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有一位參學僧來到一處叢林。為了供應眾人的伙食,所以設有一座大寮(廚房)。大寮由典座師負責裡面所有的事務。這所寺院裡的典座師年事已高,但仍十分勤勞;廚房內的大小事務,都是由他一人打點。
有一天,有人買來許多海帶。由於海帶是溼的,他必須趁著陽光很強時拿出來曬,才不會發黴。那位參學僧看到駝背、瘦弱的老僧獨自一人在烈日下曬海帶,感到「於心不忍」!
他走到老僧面前,問:「老和尚!您幾歲了?」
老和尚說:「七十八歲」
參學僧又問:「工作這麼多,太陽又這麼大,你為什麼不叫年輕的僧人幫忙呢?」
老和尚說:「別人又不是我。」
參學僧說:「那你為什麼不等陽光小些再做呢?」
老和尚說:「時日已不多了!」
老和尚說:「別人又不是我。」凡事「公修公得,婆修婆得,自修自得」。勞作是一分福德;不分貴賤尊卑;別人作的福德是別人得,自己作的福德是自己得。老和尚又說:「時日已不多了!」我已經老了!我已經活到七、八十歲了(我已經吃過七賢路,到八德路了)。我還有多少時間?我不趕快做怎麼行?
這則禪宗公案,就是教我們好好「忙裡偷閒」,抽空閒時間,不要老是說自己沒空。休息很好!休息雖然是為走更長遠的路。但是休息都不能安靜,想東想西,我們無法真的心靈沉澱,煩惱越來越多。有的人在忙碌時都不會想,一休息就想東想西,一有空就胡思亂想:有的人想學第二專長,有的人要怎樣怎樣……。但是我們都學錯了!都在學怎麼賺更多的錢!我們不如來淨化提升、來「修辦道」。「修辦道」才是正確的方向:忙裡偷閒好修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