我相、人相、眾生鄉、壽者相),三心四相都有了,我們就在六道輪迴裡受苦。 現在都沒有三心四相,你要受苦也沒有苦讓你吃,為什麼?沒做,我們已經沒有造 業,就沒有那種苦讓你接受,就不用了,沒有苦可以吃了,就已經解脫。所以我們 眼前當下一念就萬年,萬年就在一念之中,所以十世古今不離當念。所以意思都出 來了,所以一定要聽一定要了解,我們一念之中具備萬萬年,萬年前、萬年後都在 我們當下這一個念頭,都在我們當下,很玄妙的,一定要了解,我們若不了解,造 了很多業、受了很多苦,都喊冤枉。不知道道理造業來受苦,是不是冤枉?自己做 自己就要接受。然後我們全部從我們「心」的根源去做,做什麼?沒有這些起心動 念,念就是業,我們念頭就是業,我們若都沒有念頭就沒有業,沒有業就沒有苦可 讓我們受。閒著的時候就要讓它閒著,不要說頭腦閒著的時候就多多少少想一下, 不要亂想,亂想就造業,造業就要受苦。所以就要當閒閒的,每天都要閒閒的,不 要起心動念,萬緣都放下,這樣全部都是一真法界,已經回到無極)。 經文――(69 頁,背面) 佛言:「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名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 佛問富樓那,你在聽「性覺本覺、妙明明妙――是祂自己本身發出光明這樣叫做性覺本 覺,還是我們的佛性不明而要把明加進去這樣叫做明覺?」所以問兩個方向:一個 是佛性本體會發出光明、一個是沒有光明而我們就要把光明加進去,這樣問富樓那。 小字體 富樓那既已常聞斯義(既然常常聽到),定必常說(一定時常在講)。佛乃問言,汝 稱說覺明之時,究竟意中,如何解說(祢是怎麼樣對人家解釋)?覺即性覺本覺, 明即妙明明妙。問云:「汝為復以性本自明(我們本性自己光明),稱名為覺(名稱 叫覺),即本具靈明,乃為真覺真明,不必加明耶(不用再把光明加進去)」;「為是 覺本不明(還是本來祂就不光明),必須加明於覺,方稱有明之覺耶」(所以佛就問 ―11― 這兩個方向)。 此中本具靈明,乃為真覺真明(本來祂就已具備了,不需要你再多做事); 必須加明,即是妄覺妄明(當我們明一加進去,就變成妄覺妄明,已經變妄了, 本來是真,就變妄了)。 佛雙舉審問(就是兩邊都問),以驗取捨(看富樓那是取本來光明、還是取本來不明), 全似徵問阿難,心在何處(佛在問阿難,你的心在哪裡)?以何為心(你是以什麼 當作你的心)?皆欲逼出生平所誤認者,而斥破之也(看阿難生平錯誤的地方是在 哪兒)。 經文 富樓那言:「若此不明,名為覺者,則無所明。」 富樓那一回答,因為佛問兩個方向,本性會光明但是富樓那不要,富樓那說本性不 會光明,我們就要把本性加明進去;若是沒有把明加進去,這樣子就無所明。所以 佛一聽這個就知道,真正的你都不要,而假的你都抱著緊緊的。 小字體 此富樓那竟取於妄(真的不要),答言:若此覺體不更加明,名為覺者,則單名為覺, 實無所明矣(真的不要,但要假的,而且又把祂加明進去)!觀此答詞,反排真覺 (就是排除真覺,真覺不要),細察意中,深取妄覺,則屬聞名昧義(名聽到了,可 是真理迷昧了)。 此段答言全似阿難與佛諍言,若此發明不是心者,我乃無心,同諸土木(佛跟阿難 在前面所談論的心――阿難說我都用這個六根對六塵產生六識的這個心,佛就跟阿難說 這不是你的心,阿難說這個不是我的心,那我就沒有心了,我就跟土木一樣),皆被 佛徵出素所迷執(平常),而不覺其非者也(不知道不對)。 阿難所執,六識妄心。 富樓那所執,根本無明,粗、細、淺、深、迥然有別。 經文 佛言:若無所明,則無明覺。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 你若沒有把那個光明加入佛性,則無明覺,那是你認為是這樣的。那佛就講「有所 非覺」,你現在若有把光明加進去,那就不是你佛性本體了。「無所非明」,你若是忘 記加明,就不光明了(若是記得加,就光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所以佛就明確 的對富樓那講,你若是記得加就會光明;你若忘記加,光明就不見了。所以變成有 時候有、有時候沒有,可是我們佛性不是這樣。有比較深一點,我們慢慢講,要了 解,很重要要了解,了解才有辦法到達「了即業障本來空」,所以就要認真研究。 ―12― 小字體 佛言如汝所說,若無所加明於覺,則無有明,單有覺者,在汝之意,必定有所加明 於覺,方可雙稱明覺也。汝竟不知(你竟然都不知道),一有加明,則覺明二義,皆 雙失矣(覺跟明這兩個義理都不見了,本來真的都變假了)!何以故,體外加明(我 們本體以外,你再把它加進去),則非本有之明,時生時滅(它不是本來的光明,你 若記得加,就生;你若忘記加,就滅。就變成生滅)。 有所非覺,無所非明。 即說一有加明,則覺明二義雙失之故。 若起心有所加明時,則非本明之真覺(本來光明的真覺不見了)。 若失憶無所加明時,則此覺又非有明矣。 以富樓那未悟真覺本具妙明(我們的佛性本體本來就有妙明),故必欲加明於覺,不 知一經加明,則時有時無,不得常住矣(就不是佛性的狀態)! 無明又非覺湛明性者,以富樓那必欲加明於覺,全墮無明。無明又非真覺湛然妙明 之性;妙明則常寂常照,豈時有時無耶(時有時無,是不對,都是常寂常照,寂= 不變之體,照=隨緣之用。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我們常在講,一定要了解)。 經文――(第 70 頁) 性覺必明,妄為明覺,覺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無同異中,熾 然成異;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無同無異。如是擾亂,相待 生勞,勞久發塵,自相渾濁,由是引起塵勞煩惱。起為世界,靜成虛空,虛空為同, 世界為異,彼無同異,真有為法。 性覺必明,妄為明覺,覺非所明,因明立所 這個覺,我們的佛性本體不是我們所能夠去追求到它是什麼狀態、是什麼形相,所 以「覺」不能夠很清清楚楚的顯現在眼前給我們看,所以覺非所明。「因明立所」, 因為我們有加明,所以立所(能所)。所以有能所就是生滅,能所就是四相。四相= 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不容易知道它是什麼意思。可是我們用能所就可 以了解意思就是這樣,比如說我們用「眼睛」,我能看,這個能看的就是我相,一定 有所看,所看就是人相,能看所看(能所);然後所看不是只有一個形相,一定很多 形相,那叫做眾生相;然後我們不是看一下子眼睛就閉起來不看,而是一直看,那 叫做壽者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都出來了。 耳朵,我能聽,能聽的就是我相,一定有所聽,所聽就是人相,所聽的聲音又不是 只有一個,一定是很多,那就是眾生相,然後連續不斷的聽叫做壽者相,四相都跑 出來了,四相歸納起來就是能所。那我們「不以所見分別染淨,但以能見討個消息」, 這時常在講要聽的很熟,然後再來了解意思,要怎麼修我們就會知道。 ―13― 所以「因明立所」,因為我們要使覺性能夠光明,就建立能所(我能夠把佛性加入光 明),就變成有能有所。 所既妄立,生汝妄能 「所」已經建立,「能」就跑出來 無同異中,熾然成異,異彼所異,因異立同 我們的佛性無同又無異,沒相同但也沒有不相同,就是沒有對待、沒有生滅,什麼 都沒有,那個叫無同異。為什麼「熾然成異」呢,各位前賢我們有說一念無明生三 細(業相、轉相、現相),然後因為我們已經有起心動念(一念無明),然後一念就 是業(業相已經形成),當業相形成,我們卻一直堅持想要看我們的業(我們造業―― 起心動念),各位前賢我們起心動念的「念」看得到嗎?(看不到),但是我們一直 堅持要看會怎麼樣,所以這邊就是在講這個!文字講起來我們不容易懂,可是我們 用這種實際很淺顯的來說就知道! 當業相形成,但我們要看我們的業,因為業相沒有形相,可是你卻一直堅持想要看, 堅持想要看的這個叫做轉本有的智光變成能見之見,能見亦有所見(我們的能見就 是要來看我們的業相,但是業相沒有形相,可是你卻一直堅持想要看叫做結暗為色, 就是瞪目發勞)。當你一直堅持想要看,看到眼睛眼花,就「滿天全金條,要拿沒半 條(台語)」,這個「滿天全金條」叫做結暗為色,就是現相,現相已經跑出來,可 是這個現相是假的,因為業相、轉相跟現相全部都沒有形相(那只是醞釀,已經有 這個事情要發生,但是還沒發生)。一念無明生三細,三個業相轉相現相都還沒有形 相,那什麼時候開始有形相?在「熾然成異」的時候開始要有了,它準備要形成山 河大地,山河大地一直在形成。「熾然成異」就是我們還在一直堅持要看我們的業相, 所以「異彼所異」,跟我們一直堅持要看的不一樣(已經跟「熾然成異」不一樣了), 哪裡不一樣,就是在已經要落入現相(山河大地)。山河大地形成就是現相,是不是 就會有虛空了,山河大地這形相就不會一樣叫做異相,而虛空就叫同相(虛空都一 樣)。所以後學就說佛把「世界怎麼樣形成、眾生怎麼來」都交代,就是在這裡!所 以這裡我們要詳細了解,講慢一點沒關係,就是「因異立同」,因為「世界」的異相, 然後立「虛空」的同相。 同異發明,因此復立,無同無異 同跟異發明,有世界、有虛空這樣出來。「因此復立,無同無異」,這個無同無異就 是我們眾生。我們眾生都有七孔,七孔有沒有相同?(有),啊?我們人的臉孔有相 同啊?相同就糟糕了,張三、李四你就分不出來了,所以是「無同」,我們每一個人 ―14― 都是七孔,可是每一個人的形相都不一樣,我們才能夠分得出來誰是誰,所以佛就 是知道這微細的地方――無同,可是我們每個人都一樣有七孔,佛性又是一樣――無異, 無同無異!這樣了解意思了嘛,每個人都有七孔,不過每個人的臉都不一樣。縱然 是雙胞胎臉孔也不一樣,我們外人看起來好像一樣,可是家人一看就分得出來,因 為家人知道不同的地方。我們大部分一個人一個型,所以我們就能夠叫出名字,知 道誰是誰,所以無同無異。 如是擾亂,相待生勞,勞久發塵,自相渾濁,由是引起塵勞煩惱 已經都擾亂,整個都亂了。本來無極的時候是一真法界,什麼都沒有,沒有分別, 現在已經有分別了,所以「如是擾亂,相待生勞」,互相對待然後就產生勞慮,非常 的疲勞,互相對待就生勞。然後勞久發塵,自相渾濁,我們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本 體本來都是都一樣的、沒有分別,可是已經渾濁了,分不清楚了。「由是引起塵勞煩 惱」,我們就有那個塵勞,凡塵勞勞碌碌,煩惱就來了。 起為世界,靜成虛空 有世界有虛空。 虛空為同,世界為異 世界的形相都不同,但虛空都一樣,所以虛空為同,世界為異。 彼無同異,真有為法 整個山河大地跟整個虛空都是從我們不生不滅真心佛性生發出來。 小字體 性覺必明者,明即覺,覺即明,覺明一體,本無是非,妄為明覺(就是我們把佛性 本體加光明進去,就變為妄)。 妄謂覺是所明(就是加明在覺性上面),所明既立,則是非生矣(是非就產生了,就 有生滅了)。 以不知覺外無明,而於明外立覺,故曰妄也(我們的本性外面沒有光明,然後我們 加光明在本性上面就不對了,所以是妄,不真)。 言到妙覺明性,不但凡小(就是凡人跟小乘,即緣覺聲聞叫小)無開口處(就是講 不出來),即三世諸佛亦無開口處(三世諸佛也講不出來),以舉心即錯,動念即乖 故(不可以起心動念,那都不對了)。 富樓那不解此義(他不了解這個道理),信口而答,故被佛訶(訶=罵,被佛罵), 須知此錯,不在覺明明覺文字之顛倒,而在明外有覺,覺外有明,明覺對待,皆成 妄也(明覺互相對待皆成妄,所以他妄的地方就在這裡)。 ―15― 有覺即明,明即覺,覺外無明(佛性本體之外沒有光明),明外無覺(佛性光明之外 沒有本性的覺在,即沒有覺知性),絕待圓融(不生不滅的佛性沒有對待,然後圓滿 融在一起)。佛說性覺必明,不落是非。 覺非所明,真覺非所明之境(不是我們可以去追求的),以本具妙明,不落能所,立 所即業相(立所=業相)。有所明之妄相,故有能明之妄心(能所已經有了,就有生 滅),故曰生汝妄能,此能明,是一念無明生三細之第二個轉相。 無同異中,熾然成異,一念未生前(我們還沒生念頭之前),全體是性,故無同異(沒 有同異),由一念妄明(加明在佛性上面),生於無同異之性中。覺性本無能所(覺 性本來就沒有能所),更無同異(更沒有同異),但因一念無明妄動(但因為我們一 念無明妄動),使本覺真空成為晦昧之頑空(毀昧就是不光明了),空同界異(虛空 是一樣,世界不一樣),因異顯同(因為世界的不一樣,然後顯現虛空的一樣,所以 因異顯同),世界之異未成(世界山河大地都還沒有),虛空之同相不顯(虛空的同 相就不顯出來),既無異相,亦無同相,今因能明之無明,欲有所明(一直堅持想要 看),而立此晦昧業相為所緣之境,而引生妄覺之能見分;能見本無所見(就是看不 到),但因緣於晦昧空境,定欲有所見(一直堅持想要看且要看到有),而於無同異 中,忽然見有種之差別之相,既立能所(既然已經建立能所),心境相對(心跟境相 對帶),遂因異於彼,熾然成異之異相境界,而立一種同相之虛空。由於虛空之同, 以及境界相之異,一同一異,互相發明,復成立一種,無同無異之眾生相。眾生相 貌各異謂之無同(我們的臉孔大家都不一樣叫做無同);眾生覺知本同(就是我們的 知覺性本同),故曰無異(無同無異就是眾生)。如是熾然成異之境界相,為成立世 界之始因(這個境界相為成立世界之始因,世界開始的原因就是這樣來的);空、界、 眾生(虛空、世界、眾生),無不皆從自心幻生(真心的時候就不會,可是我們都有 無明,一念無明就生三細,那個叫幻生,已經產生了)。 如是擾亂相待生勞(互相對待產生勞慮),還復擾亂自心,此即前文:「晦昧為空, 空晦暗中,結暗為色,色雜妄想(色摻雜著妄想),想相成身(我們的想跟形相就變 成我們的身體。所以本來都沒有,從我們一念無明開始才有的)」,以及下文(底下 的經文有講):「迷妄有虛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國土,知覺乃眾生(這是文殊菩 薩所講。因為我們迷妄才有虛空,有虛空才建立世界,所以世界是虛幻不實在。「想 澄」就是我們那個念頭就變成國土,「知覺」就變成國土裡面的眾生)」,此皆明從真 起妄(從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然後妄起整個世界跟我們眾生以及業相),亦大 乘起信論云:無明不覺生三細(就是一念無明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謂能見之 ―16― 眾生,所見之空界,互相對待,而發生勞相,勞相即六粗中第一之智相,由於境界 為緣,致使藏識(我們的如來藏)海中擾亂動搖,起智分別,轉生勞慮。勞久,指 第七識恒審思量,相續不已(就是不停止)而成六粗中第二相續相。發塵,謂第六 識周徧計度,我(就是我們的身體)及我所(即我們的環境),是六粗中第三執取相 (執著跟取),由我取境,因境牽心(因為境來牽動我們的心),心境和合,是六根 初起之眾生相,自相渾濁,謂第六識心,不了萬法唯心(不知道萬法都是我們的真 心),分別人我,六粗中第四計名字相。由是引起塵勞煩惱,即六粗中第五起業相。 既有業相就被業繫苦受苦,六粗之第六就是業繫苦相(長六粗,第一個智相,第二 個相續相,第三個執取相,第四個計名字相,第五個起業相,第六個業繫苦相),此 差別之相,皆由一念妄動所造成,故曰真有為法,此有為法(要了解「有為法」就 是讓我們再凡塵受苦的原因,我們要知道有為都是生滅、都是短暫),推其本源,皆 因認明為覺,和迷覺為物而成。 經文――(第 71 頁) 覺明空昧,相待成搖,故有風輪,執持世界 覺=真覺。明=妄明,我們要把光明加進佛性本體,真空就變頑空,昧就是晦昧(就 是黑暗看不到)。「相待成搖」,互相對待就有搖動,「故有風輪執持世界」。 ◎剩下約十分鐘,提問問題 上個禮拜也是十分鐘,只有一個問題,他提的問題,各位前賢,可以,我們要用, 用什麼?就是方便法門。本來是不對,不是真理,可是因為我們很堅固的習慣性很 難改變,我們先用方便法門把它變化,變化以後慢慢的循循善誘,引導自己進入真 理世界,所以他講的,可以,用方便法門,我們先降伏自己的妄想心。 【問】:這問題上禮拜後學有提出來,今天這六粗裡面,剛剛劉講師講到佛性要當家, 既然佛性當家的話就是不造罪,不造罪就不受苦。基本來講,因為曾經問過劉講師, 後學也試著去做收束六根讓佛性顯現,後學也不知道對不對,譬如最近後學的工作 要做些調整,繞一圈以後,佛性說選對行業比努力還重要。每一個人的行業當然是 要賺錢,但是這說的行業就是活佛老師講的全世界最好的行業就是修道這行業,這 是活佛老師所講的。所以佛性也說選對行業比努力更重要,很多人都很努力,但是 到最後面都沒有成功,但是因為我們也選對行業,就是我們已經來修道這行業,所 以行業已經選對了,這是第一個要件。後學想要問的,第一個要聽佛性的,就不造 ―17― 罪,不造罪就不受苦,但是劉講師說不要進入聲音的內容,後學覺得這裡有衝突, 或者是它有階段性的。 【答】:各位前賢,我們開始最重要就是先認識自己不生不滅佛性本體。我們要認識 佛性本體最簡要的方法就是萬緣都放下,然後一念不生,我們都一直在強調這個, 萬緣都放下的時候,不要攀緣,不管看到什麼、聽到什麼、知道什麼、顯現什麼, 都放下,這個時候放下,就叫做妄盡(全部的妄已經都沒有了),妄全部都沒有的時 候,各位前賢,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竟然放不下,為什麼?知覺性都在,這個 知覺性放不下,這個知覺性就是成佛的因,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就是這個,祂沒有 形相,可是我們絕對可以感受出來,所以你一定要做的很熟悉,很熟悉以後,你對 佛性的輪廓已經都了解、摸到,然後你要把祂推向整個宇宙虛空,這時候你就用耳 根圓通。 耳根,第一個聽、第二個聞、第三個聞性。聽是耳朵的功能,就由它。聞,就是我 們聽到,加入心意識,我們平常都用這個,聽到加入心意識,然後怕自己吃虧。然 後我們作工夫就用第三個,聞性就是佛性本體,也就是第一義諦,那是沒有對待、 沒有生滅。所以我們借著聞性,來把佛性延伸到整個虛空,虛空都是佛性,所以較 真空;我們若沒有,虛空就是頑空。我們已經把佛性能夠啟發了,跟整個虛空融會。 假如我們剛開始不太熟悉,現在夏天,我們自己或鄰居都有開冷氣,冷氣一開有聲 音,我們就藉著聽到聲音的是誰,不以所聽去分別,但以能聽討個消息,是誰在聽? 就是佛性本體在聽。因為我們一開始要聽靜悄悄,我們不會使用,靜悄悄也是佛性 在聽,你若沒有在聽,你怎麼知道是靜悄悄,所以靜悄悄也是佛性在聽。後學剛開 始在訓練的時候是下雨,下雨的雨滴打到屋簷就有聲音,就是聽雨聲,使自己的聞 性都存在,然後到你熟悉久了以後,你了解到聞性的使用方法(因為我們開始聽, 叫你不要去分辨聲音的內容大概也不容易,可是我們不要有意:不要進入這台摩托 車比較老舊了,聲音不好聽;而這台摩托車比較新,聲音比較好聽。不要這樣,有 聽到摩托車聲就好,知道摩托車在行走,聲音我們都已經聽到,聞性已經把我們佛 性都啟發了,跟虛空聯合。像現在我們在裡面上課,外面在打雷,有沒有?(有), 我們又不是故意要去聽,打雷聲都跑過來,所以我們佛性是常住不遷,永遠都在, 沒有離開,但是我們不知道,只是不知道而已,現在就是要知道,知道我們的佛性 是常住、都在,佛性沒有搬來搬去也沒有生滅,都在,我們只要這樣,這樣的時候 就一直寬廣,不管是有聲音、沒聲音,有沒有在打雷(現在)?(有),我們都聽到, 是不是很遠的地方?(是),因為聲音不大,假如打雷聲很近的時候,打雷聲就很大。 ―18― 所以我們會聽到,…現在打雷聲又比較近、比較大聲,現在打雷聲顯現讓我們聽、讓 我們知道,不管是遠、不管是近,我們的佛性充塞整個宇宙虛空,因為我們有佛性 我們才會知道有打雷的聲音;若沒有打雷的聲音而靜悄悄,你修久一點你也會知道, 整個都靜悄悄。若打雷,遠的我們聽得到、近的我們也聽到,整個虛空裡面,佛性 都充滿。要把佛性拉出來就用耳根圓通。要認識佛性就用萬緣放下。你要先用萬緣 放下,佛性的輪廓出來,才有辦法把佛性拉到跟整個虛空合在一起。這樣會嘛!有 的人沒有做萬緣放下,直接做耳根圓通,也可以。你沒有做耳根圓通,直接做萬緣 放下,也可以,為什麼?因為我們萬緣放下以後,佛性愈來愈寬廣,寬廣愈遠,到 後來尸居而龍現,你人在家裡面都沒出門,外面的事情都知道,叫神通萬物,為什 麼,因為你靜,你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靜,靜的時候整個佛性都伸展到整個空間, 因為空間都是你的佛性,空間之中有什麼事情,你佛性當然會知道,叫做神通萬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