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1年1月16日 星期六

楞嚴經-40

 我們講到第 127 頁。釋迦牟尼佛知道阿難希望佛加以冥授(就是暗中告訴他要怎麼 樣修持)。佛就應著阿難的請求,然後就講「諸大菩薩,及諸漏盡,大阿羅漢」, 就是程度都蠻高了。「汝等菩薩,及阿羅漢,生我法中,得成無學。吾今問汝:最 初發心,悟十八界」,六根六塵六識,三六一十八,再加七大水火風土空見識,總共 有二十五門的修持方法,佛要他們最初發心是怎麼樣來修,希望他們各各說出來, 就應阿難的請求,而不是佛自己說。「誰為圓通?從何方便,入三摩地」,悟十八 界以後,誰能夠修證到圓通,從怎麼樣的法門,從何方便,進入正定。 爾時,即阿難意請之時,知其但求冥授(就是暗中要佛教他),故不顯說(不明顯的說)。 普告會中,從佛口生(從佛講經說法然後修成,叫從佛口生),從法化生(從法修持成 就了,叫從法化生),得成無學之位(能夠去掉見惑跟思惑,去掉見惑叫見道位,去掉 思惑叫修道位,見思惑都已經去盡了就叫無學位。無學的程度,無法可學,已經沒 有法執了,已經算蠻高的程度)。佛不問各人所證,但問最初發心者,以因地心為起 修之根本故(因地心,之前我們都一直強調用不生不滅的心來修不生不滅的道,那個 用不生不滅的心叫因地心。因地心非常重要,假如因地不真,果遭迂曲,就不會成 就。所以因很重要,我們要找到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來修)。悟十八界,誰為圓通? 而不言七大者(七大,水火風土空見識),以水火風大空合六塵中(色聲香味觸法),見 合於六根中(眼耳鼻舌身意),識合於六識中(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所以水火 風土空見識全部都在六根六塵六識之中),則問十八界,二十五門,皆在其中。問誰 為圓通,此是一意(一個意思);又問從何法,為最初下手,起修之方便(這很重要, 就是怎麼樣修有一個入手的地方所在),然後得入三摩地(三摩地=正定。正定是從我 們佛性本體發揮出來,這很重要,從佛性本體的正定不容易破壞,凡塵打坐修來的 正定很快被現象破壞),此又是一意。 二十五門遍該諸法(遍所有的萬法),頭頭是道,法法皆通,故諸聖依之而修,皆證圓 通(按照這些法來修都可以證悟圓通)。歸元無二(歸到我們的本來沒有兩樣),方便多 門(修持的方便方法很多,從哪一門修都可以)。因地依修之法,親證實到,並非空談 ―2― 無驗(都是真正有修證以後才講,讓我們能夠了解,這些講出來的,就是他們本身的 經驗,都有真正的成就)。 經文――(第二本講義,第 127 頁) 時憍陳那五比丘,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於雞園,觀見如來, 最初成道,於佛音聲,悟明四諦。 「時憍陳那五比丘」,開始就講憍陳那五比丘。釋迦牟尼佛從宮中偷跑出去修 道,釋迦牟尼佛的父親淨飯王就派這五位去追太子回來,結果太子不回來,他 們五位也不敢回來,就在雞園及鹿苑兩地方修道。「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 佛言」,「我在鹿苑及於雞園」,這是一個修道的地方所在。「觀見如來,最初 成道」,他們本來就是跟著釋迦牟尼佛在修,因為看到釋迦牟尼佛接受羊乳, 那時候五比丘有點失望,所以五比丘就離開了,自己找地方修,就是找鹿苑跟 雞園。「於佛音聲,悟明四諦」,這裡是用「聲」擺在最前面,而耳根圓通擺在 最後面,一個頭一個尾,本來是「色」要擺在第一位,色聲香味觸法,現在用 「聲」擺在第一位,就是跟後面的耳根圓通有關係。 各位現在拿的這本講義就是之前民國八十五年所寫的,因為那時候後學寫的每 一句都有解說,能夠每一句解說的話,對我們幫助會比較大。 小字體 雞園,昔因野火燒林,林中有雉雞,以羽漬水,以救其焚,感動山神(用羽毛漬水, 水都一點點而已,這樣子就感動山神。山神就問雉雞,你羽毛漬水只有一點點,怎 麼能夠撲滅這麼大的火?這倒是很重要的觀念:雉雞說這是我生長的地方,我一定 要盡我的能力去做,會不會成功、會不會把野火撲滅是另外一回事,我不做的話我 於心有虧,所以我一定要做。雖然雉雞知道羽毛漬水來撲滅大火不可能,可是雉雞 說我一定要做,這樣才對得起我的良心,我住在這地方,我都不去照顧我這地方, 這樣不行。所以要了解:成不成另外一回事,我們有沒有心去做又是另外一回事! 所以雉雞感動山神,山神就幫助把野火撲滅),因是命名(才把這地方叫做雞園)。其 地鍾靈,依此而修道業易成。五比丘有在此有在鹿苑(鹿苑也是一個鍾靈地秀,很好 的地方。我們修道者都會找很有靈氣的地方來修,那對修道的幫助很大。各位前賢 假如到一個有山有水的地方,當你看到山的樹非常茂盛,表示那個地不錯。假如山 都沒有樹,光禿禿的,只有一些野草,表示那個山沒有靈氣。假如又會出又岫,就 是從山出白雲,那個地又更理想,這是講我們修持的時候找地比較鍾靈的地方來幫 助我們修道,那幫助很大)。二地並舉(鹿苑跟雞園同是都講出來),而憍陳那即是歌 ―3― 利王轉世(因為歌利王帶著宮女去打獵時候,而宮女都跑去聽釋迦牟尼佛前生修道時 候的講道,然後歌利王看到以後就很生氣,就把釋迦牟尼佛的前生節節支解,即把 身體分屍,各位知道都知道這典故嘛!),佛曾發愿成佛時先度他(就是渡歌利王,而 歌利王來轉世為憍陳那。所以佛許諾以後,就按照自己的願力去做),故佛依愿成佛 時,說法度生即先度他。五比丘最親近佛,雖佛先說萬華莊嚴,華嚴經,但五比丘 未能會意(就是把佛成道成佛的種種原因,全部都和盤托出,成了以後都全部講出, 因為太深了,都沒人聽懂,所以就隱大現小,把大乘佛法隱了不講,而講小乘佛法 阿含經。阿含經有四個阿含,都是要成就我們眾生的一些根基,我們修了以後有根 基,修道就容易),於是佛隱大現小說阿含經,四諦即苦寂滅道,苦是生死苦果(先講 果再講因,集就是因,苦就是我們在凡塵受苦,在生死裡面一直受苦,苦有逼迫性), 有迫逼性,集是煩惱苦因(為什麼會受苦,原因就是集,集=收集,收即我們很多造 出來的業,業是從煩惱而來,所以集是煩惱的苦因,苦是生死的苦果),是感招性(集 有招感性),滅是涅槃樂果(很快樂的果報),為可證性,道是出世樂因(很快樂的原因), 為可修性,佛借音聲以作佛事(藉著語言音聲來做佛事),五比丘於音聲而得開解(從 佛講的內容,能夠心開了解),六塵應該色居首,今以聲居先,後以耳根殿後者,以 此方(娑婆世界)真教體,清淨在音聞,又別對阿難之機(對阿難的機緣,所以先講音 聲)。 經文佛問比丘,我初稱解,如來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圓。我於音聲,得阿羅漢。 從音聲修成阿羅漢,這就是敘述悟圓得證。 小字體 此述悟圓得證(敘述能夠領悟圓融的道理,然後證悟佛性)。阿若多,此云最初解(阿 若多的中文叫最初解,最初了解)。所解即佛微妙法音。音之所以稱妙者,悟聲塵(聲 音是六塵之一)乃是緣生之法,其相雖妄(音聲的相就是妄),其性恆真,為妙覺明體(妙 覺明體就是佛性本體。所以音聲的相是緣生之法,音聲的性是妙覺明體)。其體秘密(為 什麼秘密,因為無形無形),無形無相(我們那個音聲之體、妙覺明體無形無相);其 用周圓(用出來周徧圓滿),遍照法界(所以照徧整個法界,整個虛空界全部都能照徧)。 於其音聲為本修因,悟明真理,得阿羅漢道(能夠從音聲悟入,這是一個修持的方法。 各位前賢這二十五門的修持方法都提供給我們,看看我們比較喜歡哪一個修持方法, 都可以採用,並沒有固定要用哪一個,最重要就是要一門深入,就是要從一門做到 有功效,不能說做這法門,然後放掉,又再去做另一個法門,然後又把這法門放掉, 又再去做另外一個法門,做了很久結果都沒有成就,一事無成。所以從音聲來修道, ―4― 音聲的相是妄,音聲的性是真,音聲的性是我們的妙覺明體,所以依妙覺明體來修 持就可以得阿羅漢)。 經文――(第 128 頁) 佛問圓通,如我所證,音聲為上。 小字體此結答圓通,從聲塵得證。(從六塵之一的聲塵得證)。 經文――(第 128 頁) 優波尼沙陀,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亦觀佛,最初成道,觀不淨相, 生大厭離,悟諸色性,以從不淨,白骨微塵,歸於虛空,空色二無,成無學道。 接著第二個優波尼沙陀,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亦觀佛,最初成道, 就是能夠親近釋迦牟尼佛,所以能夠觀到最初成道的狀態。觀不淨相,就是觀身不 淨的不淨相。生大厭離,悟諸色性,以從不淨,白骨微塵,歸於虛空,空色二無, 成無學道,一樣而成無學。 小字體 遇佛之早故(遇佛很早,所以能夠觀佛最初成道,遇佛很早才能夠了解)。觀不淨相乃 四念處之一,觀身不淨。優波雖利根(就是根基很好),性多貪慾(就是很喜歡男女之 間作愛;貪欲就是男女作愛),煩惱障重,故佛教修不淨觀以對治(優波很喜歡女生, 所以要優波修不淨觀,就是觀我們整個身體都是很骯髒。在印度的修持方法,有屍 林,屍體死了以後沒有埋葬,把屍體拖到一個地方讓野獸來吃,就是把屍體布施給 這些野獸。所以這些修道人就有機緣機會去觀看我們死掉以後的變化。當我們死掉 大概一個禮拜,屍體整個就膨脹,所以我們罵人「膨肚」,那就是屍體一個禮拜後 就有這現象。然後再第二個禮拜,屍體澎脹就爆破了,屍體破了以後血水就流出來, 流出來以後就會生蟲,蟲會吃我們身上的肉,慢慢就剩下白骨,白骨經過風吹日曬 雨淋,慢慢就風化,風化以後,當風一吹,整個都不見了,就消失了。所以這觀身 不淨是很實際的,不像我們用想像的,他們是實際去看。 我們的身體三十六物不淨,分為三類:(一)外相,(二)外器,(三)內含,各有十二個。 (一)外相:髮、毛、爪、齒、眵、淚、涎、唾、垢、汗、屎、溺 髮=頭髮。毛=體毛,我們身體毛細孔都有毛。爪=指甲。齒=牙齒。眵=眼屎。 淚=眼淚。涎=口水流出來。唾=口水在口裡面。屎、溺,即屎尿。垢=流汗遇到 灰塵。汗=流汗。 (二)外器:皮、膚、血、肉、筋、脈、骨、髓、肪、膏、腦、膜 ―5― (三)內含:肝、膽、腸、胃、脾、腎、心、肺、生藏、熟藏、赤痰、白痰。 加起來共三十六,三十六物不淨,然後我們就觀:「我們一直迷戀是迷戀哪一個」, 各位前賢我們迷戀哪一個?迷戀皮膚。我們整個面孔不是皮跟膚嘛,所以迷戀皮膚。 當我們能夠把身上所有的一切都微細觀察時候,就不會迷戀,對人體就不會一直想 要想要。所以優波尼沙陀就是很喜歡男女作愛,佛就教他觀不淨來對治他那種貪欲 的心,後來優波尼沙陀真的就按佛教的來做,一觀了以後),遂於此身,生大厭離(不 但對女生已經不會迷戀了,甚至對自己的身也產生大厭離,就不會自愛。我們有的 人會自己愛自己的身體,那個自愛有的人還蠻嚴重。而優波尼沙陀因為觀三十六物 不淨,連自己的身體也大厭離了,不喜歡它了)。悟諸色性者(能夠領悟所有的形相, 色=形相),以其根利(優波尼沙陀的根很銳利,就是累世之間有修持,根基比較深), 修觀之後,非但離障(影響到他的那種障礙可以離開了),且能悟性(能夠領悟到佛性, 原來相都是假的,性才是真)。白骨微塵者(白骨一經過日曬雨淋風吹,到後來就變灰 塵,骨頭變成灰,燃燒以後也一樣成灰,但假如我們不燃燒,放的久一樣也會成灰, 所以風一吹以後都不見了):燒骨成灰化為微塵,微塵遇風一吹即散,終歸於空(整個 人都不見了。各位前賢我們百年後我們在哪裡?天堂啊?最好我們就是修到跟整個 宇宙虛空融成一體,整個宇宙虛空都是我們佛性,能夠修到這樣的話,身體還給大 地,水火風土歸還給大地,這樣就不會被業力又把我們推來凡塵現相。台灣話講的 很傳神,當我們問人的過世,不講死掉,而說過身(過一個身),這一個身沒有了,然 後又換一個新的身出來,而我們就是這樣一直六道輪迴,很快的,用一身一身一直 過,所以我們一身有一副骷髏,現在骷髏堆積成非常高大的一座山。所以優波尼沙 陀已經了解到:有形有相都歸於空,從空而來又歸於空。我們從哪裡來?百年前我 們還沒生的時候,我們從哪裡來?我們還沒出生的時候我們在哪裡?一百年後我們 死掉後,我們去哪裡?我們都沒有研究,所以真正努力修證的話,就像廣欽老和尚 所說:沒來也沒去,即沒來也沒去,沒有生來也沒有死去,生沒有來的地方,去也 沒有去的地方,就當下圓滿,就是在當下,當下整個都呈現我們佛性本體),即色不 可得(所以優波尼沙陀領悟即色不可得,就是形相我們都不能夠擁有,我們最親的身 體我們都不能夠擁有,不是我們能夠作主。假如我們的身體,我們自己可作主,那 我們在最年輕最有活力最漂亮的時候,我們趕快命令身體不要動,我就是要這樣, 可不可能?一天一夜、一年一直過,很快就老了,就不見了,離開凡塵了,都這樣, 所以我們要在很短暫的人生趕快修證,讓我們整個佛性跟宇宙虛空都能融會成一體) ,無色不能顯空,非但色無,併空亦無(就是形相沒有,連空也沒有。所以有形相才 ―6― 顯出空,那形相都沒有了,空也就沒有,兩個互相行顯的東西都消失),故曰空色二 無(這兩個都沒有),因此得成無學之道(已經進入無學位了)。 經文――(第 128 頁) 如來印我,名尼沙陀,塵色既盡,妙色密圓。我從色相,得阿羅漢。佛問圓通,如 我所證,色因為上(從色修證)。 小字體 色性空,妄相既盡(形相都盡了),真性斯顯(所以我們住相,性就沒辦法顯現。我們 全部都不住相了,就能夠顯現我們佛性)。妙色,即是性色(我們性的顏色。各位前賢 我們的性什麼顏色?沒有形相,所以沒有色。無形無相是我們的性,講色是連帶說), 全性成色(我們整個佛性都成色),全色皆性(全部的形相都是我們的佛性),不必析色 歸空(不要分析形相,然後歸空,當下就了解,所以修證者只要聽到緣聚,就知道當 下是空,緣聚則生緣散則滅,既然因緣聚會,當下都是空的,沒有那個實相),色色 皆如來藏(所有形相都是我們真心佛性所呈現)。此理秘密(就是不容易了解);周遍法 界(祂周徧整個法界,整個虛空法界全部都有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大用圓滿(整 個佛性的大用都圓滿);我從色相為本修因得阿羅漢(這都有敘述,並不是講空話,是 真正的修,從色性修。原來是很喜歡男女之間的關係,後來佛教他觀不淨相,然後 他就從不淨相一直深入,深入到能夠領悟不生不滅的佛性,所以他就成阿羅漢)。 經文――(第 128 頁) 香嚴童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聞如來,教我諦觀,諸有為相。我 時辭佛,宴晦清齋,見諸比丘,燒沉水香,香氣寂然,來入鼻中。我觀此氣,非木、 非空、非煙、非火、去無所著,來無所從,由是意銷,發明無漏。 釋迦牟尼佛教香嚴童子來諦觀有為相。我時辭佛,佛有教了以後,他就離開了。宴 晦清齋,就是回去開始努力要修持了。見諸比丘,燒沉水香,香氣寂然,來入鼻中, 香氣飄到我們鼻子來。我觀此氣,就是以這個氣來所為所觀的境。非木、非空、非 煙、非火,這個氣不屬於木、也不屬於空、也不屬於煙、也不屬於活。去無所著, 來無所從,這個氣沒有所著的地方所在,也沒有來的地方所在。由是意銷,全部的 意都沒有了,消除了。發明無漏,發現了解無漏。 小字體 童子者:童真入道,並非年齡幼稚(所以我們看這香嚴童子,以為年紀很小,不是的, 而是童貞入道,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清修,清修修成以後就叫童子)。諦觀者:以智照 觀察世間一切有相有為之法(用我們智慧來觀察世間一切的有相有為之法),即因緣所 生法(就是因緣所生法,因緣所產生的)。如《金剛經》所云:「凡所有相」,此所有相 ―7― 皆是虛妄,非真實常住(所有相都是假的)。 我時辭佛,退而自修(佛教導以後,他就退下來開始修)。宴然安處,晦跡韜光(不管 是外表形相、不管是內心,都歸於最寂靜的靜地)。清淨齋室,齋心潔己(心都非常的 清淨,外表跟內心都很潔白),見諸比丘燒沉水香,香氣無形無聲來入鼻中,我則即 境修觀,以香氣為所觀境,香氣安能遠達(為什麼有辦法遠達呢);不聞之時(鼻子不 聞的時候),香氣去無所著(沒有著到一個地方),正聞之時,香氣來無所從(沒有從哪 個地方來),當體空寂,由是香既不緣(不攀緣這個香),鼻無所偶(鼻子沒有對相就獨 立了),根塵雙泯(香屬於塵,鼻子屬於根,根跟塵這兩個都泯滅了,不用鼻也不用香, 塵跟根全部都不用,就雙泯),意識亦銷(我們意識最不容易銷,可是他能夠很努力的 去做工夫,連意識也消除了,沒有意識),根塵識空,發明無漏(已經了解到無漏,不 會落入現相,精神都不外放了)。 經文如來印我,得香嚴號,塵氣倏滅,妙香密圓。我從香嚴,得阿羅漢。佛問圓通, 如我所證,色因為上。 如來印可,他得香嚴號。塵氣倏滅,倏=很快的意思,很快就消滅。妙香密圓,妙 香屬於我們佛性的部分。從這個香得阿羅漢。佛問圓通,如我所證,色因為上。 小字體 塵氣即香塵之氣,倏然(時之短,時間很短)消滅。以香塵為本修因,證入圓通。 這屬於香嚴童子的修持部分,是以香為對象來修持。 底下接著藥王與藥上,以前在民國八十五年寫的時候很節儉,字和字的銜接,沒有 分段落,所以在證入圓通以後就寫另外一個修持方法,竟然連在一起,有沒有很節 儉,但是我們看起來意思就不容易明白。 經文藥王、藥上,二法王子,並在會中,五百梵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 言:我無始劫,為世良醫,口中嘗此娑婆世界,草、木、金、石,名數凡有十萬八 千,如是悉知,苦、酢、鹹、淡、甘、辛等味,並諸和合,俱生變異,是冷、是熱, 有毒、無毒,悉能遍知。 藥王、藥上二法王子,法王子=菩薩,法王=佛。並在會中,五百梵天,五百個修 大梵天(即色界的第三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無始劫,為世良醫, 這就可知道非常久的時間,不只有一個元會,他都是當醫生,醫治眾生的病。口中 嘗此娑婆世界,草木金石,名數凡有十萬八千,他都用自己身體嘴巴來試驗藥的效 果,所以口中嘗此娑婆世界。我們的藥就屬於草木金石,這藥的根源。如是悉知, ―8― 全部都知道。苦、酢、鹹、淡、甘、辛等味,味道也全部都明瞭。並諸和合,俱生 變異,要怎麼樣和合,什麼要跟什麼合在一起,要醫治什麼病,然後合在一起它會 產生什麼樣的變異。是冷、是熱,有毒、無毒,悉能遍知,就是全部都知道。 小字體 俱稱法王子者,以能紹隆佛種(介紹興隆,佛,就是讓眾生都能成佛,先下這種子), 堪承法王家業(就是要承續佛的家業)。若究遠因(我們研究他的遠因),宿世發願治眾 生身、心兩病(要治療眾生的身病跟心病),舉世歡喜,五百梵天是其同行眷屬,同發 願為世良醫,善識病源,善能治病,藥到病除,方稱良醫,遍嘗諸藥,藥雖多,不 出草、木、金、石四類,名數十萬八千,並孰知和合性,多藥共治一病或一藥治一 病;冷、熱、寒、毒,可用不可用,悉能遍知,此善治身病也。至於善治心病,則 宏宣佛法,化導人心,改惡遷善,返迷歸悟。 經文――(第 129 頁) 承事如來,了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非離身心,分別味因,從是開悟。 小字體 二法王子,久於此界(就是娑婆世界),修大乘因(大乘佛法),師資夙緣故得承事(才能 夠承事如來)。宿習不忘(往世所學的都沒有忘掉)仍以味塵為觀(以味塵為觀境),而能 了知味性,舌與藥觸,熾然味現(我們的舌頭跟藥接觸,味就顯現),故非空(不是空); 雖然味現,實無體性(那個味沒有本體也沒有性),故非有,身、心,即指舌根與舌識, 諸藥不來,舌之與識,不自現苦等諸味,故非即身心;舌根不嘗不知諸藥味,故非 離身心,由是分別味塵之因,既無定體,又無從來(沒有來的地方所在),惟是幻妄名 相(它的名跟相都是幻,不真),其相雖妄,其性恆真(相是假的,可是性是真的),從 是開悟(他們敘述的都是相妄性真,相是假的,性是真的,從這樣領悟),味塵本如來 藏,妙真如性。 經文蒙佛如來,印我昆季(昆季=兄弟),藥王、藥上二菩薩名。今於會中,為法王子, 因味覺明,位登菩薩。佛問圓通,如我所證,味因為上。 小字體 觀行已成,圓解又開(即開圓解),得蒙如來,印證我昆季(兄弟),藥王、藥上二菩薩 名。菩薩是自、他兩利之人(自己也得到利益,然後也利他),解行相應之稱(解=了 解,跟行持相應),今於會之中為法王真子,權乘是庶子,二乘乃外子。因觀味塵, 從淺至深,圓悟本覺妙明之真性,解起行,行而證,位登菩薩,此是真修實證,以 味塵為本修因(從味道來修也一樣可以成阿羅漢)。 經文跋陀婆羅,並其同伴,十六開士,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等先於 ―9― 威音王佛,聞法出家,於浴僧時,隨例入室,忽悟水因,既不洗塵,亦不洗體,中 間安然,得無所有。宿習無忘,乃至今時,從佛出家,令得無學,彼佛名我,跋陀 婆羅,妙觸宣明,成佛子住。佛問圓通,如我所證,觸因為上。 開士=開悟之士,也是菩薩的另外一個名號。 威音王佛,聞法出家:在威音王的時候已經就出家。 小字體 開士即菩薩異稱,謂自能開悟,復能開悟眾生之大士。跋陀婆羅,此云賢守(中文叫 賢守)、賢首,位居等覺(很高了,等覺再上去就妙覺了),是眾賢之首。 威音王佛時,和常不輕菩薩同時,像法之初、正法之後(像法 1000 年,正法 1000 年,像法開始,正法已經過了),佛制七眾淨浴律儀(七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 優婆夷、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中文叫做正學,正在學,屬於女人修道,還沒有 受俱足戒,還不算比丘尼。她正在學六法,不殺、不盜、不淫、不飲酒、非食時―即 非吃飯的時間不吃,各位前賢這容不容易學?現在因為環境不一樣,肚子餓了,什 麼時候想吃就吃,可是戒律之中,不是吃飯的時間就不可以吃。戒律比較嚴格,目 的就是要我們能夠脫離依賴,我們都很依賴,而你用戒律來戒除他的依賴,讓你都 沒有依賴,這樣容易修證成功)。半月僧眾用浴一次(以現在來講,半個月洗澡一次 會怎樣?很臭,跟人家相處一起時,人家都不敢呼吸,有味道了,又不一樣了,風 俗習慣不同),隨例入於浴室,正浴之時(正在沐浴洗澡),以水觸身(水來接觸到身體), 覺有冷暖澀滑之觸(水一觸到身體,有冷熱澀滑),由是窮究此水(一直來研究這水), 洗塵而現觸耶、還是因洗體而現觸耶(是洗塵才顯現那個觸、還是洗身體而顯現觸。 各位前賢現在我們都每天洗澡,這個洗澡可以領悟真理,我們有沒有用?都沒有用, 他就用洗澡的時候來領悟。當水洗到身體,是洗掉灰塵、還是洗我們身體的污垢。 若是洗掉灰塵的話,灰塵是無知之物。若是洗身體的話,我們的身體是四大假合水 火風土,水火風土是無情之物。是洗塵還是洗體?我們在洗澡時,都在想什麼?以 往他們在日常生活之中,都可以讓我們去領悟。連在洗的時候也可以領悟,也不洗 塵――因為灰塵沒有知覺,也不洗體――水火風土無情,那個觸怎麼跑出來的?水接觸到 身體,那個觸怎麼跑出來的?想到了沒?是我們的佛性耶!呈現冷熱澀滑的那個觸 是我們的佛性,既不洗塵亦不洗體,不是在洗灰塵也不是在洗身體,而是讓我們瞭 解到我們佛性呈現的觸)。 若謂洗塵而現,塵本無知,何能成觸;若謂洗體而現,四大假合之體(身體是水火風 土),本屬無情,何能覺觸?故忽悟水因,水為導悟之因(引導我們領悟),既不洗塵, 又不洗體,根塵悉泯(根=身根,塵=水塵,全部泯滅了),能所雙亡,中間安然(中 ―10― 間就是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得無所有(領悟了,洗澡就領悟了。我們都洗了好幾 十年,都還沒領悟),欲覓觸塵之相,了不可得(要去找那個觸的話,都了不可得), 相盡性顯(形相都沒了,佛性就顯現),觀行成就。 宿習無忘,守護善根,乃至今時,昔緣復遇(往昔的因緣現在又遇到),承教斷惑(佛 教導要斷掉迷惑),令得無學之道(已經進入無學位),乃是證於深位(很深的位階了, 不是很淺的而是很深)。觸有能觸之根與所觸之塵,今既不洗塵亦不洗體,妄觸既盡(觸 都沒有了),妙觸宣明(妙觸=無形無相的佛性本體,我們了解祂是了了分明,沒有形 相可是了了分明),非有非空(祂不是有也不是空),惟一藏性(就是妙真如性、就是不 生不滅的佛性本體),隨心應量,循業發現而已(我們在洗的時候,都是隨心應量、循 業發現),宣明即發現。佛問圓通,如我所證,妙觸宣明(就是那個妙觸,從洗澡領悟 了,就成阿羅漢,他不但是成阿羅漢,還成等覺,等覺就是十地菩薩再上去,再過 去就妙覺,妙覺就是佛,所以這個程度很高。所以往後在洗澡是洗塵還是洗體,一 定要告訴自己。有那個觸覺,那個時候:「觸覺就是不生不滅佛性本體」,很有意 思,竟然在生活之中就可以領悟真理)。 經文 摩訶迦葉及紫金光比丘尼等,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於往劫,於此界 中,有佛出世,名日月燈,我得親近,聞法脩學;佛滅度後,供養舍利,然燈續明, 以紫金光,塗佛形像,自爾以來,世世生生,身常圓滿紫金光聚;此紫金光比丘尼 等,即我眷屬,同時發心。我觀世間六塵變壞,唯以空寂脩於滅盡,身心乃能,度 百千劫,猶如彈指。我以空法,成阿羅漢。世尊說我,頭陀為最,妙法開明,銷滅 諸漏。佛問圓通,如我所證,法因為上。 「佛滅度後,供養舍利」,舍利就是靈骨,各位有看過舍利嗎?若沒有看過的話, 在日月潭有一位三藏法師的舍利,放在日月潭潭中的寺廟裡,那是唐玄奘(三藏)的舍 利。因為舍利平常我們很容易看到,但是舍利有色澤大小不同,假如修的很好,就 色澤鮮明;若是修的比較差一點,色澤比較黯淡。若是修的很好,舍利就會比較大 顆;若是修的比較差一點,舍利就比較小顆。所以舍利就是佛的化身,佛把身體、 不滅的金剛不壞之身粉碎變成舍利。之前後學有講承天禪寺,以前是廣欽老和尚開 山,然後渡的眾生差不多以後,廣欽老和尚就跑到南部來,廣欽老和尚在南部過世, 承天禪寺在永寧,所以我們聽地名「永寧」,永遠都安寧是什麼地方?墳墓的地方, 埋葬死人的地方,永遠都安寧。那你看「福山」是什麼地方?我們的棺木前面有一 個「福」字,所以你去那邊看密密麻麻全部都是墳墓。所以地名是以那個地方來取 名。廣欽老和尚在南部過世,在承天禪寺的弟子有的人就下去南部,但有的人因為 ―11― 工作賺錢而沒有下去南部,然後沒下去南部的人就交代有下去南部的人:「你要記 得拿幾顆舍利子回來給我」,下去南部的人當然說好,結果焚燒以後,所有舍利子 南部的人全部都拿光光了,根本都沒有了。剩下那些燒下來的骨灰,那從承天禪寺 下來的就想這下子糟糕了,我回去怎麼交代,然後就想「骨灰也好,就抓了,放在 容器」,就帶回去承天禪寺,然後沒下去南部的人就問「你拿幾顆舍利要給我」, 下去南部的人就說「哪有,南部的人拿都不夠了,我們北部哪有份」,那你拿什麼 回來?拿骨灰回來。結果,一掀開去南部的人自己很驚訝,為什麼?整盒都是舍利。 所以那都是金剛不壞之身粉碎變成舍利。因為舍利就是我們人的精氣神所凝聚。所 以之前有狗死了,火化後也有舍利,就是那隻狗沒有消耗精氣神,沒有跟母狗交配, 所以死了以後一樣有舍利,就是精氣神凝聚的東西。舍利會長大,你恭敬禮拜,舍 利會變成比較大。而釋迦牟尼佛的舍利子後學在天母有看過,那是一位以前在北部 開很多家素食連鎖店,他放在他的家裡,他住在何應欽將軍隔壁,他很富有,他的 別墅裡面有游泳池,他裡面有一座坐姿的觀世音菩薩,曾經拍照出來放在月曆上, 全世界只有四尊,他就有一尊,然後他有供奉釋迦牟尼佛的舍利子,不大,可是他 有好幾顆,就擺放在他家裡。後學那時候在開計程車,然後去他家裡參觀,然後他 一直邀請後學跟他一起辦渡化眾生,後學說那時候剛好有事情,要辦私人的事,就 沒有跟他一起,後學說渡化眾生我也有在渡,只是跟你不同,跟他修持的方法不同, 所以那時候有看釋迦牟尼佛的舍利。只要我們努力修,不著重形相,可是你有虔誠 的心,你對舍利子一樣恭敬禮拜,這樣的話一樣會得到,等於是你在拜佛恭敬佛一 樣。 小字體 往昔於此娑婆世界,當時有佛應機出現於世,名日月燈明佛。此佛以三智立名:日 喻俗智照事;月喻真智照理;燈喻真俗無礙,中智雙照理事。佛三智圓具,故號日 月燈明。佛滅度後,感佛深恩供養舍利。梵語舍利此云靈骨,由佛大悲願功,碎金 剛不壞之身而為舍利,流布天上人間,為世福田(就是讓世人面對舍利的時候,所思 所行都是善,都是利益眾生,所以就變成為世的福田),令恭敬禮拜供養者皆獲福故。 然燈續明:以紫金光塗佛形像(因為佛像已經剝落了,他就又把它塗佛的形相),世世 生生身常圓滿紫金光聚(以後生生世世身常圓滿,身都有紫金光),此紫金光比丘尼與 迦葉為夫婦,故曰即我眷屬。同時發心,有二意:一指過去同時發心修治佛像;一 指今生同時發心從佛出家。 迦葉修法,正觀法塵。而言觀六塵者,以法塵是前五塵落卸影子(前面眼耳鼻舌 身落下來的影子就叫法。所以這個法用在這地方,範圍就比較窄),故並言之。變壞 ―12― 者:法塵托意識而現(法塵都寄託在意識才呈現),念念遷變壞滅,剎那剎那,不得停 住。既變壞無常,當體空寂(全部沒有實相)。修滅盡定,此定能滅六識,不起分別, 能空法塵,入此定者,身心乃能,度百千劫,猶如一彈指頃(一彈指很快,已經經過 百千劫)。迦葉現在雞足山中(雲南的雞足山),待彌勒下生傳衣(因為釋迦牟尼佛交代 要等彌勒下生以後,把跟隨釋迦牟尼佛修的弟子,交給彌勒祖師教導,他的任務才 完成,才可以進入涅槃,所以現在還不能進入涅槃。但迦葉有現身給博士看,雞足 山竟然會打開,山打開,迦葉走出來,那位博士看到,之後迦葉又進去山以後,整 個山又關起來了。這是報紙刊登,後學看了怎麼會有這樣,那位博士就講「好像是 迦葉」,博士沒有很肯定。可是就要傳遍我們凡塵世間。所以迦葉在雞足山滅盡定), 即入此定。 我以空觀,銷滅法塵(用空觀來消滅法塵),根識亦盡(根識全部盡),結使隨斷(結=打 結,我們在凡塵有打結,都已經斷了。使=驅使,我們的欲望就是使,驅使我們去 做什麼),故得成阿羅漢道(全部都斷就成阿羅漢)。世尊說我,頭陀為最。梵語頭陀, 此云抖擻(中文叫做抖擻,就是提起精神,很有精神),以能抖擻法塵,微妙法性現前, 故能開悟,了明藏心,銷滅諸漏。(所以迦葉的修持方法「頭陀」,就是修苦行的) 經文 阿那律陀,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常樂睡眠,如來訶我,為 畜生類。我聞佛訶,啼泣自責,七日不眠,失其雙目。世尊示我,樂見照明,金剛 三昧。我不因眼,觀見十方,精真洞然,如觀掌果。如來印我,成阿羅漢。佛問圓 通,如我所證,旋見循元,斯為第一。 ․如來訶我:就是如來罵他。 ․我聞佛訶,啼泣自責,七日不眠,失其雙目:聽到佛罵,一直哭泣,七天都不睡 覺,失明了。 ․世尊示我,樂見照明:世尊教導我。 ․旋見循元:旋轉我們的見,不要見到外相,就是循著我們的本來。 小字體 阿那律過去劫以稗飯,供養辟支佛,九十一劫不受貧窮果報,得如意樂,是佛堂弟。 起座禮佛,陳白本因,初出家於聽法時,常樂睡眠(就是佛講佛的,我睡我的),佛訶 責:「咄咄何為睡,螺獅蚌蛤類,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聞佛訶,啼泣自責(聽 到佛罵他,他就哭泣了,自己很責備自己),業障深重,七日夜不睡,遂失明;目以 睡為食,七日不眠,所以失明(所以七天沒睡,眼睛就瞎了)。 ―13― 佛見精進失目,喜為可教之機,示以明不循根之修法(就是看到光明,不用眼根), 旋本有之心光(用我們的心光),照能見之見性,照之又照,照到本明自性,無動無壞, 突開金剛正眼,名得金剛三昧。阿那律陀依教勤修,遂發半頭天眼,不因眼根而能 觀見十方世界,此即靈光獨耀,脫離內根。 精真洞然,如觀掌果者(好像我們手掌拿著水果),精即樂見之見精,旋妄復真, 洞達無礙,故喻觀世界如掌中之果,如來印我,成阿羅漢道。 如我所修所證,旋彼出流之見精,遠離塵累(就是背塵,把凡塵放到背後),循彼 元明之真見,脫黏內伏,此合覺(所以背塵合覺,這四字之前我們就一直在講)。此中 佛所授之三昧,因阿那律陀正憂根壞,不能見塵,世尊教以旋見亡塵,不必見塵, 循元脫根,不必用根,正對機設教,因病與藥(就是不用我們眼根,就可以看見凡塵 的景相,用我們的心光,佛性本體發揮心的光,就可以看)。 經文――(131 頁) 周利槃特伽,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闕誦持,無多聞性,最初值佛, 聞法出家,憶持如來,一句伽陀,於一百日,得前遺後,得後遺前。佛愍我愚,教 我安居,調出入息,我時觀息,微細窮盡,生住異滅,諸行剎那。其心豁然,得大 無礙,乃至漏盡,成阿羅漢。住佛座下,印成無學,佛問圓通,如我所證,反息循 空,斯為第一。 我闕誦持,無多聞性:就是誦持沒有很多的聞性。 這裡講的周利槃特伽跟之前我們講的,有點不太一樣。一句伽陀就是說比丘開始受 俱足戒時有「身語意業不作惡,莫惱世間諸有情,正念觀知意境空,無益之苦當遠 離」,這就是受俱足戒的比丘要背。而周利槃特伽很努力的背這四句,前面兩句記得, 但後面兩句就忘了。當後面兩句很努力背,結果前面兩句又忘了。因為周利槃特伽 很努力要修道,所以遇到五百位師兄弟,周利槃特伽就趕快請問這四句偈,結果那 五百位師兄弟並不是不告訴他,而是告訴他,他就又忘了。後來看到周利槃特伽真 的怕了,教他也沒用,他又會忘了。所以五百位師兄弟看到周利槃特伽來,趕快就 躲開,周利槃特伽就很傷心的想「我這麼努力,但大家都不教我」。所以就想上吊。 然後佛就現身跟周利槃特伽講「你累世知道修持的法門很多,可是你都不告訴人, 現在等於反過來,人家不告訴你,那是因果報應,你不要埋怨」,然後佛就教周利槃 特伽修的方法,佛就拿一支掃帚給周利槃特伽,就對他講「這是掃把」,周利槃特伽 說「有東西我會記得」,然後佛又拿一個畚箕,說這是裝垃圾的。周利槃特伽回答說 我知道。佛說你現在不用去聽課、講課你不用聽,你就負責場內場外的清潔,一直 打掃,然後周利槃特伽就真的一直在掃垃圾。假如我們一天很努力的掃垃圾,會有 那麼多垃圾嗎?很快就掃乾淨了。然後周利槃特伽掃把拿著、畚箕拿著就想「清垃 ―14― 圾」,然後這時候念頭來了,心想這個也是垃圾,趕快把它掃掉。念頭又來了,我們 的念頭都是一個接一個,周利槃特伽想這又是垃圾,又趕快把它掃掉。各位也可以 學,念頭來了(起心動念),它是垃圾,趕快掃掉;又來了,又是垃圾又掃掉,很快就 會領悟了,心清了。所以比五百位師兄弟早領悟,沒有別的,只有掃垃圾。可是這 裡周利槃特伽的敘述不一樣,周利槃特伽說佛教他數息。 小字體 周利,此云道生。槃特伽,此云繼道(繼續道),其母兩度隨夫出國,西域風俗,女人 若要生產,當回母家,第一次欲產,回家時促,行至半路,於大路邊生子,遂名道 生。第二次要分娩,應當早歸,又是倉卒不及,於小路邊生子,名曰繼道,相繼乃 兄,於道路而生。 弟弟於迦葉佛時,為三藏沙門,有五百弟子,三藏吝惜經義,不肯訓導,因此得愚 鈍之報應,以宿善故(宿昔都有行善),與佛同生一世,佛制出家,先學伽陀(句頌)四 句:「身語意業不作惡,莫惱世間諸有情,正念觀知慾境空,無益之苦當遠離」,此 偈之意,出家須要修持身、口、意,莫惱眾生,看破五欲,勿學外道,空修無益之 苦行。弟弟槃特憶持如來一句伽陀,即第一句,於一百日之久,記得前四字,遺忘 後三字,記得後三字,遺忘前四字,五百羅漢,同教一偈,不能成誦。其兄先出家 入道,見其弟如是愚鈍,出家亦復無用,遣令還俗。槃特聞已,遂持繩至後園樹下 欲自盡。佛化樹神而斥之曰,卿在迦葉佛時,弟子五百,吝法不誨(就是都不教人), 故獲斯報,但當自責,何為自殘(自殺就叫自殘)?仍現佛身而語之曰勿怖(不要恐怖), 成無上覺不由汝兄,佛乃以手,牽至靜室,指掃帚云:此是甚麼?答曰:「掃帚」。 又問曰:「掃帚二字能忘記不」,答言;「不也」。佛即教日夜誦掃帚,既久佛將掃帚 二字更名「除垢」。槃特思念灰土掃除,其地清淨,日夜將這一把無相掃帚,掃來掃 去,將心地塵垢,掃除盡淨。 接著佛愍我愚鈍,教我安居調息攝心,愚鈍雖由吝法遠因,闕誦亦屬散亂所致,故 佛授以調息之定,調鼻中出息與入息。鼻中氣息有四種相:有聲曰風,結滯曰氣, 出入不盡曰喘,不聲不滯出入俱盡曰息。調息當離風、氣、喘三相,而幽綿自在, 工夫純熟,心漸微細,先唯調其出入,後便窮其生滅,定深更能窮盡,生、住、異、 滅四相,初起曰生,不斷曰住;漸微曰異,已斷曰滅。諸行,即四相遷流不住;剎 那,時之最短也(時間短)。一念有九十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滅。窮息至此,可謂極 微細矣! 窮盡鼻息,諸行剎那,剎那無體,惟在一念,念性本空,豁然開悟,貫通諸法,得 大無礙,先盡三漏(欲漏、有漏、無明漏),成阿羅漢。住佛座下,蒙佛印證,成無學 道。佛問圓通如我所證,反息循空,即鼻根不緣外塵,反觀息相;循順空理,出息 不涉眾緣,入息不住陰(五陰)、界(十八界),背覺合塵,斯鼻根為本修因,最為第一。 ◎剩下約 20 分,提問問題 ―15― 【問】:後學有聽前賢在講,晚上睡覺之前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做一做結果晚上精 神太好,還會睡不著。 【答】:假如我們作工夫精神會很好,這都是好現象。為什麼?因為我們平常做萬緣 放下,大部分都會很快就睡著了,為什麼?因為平常我們的身體都會硬撐,有些應 該休息都沒有休息,然後當真正的做萬緣放下的時候,身體的累整個都呈現,所以 很容易就睡著了,那睡著是好事,讓我們恢復,整個疲勞都不見了。 假如我們愈做精神愈好,就表示…,因為我們人在凡塵都是半陰半陽,我們要培養陽, 陽多就不會昏沈。假如我們昏昏沈沈,就表示陰比較多。上次我們有講五位百法, 隨煩惱裡面,大的有 8 個,第一個掉舉,第二個就是昏沈。昏沈就是陰比較濃。昏 沈以後,我們自然而然就容易起心動念,就是容易落入心意識。假如我們是精神很 好,那時候,要修容易,為什麼?因為精神好。精神好的時候,我們的精神容易集 中。當精神集中,不散亂,作工夫成效很快。所以各位要有觀念:沒有睡意,不要 強迫他睡。因為純陽的時候,不用睡。若是不餓的時候,不用強迫吃,不吃的時候, 精神好;你吃了以後想睡,那反而精神不好。有時候我們都會被凡俗的習慣左右:「睡 不著,怕說不行,一定要睡,結果後來就吃安眠藥」,那不對的觀念,精神好你就好, 不要睡。假如做萬緣放下,有一點疲倦的時候,你可以看經典。假如做萬緣放下還 可以,那你就繼續;因為萬緣放下你一直做,那個功效呈現會愈來愈顯著。開始我 們有特別敏銳的第六感,接著我們漸漸會有明顯的六通,再接著會整個把我們佛性 的大用呈現。可是我們開始在做的時候,就不要想這些,什麼都不能夠想,萬緣要 放下,就是要放下,記得就全部要放下,放下的時候妄才能夠盡,真才可以顯。真 顯的時候,已經跟凡俗都不一樣了。假如你都不用睡,但不能說晚上精神很好,白 天來睡,那不行的,白天也要精神很好。因為後學有經過那個階段,晚上不用睡、 白天也不用睡,全部不用睡,後學有經過,所以後學就知道陽足、陰減少是好現象。 假如肚子不餓就不用勉強吃,吃的話,清淡,這樣對我們修,很有幫助。 【問】:剛才劉講師講:在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的時候,不想睡就不要睡?(劉講師 答:對)。就是在做那個情境之下,如果沒有睡意就不要讓他故意睡著,就自己繼續 這樣做?(劉講師答:對)。後學再請問,當我們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做了很久很久 時間很長的時候,佛性慢慢會啟發起來,當我們做一段時間之後,是不是我們佛性 在二六時中,不去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的時候,還是同樣會啟發起來?(劉講師答: 對)。 【答】:因為我們在凡塵可以說要啟發我們的佛性都不是容易。我們萬緣放下一念不 ―16― 生先認識我們佛性的輪廓。然後假如我們能夠繼續做萬緣放下,那我們在凡塵的所 有妄都可以盡(妄盡),然後真顯(就是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呈現)。然後呈現,我們 要讓祂茁壯長大,因為發現(佛性)就好像嬰兒出生一樣,你要慢慢培養祂,要三年如 哺,經過撫養以後,祂慢慢長大,長大以後就可以自己走東往西,可以自主了,那 才叫成長。當你能夠成長了,整個佛性成長了,我們就可以跟真理相應,跟虛空合 在一起,那才是我們要追求的目標。因為我們還沒有做的很熟悉,所以後學就沒有 講後來的功效。因為到後來有「尸居而龍現,淵默而雷聲,神動而天隨」,那是全部 整個日常生活之中都沒有妄,全部都是佛性。所以你尸居,就是在家裡面安居;龍 現,就是神通萬物,你在家裡面都不用出門,但外面的事你都知道,各位前賢是不 是很神奇了,我們可以做到,可是你一定要用工夫,不是淺淺的工夫就會呈現這樣, 那是要深入以後才會。你在家裡安居,凡塵的事,什麼事你都知道:颱風要來了、 颱風要過去了、颱風跑到哪裡,你不用去看氣象報導你都會知道。整個天地宇宙之 間,宇宙之間就是你性分之中,所以你都了了分明,那沒有什麼神奇也不是神通, 而是你佛性的作用,大用顯現,那更理想的。然後你這種整個都是佛性的呈現,你 都不用講(淵默,淵=深淵,默=靜默),但是你那種能夠佛性呈現,跟你相處的人他 會很震撼,好像打雷的聲音(淵默而雷聲)。然後我們到這個狀態,縱然你起心動念, 神動而天隨,你起心動念天理都跟著。所以全部都在真之中,已經沒有妄。但這個 一定要一段時間,我們努力做才會呈現,我們現在談這個有點早。現在才中級班, 要努力,這要努力才會呈現,可以的,活佛老師也說「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只要你有心,一定可以成就。 【問】:修行人應如何看待命理跟命相學。 【答】:後學都講我們因為六道輪迴太久了,你給人家看而說你經過什麼什麼,一定 很準,為什麼?一定有一生經過。我們看待這些命理,最重要的就是我們現在的心, 是以什麼心來應對。假如我們是以妄想心來看待命理,說「我命裡面有沒有橫財, 現在已經 7.7 億了,能不能夠得到」,那就已經偏了。命理,命是我們的不生不滅佛 性本體,天命之謂性,是我們的佛性,不是我們現在有身體的命,身體的命百年而 已,一剎那就過去了,而且都是假的,你太注重,反而本末倒置,該注重的是佛性, 現象都要看輕。而你一直在研究命理的話,研究十二星座,那都是有妄想心,都是 有期待,那使自己心不安,就表示掉舉(把心舉的高高的,讓它掉了)。掉舉以後就昏 沈,昏沈以後就不相信自己佛性,就會放逸。放逸散亂,然後不正知,不正確的知 道我們應該怎麼樣努力的方向。所以我們修道人不要去追求那些我們命到底有什麼, ―17― 各位前賢要了解,「有什麼」那是我們累世累積下來,在這一世呈現,我們也不要去 期待,縱然有,我們也可以布施給人。不一定要擁有,都是虛幻不實。當一口氣不 來,什麼是我們的,擁有再多也都拱手讓人,都是假的,所以不要去追求。所以追 求性理心法重要,追求命理不重要,不要本末倒置,性理心法不追求而去追求命理, 追求到一口氣不來,哪一個會後悔?追求命理一定後悔,追求性理心法不會,絕對 心很篤定。 【問】:現今社會上許多人都上班時間很長,有時甚至過勞死,應如何轉變此現象? 【答】:就是凡塵的勞動超過時間嘛,是這種現象嘛。雖然我們是在凡塵,可是我們 有自己主宰的力道,我們可以主宰。假如我們上班的這公司,強迫一定要工作十六 個小時,我們可以選擇「不做」,可不可以?(可以),不可以啊?(可以),對啊, 我不賺你的錢總可以吧!要了解,重要就是我們身心自己主宰,主宰自己的身心。 不要被金錢束縛了。一直要賺錢,我們時間都被它綁住了。應該說三八制,八個小 時睡覺、八個小時工作、八個小時做東做西,這樣就比較正常。 【問】:慚與愧有何分別? 【答】:慚=就是我們對自己的內心。愧=就是對外事(外面的事情)。所以最重要 還是自己的內心,就是自己感到自己不對了,那屬於慚的範圍。愧就是我們做出來 以後,使別人得到不方便,那就屬於愧。我們要慚然後要愧,知道慚愧,不要無慚 無愧。因為我們很多都會「不知道自己不對,然後對人很刻薄,我們自己也不知道」, 那叫無慚無愧。 【問】:請問劉講師,五眼六通是哪五眼六通? 【答】:五眼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雖然有五個,可是都在我們一個人 的身上。肉眼我們都有。天眼,有的人一生下來就有帶來,累世有修生就帶來,這 一世我們要有天眼也不困難,就是我們修定,有定的時候也會有天眼。因為有天眼 以後,我們身體也可以當眼睛,不用轉頭過去看後面,就知道後面。慧眼,慧眼識 英雄,你有智慧的眼睛來看待事情,做事情就不會有過錯。法眼就更不容易,就是 看到眾生是什麼程度,要用什麼法給他修,就屬於法眼的範圍。所以法眼就是後得 智;慧眼屬於根本智,根本的智慧屬於慧眼。後得智,就是你學來的,後來得到的 智慧。善知識,就是善知眾生的根器,善識回天之路。當我們有法眼的時候,回天 之路你就知道,但每一個人的方法都不同,所以當你有法眼時,你就會說你修這個 法,對不同的人就講不同的修法,這是有法眼。不能說他都完全不瞭解茫然時候, ―18― 你對他講修什麼法,他完全沒辦法契入,那就是沒有法眼,所以法眼最不容易得到。 但當有法眼以後,大概佛眼就具備了。所以五眼都在我們人的身上,都可以努力去 做。 六通,我們大概都比較喜歡六通。六通就是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宿命通、他 心通、漏盡通,漏盡通最不容易,因為外道都沒有漏盡通,漏盡通都是佛了,佛才 漏盡通,漏盡通可以成佛。我們最容易做到就是他心通,只要我們做萬緣放下一念 不生,都沒有起心動念的時候,那時候很靈敏,當你做久一點時候,有人到你前面 來,他腦筋在想什麼,你會知道,這叫他心通。所以他心通最容易達到,因為他起 心動念就是有腦波,那你很清淨的狀態之下,你可以接收他的腦波,你就會知道他 在想什麼,他要講出來的但還沒講,你就可以事先知道。 神足通,我們現在在台南,而後學住在基隆,不用搭高鐵,ㄧ下子就可以回到基隆。 宿命通,就是可以知道累世,你前世是什麼、再前世是什麼,都可以了解。 天眼通、天耳通,是屬於我們要怎麼樣來接收上天的訊息、要怎麼樣來接收現在所 有一些時機是什麼樣的狀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