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1年1月15日 星期五

楞嚴經-27

 經文――(第 60 頁) 阿難白佛:「世尊,如來常說『和合因緣,一切世間種種變化,皆因四大和合發明』 云何如來因緣自然二俱排擯?我今不知斯義所屬,惟垂哀愍,開示眾生,中道了義 無戲論法」。 釋迦牟尼佛講完十八界之後,阿難就向佛請問。釋迦牟尼佛時常講和合因緣,因為 阿難也是從因緣領悟,所以對因緣特別偏重,而且佛也講因緣來破外道的自然。所 以這邊聽了佛講十八界全部都是如來藏妙真如性,然後阿難就提出問題,之前聽佛 所說,世間一切種種變化,皆因四大和合發明。和合就是因緣,四大全部都是因緣, 然後才產生萬相萬事。 云何如來因緣自然二俱排擯 為什麼釋迦牟尼佛把因緣跟自然兩個全部都排除不要。各位四大知道嗎?水火風土。 因為四大充塞整個宇宙虛空,所以稱為大(大就是摩訶)。所以能夠稱大,都是非 常廣泛且充塞整個虛空。四大就是水火風土,四個一樣都充塞整個宇宙虛空。阿難 問佛為什麼因緣自然二俱排擯。要了解,凡塵我們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因緣自然,佛 為什麼把因緣自然全部都擯去不用,原因就是在講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因為 佛性本體超出因緣、超出自然,不在因緣自然裡面,所以我們的佛性不是因緣所生, 也不是自然有,所以兩個全部都排除。可是我們在凡塵的時候要用,運用因緣自然 都要用,只是在講佛性本體的時候,要把它摒除掉,因為佛性本體不在因緣裡面、 不在自然裡面。因為很少研究到這個階段,平常我們研究都是凡塵事,我們這個不 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已經不是凡塵的事,所以超出凡塵,不在因緣不在自然所屬的範 圍裡面。所以我們研究的時候要先了解祂的概要大綱。 我今不知斯義所屬,惟垂哀愍,開示眾生,中道了義無戲論法 阿難問釋迦牟尼佛,現在不知道道理是怎麼樣,為什麼因緣自然都排除掉。希望佛 能夠開示眾生中道了義,無戲論法。凡塵所有的凡塵事都叫戲論,所以我們在處理 凡塵事,要了解,我們都在舞台上演戲,我們都是演員,各位都是要當編劇,還要 當導演、還要當主角、還要當配角,然後演出舞台戲,演的好不好要看自己努不努 ―2― 力,很努力演就演的很好,看的觀眾會拍手,假如自己臉臭,演出來觀眾不會拍手。 經文爾時世尊告阿難言:「汝先厭離聲聞緣覺諸小乘法,發心勤求無上菩提,故我今 時,為汝開示第一義諦。 這時候釋迦牟尼佛跟阿難講,你要先厭離,這等於是說對小乘佛法不要那麼熱衷, 因為阿難是屬於聲聞。聲聞修的成就就是阿羅漢。緣覺修的成就就是辟支佛。所以 佛要他們先去掉聲聞、緣覺,然後進入大乘。大乘修的就是菩薩、就是佛。所以要 阿難先厭離小乘法,然後發心勤求無上菩提,就是要發心來努力的追求最上乘的無 上菩提,無上菩提就是佛,能夠追求到佛的境界。 故我今時,為汝開示第一義諦 釋迦牟尼佛就講,現在所講的所開示的就是第一義諦,是最高的佛理、最深的修持 方法,第一義諦是究竟了義。 經文如何復將世間戲論,妄想因緣,而自纏繞?汝雖多聞,如說藥人,真藥現前, 不能分別,如來說為真可憐愍! 這是責備阿難。你如何又將世間凡塵的戲論…,世間兩個字講出來就包含時間、空間 (世=過去式、現在式、未來式,是屬於時間;間=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 上下,是屬於空間),世間就是時間跟空間。為什麼將我們在凡塵的這些戲論――妄想 因緣,凡塵所有的,緣聚則生緣散就滅,都是屬於因緣,那為什麼又加妄想呢?因 為我們就是有妄想才會落入現象,才會落入凡塵,而在凡塵受苦。所以沒有妄想的 話,我們都回歸本位,回歸到本位大家都是佛。因為我們有妄想,一念無明生三細, 才有世界、眾生、業果,這樣綿延不絕一直六道輪迴。這是我們自己找來的。所以 後學對那首「謝謝你」,活佛老師也明白的講就是我們累積了很多的思想,然後才六 道輪迴。那首「謝謝你」是活佛老師用最少的文字講最多的道理。 汝雖多聞,如說藥人,真藥現前,不能分別,如來說為真可憐愍 阿難好多聞。釋迦牟尼佛跟阿難同時發心修道,而釋迦牟尼佛聽到一個法門就努力 的修,但是阿難都把修持的法門牢記下來,沒有實際去做,所以阿難一直累積、知 道修持的方法非常多,記性非常好,縱然是很難記的咒語文字,阿難聽一次就能夠 記下來,我們大概很少有這種能力,阿難的記性特別好。 佛就說你雖然多聞(累積很多的修持法門),好像說藥人。南部說藥人比較多喔,之 前都還要在比較鄉下地方,傍晚時候拿一個鑼來敲,大家就拿著小凳子坐著聽,那 是打拳賣膏藥,說藥人。 ―3― 真藥現前,不能分別,真正的說藥人是按照書上所記載的來講,但是真正的要呈現 在眼前的時候,他就不知道。像後學之前有講過,有一個中藥房去買肉桂,用機車 載著,當回到家裡的時候,肉桂不見了,他就趕快騎著機車又回去找,在找的時候 發現肉桂被人家踢到路旁,肉桂都還在(因為肉桂是樹皮,一般人都不認識那是肉 桂,假如你在路上看到樹皮你會不會重視,一定把它踢到旁邊),他就說這好幾萬元, 竟然大家都不要,當你幾萬元擺在路上,人家就撿走了,可是肉桂人家不懂,結果 就踢道路邊,他就又撿回去了。中藥店把皮的部分削下來賣給滷味的,當我們家裡 要滷東西,就去中藥店買肉桂皮,就很香很好吃。各位有沒有滷過?(有),那都懂 得寶。滷起來比八角還要香。 以前後學小時候,遇到拿一塊錢叫後學去買八角,後學真的一個頭兩個大,拿一塊 要買八角,這要怎麼買啊!各位有遇到過這樣?有沒有看過八角?假如要滷豆乾, 沒有肉桂皮的時候就用八角,先用油把香味逼出來,然後才滷,滷出來很好吃。因 為後學在跟老前人一起生活的時候,老前人要後學什麼都要學、都要會而且還要教 人,所以那時候都會吃,可是會做的人倒不多,那時候就用一點心,後學就來滷看 看,真的滷的很好吃,重點就是火候要夠,不能才滷了一點時間就要吃了,這樣味 道都還沒出來;若你滷了一個小時後就入味了,就很好吃。 所以有的商家生意特別好,有的商家都沒生意,差別只有一點點而已。有時候我們 用一點心,像我們煮大鍋飯的白飯,你放一點油、放一點鹽巴在大鍋飯裡面,飯煮 起來好看又好吃。放一點鹽巴則飯會甜,放一點油則飯一粒一粒會發亮發光,好看 又好吃。這都是在老前人身邊學的,不過要自己用心。 所以說藥人,當真藥現前真的不能分別,沒有辦法去分這是什麼藥。之前後學有傳 過地府鬼魂傳來的秘方――筆仔草(很細小一枝長長的,差不多一尺半,好像香那麼細), 然後再加 XXX(聽不清楚),只有這兩個,剩下什麼都不用加,這兩個就一直煉,吃 的話就好像發明的威爾剛,真的很有效果。那時候後學有把所傳的秘方寫成一本藥 書,還有教人家做解毒最強的,例如綠豆篁,那時候我們還教人家做綠豆篁,但我 們去買的話,當你拿到綠豆篁,然後你把它放在你的手心,然後綠豆篁的藥效會一 直穿過你的脈絡,一直到心臟,那個綠豆篁才真的好,綠豆篁過年都要買,那個就 是真的用真的方法做出來的。當你遇到再怎麼樣毒,你只要五顆,全部就解掉。你 一定要記得,你先試一試藥效,你把綠豆篁放在手心,若沒有反應就不要買了;當 綠豆篁穿過你的肉,一直走入你的脈絡,一直到心臟來,那個綠豆篁真的就可以解 毒,那是真正按照正式方法去做的,做綠豆篁的時間最少須要一百零八天。 ―4― 那時候教人家很多,最簡單的就是甘蔗渣(我們咬完甘蔗,剩下來的甘蔗渣),買甘 蔗回來吃,把甘蔗渣在空曠的地方讓太陽曬乾,收集以後點燃燒成灰,然後用空罐 子收集起來,當我們有皮肉傷,你就用一點點敷上去,馬上就止血,而且當我們有 手筋斷了,它又馬上幫你接起來。真好用喔,甘蔗渣曬乾,然後點火燒成灰,然後 收集起來,比雲南白藥還好用,而且這個又能夠接筋。因為這很便宜,所以教人家 的時候,就有人懷疑甘蔗渣有效嘛,只有用過以後就會了解比雲南白藥還有效,而 且甘蔗渣又能夠接筋,效果很好,馬上止血又一個晚上大概就好了,傷口好了且筋 又接起來。那時候倒是蠻努力傳一些秘方,因為「草仔枝也絆倒人、赤腳仙會治人病、 大醫院會醫死人(台語)」。所以這裡「真藥現前,不能分別,如來說為真可憐愍」, 因為不懂,不懂就很可憐。 經文汝今諦聽,我當為汝分別開示,亦令當來修大乘者,通達實相。阿難默然,承 佛聖旨。 所以佛告誡楞嚴會場的人都要諦聽。只要是在聽的聽眾裡面,有人有自己的主張、 自己的意見,那佛就不講就沈默。底下有一位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就趕快入定去找, 找看哪一個人有心思有自己的意見,然後就趕快出定把拉著那個人的領子到外面去, 佛就繼續講了。我們現在看到諦聽沒有什麼感覺,可是當時佛在講經說法是很慎重。 就是你有細心接受,佛才有說,那沒有細心接受,佛就不講。後來有位禪宗的禪師 作成偈語:「聽者端視如可以,一心入於語意中,聞法踴躍心悲喜,如是之人可為說」, 這就是諦聽的偈語,是一位禪師做出來的。 所以佛就告誡會場的諦聽。我當為汝分別開示,就是能夠把內容詳細的跟各位講。 亦令當來,就是不只有利益現在,也利益未來。修大乘者,修大乘佛法就是要成道 成佛,要自覺又能夠覺他,覺行圓滿;通達實相,能夠通能夠到達實相。所以我們 要明心見性都是要通達實相,我們也都是修大乘,我們研究這個是最適合。各位了 解實相嗎?實=不會變化,實實在在。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本體叫做實相,我們要 通達實相,要了解到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各位都了解了嘛?這麼久了,聽也聽到 熟了!你都還沒實踐、還沒有實行,光聽就聽到很熟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對自己不 生不滅佛性本體要把握。阿難默然,承佛聖旨,要了解阿難發心就是要渡化我們末 法眾生,所以表現的程度就比較低。 經文阿難,如汝所言『四大和合,發明世間種種變化』。 就按照阿難所講的,四大和合(水火風土和合),然後發明世間種種變化。我們凡塵 的所有都是四大,我們的房子、車子,不管什麼東西、不管什麼形相,全部都是水 ―5― 火風土,眾緣聚會,所以除了四大以外,什麼都沒有。所以四大是天地的元素,是 造天地的物質。 經文阿難,若彼大性,體非和合,則不能與諸大雜和,猶如虛空不和諸色。 這個在講四大的大性(水火風土四大的大性)。體非和合,則不能與諸大雜和,它的 體假如不是和合的話,就不能夠與諸大雜和,譬如水不能跟風、不能跟火、不能夠 跟土合在一起,那是因為可以和合。這跟我們的認知有點不一樣,我們會說水火不 容,水火不容是我們以現相來看,那這邊和合講的是性(四大的性)。性跟相有沒有 一樣?不一樣,相很快就不見了,性都是常存,永遠都在。 所以佛就講「若彼大性,體非和合,則不能與諸大雜和」,就是它本身能夠和合,才 能夠聚會形成萬相萬事。「猶如虛空不和諸色」,就好像虛空不跟所有的顏色合在一 起。各位前賢,我們可以把虛空染色嗎?染不住,我們一染就掉到地上了。虛空染 不住,所以虛空不合諸色(跟所有的形相不會合在一起)。 經文若和合者,同於變化,始終相成,生滅相續,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輪, 無有休息。 假如和合的話(合在一起),就會跟大性同樣變化。始終相成,生滅相續,這是佛對 阿難講綱要。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輪,無有休息,好像旋火輪一直旋轉都 沒有休息,生死死生,生生死死。 經文阿難,如水成冰,冰還成水。 就好像水變成冰,冰還會還成水。這是跟我們講它的大性可以跟所有的雜和,然後 它又有變化,變化的情形就像水會變冰,冰又會還為水,所以不同。各位知道鐵達 尼號怎麼沈船的嘛?(撞冰山),是撞冰山。冰是不是水?(是),船撞水會沈嗎? (不會),為什麼撞冰就會沈?因為水已經改變了它的外表了,寒就結成冰,就變成 硬的,船也是硬,那硬碰硬就不行了,而水是軟的。所以水成冰,冰還成水,可是 濕性是一樣,但是外表是不同。夏天我們喝冰水很涼快,假如他拿普通的水給你喝, 你要買嗎?天氣很熱你要喝冰,但他拿普通的水給你喝。所以水的外表已經不同, 但是它的濕性是一樣。 這邊開始講七大,第一個從「地」開始,地就是土,地水火風空見識七大。 經文――七大―地大(第 61 頁,右邊) 汝觀地性,粗為大地,細為微塵, 我們看土性,粗就是大地,細就是微塵。微塵一定要在有陽光,然後透過一個空隙, ―6― 我們就會看到陽光當中在飛的很細的微塵。微塵就是土,我們這個空間就是有水火 風土。土就是一定要有那種原因存在,我們才看得見,不然我們這整個虛空都有土, 但是我們都沒看到。假如我們門窗都關起來,隔了幾天,所有地上、椅子上都會有 灰塵。我們關起門來一樣都會有灰塵,就表示這整個大的空間都具備水火風土,全 部都有。而這邊先講地性(土),粗就是大地,再集合就是世界,然後細就是微塵。 經文至鄰虛塵,析彼極微,色邊際相,七分所成,更析鄰虛,即實空性。 阿難,若此鄰虛析成虛空,當知虛空出生色相。汝今問言,由和合故,出生世間諸 變化相。汝且觀此一鄰虛塵,用幾虛空和合而有?不應鄰虛合成鄰虛。又鄰虛塵析 入空者,用幾色相合成虛空?若色合時,合色非空;若空合時,合空非色。 此段影片錄音跳針跳針跳針…。 經文色猶可析,空云何合?汝元不知如來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淨本然, 周徧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 色我們可以分析,空怎麼樣叫它們和合呢,我們看到虛空之間,怎麼樣叫它們合。「汝 元不知如來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結論就在這四句。上面的都在跟我們講: 色跟色合就是色,空跟空合的就是空。底下佛跟阿難講,我們如來藏(如來就是不 生不滅佛性本體),本體含藏之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所以空是真空,色是真色, 就是能夠從我們真空生發形相、生發萬相。因為我們凡塵的萬相這麼多,但是全部 都是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所生發,而我們一直在想「我何時去把它生出來,我怎麼不 知道」,所以我們從最淺顯的地方來了解,我們看到萬相以後,各位前賢看到萬相我 們知不知道?知道萬相,那個知道的是誰?(佛性),恩,就是佛性。所以我們佛性 很奧妙,有不可思議的地方所在。那我們如來藏中「清淨本然,周徧法界」,祂清淨 本然,就是所有凡塵的萬相來源都是清淨本然,從清淨本然然後生發。那這些我們 真空佛性本體,周徧法界,遍滿整個虛空,法界就是虛空,虛空就是法界。 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 眾生的心都不一樣,那隨著我們的心,然後應著我們所知道的量,因為我們的所知 道並不是全部,我們知道都有限。所以老一輩都會講我們是井底之蛙,看到天就認 為天是一個圓圓的,那僅是古井的蓋子,天有這麼小嘛,很大的,因為他在井底看 不到整個天,所以所知量就不大。那隨著我們眾生的心,應著所知量,循業發現, 我們循著染業,染=感染,染了很多凡塵的塵垢,各位有沒有感染塵垢?(有),我 們感染塵垢,循著這個染業我們就變成六道的眾生;循著淨業,我們就成四聖(四 聖=佛、菩薩、辟支佛、阿羅漢)。各位前賢我們循著什麼業?應該還不定業。我們 ―7― 還沒固定,還可以改變的。所以循業發現,淨業的話你就能夠見到佛的境界、菩薩 的境界、辟支佛的境界跟阿羅漢的境界。循著染業,我們就會看到畜生、地獄、惡 鬼。所以我們佛性可以隨緣之用,那我們要隨著淨緣還是隨著染緣?(淨緣),所以 一方面善的要去努力,然後要接近;一方面染的方面就摒除掉、不要,去接近就近 墨者黑,我們就會被它染黑了,而且染黑了還不知道黑。所以我們要自己循著自己 的心,然後朝著善的方向努力,那循業發現就會呈現很理想的境界出來。 經文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 我們世間都不知道,迷惑是因為因緣及自然性。佛講的很詳細喔,說我們不生不滅 的佛性本體,如來含藏之中,祂清淨本然周徧法界,當我們落入現象以後,因為祂 有隨緣之用,就看我們是要隨淨緣還是隨染緣。祂不是因緣也不是自然性,而是超 出因緣、超出自然性。各位前賢這樣能夠分辨清楚嗎?凡塵所講的因緣、所講的自 然,那是我們在生活上面對萬相萬事的時候,應對運用。那研究我們佛性本體時候, 都已經超越這些現相,超越凡塵所有的因緣、自然。講佛性本體時候才超越因緣超 越自然;講我們遇到凡塵所有的事,都是因緣然後產生,然後有一些是自然,像我 們軌道鋪好了,火車就可以行駛,那是自然。自然有自然的軌道,因緣有因緣和合 的地方,像適婚年齡一到了,看對眼了就結婚,是不是因緣?(是),那就不在這個裡 面了。我們把它分的清楚,是在講現相界之內的事、還是在講佛性方面的事。若是 講佛性方面,它不屬於因緣也不屬於自然。若是講現相,它既屬於因緣也屬於自然。 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所以都是我們認識的心。我們認識的心不寬廣很狹隘,然後我們去分別然後計度, 只有言說,都沒有實質的意義(就是實在的道理都沒有呈現)。了解嗎?很像很沈重。 研究真理真的比較生澀,我們都是從根源了解,講的是講到最根源,所以我們要回 歸本位,對我們所有本來的、原來的、本有的,全部要它回來,佛性所具備的所有 一切功能都回來了,我們就回歸本味了。這一段就是講土(地)。底下接著講火大。 經文――七大―火大 阿難,火性無我,寄於諸緣。汝觀城中未食之家,欲炊爨時,手執陽燧,日前求火。 釋迦牟尼佛對阿難講,火性沒有我,無我知道嗎?各位前賢,我們修道真正很努力 的就是要無我、無法,無我無法(沒有我執、沒有法執)就成道。但現在我們都有 我,因為都有我,所以才沒有成道。這樣知道怎麼努力了嘛?無我,很不容易做喔! ―8― 明明我就是這麼實實在在,怎麼會無我。我們都是把水火風土這個身體看成是我, 但這個不是我,這個是水火風土、是假的,天地的物質,我們都要還給天地,所以 這個不是我。可是我們都在運用啊,運用的就是不生不滅的佛性,而這個(身體) 本身就是水火風土,這樣知道嘛!我們就是要修沒有形相的佛性,把祂修到清淨本 然,周徧法界。所以到達無我,已經沒有狹隘的我,已經把我擴散到整個虛空,這 樣這個我夠不夠大?很寬廣的,就不會是身體的我。因為整個佛性都是我。 所以在涅槃經裡面,釋迦牟尼佛要進入涅槃,弟子都一直向佛講「你教我們的,我 們都有去做,你教我們要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我們都有努 力去做,我們都修無我」,然後佛就講「無我就是生死,我就是佛,我就是如來」。 懂意思嘛?因為弟子們都會執著這個身體來修,佛要引導他們進入大乘佛法,所以 對弟子講「你們修注重身體,就進入六道輪迴,所以就是生死;而我,就是主宰, 就是我們的主宰,佛性的主宰,那就是佛、就是如來」。 火性無我,寄於諸緣,它寄託在所有的緣。我們這個空間整個都有火,假如我們用 打火機或是火柴,就是聚會顯現,聚會顯現就是緣,我們瞭解,虛空假如沒有火, 你用打火機、用火柴一樣不會點燃。我們都以為火就是打火機、是火柴,才會有火, 而不知道那是一種聚會,讓它們短暫呈現。 汝觀城中未食之家,欲炊爨時,手執陽燧,日前求火 佛對阿難講,你看看王舍城中,還沒吃飯的人家,他要炒菜煮飯。手執陽燧,因為 以前沒像現在這麼方便,以前要用陽燧(就是凹凸鏡),我們拿凹凸鏡到太陽底下照 射,把太陽光集中在一點,那一點就會燃燒,那個就是陽燧。日前求火,火就有了, 很慢的,要熱了才會燃。 經文阿難,名和合者,如我與汝一千二百五十比丘,今為一眾,眾雖為一,詰其根 本,各各有身,皆有所生氏族名字,如舍利弗,婆羅門種;優樓頻螺,迦葉波種; 乃至阿難,瞿曇種性。 佛對阿難講,和合就像我跟你一樣,一千兩百五十個比丘現在把它稱為一眾,就是 已經集合成一個團體了。眾雖為一,只有一眾。詰其根本,詰=去追問,追問到它 的根本,各各有身,就是一千兩百五十個比丘,他們各各都有身。皆有所生氏族名 字,他們都親屬將他們生下來,都有他們的名字。如舍利弗,婆羅門種;優樓頻螺, 迦葉波種;乃至阿難,瞿曇種性,阿難的種性跟佛的種性是一樣,叫瞿曇種性。所 以外道有時候在稱呼釋迦牟尼佛的時候都叫瞿曇,在大藏經裡面會時常看到。 經文阿難,若此火性因和合有,彼手執鏡,於日求火,此火為從鏡中而出?為從艾 ―9― 出?為於日來? 若此火性因和合有,假如這個火是和合才有。彼手執鏡,於日求火,他的手拿著鏡 在太陽底下要求火。「此火為從鏡中而出?為從艾出?為於日來」,我們從凹凸鏡那 一點照下來,集中光在那一點,把艾草放在白光那一點就會點燃,佛就在講這個。 火是從凹凸鏡出來的呢,還是從艾草出來的,還是從太陽出來。各位前賢從哪裡出 來?這就變成我們所看到的因緣,就是因為有鏡子、有艾草、有太陽,合在一起, 才會有火,所以我們所看的現象是這樣,可是火會燃,佛就講就是我們如來藏(我 們的真心佛性)。假如我們真的不看,怎麼會知道這道理是這樣呢,真的是不知道, 一研究才了解,我們都以為有太陽、有凹凸鏡、有比較容點燃的東西放著,就會點 燃了。 經文阿難,若日來者,自能燒汝手中之艾,來處林木,皆應受焚。 這是釋迦牟尼佛假設,假如火是由太陽而來的,就能夠燃燒你手中拿的艾草,那來 處林木,皆應受焚,從太陽那麼遠的地方而來,它經過樹林的地方,那些樹林也應 該全部受焚(燃燒)。 經文若鏡中出,自能於鏡出然於艾,鏡何不鎔,紆汝手執,尚無熱相。 假如火是從鏡中出來。自能於鏡出然於艾,若是鏡子能夠產生火,就有辦法用鏡子 來點燃艾草(然=燒;出然於艾就是能夠燃燒艾草)。鏡何不鎔,鏡子怎麼不會燃燒 到整個融化。紆汝手執,尚無熱相,你手拿著,但手都不覺得熱。 經文若生於艾,何藉日鏡,光明相接,然後火生? 假如這個火是從艾草生出來,為什麼還要借著太陽、還要借著凹凸鏡,就不用了。「光 明相接,然後火生」,借著日鏡光明相接,然後火就產生。 經文汝又諦觀!鏡因手執,日從天來,艾本地生,火從何方遊歷於此? 佛要阿難詳細來觀察,因為我們手拿著鏡,太陽從天上來,艾草本來就是地所產生 的,火從哪個地方一直遊玩遊歷到這個地方來,火從哪裡來。要了解到整個虛空之 間,全部都是水火風土,所以四大充塞整個宇宙虛空,因為我們的佛性真空,能夠 生出妙有,所以萬相萬事都從我們佛性生發出來。所以研究不容易就是這樣,都跟 我們世俗都不同,跟凡塵所知道、所聽到的都不一樣。所以各位前賢你研究以後, 你出去講給人家聽,人家會說你神經有問題嘛!所以要研究透徹,要講的詳細,讓 他能夠心服口服。 經文日鏡相遠,非和非合,不應火光無從自有!汝猶不知如來藏中,性火真空,性 空真火,清淨本然,周徧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10― 太陽與我們手拿的凹凸鏡相差很遠,沒有因緣,不是和合。不應火光無從自有,那 個火光不應該沒有原因自然跑出來。汝猶不知如來藏中,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所 以整個都從我們如來藏之中生發出來,難怪大家火氣都很大,很容易生氣,原來都 是有火。我們如來藏之中「性火真空,性空真火」,都是從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生發。 「清淨本然,周徧法界」,非常寬廣,整個宇宙虛空全部都有。「隨眾生心,應所知 量」,隨著我們眾生的心,應所知的量,我們用打火機就知道打火機的火有多大,使 用火柴就知道火有多大。可是你在加油站的人會知道你在這邊加油,你一點點火來 的話,整個加油站都會爆炸,所以那個所知就很重要,那種地方完全不能有一點點 的火,一點點的火會使油氣點燃,會爆炸,整個加油站會燒起來。假如我們不具備 這些常識,在加油站使用火就很糟糕。所以我們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所以我們所 知要寬廣一點。 經文阿難,當知世人一處執鏡,一處火生,徧法界執,滿世間起,起徧世間,寧有 方所? 我們凡人要求火的,一處執境一處就火生,徧法界執,就是虛空全部大家都有執境, 就滿世間都起,起徧世間,整個都是火。寧有方所,哪有固定的地方所在,就是全 部虛空都以,它沒有固定哪些地方才有、哪些地方沒有。 經文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 無實義。 有時候我們在凡塵跟人家在爭執,爭執不停,當你來看這些經文,你就不用爭執了。 然後你可以講「世間無知」,因為世間無知才須要爭執,若是世間都知道了,就不用 爭執了。真理一了解,都不用爭執了,爭執都是多餘的。 經文――七大―水大(第 62 頁,右邊) 阿難,水性不定,流息無恆,如室羅城迦毗羅仙、斫迦羅仙,及鉢頭摩、訶薩多等 諸大幻師,求太陰精,用和幻藥,是諸師等,於白月晝,手執方諸,承月中水。 水沒有固定,水性不固定,水在流都不會休息,也不會有恆心,你若是把水分流, 水就少了;你若把水截斷,水就沒了。水沒有自己的主張。 如室羅城迦毗羅仙、斫迦羅仙,及鉢頭摩、訶薩多等諸大幻師,這是大幻師的名字。 「求太陰精」,太陰精就是水。「用和幻藥,是諸師等」,就是這些幻師。於白月晝, 白月晝就是十五,有月亮的晚上叫做白月晝,有月光的中夜。「手執方諸」,方諸就 是取月中之水的珠。「承月中水」,就是要接月中的水。 經文此水為復從珠中出?空中自有?為從月來? ―11― 佛就問,我們用的水是從方珠出來,還是空中自然有,還是從月亮而來。 經文阿難,若從月來,尚能遠方令珠出水,所經林木,皆應吐流,流則何待方諸所 出?不流明水非從月降。 假如水是從月來,還這麼遠就可以令方珠出水。所經的這些樹林,都能吐出流水。 樹林都能夠流出水來,為什麼還要等待方珠才能夠出水。不流明水非從月降,樹林 不會流水的話,就讓我們瞭解到水不是從月亮降下來。 經文若從珠出,則此珠中,常應流水,何待中宵承白月晝? 假如水是從方珠出來,應該時時刻刻都會流水,為什麼要還等待白月晝(半夜,有 月亮的晚上)。 經文若從空生,空性無邊,水當無際,從人洎天,皆同滔溺,云何復有水陸空行? 假如水是從空生,「空性無邊,水當無際,從人洎天,皆同滔溺」,我們人跟整個天, 都被水淹沒,都沈在水中。「云何復有水陸空行」,怎麼還會有水陸空這些生物存在, 水中行的、空中行的、陸中行的這些動物存在? 經文汝更諦觀,月從天陟,珠因手執,承珠水盤,本人敷設,水從何方流注於此? 月珠相遠,非和非合,不應水精無從自有! 月亮在天上行走,珠拿在手上,裝水的水盤,本來就是人去敷設的。水從哪裡流出 來,月亮跟方珠相差的很遠,沒辦法和合,這水不應該沒有原因自然就繃出來。 經文汝尚不知如來藏中,性水真空,性空真水,清淨本然,周徧法界。 水還是我們如來藏,我們佛性含藏有水,所以真空能夠生發給我們用的水。 經文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一處執珠,一處水出,徧法界執,滿法界生,生滿世間, 寧有方所?循業發現。 隨是隨著我們眾生的心,應所知道的量。所以一個地方,你拿著方珠,一個地方就 有水出來。你若是整個虛空都拿著,整個虛空都會生出水。「生滿世間,寧有方所」, 它沒有固定的地方所在,循業發現。 經文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我們世間不知道真理所在,認為它是因緣以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 說,都無實義」,後面大概都是相同的意思。 經文――七大―水大(第 63 頁,右邊) 阿難,風性無體,動靜不常,汝常整衣入於大眾,僧伽梨角動及傍人,則有微風拂 彼人面。 ―12― 風性沒有體,動跟靜都不一定。「汝常整衣入於大眾」,釋迦牟尼佛跟阿難講,你整 理衣服要進入大眾的時候(僧伽梨就是雜碎衣,又名福田衣,即大衣)。「僧伽梨角 動及傍人,則有微風拂彼人面」,就是整理衣的時候,稍微有一點風,風會吹到別人 的臉上。 經文此風為復出袈裟角?發於虛空?生彼人面? 風是從袈裟角出來的,還是從虛空發出這個風,還是從人面生出風? 經文阿難,此風若復出袈裟角,汝乃披風,其衣飛搖,應離汝體。我今說法,會中 垂衣,汝看我衣,風何所在?不應衣中有藏風地。 「此風若復出袈裟角,汝乃披風」,假如這個風是從袈裟角出來,你整個身體都帶著 風。有人身體會披風的嗎?不會有,這告訴我們,就是我們日常在用的時候,我們 知道「有風」,可是那個感覺是要吹到身體以後才感受的到。假如我們用比較快速知 道,一手動,一手不動,風就產生了,馬上就呈現,那這風怎麼來的。我們要了解 四大怎麼來的,都是如來藏。佛慢慢詳細講,很有耐心,這個我們凡塵完全都不了 解的狀態。「其衣飛搖,應離汝體」,應該離開你的身體。「我今說法,會中垂衣」, 釋迦牟尼佛說自己在說法,楞嚴會中衣就垂下來。「汝看我衣,風何所在」,你看看 我的衣服,風在哪裡。「不應衣中有藏風地」,不應該衣服裡面有藏風的地方所在。 經文若生虛空,汝衣不動,何因無拂?空性常住,風應常生;若無風時,虛空當滅; 滅風可見,滅空何狀?若有生滅,不名虛空;名為虛空,云何風出? 假如風是從虛空產生,你的衣服不要動(不是你衣服動了,才有風出來),為什麼風 不會吹到我們的面來。「空性常住,風應常生」,空性常住,假如風是從虛空的話, 風應該常常生發有風。「若無風時,虛空當滅」,假如沒有風的時候,虛空當滅,虛 空會不會滅?不會。所以這邊講無風就會滅,這是跟我們講沒這道理。 「滅風可見,滅空何狀」,消滅風我們可以看見,那消滅空是什麼樣的形狀。假如這 邊有風,看一看風從哪裡,若從電扇來,就把電扇關掉;從門來,就把門關起來; 從窗戶來,就把窗戶關起來。是不是可以風滅掉,滅風可見。那滅空呢?就沒那個 道理。「若有生滅,不名虛空;名為虛空,云何風出」,所以虛空不會產生風。颱風 從哪裡來?又是一大門學問。颱風從我們的心中來,我們心的意變化很快,所以形 成風也一樣變化很快,心變化大,風也一樣大,所以都強烈颱風。 經文若風自生被拂之面,從彼面生,當應拂汝,自汝整衣,云何倒拂? 假如風是從被風吹拂的臉面產生。「從彼面生,當應拂汝」,假如風是從我們臉面生 出來的,應該是吹拂到你自己臉面,而不是吹到別人的臉面。「自汝整衣,云何倒拂」, ―13― 自從你整理衣服,就有風出來,而且吹拂到別人的身上,讓別人有感覺。 經文汝審諦觀!整衣在汝,面屬彼人,虛空寂然,不參流動,風自誰方鼓動來此? 風空性隔,非和非合,不應風性無從自有。 你詳細的觀察,整理衣服是在你,當你在整理衣服的時候,有發生一些風去吹拂到 別人的臉,「虛空寂然,不參流動」,虛空都不參與意見,它都不參與你的內容。「風 自誰方鼓動來此」,風從哪個地方一直鼓動到這個地方來。「風空性隔」,風跟空的性, 是相隔。「非和非合」,不是和合。「不應風性無從自有」,沒有原因自然產生。 經文汝宛不知如來藏中,性風真空,性空真風,清淨本然,周徧法界。 我們如來含藏裡面就有風在,所以平常我們都沒有研究到這個地方來,所以比較生 疏。佛說我們如來藏之中「性風真空,性空真風」,性風、性空,然後真空、真風, 就是要我們瞭解都是從我們佛性產生的,而且它的本體清淨本然周徧法界,原來就 是這樣。 經文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我們眾生的心,所知道的量,像人少的話,就拿一支小電風扇,若人多就拿多一點, 像現在有很強的工業用電扇,一吹了就可以吹到很多人,那就是我們所知道的量。 經文阿難,如汝一人微動服衣,有微風出,徧法界拂,滿國土生,周徧世間,寧有 方所?循業發現。 你若整個法界,都用衣服去吹拂,那滿國土就會產生這個微風,「周徧世間,寧有方 所」,周徧整個世間都沒有地方所在。 經文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都只有言說,沒有實質的義理。 ◎剩下約 20 分,提問問題 【問】:對於放生毒蛇和淡水魚放生到鹹水裡有什麼看法。 【答】:這是有點牽涉到個人的傾向。要知道牠們當然是有性命,可是假如牠在人群 的話就會產生危害。毒蛇出沒的地方都是在山區,山去是毒蛇的家,而我們去危害 毒蛇的家,這樣算是我們侵佔到牠,不合理的是人類。我們當然是不希望去影響到 毒蛇的生存。像後學那時候在天元佛院,天元佛院的地很靈,所以所出現的都是毒 蛇,而且還不止一種,是很多種,不但是有毒蛇而且還很大的毒蛇,大到後學用兩 隻手拿著蠻大的網(釣魚時候,釣上來用的),把蛇抓起來以後,蛇的重量兩隻手都 ―14― 拿不住,是眼鏡蛇,一張開大概比手掌還大,發出ㄘㄘ的聲音,這麼大喔,很嚇人, 所有在天元佛院看到的人一定都叫後學去處理,為什麼?你是主管,那怎麼辦,很 怕還要處理,不然要怎麼辦,所以後學平常就有去買釣到魚之後在使用的超大網, 有大中小的網,也放在蠻多地方,因為毒蛇很多,不能說你等一下我去拿網,等你 拿網來蛇就不知道跑到哪兒,所以就到處都有放網子。所以就有網到很大的毒蛇, 但不敢拿到眾人看得到的地方,而是往山邊偏僻的地方把蛇放走,而且還要跟蛇講 「不要來,你會被人打死」,蛇還會聽話,以後就沒看到牠了。時常都會看到,小的 蛇是剛出生沒多久的雨傘節,還有眼鏡蛇,都是很毒的蛇,且數量很多,所以後學 在天元佛院處理,也從來沒有打死過一條蛇,因為那邊就是山,本來就是牠們的家, 那我們去霸佔牠們的住家,所以應該是我們沒有道理,所以把牠們趕到山林就好了, 那你要去山林你就要小心,看看地面有沒有,蛇不會很兇,可是你不要去踩到牠, 你踩到牠就會轉過來咬你,你被毒蛇一咬了就糟糕了不好處理,所以放毒蛇一定是 在人煙稀少的地方,不要在人很多的地方。像我們都會區,後學說你要放毒蛇,你 要害死人啊,我們不打死,別人會打死。 淡水魚放到鹹水魚,你要害死啊,馬上就鹹死,淡水魚放到鹹水魚裡面,牠就生活 不了,沒辦法生存,淡水一定是淡水。怎麼問這個呢?(功德),這個談不上。是可 以叫「日行一善」。因為淡水魚的生活環境就是淡水,你把淡水魚放到鹹水裡面,淡 水魚就不能呼吸了,隔不多久就死了,這樣你害死牠了,你不要去處理那個還比較 好點。(這樣有因果嗎?),因為是在無知的狀態之下,那叫不能說沒有因果,可是 也不會說很大的果報。不要處理這個事啦,吃飽太閒啊! 【問】:請教劉講師,水大的部分,是什麼情況,看不懂。 【答】:在講水的這一面嗎?水的上面都是大梵師(就是魔術的那些,在印度比較有 名的大幻師),他們都會作法求月亮的水,上面是講那樣,那是屬於印度大家都知道 的事,而我們這邊看的只是一些大幻師的名字,底下那個才重要,佛在問「水是從 月亮來,還是從我們手中的方珠出來」,那才是在講意思。主要還是告訴我們如來藏 之中,性水(就是我們真空),就是從如來藏含藏裡面出來的,水一樣是從我們佛性 出來。後學有講你把它重要的那些法要,比如「汝尚不知如來藏中,性水真空,性 空真水,清淨本然,周徧法界」這是屬於法要,你要記得這個,這個重要,剩下那 些倒是看過就好,不記沒關係,那些知道就好。而這個如來藏之中「性水真空」,我 們真空佛性裡面就有水,「性空真水」水就是從我們佛性生發出來,這我們知道的比 ―15― 較欠缺。底下還有「清淨本然,周徧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所以我們在努力 的求知就是這個「所知量」要擴大,因為我們所知都不多,所以能夠處理的範圍也 不寬廣,那所知的愈多,處理的範圍就愈寬廣,佛性的功能作用就愈大,所以大用 整個都呈現,那才叫做證悟本性,我們都還差很遠,所以沒有。所以看那些是重要, 看到那些是屬於法要。但有些我們看過就好,不用去記它們的名字,記起來也沒有 用,因為那些都是大幻師,就是他們社會上很有名,可是實際上是世間的事,屬於 凡塵事。 【問】:劉講師曾經講過第一月跟第二月,第二月是進入第一月,它是虛幻的呢,還 是真實。 【答】:佛在比喻第二月就是已經靠近第一月,不是月影,月影就表示水中,水中的 月亮都有影現在水中,水中的月全部都假的,第二月有半真半假,第一月全部都真, 所以在講第二月的時候,只要我們眼睛一壓,就變成兩個影像,原來的就真,一壓 變成兩層,說真不真、說假不假。我們很多都會進入兩邊(是跟非,進入是跟非), 中道裡面把是非全部包含。 【問】:承上,水為什麼會從月亮出來,不是從陰影出來? 【答】:那都是不合理的。那都是有文字但沒有實在的事情。這在講的都不真,都是 假的。只是佛要講凡塵發生的現象,而凡塵發生的現象,佛一定要在會場之中,能 夠看得到的、想得到的來講,那個現象就是不合真理,不合真理的現象佛要講出來, 讓我們凡人都了解這個都不合真理。所以中間的部分都不合真理。我們一看文字就 知道啊。可是有些我們不很確定,說「風從虛空生發」,假如有這問題的話,我們都 不敢肯定,我們會想「對啊,都從虛空生發」,可是佛就講「不是,是從我們佛性生 發」,假如我們沒看到佛確實這樣講,我們也不敢說,那看到佛講水火風土全部都是 我們如來含藏、都是我們佛性裡面生發出來的。 【問】:承上,那麼跟風動、幡動、心動,有沒有一樣。 【答】:講到心動就是我們的性,講到幡動就是現象,講到風動就是氣,有理氣象, 理就是心動,氣就是風動,象就是幡動。你在現象幡動,那個象是最粗淺,風是中 間,理就深了。我們佛性是理,呼吸是氣,身體是象,一樣是理氣象,理氣象都具 備。 【問】:我們人都很執著,如何把這執著放下。 ―16― 【答】:這倒是大哉問。最重要就是了解「我們身體是天地的物質,水火風土,身體 不是我,身體不是我,那我們為什麼固執」,就是固執的認為身體是我。現在要告訴 自己「身體是天地的物質,不屬於我,我都要還給天地,我身體已經還給天地,那 我在哪裡啊」,就是要追求這個我在哪裡,而那個我就是我們的知覺性,就是我們的 佛性。當我們追求佛性的時候,就不會固執。所以固執的人,大部分對身體都非常 重視,他不知道我們有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他只知道有身體,然後能吃能睡能穿, 大概這樣他的生活就過的很好了。所以要消除,就要把自己撇開,就像水性無我、 風性無我,土性也無我,四大全部都無我,都沒有我,那我們合在一起了,四大假 合了,為什麼我們執著我這麼固執,我是假的,一百年後都不見了,所以能夠擁有 的就是我們的佛性(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可是一定要趕快修,讓祂恢復清淨本然, 周徧法界,要這樣,不然我們都還很污濁,那不行啦,沒辦法恢復到本來,所以我 們回到本位,大家都當佛,所以一定要趕快把這些脾氣毛病都丟掉,告訴自己:「身 體不是我,是借用的,好好借假修真」,身體是假的,佛性才是真的,借假修真,所 以我們所有一切言聽行動思想,全部都是佛性作用(佛性的功能作用)。隨緣之用, 後學都有講過,我們隨著善緣去行善跟隨著惡緣去做壞,有沒有差別?(有),差別 很大喔,我們隨著淨緣可以進入四聖,隨著染緣我們就是六道眾生,所以隨著淨緣 努力修持,身體可以還給天地,佛性就歸本位。 【問】:請劉講師再解釋一念無明生三細。 【答】:因為我們落入凡塵最重要就是一念(起心動念),那一念就是無明,我們為 什麼會起那麼一念,就是因為無明才起念。一念無明就生三細,三個很微細的裡面 的果。我們的念頭就是業,然後因為我們念頭有業相,有業相以後,我們就轉本有 的智光變成能見之見,我們要來看我們的業相,但業相沒有形相(我們種業知道不 對,但是它形相還沒出來),可是我們一直想要看,所以第三個就跑出來變成現相, 那個叫做瞪眼成勞,你瞪眼的話,眼睛都不眨眼,現在就結暗為色(結合這些暗境 就變成形相),你就看到了,其實一念無明生三細,業相、轉相、現相三個全部都沒 有形相,都在空中,可是它已經醞釀,醞釀快要出來、快要形成了。要了解,這個 因已經種了,種了以後就變成境界為緣,有境界就是已經結暗為色,而結暗為色就 是把暗境變成形相。所以我們就是因為結暗為色以後,才真的呈現水火風土這個山 河大地。然後當山河大地形成,我們眾生居住的世界,就一個一個具備,接下來有 這些現相了,我們眾生就來轉世,轉世又種業,就繼續又再輪迴,就停不下來。所 以「因」才一點點而已,一念無明起一個念頭,接著又結下來的所有後果,有山河 ―17― 大地、有眾生、有業果,又繼續再輪再轉,就是這樣來的。所以我們要回歸就是要 先把妄想、雜念去掉,沒有了,我們生因才會斷,然後我們一直滅一直滅,長長久 久都沒有起心動念,這樣我們的生相就盡了,就可以回歸本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