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0年5月19日 星期二

金剛經-4 第五分如理實見 第六分正信希有

我們講到第三分,上次說東方虛空可思量否,南西北方四維上下可思量否?我們要了解,虛空只有一個,沒有名也沒有相,我們把虛空分成十方,就是已經有名有相(還沒講就沒聲音),那我們在十方虛空之中,建立了很多的名相,然後我們在名相裡面就住著了(就住在名、然後住在相),那我們一定內心要知道,所有的名跟相都虛幻不實在,那實在的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真心佛性。所以整個宇宙虛空就是一團虛靈,那我們都在裡許、都在裡面,本來沒有名也沒有相。那麼落入凡塵、我們落入凡塵以後,住在名又住在相,所以惹起很多的煩惱,那假如說我們能夠透徹的知道,所有的名相都虛幻不實在,這樣我們從心底就解脫了。一切的束縛都解開,已經都沒有束縛,可是我們都自己綁自己,都把自己綁的死死的,自己找自己麻煩,自己造業自己受苦,都是這個樣子。所以我們研究金剛經就是要用我們金剛之身來破壞所有圍繞著我們的一些煩惱,都把它破除掉。因為金剛之身不會被外物破壞,可以破壞我們的妄想雜念,我們所有的煩惱都可以破除掉,那我們的生活就都不一樣。所以要發揮金剛本性。

所以我們瞭解到佛在說金剛經的時候,祂都是循循善誘,從第三分開始,就的示無住以生信,的確的告訴我們開示一切都無所住,然後要我們對自己的佛性生出信心,非常重要,只要我們對自己的佛性有信心,我們修起道來就非常快樂,不用等到以後成道。在日常生活之中就已經非常快樂的狀況,所以要發揮。

所以先要我們降伏我們的妄想心,那降伏妄想心的方法,就是把我們的心量擴大,因為我們要渡盡十二類生,全部都渡它們成佛這個心量非常大,那我們假如說有這麼大的心量,我們都可以容納凡塵所有的萬相萬事,都已經沒事了,變成沒事啦!那我們因為都是心胸太狹隘,所以就容納不了別人,甚至也容納不了自己,那我們一研究了以後,把它擴充,擴充到整個宇宙虛空一團虛靈,已經到達這個狀態,可以說當下都已經解脫,那過的生活就非常的快樂!而且這個快樂是從內心產生。

所以後學為什麼說就是要渡大家都能夠成就、成道、成佛,沒有成後學再來,為什麼敢這樣說,就是因為體會常樂我淨。已經常住真心,我們都很明確的把祂呈現;然後樂,祂是沒有苦對待的那一種樂,凡塵的樂都有苦相依偎,都有苦就有樂、有樂就有苦,那我們已經進入佛四德常樂我淨,那個樂是沒有對待的、是永遠快樂,所以領悟了以後,不管你在哪個地方,縱然是在三惡道也是非常快樂,因為我們凡人造業受苦去三惡道才很難過,那假如說已經有修證了以後,你到三惡道去一樣不苦,是渡化三惡道的眾生,因為我們落入三惡道那個時候受苦很容易接受真理,我們現在在凡塵不見得會接受,我們有時候眾生很剛強,要接受真理很不容易,就是自己都高高在上,看別人有時候都瞧不起,所以要接受真理就很困難,而且我們這個上乘佛法,講的是最上乘,山河大地都是我們真心,你看在社會哪聽得到啊!人家說你神經病,可是真正的我們研究楞嚴經裡面就明確的講,所有萬相萬事都是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所呈現,全部都是,那只要我們能夠體會,這個整個虛空就是一體(就沒有分別心),那沒有分別心就可以成道、可以成佛!那我們現在我們就回想一下,我們的分別心非常強烈,一下子就分別,只要見相分別心馬上跟著,所以我們就要努力,去除這一些分別心。

所以經典裡面看到兩個字『分別』,它不是分別心的分別,而是了了分明的分別。看到凡塵什麼知道什麼,那個了了分明(那個分別)。所以我們對凡塵都能夠了了分明,明確的知道都是我們真心呈現。那這樣的話我們在日常的生活就已經全部都不同。所以不要落入狹隘的心胸,我們狹隘是害自己,那個沒有害到別人,就是害我們自己生活的很苦悶,那假如說你擴展心胸,整個心胸開闊,就像我們老祖師肚大能容就了卻人間多少事,所有事都沒了,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所以過的生活完全都不同。

所以我們研究到第三分的時候,佛就把十方來問須菩提,說可不可以思量?那須菩提也了解,說整個十方,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叫四維;上下,整個就叫十方。整個虛空虛靈一團,並沒有名也沒有相。那佛詳細的說只要講入一個名、一個相都是虛幻不實在,都不可思量,不能用我們頭腦來思索,不能用尺來量,不可思量。

那佛就跟須菩提講,【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就是我們菩薩無住相布施。我們了解我們在布施的時候,都會住在形相。一有所施,我們都還等著果報,這個是最直街的啦,一般都是這樣。那我們進入菩薩的狀態,那菩薩就是瞭解到,想得到的果報也是世間的財,那世間的錢財有形有相都已經看淡了,縱然有所得,得到世間錢財果報那一樣帶不走,所以不注重,已經不在果報上注重。所以我們了解用法施來渡化眾生那個是最殊勝的。所以在布施裡面,不重視財施,可是因為眾生在貧窮的狀態之下不容易修道,所以財施也是需要,那因為佛菩薩都知道哪個地方有錢財、哪個地方有七寶,所以行起財施是很容易,可是自己本身就不會去重視這個生活上物質的享受,全部都不會。

所以我們也是要了解到,我們在生活之中就提昇我們的精神層次,就是在精神方面就過的非常愉悅,不是在物質方面過的非常富裕,不是!因為那個都是虛幻不實,雖然有,我們也可以把它布施,讓眾生都有物質可以用。那最重要就是法施,因為法施可以說無量無邊,我們要引導所有眾生都能夠修道、都能夠把佛性使祂恢復光明,非常重要的工作。因為後學都說我們這個凡塵到現在都還沒有聽過上乘的四念住,因為我們現在凡塵在傳還是在入手的四念住,就是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那我們可以想像,以這樣的方式要成道成佛那離的很遠。

所以佛有講上乘的四念住,就是:

『觀身性相猶如虛空』,觀我們身體的相、身體的性跟虛空一樣,這個是上乘的四念住。

『觀受不在內、不在外、不住中間』,內沒有受,外也沒有受,中間也沒受,完全都是空。所以我們為什麼會造業,就是把受當成實實在在,我們對受實實在在,然後就會喜歡討厭、然後就會有行為動作,業就已經造下來,所以那個上乘的四念住,觀受不在內外、不住中間。沒有,空。我們往後的生活在遇到萬相萬事要了解,都是因緣聚會讓我們去接受,本體都是空的,假如說知道是空,我們就沒有喜歡討厭,既然沒有喜歡討厭,我們就不會想擁有跟排斥,那既然這樣的觀念跟真理相符合,業都不造,不造業就不用受苦,就可以解脫。所以上乘的四念處就是要告訴我們成道成佛。

『觀心但有名字、名字性離』就是心只有名,心的名稱,連名稱的那個文字也全部都沒有,名字性離,就是我們的心是空的,是真空實相的,所以我們要了解上乘的四念住。

『觀法不得善法、不得不善法』就是也沒有善法、也沒有惡法,也就是空。

所以整個上乘四念住全部都是空。我們要了解說,你這樣觀的話,就已經進入最殊勝的狀態,都已經真空妙有,都進入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

所以後學都很感嘆怎麼我們整個大環境沒有推廣上乘的四念住,因為佛要進入涅槃的時候,那回答既然佛都不在,我們要用什麼法來修?那佛就講用四念住來修。那假如說我們用入手的四念住,那怎麼可以成就啊!那個都是離相的範圍,就離開形相,因為我們都住相,住相就沒辦法成道,所以離相。那既然我們都可以離了,那往後要怎麼樣來接著做,就沒有再交代下來。那我們就從經典裡面確實,文殊菩薩有問釋迦牟尼佛,說上乘的四念住是哪四念?那佛就講,是明確記載大藏經裡面。那後學因為有看過,也想說我們整個凡塵社會也一樣會有人看過,那為什麼不傳呢?就感到很訥悶。

那我們了解說在日常生活之中就是在修道,所以我們的所有一舉一動、一個起心動念都是全部在修道,全部都是在道之中,我們要勉勵自己、要鞭策自己,因為成就是我們自己,所以能夠無住相布施,就是渡化眾生然後都不住在渡化眾生的形相上面,一直就這樣的做,使眾生也都夠踏上修道的道路,也都能夠成道成佛!所以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就是假如說能夠做到,那個福德,『福』我們在修持來講就是命,『德』就是性,性命相修,那我們在修道的時候,就是性命都雙修,這樣也照顧到生活、也照顧到佛性,這樣的修持就是正確,所以真正的能夠都無住相,我們渡了人,那了解到都是自性自渡,我們渡化眾生只是眾生的增上緣(增加向上的因緣),並不是我們可以渡他成道成佛,而是他自己修持才可以成道成佛,我們只是一個引進、一個轉捩點,所以我們就不居功。雖然渡了很多的眾生,但是眾生都是自性自渡,這樣就符合真理,我們渡的人也不會驕傲。

所以我們假如說渡了非常多的人,難免在內心深處都會驕傲的思想在,那我們從真理的角度來講:『沒有,本來都沒有眾生、那也沒有佛,所以佛眾生都是假名,名稱都是假的、都不真』。我們現在是受到我們自造業的果報,落在現相、在凡塵,那我們一落入凡塵是要來了業(了我們的罪業)。那一方面有道親就提起,說很多修證的、滿天星斗都下世,都來凡塵要渡化眾生,那怎麼都沒看到?各位前賢有看到嗎?有沒有?就是我們本身,我們就是滿天星斗,都已經下世渡化眾生,所以不要妄自菲薄。那道親就講說是嗎?假如說滿天星斗都下世,不會像這樣生活很坎坷、然後程度都不高。我說假如說滿天星斗到凡塵來都過得很順、又很富有,那沒辦法修、也沒辦法渡眾生,因為他已經被現相迷惑,這樣就修不成了,自己都修不成怎麼渡啊?怎麼渡化眾生?沒辦法。所以就是要我們去經歷很坎坷、過的很不順…(此時外面在放鞭炮迎神,這個在說我們講的很好啦!)。

最上乘佛法不容易聽到,所以慶祝,在恭賀我們都滿天星斗都下世,你看多巧合啊!我們講到這邊就放鞭炮!所以告訴各位說不要妄自菲薄,我們就是滿天星斗到凡塵來渡化眾生,來給眾生做個模範,就是要像我們這樣生活,這樣的來修持成道成佛,所以我們了解說,只要我們不住相了,已經都可以離相,那離相就已經就是佛了,要了解說離相則名佛,若離諸相則名諸佛!這個在我們金剛經後面有明確的說明。那不住相福德就是不可思量,非常的大,跟虛空一樣,整個虛空也都不可思量。

所以佛又跟須菩提講,【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我們前面整個都告訴我們應無所住。那為什麼到第三分尾巴就講但應如所教住,就是要應該好像釋迦牟尼佛教導我們一切都無所住這樣做就對了。所以但應如所教住,就是住在無所住。所以我們對文字就是要了解它的義理。雖然說如所教住要我住,那佛都一直要我們都離相、不住相。所以教住,就是講說,按照我所講的這樣住就對了,就是一切都無所住就正確了!

所以這個是屬於第三分,第三分開始都是大乘正宗,咦!我們已經講到第四分了,後學還住在第三分,所以應該無所住。那我們接著就講第五分如理實見。

◎第五分如理實見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可不可以身相見如來?這個各位前賢,這邊的意思我們還沒看底下,也還沒有解說,我們想一想,我們問問自己,可不可以身相見如來?所以我們要了解到說,金剛經為什麼有時候蠻難去理解,就是它不是一面,所以釋迦牟尼佛在試探須菩提,說你的意思怎麼樣啊?這個等於是考試,看他能不能夠體會裡面真正的涵義。說可以身相見如來嗎,可不可以?那我們要了解到,身相就是水火風土眾緣聚會借我們用,我們一定會回答不可以,對不對?是不是這樣?(是)。可是喔,各位前賢,還是要以身相來見如來,感不感到奇怪?為什麼呢?因為水火風土是沒有知覺性,是沒有情識,水火風土都是沒有知覺,可是我們現在喔,你看我們的身相,我們只要眼睛會看人、手會動作、腳會走路,是誰啊?是不是如來?(是),所以是不是從身相來見如來?(是),對不對?所以我們了解到,它的意思只要你不住相,縱然那個小孩子他也有如來、他也會有動作,對不對?那身相(水火風土)它沒有知覺性、沒有情緒,不會有所動作,所以既然有所動作就是如來,奧不奧妙?所以我們看金剛經喔,可以身相見如來嗎?啊!好像幼稚園喔!對不對?可是假如說我們用這個角度來解說了,那連大學都不容易了解。

我們只要不住在形相,你所看到的都是如來。我們在凡塵你看,所有的言行動做全部都是如來主宰,那是不是從身相見如來,(此時鞭炮聲響起,那個在回答說對啦!)所以你看我們已經脫離形相,然後整個那個如來都呈現,有沒有?所以我們看到無形無相的如來,藉著有形有相的身體表現。所以之前後學都時常講,若無所見即是真實的見於如來,若有所見即是邪見,有沒有?(有),那我們你看喔,有所動作是如來在指揮,那如來有沒有形相?(沒有),沒有,你就是看不到,無能見、無所見,沒有,可是啊!你確實的你就已經體會到、領悟到,真的見到如來!對不對?所以你看到形相只要不住相,咦!它會聽話、眼睛會看人、會有動作,那自然全部都是如來在指使,整個都是如來呈現,這樣親不親切?就很親切了,對不對?須菩提是解空第一,解釋空的道理他是最拿手的,不會到這個時候還在很淺的境界裡面,可不可以身相見如來,還在這個地方他沒有領會。所以底下的回答,【不也】,不也是唯唯諾諾,不是一個決定的。

世尊】這個是回答釋迦牟尼佛。

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假如說是決定的,他就這樣回答:不可以身相見如來。為什麼要講『得』,有沒有體會?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肯定的話,假如說這個是一個肯定詞,不可以身相見如來,這樣就肯定,不能用真相見如來。然後他加一個『得』,還是要,只要你不住相,不住相了,你還是要身相來見如、來得見如來,有沒有更透徹了解了?有沒有?(有)。所以我們在看經的時候,很忽略就會看過,那整個意思就沒有呈現,那你假如說從很細微的地方,只要你都離相了,離相了以後,那我們要很親切的來跟如來能夠接近,那就從身相就可以確實的跟如來能夠『法接』,這個上乘佛法接,如來跟我們那個領悟已經相交接了、已經連在一起,所以身相得見如來。底下才講原因,

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如來就是稱性而說,所以我們了解說,連這個稱呼它都有涵義。它假如說是佛說,那佛說就具備形相;那如來說,如來說就只有從我們性分說。那麼性分說,如來那個性分所說的身相,那就不是有形有相的身相,這樣了解意思嗎?它本身就已經很清楚啦。告訴我們,如來所說的身相,就是我們的佛性本體,那不是我們的身體,身體是天地的物質、水火風土眾緣聚會借我用的。

 

你看這個地方就用佛,【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佛就有相了,如來是性分,性分沒有相。所以如來說那個就是法身。然後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只要是落入形相;皆是虛妄,全部都是假的,只要是有形有相它都會變化,所以都是假的、皆是虛妄。所以底下這個很有意思了!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我們已經看到所有形相,然後不住在形相上面(非相),然後就見到如來,有沒有很清楚?有沒有?只要你不住在相,我們因為看到人以後,就會看到男相、女相、年輕、年長,就是這一些形相,可是你只要若見諸相(已經見了喔!),那非相(不住在相上面),即見如來,你就看到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就已經見到如來了,有沒有很親切?(有)。所以我們研究就是要深入,深入其中,這個已經叫如理已經實見,實在的看見,按照真理實在的看見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所以這一分如理實見分。告訴我們是不是無所住,無所住了以後就看到如來。所以的確的『的示無住以生信』,的確的開示告訴我們一切都無所住,然後讓你產生信心,對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已經十足的相信。那我們了解說,這個告訴我們,這個身相即相離相,都全部可以離開我們深的形相,只要我們有行住坐臥,行為動作就是如來呈現,所以若見諸相,然後非,就已經不住在相上面,非相了,已經見到相,可是不住在相的上面,即見如來,就已經見到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這樣了解嗎?好像很不敢確定,這個是很明確的啦。

我們了解說如理實見,我們從真理實實在在的已經見到我們的不生不滅真心佛性,所以我們了解說身體水火風土是假的,那指揮水火風土的行動就是佛性,就已經看到真的,那我們每天都跟我們的『真的』生活在一起,可是都不認識祂,就很冤枉!每天都跟佛在一起,可是每天都不認識佛,是不是這樣?對不對?(對)承不承認?

◎第六分正信希有

我們要產生正確的相信是非常的困難,難得希有、不容易有。因為前面須菩提已經可以領悟佛所講的意思,然後他顧忌到很多的眾生都沒有這個程度,所以就白佛言(像佛表白他的意思)。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就是有很多的眾生,『頗有』就是很多的意思。

得聞如是言說章句已經聽到這樣講,這個我們就是了解,如是的言說章句,就是三寶章句,就是我們所講的三寶(佛法僧),三寶章句。

生實信不】就是這個道理很不容易體會,那聽到了以後,聽到這個言說章句,講這麼殊勝,由身相然後講到如來,這樣的說法很多的眾生聽到以後,他有沒有辦法產生實信。這個實信跟泛泛之信不一樣,這個實信是實實在在的相信,確實的相信。所以實信祂講的就是已經不在很膚淺的泛泛之信。須菩提顧忌到這個道理太深了,就是即相要見性,這個道理有一點深,眾生不容易相信。

佛告須菩提】須菩提問了以後佛就跟他講。

莫作是說】不要這樣講,因為般若法門本來就很深,那現在你這樣一講了以後,眾生就會退縮,就不敢相信自己產生的般若是真實的,等於是釋迦牟尼佛把須菩提的嘴巴堵起來,莫作是說,不要這樣講。

如來滅後】不要說現在,就是如來滅後,如來進入涅槃以後。

後五百歲】這個就有五個五百歲。那後學為了要找這一段的根據,就看了很多的大藏經,那確實就有這一段的記載。後五百歲,如來滅後,後五百歲,就是有五個的五百歲,有五個,是確實在經典後學就看到釋迦牟尼佛這樣講。

如來在世的時候那個時期叫解脫堅固,就是第一個五百歲;第二個就是禪定堅固,第二個五百歲;那五百歲,第一個跟第二個叫正法時期,那個時候都可以當下就解脫了。所以第一個跟第二個最理想。那第三個五百歲就是多聞堅固,就是好多聞,已經沒有實際的去修持,是多聞,是專門講理論,多聞堅固,第三個五百歲。那第四個就是塔寺堅固,就是蓋塔、蓋寺廟,那個以為就是佛法,其實跟真正的佛法已經相差很遠,所以叫像法時期,第三個跟第四個這兩個五百歲,叫像法時期,相像,很像,很像佛法。像我們現在有寺廟要蓋,出來化緣,說你比較有錢就捐獻一柱龍柱,那你以為說真正的布施了一條龍柱,以為就是佛法,那個叫像法,相像,像法時期,已經不是佛法了。那第五個五百歲叫鬥諍堅固,就是我們現在,國家與國家鬥爭、宗教與宗教鬥爭,所以我們了解,整個都已經進入鬥爭堅固的時候,那麼這個時候要產生信心可以說非常困難,都已經離佛法很遠了,眾生的根都不夠深(善根都不夠)。

所以我們要了解到,我們能夠聽上乘佛法,就是善根都成熟。你看喔!我們行善,然後讓那個善能夠深根,讓善根又可以成熟,我們才能夠接近上乘佛法,所以很不容易!那一方面又是祖德(祖先的德性)庇蔭到我們,所以我們才可以接受到上乘佛法。那假如說我們自己對上乘佛法有排斥,那表示我們的善根還不夠成熟,那假如說我們聽了全盤都接受,很努力的去行持,表示說我們所累積的善,夠,夠我們運用。所以要了解說,這個善根成熟很不容易,那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都要行持,利益眾生然後不望回報,那個善就會進入我們的性分,就變成深植德本。

所以我們了解說,這個釋迦牟尼佛告誡須菩提,如來滅後後五百歲,就是五個五百歲以後,還有【持戒修福者】,所以我們了解到,這個持戒修福對那個般若妙智慧可以說不是很熟悉,因為他只有在持戒修福,修福就是種我們的命;持戒就是修我們的命。所以還在初階而已,所以程度不高。可是佛就講,後五百歲以後還有持戒修福者,

於此章句能生信心】,就是在這一種三寶章句,他又能夠產生信心。所以我們就了解到說,佛那個時候在西元前445年那個時候出生,然後我們算祂的五個五百歲,耶!就是我們現在。那我們現在持戒修福就能夠產生信心,所以我們只要在生活之中,我們守著我們做人最基本的戒律,然後我們又利益眾生,這樣都是持戒修福,然後都能夠產生信心。所以有時候我們研究經典一看,一符合了,耶!怎麼那麼久的時間就可以講到現在、就講到我們眼前的狀態,持戒修福就能夠有信心。所以我們現在一修道了以後,真正的研究就可以從內心產生實信(實實在在的相信)。那假如說各位前賢,我們還沒有研究性理心法,那個實實在在的相信可能產生嘛?我們都希望啦!希望成道,希望成佛。沒有從內心產生:我可以成道、我可以成佛!從內心實際的產生。所以我們就是要了解到,這個法都已經在,可是法不自行,它自己不會行,一定要我們人去研究、然後去行持、去做,它才會整個都呈現。所以只要我們努力,都可以進入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而且又很踏實,確實的就相信自己可以成道、可以成佛,時間早晚而已,絕對可以,因為已經抓到成佛的根本,那個如來密因,我們都已經了解,所以決定就可以成就。

以此為實】就是以這個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為實實在在的,以此為實。所以後學都說,假如說我們沒有研究性理心法,這一本金剛經裡面的意思解不出來;那我們研究以後竟然很清晰,就是在講我們現在,我們都可以產生實實在在的相信,以此為實。

當知是人】這個佛就講,能夠實實在在的相信,自己可以成道、自己可以成佛,當知是人,要知道這一個人。

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所以我們要了解,這個一佛到二佛那個時間就很長。我們就可以在我們生活之中,那個釋迦牟尼佛已經那麼久過去了,那我們彌勒祖師都還沒有下生。所以就可以了解說,一佛到二佛這個時間是非常的長。雖然說在我們的慧命裡面它是很短,可是在真實的現象它是非常長、非常的久,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我們種的善根都種的那麼久了,所以各位前賢,不要看輕自己,我們都累世一直修咧,修來的,我們聽一聽老師說那一首歌『謝謝您』,有沒有?那個『謝謝您』老師就說的很詳細,說我們累劫累世(就是很多的元會、很多的六道輪迴)都這樣過來,老師還問我們有沒有記憶?還記不記得?我們都忘記了,可是不是忘記就沒有,它一樣都在,只是我們在這一生這一世,沒有研究不了解,那我們研究了解以後,我們就知道,原來我們是經過這麼的元會在修,不是光一個元會裡面的十二萬九千六百年,是非常多的元會。

我們也知道南極老仙翁成道以來已經經過七次混沌(就七個元會),七個元會我們也在啊!只是我們沒有跟南極老仙翁在一起而已,那記得我們這一次一定要在南極老仙翁旁邊,一定要跟祂一起,祂看第八次我們看第一次。所以我們要瞭解到,往後也是一樣,無量無邊一直綿延不絕,不會說這個元會完了就沒了,不會,因為我們的慧命是永遠存在,所以ㄧ樣都要一個元會、一個元會一直經歷,以前的就不用說啦,那以後的我們都要。那我們可以了解說,以前是莊嚴劫有一千位佛,那現在是賢劫有一千位佛,到釋迦牟尼佛才第四位,彌勒祖師第五位,然後第一千位就是韋馱,韋馱現在護法,那個時候到一千位的時候就是韋馱當佛。然後我們這個賢劫過去,還有一個星宿劫,一樣一千位佛,各位前賢,是不是無量無邊?都這麼久遠,這麼久遠我們的佛性都不會死掉的,祂不生不滅、不會滅都永遠在,那我們就可以想像,你假如說不修,六道輪迴,然後經過這麼久的六道輪迴我們都在受苦耶,愈受愈苦,對不對?好不好受?(不好受),年歲愈大就會覺得愈不好受,所以早一點回歸本位,我們回歸本位了,那要不要來就看各位的意願,好啦!再來啦!那說唉,不要了啦!這個就可以自己當家作主。

那假如說我們沒有修證,可作不了主,那個被業一推,你造了業,業把你推到現相,你就是要來,來就是受苦,受苦的當下都迷惑了。然後假如說落入三惡道,我們想一想,最好的畜生道,當畜生道的時候牠知不知道苦,知不知道?畜生牠知道苦嗎?你看那寵物,現在大家出門坐車都用一個箱子裝著,好像在照顧小孩子一樣,照顧的好好的,你看看那個寵物,牠知不知道苦啊?牠已經在畜生道是最好的啦,可是我們願不願意啊?(不願意),啊!不願意,畜生沒辦法修道,成不了佛的。然後再來咧,牠這一生當寵物來生不一定,你想的太過了,這個主人照顧你照顧的太好,下一生來的時候,這個可能就是那一些流浪狗,沒人寵了,流浪狗還不錯啦!以我們現在的觀念來看,牠還不錯還可以到處去找東西吃。那你更苦的咧,你像在南非的地方,在非洲肯亞、衣索比亞,那個人吃都沒有,哪有你動物吃的、那有你畜生道吃的,那更苦了!更苦的時候牠不知道苦啊!所以我們一落入三惡道,受夠苦,苦苦苦,很苦啊,不知道苦!

所以我們要在可以改變的時候,十方如來,人道修成,我們人可以成佛,在這個時候我們又有能力主宰,主宰自己的生活方向,我不追求凡塵的物質,我要追求佛性的光明,你確立了,然後你惟求作佛、不求一物,絕對成啦,一定成道的、一定成佛!你就目標一個,很明確,就是要我的佛性恢復光明,所有脾氣毛病都改掉,貪嗔癡慢疑都沒有,這樣就成了啊!各位就想一想,哇!多簡單啊!嘴巴說啦,很簡單,實際做起來真的就是要有恆心毅力,受到一點挫折,各位就可以想像,我們一定起心動念,受到一點人家的嘲罵,我們一定很不甘願,想想看,都不值得!凡塵事啦,轉眼空,不用計較,我們嘴巴會講啦,真正遇到很會計較。所以我們就是要踏實的、實際的去做,看一看以往的修道者,他們修道的過程都是很苦。像那個阿那律,阿那律在修的時候,為什麼他有辦法經過九十一劫都不貧窮,因為他都是布施給辟支佛,那辟支佛的修行,因為阿那律就看著他,七天才到都會區化緣一次,那個時候剛好飢荒,就是化緣化不到東西吃,結果空缽回來,那個阿那律一看到他,啊!你托缽都沒有人布施啊,他說現在飢荒大家都沒得吃啦,那他這一次托缽沒有,要等七天以後才可以再下去托缽,阿那律說那你要餓七天耶!他說是啊!然後阿那律就把他帶去的稗飯(稗就是麥,就是我們現在種都不要的那個、就是很難吃的),那他(阿那律)就布施給他(辟支佛),就是因為這樣布施給他喔,然後阿那律整個九十一劫都不貧窮,都富有。辟支佛跟他講,他修持的功力要使你能夠接受你布施的果報,他在種田是離家很遠的地方,結果就有一隻兔子,就爬到他背上,爬到他背上就不下去,就抱住他,然後阿那律就趕快回家,請他太太把兔子抓下來,結果那一隻兔子變成黃金,整個兔子變成黃金,哇!這一下子不用擔心沒得吃了。所以從那一生,布施給辟支佛那一生開始,九十一劫都不貧窮。

所以我們就是瞭解到,他那個是誠心,虔誠的心,布施的時候,我們現在布施都會不甘願,哎喲,給你我就沒有了!都會捨不得,我們布施大部分人之常情都會捨不得,可是阿那律那個時候布施,就是很虔誠的布施,希望辟支佛能夠填飽肚子,就這樣。所以經過很久的時候,一直到釋迦牟尼佛這個朝代他又出生,因為他是佛的堂弟,就是他的父母親跟佛的父母親是兄弟。然後每一次釋迦牟尼佛在講經說法,他都在打瞌睡,竟然佛罵:你是螺螄、蚌蛤,一睡一千年,不聞佛的名字,那個阿那律就一直哭,結果七天不睡,眼睛就瞎了。所以我們眼睛以睡為食,你睡的時候眼睛在吃飯,所以一定要睡覺,睡覺的時候眼睛在吃飯,醒過來眼睛吃飽了。那七天真的都不睡,就會瞎了。然後佛就教他修半頭天眼,就是不用眼睛可以看到凡塵的萬事萬物,所以有人問阿那律你沒有眼睛,那你有看到嗎?有啊!凡塵事我就好像看我手掌中的水果一樣,我拿著水果來看很清晰,都能夠了了分明。所以佛教他的那一種就是由佛性本身來看。就沒記載,大藏經沒有記載這個法是要怎麼學,都沒有說,只有說佛教阿那律修半頭天眼,不用眼睛可以看見萬事萬物。

所以我們了解,我們修到,真正的楞嚴經後面,它就有六根互用,眼睛可以看、眼睛可以聽、眼睛可以聞,這個我們就想像不到,六根可以互用,到那個時候就成就,就已經成就,六根可以互用。那我們現在你看喔,這個佛性雖然給六根用,可是各個,眼睛看、耳朵聽、鼻子聞、嘴巴能夠吃有味道可以說話、身體有觸覺、有意念可以想,都各有各的作用,雖然是一性圓明,可是已經分成六合和,已經分成六根用了。那我們就是要修,修到整個能夠六根互用。所以每一次仙佛來借竅,然後在走道走,然後點傳師講師在抄黑板,那個仙佛就會看到寫的字錯誤,不用轉頭、不用眼睛去看,就可以知道說,你那個字寫錯了,為什麼?因為六根互用,我們頭的後面有眼睛,可以看到字寫錯。那其實這個是佛性的功能作用,只是我們自從落入凡塵以後,我們沒有用佛性來體會祂全部的大用,我們都追求凡塵物質的生活,這樣就已經喪失我們正確的、佛性正確的大用。

那一直到我們肯回光返照,肯把那個外放的心思都收回來,所以還是要靠我們自己喔!你把那個外放的心思都收回來,你就可以成仙作佛!你把所有的注意力都往外放,就當眾生啦!所以只要你肯收回來,收回來觀照自己的佛性本體,這樣就可以成就啦!所以修道真的是跟自己作對,我們都喜歡看萬相萬事啊,竟然要它收回來,萬相萬事虛幻不實在,不要去追,你回來,回來看你的佛性,看你佛性本體,祂會發揮大用。所以當我們已經可以完全掌控到自己的心不外放、全部都收回來,那佛講說我們可以轉四天下,就是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北俱蘆洲,我們可以把它轉動。後學在想我們那個釣魚台都轉不回來,不過你真正修到有功夫的時候你不會去管那個事,那個太小了。你看四大部洲多大,我們住的南贍部洲就遊歷不遍了,你要遊我們南贍部洲你就遊不遍了。還有很多都沒有去看到的。那北俱蘆洲平均眾生壽命有一千歲。我們現在假如說有一個人一千歲了,他可以收錢了,讓人來觀光,我一千歲了,你來看我可以多少錢給我。可是真正他是一千歲,北俱蘆洲的人,他也不要你的錢,那個對他沒有用。

所以我們了解說,我們在凡塵所用的心都太狹隘,缺少寬廣,那我們現在有研究,我們就把整個心胸拓展,讓它非常的寬廣,這樣對我們現實的生活幫助就非常大,不會跟人家起爭執,只要有了,讓給你、你要爭的話全部都讓給你,不會在意啦!

好像後學之前就講,以往中國大陸的一些比較鄉下地區,養牛(耕田),然後有一個人他的牛走失掉了,然後就出來街道一看到,啊!那個牛是我的,竟然那個(人)心胸很寬廣,說是你的你就牽回去,假如說你的牛已經回來了,那我住在哪裡,你把那個牛再牽回來給我。各位前賢,假如說我們遇到的話,要怎麼處理啊?要跟他打架!這個明明我從我的牛欄這個地方牽出來,怎麼會是你的?所以後學就講,有時候看到他們古時候(人)的應對,哎喲!怎麼有這麼大的度量。

還有那個修行人被人家誤會,說跟村長的女兒生孩子,有沒有?還記不記得?(記得),他(修行人)就是去鄉下地方墾荒,然後種植、自己生活、自己在那邊修道,然後村長的女兒跟男朋友懷孕了,村長就問女兒說,嬰兒的父親是誰啊?那個女兒就講那個修道人,糟糕了!村長就去找修道人,把他整個住的、自己弄的草寮都拆掉,然後回去了。然後他(修道人)又自己把它撐起來,等到他(村長)女兒生孩子生出來以後,村長就把嬰兒抱過來給修道人養,他(修道人)也把他養,假如說以我們現在的眼光看,嗯!怎麼可能啊,可是他(修道人)還是養。然後過了一段時間,村長女兒的男朋友已經去外面打拼,有賺了錢就回來,那回來的時候他女兒就跟他村長的爸爸講,嬰兒的父親就是他,那個村長一聽到以後,那冤枉人了!然後就去把那個嬰兒抱回來,那他(修道人)也就讓他抱回去。所以我們就瞭解到,那個修行的人他知道不承認的話,會鬧出人命,那個村長一定會把他的女兒跟他的嬰兒大概都會把它處決掉,所以他(修道人)就忍辱,受人家侮辱沒關係,能夠保全性命,然後到後來圓滿,然後那個村長就集合村民來幫他蓋,蓋一個像樣的房子讓他住,那個修道人不在意這一些啦。所以我們了解說,從那個心去體會別人的生活、體會別人的那一種心。

所以我們講到『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就可以了解說,這個種善根非常重要,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就盡量能夠種善根、盡量能夠利益眾生,然後不記在腦海。

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不只有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已,無量的千萬佛所種諸善根,就可以知道那個善根種的很久、很遠,都一直在種,那我們也了解,我們也是一樣,一直有在種善根,所以才能夠得道,才能夠接受上乘佛法,所以我們也都有種善根。

那我們要知道,那底下那個『千萬佛所』,非常多的佛地方所在,那因為我們每一個眾生都是佛,所以我們只要尊重所有的眾生,我們也就在千萬佛所種善根。所以要知道,一佛要遇到都很困難、很不容易啦,那千萬佛所那更久了,所以了解說每一個眾生他都是佛,那因為造了業才落入現相受苦,受苦的時候不是以佛的身份來凡塵,是以接受果報的身份到凡塵來。那我們就努力能夠修證,只要去掉脾氣毛病、去掉貪嗔癡慢疑,我們就恢復就是佛,所以每一個都是佛,所以一定要自我期許。

聞是章句】就是聽到我們的三寶章句。各位前賢三寶章句知道嗎?知不知道?三寶,佛法僧。所以我們得到的點玄,就是佛;法,就是五字真經;僧,就是合同;三寶章句就是我們所得到的,那個都很親切。那我們已經聞是章句,我們已經得到三寶章句。

乃至一念生淨信者】就是一念。所以各位前賢我們要瞭解到,一念,一念知道嗎?一念就是無念。我們念都沒有了,萬念都沒有了,變成只有一念,那麼這一念就是無念(沒有念),那沒有念就是正念,就是佛知佛見,佛的知見沒有念頭。那假如說我們凡塵念頭很多,那個我們是造業,要受苦,所以我們把念都去掉、去除掉,沒有了,沒有念,只有一念,就是無念,那無念就能夠生淨信,就是產生清淨的相信,是一點塵垢都沒有,都已經能夠產生淨信。

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所以如來就是性分之中,悉知就是性分裡面知道,性分裡面見到這個一個眾生,已經在很久以前都種善根,又得到三寶章句,又能夠修持到無念,這個如來都已經悉知悉見,都已經知道、都已經見到。

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這一個種這麼久的善根、又得到三寶章句、又能夠實際到無念、又產生確實的相信自己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所以如來悉知悉見。那麼這個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他已經得到這樣,如是,就是我們那個真心佛性本體。是就是當下。無量的福德,就是沒有辦法來量那個福德。所以我們了解說已經可以有這麼大、這麼多的福德。

何以故】為什麼呢?講這個原因。

【是諸眾生無復我相】這一個眾生他不會在恢復(無復,不會恢復)我相,就是我,這個身體的我這個形相。

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以都不會恢復四相,可見我們要滅這個四相很重要。只要我們滅掉四相,我們就進入菩薩的領域、就進入佛的境界,所以要使四相不會在恢復,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無法相】以沒有法相。所以我們前面有講,這個法是包羅萬相,所有都稱為法,我們拿眼睛看人、拿腳走路,這個都叫法,我們拿心來起心動念,也叫法。不管看到、聽到、想到,所有一切都稱為法。那我們還沒有成就之前,是要法來修,那等到我們到達目的成就了,法要拋開。所以無法相,就是已經把法都拋開了,已經無法可學了,已經到達無學的狀態,就已經非常的高。所以文字不多,可是他講的喔,要光去掉四相就蠻難。所以後學就講,只要落入能所就四相。我們在生活之中我們就體會,怎麼樣可以沒有能所。

『能所』,我能看就是我相,一定有所看,所看就是人相,所看差別叢生叫做眾生相,連續不斷地看叫做壽者相。我能聽,能聽就是我相,一定有所聽,那所聽的人相,所聽又是差別叢生,很多,不只有聽一個聲音,所以眾生相,連續不斷聽壽者相。所以只要落入能所,都是四相,很微細。

那我們要怎麼樣沒有能所,就是篤定,篤定啦!了解篤定嗎?像各位前賢,我們在家裡面做家事,假如說這個家長沒有稱讚、沒有褒揚,沒有讚美我們兩句,心裡面不甘願!我們會說,沒有啦,沒有那個事!各位前賢,你深深地迴光返照,你看喔!有沒有,你所做的事,雖然是你應該做,假如說你的對象沒有稱讚你幾句話,你做的就很不甘願,那有稱讚你幾句,耶!你做下來就很甘願啦。可以問自己有沒有?所以要到達沒有能所,就是篤定,該如何就如何,該做就做,不要期待人家稱讚、不要期待人家讚揚,不要!你該如何就如何!可是又不要落入霸道,有時候我們會很容易落入霸道。假如說他不一樣的見解,你「做到流汗,嫌到流涎」(台語),各位是什麼狀況,就是你所做所為對方並不欣賞,就有這個現相產生。所以我們就是了解到,你的所做一定要得到我們相處人的苟同,就是他也同意你的作法,這樣做起來才會真正的能夠心裡面愉悅、很快樂。那假如說你再怎麼做、怎麼做,看的人都看不滿意,那個就鬱悶,後來都會形成我們精神方面就是不很通暢,就是憂鬱症。

憂鬱症的產生怎麼來的,就是生活環境太狹隘,自己走不出來,就會產生憂鬱。所以我們要拓展自己的生活範圍,把它拓展,然後又可以做志工(就是不領薪水),你都很努力的去做,這樣受到你幫助的人高興,你也高興,你高興比受幫助的更高興。所以我們有幫助過人就會了解,雖然受我們幫助的很謝謝我們,可是我們反過來也會謝謝他,因為他使我們心裡面很愉悅。這個都屬於我們內心的篤定,篤定就沒有能所,沒有能所就沒以四相,沒有四相我們就容易修道,修道就修的很踏實。所以這個都要了解,說起來很微細,可是做起來的話是很踏實的。那我們假如說沒有到那個狀態,我們都還很粗淺、很粗淺的地方在生活。所以可以深入其中,然後一點點的四相都不產生。

然後接著無法相,因為我們做什麼都是法,都是以法(方法),這個方法就非常重要,那我們到達無法相,就是都能夠圓融了,所有全部都是圓融,才能夠到達無法相,所以無法相已經無法可學,他所有的法都融通,所有的法都知道,都能夠處理的很圓滿,所以到達無法相。

亦無非法相】這個非法,就是沒有法。然後我們上面說『無法相』,好啊!我就已經沒有法了,什麼法都不要了,竟然落入底下那個『非法』。所以我們不要說那個相對的,無法,既然法都算著相,那我什麼法都不要,那個叫做非法。那沒有非法,就是把這個非法的堵住。所以我們了解說,在講的時候它很微細。你說所有法都摒除掉,那我就什麼法都不要,結果落入非法相。那麼也沒有非法相,所以都在它整個的範圍裡面,你要無法相,也要無非法相,法相非法相全部都摒除掉,沒有,沒有法、沒有非法,就是做到已經剛好圓滿,剛好圓滿的時候,他沒有法、也沒有非法。所以我們要了解說,我們研究經典,這個法方面我們會比較生疏,一聽到法,好像說只有幾個簡單幾個法而已,不知道說包羅萬象,是這麼寬廣、非常的寬廣,那這麼寬廣裡面我們既不著法相、也不著非法相,就是你不能逃避,該如何的時候你就是要如何,這樣才正確。

所以講到這個這邊先就是沒有四相,我們非三心掃四相已經可以了,掃掉了,然後再更微細進入沒有法相、沒有非法相,整個都能夠摒除,整個處理都能夠圓滿,這樣子再接著講。

何以故】為什麼呢?

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假如說這一個沒有四相、沒有法相、沒有非法相,這一個心裡面有相,就已經著於四相。那麼可見那個不著於四相,非常困難,就是很不容易。已經不在形相方面,只要是在你的心中,你心中取相,就已經著四相,很微細。所以我們要瞭解到,修道就是要從很微細的地方,我們都能夠注意到、能夠了解。這個心取相,是我們很容易就犯的,我們心很容易取相,就會想說這樣好呢、那樣好呢,那個都叫心取相,那心取相就著於四相,那著於四相又是走回頭路,就已經愈修就愈回頭。所以那個先去掉四相、去掉法相、去掉非法相,那個都是一層一層,然後不要再走回頭,不要說我們心很微細的取相,粗的可以去掉,結果細的還不行。

所以假如說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只要取這個法相,就著四相。

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所以前面先告訴我們正確的,去掉四相、然後去掉法相、去掉非法相,然後後面才跟我們講,說若心取相已經著四相,若取法相也著於四相。那麼底下又講的更細了。

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所以我們瞭解到,一點點取著就已經是四相。不管是心取相、取法相、取非法相,全部都是著於四相。所以要去掉四相,就是不容易,那做不到嗎?不是!是我們的觀念要正確。就是我們要瞭解到,後學就講『篤定』。你很篤定的該做,該如何做你就去做,是很篤定,就沒有(四相)。因為你篤定,心沒有取相、也沒有法相、也沒有非法相,這個事來了則應、事去了則靜。這個時候完全符合真理,所以很微細的四相,我們都不著。所以我們特別把這個四相講的很詳細。因為一點點就著四相了,我們心裡面有相,已經四相;有法相也四相;有非法相也四相;所以一點點它就著四相。

那四相我們從文字比較不容易去了解,那我們從能所,你就很容易了解,只要落入能所,一樣做事情啦,你假如說落入能所,這個我會做,就有四相啦!微不微細?這個該我做,這樣子的話,他沒有四相;啊這個我會做、這個該我做,差別大不大?很小對不對?差別很小。一樣是你去做,可是這個『我會做』,你有期待的心就是要人家稱讚;這個『我該做』,你沒有期待的心,所以沒有四相。這樣了解嗎?

你有期待的心,表示說這個我可以不用做,那我做了,假如說別人沒有稱讚,我會不甘願,就有這一種成份在。這個我該做,就是已經把它列入你的面對事來則應,那『該做』你就沒有期待人家稱讚,就沒有,那沒有的話,這個沒有能所,這樣知道意思嗎?會不會差別很細、很微細?

所以我們就從內心建立、建立真理世界,真理就是符合道理,這個該是我做,該是你做的話,你就不用人家稱讚;這個我能做,你能做的話,你就有期待人家稱讚。所以差別是很小,可是你要知道出發點很小,到後來就會很大,因為你能做的事,別人沒有稱讚,你心裡面都不舒服,那個事情沒有完結,事情還沒有結束。那你這個事情我該做,我應當做,這個時候你把後面的能所都已經拋掉了,沒有,沒有等候人家稱讚,已經沒有,你就會很篤定的去做,叫事來了則應、事去了就靜,拋開了,做完了以後都不留在腦海,全部都拋開,這樣那個四相就已經可以遠離。

所以我們了解說,非三心掃四相,全部都是在我們心裡面作功夫。那個我們時常要瞭解到,修道的重點非三心掃四相,過去的不管是很風光、不管是很挫折,都過去、都讓它過去,你想到很風光它不會回來,你想到很挫折讓人家嘲罵,你又二度傷害,所以過去就讓它過去;那未來,我們要知道,我們的佛性不用籌劃未來,是我們的身體才要,那佛性裡面沒有未來,所以你未來的計畫,你趕不上變化,變化快,你計畫都配合不上;那我們了解說,現在,現在不住,我們說現在,現在又過去了,現在,又過去了,現在,又過去了,它留不下來,所以現在不住。

過去已經過去、未來還沒到,現在不住,就沒有三心。三心,過去心、未來心、現在心,那沒有三心,三世(過去式、未來式、現在式)攝受我們不住,吸不住我們;那我們有過去心、有未來心、有現在心,三世都把我們攝受(把我們吸起來),我們就有六道輪迴,有過去、有未來、有現在。那你沒有三心了,三世受攝不住,三世都已經攝受你不住,你就沒有六道輪迴,你看!在我們的心念裡面去交待,交待我不要六道輪迴,那就沒有三心,沒有三心連帶著四相也就沒有,因為我們的三心才引起四相,那三心沒有了四相也消失了。所以我們真正的修道就是要靠自己,努力的從心地上作工夫。能夠實際做,自己會知道,你在做的當下都是很快樂的,都沒以煩惱,因為瞭解到煩惱是我們自己找來的,我們自己找煩惱來煩惱,那麼這一些它都不存在,煩惱都不存在,所以我們把那一些都去除掉。

所以之前後學就講,假如說萬緣放下不好做的話,我們做起心動念,那個念頭的內容把它拋開,那個叫人心危殆不安,我們迴光返照來照見我們的道心,道心微妙難見,我們來見,見到我們起心動念的那個地方所在,它從哪裡來,念頭從哪裡來,你去觀照,那你觀照念頭從哪裡來,你就會了解到,起心動念是我們的佛性本體,佛性本體才有能力起心動念,不是身體,我們以為說是身體、是心臟、是頭腦,不會啦,為什麼?我們一口氣不來,心臟也在、頭腦也在,不會起心動念。所以起心動念就是佛性本體,那你去看到它起心動念,你就見到微妙難見的道心;那個人心危殆不安,它只要起來內容都是危殆不安,拋掉!所以起心動念你把那個煩惱全部都拋開,不要它,然後你就是要那個能夠生發念頭的道心,微妙難見,微妙難見我能夠見,那你就成了!就是這個,這個在成道的啊!微妙難見的道心,在成道、在成佛的,所以我們就是要自己掌握,又很好做!那個台北前賢有一個說,喔!做那個萬緣放下愈做愈生氣,都放不下,萬緣都放不下,愈做愈生氣,然後做那個人心、道心愈做愈高興,真的就把那個起心動念的內容拋開了,我都不要它了,然後迴光返照來看那個微妙難見的道心,愈做就愈高興。

所以後學會講很多法門,就看我們適合哪一種,你就自己適合的就修,那不適合的你就做個參考!還剩下四分鐘!

◎剩下約4分鐘提問題。

:請問劉講師那個佛法僧是要怎麼寫?

:僧人的僧,一個人字邊在一個曾,因為佛法僧祂是一體啦!那個僧就是佛,那個佛就是修法,修法成佛,然後成佛說法給僧修,所以佛法僧祂是一體的,那我們都把它分成三個其實祂是一體的,像我們得到的三寶它也是一體的,我們都把它分成三個啦!三個說是比較詳細,一體是在修的時候你要融會,你要貫通。

   佛法僧是一體,是我們點玄那個地方→是佛。然後我們修的五字真經→是法。然後我們的合同→是僧。佛法僧祂都是全部一體的。

   :劉講師,我們會因為布施的對象或者事情不同,功德有差嗎?

:因為我們要了解到布施的話,要體會三輪體空,三輪就是布施者、受施者跟布施之物,布施者空,受施者空,布施之物空叫三輪體空,你進入三輪體空那個就是佛的布施,所以我們要了解到我們不能有期待啦!可是這個跟凡塵的我們這個素食,世間在說的又不一樣,大家都想說我布施就有福報啊!是我們一般的期待,可是你假如說布施的時候等到福報那個就不大,為什麼?因為你布施多少?

    比如說我布施100塊你都期待果報,那個果報就100塊這樣懂不懂意思?那假如我們布施者空,布施100塊你把它布施到空間,已經你都不住在腦海,那個布施100塊就跟虛空一樣大,那你的果報虛空給你的果報無量無邊啦!這樣知道嗎?就是你不住相了,你住相的話它就是你布施多少,你得到多少,你不住相了你已經把它融入虛空,融入虛空的時後果報給你,就是虛空那麼大的果報給你,所以我們布施的時後純粹就是要幫助人,幫助人了以後這個是因緣際會,讓我有錢來布施,是因緣聚合的啦!也是空的這樣的話我們心就不會住相。下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