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拙秀才悟道偈:
光明寂照徧河沙,凡聖含靈共一家;
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才動被雲遮
欲除煩惱重增病,趨向真如亦是邪
隨順世緣無罣礙,生死涅盤等空華
感謝天恩師德、老前人、前人大德,以及各位前賢給後學學講的機會,我們現在再把十番顯見的第一番顯見是心,在詳細的解說,我們現在看黑板有寫,張拙秀才悟道偈,就是領悟真理的偈語。
第一句:『光明寂照徧河沙』
我們要瞭解『光明』,它就是我們佛性所發揮出來的光明,
那『寂』就是我們佛性的不變之體,
那『照』就是佛性的隨緣之用,如果按照順序來說,『寂照』是在前面,可是要修飾的比較通順,所以把光明放在前面,光明寂照,因為我們那個佛性本體,不變之體曰『寂』,隨緣之用曰『照』,寂照,然後照就光明,所以我們瞭解,那是佛性所發揮出來的光明,所以,『光明寂照』就是講到佛性的本體,祂有不變之體,有隨緣之用,所以我們就是暸解,我們在日常生活裡面,我們能夠了了分明,因為就是有不變之體,然後有隨緣之用,明來可以見明,暗來可以見暗,那個就是隨緣之用,那只要我們都『直心』的話,我們不變之體與隨緣之用,二個都具備,那平常我們在社會上跟人應對,交際那個所用的心,就缺少不變之體,而是隨緣之用去攀緣,所以已經離開不變之體,所以我們就是要暸解『第一番顯見』,佛就有講『盲人有見』,那我們一般凡人的共識,都是認為盲人沒有眼睛,所以沒有看見,那佛就有解說『盲人有見』,盲人所見的就是黑暗,那跟我們明眼的人處在暗室所見的黑暗是一樣的,那佛就講,如給盲人眼睛,盲人就看得見,那是眼見,所以眼睛能顯色,那在暗室的明眼人,燈一打開,明眼的人一樣看見,佛就說,那是燈見,不是眼睛看見,是開燈才看見,那個燈能夠顯色,那我們眼睛也是顯色,那麼如是的見性是心非眼,就是我們的真心,所以我們就可以了解,從第一番的顯見,就把常住真心,真心有體,已經整個呈現出來,所以十番顯見的第一番很重要,我們一定要把真心有體的這個體,能夠去體悟,因為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要知道,盲人有見,就已經脫根,脫離這個根,不用眼根可以有見,那表示我們的常住真心,不用藉著我們身的根,六根都不用,然後矚暗成見,就是不要凡塵光明的因緣,所以叫做不藉因,不托緣,我們那個靈體(靈性的本體)離開因緣獨立的,不用藉著我們六根,也不用借著凡塵的緣,根跟緣都不用,祂自己獨自發出光明,就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之中,所以我們要了解,現在是常住真心寄託在我們身上,藉著我們身上,給我們身上隨緣之用,那個不變之體(常住真心)現在在我們身上隨緣,隨著眼睛就能看,隨著耳朵就能聽,隨著鼻子就能嗅聞香臭,隨著舌根就可以品嚐東西的味道,隨著身根就可以感受冷熱,可以知道餓或知道飽,隨著意念可以讓我們天馬行空,這些都是隨緣之用,所以我們要了解到能夠有不變之體,然後才能有隨緣之用。那我們已經習慣性用六根而把不變之體拋開,不要祂,各位看凡人一打坐就什麼都摒除掉,連那個常住真心也不要,而把祂摒除掉,所以不對的最大原因就在這裏,所以我們要了解到,我們能夠用直心的話就有體用,體用全部都具備,有體有用,『那個有體有用就是如來密因』,秘密的原因就在這裏,那凡人用意識心,就超不出三界啦,一定在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之中,一定在輪迴裡面,所以在日常生活之中,我們就保持直心,我們有不變之體,然後隨緣之用,從直心就都沒有離開不變之體,也沒有離開隨緣之用,
佛有說:「十方如來同一道出離生死,皆以直心,就已經明白的跟我們講,要出離生死,一定要用這個不變之體,隨緣之用這個直心,我們見到什麼,聽到什麼,感受到什麼的那個第一義,不要轉念,一轉念,第二義、第三義就出來了,第一義那個就叫做直心」,那我們用那個直心,祂不變之體都在,那個不變之體就叫做「寂」,然後隨緣之用叫做「照」,那各位就可以了解,寂照就光明,所以我們那個佛性的本體,祂本身會發出光明,不用我們加明,如果加明(就是起心動念)就變無明。所以只要啟發就可以了,只要認識就可以了,不假修為,那個本體都不能加工啦,一加了就面目全非,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我們的本體那個不變的叫做「寂」,那個隨緣的叫做「照」,照就明了呀,就光明,所以光明寂照,然後徧之河沙,徧就是普徧,就是盡虛空徧法界,所以我們要了解,一粒沙就是一個世界,所以河沙就是很多的沙,就是很多很多的世界,所以我們的佛性可以充塞整個很多的佛世界,是無量無邊的,所以這個偈語就是把我們那個佛性整個都講的非常清楚,尤其接下來說的更是白話。
第二句:『凡聖含靈共一家』
不管聖人佛菩薩跟我們凡夫的靈性都一樣的,全部都一家,靈本同體,所以我們了解「張拙秀才」受到「石霜禪師」(六祖↓行思禪師↓石霜禪師)的點化後,就說出這個悟道偈,這很適合我們來闡述用。
第三句:『一念不生全體現』
只要我們一念不生,只要我們『萬緣放下,一念都不生,我們全部佛性的本體都呈現了』,你看多麼容易,可是我們就萬緣放不下,一念不生就不可能,所以要經過我們們認識真理,然後努力來做,儘量在日常生活裏面萬緣放下,不要起心動念,這樣就整個佛性本體都呈現出來,所以這個一念不生很重要,因為我們就是要了解到我們的念頭就是業,就是造業,就是業相,所以只要有念頭,就已經業相形成了,那業相形成,它就轉相,它就現相。所以一念無明生三細,我們那個 皇母訓子十戒裡面所講的三山坡就是一念無明生三細,不是 老母把我們的仙衣仙鞋收回去,把我們趕到凡塵來(那是方便說),是我們自己起心動念而來的,不起心動念就不用到凡塵來,都是住在佛菩薩本位,現在我們了解,原來是我們起心動念才落入凡塵,所以我們要一念不生才能夠回到本位,所以重點就在一念不生,那一念不生不是做不到,而是我們不肯做,我們凡人都聰明反被聰明誤,都很會起念頭,還自以為是,常常認為自己很了不起,能一心二用、三用︰︰︰所以不研究真理,就不知道念頭就是業,我們研究了,『這個最原始狀態的』,我們為什麼會落入凡塵,就是因為起念頭了,所以我們要了解到只要一念不生,我們佛性的全體都呈現,沒有三心四相,但是只要我們起心動念了,三心四相就具備了過去心、未來心、現在心,所以起念就有了。
第四句:『六根才動被雲遮』
我們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一動了,我們佛性智慧的光芒都被雲遮住了、消失了,整個佛性都消失了,整個佛性都消失了,你看多麼厲害,那我們六道輪迴太久了,很習慣都用六根,所以都是六根在當家,我們最大的毛病就是六根當家,所以現在要跟它妥協,自我意識,不要高漲,稍微不如已意,就要抗議,那就是自我意識很高,這樣要修道就很困難,所以就要把「我相」能夠放下,別人怎麼樣作為也不要管他,別人有功德不會分給我們,有罪過也不用我們替他承擔,所以只有管自己就好了,那自己的身相又是天地的物質,就是假的,心念又是因緣聚會也是假的,那什麼才是真的?萬緣放下,什麼遭遇都放下,一念都不生了,全部的常住真心(真心佛性)就在眼前,這樣有沒有很簡單?聽懂嗎?最上乘佛法竟然是最容易的,很容易的,所以現在要跟六根妥協,一半讓它主宰,現在如果全部不給它主宰,那習性受不了會反撲,那受不了的行為、精神就會失常,所以一半給常住真心出來當家,一半給六根(習性)當家,那六根慢慢會了解,我不是主人,我是僕人、是婢女,是奴才,它自己慢慢就會退位,力道就會慢慢消失。所以我們不用心急,可是一定要知道真理。常住真心才是我們的主人翁,六根不是,六根是我們常住真心的工具,六根是僕人,要替常住真心做事,所以要讓六根,慢慢的聽話,不要讓它當家作主人。
第五句:『欲除煩惱重增病』
就是要在日常生活裏面要除煩惱,那各位要了解,不用除煩惱,為什麼不用除,因為煩惱就是我們的佛性生發的,所以只要認識就可以了,不要除掉煩惱,因為要除掉煩惱,是還要生出念頭來除掉煩惱,那念頭一生,又增加一重的病,所以是重增病,所以我們要了解,我們的煩惱,就是我們的自性所生發,我們只要了解,煩惱是我們的自性所生發,那煩惱就是菩提,這樣就可以了,不用生念頭來除掉煩惱。
第六句:『趨向真如亦是邪』
就是我們修道要走入真如(真理)的世界,那是非常好的,可是我們已經本身都在真如之地,那還要趨向真如,就好像我們有頭,那還要在頭上安一個頭,我們已經就在真如之地,所以不要趨向,我們已經都在當下,只要都沒有念頭,一念不生了,我們就在真如的本體之中,不用再趨向真如,我們要趨向真如,哇!變邪了!本來是正的,你不要趨向就已經是了,那你要趨向真如就變邪了,所以亦是邪。
第七句:『隨順世緣無罣礙』
那我們了解到整個意思以後,就隨著世緣,凡塵的因緣,有它的複雜因素在,所以因緣的呈現,都是我們看到的現相,那我們遇到了這一些因緣,我們就想,釋迦牟尼佛都不能離開因緣,祂要在凡塵都住四十年,跟阿難講三次,阿難都沒有回應,那沒有回應,那佛也說「沒有人留」,就沒有辦法再住,所以就要進入涅槃,在大藏經有記載,所以大迦葉對阿難很生氣的跟他講,佛要多住四十年,你怎麼都不留。阿難說,我當時的心都被波旬(魔王)蓋住了,我都不知道反應,所以佛不霸道,佛不會說把波旬趕走,讓阿難的心很清醒能夠回答,不會,佛還是隨順世緣,佛不是不知道,佛知道,這就是因緣。要多留四十年的因緣不具足,那阿難一出去了以後,波旬就現身了,就請釋迦摩尼佛進入涅槃,佛就對波旬說來年三月(就是隔年的三月),我就進入涅槃,就答應了波旬,雖然是魔,可是佛也是按照真理應對。佛說來年的三月,我那個大弟子他根器已經成熟了,所以拈花示眾,就是只有大迦葉微笑嘛!佛才說我有正法掩藏,付囑摩訶迦葉,就是佛知道來年三月大迦葉可以成就了。所以就答應波旬魔王,波旬走了以後,阿難回來,佛就告訴阿難,來年三月我要進入涅槃,你趕快去請那個一百二十歲的須跋陀羅來,因為以前你跟他有父子的關係,你說話,須跋陀羅會聽,他在外道修,那已經修很久了,他是我到凡塵來渡生的最後一個,最早的一個是憍陳如,所以佛就圓滿了。阿難一聽,就開始哭了說,我都還沒成就,佛就要進入涅槃,佛就告訴阿難,你什麼時候看我講話不算話,所以答應了魔,又變卦了,不可以。所以我們要了解當時的情形,佛也是要隨順世緣了。那佛也想要都住四十年,可以渡化更多的眾生,這是很慈悲的發心,佛也知道眾生的善因緣不足,所以善因緣不足會害我們很慘,我們會固執自己的成見,自己的見解都不肯去掉,佛也說過我們每一位都是佛,那為什麼沒有成佛,都是被自己的見解障礙住了自己,那要是把我們不正確的見解都去掉,那就成了,各位可以想一想要去掉自己的見解容不容易?(答:不容易)。有的人花了很多時間,很多的金錢,很多的心神,然後去學到的,要他都放下,請問他肯不肯?都不肯,所以我們就是被這個障礙,學得愈多便成了障礙的愈多,難怪老子說滌除玄覽能無疵乎,就是洗滌我們所看到的,所聽到的,所知道的,所學到的,進入內心裏面的成見,全部都洗得乾淨,沒有一點瑕疵,ㄟ,那就成了,不是沒有跟我們講,是我們不肯做而已,所以聖人一出現,跟我們講的真理都是講到根源,能夠做就能到達根源,所以聖人既然都要隨順世緣,那我們又不是老天,我們就固執,非要別人一定要這樣才可以,一定不能那樣才可以,你就要怎樣怎樣︰︰,所以各位看看我們那個情形真是比 老母厲害,所以就是要隨順世緣,眾生肯聽真理我們就跟他講,對方不耐煩了,不聽了,我們就要合掌令歡喜,不能跟對方起對待,也不能背後說話,所以要隨順世緣,才無罣礙,有罣礙成不了佛,沒有罣礙才可以成就,所以我們要整個通達了,到本來就是通(流通),沒有那個滯(阻塞),那我們的心也是一樣,盡虛空遍法界,沒有阻塞,我們住相了,就阻塞了,本來很寬廣,我們一住相就變很窄,所以要隨順世緣無罣礙。
第八句:『生死涅盤等空華』
涅槃跟生死,生死跟涅槃都平等,那都是空中的華(花),就是生死是假的,涅槃也是假的,所以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所以我們就是要了解到,我們的不變之體,祂本來就不變,祂本來就已經涅槃,本來就沒有變化,所以我們不用再用什麼文字,什麼名稱去講祂,全部都不用,那世間的所有萬相,看到的都會變化。那個無常的變化,是要我們了解,凡塵所有相都無常,可是那個是相,相都是假的,那它的相為什麼會現相,就是有性,那個姓是真的,所以世間相常住,這是蠻深的一個理哦!形相都常住,那佛為何如此說,佛就說「觀相原妄」,我們看到形相,本來就不實在的,然後「觀性原真」,本來就是真,所以無性不現相。那我們記得,不要住相,就是離一切相,即一切法,我們離開一切相,就已經進入真如本體,所以就已經對了,就已經是了。
所以那個講生死涅槃都是凡塵在用的,那都是平等,都好像空中的花,各位前賢,我們有講過翳眼見空華,就是眼睛有病,才看到空中有華(花),可是更深的道理就是那個空華全部都是真心,那我們為什麼不說,因為眾生的程度都還沒到,所以就不說,那個生出空華來的地方,本來就是我們的常住真心,所以那個華處就是我們真心的地方,只要我們知道形相都是虛幻的不實在的,就已經在常住真心之中,有夠殊勝吧!很殊聖的佛法,要眾生了解到這個程度,很不容易,所以就要自己發心追求,只要我們發心追求,思之思之天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