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0年5月19日 星期二

道德經-37 第五十七章治國章第五十八章察政章第五十九章長生章第六十章治大國章第六十一章為下章第六十二章道奧章第六十三章無難章

原來今天是普渡,大家都忙著普渡。我們講到五十七章治國章。上個禮拜講到「人多技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就是我們管的愈嚴,我們心就愈奸巧。

第五十七章治國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

而民彌貧,民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

故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我無情而民自清。


故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

   無為(無所作為),無為知道意思嘛?無為跟有為,「有為」就是有企圖、我們有目的,可是有為大部分都會在很短暫的時間就消失;「無為」是無所作為,就無所不為,是從我們佛性本體出來,無為都是符合真理,無所作為。我們有所作為的話,就會落入我們人的企圖、人的設計之中,所以時間上都支撐不久;無為跟真理相合,時間就會綿延不絕、一直延續。所以統治者、領導者說「我無為而民自化」,無所作為的話,因為領導者都從佛性發揮來做事情,那人民也會學著從佛性發揮來做事情,這樣的話,人民自己教化自己,就不用上面的人來管。所以無為的時候,我們自己管自己。自己管自己的時候是最理想的狀態,從我們內心都不為非作歹、不做壞事,這樣整個國家就很清平。


我好靜而民自正

   好靜=清靜,我們的心很不容易清靜,心都會有事干擾,假如我們好靜,都沒有事情干擾,這樣心一清靜以後,就又回到我們的本來,只要我們回到本來,我們整個天地之間一氣流行,都是真理的世界,所以老子講我好靜而民自正。


我無事而民自富

   統治者沒有事,不徵召民力(就是徵調人民為國家來做事),全部都沒有事的話,人民自己可以打拼自己的事業。所以無事的話,人民就能夠富有。假如統治者一直徵調人民為國家來做事,人民就沒辦法為自己來整頓自己的家園,就很不理想,所以無事是最好。所以我無事民就自富。要了解,統治者的作風都影響到整個國家。在修道者來講,統治者就是我們佛性本體,我們身體就是整個國家的人民。假如我們佛性都回到清靜、都回到本體,那我們的身心,心寬體胖就很快樂,好像生活在天堂一樣,所以治國跟我們治心是一樣的。


我無欲而民自樸

   統治者沒有私心(欲=私心),沒有私心的話,人民自己都會很純樸。樸=原來的木,都還沒雕琢成器具,像我們坐的椅子,已經把木雕成可以坐的椅子,它就只有剩下一個作用。假如留到本來的原樸,它的作用就很多就很大。所以我無欲而民自樸。


我無情而民自清

   情,就是我們私情、凡情,都是屬於個人情緒方面。假如我們沒有情緒方面的事情,人民也一樣不會情緒化來過生活。各位前賢,情緒化來過生活過的會怎麼樣?很窩囊,都不順。各位有沒有發過情緒?(有),情緒發出來時候,那種情形講不講理?(不講理),都不講理了,理已經講不通了。所以凡情、私情我們都不用,不用的話,走入大道之情,大道之情運轉天地,我們跟天地講情,講得通嗎?「我今天白天要普渡很重要,所以你天要暗下來,請晚一點,不要這麼快暗下來」,天會不會聽話?(不會),所以天地無情,自然運作。我們也一樣,從自然來運作的話,不談私情,這樣就融入真理世界,過的就會很正常化,很適合我們的心,就會過的很快樂,好像在天堂。這是五十七治國章。第五十八章察政章跟五十七章有點聯貫。

第五十八章察政章或言為政章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孰知其極,其無正耶。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

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就是統治者悶悶,就是管事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樣好不好?(不好),不好啊?可是老子在這邊講是好事,統治者都不要管百姓的事情,這些小事都不要管。,其民就淳淳,就是很喜歡過這樣的生活。這兩句是講好的,就是說管理者不要管得太嚴,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樣。現在在北部,假如所有警察都出來抓交通違規,大家都哀哀叫,一罰都一千二,大概都是這種價格,錢難賺,但罰很快,一旦闖紅燈就三千六,要賺多久?蠻久喔,賺的錢拿去給人家,甘願嗎?不甘願嘛,一個小失誤,就要付出大代價,所以其政察察的話就是這樣。

  


    其政察察,其民就缺缺,缺缺就是「最好都不要這樣,都缺欠最好,都不要有抓違規的這樣最好,就這樣就不用了錢」,不然我們最容易被罰的就是紅燈右轉,台南這邊有沒有罰?(有),一樣要繳錢啊?(要)。假如警察眼睛都很亮,躲在陰暗的地方讓你看不到,當你違規才出來抓,你會氣死了。所以後學下來的時候,就聽到:「你是沒有看到紅燈嗎」,他說:「紅燈我是有看到,可是我沒有看到你啊」,開單的人沒看到,可是紅燈是有看到。所以要開單的人要站出來給人家,人家才不會闖紅燈,我們這邊就是要這樣,讓你看,你就不會違規。所以那個叫其政察察,其民就缺缺。


   所以為政者該管的就要管,管大事。不該管的就不要管,小事不要管,讓人民自己去管,這樣的話就會比較和樂。假如你自己已經知道違規了,因為他(開單者)其政悶悶,「好啦,沒關係,以後不要再犯了就好」,他會說:「感謝喔~感謝喔」,就騎了趕快走了,這樣就叫悶悶。所以我們是喜歡悶悶,不喜歡察察,察察的話都要虧錢。


禍兮福所倚

   我們在接受災難的時候,福已經倚在災難的背後,等於說災難已經要遠離我而去了,福就在後面。


福兮禍所伏

   享福的人,那個災難已經伏在我們享福的裡面。所以享福一過去就要接受災難。所以禍福相依,禍福兩個都跟隨著,所以沒有決定的禍也沒有決定的福。我們要惜福、要造福,禍我們就歡喜心甘願受。後學都一再強調,既然是我們遭遇,一定有遠因(很遠的因,我們已經種了),我們現在不管合不合理都要歡喜心去接受,那個緣才會了,了了以後就沒了,以後就不會再來找我們了。

  

    假如我們不甘願(因為不合理所以不甘願),可是不甘願也要處理,那個處理變成多餘的,因為會再換一個形式讓我們再碰上,碰上的時候,同樣的心態又是不甘願,這樣就沒完沒了,一生都很坎坷。假如我們歡喜心甘願受,一次就了掉了,以後就沒有了,就沒有災難再來了。所以要培養,人家不合理待我,我要歡喜心甘願受,才會了掉業。這個很重要,因為因果是定律(一定的道理),就是因為我們有無理對待過人家,現在才反過來,人家會無理對待我們,一定要心改變,心若改變,整個現象也都改變了,業障也了掉了,沒有業障心就很清,就很好過生活。所以禍福相依,要知道凡塵因果定理,要知道因果不能造業。


孰知其極,其無正耶

   孰就是誰,什麼人能夠知道它到達極點的變化(它走到極點以後又會變化),所以其無正耶,就是沒有固定的(沒有固定的福也沒有固定的禍),所以禍跟福都沒有固定。


正復為奇,善復為妖

   正就是正理的會變成奇,就是又不一樣的,讓我們不知道它是什麼樣的變化情形又呈現;善復為妖,善本來是好的,可是我們一直延續做的話,就變成妖(就是會害到眾生)。這告訴我們,凡塵的法都無定法,都沒有固定的,看我們的心態,我們心是好心、還是心地歪心、邪心。各位的心都好嗎?


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

   我們人迷昧已經很久了。落入凡塵六道輪迴,各位知道已經經過幾世了嘛?(不知道),所以我們要努力修,萬緣放下一念不生,來看看我們經過幾世,大概幾千世、幾萬世。所以你看幾萬世的那些罪業多不多?(多),很多,所以一定要研究真理,研究真理以後,我們可以把那些負面的全部都轉換,變成正面的。不然受苦都要很久,愈苦我們心愈迷惑,愈迷惑做的事情愈會造業,受苦的程度就愈深。所以要了解,就是從真理來解開這迷昧的世界。


是以聖人,方而不割

   聖人是誰?(佛性),要有信心喔,聖人就是我們自己,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聖人、每個人都是仙佛,都可以當,只是我們自己被「所知障」跟「煩惱障」障礙住了,所以我們才一直在六道輪迴,只要我們恢復正確的理念(觀念都正確了),我們就恢復到聖人的程度。所以聖人方而不割(方就是四角形),就是不把方正的真理割的零零碎碎。因為我們落入凡塵,為了我們的生活、為了私利,就割的都零零碎碎。所以我們當聖人的時候,就保持完整的真理。

廉而不劌

   廉就是清廉,不像現在伸手都是要錢。廉可以養我們的心,可以使我們人格健全,可以使我們品行高超,這個都很重要。劌就是害,廉但是不害(不危害到我們佛性本體)。


直而不肆

   直就是直心。肆就是放肆,只要我們放浪形骸,那種都叫放肆,就是把心整個都往外放,已經不約束它了,讓它亂來都無關,都這樣,那叫做放肆。我們不放肆,所以我們在修道的過程行住坐臥,假如我們去搭公車,一上車或是坐火車,你看兩隻腳伸的很直,那個叫放肆;假如兩隻腳很整齊的放一起,那就有規矩,我們很容易看得出來。我們本身坐車有沒有兩隻腳伸的直直的?(沒有),那個就叫放肆,就是人已經沒有人格,你看這麼一個小動作,就把人格破壞。然後也盡量不要跺腳,我們若是兩隻腳一直在那兒抖著抖著,有沒有?那也不要蹺腳,這須要很久的時間養成。尤其乾道最容易蹺腳,腳蹺起來以後接著就一直在抖腳,有沒有?沒有最好,因為那都有關於我們個人的修養,人家看到你這樣子,就知道你這個人起不來,不是了不起而是起不了,沒有大成就。所以行住坐臥都是禪定,我們要學習行住坐臥都是禪定。

光而不耀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光,無相之光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佛性都有佛光。因為後學在埔里有教導一位前賢,那時候那位前賢是很努力要學,後學有教她正玄關,她很努力做,做的工夫也很深入,也看到非常多天堂的景象,看到自己佛性的光,甚至於晚上躺在床上睡覺,用棉被把眼睛蓋起來,為什麼?因為很光亮,然後用棉被蓋起來也很光亮,你們要不要學?大概她下個禮拜或是下下個禮拜會來聽課,你們可以請她述說怎麼做可以到達,後學是有講過,那她有去做


   她做了有成效出來,但後學是不鼓勵,因為假如你那個樣子的話,晚上都很光亮導致你睡不著,那這樣你白天起來不知道該怎麼辦。所以後學講的,做都有功效出來,那她是超過努力了,太過努力了,一直做正玄關,幾個天堂的景象、然後自己佛性的性光都呈現。她有跟我們聯絡,大概下個禮拜或下下個禮拜要來聽課,來的時候我們才暗中跟你們說,那你們私底下去問她。她住在埔里,你們不是有吃到埔里米粉,就是她們帶來的。所以光而不耀,我們放出無相之光,我們每個人都有,沒有形相的光,就是我們佛性的性光。

第五十九章長生章

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

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蒂,長生久視之道。

治人事天莫若嗇

   嗇就是吝嗇,吝嗇就是一文錢打二十四個結,嗇就是儉。我們要「治人事天莫若嗇」,就是不要浪費,要勤儉。

夫唯嗇是謂早服

   就唯有這個嗇,可以讓我們早一點得到,讓我們心都能夠服(降伏我們的心,能服勤儉),這樣的話,我們整個人生的過程都不會浪費,因為我們偶而都會很浪費,會把天地間很重要的資源,無所謂的用掉了。假如我們是嗇的話,讓我們早一點能夠得到身體就能夠健康(早服,就是我們身體可以得到精氣神凝聚)。


早服謂之重積德

   早服就可以很隆重的累積我們的德(我們都累積從道發揮的德),是我們觀念問題,就是要收攝身心,儉有收攝身心的涵義在,有收攝才能夠早服,早服才能夠重積德。


重積德則無不克

   只要我們重積德了,所有的萬象萬事都會克服,都會在德的感召之下,全部都不會對立,都會降伏。


無不克則莫知其極

  無不克,我們就不知道它深度很深,會到達什麼程度。


莫知其極,可以有國

   就是等於他的德非常的多、多常的重,只要德重,鬼神都很欽佩,何況是人更是欽佩。所以可以有一個管理的國家。


有國之母,可以長久

  有國之母就是德,德就是有國之母,那就可以長久,不會互相爭鬥,國家跟國家就不會打戰。


是謂深根固蒂,長生久視之道

   我們要把德深根固蒂,長生久視之道(可以得到長生久視)。這一章(長生章)講的是有比較又深入一點,讓我們知道怎麼樣可以長生,就是精神不外放不消耗,因為精神外放消耗,我們有時候會說「漏」,漏比較時常聽到,我們有漏還是無漏?(有漏)。道家在講「漏」觀點又不同,是著重在我們的精氣神,假如精氣神已經都消耗,就叫漏。


   可是在精神層次來講,無漏就是精神不外放,就是我們把精神都收回來叫做無漏,到達無漏就是已經得到無生法忍,無生就是沒有生,沒有生就沒有滅,所以無生法忍,在這個不生不滅的方法之下安住不動,這個最少就是阿羅漢,再上去菩薩,再上去佛,他們都是得到無生法忍,無生法忍就是無漏,已經都沒有漏,所以得到無漏之道就是已經成佛,所以重點在心不外放。我們生活之中有沒有心很容易外放?所以要心不外放很不容易,我們要訓練「把心收回來,能夠集中,那個時候叫做知得一萬事畢」,「一」就是集中,你真正的能夠有那個情景出現(你專門在做一件事情,都不知道旁邊有什麼情景),那個就叫神全,我們的精神已經都完全收在一。


   曾經這樣嗎?還是你在做什麼,旁邊都了了分明?了了分明情形比較多,我們手在做什麼、別人在做什麼,我們都會知道,知道他比較懶惰,那個叫神散。我們神全跟神散,神散就眾生,神全最起碼已經能夠使你的精神集中,已經知得一(知道這個道,集中那個就是道),所以我們生活之中可以訓練的很多,可以萬緣放下、可以精神集中,有很多。所以有的聽一聽以後會說:「說了那麼多法門,要做哪一個啊」,每一個都可以做,只要不同時就好,都有成效,只要你一門深入,都有成效呈現。所以這一篇就是叫我們把我們的神修的完整。


第六十章治大國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

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治大國,若烹小鮮

   以前老子的時代還有在吃魚,小鮮就是小隻的魚,各位前賢曾經煎煮過小魚嗎?不敢講,現在我在吃素了,講了就知道以前我在吃葷。小鮮就是因為它很小,所以火不能太烈,但也不能太小火,煎的時候不能翻來翻去,你若翻來翻去,煎好的時候,魚都不像魚了,所以不能動,火要不大不小,慢慢的加溫,讓它熟。是不是工夫?(是),這個就是工夫。所以我們修持的時候,剛入手就是要武煉,久了一段時間要文烹,文烹武煉,都要恰到好處,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好像我們在煮飯一樣,煮飯的時候不能去掀鍋蓋,若是在煮飯的過程中,你去掀鍋蓋,那鍋飯能吃嗎?(不能吃),一定不能吃,飯粒不會熟。若是不曾煮過飯,想要去掀鍋蓋看看,看熟了沒,然後又蓋起來,等了很久還沒熟,那就別想吃了,所以那個須要經驗。


   像後學小孩子拿椅子拿大鍋剷,因為是大爐灶,燃燒草茵,剛開始生米時候,草茵就一直塞進去讓火焰很烈,然後聽到熱氣冒泡的聲音,就差不多了,差不多就不能再加木柴,然後讓它無聲,就是水乾了,水乾了就開始要烘,要烘的時候,火就要退出拿掉,然後再來差不多都靜悄悄了,再等一下就可以吃了,很Q很香,鄉下小孩子都會煮飯,你不會煮飯就要餓肚子,所以從小時候就有學過煮飯。


   這邊老子講治大國,治理大的國家一定要像烹小鮮一樣,不能翻來覆去,不能烈火但也不能太小火,火太小則煮不熟,火太大則會燒焦,翻來覆去會爛掉,這樣有沒有把重點講出來?(有),都差不多這樣。


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


   以道蒞臨天下,從這個道來治理凡塵,好像我們在烹小鮮一樣,要剛剛好,剛好恰到好處。「其鬼不神」,鬼不會弄神來嚇人。鬼會弄神來嚇人的話,他在作怪,作怪的話我們人住起來就不能安居樂業、不能平安。


非其鬼不神

不是說鬼不弄神來恐嚇人。


其神不傷人」,神也不傷人。

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

連聖人(我們不生不滅佛性)也不傷人。


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道跟德兩個又歸回到原來的原點,我們最理想的狀態之中。這一篇治大國章,就是提示我們一個重點,就是要以道(要用不生不滅佛性),來凡塵處理、來凡塵生活。

第六十一章為下章或言居下章

治大國,若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

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為下。

為下」,就是在人的下面。


治大國,若居下流

   治理大的國家,一定不要站在高高的上面,一定要在最下面的,水流下來會停住的地方(叫下流),要居住在那個地方。


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

   天下之交,一定就是最底下的地方,它不會在最高的地方。所以治大國也是一樣,統治者要把治大國的心,已經居在最下的地方,水一直流下來而停滯不流的地方,居住在那個地方。這樣子整個牡跟牝就已經能夠交合,就是陰陽能夠交合。所以天下之牝,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靜」就是坤、就是地。


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

   就是大國要在小國之下,這就很不容易。大國的人都會驕傲,會看不起小國。可是老子講,假如大國居在小國底下,則取小國(整個小國的人民都很佩服、都很感恩)。


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

   小國以下大國,這是比較符合真理的,小的國家來奉伺大的國家,則取大國。所以我們在人文地理是比不上人家,可是在文化、一些人的生活、人的規範以及生活的態度,覺得我們小國的地方,生活的自由自在,在大國的地方則綁手綁腳。所以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會整個大國的人心都向著小國。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國不過欲兼畜人

   大國,國家已經那麼大了,不須要在你這個小的地方,它要來降伏的只不過就是要來兼顧、照顧這些小國的人。

小國不過欲入事人

小的國家為了生存,也只有在事情上面去服侍大國。


夫兩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為下

   大國、小國都得到它所須要的,這樣子就可以了。所以老子最後的結論「大者宜為下」,大的話,一定要先表示謙虛,這樣才能夠服人。

第六十二章道奧章,道的奧妙。

第六十二章道奧章或言讚道章

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

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

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曰有求以得,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耶,故為天下貴。


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

   道萬物的奧妙。所以道非常的重要,我們善人的寶就是道,不善人的所保,他也是重視這個道。所以我們在上兩次,一次打瞌睡、一次又兼寫一張,那兩張已經升的太高了,所以現在要講普通一點。喔~很奇怪喔,講普通一點大家兩個眼睛都睜的大大。我們講形而上的道眼睛都閉起來了,還是今天是七月十五日?(明天才是)。道的奧妙,我們有研究性理心法才知道道的奧妙,因為以前我們都沒有按照講義來講,所以一直把心境提高到形而上的道,已經沒有形相、也沒有名沒有相,那個最高的程度。

   所以後學都鼓勵第三十四片跟輔助的那張講義,兩個合起來,然後細心的研究,就可以說我們人生所追求的目的就呈現。整個無形無相的道的奧妙就出來,一定要用心,這個不會上天掉下來,我們不用心絕對不會得到的,所以要自己用心。所以道者萬物的奧妙,善人之寶,我們善人所寶的就是這個道的奧妙,道的奧妙也就是無形無相形而上的道。不善人之所保,不善人也是希望轉換他的人生,所以他所要的也是大道的奧妙。


美言可以市

   就是講出來很好聽的話,可以拿到市場去擺去賣。各位曾經在市場賣過東西嗎?「可以市」就是可以拿到市場去賣,所以講話就要講好聽的話,難聽的就不要講。


尊行可以加人

   尊行(尊重之行),可以加在別人的身上。尊=尊貴,尊行=尊重別人。我們會不會尊重別人?(會),都會,所以尊行可以加人,尊重別人就可以加在別人身上。


人之不善,何棄之有

   就是既然已經道這麼奧妙,人的不善,為什麼會不善呢?就是他的認知錯誤,認知錯誤才會不善。所以我們只要認知都正確,能夠知道道的奧妙,就沒有不善的事情會呈現,絕對不會那個樣子。所以「人之不善,何棄之有」,就是聖人無棄人,就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成聖人,我們不要放棄一個人,他縱然很惡,那是外面的因緣造成,只要外面那些因緣消失了,他人就改變了,所以不要放棄一個人,自己本身重要,自己本身不要放棄自己,然後我們周遭的人也不要放棄他,這樣他就有救了,只要信心一建立,整個人格就回來,品性就高超了,所以聖人無棄人(不會放棄一個人)。


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

    立天子就是皇帝,一個領導者。三公,就是皇帝再下來,三個在管國家大事的。雖有拱壁,拱壁就是早上要進宮見皇帝,手拿一支玉如意,那支就拱壁。以先駟馬,駟馬,以前四隻馬拖一輛馬車,你坐在車上,你就是在當官。「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上面就是講你在當官,倒不如走入這個道裡面,走入「道」裡面勝過你當天子、當三公。當官很大,但都是很短暫的時間,可是我們坐進此道,「永遠」都是我們的。所以前面講為官的,後面講倒不如我們進入道的奧妙。


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

古時候為什麼會尊貴道。

不曰有求以得,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耶,故為天下貴


    所以不講有求以得。道不講有求以得,各位前賢,不曰有求以得,到底是有沒有求?老子講出這兩句話,真的讓我們傷腦筋,因為它沒有固定的答案。假如我們心胸很開闊,你就不用求,道的奧妙就已經在你的身上,你已經把祂表現出來,所以就講不曰有求以得,你不用啦,你已經就在做了。底下,假如我們都還沒有進入真理世界,還沒有在真理世界生活,底下就講「何不曰求以得」,你怎麼不去求,求可以得到了,這樣就了解意思。因為它的涵義就是,我們已經在日常生活之中,都以道為中心、以道為目標、以道為準則,所行的都符合道,那已經不用求了,道的奧妙都在身上,這樣就符合上面那一句。假如我們都還沒,都在凡塵跟人家計較、跟人家勾心鬥角,那我們就要下面那一句,要求「道的奧妙」,我們才會脫離受苦的階段。這樣就明白了。所以「有罪以免耶」,這樣所有的罪都不見了。


    之前我們有講「了即業障本來空,未了還須還宿債」,我們在講形而上的道時候,就很強調這一句,因為我們的六道輪迴已經是千百萬生,已經無始以來都一直六道輪迴,你看我們都當人,已經幾千世了?真的不知道,很久了,每一世我們一定都會有一些業(造了業),到現在累積下來就非常多,所以有時候一起心動念,都是不好的念頭,那是我們累世累積下來的經驗,現在我們要「了」,「了」就是透徹了解,透徹了解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我們全部都了解,已經到達道的奧妙,就是形而上――沒有形相的虛靈一團(就是佛性本體),佛性本體裡面虛靈一團,祂沒有名也沒有相。


    那我們在虛靈一團裡面,把祂劃分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變成十方,本來都沒有名但現在變十方了,那我們很固定,東就是東,不能改;然後在這十方底下,又有萬相萬事,一個相就有一個名稱,然後我們記名又記相又把它固定且不能變,你看束縛多不多?(多),我們一透徹了解到:「原來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是形而上的道――虛靈一團」,這個時候就叫「了」,「了」了(我了解了);業障本來空,虛靈一團有業障嗎?(沒有),要不要還?(不用),要還給誰?都沒有。清了,佛性整個都清了。


未了還須還宿債」,就是我們沒有了解這個狀態,我們都在名、都在相的底下,我們欠人家多少,就是要還人家多少,不然他就是一直跟你討債,「你欠我二十元,拿來拿來」,你未了,所以要還宿債。我們這個千百萬世,不知道欠人家多少,不知道該怎麼還才還的清。


    所以你看這個法有沒有很殊勝,叫你「了即業障本來空」,那你「未了還須還宿債」,我們都在「還宿債」,有沒有還債還的很煩?(有),怎麼還這麼多了,怎麼都還是還不完,有沒有?又不回應!所以研究真理好就是這樣,證悟的佛會跟我們講「有頓法」,這個就叫「頓法」,你直接從凡夫地直接上升到形而上(形相的上面沒有形相),可是這個沒有形相的虛空無為就是我們佛性本體


   以往我們都不認識祂,不認識祂就把祂丟棄,而都用我們的六根對六塵產生的六識,都用那個六識心,用六識心都一直打滾無常變化,什麼時候有辦法解脫?都綁住了。現在我們要了解,我們的六根對六塵產生的六識,它都一直在變化,這個心叫做無常心、這個心叫做生滅心、這個心叫做識心,我們要「知道就好」,不是說都不要而是我們知道,知道就不會住相,不住相的話心才會自由。我們住相,心就很窄,就被綁住了。假如我們適婚年齡,一住相(一看到喜歡的對象),男生看女生,女生看男生,看對眼了,吃也吃不下、睡也睡不著,對不對?不對啊?(哈),日夜朝思暮想,是不是束縛了?被綁住了,所以到最後會說「我若不嫁給你,欠你的不還不行」,有沒有?能夠沒有就是超越,能夠超越…你看我們的所知,超越了以後,整個人生的做法都不一樣,行為都不一樣。


    那你認為怎樣,你就按照怎樣去做,所以所知障很厲害,我們都被我們「所知」害死了。你若家裡東西不見了,懷疑鄰居偷的,這下子跟鄰居的感情會怎樣?一定變壞,雖然人家沒拿而是誤會,可是等到誤會解開已經經過一段時間,你看在這過程中都在摩擦,我們都這樣,都在不必要的情形之下過生活,如不如意?(不如意),恩,凡塵生活真的不如意,所以要追求形而上的道,追求「了即業障本來空」,要記住!誰說的?永嘉大師。都忘記了啊?恩,很快,講一講很快又還給我,難怪活佛老師要我講到不能講為止。

最後老子做結論:「故為天下貴」,道的奧妙就是天下最珍貴的。

◎第六十三章無難章,沒有困難。

第六十三章無難章或言源頭章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小,報怨以德,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其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

為無為

   第一個「為」,就是做(就是去做)。無為就是從佛性出來,無所作為就無所不為。「有為」就是我們有私心有企圖。「無為」就是從我們佛性直接出來,直接出來我們直接去做,那叫做「為無為」,去做但是都從無為出來。


事無事

   我們在辦事的時候,全部都沒事,因為都是天下事,天下的事我們不要私自起用,不要起私心,這樣就好。所以整個事又回歸到整個天地之中。


味無味

   我們吃東西沒有味的淡味,就能夠長久。若是吃重口味,會不會久?不會久。假如吃重口味,你吃的高興,身體早晚一定出狀況,身體對重口味會擋不住,第一個反應大概就是血壓,血壓低的會升高,喜歡吃鹹的吃油的,低血壓會升高,會高的讓你腦漲,頭會暈。各位有沒有經驗?(沒有),最好是不要有。大概我們台灣人吃的比較清淡,內地大陸吃的就比較重口味比較鹹,可能是勞力比較多,工作偏向勞力的人比較喜歡吃鹹,會比較有力氣,你若沒有吃鹹會沒力。各位了解這狀況嗎?做粗重工作的若不吃鹹一點,就沒力氣工作,所以他們會吃的比較鹹一點。最好就是清淡,各位前賢吃幾把蕹菜?吃三把蕹菜就要上西天,我們吃幾把?(六把),六把啊?(哈~),那是告訴我們要心地好,素食就是不跟眾生結惡緣。


    我們知道我們輪迴那麼久那麼長,等於所有眾生都是我的父親、所有眾生都是我的母親,他做的不好時候,會變成動物,然後我再吃那些動物的肉,變成在吃我自己的父親、自己的母親,就是累世的。所以佛家的觀點是拉的很遠,幾萬世下來一定都會交錯,所以會當成一家人都有因緣,都有那個因緣才會在一起。會在一起有的是善緣、有的是惡緣,我們盡量都是朝善緣的方向去進行,這樣的話就容易了掉這些,雖然我們有直超、頓超的方法,可是這個在凡塵的生活,這個叫果縛,就是我們現在都受到因果的約束,所以遇到的這些事情都在因果裡面,我們就要了掉,不能再有瓜葛。所以處理事情時候,就是要圓滿,要大家高興,高興就好,高興則因果就了掉了。


    若是不高興,就是因果存在著;若還存在著,我們不要說「他拿我沒辦法,我不管他」,你不管他,天會管;你不還,天會叫你還。了解嗎?所以我們在處理的時候,力求圓滿。譬如說,騎機車跟人擦撞,明明就兩個人都差不多,有理無理都不用講,他一直要你賠錢,你就歡喜心甘願受就沒事了。這樣了解嗎?不過你賠錢以後,一定很不甘願。不要那個心存在,存在的話,就枉費你賠了錢,還會再遇到。所以因果的道理很奧妙,全在我們的心意變化,我們要培養、要知道。那是達摩祖師二入四行裡面所講的。


   以前我們有講永嘉大師證道歌,旁邊有寫二入四行,回去的時候看看,二入就是「理入、行入」,四行就是有「報冤行」――就是我們以往對人家不合理,現在他不合理回報過來,達摩祖師有講,還蠻詳細的,各位可以回去看,不能聽一聽就還給我。

大小多小」「報怨以德

   老子要我們報怨以德。報怨以德就是人家對我們不好,可是我們以德來回報給他,就是對他有好處,對他有引導作用,報怨以德不容易做,可是只要我們有做過一次、有經驗,你會習慣。


圖難於其易

   就是很困難的事,從做容易的下手。像我們要發揮般若妙智慧,發揮般若智慧是蠻困難,可是我們從做容易的地方下手,也就是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就可以,那個很容易,各位有沒有在做?(有),要做喔,在白天、晚上有空閒,三、五分鐘都可以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這樣一累積久了,絕對體驗會不一樣、不同,絕對會了解會明心見性,明心見性不困難的,困不困難?(困難),困難啊?我們不是有說「彌勒祖師坐在中間,那個就是我們心知道」,明心容不容易?(容易),怎麼困難呢?很容易,只是說有程度上的差別。

 

  我們開始先明瞭識心、生滅心,那些會變化的先瞭解,因為它是佛性的功能作用,沒有佛性的功能作用我們也不認識這些形相,所以形相的認識都是佛性發揮功能作,那我們知道就好,因為它會變化,外境會變化則我們的心會跟著變化,那個會變化的心不是真心,然後我們萬緣放下一念不生,不是有一個放不下的嗎?(有),有沒有體會?(有),我們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再怎麼放下再怎麼放…,都還有一個、都還有一個「了了分明」的那個,不管你再怎麼放都放不下的那個,那個就是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本體,就是那個成佛的,所以一定要重視祂,要重視祂。我們剛開始做只是那個輪廓出來(那個不生不滅真心佛性本體的輪廓出來),讓我們能夠了解,不會說天馬行空、不會空口說白話。


    台語的六祖壇經有沒有聽?後學是想問詳不詳細、講的清不清楚、有沒有講的詳細,因為是2002年在斗南講的,看是否聽起來清楚、裡面內容講的詳細嘛,跟我們後來在這邊講的有沒有一樣,稍微比較一下。後面還有、樓下還有,還有一百四十套,寄兩百套只有拿六十套而已,鼓勵各位,拿回去自己聽、拿回去給親朋好友聽,讓聽不懂國語的也可以修道,也可以知道真理,把真理推廣。


所以「圖難於其易」,從容易的地方入手,只要我們一摸到自己佛性本體的狀態,我們自己就會努力就會有信心。我們自己摸到,自己就會有信心,不是只有希望而是真正的有信心,實在會成佛,因為成佛的那個,自己有摸到了,這樣對我們來講進步就會很快。

為大於其細

   想要做的很大,就要從很微小處做起,像蓋房子蓋高樓,也都是從底下一層一層蓋上去,都是這樣,所以為大於其細。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

   天下的難事一定要從容易的事先做。假如各位有到北部,看到楊梅到五股的路在拓寬,兩邊都是很陡峭的山壁,要在山壁蓋兩條車道,一邊兩條,兩邊就四條車道,你假如去那邊看就知道:「這工程要怎麼做」,因為沒有佇立點,在陡峭的山壁要蓋兩條路,很困難喔!假如你有經過那邊,看他們施工,都是從做容易的做起,先從旁邊打樁,打樁以後就釘很長的U型鋼,釘下以後,連續起來就形成一條路,讓載鋼筋、混泥土的車子能夠行走,看他們在做就覺得不困難啊,在陡峭的地方釘H鋼,先搭便道,以後路蓋好了那些鋼就要再抽起來。所以「圖難於其易」,從做容易的地方下手去做,就會完成。所以有時候後學經過就很喜歡看這些,若是蓋好了就不用看了,就是工程的進行後學都很喜歡看,很困難的就看他們怎麼樣去克服那個困難,那對我們修道很有幫助,我們修道也會遇到瓶頸,被卡住了要進步就進不了,你就會去聯想到一些人家在突破困難的方式,你就會找到路「喔~原來這麼簡單」。像領悟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三十年耶,現在回想起來真夠笨的,花三十年,三十天就好了,也不用,三分鐘就好!我們現在不是三分鐘就可以領悟了嘛?三分鐘就好,後學用三十年去摸索,真夠笨!就萬緣放下一念不生,祂就跑出了。


    可是各位前賢,假如你沒有實際這樣走過來,你真正的說:「好,來~我坐下來,三分鐘來摸索」,摸到什麼?虛空一片,整個都虛空,什麼東西都沒有,哪有佛性本體。可是你走過三十年一摸過來,就確確實實讓你摸到整個佛性的輪廓,你有辦法把祂描繪出來給大家聽,大家聽懂了沒有?(有),要努力喔!你看那是從十三歲到四十三歲共三十年,現在又六十八歲了,又經過二十四年,二十四年後學自己最讚嘆的就是「講課沒有沒缺過一次課」,就是要向上天領全勤獎,後學都沒有缺過課,再怎麼難過也是上台講課,身體要難過等下台再來難過,不像各位說「我今天有事要請假;好~很容易的」。


   後學在想「若是我請假的話,不知道該怎麼辦」,各位前賢,假如後學請假不來,各位會怎麼樣?一定一直指責後學:「怎麼可以不來,不然至少人也來給我看一下」,所以在第三十五片開始講話就沙啞,但很奇怪,再接著講又有聲音且又講到下課,奇蹟奇蹟,這真的要領全勤獎可以領到。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天下的大事還是要從細做起。


是以聖人終不為其大

   聖人自己本身都不會覺得自己很偉大。所以假如會覺得自己很偉大的人,那一定偉大不起來,一定都是要低心下氣,要能夠使所有眾生,都能夠佩服你的德行,就是第二句「淵默而雷聲」,就是要做到那樣。你要「淵默」,深深的靜默,可是德行的感人,好像打雷那麼震撼,就是你要實際做,實際的對眾生有幫助,讓眾生也都脫離苦海,都能夠成仙作佛,那眾生的感恩都在心裡面,他不說,可是心裡面都一直很感恩。在我們心裡面罵人的多還是感恩的多?(感恩),所以我們不要落入負面的生活,一定都是要感恩。


   你看我們要吃飯,也都不用去種田耕作收割,都不須要這麼艱苦;我們要穿衣服,也不用去織布;我們要搭車,也不用去製造車子。方不方便?很方便,真的是要感恩。出去外面走路散步,政府也幫我們把路舖的好好的,對不對?心裡面可能在想:「那是應該的,我有繳稅金耶」。


故能成其大

因為他領導的方式就是正確,所以天下的人都會降服。


夫輕諾必寡信

   輕諾就是你很容易就答應人家的要求。你若是太過頭,就沒有衡量自己能不能做得到;做不到就不要答應,你若是答應人家就一定要做到。我們現在都有一點輕諾(許諾),就是說「好啦,好啦,我幫你忙」,其實到時候都沒有,那叫輕諾。輕諾就寡信,就是你的信用很少,都不能相信,都是在講好聽的而已,都沒有效。


多易必多難

   開始在做,就說:「啊~這很簡單」,其實讓他去做就糟糕了,弄得一蹋塗地,變成很多難。所以心態就很要緊,我們開始的時候就不能太輕視事情、看輕別人,這都不可以的。


是以聖人猶難之

聖人都把什麼事情,小事也看成很困難,所以做起來都很容易達成。


故終無難

因為開始的時候都看成很困難,那到最後都沒有困難,都一一可以完成。

◎剩下約30分,提問問題


   【問】:現在楞嚴咒寄過來,前賢在問有沒有CD教人家怎麼念?


劉講師答:

   喔對!那個各位都有拿到楞嚴咒的小冊子嗎?裡面都有注音啦!各位可以跟著裡面念;那後學在北部有錄成CD我們要的話可以請台北前賢寄下來,一百片夠不夠?一片就可以了那個反覆一直聽,後學也忘了有講那個楞嚴咒,是薛解提起說她有錄音,有燒CD所以可以寄下來給各位。


   各位前賢那個是我們念咒的時候最後用的;要使用的時候是最後用楞嚴咒,開始的時候假如說我們有那個無形的在纏繞,後學不是有講我們有五字真經先持五字真經,之後假如說效果還不顯著可以持誦白衣神咒,白衣神咒「唵嘛呢唄咪吽」白衣神咒再沒有效我們再用楞伽咒,楞伽咒就是趕那一些無形的還有一個涅槃咒,涅槃咒是幫助無形的那個是比較善良, 楞伽它是比較強烈的趕無形的,這些都是很短沒有像楞嚴咒這麼長,楞嚴咒它有兩千六百二十個字,四百二十七句啦!很長,後面的咒心最好就能夠念一百零八遍,前面念個一次這樣效果就會呈現;而且它是所有咒裡面最高的。


   是釋迦牟尼佛從頭頂然後化一個佛然後放光,然後說出來的,很殊勝啦!所以我們念的時候就要有虔誠的心。


   【問】:有前賢問,我們現在是講修道,為什麼還要叫我們持咒,念咒語?

劉講師答:喔是這樣啦!各位前賢我們吃飯了就可以活了對嗎?對不對?(對)要不要配菜?(要)吃飯就是我們維繫生命主要來源,配菜就是念那一些咒啦!(台語)哈哈~這樣知道嗎?輔助我們的生命啦!那一些咒就是輔助我們的生命。


   所以你全部都不誦也可以,你對你的真心佛性有十足的信心,你根本就不用什麼也不用,自己就是佛啊!為什麼還要去持咒?那個持咒就是我們剛剛在講的果縛,我們現在是因果,果報呈現被果報束縛,所有的事情我們都要去應對,應對的圓滿我們才能夠修得圓滿,這樣了解嗎?是這樣啦!你都不誦也沒關係,你就是甘願給它干擾要給它苦,就苦啊!擔當嘛!


【問】:南極仙翁、南極長生帝君、南極大帝是否同一位仙佛?

劉講師答:喔對,同一位仙佛。


【問】:後學今天早上去運動遇到一位,他說之前他是一貫道的道親,現在他都自修了,就是在家裡自己修行,後學也跟他講一句話「多出來參與,可能會知道怎麼做,如果只有在家裡自己修的話,這樣子不知道可以成佛嗎」,有這個機會可以成佛嗎,後學不知道講這樣對不對?請劉講師開示一下謝謝!


劉講師答:

   我們要知道以往都沒有一直大量的發揚性理心法,那修持的方法都不了解啦!不知道我們有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不知道我們有性理心法可以修,因為都沒有方法,每一次聽的課大概是趕快去度人,趕快去成全人,怎麼渡人的內容,怎麼成全人的內容都沒有交代。


   後學都講:啊我明天去你們家跟你聊天,跟你成全,那他就趕快回家打掃家裡買一些水果切一切,喔你就帶了一堆的人去人家的家裡糟塌糟塌,你走了以後主人就出來收拾善後這樣叫做成全人啦!你歡不歡迎?(不歡迎)最好都不要來,要花錢有受累什麼也沒得到,這樣叫做成全人,當然人家就不喜歡啦!


   你假如告訴人家我們所講的內容,只要你能夠記得來發揮出去你講得完嗎?講得完嗎?(講不完)你修道會有阻擋的方向所在嗎?(不會),你看我們一修下來很寬廣,很自由對不對?而且進步有很實在,實實在在自己在做自己知道啊!這個很實在的,這樣哪會沒有信心。


   所以很多會流失掉,因為剛來求道小蝦米一點點的水他就可以生存,他慢慢會長大他會慢慢變成大蛟龍,你那一點點水他要怎麼樣生活?是不是要去找比較大池的水,所以那個不要怪人,怪我們成全的人沒有方法給人家修,你假如說有告訴他方法怎麼修可以成佛?可以從內心產生信心,他怎麼會不修高興都來不及了,恩就是這樣。可以選擇看哪一片比較能夠通俗化一看了就懂,那就能夠做,拿一片給他看他就會改變,之後想看在多量供應。


【問】:在同義宮這邊講性理心法道德經,劉講師說有天龍八部護法神在護法,後學祖先……在聽,在後學…(聽不清楚)在我們店面聽CD,聽金剛經或是性理心法,我們在聽,那是不是有護法神在護法,自己祖先也有在聽…(聽不清楚)?


劉講師答:

  好請坐,因為我們兩個人叫對談,三個人叫閒聊,四個人在一起叫開會啦!我們所說的都是佛法叫法會,那只要有法會一定都有護法,都有護法神在護法,保護那個佛法那個天龍八部祂都在保護,所以天龍八部可以接近佛,就是因為祂保護佛法


那只要我們在說佛法我們的祖先它也會來聽,祖先也會來聽,不用像外人要聽佛法要跪著聽啦!站著就可以,那假如說外人在談佛法我們就要跪著聽,就是鬼魂,它聽到佛法喔這佛法怎麼這麼好,它想要聽裡面沒有我的子孫,那它就要跪著聽,是這樣啦!那假如說有子孫在佛堂裡面它就可以站著聽啦!那我們要了解到只要你是時常講法,你的周遭絕對都有護法神。 


 

 像後學不是講一段時間去開計程車嗎?有沒有?(有)是有聽過後學才講啦!如果沒有後學就不講了(有),後學去開計程車,因為那時候是母親肝硬化,那個時候什麼健保勞保都沒有,要自費啦!那個藥費都很貴,後學跟 前人開車向前人請假,出來社會開計程車賺錢,開計程車賺錢得時候都努力賺錢,那個時候上車是十四塊現在七十塊,晚上有兩個毆吉尚差不多六七十歲啦!


他們穿西裝是冬天,然後一上車以後就一直打嗝,那我怕他喝酒會嘔吐啦!那計程車最怕人家嘔吐,你下車了那味道都跑不掉,再來的客人一上車就下車了,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我叫後面那台,那個味道不好聞啦!所以我就跟那兩位客人說:我把車開到路邊的水溝讓你們兩個方便,就是要給他們下去嘔吐,他們倆個就講話:不是啦!我們兩個在做乩童(哈哈哈)一直要起駕(哈哈哈),後學說我的車上沒有神像也沒有擺設佛像,都空空的,你們為什麼一直要起駕?他們說看你的年紀沒有比我們老,修持這麼好有護法神在跟你護法, 護法神在護法,後學自己不知道是他們兩位講的,後學說是真的喔你們講是讓我高興哈哈~他們說是真的,就說:你一定有吃素,我說吃素是真的那很簡單啊!他們說我們當乩童四十年還在吃葷食, (哈哈哈)。


 後學說:你們當乩童吃葷食神明怎麼會藉你們的身體,這樣來跟你們藉身體的神明修持都不高,都是那些比較低的神,還是要吃素啦!年紀也大了該要吃素,他們說:啊!那個嘴巴就沒辦法,跟嘴巴溝通不合,心裡有想要吃素但是嘴巴都在吃葷的,喔都沒有辦法改掉,兩個就一直坐就坐到下車;後學才知道有護法神護法。


 然後第二次,有一個叫李○○他是富家人戶,以前南京東路有一家聲寶大樓那個就是他的,他把聲寶大樓販賣然後拿去供養佛教,佛教就教他功夫教坐禪的功夫,他坐禪坐九年可以看出人的因果,說你整個身體都依附一些魚蝦水族,問那個人你是不是在開餐廳?說對啦!我就是開餐廳,你看看他在賣那一些魚蝦水族都依附在他的身上啦!那個李○○就是可以看出來,他的住家在天母,住家裡面有游泳池很大,那個坐著觀世音菩薩佛像,有一年的月曆有把佛像照出來,他說全世界有十尊,四尊是坐著六尊是站著,一尊在我們台灣,一尊在香港,一尊在大陸,一尊在美國,要把四尊合在一起很困難,不容易合在一起剛好一尊在他家。


一次也不知道什麼原因開車到他家,他就邀後學說進去他家參觀,後學說好啊!進去參觀也好看看人家的生活是怎麼樣?進去又有很多人要來問他因為他會看,很多人去跟他問事啦!後學就看他在辦事情,辦一辦然後他就邀後學去看釋迦牟尼佛舍利子,ㄟ還真的, 釋迦牟尼佛舍利子他家也有,然後再去看觀世音菩薩坐著的佛像,佛像的頭有四面的佛,他整間房子四周都有佛像。



那個何應欽將軍剛好住在他們別宿的上一戶人家,後學曾經去過那邊參觀,後學進去參觀看看,他就邀後學參加他的行列啦!說:我們來救渡眾生,後學說:我要賺錢,我現在正需要賺錢我媽媽肝硬化,我現在的任務是賺錢,後來他有開那個素食餐廳,素食餐廳又開好幾家連鎖,也有出版雜誌出刊人:李○○,他說:你有天龍八部在護法,就是有那兩個乩童跟那個李○○講的,有嗎? (哈哈哈)普通人啦!凡人,你看前後不是病得很厲害,是不是凡人? 哈哈哈~平常、平凡、平實、平淡我們要追求的就是這樣,真理就是這樣。沒有奇奇怪怪啦!那你能夠看到奇奇怪怪是你沒信心,是讓你看到了就有信心這樣而已啦!


    【問】:我們人類就是上天的原胎佛子,剛來人世間的時候都是很善良,都守八德,所以我們應該來人世間都是來去自如,本身就有道,請問劉講師,若是我們現在的人也都是守八德、很善良,若是沒有遇到明師的話,能不能回去到無極理天?


劉講師答:

  好請坐, ,因為我們要了解說現在的現象,那中間的過程有很多我們都有經歷然後都有所作為,因為我們都落入現象都住相,然後也迷戀在凡塵,雖然現在又能夠清醒可是是現在,那個迷戀的要付出代價,代價都還沒有付出你回不到本位,除非你是一定「頓教」,從頓教法門進去,又能夠恢復到我們那個本體的狀態這樣才可以。


不然我們那個中間的過程那個叫「未了」,未了還須還宿債,那我們中間的過程已經都知道了,知道我們還了就可以了,不知道,那不知道要怎麼了就不知道,那就擱著,要等到機緣它會呈現,機緣呈現的時候我們要去面對,面對的時候要圓滿解決這樣才可以,所以天道奧祕啦!可是我們要了解說回歸到本來也不是那麼容易,這個不是那麼容易是我們自己造成的,不是上天給我們,也不是祖先給我們,是我們自己造成,自己要培養歡喜心甘願受,這樣瞭解嗎?


   【問】:後學三十幾年來看診的病人,這個病人,後學遇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情,就是有位女士,她給後學看病,她把後學在看病的客人,…(聽不清楚)她在那邊坐一下子,那位女士…(聽不清楚),後學說「你請坐」,就問「你有沒有來過看病」,哇,就這樣子,後學就看她的臉相,很奇怪,後學看她臉的時候,她眼睛就開始流眼淚,後學請問她「你為什麼要哭呢」,她說「她不知道為什麼會哭」,她說「她看後學就哭」,後學說「你為什麼哭啊」,她說「不知道」,後學說「你以前有沒有這樣過」,她說「有」,她中醫、西醫都看過,後學就問「你有沒有看過中醫把脈」,她說有,看過中醫很多,但是很哭,…(聽不清楚),後學說你把手身出來,幫你把脈。後學的手碰到她的手時候,…(聽不清楚)整個身體不動,開始嘔吐非常厲害,…(聽不清楚)就跑到水溝吐,吐了一下子以後,回來又坐好,好像起乩樣子,本來後學是會緊張,後來很鎮定的說這不是冤親債主要討債的現象,…(聽不清楚),後學在想是不是佛菩薩要借竅、點他、…(聽不清楚),所以後學就默唸,佛菩薩慈悲,這位女士身體不太好,…(聽不清楚)如果要後學跟他講幾句話、開導她幾句話的話,後學會幫忙你,建議她都行善都行功立德都修養自己的人格品格,…(聽不清楚),這念頭一想到,這女士就停下來不動了,因為剛才那位女士嘔吐的時候,就說「陳醫師我受不了了、我要昏倒了」,後學就很正常說「你不要怕,我在看病,我保證你不會昏倒」,結果她坐下來,等她靜下來的時候,後學幫她把脈,詳細把她的脈…(聽不清楚)身體濕氣重一點,所以後學問她「你為什麼病一直看不好」,…(聽不清楚)氣從頸後脊椎往上沖的時候,她就昏倒會休克,那就要送急診,急診以後,…(聽不清楚)從台北檢查到高雄到屏東,…(聽不清楚)讓西醫檢查都沒有疾病,…(聽不清楚)中醫把脈有的去看也是沒有效果,後學給她下一個是說「你身體上沒有病,只是比較濕氣一點而已,你回去多行功立德多做善事,…(聽不清楚)。

劉講師答:

   好請坐,因為我們了解到諸天仙佛倒裝降世來打幫助道,所以祂們都利用各種機會,只要是人比較多的地方都會顯現不可思議的那一種現象,讓現場看到的人去了解說我們天地之間就是有神,有鬼存在要我們能夠相信。


   那她本身可能累積在身上的陰氣,就是跟人有瓜葛才會累積在身上,藉著給你看病場所人比較多,然後顯現出來以後讓那一些看到的人回去他們也會傳播,說那個人怎麼樣又怎麼樣?本來很多毛病去看一看就好了,那個就是因為那個心改變,所以她的身體也跟著改變,就是利用場和來宣揚大道。是這樣子的啦!


  【問】:剛剛有前賢問南極仙翁、南極長生帝君、南極大帝是否同一位仙佛,劉講師說是同一位仙佛。但是前賢又問,但是他們的誕辰(生日)是不同一天?


劉講師答:

   這個後學就講圓通古佛跟觀世音菩薩跟陳靖姑同不同一位仙佛?(同一位),就是同一位仙佛,那他們誕辰同不同一天?(不同)。不相同,所以那個就是現象的時間啦!那個誕辰就是現象的時間,那祂們的本來圓通古佛,從圓通古佛往上推沒有坤道成佛啦!那這樣坤道要成佛機會太少了,那心地會愈來愈壞,所以圓通古佛發願轉世坤道來帶坤道修道,所以就有觀世音菩薩。然後陳靖姑又是觀世音菩薩點血水來出世(台語)做註生娘娘,現在如果想要小孩就去拜陳靖姑對嗎?()都不知道啊!(知啦),吃飯知道嘛!(知)。(台語)


   【問】:後學回去也是很認真在做心性部分下手,以當初我們在三山坡的時候,我們都是這樣子來,但是後學從心性裡面下手,是這樣子「我們當初在理天是一團虛靈的時候,都是清淨純善,但是我們人心變化,所以會擾亂整個清淨的時候,老母可能說把這些不好的都斬掉就好,但是老母又不忍心,所以就把這些要送到人間,所以就叫我們去三山坡洗澡,然後就把這些仙衣仙鞋都收回來,那到人間如果去惡除善,能夠回到理天之後就是會一團和氣,所以講好聽一點就是因為是這樣子,講不好聽一點就是,如果在三山坡洗澡,有洗過的就是人心變化,說難聽一點就是不好,你如果在這個世界可以修的好的話,回去就可以很圓滿,所以講比較好聽點的話是這樣,講不好聽一點就是帶著業,人降世就是帶著業。」


第二:後學讀六祖壇經,聽到八個字「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後學的感覺就是「很多在紅陽敲打念唱,念一輩子都沒辦法知道,原來靈性居住的地方…(聽不清楚),都不知道靈性居住的地方,但是知道,沒有經過明師一指打開也是沒有用」,所以這是後學覺得裡面最經典印可的地方是不是這樣?


劉講師答: 

   對啊!我們就是要了解縱然你對真理了解都非常透徹,真理都知道,可是你沒有經過掌道盤的明師點道上天都不承認啦!所以你下個元會再來,下個元會再來修,那我們有接受掌道盤祖師來點道了,這個就是名正原順我們可以修證可以一世修一世成,是對自己要有信心啦!有信心了沒?(有)下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