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葉白佛言,如佛說偈:『不見善不作,唯見惡可作,是處可怖畏,猶如險惡道。如是所說,有何等義』
佛言,不見者,謂不見佛性,善者,即是阿耨菩提,不作者,所謂不能親近善友,唯見者,見無因果,惡者,謂謗方等大乘經典,可作者,謂一闡提,說無方等,以是義故,一闡提輩,無心趣向,清淨善法,何等善法,謂涅槃也,趣涅槃者,謂能修習,賢善之行,而一闡提,無賢善行,是故不能,趣向涅槃,是處可畏者,謂謗正法,誰應怖畏,所謂智者,何以故,以謗法者,無有善心及方便故,險惡道者,謂諸行也。
迦葉又問,云何見所作,云何得善法,何處不怖畏,如王夷坦道,是義何謂。
佛言,見所作者,發露諸惡,從生死際,所作諸惡,悉皆發露,至無至處,以是義故,是處無畏,喻如人王,所遊正路,其中盜賊,悉皆逃走,如是發露,一切諸惡,悉滅無餘。
不見表示不見佛性;善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作,所謂不能親近善友;唯見,見無因果;惡者,謂毀謗方等大乘經典;可作者,謂一闡提,他說沒有方等;
【以謗法者,無有善心及方便故】所以毀謗只是從嘴巴講出,都是很容易就犯了很重的罪。佛講殺人放火罪都不大,可是毀謗正法以及佛菩薩罪過都是要下阿鼻地獄。
【見所作者,發露諸惡,…,至無至處】佛就講把所有自己做的不好,全部都講出來,講出來叫做發露,能夠講出來的話罪就消失了。我們大概最不容易就是把自己的過錯講出來,那個都講不出來,都要掩蓋自己的過錯,所以掩蓋罪都在,只要你講出來罪就消失。
【以是義故,是處無畏,…,一切諸惡,悉滅無餘】所以把自己所做的一些不合真理的都講出來,這樣要去接受的果報就沒有了,就消失。
【復次不見所作者,…,而不自見】所以不見所做就是一闡提,一闡提就是沒有善根,他所做的眾惡,他自己都不害怕,也不見到過錯。
【憍慢心故】就是很愩高。
【以是義故,不得涅槃,喻如獼猴,捉水中月】看到水中有月亮,獼猴就一直要去抓水中的月亮。
善男子,假使一切,無量眾生,一時成就,阿耨菩提,此諸如來,亦復不見彼一闡提,得成菩提,以是義故,名不見所作,又復不見,誰之所作,所謂不見如來所作,佛為眾生,說有佛性,一闡提輩流轉生死,不能知見,以是義故,名為不見如來所作。
【善男子,假使一切,無量眾生,一時成就,阿耨菩提】阿耨菩提,就是無上的正等正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諸如來,亦復不見彼一闡提,得成菩提】一切的眾生都已經成道成佛了,可是一闡提還沒有辦法得到菩提。
【以是義故,名不見所作】不見他自己所作的眾惡。
【又復不見,誰之所作,所謂不見如來所作】我們了解,我們社會很多眾生不知道我們有佛性,尤其更不知道我們有佛性本體,連我們求道道親都不知道我們有佛性本體,都以為我們日常生活的心就是我們所有的一切,不知道我們可以追求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不知道本體我們修了千生萬世都不會成道、不會成佛。所以一定要知道佛性本體非常重要,有道親就講:「啊,為什麼要去研究佛性本體?」不知道祂的重要性。
因為我們成道成佛就由本體,本體就是道、本體就是我們追求最高的無極理天,一定要了解,要回到我們的本來,一定要知道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而佛性本體,各位前賢我們要了解,我們有研究過楞嚴經,所以後學都非常鼓勵大家把那一段背下來:
「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循諸色聲,逐念流轉,曾不開悟,性淨妙常,
不循所常,逐諸生滅,由是生生,雜染流轉。若棄生滅,守于真常,
常光現前,根塵識心,應時銷落,想相為塵,識情為垢,二俱遠離,
則汝法眼,應時清明,云何不成無上知覺?」
這一段就是我們研究楞嚴經最重要的一部分。那因為我們從凡夫一直到成佛,修持的過程裡面都有交代,而且最重要『若棄生滅,守于真常』更是我們要在日常生活之中做,非常重要。後學稍微把整個偈語意思再提示一下,加深我們印象。
「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就是我們生死已經太久了,不知道幾個元會,所以在「謝謝您」裡面老師就講:「累劫累世我們都可以留下記憶」,我們一生的記憶都沒有,都忘光光了,都不記得。可是不是不記得就沒有經過,一樣都經過,南極老仙翁成道以來經過七次混沌,我們也經過,只是我們在六道輪迴裡面都不知道。那再往上也不止七萬個、七億個七次,往後也一樣,無量無邊的時間,我們都要經過,可是假如我們是在六道輪迴,那個經過就太悽慘了,都要受苦,那我們回歸本位逍遙自在,要到凡塵也可以,就來玩一玩又可以回去,那我們這一生這一世就要努力修,修證了回歸本位才有辦法。
所以一切眾生,從無始來,我們都循著色聲,循就是追尋,色就是形相,我們都尋著形相跟聲音。然後逐念流轉,追逐一個念頭接一個念頭,一直在流轉。曾不開悟,就是不曾開悟。性淨妙常,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佛性,而這個佛性非常清淨,又非常的奧妙,因為虛空無相不拒絕諸相發揮,就是我們妙的佛性所生發的,所以性淨妙,然後常,又常住不遷、如如不動。所以我們都不曾開悟我們的佛性這麼理想的狀態,那我們求道就得到了,最殊勝的這一些我們都得到了,可是我們都沒有研究,那沒有研究就一生一轉眼就過了,很快。不循所常,逐諸生滅,我們追逐所有的生滅。
由是生生,雜染流轉,生生就是死了又生、生了又死,這樣一直,沒有停的;雜染就是不一定每一生都在人道,有時候會到三惡道,有時候也會到天道,有時候在我們人道,所以雜染;流轉就是輪迴,我們都在六道輪迴裡面。假如我們若棄生滅,我們把生滅去掉;守于真常,就是守我們性淨妙常佛性本體,我們能夠守著住。
所以這個地方後學就跟各位說作工夫的方法,各位要了解,佛性是充塞整個宇宙虛空這麼寬廣,祂都是常住不遷、如如不動。後學都一再講用照相機原理來講佛性的如如不動,我們佛性若是在玄關,那一直在動,一直在動就像我們照相機的原理,你按快門的一刹那,你鏡頭一晃動照出來的相片模糊不清,那假如我們佛性本體是在玄關的話,我們頭一轉我們看的形相都模糊不清;可是我們頭轉的快,一樣看的很清晰,就表示身體在動,佛性沒有動,佛性是如如不動,所以守真常的真常就是如如不動的佛性。所以後學一直在講,「若無所見即是真實的見於如來,若有所見即是邪見」。各位前賢,若無所見,就是沒有能見的我相、沒有所見的法相,把能所已經融成一體了,所以整個、我們所看到的整個就是看到如來,就是如如不動的佛性本體。這麼簡單,可是就是沒有人闡揚,所以我們就沒有辦法進入狀況。
那我們棄生滅,各位前賢,我們身體的覺是生滅的,你覺得很舒服,生;等一下變化,滅;都是生滅的,所以生滅我們不要去著重看重,把這一些都看淡,只要你看淡了你會注重我們性淨妙常,就會進入佛性本體,我們看重身體的所有一切生滅,我們會把佛性本體忽略,就沒有去注意祂,一生一轉眼過了,就來不及了,要做就來不及了,所以要趁現在可以做的時候,我們把身體的生滅整個都看淡(身體有生滅,生滅就讓它生滅),然後我們注重我們性淨妙常,清淨的、很奧妙,我們佛性等到有大用的時候,我們可以轉移四天下,你看大用有多大的整個…,像之前樊梨花可以移山倒海,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到那個狀態,所以一定要從佛性的本體才有辦法,我們先把本體修證出來,能夠真正的我們去生滅,日常生活之中大家看起來都一樣,沒有什麼不同,可是你重視生滅跟你棄生滅只有你本身知道,那你知道你能夠守真常,常光會現前。那個真常我們就了解,假如我們要更透徹一點的話,我們用耳根來作,我們聽到聲音,聽到聲音的時候就是佛性在那個聲音的地方,然後聲音會消失,聲音消失的時候佛性沒有消失,所以這個時候不用耳根了,然後聲音就是塵相,脫根脫塵不用我們耳根,也不用塵相的聲音,都沒有,所以各位前賢,那個時候都不在身上喔,已經都在整個空間了,這個時候我們守住的真常會不會在身上?就不在身上喔,已經是在空間了。所以各位前賢我們一口氣不來的時候,身體要還給天地,可是我們佛性本體是如如不動,永遠在的,我們不修證的時候,沒辦法到這個狀態,那你已經守真常了,佛性你都守住了,能夠跟整個宇宙虛空會合了,那這個時候身體還給天地,身體是天地的物質水火風土眾緣聚會借我們用的,我們要還,沒有一個可以不還,早晚都要還。你看已經到守真常,都守住佛性了,身體就不關緊要,所以那個時候還給天地沒關係了。夠不夠殊勝?(夠),我們求的道就是殊勝,讓我們能夠真正的到達、真正的成道成佛,不是希望的,而是實際真的可以到達。
所以在生活之中我們就是要做若棄生滅、守真常。常光現前,就是我們佛性本體的光芒,就是圓滿光明整個呈現。六根六塵六識,應時銷落,就不會主宰我們,我們現在的生活,各位可以了解,六根六塵六識多麼強,在我們能夠棄生滅守真常,它就銷落,它就已經不會來主宰我們根塵相對產生的六識,六識就是心,我們就是用那個心在生活,然後造了很多的罪,那我們根塵識心都銷落,銷落沒有了,不是說沒有這個身體,而是身體都還在,可是已經不主宰我們的一切了,所以應時銷落。
想相為塵,識情為垢,想就是念頭,相就是形相,念頭、形相、微塵(就是骯髒的),我們佛性都被塵染汙了。識情,我們的認識跟凡情都是塵垢,我們就沾惹塵垢所以六道輪迴,那我們把這一些都削弱、沒有了;二俱遠離,想相遠離、識情遠離;則汝法眼,應時清明,云何不成無上知覺?就是我們見法之眼,就是看到道了(看到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了),我們這樣怎麼會不成佛不成道呢!
所以我們要知道,最好的那一段我們背下來,朝著裡面所寫的那一些道理去做,那我們的心就很篤定,人家講什麼都不關緊要,這個最重要的我們已經抓到了,然後人家講就歸他去講,就不會受影響,我們定力(楞嚴大定就培養),有楞嚴大定就是佛的定,佛定都是從本性出來,不會被破壞,所以我們一定要自我鞭策朝這個方向,在生活之中,記得:『棄生滅、守真常』,跟「致虛極守靜篤」是一樣。你虛到極點(致虛極),然後守靜篤,就是棄生滅、守真常,這個意思就是這樣,就是做工夫,一定要做,這個工夫我們一定要做,所以跟各位要求能夠在生活之中就勉勵自己:『棄生滅、守真常』、『棄生滅、守真常』。這樣會不會?很困難嘛?聽起來好像很沈重?會不會?不會啦喔!
所以我們了解,當你能夠做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原來你的佛性是這麼的活潑,這麼的充塞整個宇宙虛空,每個地方都有,雖然身體要還給天地,可是身體也有,不即不離,不住在身上但是也不離開身上,所以我們就是要修的很活潑玲瓏。所以佛都一直在講,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連佛性都不認識,不知道佛性,所以只要聽到佛性的話,就可以到天道了,你看多殊勝,只要聽到一經入耳,就可以到天道。
【佛為眾生,說有佛性,一闡提輩流轉生死,不能知見,以是義故,名為不見如來所作】
所以佛為眾生,說有佛性;那一闡提就是沒有善根的人,他流轉生死,不能知見(沒有辦法知道、沒有辦法看見);以是義故,名為不見如來所作,就是沒有辦法看到如來所做的所有一切。
【作惡不即受】我們做壞,不會馬上就讓我們接受果報。所以作惡不即受,我們所做下來的是因,要等到緣,因緣會合果報才會呈現。
【如乳即成酪】好像牛奶提煉就成乳酪;
【猶灰覆火上】把灰蓋在火的上面;
【愚者輕蹈之】就是愚昧的人去踩它,底下有火會燒的。
【一闡提者名為無目】一闡提沒有善根的人,他就是沒有眼睛、不知道沒有智慧。
【是故不見阿羅漢道】所以他不見到阿羅漢。阿羅漢雖然說獨善其身,可是阿羅漢已經在修持了,可以斷見惑跟斷思惑,所以見惑思惑全部都斷了以後,就成阿羅漢。所以成阿羅漢就無學道,已經無法可學了,雖然阿羅漢還沒有利益眾生,可是已經具備可以利益眾生的條件。那我們全部沒有修的話,見惑思惑都還在,那我們有時候雖然可以修道蠻高程度,可是各位前賢,有時候會跌倒,我們現在不用去修細的一些法,可是我們最起碼都要知道,它怎麼樣引起的、怎麼樣不好,我們都要知道,知道我們才不會去犯;那我們不知道,我們做了都迷迷糊糊,所以一定要先知道。
【如阿羅漢不行生死險惡之道】阿羅漢不行(不去)生死險惡之道。因為阿羅漢已經超出三界的輪迴,阿羅漢已經不在三界之中,所以我們最起碼就是要超出三界,已經不在三界輪迴。
【以無目故,誹謗方等】這個沒有智慧來講大乘經典。方等就是大乘經典的通稱,叫方等經典。所以沒有智慧才會毀謗,講大乘經典的壞話,毀壞方等。
【不欲修習】沒有那個意願要來修道學習。
【如阿羅漢勤修慈心】阿羅漢很努力精進的來修慈,慈就是予樂,給人家快樂就是慈。慈悲喜捨是我們佛性所具備的,本來就有,每一個都有,可是我們沒有研究的話,我們不知道我們佛性具備慈悲喜捨,因為不知道,我們就沒有把它闡揚發揮。
【一闡提輩,不修方等,亦復如是】一闡提就是斷了善根的這一些人,他不修大乘經典。
【若人說言,我今不信,聲聞經典,信受大乘,讀誦解說】
佛假設有人說,我今不信聲聞的經典(就是小乘佛法),聲聞緣覺就是小乘,我今不信小乘佛法;我信受大乘,這個好高騖遠(樓梯不爬,在樓下要一下子到三樓,就是不爬樓梯,用跳的,會摔死)。所以我們要了解,聲聞小乘佛法是修道的基礎功夫,我們不能輕視,小乘佛法翻成中文叫無比法,就是凡塵的法沒有辦法跟它比,你看還是很殊勝的,雖然在修道的位階來講是小乘,可是在凡塵來講還是很殊勝,超越凡塵。所以我們不要看輕小乘,那小乘我不要,我要大乘,所以我們要基礎紥穩,小乘也不放棄,只是我們從大乘裡面妙理探討了解,加以實踐。
【是人雖作,如是演說,其心實不信有佛性】
他的心不相信有佛性。各位要了解,我們整個社會、一切的人民…,因為後學開計程車,車上有送善書,乘客一拿來看以後就會問:「你在修道喔?」,後學說是;然後乘客就問:我們有佛性嗎?我們聽了會怎麼樣?我們有佛性嗎?(有),我們現在當然知道有。可是整個社會大眾竟然對沒有佛性還很懷疑,說我們有佛性嗎?你看是不是很懷疑。所以很難跟他溝通,「說你怎麼會講話、怎麼會走路、怎麼會吃飯」,所以你看就是有佛性啊,才會講話、才會走路、才會吃飯。很簡單容易的事,可是我們整個社會大眾不見得了解,所以感受很深。所以後學說要怎麼樣才能夠讓他相信有佛性,可能要等到一口氣不來的時候,「慢一點慢一點,再來對你講:你有沒有佛性?你知道了再斷氣。」所以你看,我們道親跟他講佛性本體,他都很茫然,我們都已經求道了,他把求道當成已經好像成佛的樣子、已經很高了。
後學說以往單傳獨授的時候,你得道就成佛,那個是一定的,因為功果圓滿了。可是我們現在是沾了上天大開普渡,所以一定要修,是讓我們先求,一定要修。我們假如有求道沒有修,雖然有准考證,而你都不赴考啊,你都不進去考哪能夠上(考上大學),沒辦法的。所以我們已經先得了,已經讓我們知道:你可以成佛、你可以成道,那要不要成佛、要不要成道,靠你自己的努力。你假如是努力,修道不改初心,成道有餘。我們修道的初心是最沒有雜質的、最虔誠的。大概我們一進入道場,參加運作的時候,經過人事摩擦、經過事情磨練,唉啊!不要了,這要成佛成道很困難,我還是去當百姓比較好,大概就打退堂鼓了。我們要了解,凡塵的所有,因為後學有在後天廟經過有17年,所以知道那個得道非常困難,以後學在後天廟的知識來講,要經過七代的大法師,七生七世的大法師才可能授記,所以那個求道是很困難。
所以當後學妹妹跟後學講我帶你去求道,後學很驚訝!哪有這麼好的!我們了解,得的是一樣。可是我們了解得的根本,以往是功果圓滿,所以一授記了以後就成道成佛。可是我們現在都太容易了,尤其我們最近三多四好,不認識也抓來求道,只要有那個數目就好;當引保師一定要了解你所引進的道親有沒有身家清白、品行端正,才可以引進來求道,真的差很多。所以以往能夠來求道都沒有壞人,所以你在佛堂放什麼東西都不會不見,現在就認真一點保管,你放著馬上就不見了。所以你看已經授記,就差很多、不一樣了。我們人的良知良能都不見了。我們了解社會進化太快,我們被物質所迷惑,人心就不值錢,我們每個人都沒有提昇我們自己的品格,我們自己的生活方面都沒有自我要求。這樣的話,真的供桌讓我們坐,後學看我們都坐不住。所以一定要人格健全,真的要自我要求,雖然別人沒有看到,可是你自己知道,騙得了別人你騙不了自己,所以自己要自我要求,品行端正人格很高超。這樣的話,不要說利益眾生,我們先利益自己再說,這樣自己最起碼你晚上睡覺都睡得很安穩,你做的不好,人家一直讚美你,我看你也很不好意思,晚上睡覺都睡不著覺。
【為利養故,隨文而說】所以內心不相信有佛性,為了利養,隨文而說。有埔里的道親來聽課,他說他是在佛寺裡面當醫護人員,然後他們裡面那一些法師,竟然都叫他們供養,然後要叫他們尊敬。後學說,啊,供養也要對人家講要人家供養,尊敬也要對人家講對你要尊敬,怎麼做的這麼可憐!後學一聽,哪有這樣,已經墮落到這個樣子,已經喪失修道的資格,住在佛寺都眾生供養,真的造罪萬端,眾生拿錢去佛寺都是看佛的面子,那你都拿去用,不做佛的事情,那個罪過是很大。我們都要了解我們雖然沒有穿袈裟,可是我們都是修道人,我們都比他們高超,所以都是我們內心自己要認識、自己要成就。所以為了利養,就是為了生活、為了要人家的錢,然後隨文而說,那個真的罪過萬端。
【如是說者,名為惡人】這樣的話,他就是惡人。
【如是惡人,不速受果,如乳成酪】他不會很快就接受果報,好像牛奶變成乳酪,只要提煉它就呈現。所以因,經過緣,因緣會合果報就呈現。
【譬如王使,善能談論,巧於方便。奉命他國,寧喪身命,終不匿王,所說言教】這個就很正派。王使(王派的大使)到外國去溝通(跟外國溝通)。然後大使又善能談論,又巧於方便,奉命他國(已經到別的國家去當大使)。大使寧喪身命,終不匿王,所說言教,就是寧願喪失自己的生命,終不會藏匿王所說的言教,這個都要自己心裡面去實行,然後事情來行起來就很容易。
【智者亦爾】有智慧的人也是這樣。
【於凡夫中,不惜身命,要必宣說,大乘方等如來祕藏】所以有智慧的人也是這個樣子,在凡夫之中不惜身命,我們一般沒有名分(就是無名無份,就是凡夫),可是凡夫一樣有智慧的人,他不惜身命都要來宣說大乘方等經典,如來祕密的寶貝如來秘藏,就是有智慧就要宣導讓眾生知道。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所有的眾生全部都有佛性,全部都可以成佛,而且我們要了解,我們當下就是佛就是如來。
【大乘方等微妙經典必定清淨】大乘方等微妙經典,它一定是清淨。
【如摩尼珠,投之濁水,水即為清】摩尼寶珠投在污濁的水裡面,水就變清了,摩尼寶珠有那個能力,水就清了。
【大乘經典,亦復如是】投在我們凡心,我們凡心馬上就變的清淨,就進入佛菩薩的領域。
【譬如蓮花為日所照無不開敷】好像蓮花,太陽一照蓮花就開了,太陽一下山蓮花就合起來。所以大乘經典也是這個樣子。
【一切眾生亦復如是,若得見聞,大涅槃日】我們一切眾生也是這樣,假如能夠見聞大涅槃,我們所研究的大涅槃經。
【未發心者,皆悉發心,為菩提因】只要你能夠研究涅槃經,還沒有發心都能夠發心,這個就是菩提的因,菩提種子往後就可以有菩提的果,就可以成佛成道。
【未發心者,皆悉發心,為菩提因】
【是故我說,大涅槃光,所入毛孔,必為妙因】釋迦牟尼佛講大涅槃光,所入的毛孔,必為妙因。
【彼一闡提,雖有佛性,而為無量罪垢所纏,不能得出】有修道者一直再講一闡提到底有沒有佛性?佛就講:雖有佛性,而為無量的罪垢所纏,不能得出。他有佛性,可是他的罪太多了,被這一些罪垢所纏繞,整個都把佛性纏住,看不到佛性,所以不能得出。
【如蠶處繭】好像蠶寶寶一直吐蠶,把自己包在裡面,就無法出來。
【以是業緣,不能得生菩提妙因】就是這樣的無量罪過業緣,所以不能夠生菩提的妙因。
【流轉生死,無有窮已】一直六道輪迴,一直流轉生死,沒有停止的時候。
蓮花生淤泥中而不為彼淤泥所污。若有眾生,修大涅槃微妙經典,亦復如是,雖有煩惱,終不為彼煩惱所污。何以故?以知如來性相力故。譬如有國多清涼風,若觸眾生身諸毛孔,能除一切欝蒸之惱。此大乘典大涅槃經,亦復如是,遍入一切眾生毛孔,為作菩提微妙因緣,除一闡提。何以故?非法器故。
【蓮花生淤泥中而不為彼淤泥所污】蓮花底下的水就是淤泥,愈是淤泥蓮花愈大,開的愈好看。我們雖然處在很不理想的凡塵,可是我們的心就好像蓮花一樣,生淤泥不被淤泥所染。
【若有眾生,修大涅槃微妙經典,亦復如是】我們眾生修大涅槃微妙經典也是這個樣子。
【雖有煩惱,終不為彼煩惱所污】我們在生活之中,雖然有煩惱,終不為彼煩惱所污染。
【何以故?以知如來性相力故】知道如來的性相力。所以我們研究知道如來就是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我們佛性本體有性相力。所以我們假如遇到困難,要求自己的佛性本體,求佛性本體解決,就一定可以解決,所以我們有那個性相力。
【譬如有國多清涼風,若觸眾生身諸毛孔,能除一切欝蒸之惱】很鬱悶的空氣都可以除掉。
【此大乘典大涅槃經,亦復如是】我們研究的大乘經典大涅槃經也是這個樣子。
【遍入一切眾生毛孔,為作菩提微妙因緣】都遍入我們一切眾生的毛孔,為作菩提微妙因緣。
【除一闡提】除掉一闡提輩。
【何以故?非法器故】那個一闡提就沒辦法成道成佛。所以作惡都是自己害自己。
譬如良醫,能以妙藥,治諸盲人,令見日月星宿諸明一切色相,唯不能治,生盲之人。是大乘典大涅槃經亦復如是,能為聲聞緣覺之人,開發慧眼,令其安住無量無邊大乘經典。未發心者,謂犯四禁,五無間罪,悉能令發,菩提之心,唯除生盲一闡提輩。
【生盲之人】生下來就已經盲了,不能治。那假如中間有一些過程都還可以治療。
【是大乘典大涅槃經亦復如是,能為聲聞緣覺之人,開發慧眼】我們研究的大涅槃經,就是能夠為聲聞緣覺開發慧眼(聲聞修成就是阿羅漢,緣覺修成就是辟支佛)。
【令其安住無量無邊大乘經典】所以安住在無量無邊大乘經典。
【未發心者,謂犯四禁,五無間罪】各位還記得四重禁嘛?
四重禁:(1)捨正法,我們把正法捨掉,正法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2)捨菩提心(3)慳吝勝法(4)惱害眾生。我們了解四重禁是非常大的,是佛所制定戒律裡面最嚴重的。我們在凡塵我們修持正法非常重要;修持的菩提心,我們要能夠自己發、勸人也發,發我們追求不生不滅佛性本體的那一個心。然後不能慳吝勝法,就是你知道好的方法,一定要告訴大家,你不能掩飾遮蓋起來,自己修就好,不去教人,那個叫慳吝勝法。那惱害眾生,就是你懊惱然後害眾生。非常重要的,不能犯,犯到這四個你會摒除在佛門之外。我們了解看起來好像沒什麼,可是在佛教裡面它非常的重要。
五無間罪: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惡心出佛身血,這個就是犯五逆罪。所以我們了解,這個都是蠻嚴重的罪過。無間就是受苦沒有間斷,叫做無間。我們一般都說阿鼻地獄,五無間是翻成中文的。
【悉能令發,菩提之心,唯除生盲一闡提輩】就是他生下來心地就不好,一生下來眼睛就看不見了,那個在形容一闡提。
【迦葉白佛言,犯四重禁及五無間,名極重惡】迦葉問釋迦牟尼佛,犯四重禁及五無間那個名極重惡,就是他的惡非常的重。
【譬如斷截,多羅樹頭】多羅樹頭非常的高,非常大。可是你樹頭樹根你把它剁掉,它那麼高大就不能活。這個比喻就是我們的根源心性假如是惡,那你往後非常高、高到如天的樹,一樣不能活,樹根你把它剁掉,樹就死掉了。那個表示說,你在外面所做的讓人非常的稱讚,可是你心地很邪惡,這樣就好像多羅樹。
【更不復生】它沒有辦法再活下來。
【是等未發菩提之心,云何能與作菩提因】迦葉就問這個四重禁、五無間已經非常嚴重了,為什麼還可以作菩提因。
【佛言,是諸眾生,若於夢中,夢墮地獄、受諸苦惱,即生悔心,哀哉我等,自招此罪】所以佛就講,犯四重禁及五無間的罪,那麼重,他在睡覺的時候作夢,會夢到墮入地獄,然後受諸苦惱,在地獄受苦。那在地獄受苦的時候他就後悔了,就生悔心,說自己怎麼會遭這個罪過,犯四重禁五無間罪。
我今所見,最是極惡。從是覺已,即知正法,有大果報。如彼嬰兒,漸漸長大,常作是念,是醫最良,善解方藥。我本處胎,與我母藥,母以藥故,身得安隱。以是因緣,我命得全。奇哉我母,受大苦惱,滿足十月,懷抱我身。既生之後,推乾去濕,除去不淨,大小便利,乳餔長養,將護我身。以是義故,當報母恩,色養侍衛、隨順供養。犯四重禁及無間罪,臨命終時,念是大乘大涅槃經,雖墮地獄、畜生餓鬼、天上人中,如是經典,亦為是人,作菩提因,除一闡提。
【從是覺已】這個時候他醒過來。
【即知正法,有大果報】所以作夢了以後還幫助他,幫助他能夠知道這個就是最惡的,他犯了以後還不知道,他犯了是最惡的罪,那夢境之中都已經給他警告,那他能夠後悔能夠改變,所以醒過來以後,就知道正法有大果報。我們修正法也一樣有大果報。
【如彼嬰兒,漸漸長大】嬰兒會慢慢長大。
【推乾去濕】就是嬰兒尿尿大小便,母親自己去接受,然後把嬰兒推到乾的地方去,溼的也不讓嬰兒沾惹。
【除去不淨,…,作菩提因,除一闡提】所以佛對一闡提也是很感冒,所以每一次講都把一闡提踢出外面。我們了解,我們在凡塵也可以看到一些人,他起心動念都是歹念,那所做的行為都是危害眾生,自然就有這一種人,那個都接近一闡提,他自作還是他自受,苦還是苦到他自己。
所以睡覺醒過來以後,他就想到說好像嬰兒會漸漸的長大,然後又回想常作是念,是醫最良(就是醫生最好),善解方藥(能夠了解怎麼樣解除我們人類的痛苦),我本處胎與我母藥(我在處胎的時候,給我母藥),母以藥故身得安隱(母親有這個藥安胎了,就安穩),以是因緣我命得全(這樣的因緣,我就可以生下來,就可以慢慢長大)。
「奇哉我母,受大苦惱,滿足十月,懷抱我身」:所以各位前賢,我們都是要感謝母親,你看懷胎開始,286天都背著一顆球,很辛苦咧。可是我們哪個在感激母恩,好像都等到唱善歌的時候才會想,其他時間都忘記、都把母親忘了。加上現在社會風氣不好,為了吸毒結果跟母親發生吵架,又把母親殺了,你看這個什麼世界,那個有感謝母親把他生下來嘛!大概相反啦,啊你若不生下我就好,我都這麼艱苦,就是你把我生下來,我才會受這麼多苦,對不對?怎麼沒人回應!這個是反話啦,要感謝母親,還好你把我生下來,我才有辦法遇到道,才有辦法來求道修道,才有辦法成道成佛,要感謝。不要講說:害我在凡塵受這麼多苦!受苦是應該的,要當成吃補!所以母親養育孩子,以往在後學那個時候說:「生了平安雞酒香,生了不平安棺材板(台語)」,以前的人都講的很對句,真的就這樣,以往的醫學沒有那麼發達,不發達的時候生下來有一點狀況,就真的過世了,就裝在棺材裡面。所以我們要感激母恩,母親把我們生下來。既生之後,推乾去濕(就是把嬰兒推到乾的地方去,也把溼的去掉);
除去不淨(又把不淨的去掉);大小便利(母親都自己接受);乳餔長養,將護我身。以是義故,當報母恩(就是要報答母親的恩惠);色養侍衛、隨順供養(最起碼一定要在生活方面都使母親不缺,都能隨順供養)。
犯四重禁及無間罪,臨命終時,念是大乘大涅槃經,雖墮地獄、畜生餓鬼、天上人中,如是經典,亦為是人,作菩提因,除一闡提(我們了解,生活之中有犯四重禁、五無間罪,可是會念大乘大涅槃經一樣都有菩提因,可以成道成佛。)
復次,譬如有人,以雜毒藥,用塗大鼓,於眾人中,擊令發聲。雖無心欲聞,聞之皆死,唯除一人,不橫死者。是大乘典大涅槃經,亦復如是,在在處處,諸行眾中,有聞聲者,所有貪欲瞋恚愚癡,悉皆滅盡。其中雖有,無心思念,是大涅槃,因緣力故,能滅煩惱,而結自滅。
【譬如有人,以雜毒藥,用塗大鼓,於眾人中,擊令發聲。雖無心欲聞,聞之皆死,唯除一人,不橫死者。是大乘典大涅槃經,亦復如是】這種知識就是很難去聽到,就是用雜毒藥來塗大鼓。這個很恐怖。於眾人中,擊令發聲(讓鼓會發出聲音)。雖無心欲聞(我們都不想聽,可是都會聽到)。聞之皆死(聽到就死了,就被毒害死)。唯除一人(只有一個不死)。不橫死者(這個不會橫死)。是大乘典大涅槃經(我們有研究,就是那個不橫死者)。
雖然雜毒塗那個鼓,擊令發聲,只要你聽到鼓聲就會死掉,可是我們有研究大涅槃經,就不會橫死,聽了以後,人還是好好的。
【在在處處,諸行眾中,有聞聲者,所有貪欲瞋恚愚癡,悉皆滅盡】在在處處就是所有的地方,不管什麼地方所在。諸行眾中,就是所有我們不管是那一行業的眾生。有聞聲者,有聽到大涅槃經。所有貪欲瞋恚愚癡,悉皆滅盡,都全部滅盡。所以各位前賢我們聽了以後,真的要把貪瞋癡全部都滅盡。
【其中雖有,無心思念,是大涅槃,因緣力故,能滅煩惱,而結自滅】
大涅槃的因緣力可以滅掉煩惱,而這個結(煩惱的結)自滅,我們都打結才有煩惱。煩惱的結都因為我們研究大涅槃,所以各位要了解,已經不生不滅啦!大就是超越,生死涅槃等空華,生死跟涅槃平等,那大涅槃已經超出生死涅槃已經到絕對的境地,所以大涅槃跟般涅槃是一樣,是絕對的,到絕對的沒有相對,沒有相對的裡面沒有煩惱,我們在相對裡面才有煩惱。我們在凡塵都在煩惱裡面,煩惱都是我們自己生出來的,我們自己生煩惱,然後自己煩惱,所以我們都太聰明被聰明誤了。
那我們現在研究經典要了解,所有的兩邊都是從佛性出來,所以我們回到中道(佛性本體)兩邊都收歸,都把它收歸了,煩惱消失。所以那個神會教我們,因為神會從小就修道,見到六祖就問:你見到佛性了沒有?六祖一聽就把神會敲頭,我打你痛不痛,所以見不見是兩邊,痛不痛是生滅。
所以從這邊我們學到,六祖教我們,見是我們佛性見,不見也是我們佛性不見,所以兩邊見、不見都是我們佛性,我們把它收歸到中道(佛性本體),所以我們佛性本體裡面具備見、具備不見,都是佛性本體。所以「生」是我們佛性本體感受,「滅」也是我們佛性本體感受,所以「生滅」都回到佛性本體,這樣收歸兩邊到中道,你看我們修道好不好?(好),往後若在煩惱,都把它收回來,煩惱就不見了。很好用喔!所以我們學了就要用。所以聞到大涅槃你所有貪瞋癡都消滅,我們消滅了沒有?我們已經研究第十五週了。所以我們把煩惱的結都解開,就沒有煩惱了。
學大乘者,雖修契經、一切諸定,要待大乘,大涅槃日,聞是如來,微密之教,然後乃當,造菩提業,安住正法。猶如天雨,潤益增長,一切諸種,成就菓實,悉除饑饉,多受豐樂。如來祕藏,無量法雨,亦復如是,是經出世,如彼菓實,多所利益、安樂一切,能令眾生,見如來性。
【學大乘者,雖修契經、一切諸定,要待大乘,大涅槃日】我們學大乘經典雖然都修持契經,契合我們佛性所要去做的一些事的一切諸定,我們百千三昧,那個定非常的多。要待大乘,大涅槃日,要等待大乘的大涅槃經。
【聞是如來,微密之教】聽到如來很細微秘密教我們怎麼樣修。
【然後乃當,造菩提業】我們要造菩提業。
【安住正法。猶如天雨,……,能令眾生,見如來性】各位就可以了解,釋迦牟尼佛在這個地方明確的說,能令眾生見到如來性,見到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就明確的講,不是在講釋迦牟尼佛本身。
所以我們要造菩提業,我們造業都造一些苦業,可是這邊佛講要造菩提業。然後安住正法(我們在正法裡面安住,就是我們進入真正的修道軌道,正法就是無上的正等正覺,也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猶如天雨,潤益增長,一切諸種(可以讓所有生長的東西,都得到天雨的滋潤),成就菓實(諸種都能夠得到養分,果實也都能夠生發成就),悉除饑饉(可以除掉我們眾生的饑饉),多受豐樂。如來祕藏(如來秘密的寶貝),無量法雨,亦復如是(也是這個樣子),是經出世如彼菓實(涅槃經一出來以後,好像已經成菓可以得到利益了),多所利益、安樂一切,能令眾生,見如來性。
譬如良醫,聞他人子,非人所持,尋以妙藥,并遣一使,勅語使言,卿持此藥,速與彼人。彼人若遇,諸惡鬼神,以藥力故,悉當遠去。卿若遲晚,吾當自往,終不令彼,
枉橫死也。若彼病人,得見使者,及吾威德,諸苦當除,得安隱樂。是大乘典大涅槃經,亦復如是。
【譬如良醫,聞他人子,非人所持】好像良醫聞到別人的孩子,非人所持,非人就是壞人、就是鬼、就是不好的所持;
【尋以妙藥】良醫就用妙藥。
【并遣一使】拿給一個人。
【勅語使言】對那個要拿藥去人的說。
【卿持此藥,速與彼人】你趕快拿去給他。
【彼人若遇,諸惡鬼神】那個人遇到惡鬼惡神。
【以藥力故,悉當遠去】以這個藥力,惡鬼神就沒辦法住,就會遠去。
【卿若遲晚】你去的時候比較晚的話。
【吾當自往,終不令彼,枉橫死也】你若太慢,我自己去,終不令彼,枉橫死。
【若彼病人,得見使者……,亦復如是】所以佛在講大涅槃經的功效非常的大,可以除掉諸惡鬼神。
所以我們了解,我們在生活之中,就是要守住我們自己本身的佛性本體,把祂照故好,尤其我們身體雖然說是天地的物質水火風土眾緣聚足借我們用,可是我們要好好的用,借假修真,記得:養足自己的本性。別人若要來借你的身體、要進來,你的神很勇、很強,他就對你沒辦法,他就不會找你麻煩。不然你若六神無主,他就竄進來,身體變他在用,結果他講的話、他做的事,都你要承擔。所以我們要知道,自己本神要養的健全,你就不怕這一些了,不然我們現在有時候…,這個整個五度空間,我們一出門,尤其我們都心地很好,某某人往生了,我們去拈個香,尤其就在那個時候,很多都會遇到,就是被一些鬼附身了。所以後學以前在後天廟,就會教大家:你要去幫人拈香,記得,你摘一片樹葉,放在你的口袋,然後我們會場的地方都有很多的鬼,那你就跟他表明,我是佛的人,跟他不交往,這樣他就不會跟你、不會找你。然後我們離開的時候,離開了才把那個樹葉丟掉。我們大概都缺少這個動作。所以有的你的元神不夠強,他就借你的身體,或者跟著你,看你到哪裡就跟著你到哪裡,糟糕了,有時候他來用你的身體,講的話做的事都你要去負責,結果那個不是你在做,所以你要告訴自己的元神,我是某某人,你要好好守住家裡,不要被侵犯了,這樣好過日子。題外話。不過就是生活上我們遇到的,有時候處理起來很麻煩。
我們凡塵無奇不有,什麼事都會遇到。有放符令的、有去拜大蟒蛇的,真的你會暈頭轉向。所以那個時候後學就講,你要把你自己億萬年的佛性本體,能夠把祂專一的培養,只要你精神專一,你就在培養你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那你讓祂茁壯長大,最起碼強壯,不被那一些鬼來附身,這個最起碼的,他要借,你都不怕。所以我們在生活之中,有一些事連佛都在講,有一些惡鬼要用藥才有辦法把他清除掉。那我們用的藥我們隨身攜帶,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我們都有啊!我們都要把祂發揮,用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的妙用來治所有惡的症狀,惡的症狀我們都可以治,這個佛都明明跟我們講,我們都不會用。
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及諸外道,有能受持,如是經典,讀誦通利、復為他人,分別廣說,若自書寫,令他書寫,斯等皆為,菩提因緣。若犯四禁及五逆罪,若為邪鬼,毒惡所持,聞是經典,所有諸惡,悉皆消滅,如見良醫,惡鬼遠去。當知是人,是真菩薩摩訶薩也。
【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及諸外道,有能受持,如是經典,讀誦通利、復為他人,分別廣說,若自書寫,令他書寫,斯等皆為,菩提因緣】佛都要我們先種菩提因。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以及諸外道,連外道佛都照顧,就能夠受持大涅槃經,讀誦通利。
【若犯四禁及五逆罪】四重禁及五逆罪,算在佛門裡面最重的罪過。
【若為邪鬼,毒惡所持,聞是經典,所有諸惡,悉皆消滅,如見良醫,惡鬼遠去。當知是人,是真菩薩摩訶薩也。】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非常好用。聞是經典,所有諸惡,悉皆消滅,所以所有的邪鬼,惡毒所持,能夠聽到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所有諸惡悉皆消滅,都消滅了,好像看到良醫,惡鬼都趕快遠去。
方便除滅,一切煩惱,修學淨身,不堅固想,謂水陸山谷。水者,喻身受苦,如水上泡;陸者,喻身不堅,如芭蕉樹;其山谷者,喻煩惱中,修無我想。以是義故,身名無我。如來如是,於諸弟子,漸漸教學,九部經法(因緣、譬喻、方廣、授記、本事、本生、長行、重頌、孤起、未曾有、論議、無問自說、其中方廣、授記、無問自說為大乘佛法,餘九部經為通教),令善通利,然後教學,如來祕藏。為其子說,如來是常。如來如是,說大乘典大涅槃經,為諸眾生,已發心者,及未發心,作菩提因,是大乘典大涅槃經,不可思議、未曾有也。
【餘九部經為通教】就是九部經法裡面沒有方廣、授記、沒有無問自說,因為程度都還沒到達那麼高。
方便除滅一切的煩惱,修學淨身,不堅固想(我們要修學淨身,然後有一些不堅固想)。
【水者,喻身受苦,如水上泡】好像水上泡,一下子就消失了。
【陸者,喻身不堅,如芭蕉樹】好像芭蕉樹,芭蕉生了它就死掉了。
【其山谷者,喻煩惱中,修無我想】山谷就是煩惱裡面,在山谷裡面都是煩惱。修無我想,就是煩惱裡面沒有我。
【以是義故,身名無我。如來如是,於諸弟子,漸漸教學,九部經法,令善通利,然後教學,如來祕藏】所以能夠教如來秘藏,就是已經修學蠻久的時候。
【為其子說,如來是常。如來如是,說大乘典大涅槃經,為諸眾生,已發心者,及未發心,作菩提因,是大乘典大涅槃經,不可思議、未曾有也】所以大涅槃經就是很難得,我們整個社會也沒有在解說涅槃經,各位有聽過嘛?好像連名都沒聽過,何況是我們研究裡面的經文。所以佛為諸眾生,已發心的、還是沒有發心的,都為他們作菩提因,就是大乘典大涅槃經,就是有這一種功能。
譬如大船,從海此岸,至於彼岸,復從彼岸,還至此岸,如來正覺,亦復如是,乘大涅槃,大乘寶船,周旋往返,濟渡眾生,在在處處,有應度者,悉令得見,如來之身,以是義故,如來名曰,無上船師。譬如有船,則有船師,以有船師,則有眾生,渡於大海,如來常住,化度眾生,亦復如是。
【悉令得見,如來之身】各位前賢我們有沒有見到如來之身?都沒有啊?不是已經有說:「若無所見,即是真實的見於如來」,見了沒?都不敢肯定。我們要了解,我們佛性沒有形相,可是我們要知道,我們在日常生活,我們有能見、有所見,有能見所見是凡塵生活裡面的狀態,這個能所,那我們把能所以經合成一體了,無所見,我們見了(我們已經看了),但是我們都沒有看到形相,就是我們把能所合成一體。把能所合成一體以後,就是一個絕對性,那我們所看的絕對性,這整個,就是如來。如來之身就是我們法身,就是我們佛性所呈現的,所以你把能所融成一體,融成一體以後,你所看的就是如來之身。這樣看到沒?又在用想像的,用想像的不行喔!要實際的才可以。想像的是妄想,妄想是我們眾生的毛病,我們講真理不講妄想,都是講實際的法門。那實際的我們就是了解,當你都了了分明,沒有能所,那個就是如來身,這樣更實際一點。你能夠,不是空空洞洞茫茫然,是很清醒、都知道,可是已經沒有能所。我們很容易分,我能看、我所看,能所顯明。
那沒有能所的話,各位前賢我們用比喻,我們有沒有在呼吸?(有),有空氣對不對?我們看到嘛?(沒有),對!所以我們眼睛能看,我們所呼吸的空氣有沒有能所?已經沒有所見了,你沒有能見、沒有所見,它已經合成一體,這個是比喻。各位要了解到,就是把能所合成一體,沒有兩邊,沒有生滅,就是已經合成一體。所以這個就是我們所見的如來身,不是空空洞洞,不是用杜撰,不是用幻想,不可以喔,我們修是要實實在在,有,我看,那我看:沒有能看的我相、沒有所看的法相,已經把能所已經合成一體,我已經歸還到如來,所見的就是如來身,就是到如來的狀態。會嘛?很容易啦,我們自生障礙,自己產生很多障礙,那你把這一些障礙都去除掉,第一個就是要專一,你專一的時候,培養你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我們也叫做元神,你培養你的元神,那你元神培養夠,你就不怕這一些惡鬼神,我們從專一的不生不滅佛性本體又可以延伸到我們的絕對體,沒有兩邊,沒有對待。
因為這邊寫「悉令得見,如來之身」,我們把經文所交待的講解出來,讓我們真的都悉令得見,如來之身。見到了沒?都很懷疑,都還不敢肯定。我們要了解,這個要努力,在日常生活裡面我們就努力的把能所融成一體。所以連我們以往所說「心境一如,不犯思維,但不馳散,積之歲月,而不心開,未之有也」,我們把我們的心跟所有的境已經合成一體,就是已經沒有能所,我的心就是境,境也就是我的心,心跟境合成一體。不犯思維,你犯思維又進入我們老路,又是妄想,又是全部都是假,可是我們心境一如的時候是真,心也真、境也真,心跟境沒有分(境也就是我的心,我的心也就是境),境跟心已經合成一體,那不犯思維,那你只要這樣,但不馳散,不要讓這個散失掉,然後積之歲月,就是你要時間,不是只有馬上就成功了;而不心開,你的心開了,開了就是能所一如,就已經見到如來身。這個可以反覆聽,你反覆聽就很熟悉,當你很熟悉的時候,你也會講給人家聽,當你會講給人家聽得時候,你就沒有能所了,能所以經雙泯。你看連念到佛學博士都還不一定懂,所以才跟達賴喇嘛對談,等我講完了(能說的我相、所講的法相,能所顯明),所以就第二次舉手,等你講完了我都不知道要問什麼,那個就沒有過去心,所以三心沒有,三世攝受不了,六道輪迴沒有,這個都是蠻高程度,已經沒有能所、已經沒有三心四相,就在言談之中,理論一大堆講不完,聽一聽沒辦法做。這個很簡單的馬上就可以做,沒有三心、沒有四相、沒有能所,就已經全部都回到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了,就已經回來了,都是當下。
所以我們在生活之中也要消滅三心,過去的已經過去,不管是得意、失意,都過去了,就讓它過去,不要去拉回來;那未來的還沒到,你也不用策劃,因為計畫趕不上變化;現在又不住,我們說現在,過去了,兩秒,現在,又過去了,所以現在留不住。過去已經過去,未來還沒到,現在留不住,我們沒有三心,沒有三心就沒有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都沒有),沒有三心四相就沒有能所,三世受攝我們不住,我們就不用六道輪迴。所以要自己解脫,這個一定要自己努力。我們一直在想過去的事,一直策劃未來,策劃未來身體要用,佛性不用,佛性不用你策劃,佛性活的好好的,如如不動常住不遷,祂都不會變化,不用你去規劃,都不用。所以我們真的進入佛的世界,那個是不可思議,不可以用頭腦來想、不可以用嘴巴來論議,超出我們想像的。
【譬如有船,則有船師,以有船師,則有眾生,渡於大海】有船就有人要坐,要渡過大海。
有人在大海之中,乘船欲渡,這個比喻我們眾生在苦海、在大海;然後我們乘船欲渡要到清淨的彼岸;我們若得順風,假如能夠修的順;須臾之間,就是很快,須臾是很短的一刹那;須臾之間則能得過,就可以經過苦海到達清淨彼岸。無量由旬,能夠得過無量的由旬。若不得者(假如沒有辦法、沒有順風),雖復久住(我們久久的都住在苦海),經無量歲,不離本處(我們再久都還在苦海裡面,所以不離本處),有時船壞,沒水而死,存在大海中。
【眾生如是,在於愚癡,生死大海】我們眾生都在生死大海,那為什麼在生死大海?就是愚癡,就是很笨,不知道修,所以才會在生死大海。
【乘諸行船,若得值遇,大般涅槃】假如我們能夠遇到大般涅槃。
【猛利之風,則能疾到,無上道岸】很快就可以到達清淨的彼岸。
【若不值遇,當久流轉,無量生死,或時破壞,墮於地獄、畜生餓鬼】
我們在生死大海,假如能夠遇到大般涅槃,猛利風,就可以很快到清淨彼岸。假如沒有遇到,當久流轉、六道輪迴,無量生死,或時破壞,墮於地獄,就進入畜生惡鬼。
◎剩下約9分提問題
【問】:請問佛所說「縱經百千劫,所造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可知業不完?那後學常誦地藏菩薩本願經說:人皆頂禮地藏菩薩佛號、法相,則能起敬業禮拜,則能敬業消業,永不墬三惡道,極惡者是否相同?請教劉講師解答。
劉講師答:好!這個我們以前都常常在提,「縱經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這個重點各位要先了解到它一開始就提了,縱然你經過非常久的時間,縱經百千劫非常久的時間,我們所做的業它不會消失,這個就在講因果啦!然後因緣會遇果報就還自受,這個它主要是在勸我們在做的時候,在行為、在念頭、在做事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因果,就是因果的關係,再怎麼久那個因果啊全部都在,經過百千劫他所做的業它不會消失,永遠都在,可是後學有講我們所造的業是一個因,那這個因我們不要讓它遇到緣,因緣不會合,果報你就沒有辦法去接受,所以我們要了解到要怎麼樣使那個因不跟緣會合?這個就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啦!
我們現在已經求道、修道那我們在心中,假如說你都時時刻刻保持專一,能夠沒有妄想雜念,那這個時候我們要了解到,雖然我們經過百千世所造的業非常多,那因為我們沒有緣讓它會合,那所造的因都在倉庫啦!它不會發芽,我們不會去接受果報,所以會接受果報都是我們現在的念頭,最重要因為念頭就是業啦!那我們念頭的業把以往的因拉來,所以我們要了解到你的念頭,起心動念很快、又很多、又很複雜,你的遭遇一定坎坷、一定不順,所以我們要訓練自己不要妄想、不要有雜念,那妄想我們不用力就可以去掉,然後雜念我們沒有念它自己跑來,那個一定要觀照,你觀照你的念頭,你的念不起心動念它自己跑來,你把它觀照,你觀照的時候它剛開始很強又很密集,可是只要你觀照我們那個雜念,就是不想,不起心動念它自己跑來的那一個念頭,你只要觀照,看住它,它就愈來愈沒有力道,愈來愈稀稀疏疏,到後來就不見了,那個雜念就沒有。
那妄想我們不要起、不要用力去想,那妄想沒有、雜念沒有,我們要把那個因拉來的沒有了啦!我們要拉那個以往百千世的因要拉沒有了啦!我們不會拉來,那不會拉來就不會有果報呈現,所以我們用一個名詞講罪業消滅,其實它還在啦!在倉庫,只要你都妄想然後又把那個不正常的一切,不合理的你都全部去做,保證你又把它拉來所以它在,可是你都保持「無念、清靜」絕對不會把百千世的罪業拉來,不會,因為要遇到緣,你不造緣啊!不造緣,因緣不會合你果報就不會受。
所以我們要了解到這個雖然有一點說比較,叫什麼?卡巧耶捉去吃,卡傻去接受(台語),可是這個要經過修啦!你要怎麼樣到達清靜?你要怎麼樣沒有念?這個是很重要,我們在行為是容易去控制,可是在念頭就不好控制喔!你那個胡思亂想、那個起心動念喔是很平凡的喔!你要怎麼樣不要使它起心動念?不要有那麼多的念頭,這個是我們要努力啦!只要你努力那一個能夠讓你去受苦的罪啊!沒有,為什麼?因為因緣不會合。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因緣就沒法度會遇啊,你哪有果報可以受?
所以我們要了解到佛所講的沒錯,那個就是千百年都通了,「縱經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確實是這樣,可是你在修證的時候,你從因緣會遇時努力,你果報就不會來啦!是不是罪業消滅?(是),雖然說罪業都還在(倉庫)可是你沒有緣讓它遇上啊!它就已經不會來,所以我們要了解它裡面的涵義。
然後那個地藏菩薩本願經祂說只要看我的形相、誦我的經,你那一些罪業就可以消滅,那個是鼓勵啦!鼓勵我們多誦地藏菩薩本願經,你多持誦的話你那個慈悲的心就會呈現,那慈悲的心呈現跟我們剛才在講的那個是有一點類似,你慈悲心呈現歹念沒有,那所有會接受那一些惡果它就會不見,可是它才講說不落入三惡道(本願經),但是你人道、天道、阿修羅道還有,所以它是鼓勵性質循循善誘,跟我們講的我們這一生、這一世你努力專一的修我們的「元神」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這個重要,你能夠修證以後,你百千劫、百千世所造的業都放在倉庫,它不會發芽啦!絕對永遠都在倉庫,所以罪業都消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