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0年5月11日 星期一

讓我們如何轉凡成聖最上乘的成佛方法

:沒有求道死了,有執著者當鬼,若不執著者不是鬼,請問如何稱呼不執著死者,是否和沒求道者一樣兩者都稱為盲理?
:這個倒是我們求道修道喜歡徹底研究來說啦!因為後學之前都講過假如說:我們不執著就不會當鬼啦!所以說各位要了解到不執著,不執著的前一個就是不住相,不住相才不會執著,因為我們要知道說執著是我們住相而來,那助相以候我們對相非常的注重,尤其我們看為什麼要燒金紙銀紙?因為那是我們的固執、執著,去陰府地間沒有錢可以用,死掉的時候沒有穿衣服,它會來托夢時候說我很冷趕快燒衣服給我穿,各位前賢我們燒金紙銀紙它收得到嗎?(收不到)怎麼會那樣?我燒一些衣服給它,他收得到嗎?(收不到)
    各位前賢假如說啦!我們燒金紙銀紙給他,他收得到,那我們陽間的子孫生活時候一直跟它燒金紙銀紙,一直燒,他在地獄剛好開銀行,所以沒有那個道理啦!你說他過身的時候沒衣服可以穿,你燒一些衣服給他,它收得到,那你多燒一點給它開服飾店,所以喔,要知道這個都不合真理啦!是亡靈執著,他的執著說我很冷,我很冷,你燒一些衣服給我就燒啊!那個是他的固執。
    所以後學才會講因為有在後天廟當過乩童,所以才會說這些都沒用,我們拿銭兩三萬去辦超拔,都超拔好幾次了好幾年啊,那怎麼還在地府啊?我說那個沒效啊,那都是浪費銭你燒多少的金紙銀紙那個都沒用啦!所以我要了解到亡靈的固執,不固執的話各位前賢會是什麼現象?最理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所以不固執的話不住相,不住相無所住,無所住喔!
    所以我們要了解說須菩提就講:能夠『不住相則名諸佛,有沒有?離開所有的的形象已經就是佛啦!他一切相都不住了,他就跟佛的情形是一樣的了解意思嗎?我們那個缺點所在就是住相,就是執著,所以佛一成道了那個夜賭明星啊祂就講:大地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性,皆因妄想執著而不證得』就因妄想、執著兩個才沒有辦法證得我們那個智慧,跟我們那個不生不滅的佛性,所以凡人死了不執著各位前賢可不可能?(可能)我們努力修可不可能執著?(不可能)各位要了解到不可能啦!
   要真正到達一切都不執著『應無所住然後而生其心』那個要很努力,就在日常生活中『一切不受』『事來則應,事去則靜』這一些都是後學一直在講的,很努力的去做你才可能到達那個狀態,才可能可以了,不執著、不住相了,不要認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那麼容易的,容不容易?(不容易),應無所住喔,要了解到我們的心都沒有一個「定境」,因為那個舍利佛跟釋迦牟尼佛對談,他說眾生沒有智慧可以辨別這麼高的程度,竟然佛回答:眾生沒有辨別這麼高的智慧正是真理所在,就是成佛的地方』。
那舍利佛接著問:這樣就是成佛。
佛跟他回答:『錯了』
    各位有沒有聽出意思來,我們都不知道什麼答案,沒辦法住,整個心都在空間,空中之間,沒辦法住了解意思嗎?沒辦法住,佛說這就是真理所在,你就沒住,然後舍利佛聽到以後說:『這樣就對了,沒辦法住就對了』
佛跟他講:『錯』
    這樣聽出來了沒有,這樣就對了是不是有住了,有住了就錯,有住了就錯了,這樣知道嗎?你都不知道沒辦法住,這樣就對啦!我們可以剛好有那狀態嗎?有沒有,我們假如在那種沒辦法住的狀態一定心不安,對不對?()心不安,能夠進入真理嗎?(不行)沒辦法啦!
    佛在講說你沒辦法住的中間那一種狀態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都無所住,所以我們要了解都無所住就對了啦!你如果說這樣就對了,啊錯,所以後學在想說哇!困難就在這裡,我們都是要有一個安定的所在,等到我們有一個地方所在叫『心有所住』那你心有所住就錯誤,這樣了解嗎?一定各位前賢心裡在想說你不要解說還清楚、清楚,你一解說了我們更迷迷糊糊。
   :劉講師請問剛剛有解說的不隨,跟不住相,跟一切不受,這個在文字上面不一樣,那這方面在深沉的意義是一樣的嗎?
,請坐,一切不受跟那個事來則應事去則靜,跟那個要到達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所有的內容都不相同,可是它有相連貫,有連貫的地方啦!要從事來則應,事去則靜養成習慣,那我們在日常生活的那一種應對,就是要先看淡凡塵所有的得失,得失不放在心上,因為都是假的很快變化的,所以從那個『事來則應,事去則靜』到達『一切不受』就容易,可是那個一切不受,我們要了解到佛一再的講說:我們在凡塵那個五蘊,色、受、想、行、識五蘊,是我們自己醞釀的,我們要不蘊色,不蘊受,不蘊想,不蘊行,不蘊識全部都不蘊,我們自己不醞釀就沒有,就沒有色,沒有受,沒有想,沒有行,沒有識,然後最重要的就是第二個『受』
   因為我們要了解一有受我們對凡塵的相,事情接受了以後,我們產生想了以後產生行,行了以後識,就連下來受、想、行、識這四個都連著,那佛就說我們不受了以後,沒有想,想沒有,行沒有,識沒有,就解脫了,那個受很重要,那要怎樣不受就是你要徹底了解形象、事情,它都是因緣聚會才有,因緣消失沒有,所以我們把那個受,就是住,我們都住著,住在受裡面,這個受使我很不高興,這個受使我很喜歡,那個受我們要去掉,我們最難就是這個,要去掉喜歡討厭很不容易,那個真正喜歡討厭去掉就是從『緣聚則生,緣散則滅』要從這個入手,對這個緣聚緣散要看淡都不是針對我,這個事情不是針對我的話,我的感受就比較淡,假如這個事情針對我,我就很強烈的喜歡,很強烈的討厭,那我們有喜歡討厭一定有取捨,那取捨就 是造業,業已經造了一定要接受果報,所以那個一切不受那個做不來,要怎麼做得來呢?一定要緣聚則生緣散則滅,然後事來則應,事去則靜,能夠這樣訓練久了以後,那個「受」就不會跑進我們的心裡面,這是有關連。
    所以後學一直在講的時候,為什麼在講說事來則應事去則靜,就是要我們先在日常生活先培養那種應對進退,就是能夠到達很自然,不進入內心的喜歡討厭,這個一定要我們在凡塵很努力,閱歷得多就是要看的多,知道的多經過的多,然後你才會看淡,不然那個「受」要我們去掉的話,後學是有實驗過很難,都會記在心上,只要記在心上就是業,那業形成,不能心上有心要清淨,所以那個要實際真正去做,真正的做會慢慢進步,慢慢的就不用心起,就可以到達然後到達一切不受,你看想沒有,行沒有,識沒有,整個五蘊蘊釀,我們要凡塵現象的因消失了,所以一切不受很重要,可是那個一定不是用說的,是要用做的,那做的話真理要明白『緣聚則生,緣散則滅』這樣了解嗎?(了解)
  :劉講師好,後學在做萬緣放下的時候就是睡著,可是睡著就做夢,那做夢的時候像劉講師講的事來則應,作夢的時候那些感受也是很真實,但是後學醒來的時候知道那是夢,就放下,放下,請問如何不要做夢?那做完夢的事件記起來是不是有報應?謝謝劉講師。
:,請坐,這個我們要知道要到達不做夢,那個是要到達真人的狀態,真人,我們人是一半真,一半假,真假合和,所以在真假合和時候我們都會作夢,夢就是我們的那個思想活動,所以在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的時候,睡著就讓它睡著,那睡著了以後各位要記得在做夢也是緣啦!那個也是緣要放下,所以做什麼夢境是什麼都不要記憶,都放下,全部都放下,能夠一直放,放到最後來做個2-3,3-4,那個時候我們可以萬緣都放下,所以所有的妄都盡了,真就顯,這樣了解嗎?
    所以後學沒有跟各位講說要做很長時間,因為大家聽到說要做這麼久時間喔,手腳都軟了,所以就不講,我們自己努力,做一分有一分的功效,你做的長時間有長時間的功效,就要記得萬緣放下,不管看到什麼聽到什麼,知道什麼,夢到什麼,什麼都放下,這樣會嗎?()要記得喔,不可以看到真高興都牢牢記得,都一定要放下,全部都放下,因為妄盡真才會顯,這樣了解嗎,夢見什麼都不要管,你的夢境太清楚了就表示你還用心啦!你用心還在『識心』方面,連那個也要放下,不管看到什麼也不要管它,要不隨。
  :劉講師剛剛前賢有請問那個不隨要怎麼樣解釋?
:不隨啊,那個不隨比如講,比喻的喔,比如你身上剛好要用一點錢,剛好有一個前賢說好我身邊有,你隨我來拿,你隨不隨?(全班大笑),你隨不隨?隨著去拿才有啊,又可以解決困難了啦所以這樣隨不隨了解了嗎?要不要隨,哈哈~所以我們要知道這個不隨叫『頓悟法門』,因為它是我們了解世界、眾生、業果三個因啊,都是因,那我們不隨的話三因斷,三因斷三緣不繼續,沒有了啦,所以你看那個斷,你看那個很無情的我就甘願給它欠錢,不隨,你說你跟我來,我又有錢拿那你就隨了啦,了解嗎?
  :請問三因斷是哪三因?
:因果的因,三因:世界的因,眾生的因業果的因,三因都沒有了啦!你都不隨了,都沒有了。
  :劉講師您說色塵聲塵...請解說一次謝謝!
:它是六塵全部,色聲香味觸法後面都加一個塵,:哪個塵?不是,凡塵的塵,就是污垢啦!那個都是生滅,六塵都是生滅,我們佛性常住不遷,下課!
   各位前賢後學告訴各位裡面的一段,這一段就是後學寫的楞嚴經(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講義最重要的一部分
就是『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
   寫在前面而已,所以這一句就可以使我們進入真理世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我們不知,性淨明體,所以才一直六道輪迴,只要我們知道『性淨明體,常住真心』六道輪迴就沒有,然後我們來體會常住,然後我們來體會現在,各位有沒有聽到微細的聲音微細的聲音有沒有聽到?(),有喔!我們要了解說:聲無既無滅,聲有亦非聲,聲滅二遠離,就是生跟滅兩個都遠離,是則常真實』,所以我們那個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祂是圓、通、常。常真實,圓真實,通真實,所以我們要了解到聲音有生滅,我們的聞性,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寄託在耳根,然後出來的『聞性』,那個聞性沒有生,也沒有滅,聲有的時候祂不是出生了,聲沒有祂也沒有滅,祂永遠都在,叫『常住』。
   那我們認識這個的時候那個真心就呈現,我們常住真心已經呈現了,那下面那個性然後清淨,然後體光明→性淨明體。然後底下那個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那個就沒有了。只要我們知道常住真心把祂呈現,整個ㄟ我們已經進入真理世界,我們的佛性各位就要了解到整個周圍假如說有聲音,不管哪個方向的聲音我們都能夠聽到,這個叫『圓』,『通』就是有牆壁那個聲音也透過牆壁,能夠通真實,而且我們那個佛性祂如如不動,常住不遷,永遠都在,後學以前不是用照相機的原理說嗎?有沒有?我們有玩過相機的人都知道,按快門的那一剎那鏡頭不能晃動,晃動了那個影像會模糊,那我們要了解到佛性在我們身上,我們求道都知道在玄關,那我們玄關又一直在動,那一直在動,假如說按照相機的原理我們照相都模糊不清,可是我們頭都一直動看的景象都很清晰對不對?就是我們佛性本體如如不動,所以那個『如是我聞』有沒有詳細解說?祂是脫根脫塵有沒有?脫出我們的根就是眼根,然後脫出外面的聲塵,『脫根脫塵、離緣獨立,離開所有的因緣,祂獨立存在的。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本體。有沒有聽進去啊?(沒有)沒有的話去聽MP3,CD還有看DVD,這個一定要詳細的了解,因為這個是讓我們如何轉凡成聖,已經轉凡夫成為聖人。了解嗎?(不了解)我們這個課(性理心法)的殊聖就在這裡,可以使我們轉凡成聖,而且不是很困難主要我們肯做就可以達到。
   這樣了解嗎? (不了解),一定要用心啦!只要你用心一定可以聽得懂,一定可以做得到,不會困難對不對?()!沒有一個人跟我回應,哈哈!不會困難,一定可以做到。所以剛好心血來潮不然講到...是不是講到那裏,不過這個重要啦!我們之前有先種佛因,現在來講這個就聽有了對嗎?假如說開始沒有種佛因來聽這個聽不懂,聽不懂,現在來聽雖然不是很清楚但是聽有意思了,知道意思,知道我們要追求的就是在我們的『眼前,就在我們的周遭,在我們的眼前就可以追得到,祂常住不遷,沒有遷變,然後文殊菩薩圓、通、常,圓真實,然後通真實,常真實,都是真真實實,實在的,所以我們要把圓通常這三個記得,佛性圓→圓滿的,然後通→通過牆壁,然後常住不遷,一定要記得,就在我們身上,就在我們身邊,都在的,很親切,都跟我們在一起。這樣了解嗎?後學都沒有蓋步(台語)無私藏,要成佛就是要這樣,認真去做就一定成佛,所以這個叫善報者不偷,各位有沒有抱住了啊!抱住我們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祂如如不動,切切實實,很實在的,只要我們肯做,肯用心一定可以進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