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6年7月12日 星期二

聖嚴法師

“聖嚴法師”的图片搜索结果

釋聖嚴法師(英語:Sheng-Yen,1931年1月22日-2009年2月3日),俗名張保康,生於中國江蘇南通,臺灣佛教出家人,佛學大師、佛教弘法師、教育家。
是禪宗曹洞宗的五十代傳人、臨濟宗的五十七代傳人。
聖嚴法師於少年出家為沙彌,法名常進。1949年,因戰亂還俗,加入中華民國陸軍,隨軍抵達台灣,以張採薇為名。在退伍後,於1960年皈依於東初法師門下,剃度出家,法名聖嚴,法號慧空,承繼臨濟宗與曹洞宗法脈。此外,又皈依於靈源法師門下,承繼臨濟宗法脈,法名知剛,法號惟柔。
赴日本留學,獲得日本立正大學的博士學位,是臺灣第一位赴日本攻讀博士並順利完成所有學分的華裔出家師父。
在東初老人圓寂後,承繼為農禪寺住持,並創立法鼓山。
從1949年5月8日入伍,到1960年1月正式退伍,這一段軍旅生涯超過了法師少年和尚的年數,但在其心中一直認為自己是個出家的和尚。在退伍後,聖嚴法師思考未來前途,在靈源和尚的啟發下,決心再次出家。這一次出家,是依止鐙朗東初老人(1907年—1977年)為剃度師,所給的臨濟宗法脈字號為「慧空聖嚴」。
東初老人是太虛大師的學生,也曾經擔任江蘇省鎮江名剎曹洞宗定慧寺的方丈,為曹洞宗創始人洞山良價下第五十代傳人,老人同時也在臨濟宗下常州天寧寺參學,亦在臨濟宗普陀山系的寺院出家,故一人傳承曹洞宗與臨濟宗兩支法門。
聖嚴法師除了從東初老人得到兩系的傳承之外,在1978年12月5日承臨濟宗法脈的靈源和尚將法脈賜給聖嚴法師,其法脈字號為「知剛惟柔」,並給了一份法脈傳承譜《星燈集》,使其與鼓山湧泉寺臨濟宗派下法脈有了傳承關係,並同時成為臨濟義玄之下第五十七代傳人。

東初老人為承繼太虛大師遺志鼓吹「人間佛教」的建立,故與幾位佛教青年合辦了《人生》月刊,當法師投到東初老人座下時,正當《人生》的主編提出請辭的要求,故法師於是從投稿者而成為主編,前後一共為它服務了兩年。1961年農曆8月,法師於基隆八堵的海會寺,依道源能信長老(1900年-1988年)座下,求受沙彌、比丘、菩薩的三壇護國千佛大戒,而被選為沙彌首。
在法師出版論文的階段,應邀回台參加了「第四屆海外學人國家建設研究會」,在會議中提出了三個問題:
1.宗教教育應納入大學的教育系統。
2.社會教育應注意風化區的整頓和黑社會的疏導。
3.注意精神的教育,也就是人文和科技當並行發展。
雖然會議上並無達成任何的具體成效,但是在當時的佛教界,對於僧眾出了一個博士,反應畢竟是充滿兩極化的。再加上法師認為在那個階段能夠做的不多,因此在會期結束返回東京之後,便應美國的沈家楨居士之邀,在1975年的12月10日前往美國弘法講學了。
沈家禎居士在美國組了個「美國佛教會」(The Buddhist Associ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經由該會出面安排,將法師安排至該會所屬的紐約市布朗士區大覺寺。法師在大覺寺居住前後不到兩年,然而由於西方人重實際,因此佛教佛學的推廣則著重於修密持咒、學禪打坐。直到現在,西方人在接觸佛教和修學佛法上,還是以西藏的密和日本的禪為其主流。

1976年,聖嚴法師向東初老人請求賜曹洞宗法脈,東初老人將其列入曹洞宗法脈,但沒有賜新的名號。
1977年12月,聖嚴法師的剃度師東初老人在台灣圓寂,法師在接獲消息之後,立刻回國料理後事,並奉其遺命承繼道場,成了中華佛教文化館的負責人,此後,便在美國和台灣兩地奔波、東西兼顧。再之後,法師在紐約成立了禪中心,為了授課需要而編了一本《禪的體驗》,並陸續發行了兩種英文的定期刊物:《Ch'an Magazine》(《禪雜誌》季刊)以及《Ch'an Newsletter》(《禪通訊》月刊),至1992年底為止《禪雜誌》已經發行了58期、《禪通訊》亦發行了96期。自1978年開始,在台灣北投的中華佛教文化館以及農禪寺,舉行大專青年學生及一般社會人士的禪修活動,並陸陸續續地出版了關於禪的著作七種,包括《禪的生活》、《拈花微笑》、《禪與悟》等,因為對於禪修的鑿力頗深,在世界各國開始以指導禪法修行作為弘揚佛法的方式,成為國際知名禪師。
聖嚴法師因感念於修習佛法的信眾與學生日增,現有的佛門道場逐漸不敷使用。其後於1989年因緣購得台北縣金山鄉三界村的一塊土地,建設「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以其理念「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創立漢傳佛教「法鼓宗」,並為法脈傳承的創辦人,並於2006年9月2日傳位於現任方丈「果東法師」。
2006年,擔任「你可以不必自殺網」代言人,勸告有意自殺的人:「多想兩分鐘,你可以不必自殺,還有許多的活路可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