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0年5月24日 星期日

大學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
    所以我們要了解三綱領,八條目。三綱領非常重要。大學之道就是學大,人得一就叫做大;我們人得到一了,你看那個文字的寫法,是不是人得一就是大?所以我們人要學一,得到一,一就是道,知得一萬事畢,你知道一,萬事都畢業了。知道一了嗎?就是道的本體。所以我們學大就是要學道的本體。
在明明德明德,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
在明」就是修,因為我們明德都已經不光明了,所以我們要把祂修的恢復光明,所以在明明德。然後明德了以後,
在新民
   有的說在親民,都一樣的,做一個新民,不做舊民,舊民都是我們習性在當家;新民的話,我們佛性在當家。各位現在是習性當家?佛性當家?,佛性當家,真的喔!那都没有造業了耶,那很理想耶,都不會受苦了喔,恐怕不是吧!都是習性在當家,有没有跟人家計較啊?(没有),都没有?(有),還有啊!有還說佛性在當家,佛性會跟人家爭嗎?(不會),所以我們習性在當家,不要把習性當成佛性。
   我們用習性來修道,修不成道。一定要用佛性才可以,所以在新民,然後在止於至善。這個至善,善之又善叫至善。我們做什麼事情都要求其至善。
在止於至善
   我們知道止了以後,我們就可以定、靜、安、慮、得,就整個都出來了。
   所以我們修持的功夫在八條目,八條目各位記得嗎?念念看?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對就是這樣。第一個就是格物,然後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第一個就在格物,格物就是格除物欲,就是我們心中不要有物欲,心中不要有事情擔擱著,要使心清靜。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就要把格物做得很徹底,格,「心裡面都没有物、心裡面都没有事」,這樣心就清靜。心一清靜回到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本體回來,這樣聽得懂嗎?會不會格啊?心裡面有事有物,趕快把它清除掉,我們就追根究底,心裡面住在什麼相?住在形相趕快去了解形相的由來,它是眾緣聚會才形成的,緣聚則生緣散就滅,形相都變化無常,不要住,形相都變了,我們還住在舊的形相上面,然後造了很多業,划不來的,所以了解相是假的。
   然後事情,事情也是一樣啊,因緣聚會才有事情,因緣消失就没了。所以我們就事來則應事去則淨。怎麼處理我們用真理處理,用真理來處理事情就是率性而為,没有造業,所以一定要格物。我們心中的物一格了,全部都清靜。清靜的時候才叫致知。我們的良知良能才真的整個出來。
    所以我們在凡塵用的心都不是我們良知良能,都不是真正的清淨的本性生發的。所以我們就是要先格物,心裡面没有事情没有東西,這樣清靜的時候那個知,正知正見就呈現,正知正見也就是佛知佛見,那個很重要,它不會讓我們造業。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這樣做,物格了,心清靜了,知就是正確,正知正見。然後有正的知見我們的意就很誠,誠意。那個意自然很誠,意很誠的時候心就正,一心正我們所做的事都符合真理,心正了,身就修,所謂誠於衷就形於外。你心裡面很誠,外面自然就能可以把誠表現出來,所以身就修。你身修了以後,家就齊了。
   我們要了解最重要就是身教,在家裡你的身教非常標準,你的太太、你的先生、你的孩子一定效法,絕對不會偏,所以家就齊了。齊家了以後就可以治國。古時候的國是一個團體,一個團體叫一個國家,整個團體就可以治理得很好。團體治理好了以後,天下平,就可以平天下。所以,做就是在格物,格除物欲最重要的,我們格除物欲了,根源已經清淨了,回到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這樣就成就。
   所以大學裡面,曾子說:「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有没有念過?十目跟十手什麼意思?不知道啊?十就是我們玄關,就是我們佛性。所以十目所視,十手所指,所視所指,他就講「我們所看的、所去指的全部是宇宙整個虛空,非常大」。所以才有慎其獨也。有没有大學裡面,有没有慎其獨啊?那個獨就是獨一無二。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就是獨一無二,我們要慎其獨。這個獨一無二要了解,祂一發揮出來非常廣範,所以我們要慎其獨。所以我們概略的把大學裡面講佛性的部份,把它講出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