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1年1月16日 星期六

涅槃經-12

 我今於是一切功德成就,經中皆悉說已。我與無我性相無二,汝應如是受持頂戴。應當堅持憶念如是經典,如我先於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中說:我、無我,無有二相。如因乳生酪、因酪得生酥、因生酥得熟酥、因熟酥得醍醐,如是酪性,為從乳生。

我今於是一切功德成就,經中皆悉說已。我與無我性相無二,汝應如是受持頂戴

所以釋迦牟尼佛說,我今於是一切的功德都成就,經中全部都有說了,因為涅槃是佛要進涅槃之前所講,所以之前所講的經典都很詳細。我與無我性相,性跟相是一,沒有二。要我們如是的受持頂戴。

應當堅持憶念如是經典,如我先於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中說】應當堅持憶念如是經典。摩訶般若波羅蜜有六百卷,金剛經也是裡面的一部,也是屬於摩訶般若,講了22年,最久的一部經。

【我、無我,無有二相】我跟無我是相同,沒有兩個。

如因乳生酪、因酪得生酥、因生酥得熟酥、因熟酥得醍醐,如是酪性,為從乳生】牛奶有五個味道,牛奶第一味,乳酪第二,生酥第三,熟酥第四,醍醐第五最上,它有連貫,乳、酪、酥、醍醐,性都有乳性。所以我們了解,相是有不同,可是它性都是一樣,都是一。

為從自生、從他生耶?乃至醍醐,亦復如是。

若從他生,即是他作,非是乳生;若非乳生,乳無所為。

若自生者,不應相似,相續而生;若相續生,則不俱生;若不俱生,五種之味,則不一時,雖不一時,定復不從,餘處來也。

當知乳中,先有酪相,甘味多故,不能自變;乃至醍醐,亦復如是。是牛食噉,水草因緣,血脈轉變,而得成乳。

為從自生、從他生耶?乃至醍醐,亦復如是】是自己生的嗎?還是從別的因緣生發的,一直到達第五味都是這個樣子。我們了解,乳酪它不會自己產生,一定要從牛奶提煉,牛奶提煉了以後就到乳酪;生酥也是一樣,不會自己產生,一定要從乳酪提煉一直到最後的醍醐都是這樣,不是自己產生的,有那個連貫性。

若從他生,即是他作,非是乳生】假如說是別的因緣所產生的,那就屬於別人所作,就是屬於別的因緣,不是牛奶所產生。

若非乳生,乳無所為】假如不是牛奶所產生的話,那牛奶無所作為。

若自生者,不應相似,相續而生;】佛就詳細說,假如各個都是自生的話,醍醐也自己產生、生酥也自己產生、熟酥也自己產生,那這樣的話,不應該相似、相續而生。所以我們知道牛奶提煉了以後就乳酪,乳酪再提煉以後就生酥,都這個樣子,相續而生。

若相續生,則不俱生俱生就是同時生,牛奶也生、乳酪也生、生酥也生、熟酥也生、醍醐也生,這個叫做俱生那沒辦法同時俱生,一定要經過提煉。

若不俱生,五種之味,則不一時】就是我們喝牛奶有牛奶的味道,吃乳酪有乳酪的味道。它的味道各個都不一樣。所以一時之中沒有辦法全部呈現五個味道,都要經過提煉。

雖不一時,定復不從,餘處來也】雖然不是同時,一定不是從別的提煉出來,一定要從牛奶。所以這邊佛就講,它雖然不一樣的現象,可是它的來處一同(一樣)。

當知乳中,先有酪相,甘味多故,不能自變這個乳中雖然還沒有提煉乳酪,可是它已經具備了乳酪的相。甘味非常多,不能自己從牛奶變成乳酪,不能自變。

乃至醍醐,亦復如是一直到醍醐也是這個樣子。我們台灣,就只有提煉到乳酪,進一步生酥、熟酥,就變成餅乾(酥餅),從乳酪提煉生酥就沒有。那因為後學看到佛說,只要你吃醍醐,不管什麼病都會好,所以後學就到大賣場去找醍醐,找了老半天找不到醍醐,問了服務員有沒有賣,服務員說你要買醬油嗎?醬油有醍醐。後學說不是,是從牛奶提煉的,牛奶十二大杯才提煉一片乳酪,真的想像不到,很大的杯子十二杯才一片乳酪。後來就買乳酪來吃,買了以後就請問結帳員怎麼吃?結帳員說你買吐司夾著吃。後來結帳員直接講說你直接把外面那一層塑膠包裝拆開直接吃就可以。結果,後學一吃味道還不錯!後來買了好幾次來吃,有人跟後學說你一直吃那個會發胖,那個很營養,吃了就會發胖。所以醍醐沒買到,買到乳酪。我們台灣大概只有提煉到乳酪,你要吃醍醐到印度去買,那印度也不知道有沒有提煉。因為那個要非常多的…,你看牛奶十二大杯才一片乳酪,那你從乳酪提煉到生酥、熟酥…,那個量要非常多,提煉到最後,一大桶的牛奶,煉一點點的乳酪,當然可以治百病。可是我們大概沒有那個福份,我們德都不夠,沒有福份吃到那個乳酪。

是牛食噉,水草因緣,血脈轉變,而得成乳牛吃吃水草,血脈轉變就成牛奶。

若食甘草,其乳則甜;若食苦草,乳則苦味。穀草因緣,其乳則有,色味之異。是諸眾生,以明無明,業因緣故,生於二相;若無明轉,則變為明。一切諸法,善不善等,亦復如是,無有二相。

若食甘草,其乳則甜;若食苦草,乳則苦味。穀草因緣,其乳則有,色味之異】牛吃什麼樣的草,牠的牛奶就變什麼味道,吃雪山的是最好。

是諸眾生,以明無明,業因緣故,生於二相;若無明轉,則變為明。一切諸法,善不善等,亦復如是,無有二相】我們眾生有明、有無明,明就是覺,我們的覺特別靈敏,那個就是明。無明就是不覺,不覺就是無明。明跟無明是一體的,沒有分別。因為我們業的因緣,就變成明、無明,就變成兩個(二相)。若無明轉,我們把不覺轉成覺,這樣無明就變明了,所有的萬法,善、不善,你把不善又轉就變成善,也是一樣,都沒有二相。

所以我們了解,我們在凡塵一定都是兩邊、生滅。那後學說我們從六祖壇經,六祖對神會的事情來說,因為神會很小就開始修道,小孩子就修道,特別靈敏,然後見到六祖的時候,神會就問六祖,您有沒有見到佛性?(要教我們就要您本身有看到)。六祖聽了以後就拿拐杖打神會,就問神會:我打你是痛、不痛?你假如說痛、不痛,那就變凡夫。然後你問我見、不見,那個是兩邊。見、不見是兩邊;痛、不痛就是生滅。所以我們都在見不見、痛不痛,這一種兩邊跟生滅之中。所以後學從六祖教神會的那個裡面,我們思索一下,痛是誰?我們佛性。不痛是誰知道?佛性。

所以我們那個痛、不痛的生滅,我們都把它歸到佛性本體(中道),都在我本身裡面,痛、不痛都在我本身裡面,我中道,我不去執著痛、也不去執著不痛,那我就全部在中道。然後見、不見一樣,誰見?佛性。誰不見?也是佛性。所以見、不見的兩邊,都是佛性。所以我們就不要去執著見,也不要執著不見,就全部都回歸到佛性本體,你沒有兩邊了,沒有兩邊了,沒有生滅了,都是中道,這個叫做沒有二相,就是一相。就是這樣,那真理都在我們生活裡面,竟然我們都不知道,沒有人教,不知道。然後六祖教神會的時候,也沒有講的很明只是你去思索它裡面的意思,你就會了解。

我們說:我看見了,也是佛性。我沒有看見,也是佛性。那你這個看見的現相、不看見的現相,你都不要管,你都回來這個見、不見的本體,是不是全部都在中道,就沒有兩邊。

那痛、不痛都是我們自己,那是現在痛,一下子痛就不見了,那都是自己啊。那我們不要住在痛、也不要住在不痛,我們不痛比較容易,痛一下子而已,痛會過去,都是你佛性的,所以你兩邊的就不要住、不要執著,那你就一定在佛性裡面,所以你一定是在中道。

所以無有二相,就是這樣。有二相是我們的見解,我們自己見到的見解,我們的見解變成兩個,好與壞也是這樣,你認為好、你認為不好,都是佛性。那你把它回歸到你的佛性本體回來,它沒有不好、沒有好,沒有兩邊,所以無有二相。所以這邊說善、不善沒有二相。這樣我們就知道,原來就是我們佛性本體,我們把祂啟發以後,都沒有兩邊、都沒有生滅,都是中道,所以我們就要知道生活之中,是我們佛性主宰。你要祂善祂就是善,都是朝著善的方向進行,不會有惡。所以凡塵的生活,我們落入凡塵都是很短暫,不過百年而已,百年之中我們行善都怕來不及了,沒有時間機會去做惡。所以要了解,我們累積的善都不夠,所以我們便善因緣不足,那善因緣不足變成沒有善知識引導,所以若遇到事情的時候,就不知道如何處理。那假如我們善因緣聚足,你遇到災難挫折,會有人來幫你,很快就能夠躲過災難。

像後學也是想,後學家裡只有後學一個人,已經發燒到40度不醒人事,應該要死翹翹,為什麼?因為只有後學自己一個人住而已,沒人知道,後學死掉哪有人會知道。可是就有人追到後學家裡來,然後,因為後學不醒人事,送到後學社區對面長庚醫院,後學不醒人事被抬上救護車,事後聽他們敘述,後學都不醒人事還盤腿。然後真正的醒過來,已經在長庚醫院11樓病房才醒過來。這個中間40度經過兩天,大概腦缺氧都腦死了,後學怎麼沒有,還可以活著,所以都很奇怪。尤其那個主治醫師照超音波說後學五臟六腑都糾結在一起又發炎,嚴重是糾結在一起已經擴散,所以要趕快開刀,把那一些分開。後學人都昏迷,竟然找不到家屬簽字,後學竟然說不要,不醒人事還能說不要,若當時開刀,恢復就很困難,一定會流很多血,結果道親幫後學按摩,按摩隔天主治醫師來看後學,後學馬上就爬起來,那個醫生一看怎麼這麼神奇,生病快要死掉了,怎麼能有力氣一下子就爬起來,然後就壓後學肚子,問會不會痛?那哪裡痛?頭痛!後學頭痛是血壓高,後學都有吃降血壓。然後主治醫師旁邊很多的實習醫師,實習醫師說要不要在檢查一次,主治醫師說不用。假如說明天也是這樣,再觀察一天,後天也是這樣就出院。那隔天就真的沒事,還問肚子痛不痛,不痛。所以就出院回來了!所以一直不醒人事到出院,真正的才三天。所以後學就講,這個也是貴人,那個時候若沒有找後學的話,這個就真的不在人間了。那後學在想,後學都要帶各位修怎麼可以落跑,所以還不行。道親看後學說,你人這麼痛苦,怎麼不會哀哀叫,這倒是有一點自然形成,說後學會盤也,後學也不知道,後學在難過的時候也不會叫,好像都自然形成這個狀態。

所以我們要了解,在凡塵要多行善,多行善的時候,善知識、貴人比較多,善知識會引導我們躲過災難,所以後學到現在都還很奇怪,後學怎麼會睡到不醒人事,還好好的,從這麼邊下課回去,還很舒服回去,結果睡覺醒不來了,不醒人事了,後學想要問問老師看看!哈~是不讓後學講了嗎,讓後學整個人都不知不覺了。

迦葉白佛言,乳中有酪,是義云何,若言乳中,定有酪相,以微細故,不可見者,云何說言,從乳因緣,而生於酪。

法若本無,則名為生;如其已有,云何言生,若言乳中,定有酪相,百草之中,亦應有乳;如是乳中,亦應有草。若言乳中,定無酪者,云何因乳,而得生酪,若法本無,而後生者,何故乳中,不生於草。

迦葉白佛言,乳中有酪,是義云何】因為佛有講,我們牛奶裡面有乳酪,這個義理是怎麼樣,請佛來說。

若言乳中,定有酪相,以微細故,不可見者,云何說言,從乳因緣,而生於酪】迦葉就問佛,牛奶裡面一定有乳酪在裡面,那因為微細看不到,那為什麼說,從乳的因緣而生於酪。

法若本無,則名為生】假如法本來沒有,那個乳酪在我們空間本來就沒有,那已經出來了,則名為生,就已經生發。

如其已有,云何言生】假如說已經有了,那為什麼說生。

若言乳中,定有酪相】假如說牛奶裡面一定有乳酪。

百草之中,亦應有乳】所以這個邏輯倒是很有意思。他說牛奶裡面一定有乳酪,那牛吃草,草裡面一定也有牛奶。那我們大家都去吃草?所以迦葉想到草裡面也有牛奶。

如是乳中,亦應有草】我們喝的牛奶裡面也有草。牛吃草,草就變成牛奶。

若言乳中,定無酪者】若說牛奶裡面一定沒有乳酪。

云何因乳,而得生酪】因為我們從牛奶提煉就可以提煉乳酪。

若法本無,而後生者,何故乳中,不生於草】這個法本來沒有,然後以後才生的,那為什麼牛奶裡面不會生草出來?各位前賢,牛奶會不會生草?(不會),再怎麼樣也生不出來。這個迦葉有一點在為難釋迦牟尼佛。

佛言,善男子,不可定言,乳中有酪、乳中無酪,亦不可說,從他而生。若言乳中,定有酪者,云何而得,體味各異,是故不可說言,乳中定有酪性,若言乳中,定無酪者,乳中何故,不生兔角?

置毒乳中,酪則殺人。是故不可說言,乳中定無酪性。

佛言,善男子,不可定言,乳中有酪,乳中無酪】不可一定的說;乳中有酪,牛奶裡面有乳酪;然後乳中無酪,牛奶裡面沒有乳酪。所以這個叫做無定,法本無定法。

亦不可說,從他而生】也不可以講牛奶、乳酪從別的地方生出來。

若言乳中,定有酪者】假如說牛奶裡面,一定有乳酪的話。

云何而得,體味各異】假如說是一定的話,那為什麼牛奶的味道、乳酪的味道,牛奶的形相水(液體),乳酪的形相固體,為什麼它們體跟味不一樣。

是故不可說言,乳中定有酪性】不能固定的說,它是變化的,提煉的。

若言乳中,定無酪者】若牛奶裡面一定沒有乳酪。

乳中何故,不生兔角】牛奶為什麼不會產生兔我們知道兔沒有角。那個就是講出來的話,有話沒有東西,所以都會用龜毛兎角,龜沒有毛,兎沒有角。所以佛會說你在說的都是龜毛兎角(龜不會生毛,兔子不會生角),所以有字沒有那個東西。

【置毒乳中,酪則殺人】若我們把毒放在牛奶裡面,牛奶提煉乳酪,那你吃了乳酪會死掉。所以佛講源頭,置毒乳中(放毒在牛奶裡面),然後牛奶提煉乳酪,你吃了乳酪你就死掉了,被牛奶殺死了。

【是故不可說言,乳中定無酪性】不能說牛奶裡面一定沒有乳酪的成份。所以我們了解,凡世間的理真的要透徹了解,有時候真的一經過製造變化完全不知道,我們吃了死掉也不知道為什麼死的,不知道什麼原因。所以要了解源頭非常重要。像我們為了賺錢,都把回收的那個什麼油…,很可怕,醫生說那個絕對不能吃,吃了都會有毛病,難怪我們都往醫院跑,因為我們吃的方面沒有很謹慎,身體產生毛病,有毛病都找醫生。所以像以往老一輩農夫,生活方式很簡單反而沒病,我們現在吃得很好,反而毛病很多。

 

 

若言是酪,從他生者,何故水中,不生於酪,是故不可說言,酪從他生。

善男子,是牛食噉,草因緣故,血則變白;草血滅已,眾生福力,變而成乳。是乳雖從草血而出,不得言二,唯得名為,從因緣生;酪至醍醐,亦復如是。以是義故,得名牛味。

若言是酪,從他生者】若乳酪不是從牛奶產生,是從別的東西生發的。

何故水中,不生於酪】為什麼水中不會生乳酪。

是故不可說言,酪從他生】一定要從牛奶。

善男子,是牛食噉,草因緣故,血則變白;草血滅已,眾生福力,變而成乳】佛就講,牛吃草,草的因緣血變白,所以我們喝的牛奶是白色的。草血滅已,眾生福力,我們眾生有這個福可以喝牛奶。

【是乳雖從草血而出,不得言二】牛奶雖然從吃草的血出來,可是不能說兩個。

【唯得名為,從因緣生】可以說從因緣生出來。

【酪至醍醐,亦復如是】乳酪一直到醍醐,那個提煉也都是這個樣子,一定都固定的因,然後經過提煉的緣,因緣然後產生。

【以是義故,得名牛味】就是這個樣子。五種:牛奶、乳酪、生酥、熟酥、醍醐,叫做牛味。所以以往修道能夠得到這五種就是最幸福、吃的方面是最好的。

是乳滅已,因緣成酪。何等因緣?若酢若煖,是故得名,從因緣有。乃至醍醐,亦復如是。是故不得定言,乳中無有酪相。從他生者,離乳而有,無有是處。

善男子,明與無明,亦復如是。

是乳滅已,因緣成酪】經過提煉,乳已經消滅了,有因緣經過提煉變成乳酪。

何等因緣】是什麼因緣。

若酢若煖】經過發酵、經過滾燙。

是故得名,從因緣有】從因緣就產生。

乃至醍醐,亦復如是】醍醐也是這個樣子。

是故不得定言,乳中無有酪相】不能夠一定來說,牛奶裡面沒有乳酪的形相。那我們看牛奶,一定就是水(液體),那有乳酪,乳酪就變成固體,完全都不一樣,要經過提煉。像我們饅頭也是,要有酵母,經過發酵,再經過撚,然後切成一小塊,再經過炊,就成蠻大一個饅頭,這個過程,比較簡單。那牛奶要提煉比較困難,一定要有方法。

從他生者,離乳而有,無有是處】假如說從別的地方產生,離開牛奶有這五味,這樣全部都不對。

善男子,明與無明,亦復如是】所以我們在凡塵,明就是覺,無明就是不覺,那我們在生活之中覺跟不覺也是這個樣子。當我們到一個生疏的地方,然後東西南北都不知道,我們把它認為這邊就是東,結果不對,在地人跟你講那邊是西,經過在地人跟你講了以後,我們還會不會迷糊?不會了,原來我認為的東不對,是西,就已經知道了。所以無明不覺就沒有了,就覺了。所以我們在生活之中,覺與不覺都是在一念之間,你不知不覺也一樣過生活。當你覺了以後,跟不覺完全就不同。當你覺了以後,不覺不會回來,絕對全部都是覺。所以這個樣子,明與無明。我們在經典裡面看起來是很詳細的分別,覺跟不覺,你覺了就是活菩薩,你不覺了就是眾生。差別就很大,可是我們了解到,真正的真理裡面,佛與眾生只是名稱名字的不同,性都是一樣,佛的性跟眾生的性都是一樣,沒有兩樣。

那我們眾生為什麼受苦?那佛為什麼祂都不會受苦?各位知道嗎?我們缺少追求的心、我們缺少研究真理。當我們整個真理都了解,我們都了解了以後我們順著真理,順著真理來做的話,我們所有煩惱、所有那一些苦都離我們遠去,那我們已經進入覺的狀態,各位前賢要了解到,我們進入覺的狀態,雖然說做還是很辛苦勞碌,可是心裡面會很高興,那個苦是外表形相,心裡面高興。所以我們要知道,真正的你進入覺的狀態,你是時時刻刻都保持快樂,因為他沒有懊惱、痛苦、煩惱,都沒有,為什麼?因為你覺了,你覺的時候,時時快樂都在你身上,都很快樂,不管你做什麼樣的事,你很樂意。

所以我們在凡塵要了解,我們都一直想說沒事的時候最好,其實你假如整天都沒事,你反而很難過生活,你整天都有事做你很快樂。所以現在的憂鬱症怎麼出來?憂鬱症就是你做事都不甘願做,希望都沒事做。結果事與願違,不會按照你的想法,這樣的話先天就已經受苦了,很痛苦了。所以我們要了解到,在凡塵能夠時時刻刻都能夠保持常樂我淨,就是活菩薩的生活,活菩薩領域就是這樣,都是常樂我淨。我們佛性不生不滅沒有變化、如如不動,常。那你得到這個常,你就快樂,沒有變化、沒有起伏。我,就是佛、就是如來。淨,就是清淨。你看時時刻刻都常樂我淨。

所以後學跟各位講,真的要跟各位修道、帶各位,那個絕對不是講妄言,而是說體會到了常樂我淨,你不管處在什麼環境之下,你都是快樂,那個快樂是從內心發揮出來。所以我們要了解,一定要降伏我們自己的妄想心,大概使我們痛苦就是我們的妄想,妄想使我們痛苦!假如我們已經所有的這一些痛苦都清除掉了,沒有了,能夠做才是幸福,這樣的話整個人生都不一樣、都改變了,那只要我們的心念改變,我們行為改變,我們整個環境也跟著改變,整個人在凡塵的生活就不會很苦悶,就覺的很如意。所以我們要了解,不能有抗議的事件,為什麼要抗議?就是權益受損。那你一直在維護你的權益,你會很累。你假如什麼都不與人計較、什麼都落入無為,什麼都是佛性當家,哇!快樂的不得了,那樣生活我們為什麼不求呢!所以要自己追求。樂與不樂,它本來就是中道。你認為快樂就是很快樂,你認為很苦,你縱然有錢也很苦。

所以我們從以往一些故事以及教科書裡面所述的,以前我們中央研究院院長在北京大學當校長時候,美國友人來找他,美國友人看到我們中國人肩膀用皮帶拖著兩輪車,然後太太在後面推,然後美國友人對院長說:你們中國人真辛苦。院長對美國友人講:你看他們臉上,他們夫妻倆,一個拖著、一個推著,笑嘻嘻的,你看他們好快樂,那個苦是你看的人苦,他做的人很快樂。所以我們就了解,原來沒有錢也很快樂,不是有錢了才快樂,只要你心境改變你就快樂。還有,後學雖然沒有唸書,可是有看到一篇高中英文課程,有一個銀行家住在樓上,樓下住一個修皮鞋匠,修皮鞋匠沒錢可是都唱山歌,很快樂在過生活。銀行家很煩惱,時常都為了那一些錢一直傷腦筋,那聽到皮鞋匠在唱歌,感覺很諷刺。銀行家就拿了一大堆錢送給皮鞋匠,說這一些錢送給你用,你不用還,就給你。皮鞋匠拿到錢不會唱歌了,鄰居過了幾天來問,疑,怎麼沒有聽到你唱歌?他說很煩惱,那你煩惱什麼?你看我這麼多錢,他很多錢很煩惱,不知道要藏在哪裡,不知道要怎麼用,那個鄰居跟他說,很容易,你拿去還給銀行家就好了。皮鞋匠想一想,對喔!我都不能唱歌了,唱歌的心情都消失了,原來就是為了這一些錢,皮鞋匠就把錢還給銀行家。皮鞋匠又開始唱歌了。

所以各位就了解,快樂不關於富有與貧窮,貧窮一樣很快樂,所以都是在心,在我們的心只要你認定是正確的,我們現在生活都很富裕,後學都講,只要有得吃、有得穿,有個遮風避雨這樣就好了,不用在追求了,你再追求都是多餘的,你一口氣不來,你追求到的這一些東西,你要怎麼安排,各位前賢,我們一口氣不來,我們現在擁有的東西要怎麼安排?煩不煩惱?所以有時候我們會聽到,太有錢了家裡的人口又稀少,然後為了後事要怎麼辦怎麼處理傷腦筋,我們很努力一直掙一些財產,然後真正的你爭到有財產以後也是煩惱,那一些讓你都喪失掉你打拼的勇氣,要打拼了都不用了,有錢了,就懶散了,整個人生都不知道活著要做什麼。所以各位前賢,我們活著要做什麼?吃飽等死?我們看看社會人士一直在打拼,真正到達一口氣不來,你看,他的那一些子孫很不爭氣,都在爭,讓他整個人生的價值都不見,所以我們要知道活要活著非常有意思,追求的方向又正確。

若與煩惱,諸結俱者,名為無明;若與一切,善法俱者,名之為明。

是故我言,無有二相。以是因緣,我先說言,雪山有草,名曰肥膩,牛若食者,即成醍醐。佛性亦爾(在大藏經第16817頁記載,見十二因緣,即是見法,見法即是見佛,佛作是說,十二因緣常相續起,無生如實見不顛倒,無生無作,非有為,無住無為,非心境界,寂滅無相,以是故,見十二因緣即是見法,常相續起無生,如實見不顛倒,無生無作,以是故,見十二因緣,即是見無上道,具足法身,有因有緣是名因緣法,此是佛略說因緣相,以此因能生是果,如來出世,因緣生法,如來不出世亦因緣生法,法相常住,無諸煩惱,究竟如實,非不如實,是真實法,離顛倒法)

若與煩惱,諸結俱者,名為無明假如我們跟煩惱,以及諸結(所有一些解不開的問題全部都在),這樣叫做無明。

若與一切,善法俱者,名之為明】假如我們都跟善法在一起,這樣叫做明。

是故我言,無有二相佛就講無明跟明沒有兩個,都是一個。

以是因緣,我先說言,雪山有草,名曰肥膩,牛若食者,即成醍醐。佛性亦爾後學特別把這一段抄下來,見十二因緣,即是見法,見法即是見佛,佛作是說(為什麼要這樣講),十二因緣常相續起(就是一個接一個,就是

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有十二個,一個接一個,從無明一個起頭,無明不知道道理,然後『緣行』,行就有『心行、時間行』,一直在行。行→緣識,識就是認識,我們有過去、有未來的一些認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

很久都沒複習了,之前一直在講。我們人在凡塵為什麼會老?為什麼會死?原因很多,可是最大的原因就是我們有生。有生才會老、才會死。那我們為什麼有生?為什麼會生在凡間?就是我們造業,有業,那個業的名稱叫做「有」,已經造業。那我們為什麼造業?就是喜歡討厭,就是「取」,我喜歡的我擁有,我討厭的我排斥,不管是擁有排斥都要行為,這個行為就造業,造了業就要受苦。那我們為什麼有喜歡討厭?為什麼會取?我們了解,從心裡面產生的愛,愛跟不愛是相對,有愛就有不愛,那我們為什麼會愛?了解到因為我們有接受環境,有接受了以後才會產生,那個就是我們有受才產生愛,有愛才產生取,從取才產生有,因有才產生生,有生了才會老死。它都連續性,不會突然來的。

那我們為什麼有感受?就是跟凡塵接觸,那為什麼跟凡塵接觸?就是因為六根,我們六根才跟凡塵接觸,那為什麼有六根?就是因為我們有名色,有身體(就是有精神狀態跟有身體的形相),那為什麼我們會有名色?就是因為識,認識的識,我們了解,是我們前一生前一世所造的因緣,然後到現在我們跟我們以往的那一些牽纏在一起,所以才進入投胎,才有名色,有名色了以後,具備身體有六根,才跟凡塵接觸。那為什麼我們會有識?有一些以往所造的業,因為我們有行,這個行就屬於我們的心在一個念頭接一個,一個念頭接一個,行,時間一秒接一秒,一秒接一秒,都一直在行。那為什麼會有行?就是因為無明。

所以一個無明為頭,一個老死為終,十二因緣。所以佛講你若見十二因緣即是見法,你看到法了,你看到法你就看到佛。各位看到佛了沒?看到法了沒?(有),都很容易的喔!因為佛在講的意思,就是還沒有落入形相之前都有徵兆,那個徵兆你去體會、你去看到,你就是見到法,那看到這個法你就見到佛,為什麼?因為所有的凡塵,都是緣聚則生緣散就滅,緣聚則生,緣要怎麼聚?你見到,你就已經看到如來,你就看到佛。所以我們要了解到,這一些道理一定要詳細加以研究。

後學之前也蠻常講十二因緣,都會從後面講上來,從前面講下來。從前面講下來,從無明就是不知道真理、不知道道理。那你不知道道理緣行,你去做就不合真理,不合真理就要落入現象受苦。然後緣識,識就是我們累世的因緣,累世的因緣然後我們投胎就是進入中陰身,中陰身一直跑一直追,要追什麼人?追有緣的人,就是我們跟父母有結緣,然後中陰身追的時候,有緣的地方有亮光,無緣的地方黑漆漆,那現在看到有亮光,中陰身就一直跑,然後就進入這個光,投入這個光裡面,這光的裡面就是父母親結婚之後正在親愛的時候,他就投胎了,投胎以後就懷孕了,那懷孕叫名色。名就是精神狀態,色就是形相,所以名色僅小小一團形成胎(像肉圓),然後慢慢286天就會生下來,快要生下來之前就具備六根,然後生下來跟凡塵接觸,他很聰明,他第十殿夢婆庄忘魂湯喝了太久效力不強,所以他生下來不哭,不哭就不會活,雖然我們阿賴耶識最早來投胎,可是一定要跟空氣接觸以後,我們身體生下來跟空氣接觸,跟空氣接觸我們的靈跟阿賴耶識才合,才開始一生,所以哇!就活了!所以有經驗的助產士會把不哭的嬰兒,雙腳往上拉頭朝下,打屁股,說你種業了不來,不來不行,那一哭了就放下來,交給家屬,已經活了,這一哭我們就一生,從哭一直到死,叫一段,分段生死。我們出來接觸了以後,我們就有感受,慢慢的你感受很強烈,感受了以後你就產生喜歡討厭,就在造業,然後喜歡討厭就擁有跟排斥,都經過這個階層,然後你的行為已經完成叫取,然後業造了叫有,因為業有造了,所以引起下一世的生,因為有生一定會老死,再轉就又繞回來,轉不停,所以叫十二鉤鎖,十二因緣。

佛要我們研究讓我們知道,我們順著走,六道輪迴。我們改變的地方就是在受,我們免不了出生跟凡塵接觸,一定有,然後接著受,接觸有了以後受,所以有修的都教我們『一切不受』,就是我們凡塵事來則應事去則靜』,你不要讓凡塵事進入你的內心,因為進入你會記得,那你會記得就形成你要去經歷,那你不受,不進入內心,變成你內心都是空,都是空的狀態沒有業,所以你沒有受(不接受),一切不受以後,沒有喜歡討厭,沒有喜歡討厭不造業,因為我們有喜歡討厭,有取捨才造業,造了業才受苦。那我們一切不受,不管好的、壞的我處理完就好,我都不讓它進入我內心,我一切都拋開,這樣的話沒有喜歡討厭,所以沒有喜歡討厭就沒有取捨,沒有取捨就不用受苦,解脫了。所以解脫還是要自己,自己努力、自己選擇。

你選擇在凡塵若看人家做事情危害到你的權益,你說好好好!你給我記住,我絕對會報復!你這樣的話,六道輪迴絕對免不了。那你若說這是凡塵事,轉眼空,都是過眼雲煙,有雲有煙馬上就過去,你都放空,就沒有業,沒有業你要受苦都沒有苦讓你受。你說我要去受苦,你若沒種業,苦在哪裡,沒有!我們若種很多業,胡思亂想,胡思亂想最厲害,胡亂想又造成行為又不檢點,你說你不受苦,你就跑不掉!苦不了!你自己造下來的業,你自己要去接受。所以我們要了解解脫,是我們自己了解道理,都沒有再去犯到,都沒有再去做,自然都解脫了。那我們若不研究,一些業一直種,你想說我要解脫,還跪在佛前請佛幫我們解脫,不可能喔!沒辦法!佛不會幫你承擔,你自己種的業,你要自己去了,佛不會幫你承擔業,佛若幫你承擔業,你(業)會愈種愈厲害,所以佛不會幫你承擔,我們要了解,業要我們自己了業,業都不種了,都不胡思亂想了,那微細的業全部都沒有了。

我們大概最差的就是念頭,我們不知道起心動念的念就是業,我們都想頭腦是我的,我要想什麼有什麼關係,很有關係的,我們若在想在想,你把你以往所種的業都拉來,那你不受苦怎麼可以,你都已經拉來了。那你若都不想,不想的時候,以往就以往,過去就過去,因雖然有種,可是沒有緣,因緣沒有會合,沒有果報呈現。那我們要知道,以前有種因,可是現在要有緣,因緣會合這樣才會果報呈現。那我們心都保持清淨、空,我們不是有一句話叫『閒仙仙(台語)』,要記得,做閒仙仙(台語),都沒有業。那你假如閒閒就亂想比較不會老人癡呆,一樣,一定老人癡呆。所以要了解到,你若保持到無念,那個才是真正的真空狀態,那你有辦法真空狀態,你在佛的本體裡面,我們都是佛,是我們自己不要做,都想我們坐在供桌上太辛苦,坐到我們全部都下課,祂還繼續坐在那邊(哈)。可是我們要知道,那個只是一個外表形相,重點都是在我們內心,那我們內心都保持空寂,那個寂就是如如不動,已經是我們佛性本體,那我們都已經在佛性本體裡面,後學都很強調尸居而龍現,你作萬緣放下做到很熟練,做到後來,你在家裡面坐,真的是神通萬物,外面發生什麼事情你都知道,因為你整個佛性本體充塞整個宇宙虛空,你有辦法靜,靜的夠久,功夫夠,祂就會通到外面,愈通愈遠,愈遠的事情你都愈會知道。那我們現在都跟人計較,那計較的心就是很狹隘,那你心很狹隘你怎麼會知道外面在做什麼,沒辦法了解啊!那你現在都放下,萬緣都放下,胡思亂想也不要、起心動念也都不要,讓它都遠去,然後你就沈靜,我們的佛性真的很奧妙,你真的能夠努力的修,可以轉移四天下,那我們不要去想那個,我們不用轉,我們轉我們自己這一生過得很如意、很快樂,這樣就可以了。

所以後學特別把大藏經第16817頁記載,見十二因緣,即是見法,特別寫下。因為我們在生活之中都可以看到,看到因緣聚會產生什麼出來,我們會事先知道。所以能夠見到十二因緣,就是能夠見到佛法,那見法了以後,就是可以見到佛。這個佛講的不會騙我們,只要我們肯努力,朝著這個方向去做,因為我們大部分都是在現象注意,對那個沒有形相不會很在意,那假如你看到十二因緣,那個都是要在沒有形相的地方,你已經在意了,這個跟那個遇到之後,會變成怎樣,還沒出來你會事先知道。

十二因緣都相續(一個接一個),它無生(它不會生,它一直接下去不會生,因為一直相接),如實見不顛倒(十二因緣都不顛倒),無生無作,非有為,無住無為(它無住又無所作為),非心境界(不是我們心的境界),寂滅無相(我們佛性本體就是寂滅無相),以是故,見十二因緣即是見法,常相續起無生(我們再講的時候好像一個接一個,可是它都沒有生、沒有滅),如實見不顛倒,無生無作,以是故,見十二因緣,即是見無上道(你看到十二因緣就是看到最上乘的道),具足法身(我們整個不生不滅本體就叫法身,我們法身充塞整個宇宙虛空,非常廣泛),有因有緣是名因緣法,此是佛略說因緣相,以此因能生是果(有因就會有果),如來出世,因緣生法,如來不出世亦因緣生法(所以因緣生法,緣聚則生緣散則滅,是一定的,如來有沒有示現在凡塵,這個因緣都是固定的),法相常住,無諸煩惱(法相都沒有煩惱),究竟如實,非不如實,是真實法,離顛倒法。

善男子!眾生薄福不見是草,佛性亦爾,煩惱覆故,眾生不見。譬如大海,雖同一醎,其中亦有,上妙之水,味同於乳。譬如雪山,雖復成就種種功德,多生諸藥,亦有毒草。諸眾生身,亦復如是,雖有四大(水火風土),毒蛇之種,其中亦有妙藥大王,所謂佛性,非是作法,但為客塵所覆。若剎利(王種)、婆羅門(修行者)、毘舍(商人)、首陀(農夫)能斷除者,即見佛性,成無上道。

善男子!眾生薄福不見是草】就是雪山有草,名曰肥膩。我們眾生的福都很薄,沒有看到雪山肥膩的草。

佛性亦爾】我們的佛性也是這樣。

煩惱覆故,眾生不見】我們的佛性被煩惱蓋住,所以眾生都看不到佛性。

譬如大海,雖同一醎】雖然海水都鹹的。

其中亦有,上妙之水,味同於乳】這個我們就不曾聽過。在海裡面有最好的水,那個味好像牛奶一樣,最好的味道。

譬如雪山,雖復成就種種功德,多生諸藥,亦有毒草】雪山有生很多藥治眾生的病,但是也有毒草。

諸眾生身,亦復如是】我們眾生的身體也是這樣。

【雖有四大(水火風土),毒蛇之種】佛說我們四大就是毒蛇。

【其中亦有妙藥】我們這個四大裡面也有妙藥。

大王,所謂佛性,非是作法】我們的佛性不是有辦法去做出來,不是說祂會做,祂都如如不動。

但為客塵所覆】被客塵所覆蓋。

若剎利(王種)、婆羅門(修行者)、毘舍(商人)、首陀(農夫)能斷除者,即見佛性,成無上道】假如能夠看到佛性,把那一些毒草毒種都除掉的話,就能成無上道。

譬如,虛空震雷起雲,一切象牙上皆生花;若無雷震,花則不生、亦無名字。眾生佛性,亦復如是,常為一切,煩惱所覆,不可得見。是故我說,眾生無我,若得聞是大般涅槃微妙經典,則見佛性,如象牙花。雖聞契經一切三昧,不聞是經,不知如來,微妙之相。

譬如,虛空震雷起雲,一切象牙上皆生花】這個我們比較少看到。虛空若單獨起雲,象牙就會生花。

若無雷震,花則不生,亦無名字】沒有雷的話,象牙不會生發,也沒有名字。

眾生佛性,亦復如是,常為一切,煩惱所覆,不可得見。是故我說,眾生無我】所以眾生裡面沒有佛性,就是無我,我就是佛、我就是如來。我們都被煩惱所覆蓋。

【若得聞是大般涅槃微妙經典,則見佛性,如象牙花】假如我們聽到大般涅槃微妙經典,就可以看到佛性,就好像天打雷,象牙開花了。

【雖聞契經一切三昧,不聞是經,不知如來,微妙之相】雖然還有很多的經典,很多的經典也強調正定(三昧),可是沒有聽到涅槃經,就不知道如來微妙的形相。

 

若無雷時,象牙上花,不可得見。聞是經已,即知一切,如來所說,祕藏佛性,譬如天雷,見象牙花。聞是經已,即知一切,無量眾生,皆有佛性。以是義故,說大涅槃,名為如來,祕密之藏,增長法身,猶如雷時,象牙上花。以能長養,如是大義,故得名為,大般涅槃。

若無雷時,象牙上花,不可得見沒有打雷的話,象牙上面的話就沒有辦法看見。

聞是經已,即知一切,如來所說,祕藏佛性假如能夠聽到涅槃經,就知道一切如來所說的秘密寶貝。

譬如天雷,見象牙花看到涅槃經就好像上天打雷,象牙已經開花。

聞是經已,即知一切,無量眾生,皆有佛性一看到涅槃經以後,就知道一切無量的眾生皆有佛性。

以是義故,說大涅槃,名為如來,祕密之藏就是如來秘密之藏。

增長法身,猶如雷時,象牙上花。以能長養,如是大義故得名為,大般涅槃】

因為再加大般涅槃,跟涅槃就有區別。生死涅槃等空華,是空中的花,那個大就是摩訶,般就是進入我們的佛性。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有能學習是大涅槃微妙經典,當知是人,能報佛恩、真佛弟子。

假如有善男信女,有能學習是大涅槃經微妙經典,當知是人,就能報佛恩,真的是佛的弟子。

迦葉白佛言,甚奇,世尊!所言佛性甚深,甚深難見難入,聲聞緣覺所不能解。

佛在講的佛性很深,很難看見、很難進入。聲聞緣覺小乘不能夠了解領悟。

佛言,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歎,不違我說。

迦葉白佛言:世尊!佛性者,云何甚深、難見、難入?

佛言,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歎,不違我說】你所讚嘆的就是我所說的,不違背我所說的。

迦葉白佛言:世尊!佛性者,云何甚深、難見、難入】這個比較深入其中問佛,佛性者,為什麼甚深難見難入。

佛言,善男子,如百盲人為治目故,造詣良醫。是時良醫,以金鈹決其眼膜,以一指示,問言見不,盲人答言,我猶未見,復以二指、三指示之,乃言少見。

【乃言少見】,看見一點點。

善男子!是大涅槃微妙經典,如來未說,亦復如是,無量菩薩雖具足行諸波羅蜜、乃至十住,猶未能見,所有佛性;如來既說,即便少見。菩薩既得見已,咸作是言,甚奇世尊!我等流轉無量生死,當為無我之所惑亂。

【如來既說,即便少見】如來有講了以後,可以見到佛性只是不多,還沒有透徹。

【咸作是言】全部都這樣說。

【當為無我之所惑亂】流浪一直六道輪迴,都被無我所迷惑

 

善男子!如是菩薩位階十地,尚不明了知見佛性,何況聲聞、緣覺之人能得見耶?

佛就講,菩薩已經到達十地,還不透徹知道佛性,那何況聲聞、緣覺(阿羅漢跟辟支佛),沒辦法看到。

善男子!譬如醉人,欲涉遠路,朦朧見道。十住菩薩,於如來性知見少分亦復如是。

朦朧,道路都朦朧,有路但是看不太到。

善男子!所有佛性如是甚深、難得知見,唯佛能知,非諸聲聞、緣覺所及。善男子!智者應作如是分別知如來性。

所以佛性很深,愈進去愈深,不是阿羅漢跟辟支佛所能到達。

迦葉白佛言:佛性如是微細難知,云何肉眼而能得見?

為什麼我們的肉眼可以看見佛性。

佛告迦葉:善男子!如非想非非想天,亦非二乘所能得知,隨順契經,以信故知。

非想非非想天,就是無色界的第四天。以信故知,就是因為信,然後才了解。

善男子!聲聞緣覺,信順如是,大涅槃經,自知己身,有如來性,亦復如是。

就是從深的經典裡面相信,對自己也知道是一樣,往後一定會呈現。

 

◎文字品  第十三(以下這段,詳細領悟,言淺意深)

迦葉白佛言:非聖凡夫,有眾生性,皆說有我。

非聖凡夫就是我們凡人,都有眾生性,全部都說有我。

佛言,譬如二人共為親友,一是王子、一是貧賤。如是二人,互相往返。是時貧人見王子有一好刀,淨妙第一,心中貪著。王子後時,執持是刀,逃至他國。貧人於後寄宿他家,即於眠中,寱言刀刀,傍人聞之,收至王所。時王問言,汝言刀者,可以示我。是人具以上事答王,王今設使屠割臣身,分裂手足,欲得刀者,實不可得。臣與王子,素為親厚,先共一處,雖曾眼見,乃至不敢,以手撐觸,況當故取。

【寱(一ˋ)言】:做夢,夢中說話。所以之前後學說,夢中說話,你用你的手心放在他的心臟上面,輕輕的放上去,然後你就問他,不管什麼事(只要有經過的事,你懷疑的事)就可以問。那個時候講得絕對不會騙人,一定都是從心裡面講出來,所以你跟他問什麼,你懷疑的事他一定都照實招來。所以我們也很難遇到作夢在講話,真的遇到你可以試試看,不能大力,大力會醒過來,輕輕的將手放著就好。

【傍人聞之,收至王所】旁邊的人聽到,就把他帶到國王的地方。

【時王問言,汝言刀者,可以示我】你在講刀刀,你講給我聽。

【是人具以上事答王,王今設使屠割臣身,分裂手足,欲得刀者,實不可得。臣與王子,素為親厚,先共一處,雖曾眼見,乃至不敢,以手撐觸,況當故取】窮人跟王子交情很好,曾經在一起生活,雖然有看到王子拿那個刀,都不敢去碰刀。

王復問言,卿所見刀,相貌何類,答言,大王!臣所見者,如羖羊角。王聞是已,欣然而笑,語言,汝今隨意所至,莫生憂怖,我庫藏中,都無是刀,況汝乃於,王子邊見,時王即問,諸群臣言,汝等曾見,如是刀不,言已便崩,尋立餘子,紹繼王位。復問群臣,汝等曾於官庫藏中,見是刀不。諸臣答言,臣等曾見。又復問言,其狀何似,答言,大王!如羖羊角。王言:『我庫藏中,何緣當有,如是相刀,次第四王,皆悉檢校,求索不得。却後數時先逃王子,從他國還,歸其本土,復得為王。既登王位,復問諸臣,汝見刀不,答言,大王!臣等皆見。又復問言,其狀何似?答言,大王!其色清淨,如優鉢羅花。復有答言,形如羊角。復有答言,其色紅赤,猶如火聚。復有答言,猶如黑蛇。時王大笑,卿等皆悉不見我刀真實之相。

 

王復問言,卿所見刀,相貌何類】你看到的刀是什麼樣子。

答言,大王!臣所見者,如羖羊角】好像羊的角。

王聞是已,欣然而笑,語言,汝今隨意所至,莫生憂怖,我庫藏中,都無是刀】王叫他進去庫藏裡面去找,找看看是什麼樣的刀。

況汝乃於,王子邊見】你有看到王子所拿的刀。

時王即問,諸群臣言,汝等曾見,如是刀不】你們曾看過這樣的刀嗎?

言已便崩】國王就死掉了。

何緣當有,如是相刀】沒有這種刀。

次第四王】在換別人當國王。

歸其本土,復得為王】換王子當國王。

臣等皆見】有看見。

又復問言,其狀何似】刀的形狀長成什麼樣子?

答言,大王!其色清淨,如優鉢羅花】回答刀的形狀已經愈來離的愈遠。

復有答言,其色紅赤,猶如火聚。復有答言,猶如黑蛇】差別很大了。

時王大笑,卿等皆悉不見我刀真實之相】大家都亂猜亂講。

善男子!菩薩亦復如是,出現於世,說我真相,說已捨去,譬如王子,持淨妙刀,逃至他國。凡夫愚人說言,一切有我,有我如彼,貧人止宿,他舍寱言,刀刀,聲聞緣覺問諸眾生,我有何相,答言,我見我相大如母指,或言如米。或如稗子。有言我相,住在心中,熾然如日。如是眾生,不知我相,譬如諸臣不知刀相。菩薩如是,說於我法,凡夫不知,種種分別,妄作我相,如問刀相,答似羊角。是諸凡夫,次第相續,而起邪見。為斷如是諸邪見故,如來示現說於無我,譬如王子,語諸臣言,我庫藏中無如是刀。

善男子!菩薩亦復如是…持淨妙刀,逃至他國】佛說菩薩也是這樣,出現在凡塵,講到我的真相,講得很透徹以後,講完就走開了,就沒有在原來的地方。譬如王子持淨妙刀,已經逃至他國。

【凡夫愚人說言,一切有我】我們凡人說一切有我。

【有我如彼,貧人止宿】好像貧人去休息一個晚上。

【他舍寱言,刀刀】夢中說話。

【菩薩如是,說於我法】在說我,都不切實。

【為斷如是諸邪見故,如來示現說於無我,…,我庫藏中無如是刀。】這個說我、無我,差別就在這裡。

善男子,今日如來所說真我,名曰佛性,如是佛性,我佛法中,譬如淨刀。善男子,若有凡夫能善說者,即是隨順,無上佛法;若有善能,分別隨順,宣說是者,當知即是,菩薩相貌。

【今日如來所說真我,名曰佛性】佛性就是真我。

【我佛法中,…,菩薩相貌。】說佛性是什麼樣子。

善男子!一切諸法,唯除涅槃,更無一法,而是常者,直以世諦,言菓實常。

雖修一切契經諸定,乃至未聞,大般涅槃,皆言一切,悉是無常。聞是經已,雖有煩惱,如無煩惱,即能利益,一切人天。何以故,曉了己身,有佛性故,是名為常。

【一切諸法…悉是無常】佛說我們凡塵一切的諸法,就除掉涅槃,涅槃就是常、不生不滅;更無一法是常,就沒有在一法是常,都是以凡塵在用世諦,言菓實常。

【聞是經已,…,是名為常】我們看到佛這樣講,我們只要知道自己身體有佛性就是常,就可以利益人天。

復次,善男子,譬如金鑛,消融之時,是無常相;融已成金,多所利益,乃名為常。復次,譬如胡麻,未被壓時,名曰無常;既壓成油,多所利益,乃名為常。

譬如眾流,皆歸于海。一切契經,諸定三昧,皆歸大乘《大涅槃經》。何以故?究竟善說,有佛性故。

復次,善男子…多所利益,乃名為常】我們了解要把金鑛要消融,把沙石清除掉,所以金鑛是無常相。融已成金,已經把金鑛融成金以後,就多所利益(我們就很喜歡那個金)。

【復次,譬如胡麻…,乃名為常】胡麻還沒壓的時候,無常。壓出來以後就變常。

【譬如眾流,…有佛性故】所以涅槃經就是善說佛性

迦葉白佛言,如來已離,憂悲毒箭。夫憂悲者,名為天;如來非天。憂悲者,名為人,如來非人。憂悲者,名二十五有,如來非二十五有。是故如來,無有憂悲。何故稱言,如來憂悲。

二十五有二十五有就是三界,欲界有14有,色界有7有,無色界有4有,就是25有。有因有果。

善男子,無想天者,名為無想,若無想者,則無壽命。若無壽命,云何而有,陰界諸入,以是義故,無想天壽,不可說言,有所住處。

我們在色界就講初禪、大梵天、二禪、三禪、四禪、五淨居天、無想天。這邊佛就講無想天,無想天就名為無想,沒有想就沒有壽命,也沒有五陰,也沒有十八界,沒有六根、六塵、六識諸入,以是義故,無想天壽,不可說言,有所住處。是色界有因有果的地方。

善男子,譬如樹神,依樹而住,不得定言,依枝、依節依莖依葉;雖無定所,不得言無。無想天壽,亦復如是。

樹神依附樹而住,但是不能說它住在枝、節、中間樹幹或者葉,不能說它固定在哪個位置。

【雖無定所,不得言無。無想天壽,亦復如是】它一樣落入有因有果裡面。

善男子,佛法亦爾,甚深難解。如來實無,憂悲苦惱,而於眾生起大慈悲,現有憂悲,視諸眾生如羅睺羅(兒子)。

羅睺羅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兒子。所以佛看我們眾生就像看他的兒子一樣。

善男子,如來之性,清淨無染,猶如化身。云何當有憂悲苦惱,若言如來,有憂悲者,云何能利一切眾生、弘廣佛法,若言無者,云何而言,等視眾生如羅睺羅,若不等視如羅睺羅,如是之言,則為虛妄。以是義故,善男子!佛不可思議、法不可思議、眾生佛性不可思議、無想天壽不可思議。如來有憂及以無憂是佛境界,非諸聲聞、緣覺所知。

善男子,譬如空中,舍宅微塵,不得住立。若言舍宅不因空住,無有是處。以是義故,不可說舍住於虛空不住虛空。

【譬如空中,舍宅微塵,不得住立】在空中,我們的房子或者微塵,都住不下來。

【若言舍宅不因空住,無有是處】若說我們的房子不蓋在空的地方,也是不對。就是要有空,我們才能蓋房子。我們用就是用那個空的地方。

【以是義故,不可說舍住於虛空不住虛空】所以有很多都是我們要體會。

凡夫之人雖復說言舍住虛空,而是虛空實無所住。何以故,性無住故。

善男子,心亦如是,不可說言,住陰界入,及以不住;如來憂悲,亦復如是。

若無憂悲,云何說言,等視眾生,如羅睺羅,若言有者,復云何言,性同虛空。

【凡夫之人雖復…,性無住故】虛空都沒地方可住,沒有說虛空住在哪。

【善男子,心亦如是】我們的心也是這樣。

【不可說言,住陰界入,及以不住】我們的心不能講住在五陰、住在十八界、住在六根六塵六識、或者都不住。

善男子,譬如幻師,雖復化作,種種宮殿,殺生長養,繫縛放捨,及作金銀琉璃寶物,叢林樹木,都無實性。如來亦爾,隨順世間示現憂悲,無有真實。

善男子,如來已入,大般涅槃,云何當有憂悲苦惱,若謂如來,入於涅槃,是無常者,當知是人,則有憂悲;

若謂如來,不入涅槃、常住不變,當知是人,無有憂悲。

如來有憂,及以無憂,無能知者。

譬如幻師,…,都無實性幻師變化很多的形相出來,兩邊的全部都說,都是假的,都沒有實在的性在。

【如來亦爾,隨順世間示現憂悲,無有真實】就是示現給我們眾生看。

【善男子,如來已入…,則有憂悲】假如如來進入涅槃,就是如來是無常,那這個人就有憂愁跟悲傷,因為他會說見不到如來。那假如了解真理,知道只要你真心你就可以見到,所以他沒有憂悲。

【若謂如來,不入涅槃、常住不變,當知是人,無有憂悲】如來永遠在,如如不動。

【如來有憂,及以無憂,無能知者】沒有能夠知道的。

剩下約8分提問題

1.:請問晚上睡覺常夢到蛇?

:作夢都夢到蛇,因為龜蛇都是玄天上帝的部下,可能以往我們有到廟裡去朝拜,然後隔了非常久沒有再去拜拜,那個玄天上帝祂會派他的腳力來看看你近來怎麼樣?好不好?是那個意思啦!

那個寺廟神明派祂的部下來巡視家裡,來看看有平安否?來給你看看讓你知道,怎麼隔這麼久沒有回去廟裡拜拜那個意思啦!

2.:請問剛剛有講到阿賴耶識,那阿賴耶識我們人投胎轉世嘛!那個中陰身追著那個光來,那阿賴耶識是出生下來的,還是剛剛的時候就來了?

:阿賴耶識是最早來投胎,所以我們之前就講『去後、來先做主翁』,就是我們歸空的時候→去後;雖然人都沒有呼吸了可是他還在,阿賴耶識還在它還沒有走啦!所以最後走的就是阿賴耶識。但是投胎的時候它是最早來,投胎最早來那個胎兒才能夠活下來,才不會變成死胎,所以阿賴耶識它最早來。

:他已經來了?

:來了,已經來了,就是胎兒離開母胎的時候,出來的時候口鼻呼吸了,口鼻呼吸的時候一定要哭,要哭我們那個靈才會進來。

:哪一個靈?

:喔!我們要了解到阿賴耶識它是常在,不管什麼時候、不管什麼地方它都在,可是我們那個靈敏的靈,它是跟隨我們分段生死的開頭,靈進來了,然後我們這一段的生死才開始,那個胎兒沒有哭,靈沒有進來阿賴耶識它沒有發揮作用,它在,可是沒有發揮作用。

:那個靈是怎麼聚集?

:喔!就是我們六道輪迴所造業的東西,所以說我們六道輪迴太久、太聰明不喜歡再來,因為來會受苦啦!還沒有來那個苦就已經知道,要受苦,知道來人世間要受苦我當然不來啊!可是不來就困在我們的業啦!有造業不能不來,所以有時候我們會想說,到底靈跟阿賴耶識有關係沒有?說沒有不是,說有也不是,就好像這本涅槃經課本正面看有涅槃經(三個字),後面看沒有字可是它也是涅槃經,是這樣啦!

就是有一體可是它是兩面,你兩面具足了它呈現,你沒有具足了它沒辦法呈現,雖然阿賴耶識投胎時後已經就來,可是你生下來沒有哭他沒有完全,沒有完成那個孩子會死掉啊!阿賴耶識也是一樣回歸到整個大地,歸到大地以後它還會再來,現在醫師都有經驗都會把嬰兒救活,一定要讓他哭哭哭只要哭就好了,可是那個孩子太聰明了,堅持不哭,我不哭就不會活了,我不活就回去了,可是他造的業沒有了啊?還是會來。

我們要知道他現在的靈敏度高可以堅持說我不哭,可是你在這一次沒有活過來,再來投胎的時候你的靈敏度就降低了,你就沒有哪麼靈敏說我不哭,你不哭沒有力道,所以生下來就哭;所以我們了解到說有一些是靈敏度太高,他來了以後就回去啦!不在凡塵生活,可是你有造了這些業它會讓你再來出生,出生以後你再堅持我不要在凡塵生活,再回去,然後你這樣經過一次一次的輪迴,你的能量愈來愈低,你的堅持就愈沒有辦法實現,到最後還是被業推來,所以那個業力厲害啦!還是被業推來,你不來就硬把你推來,除非說你的業很少,很少的話那個力道就不大啦。

:真正要求道的或想要來的?

:哈哈~這個以前後學跟那個遊天堂地府的(許傳營講師)我們一起的時候,他就跟後學講說地府要來轉世的時候,都要爭著要來台灣出生,那個國外的比較沒有人要去出生,都爭相要來台灣出生,可是來台灣出生的名份有限,不是你想來出生就來出生都是名份有限,可是我們要了解,你一直爭爭爭著要來台灣做人很好,台灣很好修道,可是來出生了以後看到花花世界迷惑了,都在遊玩了啦!啊!不要修道,忘記了啦!等到一口氣沒有了才又發現啊!我是要來求道修道的太慢了,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一生很短要把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