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1年1月15日 星期五

楞嚴經-13

 楞嚴經我們有再影印兩百本,假如各位帶著太重,就可以放在家裡,拿著邊的 來看。假如你在書上有寫字,楞嚴經書裡面你自己有記載,那你就要帶來帶去。還 有很多我們以前講過的六祖壇經、道德經以及現在講的楞嚴經,我們都有製作 DVD、 MP3 也有製作 CD,鼓勵大家都拿回去看、拿回去聽,也可以送給親朋好友,北部前 賢燒錄很多,我們這裡放了一堆,後學一看都沒人拿,各位家裡都有嗎?(有),自己 聽、自己看,然後也介紹親朋好友聽、親朋好友看,都能夠深入研究,何況我們活 佛老師又一直大力推廣,一定要研究,我們能夠深入我們的心性,都能夠明心見性。 各位明心見性了沒有?不敢很肯定答覆。因為心性就是沒有形相,可是非常親切, 我們都能夠體會。我們瞭解我們自己的不生不滅真心佛性,那就可以超出輪迴,就 可以回歸到本位,這個是很難遇到的機緣,有上天大開普渡才有這個機緣讓我們回 歸本位。不像以往要修到功果圓滿才可以授記,有授記才可以成道成佛,而現在我 們都授記了,就是已經有成道成佛的資格,那就看我們願不願意成道成佛?各位願 意嗎?(願意),那就要努力的先了解真理,了解心性在我們身上跟我們的關係,很篤 定的、專一的把我們不生不滅佛性能夠修證光明,真的恢復到本來。我們就接著上 禮拜所講,我們講到第 39 頁。 經文──(第 39 頁) 汝言不知斯義所在。義性如是,云何為在。 釋迦牟尼佛對阿難講「你在講不知道真理的所在」,佛就講「真理義性就是這 個樣子」,然後云何為在。要了解,楞嚴經就是釋迦牟尼佛講性理心法,那麼多的 經典就只有這一部是在講性理心法,沒有研究的話是有一點深。比起六祖壇經跟道 德經是有一點比較深比較不容易了解。所以開始的時候釋迦牟尼佛就問阿難「我們 心的所在」,我們心在哪裏,這一個是很重要的問題。我們所有眾生都會講我們的 心就在我們的身內。因為一般社會人士以及所有眾生也都認為「心就在我們身內」。 釋迦牟尼佛就問阿難:「既然我們的心是在身內的話,那心有靈知的作用(靈敏的知 覺性,靈知的作用在),那麼凡心所在,一切今能分明了別(你的心在哪裏,一切都能 夠很透徹的知道)。假如心是在我們身內,那我們身內有五臟六腑,請問我們看到了 ―2― 沒?都沒看到。所以佛就講「靈知的作用能夠讓我們什麼都了解,怎麼我們心在身 內,卻不知道我們的五臟六腑」。然後我們爪生髮長,爪=指甲,頭髮跟指甲的生 長,每一天每一秒都在慢慢生長,那我們看到了沒?都沒看到。那有沒有在生長?(有) 都有,所以我們靈知的心不在身內,可是我們都會懷疑怎麼會不在身內呢,這麼親 切應該是啊!我們看到小孩子會不會長大?(會),假如我們的心是在身內的話,一定 也可以看到我們在生長在長大,但看得到嗎?(看不到),那我們長大了會老,器官會 一直接近不堪用的時候;假如我們的心是在身內的話,我們應該都會知道,可是我 們既然也都不知道。所以我們的心不在身內。接下來阿難被佛一否認以後,阿難就 往外(身外)講另外六個地方,那是被佛逼出來的,並不是阿難的本意,阿難的本意只 有在身內。我們在凡塵的時候也是要了解我們的心在哪裡。各位前賢我們的心在哪 裏?這就是最高品質(靜悄悄),因為不知道,不知道我們的心在哪裏。可是我們都時 常聽到「無所不在」。心不在內也不在外、也不在中間,那就是無所不在。「無所 不在」是一個標準答案,可是我們不要那麼籠統,籠統的話對我們的幫助就很小。 所以我們要去了解到,我們在日常所用的心到底在哪裏。這麼一迴光返照以後,就 會知道「心很親切,一秒鐘都沒有離開過」,所以我們用文字來講叫做「不即不離」, 不即=不住在身上,不離=不離開身上。心就是最親切的,一秒鐘都沒有離開,只 是我們不認識。 然後我們研究性理心法要對「心」先認識,認識以後先知道「原來我們有生滅 的心、有不生不滅的心」,生滅的心是佛性的功能作用,不生不滅的心是佛性本體。 而我們研究性理心法就是要先了解到本體,當本體了解以後,有體然後有用,中間 還有一個相,體、相、用(有體、有形相然後有用)。我們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就是要 先了解本體,本體先了解,我們能夠掌握佛性的輪廓。當我們掌握到以後,就是等 於找到不生不滅的真心,而不生不滅的真心即心就即佛,成佛就是這個真心在成的, 不是我們生活上所用的生滅心。我們生活應對萬事萬相,那個都是生滅、無常變化, 當我們用的時候就呈現,不用就消失,所以這個是屬於生滅。所以我們修道就一定 要找到不生不滅的真心來修不生不滅的佛道。這我們都一再強調,有沒有?(有),不 回應也是知道,知道我們開始兩年多前就已經標明要「用不生不滅的心來修不生不 滅的道」,這樣因果一致才會成。假如我們用凡塵的生滅心,不管修了幾生幾世, 我們修了六萬年(以一千生來說的話),也不成道也不成佛,為什麼?因為都是生滅, 生滅變化是不會成就。所以一定要找到不生不滅,而找到不生不滅又不是很困難, 很容易,我們只要萬緣放下一念都不生,「這個時候放不下的那個」就是我們不生 ―3― 不滅真心,容不容易?很容易,不要把祂想成很困難。只要我們肯萬緣都放下了(凡 塵事都把它拋開了),縱然天塌下來我們也不管了,這個叫萬緣放下。可是我們的佛 性(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你再怎麼放都放不掉,祂都跟隨著我們,一直都跟隨著我 們,所以怎麼放都放不掉,而放不掉的那個就是我們的佛性本體。 當我們不變之體已經找到了,然後再回顧我們生活之中所遇到的萬相萬事,那 個叫做隨緣之用。所以在經典本身記載「不變之體」用一個文字來代表叫做「寂」, 「隨緣之用」也用一個文字來代表叫做「照」,「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假如是 看到這樣的文字,就是在講佛性的本體跟佛性的功能作用,有體有用。當我們已經 找到本體了,然後作用就隨著本體而來,在我們日常生活之中我們都把本體忽略(就 是不注意祂,然後注重所有的功能作用),甚至很多眾生都把功能作用當成本體。所 以我們在之前就講,以我們嘴巴的舌頭來作比喻,舌頭就是不變之體,我們吃到東 西各有各的味道,那個叫做隨緣之用,而我們吃東西一定有吃完的時候,吃完的時 候又攝用歸體(作用又消失了,又恢復到本體)。不會很深,就是很生活化,我們在生 活之中就可以了解,我們在生活之中都有佛性的功能作用,那個叫照(能夠照萬事萬 物),它一樣都會回到本體回來(回到寂),所以叫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跟照同時, 兩個寂照同時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我們的本來面目就是寂照同時(就是有體有用), 我們在凡塵就是有體有用,所以我們又回到剛才所講的,我們日常所用的心,先了 解我們應對凡塵萬事萬物,那個是「生滅心」,而我們生滅心的背後,為什麼能夠 有生滅,就是不生不滅在支撐著。 所以之前我們這裡還沒有推廣要觀照念頭,之前後學在北部都會要所有前賢來 觀照念頭。因為佛性本體才能夠生發念頭,所以我們觀念頭就是在觀佛性本體。各 位想一想,「念頭」是我們頭殼生出來的還是佛性生出來的?(佛性),是我們佛性生 出來,不是頭殼生出來。我們的頭腦不會生念頭,是我們的佛性生發。所以觀念頭 就是觀佛性。後來因為後學發現觀念頭,我們觀的方向錯誤,不是觀能生發念頭的 佛性本體,而是觀已經生發念頭的內容,那糟糕了,我們愈觀就愈多。各位有沒有 觀過念頭?(有),愈觀愈多還是愈觀愈少?(愈多),那就是進入我們念頭的內容,當 一進念頭的內容以後,就千差萬別了,所有的念頭都是從我們佛性生發,所以愈觀 念頭就愈多。所以後來才覺得我們做萬緣放下的時候,可以把這一種毛病去除掉, 就不會愈多的念頭生發出來,不會愈觀愈煩惱。本來我們觀照念頭是要消滅煩惱, 能夠觀照生發的源頭──原來是佛性生發,找到源頭了,煩惱就消失了。結果我們不 ―4― 從根源著手,而從尾巴枝葉著手,愈觀念頭就愈多就愈煩惱,晚上睡覺就翻來覆去 而睡不著覺。所以一改變方法──萬緣放下,呼呼大睡,就很容易睡的著覺,精神都 放鬆了。 所以修持的法門非常多,看看我們適合是哪一種修持方法,我們就可以拿來用。 我們在生活之中先了解到生滅的心跟不生不滅的心,然後我們瞭解我們從有為(有所 作為),然後進入無為,無為(無所作為)就是佛性本身生發。我們已經六道輪迴太久, 所有的習性(習慣性)都是脾氣毛病,我們佛性裡面沒有脾氣毛病,也沒有貪瞋癡。可 是我們現在養成非常多的貪瞋癡。我們落入情緒就不講理,愈來的人生就每況愈下, 愈來愈不理想,受的苦就愈多。所以在日常生活我們要去掉佛性所沒有的習慣性, 各位前賢有沒有迴光返照我們的習慣性?大概都沒有啦,跟人家計較都來不及了, 哪有時間去迴光返照,對不對?(對),還對啊!(哈),因為六道輪迴太久,養成的習 慣性都不合真理。因為不合真理,所以我們心性就沒辦法清淨,不清淨就恢復不了 本來、光明就發揮不出來。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就要自我勉勵,要能夠時時刻 刻迴光返照:看看自己的習慣性(就是我們的情緒)。各位有沒有培養控制情緒?(有), 修道不可以有情緒。我們情緒好、情緒壞是不是影響到我們作為?(是),而且很大, 假如情緒不好,別人跟我們一接觸以後,他就要趕快離開,不然會有一些災難降臨。 所以修道不能落入情緒,一情緒就不講理,一不講理就造業了,所以一定要去掉, 先把情緒管理好,都保持很良善的心態。有時候我們看到電線桿都有貼「存好心、 說好話、做好事」,我們就照這樣做「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雖然講出來很 容易,做出來倒是有點困難。存好心還可以,可是變化也很快,本來我們是存著很 好心,可是稍微一點點吃虧,存好心就不見了,馬上變化,所以要知道我們的生滅 心變化的很快,但要認識它,不讓它來主宰我們所有行為,要先知道我們的生滅。 當生滅心已經能夠控制了,我們就慢慢可以深入到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我們日常 所用的都是不生不滅的真心,這時候就不容易造業,不造業就不會受苦。所以當我 們要找到我們真心的時候,因為真心盡虛空徧法界,整個虛空之間都有我們不生不 滅的真心,可是我們所能夠感受很深的確是生滅的心,而且很強烈的引導我們的走 向也是生滅的心,所以一定要認識,然後慢慢地能夠引導自己走入不生不滅來主導 我們的行為動作,這樣的話,我們是從有為一直做到無為。像小孩子吃飯,一定要 先開始餵他吃,然後慢慢叫小孩子自己吃,當小孩子開始自己吃的時候都不很理想, 有些飯粒會掉到嘴巴外面,可是一段時間以後他就會了,會了以後慢慢長大自己會 吃飯了,自己會治理自己的生活,他就已經從有為做到無為。我們也一樣,從生滅 ―5― 的心來做起,然後一直做到不生不滅,當我們已經都非常的習慣,把不生不滅已經 融入我們的生活之中,那所有呈現的都是真心。各位前賢,我們平常在用真心的時 候,用的最多是在哪裏?各位都有經過啊,年歲都蠻大了,在「男女之間戀愛」。 「我是真心對待你的」,有沒有啊?所以我們使用真心最多就是在互相之間情投意 合的時候,雖然有時候嘴巴沒有講,可是心裡面是不是一定在想「我是真心對待她 的」,有沒有?(有),承不承認?(承認),不承認哪會假給他、哪會娶她當太太。所 以都有經過那個階層,可是我們要知道,我們那時候的真心是建築在識心上面。識 心就是生滅(認識的心是生滅的),只要時過境遷,會不會變心?(會),假如真心的時 候,真不會變,那個(識心)都是不真,為什麼不真?當在戀愛的時候,海水會乾石頭 會爛,我們自然就講出口,所以那個心也是很真,在那時候可以為他生為他死。假 如不真的話,能夠到這程度嗎?不可能到這程度,所以可以為他生為他死,這程度 就是很真,後學就講這時候的真,就是建築在識心上面(認識的心),就是跟她認識以 後而交往,互相之間內心付出就是真的,可是時間會變化,時間已經過去了,環境 改變了,心也就改變了,心一改變以後,拉的回來嗎?已經拉不回來了。那都是人 生的悲哀,所以拉不回來。 要了解我們所追求的就是實相,我們上個禮拜或上上個禮拜,不是一直在講實 相嘛!一直推廣我們一定要走入實相(實實在在的形相),實相就是沒有形相,因為有 形相就會變化,就不稱為實,它是虛是幻,是幻相是虛相,都不實在。而實相就不 會變化,所以我們要走入實相。實相就是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沒有形相的,可 是確實存在,讓我們很強烈的可以去感受到,可以去保有祂,我們要追求實相,在 實相之中生活,所遭遇的、我們所付出的,都是從實相出來,都是實實在在。我們 要真正的踏入修道軌道,走入實相。我們把實相推廣,整個虛空之間都有我們真心 佛性存在,所以整個虛空叫真空、叫妙有,真空妙有就是我們的佛性本體,真空妙 有就是就是我們法身,法就是不生不滅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法身很親切的就 跟我們在一起。之前我們有講偈語,後學要各位能背下來然後去做,「真人不講理, 處處隨著你,睡時伴汝眠,醒時隨汝起,你不認識祂,祂確認識你,有朝看透祂, 諸佛皆歡喜」,真人不講理並不是說霸道,而是說真理不能落入對待,一有對待就 不是真理,所以真理沒有對待,真理是一個絕對體,各位有看「如是我聞」,裡面 有講我們「真如是脫根脫塵,離身離境,離緣獨立」,離開所有的因緣祂獨立的。 我們所要追求的就是離緣獨立的真理,真理不落入對待,所以不講理,一講理就公 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兩邊各有說詞,這樣就沒有交集,就不是我們要追求的究竟 ―6― 了義。所以真人不講理,處處隨著你,一天 24 個小時從來就沒有離開過我們這個知 覺之中,都在我們知覺性裡面,所以處處就隨著我們。睡時伴汝眠,醒時隨汝起, 不管是睡覺、醒的時候,祂都在。你不認識祂,祂確認識你,我們不認識我們不生 不滅佛性,可是佛性認識我們。有朝看透祂,有朝一天我們看透祂,已經知道了。 諸佛皆歡喜,又多一個佛出來,因為這個不講理的真理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 也就是佛的本體,很親切的。要了解,我們的修持很親切的呈現在日常生活之中, 所以我們在生活,時時刻刻要告訴自己我的真心所在是在哪裏。各位前賢,真心在 哪裏?(不即不離),真心在我們知覺之中,真心在我們的了了分明之中。我們面對萬 相萬事,我們有了了分明的時候、有迷糊的時候。了了分明那個就是真心,真心所 在因為沒有形相,可是我們可以確實掌握、確實體會。因為沒有形相就不容易把它 指點出來,可是我們在日常生活都有應用到。我們在運用的時候要了解,它是屬於 生滅的呢、還是屬於不生不滅。生滅的我們一樣要用,可是就是不要住,像嘴巴的 舌頭不變之體,我們吃花生隨緣之用,各位前賢我們吃花生有沒有吃完的時候?(有) 吃完就沒了。所以那個隨緣之用就在我們吃完以後,隨緣之用就用完了。用完以後, 它攝用歸體(攝受佛性的功能作用又回歸到本體,又回到我們舌頭回來);然後舌頭這 時候再吃麵,又知道麵的味道,又發生隨緣之用。所以就了解,原來佛性這麼奧妙, 佛性有這麼廣泛的隨緣之用,但不要把隨緣之用當成本體。因為假如把隨緣之用當 成本體,我們不會攝用歸體(就是完了以後不會讓它回歸到本體回來)。可是我們是不 是自然而然,你不用去做什麼動作,它就歸到本體回來。然後我們再吃梅子的時候, 就變梅子的味道。所以佛性非常奧妙,它可以讓我們很廣泛的應用,我們就好好用, 但它都是生滅的,不要住相,很活潑的,修道很快樂的。 要了解愈研究就能夠愈深入,當愈深入我們就能夠掌握到我們生命的脈動。我 們可以把身體的四大假合完全都脫離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所以當我們一口氣不 來的時候,不要怕沒有路可以去。各位前賢一口氣不來我們要去哪裏?(理天),對啦, 只有一個回答而已,我們要到理天。理天在哪裏?(當下),就在當下。我們就是要到 理天。理天=道理的天,道理的地方所在。我們所看到的、所知道的這些,這一些 有沒有真理所在?(有),怎麼不敢肯定呢?這個都有真理所在,所以我們一口氣不來 就要歸於道理之天(理天),都在我們當下、現成的、圓滿的、都不缺欠的。我們要了 解,我們生從何來,死又到哪裏去?我們生從哪裏來?(理天),死了要去哪裏?(理 天),這倒有標準答案,生也從理天來,然後死也到理天去,我們都在真理世界之中。 我們旁邊也有金剛經,裡面最好就是 31 分所講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我們都 ―7― 一再的提「不取相」,沒有形相。然後我們佛性「如如不動」,充塞整個宇宙虛空, 整個宇宙虛空都有佛性在,所以我們不用到哪裏去,哪裏都有佛性,佛性都有所以 就不用來來去去、不用搬家。假如社會人士不研究、不知道,那就會被業所推,善 業、惡業都會把我們推到現象去現相。要知道我們不研究的話,一樣會被業力把我 們推去現相。假如為非作歹,業力一推就一定是三惡道(畜生道、地獄道跟惡鬼道)。 假如都是行善,我們被業力一推,就可以到六欲天(就是欲界的六個天)去享福。要往 地獄的多,還是要往天堂的多?(往天堂)都是行善嗎?都不敢回應。要知道,這跟我 們日常的行為很關緊要,假如是利益眾生、對眾生都有利益,我們做了以後又不記 在腦海,那我們的福報就蠻大。假如我們又把福報拋開不記在腦海,腦海完全都不 記憶,那就進入我們性分之中,就叫深植德本(我們種植我們道德的根本)。深植德本 的話,往後供桌上就可以坐的住,就不會倒下來,當眾生一朝拜我們就坐得住。當 我們不是說我們修道就要想坐在供桌上,那是自然而然,眾生紀念我們對他們的幫 助,所以呈現的動作,不是我們自己花錢去蓋,而是眾生紀念才蓋的,這才叫符合 真理。所以在凡塵努力的方向就是利益眾生,要利益眾生之前要先自利(自己得到利 益),自己該怎麼走,自己都很清醒,然後引導眾生來走。我們不要當一片橫谷口, 後面那一句呢?幾多歸鳥盡迷巢。所以引導眾生就是要引導他成道成佛,不要使他 迷路了。我們當一片白雲的話,他的鳥巢(家)都找不到方向了,我們就做罪人,還以 功大德大。作罪人都還不知道。要了解,不能危害到眾生的慧命,生命還很短暫, 慧命是長遠的,永遠都在的慧命我們不能去危害,要使他能夠發揮他的光明,這樣 才是正確。所以我們在這修持的過程裡面,要頭腦清醒,時時刻刻都能夠把真心呈 現,這樣能夠呈現了嗎?(可以)就是要了了分明,我們知覺性要了了分明,就是不生 不滅真心呈現的時候。只要用一點心,我們就可以進入。 所以佛七處徵心所在,我們的心在哪個地方,其實在那個時候就已經給我們指 點了,我們的心是無所不在,不在內也不在外、也不住中間,無所不在的。無所不 在並不是含混的,是很清醒的。我們的真心一呈現,即心就即佛,就是佛了。所以 我們要追求的方向目標很明確「即心即佛」,就是要追求這個。 小字體汝言(所以釋迦牟尼佛對阿難講),不知大、小、縮、斷之義所在,而見性大小 之義,定不定之性,如虛空一樣。虛空隨器而現方、圓之相(虛空沒有形相,虛空不 會拒絕諸相發揮),云何為有定在耶(所以佛對阿難講「云何為有定在耶」,就是沒有 一定的地方所在,我們的心沒有一定的地方所在。我們回顧我們在生活之中,假如 ―8― 沒有房子可住,一出去以後就會注意房子,房子是貴呢、還是便宜、是好看的、還 是不好看、地點好呢還是不好、風水如何,是不是都會注意這樣?(對),心有沒有鎖 住?(有),恩,假如我們出門都用 11 號,就是沒有腳踏車也沒有汽車、汽車,就用 兩條腳。然後我們就會注意行的工具,心就被行的工具佔據了,有沒有住相?(有), 很容易住相。所以我們的心很容易被外境所影響(此時現場外面在放鞭炮))。 經文──(第 39 頁) 阿難,若復欲令入無方圓,但除器方,空體無方,不應說言,更除虛空,方相所在。 小字體佛輾轉解釋見性無礙(我們見性(能夠看見的本性)沒有障礙)。故謂阿難,汝今 欲令虛空入無方圓之相,但除器之方圓(只要把器具除掉的話),空體本無一定方圓(空 之體沒有固定的形式),不應說言:除器之方圓外,更除虛空方圓相之所在(所以虛空 沒有形相,虛空無相。無相的虛空就是我們佛性本體,已經是佛性本體了。所以佛 性本體一樣沒有形相,就是因為沒有形相,所以祂不生也不滅,所以永遠都長存, 都能夠常存在整個空間)。 經文若如汝問,入室之時,縮見令小,仰觀日時,汝豈挽見,齊於日面?若築牆宇, 能夾見斷,穿為小竇,寧無續跡?是義不然。 「若如汝問,入室之時。縮見令小」,釋迦牟尼佛對阿難講,你在問進入講堂 的時候、進入室內的時候,把我們的見性縮小了。然後佛就講「仰觀日時」,我們 抬頭仰觀太陽的時候,「汝豈挽見,齊於日面」,你把你的見性已經跟太陽的光明 面,已經相合了嗎。「若築牆宇,能夾見斷」,假如我們蓋的牆壁以及屋簷能夠把 我們見性夾斷的話,然後我們把牆壁又「穿為小竇」,就是把牆壁鑽一個洞,「寧 無續跡」,我們從那個小洞看出去,外面的形相跟裡面的形相就連接起來。然後對 阿難講「是義不然」,你所認為的這些道理都跟真理不合。 小字體佛要當機自審(佛要當機阿難自己審查),入室之時縮見令小(進入室內的時候, 我們把見性縮小了),則汝仰觀日時(則觀太陽的時候),豈能挽見齊於日之面前(就是 我們的見性跟太陽那麼寬廣),此乃令審(就是自己審查觀察,要我們自己來作答案), 觀日非舒(我們看太陽的時候,不是把見性舒展開來),自知入室非縮矣(進入室內的 時候,不是把見性縮小。所以我們的見性沒有大也沒有小,沒有大小的分別)。若築 牆宇能夾汝見令斷(蓋的牆壁屋簷,能夠把我們見性夾斷了),則將牆宇穿為小孔穴時, 寧無接續之跡耶(將牆壁穿一個小洞,我們又可以看到外面,接續裡面的跡象),此亦 令審穿無續跡,自知夾無斷痕矣(見性不會被我們夾斷)。疑縮疑斷,俱非正義(我們 ―9― 懷疑見性會縮小、懷疑見性會斷了,這都不合真理)。故斥之曰「是義不然」(對阿難 講,不是這樣的。底下就講答案了)。 經文一切眾生,從無始來,迷己為物,失於本心,為物所轉,故於是中,觀大觀小。 若能轉物,則同如來。 「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就是沒有開始,因為我們的佛性沒有生也沒有滅, 所以沒有一個開始。我們眾生從沒有開始以來「迷己為物」,迷昧我們自己變成東 西。「失於本心」,我們的本心已經失掉了。我們有沒有迷己為物?我們都認為身 體就是我,身體是不是東西?所以假如被人家罵「你不是東西」,應該是要說「謝 謝你,我真的不是東西,我是活菩薩,我不是東西」。所以佛就講我們眾生迷己為 物,迷昧自己變成東西,認為身體就是我。現在還會不會認為身體就是我?還是會 啦,不然身體是什麼?我們都還會認物為己,很靈敏的本心就失掉了(失於本心),所 以佛這樣講我們瞭解意思了嗎?是不是我們都失掉本心了?這麼靈敏的本心我們都 不認識,因為都從來都沒有把祂放在第一位,都不管祂,而我們所管的都是身體, 都一直管身體,所以才有那種排毒的動作,而且還蠻貴的,有沒有在排毒?這個毒 會害死人,知道毒怎麼來嗎?毒就從貪瞋癡來,一切的毒都從怨恨而來。我們有怨 恨嗎?在生活之中對我們周遭的人有沒有怨、有沒有恨?那都是毒喔,真的要排。 所以釋迦牟尼佛在大藏經裡面有一段記載,有修道者想要害佛,就是嫉妒的心想害 死佛。佛示現在凡塵跟我們凡人一樣有吃飯有吃東西,然後修道者就把毒放進東西 裡面要給釋迦牟尼佛吃,但釋迦牟尼佛知道這食物裡面有放毒,然後釋迦牟尼佛就 講「我們凡塵最毒就是貪瞋癡」,佛已經把貪瞋癡修持去掉了,沒有貪瞋癡,所以 放在碗裡面的那些毒根本就不值畏(不用怕),佛就真的吃下去,真的就沒事。可是我 們大概還不行,我們一吃了,大概會跟凡塵 byebye 了。 所以佛就講我們迷己為物失於本心。本心就是沒有形相,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 沒有形相,可是我們都失掉了。然後「為物所轉」,我們被東西所影響所轉換,我 們整個念頭都被物(形相)所轉。我們有沒有被物所轉?這個物可以引起我們高興、引 起我們不高興,很強烈。所以就知道佛在的真的講都沒錯,認己為物,失於本心, 所以為物所轉,被東西轉變。「故於是中,觀大觀小」,我們在有形有相的裡面, 我們會觀大觀小(東西形相大還是形相小)。「若能轉物,則同如來」,各位前賢知道 我們轉物就跟如來一樣,如來是誰啊?(佛性),恩,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所以 我們的佛性可以轉物,而且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又很容易見到的東西。各位可以看, ―10― 現在我們排椅子,臉都朝向佛菩薩;假如我們把椅子轉過來,我們可以轉到那邊? 可以轉到看後麵、轉到看右邊、轉到看左邊。所以能夠轉物就同如來。我們能不能 轉物啊?可以,很容易轉。擺什麼方向它就變什麼方向。 後學因為有一段蠻長的時間跟老前人在一起生活。剛開始感恩樓蓋好的時候, 老前人就從福山過來埔里感恩樓生活,因為感恩樓就只有後學跟老前人兩個人住, 各位有去過天元佛院嗎?有看過感恩樓嗎?(有),你面對感恩樓的右邊是老前人住的, 左邊是後學住的,當相處住在一起時,老前人就把裡面的東西搬過來搬過去,老前 人搬的時候一定要後學過去跟著搬,兩人一起共同搬,後學那時候在想這應該是吃 飽太閒,各位知道老前人意思嘛?老前人不講話喔,就搬東西而已。後學是經過蠻 久時間才體會老前人要後學體會「若能轉物,即同如來」,老前人不用講的,而用 行為動作。我們會不會去做這個動作?大概都不會。各位假如有聽道德經大概是第 21 片,後學有講老前人跟釋迦牟尼佛在第一分的時候示現著衣持缽,有沒有?老前 人示現無我、無法、無非法,跟釋迦牟尼佛示現給須菩提是一樣的。 後學不是說台中陳姐滷了一鍋的素料要拿去給老前人聽,有沒有?(有),那還好, 有在聽,只是最好的部分都沒記下來。因為到福山的時候,老前人身邊都沒有人服 侍,很多三才都不見,只有老前人一個人坐圓板凳戴一個斗笠坐在祖師祠門口,後 學就到門口,陳姐就把滷料拿到廚房去,剩下後學跟老前人。後學對老前人說「你 老,後學進去參駕」,老前人就從圓板凳起來,然後就打毛巾。後學看到那個動作, 就像老前人說「你老,後學自己來」,老前人說「你來是客」,後學手擦一擦就進 去參駕,參駕出來向老人家說「你老,向你老頂過禮」(向點傳師要說參駕,向老人 家要說頂禮。頂禮應該是要跪著,可是我們都是用嘴巴講)。然後老前人就走到茶几 端茶,後學又講「你老,後學自己來」,老前人說「你來是客」,老前人是不是沒 有我相?(是),代理天命已經是最高,後學這個開車的應該是最低。老前人都沒有那 個觀念「他是最高,我是最低」,沒有都平等,所以給後學打毛巾、給後學端茶。 後學說我這個身體不好有原因的,哪受得起。還有德慧菩薩張前人,因為後學給大 姑開車,而大姑跟張前人很麻吉,就是很談得來,每次大姑上台北一定會去拜訪德 慧菩薩張前人,張前人身邊沒有人俸侍(張前人不要,張前人有兒子媳婦住在延吉 街),後學在大姑到了以後,張前人就削蘋果跟梨子,後學一看就說「你老,後學 自己來,自己削自己吃」,老前人說「你來是客,你去坐著」,是不是這個都有原 因?(哈)。然後到永和找三峽靈隱寺李前人,也一樣。這真的是…,台灣話說要硬一 ―11― 點,不然會倒下去。所以前人輩的那種在日常生活之中表現出來,就是把真理能夠 呈現:「平等」,沒有高低的。我們就是很難,假如位階比較高的,要把位階比較 低的人打毛巾,大概腰都彎不下來,彎的下來嗎?(可以),可以喔,那很理想喔!所 以後學就體會說老前人在生活之中,把真理用行為表現出來,所以在飲食方面,吃 的就是小碗大概七分滿,喝一點點湯、吃一點點菜,三餐都這樣,很簡單。所以後 學都會講「苟簡,易養」,苟簡就是簡單,這在天運篇第五小段,後學有影印過來。 就是能夠在生活之中都很清淡,所以老前人在 90 幾歲的時候健步如飛,後學跟在後 面要半跑步才跟得上。我們吃得太好,要坐輪椅。你吃清淡一點可以健步如飛,所 以在生活上老前人都示現給後學看。所以後學在感恩樓學到很多,老前人都是把真 理呈現在生活之之中。我們能夠轉物的話,就跟如來是一樣。當後學已經體會「若 能轉物,即同如來」,老前人就不搬了。東西不搬,讓它歸位,都已經定位了。 不用語言,用語言講話不慎重,用行為來表示,體會就深。所以後學從十三歲 一打坐開始,一直到今年六十九歲,全部都是投入要怎麼樣來修道、怎麼樣明心見 性、怎麼樣利益眾生,可以說都是在這方面,所以很多都是自己本身去實驗、實際 的去做,然後有功效才出來教人。不會說道聽塗說,不會講了都不負責任的。各位 前賢聽後學有沒有不一樣?(有),就是不一樣。就是因為投入,比如我們說在五行造 化的引誘之中,後學自己體驗,然後再想我們是不是真的會有那種傾向,是真的喔。 比如說跟有金錢往來的朋友(但是要在試驗的時候,雙方都不互相缺欠,都還清了), 然後後學就想我們人的氣數會影響,所以就像有金錢往來的朋友講「你欠我 50 元那 麼久了,怎麼不還(這是試驗)」,各位知道當他聽到怎麼反應嗎?「疑,不是都還清 了,我不是都沒有欠你了嗎」,這是第一個反應。然後後學就講「你想想看」,然 後就走開了。這時候,後學就在模擬他的腦筋在想:「恩,有向你借錢,可是有還, 後來又有借錢嗎,疑,好像又有還錢」,就在模擬的狀況裡面。然後經過大概兩、 三天,他真的拿五十元來還給我(他本來是不欠後學錢的)。我們腦海之中,被這種氣 數影響。後來後學又試驗到比較不熟悉的人身上,後學說「疑,你今天身體不舒服 嗎,怎麼臉色那麼難看」,本來沒事,可是當後學講了以後,他整天都不舒服,他 真的一直在搖他的頭。然後再經過的幾天,轉個方向,說「你今天有什麼喜事嗎, 怎麼滿臉春風,很好看耶」,本來沒事,他聽到以後,走路很輕快。各位前賢我們 在不在氣數之中?(在),要自己篤定容不容易?(不容易),是不是要先認識?所以培 養自己對自己佛性的信心,你對你不生不滅有信心,人家講好、人家講壞跟你無關。 我們現在有沒有關係?(有關係),還真的有關,關係還蠻大。我們對自己不生不滅佛 ―12― 性信心都不夠,沒有那種絕對的信心。所以仁義禮智信,信居中然後統四端兼萬善, 非常重要,信為道源功德母,你相信佛性了,祂就是道的根源,你所有行功德的源 頭都是從信而來,所以重不重要?非常重要。可是我們都不夠,對佛性的信心都不 夠,一用到信,就相信外面人所講的話、相信外面的事情,都跑到外面去了。這樣 佛性就沒辦法發揮祂真正的精髓所在。所以我們要相信自己佛性、篤定,要怎麼相 信呢?就是要時時刻刻能夠迴光返照,一返照了,知覺性就出來,靈知的作用整個 呈現,真心也呈現。所以要知道我們真心就是這麼鮮活靈敏,能夠時時刻刻都使祂 覺知,就沒有無明,沒有無明,我們哪可能造業,不造業哪要受苦。你看我們研究 這個課多好,要努力! 小字體一切眾生皆從無始無明住地而來(我們都是從無始無明,住在無明的地步而來), 迷己真心而為萬物(迷昧自己的真心認為是萬物),不了萬物皆己,遂失本來一體之真 心(這兩句最重要,我們要知道萬物都是我們自己,都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所以 萬物皆己。本來一體,我們跟萬物、跟山河大地、跟所有眾生都是一體,當了解真 理以後,要不要計較?(不要),就不要,就不要分別心了,就沒有喜歡討厭,不喜歡 討厭就沒有取捨,不取捨就不造業,不造業就不受苦),而執心外有實法(我們執著心 的外面有實法),不達萬法唯心(不通達萬法都是我們的真心),遂有心、物之分(有心 跟有物的分別),非惟物不隨心轉,而心反被物礙(我們的心反而被物所障礙)。故於 一體之中觀大觀小(本來就是一體,我們的身心跟山河大地、跟所有宇宙的一切,全 部都是一體),逐境遷移(我們追逐環境、追逐形相,然後變換我們的心意),動被物 礙(我們一有所動就被這些形相障礙)。須知物本是心(所有的萬物都是我們的真心), 迷之為物則能礙心(我們迷之是東西的話,就能夠障礙我們的真心),如冰原是水(冰 原來就是水),結之成冰則能礙水(一結成冰以後,它就妨礙水。所以鐵達尼號為什麼 會沈船?就是撞冰山,冰變成水時,船去撞水就不會沈船,可是並成冰的時候,船 就沈了,就死很多人);果能返迷(我們反過來不迷了),自可轉物(就可以轉換萬物)! 轉物者,即轉萬物為自己(把萬物轉成就是自己,就是我們的不生不滅真心),如融冰 為水(把冰融化,就變成水),水自不至礙水也(水不會妨礙到水)。 轉物之功須憑妙智(我們要轉物就是要有妙智慧),悟圓理(領悟圓融的道理),破 法執,悟明心外無法(領悟了解我們心的外面沒有法),法法唯心(所有的萬法都是我 們的心),轉萬物為自己(把萬物轉成自己),則知我與天地同根,萬物皆吾一體(萬物 跟我都是一體的),此由事法界而悟入理法界(從事然後進入理,整個法界全部都是真 ―13― 理)。繼起圓修(圓滿的修持),亡塵入性(把凡塵都讓它死亡了,沒有凡塵的景相、沒 有凡塵的事,全部都進入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以性融塵(用我們的佛性來融化所有 凡塵的景相),則同如來(就跟如來一樣)。以妙明不生不滅之自性合如來藏(所以我們 要用妙明不生不滅,妙=不變之體,明=隨緣之用,不變之體隨緣之用,不生不滅 的自性,已經合如來藏,如來含藏山河大地、如來含藏我們善惡種子),而如來藏唯 妙覺明,圓照法界(如來藏之中就是妙明,能夠圓照法界,圓滿的來照徹整個法界), 理不礙事,事不礙理,一為無量,無量為一(形相就融成全部都是佛性),而證入理事 無礙法界。則同如來(跟如來一樣,就是我們佛性本體),法身如來以理為身(用真理 為我們的身體),圓融無礙,隨舉一法,體即法身(隨便舉一個法出來,它的本體就是 我們的法身)。由理事無礙,然身界無分(我們身跟世界沒有分別了),小中現大(在小 的形相之中,有辦法顯現大的事情),大中現小(大的事情、大的形相,有辦法顯現小 的真理),而證入事事無礙法界,即同如來稱作用一切自在矣(就是佛性整個功能大用 都呈現)! 經文──(第 39 頁,反面) 身心圓明,不動道場。於一毛端,徧能含受,十方國土。 「身心圓明,不動道場」,我們的身跟心(身是法性身,心是妙明心)都能夠圓滿、 能夠光明。不動道場,如如不動,道場=我們佛性的場所。「於一毛端,遍能含受, 十方國土」,一毛端就是我們正報的最小。徧含十方國土就是依報的最大,最小的 一個毛孔可以包含整個十方國土。所以大小已經都沒有障礙了。 小字體眾生迷時,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則被四大留礙而不圓(我們被水火風土已經留 礙不圓了);妄認六塵緣影為自心相(六塵=色身香味觸法。我們攀緣留下來的影像, 認為是我們的心相),則被六塵障蔽而不明,即是認物為己(已經把東西當成是我們自 己)。又妄認諸法心外實有,即是迷己為物(不知道所有諸法都是我們真心佛性,不是 心外的,而是我們心內的。假如認為心外有法就是迷己為物),所以動被物礙,今既 轉物,則身為法性身,圓照周徧。心為妙明心,靈明洞徹。萬物身心本來一體,即 所謂澈法底源,無動無壞(全部都如如不動),身心即是法界,不動之道場矣(所以我 們佛性非常的寬廣)。毛端即一毛頭上,屬正報(正報就是我們的身心,依報就是我們 的環境)之最小者(正報最小就是一個毛端);國土即佛剎大千世界,屬依報之最大者; 毛端含國土,即以正攝依(以正報來攝受依報);國土在毛端,即以依入正。毛端看國 (從一個毛孔,我們身體的毛孔來看大千世界),而國不小,即小中現大;國土觀毛, 而毛不大(我們國土來觀毛,毛是非常小的),即大中現小,如一尺之鏡,而現千里之 ―14― 境(鏡子裡面可以顯現千里的景相),境在鏡而不小(整個環境在鏡子裡面不縮小),鏡 含境而有餘(都還有剩餘),依正相涉(依報跟正報互相交涉),不相妨礙(沒有妨礙), 小大相容,無不自在(全部都是自在),即廣狹自在無礙玄門(廣=寬廣,狹=狹隘, 廣跟狹都非常自在而沒有障礙)。 前,故於是中,觀大觀小,乃是正報被依報所礙(所障礙),見性被境界所遷(遷移)。 此則非獨不礙不遷,且能相即相入而成無障礙之妙用(全部都沒有障礙)!又較前亡塵 境界更是甚深(就是把凡塵的所有景相、所有事情都讓它死亡了,叫亡塵。能夠亡塵 的境界,就進入法性、進入佛性不生不滅),彼但圓照法界而得理事無礙(能夠圓照整 個虛空法界,可以理事無礙),此則大用自在而得事事無礙(所以理事無礙跟事事無礙 已經圓滿呈現),見性之妙無以加矣!下第八番顯見不分。 ◎剩下約 27 分,提問問題 【問】:後學代替一位講師來發問問題(提問遊魂)。今天早上八點時候,後學有聽到 一位道親歸空,剛剛講歸空應該是要回到理天,但是這位歸空的道親沒有回去,結 果地獄又沒有辦法下去,這位道親就變成遊魂。後學就問這位歸空的道親為什麼會 這樣(這位歸空的道親是位乾道的講師)。歸空的道親就說: 「她跟道場的前賢因為一些理念不合,後來就沒有繼續在道場,她就自己看經典, 後來一段時間以後,她也對那些道親講「這個道場都是是非之地,所以不用去,就 是自修就好」,後來那些道親也都沒去道場(本來這些道親都有來道場),後來她說她 歸空之後,那些道親的九玄七祖都不放過她,她後來就回到天堂,活佛老師對她說 「你回來,天堂也不平靜」,因為她覺得與前賢都不合(有怨)。所以活佛老師就不准 她上去,她說「不然她要去投胎」,要去投胎,她覺得她也沒有辦法去投胎。活佛 老師就說「隨著你的業走」,後來業力就把她推到人間當遊魂。後來她也講「一樣 是當講師,她認為她以前的前賢都不太好教,……,可能是講師跟前賢或者上面的…, 後來她覺得她現在換了個位置,因為以前的時候上面有人幫她頂著……,後來她對不 起懺悔,…,她說活佛老師以前都有來看她,雖然是當遊魂,…有些遊魂是有在修行, 有求道的人活佛老師有時間都會來看,現在沒有時間來看。她現在因為懺悔了,她 說活佛老師馬上又現在她眼前,活佛老師說你可以回天堂,但是因為她是講師,在 人間這邊有來聽性理心法班。後學是這樣作印證。……我們這個性理心法班,她要後 學提出這個問題,後學也答應她。所以後學才會這樣子講,各位前賢不要覺得很奇 怪。 ―15― 後學要提出發問的問題: 現在有很多的遊魂,她說「可能我們有很多道親求道以後,有的人三寶忘了、或是 愿難了難把鄉還,天堂理天進不了、地獄也不能下去,就變成遊魂。現在很多這些 遊魂,將來何去何從。 【答】:提出來的問題,以前後學在後天廟有十七年的時間,那時候也有接觸到這 些問題。研究性理心法以後,對這個又更深入透徹的了解。在之前因為我們社會上 有發生分屍命案:第一個台灣發生的分屍命案屏東鍾正芳,第二個分屍命案台北江 子翠。那時候因為我們警備總部還在,台灣第一個分屍命案比較重視,輿論都逼著 一定要破案,那時候警備總部承辦這一件事。以往要我們不要迷信,然後要相信真 理,可是因為承辦這案件的召集人承受很大的壓力,他就找到這些有跟第三度空間 接觸的乩童,然後要我們去問被殺害的人,說是被誰殺害。那時候我們也是很驚訝, 因為我們看報紙的報導跟現實的狀況,竟然是搭不上調(不合),政府跟我們講的跟政 府在做的竟然是不一樣。然後第一個還好一點,為什麼,在地獄找到鍾正芳。當時 的鍾正芳就穿白衣白裙,我們在後天廟服務知道「白衣白裙一穿了以後,就要當仙 女」,我們就問(鍾正芳):「你是被人家分屍,剁成一塊一塊,怎麼可以當仙女」, 她說她也不知道,這要問地藏古佛或是閻羅王才會知道。然後我們就去問,因為當 乩童是人間跟陰間溝通。然後祂就講「鍾正芳前前世是殺害這個兇手,前世的時候 她當修道者(修道者就已經不在五行之中),所以兇手就找不到鍾正芳,那這一生在念 高中時,還沒成長,假如再晚一點的話,可能鍾正芳又走入修道的道路,又不在五 行之中,兇手又不會碰到她」。然後祂就講:「因為她的行為,寧死都不願意被污 辱,就是兇手要強暴她,她寧死不從,絕對不被他強暴」。所以那時候後學就講這 樣就可以當仙女喔!就是守貞潔,她守住就可以當仙女。可是她被害死以後,還是 先到地府去報到,然後才帶到氣天去當仙女。這個事情就這樣。然後我們說:「凡 塵都說你很可憐,年紀輕輕被人家剁成一塊塊,到底是誰殺你的」,我們就是要知 道兇手,然後鍾正芳講原因,然後我們就講:「出去可不可以講他的名字」,她說: 「不行,那樣叫洩漏天機」。可是可以說特徵,說兇手的特徵。然後我們出來就跟 專案小組警備總部的召集人講:「兇手就是獅子鼻」。而我們領身分證不是繳三張 相片嘛,一張貼在身分證,另外兩張有集中,所以工程很大。我們一講特徵以後, 召集人把全省所有人的相片找出來,找有獅子鼻的,看看有多人是屬於獅子鼻子。 找到以後,一個一個核對身份。那時候我們到地府去是農曆三月,召集人他們一直 年尾十月才找到兇手。厲不厲害?很厲害。因為兇手犯案的時候帶假髮,跟兇手本 ―16― 來的形相不一樣。以前沒有監視器,若有監視器就容易找,但以前沒有,所以找很 久,找到十月的時候才破案。 結果我們都會效法,既然有一個把她剁成一塊一塊的樣子。就有第二個,就是江子 翠。江子翠的是姊夫想要小姨子,小姨子長的漂亮又有錢,姊夫要人也要錢,但小 姨子不願意,也一樣就把小姨子殺害。殺害以後,警備總部已經知道我們可以找到 死者問,問死者看誰害死的,所以又找我們去找。結果到地府去的時候,找不到死 者。那就去問地藏古佛說「這個人都已經被害死了,怎麼沒有到地獄來」,祂說「死 者就是不甘願,死者要生擒活捉兇手」,後學問「死掉可以不來嗎」,祂說「可以」, 各位前賢「晚上不要出門」,為什麼?因為很多死掉以後都沒有去地獄。為什麼他 不願意去?就是有原因在,可是地藏古佛有講「她已經死掉,屬於陰體,我們人是 半陰半陽,仙佛是純陽。假如她死掉以後不去地獄報到,她要忍受:像白天(陽的時 候),陽的時候下雨時,一滴雨淋在她陰體上面,好像一支針,很痛,但她要忍受那 個痛,就是要抓兇手。所以後來我們破案,因為很奇怪,在防空壕裡面(現在比較少 見,以前很多防空壕),死者的旁邊就是一瓶米酒,喝酒會死嗎?(不會),就一瓶米 酒喔,就這樣,我們知道就是被他的小姨子生擒活捉,把他抓到地獄去。 以往你修的很好,你可以騰雲駕霧。當你騰雲駕霧時遇到前面有冤屈(有人受了很大 的冤屈),你在天上飛(騰雲駕霧),有冤屈的地方你就摔下來,為什麼?就是要來解 決那個冤屈。因為你能夠天上飛,你就是有能力,你可以解決,所以你一定要來解 決,解決以後你再飛。在凡塵已經過往過世了,不到地獄去報到,可以!所以釋迦 牟尼佛在大藏經裡面就告誡我們:活在凡塵的人,半陰半陽,晚上最好不要出去, 才不會被那個撞上拉走了。這個是附帶的。現在來回答他的問題。 我們一求道以後就是已經地府抽丁天榜掛號,這都是在正常的狀態之下,正常狀態 之下完成的動作。我們正式的修持當然都是可以回理天。可是活佛老師最近一直跟 我們強調「萬八得超然」,就是一萬零八百年,往後我們還要自己承擔。所以活佛 老師才一直鼓勵我們研究性理心法。因為性理心法有告訴我們,我們可以脫根脫塵、 離身離境,既然都可以脫根脫塵、離身離境,就不被現象所拘束。我們就可以回歸 真的到「謝謝你」中所提:「深信我們人生可以留下累世累劫的記憶」,活佛老師 那首歌真的是講最少的文字、最多的道理,都在這首歌裡面講出來,說我們的經過 真的無始以來,已經千萬億年,不止一個元會,已經太多了,但我們可以回去,可 以免掉凡塵的這些苦難,可以不用受苦。可是我們眾生都不清醒、都不研究,所以 ―17― 都會受苦。要知道,所有的苦都是我們自做然後自受,自己造的。假如自己都不造 因的話,沒有苦讓我們受。所以我們就是要努力,在生活之中不造因就不受苦。那 怎麼樣可以不造因呢?就是我們所有的生活細節一定都是要跟真理相合,當跟真理 相合就沒有業,已經不起業。我們又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念頭沒有,因為念頭(起 心動念就是業),最重要最難的就是這個。一起心動念了,就造了業。所以我們在修 持的時候,之前有一張講義「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無因生」。真理告訴我 們:我們可以回歸本位,都是活菩薩,可以脫離凡塵的苦海,不用受苦的。我們在 凡塵的苦,可以說沒完沒了,只會愈多不會愈少。要愈少的話、要消失的話,一定 要從真如進入,一真法界(真如),佛性本體,當你一進入以後,真的就是不起心動念。 所以起心動念叫做自生(自己產生),我們自己產生的不要,不自生。 不他生,他生就是外面的因緣,外面的因緣促成,比如現在上看九億,動不動心?(不 動),這叫他生,這我們不看,這是凡塵事,我們有得到上看九億,我們倒楣了,所 以不他生。 不共生,就是很多的因緣促成,比如剛好電影在廣告,剛好又朋友打電話來:「我 們去看電影」,回答:「好啊,現在有空」,這個叫共生。所以我們不自生、不他 生、不共生、不無因生。 無因生就是我們胡思亂想,我們胡思亂想可以想的很寬廣,那就是無因生,沒有原 因但它生出來。 以上這些我們都消除了: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無因生,全部都無生,當無 生我們就進入無生法忍,無生法忍的當下就是阿羅漢。然後我們可以又近一層:菩 薩、又進一層:佛。所以你要成佛,最起碼的根本就是無生法忍。因為無生,然後 就沒有滅,無生無滅就回到本來,所以無生是最根本。所以在日常生活,我們要不 要起心動念,就看我們要不要,我們是希望不要,可是不知不覺就起了、就生了, 那就自生,糟糕了,你自己生啊,就要輪迴,就落入輪迴。所以要記得:不自生、 不他生、不共生、不無因生。這樣就好了,這樣就可以成就。可以做,這不是很困 難,若是要後學挑一百斤,後學就投降。可是這個不要起念頭,這個是可以做到, 大家都可以做到,要不要做就看我們決心了。你決定不要,當要起心動念,馬上知 覺,靈敏的真心馬上知覺;「你要起心動念了」,是不是可以遏止:「停止了,不 要有」,就不造業,不自生可以達到了;不它生也可以了,管它外面天塌下來,是 不是萬緣都放下,所以不它生。不共生,很多因緣促合在一起,我不管,不去理它。 也不無因生,有空就坐著,當很空閒的神仙,最好了,不要腦筋拿一些有的沒的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