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0年5月16日 星期六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惠能這個偈語是針對神秀那個偈語來講的,菩提就是覺,它没有樹,不要走入形相,没有樹。明鏡也没有一個台,它只是一個比喻而已,所以明鏡亦非台,本來都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各位前賢,這個偈語有没有見性?有没有?(有)有啊?後面五祖講「亦未見性」,是騙我們的嗎?一代祖師可以騙人嗎?可不可以?一代的祖師可以騙人嗎?(不可以),那既然五祖講「亦未見性」,我們都說見了。到底見了没有啊?有没有啊?(有),還有啊?真的有啊?我們認定了嗎?認定他一定有啊?各位前賢,這個偈語是跟神秀相對,它是相對,神秀著有,六祖著空。著空,我們按照六祖所講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我們要不要再修道?用不用再修道?都已經本來無一物了,要不要再修?不用了。不用了我們會成佛嗎?我們會成佛嗎?不會,所以有没有見性?(沒有)。
   我們研究過六祖壇經都講,喔,很高超已經見性了。我們要了解,確實我們的佛性是這樣没有錯,「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可是我們要加一句,「修證即不無」,它這個是闡述染污即不得,「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是在講染污即不得。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你要把祂染污染不得,没有辦法去染污,因為祂不接受你染污,所以我們只要發現祂就可以。我們六道輪迴太久,所造的這些業太多,染的塵垢也不少,我們那個習性已經離佛性有一段距離。所以修證即不無,要修要改掉脾氣毛病,我們佛性裡面没有脾氣毛病,可是我們六道輪迴久了,我們都會沾惹一點。各位有没有脾氣毛病啊?(有),多不多啊?(多),多就要努力修!要去掉,不是我們應該有的。
所以,六祖講這個偈語「菩提本無樹」,菩提就是覺,没有落入形相。「明鏡亦非台」,就是我們的心那個明鏡,它也没有形相,没有一個實在的存在,所以他講全部都是空,都是無,都是没有。
   各位要了解這個没有是跟前面的有相對,各位前賢,我們「不要著有、不要著空、不要著亦有亦無、也不要著亦空亦有」,請問到底是有還是没有?(有),有啊?不是不要著嗎?有就著了啊,有没有?(有),還有喔?這麼厲害啊,有没有?(有),還有啊?第一個不要著有,就已經把那個有去掉了,我們怎麼還一直有呢?表示我們不接受真理。所以各位要了解到,後學這樣講「不著有,不著空,不著亦有亦無,不著非有非無」,這個叫做四偈詮,講不出來了對不對?講不出來叫做「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没辦法講了,還有心想怎麼想都没辦法想了,我們的本來面目整個都出來了,這樣會了没?就是這麼奧妙,奧不奧妙?没辦講了,没辦法講。言語道斷,你能夠講的,全部都没有進入。到你不能夠講的時候,那個就是中道。中道,我們要進入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就是這個,言語道斷,然後心行處滅,心能夠想的都不對,已經不能想,不能想的,剛才不是有講不可思議嗎?不能用頭腦來思,不能用嘴巴來論議。這樣知道嗎?已經全部把我們非常奧妙不生不滅的真心整個呈現了,整個呈現,所以我們要體會就是這樣。所以我們這邊得天獨厚,為什麼?後學在台北已經講那麼久,都還没有講到這樣,還没有講到這個程度喔,我們這邊答案都已經出來了。所以一定要按照不著於形相,不著於頑空。
    所以我們要知道,當我們還没領悟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我們看的外面的空,它是屬於頑空。頑空就是空之間没有東西在,我們領悟佛性以後,我們剛才不是說如如不動嗎?已經把整個佛性都推廣到整個宇宙虛空,所以整個宇宙虛空都是我們的真心佛性,所以那個空就不是頑空,而是真空,空中不空。空中有佛性在,妙有不有,没有形相。這樣知道嗎?所以我們在還没有了解之前,一定要薰習,把那個真理在我們八識田中都能蘊釀,讓它以後能夠成熟。所以六祖的偈語著空,對神秀的著有,剛好合起來中道,這樣了解嗎?不要著空,也不要著有,剛好中道。中道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是真心佛性的本體。那個中道我們要體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