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0年5月9日 星期六

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


︰什麼是佛性的本體?
︰佛性的本體,祂是不生不滅,如如不動,時時都在,我們身體(上)有很多的知覺,我們身體上的知覺都是我們的神經細胞的感覺;我們的神經感覺到了我現在身體很爽快,或者我現在身體生病了、或者我遇到了外面的事情感覺很煩,這些都一樣是覺,但這些是佛性的功能作用,它不是佛性本體。我們要了解佛性的本體狀態是脫根、脫塵、離身、離境、離緣獨立、無所依賴、常住不遷;祂是離開眾緣,超然獨立,我們要了解身體的部分,它都是生滅,那生滅是無常變化,我們佛性的本體,我們現在聽,是不是外面有聲音,那這些聲音它會消失。
    我們現在聽到,那個聽到的就是我們佛性的本體,不管是有聲音或聲音沒有了,聲音沒有了,我們聽到靜悄悄,全部都是佛性本體,祂是真、是常,祂是真─不會變化、不會假,但是我們身體的感覺,它都會變化,都是假,比如說身體不舒服,但這個不舒服過一陣子,就沒有了,可能是吃藥或著是運動,不舒服就沒有了,那這個沒有了,它就是有變化,所以這個過程當中只要有變化的就是佛性的功能作用;只有那個不會變化、了了分明不會變化的才是佛性的本體。
    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就棄生滅、守真常,把那個生滅變化的都去掉,那個不變的真常,你守住了那個就是本體,這個就看我們自己努力啦!【真常】都在,祂都不會消失,因為祂如如不動,不會變化,那你就要體會。我身體那個微細的部分,那個覺,都是一直在無常變化,那個是佛性的功能作用,那你就要去發覺,我那個不變的,就是佛性本體。只要你棄生滅守真常,只要你致虛極守靜篤,那個本體就出來了,那個出來了,只要你守得久,那個作用我們佛性本體的作用,祂會發揮。那作用發揮的時候,開始時你的第六感會特別敏銳,還未遇到的事情,你會事先知道,那個是我們佛性本體的功能作用,會知道什麼跟什麼,那不是奇奇怪怪的,那是我們佛性本體本有的,因為是我們現在都追求,凡塵的名跟利,所以這些功能就不見了,我們把名、利放掉了,功能就能顯現出來。
    那是要一段時間,時間久了,祂的功能作用就會愈來愈強。剛開始一天之內要發生的事情,你會事先知道,慢慢的一個禮拜,再來慢慢的一個月,接著慢慢的,很久的事你都知道,那是祂自然發生的。我們如果對佛性本體愈了解,就會有更多不可思議的事情會發生在我們日常生活之中。所以不是困難的,我們就要了解,我們修的道是平常、平凡、平淡、平實,這樣才是道,那如果說奇奇怪怪,那個都變化無常,那個都不是。  
    我們人生、老、病、死的死,死到的時候,就是沒辦法治療。人要死了,身體四大假合還給天地,那四大假合還給天地,我們已經有啟發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這個時候就是住在大乘大般涅槃咒,就是我們已經進入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所以身體的生死就跟我們無關;那假如我們沒有啟發我們佛性本體,生死對我們來說很重要,因為業又會把我們推到凡塵來現相,假如我們能夠了解到我們有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所以很多前賢會講:我們怎麼還會有佛性本體啊?有本體、有功能作用,好像沒有了解到、不知道這方面的常識,我們在凡塵不知道我們有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不知道的話我們就被業力推,那我們也不了解到凡塵所用的心跟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有什麼差別,我們研究了以後,我們確實知道有很大的差別
    尤其假如我們看「謝謝您」、「三寶」,我們就更能夠透徹了解,都有告訴我們怎麼樣實際的…,我們自己本身要實際的了解,凡塵在用的心是生滅的(認識的心,一直變化無常),我們不能拿這個心來修道,這個心來修道不管你修多少生、多少世都不會成道,所以一定要啟發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我們在「謝謝您」有講:你把所有的心都去掉,已經到達『無心』,那沒有心的時候,我們真心才會出來,那個時候才叫真心,那真心即心即佛。所以我們有看到經典講即心即佛,以為我們日常生活的心就是佛,要知道:「不是的,那個是屬於生滅變化(識心),那個不會成佛」,一定要找到不生不滅的真心,各位找到了沒有?(找到了)
     因為我們研究的話,我們都一直把不生不滅的真心闡釋、一直講解,只要我們都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這個時候所有的妄都已經去掉了(沒有妄了),那沒有妄的時候,真就呈現,真呈現在我們生活之中來講,祂是很靈敏的知覺性,因為祂沒有形相,看不到、也摸不着,可是在我們來說就很親切,了了分明,那個『靈敏的知覺性』,那個就是成佛的本錢,就是祂在成佛,那我們已經摸到就叫做『摸著根成仙作佛』,那你沒有啟發、沒有認識到,那個叫摸不着根瞎修行。所以我們一定要找到這個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這一個很親切都跟我們在一起,沒有一秒鐘離開,可是我們都沒有研究都沒有認識,就這樣一過一生,就這樣來到現在,我們現在不研究的話,那一生一過了,一樣又走入六道輪迴。
     雖然我們老師有保證我們萬八逍遙,可是在佛性來講萬八是很短暫,一轉眼就過去了,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一個元會也都很快一下子就過去了,所以這個時間是無盡止,它沒有邊,一直這樣經過,這個元會過了還有下個元會,還有下下個元會,一直就這樣過。那我們差別就在,我們修了以後,了解到佛性本體以後,我們可以回歸本位,就是已經在我們原來的地方,就是理天(道理的天),就在理的裡面,不在事相(事情形相)。那我們現在因為有造了業,有起心動念,所以我們在現相之中受苦,那受苦的時候我們又不研究,那就沒完沒了,都一直輪迴不息,那我們研究了知道了,我們原來可以超出六道輪迴,可以回歸到本位,不管再多的元會,我們都可以超越、超出輪迴之外,不在輪迴之中,因為我們在輪迴之中,所以我們不知道有那麼多的元會、不知道有那麼多的那一種時間的連續,不了解就迷迷糊糊一天過一天,那我們又很難發起強大的意願說:「我要離開苦海!」會覺得不苦,還很享受,就更不想努力修,那我們要知道,假如上天給我們遭遇很多的困難,那是要成就我們,要我們努力的修持脫離苦海。 
    假如上天要考我們的話,給我們賺大錢、給我們社會地位高,這下子保證輪迴,不會想修。所以要知道,我們在現相之中遭遇苦難是好事,遭遇很順的時候,那就是考驗來了;可是我們都不知道是上天考驗,不知不覺我們就被上天考倒了,考倒以後就在六道輪迴,沒有辦法回歸到我們本來。
     所以我們了解最殊勝就是大乘大般涅槃(最上乘的大乘),大般涅槃就是已經到達完全都不生不滅那一種狀態,我們真的就能夠回歸本位就是不生不滅;那我們在現相不可能,一定都生生死死無了期,都一直延續,沒辦法說消失掉。那我們現在都有研究了解知道,原來我們在凡塵之所以能夠生存就是有佛性,佛性在我們身體來講,我們的視聽言動全部都是佛性在指揮,那我們被凡塵的現象引誘,我們就走入追求現相,追求現相我們就忽略我們沒有形相的佛性本體,既然忽略了祂就沒辦法呈現,那不呈現祂退隱,我們就愈埋沒祂,我們在凡塵受的苦就愈來愈久都不知不覺,就會自己想:「啊!就是這樣,不然要怎麼樣」,不知道說有一個很好的方法,可以使我們脫離苦海。 
     尤其我們又都得道了,得道,道很殊勝啊,可是我們求道的時候,各位前賢,點傳師、講師跟我們講道很殊勝、很珍貴,那知道它殊勝珍貴在哪裡嘛?不知道,不知不覺。因為後學都講,我們道親善因緣不足,所以善知識很少,有善知識引導我們修的話,我們會很容易,那沒有善知識引導拼到滿頭疱(就是很努力),你再怎麼努力就是沒有一點成就,連那個脾氣毛病一點點也沒改掉,怎麼去改,改了一分增加十分,愈改脾氣毛病愈多愈大,所以就很不理想。 
    我們要了解,有好的方法。後學在北部有講兩次的三寶,兩次都有道親把它寫下來,後學看後來講的這一次比較簡單扼要,第一次講的很長,那個時候還比較算是不能洩漏天機,就是不能把三寶講出來,所以講的時候後學有講三寶不能錄音,聽的前賢就把錄音機放在包包裡面,把拉鍊拉起來,拉鍊的聲音都錄出來,拉起來以後就開始錄三寶,我們真的是很乖,後學都把它說出來。
    我們真的要了解到,非常殊勝很珍貴就在三寶裡面,這一次把三寶印成書面資料,後學講了以後,道親就一字一字寫成書面資料有寄下來,後學希望我們都能夠拿去研究,知道裡面到底哪個地方殊勝?珍貴在哪裡?你看了你就會知道,原來三寶是我們日常生活之中就用了,不是說你來佛堂拜拜才是,不是的;佛法僧都是在我們身上,玄關竅、五字真經、合同都在我們身上,在日常生活之中就呈現,各位有看了沒?可能有的有看,有的還沒。所以就請北部多印一點下來,印五百本下來,各位前賢要拿給求道的,沒有求道的不要給,只有這一本要給求道的,剩下永嘉大師證道歌、信心銘、如是我聞、張拙悟道偈,這個都可以給,沒求道也可以給。只有三寶一定要求道才可以給。希望各位都能夠研究,假如各位看後學所講的,道親把它寫下來,你就會看它內容是一貫的,前面那樣講後面也一定那樣講,只是講的角度不同而已,我們一定要追求一定要成就,從我們自己的內心深信:「深深地相信,我可以成道、我可以成佛,只是時間早晚」,我們一定不要放棄,我們一定要發心追求,已經證悟的很多前賢都又到凡塵來幫助修道人,可是一直找都找不到真的在修道的,所以就沒有地方著力,只要你努力的修,無形之間那個幫助很大,幫助我們解決看不見的一些挫折煩惱,都幫我們解決掉,所以我們住於大乘大般涅槃。
    所以我們不要光看文字,大乘就是最上乘,大般涅槃就是已經回歸到我們本位(不生不滅),涅槃是不生不滅,因為涅槃跟生死相對,沒有生死就不用涅槃,所以張拙悟道偈就講「生死涅槃等空華」,生死跟涅槃平等,是空中的花,兩個都不實在。所以加一個「大」字,大就是摩訶,就是充塞整個宇宙虛空就叫摩訶
    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當我們已經啟發我們佛性本體,用佛性本體在生活,這個時候,生死跟我們佛性本體就沒有關係,因為身體是天地的物質水火風土眾緣聚會借我用,我們早晚一定要還給天地,沒有一個人可以不用還,我們一口氣不來沒關係,身體還給天地,我們就跟整個宇宙虛空融成一體,就已經回歸到我們道理的天(理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