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師利言,世尊,如是光明,名為智慧,智慧者即是常住,常住之法,無有因緣, 云何佛問,何因緣故,有是光明?是光明者,名大涅槃,大涅槃者,則名常住,常 住之法,不從因緣,云何佛問,何因緣故,有是光明?是光明者,即是如來,如來 者即是常住,常住之法不從因緣,云何如來問於因緣? 光明者名大慈大悲,大慈大悲者名為常住,常住之法不從因緣,云何如來問於因緣? 光明者即是念佛,念佛者是名常住,常住之法不從因緣,云何如來問於因緣,光明 者即是聲聞緣覺不共之道,聲聞緣覺不共之道即名常住,常住之法不從因緣,云何 如來問於因緣? 【常住之法,不從因緣】常住就是永遠都在,不是從因緣才生的,它永遠都在。 【如來者即是常住】我們每一位都是如來,每一位都是佛,每一位都有光明。所以 都是常住,只是我們沒有發現而已。 【光明者名大慈大悲】光明,我們佛性發揮的光明,大慈大悲,慈就是予樂,給人 家快樂;悲就是拔苦,把苦都拔掉。 【常住之法不從因緣】永遠都在。 2 【光明者即是念佛,念佛者是名常住】念佛,我們了解,我們假如都無念,無念的 時候就是念佛,念佛的時候就是光明,就是佛性本體都光明、都是念佛。念佛者是 名常住,永遠都在。 【常住之法不從因緣】文殊菩薩都一直講,常住之法不是從因緣而有,它是永遠都 在。 【光明者即是聲聞緣覺不共之道】聲聞緣覺沒有到達這一種光明的狀態,所以不同 聲聞緣覺,他們共同,所以叫不共。 【聲聞緣覺不共之道即名常住,常住之法不從因緣,云何如來問於因緣】這是文殊 菩薩回答釋迦牟尼佛的問題,這個光明是何因緣。 佛言,文殊師利,汝今莫入諸法甚深第一義諦,應以世諦而解說之(知音難尋)。 文殊師利言,世尊,於此東方過二十恒河沙等世界,有佛世界,名曰不動,其佛住 處,縱廣正等足滿一萬二千由旬,其地七寶,無有土石,平正柔軟,無諸溝坑,其 諸樹木,四寶所成,金銀琉璃及以頗梨,花果茂盛,無時不有,若有眾生聞其花香, 身心安樂,譬如比丘,入第三禪,周匝,復有三千大河,其水微妙,八味具足(又 名八功德水,一澄淨,二清冷,三甘美,四輕輭,五潤澤,六安和,七飲時除飢渴 等無量過患,八飲已定能長養諸善根四大增益),若有眾生在中浴者,所得喜樂, 譬如比丘入第二禪,其河多有,種種諸花,優鉢羅花、波頭摩花、拘物頭花、分陀 利花、香花、大香花、微妙香花、常花、一切眾生,無遮護花,其河兩岸,亦有眾 花,多有眾鳥,遊集其上,復有無量虎狼、師子、諸惡鳥獸,其心相視,猶如赤子。 3 【文殊師利,汝今莫入諸法甚深第一義諦】前面所講的就是很深的第一義諦。 【應以世諦而解說之】所以你講的那一些都太深了,很多都會聽不懂,所以後學用 小括弧知音難尋。 【文殊師利言】就講光明是哪個地方所放。 【其地七寶,無有土石】地全部都是七寶,所以我們也不用去撿,我們撿大概都是 土石。 【頗梨】頗梨也是七寶之一。不像我們現在窗戶的玻璃。 【花果茂盛,無時不有】花果什麼時候都有。 【若有眾生聞其花香,身心安樂,譬如比丘入第三禪】快樂的狀態好像比丘已經進 入第三禪。 【若有眾生在中浴者,所得喜樂,譬如比丘入第二禪】那一種快樂像比丘進入第二 禪。 【其河兩岸,亦有眾花】河的兩岸也有很多花。 【多有眾鳥,遊集其上】在這個地方。 【復有無量虎狼、師子、諸惡鳥獸,其心相視,猶如赤子】惡獸其心的相貌,好像 赤子,很善良, 彼世界中,一切無有犯重禁者、誹謗正法及一闡提五逆等罪,其土調適,無有寒熱、 飢渴苦惱,無貪欲恚、放逸、嫉妬,無有日月、晝夜時節,猶如第二忉利(三十三 天)天上,其土人民等有光明,各各無有憍慢之心,一切悉是菩薩大士,皆得神通, 4 具大功德,其心悉皆尊重正法,乘於大乘、愛念大乘、貪樂大乘、護惜大乘,大慧 成就,得大總持,心常憐愍一切眾生,其佛號曰滿月光明如來、應供、正遍知、明 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隨所住處,有所講 宣,其土眾生,無不得聞,為琉璃光菩薩,講宣如是大涅槃經。 【一切無有犯重禁者】都沒有犯戒律的。 【無貪欲恚】沒有貪欲、沒有瞋。 【各各無有憍慢之心】每一個都沒有驕傲的心。 【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 世尊】佛的號一定都有十個稱號,每一個佛都有這十個尊號。 【隨所住處,有所講宣,其土眾生,無不得聞】不管住在什麼地方,只要佛有講經 說法,眾生都可以聽到。 【為琉璃光菩薩,講宣如是大涅槃經】在佛世界有琉璃光菩薩在講大涅槃經。 佛言,善男子,菩薩若能修行大涅槃經,所不聞者,皆悉得聞。彼琉璃光菩薩問滿 月光明佛,亦如此間,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所問,等無有異。彼滿月光明佛即告 琉璃光菩薩言,善男子,西方去此二十恒河沙佛土,彼有世界名曰娑婆,其土多有 山陵、堆阜、土沙礫石、荊蕀毒刺、周遍充滿,常有飢渴、寒熱苦惱,其土人民, 不能恭敬沙門、婆羅門、父母師長,貪著非法,欲於非法,修行邪法,不信正法, 壽命短促,有行姦詐,王者治之,王雖有國,不知滿足,於他所有,生貪利心,興 師相伐,枉死者眾。王者修行,如是非法,四天善神,心無歡喜,故降災旱,穀米 5 不登,人民多病,苦惱無量,彼中有佛,號釋迦牟尼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 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大悲純厚,愍眾生故,於 拘尸那城,娑羅雙樹間,為諸大眾,敷演如是大涅槃經。彼有菩薩,名光明遍照高 貴德王,已問斯事,如汝無異。佛今答之,汝可速往,自當得聞。 【彼琉璃光菩薩問滿月光明佛,亦如此間,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所問,等無有異】 琉璃光菩薩問滿月光明佛,也好像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所問,都一樣。 【西方去此二十恒河沙佛土,彼有世界名曰娑婆】就是我們這個娑婆世界。 【不能恭敬沙門、婆羅門】就是對修道者不恭敬。 【佛今答之,汝可速往,自當得聞】離我們很遠的琉璃光菩薩,要到娑婆世界來聽。 世尊,彼琉璃光菩薩聞是事已,與八萬四千菩薩,欲來至此,故先現瑞,以此因緣, 有此光明,是名因緣,亦非因緣。 爾時,琉璃光菩薩與八萬四千諸菩薩俱持諸幡蓋、香花瓔珞、種種伎樂、倍勝於前, 俱來至此拘尸那城娑羅雙樹間,以己所持,供養之具,供養於佛,頭面禮足,合掌 恭敬,右繞三匝,修敬已畢,却坐一面。 爾時世尊問彼菩薩,善男子,汝為到來,為不到來? 琉璃光菩薩言,世尊,到亦不來,不到亦不來,我觀是義,都無有來。世尊,諸行 若常,亦復不來,若是無常,亦無有來。若人見有,眾生性者,有來不來,我今不 見,眾生定性,云何當言有來不來,有憍慢者,見有去來,無憍慢者,則無去來; 有取行者,見有去來,無取行者,則無去來; 若見如來,畢竟涅槃,則有去來,不見如來,畢竟涅槃,則無去來;不聞佛性,則 有去來,聞佛性者,則無去來;若見聲聞辟支佛人,有涅槃者,則有去來,若不見 者,則無去來;不見聲聞辟支佛人,有涅槃者,則無去來。 若見聲聞辟支佛人,常樂我淨,則有去來,若不見者,則無去來;若見如來,無常 樂我淨,則有去來,若見如來,常樂我淨,則無去來。世尊,且置斯事,欲有所問, 唯垂哀愍,少見聽許。 6 佛言,善男子,隨意所問,今正是時,我當為汝分別解說。所以者何?諸佛難值, 如優曇花,法亦如是,難可得聞,十二部經方等復難,是故應當專心聽受。 時琉璃光菩薩,既蒙聽許,兼被誡勅,即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有能修行大涅槃 經,聞所不聞? 【彼琉璃光菩薩聞是事已,與八萬四千菩薩,欲來至此,故先現瑞】要來了,所以 先顯現瑞象,就是光明。 【以此因緣,有此光明,是名因緣,亦非因緣】就是促成要來聽大涅槃經。 【善男子,汝為到來,為不到來】你是有來還是沒來? 【我觀是義,都無有來。世尊,諸行若常,亦復不來,若是無常,亦無有來。若人 見有,眾生性者,有來不來,我今不見,眾生定性,云何當言有來不來,有憍慢者, 見有去來,無憍慢者,則無去來;有取行者,見有去來,無取行者,則無去來】 這個一問我們一聽大概都不知道他在講什麼,都講在真理裡面的狀態。 【若見如來,畢竟涅槃,則有去來】看到如來祂已經畢竟進入涅槃了,這樣就有去 來。 【不見如來,畢竟涅槃,則無去來】沒有去、也沒有來,永遠如來都在凡塵世間。 【不聞佛性,則有去來,聞佛性者,則無去來】我們已經了解我們有佛性,就沒有 去沒有來,沒有聞到佛性,就有去來。 【若見聲聞辟支佛人,有涅槃者,則有去來】聲聞就是阿羅漢,辟支佛就是緣覺, 有涅槃就是進入已經圓寂的時候,就有去來。 【若不見者,則無去來】不見涅槃的時候,就沒有去來。 7 【不見聲聞辟支佛人,有涅槃者,則無去來】在真理世界裡面,沒有去也沒有來, 都常住不遷。 【若見聲聞辟支佛人,常樂我淨,則有去來】聲聞辟支佛的常樂我淨還沒有到達究 竟,所以有去來。 【若不見者,則無去來】不見聲聞及辟支佛。 【若見如來,無常樂我淨,則有去來】這個跟上面顛倒。如來真的就是常樂我淨, 究竟了,假如看到如來無常樂我淨,這樣就有去來。 【若見如來,常樂我淨,則無去來】在如來,我們不生不滅佛性之中,那一種常樂 我淨就沒有去來。 【世尊,且置斯事】把這些事情都放下,都不要講。 【欲有所問】我要發問事情。 【唯垂哀愍,少見聽許】這些有來有去、沒來沒去都不要講,我現在有事情要問, 希望佛哀愍、能夠慈悲,聽我發問。 【佛言,善男子,隨意所問】隨你的意思來問。 【今正是時】現在正好是時候。 【我當為汝分別解說】你若問我就幫你解釋、解答。 【諸佛難值,如優曇花】諸佛很難遇到,好像優曇花,三千年才能開花一次,很難 遇到。 【法亦如是,難可得聞】很難可以得到聞法的機會。 8 【十二部經方等復難】要聽到十二部經,或是方等經也是很難。 【是故應當專心聽受】所以要專心來聽受回答的內容。 【時琉璃光菩薩,既蒙聽許】佛已經允許他問。 【世尊,云何菩薩有能修行大涅槃經,聞所不聞】就是能夠聽到以往所沒聽到的。 爾時,如來讚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欲盡如是大乘大涅槃海,正復值我能 善解說,汝今所有,疑網毒箭,我為大醫,能善拔出,汝於佛性,猶未明了,我有 慧炬,能為照明,汝今欲度,生死大河,我能為汝,作大船師,汝於我所,生父母 想,我亦於汝,生赤子心,汝心今者,貪正法寶,值我多有,能相惠施,諦聽,諦 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宣釋。 【汝今所有,疑網毒箭,我為大醫,能善拔出】你的以往疑網毒箭,我就是大醫生, 可以把你的疑網毒箭都拔出來。 【汝於佛性,猶未明了】你在佛性還沒有透徹的知道。 【汝心今者,貪正法寶,值我多有,能相惠施】貪正法寶,剛好我有,我可以給你。 善男子,欲聽法者,今正是時,若聞法已,當生敬信,至心聽受,恭敬尊重,於正 法所,莫求其過,莫念貪欲、瞋恚、愚癡,莫觀法師,種性好惡,既聞法已,莫生 憍慢,莫為恭敬、名譽利養,當為度世,甘露法利,亦莫生念,我聽法已,先自度 身,然後度人,先自解身,然後解人,先自安身,然後安人,先自涅槃,然後令人 而得涅槃,於佛法僧,應生等想;於生死中,生大苦想;於大涅槃,應生常樂我淨 9 之想;先為他人,然後為身;當為大乘,莫為二乘,於一切法,當無所住,亦莫專 執一切法相,於諸法中,莫生貪相,常生知法、見法之相。 【欲聽法者,今正是時】你要聽法,現在正式時候。 【若聞法已,當生敬信】聽到法以後,要恭敬相信。 【於正法所,莫求其過】在正法所,不要去找瑕疵,不要找不對的地方。 【莫念貪欲、瞋恚、愚癡】不要有貪瞋癡。 【莫觀法師,種性好惡】不要觀法師他的種性好惡。 【既聞法已,莫生憍慢】聞法以後,不要有驕慢的心。 【莫為恭敬、名譽利養】不要貪圖外在的名相,以及利養。 【於佛法僧,應生等想】在佛法僧就是要平等,等想就是平等的想,平等的念頭, 不是等候。 【於生死中,生大苦想】我們在生死之中不要貪樂,不要貪凡塵的快樂,就要生「在 凡塵不管如何都是苦、都是大苦」。 【於大涅槃,應生常樂我淨之想】在大涅槃(就是究竟的不生不滅)要生常樂我淨 的念頭。 【先為他人,然後為身】不要把自己擺在前面,要把眾生擺在前面,把自己放在後 面。 【當為大乘,莫為二乘】自己能夠渡、能夠成就了,也能夠成就眾生,不要為阿羅 漢辟支佛那個小乘,二乘就是小乘。 10 【於一切法,當無所住】一切法都變化無常,不要住。 【亦莫專執一切法相】不要執著一切的法相。 【於諸法中,莫生貪相,常生知法、見法之相】就是知道法,見到法。法就是修持 最重要的,要有心法,修持沒有心法修不成道。 善男子,汝能如是,至心聽法,是則名為,聞所不聞。 善男子,有不聞聞,有不聞不聞,有聞不聞,有聞聞。 善男子,如不生生,不生不生,生不生,生生。 如不到到,不到不到,到不到,到到。 【汝能如是,至心聽法,是則名為,聞所不聞】以往所不聽到的,現在可以聽到。 佛先講了以後,底下在解說。 世尊,云何不生生。 善男子,安住世諦,初出胎時,是名不生生。 云何不生不生?善男子,是大涅槃,無有生相,是名不生不生。 云何生不生?善男子,世諦死時,是名生不生。 云何生生?善男子,一切凡夫,是名生生。何以故,生生不斷故,一切有漏,念念 生故,是名生生。 四住菩薩,名生不生,何以故?生自在故,是名生不生。 善男子,是名內法。 云何外法?未生生,未生未生,生未生,生生。 善男子,譬如種子,未生牙時,得四大和合,人功作業,然後乃生,是名未生生。 云何未生未生?譬如敗種,及未遇緣,如是等輩,名未生未生。 云何生未生?如牙生已,而不增長,是名生未生。 云何生生?如牙增長,若生不生,則無增長,如是一切有漏,是名外法生生。 【安住世諦,初出胎時,是名不生生】不想生,可是已經生在凡塵了。 【云何不生不生,善男子,是大涅槃,無有生相,是名不生不生】大涅槃沒有生沒 有滅,所以不生不生。 11 【云何生不生,善男子,世諦死時,是名生不生】世諦,我們凡塵死的時候叫做生 已經不生了。 【云何生生,善男子,一切凡夫,是名生生】我們凡夫就生了死,死了又生。 【何以故,生生不斷故】死了生,生了死,生生不斷。 【一切有漏,念念生故,是名生生】所以先講,然後再解說。 【四住菩薩,名生不生】後學把四住菩薩解說移到最上面, 四住, 一天住,為六欲天之住處,即布施、持戒善心。 二梵住,為色界、無色界諸天之住處,即慈悲喜捨四無量心。 三聖住,為三乘聖者之住處,即空無相無作之三三昧。(三昧就是正定,空、無相、 無作這三個,三昧三個正定)。 四佛住,諸佛住處,即首楞嚴之無量三昧。 【生自在故,是名生不生】生已經可以自由自在,已經可以當家。 【譬如種子,未生牙時,得四大和合,人功作業】種子還沒生牙,得到水火風土和 合,然後我們人又開始施作,然後乃生。 【云何未生未生?譬如敗種,及未遇緣,如是等輩,名未生未生】敗種就是種子已 經敗了,就是焦芽了敗種,把種子炒過了,種子都死掉了,所以叫敗種。以及沒有 遇到因緣,沒有遇到因緣叫未生未生。 【云何生未生?如牙生已,而不增長,是名生未生】牙有生,可是不會增長。有發 芽,但是不會長大。 【云何生生?如牙增長,若生不生,則無增長,如是一切有漏,是名外法生生】所 有有漏,有漏就是有煩惱,漏就是煩惱的意思。 12 琉璃光菩薩白佛言,世尊,有漏之法,若有生者,為是常耶?是無常乎? 生若是常,有漏之法,則無有生;生若無常,則有漏是常。 世尊,若生能自生,生無自性;若能生他,以何因緣,不生無漏。 世尊,若未生時有生者,云何於今,乃名為生? 若未生時無生者,何故不說虛空為生? 【有漏之法,若有生者,為是常耶,是無常乎】就問有漏之法,若有生的話,是常 還是無常。 【若未生時無生者,何故不說虛空為生】虛空不會生東西出來。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不生生不可說、生生亦不可說、生不生亦不可說、 不生不生亦不可說、生亦不可說、不生亦不可說,有因緣故,亦可得說。 云何不生生不可說,不生名為生,云何可說,何以故,以其生故。 云何生生不可說,生生故生,生生故不生,亦不可說。 云何生不生不可說,生即名為生,生不自生,故不可說。 云何不生不生不可說,不生者名為涅槃,涅槃不生故不可說,何以故,以修道得故。 云何生亦不可說,以生無故。 云何不生不可說,以有得故。 云何有因緣故亦可得說,十因緣法,為生作因,以是義故,亦可得說。 善男子,汝今莫入甚深空定。何以故,大眾鈍故。 善男子,有為之法,生亦是常,以住無常,生亦無常;住亦是常,以生生故,住亦 無常,異亦是常,以法無常,異亦無常,壞亦是常,以本無今有故,故壞亦無常。 【不生生不可說、生生亦不可說、生不生亦不可說、不生不生亦不可說、生亦不可 說、不生亦不可說,有因緣故,亦可得說】所以佛就講,不生生不可以講、生生不 可以講,生不生不可以講,都沒辦法講,有因緣的時候,才可以說。 【云何不生生不可說】為什麼不生生不可以講。 【不生名為生,云何可說】不生就是生,那要怎麼講。 13 【何以故,以其生故】所以我們不生生,就已經在生了,所以講出來我們就不可能 用普通的頭腦來想,那個想不通的。 【云何生生不可說,生生故生,生生故不生,亦不可說】在生、在生,那不生也不 能講。 【云何生不生不可說,生即名為生,生不自生,故不可說】生不自生,不是自己可 以生。 【云何不生不生不可說,不生者名為涅槃,涅槃不生故不可說,何以故,以修道得 故】我們修道可以得到涅槃,就不生不生,所以不可以講。 【云何生亦不可說,以生無故】要生什麼,生無。 【云何不生不可說,以有得故】不生不可說,不生就有得到,有得到不能講。 【云何有因緣故亦可得說,十因緣法,為生作因,以是義故,亦可得說】十因緣法, 十個因緣為生作那個因。 【善男子,汝今莫入甚深空定。何以故,大眾鈍故】這個倒是有一點說,你不要進 入空定裡面,你若進入,大眾就聽不懂了。 【善男子,有為之法,生亦是常,以住無常,生亦無常;住亦是常,以生生故,住 亦無常,異亦是常,以法無常,異亦無常,壞亦是常,以本無今有故,故壞亦無常】 大概我們頭腦裡面,被佛這麼一講了以後,我們大概已經搞不清楚狀況了。 14 善男子,以性故,生住異壞,皆悉是常,念念滅故,不可說常,是大涅槃,能斷滅 故,故名無常。 善男子,有漏之法,未生之時,已有生性,故生能生。 無漏之法,本無生性,是故生不能生,如火有本性,遇緣則發。眼有見性,因色因 明因心故見。眾生生法,亦復如是,由本有性,遇業因緣,父母和合,則便有生。 【善男子,以性故,生住異壞,皆悉是常,念念滅故,不可說常,是大涅槃,能斷 滅故,故名無常】佛一講出來以後,有時候都超越我們的想像。 【如火有本性,遇緣則發】火有本性,像我們水火風土,火就在四大裡面,火有自 己火的本性,所以遇到緣,我們用火柴、打火機,火就發現了,遇緣火就發現了。 【眼有見性】眼睛有見性。 【因色因明因心故見】所以我們眼睛要有形相、要有光明、要我們有心看,所以見 到了。 【眾生生法,亦復如是,由本有性,遇業因緣,父母和合,則便有生】所以佛都講 的很微細,從很細的地方講起。 爾時,琉璃光菩薩及八萬四千菩薩摩訶薩,聞是法已,踊在虛空,高七多羅樹,恭 敬合掌而白佛言,世尊,我蒙如來慇懃教誨,因大涅槃始得悟解,聞所不聞,亦令 八萬四千菩薩深解諸法,不生生等。世尊,我今已解,斷諸疑網,然此會中有一菩 薩,名曰無畏,復欲諮稟,唯垂聽許。 爾時,世尊告無畏菩薩,善男子,隨意問難,吾當為汝,分別解脫。 爾時,無畏菩薩與六萬四千諸菩薩等,俱從座起,更整衣服,長跪合掌而白佛言, 世尊,此土眾生,當造何業,而得生彼,不動世界?其土菩薩,云何而得,智慧成 就、人中象王、有大威德,具修諸行,利智捷疾,聞則能解。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15 【高七多羅樹】多羅樹就像我們凡塵最高的樹,學校都可以看到,一棵很高很高的 那種,那叫多羅樹,多羅樹一棵七丈之高,很高。但是你把七多羅樹的根斬斷,就 不會活。 【因大涅槃始得悟解,聞所不聞】聞所不聞,就是以往所沒有聽到的。 【亦令八萬四千菩薩深解諸法,不生生等】跟菩薩講,菩薩聽得懂,跟我們講我們 都不知道祂在講什麼,霧煞煞(台語)。 【然此會中有一菩薩,名曰無畏,復欲諮稟,唯垂聽許】還有一位菩薩,叫做無畏 菩薩想要問,希望佛能夠讓祂問。 【爾時,世尊告無畏菩薩,善男子,隨意問難】看你要問什麼,隨你問。 【吾當為汝,分別解脫】你若問,就跟你講。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要怎麼樣可以生到不動世界去。 不害眾生命,堅持諸禁戒,受佛微妙教,則生不動國。 不奪他人財,常施惠一切,造招提僧坊,則生不動國。 不犯他婦女,自妻不非時,施持戒臥具,則生不動國。 不為自他故,求利及恐怖,慎口不妄語,則生不動國。 莫壞善知識,遠離惡眷屬,口常和合語,則生不動國。 如諸菩薩等,常離於惡口,所說人樂聞,則生不動國。 乃至於戲笑,不說非時語,謹慎常時說,則生不動國。 見他得利養,常生歡喜心,不起嫉妬結,則生不動國。 不惱於眾生,常生於慈心,不生方便惡,則生不動國。 邪見言無施,父母及去來,不起如是見,則生不動國。 曠路作好井,種殖果樹林,常施乞者食,則生不動國。 若於佛法僧,供養一香燈,乃至獻一花,則生不動國。 若為恐怖故,利養及福德,書是經一偈,則生不動國。 16 若為悕利福,能於一日中,讀誦是經典,則生不動國。 若為無上道,一日一夜中,受持八戒齋,則生不動國。 不與犯重禁,同共一處住,呵謗方等者,則生不動國。 若能施病者,乃至於一果,歡喜而瞻視,則生不動國。 不犯僧鬘物,善守於佛物,塗掃佛僧地,則生不動國。 造像及佛塔,猶如大拇指,常生歡喜心,則生不動國。 若為是經典,自身及財寶,施於說法者,則生不動國。 若能聽書寫,受持及讀誦,諸佛祕密藏,則生不動國。 【不害眾生命,堅持諸禁戒,受佛微妙教,則生不動國】可以到不動佛土去。 【自妻不非時】自己的太太一定要時間的時候,才恩愛,時機不對,就不做。 【不為自他故,求利及恐怖,慎口不妄語,則生不動國】所以要到不動佛世界,都 是要有根基。 【口常和合語】嘴巴講話都是講好話。 【如諸菩薩等,常離於惡口】不能罵人講壞話。 【所說人樂聞】說出來人都很喜歡聽。 【乃至於戲笑,不說非時語】沒有玩笑話,玩笑話都不好。也不說非時語,那個時 間不適合講的話,就不說。 【謹慎常時說,則生不動國】時常都很謹慎。 【見他得利養,常生歡喜心】見別人得到好處,就生歡喜不忌妒。 【不惱於眾生,常生於慈心】不要懊惱眾生,眾生不知道真理,所以行為不合理, 所以要有慈悲的心。 【不生方便惡】縱然是方便的惡,也不生。 17 【邪見言無施,父母及去來,不起如是見,則生不動國】邪見,就是講不要布施。 對自己的父母去來,都不起不好的心思,才能夠生在不動國。 【曠路作好井】曠路都會口渴,你有井,人家就可以從井打水喝。 【種殖果樹林,常施乞者食】就是布施乞丐食物,則生不動國。 【若於佛法僧,供養一香燈,乃至獻一花,則生不動國】這個倒是我們誠心來供佛。 【若為恐怖故,利養及福德,書是經一偈,則生不動國】寫偈語。 【若為無上道,一日一夜中,受持八戒齋,則生不動國】 八戒齋:一殺、二盜、三淫、四妄、五酒、六跳舞,身塗香,飾花鬘(裝飾得很好 看)、七眠坐高廣嚴麗床上、八非時食(不是吃的時間就不要吃)。 【不與犯重禁,同共一處住,呵謗方等者,則生不動國】他假如在毀謗大乘經典, 那你就罵,你不可以這樣,就能生在不動國。 【若能施病者,乃至於一果,歡喜而瞻視,則生不動國】就是布施給病人,一個水 果也好,很歡喜去看他也好。 【造像及佛塔】這個倒是我們都很喜歡做的。 【若能聽書寫,受持及讀誦,諸佛祕密藏,則生不動國】所以怎麼樣可以生到不動 佛土去,佛就講這一些內容。 爾時無畏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今已知,所造業緣,得生彼國,是光明遍照高貴德 王菩薩,普為憐愍,一切眾生,先所諮問,如來若說,則能利益、安樂人天、阿修 羅、乾闥婆、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 18 爾時,世尊,即告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於此,當至 心聽,吾當為汝,分別解說,有因緣故,未到不到。有因緣故,不到到。有因緣故, 到不到。有因緣故,到到。 何因緣故,未到不到,善男子,夫不到者,是大涅槃,凡夫未到,以有貪欲、瞋恚、 愚癡故,身業口業不清淨故,及受一切,不淨物故,犯四重故,謗方等故,一闡提 故,五逆罪故,以是義故,未到不到。 【何因緣故,未到不到】這個講第一個。 【身業口業不清淨故】身業比較容易清淨,口業就是要注意,注意也就可以到達, 身業口業不清淨,及受一切,不淨物故。 【犯四重故,謗方等故】四重就是捨菩提心、捨正法,慳悋勝法、惱害眾生。謗方 等,就是謗大乘經典。 【一闡提】一闡提就是沒善根。 【五逆罪】五逆罪: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惡心出佛身血。 【以是義故,未到不到】沒有辦法到達大般涅槃。 善男子,何因緣故不到到?不到者名大涅槃。何義故到?永斷貪欲瞋恚愚癡,身口 惡故,不受一切,不淨物故,不犯四重故,不謗方等經故,不作一闡提故,不作五 逆罪故,以是義故,名不到到。 都已經能夠到達。 須陀洹者八萬劫到,斯陀含者六萬劫到,阿那含者四萬劫到,阿羅漢者二萬劫到, 辟支佛者十千劫到,以是義故,名不到到。 【須陀洹者八萬劫到】須陀洹者八萬劫可以到。 【斯陀含者六萬劫到】斯陀含者六萬劫可以到。 【阿那含者四萬劫到】阿那含者四萬劫可以到。 19 【阿羅漢者二萬劫到】阿羅漢者二萬劫可以到。 【辟支佛者十千劫到】辟支佛者十千劫到,就是一萬。 【以是義故,名不到到】都可以到達。 善男子,何因緣故,名到不到?到者名為,二十五有,一切眾生,常為無量煩惱諸 結之所覆蔽,往來不離(25 有),猶如輪轉,是名為到。聲聞緣覺及諸菩薩,已得永 離,故名不到,為欲化度,諸眾生故,示現在中,亦名為到。 【一切眾生,常為無量煩惱諸結之所覆蔽】我們都被無量的煩惱,那些結都打結了, 把我們蓋住、把我們覆蓋蒙蔽。 【往來不離(25 有),猶如輪轉,是名為到】已經到二十五有。 善男子,何因緣故,名為到到,到者即是二十五有,一切凡夫,須陀洹乃至阿那含, 煩惱因緣,名到到。 都到二十五有。各位還記得二十五有嘛?就是三界,把三界詳細分的話,就是二十 五有。欲界有六欲天,六個;四大部州,四個;四惡道,阿修羅、畜生道、地獄道、 餓鬼道,四個,共十四個。色界,有七個有,初禪、大梵天、二禪、三禪、四禪、 無想天、五淨居天。無色界,有四個,四空天。這樣加起來 14+7+4=25,有因有 果,在三界之中就是二十五有,二十五有就是三界的詳細說。講的比較簡單就講三 界。 善男子,聞所不聞,亦復如是,有不聞聞、有不聞不聞、有聞不聞、有聞聞。 又開始解說內容。 云何不聞聞,善男子,不聞者名大涅槃。何故不聞,非有為故、非音聲故、不可說 故。云何亦聞,得聞名故,所謂常樂我淨,以是義故,名不聞聞。 20 【何故不聞,非有為故、非音聲故】我們了解大涅槃為什麼沒辦法聽到,因為它不 是有為,又沒有音聲,又不可說。 【云何亦聞】要怎麼聽。 【得聞名故】能夠聽到那個名,聽到大涅槃的名。 【所謂常樂我淨,以是義故,名不聞聞】沒辦法聽到,但已經聽到,就是常樂我淨, 常樂我淨就是大涅槃。這些都是沒有有為,沒有音聲。 (以下這段發難,又是超越凡俗的深理,藉著德王菩薩的凡俗之見,讓修行者深思 凡聖的轉轍點,以常情的聰明,較顯般若的不同,及佛的大慈大悲全盤毫無遮隱的 呈現道體,真心佛性,如佛所言,確是如來祕密之藏) 後學特別括弧,說它的內容。 爾時,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大涅槃者不可得聞,云何 復言,常樂我淨,而可得聞,何以故,世尊,斷煩惱者,名得涅槃,若未斷者,名 為不得,以是義故,涅槃之性,本無今有。若世間法,本無今有,則名無常,譬如 瓶等,本無今有,已有還無,故名無常。涅槃亦爾,云何說言,常樂我淨? 【譬如瓶等,本無今有】好像我們用來裝東西的水瓶,本來沒有,做了,現在有了, 【已有還無】會摔破,又沒了。 (佛言般若真理在不聞者,強名大涅槃,又說何故不聞,真是大慈大悲,說明原因, 而原因就是非有為、非音聲,不可說、超越語言文字,凡可思議,皆非究竟,而理 太深須藉方便引導,而可得聞皆是方便法門) 又把般若的真理又闡釋,佛有把般若狀態講出來,就勉強一個名稱叫大涅槃,又說 何故不聞(為什麼沒辦法聽到),說明原因,原因就是非有為,佛性本體無所作為, 沒有音聲,不可說,因為超越語言文字,凡可思議(可以用頭腦想、用嘴巴議論), 21 皆非究竟,可以想的出來、可以討論的都不是究竟,而理太深須藉方便引導,而可 得聞皆是方便法門。 復次,世尊,凡因莊嚴而得成者,悉名無常,涅槃若爾,應是無常,何等因緣?所 謂三十七品、六波羅蜜、四無量心、觀於骨相,阿那波那(舊稱安般安那般那,譯 曰數息觀,安名出息,般名入息)、六念處(佛法僧戒施天)、破析六大(地水火 風空識,此六法周遍一切法界而造作有情無情,故名為大,有情六大所成,無情五 大所成)、如是等法,皆是成就,涅槃因緣,故名無常。復次,世尊,有名無常, 若涅槃是有,亦應無常,如佛昔於阿含中說,聲聞緣覺、諸佛世尊皆有涅槃,以是 義故,名為無常。 【數息觀】數息觀就是觀我們自己的呼吸,這個法門,各位假如心太散亂可以用, 就是一呼一吸,然後我們選擇一個,看是要選擇呼的時候算,還是選擇吸的時候算。 若你選擇呼,當你呼出去的時候,開始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算道 你已經要轉換了,轉換了就停止,就開始吸進來,吸進來的時候就不用算,然後在 呼,呼出去以後,又開始算一、二、三、四…,然後吸進來再停止(算),然後呼出 去時候再算,就是我們心很算亂的時候可以用,把心降伏,讓心都穩定,我們心穩 定以後,做什麼事容易成功,心算亂我們做什麼事都不會成。所以數息觀,對我們 來講,你認為你的心很篤定了就不用,你認為你念很多,幾百念幾萬念,你就可以 用看看,算一算,算到後面累了,睡著了。 【六念處(佛法僧戒施天)】就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無情五大所成】五大:地水火風空。 復次,世尊,譬如虛空,於諸眾生,等無障礙,故名為常。若使涅槃,是常等者, 何故眾生,有得不得,涅槃若爾,於諸眾生,不平等者,則不名常。世尊,譬如百 22 人,共有一怨,若害此怨,則多人受樂。若使涅槃,是平等法,一人得時,應多人 得,一人斷結,應多人亦斷(歪理,一人吃飯,大家都飽),若不如是,云何名常?譬 如有人,恭敬供養、尊重讚歎,國王王子,父母師長,則得利養,是不名常,涅槃 亦爾,不名為常,何以故,如佛昔於阿含經中告阿難言,若有人能恭敬涅槃,則得 斷結,受無量樂,以是義故,不名為常,世尊,若涅槃中,有常樂我淨名者,不名 為常,如其無者,云何可說。 【一人得時,應多人得】這不知道什麼理論,一個人得到,所有人都得到。他講的 自己都不會不好意思。 【一人斷結,應多人亦斷】這後學就寫歪理,一人吃飯大家都飽,沒那個道理。所 以這講的就不合真理。 爾時,世尊告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言,涅槃之體,非本無今有,若涅槃體本無今 有者,則非無漏,常住之法,有佛無佛,性相常住,以諸眾生,煩惱覆故,不見涅 槃,便謂為無。菩薩以戒定慧,勤修其心,斷煩惱已,便得見之,當知涅槃是常住 法,非本無今有,是故為常。 【涅槃之體,非本無今有,若涅槃體本無今有者,則非無漏,常住之法,有佛無佛, 性相常住】涅槃的體,不生不滅的體假如本無(本來沒有)今有(現在有),這樣 就不是無漏,就是凡塵的無常變化,那個屬於有漏有煩惱。所以無漏的常住之法, 如如不動的,不管是有佛在凡塵或是無佛在凡塵,性相常住,有佛無佛一樣,不生 不滅真心佛性本體都常住如如不動,永遠都不會變化。 23 【以諸眾生,煩惱覆故,不見涅槃】我們眾生被煩惱覆蓋,所以看不到涅槃。 【便謂為無】就說涅槃沒有(就說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沒有)。 【菩薩以戒定慧,勤修其心,斷煩惱已,便得見之】我們只要用戒定慧,我們努力 來修我們的心,把所有煩惱所有妄都放下了,我們就可以見到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 體。 【當知涅槃是常住法】就是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永遠都常住。 【非本無今有,是故為常】就是常。 善男子,如暗室中井種種七寶,人亦知有,暗故不見,有智之人,善知方便,然大 明燈,持往照了,悉得見之,是人於此,終不生念,水及七寶,本無今有,涅槃亦 爾,本自有之,非適今也,煩惱暗故,眾生不見,大智如來,以善方便,燃智慧燈, 令諸菩薩,得見涅槃,常樂我淨,是故智者,不應說言,本無今有。 【如暗室中井種種七寶】我們在暗室中的井種七寶。 【人亦知有,暗故不見】暗室裡面,在井中,暗看不到七寶。 【有智之人,善知方便,然大明燈】點燃大明燈。 【持往照了,悉得見之】就可以看到七寶。 【是人於此,終不生念,水及七寶,本無今有】了解它本來就有的。 【涅槃亦爾,本自有之】本來就有。 【非適今也】不是現在才有。 24 【煩惱暗故,眾生不見】我們被煩惱覆蓋,我們看不到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只要 我們把這一些煩惱(暗)去掉了,有光明大燈一照,我們整個佛性都呈現。 【是故智者,不應說言,本無今有】不應該說,本來就有的,不是本來就沒有。 善男子,汝言因莊嚴故,得成涅槃,應無常者,是亦不然,何以故,善男子,涅槃 之體,非生非出,非實非虛,非作業生,非是有漏,有為之法,非聞非見,非墮非 死,非別異相,亦非同相,非往非還,非去來今,非一非多,非長非短,非圓非方, 非尖非斜,非有相非無相,非名非色,非因非果,非我我所,以是義故,涅槃是常, 恒不變易,是以無量阿僧祇劫修集善法,以自莊嚴,然後乃見。 【是亦不然】不是這樣。 【涅槃之體,非生非出,非生非出】涅槃的體不會生也不會滅,也不會出也不會入。 【非實非虛】都不落入兩邊。 【非去來今】去就是過去,來就是未來,今就是現在。去來今三個字就可以代表。 【以自莊嚴,然後乃見】自己不見,不是沒有,只要我們修就有,修就可以看得見, 就可以知道,可以領悟到不生不滅佛性本體大涅槃。 善男子,譬如地下,有八味水,一切眾生而不能得,有智之人施功穿掘,則便得之, 涅槃亦爾,譬如盲人,不見日月,良醫療之,則便得見,而是日月,非是本無今有, 涅槃亦爾,先自有之,非適今也。 【先自有之,非適今也】本來就有,不是現在才出來。 25 善男子,如人有罪,繫之囹圄,久乃得出,還家得見,父母兄弟、妻子眷屬,涅槃 亦爾。善男子,汝言因緣故,涅槃之法,應無常者,是亦不然,何以故, 善男子,因有五種,何等為五,一者生因,二者和合因,三者住因,四者增長因, 五者遠因。 【汝言因緣故,涅槃之法,應無常者,是亦不然】涅槃之法,不是因緣法。 云何生因,生因者即是業煩惱等,及外諸草木子,是名生因。 云何和合因,如善與善心和合,不善與不善心和合,無記與無記心和合,是名和合 因。 云何住因,如下有柱,屋則不墮,山河樹木,因大地故,而得住立,內有四大、無 量煩惱,眾生得住,是名住因。 云何增長因,因緣衣服飲食等故,令眾生增長,如外種子,火所不燒,鳥所不食, 則得增長,是名增長因,又依父母,子得增長,沙門婆羅門依和上,善知識而得增 長。 【生因者即是業煩惱等,及外諸草木子,是名生因】草都有一個籽,那個就是生因。 【眾生得住,是名住因】住著了,我們都住在四大假合裡面。 【云何增長因,因緣衣服飲食等故,令眾生增長】小孩子一直吃就一直長大。 【如外種子,火所不燒,鳥所不食,則得增長】種子不燒不煮過,鳥不吃,這樣就 它可以增長。 【又依父母,子得增長】父母在養,這樣就可以慢慢長大。 26 【沙門婆羅門依和上,善知識而得增長】就是依賴和尚、善知識就可以修成道修成 佛。 云何遠因,譬如因呪,鬼不能害,毒不能中,依憑國王,無有盜賊,如芽依因地水 火風,如明色為識遠因,父母精血為眾生遠因,如時節等,悉名遠因。 我們知道有咒,鬼就不能害,毒就不能中,所以有時候咒,我們都還不很了解它的 內容,可是只要你虔誠的去持誦的話,鬼都不能害,毒都不會中到我們身上。假如 我們有國家的法律,依憑國王,就沒有盜賊,國家要來保護人民。如芽,發芽種子 因為地,有水火風,可以生長。明色就是識的遠因,有光明、有形相,我們就能夠 認識。父母精血,就是眾生的遠因。時節整個都叫遠因。 善男子,涅槃之體,非是如是五因所成,云何當言是無常因。 復次,善男子,復有二因,一者作因,二者了因。如陶師輪繩,是名作因,如燈燭 等照暗中物,是名了因。 善男子,大涅槃者,不從作因而有,唯有了因。了因者,所謂三十七助道法、六波 羅蜜,是名了因。 善男子,布施者是涅槃因,非大涅槃因,檀波羅蜜乃得名為大涅槃因。三十七品是 涅槃因,非大涅槃因,無量阿僧祇助菩提法,乃得名為大涅槃因。 【涅槃之體,非是如是五因所成,云何當言是無常因】有五因都是無常,沒有這五 個就是常。 27 【如陶師輪繩,是名作因】陶師,陶器的師父,在做碗盤的,那師父用輪繩來製造 我們吃飯的茶杯、碗這一些。 【如燈燭等照暗中物,是名了因】所以作因,陶師在做那些東西器具。了因就是燈 燭能照暗中物。有作因有了因。 【大涅槃者,不從作因而有】大涅槃不是作因有。 【了因者,所謂三十七助道法、六波羅蜜,是名了因】能夠成就,所以沒辦法作, 可以了。 【布施者是涅槃因,非大涅槃因】布施是涅槃因,不是大涅槃。 【檀波羅蜜乃得名為大涅槃因】布施波羅蜜才是大涅槃因。這邊布施跟布施波羅密, 佛分開講。布施只是能夠得福,然後要到達清淨的彼岸,布施要達到清淨的彼岸就 是不要住相,才真的能夠到波羅密。 【三十七品是涅槃因,非大涅槃因,無量阿僧祇助菩提法,乃得名為大涅槃因】三 十七助道品是幫助我們修道。三十七品就是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重點所在, 各位還有印象嘛?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我們 好久都沒複習了,都忘記了。這個三十七助道品,佛在講經說法很重視三十七助道 品。 爾時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白佛言,世尊,云何布施,不得名為,檀波羅蜜,云何 布施而得名之檀波羅蜜,乃至般若,云何不得名為般若波羅蜜,云何名涅槃,云何 名大涅槃。 28 【云何布施,不得名為,檀波羅蜜】布施不叫布施波羅密。檀就是布施的意思。 (底下這段佛之回答,乃說明修大涅槃之真實內涵) 佛言,善男子,菩薩修行,方等大般涅槃,不聞布施,不見布施,不聞檀波羅蜜, 不見檀波羅蜜,乃至不聞般若,不見般若,不聞般若波羅蜜,不見般若波羅蜜,不 聞涅槃,不見涅槃,不聞大涅槃,不見大涅槃。 菩薩修大涅槃,知見法界,解了實相,空無所有,無有和合,覺知之相,得無漏相, 無所作相,如幻化相,熱時炎相,乾闥婆城,虛空之相。 菩薩爾時,得如是相,無貪恚癡,不聞不見,是名菩薩真實之相,安住實相。菩薩 自知此是檀,此是檀波羅蜜,乃至此是般若,此是般若波羅蜜,此是涅槃,此是大 涅槃。 【乾闥婆城】乾闥婆城就是話城,變化的城市。 【菩薩爾時,得如是相,無貪恚癡,不聞不見,是名菩薩真實之相,安住實相。菩 薩自知此是檀,此是檀波羅蜜,乃至此是般若,此是般若波羅蜜,此是涅槃,此是 大涅槃】所以都能夠如實的知道。 (分說)善男子,云何是施,非波羅蜜,見有乞者,然後乃與,是名為施,非波羅 蜜。若無乞者,開心自施,是則名為檀波羅蜜。若時時施,是名為施,非波羅蜜。 若修常施,是則名為檀波羅蜜。若施他已,還生悔心,是名為施,非波羅蜜。施已 不悔,是則名為檀波羅蜜。 29 【見有乞者,然後乃與,是名為施,非波羅蜜。若無乞者,開心自施,是則名為檀 波羅蜜】就是看到人家在乞才給他,那叫布施,不是波羅密。若沒有人在乞,你自 己布施,那個叫布施波羅密。 【若時時施,是名為施,非波羅蜜。若修常施,是則名為檀波羅蜜】時時就是時間 都不是永遠。常施就是永遠。 【若施他已,還生悔心,是名為施,非波羅蜜】布施給他,後悔了,留著自己用比 較好,都拿給人家了,所以後悔了,我們也很多有這一種現象,布施以後後悔。 【施已不悔,是則名為檀波羅蜜】布施以後你都不後悔,「對,就是要給他」,不 管他怎麼運用是他的事。 菩薩於財物中,生四怖心,王賊水火,歡喜施與,是則名為檀波羅蜜。若望報施, 是名為施,非波羅蜜。施不望報,是則名為,檀波羅蜜。若為恐怖、名聞利養、家 法相續、天上五欲,為憍慢故,為勝他故,為知識故,為求報故,如市易法。 善男子,如人種樹,為得蔭涼,為得花果及以材木,若人修行,如是等施,是名為 施,非波羅蜜。 【菩薩於財物中,生四怖心】財物裡面就是,王=政府,賊=小偷強盜,水=水災, 火=火燒房子,就有這四個四怖心。 【歡喜施與,是則名為檀波羅蜜】很高興的布施就是已經布施波羅密。 【若望報施,是名為施,非波羅蜜】我們布施了,希望得到果報,那樣就不是波羅 密。 30 【施不望報】布施了以後沒有希望回報。 【若為恐怖、名聞利養、家法相續、天上五欲,為憍慢故,為勝他故,為知識故, 為求報故,如市易法】好像市場在買賣,那個都不算波羅密。 【善男子,如人種樹,為得蔭涼,為得花果及以材木,若人修行,如是等施,是名 為施,非波羅蜜】我們了解,有企圖有目的就不是波羅密。 菩薩修行如是大涅槃者,不見施者、受者、財物(三輪體空),不見時節、不見福 田及非福田,不見因、不見緣、不見果報,不見作者、不見多、不見少、不見淨、 不見不淨,不輕受者、己身財物,不見見者、不見不見者,不計己他,唯為方等大 般涅槃,常住法故,修行布施,為利益一切諸眾生故,而行布施,為斷一切眾生煩 惱故行於施,為諸眾生,不見受者施者財物,故行於施。 善男子,譬如有人,墮大海水,抱持死屍,則得度脫;菩薩修大涅槃,行布施時, 亦復如是,如彼死屍。 善男子,譬如有人,閉在深獄,門戶堅牢,唯有廁孔,便從中出,到無礙處;菩薩 修大涅槃行布施時,亦復如是。 大涅槃中,如是之事,從無量劫來,不聞而聞,尸羅乃至般若,亦復如是。 【善男子,譬如有人,墮大海水,抱持死屍,則得度脫】假如我們已經在大海之中, 掉落在大海,浮沈沈溺了,有死屍你趕快抱著,你就可以渡脫,因為大海會把死屍 趕到岸邊,大海不蓄死屍,你若死掉沒被魚吃掉,大海一定把屍體趕到岸邊,不讓 你在海裡,很奇怪喔,大海肚量不大,一定不讓死屍在海中,一定把死屍趕到陸地, 所以你看到死屍你趕快去抱著,大海會幫死屍送到岸邊來,這樣你就能活了,可是 要先有人死掉,所以大海不蓄死屍。假如沒被魚吃掉,大海會把屍體趕到陸地來。 31 【菩薩修大涅槃,行布施時,亦復如是,如彼死屍】我們在修大涅槃,在布施好像 那個屍體一樣,有辦法法讓人依靠。 【善男子,譬如有人,閉在深獄,門戶堅牢,唯有廁孔,便從中出,到無礙處;菩 薩修大涅槃行布施時,亦復如是】有人被關在監獄很深的地方,門戶都很堅固,沒 辦法出來,只有廁所孔,只能有辦法從廁所孔出來,趕快從廁所孔出來,到沒有障 礙的地方。佛講經說法真的很奧妙。 【大涅槃中,如是之事,從無量劫來,不聞而聞,尸羅乃至般若,亦復如是】大涅 槃經這種事情,從無量劫不聞(沒辦法聽到),現在聽到了,然後尸羅乃至般若也 是這個樣子。 ◎大般涅槃經 第二十卷(共三十六卷) 高貴德王菩薩品第二十之二 善男子,云何菩薩修大涅槃,不聞而聞,十二部經,其義深邃,昔來不聞,今因是 經,得具足聞,先雖得聞,唯聞名字,而今於此大涅槃經,乃得聞義,聲聞緣覺唯 聞十二部經名字,不聞其義,今於此經具足得聞,是名不聞而聞。 【乃得聞義】就可以得到義理。 【是名不聞而聞】都已經可以聽到。 善男子,一切聲聞緣覺經中,不曾聞佛有常樂我淨、不畢竟滅,三寶佛性無差別相, 犯四重罪、謗方等經、作五逆罪及一闡提,悉有佛性,今於此經,而得聞之,是名 不聞而聞。 真的所有經典都不講這麼深的裡面義理,所以一切常樂我淨一定要方等經才有,講 如來不畢竟滅也是方等經才有,然後三寶佛性無差別相也是深的經典才有,然後犯 32 四重罪、謗方等經、作五逆罪及一闡提,悉有佛性,這也是大涅槃經才有。一般都 把它摒列在外。 爾時,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白佛言,世尊,若犯重禁、謗方等經、作五逆罪、一 闡提等,有佛性者,是等云何,復墮地獄?世尊,若使是等有佛性者,云何復言, 無常樂我淨?世尊,若斷善根,名一闡提者,斷善根時,所有佛性,云何不斷?佛 性若斷,云何復言,常樂我淨?如其不斷,何故名為一闡提耶?世尊,犯四重禁, 名為不定,謗方等經、作五逆罪及一闡提,悉名不定,如是等輩,若決定者,云何 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須陀洹乃至辟支佛,亦名不定,若須陀洹至辟支佛, 是決定者,亦不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若犯四重不決定者,須陀洹乃至 辟支佛亦不決定,如是不定,諸佛如來,亦復不定;若佛不定,涅槃體性,亦復不 定,至一切法亦復不定。云何不定?若一闡提除一闡提,則成佛道,諸佛如來,亦 應如是,入涅槃已,亦應還出,不入涅槃。若如是者,涅槃之性,則為不定,不決 定故,當知無有常樂我淨。 【有佛性者,是等云何,復墮地獄】他們為什麼又墮入地獄。 爾時世尊告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為欲利益無量眾生令 得安樂,憐愍慈念,諸世間故,為欲增長,發菩提心,諸菩薩故,作如是問。 【爾時世尊告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言,善哉,善哉】他都已經講的這麼沒道理了, 佛還一直稱讚他。 【為欲利益無量眾生令得安樂,憐愍慈念,諸世間故,為欲增長,發菩提心,諸菩 薩故,作如是問】所以佛稱讚他,要利益眾生才這樣問。 善男子,汝已親近,過去無量,諸佛世尊,於諸佛所,種諸善根,久已成就,菩提 功德,降伏眾魔,令其退散,已教無量無邊眾生,悉令得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33 久已通達,諸佛如來,所有甚深祕密之藏,已問過去,無量無邊,恒河沙等,諸佛 世尊,如是甚深微密之義。 佛對他講,他以往所做的事情。 我都不見,一切世間,若人若天、沙門、婆羅門、若魔若梵,有能諮問,如來是義, 今當誠心,諦聽,諦聽!吾當為汝,分別演說。 佛就講,都不見一切世間,人天、沙門、婆羅門或是魔梵,能問如來這一種義理, 現在你既然問了,你就諦聽,吾當為汝,分別演說。 善男子,一闡提者,亦不決定,若決定者,是一闡提,終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以不決定,是故能得。如汝所言,佛性不斷,云何一闡提,斷善根者?善男 子,善根有二種,一者內,二者外。佛性非內非外,以是義故,佛性不斷。復有二 種,一者有漏,二者無漏。佛性非有漏非無漏,是故不斷。復有二種,一者常,二 者無常。佛性非常非無常,是故不斷。若是斷者,則應還得,若不還得,則名不斷, 若斷已得,名一闡提。犯四重者亦是不定,若決定者,犯四重禁,終不能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 所以各位假如看這一段佛所講的,就有一點熟悉,我們在六祖壇經裡面就有這樣, 記不記得?六祖有講,高貴德王菩薩就問佛,一闡提佛性斷不斷?沒印象了喔。這 一段就是六祖拿出來回答…(印宗法師),六祖就是採這一段來回答問他問題的。 謗方等經,亦復不定,若決定者,謗正法人,終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作五 逆罪,亦復不定,若決定者,五逆之人,終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34 色與色相,二俱不定,香味觸相生相、至無明相,陰入界相、二十五有相、四生, 乃至一切諸法,皆亦不定。 所有凡塵一切法都不定,都沒有定相。 善男子,譬如幻師,在大眾中,化作四兵,車步象馬,作諸瓔珞,嚴身之具,城邑 聚落、山林樹木、泉池河井,而彼眾中,有諸小兒,無有智慧,覩見之時,悉以為 實,其中智人,知其虛誑,以幻力故,惑人眼目。 佛以這樣的方向來講的話,我們眾生比較容易接受。好像幻師,幻出所有一切萬相, 萬相都是假的,我們眾生都把它當真的,其實萬相都是假。 善男子,一切凡夫,乃至聲聞辟支佛等,於一切法,見有定相,亦復如是。諸佛菩 薩於一切法,不見定相。 所以我們要了解,所有的法都沒有固定。假如法是固定的話,我們修道就沒有用, 不會成,因為不固定,所以我們修道才會成。 善男子,譬如小兒,於盛夏月,見熱時焰,謂之為水。有智之人,於此熱焰,終不 生於,實水之想,但是虛焰,誑人眼目,非實是水。一切凡夫聲聞緣覺見一切法, 亦復如是,悉謂是實。諸佛菩薩於一切法,不見定相。 所以一切法都不固定,沒有一定的它的決定相。 善男子,譬如山澗,因聲有響,小兒聞之,謂是實聲。有智之人,解無定實,但有 聲相,誑於耳識。 35 善男子,一切凡夫,聲聞緣覺,於一切法,亦復如是,見有定相。諸菩薩等,解了 諸法,悉無定相,見無常相、空寂等相、無生滅相。 善男子,亦有定相。云何為定,常樂我淨,在何處耶,所謂涅槃。 【誑於耳識】在騙我們耳根,騙我們去聽。 【諸菩薩等,解了諸法,悉無定相,見無常相、空寂等相、無生滅相】所以諸菩薩 都了解,凡塵一切虛幻不實。 【在何處耶,所謂涅槃】這個就決定,在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 善男子,須陀洹果亦復不定,不決定故,經八萬劫,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斯陀含果,亦復不定,不決定故,經六萬劫,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阿那含果,亦復不定,不決定故,經四萬劫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阿羅漢果,亦復不定,不決定故,經二萬劫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辟支佛道,亦復不定,不決定故,經十千劫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須陀洹果亦復不定,不決定故,經八萬劫,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若決定, 他就沒辦法成就佛的果位。 【經十千劫】十千就是一萬。 善男子,如來今於拘尸那城,娑羅雙樹間,示現倚臥師子之床,欲入涅槃,令諸未 得阿羅漢果眾弟子等,及諸力士,生大憂苦,亦令天、人、阿修羅、乾闥婆、迦樓 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大設供養,欲使諸人以千端疊(細毛巾)纏裹其身,七寶 為棺,盛滿香油,積諸香木,以火焚之,唯餘二端,不可得燒,一者襯身,二最在 36 外,為諸眾生分散舍利,以為八分。一切所有聲聞弟子,咸言如來,入於涅槃,當 知如來,亦不畢定入於涅槃。何以故,如來常住,不變易故,以是義故,如來涅槃, 亦復不定。 善男子,當知如來,亦復不定。如來非天,何以故,有四種天,一者世間天、二者 生天、三者淨天、四者義天。 世間天者,如諸國王,生天者,從四天王乃至非有想非無想天,須陀洹至辟支佛; 義天者,十住菩薩,以何義故,十住菩薩,名為義天,以能善解諸法義故。云何為 義,見一切法,是空義故。 善男子,如來非王,亦非四天,乃至非有想非無想天、從須陀洹至辟支佛、十住菩 薩,以是義故,如來非天。然諸眾生,亦復稱佛,為天中天,是故如來非天、非非 天,非人、非非人,非鬼非非鬼,非地獄畜生餓鬼、非非地獄畜生餓鬼,非眾生、 非非眾生,非法非非法,非色非非色,非長非非長,非短非非短,……,以是義故, 如來不定。 所以凡塵一切大部分不定,只有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才是決定。 ◎剩下約二十分左右,提問問題。 問:請問劉講師,六欲諸天時間各不相同,譬如四天王天,一天一夜人間五十年。 請問劉講師,地獄與人間的時間差異為何? 問:性理心法這麼好,為什麼很多人無法深入呢,甚至有…不相信,我們要如何推廣 比較好? 問:請問劉講師,佛性包含山河大地,一念無明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與開天闢 地,天地之開始是否相同? 37 問:以前的禪師或某些人,在還沒有明心見性、也沒有得道之前,為什麼可以知道自 己離開人世間的時間,這是佛性的功能作用嘛? 問:十八層地獄是無明所造出來的,孟婆湯是不是也是自己所呈現出來的?傳說有些 喝了孟婆湯為什麼還有前世記憶?譬如彈鋼琴的五歲神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