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0年5月18日 星期一

拙秀才悟道偈


張拙,拙秀才悟道偈,因為這個從文字就比較容易了解它的意思,拙秀才跟智閑禪師同輩份,時間大概在西元八百年左右,都是六祖的後代,六祖的徒孫,就是從六祖頓教法門出來的。到智閑禪師跟拙秀才他們大概都是第六世,已經經過第六代了。一代一代這樣一直傳下傳,已經大概在第六代。所以我們了解,借著古時候修禪宗的人的領悟的方式,拙秀才就是拜石雙禪師,所以石雙禪師就是拙秀才的老師。他領悟了以後他就講:
「光明寂照徧河沙,凡聖含靈共一家,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才動被雲遮,斷除煩惱重增病,趨向真如亦是邪,隨順世緣無罣礙,生死涅槃等空華。」後學來解說它的意思:
「光明寂照徧河沙」
    光明本來要在寂照之後,可是因為他當秀才文章很會寫,所以把光明挪到前面來,寂就是我們佛性本體,不變之體曰寂。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祂不變,不變之體叫做寂。然後隨緣之用叫做照,隨緣之用,佛性隨著緣來應用叫做照。一照了就光明了。所以光明放前面是不是有點覺得怎麼會相反,寂照的照放後面,光明放才前面,這個就是秀才的文思,他能夠把韻作得很好。所以就光明寂照徧河沙,我們要了解我們佛性本體,祂本身發出光明,而且釋迦牟尼佛形容我們佛性的光明,有百千個日月,我們一個日月就已經很亮了對不對?我們佛性的光明有百千個日月,你看多麼亮!可是我們現在都黑暗了,都没有光明,所以我們要除掉凡塵所有生滅,所以有這些虛幻不實在的,我們都把它放下,讓我們自己佛性本體產生光明。光明一照了以後,徧就是充滿的意思,河沙,一粒沙一個佛世界,然後徧整個無量無邊的佛世界,所以叫徧河沙。一粒沙一個佛世界,徧河沙就是所有虛空的佛世界我們佛性的光明全部都徧照,所以叫光明寂照徧河沙。說得很棒喔!非常的好,竟然我們佛性本體可以發出光明,然後照徧整個佛世界,非常多的佛世界都全部照徧,所以叫徧河沙。
「凡聖含靈共一家」
    凡聖就是我們凡夫跟佛菩薩,含靈就是含著這個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共一家全部都一樣了。全部融入一體到達無極,所以凡聖含靈共一家,全部合在一起。
「一念不生全體現」
    一念不生,只要我們能夠萬緣都放下,一念都不生,佛性全體都呈現,全體現。所以後學在講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都有根據,非常多的這些領悟者,之前的修道者都跟我們講,我們要有成就「一定要一念不生」。各位有没有試驗看看?讓我們一念不生,有没有?(),容不容易?(不容易)。所以我們要了解,頭腦是我的,我不生念,念就不生啊!有没有這樣想啊?試試看,努力在空閒的時候,你就試著看看一念都不要讓它產生,不要起心動念,看我們能夠支撐多久的時間?看看可不可以24秒,可以的話24分,再可以的話我們增加一個小時,一個小時都不要起心動念,有没有那個勇氣想試試看?我們只要一念不生,全體的佛性都呈現。
    我們佛性本體是如如不動的,之前我們有講過,借著照相機的原理,有没有聽進去啊?(),就是我們在照相的時候,按快門不能動到鏡頭,動到鏡頭照出來影像模糊,我們那個佛性也一樣,因為如如不動,所以我們從眼睛照出來的形相了了分明,都没有模糊。假如佛性是侷限在玄關的話,我們玄關整個都在動,整個影像應該都模糊了啊!我們看卻没有,對不對?就可以體會—原來佛性是如如不動。所以我們要了解,我們如如不動的真心佛性是充塞整個宇宙虛空,超出太陽系,我們認知的太陽系還不寬廣,是在宇宙的一個角度,祂還有更寬廣的佛世界,像西方極樂世界,就不在太陽系裡面。東方的阿閦佛世界也不在太陽系裡面,所以很多的佛世界全部超出,非常寬廣,南方就是寶生佛世界,我們要了解這些都不在太陽系裡面。我們的佛性竟然充滿整個宇宙虛空超出太陽系,這麼寬廣。要知道我們的心,即心即佛的心這麼大,大不大?非常大。
    所以不是我們日常用的那個心,那個心不會成佛的,一定要這個心,没有妄念都是真心的心,這個心就是佛了。祂充塞整個宇宙虛空,所以我們了解真理以後,要不要再跟人家計較?這麼寬廣的心,我們來計較那麼一小小點的事情,划不來的,對不對?所以我們要認識真理。原來我們佛性這麼奧妙,這麼寬廣!可是我們都没有把祂認識啟發,現在我們研究,就是要認識我們佛性本體,我們求道了,上天已經認定你有成佛的資格。所以我們要努力修使自己成佛,成佛了以後就可以千百億化身,我們要到哪個佛世界就可以去,要不要到娑婆世界來渡化眾生?我們也可以發愿,各位成佛了以後願不願意再來娑婆世界?(願意),愿力都很大喔!要來做什麼?要來享受?(要來渡化眾生),我們已經成佛了,看到娑婆世界還有很多苦難的眾生,在苦海裡面沈溺,我們也一樣要來渡他們,使他們也成佛,也可以脫離苦海,所以我們在這個大開普渡的時機,趕快引進有緣人,我們周邊的親朋好友,只要他還没求道,我們要想盡辦法去渡他求道。絕對不騙人的,可以成就的。
只要我們都一念不生,全部佛性本體都呈現。
「六根才動被雲遮」
    六根說看看(眼耳鼻舌身意),第一次我們把六根跟六塵都混在一起,所以我們要加深印象,六根就是我們眼耳鼻舌身意,我們只要六根一動了,然後我們佛性就不見了。所以佛性就被雲遮,因為佛性本體就好像太陽,那個光明非常的強,我們六根動中間就有烏雲,我們妙智慧在上面,我們人在下面,被烏雲遮住了,所以没有妙智慧。佛性不呈現,這樣了解意思嗎?所以我們六根就不要動,不要起心動念。我們六根就對六塵產生六識,那個心都是生滅,生滅的心,我們認識的心都是生滅。生滅的不要用,假的,不真,不要用!我們用得很習慣了,對不對?現在慢慢把它轉移,不要用六根,用我們的正念,正念知道嗎?什麼叫正念?哇,都不敢講。没有念頭啦!我們都没有念頭叫做正念,有念頭就叫邪念、妄念。都已經跟真理不符合了,所以正念就是没有念頭,全部都没有念頭就是正念。正念的時候可以發出佛知佛見,佛的知見就可以整個呈現,我們每一位都是佛,佛就在我們身上,可以發出佛的知見,我們用六根都是眾生的知見,我們用得很久了,很習慣了。現在要改過來,發出佛的知見。從本性發出來,就是佛的知見。所以六根不要動,六根才動就被雲遮,就不見佛性了。
「斷除煩惱重增病」
    張拙秀才就講我們要斷除煩惱,這個煩惱是從我們佛性本體所生發出來,我們的念頭全部都是從佛性本來生發,因為佛性本體才能夠生發念頭,不是佛性本體的話,没辦法產生念頭。所以那個生發念頭的就是佛性本體,我們要來斷除煩惱,就是不認識真理。以為有一個實在的體是煩惱,我們從真理的角度來看,我們生發念頭讓我們煩惱,能生發念頭的那個佛性本體我們了解,就已經菩提了。所以六祖就講:「煩惱即是菩提」,是站在我們能夠生發念頭的那個角度來說。所以我們生發出來的一些事相,然後讓我們煩惱,我們要把它斷掉,這樣就重增病,又增加一重病,病又增加了,就是增加念頭愈多,我們又要生念頭來斷,斷煩惱要不要生念頭來斷啊?(要),對啊,要生念頭才會斷掉前面煩惱,所以這樣就重增病,又增加一重的病。
     所以要了解「煩惱即是菩提」,在這邊後學順道提起,假如我們進入煩惱的內容,已經在煩惱了,那個煩惱不是菩提喔!那個煩惱是惡法,它會害我們造業,然後使我們受苦。不要進入煩惱的內容,煩惱的內容不是菩提,而是能夠生發煩惱的那個才是菩提,這樣可以分辨了嗎?有没有信心?你看這麼小聲,有啦!試看看!就是還没有把握,我們就是要了解從真理的角度來認識,那個生發煩惱的就是佛性本體,就是菩提了。我們不要再增加念頭說要來斷煩惱,所以欲除煩惱重增病。接著
「趨向真如亦是邪」
    趨就是往,我們要往真如的方向、目標,趨向真如亦是邪,為什麼拙秀才會這麼講?因為我們本身本體現在已經在真如了,已經在了我們還要再趨向真如,這樣了解意思嗎?我們已經是了,當下就是像那個石頭打到竹子的那個聲音「咚」,當下就是真如,就是佛性本體,已經是了,不用再趨向真如。所以拙秀才才會講趨向真如亦是邪。已經本來正了被我們又增加了以後,好像頭上又安一個頭,是不是多了?所以本來是正,被我們一做了就變不正,歪了,所以亦是邪。
「隨順世緣無掛礙」
    隨順世緣這個很重要,我們隨順著凡塵的一些因緣,我們隨順著世緣就可以無掛礙。隨順世緣,各位前賢,要隨順喔,不是要攀緣喔!攀緣跟順緣各位可以分得清嗎?(可以)。我們心裡面有一個目標希望對方達到,那個就叫做攀緣。我們希望他按照我們的意思來做,那個叫攀緣。攀緣的話没完没了,所以要隨順,隨順著這個世緣就無掛礙。可是我們因為攀緣習慣了,都會不知不覺走入攀緣,攀緣就有掛礙。所以我們修道不可以養寵物,各位有養寵物嗎?貓,狗!不能養了喔!修道人不能養寵物,要專心修道,把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修證出來,這個才是目標。那個寵物會使我們分心,而且那個叫攀緣,以後你還要再轉世來渡牠。你只要養了寵物,你就要照顧牠,你要再來渡牠。牠假如還没有轉世當人,你還要再等。
    所以釋迦牟尼佛就把我們的身外物,摒除得一乾二淨,要我們努力的朝著我們不生不滅的本體來修持,這樣一定成佛,就是很專注。身外物會使我們分心,我們心就會分散,心一分散,不容易集中,所以效果就不容易呈現。所以我們了解,原來修道就是要專心,專一就可以成。知得一萬事畢,所以我們要專心修道,凡塵最好的最重要的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所以使祂能夠有主宰的力量,可以主宰我們的身心,這個就是重要,我們努力的目標方向。各位可以主宰自己的身心嗎?可不可以?(可以),都可以了?自己的身在做什麼、自己的心在想什麼都可以自己主宰,可不可以?(可以),可以了喔,程度很高了喔!可以徹底的指揮身心,那個已經可以摒除塵垢,凡塵的污垢都可以摒除了,已經進入很理想的狀態。所以我們要了解這個都要自己本身努力,所以隨順世緣無掛礙。
「生死涅槃等空華」
   涅槃跟生死,我們了解它們是相互對待的,因為我們有生死,所以才要涅槃。追求涅槃,涅槃就是不生不滅,生死就是生滅。所以我們了解因為有生滅,所以我們才追求不生不滅,假如我們已經回到真心,剛才我們講「一擊忘所知」,那個真心狀態,生死跟涅槃都不要了,生死涅槃等空華,等就是平等,空華──空中的花。空中的花知道嗎?有没有看過?各位前賢,有没有看過空中的花?(没有),我們了解釋迦牟尼佛講經最喜歡引用就是空華(空中的花),我們要見到空中的花,後學有試驗過,蹲在地下五分鐘,然後快速站起來,你就可以看到空華。這樣了解意思了嗎?就是那個明明没有,可是我看到啊!我們台灣話就講「滿天全金條,抹煞没半條」就是那個,我們了解那個就是空華(空中的花),所以生死涅槃都是空中的花。虛幻不實在,實在的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所以這個是張拙,拙秀才的悟道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