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云何忽生山河大地(第 66 頁,反面) 爾時阿難及諸大眾,蒙佛如來微妙開示,身心蕩然得無罣礙。是諸大眾,各各自知 心徧十方,見十方空,如觀手中所持葉物。一切世間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 心精徧圓,含裹十方。反觀父母所生之身,猶彼十方虛空之中,吹一微塵,若存若 亡,如湛巨海流一浮漚,起滅無從。了然自知,獲本妙心,常住不滅。 禮佛合掌,得未曾有,於如來前,說偈讚佛: 釋迦牟尼佛講完四科(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以及七大(水火風土空見識)以後, 「爾時阿難及諸大眾,蒙佛如來微妙開示」,這時候阿難及諸大眾,等於大部分都已 經了解到意思,就是領悟的意思。四科全事皆理(全部的事都是理,理=不生不滅佛 性本體)。七大全相皆性,都沒有互相陵滅,沒有掛礙。這時候阿難及大眾蒙佛如來 微妙開示,就是把很微細的上乘佛法都能夠全部講說出來。「身心蕩然得無罣礙」, 身=法性身,心=妙明心,身心蕩然就是大水飄盪,已經清清楚楚,很快樂都沒有 掛礙。「是諸大眾,各各自知」,就是自己知道,就是已經領悟的意思。「心徧十 方」,就是各各都知道心能夠徧滿十方(十方=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 我們每一個人都一樣,心都徧十方。「見十方空,如觀手中所持葉物」,看到十方 的虛空,好像看我們手拿著樹葉(就是非常清晰的意思),心能夠徧滿十方就是不侷限 在一個小的角落。假如我們住相,我們的心就沒辦法徧滿十方,就很狹窄。 「一切世間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心精徧圓,含裹十方」 一切世間諸所有的物(就是看得見的東西),都是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這是佛講 的,楞嚴經是佛講的,直接就跟我們講明凡塵所有萬相全部都是菩提妙明元心。心 精徧圓,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普徧整個虛空,然後圓滿無缺。含裹十方,包含整 個虛空。 「反觀父母所生之身,猶彼十方虛空之中,吹一微塵,若存若亡」 看到我們父母所生的這個身體,就好像十方虛空之中,吹一粒的微塵,我們身體非 常渺小而且若存若亡,不是常住的。 「如湛巨海,流一浮漚,起滅無從」 好像湛然的大海,浮漚=海浪引起來的泡泡,就是一個泡泡。泡泡起來跟消滅都是 瞬間、很快的,而且泡泡的起來,沒有起來的地方也沒有滅的地方,所以起滅無從, ―2― 都沒有一個規律。 「了然自知,獲本妙心,常住不滅」 了然透徹的了解,自己知道,已經得到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就是本妙心,常 住不滅。這個最不容易,我們領悟到自己真心佛性常住不滅,各位領悟了沒有?我 們要跟阿難一樣,要已經領悟我們常住不滅的本妙心。 「禮佛合掌,得未曾有,於如來前,說偈讚佛」 這時候禮佛就是像佛敬禮然後合掌,以往都沒有得到過。於如來前,說偈語來稱讚 釋迦牟尼佛,能夠開示最上乘佛法。 經文 妙湛總持不動尊,首楞嚴王世希有;銷我億劫顛倒想,不歷僧祇獲法身。 願今得果成寶王,還度如是恆沙眾;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 伏請世尊為證明,五濁惡世誓先入;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洹。 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審除微細惑;令我早登無上覺,於十方界坐道場。 舜若多性可銷亡,鑠迦羅心無動轉。 妙湛總持不動尊 「妙湛」就是我們佛性本體,妙=很奧妙,可以從無生有。湛=湛然常寂,感而遂 通。所以妙湛是我們的法身,就是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這個法身每一個人都有。 「總持」就是陀羅尼,陀羅尼就是咒,總持=總一切法持無量義。我們也可以一樣 總持。這就是果報身。妙湛=法身,總持=報身,不動=應身,應著眾生的根器, 本尊不動。尊=就是三界十方最尊貴的。 首楞嚴王世希有 首楞嚴就是一切事究竟堅固。之前我們有發一張概略跟詳說,那就是把首楞嚴的涵 義詳細的說。我們概略的了解一切事究竟,就是凡塵的事都已經辦完了,都已經到 達究竟,已經沒事了,一切事都已經完了,然後堅固,堅固就是得到堅固的理體(道 理的體就是不生不滅佛性本體),所以一切事究竟堅固。文字連起來,意思我們不太 容易了解,文字一分開解說就很詳細,一切事究竟。各位前賢凡塵事、一切事都做 的究竟沒有?還沒啊,還正在做,所以要一切事究竟,全部都已經做完了,凡塵事 都沒有了,都沒事了。所以首楞嚴王就是一切事已經究竟了,然後我們得到堅固的 不生不滅佛性本體。世希有,世間非常的稀有,很難得。 銷我億劫顛倒想 銷=消除,消除我長時間的顛倒想,因為我們大部分在凡塵都是顛倒,我們該注重的 不注重,不該注重的卻很注重,所以眾生都顛倒,那我們顛倒都從念頭的想而來。 ―3― 所以銷我億劫顛倒想,顛倒想都能夠消除掉了,我們就能夠正見正知,正確的知見 都呈現。 不歷僧祇獲法身 僧祇就是阿僧祇劫,阿僧祇劫就是非常長的時間。我們講的「那由他」就是千萬, 個十百千萬,千萬叫做一個「那由他」。「那由他」再往前就是叫「蘋婆」,然後再個 十百千萬,千萬的「那由他」叫做一個「蘋婆」;然後再個十百千萬,千萬的「蘋婆」 叫做一個「迦他」;然後再個、十、百、千、萬,千萬的「迦他」叫做一個「阿僧衹 劫」;各位了解這個數目真的是天文數字,非常多,所以阿難講不歷僧祇獲法僧,就 是不用經過那麼久的時間,就已經得到我們的法身。那我們也是一樣,不用經過很 久我的法身都呈現,以法為身,整個宇宙空間都是我們的法身,各位都有法身,認 了我們法身沒?要認喔,不能說那不是我的法身,那樣就很可惜了,要知道整個宇 宙虛空都是我們的法身。 願今得果成寶王 希望現在能夠得到佛的果,就是證悟了成寶王。我們都可以成寶王。 還度如是恆沙眾 就是成就以後(證悟本性)再回來渡眾生,一粒沙即一位眾生,恆沙眾就是眾生非 常多,我們都全部渡眾生成佛,都要所有眾生進入蓮花世界。 將此深心奉塵剎 我們平常在用的心都是很淺,都是直心很淺,然後深心就是深深的進入到我們內心 深處。將此深心奉給塵剎(凡塵剎土),就是要在苦海之中來渡化眾生。 是則名為報佛恩 就是佛的恩惠很難報答,渡化眾生就是報答佛的佛恩,佛開示的恩惠。 伏請世尊為證明 要請釋迦牟尼佛證明,這樣的話自己就不會再變心,因為釋迦牟尼佛在證明、在看 著你,看著你有沒有按照你所說的去做。 五濁惡世誓先入 各位前賢五濁知道嗎?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劫=災難,現在有時 候有節慶的時候,一些生病比較重的人就要過劫,若過不了,就過世了。若過得去, 就等到下一個節日。我們知道嗎?都不知道,這是常識。所以生病比較重者,當節 慶一到我們就要特別注意,過劫,會不會過那個節日,譬如端午節、中秋節、過年, 這都是過劫,說小一點的話,我們每天一起床以後,我們也都在過劫,你看我們一 ―4― 出門,回來的時候,劫都過了。假如在外跟人家相撞,會受傷,劫就卡住了,嚴重 一點的命就沒了。所以我們也都在過劫。所以第一個就是劫濁,一個意思就是災難, 另外一個意思就是長時間,時間很長,用劫來代表時間很長。 第二個見濁,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見解,我們之所以沒有成佛就是被我們自己的見 解障礙,所以這個見就是五利使。後學有寫過五利使的資料給大家看嗎,我們進入 初果的時候,不是要經過八十八使,見濁八十八使,思是八十一品。都沒印象了, 我們稍微了解一下,五利使就是我們要見道的時候,被這五個很銳利的切斷了,就 見不道了。(1)身見=從我們身體產生的見解(2)邊見=兩邊之見,不是著於有就 是著於空(3)戒取見,就是非因計因,不是因但我們把它當成原因,就來修苦行, 修一修都無效(4)見取見,就是自己還沒證悟但說自己已經證悟了,那叫非果計果, 不是果報,但我們把它算計是果報(5)邪見,邪見最厲害,就是認為沒有因果,把 因果撥轉,全部都進入沒有因果,沒有因果會怎麼樣?會很亂,行善也沒有人要行, 作惡也很多人都作惡,叫做撥無因果,就是因果全部都不要,說沒有因果,這是最 厲害,這胡說八道,這不可以。這五個叫五利使,就是我們見道的時候被五利使割 斷,就見不到道。所以見濁的這五利使很厲害。 第三個煩惱濁,煩惱濁倒是五鈍使,五鈍就是鋸不斷,我們一直鋸都鋸不斷,有夠 鈍的,好比刀刃很鈍,硬是拿來切菜,再怎麼切都切不斷。五鈍使簡單的記:貪瞋 癡慢疑。我們要見道了卻被這五鈍使卡住,都見不到,為什麼?很鈍,要把貪瞋癡 慢疑切斷但卻被這五個卡住,切不斷。貪可以切得斷嗎?(會),那還不錯,很有勇 氣要把貪切斷,但是貪很鈍,有切但沒斷,如果再見到又讓我們起貪心的,貪又來 了,會不會?會,所以它叫鈍,都鋸不斷。銳利不好,鈍也不好。太利了,要見道 卻被切斷了,見不到道;太鈍了,要見到道,一直鋸都鋸不斷,鋸不斷就見不到。 第四個眾生濁,眾生濁就是五陰(色受想行識),具備五陰以後就具備眾生濁。 第五個命濁,我們一期的壽命大約一百年,我們大概都沒活到一百歲但是以一百年 來說,色跟心連起來,色=身體,心=我們的心沒有形相,本來六根可以通用,現 在因為有命濁,就把各個隔開,眼睛只可以看,耳朵只可以聽。各位前賢我們修到 後來的時候六根可以通用。所以當我們開法會看到仙佛來借竅,講一些很好的詞句, 當點傳師、講師在抄黑板,仙佛借竅時面向著我們廟的外面,而黑板是在背後,當 字抄錯了,仙佛都會說那個字錯了,應該要哪一個字才對。仙佛沒有轉頭過去看, 為什麼仙佛知道他寫錯,我們都會想「因為仙佛,仙佛都會知道」,那個就是六根互 ―5― 用。所以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互用,眼睛可以看、眼睛也可以聽、眼睛也可以嗅 聞,眼睛可以聞香聞臭,不可想像喔~你是在講卡通嘛!不是喔,實在的,六根互 用。仙佛身根(身體的根),仙佛不用轉頭過來看就知道你字寫錯了,那個就是六根 互用,我們修的話也可以到達六根互用那個狀態。等一下說你這怪人,沒有喔,這 是我們佛性的功能作用。所以我們不知道的就是要知道,應該知道的要知道,常識 的要常識,常識也要知道,當大家都知道的,而我們不知道這也不行。所以「五濁 惡世誓先入」,就是不好的凡塵,發愿要進入五濁惡世來渡化眾生。 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洹 泥洹=涅槃,就是不進入涅槃。假如有一個眾生還沒成佛,他就不進入涅槃,就是 一定要渡所有眾生成佛。所以各位前賢,後學講你們大家要認真一點幫助後學,你 們都要成佛,後學才可以離開凡塵,不然後學就得要再來。 大雄大力大慈悲 這是稱讚釋迦牟尼佛。 希更審除微細惑 我們在凡塵有見惑跟思惑。見解上的迷惑、思想上的迷惑,都有很多的惑,所以我 們要把所有的惑都除掉清除(就是全部了解以後,就沒有迷惑)。阿難很聰明,希望 釋迦牟尼佛可以審除我的一些微細惑。 令我早登無上覺 無上覺就是佛,就是可以成佛。 於十方界坐道場 在十方界坐道場,能夠說法渡化眾生。 舜若多性可銷亡 舜若多就是空(空性),空性可以銷亡。 鑠迦羅心無動轉 鑠迦羅就是堅固,堅固的心沒有動轉,意思就是說空性可以銷亡,堅固的心絕對不 會動轉,就是他立的愿非常堅固。我們也是一樣,要立愿長,不要常立愿。立的愿 就要去完成,但不要常立愿。過了一段時間又去立愿,又過了一段時間又去立愿, 這樣你的愿就變生滅了。 小字體 妙湛,讚佛法身(不但是讚佛,我們也有法身)。法身,為諸法所依之理體(所有萬 法所依賴的理體就是法身,也就是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在無情(植物)分中為 法性,在有情分中為佛性(所以法性跟佛性是一樣的,法性就是它沒有我們人的精 ―6― 神狀態、沒有情識),即眾生本有之佛性,妙覺湛然,徧周法界(我們的不生不滅佛 性本體,周徧整個虛空,整個法界都是我們的佛性本體)。眾生在迷(我們迷昧了, 就是沒有清醒),法身埋沒於五蘊山中(五蘊就是五陰,就是我們的身體,我們的法 身埋沒在我們的身體裡面,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法身且充塞整個宇宙虛空,而我 們沒有啟發讓祂出來運用,所以要研究要修持),佛因(就是我們要修證成佛的那個 佛的因)中悟此妙覺湛然之真心,依此清淨法身,不生不滅為因地心,然後圓成果 地修證(所以這個心一定要用不生不滅的真心,就是佛性本體,才可以修成),得證 離垢妙極法身(就是可以證悟離開凡塵的污垢,然後我們證悟自己法身),是謂成佛。 總持,讚佛報身(果報身,我們眾生也都有,我們現在的身也就是果報身,以往我 們所造的善惡業,現在顯現我們這個果報身。各位前賢了解嗎?我們現在的身就是 果報身。佛的果報身非常的高大,有一千丈之高,一丈=十尺,一千丈有一萬尺, 我們可以看到嗎?我們眾生看不到,要菩薩才能看到。當我們能夠行持行善,果報 身就像須彌山王,在金剛經裡面有講到,須彌山很大,我們的果報身也一樣很大, 但是還不如佛,佛的果報身毘盧遮那,非常大)。報身以智慧為身,此智即般若妙智, 人人本有(我們每個人都有)。佛云:大地眾生,個個具有如來智慧德相(每一個人 具備,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證得,所以每一個人都有如來智慧德相),眾生迷此(就是 迷昧這個智慧德相),全智成識(很可惜,我們現在要轉識成智,五八六七果因轉就 是轉識成智,這邊是指從全部的智慧變成識);佛因中悟此(佛因中領悟這個總持), 依如如智,照如如理,回光返照,照澈心源,惑盡智圓(迷惑已經沒有了,盡了, 智慧圓滿),轉識成智,得根本智,成自受用報身(自己受用)。此智總持一切智, 是為一切智之根本。依根本智復起後得智(後來得到的智慧。當眾生須要用什麼法 來修,你有智慧告訴他,那個叫獲得智。所以獲得智比根本智難得,要得到比較困 難),成他受用報身(根本智是自用;獲得智是他受用,就是對眾生非常有利益)。 總持無量(所以叫陀羅尼),能為眾生作外熏之緣(我們一直熏染熏陶佛因,一直薰 習,我們一直研究真理就一直在薰習佛因,佛因成熟就可以成就佛的果位),故讚曰 總持。 不動,讚佛應身。應身乃應眾生根機所示現之身(所以這個不動就有千百億化身。 我們也有千百億化身,當我們做一個事就是一個應身去做,然後我們會有很多的事, 都去做。一個事就一個變化身,那很多的事就很多的變化身。譬如過馬路,看到一 個小孩子也想要過馬路,但是車子很多小孩子不敢過馬路,你就牽小孩過馬路,這 ―7― 就是一個應化身。阿婆要過馬路,阿婆走路很慢,你陪阿婆過馬路比較安全,是不 是又一個應身?是。我們有沒有千百萬的化身?有啦,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不知 道寶),觀察眾生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隨機應現,不動本際(為什麼不動呢? 出來的變化都是過了以後,祂就回歸到本體來了,所以本體不動,動的都是短暫, 所以應化身是千百億),普應十方,自在解脫,任運無礙(我們可以運轉千百億化身 來就渡眾生)。 尊字,由佛從因剋果(就是從因開始修,一直修到佛的果位),五住究盡(五住=1. 見一處住地(就是我們已經把所有的都已經究竟了,沒有了,現在只有剩下一處); 2.欲愛住地(就是我們在欲界生活,我們很容易體會欲愛住地);3.色愛住地(就是 色界);4.有愛住地(就是無色界,雖然都已經沒有形相,可是還有那個心念,所以 還沒有脫離);5.無明住地(是全部包含,從第一見一處住地,第二欲界的,第三色 界的,第四無色界的,全部都有無明,無明住地是屬於第五;佛已經五住究竟,盡 了,沒有在這五住裡面),二死永亡(二死=分段生死,變易生死(我們眾生都是分 段生死;變易生死,是到達阿羅漢以後,還有微細的思想叫變易生死)),福慧兩足 (兩個都很充足,福充足,慧也很充足),九界稱尊(本來是十界,但佛已經不在裡 面了,就剩下九界。九界=菩薩、辟支佛、阿羅漢,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 道、地獄道、惡鬼道。再加一個佛剛好十界)。為世間六凡,出世三乘之所共尊。 首楞嚴王,即阿難所請,世尊所證、所說之法。以有三摩提名大佛頂首楞嚴王,今 以總名讚之(首楞嚴王就是總名,若是講裡面的內容就有奢摩他、三摩提跟禪那, 共三個。有些以往我們都沒有接觸沒有研究,所以不知道,可是只要你一直聽的話 就會熟悉,熟悉以後就會進入狀況,就會了解到裡面的意思)。首楞嚴譯為一切事究 竟堅固(所以我們都把文字連起來,「事」不會究竟也不會堅固,所以「堅固」兩個 字要加一個逗點,「一切事究竟了,堅固等一下再說」。所以一切事究竟就是凡塵事 都已經做完了,已經沒有凡塵事了,所以一切事究竟了。究竟以後就得到堅固的理 體(道理的本體),道理的本體就是不生不滅佛性。所以一切事究竟,然後堅固), 佛證此究竟堅固之定(究竟,都沒有凡塵事了,事都沒有,變成剩下我們很堅定的、 很堅固的佛性本體),前說四科七大,一切事相之法,一一會歸如來藏性,本不動搖 本不生滅,自性天然妙定,即首楞嚴定(首楞嚴定是我們佛性本具備的定),此定為 定中之王(所有正定的首領),能統百千三昧(定)。阿難聞此悟此,故以所悟之定 名讚之。 ―8― 世希有,雙讚佛法(讚佛也讚法,就是法世稀有、佛世稀有),難逢難遇。 銷我億劫顛倒想,銷者銷除,億劫即無量劫,非局定數(就是不侷限有一個一定的 數目,即很長的時間);顛倒想者,迷真認妄(我們真已經迷昧了,而把妄認為是真), 執妄為真(執著妄是真的。我們在日常生活都這樣,我們身體是水火風土眾緣聚會 借我們用,是假的,而我們都把身體執著是真的,執著的還蠻厲害,都不承認自己 執妄為真),真妄顛倒。迷心在身內,惑法在心外(各位前賢,心在哪裡?對,無所 不在,這一問馬上就回應,這表示時時刻刻都了解到心無所不在,全部都是我們的 真心,整個宇宙虛空都是我們真心。然後這個法也一樣在心內,沒有在心外。假如 我們認為心外有法,那就叫外道(已經在道之外,外道)。我們在道之內還是在道之 外?所以要承認萬相萬事都是我的心,真的還要一段時間,慢慢的銷融、消化融化, 進入我們的真心),身心萬法各有自體(不知道身心萬法全部都是一真法界、一體), 妄認身心為實我,萬法為實法,我、法二執顛倒重重錮蔽(顛倒了,然後重重把自 己都鎖在裡面),將本有法身,迷不自知(自己本有的法身,我們都迷昧了,自己都 不知道),則非失似失(沒有失掉,但好像已經失掉了),若一旦開悟,親見本來面 目,則無得為得矣(假如我們開悟了,就可以親見本來面目。各位有沒有親見本來 面目啊?要了解到,當我們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那個時候就是已經親見自己的本來 面目。我們那個覺性放不下,你再怎麼放都放不下(覺性)。萬緣放下可以把外緣、 所有凡塵的緣全部放下,就是佛性本體放不下來,而那個就是自己的本來面目。這 樣知道嗎?以往後學還記得道親在問「要怎麼樣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道親說「就 去婦產科看,看小孩子剛出生的原來樣子就是本來面目」,後學說那個又不是你。所 以本來面目是我們自己本身,不是外面的,自己要了解到,親見了自己的本來面目 就是萬緣放下一念不生,不是很了了分明嘛?那個就是已經親見自己的本來面目, 但不能看到形相。後學都講「若有所見,即是邪見;若無所見,即是真實的見於如 來」,那我們萬緣放下一念不生,真實的沒有所見,而真實的沒有所見就是真實的見 於如來,這樣就是親見自己的本來面目。這個自己要了解,以後也要講給人家聽, 若你要看你自己的本來面目,就是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那個了了分明,沒有形相呈 現,可是你就是很確定的,這就是我自己的佛性本體,就是那個。所以我們自己本 身要知道,但也要告訴人家)! 今聞如來循循善誘,破緣影之非心(我們都攀緣影像,所以凡塵的所有一切都是假 的,都是影子而已,所以破緣影之非心,那個不是我們真心,都是妄識),指根中之 佛性(把我們根中的佛性都指點出來),十番正示(即十番顯見),二見翻顯(就是 ―9― 同分妄見跟別業妄見),更會四科(融會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則妄即真, 復融七大(又把七大全部融合),全相全性,將本有法身,和盤托出(整個都講出來), 如雲開見日,冰化為水,億劫顛倒妄想,一旦銷除矣!而此銷除之功,一由如來微 妙開示,二由阿難悟明心性,如若不悟真心,安得銷除妄惑(所以我們一定要悟明 心性。我們有一個禮拜講明心見性,因為都是無形無相,所以就比較不容易領會, 我們一定要用心,只要你肯用心,心性一定可以領悟)。 不歷僧祗獲法身者,梵語阿僧祗劫,此云無數劫(中文叫做無數劫),乃長時分(非 常長的時間)。佛云:「眾生畢竟成佛,須經三阿僧祗劫(聽到這很放心,眾生畢竟 成佛,絕對會成佛,只是長或短而已,去三惡道也沒關係,一樣會再出來會成佛。 但後面又加了一句須經三個阿僧祇劫,夠久的,我們不用等那麼久,現在上天大開 普渡,活佛老師掌道盤,都已經把我們授記可以成佛,要不要就看我們,活佛老師 這一段時間,不管是在中南部或是在外國都一直在推廣要研究性理心法,就是希望 我們都能夠成道成佛,萬八太短了,萬八以形相來講很長,可是以佛性本體來講是 剎那,一剎那一萬零八百年就過去了。所以我們下一個元會再來的話會說:「你怎麼 還在!你是不是都沒認真修,不然你怎麼還在呢」,所以能夠修證到我們佛性就可以 回歸本位(就是成佛了),成佛就不用到凡塵來了。假如我們沒有修證的話,就要再 來,還要來。皇母訓子十戒說在三山坡把我們的仙衣仙鞋都收回去,把我們趕到凡 塵來。這是說的好聽,是我們自己起心動念,若不要一念妄動就不會落入凡塵。我 們不但是一念而且還是萬念,所以就落入凡塵在受苦。苦不苦?年歲蠻大的都苦, 年歲很年輕的話就不苦,充滿著新奇都還不覺的苦,而年歲愈大就愈苦。所以了解 凡塵不好玩,不要玩了,回歸故家鄉。所以經過三個阿僧祇劫就可以成佛,是很久 的。」今阿難自敘,不必經歷三阿僧祗劫已獲法身。此處須加以詳釋。 獲者得也,有悟得證得之不同(領悟跟證悟不一樣,領悟是知道;證悟是自己本身 已經確實做到。上個禮拜有講腳底按摩,你去體會那個不痛的,當你真的體會到, 那個叫證,你已經證悟到你的佛性。假如還是很痛很痛,那就還在生滅。不要再說 被按摩後很痛,就說後學都騙人,不騙人的,而是你自己忍受不了。要成佛要先稍 微忍受一下,所以你就要先有心理準備:「身體不健康,腳底按摩一定很痛,那是一 定的」,那個時候你就趕快專一,看你是要從眼根或耳根轉移,當按摩師按摩讓你感 覺痛的時候,你的心都不要回到你的身體(當你的心回到你的身體一定會痛),心離 開身體會不會?不會啊!我們的心離開身體不會啊!像台南火車站有沒有去過?有, 我們現在把整個心放在台南火車站,那個心已經抽離身體了,已經都去台南火車站 ―10― 了,心不在身上了。所以看我們有沒有心想做,你有心要試驗的話,一段時間而已, 當按摩師按摩的你很痛的時候,你也都不會回來(神經都不要回來)。神經好像塑膠一 樣,假如你有去拔牙,牙科醫師會拿給你看,你的神經就是這個,一看就好像塑膠。 當牙齒的神經一抽出來,整個牙齒就不會痛了。所以神經就像那個塑膠。所以當我 們身體的神經不讓它存在(就是不注意它),你全部用真心,轉移到你…,你看你以往 有什麼得意的,全部就放在得意的地方,失意的就不要,失意的我們就會流眼淚, 當按摩師看到你一直流眼淚,會想說你痛的很厲害,按摩師就會錯意了。所以我們 要往好的想,轉移,你可以試試看,絕對不一樣。所以悟有領悟跟證悟,是不一樣)。 阿難煩惱障重,所知障輕(阿難煩惱的障礙比較大,所知障比較輕,因為阿難也都在 求所有修持的法門,所以所知比較寬廣),況已發大心,已求佛定(何況阿難已經發 大心,已經要求佛幫助他),佛為重重開示,直指本有真心,以為菩提正因,此心不 生滅不動搖,即人人本具清淨法身,昔被顛倒妄想之所覆蓋,現在顛倒想已銷,如 雲開自當見日,則親見本有佛性,而云悟獲法身――沒錯。 再則,教有權實,權教多重事相(權=方便,方便的教法裡面都注重事相),必假修 成(假=借,借著修才會成就。有位前賢對後學講,為什麼是假而不是真,後學說 假是借的意思);實教則重性具(實相的教導方法重在本性所具備,就是我們本有), 貴在了悟(所以實教貴在了解領悟)。未悟之先,法身本自現成(還沒有領悟的時候, 我們法身本來就有、本來就在),圓覺經云:「一切眾生,本成佛道(一切眾生本來 都是佛,之所以沒有成佛,都是我們觀念作祟,所以我們觀念要改變),倘能一念回 光,便同本得(迴光返照就已經跟我們本具的得到是相同),但離妄緣,即如如佛(離 開妄緣,我們都在外面攀緣,那個叫妄緣。所以萬緣放下是沒錯的,一定要放下, 不放下的話我們都在妄裡面,真的都跑不出來,所以我們妄一定要放下)。」 願今得果成寶王,阿難既已悟獲法身(領悟得到法身),自知成佛有分(自己知道成 佛有份,已經可以成佛),故發願成佛度生(要渡化眾生),報佛開示之深恩,即四 弘誓願:佛道無上誓願成,煩惱無盡誓願斷,眾生無邊誓願度,法門無量誓願學, 伏請世尊為證明,以願重力微(他的願非常的大,可是力道很小,願重力微),故伏 請世尊證明,實求慈光加被(希望佛能夠慈悲的加以照顧),令得不退(有時候我們 遇到挫折困難,就不想修了。那本密勒日巴的小說,苦很難受,很多次密勒日巴都 想退,都是硬撐熬過來的,阿難很聰明,請釋迦牟尼佛幫他證明,就是請佛幫忙照 顧,這樣阿難就都不會退了,一退了佛就馬上看到,所以這樣就可以成就,所以阿 ―11― 難還是想盡辦法),滿斯弘願。五濁惡世誓先入,發心之大、之定、沒有猶豫,如一 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涅槃(泥洹就是涅槃,所以是很堅定的心)。(泥) 大雄大力大慈悲,大雄,生死不能縛(就是生死綁不住我,所以叫大雄)。大力,魔 外不能擾(魔跟外道不能來擾亂,有力道)。大慈悲,能令眾生離苦得樂(都能夠離 苦得樂)。希更審除微細惑(我們的微細惑非常的多,阿難希望釋迦牟尼佛能夠審除), 此惑有二分別,一、界內思惑(三界內思想上的迷惑);二、界外無明(三界所有, 不管界內、界外,全部的無明都包含在內)。思惑是煩惱障細分(思想上的迷惑都很 不容易清除掉),無明是所知障細分,阿難雖悟獲法身,而此二惑俱在(這兩個迷惑 全部都還在,就是都還沒有去除掉),故欲加功用行,求佛更為開示審除。 令我早登無上覺,於十方界坐道場:說法利生(令阿難能夠早登無上覺。佛也交代 阿難,你不要那麼快進入涅槃,一定要留著來教導我們末法眾生。我們都知道大迦 葉在雞足山要等候彌勒祖師下生,因為釋迦牟尼佛交代,要把所有跟釋迦牟尼佛修 的弟子要帶來交給彌勒祖師教導,這樣大迦葉的任務才完成。所以大迦葉有一次現 身給一位教授看,就是雞足山打開,大迦葉走出來讓那位教授看到,然後再進入雞 足山,整個山又關起來,所以大迦葉現在還在。因為在楞嚴經裡面釋迦牟尼佛有交 代阿難領悟證悟以後不要那麼早進入涅槃,一定要留著來教導我們眾生,但是都沒 有聽到阿難的消息)。 舜若多性可銷亡,鑠迦羅心無動轉。舜若多,此云空(舜若多中文叫做空性,就是 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鑠迦羅,此云堅固(中文叫做堅固,就是堅固的心沒有動 轉)。阿難已發上求下化(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廣大心、第一心、常心、不顛倒心, 四心並發(廣大心、第一心、常心、不顛倒心,在佛經裡面時常都會提到,希望我 們都有具備這四心),四弘深誓。結云:縱使空性,可以銷亡,而我堅固之心,決無 動轉,即所謂虛空有盡,我願無窮也(可以說很堅固的愿力,我們在立愿的時候也 要這樣,就是立愿很長,一直都行使我們的愿力,不要常立愿,要立愿長)。 經文――云何忽生山河大地(第 67 頁,反面) 爾時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 白佛言。 富樓那就是滿慈的父親,彌多羅尼子滿慈的母親,用父親跟母親的名字,就變成他 的名字―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在大眾中從座位起來,「偏袒右肩,右膝著地」,這在印 度是最敬禮。「合掌恭敬而白佛言」,紅陽期的合同就是「合掌」。我們從形相來說, 我們右手做、左手做,所做的事情都是凡塵事,當兩隻手一合掌,凡塵事就沒辦法 ―12― 做,所以沒辦法做凡塵事就把凡塵事放到背後,叫做背塵合覺。一合掌就把良知良 能良心掏出來叫做合覺(跟自己的覺性合在一起),所以背塵合覺,這個意思很好。 當人家在罵的很厲害,看到你雙手一合掌且又行個禮,在罵的就馬上停下來。有沒 有人合掌罵人的?沒有,所以合掌這個動作是很虔誠很敬意尊重對方。所以合掌恭 敬而白佛言,就是提出他的問題。 經文大威德世尊,善為眾生敷演如來第一義諦!世尊常推,說法人中,我為第一, 今聞如來微妙法音,猶如聾人,逾百步外,聆於蚊蚋,本所不見,何況得聞?佛雖 宣明,令我除惑,今猶未詳斯義究竟無疑惑地。 就是稱讚釋迦牟尼佛善為眾生敷演如來的第一義諦。「世尊常推,說法人中,我為第 一」,釋迦牟尼佛時常稱讚富樓那說法人之中,富樓那是第一的。「今聞如來微妙法 音」,現在聽到釋迦牟尼佛為阿難開示的這些內容,這個微妙的法音,當富樓那聽到 以後,我這個說法第一的,怎麼能夠佔這個名呢(名稱應該不能佔據)。所以富樓那 就講「猶如聾人,逾百步外,聆於蚊蚋」,聾人就是耳朵聽不見,又超過一百步的遠, 然後來聆聽蚊蚋,蚋跟蚊子一樣,小小的一隻;蚊就是蚊子。「本所不見,何況得聞」, 意思是一百步以外那麼遠的地方,可以看到蚊子嗎?看不到了,所以富樓那說「本 所不見,何況得聞」,看都看不到了,怎麼能夠聽到它的聲音。倒是我們晚上睡覺時, 蚊子在我們臉上飛時,我們倒是聽的很清晰,當你一感覺到蚊子停在你的臉上,你 用力打下去,結果蚊子沒事(哈)。「佛雖宣明,令我除惑」,佛雖然宣揚讓整個上乘佛 法都明朗,就是要富樓那除掉迷惑。「今猶未詳斯義究竟無疑惑地」,現在對阿難所 講的那些道理義理還沒有完全了解,到底它的底線是在哪裡,能到達無疑惑的地步。 經文世尊,如阿難輩,雖則開悟,習漏未除。我等會中登無漏者,雖盡諸漏,今聞 如來所說法音,尚紆疑悔。 「世尊,如阿難輩」,後學一寫到這邊,後學說富樓那有沒有瞧不起阿難?是不是笑 阿難?這一講出來我們就了解,富樓那就很高,而阿難那一輩就很低,是不是內心 充滿驕傲?雖然沒有明言,可是已經都呈現了。所以就是跟阿難同樣情形的這些修 道人(就是有學的這些人,即阿難他們這一輩),其實我們要了解,因為阿難在楞嚴 經就是要引導釋迦牟尼佛講最上乘佛法,所以示現的程度很低不開,比我們普通的 智慧都還不如,那是故意的,阿難就是慈悲,要給我們末法的眾生了解道理的因由, 所以示現出不很高的程度。假如阿難表現的跟文殊菩薩一樣,那我們看得懂嗎?覺 對看不懂,每一次後學看文殊菩薩所講,頭腦都冒煙,為什麼?文殊菩薩講一句, 後學就要看了老半天才知道意思是在講什麼。連釋迦牟尼佛都時時刻刻跟文殊菩薩 ―13― 講「好了,你不用再講,你講這個眾生聽不懂」,所以文殊菩薩智慧很高。 「雖則開悟,習漏未除」,阿難雖然已經開悟了,可是阿難的習漏未除。我們的習慣 性,我們很多習慣性在佛性裡面都沒有,可是習慣性有。各位有沒有發現?我們佛 性裡面有沒有貪瞋癡?(沒有),我們習慣性裡面有沒有?(有),都是這樣,就是 因為六道輪迴太久了,很多習性都已經超出我們佛性很多,很多不該有的都有,所 以我們修道就是把這些佛性裡面沒有的而習性有的,我們把它去掉,這樣就好了。 簡不簡單?可是我們養成習慣性以後,要改掉真的很困難。像我們有抽煙有喝酒, 後學有看過很多人戒煙,他本來一天才抽半包,當戒煙一段時間以後,再開始抽一 天就一包,然後過沒多久又戒煙不抽了,又一段時間又看他再抽了,糟糕了,一天 兩包了。是不是愈戒煙愈大?所以我們了解,我們那個心你若是不把它限制而讓它 自由,它不會很厲害;可是你若是限制心,不可這樣不可以那樣,每樣都不行,心 會怎樣?會抓狂,每樣都做,我們的心就是這樣,很不好去降伏。所以須菩提才問 釋迦牟尼佛怎麼樣來降伏我們的妄想心?各位前賢怎麼樣降伏?很大學問,要降伏 我們妄想心真的是要下定決心才能夠降伏。所以富樓那說阿難習漏未除,還沒除掉。 這個「漏」,我們就是因為精神外放,所以落漏於三道,落入凡塵受苦就是因為漏, 就是因為精神外放。 「我等會中登無漏者,雖盡諸漏,今聞如來所說法音,尚紆疑悔」,這是講富樓那他 們的程度,我等在楞嚴法會裡面已經到達無漏(登=到達)。真正你到達無漏,能夠 稱得上是無漏,已經就是成佛。所以六通裡面的無漏通最困難,外道沒有,漏盡通 就是無漏。所以富樓那講我等會中已經登無漏者,「雖盡諸漏」雖然所有的煩惱都已 經盡了、沒有(漏在中文翻譯成煩惱)。「今聞如來所說法音」,現在聽到釋迦牟尼佛 對阿難所開示的這些真理、所說的法音。「尚紆疑悔」,紆=圍繞的意思,尚還有疑、 還有後悔,就是對這個真理還不了解,聽聞沒有很正確,所以很後悔。 經文世尊,若復世間一切根塵陰處界等,皆如來藏清淨本然。 這裡富樓那就用簡單的來代表,根=六根,塵=六塵,陰=五陰,處=十二處,界 =十八界,一個字就代表一個內容。「皆如來藏」,全部都是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所含 藏。「清淨本然」,祂本來就是清淨。 經文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諸有為相,次第遷流,終而復始? 所有都是如來藏,那為什麼有山河大地生發呢、為什麼有萬相呢、為什麼有眾生呢, 這就是富樓那的疑問。所以這裡問為什麼「忽生山河大地諸有為相,次第遷流,終 ―14― 而復始」,所以富樓那就請釋迦牟尼佛能夠講說。 經文又如來說『地水火風本性圓融,周徧法界,湛然常住。』 如來在前面講地水火風空見識,這邊只有講地水火風,本性圓融,周徧法界,湛然 常住。 經文世尊,若地性徧,云何容水?水性周徧,火則不生,復云何明水火二性,俱徧 虛空,不相陵滅? 「若地性徧,云何容水」,地=土,這是用現象來論,大地跟水兩個不相容,用現象 來講而不是用性。地性跟水性是圓融,是周徧整個法界(就是充滿虛空),所以這裡 用我們凡塵現象的觀點。「水性周徧,火則不生」,好像火燒房子就要用水來滅火, 所以水跟火都不和,怎麼會圓融。「復云何明,水火二性,俱徧虛空,不相陵滅」, 要怎麼樣來了解,水跟火兩個性具備了全部、都徧滿虛空,不會互相欺負(即水跟 火兩個都會和好)。 經文世尊,地性障礙,空性虛通,云何二俱周徧法界?而我不知是義攸往,惟願如 來宣流大慈,開我迷雲,及諸大眾。作是語已,五體投地,欽渴如來無上慈誨。 「地性障礙,空性虛通,云何二俱周徧法界」,這兩樣又怎麼周徧法界。「而我不知 是義攸往」,我不知道它那個義理是怎麼排出來的。「惟願如來宣流大慈,開我迷雲」, 希望如來可以宣揚流布大慈大悲,然後撥開我的迷雲,被雲遮蓋的都把我撥開。「及 諸大眾,作是語已,五體投地」,五體就是我們兩隻手、兩隻腳還有額頭,就是最敬 禮。以往的禮非常的重。「欽渴如來無上慈誨」,就是欽仰渴望如來最上慈悲的教誨。 小字體――(第 68 頁,反面) 上段,佛為阿難,先用方便門,分別真妄,令其捨妄從真;後用平等法門,會融真 妄,令識萬法唯心(讓我們認識萬法都是我們真心)。四科七大,一一皆如來藏妙真 如性,一真本體(全部都是一真本體),令阿難明真生信,頓獲法身,更求如來審除 細惑,早得親證妙極法身,登無上覺。 爾時富樓那,在旁觸動心疑,即從本座而起,而白佛言,乃稱讚佛為大威德,仗佛 大威,阿難銷除倒想,由佛大德,阿難悟獲法身。善為眾生敷演如來第一義諦者。 能為阿難等小機眾生,循循善誘,自淺而深,由近而遠,令銷億劫粗惑,悟獲法身 真理,是可謂善為。若對小機說小法,不足稱之善為。今為敷演如來自證第一義諦, 向四科七大,直指如來藏心,使悟自心圓融周徧常住不滅(我們自己的真心,圓融 周徧常住不滅),非佛善說法要,怎能臻此(怎麼能到達這個程度)。 ―15― 世尊常時推重,說法人中,滿慈第一(滿慈=富樓那)。今聞如來微妙法音,猶如聾 人百步之外,聆於蚊蚋,意謂聾人聆蚊蚋(意思是聾人要聽蚊蚋),即近尚不能聞, 況遠逾百步之外乎(在很近都聽不到了,何況是百步外)。又聾人處遠,即大聲亦不 得聞,況蚊納之細聲乎。彼蚊蚋之形,本所不能見,何況得聞其音聲耶。(這就是富 樓那在講佛說出來的法音,富樓那從來都沒有聽過) 佛雖宣明令我除惑,此敘自疑(敘述自己疑問的地方)。以小乘法執未亡,平日迷執 萬法心外實有,諸大(水火風土)互相陵奪。佛雖種種宣明,萬法即心,諸大圓融, 令我除疑,現今依舊未能詳明,到達無疑惑地(到達沒有疑惑的地方鎖在)。 言有學之者,雖則開悟,習漏未除,顯出驕傲之氣,再說會中登無漏者,聞如來所 說法音,尚有疑悔,況未達無學者(無學=無法可學)。 若復世間一切根塵陰處界等,皆如來藏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此於萬法以 起疑(疑從萬法起)。佛於各科皆云本如來藏清淨本然,遂起二疑(兩個疑問),世 間法是有為,如來藏是無為,既皆無為應當無相,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諸有為相,意 謂既是如來藏清淨本然,以清淨故,不應更有染法之相(染了凡塵的塵垢),云何忽 生山河大地等染法之相耶。 次第遷流終而復始,即云何次第遷流終而復始,世界眾生業果,滿慈但執空如來藏 不變之體,不達不空如來藏隨緣之用(就是執著不變之體,隨緣之用全部都不去研 究)。又說地水火風本性圓融,周遍法界。此於五大以起疑(疑問從五大而起)。本 性圓融乃圓真實,周遍法界乃通真實,湛然常住乃常真實,圓通常。敘述迷情求佛 開示。 ◎剩下約十分鐘,提問問題 【問】:後學想請教劉講師有關後學在作工夫的幾個步驟,不曉得對不對。以前我們 剛開始上課的時候,講到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後學是覺得這三年的心得,後學以目 前來講的話,比較貼近的就是事來則應事去則靜,基本來講以前讀佛經,可能比較 貼近在三十三界(可能在無色界),包括一念都不可能才能夠到達三十三界之外,但 是我們現在可能沒有辦法,就是說:第一個剛進入的時候我們妄念非常的多,所以 後學是利用在睡覺的時候可以…,以前聖人每日三省吾身,那我們一天晚上作一次也 不錯。以前南極老先翁有要求我們要寫五百遍,如果我們可以達到「念念清淨純善, 言言誠懇無欺」,可以達到我的念頭是善的,這樣逐步來做也可以非常的好。在六祖 ―16― 壇經裡面也有講到「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眾生迷昧,所以佛也是要循循善誘。 因為像上一次後學看到活佛老師臨壇來講,活佛老師講一句話,後學就在想,像這 個課三年,活佛老師說是第一階段,第二階段怎樣還不知道,可是有些人有來上課、 有些人沒有來上課,活佛老師就講一句話:「叫你來上當然就是要來上;若沒來上, 以後發生什麼事情…」,活佛老師有講過這樣,活佛老師是講真的,後學在想或許有 一天我們遇到事情發生了,看怎麼處理,事情去了就放下,學會放下,這個階段是 不是正確,這是第一個步驟。因為後學這三年講一下心得,也是覺得對講師來講, 我們有再做,有的人說這三年上完比較不會發脾氣。後學的意思就是說,現在的階 段我沒辦法說一念不生,只能說事來則應事去則靜,但是事情來就該怎麼處理,過 去就放下。因為之前讀的要當成佛了、三十三界之外、什麼都沒有了、不用呼吸了、 不用想什麼了。但是在這欲界裡面我們可能還沒辦法到達這個程度,應該是說有順 序的來做。 【答】:開始從三年前第一堂課我們就講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可是那時候可以完全沒 有要求各位要怎麼樣努力去做,而且只要我們先把這個觀念能夠深入我們心中:「萬 緣放下一念不生」,因為我們在凡塵的生活可以說都是攀緣而且很厲害,都是我們有 企圖想要人家好,那都是算不錯的心,可是在修持的過程裡面這樣沒完沒了,所以 我們要學著「萬緣放下」――就是隨緣不攀緣,不容易喔!各位前賢我們隨緣不攀緣, 不攀緣就是人家好、人家不好,跟我沒有關係,我們不要去設計要他好、要他不好, 不要這樣。可是我們一般都會落入,都會要。 所以開始的時候我們才只有講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內容就沒有去提及。可是到後來 我們就有講「尸居而龍現,淵默而雷聲,神動而天隨」,那個時候就已經要各位能夠 做萬緣放下,做到後來程度夠了就可以到達「尸居而龍現」,就是你人在家裡不出門 能夠知道天下事,就是神通萬物,「淵默」就是深淵的靜默,「雷聲」就是很震撼, 為什麼呢?因為你本身的行持全部都是道,感人的程度非常的震撼,所以才有第二 句「淵默而雷聲」。第三句「神動而天隨」,不是說起心動念不可以,而是要天理跟 隨著。你起心動念了,全部都有天理跟隨,就是念頭裡面不是自私自利,而是要大 家好。所以循循善誘我們都是須要,是方便法門,因為要我們到達最理想的狀態, 不可能說一下子馬上就把所有的脾氣毛病都去掉,沒有那麼容易。假如我們一下子 不給六根當家,全部要佛性出來當家,保證一定抓狂。因為後學本身就試驗過,真 的還不行,為什麼?因為六根當家已經很習慣,你一下子全部不給六根當家,六根 會受不了,絕對會爆炸,所以我們要先妥協,一半給六根,一半給佛性,這樣慢慢 ―17― 的你自然很緩和的會調整到佛性在當家了,而六根都沒有意見,那要經過一段時間, 真的就是要自己本身去實驗。 「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就在我們日常生活的空間裡面做,不用特地再找時間、不用 特地再找地方所在,都不用,就是你有空的時候就可以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而且 要慢慢的由直心到達深心、到達大悲心,就是時間慢慢的增加,然後我們會愈做愈 習慣,做到習慣的時候,你連睡覺時候都會自己告訴自己萬緣放下一念不生,你不 用起心動念、你不用有意念,它自己會做。當到達那個狀態,直心的階段已經過了, 已經進入深心,深心的話你再累積,就可以到達大悲心(大悲心就是菩提心),當到 達菩提心的時候就已經快接近尸居而龍現。這個都要自己努力做,才有到達的一天。 假如都不做的話,光聽真的是沒有用,你聽了不做,跟不聽是一樣,所以聽了就要 做。但是有一些真理部分一定要薰習,沒有聽過的我們就一定要反覆再聽反覆再聽, 聽的都會熟悉,熟悉以後就進入我們的自性裡面,我們佛性裡面都有佛因了,成佛 當然沒有問題。假如我們在生活之中都沒有,都不醞釀、不把真理聽的熟悉,一下 子想要成道成佛,可不可能?不可能的,所以要先了解,我們自己本身先熟悉,一 熟悉以後就進入狀況,狀況進入了就可以成就,絕對可以,現在先了解一些名詞, 因為很多都沒有聽過,其實有,後學都有講,只是沒有一直反覆講。因為畢竟這是 最上乘佛法,你真的要努力、故意的要去找,你都找不到地方可聽,因為沒有人在 講,所以這個很不容易。我們活佛老師為什麼這麼注重,就是真的可以讓我們成就, 這麼好的法門而且又講的這麼實際,沒有講那種空中樓閣、沒有講天馬行空的,都 是要一步一腳印,我們可以實際做的、可以實際成就,我們一定要靜下心來很篤定 的,用鑠迦羅心堅固的心來修持,絕對可以成就。後學都發了大願「要使各位成佛」, 你們都要幫助我啊,不然後學就要在苦海沈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