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顯示具有 遊天佛院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遊天佛院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7月28日 星期四

跋文





跋文
月圓池心應谷神    慧湛清淨見天真
菩提本體無始證    薩埵如如自性身
月慧菩薩  師母是也  今奉
母旨  降至東土  禮進佛樓  恭參
慈駕  問安諸賢  手持機管  代天宣言  天佛院記
歷遊諸天  載道錄訓  書成金篇  字字珠璣
句句金言  性理真傳  孔孟聖道  修子規矩
佛心妙義  菩提性蓮  一一傳宣  今值頒書
特降舒懷  切望有緣  珍惜金線  勤參悟焉  咳咳止
文以載道同為維護正法之所方便,然道本真空,難以言說誌詮。仙佛雖抱慈悲之懷,若無同心之人,則天意道涵更難流傳人間,以作修子慧橋。
天佛院遊記一書,歷經天人之合作,同心之交流,進而證明心本一心之理。吾白陽法門於此末世之秋,欲作眾生大歸依之慈航,若無真理之金線豈能通貫道統、天命、心法之真傳,而普渡三曹,收圓九六乎?
末法之際,邪法必然猖獗,而眾生智慧覆於歷世業力之下,度也難矣!值此邪說混雜道盤之刻,  上蒼特賜下寶書,以為修子登天見本金鑑,內載佛心道義,巨細無遺,實乃眾生之幸,白陽法船之幸,今值是害頒佈寰宇,特降傾訴感懷,並望白陽賢良,深體天心,廣為宣化流通,以同助天盤也!
天運癸亥年五月十五日
月慧菩薩跋於蓬萊天喚佛堂

第十八回 彌勒內院妙莊嚴 如來淨土心願行



第十八回  彌勒內院妙莊嚴  如來淨土心願行
靈山無影意玄玄    隱藏密寶自性天
濟苦悲心慈佈道    顛劫盡淨證紅蓮  吾本
靈隱濟顛  天然爾師  恭承
天旨  降至蓬萊  禮進佛階  拜請
娘安  提機訴懷  今日運際  慈心安排  為拯既倒
挽救痴呆  彌勒慈尊  末世救主  登天金階
大乘菩薩  普揚佛台  不執不畏  收圓如來  哈哈
弗貪生  不怕死  生死無礙
佈大慈  稟無緣  同體悲懷
執禪定  樂涅槃  小乘之涯
大乘行  無人我  是真如來
有為法  如夢幻  旁門果栽
無為道  最自然  天真獨開
化煩惱  變菩提  自觀自在
無二門  最尊貴  不染塵埃
出世心  入世行  並不對待
聖即凡  凡如聖  聖凡子亥
持道心  運良能  生活安排
不移步  不外求  淨土自在    哈哈
三法印是佛學上三乘(聲聞、緣覺、菩薩)共學之重要基本學理。蓮華經云:「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及寂靜涅槃,此三是法印。」這無常、無我、無生滅性,乃是區分佛法與外道之準繩,凡印證契合此三大真理者,即為佛法。
修者從現象得知「法」之無常性,從性質得知「法」之無我性(自性),更進一步要親身踐履,體證無生滅之實相。正本清源,直探本心,達涅槃寂靜,不動不染,無為而成之境界。
佛說種種法,無非使眾生自求覺悟,自證自性。需知佛法之真理若不能實證(實行與體悟親證),即如知而不行之世間法,不能得其大用。
佛法之卓越即建立在它的永恒實踐上,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故學道最重體悟實行真理,從而消滅自己與一切眾生之痛苦和煩惱(煩惱即菩提,無二無分),啟導本覺之自在解脫。
佛法不只是哲學、哲理之解說。它雖然是一種引導啟信得覺之方便權宜,但卻深藏宇宙生命本體之真理。它的推行是永恒性,它的包融是無微不入,大而無外,小而無內者也。
修士若把道當哲學、學問來參詳,當考據學來研究,則猶如數他人之珍寶,又如畫餅充飢,是得不到實益者。在平常生活之實踐上,若困厄橫逆之所加時,忽能顯現澄澈空靈之覺心,立即觸境生機,感而遂通,因機生意而深獲大用矣!
大乘菩薩道為何能入生死而不畏,行大慈而無緣,轉煩惱而菩提,住世間如涅槃,轉法輪如禪定?此三法印之功也。白陽弟子既然得逢正道,榮擔天命普渡三曹,豈可不深悟三法印之精義乎?
心經云:「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諸法乃因緣而生,因緣而滅。此即教人要超越一切法、一切事、一切有無、一切好惡、一切高下先後之徹底解脫,連空性亦要弗執,而達於一切畢竟平等。
佛法之空性為一畢竟空,唯依大用流行之萬千現象(因緣)而立,而此漂流於「無常洪流」上之一切現象,如悲歡離合、生死榮枯等,無一不當體即空。即空矣,則苦樂悲歡,榮辱得失之心境,頓清淨於此空性不生不滅之清涼甘露法喜道悅之覺醒中。大乘菩薩能入主死不畏生死,入地獄而捨我其誰,皆是此「畢竟空」之法藥有以致之。
人因「我執」而受五蘊、六根之困擾,因此對「無我」難以了解與接受。西洋哲學言:「我思故我在」,亦是在說明眾生很難擺脫「我執」之拘束。究其原因當然是眾生對身命、財產,乃至山河大地之過分執著。而佛門以「空」門得入,「空」是一把雙刃刀,一者可令菩薩自斷煩惱,再者可令菩薩不畏生死,不欣涅槃地辛勤度眾。「空」無非是「人我空」與「法我空」。
「法我空」無非在空卻「世間生死法」與「出世涅槃法」,亦郎體悟生死輪迴與解脫涅槃之虛幻性,如此方能不畏生死之苦,不欣涅槃之樂。
涅槃經云:「佛性名第一義空,第一義空名智慧。所言空者,不見空與不空......空者一切生死,不空者謂涅槃。」此段經文明白的告訴世人:所謂「佛性」,就是「第一義空」。所謂「智慧」,即悟得此第一義空--不空而空,空而不空之真空。
圓覺經云:「解脫者,大自在者應如器中鍠聲出於外,煩惱、涅槃不相留礙。」因為生死、涅槃畢竟皆空,因此不必厭生死、樂涅槃,而應生生世世入生死度眾生,而於自心不動不搖,不畏不樂,不執不捨也!
白陽弟子當體悟「三法印」之大用,才能明白諸天神聖倒裝下凡,同助天盤之大慈大悲精神,如此心境方能大如太虛,不貪、不嗔、不癡,常湛妙慧,順天活潑,應緣而行。若能加是行道,則門戶之見,先後(天)之爭,有無(天命)之較,生死之分,悉皆皈無,無則合一,合一則圓通一切而還本返原矣!  哈哈
今夜著書時辰已屆,三才嚴肅,有煩鎮殿將軍嚴護法壇。悟緣!速速靜心,吾等啟程矣......。
蓮台飛昇疾如電閃,一路無語,不久已入「兜率天」境。
師尊:悟緣!今夜吾倆奉旨晉入兜率內院,覲見  彌勒慈尊,聆聽  祖師法音,爾必畢恭畢敬,不可稍忽心儀。知否?
悟緣:弟子僅遵  師訓!但不知  彌勒慈尊法相加何?又如何說法?
師尊:昔日  彌勒慈尊上昇兜率天為一生補處菩薩時,結加趺坐,如入滅定,身紫金色,光明艷赫如百千日,上至兜率陀天,其身舍利如鑄金像,不動不搖,身圓光中有首楞嚴三昧般若波羅蜜字義炳然。時諸人天尋即為起眾寶塔供養舍利。時兜率陀天七寶台內摩尼殿上師子床座忽然化生。於蓮華上結加趺坐。身如閻浮檀金色,長十六由旬,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悉皆具足。
頂上肉髻紺琉璃色,釋迦毘伽摩尼,百千萬億甄叔迦寶以嚴天冠。其天寶冠有百萬億色,一一色中有無量百千化佛,諸化菩薩以為侍者。復有他方諸大菩薩作十八變隨意自在住天冠中。
彌勒眉聞有白毫相光,流出眾光作百寶色,三十二相,一一相中有五百億寶色,一一好亦有五百億寶色,一一相好艷出八萬四千光明雲,與諸天子各坐花坐。晝夜二六時常說不退轉地法輪之行,經一時中成就五百億天子,令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處兜率陀天晝夜恒說此法,度諸天子。
悟緣:如此說來,今夜我們是來紀錄此「不退轉法音」以載遊書,令眾生見性有所憑持參照者也!
師尊:正是,「退轉」乃是生滅代謝之迷相,能不退轉者即入不生不滅,不動不搖。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既無所住,何來生滅退轉,故六祖慧能於此言下大悟後云:「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故一切萬法不離自性,不退轉法音亦是如是,乃是  彌勒慈尊以廣長舌於不可說處,妙諭形容以啟導受法者之自性開悟也。
稍後覲見  彌勒慈尊時,爾得以心會法,恭錄遊記之上,以便末世白陽弟子之參悟也!
悟緣:敢問  師尊!白陽弟子努力之目標,既然是  彌勒淨土之實現,可是依據佛說觀彌勒上生兜率天經所云:彌勒慈尊於兜率陀天為諸天子說不退轉法,將於滿五十六億萬歲後方下閣浮提,如是那豈不還要等太久太久之時間,龍華會才有開演之機嗎?
師尊:傻徒!爾又糊塗矣!大道乃超越時空之約束者,佛經內所云之「數」,不可太過於執著。其實  彌勒慈尊時時刻刻都在閻浮提(上帝與爾同在。大道無所在無所不在。佛有百千萬億之化身),有云:「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淨身。」對於一個深會佛心之修士而言,彌勒慈尊無時無刻不與他同在(活在心中),對他來說根本沒有「來去」(生死)之分別,當然也就沒有「上(兜率陀天)與下(閻浮提)」之對待。世上常以人心之分別念、對待心在辯爭不成問題之問題,如:  彌勒佛現在是不是降生在人間了?昔之布袋和尚是不是  彌勒佛來降生者?......等等。
修士常言「認理皈真」,「彌勒」只是一個名相文字,其實佛名並非絕對重要,最重要者是其代表之實義-真理。我們可以換言之  彌勒就是真理;真理就是  彌勒。只要修士符合真理,肯與  彌勒大乘佛心一樣地拔度眾生,就是  彌勒之眷屬,甚者可說為  彌勒之化身。從廣義來講,從一真一切真來說,從眾生不異佛,佛不異眾生以推之,則眾生不異  彌勒,  彌勒不異眾生。  彌勒不離眾生,眾生自離  彌勒也!再言龍華三會,乃是  彌勒慈尊之大慈悲願,此是末世眾生之大皈依因緣。我們從彌勒下生經中,可以明白  彌勒慈尊下生閻浮提,於龍華菩提樹下證佛,大轉法輪之因緣乃是-人間淨土-大同世界。至於人間淨土之何時方能實現,這就要靠眾生大家之共同努力了。
所以  彌勒慈尊下生閻浮提,大辦收圓之因緣中有兩大條件:一是  彌勒必來人間證佛;二是證佛之因緣必在人間淨土之完成時。故而龍華三會是在人間淨土完成時才開演。如果就在最近幾年內,由於諸天神聖與眾生共同努力下,而促成了大同世界之實現,自然就是  彌勒慈尊下生閻浮提,主辦龍華會之時機成熟了。
所以修士所應努力者不是被動的、消極的等待期盼,而是主動的、積極的把自己與緣人化成  彌勒眷屬或化身。處處代天宣化,廣傳福音,以期人心早日「入欲淨盡天理流行」,使人類之劫難(亦是共業所致)化除於無形,並且建立一個佛面佛心之蓮花國土,而引導  彌勒慈尊早日下閻浮提,大開龍華會而收圓九六也。
悟緣:感謝  師尊之開示,原來、彌勒不離自心,而龍華三會更需依眾生之「聖(共)業」而促成。白陽賢良若能參悟此中妙義,必可以同助天盤,自覺覺他,以達共覺也......。
二人言談之間,忽見佛光萬道,耳聞仙樂齊鳴,一道牆垣無邊無際地伸展在眼前,並有無量龍王圍繞,七寶行樹排排列立,自然隨風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諸波羅蜜,令人聞之而法喜充滿。垣內重重寶宮,摩尼光迴旋寶宮上空。觸目所見,蓮花處處。奇妙美景,令悟緣一時如劉姥姥進大觀園......。
突聞鐘鼓齊震,悟緣急急收回旁騖之心,莊嚴寶官階前不知何時已侍立無數天女,個個臉泛微笑,手持寶幢樂器等物,恭迎  天然古佛師徒......。
師尊:愚等奉旨前來兜率內院覲見  彌勃慈尊,有勞諸位入內通報!
天女:吾等奉  慈尊聖諭,於此恭候  古佛師徒多時矣!請隨吾等入內吧......。
師徒二人隨眾天女沿階而進,沿路妙景,非是筆墨所能形容其一、二。正如世尊所讚嘆:「此兜率陀天十善報應勝妙福處,若我住世一小劫中廣說一生補處菩薩報應及十善果者不能窮盡!」......。
突然眼前一亮,只見一七寶台,摩尼殿內師子床座上,一朵金光萬丈之蓮花上有一身如閻浮檀金色,長十六旬,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悉皆具足,頂上肉髻紺琉璃色者結加趺坐,眉間有白毫相光,流出眾光作百寶色。三十二相一一相中有五百億寶色,一一好亦有五億寶色,一一相好艷出八萬四千光明雲......。
師尊:愚  弓長天然率劣徒悟緣,承奉  天旨前來覲見  慈尊,叩請佛安!並請  慈尊開示不退轉法以明修心!
慈尊:  古佛師徒一路辛苦矣!時天運正值末世,娑婆人心被歷世業力所覆,不能直顯本性。故而共業集成種種災難,此種迷果,實是令人感嘆!
天心不忍蒼生玉石俱焚,故應運降下真宗,普宣真道以期醒迷覺頑,貴師徒承奉天命奔勞各界,採證宣理,應病施藥,匡扶天盤,功不可沒也!現應古佛所請,於方便權宜處,略示「不退轉」法音,以資遊記文載,而引修子之心也!
夫「退轉」者,生滅代謝相也;動搖來去相也,苦惱無常相也;四生六道輪迴相也。此者猶如迷人,依方(向)故迷,若離於方,則無有迷,眾生亦爾,依覺故迷,若離覺性,則無不覺。今說退轉不退轉亦復如是,先除對待之心,會一如也(不退轉者乃不可說之強說)。
「佛說一切法,為除一切心。爾今執退轉,方需不退轉。」萬法具足自性中,自性不動自無退轉可名。不可說之畢竟空,不可說之清淨本,不可道之道,離相之相,離空之空,離不退轉之名者,可會「不退轉」實義矣(不可作不退轉之想)!
悟緣:弟子叩間  慈尊!方才  慈尊之「不退轉法音」其義甚深,末世眾生慧被業覆,恐難深入法心,懇請  慈尊於淺處再為釋諦,以盡法力!
慈尊:悟緣慧心悲心殷厚,思念末法蒼生不能深會法義,吾當應爾之請,再於淺處釋諦!
涅槃經云:「佛性名第一義空,第一義空名智慧。所言空者,不見空與不空......空者一切生死,不空者謂涅槃。」此第一義空又曰「畢竟空」或「真空妙有」。能見此心,即識本心,能明此性,即見佛性,即名般若、丈夫、天人師、佛(亦是強名)。
般若心經云:「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無顛倒夢想。」既無顛倒則無退轉。
眾生因迷於緣,故外著於相,隨緣起念,分別造作,浮沉不斷,故入退轉之渦。修士因執於空,故內住斷滅,隨滅喜寂,分別苦樂,對待善惡,應有所住,必生罣礙,一點不通,即落退轉。
六祖壇經云:「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痴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不增不減自金剛,身去身來本三昧。」此言自心若無過錯,即是自性中之真戒-從不思善不思惡之心直了可達。自心若無愚痴即是自性中之真慧-由不昧於因果,不執緣、執法、執善、執惡之心直至。自心若無散亂即是自性之真定-從不分別妄正、覺迷心中可見。戒定慧只合一體,不可更別!
不退轉法即不二法,即解脫法,即是般若,即是無念。何名無念?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修子若百物不思,求令念絕(斷滅),又入法縛,即墮退轉邊見。壇經又云:「但淨本心,使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通用無滯,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脫,名無念行!」能如是自性清淨不染不搖,自由自在者,可入不退轉矣!
悟緣:弟子百叩  慈尊,感謝解此甚深妙義!六祖曰:「不識自本心學法無益」,末法修子今日得聞  慈尊法音,再與白陽三寶實義互參,則夫子之「性」與「天道」可會與悟矣!
慈尊:  釋尊說法四九之後,尚云無說一法,爾今若言  吾有法與人,即為謗佛誑人,暫且隨語解會,假名不退轉法也。
悟緣:弟子領會!第一義諦不落二端,不住中間,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慈尊妙言亦在引迷入悟去縛見真也!
慈尊:善哉!孺子可教也!悟緣尚有何疑儘可提出,  吾當應緣而解也。
悟緣:叩謝  慈尊讚勉!弟子才資愚鈍,此次承蒙  師尊提攜,得能參遊諸界記訪道音,不但大開心境,亦由各實例中,獲得法喜與警惕。於遊記當中,弟子體會白陽法門應運之來由,與  慈尊之大慈大悲大願,並且進一步瞭解彌勒淨土之意義與大乘菩薩道之精神,實令弟子獲益匪淺。
於今白陽弟子應當體悟本身所負之神聖天命,及應抱「不厭生死」、「不斷煩惱」、「不修禪定」之道心,在自己本分上,盡力代天宣化,正己化人。
弟子惟恐末法人心痴迷,易陷文字障中,或許誤解文義。白陽弟子求道之時是為了「超生了死」、「斷煩惱」、「回理天」,而今卻要不畏生死的實踐大乘菩薩道,眾生慧淺者,不會佛心恐生矛盾,祈請  慈尊廣說菩薩淨土實義,以釋疑心!
慈尊:善哉!悟緣心思纖細,乃能為白陽弟子問於如來淨土之行,諦聽!諦聽!      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維摩詰經云:「眾生之類,是菩薩淨土......所以者何?菩薩隨所化眾生而取佛土。隨所調伏眾生而取佛土。隨諸眾生,應以何國入佛智慧而取佛土。隨諸眾生,應以何國起菩薩根而取佛土。所以者何?菩薩取於淨土,皆為饒益諸眾生故。譬如有人,欲於空地造立宮室,隨意無礙,若於虛空,終不能成,菩薩如是,為成就眾生故,願取佛國,願取佛國者,非於空也。
直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不諂眾生來生其國。
深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具足功德眾生來生其國。
菩提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大乘眾生來生其國。
布施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一切能捨眾生來生其國。
持戒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行十善道滿願眾生來生其國。
忍辱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三十二相莊嚴眾生來生其國。
精進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勤修一切功德來生其國。
禪定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攝心不亂來生其國。
智慧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正定眾生來生其國。
四無量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成就慈、悲、喜、捨眾生來生其國。
四攝法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解脫所攝眾生來生其國。
方便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於一切方便無礙眾生來生其國。
三十七道品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念處、正動、神足、根、力、覺、道眾生來生其國。
迴向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得一切具足功德國土。
說除八雖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國土無有三惡、八難。
自守戒行,不譏彼闕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國土無有犯禁之名。
十善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命不中夭,大富、恚行,所言誠諦,常以軟語,眷屬不離,善和諍訟,言必饒益,不嫉不恚,正見眾生來生其國。
菩薩隨其直心,則能發行。隨其發行,則得深心。隨其深心,則可調伏
。隨其調伏,則如說行。隨如說行,則能迴向。隨其迴向,則有方便。
隨其方便,則成就眾生。隨成就眾生,則佛土淨。隨佛土淨,則說法淨
。隨說法淨,則智慧淨。隨智慧淨,則其心淨。隨其心淨,則一切功德
淨。是故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以上所說,乃為現今白陽賢良必悟、必解、必行、必證之南針。吾望有緣
得遇本書者,廣為宣化,以助天盤也。
吾作一偈,以搭修子之慧橋:
白陽賢良大乘行    眾生為根心淨清
饒益有情皆方便    出生入死不染情
三曹普渡人慾淨    收圓更依世世新
不厭生死超生死    不斷煩惱菩提心
禪定涅槃皆假名    第一義空名佛性
不垢不淨不生滅    無生老母金剛經
一指玄關皆率性    天命降道救迷津
無字真經存妙義    悟會佛心見本靈
合同圓融色空一    三寶澈悟代天行
世世願行菩薩道    同體大悲畢竟境
浮土待建眾須悟    無緣大慈性明明
龍華三會天心定    圓收九六白陽心
師尊:感謝  慈尊釋此菩薩欲取淨土實際次第,雖然亦是隨言而解,不得徒生分別執障,但言下若悟,隨人根器皆有可資依循之徑也!
今夜時辰有限,愚等就此告別!
悟緣:弟子  叩別  慈尊!
慈尊:鳴鐘!恭送天命使者!
師尊:悟緣速上蓮台!閉眼,起.........。
佛壇已到,悟緣靈體還原!
本遊記至此大功告成,此間鎮殿將軍,護法三才,功德厥偉,  吾望此書篇早日付梓頒佈人寰,以掃道盤妖氛,以正天盤天運也!
凡吾白陽弟子,務必人人參閱,並廣為流通宣化,循此書中真理、自覺、覺他,以期人間淨土早建,龍華收圓早開也,特此諭示!
告別諸徒,吾回理天繳旨去也!(全書圓滿結束!)

第十七回 人成即佛成 大乘微塵化淨土


「佛」的圖片搜尋結果


第十七回  人成即佛成  大乘微塵化淨土
靈竅無相名玄關    隱顯收放無影山
濟世慈悲菩提覺    顛字深藏破執詮    吾本
靈隱濟顛  天然爾師  今承
母旨  再續金篇  恭進佛壇  百叩
慈娘  提機批言  寶書之著  已漸圓滿  此間功德
諸天皆歡  還望諸徒  丹誠一貫  護參法壇
性理真傳  白陽法心  書中洩全  有緣佛子
切聽師勸  隨字研參  遵理皈圓  自不枉冤  咳咳
兜率天  好風光  十善報全
大佛院  樂無邊  守戒承擔
大慈尊  彌勒佛  奉命收圓
開淨土  救劫煞  需靠人宣
白陽子  先明理  悟澈來源
稟天命  守道德  各立標竿
體師心  知天運  把道展寬
惜光陰  重緣分  方便應緣
棄執著  不攻訐  唯理可參
四海內  皆兄弟  豈可分斷
行大慈  體大悲  普度三千
揚性理  遵三寶  同歸天然
維護正法,同助天盤,識了天運,量力應緣,活潑真誠,以身作則,洞澈法心,因材引導,行慈佈道,始終如一,能如此者,可名大善知識矣!
白陽門徒每日主要功課,即為晨、午、晚三次之獻香禮也。而其中最重要之部份,正是愿懺文之實義,不使之流於形式,實乃今日修辦者當務之急!身為白陽賢良,肩負代天宣化、重整道德、化劫救靈之重任。若不完全體會愿懺文之真正含義,而只是一知半解,必在修行之道路上,發生隨風偃倒,徨徨無主之危象。抑或受誘誤入歧途;受謗、受考而半途退廢也!
愿者,原心也。即,本來常覺之性,真心也。含有心願,祈求之義。
懺者,懺侮也。將往昔所有罪過、錯誤、毛病、習氣等,無絲毫隱瞞地呈現、認錯,謂之懺。而今而後,所懺事項業已覺悟,悉心永斷,絕不再犯,謂之悔。
故愿懺文對於引導靈性,重新尋回真我,實具有相當重大之意義。白陽弟子若能發真心、誠心、願心,實實在在地於「佛堂」上行愿懺,必能接上往生兜率天之金線也!
愿懺文第一句云:「度心跪在  明明上帝蓮下,幸受「真傳」。「真傳」義是何指?第二句云:「彌勒祖師妙法無邊,護庇眾生!懺悔佛前,改過自新,同助天盤。」又是為何?
為師深盼諸徒能細心參閱「天佛院遊記」,必能自悟奧妙,做白陽末法時期之大善知識也!
今夜著書時辰已屆,三才嚴肅,悟緣靜心,有勞鎮殿將軍嚴護法壇,吾等啟程矣......。
蓮台高昇迅疾如電,一路無話,不久已到兜率天之外院--「八卦功果院」矣。  院長已佇候在階前,見  師尊與悟緣降臨,迎上前來......。
院長:歡迎  古佛師徒再度蒞臨本院!
師尊:又來打擾清淨,抱歉之至!悟緣,快過來參駕!
悟緣:末學叩請  院長聖安!
院長:免禮!免禮!「右閣功果院」距此不遠,請二位隨  吾同赴觀覽,以便實地瞭解,繼續金篇記錄也......。
師尊:  院長請先行......。
於是三人齊向右閣而行,一路且行且談,不覺之間已到院階,舉目可見正面高懸一匾,書曰:
「八卦助果右閣院」金光炫耀,左右有對聯書曰:
萬德莊嚴不離自性放光明
千功蓮台原在寸土栽淨香
院閣深深,莫測其寬廣,三人登階觀覽,堂靄清淨,瑞映生輝,奇景擁繞,無限之雅緻......。
悟緣:哇!閣內「地」上湧出蓮花朵朵,妍麗絢爛,蓮花之上各置金牌一面,約長八寸、寬五寸,牌上誌有姓名。毫光燦爛,耀眼難睜。
院長:悟緣!凡在本院內所見之牌誌姓名,皆為目前在世之人,切勿洩漏,以免造成考魔。謹記!謹記!
悟緣:弟子謹遵  聖諭......。
三人繼續向閣內而行,復見十幾座蓮台,座座金光奪目,其上亦皆置一面金牌,牌上赤誌載此座蓮台應受之主人,但是此金牌之光輝,則稍遜於方才所見蓮花上之金牌。
再繼續內進,距離蓮台約五、六尺,復有片片蓮葉,色作翠綠,五葉一排,整齊林立,蓮葉上之金牌,其光澤又遜於蓮台上之金牌。
再往內進,距蓮葉不遠處,整齊地擺著許多金蒲團,上亦各置一面金牌,其光澤又再遜於蓮葉上之金牌矣!
院長:上自蓮花,下至金蒲團,金牌上所誌載之姓名,其人俱猶存在世,替天行道渡眾,功德式居仙真、帝君、菩薩之果也。
悟緣:原來如此!在世代天宣化之良賢,於此功果院內皆有其位......。
且言且行,已通過金蒲團,再行丈餘,眼前排列許多座椅,十席為一排,依次是金椅、銀椅、銅椅,椅之靠背各貼一牌誌,上載姓名。其色則有金黃、銀白、淡黃之分。悟緣不明其故,請  院長開示......
院長:此三種座椅之應受主人,俱功德未及證人九品果之階也,稱為仙吏之位。
悟緣:銅椅後又丈餘,一片牌海,上書姓名,望之無邊無際。其色有五,依序是黃、白、紅、青、黑等色,排在最後之黑牌,為數最多,黑壓壓一大片,難以估計其數量。
院長:此有牌無椅者,則亡靈之等也。黃牌者,上等亡靈;白牌者,中等亡靈;青紅者下等亡靈;黑牌者,無等亡靈也!
悟緣:今夜所見者,上自蓮花,下至亡靈之屬,各等、位、果,俱有一面牌誌,但雖是同等、同位、同果,牌色亦有光彩燦爛者,色淡而暗者,或似灰塵污染者。不知何故參差不齊?敬請  院長解惑!
院長:悟緣有所不知!雖屬同一果位者,亦有品級高下之分。上品一級者,其牌色最為光亮,然後是二品、三品......。依次遞減亮度至九品三級,其色最黯淡。故屬同一果位者,由牌誌之亮度,可觀知其人功果之高低。
至於牌上似灰塵覆蔽者,乃係功中有觸犯大過之象也。此人倘能及時醒覺,實心懺悔,力善補過。則自然而然牌上之灰塵漸漸消失,轉呈清亮之色也。
此等人若是不知懺悔前非,猶然不斷再犯過者,其牌色愈加沉濁污黑,終亦循序貶降其現保有之果、位、等也!
師尊:經云:「心淨即佛土淨」。此「右閣院」內所影射者,皆是目下尚在世上代天宣化者之功過心境。因人心千變萬化,故此閣內之果位亦隨其進退也。
吾望在世修子,必時持道心,常自觀省,合理應緣,當仁不讓,見義勇為,三施勤行,樂觀進取。若偶然無心犯過,則誠心懺悔,千萬不可找藉口自掩罪跡。天眼昭彰,豈有自欺而天亦被欺之理?何況知過不改,有加犯案在逃之通緝犯,心地陰影鬼魅重重,痛苦最甚!
修子若有智慧,當不致如此愚痴,自陷泥淖也。慎思!慎思!
院長:  古佛一言深中世人之通病要害!此右閣內之品蓮等位,所以經常變化莫測者,皆因修子之心行變幻無窮也。現在  吾再引導賢師徒往「左閣院」參遊吧......。
於是三人步出「右閣院」,向左而去,一路上只見奇花異卉遍地盛開,鳥鳴法音,小溪細流,甘露清澈,和風徐徐,令人心曠神恰,悟緣識也淺薄,無法盡善盡美之做一表達。
正欣賞之間,不覺眼前聳立一巍峨壯麗,氣派非凡,出塵絕俗之巨大建築物,原來已到達目的地,其上金匾書曰:
「八卦功果左閣院」七大金字,輝耀醒目,正門兩旁篆書對聯,文曰:
歷劫福慧絲毫無痕證果此境
白陽皇恩九六皆皈還返原來
院長:「左閣院」至矣!此閣內設有修練亭、淨氣亭、禮儀堂、靜養亭、參禪苑、宣講堂等等。乃「得道」原人壽終之後,經「九九紫陽關」之考證無訛,最後至此地按功定位。此處尚屬「天佛院」之外院,在此之原靈,乃功德未及證入九品者。彼等在此逍遙自在,逐步修練養性。及至智慧漸開,或陽世子孫功德所被,則可晉入內院,聆聽諸菩薩教誨也!
悟緣:敢問  院長,不知受超拔之亡靈,是否亦要經過「九九紫陽關」之考證?而其對道之領悟程度參差不齊,是否也都能來到「天佛院」?
院長:然也!上蒼慈憫眾生世世輪迴不休,今時應運三陽開泰。凡有世人,修道始終如一,持恒於善,又發心響往彌勒淨土,超拔自己祖先者。特赦七分之咎,減輕三世因果之孽,經地府對籍無誤,帶至「九九紫陽關」考證教育之後,也可前來也!然而其先決條件,是要符合  彌勒慈尊之大慈鴻願方可。
不過,若超拔祖先之世人,不能於世上認真立身行道,或有敗壞德行之情事者,則其祖先之靈,亦曾受影響而貶降也!
悟緣:感謝  院長開示!弟子心中正在置疑,為何「天佛院」之外院還需設置修練、禮儀、參禪等堂?原來正是為了受超拔之亡靈而設。
院長:悟緣智慧精明,此「左閣院」亦可說是符合  彌勒大願拔攝者,帶「業」來生之地。故來此之靈,大部分未能證「自性淨土」,故雖然享受逍遙,但也還需接受教育。
現在吾等前去宣講堂實地參訪,對本院之情況當可更進一步瞭解也......。
言罷,三人左轉側廊,行不多遠已至宣講堂,堂構寬宏,能容萬千之眾在此修練聞法,堂內眾魂見  院長等入內,司禮員一聲禮喧,一齊跪叩於地請安......。
院長、師尊:大家免禮,請起!請起......。
細覽堂內,有幾位司禮員忙於焚香、點灼、置香茗鮮花於講台之上,講台兩側經書堆疊。不久見講師整肅衣冠,神態儼然,上台之後揖禮眾靈,眾靈亦揖禮講師畢。司禮員恭請  院長、師尊、悟緣同升講座,與諸仙真禮接落座,司禮員獻茗後,靜聽法音......。
講師:  院長!各位賢真,各位佛子,大家好!今天承蒙  天然古佛師尊帶領悟緣賢士前來參訪,此乃本講堂與人間溝通之首攀。愚才疏學淺,蒙  上蒼不素,榮擔講師之職,真是愧不敢當。
各位來到天佛院後,已經歷各種教育啟慧,個個皆已瞭解  彌勒慈尊之鴻慈大願。亦知悉世聞各教門,正為著接引  彌勒慈尊早臨人間,大開龍華會、收圓九六而努力廣傳福音--說仁義、講道德、振古風、行十善,以祈淨化娑婆,變成大同蓮邦。斯時,  彌勒慈尊將應運應願,率領我們全體下閻浮提,大轉法輪。此者,本元會最重大、最神聖、最尊貴之一大事因緣也!
為了同助天盤,維護正法。天佛院雖是各位暫時之寄居淨土,但每一靈性,最終均需證「自性淨土」方為究竟。目前我們雖能在此逍遙,但畢竟未達究竟,故方要在此再研究、再參悟。
萬法博大精深,浩瀚如海,各宗旨意,纍纍玄珠,舍納萬千。一般修士每有望洋興嘆之慨,現在我們就由平實處來作一番研究:
修道之最終目標是證「自性佛」。但是「佛」之意義又往往被神格化、神通化、玄異化。故在修道修心之過程中,不明「佛」義之人,極容易誤入旁門左道。金剛經開經偈云:「願解如來真實義」,其重要者顯明可知矣!
佛者,佛院之簡稱。又稱浮圖、浮屠、佛陀耶......等。此皆梵音,中土譯為覺者、智者。覺乃覺察煩惱,覺知諸法之事理,而了了分明也。亦即對宇宙人生之真理,普遍而正確之覺悟--理智(智慧)、情感(慈悲)、能力(功能)臻於最圓滿之人格(境界)。故「佛」不是偶像,乃是真理之意境!
研究佛法者,當瞭解大乘佛法之中心思想,不外乎二事:一是廣大菩提心,即濟渡宇宙一切眾生之無限廣大悲願;二是甚深般若義理,即由一切法畢竟空中所建立之空有不二妙理。前者是情感發展到至極的大悲;後者是智慧發展至極的大智。此大悲大智,如車之二輪,缺一不可,偏廢其一即違大乘佛法之主旨。
情感是直覺的、主觀的、執取的;理智卻是思辯的、客觀的、超越的。兩者看似矛盾,實則相輔相成。易云:「一陰一陽之謂道」,即指此意也。
悲(情感)、智(理智)發展至極限,即融為一體,隨而自然流露出「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之大悲願行。視一切眾生如自己,而平等無差別矣!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云:「一切眾生而焉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是故菩薩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
故諸佛世尊皆出人間,六租慧能大師云:「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猶如尋兔角。」釋迦牟尼佛於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而豁然大悟,讚嘆曰:「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佛之與人,本性平等,唯覺與迷之分耳。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經云:「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
吾人修道,即在破迷啟悟,求得自性的超脫,而得大自在、大解脫,終而成佛,開顯本具的智慧(佛性)天真獨露。有云:「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地用功夫。」故修士唯在直探本心的白證自悟中,獲得自在、解脫。亦即「諸佛菩薩只在心,何須泥塑與裝金」的自性自度,絕非一般世俗求神問卜者在求升官、發財、保佑、玄異、神通。太虛大師曾云:
仰止唯佛陀    完成在人格
人成即佛成    是名真現實
正是最佳「佛陀觀」的寫照。有了正確的「佛院觀」,才能瞭解修人道,配地道,成天道的一貫妙理,及  彌勒慈尊要開創人間淨土之大願。更不會追求玄異而被術、流、動、靜所迷惑!
簡單的談完了「佛陀觀」,相信大家必會更進一步瞭解  彌勒慈尊之大慈大悲的實相妙意。也愈能澈底明白  彌勒淨土與天佛院,以及人間淨土世界大同的必須性、重要性、和神聖性。進而發大菩提心,同助天盤,維護正法。為促進龍華三會,收圓九六之早日降臨人間而努力不懈矣......。
宣講完畢,講師與眾靈行禮如儀後下台......。
院長:難得今日有此聖緣,現在恭請  天然古佛開示彌勒淨土之大乘菩薩道精神,讓白陽弟子更加體認本身應如何抱道宏法。
有請  古佛!
師尊:院長,各位賢真,各位佛子,大家好!方才講師已經將「佛陀觀」用第二義諦「文音」述說過了,相信諸位必然已有概念。對於  彌勒為何應運收圓之來龍去脈,亦較為明白。現在應  院長之指定,吾便趁機以大乘菩薩精神,來闡發  彌勒淨土之偉大與妙意。
大乘佛法所強調者,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之精義。因此金剛經中闡述:一個發善提心之菩薩,應今「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若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接著又說:「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因為菩薩是不應有我、人、眾生、壽者等四相者。上面的經文,前段即是「同體大悲」,兼善天下之大公無我精神,後段即「無緣大慈」,不著相、弗執德之無為而無所不為的天真流露。
這種偉大崇高之精神,乃是大乘佛法之特色,亦足白陽弟子之天命所向,大力提倡之精神,也是現今人間所最需要的軌則。如此,則慈悲不祇限於一家、一族,而是擴大至一村、一國;不祇限於人類全體,而是普被六道眾生。此正是所謂:「為家忘一人,為村忘一家,為國忘一村,為身忘世間。」之精神再詮註。也是儒家應運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與「獨善其身,兼善天下」的大公精神。
諸位要知道,無始以來,無數靈性個體已然了脫生死而證自性佛。卻又發大弘誓願,成就各種拔攝眾生之法門。如:西方之極樂世界;東方之琉璃世界;南海觀音之聞聲救苦;倒駕慈航之維摩居士;地藏王菩薩之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等等。
為何以上這些已證自性佛之如來,個個還要不計一切地繼續努力拔度苦海眾生呢?這就是「同體久悲」的大乘佛心最尊貴之處。因為大乘佛心將所有眾生,視為同己一體。「悲」乃拔苦之心,無量無邊之眾生仍然沉淪苦海,雖然自己已然證自性佛,但大乘佛心不是一個「自了漢」,豈有不拔渡之理?
這就是  彌勒慈尊為何以證自性佛之身,隨  世尊釋迦佛降生人間,隨轉法輪後,昇補兜率天主--由自性佛化成等覺菩薩。而為本元會「未來世」眾生大歸依處-救世主。而龍華三會,收圓九六,更是大乘佛心「同體大悲」、「無緣大慈」的總發揮!
諸位還需要明白,大乘佛心在證自性佛後,又實行「同體大悲」之宏願,並不同於「著眾生相」。而是最為尊貴的心懷是基於「無緣大慈」。乃是一種天真流露,無為而無所不為的佛行;乃是廣泛性、普遍性、無限性、全體性、無條件(緣)性的大慈大悲精神。
因此,厭生死者,求斷結者,捨煩惱者,樂涅槃者,好禪定者,都是尚未澈悟大乘菩薩心之自了漢。所以  彌勒宏願為何能統攝末法眾生?此原是源自大乘佛法之弘揚也!
維摩經中文殊師利問:「生死有畏,菩薩當何所依?」維摩詰答:「菩薩於生死畏中,當依如來功德之力。」就是說大悲菩薩常在生死中度生。如果對於生死無有畏懼者,當然無須憑依;但是對於生死稍存畏懼者,那廢憑什麼可以令他不生畏懼呢?
從「他力」之佛法來講,畏生死者當自念:佛已修具威德之力,我今為利眾生,受諸生死,我佛慈悲,必得冥熏加被(如此以平畏懼生死之心)。折衷疏云:「與菩薩作外緣熏習,能棲心佛境,則畏怖自除。」從「自力」的自性功德來講,是真依自己進修福德,以福德力與煩惱戰,與恐怖爭。只要操縱生死,自然於生死無所怖畏了。
彌勒淨土所要弘揚的,即是大乘菩薩道,故其願力包含了畏懼生死與不畏生死的菩薩。  彌勒慈尊的兜率天淨土,即是如來功德力,讓畏懼生死之菩薩有所歸依、不退轉,而無畏懼入生死度眾生。所以說「不厭生死」、「不求斷結」,是上昇兜率丈之要件。
大乘佛法所鼓舞的,乃為菩薩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法門無量誓願學,煩惱無盡誓願斷,佛道無上誓願成」。諸位今日住此兜率天樂土,雖然可以說是「入雲城避劫難」。但是凡塵尚有無量無數無邊的手足同胞在煩惱苦海中浮沉,諸位忍心在此自在逍遙嗎?身為修道之人,欲成無上佛道,能只顧自己安樂,而不發大乘菩提心嗎?
白陽賢良應該是不畏生死,不求斷結的  彌勒眷屬。應該是承擔發揚大乘菩薩道的棟樑。應該效法諸天神聖,為救度眾生,不厭生死,不求斷結,倒裝下凡,四處開荒佈道,宣揚  彌勒福音。
諸位在此安享清福,並且承受智慧甘露的滋潤。希望體悟大乘菩薩精神之後,發大慈大悲之宏願,乘願下世普救眾生。如此才是真正「世世願行菩薩道」的大乘精神。
或者有人還懷疑:修道是在追求「超生了死」,如此一來,又得入生死、受輪迴,豈不大大違背當初修道的目的嗎?眾生不知、不信「自己真人」-靈性本是不生不死,而一味執著肉身之生死為生死;或以為住於天界,沒有肉體之生死變化才是「超生了死」,那是未入大乘佛心之故,實在是大大的誤解!
真正的解脫,是在於相不染相,於因果不昧因果,於煩惱生菩提,於生死出生死。因此「超生了死」的意義,絕對不是「沒生沒死」的斷滅空;而是「若是無生無不生」之真空。於生死之中,不動、不染、不畏、不怖。
儒家有言:「若有所恐懼者,不得其正。若有所好樂者,不得其正。」諸位若是畏怖生死,若是好樂執住此地。很顯然的,選是不得其正。誠然佛性的修養必經三大阿僧衹劫,目前諸位住於此,若不能體悟大乘菩薩之精神,則枉費得逢正道矣!
今日白陽法門所要弘揚的,是普被各類根器的彌勒淨土。眾所皆知,維摩詰經是大乘佛法之最重要經典,連  六祖惠能都深受此經之影響。引該經中,記載世尊囑咐彌勒云:
彌勒!我今以無量億阿僧祇劫,所集阿耨多羅三號三菩提法,咐囑於汝,如是輩經,於佛滅度後末世之中,汝等當以神力,廣宣流布於閻浮提,無令斷絕!所以者何,未來世中,當有善男子、善女人,及天、龍、鬼、神、乾闥婆、羅剎等,發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樂於大法。若使不聞如是等經,則失善利。如是輩人,聞是等經,必多信樂,發希有心,當以頂受,隨諸眾生所應得利,而為廣說。
彌勒慈尊乃是本元會候補佛位之一生補處大士,故以大乘菩薩道得承佛法,當為責無旁貸。而白陽弟子身為彌勒眷屬,更應以發揚此「同體大悲,無緣大慈」之大乘佛法為己任。因為憑此方有收圓九六之一大因緣,也憑此才能建立究竟佛國之完竟境......。
師尊開示至此結束,接著  院長發言......。
院長:非常感謝  古佛應機闡此大乘佛心,  吾望世上修子,於參悟本篇後,更能深解  彌勒大願,而從最基本之十善修起,先具備來生兜率天之資格,並用心體悟大乘法心,世世同助天盤,澈行「同體大悲,無緣大慈」之大覺行也!
悟緣:弟子今夜真是法喜充滿,心界為之大開特開。期盼世上佛子,都能在參閱本遊記後,掃除一切疑惑,大發菩提心,在真理之引導下,努力弘揚大道,自強不息!
師尊:多蒙  院長為遊記耗費心神,萬分感謝!吾師徒倆就此告辭!
悟緣:叩別  院長與諸位前賢!
院長:全體肅立!鳴鐘。恭送  古佛師徒!
師尊:悟緣閉眼,上蓮台!
起......。
佛壇已到,悟緣靈體還原!

2016年7月26日 星期二

第十六回 兜率天宮錄妙景 八卦果院顯修心




第十六回  兜率天宮錄妙景  八卦果院顯修心
降伏執心面玄如    龍華菩提白陽軀
尊敬萬靈皆一體    誓遊世間作明珠  吾乃
天然古佛  欽奉
天旨  降至東土  恭進佛軒  禮參
慈娘  再與徒言  今逢聖會  奉命著書  諸徒肅然
靜觀批宣  天佛院景  即在目前  能值此會
歷世有緣  用心悟參  方不失蓮  書成之日
諸天欽讚  功德無量  廣頒人寰  光耀無邊
人人珍惜  處處傳宣  替師代天  引度良賢
棄盡邪偏  維護正道  發揚天理  皆回理天  哈哈
太虛大  不比那  心境無涯
放則彌  滿六合  退藏靈台
任萬劫  生滅變  此性原在
不動搖  如意寶  名為如來
清淨體  無相身  穩坐金階
無執著  無分別  更無對待
此境界  號真如  一理安排
非頑空  無一物  實存妙懷
包乾坤  運萬命  不沾塵埃
原如是  回首見  自觀自在    哈哈
明心見性,回理天,證清淨性土,乃為修道之最終目標。尤以白陽弟子,歷世廣修福慧,生逢應運普度法門。慧根深厚者,一指見性,作末法時期之燈塔,廣渡有緣,為創建人間淨土而努力。慧根較淺而真修實煉者,雖然在白陽法門之調教下,未能頓悟自在。但歸空後,符合  彌勒慈尊之接引本願,經「九九紫陽關」之考證後,必能往生兜率陀天,再接受有緣菩薩之教育。於「未來世」隨彌勒下閻浮提,親臨龍華大會,聞法證道,登理天,面無生也。
白陽門徒切記宏揚  彌勒淨土,必抱「不厭生死」,「不求斷結」之大無畏精神。因為只有如此方是維摩經所稱讚:「菩薩為眾生故入生死,有生死則有病。」之大乘大公精神,亦方符合「同體大悲」之內涵,當然發此大菩提慈悲心,並非戀眷人間聲色,或恐懼空界寂寂。或著眾生相,或執緣行慈。而是無住行慈與無相大悲心之流露也。故淨土並非讓人避難或享受之地,而是帶著懇荒之精神,造福眾生等理想之菩提心。
為師奉勸彼輩觀念錯誤之修子,確實體悟  彌勒祖師大慈鴻願之真義。隨時隨地盡力幫助同胞(一切眾生),使之得法喜道悅。並勤行素食、護生、守戒、十善,恭敬  彌勒慈尊,悟參自性,接引緣人,不計苦樂,不避煩惱,不喜涅槃不懼生死,如此方不愧是代天宣化之白陽賢良也。
師尊:悟緣!今夜我倆將前往兜率陀天,正式參訪「天佛院」!
悟緣:哇!真是令人興奮,歷經千辛萬苦,長久期盼,終於要去拜訪響往已久之「天佛院」了!
師尊:先別得意忘形,在未出發之前,吾先做一番說明:兜率陀天是吾白陽法門原靈暫時寄身之淨土,其景色及天福,相信在世之賢徒,必定人人急欲知道,吾在此引述一段經典,以增加人間修子之向心力!
佛說觀彌勒上升兜率天經云:「兜率院天上,有五百億天子,一一天子皆修甚深檀波羅蜜,為供養一生補處菩薩故,以天福力造作宮殿,各各脫身梅檀摩尼寶冠,長跪合掌發是願言:
我今特此無價寶珠及以天冠,為供養大心眾生故,此人來世不久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於彼佛莊嚴國界得受記者,令我寶冠化成供具。
如是諸天子等各各長跪,發弘誓願亦復如是。
時諸天子作是願已,是諸寶冠化作五百萬億寶宮,一一寶宮有七重垣,一一垣七寶所成,一一寶出五百億光明,一一光明中有五百億蓮華,一一蓮華化作五百億行樹,一一樹葉有五百億寶色,一一寶色有五百億閻浮檀金光,一一閻浮檀金光中,出五百億諸天寶女,一一寶女住立樹下,執百億寶無數瓔珞,出妙音樂。
時樂音中演說不退轉地法輪之行,其樹生果如頗黎色,一切眾色入頗黎色中,是諸光明右旋婉轉流出眾音,眾音演說大慈大悲法。一一垣牆高六十二由旬,厚十四由旬,五百億龍王圍繞此垣,一一龍王雨五百億七寶行樹。莊嚴垣上,自然有風吹動此樹,樹相振觸,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諸波羅蜜。
爾時此宮有一大神,名牢度跋提,即從座起,遍禮十方佛,發宏誓願,若我福德應為彌勒菩薩造善法堂,令我額上自然出珠。即發願已,額上自然出百億寶珠,琉璃頊梨一切眾色無不具足,如紫紺摩尼表裏映徹,此摩尼光迴旋空中,化為四十九重微妙寶宮,一一欄循萬億梵摩尼寶所共合成,諸欄循間自然化生九億天子五百億天女,一一天子手中化生無量億萬七寶蓮華,一一蓮花上有無量億光,其光明中具諸樂器,如是樂不鼓自鳴,此聲出時,諸女自然執眾樂器,競起歌舞,所詠歌音演說十善四弘誓願,諸天聞者皆發無上道心。
時諸園中有入色琉璃渠,一一渠有五百億寶珠而用合成。一一渠中有八味水,八色具足,其水上湧游梁棟間,於四門外化生四花。水中華中如實花流。一一華上有二十四天女,身色微妙如諸菩薩莊嚴身相,手中自然化五百億寶器。一一器中,天諸甘露自然盈滿,左肩荷佩無量纓珞,,右肩復負無量樂器,如雲往空中從水面出,讚歎菩薩六波羅蜜:若有往生兜率天上,自然得此天女侍御。亦有七寶太師子座,高四由旬,閻浮檀金無量眾寶以為莊嚴,座四角頭生四蓮華,一一蓮華百寶所成,一一寶出百億光明,其光微妙化為五百億眾寶雜花莊嚴寶帳。
時十方面百千梵王,各各持一梵天妙寶,以為寶鈴懸寶帳上。時小梵王持天眾寶,以為網羅彌覆帳上,爾時百千無數天女眷屬,各持寶華以布座上,是諸蓮花自然皆出五百億寶女,手執白拂侍立帳內持宮四角有四寶柱,一一寶柱有百千樓閣,梵摩尼珠以為絞絡,時諸閣間有百千天女,色妙無比,手執樂器,其樂音中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諸波羅蜜,如是天宮有百億萬無量寶色,一一諸女亦同寶色。爾時十方無量諸天命終,皆願往生兜率天宮,時兜率天宮有五大神。
第一大神名曰寶幢,身雨七寶散宮牆內,一一寶珠化成無量樂器,懸處空中不鼓自鳴,有無量音適眾生意。
第二大神名曰花德,身雨眾花彌覆宮牆化成花蓋,一一花蓋百千幢幡以為導引。
第三大神名曰香音,身毛孔中雨生微妙海此岸梅檀香,其香如雲作百寶色遶宮七匝。
第四大神名曰喜樂,雨如意珠,一一寶珠自然住在幢幡之上,顯說無量歸佛歸法歸比丘僧,及說五戒,無量善法諸波羅蜜,饒益勸助菩提意者。
第五大神名曰正音聲,身諸毛孔流出眾水,一一水上有五百億花,一一華上有二十五玉女,一一玉女身諸毛孔,生一切音聲勝天魔后所有音樂。
佛告優婆離,此名兜率陀天十善報應勝妙福處,若我住世一小劫中,廣說一生補處菩薩報應及十善果者,不能窮盡,今為汝等略為解說。」
以上妙景乃  世尊讚歎兜率陀天之形容,希望在世修子能發無上道心,不厭生死,愛敬無上菩提心,持五戒八齋具足,身心精進不懈,不求斷結,修十善法,一一思惟兜率陀天上,上妙快樂,則命終必能往生此淨土也。
悟緣:原來兜率陀天有如此莊嚴妙相,難怪白陽法門能蒙上蒼如此看重!
師尊:  彌勒慈尊攝引眾生至兜率陀天,並非其最終之目的。只是權宜讓未能見性成佛之眾生,有一個不退轉之依靠境。故凡修福持戒,符合往生此天之人,被要求為不厭生死、不求斷結,且願隨  彌勒下生閻浮提。
慈尊之彌勒大願著重在創建人間淨土與龍華三會,此點白陽弟子不可不知。若只一味盼望晉昇天佛院,而不願再下凡塵者,即不符合往生天佛院之條件!
悟緣:請問  師尊!  彌勒祖師為何要把眾生從人間攝往兜率天,然後又要眾生再次下凡塵呢?眾生既然好不容易離開千變萬化之易退轉人間,往生兜率天,永遠在那兒豈不更好?
師尊:愛徒有所不知,兜率陀天雖然美好,但畢竟不是圓滿佛德之地。  彌勒慈尊為了拔度末法人間眾生之悲苦,避免眾生愈墜愈深,故才以大慈大悲之願力,普攝有緣佛子往生兜率天,以保佛根不退轉。
到了人間化成淨土之時(現在千門萬教正在努力宏揚真理,更是儒宗應運,普救倫理道德之喪亡,祈使大同世界之早日完成實現!)  彌勒祖師就曾帶領所有兜率陀天之佛子,降生閣浮提,並在人間龍華菩提樹下證佛,共說法大轉法輪三次,使能參與該會之人,都能見佛聞法,以超生死,完成靈性之大收圓,這就是龍華三會之來由也!
悟緣:請問  師尊!既然人間已變成淨土,(大同世界)為何還需要  彌勒慈尊再臨人間開龍華會呢?
師尊:人間雖然變成淨土,但仍未達到圓滿佛德之境,故  彌勒慈尊才以兜率天菩薩最後身來降人間,於龍華菩提樹下證佛,然後大轉法輪,合聞法者皆證羅漢以上之果位,此者亦是白陽法門之努力目標也!
悟緣:請問  師尊!何謂菩薩最後身?
師尊:由凡夫修到佛,一共要經歷五十五個階位(十位、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而至等覺以後,所有見思、塵沙,無明三惑永盡,一切習氣,蕩盡無餘,因其智慧、功德等似妙覺(佛果),故名等覺。第五十五個階位即等覺,也就是菩薩最後身,又名一生補處。
兜率內院乃菩薩最後身之住處也。三界猶如火宅,除了兜率天內院外,都是在生死輪迴之中。  釋迦如來為菩薩時,最後住處,住於此、終於此,下生人間而成佛。今為  彌勒菩薩之淨土,此亦菩薩身之最後,將來下生人間,成佛於龍華樹下。
人間淨土乃是守五戒、行十善所獲得之福報,尚不能跳出輪迴之苦,斷生死之根。故由  彌勒佛應運收圓,開演龍華三次大法會,度化無數眾生,了脫輪迴生死。
悟緣:加此說來,得逢三寶真傳之人,能夠「地府抽丁,天榜掛號」,而且歸空後可往生天佛院。原來這都是受  彌勒祖師之鴻慈大願所攝引,是以代代  祖師,千門萬教都是為了同一目標--實現人間淨土,而奮力不懈了!
師尊:是也!愛徒悟力不錯。凡間修士,不論身入何門,只要肯修五戒,行十善法,得聞  彌勒佛號,不厭生死,不求斷結,造像恭敬禮拜,樂生兜率天上,都會蒙  彌勒大慈大願所攝引,往生兜率天安位也。
說明到此為止,悟緣速閉心眼,上蓮台,起......。
蓮台風馳電掣破空而去,但聞耳邊風聲颼颼,衣袂飄飄,其速比往日更疾,不知已越幾萬里。忽然遠遠出現有八角亭一座,稍近,只見頂蓋琉璃,流丹飛彩,瑤几燦目,瑞映千條。
悟緣:敢問  師尊,眼前一座八角亭,此處是何地方?
師尊:此處已入兜率天境,「八卦功果院」距此不遠矣!
此亭乃往兜率天淨土之必經路徑,景緻幽雅,常為神仙駐足停息,我倆不妨在此一遊......。
於是二人攜手向前,步上亭階,撞頭望見亭上高懸一金匾,書曰:
「八卦亭」三大字,金光輝煌奪目,亭內清幽寬敞潔淨,遊憩之客,仙風道骨,氣度閒逸。亭前左右繁花盛開,異香襲人,氣暖景麗,鳥鳴和婉,堪稱淨土勝景也。
正在欣賞之間,忽聞樂聲嘹亮,傳自前面之殿裡......。
悟緣:前面中門大開,迎面走出一老者,滿面慈祥,白眉垂頰,率領幾位吏員前來迎接,不知是何人也?
師尊:這位乃「八卦功果院」之院長。悟緣,速整衣冠向前參駕!
院長:歡迎  古佛師徒駕臨本院,有失遠迎,失禮之處請多海涵!
師尊:豈敢!豈敢!吾師徒奉天旨來訪  貴院,還請院長不吝指教!
悟緣:下生拜見  院長聖安!
院長:免禮!貴師徒太客氣了,爾等乃諸天使者,為著寶書而奔走,吾院禮當盡力援幫,以增法輪之佛光也。請!請!快請入內......。
於是眾人漫步前行,不覺已到院前,舉首望之,院閣盤鬱,金輝呈紫,雕
樑畫棟,艷麗如玉闕,正面高懸一金匾,書曰:
「八卦功果院」五大字,紅光四射,左右對聯曰:
千科功明眾善奉行
萬蓮清香纖塵不染
院內許多吏員,皆忙碌案几,見  院長與  古佛師徒入內,皆肅立敘禮......。
悟緣:啟請  院長,人言天上淨土,快樂逍遙,淨而悠閒,今見院內吏員眾多,宛如非常繁忙,比「九九紫陽關」內之吏員猶有過之,此是何因也?
院長:爾有所不知,凡三界氣數之內,陽極則必陰生,自開天闢地以來,天運數迭,於今時為午未相交,乃天數應於收圓,元靈同歸靈根之期。故千門萬教承運而齊顯,重整天盤以期龍華三會之早日實現。
而三界之內,神人鬼魂,知此佳緣而能有所奉獻者,本院錄其實績,稽證夙世之功過錄,而後奠定白陽盤之「等」、「果」、「位」。「三級」、「三階」、「三蓮」。送往天佛院,享萬八載之兜率天福也。
斯乃自有世以來,未曾有之奇緣。故而此際三曹震動,萬靈向前,諸天星斗下凡,十方佛菩薩天人,皆在同助天盤;或為宣揚佳音而忙,或為宏佈五戒十善而到處奔忙,或為廣傳心法而勞。如是之故,本院因負責甄錄此偉大奮鬥之過程,以便公正定果,所以事務較「九九紫陽關」繁忙也!
悟緣:方才  院長提到奠定白陽盤之「等」、「果」、「位」,以及「三級」、「三階」、「三蓮」等名稱,不知是為何意?懇請  院長詳加說明!
院長:此乃本院之職司,其甄別之重點在於行十善,守規戒之程度,亦即功德之多寡也。
蓋今已時屬白陽,上天明令  彌勒慈尊掌天盤,以其鴻大之本願,攝引眾生往生兜率天淨土。凡符合其大願條件者,皆需先經本院稽證功果,而區分成「等」、「果」、「位」、「三級」、「三階」、「三蓮」之不同層次,然後送往天佛院安位。故凡通過本院稽證後,呈遞無極殿者,皆能於白陽盤上天榜掛號,此者就是奠定白陽盤之意也。
至於其中不同之處,等實地參訪本院所司後,自然可以明白矣!
師尊:如此,可否請  院長將貴院之設施概況稍加介紹,以便錄載遊書之中?
院長:本院所轄設二大內閣院:一則「右閣八卦功果院」,一則「左閣八卦功果院」。
「右閣八卦功果院」,專司考定陽壽未終修士之果位。如其人在世,壽數雖未終,而俱功德者,上蒼則不失其位,果定於斯。右閣果院內之果位等級,隨其人之功德高低而昇降也。
「左閣八卦功果院」,院內之果位者,則為得道之原人,壽終之後,經三關九口之考證無訛,而後至此按功定位。再如超拔之亡靈,或功荐之神祇,亦復如是,需於本院考證之後,憑功德而定其位者也。
而左閣之轄下,設有修練亭、淨氣亭、禮儀堂、靜養亭、修禪苑、誦經堂、宣講堂等修練之處。凡至本院之原靈,功德未及證入九品之階者,俱列在左閣院,一則修練養性,一則逍遙清福。
如有功德至高,得以證人九品之階者,則位在「天佛院內院」,聆聽有緣菩薩之教化。
總而言之,果位是憑個人之功德,而奠定其位也。是故得道之人能至於此,可謂福享小神仙之樂,安適而自在也!
悟緣:啟請  院長開示功與果之等位如何區別?
院長:本院之功果等位分為三大功目,有「等」、「位」、「果」之別。
「等」則亡靈之等級;「位」則天吏之位;「果」則九品蓮台之果,三大功目依人之功德而別尊卑。
「等」者分上等亡靈、中等亡靈、下等亡靈,此三等亡靈均分別散佈在左閣院所轄之室、所、亭、堂、苑、組等地修練。
功德超越於亡靈等級之階者,稱為天吏之「位」,輔理三曹收圓之任,而吏位之分甄有五,曰:庶吏、事吏、專吏、督吏、監察專吏等。
悟緣:若功德超越於天吏之位者又如何?
院長:此者已登九品蓮台之果,可入內院靜養心性,安享兜率天無邊妙樂。並聆聽有緣菩薩之教化,以厚植慧根,等待未來隨  彌勒慈尊下閻浮提,聞法證道也!
論功德之高低階段有:得、功、善、德、道、品、臺、蓮等八大功目。在世行一小善曰一得,行十小善為一功,行十功為一善,行十善為一德,行十德為一道功,二十道功為一品,行三品為一台,行三台為一蓮。蓮以上為無量功德,無相佈施,無住無執之「福德性」也。
而犯過者,分別有五大罪目:凡在世犯一小過曰一失,犯十失為一大過,犯十大過為一惡,犯十惡為一罪,犯十罪為一刑。
以此二種之標準,判別善惡功過,三世因果功過相抵,以定其等,位、果也。
故白陽法門應運此際,普傳真宗,希望能入其門者,智慧早開,識天運而速修身養性,行功立德,以人道達天道,則不愧生在中土,得授至道也。
行功立德在乎正心誠意,遵守五倫八德,濟世渡眾,開荒設堂,廣興道場,宏揚中華文化固有倫理道德,此謂應運而修辦之也。
鑑今世道,世風日下,道義勇氣日薄,五倫八德淪湑,令諸神聖佛仙慨嘆!而天不言,地不語,人能替天擔憂,廣宣道德,渡人登岸,此功此德無量矣!
然則雖是如此,必也要令其明理悟道,悟性窮源,如斯則度人之功德非凡。高則建一德之善功;低者得一功之善,憑其人之真誠與善行,而誌載奇功。能如是,若一生只渡三五之眾,而所渡者,俱是抱道不退,善行堪嘉之人,如是之功德,詢可為無量矣!
師尊:是也!如是渡人之德,功大如此,但必也要悉心成全使之明理,作道盤之護法,國家之忠民,家庭之孝子,社會之棟樑,行道佈慈,處處以身作則為首務,以天下焉己任,置生死於度外之雄懷壯志。要知道降中土,現時蓬萊寶島乃是天心之所寄,不但政治清明,自由民主,提倡科學倫理。尤其肩任恢復中華文化道統真理之天職,白陽弟子更應以拯救大陸神州水深火熱之同胞為己任。蓋人間淨土,世界大同之創建,必賴炎黃子孫之共同奮鬥努力也!
天運已急,有心於正道之修子,必能明白天降大道挽救殘靈之大義,更需體會「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為開創世界大同之關鍵。修子獨善其身,兼善天下,能不於此自勵共勉乎?
院長:  古佛一番金玉良言,道盡天心之寄望,人類為萬物之靈,唯有靈性之覺醒,道德之重整,再配合昌明之科學,才能化娑婆世界為蓮花國,創建人間之淨土,  彌勒慈尊之「龍華大曾」方能應緣而開,靈性也方能證道,永享逍遙自在之佛樂也。
悟緣:「禮運大同篇」對人間淨土之形容,甩白話解釋是說:「大道通行全世界,全世界之人皆以道心相待。選出真正賢能之人為民服務,大家彼此非常信實和睦,道心不退,精進不懈。所以人們不單只親愛自己之親人,同時也親愛他人之親人;不只愛護自己之子女,同時也愛護他人之子女。使老年人退休後,能安享清福,而不辛勞終生;壯年人各有所用,而不遊手好閒;幼年人有所教養,而不放蕩成性。並且老而無妻者、老而無夫者、老而無子者、殘廢疾病者都能得到最妥當、最關切之照顧。男子有適當的工作,女子都有很好的歸宿。物質生活非常豐足,任人享用,但不恣意浪費,且也不佔為己有,不坐享其成。雖各盡其職各盡其力,然卻不自私為己。所以一切私心小智,陰謀詭詐永不發生。一切搶盜偷竊,亂賤暴徒永遠絕跡。因此外出或夜晚,門戶不必關閉也安然無事,這便是大同世界,人間淨土。」
這麼理想之美好世界,誰人不希望其能早日實現?而擔任傳達此神聖偉大之任務者,誰人不尊?誰人不敬?故代代祖師香火薪傳,而萬世景仰。今我中華民族,炎黃子孫,具有最高深之智慧與文化,此次榮膺大任,真是一大光榮也。
尤以  國父孫中山先生,先總統  蔣公,與今日英明領袖  蔣總統,都是領導我們為此神聖目標而奮闢之偉大舵手,此乃天盤之幸,亦是人類之幸也!
師尊:悟緣愛徒之言句句真心!  為師深盼凡我白陽弟子,皆能深體天意,掌握良機,共同為開創萬世太平覺路而奮鬥,方不負生於中土,逢遇真道之一大因緣也!
院長:哈哈!貴師徒同心共鳴,實在令人敬佩,現在不妨到本院各處採訪實例,以資記載遊書,為修子作燈塔南針也!
師尊:感謝  院長一番好意,今夜時間已晚,參觀之事就留待下回再來叨擾,吾等就此告辭!謝謝  院長今夜之幫助,下次再曾!
院長:既然如此,不便續留,就此恭送!
悟緣:感謝  院長慈悲開示,在此叩別!
師尊:悟緣上蓮台,我倆回壇,起......。
佛壇已到,悟緣靈體還原!

2016年7月22日 星期五

第十五回 皈依正信路光明 背道入獄遭懲誡

「皈依一貫道」的圖片搜尋結果

第十五回  皈依正信路光明  背道入獄遭懲誡
南無原鄉無念機    屏棄塵染名無依
瘋相生滅由緣起    僧住清淨應三期    吾乃
南屏瘋僧  天然爾師  欽承
天旨  降至東川  恭進佛軒  禮參
慈娘  問安諸賢  今日到壇  續著金篇  三才辛苦
功居品蓮  還望貫志  助天收煎  天運燃眉
諸子曉然  各立大愿  勇往直前  替師分憂
替母擔肩  道務紛景  諒有感焉  速傳正法
以匡苦顛  白陽佛子  祈盼甚急  書早著成
拯救迷頑  方有指針  循此參研  可整盤蓮  咳咳止
三叉路  自心分  清濁異邦
九九關  受教育  真懺免難
理不明  又頑固  地嶽苦慘
趁此生  勤悟道  真修實參
歷劫因  逢真道  不修最冤
得人身  遇明師  指點玄關
登佛壇  學聖賢  心志要專
改毛病  去惡習  理得心安
日三省  觀照深  本性可全
行十善  三施作  功德圓滿
緣若盡  寸氣斷  魂歸靈山
不畏苦  不執相  乘願再凡    哈哈
世尊證道之後,大轉法輪,雖然佛法浩瀚博大精深,但以八聖(正)道稱為最中肯易學之法,白陽弟子修參道學,亦不可不知此者。八聖道即正見、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與正念、正定。
正見者,佛云:「見無所見是為正見。」又云:「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此正見以白話解釋之,即謂正確地觀照事、人、我、法、相也。凡人每以「我識」、「六根」做為判斷一切事-理的憑準。於是隨相轉念,尤其以自我(私心)為中心之立揚,分隔了大我與真我之合一。於是三毒五蘊因之而生。故六祖云:「不思善、不思惡,即與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惠明言下大悟。此者正見使然也,能正見者,何懼不能見性?
正思者,正念也,正心也。「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地用功夫。」此意在勉人需於正思用功夫也。正思亦可謂正確之思惟。「道心惟微,人心惟危」,故修子必於思想上以道心調人心,以道心克慾心也。所謂「聖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其意即此也。
正語者,正確表達以道德真理為依據之理論。天地無言,唯賴人語。故修子本身應培養對道德真理之認識,尤其擔當承先啟後之神聖任務者,對道義道史上應隨時隨地提示給大眾,此亦維護正法,同助天盤也!
正業者,正確之行為也。凡為修士必有規戒可循,聖人以道設教,匡扶人類行為不至越軌。故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進一步應該事事以利他為主,利他即是仁愛精神,由小及大而為博愛、天下為公。是故修士於初修之時循規蹈矩,日久功深,則為所欲為皆不踰矩也。
正命者,正確之靈命、天命、性命、生命、使命、壽命也。上帝為靈命之源,人類皆秉承天命賦性而生,人人均負神聖使命,藉著心身之生命融會理、氣、象於因緣之中。故修子由日常生活之中領悟生命之實相,行使因緣之使命,終究達於天人合一之天命,皈回靈命之源也。
修子切莫因修道而作離群之想,蓋大乘道者乃悟出世心行入世行也。故過正常生活,不怪力亂神,不違俗離常,在衣、食、住、行、育、樂上順天性之自然而行之事也。
正精進者,君子自強不息之意。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則腳踏實地,心悟佛意,有過懺侮,有功不彰,一切盡其在我,量力而為,不可勉強而失自然,或偃苗助長,造成身心之傷害也。要知大乘佛子乃是世世願行菩薩道者,於精進中不疾不徐,無為而為,無求無執,如此方是正精進也。
正念者正心,亦是覺心菩提,佛之掃三心、飛四相,儒之格物致知;道之清心寡慾者是也。如是則人慾盡而天理行,習染一除,本性可見也!修子必持平等、至善、慈悲則達正念。
正定者,自性無散亂之意也。此境與戒、慧同體,故修子由戒入手,由慧啟門,皆可達於正定。依信、願、行三者同步而進,自能了然大道奧義,而立金剛定正信,持此信力,即可不受外界變幻不定之現象所動搖,如此辦道如意,修道安穩矣!
八聖道實為修子自觀自照之明燈,若能依此、修此,可獲大益,何樂不為?哈哈。
今夜著書時辰已屆,有勞鎮殿將軍嚴護法壇,悟緣愛徒速速靜心!
悟緣:弟子叩請  師安,前幾回  師尊已率愚徒遍歷「九九紫陽關」,訪錄各關之職司,並親睹歸空修子之種種考證情形,不知今夜  師尊要帶弟子前往何處繼續訪遊?
師尊:今夜吾等奉旨遊記人間修子歸空之情況,再至地獄觀看貶落之修子,接受懲罰與教育之情況!
時間緊迫,悟緣速上蓮台,吾倆出發矣......。
蓮台迅疾引空而去,不久飛至一城市之上空,但見地面萬家燈火,天上繁星點點,幾令人分不出天上人間。突然  蓮臺緩緩下降,在一座巨大建築之前停下,細視之原來是有名的○○醫院......。
悟緣:敢問  師尊,這座現代化建築之醫院燈火通明,為何卻令人感到陰氣森森?
師尊:那是爾之靈覺使然!生、老、病、死乃人生必經歷之程序,而醫院正是眾生「病」、「死」蒼萃之地,是故陰氣充塞,令人不自在也!吾倆速進內參觀當更明瞭。
悟緣:弟子遵命!
嗯!陰氣愈來愈盛,令人寒毛直豎!
師尊:悟緣正心平氣,勿受其氣干擾也!
悟緣:是......。
果然恢復原狀,驟然不覺陰氣矣!
眼前有許多鬼魂來去,又見黑、白無常立於病房門口,亦有福神等侯在走廊上,似乎是各辦各事,互不相干。
師尊:所見鬼魂皆因與病人有「業力」之冤欠,索命而來者。黑、白無常則係奉冥王之命,等侯拘提亡靈前去報到。福神則來迎善魂往生天界者也。
悟緣:弟子啟問  師尊,菩提自性本自清淨,不生不滅,為何這些鬼魂尚要在此苦苦索命?
師尊:問得好!在世若為「執著人」,死後定做「執著鬼」,這些鬼魂皆因認假為真,執著肉體之假相為真,殊不知所奪走者是一假體,「真我」(自性)如如不動絲毫不受影響。
悟緣:照這麼說,壞人可以做盡壞事,亦不會受到報應了?
師尊:非也,此問是頑空之誤見,自性雖是如如不動,但身、心、口之業力,仍在因果之中,連佛都還落於因果之中,何況是壞人?既是壞人又做壞事,其心未明、性未現可知矣!
再說,一個明心見性之人,言行合道,心與天合,怎麼會去做壞事呢?
悟緣:感謝  師尊解此疑惑......。
二人且談且行,已來至一病房門口,病床上一清瘦老者,神態安祥,似乎已入瀰留狀態。周圍五、六位兒女圍繞,瞼上充滿焦急與悲傷,一位醫師與二位護士,正在做最後之施救,然而人力已無法回天,老者溘然而逝矣......。
師尊:悟緣!注意看!
悟緣:啊!老者玄關與下丹田之間那條放金色毫光之「靈帶」突然斷了,毫光之中隱隱一縷白光,若非細心實在不易看出,漸漸白光越聚越大,逐漸幻化成一人形,形狀與剛過世之老者相仿彿!但似乎胖了一點,而且也年輕了許多,臉上充滿歡喜之表情,敢問  師尊,這是什麼緣故?
師尊:這位老者乃是人間有修之士,早年得明師一指,即專心學道,不斷傳道度眾,行功立德,如今大限已至,因此靈覺凝於玄關正門之處,恢復自如本性與本來面目,故肉體雖死卻是靈性之「復活」,當然是可喜可賀,此理明否......。
此時耳際忽聞仙樂飄飄,室內檀香陣陣,一位天神自天冉冉而降,先與  師尊作禮,再與老者亡靈為禮。老者之靈一一環視遺眷,見遺眷個個傷痛欲絕,不禁搖頭嘆息。然後老者之靈對著遺體鄭重地拜了三拜,起身隨天神而去,仙樂與香味越去越遠......。
悟緣:剛才這一幕真奇怪!老者之霽既慶喜獲「重生」,為何還眷戀遺體,而下拜告別?
師尊:悟緣此言差矣!此老者之靈對遺體下拜,並非眷戀之意,乃是其在世「借假修真」,現在立刻要告別人世,因此對其肉體之一種感謝表現也。
現在咱們換個地方觀看,速上蓮台!起......。
到了!可下蓮台矣!
悟緣:這是什麼地方?好像是鄉下嘛!
前面一棟樓房,有許多人聚在那兒,像是有什麼事情發生。啊!樓上還有佛堂呢?
師尊:這裡是台灣南部的一處鄉下佛堂,今天早上這位堂主歸空了,現在遺體正停放在廳堂之上,悟緣,爾可隨  師進去看看。
悟緣:是!廳堂之上一位孝男正揭開覆蓋在死者身上的白布,原來是一位坤道堂主,雖然已經逝去,但是臉色栩栩如生,神態安祥,恍若睡著了一般,令人望之不覺畏怖。
現在又來了幾位遺屬,開始為死者更換壽衣,經過這麼久的時間,屍體竟然如生前一般,並不僵硬。一會兒功夫便已更換整齊。
懇請  師尊開示,許多道親歸空之後,仍然身體柔軟,究竟是何原因?
師尊:此種現象乃是死者具有濃厚之宗教意識,白陽弟子每日虔心燒香禮佛,經常聽聞講師講經說法,日久自然對大道體悟愈深,因此大多數具有信心、真心、誠心、迴向心,雖臨命終之時,心中不起畏怖而有歸依之感,加上  祖師願力之加被,因此得以柔軟也。
悟緣:此種情形是否為白陽法門所獨俱?
師尊:非也!其他教門之修士,亦時見上述之情形,其道理亦是相通也。
悟緣:那麼這位已歸空之坤道堂主,定是一位抱道奉行,深解白陽法義之修子,故才有此現象?
師尊:不錯!其靈現已被引至「得道亡魂稽查室」,若無惡過,則將逐一經過「九九紫陽關」各關口之考證,然後往「天佛院」安位也。
現在吾倆再換個地方繼續參觀。悟緣速上蓮台!起......。快到了!蓮台亭在空中,悟緣可睜眼看看!
悟緣:看此景緻好像又來到大都市,下面一條寬大馬路,雖在夜裡仍然車水馬龍,馬路一側十字路口之一角,有一座規模宏大壯麗之廟宇,廟裡燈火輝煌不少香客正在燒香禱告,香煙嬝嬝十分鼎盛,原來正是聞名的○○宮。
鄰近廟宇亦是一片建築,綠瓦屋頂老式建築,稀稀落落幾個人在走動,空地上擺著許多花圈,亦有靈車,氣氛顯得十分凄清,竟是一家大規的殯儀館。
從殯儀館順著馬路下去,是一座佔地廣闊的人工花園,名為○星花園,花圃修飾得非常整齊美觀,園內百花盛開,五彩繽紛,不少遊人悠遊其間,也有兒童在此嬉戲,個個都顯得快樂自在,真是人間樂園也。
師尊:悟緣,爾看到什麼嗎?
悟緣:弟子看到一座大廟宇,一家殯儀館與一座大花園連成一排!
師尊:用心「看」,不可只用眼睛看!
悟緣:  師尊如此交代,定有深深用意!.........。
哈!弟子會意了!
師尊:說說看!
悟緣:此係天、地、人三曹清會對案之顯象。廟宇供奉的仙佛代表「天」;殯儀館之亡者入土為安代表「地」;花園裡之遊人充滿歡樂代表「人」,弟子愚見,不知對否?
師尊:哈哈!孺子悟力不差!
悟緣:太好了!照這麼說在第四回遊記中,弟子與  師尊參訪「收圓籌備處」時,蒙  天官開示之收圓勝境,終將有實現之一天。到時候苦海化成蓮花佛國,東土改成淨土西天,大同世界,風調雨順,物阜民豐,國泰民安!
師尊:悟緣!先別高興得太早。蓮花佛國、大同世界之創造,非是一部份之人力可成,而是要靠一切眾生之力共同創建。眾生者,造業之眾,因果所生,若是眾生皆造善業,而生善果,成為一股共善之業,則有助於大同佛國之早日到臨。世上各教、各門及我白陽弟子所共同努力之目的,即是在此,  吾深望世上修子能善悟此義,發大願心,而共助天盤也!
悟緣!時間己然無多,快上蓮台隨  吾往地府遊訪!
悟緣:弟子已站穩了!
師尊:蓮臺起......。
蓮臺再度破空而去,轉瞬溶入於蒼穹之中,不知飛越幾千萬里,最後來至一處高山之前,速度漸漸減緩,慢慢下降......。
悟緣:咦!這裡不就是「心頭山」嗎?記得弟子第一次與  師尊靈遊時即來過此地。
師尊:正是,吾倆現在就由山邊之「地獄洞」進去,可達地府也......。
蓮臺繼續飛走,穿洞而入,只覺四面黝暗,伸手不見五指,身旁陰風陣陣,突然眼前一點紅光,漸近漸大,終於飛至,原來是一座殿府,殿前匆匆走出兩排吏員,遙望來路。悟緣與  師尊來至殿前下蓮臺......。
悟緣:敢問  師尊!這裡是何處?
師尊:這裡已是地府之「東獄殿」,乃  東獄大帝所轄,  大帝已率吏員出迎,悟緣隨  吾拜見,不可失儀!
大帝:  古佛聖駕與令高徒悟緣光臨,有失遠迎,恕罪!恕罪!
師尊:  大帝快勿如此說,今夜吾奉旨攜劣徒悟緣冒擾,還盼多多賜教是幸!
悟緣:弟子叩見  大帝聖安!
大帝:快快請起,請隨吾進殿敘話......。
言畢,  大帝前導,  師尊與悟緣隨後進殿,殿闕建築亦頗莊嚴壯麗,祇是氣氛要比前幾回所遊諸關口凝重,未幾已入殿堂,賓主坐定,  帝命司禮吏員奉茗畢......。
師尊:悟緣!今夜  為師何以帶爾至此參訪,知之否?
悟緣:請恕弟子愚魯,方才弟子還以為  師尊欲帶弟子去拜訪十殿閻君哩!
大帝:世人對於地獄十殿之情況較為熟悉,而本殿位在十殿地獄之東,與西方極樂世界遙遙相對,人跡罕至,難怪悟緣會做如是之想,若有所疑儘可提出不用客氣!
悟緣:弟子記得東嶽就是泰山,為何「東獄殿」竟會設在地獄。
大帝:  吾帝雖名東獄大帝,實際權責係掌管地獄之靈,是以有本殿之設。
師尊:今夜吾倆師徒奉旨訪遊  貴殿所轄之「僧儒道獄」與「得道懲誠獄」,望  大帝稍加說明職司,以便隨後訪遊也!
大帝:「僧儒道獄」專以懲治雖在世皈依寺觀善堂,但無法通過「九九紫陽關」考證,而貶落之亡靈。
「得道懲誡獄」係特為白陽法門「得道」之原靈而設,獄內之原靈亦是由「九九紫陽關」貶落者。
此二獄之性質,與其他地獄稍有不同,均係針對身入道門之亡靈而設。至於本殿轄下之「聚善所」與「修神所」等,非在參訪之列,於此不再多述。
師尊:時間不很充裕,是否就請  大帝允許參觀訪問二獄?
大帝:獄官已來殿等侯多時,  貴師徒可隨之前去。
獄官:請  古佛與悟緣修士隨下官前往......。
三人步出殿右行,翻過一處小山坡,視線頓時開闊,「僧儒道獄」已然在望......。
悟緣:前面見牛、馬二將軍押一批罪魂將要入城,罪魂個個腳鐮手銬面帶憂戚,有數位罪魂狀似不願進城,而遭惡面鬼卒以鞭毒打,鞭加雨下,罪魂哀號呼天搶地,最後還是入城去了!
獄官:守城官已在城門侯駕,請二位隨吾入內參觀!
城官:恭迎  天然古佛與悟緣修士!請進!
師尊:不用多禮......。
三人來至獄內,哀聲震耳欲聾,正是罪魂在此受刑之慘號聲......。
悟緣:請  獄官提調幾位亡靈接受訪問!
言罷獄吏已押來一僧一道二位亡靈......
獄官:聽著!這兩位是  天然古佛與人間修士悟緣,奉旨著書來此遊訪,以充金篇資料,爾等快將在此受刑因由訴出,不得隱瞞!
僧魂:苦也!請  古佛慈悲救我一救!
師尊:自作自受,吾亦愛莫能助,不若將在世犯過實情,趁此機緣照實吐露,或可稍抵罪愆也。
僧魂:是!是!吾在世為一寺廟之主持,寺廟香火鼎盛信徒極眾,經常有人送來許多善書經典供香客取閱,尤其鸞書之類特別多,在吾認為除了佛法之外,其餘皆為邪魔外道,鸞書更是邪魔之物,閱之會引人入迷,因此除了佛教書刊之外,其他書籍一律引火焚燬,此生在吾手中焚燬之書不計其數,吾始終認為是在維護正法而沾沾自喜。
歸空之後,魂雖至「儒道釋亡魂稽查室」,但隨即被貶落地獄,  大帝因吾蓄意焚燬代天宣化之善書經典,罪大惡極,雖有功德亦不足抵過,發落來此受刑,每日毒火焚身,皮焦肉裂,痛苦難當也。
獄官:萬法本來平等,爾之行為破壞法力莫此為甚,希望爾好自反省體悟,以待日後刑滿出獄也。
悟緣:這位道士請了!是否亦將在生所犯之過訴說,以供登載遊書,勸化世人?
道魂:唉!唉!吾在陽世身入道門,然而並未專心修道,只是假道之名安身而已,是以道經不參,妄造是非,劃符作奸,假法術流為人消災解厄,誆騙銀財!甚者藉法術敗壞婦道人家名節,犯下滔天大罪。
過世之後,亦是魂經「儒道釋亡魂稽查室」查證所犯罪行,該當貶落地獄,  大帝以吾善德不立,罪行累累,辜負身入道門之大好修道契緣,知法犯法罪加一等,判吾入此獄中刑罰。兇厲鬼差冷面無情,每日執長叉猛刑吾軀,利叉插穿五臟六腑,痛得死去活來,天眼昭彰,吾今真是悔不當初,懇求  古佛在上救拔!救拔!
師尊:仰箭射空,力盡還墜,果報業力替代不得,爾還是安份在此受刑吧!
言罷,獄卒押下二魂......。
悟緣:再勞  獄官帶路,吾等欲再至「得道懲誡獄」一訪。
獄官:請隨吾來......。
三人出城而去,行經一段曲折小徑,過一小坡,「得道懲誡獄」赫然在望,城官已候在道旁......。
城官:歡迎  古佛與悟緣駕臨本獄!
師尊:吾等時間不多,請速提調幾位貶落之亡靈前來接受採訪。
城官:是!請稍候。
言畢,命獄吏前往提調,不久見獄吏押三位亡靈迤邐前來,個個衣衫襤褸,形容憔悴......。
獄官:眾靈聽著!爾師  天然古佛今率悟緣前來採訪,個個將所犯罪惡據實報告,如有虛言,加重罪罰!現在還不快快拜見!
眾魂:罪靈叩見  師尊與悟緣!
師尊:起來吧!在世不知修,今日淪落至此,唉!咎由自取也!
獄官:現在個別開始報告吧!
靈甲:吾在世得聞白陽大道,認真參研真理,並不時參加各種道理班,日後亦自設佛壇,度化不少佛子為善向道。因吾之努力學習,道理漸明,以後便在佛堂自己開班傳道,殊不知吾之道學程度,僅止於「頑空」階段,因此所傳之道理皆為似是而非之歪理,比如吾常講說:抽煙、喝酒、賭博等惡行,絲毫影響不到自性,因為自性原來不受,所以無罪可言,萬法由心生,亦由心滅,所以如果做了壞事,心不認為是壞事就行了......等等。
因吾之以訛傳訛,自誤誤人,不但無功反有大過,而且吾不肯接受大善知識之勸導指正,一錯再錯,造成今天之大惡果,懇祈  師尊救苦救難,徒今知罪了!
師尊:再大的罪罰,自性原來不受,怕什麼?好好在此安份受刑吧!
獄官:第二位罪靈開始報告吧!
靈乙:唉!吾在陽世曾拜求白陽大道,當時不知「得道」之珍貴,拜求之後就未再進一步深入探求真理,雖引保師常勸吾要進道,但吾只當是耳邊風,並不放在心上,因此對道義一竅不通,更甭提到修持。
只因吾在陽世作惡多端,吃、喝、嫖、賭無所不能,歸空之後在三叉路口之「得道亡魂稽查室」即被貶落地獄,每日接受陰差酷刑拷打,遍體鱗傷,真是悽慘,以上是吾之報告。
獄官:好!第三位輪到爾報告了!
靈丙:吾在世為一點傳師,平素開荒辦道認真,領導不少後學。只因吾不知道本平凡貫於日常生活之中,學道多年毫無感應,逐漸失去信心,而一心追求玄異神通,四處訪道,只因吾之迷而不覺,逐陷入「三六七二」假祖師之魔圈。最不該者,吾所領導之後學,大部份都隨吾一起走入邪道,誤人生死者,莫此為甚,吾實在罪該萬死!唉!唉!嗚.........。
悟緣:唉!一人墜落,千百萬人之生死大事盡誤!可嘆!可嘆!
師尊:今夜時辰已屆,吾率悟緣先行告退,煩請  獄官代吾倆向  大帝轉致感謝之意!
悟緣:拜別  獄官!多謝今夜之協助,使遊記增添無數寶貴資料。
師尊:悟緣上蓮台!起......。
佛壇已到,悟緣靈體還原!
有勞鎮殿將軍護法!
吾回也!

第十四回 心淨佛土淨 大願化眾生

「心淨佛土淨」的圖片搜尋結果


第十四回  心淨佛土淨  大願化眾生
萬海歸心正義揚    國治民享龍傳香
教化稟持皆道德    主持仁政壽無疆    吾本
天然古佛  萬國教主  欽奉
天旨  來至蓬萊  步下雲台  趨身登階  先整衣懷  恭拜
慈娘  下了壇來  提機批開  今夜聖際  著書天排
諸徒肅心  身形勿歪  覺智速醒  勤悟性涯
天道妙理  逢緣皆在  諸子用心  早了塵埃  哈哈
海潤天空任吾遊    無拘無束那來憂
因生執著有罣礙    一點不通便落因
原來理天在寸土    覺醒良心自悠悠
大道不遠回頭是    隨手拈花悟根由
人間紅塵菩提舟    會入實相一理求
不可言說唯心契    頓悟元來免憂愁
代代祖師留真卷    玄妙寄機心法周
迷覺玉石皆自受    自性獨露真理流
身在象界染著留    識神習性毛病囚
七情六慾三毒覆    遮了性天成酆幽
如今聞道忽回首    速斬魔根向真修
一朝解脫煩惱盡    處處開心應緣遊  哈哈
六祖云:「不識自本心,學法無益。」佛云:「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心者,修道之重點。若明此心,見此本性,則淨土自在,逍遙極樂有望也。
心是萬化之主宰,儒曰:存心。道曰:修心。釋曰:明心。皆不離乎以心為道。但心有道心、人心、血心之分。天有理天、氣天、象天之別。後世不得心傳者,只知道在心中,不知心在何處?或執臟腑氣質之心,以為心者。是以守其心而執相,虛其心而著空,制其心則理欲交馳,聖凡不分,理氣莫辨,無怪勞其心而無成也。
蓋天命之性,人人固有,個個無缺,因拘於氣稟,蔽於物慾,大都有而不知其有。代代祖師,聖聖傳心,即傳其固有之心也。此固有之心即本然之性,本能之性即天之所命。天者人人統體之性,性者人人各具之天也。故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天人本自一貫,天統四時,心統四端,天之所具者,人性悉具,特患人不能盡性耳。
盡性之道由致知入手,致知之功由格物入手。格事物之物者,即流溯源本之學也。格物慾之物者,由本及末之學也。若格物而不知心性之真,格事物則落於執象。格物慾則入於頑空。
然而心亦難言知也,若以臟腑之心為心,則血肉一團,此婦孺皆知之心,而非聖聖相傳之心也。此心隨生而有,隨死而無,一氣不來,即成臭穢,故非天然本性虛靈不昧之心也;若以知覺運動者為心,此心乃危殆不安之心,而非微妙難見之心,即天理之心也。危殆不安之心,乃天氣之心也。而血肉一團之心,乃物象之心也。
太極以前,氣具於理,太極之後,理寓於氣,物象者,理氣發現,可見之跡耳。理者氣之主,氣者象之充,物象非理氣不生,理氣非物象不顯。理、氣、象者乃道心、人心、血心之所由來,亦愚人、賢人、聖人之所由分也。愚人執相,賢人通氣,聖人明理。
學易者皆言先天後天,而未言及理天者,何謂先天?生天者是。何謂後天?天生者是。生天者理也,至靜不動天也;天生者象也,經星緯星天也,一氣流行,默運四時者,宗動天也。道心者理也,上應至靜不動天,此生天生地,常而不變之天也。造此者為聖域,儒曰:大成之聖。釋曰:大覺金仙。道曰:大羅天仙。三教皈一者,歸於理也。故儒曰:窮理盡性。道曰:三品一理。佛云:一合理相。言雖不同,而理則一也。
人心者,氣也。上應宗動天,此變而有常之天也。造此者謂之賢關,五官百駭,有象可見之心,上應經星緯星天。聖人之樂,全道心也。賢人之樂,伏人心也。若以慾望血心為心,則縱情逐物,萬事紛擾,百憂交感,生死困惑,苦海無邊,何樂之有?
今之修子。大都言心在於善即是道心,心在於惡即是人心,此非正確之論也。蓋惡者從事於惡,而禍隨之,惡有盡而禍亦有盡;善者從事於善,而福隨之,善有限而福亦有限。善惡禍福雖有不同,而皆不得心法之傳,其不能明善復初,窮理盡性,至命合天則一也。
試悟堂堂霸佐,聲名顯赫,不得列聖賢之班,而區區寒士,伏居蓬茅,反得享俎豆馨香者,何由也?靈台清明,道心之所在也。克己復禮,存道心去人心也。喜怒哀樂未發,孔顏樂處,其復見天地之心乎?學者到此境界,正顏子所謂:隳肢體、黜聰明、離形去智,同於大通之時也。亦即孔子所謂:窮神知化,至命合天之時也。人人各具之理,還於萬物統體之理,無在無不在;而神聖合天之心,亦無在無不在也。故能無思無為,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此心之初,以降衷而言謂之「命」。以稟受而言謂之「性」。以應酬萬事而言謂之「心」。以其感於萬事而生喜怒哀樂愛惡欲而言謂之「情」。合而言之,一「理」也。此理以覆育萬物而言謂之「天」,以主宰萬物而言謂之「帝」。以孕育萬物,生天生地而言謂之「中」。以萬物始終共由而言謂之「道」。以無聲無臭,視之不見,聽之不聞,體物不遺,兩在不測,至費至隱,至顯至微,無生萬有,虛含至實,無終無始,無在而無所不在,無物不理,各得其理,至真無妄,寂然不動,感而遂通,不行而至,不疾而速,無為而成而言,謂之「至理」、「至神」、「至誠」、「至善」。
故天有天理,地有地理,人有性理,物有物理,事有事理。得理則治,失理則亂;明理則安,昧理則苦。知禮(理)之節文可以制禮,知氣之清濁可以作樂。教民由此謂之政;禁民違此謂之刑(戒)。師以教之,賞以輔之,罰以弼之,有始有終,本末不紊,先後有序,而聖賢之能事畢矣!  哈哈
    今夜靈訪著書時辰已屆,悟緣速速靜心。有勞鎮殿將軍嚴護法壇,吾倆起程矣!
蓮台昇空而去,不久來到「九陽關九陽殿口」,師徒步下蓮台,只見巍峨殿前,已有仙吏排班等待,鐘鼓之聲亦適時而鳴!
仙吏:歡迎  天然古佛師徒奉天旨駕臨本殿,吾等在此候駕多時,  祖師亦在閣內相候也。
師尊:有勞諸位久候,  祖師厚禮,吾師徒受當不起,悟緣!快來拜見諸位仙吏!
悟緣:弟子參見諸位仙吏,今日萬幸隨師前來貴殿參訪,愚昧之處,還請多多指點開導。
仙吏:悟緣免禮!請隨吾等入殿,移駕登座,與  祖師暢談「天心」,以資記錄遊書,光耀修子心眼也......。
於是眾人穿過殿內,循階而上,頃刻已至內閣。  天英祖師滿瞼慈藷,出現在閣門之前。
師尊:冒擾  祖師清淨,實感不安,承蒙天命所重,前來貴殿討教,還望  祖師慈悲,大開修子覺路!
祖師:  古佛何需謙遜,貴師徒兩足代天,為修子描繪出回天之光明大道,與原靈還本之指針,此功此德,實是無量無疆也!
快請入內,天時緊急,貴師徒此次備嚐勞頓,還是先請入座......。
於是眾人進入內閣,位分賓主,悟緣參駕禮畢,仙吏獻上茗果。
師尊:感謝  祖師如此盛意款待,吾們還是言歸正傳,請  祖師指點貴殿之專司,以記遊書之中。
祖師:理所當然!本殿為「九九紫陽關」之最後關口,專司「仙才改註」,蓋原靈歷經前面各關口之考證教育,已俱有前往各洞天淨土之資格,但因各人所入教門不同,所願不同,所修亦異,故還需至本殿加以批註,以便遂其所願,達其應報之果也。
悟緣:如此說來,原靈修道之結果,皈宿都不同地。那麼善書怎麼都說要還本返元,或回理天?而各洞天或淨土之來由又是如何?可否請  祖師慈悲,廣為開示?
祖師:此問題包涵非常廣,而其蘊藏之道義亦是頗為精微,非是三言兩語就可道及,今夜吾就借此機緣,為眾生廣為解說,以資修子參考!
首先,為了解釋「修正因,證正果」之理,吾就拿禪宗一個非常出名之公案-野狐禪之故事做為開場白:
禪宗六祖慧能大師之徒弟百丈懷海講經說法時,有一老者每次都最早到,。講經完畢,總是遲遲才離去。有一次講經完畢,此老者徘徊許久仍不離去,百丈禪師乃趨前問其為何仍不走?老者自稱其為一野狐之化身,釋迦牟尼佛以前迦葉佛時代,為在此山之一修行者。
某次其弟子問他:「解脫者是否會落入因果」?他回答:「不會」。因而墮為野狐之身五百世。世世受野狐身之惡報。雖然他曉得因答錯話而墮為野狐,但苦思至今,並細聽百丈禪師之講經,仍不知道究竟錯在那裡?
今特懇請禪師為其解惑,百丈懷海告訴他:「解脫者是不昧於因果,但仍落於因果。」
老者聞是言,法喜充滿,乃頂禮並告訴百丈禪師,五百世野狐惡報已了,將轉世超生,請其在寺後一棵樹下代為掩屍。百丈懷海次日依言前往,果見一野狐屍,遂掩埋之。
故事至此結束,其背後隱藏著什麼涵義呢?這則公案牽涉到解脫者,及其證得之境界。何謂解脫?而解脫後又如何呢?這可分幾方面來說:
(一)解脫者之心境,精神面為「清淨心」之全證,亦即返本還元,此種心境「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所謂第一義諦,解脫境均是不可說的。亦即「一合理相」,或「道可道,非常道」。「窮神知化,至命合天之時也。」換言之,此乃見證自性,明心見性之境界,亦即面無生回理天也。
(二)另一個問題需要強調者,解脫之境並非死後方證,而是隨時可證。釋迦牟尼在世之時即證自性真佛,而非死後方證佛。故凡此種證得自性淨土之人即與虛空三千並在(融)。(上帝與之同在),並不用再到「九九紫陽關」接受考證。也不用來此接受「仙才改註」,然後昇往各洞天淨土。
悟緣:弟子愚昧,  祖師所言之理,弟子還是聽不太懂,為什麼解脫者還是落於因果之中,卻不用到「九九紫陽關」接受考證?而洞天淨土又是怎麼一回事?還請  祖師再為開示。
師尊:悟緣!不得打岔,還是靜靜聽  祖師說法吧!
祖師:難怪悟緣不明白,此乃世上修子不得心傳之人,很容易迷昧之問題,現在就讓吾慢慢道來:
由上則野狐禪之公案,吾人可以了解,解脫者、證道者、大覺者乃是不昧於因果者也。而凡夫卻昧於因果。
這個昧字有兩層意義:一是對因果律不瞭解;二是被因果律所愚弄左右。      釋迦牟尼佛圓寂時,十大弟子中只有未解脫的阿難,因昧於因果而痛哭流涕,其餘因皆已證阿羅漢果,深明在因果律之下,生老病死乃是法之自然,而無哀容。
再如惠能大師快圓寂時,其大弟子中也只有神會不哭,此亦是瞭解因果律,不昧於因果律之故,惠能還因此大大讚揚神會一番。到後來事實證明,神會果然使禪宗大放光明。
這兩則故事都告訴我們:唯有落因果之凡夫才有愛別離、怨憎會等煩惱,故云:不解脫也。
再說釋迦牟尼佛晚年吃了信徒供養之食物後,腹瀉三月而卒,病中仍講經說法,努力不懈。大涅槃經即是記載世尊在此期間所說之法。可知貴如釋迦牟尼佛肉身仍有生老病死之苦,仍落因果中,故知解脫者乃在其心境上、精神上之大覺。雖在因果律之中,也不會有煩惱之罣礙。
解脫者雖然在世時肉體與一般凡夫並無兩樣,但在身心二方面,卻是已澈底清淨,無塵之染。也許有人正在狐疑何以解脫者仍落因果?或正在感嘆解脫者竟然不能超越因果!殊不知大乘菩薩落於因果,深入世間之偉大濟世情操,方是覺者無所不在,無所畏懼之正果。地藏王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之本願,正是最佳寫照。要知諸覺者不忍聖理袞頹,不忍眾生受苦,是故不計任何條件(無緣大慈),本著濟世之本願(同體大悲),落於生死輪迴之因果網中,其不可思議之浩浩宏願,實非「不落因果」之小乘行者所可比擬!
悟緣:如此說來,修子若為逃避人間苦海方才修道,甚至很多人抱著「此次間去了,不要再下來了」的思想。這些都不是正確之觀念?
師尊:當然!儒云:「若有所恐懼者,則不得其正也」,修子若是害怕怎樣才修道者,本就離了正心。六祖云:「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就是在告訴吾人,離開人間,離開社會,「不落因果」式地求佛法,求解脫,均如同求龜毛,求兔角般之不可能!此乃佛陀在三十九歲得解脫之後,仍風塵僕僕,以濟世救人為職志,至死方止,一刻也沒有脫離人群的真正原因。
難怪佛教八宗(禪宗、天台宗、華嚴宗、三論宗、法相宗、律宗、淨土宗、密宗)共尊之祖師龍樹菩薩要說:「涅槃與世間無少有分別,世間與涅槃亦無少分別,涅槃之實際,及與世間際,如是二際者,無毫釐差別。」
故一個發菩提心之修者,不可關在山崖石壁中修行一世,而應入世修行,醒迷啟愚,並自我求得覺悟。總之要有一個觀念。那就是解脫者與凡夫只是在心境上不同,其餘皆無兩樣。
而生死乃是對肉體而言方有,本來就是緣生緣滅之生滅相,故「肉體歸空」後,靈性就完全視其精神面是否達於解脫境而歸理天、氣天、幽冥也!
其實三天共一天,若理主氣象者為解脫覺者;若執氣而昧理象者為氣天;若執相而昧理氣者,在生則凡夫,死後則入幽冥。
故修子最最重點,在證自性淨土。中庸云:「率性之謂道。」故證道在乎能否率性,率性則無論生死皆是合道。解脫與否在於率性與否也。若以因果律而言;「修正因,證正果」,率性自然不昧因果而得解脫也。
悟緣:聽  師尊這麼一說,弟子已明白矣!如此說來,天堂、地獄、三清五老洞天或本願淨土(如西方極樂世界,東方琉璃世界,兜率天之天佛院),與自性淨土又如何分別?
祖師:真正之淨土(自性淨土)是不可言說的,金剛經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故真正之淨土,是解脫者自己內心所證得之境界,非迷人所經驗者,也非一般文字言語所能描述。這種淨土名曰:「無相淨土」,不屬本殿口所管轄。「仙才改註」,其重點在於「往生」二字。一個靈性在世修行因緣不同,若是不能澈悟自性「無相淨土」,則經過「九九紫陽關」之考證,隨其心向而「往生」各洞天淨土也。而「修心往生」者,必須具足誠心、深心、及迴向發願心等三心如現今白陽法門所提倡者,即是彌勒淨土。入其門者,若能澈悟自性無礙者,當然證理天逍遙自在。若是未能了悟自性者,在世修行若符合晉升兜率天(彌勒本願)之條件者,歸空後經各關口之考證,則往生天佛院淨土也。
悟緣:敢請  祖師開示往生天佛院之條件,以資修子明曉。
祖師:善哉!貴師徒奉天旨著作三界寶書,  維皇賜名為「天佛院遊記」,吾當然要將往生天佛院之條件做一詳細介紹:
佛說親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云:「佛滅度後,我諸弟子,若有精勤修諸功德威儀不缺,掃塔塗地,以眾名香妙花供養行眾三昧深入正受讀誦經典。如是等人應當至心,雖不斷結,如得六通。應當繫念念佛形像稱彌勒名。如是等輩若一念頃受八戒齋。修諸淨業發宏誓願,命終之後,譬如壯士屈仲臂頃,即得往生兜率陀天。於蓮花上結加趺坐。百千天子作天伎樂,持天曼陀羅華,以散其上讚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於閻浮提廣修福業來生此處,此處名兜率陀天。今此天主名曰彌勒。汝當歸依,應身即禮,禮已,諦觀眉間白毫相光,即得超越九十億劫生死之罪,是時菩薩隨其宿緣為說妙法,今其堅固不退轉於無上道心,如是等眾生若淨諸業行六事法,必是無疑當得生兜率天上值遇彌勒,亦隨彌勒下閻浮提,第一聞法於未來世,值遇賢劫一切諸佛,於星宿劫亦得值遇諸佛世尊於諸佛前受菩提記。
佛告優婆離,佛滅度後,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是諸大眾,若有得聞彌勒菩摩訶薩名者,聞已歡喜恭敬禮拜,此人命終如彈指頃即得往生,如前無異。但得聞彌勒名者,命終亦不墮黑闇處邊地邪見諸惡律儀,恒生正見眷屬成就不謗三寶。
佛告優婆離,若善男子善女子,犯諸禁戒造眾惡業,聞是菩薩大悲名字,五體投地,誠心懺悔,是諸惡業速得清淨,未來世中諸眾生等,聞是菩薩大悲名稱,造之形象,香花衣服繪蓋幢幡禮拜繫念,此人命欲終時,彌勒菩薩眉聞白毫大人相光,與諸天子雨曼院羅花來迎此人,此人須臾即得往生,值遇彌勒頭面敬禮,未舉頭頃使得聞法,即於無上道得不退轉,於未來世得值恒河沙等諸如來。
佛告優婆離,汝今諦聽,是彌勒菩薩於未來世,當為眾生作大歸依處,若有歸依彌勒菩薩者,當知是人於無上道得不退轉,彌勒菩薩成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時,如此行人見佛光明即得授記。
佛告優婆離,佛滅度後四部弟子天龍鬼神,若有欲生兜率院天者,當作是觀繫念思惟念兜率陀天持戒,一日至七日,思念十善行十善道,以此功德迴向願生彌勒前者,當作是觀,作是觀者,若見一天人,見一蓮花,若一念頃稱彌勒名,此人除卻千二百劫生死之罪,但聞彌勒名合掌恭敬,此人除卻百十劫生死之罪,若有敬禮彌勒者,除卻百億劫生死之罪,設不生天,未來世中龍華菩提樹下亦得值遇,發無上心。
由此經所引證,現今白陽法門之種種發心及迴向,皆是以彌勒淨土為宏揚中心,當然也更希望有緣佛子都能當下明心見性,澈了⊙第一義諦。但是白陽門徒得了明師之一點-⊙,是否累世之迷昧,瞬間都頓除無疑?得了這一點,是否剎時即見自本性,識自本心?如果得了這一點,累世之迷昧即頓除無遺,並剎時見自本性,識自本心,為何那麼多元靈還需要經過「九九紫陽關」之考證教育,然後往生天佛院?吾們從白陽弟子平日生活中,對  彌勒菩薩之信仰,及宏揚持齋守戒,行善布施等修行內容來看,當然其誠心、深心、迴向心若皆具足,皆能無疑往生兜率天。
悟緣:如此說來,天佛院淨土並非佛德究竟圓滿之地。而是不能了悟第一義諦⊙,見自本性,可是虔修十善,持戒恭敬  彌勒菩薩之白陽弟子,暫時歸依接受進一步教育之地。
若是了悟第一義諦⊙者,則證自性清淨佛土,十方淨土皆可逍遙隨心自在(如此方真正登理天也。)!
祖師:嗯!悟緣真不愧是  古佛之高徒,聞言即悟。天佛院淨土是專為符合  彌勒菩薩本願者,而又一生未能成就自在,轉世恐有退墮者而設。接引其往生天佛院淨土做為依靠,再接受有緣菩薩之調教。
雖然在兜率天修煉,不致退墮,但最終目的,還是為了為了要與  彌勒慈尊同下閻浮提(人間),見佛聞法而證自性,故彌勒淨土之重心仍在人間淨土與龍華三會也。
悟緣:是啊!難怪乎現在千門萬教都在為著世界大同,人間淨土而努力。原來這些行動都是受了  彌勒慈尊鴻慈大悲所感召,為了實現彌勒淨土而奮鬥!
祖師:悟緣所言不差,淨土雖有事淨土、相淨土、真淨土之大略分別。但每一靈性最重要者,乃是自性淨土之創建。對人類而言,彌勒淨土、人間淨土、大同世界之實現,實乃是天運與人力最應努力之方向!
悟緣:原來如此!方才  祖師所提到之事淨土、相淨土、真淨土,弟子愚昧不能盡然會心,可否請  師尊略為開示,以錄遊書?
師尊:善哉!吾徒好問,吾就應爾之請,略為解釋:
事淨土者分為求「有」之淨業所感者(如諸天),及求出世之淨業所感者(如安樂國)兩種。
相淨土則分二乘土及地前菩薩土兩種。
真淨土則有離妄真土(十地菩薩所居)與純淨真土兩種,而純淨真土又細分真土與圓應土,如法性土(法身佛所居)實報土(報身佛所居)即屬真土之意義。而法應土(淨土三昧法門所現)及報應土(大悲願力所現)則屬圓應土之意義。
總之,凡夫有漏業力所感之事相莊嚴則屬「事淨土」。
二乘及地前菩薩所感之妙相莊嚴則屬「相淨土」。
十地菩薩以及佛所居住者為「真淨土」。
真淨土中,十地菩薩所居者名「離妄真土」。佛所居者名為「純淨真土」。而佛所自享者名為「真土」;示現給其他有情者,名為「圓應土」。
但以上都是解脫者,隨其三僧祇劫之淨業,所自然感得之清淨依報。其實未解脫前之「菩薩因行」方是天運之重點。
在「菩薩因行」當中,隨著菩薩所發下之「本願」而建立成佛後之諸種淨土,才是大乘行者廣談宏揚淨土之本意。如西方極樂淨土,就是  阿彌陀佛依四十八願所建,而  彌勒佛之兜率陀天淨土與人間淨土,更是依  彌勒之宏慈大願所建,此點乃是白陽弟子修行不可不知之重點。在此吾亦特別一提,以示修道發大願之重要也!
祖師:  古佛一番金玉良言,不但道盡了現今天運之所由來,更為我「仙才改註」之意義做了詳盡之解說矣!希望在世修道佛子,明白此中奧妙,爾等現在俱有人身,不但要藉「菩薩因行」之大願而早日證悟自性理天,更當明白天運開創人間淨土之由來,好好珍惜佛緣,維護正法,同助天盤,掃除迷信,光明道路!
師尊:凡吾白陽門徒及  彌勒慈尊之信仰者必要切記,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所云:
佛告優婆離:若有比丘及一切大眾,不厭生死,樂生天者,愛敬無上菩提心者,欲為彌勒作弟子者,當作是觀(指觀想兜率淨土之妙相)。作是觀者應持五戒、八齋具足戒,身心精進,不求斷結,修十善法,一一思惟兜率院天上妙快樂。
此段中最值得注意者是「不厭生死」、「不求斷結」,因為只有抱持這種,「吾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捨我其誰」之大無畏精神,方能真正實現「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之大覺者心胸。也方能為開創人間淨土作一番盡心盡力之奮鬥也!
今夜時辰己晚,感謝  天英祖師費盡唇舌,又添寶書一篇貝葉,吾師徒就此告辭。悟緣!拜別  祖師。
悟緣:叩謝  祖師釋疑解惑,弟子受益匪淺,就此拜別!
祖師:排班奉送  古佛師徒!
師尊:悟緣上蓮台,起......。
佛壇已到。
悟緣靈體還原。

第十三回 紫衣原來八德化 陽氣圓滿結蓮花

「蓮花」的圖片搜尋結果

第十三回  紫衣原來八德化  陽氣圓滿結蓮花
靈山不遠回首登    隱蔽掃盡自明明
濟塵之心無執住    顛倒萬緣獨清清  吾乃
天然爾師  光明磊落  逍遙古佛  今奉
天旨  再臨東土  續演金篇  步入佛壇  恭參
母座  提機批言  孔孟聖道  性理真傳  三寶心法
白陽揚宣  祖師鴻慈  大同皆歡  末法運際
人心痴頑  崇拜迷信  真理失傳  以訛引訛
道盤混亂  爾執天命  伊鎖門圈  修子雖誠
慧眼未圓  受考受煎  實是可憐  但望本書
早日著全  頒佈人寰  以助開玄  並扶道盤  咳咳
天道玄奧代代傳    真理不離良心圓
三皇五帝秉此妙    安治人世得正端
文武周公道一貫    孔孟集成率性丹
世尊法輪大藏滿    拈花微笑不可言
二八祖師西方全    菩提初祖東土還
無字真經誰人覺    慧可印心在一安
本無一物慧能訣    勤以拂拭神秀宣
印心是佛稱大乘    豈可獨善作羅漢
性尊法界太虛穿    無所不在寸土觀
不識自心學萬法    一弗是處尋玄關
玄關本是祖竅處    一指大覺出迷凡
自古大道有費隱    四難要破靠佛緣
如今大開普度天    道降火宅人人歡
末法儒宗來應運    平收萬教人道全
性理玄妙明師指    率性為道良覺寬
三綱五常八正守    十惡皆棄學聖賢
各教真理本一圓    莫可分別互諍干
爾我合同慶相會    共同努力助天盤
處處開荒把理化    挽救既倒正人寰
十八明師天命在    維護正法整天盤  哈哈
無極者,理也,神也。太極者,氣也,數也。理、神,經也。氣、數,緯也。經者常而不變,緯者變而有常。常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無為而成。變者有名可稱,有跡可尋,往來代謝,此兩者同塞乎宇宙,同貫乎萬類,同在不睹不聞之地,無聲無臭之天,而有可道可名,不可道不可名之分。
可道可名者,人稟之為氣質之性,氣數之命,窮通壽夭,智愚賢否,萬有不齊之性命也。
不可道不可名者,人稟之為本然之性,天賦之命,堯舜與我同焉者也。本然之性即  維皇降衷之性,人生而靜之性,性善之性,道心之謂也。
氣質之性,乃杞柳之性,湍水之性,性惡之性,可以為善之性,可以為不善之性,人心之謂也。
此兩者一顯一微。顯而易知,流而為慾,故危殆不安。微則難知,返之為理,故微渺難見,惟狂克念,理勝慾也。狂可為聖,惟聖罔念,慾勝理也。聖可為狂,聖狂之分,人禽之判,人鬼夢覺,幾希之傾,一念之間,理微道大,小人忽之,君子謹焉。
無極而太極,是為天命之謂性,先天變後天,自天而人,即河圖之順行相生,乃原其始之所自來也。太極還無極,是為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後天返先天,超凡人聖,即洛書之逆行相剋,乃要其終之所由歸也。
神有理氣之分,理中之神,不疾而速,不行而至,無為而成,常而不變,妙合萬物而言者也,無對待,無配偶,一也,獨也、單也,丹也,禪也,聖胎也。
氣中之神,來而伸則為神,往而屈則為鬼。神者,升也,陽也。鬼者,降也,陰也,有對待,有配偶,往來循環。分之則有萬殊,合之原來一氣。
    理中之神,元神也;氣中之神,識神也。元神先天也,持之則日進於高明;識神後天也,縱之則日流乎污下。兩者雜於方寸,惟知者能識之,今借著書聖緣,略闡性理之一斑,以資修子自悟也!  哈哈
現著書時辰已屆,吾不多言,悟緣靜心,有勞鎮殿將軍護壇,吾等起程...。蓮台應聲破空而去,轉眼已飛越「紫陽」、「和陽」二關,再經過「九陽關震陽殿」,來至一殿上緩緩落下。於是師徒二人安步前行,傾刻殿前已到,望之壯觀華麗,與「震陽殿」同一格式,正面高懸一匾,書曰:
「紫陽殿」三大字,字體蒼勁,金光閃爍,左右有對聯,書曰:
紫衣原來八德化
陽氣圓滿結蓮花
悟緣正在觀覽之際,殿內迎出五、六位吏員,鐘鼓之聲齊鳴,  師尊與吏員相互見禮,悟緣亦參禮畢。
吏員:殿主有請貴師徒移玉入內。
師尊:煩請諸位領路......。
於是數人穿殿而入,只見滿庭奇花異草,鳥鳴禪音,真是令人心曠神怡,不遠之處,  天任祖師已在階前迎候。
祖師:  古佛師徒聯袂聖駕光臨,有失遠迎,還請多多恕罪。
師尊:  祖師何出此言?公忙冒擾已是歉意良多,吾師徒奉命而來,還要請  祖師多多賜予方便指教。
祖師:不敢!不敢!貴師徒身頂天命,足踏諸界,不辭千辛萬苦,採證著書,用正人心而化劫災,以整道盤,此乃諸天所欽,理當如此也......。
悟緣:弟子叩見  祖師,恭請聖安!
祖師:免禮!免禮!快快請起,吾等先進閣內再敘......。
於是三人步入內閣,位分賓主,言談之間,已有仙吏奉上仙茗果品,茶色碧綠,異香撲鼻,果品皆不類凡間所見,令人垂涎欲滴......。
祖師:兩位遠道辛苦,請隨意取用茶果。
師尊:多謝  祖師費神,今夜前來叨擾,還請  祖師鴻慈,將貴殿所司略為介紹,以資錄載遊書。
祖師:原靈經歷各關口之對證、教育而來至本殿,可說已是將達爐火純青之境。然則欲修天道,必先修人道,人道圓而天道可成,此為千古不易之定理。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者,人倫所必俱,立身處世之根本也。
世上修子之功程,無論用什麼方法入手,皆不離此八德。八德遵行,臻於至善,即是功德圓滿之時。例如:岳武穆以大忠、舜以大孝、關雲長以大義之人格道德,圓滿完整之發揮,而流芳萬古,受後世代代景仰,引為典範。本殿之專司即是在「八德審明」,以便原靈至「九陽殿」,接受仙才改註,而至適合之洞天淨土安位也。
悟緣:敢問  祖師,八德者在世上雖是老生常談,但要八德皆備皆圓,亦非易事,如此說來應要如何修之方可?
祖師:一德達於至善之境,則其餘諸德亦隨之而完美也。蓋以一德為主,而以其餘諸德為輔,相輔相成,不可或缺,此理明否?
悟緣:感謝  祖師開示,弟子明白了!八德是互相為用者,是故古代君王求忠臣於孝悌之家;不信不義不廉之徒大都是無恥之流!
弟子尚有一疑點,再請  祖師釋疑。
祖師:悟緣別客氣,有問題請提出來!
悟緣:佛家常言「萬德莊嚴」,而貴殿只在審明八德,那麼是否其餘諸德都不重要?
祖師:悟緣腦筋鑽入牛角尖矣!爾與大部分世人一樣,又只在文字上打轉,而未深入問題之核心。
八德也好,萬德也好,皆是理之化象。自性俱足一切,又那只在八德、萬德而己,所有德行之表現,皆應是良知、良能之本性顯露,才為重要。
若是為了博得忠臣、孝子之美名,而盡忠、盡孝,雖然並沒有錯誤,但並非發於良心自性,而係後天之教育所致,故還不能達到至善之境界。明否?
悟緣:感謝  祖師不憚其煩再加開示,弟子更加明白了,原來八德、萬德雖是名目不同,其實是同一道理,沒有做作,毫不勉強,是自自然然之天真獨露!
祖師:哈哈!對極了,孺子可教也!悟緣悟力極高,不愧是明師之高徒!
師尊:  祖師過獎了,還要請教  祖師,貴殿除了審明八德之外,是否尚有其他可資記遊之處?
祖師:在本殿所轄,尚有褒忠閣、愷悌樓、孝親樓、迎信軒、明禮閣、大義閣、清廉軒、知恥樓等八大建築,專候原靈休憩之用,等候導引至「九陽殿」仙才改註。
師尊:還請  祖師方便准許吾倆前往參訪!
祖師:甚好!命導引仙吏隨行......。
言畢,見一俊秀吏員候在閣外,  師尊與悟緣拜別  祖師,隨導引仙吏往右前行,沿途景緻超塵脫俗,令人心曠神恰,正欣賞間已來至一花園門前,此花園極為遼闊,從門口內望只見花木扶疏,亭台樓閣錯落有緻,鳥語啾啾,仙樂飄飄,人間之花園與之相比,真是不可同境而語。門前牌樓上高書曰:
「八德園」三大字,兩旁尚有對聯,書曰:
奇花異卉鳥語奏妙音
八德光明道心現莊嚴
仙吏:請二位隨下官入園......。
正說話之間,園內走出八位吏員,見  師尊等人駕臨立即下拜......。
仙官:參見  古佛師徒,方才接到  祖師通知,接駕來遲,望請諒宥!
師尊:諸位仙吏不用如此多禮!悟緣,快快過來見禮!
悟緣:拜見諸位仙吏!弟子隨師參訪至此,盼請多多指教。
仙官:悟緣不用客氣,吾等竭盡全力就是。現在請隨吾等入園......。
一行人進入園內,眼界為之一開,園中通道晶瑩白石鋪地,碧草如茵,各色花卉爭奇鬥艷,不覺之間已來到「孝親樓」,該樓職司吏員前導,其餘吏員拜別  古佛。
仙官:吾等先回任所暫行告退,待會兒再見!
師尊:各位請自方便!
悟緣:「孝」居八德之首,請問仙官,孝之意義!
仙官:古云:百行孝為先。孔門謂父母之恩,昊天罔極。佛門以孝為戒,謂父母教養之恩,高過山岳,深逾大海,佛說父母有十種重恩。各教聖人,同一提倡,倘忤逆不孝,違負重恩,人格大虧,云何修道?古人簞食瓢飲之恩,皆思報答,況父母山高海深之大恩,能不報乎?報答之道,惟孝。
服勞奉養者小孝也。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揚名聲顯父母者大孝也,勸親修道令出輪迴,大孝中之大孝也。
又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孝乃個人、家庭、社會、國家道德之本,民族生存,藉此原動力而得以延續,重孝道之人,必能己立立人,忠愛國家,亦必能為國家民族盡大孝。
又孝者,效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窮究人之本源,無極一氣所衍化,所謂一本散萬殊者也。靈性之本體,大道即是,自然即是,  明明上帝萬靈真宰即是,如何事之以孝?曰:效天之慈悲、公正、好生、自然、無為而無所不為。
悟緣:妙理!妙理!感謝仙官詳細解說,猶如醍醐灌頂,令弟子茅塞頓開。
師尊:多謝仙官演此妙義,吾等欲再往別處續訪,就此告別!
仙官:奉送  古佛師徒......。
於是導引仙吏又引二人來至愷悌樓,執事仙官帶眾人參觀之後,眾人在接待大廳坐下......。
師尊:仙官職司愷悌樓,對於「悌」之意義定是知之甚詳,敢請略作說明,以資記載遊書。
仙官:  古佛有命豈敢不從,現在就不揣淺陋,做一簡單之敘述:
悌者,兄友弟恭,手足和樂之謂。融四歲,能讓梨,此者天性之自然流露露也。同胞兄弟因緣聚合,同根所生,榮辱與共,休戚相關。敦睦情誼,互助互愛,乃天經地義之理。至於爭執名利,互演是非,終至兄弟鬩牆,水火不相容者,人性天良之泯滅也。
古人有云:「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此悌義之擴大發揚,何等寬宏之心胸?今世之人常言國人為「同胞」,亦是此義之再闡註。芸芸眾生,同秉理氣而成象,形雖有異,其本無殊,世人妄起分別對待之心,故而人與人之間,爭紛不止,擾擾攘攘莫知所終。
孔子之大同世界理想,耶穌之博愛,白陽弟子之合同,皆是在教示世人,放開心眼,與萬物同體,天真流露會心友愛也。
師尊:多謝仙官解此意義!吾等再往「褒忠閣」參觀,就此告別......。
於是眾人步出愷悌樓,穿過一處迴廊,來至褒忠閣,執事仙官出迎,延入閣內在一處圓窗之旁,分賓主坐定。
悟緣:敬請仙官開示「忠」之意義,以資登錄遊書。
仙官:中心為忠。忠者,盡其中正之心也。喜怒哀樂之未發時之心也。君權時代為臣者,君有過則犯顏直諫,是為忠直之臣,國有難則誓死不辭,是為忠節之臣。此二者,無非保全民生,顧全國體,而不計個人之利害毀譽。
人必忠於國,忠於家,忠於朋友,忠於一切事務,而後可以謂之人也。再觀草木之類,忠於四時,禽獸之屬,忠於卵育。天地之大,忠於氣候。日月之明,忠於晝夜。
夫唯人心之奸巧詭詐,交友處世,待人接物,常不能盡其忠心。嗚呼!人思非天地日月所可比,而何草木禽獸之不如也!
人秉天地之正氣,言語舉動,可不以忠為首務乎?一人盡忠,千萬人盡忠,眾志成城,牢不可破,心本實心,腳踏實地,有何事業之不可成也?況忠之一字,乃天地之剛氣,無堅不破,無物可當,以之治心而心正,以之治家而家齊,以之治國而國固矣!
悟緣:多承仙官指教,時間所限無法久留,就此拜別!
仙官:奉送  古佛與悟緣修士......。
師尊與悟緣隨導引仙吏步出褒忠閣,經一曲徑、蓮池,迎信軒已然在望,仙官候在道旁,以禮相待,眾人入軒,耳聞水聲淙淙,花香陣陣,景緻幽雅至極,軒內佈置格調高雅,遠處數位原靈正在奕棋,亦有正在吟詩唱和者,狀至愉快......。
師尊:敢請仙官一述「信」之意義,以便登錄遊記之中,而明世人也。
仙官:遵命!
人言為信,大道無形,天地無言,真理道義,必賴人宣。人之言語,必需真實,不可稍有虛偽也。虛偽者,言不顧行,行不顧言,親友不相倚託,鄰里不相恭敬,虛言詐語,無人聽從也。天地之道不外一信,日以出落有信,循環不息,故人皆以為則。月以信生信死,朔望有常,故人皆以為準。列星有信,運行無差。時序有信,代謝不亂。故聖人取之以為政,人能法天地之信以為信,則無愧於三才矣。
呂氏曰:「受欺之害,身害也。欺人之害,心害也。哀莫大於心死,而身死次之。」呂氏之言,蓋謂人而無信,即為心死,其害比身死為大也。是以季布一諾千金,侯贏一言為重,皆不敢失信於人,致取欺心之害。此無他,心即天地,有負於心,即有負於天地。人欲全性以全天,可不信字加諸意乎?
師尊:多謝仙官闡此妙理!吾師徒倆欲再往「明禮閣」一訪,就此告別!
仙宮:既然如此不敢挽留,在此奉送......。
導引仙吏領  師尊與悟緣步出軒外,逕往「明禮閣」而去,步不數武,已然在望,執事仙官迎在閣前。
師尊:有勞仙官久候,前來打擾,尚請多多賜教!
仙官:不敢!不敢!各位請入內小憩,吾就以「禮」字為題,略述幾言,亦算是為遊記稍盡棉力!
禮者,理也。聖人承天命而制之者也。用以表示恭敬之儀容,又表示尊敬之動作。乃天理之節文,人事之儀則也。
所謂節文者,譬如為人之子,應盡其孝之義務,此即天理。晨昏定省,冬溫夏涼,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此即節文。乃為人子之禮也。
禮者無所不包,男女有別,長幼有序,作事有規,淫亂不犯,此皆莊嚴、中正之禮儀也。然國之四維,以禮居先,無禮儀則上下亂。故聖人制禮,所以齊民。君子守禮,所以保身。運於作事接物,常存誠敬之心,以正為在禮者,禮之不可易,乃是正人身之法則也。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四非者罪也,四正者罡也,願世上修子,其共識之。
師尊:仙官所言,簡明中的,多謝金玉之言,添增遊記書篇,吾等還要往「大義閣」繼訪,即此告別!
悟緣:弟子拜別仙官!
仙官:奉送貴師徒......。
一行三人走出「明禮閣」,從閣前道路走過一座小橋,左轉不遠即是「大義閣」,閣門開敞,執事仙官趨出迎接,眾人在閣內流攬一週,佈置雅潔幽靜,原靈在閣內外隨興活動,逍遙自在。
悟緣:今夜奉旨隨師前來貴閣,叨擾之處盼請海涵,懇請仙官,解釋「義」字之實義,以登載遊記!
仙官:義者,宜也。即指人無有私慾,行事正當而合宜之謂也。孟子云:「夫義,路也。惟君子能由是路。」故君子處貧困之中,不失大義,而能修身修心,不為物慾所蔽。又逢發達之時,亦不敢奢華浪費,或行敗德背道之事。
義方之義,原出於天。故大義可以參天,大義者,捨身不顧,如關夫子之為義殺身,至公無私。若周公之大義滅親是也。故孟子曰:「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此大義之所以難能也。
語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此道者,義也。不義之財寧死勿取。子曰:「見義不為無勇也」。是以君子有見義凜然以赴之氣慨,善盡所擔之天職。古有義馬之賦,今有義犬之文,走獸尚能死義,人豈不可為之乎?
師尊:多蒙仙官解此義理,時間無多,吾等尚要至「清廉軒」,不克久留,就此告別。
仙宮:不敢多留,恭送  古佛師徒......。
眾人步出閣門,不遠之處即是「清廉軒」,執事仙官迎入軒內,略作簡報,  師尊請仙官解釋「廉」之實義。
仙官:  古佛有命,敢不遵從?下官守疏學淺,還請指正!
「廉」字有二義,售物價錢便宜曰廉價;心無貪求,非義不取曰廉潔。是故廉為祟儉之本,儉足以養廉也。不廉則奢,而儉德從此失焉。廉為立節之本,不廉則貪,而節操從此喪焉。廉為正心之由,不廉則亂,而心術從此壞焉。廉為公德之根,不廉則私,而公德從此破焉。
楊震守四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之戒,伊尹慎一介之取,皆廉潔之心有以致知。故人之存心,不可不以廉為本,人之做事,不可不以廉為根本。
廉者,人性本善之操守,時際淑世,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守廉尚公者,百無一焉。修道之士,妄念不起,心無貪著,修身養廉,推行天下,皆以廉相向,則天下安,國家治矣。
師尊:多謝仙官之解釋廉義,吾等還要往知恥樓參訪。無法久待,只好告辭了。
仙官:恭送  古佛與悟緣......。
師尊、悟緣與導引仙吏三人,告別仙官之後,逕往知恥樓而來,不一刻已至樓前,執事仙官迎入......。
師尊:時間已然無多,不用客套,請仙官就「恥」字作一闡解,以明修子!
仙官:恥者,羞慚之事也,別是非之心也。違背社會禮教國家法律之行為者,恥也,過也。子曰:「知過必改,善莫大焉」。又曰:「知恥近乎勇」。恥者,人之所以有別於禽獸者。恥者,人類文明之象徵。恥者,所以維繫社會安定之力量也。
恥者,即自省身心過失,而生愧悔改善之心,即或無過,亦當於聖道生大慚愧心,若於戒律未能完全淨持,於六度未能圓修,於三惑未能斷盡,於自心性未能明見。於世善五倫八德未能實踐,深生慚愧,引以為恥,不忘於念也。
知恥則生覺,失恥則入迷,佛者覺也,修道證佛,以恥入手,恥者三省之原因,改過之動力,清濁分班皆視修子有否知恥之心。不恥同流合污,則與天地合,在塵不染,蓮花何以出污泥而不染?蓋蓮花能入污泥出清香者無他,此恥之功也。
師尊:感謝仙官解此妙意,時辰已屆,吾等需得回返,就此告別,請仙吏回稟祖師,並代致深深謝意!
仙官、仙吏:恭送  古佛與悟緣修士!
師尊:悟緣上蓮台!閉眼!起......。
佛壇已到!悟緣靈體皈原!
有勞鎮殿將軍護壇!
吾回!

第十二回 震陽殿口巧施順心考 八風不動方過白陽塔



第十二回  震陽殿口巧施順心考  八風不動方過白陽塔
天時逢至收圓期    然靠神聖點緣機
古道今傳真理貫    佛子了愿皆歸依  吾乃
天然古佛  萬國教主  欽奉
天旨  飛至東土  輕下雲端  恭進佛壇  先拜
慈母  問安諸賢  天命莊嚴  遵旨安然  聖會法緣
天賜金蓮  修子奮前  各悟真理  心眼開玄
末法運際  萬教興鮮  互展神通  同引良賢
認理皈根  方免心顛  若趨靈感  同盲墜淵  咳咳止
明心見性是本來    無有做作天然懷
率性謂道尼山語    天命貫身妙玄開
諸般神通怪力害    術流動靜應人裁
天良本覺不顯露    修破肉衣亦名呆
人人有座靈山台    行住坐臥誰主宰
稍有錯事驚愧動    原來主翁受妄災
心安理得觀自在    五蘊照破無罣礙
收放中節乾坤正    萬物育焉五行排
仁義禮智與信哉    人倫修齊樂無涯
視聽言動合理智    安分守己妄心埋
婆心苦口叮嚀再    萬緣放下脫塵埃
人生處處皆有道    悟透妙相見如來
金丹龍虎,鉛汞鼎爐,離性坎命之說,時下正為白陽賢良所偏愛。究其原因,或捨常理而騖求神通,或輕三寶形相而喜新厭舊。故而標新立異之說紛起,迷子被惑者極眾,遺憾莫此為甚。  為師特借此著書聖緣,寄望各地領導標竿之賢徒能扶持正法,同助天盤也。
雖然參禪打坐亦為萬法引導之一,但是其最終目的是在率性而行,合天良本覺真正顯露也,是以諸徒切莫痴執靜坐方為命功修持。
十五祖北海老人於「理性釋疑」篇中,就曾特別闡述此理,其云:「或問金丹、龍虎、鉛汞、鼎爐、離性、坎命之說,是耶?非也?余曰:『此法較之旁門外道,則有是處;證之三教聖人,則有非處。』何也?孔子之道,以天命為性,以率性為道。命者以賦畀而言;性者以稟受而言。賦畀理也,稟受亦理也。理者本然之性,即無極之真也。故周子曰:『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此理乃三教之極致。』
故儒曰:『性即理也』,金剛經曰:『一合理相』、『福德性』,心印經曰:『三品一理』,中庸曰:『率性之謂道』,易曰:『成性存存,道義之門』,孟子曰:『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清淨經曰:『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六祖曰:『見性成佛』。
是故孔子以率性而成聖;釋迦以見性而成佛;老君以得性而成道。此明心見性,存心養性,修心鍊性,歸一、守一、一貫之所自來也。釋迦言性而不言命,孔子以天命者為性。性與命原是一埋,老子雖言性命,而未嘗以離中之真陰謂性,坎中之真陽謂命也。如清靜經之『真常得性』,道德經曰:『歸根復命』。得性者盡人也,復命者合天也。而孔子亦曰:『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三教心法,秦漢而下,概失其真,學者各逞臆見,此註經亡經,講佛罵佛,小言破道之所以然也。金丹之說,始於漢朝魏伯陽,其所註參同契,於日月之盈虧,一氣之升降,易象易數,雖頗詳盡,然達於交易、變易、而不達不易之理。此性命之道,岐途百出之所由來也。
當今之世,有以知覺運動為性,以四大假台為命者,此最下之說也。有以離中之真陰為性,坎中之真陽為命者。離中乃夏至之氣也,坎中乃冬至之氣也。以陰陽二氣為性命,乃氣質之性,氣數之命也,此說較之告子,猶下一籌。何也?告子雖言性,未嘗教人矯揉造作,團結龜蛇,運搬龍虎也。人身之氣,呼吸升降,本於自然,如必升者使降,降者使升,妄動氣血,有乖天常,不惟不能成道,妄動氣血之病,從此生矣!
有以神為性,氣為命者。此說較前二說,頗有真得,神氣合一,為性命雙修。神氣合一者,無思無慮,心息相依之謂也。此法漸入真宗,然於三聖命脈,猶有一間未達者。抑曰:神氣先天後天猶混也,此法絕慮忘思,久行不怠,可以長生,而不可以造聖人之域,何也?知小而不知大,知人而不知天,戀形不捨,猶有「壽者相」也!豈知天地之大,尚且有壤,況此血肉之軀?即使守定神氣,坐五百年,猶是守屍鬼耳,焉能終於不壞哉!
聖域者,純於埋,而不雜於氣也,故儒曰:『窮神知化』,道曰:『谷神不死』,佛曰:『正法眼藏,涅槃妙心』,言雖不同,而理則一也。
諸賢徒由王祖所示,當可了悟術、流、動、靜為何只屬四果旁門之理。故切莫捨正法而趨末法,而應於森羅萬象之象天中體悟理天之內涵;更於千變萬化之喜、怨、哀、樂一氣收放之中,體悟理天之「中和」,如此身在塵而不染塵,心天一理流行,自然如蓮花出污泥而不染,不移半步到理天矣。
未有天地即有此理,既有天地,此理貫滿天地之中,未有人身即有此性,既有此身,此性貫滿此身之中。人者,一小天地也,性稟天理,而存乎內曰:「理性良知」,俱足一切圓滿功德。行之外曰:「理智良能」,俱足一切莊嚴慈悲,故云:「率性之謂道」,修道之士以此能明守玄即為率性之理,更明一指超生死之原由矣。    咳咳
師尊:靈遊著書時辰已屆,有勞鎮殿將軍嚴護法壇。
悟緣靜心,速上蓮台,吾等啟程矣......。
瞬間,蓮台飛越千里,過「紫陽」、「和陽」兩關口,傾刻已到一關前,蓮台徐徐降落,只見關前兩排仙吏迎迓在前,鐘鼓之聲適時齊鳴......
仙吏:吾等恭候  古佛師徒多時,敬請移駕入內。
師尊:諸仙吏辛苦矣!承蒙如此接待真是不敢當,此位乃是劣徒悟緣,還請多多指教。
悟緣:參見諸位仙吏......。
眾人敘禮既畢,於是數人安步徐行,直向關口而入,只見關景與其他關口相似,正面高懸一匾,書曰:
「九陽關」三大字,匾煥光彩,左右有一對聯,書曰:
道明如是過程如是
理昧使然關渡使然
入關之後向前直進,行不半里,遙見前面有一宮殿,十分華麗莊嚴,吏員五六名已在殿前歡迎......。
吏員:拜見  古佛聖安,  殿主有請貴師徒移玉入內......。
於是眾人步進殿內,望之左右,庭內花開遍地,馥郁繽紛,綠草如茵,勝景絕麗。轉視殿宇,壯麗威貌更顯清幽雅貴之氣,正面懸一匾,書曰:
九品分清九品果
一階上進一階高
眾人行至殿前,忽見  天柱祖師已然歡顏迎出......。
祖師:歡迎!歡迎!  古佛師徒,身擔天命,為挽救殘零辛勞奔波,採證立說,以為醒迷金章,今夜光臨敝殿,讓  吾有為道稍盡微力之緣,請!快請入殿!
師尊:公忙之中前來拜擾,望請  祖師海涵!海涵!
祖師:那裡!那裡!  貴師徒不辭辛苦為著書而忙,此乃眾心皆欽之德,何擾之有?
悟緣:下生拜見  祖師!恭請  祖師聖安!
祖師:悟緣不用多禮,邇來辛苦了,快快請起......。
於是,  師尊與悟緣隨  祖師入殿,吏員奉上仙茗仙果,分賓主坐定。
師尊:盼請  祖師指示  貴殿職司,以便遊記登載。
祖師:  吾理當做一番說明,本殿名為「震陽殿」,屬「九陽關」之第一口,專司原靈「功果交論」,設有「順心室」、「透明碑」、「白陽塔」等以考證修子。外功內果之實在也。
功果交論,旨在讓修靈澈悟「率性之謂道」之理,蓋外功、內果本屬一體兩面不可離分。凡練心、守戒、明心、守心,保持良知本覺理智清明之修,皆屬內果。而三施、三綱、四維八德、眾善奉行等,即是外功也。儒家之「獨善其身,兼善天下」,可謂功果交論最貼切之表明。而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可屬內果之範圍;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外功之指標也。
師尊:感謝  祖師將  貴殿之專司作扼要之指示。思今末法人根,慧被業覆,不是執著外功,貪名計利,即為痴著內果,死靜打坐,還請  祖師應此奇緣,將通過  貴殿之條件,詳細開示,以為修子遵循鑑鏡也。
祖師:  古佛既有此意,  吾就不揣淺陋,略述幾言,以資遊書內容,並作修子之燈也。
所謂內果圓外功滿,聖凡如心,覺行圓滿,可證大羅金仙,當然可通過本關。但今末法之秋,能如此自在無礙之人鮮矣!故而本關乃以人道之「外功內果」修練做為審核重點,修子在世若能遵守其所入教門之教規,並且人道無虧,慈善多行,皆可通過本關,而前往各洞天淨土,再接受教育,以證原來佛性之萬德莊嚴也。
至於如何修內修外,各教皆有明訓,儒之「明明德」,「格物致知」;道之「清靜常應」,耶、回之「博愛」、「清真」,皆是修練明燈也。
所以修道有幾層功夫,一克己、二改過、三省察、四佈慈。克己必須有一定之戒律,但其體甚為寬泛,若不深明格物致知(格去心中之妄物,顯出天真良知),並在無目欺,無自恕上切實用功夫,則往往會以已意來解釋「道」之定義與範圍,如此非道亦以合道視之,則不能修內果矣!
子云:「克己復禮,天下歸仁」,乃知克己為修內果(仁)之所必需也,其要一「誠」字,故曰:「誠則明」,「自誠明」,「天命之謂性」也。
當然佛之戒律,根本戒除殺,盜、淫、妄、酒,亦是克己工夫之表現,修子若能以此時常觀照自心之種種念頭,澈底格去障蔽「良知」之物,則所謂照見五蘊皆空,良知昭然而顯,而達修內之工夫也。
修子因累世習氣所薰,染著已深,故雖能明白克己去妄之規矩,但仍難免舊病復發,克制不住妄念,惡習之暴露,故修道仍要改過懺悔之工夫也,改過懺悔乃斷除舊有習氣之利刃,故孔門有「省身自訟」之言,而佛家之「常覺」,道之「常照」,皆是修子斷除舊習妄念之明訓。舊習不除,新污不去,則光明心地便如雲霧之騰蔽,故凡修內果結仁者,必需借改過來斷除一切煩惱習氣,不為一事一物所牽引障蔽。事物本不能蔽我之心,皆因此心失之省察觀照而自蔽。故凡起心動念,省察功夫不可少也。自高自大之心理,本乃世人之通病,修子於修道過程,心中常生「似是而非之念」:我雖此不上古聖先賢之典範,但德行較之俗子高超,庶可無愧。此上不足此下有餘,以此自滿而不深求精奧。
此輩中人,聞人之志省克,潛心修道,皈依佛戒、持齋茹素......等等功程。輒生念謂此為食古不化,雖有好處,未免拘束自苦,處於今日之社會,徒增不便與困難,不若其行活潑方便,明白大道體用,諸惡不做,乃為善人即可,又何必一定要如老子、孔子、釋迦?
似這種不肯真實面對自己,嚴以律己之人,若見不如自己之人,則又得意自喜,以為世上謬妄昏迷之人如此之多,自己可稱超群出眾矣。故而不知不覺放眼別人時,皆在找尋缺點;著眼自己時,則又隱惡揚善,若此輩一知半解,淺嗜輒止之人,世上此比皆是。
孔子曰:「似是而非者」,道曰:「自明而實暗」,佛說:「不究竟」。聖人諄諄誨人,如來苦口說法,正是為此等人而說。故孔子云:「止於至善」,佛說:「究竟義」,均在糾正此種謬誤觀念,為人不可輕忽自己,更不可患了未證言證之毛病。
子又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孟子曰:「五穀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又曰:「有心不用,引為嘆息。」此乃修道必需時時躬親反省之理,因能察知是理背理之刻,即為反覺之時,故省察之功亦為內果之重要課題也。修子可參悟之!
外功之修,乃在獨善之外,兼善之行為也。而此功更需有以天下為己任,後天下而樂之大志。諸佛菩薩之大願力,即是外功修持之明例。故行慈與樂,拔苦濟厄,皆是外功之表現。若以現今社會結構來講,則公益慈善,社會福利事業,維護大眾正義,發揚真理,傳佈道義等皆是。
但儒有「願無伐善無施勞」之言:佛有「同體大悲、無緣大慈、無相布施」之語:道有「為善不彰,常積陰德」之訓。故修子於三施外功之修持,切記「勿意、勿固、勿必、勿我」,當隨順天良本性之應緣流露,自然可以達至萬善莊嚴,俱足一切功德之境,否則若還計功著德,或圖報享福等有條件之外功,則最後亦淪為「輪迴種子」而已矣!
師尊:感謝  祖師大發慈悲,詳舉各教心法精華,並以明確實在之功程,指出修子內果外功合一之道。
現時刻已不早,懇請  祖師允准實地參訪  貴殿之實景,以便實錄醒世也。祖師:既然時辰有限,  吾就派導引仙吏,隨同訪遊各室吧......。
言畢,  祖師命導引仙吏前引。  師尊與悟緣告別祖師,三人步出內殿向各小關室而行。不久來至一大圍牆,牆內隱約傳出喧嘩嘈雜之聲。
悟緣:敢問仙吏,此為何處?何以會有如此吵雜之聲?
仙吏:此圍牆內設有「順心室」十幾處,嘈雜之聲是來至此地之原靈,吃、喝、玩、樂享受之聲也。
悟緣:能來到本關之原靈,俱是在世功果極高之士,難道說世上各教門之戒律,對於他們目前已不需再遵守,而可以肆無忌憚,任意尋歡作樂?
仙吏:非也!此「順心室」專以測試原人心志,蓋因人心變化無常,易反易覆,既已淨身更衣來至本關「順心室」,眼見種種酒、色、財、氣之誘惑,若非真心達到「思之自然無邪,誘之自然無妄」之境,則不能明覺去迷,克己持正而墮入迷圈,本關「透明碑」一一錄其心念行為,令其認過懺悔,若是尚不悔悟,即押入「白陽塔」接受懲罰矣!
我等不妨一同進入實地採訪,以便記載遊記之中。
仙吏言罷,三人進入牆內......。
悟緣:前面有許多紅樓,外觀美麗悅目,各樓皆懸旗幟、上書玩樂名目,彷彿人間之娛樂場所一般,不時有歡笑之聲,狂歌之聲,從樓上傳出。
仙吏:悟緣!你可隨意逐室觀覽。
悟緣:是!第一室頗為寬闊,設有許多賭台,各種賭具皆備,有許多原靈流連在內,推牌九、玩唆哈、打麻將、擲骰子......。種種賭法不一而足,甚至有者見所未見。空氣中煙味彌漫,眾多賭者各投所好聚精會神而賭,各各表情不同,觀其情景,似乎要比人間賭場熱鬧。
散在室內亦有不少冷眼旁觀,搖頭嘆息之人,亦有者似在對賭者頻頻規勸。      忽見一原靈,面有得色,手捧大把鈔票,從室內走向門口而來。
悟緣:請問這位道長,觀你喜上眉稍,腰纏萬貫,想必大有斬獲,不知你來到此地有何感想?
道長:哈哈哈!真不枉吾在世遵規守戒修行一番,方能通過各關考證,淨身更衣來到此間,這裡聲色犬馬一應俱全,都是供玩樂之用,也算是對吾在世為了修道所「放棄」享受之一種「報償」吧!剛才手氣不錯,贏了不少,吾還要換個地方找樂子,沒時間和您磨牙了,再見!
悟緣:唉!可惜,數十年之修持,毀於一旦,真是令人扼腕。
念載修道守成規    臨淵履薄辨是非
未識本心行克己    一朝考驗分真偽
仙吏:逆考易過,順考難。人性在得意之時,乃是最易忘形墜落之時,彼輩好不容易通過前面幾關之考證,如今禁不住「順心室」之軟計引誘,想必「透明碑」已盡攝其形,難以通過此關矣!
是以修子克己之功夫實乃最為重要,因靈性尚未達至完美,恢復原來之前,一切惡習妄念,皆潛伏於心中,等待機會而爆發。修子若是不能處處「知其所止」,難免一不小心又掉進囚圈。
俗謂:「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佛曰:「不患念起,唯患覺遲。」道云:「常應常靜」,實乃修子最應警惕之言也。
師尊: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一念之間,清濁昇降。故修子遇事若不能省心格物,致知轉識,化識成智,則往往隨波逐流。現觀「順心室」之一隅,感觸良多,彼輩潛修有年之子,尚猶如此,況乎一般俗子,能不更加警惕?
悟緣:再觀其他各室,亦復類似此處。例如:
「美色樓中,美女如雲,鶯聲燕語,令人目不暇給,美女各對進入此室之原靈殷勤招待,甚至有投懷送抱者。有些原靈禁不住美色當前,做出種種非禮行為。其間亦有正襟危坐不為所動者;有極力克制而汗流夾背者。
「酒香樓」中酒香四溢,天上佳釀羅列,美酒佳肴引入垂涎欲滴,無數修子據案暢飲,猜拳行令之聲此起彼落,更有甚者,美女在側左擁右抱,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已忘修道戒律矣!
仙吏:末法人根,塵障較深,「順心室」之設置,乃在測驗修子正真火候是否純青,故隨人心所好,設備各種軟計,聲色俱全,應有盡有,來到本關之靈,皆是內外有修之士,但若禁不住此種「順考」者,亦會功虧一簣。
世上亦有一種人,立志修道,歷經苦辛,突然飛黃騰達,若是定力不足,慧智不深,往往改變初衷。沉緬於順境之中,終被名、利、酒、色所害。
悟緣:如此說來,「逆考」反而比較容易為人心所查覺。雖然在感受上是一種折磨,但修子往往曾因此增益智慧與定力。
而「順考」諸事如意,往往便人於不知不覺中,腐化了道志慧心,終究埋沒於享樂欲望之洪流中矣。
師尊:修道是在安定本覺之清靜平和,故云:「心安理得」,「率性之謂道」,而昔日慧可叩求  達摩祖師問法,首先就請  祖師為其安心。
如果修子能上不愧天,下不怍民,內弗虧心,外無背理,自然海闊天空,逍遙自在,此種「心覺」方是極樂。若是需靠外來刺激,聲色犬馬之麻醉方覺快樂,是為物所役。
此種認賊作父之誤解,終究只是暫時性之虛幻,隨後而來之空虛與罪惡成,更加加深良心不安愧疚。
如此惡性循環,以追求快樂始,黑暗痛苦終。
時間無多,請仙吏再引導,吾們別處訪遊吧!
仙吏;漢遵  古佛聖諭,吾等往「白陽塔」參觀吧......。
言畢,三人步出「順心室」圍牆,直向「白陽塔」而去,不久,遙見前方一座巨塔,高數十丈,塔頂豎一黃旗,旗面繡四大金字,曰:
「三曹普度」隨風飄揚,塔下四週有數個塔門,寬約丈餘,門前幾員吏司,穿戴整齊,腰佩長劍,巡梭塔前,來回監視。塔前正面高懸一直匾,書曰:
「白陽塔」三大字,門旁對聯書曰:
重整三曹另註格盤
尊師重道始格如一
仙吏與看守吏司敘禮之後,吏司見過  師尊、悟緣,三人一同進入塔內參觀。
悟緣:此塔內陰氣森森,不見光明,依稀傳來呻吟之聲,令人為之毛髮直矗。昏暗之中,大約可見塔內寬幾十丈,鐵條隔成無數囚籠,押在其間罪靈,個個披髮散形,俯伏哀泣。
仙吏:塔內之眾,皆是在世位尊望重之人,為寺觀善堂之主或白陽法門一方之領導前人,始則辦道勤苦,終則見利忘義,蔽賢絕良,圖己慾而昧大道,為人上而不思言行為則,或敗於金錢美色之中,或亂於槓高得志,自築門牆,師心自用之上。因其一生功過相抵,功大於過,又是悟道有得,故能通過前面各關口之考證,但至本關「順心室」之時,則老毛病復發,迷於假樂順考之中,而被本關「透明碑」錄下心影,又未能及時悔悟,故被  祖師判人此塔受苦,這叫做「樂極生悲」也。
悟緣:原來如此,但不知這些道長或前人,何時方能出塔,重見天日?
仙吏:刑期屆滿,即可放出,再至「順心室」考證一番,直到真能自然「思之無邪,誘之無妄」,「透明碑」上一片光明,自然可以通過本關也。
師尊:天律森嚴,  吾深盼在世辦道,位居領導之人,能謹慎以身作則,切莫以一己之私慾而造萬古之憾也。
悟緣:敢問仙吏,「透明碑」究竟是什麼樣子?
仙吏:「透明碑」其理如同地府之「孽鏡台」,乃天地陰陽二氣所成,修子之心念、行為若有污點,皆難逃其記錄也,其作用連無形之心態均能記錄,此人間之錄影設備優良多多矣。
悟緣:難怪神秀要云:「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但盼每一修子不但能如此而行,更能達到本覺清明,天真獨露而臻六祖所云:「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之至上境界也。
師尊:今晚感謝仙吏導引參訪貴關實況,時辰已屆,不便多留,還請代向  祖師致上萬分謝忱!吾等告辭。
仙吏:不敢多留,恭送  古佛與悟緣!
悟緣:拜別仙吏,感謝勞力導遊。
師尊:悟緣快上蓮台。
閉眼,起......。
佛壇已至,悟緣靈體還原。
有勞鎮殿將軍護壇。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