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1年1月15日 星期五

楞嚴經-14

 經文──(第 39 頁) 阿難白佛言:世尊,若此見精,必我妙性,今此妙性,現在我前。見必我真,我今 身心,復是何物。而今身心,分別有實;彼見無別,分辨我身。若實我心,令我今 見,見性實我,而身非我?何殊如來,先所難言:物能見我。惟垂大慈,開發未悟。 阿難就像釋迦牟尼佛表明他心裡面的想法。「世尊,若此見精」,就是我們見 性本體(見精)。「必我妙性」,必=一定,一定是我的佛性(不變之體)。「今此妙性, 現在我前」,佛性已經顯現在眼前。「見必我真」,就是見性所呈現的一定是我不 生不滅的真心佛性。 「我今身心,復是何物」,阿難把佛性跟眼前我們所使用的身心分開。因為身心是 日常都在用,而見性是佛現在才把祂指點出來,所以就變成見性是一回事,身心又 是另外一回事。要了解阿難是示現比較低的程度,讓我們能夠身心去體會:我們日 常生活之中都有用我們的身體,然後用我們身體所生發出來的六根對六塵所產生的 六識,認為六識就是我們應該要注重的。假如我們沒有研究性理心法,我們對我們 的六識(六根面對六塵產生六識)也都是非常的重視,都認為六識就是我們佛性本體, 然後修道也都是拿六識來修。所以現在阿難聽到佛這樣闡釋,十番顯見一直到第七 番顯見無礙,都讓我們了解我們的不生不滅佛性本體可以脫根脫塵、離身離境,很 奧妙。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從一開頭我們就點明:「我們要用不生不滅的真 心來修不生不滅的佛道」。佛一直把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呈現,就是讓我們徹底的 了解,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到底是什麼樣子,都一直在講。我們從開頭一直到現在 也都是要我們了解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因為佛性本體沒有形相,所以佛就借著各 種比喻把佛性本體講出來。開頭就叫阿難來講:「我們的心性在什麼地方所在」, 阿難回答第一個就是在身內,我們所有凡塵的眾生都是認為我們的心就是在身內。 佛就講「因為心有靈知的作用」,很靈敏很知覺性。假如我們的心是在身內的話, 一定可以看到我們的五臟六腑,可以看到我們指甲跟頭髮的生長,結果我們都看不 到。所以佛就講「心有靈知的作用」,你既然都看不到,那表示祂不在身內。 ―2― 阿難被佛這麼一講了以後,阿難就轉另外六個地方,而這六個地方也都不是我 們心的所在。所以一一都被佛給破除掉。最後就講到大乘佛法裡面,佛時常跟菩薩 說「心不在內也不在外、也不住中間」,佛的意思就是我們的真心是「無所不在, 什麼地方都是我們的真心,只要我們了了分明,那個就是真心所在」。我們開始研 究性理心法,我們就把這個重要的觀點跟大家提示:「只要我們萬緣放下一念不生, 然後那個不生不滅的真心就已經呈現」。所以從那時候開始,我們一直講兩年多了, 也都講這個內容:「就是沒有形相的不生不滅真心佛性本體」。相信各位都能夠體 會到我們佛性本體的整個輪廓,都能夠了解到「我們佛性本體很靈敏、很奧妙,祂 的功能作用非常的多,大用無限」,可是因為我們落入凡塵被現象拘束,所以大用 無限還呈現不出來。可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我們見到什麼知道什麼,為什麼會 知道呢?就是因為有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所以這個地方阿難示現就是我們眾生的 毛病所在:「非常注重現象」。所以現前的身心,有分別凡塵所有形相跟事情的功 能,都已經在用了。而佛再講出來「無形無相的佛性本體」,既然一定是我的話, 那怎麼樣使我能夠切深的體會到。是不是問的很綱要,就是要佛把祂指點出來。各 位前賢,我們佛性本體可不可以切實的指點出來?(不能),因為祂沒有形相,我們要 確實指陳…,像凡塵所有的科學家要有實際的現象才要相信,而我們佛性就是沒有現 相,你要找到現相是絕對不可能,所以對不生不滅佛性本體的認識就比較缺欠。我 們了解這一個(佛性本體)雖然沒有辦法把祂指陳,可是我們就是確實的可以去感受到、 確實可以掌握到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而且很親切很實在,絕對不是用想像的。 阿難問的意思就是要我們能夠分辨:「日常生活之中我們所用的心性,跟不生不滅 佛性本體的心性,到底有沒有一樣?差別在那裡?」各位前賢能夠分辨的出來嗎? 可不可以?好像還很陌生的樣子,那表示我們不夠用心,不然已經兩年多了。可能 有的人還沒有聽到兩年多,可是假如開始就研究的話,到現在都將近兩年半,我們 9 月 26 日開始,到現在的 9 月 26 日就三年了,我們準備多久的時間才要透徹了解, 這要看我們每個人的努力。在北部最近有講「懷海禪師談頓悟法門」,我們有製作 MP3,但 CD 還沒燒錄,這要徵求我們這邊前賢要聽 MP3 就好,還是要聽 CD?(CD), 因為汽車裡面的音響大部分都是 CD,所以假如數量多的話,我們就燒錄製作 CD。 因為懷海禪師跟普願禪師、智藏禪師三人同時拜七祖馬道一為老師,他們的修 持方法就講出來,後學看這對我們的幫助也很大,是頓悟法門,就是由凡夫地直接 到達佛地,中間沒有用漸修的方法。現在讓我們漸修的話,大概都來不及。漸修有 55 個位階,當我們 55 個位階已經走到的話,要經過好幾生好幾世,十信、十住、十 ―3― 行、十迴向,共四十個位階,再加四加行、十地,共五十四位階,到妙覺則五十五 位階。各位前賢走到第幾位階?渡人的話,大概都是在第三十到第四十之間,而我 們努力的在講經說法渡化眾生,已經就進入到十地菩薩的位階,當到第八地不動地 就不會轉,在還沒有到第八地之前,遇到很大的挫折還會退心(就是不想修道)。所以 修道非常的重要,能夠修才能夠脫離苦海,沒有修的話都是在六道輪迴裡面。我們 知道六道輪迴都是受苦,受苦無限,都是在苦之中。能夠修道,我們現在沾到上天 大開普渡,已經都得道,有成佛的資格,至於要不要成佛就看我們的決心。我們決 定要成佛就努力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我們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假如說只要認識 佛性的輪廓,當我們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這個時候放不下的就是真心佛性,那個輪 廓已經出來,就已經可以了解「成佛就是這個、不生不滅佛性本體就是這個」。那 我們要再深入「深心、大悲心」,就還要把這些了了分明的也要放下,放下深入到 達我們佛性本體的本體之中,這要一段時間。假如佛性本體都已經認識了,我們最 好就能夠做耳根圓通,使我們佛性跟整個宇宙虛空合為一體,到達那個時候,所有 的空間都是佛性、所有的整個宇宙,都是我們妙有,真空妙有,這是最理想,已經 可以回到我們本位。所以懷海禪師的頓悟法門就是從凡夫直接到達佛地,很殊勝的 修持,但就是一定要有決定的心來修,然後還要跟眾生結善緣,才不會愈到很大的 阻礙。在北部有講解內容(頓悟法門),但這裡只有講經文,所以沒有預備要講,但可 以把北部所講的收錄寄下來,各位願不願意聽?(願意),MP3 大概這禮拜可以寄達, CD 則多一個禮拜,讓北部的前賢來燒錄。CD 我們燒錄兩百份,MP3 我們寄 300 份 下來。像我們講的楞嚴經已經講到第十三次了,我們從第 1 次到第 11 次就燒錄一片 MP3,所以當你拿到一片,就等於聽 11 個禮拜所講的。各位有拿到嗎?(還沒),所 以下課要回去時,兩邊要看一看,有很多資料都寄下來,我們都不知道要拿回去聽、 拿回去看。拿回去自己聽自己看,也拿給親朋好友看,希望把它推廣,讓大家都能 夠脫離苦海。 「而今身心,分別有實」,就是我們的身心在生活之中是很有用,都可以處理事情。 「彼見無別」,可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是沒有分別,就是沒有分別的作用, 也就是沒有辦法到達像我們身體的那個了了分明。所以阿難就講「彼見無別,分辨 我身」,沒有辦法像我們生活上運用的自如、那麼的自由自在。「若實我心,令我 今見」,假如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是真的我的真心的話,就請佛把祂呈現出來,讓 我現在能夠看到。「見性實我,而身非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就是實在的我、 實相的我。而這身體不是我,身體是天地的物質,不是我。「何殊如來,先所難言, ―4― 物能見我。惟垂大慈,開發未悟」,假如說見性是我,但是現在我這個身體不是我, 這樣的話,跟之前釋迦牟尼佛講說:物能見我(東西能夠看到我)。這樣世間就不得安 立,所有東西都有佛性,所有的東西都有佛性本體,這樣合不合理?不合理喔,為 什麼?因為假如東西都有佛性本體的話,譬如我們現在所坐的椅子假如有佛性本體, 椅子有沒有意見說你不能坐?(有),會這樣嗎?(不會),所以佛性是我們人所特殊有 的,物裡面沒有自性存在。所以這裡阿難就講我的身心很好用,可是見性(佛性本體) 我都不會使用,不會使用怎麼會是我呢,應該可以用的才算是我,不可以用就不算 了。這是把我們凡人所擔憂的提出來向釋迦牟尼佛來發問。 小字體──(第 40 頁) 佛要當機認見為心(釋迦牟尼要阿難認識我們的見性就是真心),多與發明見性超 然獨立,身境無干(我們的見性超然獨立,跟身體、外面的環境都沒有關係。我們不 生不滅佛性本體跟我們的身體、跟外面的環境都沒有關係,因為沒有關係,所以我 們一口氣不來,身體要怎麼樣處理都不關緊要。而我們凡人沒有啟發不生不滅佛性, 當我們一口氣不來,我們的身體被業力推到現相來現相。所有的凡人一口氣不來就 沒有路可以走,不知道要往哪裏去,所以業力那時候就把他推,看他是行善還是作 惡,行善就有王爺、媽祖氣天神仙可以當,為惡的話就要到三惡道,被業力推走了。 所以我們造的業很關緊要。 而我們直接修道,就是把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已經都修的讓祂超然獨立,跟 我們的身、跟我們的心(日用的六識心)都沒有關係。所以當我們一歸空了、一口氣不 來了,我們整個真心到哪裏去?很正確,就是到理天。我們一口氣不來就到理天(真 理之天),整個宇宙虛空都是真理,所以我們就融入整個宇宙虛空,就沒有侷限在哪 一個地方所在。很殊勝的,所以就不用執著,人家要把你埋葬或火葬都無關緊要, 都是天地的物質水火風土,讓它歸還給天地。跟沒有修持者的差別很大,沒有修道、 沒有了解性理心法,就要被業力推,現象(身體)就很重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已 經就把佛性修了,讓祂超然獨立,跟身體沒有關係、跟外境沒有關係,很超然獨立。 所以在日常生活之中我們就是要做到,做到超然獨立,不住在身體的形相、不住在 所有環境的形相,所有遇到的事情我們都不住,整個很逍遙自在,那已經歸還我們 本位了,就是都成佛成道成如來了。我們研究這個,對我們作用非常大。 所以在日常生活之中就要實際的做,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很容易做對不對?沒有 回答是怎麼一回事,是不好做嘛。 所以佛就講「多與發明見性超然獨立,身境 無干」,就是發現明瞭我們佛性本體超然獨立,跟身體、跟外境都沒有關係)。 ―5― 阿難遂從分別心中,變現一種昭昭靈靈光景,湛然盈滿目前(這就是阿難自己想像出 來的。阿難為什麼會這樣示現呢?就是我們凡人很多都這樣,所以阿難就以初果的 位階,然後示現跟凡人一樣。我們要感謝阿難慈悲的心,就是要帶領眾生都能夠進 入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喚作見性,似與身心,判而為二(就是跟我們日用之間的身 心,就是兩回事了)。前疑見性與萬物混雜,此疑見性與身心各體(這個地方第八顯見 不分,懷疑見性與身心分開了)。故白佛言:世尊,若此現前(顯現在我眼前)周徧萬 物之見精,必定是我妙精明性者(是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今此妙性呈現在我之眼 前,則應是離我身矣(應該就是離開我的身體);既然是我妙性,豈有反在身外耶(離 開身體就變成在身外)。滿前之見(就是圓滿呈現在我的眼前那個見性)必定是我真性, 則我現今之身心,究竟復是何物(它是什麼東西),而今身心非常好用(就是用的很習 慣。我們出生幾年就用了幾年,很好用),能夠實在分別萬事萬物,有實際之用。而 呈現在眼前之見性(不生不滅佛性本體),沒有分別的功能來分辨我身(我的身體),我 身尚不能分辨,況能辨萬物耶(這是阿難的懷疑。就是把我們眾生會想的到,阿難先 說出來)。 阿難把凡人情見,徹底發揮,之所以執著這麼深,不是沒有原因,像年輕男女 戀愛,愛的你死我活,就是這種識見(就是這種情形)。佛在這方面多所發揮,是緣心 (這就是緣心,攀緣的心),是識心,是生滅心,是攀緣的,就像青年男女戀愛中的甜 蜜,深深愛著,不肯放捨。阿難慈悲示現,凡人這麼細膩、內心深層執著的原因呈 現出來,要我們沈思是否這樣(是否跟阿難所講的一樣),若認同的話,要怎樣解決, 就請佛加以發明說出詳細的解決方法(所以阿難慈悲能夠把問題點出來)。 經文──(第 40 頁) 佛告阿難:汝今所言,見在汝前,是義非實。若實汝前,汝實見者,則此見精,既 有方所,非無指示?且今與汝,坐祗陀林,遍觀林渠,及與殿堂,上至日月,前對 恆河。汝今於我師子座前,舉手指陳是種種相:陰者是林,明者是日,礙者是壁, 通者是空,如是乃至草樹纖毫,大小雖殊,但可有形,無不指著。若必其見,現在 汝前,汝應以手,確實指陳,何者是見?阿難當知:若空是見,既已成見,何者是 空?若物是見,既已是見,何者為物?汝可微細,披剝萬象,析出精明,淨妙見元, 指陳示我。同彼諸物,分明無惑。 「佛告阿難」,佛經裡面有安「佛告」這兩字,表示很慎重,底下的經文很重 要。「汝今所言,見在汝前,是義非實」,佛向阿難講,你所說的見性(即不生不滅 佛性本體)顯現在你的眼前,你這樣說是義非實,義=道理,這個道理不是實在(就是 你說的不對,跟實際的不一樣)。「若實汝前」,假如真的顯現在你的眼前。「汝實 見者」,你實在見到。「則此見精,既有方所,非無指示」,這樣的話,我們那個 ―6― 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既有地方所在,我們就可以用手把祂指點出來。就是已經有 地方所在,就侷限在一個小角落。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是盡虛空徧法界,不侷 限在一個小的地方所在。可是各位前賢,所有小的地方所在全部都有佛性本體,不 即不離(不住在這個小地方,可是也不離開這小地方)。所以我們研究不容易了解、不 容易透徹就是在這裡,祂不是像我們凡塵兩邊那麼明顯,我們凡塵都是兩邊,不是 白天黑夜就是光明黑暗,兩邊非常明顯。可是真理是一個中道,不屬於兩邊,但不 離開兩邊。這要多聽然後我們多看多了解,我們會進入那種很透徹、了了分明的階 段,我們會發揮佛性不生不滅本體的般若妙智慧。所以當般若妙智慧一發生以後, 就可以融化兩邊,是非就變一體的,就沒有是非,沒有是非就沒有煩惱,沒有煩惱 我們都解脫了。可是我們現在就是兩邊很鮮明的對比,不是善就是惡。我們跟人相 處不是跟你好、就是跟你不好,有沒有中道的?應該有中道的,我們只是沒有研究 沒有顯現而已。「且今與汝,坐祗陀林」,釋迦牟尼佛對阿難講,現在我跟你坐在 祇陀林然後「遍觀林渠,及與殿堂」,周徧來觀察樹林跟溝渠,以及看到講經說法 的地方,以及四天王所住的宮殿。「上至日月,前對恆河」,我們可以看到太陽和 月亮,在講堂的對面有恆河。「汝今於我師子座前」,現在你在我獅子座的前面, 「舉手指陳是種種相」,你可用手把它指點出來所有的種種形相。「陰者是林,明 者是日」,陰者就是樹林,光明就是太陽。「礙者是壁」,妨礙我們看不出去是牆 壁。「通者是空」,能夠看得出去就是有空間。「如是乃至草樹纖毫,大小雖殊, 但可有形,無不指著」,很小的一枝草一棵樹、非常微細的生物(纖毫),大小雖然不 一樣,但只要它落入形相,我們就可以把它指點出來。「若必其見,現在汝前」, 假如這些東西裡面有你不生不滅的見性,有佛性本體顯現在你的眼前。「汝應以手, 確實指陳,何者是見」,你現在用手把它指點出來給我看看,哪一個是你的見性。 「阿難當知:若空是見」,假如這個空間是我們的見性,「既已成見,何者是空」, 既然已經成見,什麼東西是空。「若物是見,既已是見,何者為物」,假如東西是 我們的見性,既然物已經變成見性,什麼東西是什麼東西。「汝可微細,披剝萬象, 析出精明」,你可以很微細的把它剝開萬象,然後分析出來精明(精=不變之體,明 =隨緣之用),就是我們的佛性本體以及佛性的功能作用。「淨妙見元,指陳示我」, 清淨奧妙我們見性的本來,你可以把祂指點出來讓我們看看,讓我能夠看到。「同 彼諸物,分明無惑」,跟所有萬物呈現那樣子,都能夠了了分明而沒有迷惑,什麼 東西是什麼東西都能夠指點出來。 小字體 ―7― 前阿難執身心各體,故有見性呈現在前之疑(見性呈現在眼前的懷疑),佛不即說, 身心無有二體以解釋(沒有這樣馬上解釋),而獨說萬法一體以破之(上個禮拜見性無 礙,我們都一直在跟各位說,山河大地就是我們真心佛性,因為我們以往可能都沒 有研究,而會說山河大地就是外物,怎麼會是我的佛性呢,所以佛就詳細說明怎麼 樣生發山河大地。因為有山河大地才有我們眾生,因為有眾生才有業果,所以整個 世界、眾生、業果三個就呈現,是由我們一念無明生三細而來,就是從妄想跟瞪目 發勞相結合才呈現山河大地,有山河大地才有眾生,有眾生才有業果,這個就一直 綿延不斷,所以才講境界為緣長六粗。由第一個智相,就是分別牆壁是牆壁、空是 空。第二個相續相,一直延續下來,要知道萬物都是生滅、生、滅、生、滅,可是 我們一看起來它是連著,這叫相續相。第三個執取相,執著跟取捨。第四個計名字 相,這個叫什麼、那個叫什麼。第五個起業相,我們已經起業,為什麼起業?迷惑, 因為迷惑我們才起業,既然造了業就業繫苦相,第六個業繫苦相。所以境界為緣就 長六粗。要了解,一念無明生三細都沒有形相,到境界為緣長六粗形相才有,那為 什麼形成?就是我們的妄想,然後跟瞪目發勞兩個相結合。所以世界是虛幻不實在, 是假的、不真。每一次釋迦牟尼佛在講世界的時候,底下一定接著講微塵。沒有世 界,所有的只有微塵,當微塵凝聚就變成大地,大地則世界形成。當大地粉碎就變 微塵。世界不實在,所以六欲天的最高魔醯首羅天,魔醯首羅天是魔王在住的(波旬), 所以波旬住的就是我們欲界六欲天最高的天,我們很快就落入魔王的懷抱之中。各 位有沒有著魔過?要了解我們在凡塵熱衷於哪個方向,那就是著魔的現象。比如說 很喜歡喝酒、譬如很喜歡做某件事,那個都叫著魔。像現在的年輕人很喜歡上網, 有沒有著魔?(有),不用睡覺喔?雖然有的人也會去睡覺,可是很容易讓人著迷,我 們著迷,那都是魔在發揮功能作用。所以我們也不要落入魔王的算計之中。 現在搭乘大眾運輸,大家都手提一小部的手機,左撇右撇,你坐在旁邊都看的眼花 撩亂,因為他一撇,畫面就變化,因為後學老花眼看那個畫面又太小,看不出他在 撇什麼,可是他從一上車到下車都沒有離開手機,著不著魔?(著魔),我們是不是整 個頭腦都被它控制了?是我們在控制它、還是它在控制我們?我們是不是顛倒過來, 都被它控制了!所以我們要保持清醒,當你要上網的時候,你就要擬定要找什麼資 料,找到就趕快退出來。不然又被上網迷住了,等到你想關掉時候,怎麼已經天亮 了,以為不是剛進入晚上而已嘛,時間是過的很快的,所以很容易著魔,因為魔就 在六欲天的最高。各位前賢六欲天還記得嗎?四天王天在須彌山的半腰,忉利天(33 天)在須彌山的山頂,這兩個是依地而住。再上去夜摩天,是依空而住。再上去,是 ―8― 我們老祖師還沒掌天盤時候的兜率天。第五個是樂變化天,第六個他化自在天。魔 醯首羅天是屬於他化自在天的管轄,也算是欲界最高的天。凡塵五十年,在四天王 天一天一夜。凡塵一百年,忉利天一天一夜。凡塵兩百年,夜摩天一天一夜。凡塵 四百年,兜率天一天一夜。凡塵八百年,樂變化天一天一夜。凡塵一千六百年,他 化自在天一天一夜。所以假如我們一歸空了,有福報到他化在在天去享福,你去個 兩天回來跟親友報告,說我已經去他化自在天,你一回來已經經過一千六百年,啊~ 怎麼都沒有一個認識的人,都不見了,他們去哪裏了,都歸空了。所以各位可以修 到那個地方去看看,看個兩天再回來,就一千六百年過去了。所以我們得道的時候, 有萬八超然,可以去幾天?沒有幾天喔,萬八就過了,超然就沒了。就要落入因果 六道輪迴,活佛老師一直提醒我們,有沒有?(有),要趕快研究性理心法,超出現相 之外,沒有拿到墨寶的,後面還有縮小型的墨寶,活佛老師就有講點道的時候,萬 八得超然。也拿回去給親朋好友,讓他們也看一看,有這個殊勝的訊息,讓他們也 知道、也能夠修、也能夠脫離苦海。很重要!要好心一點,不要吝嗇自己好就好(當 阿羅漢),我們要當菩薩。 所以佛講「而獨說萬法一體以破之」,就是凡塵的所有山河大地、凡塵的所有萬相 萬事,全部都是一體。活佛老師所寫的「謝謝你」中也明白講:原來我們是一體。 那首歌是活佛老師把最多的道理,用最少的文字講出來。所以開始深信人生可以留 下累劫累世的記憶。後學說「哪有辦法,一生一世都沒辦法」,我們前一生做什麼 知道嗎?都不知道,哪有辦法到累劫累世。累劫=元會,累世=六道輪迴,我們一 生一世也不知道,活佛老師是希望我們研究,研究就會知道。所以就接著要時時心 存感激,要感激誰啊?(佛性),恩,感激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帶領我們走那麼長遠 的道路,讓我們都能夠有機緣遇到大開普渡、有機緣聽到上乘佛法、讓我們有機緣 回歸到本位。所以很殊勝的。佛講「萬法一體」來破所有不正確觀念),有深層含意, 易於施破(就是我們的念不正確,把它打破)。見性如果呈現眼前,應同萬物之分明可 指,既於萬象中,竟無是見(沒有我們不生不滅的見性在),非見之可指(是見、非見 兩個角度都講出來),則是非雙絕、了無前相(前面的形相全部都沒有),而見性、萬 物自成一體(見性跟萬物已經混合成一體),以此例觀(以此例來觀察觀照),疏遠之萬 物,與見尚屬一體,而至親之身心,與見性豈復為二耶(就是一樣也是一體),另一層, 間除二執(把我們兩個執著除掉),我執、法執(我們在凡塵最重要就是這兩個我執跟 法執,因為我們執著身體就是我,我執很堅強,要破除我執很不容易。我們要從根 源知道:我,我們認為的我就是天地的物質水火風土眾緣借我們用的,不是我,這 ―9― 樣我執就可以清除了。法,就是要我們成就,殊勝佛法要我們成佛,我們就從開頭 已經進入無法可修,無法可修就無法可執。我執、法執兩個去掉,就成就了,就成 道成佛了。是不是最殊勝的修持方法?比我們修五十五個位階來的容易。五十五個 位階我們修了有成就,一定很高興,就住在成就的境裡面,就出不了。然後就會想 起心動念,想什麼?想賺錢。為什麼?我這個方法很好用,趕快來教人,一教了就 要收錢,我們很多眾生就去學了,我們又花錢又學到法執,因為有法執就有我相在 裡面,我執也出來了。這個花錢還花的真冤枉。花錢然後學到固執,我們不花錢還 不會,我們愈花錢愈固執。所以花愈多的錢,去學到愈多的法門,我們固執就愈深。 你想要改變他,甭想),身心是我執之親依,萬物是法執之顯境(身心就是我執,我們 依什麼?就是依我們的身心,然後我就出來了。萬物就是法執顯現的景相,那就是 法。有法就有執著)。 阿難只恐認見,必遺身心,則我執正自熾然(恐怕認見性,會把身心遺失掉了。 這樣的話就是我執正在很熾烈的點燃,很強烈的)而法執尚猶微隱(還沒有呈現,又更 深的一層)。若但說見性,身心是一體不分,彼將更執見性身心,合為我體,而以萬 物為他體(這樣就愈不容易打破這個觀念),非惟法執不能兼破,而二執益增上矣(這 兩個我執、法執,愈增加向上)。故佛總對萬法,悉顯其無自無他(沒有自己、沒有外 物、沒有萬相。上個禮拜我們有回答遊魂,很重要的:我們就是不自生、不他生、 不共生、不無因生,就是無生。我們進入無生法忍就是阿羅漢,然後根基阿羅漢以 後,可以又往上辟支佛、往上菩薩、往上到妙覺、成佛成道,都離不開無生法忍。 無生法忍內容就是後學所講的: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無因生,就已經是無 生了。我們掌握無生,就進入無生法忍。無生法忍是把真心安住在不生不滅的真理 上,不動了。 不自生=不起心動念。 不他生=不會外面的因緣讓我們生出念頭。 不共生=不會很多的因湊合在一起,然後我們又一樣念頭來了。 不無因生=就是不胡思亂想。 是不是都在自己的心上作工夫?都很容易做對不對?可見各位都還不願意做,很麻 煩的,麻不麻煩?我們都在想,腦袋瓜生出來不讓它產生念頭,太可惜了吧。要用 啊,要不要用?(要),要研究真理,要用,要透徹知道,要用,就是要正思惟。可是 不起心動念,因為我們的起心動念都是凡塵事,凡塵的事讓我們起心動念,我們很 少起心動念就是進入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很少那樣,所以才會造了很多業,受了 ―10― 很多苦,然後煩惱一大堆。很現實喔,那我們又不想避開,變成好像養育孩子,美 麗的負擔!有沒有?孩子很可愛,可不可愛?(可愛)。養孩子的話,是不是感到很安 慰?(是),所以起心動念要留著!不要一下子就把它斷絕了,對不對?要成佛晚一點, 孩子還沒長大!要知道喔,時間不等人,很快一轉眼,我們還有辦法再來一次嗎? 譬如現在五十歲,再一次就一百歲了。現在四十歲,再來一次也八十歲了,有沒有 那麼長的時間?真的是,不敢保證!像那時候各位也都看到後學一下子就瘦了很多, 那時候假如一口氣不來都不在了。佛顯見無自無他就是沒有兩邊),則二執蕩然矣(我 執跟法執全部都沒有)。如灸病者,須得其穴(灸就是要得到正確的穴道),阿難種種謬 執,惟此見性在前,是其謬本(謬=錯誤,錯誤的根本),故佛首奪云:見在汝前,是 義非實(不符合真理)。 經文阿難言:我今於此,重閣講堂,遠洎恆河,上觀日月,舉手所指,縱目所觀, 指皆是物,無是見者。世尊,如佛所說,況我有漏,初學聲聞;乃至菩薩,亦不能 於萬物象前,剖出精見,離一切物,別有自性。佛言:如是如是。 「阿難言:我今於此,重閣講堂,遠洎恆河,上觀日月,舉手所指,縱目所觀, 指皆是物,無是見者」,阿難回答佛所講的,我現在在講堂裡面,然後看到恆河, 上面看到太陽月亮,能夠用手舉出來的,手所能夠指點出來的,眼睛所能夠看到的, 全部都是物,沒有我的見性在裡面。「世尊,如佛所說,況我有漏,初學聲聞」, 按照佛所講的,何況我的程度不高,還有煩惱,才初學者聲聞而已。「乃至菩薩, 亦不能於萬物象前,剖出精見」,乃至菩薩也不能在萬物的形相眼前,把它分析解 剖出來我們的見性。「離一切物,別有自性」,就是離開物以後,還有它的本性在。 「佛言:如是如是」,佛就給予印可,對,你講的完全都正確了。這裡我們要知道, 做學問的時候不能含混,物是物,見是見。底下再講的,我們等一下就會了解「不 即不離」,這個地方就是不即,不住。然後到底下就是不離。我們先點出來,我們 不生不滅的佛性在我們日常運用之中是不即不離。記得嗎?不即=不住相,不離= 沒有離開佛性。所以佛經不容易了解就是這樣,它不是一個角度、一個方向。 小字體 微細披剝萬象,析出精明淨妙見元。阿難於此已能剝出即物、離物皆不能做到(就 是能夠了解到物是物,裡面沒有見性),於此不能做到的地方所在,不在文字前面, 沒有文字的地方,就是我們修道者所要追求的,所以佛答如是、如是(這裡不能做到 的地方所在,不在文字裡面,所以沒有文字的地方就是我們修道者所要追求)。 ―11― 佛言印證,重言如是,是阿難所答。即物無是見可指,離物亦無是見可指,二 者皆是。故言如是、如是(知道喔?離物跟即物兩個都不是正確的)。良以見性,量括 十方、體周萬法(就是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祂的量是盡虛空徧法界,包括十方: 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祂的體周徧圓滿)。其與萬法非即非離(非即=不 住。非離=沒有離開,一樣有),惟其非即故能靈光獨耀,迥脫根塵(脫離我們六根跟 六塵),身界無干(我們的身體跟十八界無干,跟整個世界都沒有關係),生死不繫(生 死都綁不住,綁不住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眾生不達斯義(眾生不了解到這個義理), 則混淆真妄,沈溺輪迴(把真跟妄混合在一起,就沈溺在輪迴之中)。 惟其非離(非離就是也在所有的萬物之中),故能塵剎普融(所以能夠凡塵跟佛剎普遍 的融合在一起),萬物一體,用彌法界(用的話,彌滿整個法界),色心不二(色=形相, 色跟我們的心(沒有形相)是一的),眾生不達斯義(眾生不了解這種義理),則沈空滯寂 (沈醉在頑空裡面,然後阻塞在寂,寂就是我們佛性的不變之體),中止化城(在化城 他就停止了,不再前進了、不再修持了、不再利益眾生了,這叫中止化城,變化的 城市)。如來自指見是心以來,多從不即之義,分真析妄(把真的分析,妄的也讓我們 了解),以決擇,離塵獨立之體(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離塵獨立,離塵獨立的體呈現出 來),現從不離之義發揮,泯妄合真(泯滅所有的妄,讓它符合我們的真性),和不即 之角度不同(不即不離是它的真理所在)。 經文──(第 41 頁) 佛復告阿難,如汝所言,無有見精,離一切物,別有自性,則汝所指,是物之中, 無是見者。今復告汝:汝與如來,坐祗陀林,更觀林苑,乃至日月,種種象殊,必 無見精,受汝所指,汝又發明,此諸物中,何者非見? 「佛復告阿難,如汝所言,無有見精,離一切物,別有自性」,這時候佛又對 阿難講,好像你所講的沒有見性本體(見精),離一切物還有自性。「則汝所指,是物 之中,無是見者」,就是在你講的裡面(你所用指指點出來的裡面),是物之中沒有我 們的見性。「今復告汝」,現在又跟你講。「汝與如來,坐祗陀林,更觀林苑,乃 至日月,種種象殊」,現在我跟你坐在祇陀林,然後我們來觀講堂的前面有樹林、 有花苑,乃至太陽月亮,種種不一樣的形相。「必無見精,受汝所指」,沒有見性 本體受你指點。「汝又發明,此諸物中,何者非見」,佛要阿難,你現在要發現明 瞭所有的東西(諸物中),何者沒有你的見性。前面一直否定,後面都一直肯定。很難 體會喔!前面一直說不對,後面一直說對,你要相信對還是相信不對?兩個都相信 就正確了,不即不離,不即就是不住相,不離就是一樣也在形相之中。我們只要能 夠了解,原來是非是一體,這樣就進入中道,進入中道就可以到我們的清淨佛性本 ―12― 體。佛性本體不是住在兩邊,我們說善、我們說惡都不對,因為善惡是我們處理的 時候才呈現。而你還沒有處理是在原始狀態,那個叫中道。在原始狀態,所有善惡 都在裡面,當它呈現以後才有善惡。那我們還沒有呈現善惡的時候,那個狀態我們 能夠抓得住,那個叫中道,叫做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要用心,用心了我們自 然會進入。 小字體 佛恐當機(阿難),只知見性離一切相,不知見性即一切法(我們的不生不滅佛性本 體離開一切相,而且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即一切法,就是所有的萬法都是我們的 真心佛性。我們之前都一再講,所以這地方就是把它歸納:離一切相即一切法,就 是兩邊都不住。離一切相就是不即,即一切法就是不離,不即不離)。曰:如汝所言, 無有見精離一切物別有自性;則汝所指是物之中無是見者。復告云:既是完全無有 是見,汝再向萬象中,仔細發明,此諸物之中,何者非汝見耶(哪一個不是你的見性, 所以全部都是)。 經文──(第 41 頁) 阿難言:我實遍見,此祗陀林,不知是中,何者非見。何以故?若樹非見,云何見 樹?若樹即見,復云何樹?如是乃至,若空非見,云何見空?若空即見,復云何空? 我又思惟:是萬象中,微細發明,無非見者。佛言:如是如是! 「阿難言:我實遍見」,我實在普遍的看見。「此祗陀林,不知是中,何者非 見」,我實在是看見我的不生不滅佛性本體,在這祇陀林之中,不知道哪一個沒有 我的見性,就是所有形相都有我的見性。「何以故?若樹非見,云何見樹」,假如 樹沒有我的見性,為什麼可以看到樹。「若樹即見,復云何樹」,假如樹已經就是 是我的見性,那樹又變成什麼。所以告訴我們不即不離,一再反覆的說明。「如是 乃至,若空非見,云何見空?若空即見,復云何空」,跟上面意思完全都一樣,所 以不即不離,不住在形相但是也不離開形相。「我又思惟:是萬象中,微細發明, 無非見者」,就是在萬象之中,很微細的來發現明瞭:所有微細的形相裡面,也都 有我不生不滅的見性在裡面。「佛言:如是如是」,佛又給印可,對了,完全都對 了。 小字體 當機直答我實遍見一切萬象,不知是萬象之中,何者非我之見(這講的都很肯定)。 若樹非見,云何能見於樹?若樹即見,則樹既已成見,復云何猶名為樹也(這意思都 一再的闡明。樹,沒有住在我們的見性裡面,可是我們又看到樹,為什麼會知道, ―13― 那個就是見性知道。所以不即不離發揮的淋漓盡致。不是很深,只要我們知道了, 原來天地是一體,這樣的話,問題就解決了)。如是遍歷萬象指點出來以至虛空,皆 是如此。微細發明,見性朗見萬物,無一物而非是見者(所有的東西我們都看見都了 解)。佛言如是如是,無一物而非見,斯言不謬(就是講這個話,沒有錯誤),故重言如 是以證之。 經文 於是大眾,非無學者,聞佛此言,茫然不知,是義終始!一時惶悚,失其所守。 這時候大眾,就是還有很多菩薩帶來、辟支佛帶來、阿羅漢帶來的那些徒弟,就是 還有學。無學就是無法可以學。無學都是阿羅漢,程度很高了,不用再學。我們要 不要學?(要),我們是有學,在有的形相裡面學習。無學就是已經沒有法可以學,沒 有法可以學就是程度已經很高,透徹了解真理,已經不用再學,已經沒有法可以學, 所以就沒有法執了。沒有法執裡面,我都沒有,所以也沒有我執,所以他們成就, 最低都是阿羅漢,然後辟支佛、然後菩薩,然後到成佛妙覺。「一時惶悚,失其所 守」,很惶恐很驚悚,平常心裡面所守住的已經失掉了,所有守住的都不對,所以 內心的失落就可想而知。 小字體 無學,無法可學,程度之高可以想像,所有之法全部都知道,非無學就是有學(不 是無學的,就是還在有的形相之中學習),在有的範圍裡面學,智力有限,故致茫然(就 不知道什麼原因了)。是義,即無是無非之二義(沒有是非這兩邊的義理,就是不知道), 終者義之歸趣(歸往去向),始者義之由來(怎麼來),兩皆不知(兩個都不知道)。義之始 (真理的開始),在下文如來答中,本是淨圓真心,妄為色空,及與聞見 (本=根本,就是我們清淨圓滿的真心,義的開始就是我們的根本,清淨圓滿的真心。 然後我們真不用就用妄,妄就變為形相(色)跟空間(頑空)。及與聞見,我們有所聞、 所看見,這個就是妄。所以不是說見了什麼都對,見了反而是錯了。本來清淨圓滿 才是真),義之所終。既曰妄為,即無是非之可指(既然講妄為就沒有是非可以指點出 來),又此見及緣,元是菩提妙淨明體,即義之所終(義之所終就是菩提妙淨明體。義 的開始就是清淨圓滿真心。所以這個始終全部都回歸到佛性本體回來)。既是一體, 安有是非之可言哉(一體就沒有是非了。有是非就不是一體)。正由不知,莫衷一是(不 知道,所以不知道要怎麼來處理),故驚惶悚懼,失其所守,或是或非,無可把握(就 是沒有辦法把握住)。 經文 ―14― 如來知其魂慮變慴,心生憐愍,安慰阿難,及諸大眾:諸善男子!無上法王,是真 實語,如所如說,不誑不妄,非末伽黎,四種不死,矯亂論議;汝諦思惟,無忝哀 慕。 「如來知其魂慮變慴,心生憐愍,安慰阿難,及諸大眾」,這時候如來知道我們魂 慮變慴,心生憐愍,就是心裡面產生眾生實在很可憐,然後安慰阿難以及不知道真 理的這些大眾。「諸善男子,無上法王,是真實語」,無上法王就是佛,無上就是 最上,法王=法中能夠自由自在就是佛。法王子就是菩薩。法王就是佛。是真實語, 講出來的話不會騙人,都是真實的語言。「如所如說」,如其所親證,講真如的話。 「不誑不妄」,不誑騙眾生然後也不妄言,不講虛妄不實在的話。「非末伽黎,四 種不死,矯亂論議」,不是印度外道,末伽黎就是印度很有名六個外道裡面的一個。 「汝諦思惟,無忝哀慕」,所以佛對阿難以及大眾講,你要諦思惟,就是進入真諦 的思惟,這樣就不缺少你這麼努力的追求。 這裡我們把四種不死稍微了解一下: 亦變亦恆、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是為四種不死。 ◎剩下約 30 分,提問問題 【問】:有前賢在開法會的時候,在開法會第二天,在半夜的時候,就有人跟他講 這些話:「我亦人亦仙即亦魔,也非人非仙即非魔,今無願成魔卻成人,今無願成 仙也成人。若成仙不成,必為人。若成人不成,必為魔。若魔不容我,為人間。若 人間有成,必成仙。三界循環必有我居,我想居和苦心哀哉」,這是開法會第一天 半夜有人來跟他講,第二天也是有人來跟他講這段話:「汝今若成魔,必造就大禍。 汝今若成仙,必造就大福。亦魔又亦仙,必留人間福,何苦哀哉等,有汝思心中」 【答】:這告訴我們主權掌握在我們手上。跟我們上個禮拜講的遊魂有點相類似的 類容。遊魂就是沒有把正確的真理認識,所以理天回不去,然後因為有求道,地府 的生死簿也勾掉了,所以就在凡塵當遊魂。這個亦人亦仙也亦魔,這也告訴我們我 們可以自己來掌握,我們要當人呢、還是要當仙、還是要當魔?都由我們自己可以 主宰,所以『道』可以對我們幫助很大。認識了以後,我們去修持,就可以成道成 佛。假如我們走入人事摩擦,就會開始變魔,已經都是用心計較。平常心的話,假 如我們既不行善也不為惡,那就為人。為人就在六道輪迴之中,所以這個講出來就 是可以變化,是要成佛成仙還是要成魔還是要成人,都是由我們由我們自己主宰, ―15― 我們自己可以立志向,達到我們達到的目標,雖然他講的很多,意思就只有一個: 就是要我們把握能夠修的這個時機、能夠成就。 跟遊魂有點類似,就是你要回歸到理天的話,你就要幫助所有眾生,然後然後不記 在心上,只要幫助眾生,你善因緣累積夠了,你就可以回去理天了。假如要隨順你 的意思(我們的心意識都蠻強),然後隨順我們的願意、不願意,那個樣子的話,很容 易就造罪,那就三惡道有分!當落入三惡道,我們智慧全部消失。當沒有智慧,所 做出來的事都不理想,都是造業。造了業,因果定理一定要受苦,受苦更是迷失, 所以我們一定要在凡塵還能夠自己主宰的時候,趕快修持。雖然講的蠻多,可是意 思容納以後,是很簡單的。 【問】:月光菩薩跟月慧菩薩是同一個菩薩嗎?月慧菩薩他老的故事,劉講師知道 嘛,能夠分享一下嘛。 【答】:講到月慧菩薩是我們師母。講到月光菩薩,後學還是第一次聽到,沒有聽 過。名號都是假的,只是給我們凡塵一個稱呼,名號都是假的。落入名、落入相都 是變化無常。我們佛性本體是沒有形相、沒有變化,常住不遷、如如不動。因為我 們最重要的是在我們修道修持,改毛病去脾氣,有一些我們不要投入心神去研究, 因為投入心神研究的話,我們會把改毛病去脾氣的力道減弱。脾氣毛病都在,我們 就不容易成道成佛。所以一定要把真理、佛性所沒有的那一些全部都去掉。去掉以 後,我們才可以恢復光明,恢復光明才可以恢復本位,才可以回歸本來。 【問】:前賢請問,因為前賢的因緣比較差,修辦過程比較辛苦,因為先生不允許 他常跑佛堂,而因為要來佛堂,有事或要上課或來佛堂學習都跟先生說謊:「每個 星期六都有上班,而來學習經典」,像這樣子是否犯了妄言的戒律,因修辦是一輩 子的事,總不能這輩子都這樣子,有時善良的謊言而造成自己不安,有什麼辦法可 以破解呢? 【答】:這很容易破解。我們就是誠心誠意。了解我們開法會有立重聖輕凡,我們 一般把重聖輕凡解說錯誤。因為後學在老前人身邊,只要你見老前人,老前人一定 問你:「父母親求道了沒有、兄弟姊妹求道了沒有」。所以「重聖」就是重視我們 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輕凡」就是輕視凡塵的所有現象。所有現象都是凡事,而 你一直往佛堂跑,你要把佛堂吃倒喔,那個不正確。要了解,有辦道,當人手不夠, 我們回來幫忙辦道有求道儀式,那才叫做辦聖事。除了這個以外,真的有那麼多人 求道嗎?現在還有那麼多人求道嗎?大部分來佛堂在做什麼?吃飯。所以修天道, ―16― 人道要齊全,人道要圓滿,家裡都安置的很妥當,你才往佛堂跑,這樣才正確啦。 我們為什麼會遭受整個社會詬病?就是因為我們家裡都不管,所以衍生很多問題出 來,整個社會觀感一聽到一貫道,他的鼻孔的氣「哼」,我們都到這個程度。你看 哪可貴,那我們研究性理心法知道那個法不是這樣的,是很殊勝的,可是我們表現 出來一點殊勝也沒有,人家哪會看重,不然我們可以領導整個世界,本來二十一世 紀就是中國人世紀,中國人世紀就是由我們中華文化來領導,但我們最該發揮的都 沒有發揮,那怎麼樣去領導整個世界。我們自己都瞧不起自己,自己瞧得起自己嗎? 假如我們家裡都不管,台灣話說「二二六六」,整個家庭「二二六六」,我們看得 會滿意嗎?一定不會滿意的。道也不是那樣,道是很圓滿的,以後各位都是要坐在 供桌上的。我們所朝拜的是那種都不管家庭的活菩薩,我們拜得下去嗎?你拜得下 去,他都坐不住,跌下來(台語)。所以我們一定要先把家裡安頓好,要往佛堂跑才跑, 最重要就是要誠心誠意,不用騙,又不是偷,又不是搶,為什麼要騙。就是很誠心 跟家人講:我要到佛堂,因為不知道真理所以要研究真理,這個很正確的啊。所以 以誠來待人,只要誠了,然後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所以要了解誠的重要性。不要騙, 用騙的都不是長久之計。 【問】:前賢問「他先生喜歡喝酒釣魚,那要如何做,才能讓先生不再喝酒釣魚。 要如何破解這個難題,還是要隨順因緣」。 【答】:因為要了解,那個呈現現象都不是一時一刻,有的都是累世帶來。我們當 然是希望朝好的方向來進行,可是凡塵事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十件裡面有八件九件 都不會按照我們意思。你也不要想說我就是老母,然後你們一定都要聽我的話,可 能這樣嗎?所以隨順世緣。我們看「張拙悟道偈」,「隨順勢緣就無罣礙」,隨順 著世緣,要釣魚就去釣魚,去修心養性,釣魚不是在修心養性嗎?願者上鉤,對不 對?各位釣魚坐得住嗎?所以我們不要攀緣,隨緣不攀緣,他要好、他要壞是他本 身的事,我們只善告:「告訴他,這樣不好」,這樣就可以了。他不聽,我們就不 用再說,你再說你就故人怨(台語)。 【問】:頑空與放下有何不同?當考驗一再出同樣的考題時,都告訴自己下次要考 過,但考驗一來,總是站不住腳,無明一來都破功了,請問劉講師要如何破除障礙 呢? 【答】:要知道我們的習性非常的頑強。我們在定下決心的時候,就不要猶豫,一 定要去實現。在自己對自己佛性沒有信心之前,整個虛空不是真空,它會變頑空, 頑空的狀態之下,就是我們佛性沒有認識、沒有把佛性啟發、沒有跟空間融會,沒 ―17― 有到達天人合一。所以努力的方向就是基本工夫,萬緣放下一念不生要做。做了以 後,整個虛空就不是頑空了,是真空。真空,空中不空,就是有佛性在。妙有,沒 有形相。真空妙有就是真正實際我們實相的狀態。佛都一直鼓勵我們追求實相,真 實的形相就是真空妙有,就是沒有形相,可是可以很親切的體會「不即不離」。一 定要堅持自己的立志向,不能說每一次一到了,為了某一種觀念呈現的時候,又破 功了,那會惡性循環,然後再經過個十年,還一樣破功,不會進步。可是只要你熬 過一次,能夠不管在怎麼樣的痛苦狀態之下,你要熬過,一熬過一次,以後就很順 遂,就會都完成你自己想要達到的願望。所以一定要堅持,真理就是真理,你只要 熬過,它沒有不能克服的,不能克服是我們自己的內心,不願意克服,一克服了沒 有利益。不克服,它還有既得利益。所以要能夠熬得過去。 【劉講師】 都不問了嘛?有疑要必問,尤其我們研究到楞嚴經,不是吃豆腐,不是很容易吃, 吃稀飯吃豆腐都很好吃,可是楞嚴經就是不一樣。佛講明心見性就只有這一部經, 剩下的都不是講明心見性。所以要了解到它的困難程度。可是當我們瞭解以後,它 是很容易,所以後學都會講它很白話,我們不要把它複雜化,能夠了解,了解以後 我們就要掌握住,所以觀點重點所在,後學就講「不即不離」,不住在形相,可是 也不離開形相,就是這樣兩邊能夠互融,能夠融合,這個角度才是比較困難。還有 山河大地是我們的真心佛性,這以往我們都很少去提到,所以會認為那個是外法(外 面的萬法),怎麼會是我的真心佛性,所以就障礙產生。假如我們能夠體會「萬物原 來是一體」,萬物原來一體就不用分別,沒有分別心我們就不取捨(沒有喜歡討厭), 不取捨就不造業,不造業就不受苦,它都有延續下來的真理。所以只要我們都了解, 原來凡塵,我們還沒有應對之前那種狀態叫做中道。而我們應對就是有好有壞,好 的就是善,壞的就是不好了、就是惡。有兩邊我們容易住相,就產生我們的行為偏 差,跟真理不同。跟真理不同了,我們就一定在六道受苦。受苦了一定迷惑又產生, 就這樣惡性循環,就沒有辦法脫離。我們一定要研究,而且我們這邊不管DVD、MP3、 CD 都很充裕,一定要看、要聽,你聽久了,很困難也變的很容易,一直聽一直聽反 覆聽,北部的前賢也是這樣,整天連陽台都沒出去,整天就反覆一直聽,聽了十幾 個小時,這樣連續好幾年都這樣,現在都出國去辦道,後學說你研究透徹了,出去 帶人就正確,可以使他從內心產生「自己相信自己可以成佛,而不是希望」,我們 是從內心產生「我可以成佛,時間早晚」,一定成,這樣才可以喔,不是說「我希 望成佛」,那個希望很渺茫。所以一定要從自己心裡面產生,心裡產生一定要相信 ―18― 自己不生不滅佛性本體,後學都一直告訴各位「只要你精神收回來,萬緣放下,然 後一念不生,那個放不下的就是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就是它在成佛的」,是不 是很容易?不很困難,這比我們挑一百斤還容易,是很容易可以做到的,看我們願 不願意,因為起心動念太容易了,所以做起來就要一點專心,很專注的做:一起心 動念馬上知覺,馬上知道我在想什麼,馬上去研究為什麼會那樣想,是我內心裡面 想得到什麼,我們把那個原因找出來,找出來以後,我們就可以去改變它、去消除 它,改變消除就從內心根源做起,就可以清淨,當一清淨就回到佛性本體了。時時 刻刻都回來,那叫回頭是岸,已經到清淨的彼岸,只剩下肯不肯做。 還有五分鐘,還有問題嗎?要問才會喔!我們這邊狀況算很好,因為在北部大部分 研究都是要兩、三年以後,他才會稍微有一點認識。而我們這邊都不用,後學聽前 賢說九個月就可以了,那我們大概多久可以啊?各位都對自己信心不夠,到現在都 還不敢肯定耶,是不是這樣?很重要,儒家說仁義禮智信,信居中統四端兼萬善, 信不是相信外面,人家講的話、外面的事情,那個相信都很小。要相信自己不生不 滅的佛性,你相信了,祂可以統四端,仁義禮智都從信出來。然後可以兼萬善,所 有萬善都要有信,相信你自己的佛性,你做出來才有力道,都是要相信,可是我們 對自己佛性都相信不夠,相信自己不生不滅佛性就是佛,我們敢做壞嗎?敢想壞嗎? 連想都不敢想,一想我是佛,不可以想這個!你看,對自己要求就很高。我們只要 能夠按照我們自己相信的程度去做,你相信,可以成佛,就是可以成!所有一些脾 氣毛病都是小事,一改就改過了,可是假如你既得利益不肯放手,就很難改,要改 掉的話,要跟自己作對,本來都生活的好好的,一改以後,都亂七八糟。可是要了 解到,痛一時,不要痛一生一世,這不痛的話,成不了的。所以要努力,相信自己 不生不滅佛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