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來性品第十二。
【如來為度一切諸眾生,先教導眾生修無我法】就是先教眾生修無我法。
【如是修已,永斷我心,入於涅槃。為除世間諸妄見故】開始教導眾生修無我法,就是我們的身體是四大假合,身體裡面沒有我,先讓我們看清楚身體沒有我。那如是修已就斷掉我、以我為主見的心(永斷我心),然後進入於不生不滅(涅槃),就是已經進入佛性本體。為除世間諸妄見故,因為我們有身體以後,對凡塵的所有一些知見都蠻強烈,認為就是真實的,不知道我們身體面對的所有這一些產生的知見都是妄、都不真、都會變化,那佛要除掉我們這一些在凡塵的妄見,那能除掉以後就可以進入涅槃、可以進入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
【復示世間計我】又開示世間在算計我。
【虛妄非真實故】我們凡塵所講的我是虛妄、不是真實。
【修無我法,清淨身故】無我法,清淨身,那個身就是我們的佛性本體、就是法身。
【為修空(寂)故】就是我們涅槃的佛性本體。
【說言諸法悉無有我】所有萬法裡面都沒有我,萬法無我。
【已斷妄見故說如來藏】我們斷掉所有從身體產生的見解,那麼這一些見解都不正確,把它斷除了以後,如來就講如來藏,我們佛性本體含藏萬事萬物,我們佛性本體非常的寬廣、非常的奧妙、非常的深邃(很深)。
【比丘不應生怖】就是修道已經進入袈裟的比丘,不應該產生恐怖,這個都是正確的觀念。
【應自分別如來祕藏不得不有】我們佛性之中那個秘密(就是沒有公開、公佈),要了解到,這個不得不有,就是要有所區別,跟凡塵的有形有相不一樣。在以往釋迦牟尼佛那個朝代要聽到佛性本體非常難得,所以才有說只要你聽到我們佛性本體常住兩個字,就可以昇天,就是很殊勝。那我們現在都可以很透徹的知道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
【一切眾生不能親近善知識故】就是我們一切的眾生,不能夠親近善知識(善知眾生根器,善識回天之路),那能夠當善知識就是都能夠透徹的了解性理心法、能夠明心見性,能夠到佛的程度,他才稱為善知識。那我們眾生不能夠親近善知識,所以知見的方向就不是很正確。
【雖自有佛性皆不能見】善知識會指點、會指導我們,看到我們的佛性,每一個眾生都有、每一個眾生都是佛,可是因為不知道,沒辦法去了解,所以就沒有辦法成佛。
【而為貪瞋癡之所覆蔽】我們被我們的習性貪瞋癡的習慣性所覆蓋蒙蔽。所以每一個都有佛性,因為貪瞋癡太強烈,覆蓋蒙蔽我們的佛性。
【故墮地獄、畜生、餓鬼】墮入三惡道。不知道有佛性、不知道我們就是佛,那為了貪瞋癡,那個是我們現象之中的引誘,我們有現相、有身體了,就被引誘(被貪瞋癡引誘),我們就貪瞋癡,然後造了很多的業,就墮入三惡道,所以都是很冤枉,墮入三惡道都很冤枉!
那我們就是要清醒、要了解,貪瞋癡佛性沒有,佛性沒有貪瞋癡,我們要研究透徹了解,各位都有拿到形而上謂之道,因為落入文字了就可以慢慢看,慢慢體會。各位前賢一定要看!那一部是屬於道德經56章道貴章,那後學之前講了以後,道親很有心一個字一個字寫下,寫好以後寄給後學看,後學看了以後都很驚訝,我有這樣講嘛!都很驚訝說怎麼有說得這麼好啊!然後我們在講道貴章的時候,因為太深入我們法性、太深入我們佛性本體,因為我們比較少闡釋這方面,所以可以說全部都聽不懂,那因為聽不懂又不能走開,坐著就點頭(打瞌睡意思),後學一直問大家都不回應,當時並不了解是在打瞌睡,是後來前賢有講,哎喲,大家都在打瞌睡怎麼能回應,就是這樣!所以接著在34片講,35片也講,然後在台北又講一張另外寫的形而上謂之道、形而下謂之器,特別又加強這方面的印象,所以各位一定要看那一本形而上謂之道,因為有書面資料,可以慢慢看,看了以後可以反覆回來再看,不知道的時候還可以再問。真的很殊勝,講的對我們修道來講非常重要,你透徹了解了絕對成佛,絕對成佛,絕對沒有問題!所以要對自己產生信心,那要對自己的佛性加以認識,要知道我們佛性認識了以後,產生的力量很大,平常我們要去求別人的,我們對佛性了解,啊!原來是求我們的佛性就可以,我們佛性就有辦法解決這一些困難,所以我們一定要深入研究,研究以後對自己的佛性有把握,完全都是在講形而上謂之道,形相的上面沒有形沒有相,沒有形相,沒有形相那個就是我們佛性本體。各位就可以看我們的佛性本體竟然這麼寬廣,沒有形相就是佛性本體,祂不會變化,也不生不滅,也不會餓,也不會苦,很逍遙的,那我們了解了以後,我們可以,只要你有困難,就要求佛性、要求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祂就幫你解決,很多事祂幫你解決。
像我們幾十年前,我們那個時候整個社會充塞放符令,就是你不順他的意,他就用那個符令來害人。所以後學教各位,假如說你被人家放符令,我們要知道,放符令的功力,他不過是這一生所學的,我們佛性的功力有幾億萬年,他沒有辦法勝過我們佛性本體,所以你被人家放符令,第一個先集中精神,你若神分散,符令才有作用(你的神分散了,符令會作弄),你集中精神了,集中精神就是道,集中精神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所以這個時候祂可以摒除所有,不管你在怎麼強的符令,都摒除掉,這個都不夠看,我們這個(佛性)幾億萬年的,它(符令)才幾十年而已,所以符令都無效。所以第一點,你自己要心定。第二點,神不要散,我們的精神不要分散,你分散符令才有作用,你不要分散,符令都打不進來。
各位前賢因為我們人有時候真的很惡劣,人若很有名、很風光,就嫉妒,嫉妒到怎麼樣呢?放符令,所以各位前賢,我們老前人被很多人放符令,你知道嘛?可是老前人有沒有影響?老前人不受影響,為什麼?因為篤定,因為專一,所以你再怎麼放符令、再怎麼強,都無效!各位一定要了解到,你看為什麼要放符令?嫉妒嘛!你那麼有名、又那麼風光,就嫉妒、就想害人。所以我們要了解到,當我們假如說有一些已經不很精彩的一些事,我們會感受,那個是已經佛性在告訴我們,有人要害你,你感到有一些黑暗、有一些奇奇怪怪,那個時候你就要知覺,這個有人要害你了,那有人要害你,你第一個心先定下來,第二個絕對不要胡思亂想,一定心念要專一,你心念專一了就是道的本體,道的本體是最強的,幾億萬年功力誰有辦法去害、誰有辦法去傷害到祂,不可能的!所以一定要了解到,只有你自己才可以救,那個放符令你還要再叫誰去放,愈來愈複雜、愈來愈多、愈來愈黑暗,所以一定要自己救。先篤定,從自己的佛性本身來救,就有辦法,所以一定要擬定作戰計畫,不能夠神分散、不能夠分心、不能夠胡思亂想,這個也就促成你修道,所以危機就是轉機。有人對你放符令就是要成全你,要讓你認真修道,那絕對你會成就,那你不能去怕符令的功力,它只不過幾十年,我們佛性有千千萬億年,絕對可以勝它的,但是一定要先自己有定、自己有信心,你自己沒有信心的話就會被打敗。
所以這個我們一定要了解,凡塵事有的真的是叫搖頭,怎麼會這樣,我們若能知道會這樣就好,那怎麼會這樣,大部分都是嫉妒。女孩子生的漂亮,想愛愛不到也是會放符令,所以凡塵無奇不有,那一定要篤定,篤定你就不會被符令害到。那你心沒有篤定,你被它(符令)牽著走,那你心篤定你就是主,它(符令)就拿你沒辦法,一定要了解,心先定下來,然後時時刻刻集中精神,我們精神集中,力量就集中,它(符令)就沒辦法,這個一定要自己救自己,也幫助你要努力修道,因為你精神集中了,那個道就進步得很快,功效就很大。
【因心起種種業緣,受人身五官不全】因為我們的心起種種的惡緣(就是不正確的、不好的事情),那我們心起了這一些不好的事情,我們在凡塵社會,就可以看很多人,他起心動念全部都是惡,那這個就叫惡緣,他心起惡緣,然後他接受我們人的身體,會五官不全,所以我們了解那個因,就是心不好,然後呈現在身體的就已經不健全了。
【於二十五有受諸果報】各位二十五有都還有印象嘛?我們講了很多次,就是三界,欲界有14有,色界有7有,無色界有4有,加起來25。有,就是有因有果,那我們修道就是要超出因果,沒有因、沒有果,所以我們要努力,把自己修證進入無因無果,就不用受苦了,那我們現在在凡塵都有因有果,所以25有。都還記得嘛?要不要再說一次,好!可能有時候都還不太了解。
欲界有六欲天天道、有四大部洲人道,六欲天、四大部洲就10個了。然後有阿修羅道、畜生道、地獄道、餓鬼道,4個。就14個,14個有。那六欲天,天道最低四天王天、忉利天(33天)、夜摩天、兜率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六欲天6個。我們了解,他化自在天最高,摩醯首羅天就是魔王波旬他住的就是他化自在天管轄,所以我們在凡塵很容易著魔,因為他住在那麼殊勝的六欲天最高的地方,然後我們底下很容易就著魔了,我們凡塵很快就著魔。尤其我們現在科技發達,智慧型手機真的是發達進步的非常快,你光要學會應用就要很有智慧了,所以我們都很願意當魔子魔孫,因為你用了很少說你能當家作主,都被智慧型手機扭轉過來,變成它當主人,你被它利用。所以我要知道,不管什麼現象之下,我們佛性就是主人,一定要主人當家,那所有的一切都是要給我們用,我們要當家,不能把它扭轉過來,我們變成奴隸了,這樣就不好。所以一定要知道凡塵所有一切,一定我們佛性當家,佛性當家我們記得我們就是佛,那所以沒有成佛是被我們自己的知見陷害,我們的知見不正確,只要是知見正確走入佛知佛見都成佛,一定都成佛,所以我們在凡塵很多不正確的念頭一定要去掉,負面的都不要去接受。因為種種的惡緣,所以五官不全,然後再25有裡面受諸果報,受苦都免不了。
那我們人道裡面有四大部洲,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北俱盧洲,我們知道說北俱盧洲人民壽命平均是一千歲,那我們南贍部洲人民最夭壽,不滿百,一百歲而已,你在東勝神洲還有五百歲,西牛賀洲還有兩百五,就只有我們最少,然後在北俱盧洲有一千歲,這屬於人道。六欲天、四大部洲加起來就10個。
再來就是阿修羅道,阿修羅道就是好戰鬥,在每一個裡面都有,不管是天道、人道、畜生道、地獄道、餓鬼道,全部都有阿修羅。那我們以往都把阿修羅道列入三善道,可是佛在講經說法都把阿修羅道列入惡道,所以就變成四惡趣,四個惡道,就是畜生道、地獄道、餓鬼道跟阿修羅道。所以這個我們稍微要有印象,知道佛講阿修羅是列入惡道,我們凡人在講阿修羅是列入善道(好的)。這個加起來在欲界就有14個。
那在色界,是我們修道以後有成就,初禪就已經離開欲界;在印度的修道他們追求大梵天,他們說大梵天就是人類的祖先,所以他們追求大梵天,也列入有。色界的有,初禪、大梵天、二禪、三禪、四禪,這個都是我們人修,修到四禪的時候就不用呼吸、也不用吃飯,那個已經到四禪。然後再上去就是五淨居天,就是他已經成就阿羅漢,他不願意再往前、往菩薩的道路走,所以他停留在五淨居天。然後再一個無想天,色界就有七個。
無色界,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有4個,加起來總共25有,都是有因有果,所以我們超出三界,已經回歸到本位,我們的本際。
【貪瞋癡覆心】都是因為貪瞋癡覆蓋我們的心。
【不知佛性】所以各位前賢,就是要了解到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就已經很超越,我們看佛所講的,在25有受諸果報,他們不知道,不知道佛性。
【不認識如來微密寶藏】我們就是要認識如來微密寶藏,微妙秘密那個寶,藏了很多的寶,只要我們認識我們佛性本體,我們就能夠把我們的寶都拿出來用,所以我們就是了解到,因為在凡塵會很多「五四三,一米籃」(台語),就是很多一些有的沒的、牽纏罣礙的事情很多,有的說有幾千年的道行,來危害人間,然後被牠控制了以後,就逃脫不了,後學說你自己救自己,因為他朝拜的對象錯誤(是拜大蟒蛇,我們護法裡面的最後一個大蟒蛇,有八千年的道行),後學說你要自己救自己才可以,你在我們整個台灣到哪個寺廟、哪個地方去找,沒有人有辦法幫助你,只有你自己,牠才八千年而已,你都幾億萬年了啊,你的道行會比牠少嗎?更多啦,你就要自己救自己,他一下子就台灣到處找看看誰比較厲害、去拜託,都沒有人有辦法,唯有你才有辦法救你自己,所以我們知道凡塵事很多都不可思議,我們佛性有不可思議,凡塵的怪事也很多不可思議,所以我們就是要以不變來應萬變,以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祂不會變,來應付凡塵的萬事萬物會變的,那這一些它只要危害到我們佛性,一定要先篤定,對自己的佛性要有信心,這樣的話你才有辦法救你自己,別人沒有辦法,一定要自己,那唯一的就是要『專一』,你『專一』了不管對方再怎麼強,他都攻打不進來。各位前賢,我們可不可以攻打虛空?我們跟虛空打架好不好?沒人可以打贏它(虛空),它安靜的在那裡看你怎麼打,它都沒有影響,這樣了解嘛?我們的佛性本體就是整個虛空,那你要跟虛空來對待,他都沒辦法啦,虛空一定勝利的,我們佛性本體一定勝利的,可是佛性祂不會跟人家搏鬥,它就惦惦而已(台語),它惦惦你就沒辦法了,這樣了解嘛?你愈有作為,你就受傷害愈大,你都不要有所作為,只要你專一,你專一了就好,你億萬年的功力來對付,絕對勝。所以我們如來微密寶藏,我們有很寶貴的東西,微密寶藏,我們知道。
【修學無我。雖說有我,亦復不知我之真性】所以我們修學無我,我們就是了解到,有形有相的我都短暫,那個都很短,很快就不見了,所以後學都講,再一百年以後我們都沒有人在了,一百年以後誰還在?活到一百多歲也都不見了,現在若四十歲,再一百年,140歲,我們還在嗎?(不在),不在了,那去哪裡了?有準備要去哪裡嗎?要去哪不知道,所以『寧可生前防死路,莫待死時後悔遲』,我們在生的時候就要預防我們死的時候要走的路,不要等到一口氣喘不過來時候,我沒路可走了怎麼辦,來不及了喔!所以要很篤定,當我們了解到不生不滅佛性本體,已經在形而上的道,那個時候你就篤定了,你就不怕往後一口氣不來,沒路可走,不會,所以你現在一定要看形而上謂之道,你才知道往後你要去哪裡,就會很篤定了,在生的時候你就很篤定,死了時候當然沒問題,我知道我要去哪裡。所以我們以往都一直在研究,一個皇帝不是在講,各位能否講的出來,都忘了?有沒有記得?還是留著不要講,這樣大家才會去想。
皇帝就講我生不知道從哪裡來,我死不知道要去哪裡,我現在才認識祂而已,轉眼朦朧又忘記了,有沒有?稍微知道就好,不要完全了解(哈),比較會留在心上,完全了解就沒了,就忘了。所以這個,跟佛在跟舍利佛對談的有點相關,我們生的時候從哪裡來,然後我們死的時候到哪裡去。因為我們很少研究這方面的問題,都沒有研究,所以都不知道,不知道說到底我們生從哪裡來,死又到哪裡去。好像有一段跟舍利佛在對談,有千年的暗室(暗室已經一千年),它不願意遷走,都要這樣就好,舍利佛倒是蠻有智慧說:不行,只要光明來,它不走不行,還是要走!然後佛又接著問他一句:那它去哪裡?(千年的暗室被光明打敗了,它已經走開了,那它去哪裡?),各位前賢,那個千年的暗去哪裡?所以我們了解到說,我們在生活之中都有白天黑夜,當現在白天的時候,黑夜已經遷走了;那當晚上的時候,白天又遷走了:那它們遷去哪裡?很有意思喔!結果,沒來也沒去!像那個廣欽老和尚領悟「無來,無去,無歹誌」,所以我們要了解到,光明的時候(白天),晚上的時候我們的白天也在黑夜裡面,當整個變化的時候,它兩個都重疊。
像我們研究六祖壇經,神會去見六祖(小孩子就會修道),六祖說遠來艱辛,神會竟然耍小聰明,就問六祖你在坐禪有看到佛性嗎?六祖聽他這樣問,就拿拐杖去打神會,他說我打你是痛不痛?你管我看不看見佛性,我現在最切實的讓你身體感受痛不痛,他說你問我見不見、看不看到佛性是兩邊,那我打你痛不痛是生滅,那你假如說也看見、也不看見、也痛、也不痛,那你就是凡夫,那我們修道者就是要進入中道,所以我們從六祖教神會裡面的道理,我們就可以了解到我們真的就在中道。這個見(看見),誰看見?(佛性),就我們佛性,那誰不看見?(佛性),也是佛性。所以見、不見是佛性的功能作用,那我們追的是佛性本體,是不是在中間?見也是佛性發揮,不見也是佛性發揮,所以我們沒有兩邊,我們在佛性本體,有沒有?(有),這樣就了解六祖在教神會。教他你見、不見是兩邊,那現在我們在中道,見也是佛性、不見也是佛性,所以我們已經在中道,沒有兩邊。然後痛,誰痛?(佛性),就是你的佛性知道痛!那誰不痛?(佛性),也是佛性。你看,是不是痛、不痛,這個生滅,那生滅全部都是在佛性,所以痛、不痛,佛性的功能作用,那你在佛性的本體,它痛、不痛都從佛性本體生發,那你能夠抓住本體,那個生滅的(功能作用)讓它自然去發揮,那這樣你已經在中道。所以六祖教神會就是要他了解,你走入功能作用就有兩邊、走入功能作用就有生滅,那你在本體之中,沒有兩邊、也沒有生滅,這樣叫領悟!各位領悟了沒?(有),很簡單喔!本來就很簡單,只要你肯用心,都不困難!「江湖一點訣,說破不值三個錢」,剛後學把整個都解開以後,你說有那麼簡單?不困難啦,都簡單!可是喔,不要講解的話,你光看文字請問什麼時候領悟?要啦、會啦,等一段時間就會領悟了!
所以認識如來微密的寶藏,然後修學無我,不要在身體的我努力,就是在沒有身體的我(寶藏)努力,整個都把祂拿出來用,各位會嗎?把如來寶藏拿出來用,會不會?就是沒有形相的,你看當我們生發解決問題的智慧,那個時候智慧有沒有形相?(沒有),沒有形相,那個是不是微密寶藏?那個就是如來微密寶藏,我們都可以用,只要我們肯努力。
【雖說有我,亦復不知我之真性】我們凡人雖然說有我,但不知道我的真性所在。
【若盡煩惱,乃得證知如來祕藏】假如說我們煩惱都盡了,都沒有煩惱,各位前賢,現在生活之中還有沒有煩惱?(有),從哪裡來?(佛性),佛性沒有形沒有相怎麼會生煩惱呢?我們太聰明了,我們本來佛性都沒有煩惱,可是我們都生出很多煩惱,這個就是要了解到,是我們住相,住在形相煩惱才產生,假如說我們都不住相煩惱就沒有。所以我們了解,盡了(沒有了),若盡煩惱(已經沒有煩惱),乃得證知如來秘密的寶藏。所以煩惱都沒有了,了解到說,煩惱是我們住相以後才產生的,只要形相我們都不住了,煩惱就沒有,所以當我們煩惱的時候,我們要追根究底,我這個煩惱從哪裡來?追到根柢的時候,原來都被形相引誘,形相不要了,煩惱就沒有,所以只要我們都不住相,煩惱就沒有;煩惱沒有,就證知(已經修證知道)如來秘密寶藏。這個屬於要自己努力的。
【譬如雪山有一味藥名曰樂味】佛講比喻,雪山有一味藥,名字叫做樂味(很快樂的味道)。
【其味極香甜,凡人福薄不能得】我們凡人的福不夠,得不到這個樂味。
【復有聖王出現於世,以福因緣即得是藥真正之味】有聖王出現在凡塵,各位前賢,聖王是誰?(佛性),對啦,就是我們佛性本體,佛性本體就是聖王,那若有聖王出來,有這個聖王的時候,祂就能夠福因緣,因為我們佛性有億萬年,億萬年之中祂的福非常大,以福的因緣即得雪山的樂味(真正之味)。
我們眾生都無明,所以我們要了解到,眾生無明可以說都已經蠻…,無明跟著我們眾生跟的很緊,當我們不很清醒的時候,無明就跟了,那因為無明跟著,煩惱就在無明之中,無明就是煩惱,煩惱就是無明。那這個煩惱叢林(樹木又不止一棵而已,是百千數目,很多)覆蓋這我們。不能得見,如來秘密上真之味,所以我們就是要真正的得到我們形而上謂之道的道,那個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那個就是如來秘密寶藏,上真之味。
佛性雄猛,難可毀壞,是故無有能殺害者。若有殺者則斷佛性,如是佛性終不可斷。性若可斷,無有是處。如我性者,即是如來祕密之藏。如是祕藏一切無能毀壞燒滅。雖不可壞,然不可見,若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乃證知。以是因緣,無能殺者。
【佛性雄猛,難可毀壞】我們佛性非常的雄猛,不可能把祂毀壞。這個是形容佛性沒有形相,你怎麼樣去毀壞也毀壞不了祂。
【是故無有能殺害者】沒有人能夠殺害佛性,我們的身體現象可以被人殺害,可是佛性沒有人能夠殺害。
【若有殺者則斷佛性】假如說能夠殺祂,這樣就佛性斷掉。
【如是佛性終不可斷】結果我們的佛性,因為無形無相,所以沒辦法斬斷。
【性若可斷,無有是處】我們的佛性假如說可以斬斷的話,是絕對沒辦法的事。
【如我性者,即是如來祕密之藏。如是祕藏一切無能毀壞燒滅。雖不可壞,然不可見】雖然沒辦法破壞,但是連看都看不到。
【若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乃證知。以是因緣,無能殺者】假如說能夠成就無上的正等正覺,爾就是成就,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就可以證悟知道。以是因緣,無能殺者,就是沒有可以殺佛性者。
這個問的角度,完全跟佛講的都不同。假如說沒有人可以殺佛性,那這個佛性應當沒有不善之業,這個迦葉的邏輯有一點不很順暢。沒有辦法去殺害佛性,那佛性應該沒有不善之業。各位知道這個關鍵嗎?迦葉這樣問,因為迦葉往後要接第一代西方祖師,雖然問題不是很正的邏輯,可是他要問,問了以後,假如說有弟子問起這方面,他才會回答。既然沒有辦法殺害佛性,那佛性應該都沒有不善(就是惡業),應當都不會做壞。
這個我們假如說用凡塵的事情比喻,一個很乖巧的孩子,應該他不會做壞。可是他長大了以後,他連續殺了很多人,連貫的起來嗎?一個很乖巧的孩子,然後長大後殺了很多人,連貫的起來嗎?是不是邏輯不通?(是),那有沒有這一種事?(有),所以我們就可以從社會現實來回答迦葉所問的問題,他的問題說:我們佛性都不可能去把祂殺害,那應該不會有壞事。這個是想得美,用想像的,說祂應該都是要好的!那這個應該都要好,各位前賢,固不固定?(不固定),真的是不固定。所以我們要了解,在這個法裡面無定法,沒有一定。那種最乖的小孩,都做最壞的事情;那種壞的小孩,都在養父母。小時候孩子真的很壞,好的都不做,都在做壞事,那你等到年歲大了以後,那些乖巧的小孩都不見了,那些壞的小孩都在養父母。就是這一種現象很多,所以我們要了解,都不能一成不變的來論定,不是說他小時候乖,長大就乖,小時候壞,長大就壞,都不一定啦。那也是有秉性很好的,他怎麼樣受人家欺負,他都很善的對待人家,也是有這樣的,可是是比較特殊的例子,並不普遍。那我們普遍的現象就是變化很大。所以迦葉就這樣問,假如佛性無殺者(沒辦法殺),應該祂都很善,沒有惡的。
佛告迦葉,實有殺生,何以故?眾生佛性住五陰中,若壞五陰,名曰殺生。若有殺生即墮惡趣,以業因緣而有二十五有差別之相,流轉生死。非聖之人橫計於我,大小諸相種種妄生憶想,妄想之相無有真實。出世我相,名為佛性,如是計我,是名最善。
【佛告迦葉,實有殺生】實在有,有殺。
【何以故?眾生佛性住五陰中】我們眾生的佛性住在五陰(色受想行識)裡面。
【若壞五陰,名曰殺生】你若把五陰破壞,這樣就叫殺生。可是這個是殺生,不是殺佛性。
【若壞五陰,名曰殺生】殺生就進入三惡道。
【以業因緣而有二十五有差別之相,流轉生死】以業的因緣就有25有(三界),這一種差別之相,流轉生死(一直六道輪迴,生生死死)。
【非聖之人橫計於我】非聖之人就是凡人、普通人。本來不是我,但是橫計於我,就是說這個是我。
【大小諸相種種妄生憶想】這一些大相、小相,種種妄生憶想。
【妄想之相無有真實】所以我們在凡塵的生活,都是這樣(大小諸相種種妄生憶想)。妄想之相無有真實,都假的,沒有真實的。
【出世我相,名為佛性】出世,已經離開世間,那個我才是佛性。
【如是計我,是名最善】所以這個計我就是佛性,那個才是最上。
所以我們從迦葉問,跟佛回答,各位有沒有看出它的竅妙?佛的回答有時候真的都沒有正面,說佛性殺不死,祂應該都沒有惡。各位看看佛的回答,佛性有沒有惡?有沒有?有沒有?沒有喔!佛的回答佛性沒有惡。可是因為我們凡塵有殺生,那個屬於惡,那個惡就是我們的現象,現象之中不是佛性。所以佛這個回答,各位看一看你會看出它的竅妙,看出佛不正面的回答,可是你要從背面反面來了解佛的意思,佛沒有正面講。沒有說我們佛性一定生出來就是善,只說佛性是殺不了的、你殺不死佛性,佛性無形無相你要怎麼殺,就是那個意思。
佛又藉著這個比喻來說明我們的佛性沒辦法加以殺害。他用凡塵的現相來說。
【譬如有人善知伏藏】就是有人他已經知道寶藏藏在甚麼地方。
【即取利钁掘地直下】然後他就取工具,利钁掘地直下(一直挖,直接就挖寶藏的地方)。
【磐石沙礫直過無難】工具很利,可以石頭沙礫都可以摒除掉,都可以通過,直接到達寶藏的地方。
【唯至金剛不能穿徹】一直到達金剛(金中之剛,就是我們佛性本體),不能穿徹,就是不受破壞,這個又在回答佛性沒有辦法殺的意思。
【夫金剛者,所有刀斧不能破壞】不管你用什麼利的工具,都不能破壞金剛。
【善男子,眾生佛性亦復如是】我們眾生的佛性也是這個樣子。
【一切論者,天魔波旬及諸人天所不能壞】我們所有一切不管你用什麼語言文字(論就是語言文字),以及天魔波旬及人天所不能壞,全部都不能破壞我們佛性。
【五陰之相即是起作(有為)】五陰(色受想行識)就是我們的身體,五陰之相即是起作,就是有為(就是我們有所作為)。
【起作之相猶如石沙,可穿可壞。佛性真我譬如金剛,不可毀壞。以是義故,壞五陰者,名為殺生】他是殺生,不是殺佛性。所以我們要了解,佛就講到身體,身體是五陰之相,它有為起作(就是有所作為),我們的身體有所作為,好像石頭跟沙子,可穿可壞(可以破壞)。佛性真我就好像金剛,不可毀壞,它沒有辦法去破壞祂。以是義故,壞五陰者,假如說我們破壞五陰,就叫殺生。那個殺生不是殺佛性。
【善男子!必定當知佛法如是不可思議】就是一定要知道,佛法就是這樣,不可思議,不可以用頭腦來思想、用嘴巴來論議。
【善男子!方等經者,猶如甘露、亦如毒藥】這個方等經就是大乘佛法,大乘佛法叫做方等經。那方等經就好像甘露,但也好像是毒藥。這個講下來怎麼兩個差別這麼大,甘露可以治百病,毒藥可以害死人,就是兩個極端。
【迦葉白佛言,如來何緣說方等經譬如甘露、亦如毒藥】是什麼因緣來講方等經好像是甘露、也好像是毒藥。
【佛言,善男子!汝今欲知如來祕藏真實義不】佛就回答,你現在要知道如來秘密的寶藏、真實的義理,要不要?
【迦葉白佛言,我今實欲得知如來祕藏之義】我今實欲得知如來秘藏之義,如來秘藏的義理。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或有服甘露,傷命而早夭;或復服甘露,壽命得長存;或有服毒生、有緣服毒死。無礙智甘露,所謂大乘典,如是大乘典,亦名雜毒藥。如酥醍醐等,及以諸石蜜,
服消則為藥、不消則為毒。方等亦如是,智者為甘露;愚不知佛性,服之則成毒。聲聞及緣覺,大乘為甘露,猶如諸味中,乳最為第一。如是懃進者,依因於大乘,
得至於涅槃,成人中象王。眾生知佛性,猶如迦葉等,無上甘露味,不生亦不死。迦葉汝今當,善分別三歸,如是三歸性,則是我之性。若能諦觀察,我性有佛性,
【或有服甘露,傷命而早夭】吃甘露治百病,吃下去,哇!命卻不見了,早早就死掉。
【或復服甘露,壽命得長存】就兩邊!有的吃下去死翹翹,有的吃下去卻長壽。
【或有服毒生、有緣服毒死】有的吃毒就得到生命,有的有因緣吃毒死翹翹,又是兩邊,佛整個講出來都是兩邊。
【無礙智甘露,所謂大乘典】沒有妨礙的智慧就好像甘露,所謂大乘佛典。
【如是大乘典,亦名雜毒藥】也叫做雜毒藥。
【如酥醍醐等,及以諸石蜜】石蜜就是甘蔗。甘蔗好像石頭,吃下去又很甜,所以叫做石蜜。那酥醍醐就是牛奶五味,第一味牛奶、第二味乳酪、第三味生酥、第四味熟酥、第五味醍醐。所以佛就講大乘典也好像是這樣。
【服消則為藥、不消則為毒】所以佛就講,你吃了以後,能夠消化那這個就叫藥。那你吃了以後,都累積在體內,那變成毒。那我們把它講:你聽到大乘佛法,你去實際的做,那個就叫消,這個就叫藥;那不消則為毒,你聽到都不做,不要做的時候就沒有消化,積在體內就變為毒。知道意思嗎?(知道),所以佛鼓勵人家,知則行,知道道理就要去做。
【方等亦如是,智者為甘露】這個大乘經典也是這樣,有智慧它就變成甘露。
【愚不知佛性】愚就不知道佛性;
【服之則成毒】就是不了解佛性的人,然後你接受大乘經典,就變成毒藥,就害你啦,只會跟人家辯論,不是說真的想要修,不了解,這樣了解意思嗎?不要說佛怎麼都說這樣,講的都讓人會產生恐怖。
【聲聞及緣覺,大乘為甘露,猶如諸味中,乳最為第一,如是懃進者,依因於大乘】這個聲聞(聽到聲音以後,按照聲音去做)與緣覺(就是12因緣,從12因緣的道理去修持),這個就等於在初級的階段。然後大乘就變成他們的甘露。好像諸味之中(就講牛奶的五味)。那牛奶就是第一(乳最為第一)。如是殷勤能夠精進,就依因於大乘。
【得至於涅槃】因為有這個大乘佛法,所以可以一直修到涅槃。
【成人中象王】就是佛,可以成佛。我們人都小小的,那變成象那麼大,就人中象王。
【眾生知佛性,猶如迦葉等,無上甘露味,不生亦不死】這個階段眾生只要知道佛性,就很了不起了。不像我們又進入不生不滅佛性本體,那又更高一層。
【迦葉汝今當,善分別三歸】三歸:歸於佛、歸於法、歸於僧。歸到哪裡啊?歸於佛就是我們的佛性;歸於法就是我們般若妙智慧;歸於僧就是我們的實踐、實在的去做。所以三歸都歸到我們身上來。
【如是三歸性,則是我之性】這個三歸全部都是我的性。
【若能諦觀察】就是詳細、仔細得來觀察。
【我性有佛性】我這個性分裡面就有佛性。
【當知如是人,得入祕密藏】就得入秘密的寶藏。
【知我及我所,是人已出世】知道我以及我所,知道我,各位前賢,我就是能,我所就是所,已經知道能所。是人已經出世。
【佛法三寶性,無上第一尊】這個佛法僧三寶全部都在我們的身上;無上,就是沒有比祂更高,無上第一尊貴的。
【如我所說偈,其性義如是】我們佛性的義理就是這樣。
【於佛性中即有法僧】在我們的佛性之中就有法、就有僧,佛法僧,佛,佛性本體;法,我們佛性的智慧;僧,我們佛性的實踐、實際去做。
【為化眾生分別說三寶異相】為了要渡化眾生,所以才分別來講佛法僧三寶的異相(不同的形相)。
【若欲隨順世間法者,則應分別有三歸依】我們隨順世間法,隨順世間所說的就有三歸依,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
【若有分別三歸依者,我當為作一歸依處】就是我們的佛性本體就是一歸依的地方所在。
【無三差別】沒有三的差別。
【於生盲眾,為作眼目】就是在眾生眼睛看不到了(生盲的眾生),我們佛法僧佛性本體,為不知道的眾生做眼目,就是引導他們。
【復當為諸聲聞緣覺作真歸處】就是讓這些小乘的又能夠歸到上乘。
(此時劉講師喉嚨不順)所以有身體還是有毛病,佛性最好,佛性都沒有。
云何三事與我一體,善男子,我示三事,即是涅槃。如來者名無上士。譬如人身,頭最為上,非手足。佛亦如是,最為尊上,非法僧也。為欲化度諸世間故,種種示現差別之相。是故汝今,不應受持如凡愚人所知三歸差別之相,汝於大乘猛利決斷應如剛刀。
【云何三事與我一體,善男子,我示三事,即是涅槃。如來者名無上士。譬如人身,頭最為上,非手足】三事就是涅槃,如來名叫無上士,譬如人身(我們人的身體),頭為最上,不是手足。
【佛亦如是,最為尊上,非法僧也】佛又把這個分別來說,佛就是頭,不是手足。
【為欲化度諸世間故,種種示現差別之相。是故汝今,不應受持如凡愚人所知三歸差別之相,汝於大乘猛利決斷應如剛刀】佛就講為什麼要分別三事(佛法僧),因為隨順我們這個世間法才要這樣。
【如來祕藏有佛性故】如來秘密的寶藏就是佛性,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
【其有宣說是經典者】就是宣說如來秘密寶藏。
【皆言身中盡有佛性】沒有形相。
【如是之人則不遠求三歸依處】就不用再去求,就已經知道歸入如來藏。
佛言,善哉,善哉,汝已成就深利智慧,我今當更善為汝說入如來藏。
若我住者,即是常法,不離於苦;若無我者,修行淨行,無所利益。
若言諸法皆無有我,是即斷見;若言我住,即是常見。
若言一切行,無常者,即是斷見;諸行常者,復是常見。
若言苦者,即是斷見;若言樂者,復是常見。
修一切法常者,墮於斷見;修一切法斷者,墮於常見。
(佛說這段話真是微細,住相離相,皆是兩邊,而中道那麼微妙)
這個住相離相全部都是兩邊,很不容易。所以修到很高的時候,它都很微細。
如步屈蟲,要因前脚得移後足;修常斷者亦復如是,要因斷常,以是義故。修餘法苦者,皆名不善;修餘法樂者,則名為善。修餘法無我者,是諸煩惱分;修餘法常者,是則名曰如來祕藏,所謂涅槃無有窟宅。修餘無常法者,即是財物;修餘常法者,謂佛法僧及正解脫。當知如是佛法中道,遠離二邊而說真法。
【如步屈蟲,要因前脚得移後足】步屈蟲四隻腳,前面兩隻腳伸出去以後,後面兩隻腳收回來,要因前足然後移後足。就是兩腳先伸出去,後面兩隻腳在拖過來,然後在重複這樣動作,就是說不能四隻腳同時走,就是要兩腳、兩腳。要因前腳得以後足。
【修常斷者亦復如是】常見、斷見也是這個樣子。
【要因斷常】要因為斷見常見。
【以是義故】就是這一種義理。
【修餘法苦者,皆名不善;修餘法樂者,則名為善】佛講經說法都非常的詳細。
【修餘法無我者,是諸煩惱分】修剩下的法沒有我,沒有煩惱。
【修餘法常者,是則名曰如來祕藏】如來秘密的寶藏。
【所謂涅槃無有窟宅】涅槃沒有住的地方所在。
【修餘無常法者,即是財物;修餘常法者,謂佛法僧及正解脫】所以無常法、常法都是兩邊。
【當知如是佛法中道,遠離二邊而說真法】就是佛法中道遠離兩邊,然後說真法。
【有無之法,體性不定】有跟無,它沒有固定。
【譬如四大,其性不同,各自違反。良醫善知,隨其偏發而消息之】像我們身體水火風土就要調和,不能太多也不能不夠,那調和身體就健康,不調和身體就生病,若是偏多或是偏少,發汗或是發冷,而消息之,就是要去了解到它的變化。
【如來亦爾】如來也是這樣。
【於諸眾生,猶如良醫,知諸煩惱體相差別而為除斷】知道煩惱的體相都不一樣,然後除斷我們的煩惱。
【開示如來祕密之藏】開示如來秘密的寶藏。
【清淨佛性常住不變。若言有者,智不應染;若言無者,即是妄語】這個很有意思。我們的清淨佛性常住都不變,不會變的話沒有生沒有滅。若言有者(有這個清淨佛性常住不變),智不應染(那智慧的人不應該有染汙了,不要把清淨佛性染汙了,不要常住不變的讓祂有所變化)。若言無者(講沒有清淨佛性、沒有常住不變),即是妄語(你就講不真實的話)。
【若言有者,不應默然】假如說有清淨佛性常住不變,你不應該靜默,應該要跟大家講。
【亦復不應戲論諍訟】不應該跟不了解透徹的人去諍訟。
【但求了知諸法真性】就是要透徹的知道諸法(所有萬法)的真性。
【凡夫之人戲論諍訟,不解如來微密藏故】就是我們凡夫很喜歡爭論,但都沒有意義,不了解如來微密寶藏。
【若說於苦,…,一切無常】有智慧的人應當要分別,不應該一直在講一切無常。
【何以故,我身即有佛性種子】我們身體都有佛性種子。
【若說無我,凡夫當謂一切佛法悉無有我】說無我的時候,我們凡人就講一切佛法都沒有我。
【智者應當分別,無我假名不實,如是知已不應生疑】我們有智慧就應該要分別,這個無我,沒有我這個我,它假名不實在,因為我就是如來、我就是佛,無我是身體,身體是天地的物質,知道了以後就不應該再生出懷疑。
【若言如來祕藏空寂,凡夫聞之生斷滅見】說如來秘密寶藏都是空的,都沒有半點東西,凡夫若聽到就不用修了。
【有智之人應當分別,如來是常,無有變易】有智慧的人聽到就應該要知道,我們的如來秘密寶藏,佛性本體雖然沒有形相,可是祂常在、如如不動、不會變化。這個就是我們有智慧的人應該要知道。
【若言解脫譬如幻化】解脫好像幻化。
【凡夫當謂,得真解脫即是磨滅】若要真解脫,就死掉了,死了就解脫了。所以我們凡塵都充塞這一種論調,你若要解脫,你死就解脫了,有沒有?我們都這樣說喔!
【有智之人應當分別,人中師子雖有去來,常住無變】人中師子,我們人中的師(就是佛),就是他會獅子吼,可以講出真理,把真理說給眾生知道,解脫不是磨滅。解脫是我們自己不造業,我們為什麼會受苦?就是我們種業,我們種業我們才會受苦。我們若不種業,就解脫,沒有原因讓我們受苦。
【若言無明因緣諸行,凡夫之人聞已分別生二法想,明與無明】若說無明跟因緣兩個合起來以後,就有很多的行為出現,凡夫聽到以後,就分別生兩個法,一個就是明,一個就是無明。
【智者了達】智慧的人透徹知道。
【其性無二】明跟無明的性就是一。
【無二之性即是實性】這個文字我們最常看到,所以明跟無明其性無二,明的性跟無明的性是同樣的,都是實實在在。我們被文字打敗了,都在文字裡面,明、無明我們都把它很固定化。像我們眾生無明,眾生無明就是不覺,那我們不覺是很時常,那我們眾生的不覺從哪裡來?我們眾生的不覺從覺來,眾生的覺是不是佛性?(是),那我們眾生的不覺是不是佛性?(是),所以覺與不覺全部都是實性(都是實實在在我們的真心佛性),這樣了解嘛?(有)。老師說生病以後講的會比較詳細,聽得比較懂了喔?(對)。所以從分析我們了解,我們不覺,為什麼不覺?從佛性的覺生發,不知不覺,那這個不覺它的來源還是佛性,所以不管是覺、是不覺都是佛性,那佛性叫實性(實實在在的佛性),所以叫實性,這個叫智者了達,其性無二。覺、不覺,明跟無明,其性無二。
一樣了。我們一竅通,竅竅通。上面了解,底下也了解。
所以凡夫說二(有行跟有識),那智者了達其性(行的性、識的性)無二,然後無二之性就是實性,就是實實在在的。
這個講六祖跟誰在講話?跟神會對話。這個就從六祖跟神會對話延伸下來。十善十惡,兩邊對待;可作、不可作,也是兩邊對待;善道、惡道,白法、黑法,也都是兩邊對待。那我們回歸到行十善是誰?佛性;行十惡是誰?佛性;是不是已經我們兩邊沒有了,走入中道。這樣我們在來看善道、惡道,白法、黑法,是不是都一樣?(是),我們兩邊不要了,我們回歸到中間的佛性本體,是不是就是一?一就是佛性本體,就是實性。
這個應修一切法跟受苦,我們凡夫說兩個(兩邊),可是我們修一切法也是佛性,受苦也是佛性,所以就是實性,就是中道。
所以我們一竅通,竅竅通,都了解了。一切行無常者、如來的寶藏也是無常,就變成全部都是佛性在對待,但佛性裡面沒有常、無常,所以都是中道。
這個都一樣,面對都是佛性本體,佛性本體就是實性。
【我與無我,性無有二】我、無我性沒有兩個,就是一個。
【如來祕藏其義如是】如來秘密的寶藏祂的義理就是這樣,這個叫如來秘密的寶藏。所以我們凡塵一直在爭執我有、無我,爭執的不可開交,如來說這就是如來秘密寶藏,裡面的義理。當我們了解了以後,會想怎麼這樣,我們都不用爭了,再怎麼爭都是多餘的。
【不可稱計,無量無邊諸佛所讚】所有的佛所稱讚。
我今於是一切功德成就,經中皆悉說已,我與無我性相無二,汝應如是受持頂戴。應當堅持憶念如是經典,如我先於《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中說:『我、無我,無有二相。』如因乳生酪、因酪得生酥、因生酥得熟酥、因熟酥得醍醐,如是酪性,為從乳生。
【我今於是一切功德成就,經中皆悉說已,我與無我性相無二】我們在這邊更了解一點。後學再講,我們的四念處,第一個就是觀身性相猶如虛空,那我們道親很多就說性猶如虛空很能夠體會,可是我們的身為什麼還跟虛空一樣呢,就很懷疑。佛是以真理的角度來說,說我們的身體都是新陳代謝,我們身體沒有一個固定的所在。假如說我們的血,新的血生出來到血用到被淘汰,120天,你不用去努力、去有為,它自然的都這個現象。那我們所有的細胞也是一樣新陳代謝,正常身體健康;那假如說新陳代謝不正常,便會生病。所以我們了解,佛講沒有一個固定的我,所以這個身體的我還是跟虛空一樣,沒有兩樣,是一樣的,它時時都在變化,所以我們知道說,佛以真理的角度來說,觀我們的性、觀我們的身,觀身性相(性的本體、身的形相)全部都跟虛空一樣,假的,它一直在新陳代謝,假如說我們身體沒有新陳代謝,小孩子不會長大,我們大了不會老,老了不會死。可是都會,小孩子會長大,我們大了會老,老了會死,那個就是整個都是新陳代謝,所以整個都是跟虛空一樣,沒有兩樣,那我們能夠觀身性相猶如虛空,我們一點點執著、一點點煩惱都沒有,都跟虛空一樣了,要執著嗎?要煩惱嗎?都不用了,所以我們從真理走進去,不用煩惱,很快樂的在過日子;那我們都在眾生的境界(知見)裡面,煩惱很多、計較也很多,但都沒有用,你跟人家煩惱、跟人家計較,都沒有用,都是多餘的,所以我們研究性理心法,知道說不用煩惱、不用計較,你看整個都春風了,都很好過日子。
◎剩下約13分提問題
問1:求道時所立的十條大愿真正的意思可以請劉講師講解嗎?
答:可以啊!我們要了解到說,我們求道為什麼可以這麼容易就得道?重要的關鍵就是在佛前立十條大愿,不是我們繳的功德費啦!不是,是這個十條大愿,所以這個十條大愿就是我們求道的關鍵,所以我們要了解說它很重要,我們就是要按照這個十條大愿來遵行,實實在在的去做,而且它又不是很苛刻,就是順著這個道,正道來行,所以我們了解說求道者一定要對十條大愿要認識,要知道,知道有這個十條大愿,要時時都記得它很重要,我們之所以得道就是因為立這十條大愿,那我們一般都會說我有繳功德費啊!
繳那個錢是關聖帝君講說凡塵的眾生善財難捨,凡塵的人如果是要去玩的錢,再多你都不會吝嗇,可是要去幫助人的錢就很難佈施出來,善財難捨啦!行善的錢很難拿出來佈施,關聖帝君說如果要求道的供德費拿不出來,各位前賢我們要知道我們不可以幫求道者繳功德費喔!一定要求道者自己本身繳功德費,因為那個是考驗他有沒有資格來求道,要他自己本身出錢繳功德費,那我們把功德費寫在表文,表示說他善財肯佈施出來,那個是功德費這方面。
所以我們要了解到重點是你立了這個十條大愿,才授記,才點道;繳功德費寫入表文,所以我們要了解說有這個過程,那個都是很慎重的大事。
引保師擔保我們先立愿,然後我們跪在佛前立十條大愿,各位都還記得十條大愿?一定要記得,我們先記得然後按照那個綱要去做,第一條是什麼?(誠心抱守),對,所以我們得道以後最重要的你要誠心,你要誠心抱守這個道,就像顏回一樣誠心,像天地之間表現在凡塵就是『誠,誠者天之道』,天假如說不誠我們萬物不生,天不誠我們沒有萬物,我們沒有東西可以吃,所以天地很誠,然後我們要學天地的誠,然後誠心來抱守這個道,我們要知道這個道非常尊貴,也看我們對道的用心。
你看顏回他居陋巷簞食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不改其樂,他的快樂是從哪裡來?就是得道。孔老夫子跟他授記點道,他得道以後拳拳服膺終生服斯,他得了道重視的成分超越現實生活啦!吃得不好也沒關係,住得很破舊也沒關係,跟我們現在整個觀念都不一樣,因為他的生活背景吃得很簡單又沒營養,住得很破舊,所以32歲就歸空了,各位要了解到他對道的重視,到現在你看經過很長的時間,兩三千年了對不對?大家都記得有這一位聖人,那我們的祖先經過三代沒有一個人認識,你看顏回聖人跟我們非親非故,我們都認識他,因為他值得我們效法,效法他誠心抱守,把這個道都能誠心保守住。
所以我們由此了解到說我們可以這麼容易就得道了,就是因為我們立了這個愿要誠心來抱守,所以自己一定要實際的做,不是用嘴巴講講而已,而是要在內心深處實際的去誠心抱守。因為我們誠心抱守這個道,就會了解說我們以往有很多的過錯,所以我們要實在的實心來懺悔,坤道實心修練,只要您真正誠心抱守以後,你就會了解以往非常多的錯誤,不重視凡塵的倫理,一些倫常都不注重,所以我們要實在的來懺悔,懺其前愆悔其後過,只要你有懺悔了那以往做過的錯事不再做,往後都是新生,這樣的話我們就改變整個人生。
誠心抱守以後就是實心懺悔,然後接著底下是如有虛心假意,這個虛心假意在我們現實社會來講非常容易呈現,就是你的心應對的跟你實際想的完全都不一樣,現在是很普遍的現象,可是我們真正在佛前要懺悔我有虛心假意,然後退縮不前,這個道這麼好我求道以後,我退縮不往前、不精進,這樣就已經違反了我們跪在佛前立的愿,所以我們要記得我們在佛前所立的十條大愿,只要我們有記得,我們修起道來都會有成效。
接下來是欺師滅祖、藐視前人、不遵佛規、洩漏天機、匿道不現、不量力而為者,坤道是不實心修煉者,坤道、乾道有所不同,這個是我們在佛前的承諾,就是要真正按照這樣來講,這個洩漏天機的部分,就是求道的三寶不要在沒有求道的人面前去說啦!不是我們在講性理心法部分,以往我們沒有說、沒有聽的一些事,像我們活佛老師說後學洩漏天機,這個跟我們立的十條大愿的洩漏天機不一樣啦!完全都不同,所以之前我們沒有研究性理心法,我們也沒有講,活佛老師也沒有講我只有負責萬八,萬八以後要各自擔當,我們性理心法沒有研究老師沒有說這個話,我們性理心法研究以後老師才說,所以說我們研究性理心法,已經超越活佛老師萬八逍遙的保證,已經超越整個元會,甚至超越南極老仙翁七個混沌(七個元會),所以是要我們回歸到我們的本位,我們都是佛,那我們要回歸到佛的本位,假如說我們活佛老師保證我們萬八逍遙,我們有沒有回歸本位?沒有喔!只有萬八我們要再下來凡塵,各自承擔,各自了自己的因果,有沒有?(有)是那樣的喔!可是我們現在研究性理心法已經超越,把我們所要回歸到原來,把還沒有落入凡塵的狀態我們去找回來,我們回到那個狀態,所以這個才是殊勝,這個就是我們真的要追求的,再怎麼樣的勞苦『一世修一世成』,往後逍遙自在,何等的快樂,我們為什麼不為啊?這個你們真的賺到了,凡塵從來沒有人解說,沒有人解說得這麼詳盡,那後學真的是拼了老命,哈哈~已經警告兩次了喔,都讓後學生病爬不起來,後學還很堅定要繼續再講下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