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0年5月24日 星期日

論語

我們講論語第一篇學而,學而篇各位有念過嗎?第一句唸唸看?「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各位知道意思嗎?它包含蠻好的。
第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學而那個而就是一穴,就是學我們的玄關竅。一穴知道嗎?竅,穴,穴道。一底下那個就是穴。會不會寫?就是學我們佛性本體,學而,學我們的佛性本體。然後時習之,時時刻刻要温習、複習,時時刻刻都在佛性之中。所以「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很高興很快樂,時時刻刻都跟自己的佛性在一起。
第二句「有朋自遠方來
   有朋就是我們佛性遺失太久了,我們這個好朋友,佛性,自遠方來了,不亦樂乎?樂不樂啊?找回我們佛性,快不快樂?很快樂!所以第二句就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很快樂。
第三句人「不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就是人表現出來不是很理想,我們看了都搖頭,所以我們說他不知道佛性,所以人不知,不知道佛性,然後而不愠,我們不生氣。我們時時刻刻都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對不對?所以都在檢討別人,他如果不對,我們就氣得要死,有没有?都是這個樣子。所以人不知而不愠,他就不知道佛性,所以你不要生氣。這樣懂了嗎?很棒喔!
    所以走入性理心法就不一樣,一樣的文字,不一樣的意思。所以人不知而不愠,以後人家再怎麼無理,不管罵不管打,都讓他,因為他不知道他在造業,所以不愠,不亦君子乎?是不是君子啊?所以你看那多好!所以我們就了解第一句就給我們講得很好。
還有「朝聞道,夕死可矣!
    我們早上得道,晚上死掉都可以脫離苦海回到理天了。對不對?那個也是我們求道才知道啊!不然你朝聞道,夕死可矣,可矣是什麼?可以到六道輪迴去了。
我們了解「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須臾是很短的時間,我們了解我們這個身體不可以離開佛性,佛性一離開身體,人就死掉了。屍體要拿去埋葬,或是拿去火燒掉,所以都不可以須臾離也,所以這個都在講我們佛性的重要。
還有顏回居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我們都有唸過對不對?居陋巷就像現在的危章建築,隨便蓋一蓋,可以遮風避雨而已,時時刻刻人都要來把它拆掉。簞食瓢飲,就是没得吃,連喝也没得喝。人不堪其憂,没有人可以忍受他那一種生活。回也不改其樂,顏回他很快樂。各位前賢,顏回快樂在哪裡?怎麼快樂?就是安於那個道,所以顏回已經把心安住在不生不滅的真理上面。對於凡塵的現象已經不在意了,早死也是死,晚死也是死,所以顏回三十二歳就離開了,不過他解脫了,不用再受苦了,流傳到現在三千多年,我們自己的祖先名字都不知道,我們可以知道我們父母親這一代,祖父母那一代,曾祖父母能夠知道就很少了,四代之上祖先名字還記得的前賢舉手看看,曾曾祖父是什麼名?曾曾祖母是什麼名?都還記得大概就不容易了。顏回跟我們非親非故,我們竟然認識他,就表示他的方法值得讓我們學習。
   他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得一善,拳拳服膺,終身弗失。得一,得到道,他得到道就拳拳服膺,然後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我們修道哪一個像他那樣,都大辣辣的,對不對?造了業都很高興,哪有像顏回那麼謹慎,怕自己造了業要受苦。所以他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去效法,外面的遭遇,生活上的這些物質就適可而止,有得吃有得穿有得住,可以遮風避雨就好了,不用追求那麼多,一口氣不來,都要拱手讓人,没有一樣是我們可以帶得走的,所以不用去累積,我們要累積我們的德,性分之中那個善我們要累積。累積有形的物質,對我們來說是障礙,所以從顏回的過程就可以了解真的是不容易,没得吃没得穿,還能夠快樂,他的快樂不是裝給我們看的,是真正的從內心產生。
   所以我們就可以了解,我們從內心深處可以產生快樂,就是一定在覺在道體之中,我們要追求。整天有空閒的時候,就趕快做一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培養讓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能夠出生,然後茁壯長大。各位培養了没有?哇!没有一個回答。我們有一個北部的前賢,他在這邊台南唸大學。他也來我們同義宮這邊研究,他說:「我竟然求道那麼久了,都不知道我們有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來這邊聽了以後,打手機跟他母親講:「好高興喔,啊,那個…那個…我找到了(佛性)」。他的母親昨天晚上念給我聽,我說真的是那樣嗎?她說是啊!以前叫他參加研究班都不要,很難得到這邊來聽課。
   所以我們了解,這個要自己努力啦!雖然求了道很久,自己没有努力去把祂啟發的話,祂是還没有出生。還没有出生要祂茁壯長大,那根本不可能的。所以我們就是要讓祂出生,培養茁壯長大,然後般若妙智慧就會產生了。有般若妙智慧會認識真理,凡塵的一切假相都看得透徹,所以要努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