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0年5月18日 星期一

智閑禪師的悟道偈


(領悟道的偈語),智閑禪師的師父是靈祐和尚,靈祐和尚因為看到智閑的根器很好,所以要激發他的本性妙智慧,所以跟他說:「你還没有出胞胎,還不會分別東西南北的時候,講一句來」。智閑禪師聽到以後,就把以往所學的講述,可是靈祐和尚都講說不是,不是那個意思,到後來智閑禪師就請師父靈祐和尚來講,靈祐和尚說:「我講是我的事,跟你無關!你要講你本身還没有出胞胎時候的那個狀態」。所以他就没辦法回答,就收拾行理離開他修道學道的地方。他說我已經没辦法了,就回去。回去以後我們上次有講,因為在除雜草,鐮刀就碰到一個小石頭,然後去打到一棵竹子,就發出聲音,結果他就在這種狀態下領悟了。我們把他這種狀態稍微跟各位分析,就是他的師父靈祐和尚,叫他還没有出胞胎之前那種狀態講一句,就是要他萬緣都放下,不要到凡塵來所學的來講,那個没有用,那個都是因緣際會呈現的,都虛幻不實在。還没有出胞胎的,那個就是本來的、本分的。所以他經過萬緣放下,經過實際的運作,結果他把所有學的那些都全部燒掉,他說那個没有用,對我没有幫助,所以他就已經放空的那個心態,接著他在除雜草的時候,聽到小石頭打到竹子聲音,就是因為這個聲音促成他領悟。所以才講這個偈語,「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治,動容揚古路,不墮消然機,處處無蹤跡,聲色外威儀,諸方達道者,咸言上上機
「一擊忘所知」
一打擊以後,就忘掉那個能知的我相没有了,所知的塵相没有,所以就全部當下。前面有講「見性之人,言下須見」,那個就是言下的狀態,那個狀態就是了解凡塵的萬相萬事都是因緣際會,緣聚則生緣散就滅,所以都虛幻不實在,所以把那些生滅的全部都放下,放下以後,再剩下來的就是我們還没有出胞胎之前的那種狀態。所以那個「咚」,没有能知、也没有所知,已經回到我們的真心。
   所以問說即心即佛,我們說不可能即心即佛。因為我們是把凡塵在用的識心當成心,可是即心即佛的心,就是這一個萬緣都放下没有虛妄的這個心,全部把虛幻不實在的心全部都放下,放下以後,聽到當下那一種靈敏、很奧妙的狀態之下,啊,就是這個啊,這個就是我的本來面目啊!所以那個時候就是領悟(悟道偈),所以才講這個偈語。這樣各位了解意思嗎?就是借著外緣,在工作這個都是外緣,然後小石頭打到竹子,發出的聲音,這個外緣呈現的,啊,就是就是這個啊!所以他回去就趕快沐浴洗澡,換新的衣服,然後朝著靈祐和尚的方向跪拜,他說假如那個時候師父跟我說,那絕對没有今天領悟的狀態。就是因為不跟我說,才逼得我自己去體會,然後自己體會出來以後,那個很親切,就是這個啦,我們萬緣都放下了,放下,放下,什麼都放下了,那個放不下的那一個,没有能所(没有能知没有所知),所以一擊就忘所知。所以那個講就已經到達了,到家了,到目的了。所以他就講:
「更不假修治」
不要再修了,已經到了,到達佛性本體了。更不假修治,這樣了解意思嗎?知不知道?還有一點深。所以就要了解,我們在凡塵生活,看到的萬象以及萬事,全部都是因緣際會,緣聚則生緣散就滅,都虛幻不實在,不要在不實在的現象之中我們住相。我們住相了,煩惱就產生,所以不要住相。所以我們就在那種全部萬緣都能夠放下了,我們本性呈現的時候,我們就守住我們那個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我們能夠守住了,能夠按照我們佛性本體發揮出來的般若妙智慧,來應對凡塵的萬事萬物,這樣就不造業,不造業我們不受苦了,解脫了,所以要自己努力的啦!所以智閑禪師悟道偈,前面兩句就是這個意思。第三句
「動容揚古路」
動容,容就是容貌,我們容貌一動,歷代的禪師都是用眼睛或是眉毛或是嘴巴,用這個來表示道,問他:「什麼是道?」他就眼睛瞪著你看,那個就是道!了解意思嗎?誰瞪著眼睛啊?是誰?我們不住相的時候是誰瞪著眼睛?是不是不生不滅的佛性!所以什麼是道?就用這樣來表示。用眼睛瞪著你看,或是他用有表情的把眉毛豎起來,豎起來以後就是這樣,這個就是道!
就是我們容貌會動,那個會動的就是我們佛性在指揮,我們住相就見不到。形相我們都有美醜、我喜歡看不喜歡看的,住在形相就見不到;不住形相見到的就是不生不滅的佛性。所以動容,我們容貌在動,然後揚就是發揚,古路就是我們要發揚回到我們無極理天的這條道路。就是要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回去,所以我們要發揚這條回去的道路,動容揚古路。第四句
「不墮消然機」
   不墮就是不墮入,消就是因緣,因為消有彼此消長的意思,像我們白天一直過去,晚上就來了;然後晚上一直過去,白天就來了。彼此消長,所以我們不墮入因緣,消就是因緣,然就是自然,不墮入因緣跟自然。所以我們要了解,我們的佛性是超出因緣跟自然。
   各位前賢,那個黑板在抄的,我們等一下再抄,現在解說的我們不聽,那個在抄的等一下還在,現在講解的你現在没有聽,等一下就過去了,結果也不知道意思。然後抄這個以後,我們就喪失了了解意思的機會,知道意思重要啊!我們才有下手的地方,所以那個等一下抄没關係,黑板都在,我們只要拜託他不要擦掉,下課都還在,對不對?所以不要急著抄,我們現在要急著聽。
    不墮消然機,就是不墮入因緣跟自然,我們要了解,我們的佛性本體不屬於因緣、也不屬於自然,因緣都是有因有緣會合才呈現的,佛性不是這樣。然後,自然有自然的軌道,佛性也不是這樣,所以祂很超然的超出相對待。所以我們不墮入,我們生活之中連我們的念頭也不墮入因緣自然,自然而然都是我們佛性本體生發,佛性本體生發就是般若妙智慧,般若妙智慧是從佛性本體出來。後學第一次就講,我們凡心不放下,般若不會發生。一下要凡心都放下,凡塵的心都没有了,般若才有,般若是我們佛性本體生發,所以般若妙智慧稱為智,佛性本體稱為理。理跟智能夠合一,理智一如。
    所以我們了解,我們先要有智慧,要智慧之前我們要用方法把佛性啟發,啟發以後讓我們久一點的時間在佛性本體,然後般若妙智慧就有,有了以後我們從般若妙智慧來幫助我們了解真理,真理了解了,我們可以跟佛性本體理智一如,合成為一。我們開始可以把它分開,先智慧重要,有智了就可以進入理,理智一如。所以我們了解,我們的佛性本體不屬於因緣,也不屬於自然,所以我們不墮入消然機。
「處處無蹤跡」
   就是你要找我們佛性本體,不管你到哪裡都找不到,因為佛性本體没有形相,所以找不到,處處都没有蹤跡,没有辦法看到我們佛性的蹤跡。第六句
「聲色外威儀」
   就是聽到的聲音、看到的形相(色就是形相),我們聽到的聲音、看到的形相都是在外面,外面的威儀不屬於佛性本體,所以我們了解聲色外威儀,不屬於佛性本體。第七句
「諸方達道者」
   所有諸方,就是上、下、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諸方,各地方。達道者,他已經領悟真理,領悟到道的人。咸言,全部都說。第八句
「咸言上上機」
    全部都在說這個就是最上乘的法門,上等的根器能夠了解的。這樣了解意思嗎?知不知道?深不深呢?(深)後學都講過,我們不了解就有一點深,了解了以後就不會,「很淺」,所以就是要用心,所以借著古時候悟道者,他悟道的方法以及他的經過,我們來了解然後我們可以學,可以效法,這個是智閑禪師的悟道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