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0年7月18日 星期六

金剛經-21 第十五分持經功德-2第十六分能淨業障

我們講到第十五分持經功德。所以我們了解到,那個持就是拿出來用;那個經是我們的金剛本性,拿我們的金剛本性拿出來用,這樣的那個功德是無量無邊。沒有聲音嗎?我們上個禮拜有講,說用這個身來佈施,還不如我們受持我們金剛本性,受持我們的金剛本性就超越我們用身布施。

   各位都在看那一張偈語嗎?因為我們上次又講,會把金剛經時間拖得很久,所以這一張後學沒有準備要講,只是給各位拿回去看,是歷代祖師、佛傳承的偈語,是非常重要的偈語。像釋迦牟尼佛傳給摩訶迦葉的時候,說: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那個都是歷代祖師所最重要的傳承,那整張全部都是,從七佛開始,一直到西方28代,那因為後面的邊幅寫不下,所以從那個第10代祖以後,就只有寫傳承的偈語,就沒有再寫那個過程,那麼在七佛的傳承以及西方到第9代的時候,都有寫傳承的過程,那我們拿回去看,要慢慢看,因為它非常深啦!所以要慢慢的看,要看得懂,這個歷代祖師所傳的偈語,那個都非同小可,不是一般我們之前講的那樣,比較通俗化,它說的非常究竟。那個偈語都是非常的究竟,那因為恐怕寫下來會變得篇幅很長,那我們蒐集就不容易,所以後來,我們翻過後面那邊看,就只有寫那個傳承的偈語而已,沒有寫那個過程,可是我們就很少接近這種歷代祖師的傳承,就已經很少去接近,很少去探討。

   那因為我們對金剛經的研究,可以說很普遍、非常普遍,可是真正的透徹了解,也不是很容易啦!我們就是了解到,我們在生活之中,愈簡單的修持就愈接近我們的佛性本體,所以我們得到的三寶,關訣印,就是佛法僧啦!就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之中都可以應用的到。佛,就是佛性本體、就是玄關竅;然後法,就是五字真經;然後僧,就是合同;那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用、用佛法僧。我們了解說,用的已經可以進入了,那表示說我們可以持、持經。所以持經功德,我們要瞭解說,拿我們的金剛本性、我們的金剛,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我們拿出來用,那一定要在日常!在日常之中我們就已經拿出來用了,那個不用特地啦!不用找時間、不用找地點,什麼時刻我們都把我們的金剛本性都拿出來用,這個叫持經。持經功德勝過於無量無邊的身來布施,我們用身布施可以說很困難,因為我們都非常重視生命,那要用生命來布施,可以說不容易啦!那我們要受持自己的金剛本性,相對的來講就很容易,我們把我們的金剛本性拿出來用,所以這一分就明確的說,只要我們能夠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就是不違背。

   所以後學都一直講,我們要相信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那個非常重要。因為我們大部分的信,都沒有相信到我們自己的佛性本體回來,都是用在外面,那我們要知道,像儒家所說,信,黃中通理,那個信居中,統四端,兼萬善。四端:仁義禮智,那信在中,那個中就是我們佛性本體。我們要了解說,我們的佛性本體,祂統四端(仁義禮智)都從信發揮,所以只要我們信,那個道源功德母,都從信,都從我們的佛性本體發揮出來,所以我們只要相信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那個功德就已經勝過於生命布施,那麼底下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那個就是渡化,就是自己已經可以了,知道自己佛行本體,可以拿出來用,又可以渡化眾生,可以為人解說,所以這個經它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量的功德。

   所以我們瞭解說,不可思議,我們之前就有講過,我們不著有、然後我們也不著空,我們是什麼狀態?就已經不可思議!不著有、也不著空,這個你就講不出來了,這個就已經在佛性本體之中,所以不可思議!那我們可以說,只是缺少體會而已啦!我們不知道說不著有、不著空是什麼狀態,沒有實際的試驗過,所以不知道那一種情形。所以佛就講說,我們的金剛本性有不可思議、然後不可稱量、那個不可稱就是報身,不可量就是化身,然後無邊就是法身,所以有法身、有報身、有化身,這三個身都具備,那我們的法身是無邊,是沒有邊際;我們的報身是不可稱,非常的高大;然後我們的化身,千百億化身,不可量。所以我們瞭解說我們的本性祂有不可稱量無邊的功德。那麼,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所以我們了解這個大乘,就是恢復到我們那個本來了,回復到本位了,大乘、最上乘,都是要回歸到我們本位,那麼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能夠廣為人說,那麼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所以我們了解那個如來,就是我們的本性,那我們性分之中都知道,只要你能夠發揮受持讀誦,能夠把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能夠接受、能夠持用、受持,然後讀誦廣為人說,這樣的話,那個成就就不可量,等於是說化身無量無邊,那麼不可稱是報身,果報身有千丈之高,那個沒辦法去稱,然後無有邊,就是我們的法身,沒有邊際,所有整個全部都是法身,那不可思議的功德,我們從佛性本體發揮就有不可思議的功德。那麼如是人等、則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種人就可以荷擔,就是擔負傳承、就是要把如來挑出來賣,所以我們了解,阿就是無;耨多羅,上;無上,無上就是最高;三就是正;藐就是等;正等;然後三,正;菩提,覺,正覺。無上的正等正覺就是我們的佛性本體,佛性本體就稱無上的正等正覺;有時候我們應用可以把無上的正等正覺,應用到法門來修持,那釋迦牟尼佛就是修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就,修到成就以後,因為祂就住在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就沒有授記。

   我們上個禮拜就有一個問:法尚應捨,還記得嗎?都忘了,說法尚應捨,那下面那一句他沒有說,何況非法。法尚應捨就是在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最殊勝的法我們也到最後、修證成了以後,也要把它捨,就是要拋掉啦,那因為太殊勝了,捨不得拋啦,結果就沒辦法授記,還經過五百世咧,我們想想看,我們一世都很久了,經過五百世,我已經修到很高了怎麼都沒有授記啊?不像我們現在都沒有修,就有人帶我們去求道,就已經授記了,可是啊各位前賢,我們會覺得我們去求道很可貴嗎?很難得嗎?沒有感覺啊,甚至會埋怨,騙我、騙我來拜。有沒有?大部分很多都是這樣。因為我們現在,各位就是要了解,這個是時機的問題,上天大開普渡,那在我們那個時候(後學是民國六十三年的元旦求道),那個時候的求道,一定要身家清白、品行端正。不是三多四好咧,不是說你拉人來求就可以啊,那個點傳師會問,那個求道者的身家背景、他的狀況怎麼樣,假如說不理想的話,點傳師說不要渡,因為那個時機就很嚴格。所以啊,跟現在比只要有人求就好,拉來求道,是不是心態差很多?所以以往在民國六十幾年那時候求道的人,可以說根基都很深,所以整個道場就是非常的、怎麼說、絕對不會有東西被偷,也絕對不會有那一種負面的情形出現,都是喔、真的是我們整個佛性呈現,幫助大家,大家幫助大家,都是這樣。所以那個時候,尤其北部沒有大佛堂,開法會都帶到南部的大廟,那大廟進去看了以後,那個年歲很大的歐伊桑、歐巴桑都在顧火(廚房),因為那個大鍋在煮,用柴、用草茵起火(台語聽不太懂),用柴在煮,然後大鍋,然後歐巴桑在準備菜(台語),所以那個都是默默的在護持、在工作,然後他就會說,你們年輕人去講課,然後我們老的來做。因為年歲大了,比較要去渡人講給人家聽比較沒有那麼熟練,所以年輕人去渡人,他們年歲大的就來工作。所以要了解那個炒菜匙很大一支,那要炒菜,炒瓢要把菜舀上大的桶子(這幾句台語聽不太懂),那個沒有力還真不行,要有很大的力道才有辦法做。可是啊看他們都做得很高興,真的那個時期就是不一樣,那我們現在因為都是多多益善,三多四好,所以就沒有去規範一些、哪一些人不可以求道,就沒有規範。就變成良莠不齊,好的壞的都一起,所以東西要放好,不然你(東西)會不見,轉個頭,疑!我東西怎不見了,你看是不是差很多?以往,你就放心的放著,(東西)放到法會結束,你的東西不用怕不見,絕對在。所以那個時後、真的是、非常的、你就感受到很親近,真的就是道,整個在行為之中,道都呈現、整個都呈現。所以就感覺,整個佛性都運用了。可是現在我們因為科學很發達,大家接受整個社會的變化,然後因為很多的一些電視、電腦,又把我們的思想攪亂,那你整個接受的那一種畫面,很多都是沒有意思的啦,都暴力,所以我們就無形之間,你看從那個賓拉登一開始,無緣無故的用飛機去炸人家大樓,又沒冤仇,從那個時後就埋下那一種種子,不要有什麼原因。所以我們瞭解說,眾生真的很可憐,這個就形成一個共業,大家整個思想都不正確,那我們看一看你養一豬還可賣錢、養一隻狗還可以看門,你養一個人,他怎麼說?縱然我的父母在我一樣殺,後學看到這樣真的要掉眼淚,他不知道這個養兒育女是多麼的辛苦。那個孩子一發燒了,半夜一兩點趕快抱著,因為後學那個時候開計程車,要回家了,拜託啦,載我們去醫院,那個小孩子發燒,你看,那個父母親的心,那一種,跟我們現在年輕人所想的都脫節了,所以我們了解到,做人最基本的你人格要健全,你人格不健全還不如畜生,真的不如啦!所以我們一看社會發生的現象,這兩天在台北坐捷運,昨天少了八萬人,前天少了七萬人,大家都怕啦,如果我上去坐,哇!就沒命。因為都無緣無故啊,你看喔~那個報導,真的喔~又詳細的一直報,開始從那個龍山寺捷運車廂門一關,他就開始殺人,三秒鐘殺死三個人,三秒鐘喔!一秒鐘殺死一個人,那個被他殺死的在做什麼?假寐(聽不太懂),我們都這樣啦!坐車久不是都要養神嘛!開始閉目養神對不對?他就是在閉目養神,一下子,一刀就斃命了,三秒鐘三個,三分多鐘開到江子翠殺28個人,你看,這個真的我們一看了報導喔!我們都會嚇到,要坐上車喔!左看右看,有問題沒啊?有沒有辦法很安全的下車?所以就變成很多人就害怕,可是我們這個眾生的記性,是開始這兩天這樣啦,說少了七、八萬人在坐,可是你在經過一個月、兩個月一樣恢復!還是坐捷運方便,一樣恢復,自己小心一點就好,一些防身的東西熱賣,賣到缺貨,啊你看喔!人與人之間那一種互相照顧、那一種祥和的氣氛就不見了,所以我們要知道,我們那個眼光,你假如說用懷疑的眼光來看人,那個傷害很大咧!你假如說看他,唉呦,好像要傷害我,那一種眼光真的會殺人,所以我們就是要了解到,最起碼我們對自己不生不滅佛性要有把握,我們相信祂,縱然我們身體不在了,這個是天地的物質,水火風土,這個跟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沒有關係,那我很篤定,不要受到那一些干擾、影響,我們就篤定、沒事、絕對就沒事。那你這樣的互相猜忌,那個生活就很難過啦!所以我們真的很不希望看到這個社會發生這個現象。我們南部都很單純,不會有這個事,可是我們難免說也要玩一玩,到北部去,往後到北部的話,各自小心。

   那麼底下佛就講,何以故,為什麼能夠相信自己不生不滅佛性本體,可以荷擔如來,把如來挑出來賣,是什麼原因呢?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所以我們瞭解說,樂小法,樂就是喜歡啦,很喜歡;那麼小法,就是小乘佛法,就是不了義法。不了義,各位前賢,對不了義跟了義法,了解嗎?不能了解喔!

   了義法就是究竟,究竟讓我們到達究竟、最高的程度,那個叫了義,那個都是上乘;那不了義就是中間的過程,中間那個修的過程,那個是不了義法,那我們假如說樂小法,就是喜歡中間的那一些過程,他不追求到最上乘,也就是獨善其身,他不要兼善天下。那我們要瞭解到,你要獨善其身,也成不了佛。你想兼善天下,因為你體會到,那個絕對的無極只有一,沒有相對啦!那你要獨善其身,那已經產生相對,就是有二啦!那你有二,你就成就不了非常高的程度。所以我們要瞭解說,我們追求要追求了義、要追求究竟,大乘的、最上乘的,我們不要去追求不了義法。那不了義法比較好修啦,了義法從一發心就不一樣,所以我們瞭解說,樂小法者,喜歡小乘佛法,喜歡不了義法。這樣了解不了義嗎?了解沒?就是他中間修持的過程到不了究竟啦!就是成就不了佛、成不了道,那個叫小乘法、小法。那已經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我們之前都講說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那在我們金剛經快到一半,一半就是16分,那麼快到一半的時候,它把下一半的意思就點出來,因為我們前半就是要啟發我們般若妙智慧,所以都是在形相無所住,然後啟發我們般若妙智慧,所以不要住相。

   那後半部就是要我們從心裡面都已經無所住了,心明無住已顯般若離體,跟前面境明無住以彰般若正智完全不同,它是在形相不要住,然後把我們的佛性,那個般若妙智慧能夠啟發出來,那個是我們上半部的重點所在;那現在要進入到下半段了,就要了解說從心來明瞭,心明無住,從心來了解一切都無所住,然後要把般若離體整個呈現,那般若就是妙智慧,般若離體就是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所以我們瞭解說,我們著相,那個是形相;那個著見,又深入一層在心裡面了。我們心理面是見,外面是相。這樣各位了解意思了嗎?我們著我見,我見深根蒂固啦;那著我相(形相),比較容易去除、摒除掉。所以這邊就已經把後半段的心明無住以顯般若離體把它點出來,說要境明無住,然後以彰、彰顯我們般若的正智,就是我們正確的智慧。那已經都有了、智慧有了,我們就是要進入本體了,所以那個般若離體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所以這邊就講,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所以在這個四相,我們之前都一再的說,因為在文字的話我們所了解的都比較粗淺,可是在實際的方面我們要深入。所以只要落入能所、在凡塵的落入能所,它都有四相啦!所以我們要從生活之中,就能夠確實地掌握:就是沒有能所。沒有能所,各位前賢,就已經不可思議,就已經進入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那因為我們習慣了、六道輪迴都很習慣,所以能所也沒有覺得什麼不對啦,那我們就不會努力的去把能所雙泯。能也泯滅了,所也泯滅了,那把它融成一體了。就是不著有、也不著空,我們就在佛性本體啦。這樣聽懂嗎?很詳細嘛喔!所以我們瞭解說,樂小法,小乘佛法(那個不了義法)很容易修啦,那很容易修,可是修不究竟、不成道。

   所以就講,即於此經,就是對我們的金剛本性不聽受,沒有辦法去接受啦,就是不相信自己的金剛本性。所以我們要瞭解到喔,連相信我們自己金剛本性都這麼不容易啊,不容易喔,樂小法就沒辦法,所以有時候跟一些比較沒有接近修道的人跟他講,我們的佛性很奧妙,他會你說:有嘛?我們有佛性嘛?一聽了以後會很洩氣啦,唉呦,沒佛性要怎麼活?就是有啊,可是就是因為都不研究啦。那麼他對自己的金剛本性不能聽受讀誦,沒有辦法接受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那你沒有辦法聽受,當然就沒有辦法為人解說你要讀誦、為人解說,聽都不能,哪能夠去解說,所以我們了解喜歡小乘佛法就是這樣。

   那麼底下佛就講,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在在處處就是不管什麼地方所在,無所不在,整個所有空間全部都是。在在處處,假如說有我們的金剛本性,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所以我們瞭解說,你看我們那個金剛本性,三善道,世就是過去現在外來;間: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叫間。世間,然後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算六道裡面的三善道,所應該供養,要來供養金剛本性。所以我們就了解說,金剛本性的可貴。我們一定要進入實際的義理,不能住在文字,假如說我們住在文字的話,那整個意思就差很多了,我們要進入真正的、不管是什麼地方所在,有我們金剛本性的地方,三善道都要供養。當知此處、則為是塔,有這個金剛本性的地方所在,就是出生佛的寶塔,就是能夠有佛在這個地方出現,皆應恭敬,有佛出現我們都要恭敬,就是恭敬我們不生不滅的金剛本性,我們的佛性本體。作禮圍遶,就是要很恭敬我們自己的金剛本性。然後以諸華香而散其處,那個華就是花啦,要花香散在能夠成佛的地方所在。所以我們瞭解說,那個持經功德是無量無邊啦,一定我們要相信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那個你能夠相信了、能夠整個啟發了,那整個的那個功德就沒辦法詳細的說明。

   那我們就看十六分,能淨業障,所以我們了解到說,我們用我們的金剛本性就可以來淨(清淨)我們的業障,所以經典裡面,有復次,就是表示跟上一分有連帶的關係。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所以我們有時候看到這一分的經文,很容易被經文誤導,因為它說世人輕賤,先世罪業會消滅。我們一定要知道,我們能夠把先世(就是以往)、以往的罪業消滅,是在我們受持我們金剛本性,我們受持我們的金剛本性,罪業才消滅,不是說受人輕賤然後罪業消滅。假如說我們在凡塵的那一些功德跟罪業可以互相抵銷的話,那我們金剛經的前面就有講,我們能夠聽到金剛本性,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重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假如說罪業可以互相抵銷的話,那我們所種的善根是那麼遙遠、是那麼多,早就抵銷了啦,為什麼還今世應墮惡道,各位有沒有體會出來?可能我們都很少用那麼多的心進入經文本身,所以我們這一分就是要了解道,它說我們善男、信女能夠受持、能夠讀誦我們的金剛本性,假如說還被人家輕賤,表示我們有一些所作所為還不符合真理,才會被人輕賤。所以我們就是了解,這個是給我們警惕,說我們在凡塵的所作所為,看看有沒有過錯,假如說,有人都對我們輕賤、看輕、瞧不起,那表示我們所做有偏、有差,所以那一種有偏差的這一些行為動作,是應該墮入惡道(就是畜生道、地獄道、餓鬼道),讓我們感覺到說,疑!好像我已經受持我的金剛本性,為什麼很多人還對我看輕、然後看賤,那就是表示我們的一些作為不知不覺都跟真理相違背,所以因為這個關係,讓人、讓那一些看輕你、輕賤你的人,來提醒你,說你的行持不正確,這樣我們才有辦法把自己的、累世的這一些不合真理的行為改過,這個是、我們就是要感謝啦。所以一些惡知識也是我們的良師益友,也是我們的善知識,雖然他對我們不恭敬,可是要感謝他,因為有他的提起,我們才有改正的機會。那真正的我們的罪業會消滅,就是因為我們已經受持讀誦此經。所以後學說,翻譯金剛經的把文字這樣一編排,我們很多人都會被誤導,被它文字誤導,說我們被人家看輕,罪業就消失,各位看文字是不是這樣?文字它呈現的意思就是這樣。說我們被人家輕賤,我們先世的罪業就消滅了,有沒有?

   所以後學就講,假如說現在人家看輕你,罪業就可以消滅,那我們看一看前面正信希有,那個能夠生實信,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那佛就講,『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只要持戒修福,不要很高的智慧,持戒修福就可以。然後『以此為實』,就是對自己的金剛本性能夠產生信心,那佛就講,『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各位就可以想像,假如說罪業可以抵消,人家一看輕你罪業就抵銷,那它前面這個『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那個善根不能去抵銷你的罪業嘛,各位有沒有這樣去想?不要講出來也不知道,那個都已經講那麼久了,都已經忘記了。

   所以我們要瞭解到,如是因如是果,因果它是定理啦,所以我們之前才會一直講,縱經百千劫,所做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還記得嗎?記得喔!所以我們就可以從偈語來領悟它的意思。縱然經過百千劫,你有所做下來的罪業,它都在,不會消失啦,可是第三句就最奧妙,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所以啊,那個因跟緣兩個會遇,你就要接受果報。那我們已經受、持,已經接受自己金剛本體不生不滅的本體,已經受,然後又持,拿出來用。各位前賢我們會不會造因,說把以往的那一些罪業拉來,會不會?我們會不會做?不會了啦。為什麼?金剛本性祂是絕對體,沒有兩邊,所以我們不會去做一些會把以往的罪業拉來的那個因、那個種子。不會!那麼我們既然不會,你看因緣會遇時,就要因緣會遇你才會遇到果報,那你都讓因緣已經消滅了,是不是已經沒有了?這樣了解嘛!所以我們真的研究要透徹,不能說一知半解,不能說看到經文這樣寫,然後就相信經文裡面就是對。講得沒錯啦,可是我們解說的一定要透徹。

   假如說這邊:被人輕賤,罪業就可以消滅,那他一佛二佛三四五佛種的善根,那個種的善根那麼多、那麼久,比不過人家輕賤的態度嘛?我們就可以想像,人家表現出來的態度,對你看輕、對你作賤,那個不是很小事嗎?對不對?那我們累世一佛二佛三四五佛,那是要很久咧,所以我們要知道說,一佛跟二佛的時間,那都幾千年啊。你看我們現在,釋迦牟尼已經歸家了,轉到我們彌勒祖師,那什麼時候下生啊?各位前賢,我們彌勒祖師什麼時候下生啊?你看,賢劫的第五佛啦,那四佛跟第五佛差這麼久,還沒啦、還沒來,所以各位手上拿的這個偈語,它只有記載七佛,莊嚴劫的後面三個,然後到我們賢劫的前面,到我們彌勒祖師,記載以後沒有。可是傳承偈語只有到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傳給大弟子迦葉,有那個偈語、傳承偈語。那我們彌勒祖師掌天盤,祂還沒有傳、還沒有交,沒有接交,所以還沒有偈語。

   所以我們就是瞭解到,那個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時間是非常的久,很久很久很久,你看他一直在累積啊。各位要知道喔,我們累積這麼久的時間,然後能夠聽到金剛本性,我們就能夠相信、就以此為實,難能可貴啊!有沒有很可貴?(),各位就可以想像,你看你要來這邊坐下來聽性理心法,坐的住嘛?那個都聽不懂啦,就把這個撇開了,我們放棄啦!各位要知道喔,最怕我們自己放棄自己,我們若放棄,佛菩薩都救不回來。所以你要自己發心修才是正途,你不能這麼難修、又聽不懂,不然都不要好了。很好修,你看晚上,馬上天就暗了,明天又天亮了,我們好修這好像這樣,天暗天亮,很自然,自然而然。只要我們能夠抓的住我們金剛本性,你受持金剛本性,把我們金剛本性在日常應用,就請佛性當家啦,大概我們現在最困難就是這兒,唉呦,都六根在當家,要請佛性出來當家好像不是很容易。

   那我們要瞭解到,我們現在再怎麼樣的挫折之下,一定要請佛性當家,我們在一口氣不來的時候,我們就知道,佛性當家有多麼好,因為自由自在、條條大路通理天;那你不請佛性當家的時候,一口氣不來,唉呦,怎麼都沒有路,要走去哪兒,那個時候來不及耶,來不及喔~哎呦,慢一點,我再來修、我再認真修啦,來不及喔~現在身體還可以用,要趕快用,不是要借假修真嘛,我們不要借著佛性來享受身體的假,不要;借著假的身體來修真的佛性,讓祂能夠自由自在,能夠回歸到理天。老師在講我說洩漏天機就是這個啦,為什麼?老師只有萬八咧,我還是超越的咧。所以我們要瞭解說,我們要借這個機會,既然都已經授記了,可以成佛可以成道,我們為什麼不趕快利用啊?所以要知道說,喔!這個這麼好用,要趕快用,趕快請佛性出來當家,有那麼困難嗎?佛性當家有那麼困難嗎?很簡單嘛!你看晚上一定不久就到了,又明天又到了,又一天了,一轉眼我們一生就過了,當我們已經可以請佛性當家的時候,你一定一直笑啦,終於成功了!可是你假如說被外界誘惑,六根又作用了,哎,那不行。所以不要用六根,我們用佛性,用佛性當家,不會很困難,那我們先跟六根商量妥協,就可以很平安渡過,那真正的佛性出來當家,你就真的會體會,就是知得一萬事畢,那個佛性當家就是一,你已經知道了,知道一了,沒有兩邊了,沒有空、沒有有,不著空、不著有,不著,那個就是金剛本性,那我們都可以好好利用,我們金剛本性,生活之中就已經全部都是了。

   所以看歷代祖師他們所傳承的,也就是這個,沒有兩邊的啦,絕對是金剛本體。所以我們能夠受持我們的金剛本性,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應該喔,我們要這樣接啦,會比較不會騙我們啦。這個受持我們金剛本性,然後先世罪業則為消滅,各位前賢這樣會不會接?接得起來嘛?會啦喔。不要說為人輕賤,先世罪業消滅,這樣的話我們會被它騙,那個不是真理,真正的真理是在受持我們金剛本性,受持金剛本性了以後,我們的先世罪業消滅。這樣了解嘛?我們從理來分析,因為金剛本性是一,沒有二、沒有兩邊,祂沒有善惡,祂都是一體,所以一體之中有沒有罪業?所以之前我們不是有講四祖對法融講的那一段嘛?各位還記得嘛?還記不記得?

   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德,總在心源。一切戒門、定門、慧門、神通變化,悉自具足,不離汝心。一切煩惱業障,本來空寂。一切因果,皆如夢幻。無三界可出,無菩提可求。人與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虛曠,絕思絕慮。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更無闕少,與佛何殊?更無別法,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觀行,亦莫澄心,莫起貪嗔,莫懷愁慮,蕩蕩無礙,任意縱橫,不作諸善,不作諸惡,行住坐臥,觸目遇緣,總是佛之妙用。快樂無憂,故名為佛。 

   記不記得?不記得喔,所以我們就瞭解到,從四祖對法融講的偈語裡面,我們就知道,無三界可出,無菩提可求,為什麼?當下全部都是了,當下全部都是了,所以沒有三界可以出,也沒有菩提可以求,當下就是菩提,當下已經就是無極,這樣知道嘛?所以我們看要知道意思,它不是說我們凡塵沒有三界可以出啦,在凡塵若我們沉入那個塵垢,絕對有三界,有欲界、有色界、有無色界,很明顯對不對?我們在金剛本體之中有沒有?有沒有三界?沒有啦。所以它在講都是在講我們的本性、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沒有這一些啦,這樣了解嘛?所以我們一定要超越經文,那個經文的涵意它只是(幫我們)帶路、帶我們到那個…差不多了,不是講嘛,向上一著,千聖不傳。有沒有?有沒有?那為什麼不傳?沒辦法傳啦,所以就要靠我們領悟,你領悟就可以到啊,傳就不能傳,講就不對了,一講出來都會有誤差,不對了!那你不講,你領悟了,哇!真正的到了,不著有、不著空,我們想想看,不著有、不著空,什麼狀態?真的不可思議啦,你怎麼想,不對,你怎麼想都不對,那個不能說的就是向上一著、千聖不傳。就是這個啦,等一下老師來又說…。

   所以我們要知道說,我們遇到大開普渡,是最幸運啦,那以往要我們這樣一直修、修、修,修到授記成佛,真的沒機會啦。很困難,那我們現在整個社會都向下沉淪,愈來愈不像樣,愈來愈離我們那個金剛本性,愈來離愈遠,你說要去追求我們金剛本性,啊!甲卡麥耶(台語),對不對?會不會這樣跟他講?你要去追求那個喔,甲卡麥耶(台語),就是多餘的意思。可是我們要瞭解到,為什麼以前的聖賢就講,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沒有困難的事,就只怕你沒有心,你沒有心就成不了事,那只要你有心絕對成的了事,所以我們在很短暫的一生之中,一定要好好把握應用,不能讓祂空過啦。這個時間真的不等人,很快,一天過一天,很快,又已經五月,五月又快完了,對啊,真的很快,這個老師給我講三年的,還剩下一年多而已,那往後就看老師的意思,要不要再給我繼續講。

「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

   所以這個數目我們都會被它擾亂了,那個那由他就是千萬,千萬叫做那由他;那個阿僧祇劫,就是後學有講過,各位都還記得嘛?阿僧祇劫到底有多久,就是我們這個,那由他就是千萬,那千萬的那由他就是個位數,那個十百千萬,又到千萬的那由他,叫做一個蘋婆;然後一個蘋婆,個位數,又個十百千萬,千萬的蘋婆叫做一個迦他;然後也是個位數,個十百千萬,千萬的迦它叫做一個阿僧祇劫。這樣多久?我們計算機都燒掉,都沒辦法算,所以那個時間真的是非常久的久,上面又加兩個字無量,阿僧祇劫都已經過久了,它還無量。因為佛就講,釋迦牟尼佛說,我們修道要經過三個阿僧祇劫,三個,那它這個是無量,不是三個而已喔,是無量的阿僧祇劫。所以我們就了解說,那個已經就是一直連續的都在修道,只要有落入現相都在修道。那麼在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有那麼多的佛啦,所以我們要瞭解到,我們也都是佛啦,那為什麼沒有成佛,因為我們不願意成佛啦,各位前賢想想看,願不願意成佛?我們都不願意啊,為什麼?被我們自己的見解障礙。我們的所見、所覺,都不是真理。所以我們追求凡塵的一切,就沾惹很多塵垢,所以貪戀凡塵變成我們的習性,我們習慣性貪戀凡塵,假如說問,各位前賢貪不貪戀凡塵?還真不好回答,貪不貪戀?要真的不貪戀喔!有一個咒語,叫做四諦順忍羅陀尼,各位有沒有聽過?這個是維摩詰,維摩詰是在東方琉璃世界。然後那個琉璃世界的佛跟維摩詰講,你到娑婆世界來渡化眾生,維摩詰說我不敢去。然後琉璃世界的佛就跟維摩詰講,你不是去一次了嘛!去幫助釋迦牟尼佛渡化眾生,他(維摩詰)說來一次已經怕死了,不敢再來啦。然後,琉璃世界的佛跟他(維摩詰)講,沒關係,我一個偈語、一個咒(四諦順忍羅陀尼)給你,你只要拿著這個去娑婆世界,你就不怕迷失。所以後學一看到以後就把它抄出來,然後抄出來以後,因為那個時候是第一次接觸,還沒有信心,我就先自己持誦,然後我持誦三年,就真的喔~有功效!對凡塵事都可以置之度外,可以拋的很乾淨,不會被凡塵事引誘。耶~我說這個好耶!因為剛寫出來的時候,我也有給道親啦,可是道親也一樣沒信心可以持誦,等到我三年到了有功夫的時候,我就跟他講可以傳了,就讓大家不貪戀凡塵了。你可以持誦,因為那個很好持誦,因為很多的那一些咒,都有一點類似,都很像很像,就很好念,所以你每天最少念一次,念個三年,絕對有功效,讓你自己感受,喔!真的我不貪戀凡塵了,可以把凡塵事全部都撇開。可是我們,各位前賢,我們現在很老實對自己說啦,我喜不喜歡凡塵?我們內心是這樣啦:啊!凡塵這麼苦,不要啦、不要在凡塵!可是有一些時候、有一些現相、有一些事情啊,耶~還是很貪戀,還是好咧,還是再住啦,這還不錯,凡塵還是可以住。所以你看,我們對凡塵事,我們要真的老實對自己說:我貪戀凡塵的什麼?你誠實的把它寫下來,然後你誦四諦順忍羅陀尼,你誦個三年,你再來看,你所對凡塵的貪戀還在不在?它有沒有變化?有沒有消失?你就會很明顯的去感受到,真的不同,一些很難放的,真的可以放,就可以不要,所以容易讓我們佛性本體清淨,那個是幫助啦、日常生活的幫助。我們要瞭解到,每天都是白天黑夜、白天黑夜,都是三餐,都是一直在經過啊,然後再加個,後學覺得啦,你持誦四諦順忍羅陀尼,持誦一遍頭到尾你很熟悉的時候,不要五十秒,不用五十秒你就可以持誦一次,快不快?因為它很順口,就可以…耶,我們這邊也有啊!我們這邊有啊!有四諦順忍羅陀尼。我們可以自己實驗,你假如說效果要大一點的話,你每天持誦七次,因為一次才五十秒啊,七次才多久,三分多鐘而已啊!從龍山寺到江子翠,三分多鐘,28個人受傷,那個時候你就可以誦七次。

   所以,悉皆供養承事,釋迦牟尼佛遇到這麼多的佛,祂都全部供養承事啦,無空過者,我們就是瞭解到,最容易體會的,就是我們在佛堂,不是人家來了都要打毛巾嘛?有沒有?那個就是供養承事。來,我們就給他打毛巾,然後他參駕完了以後,我們還端個茶,那個叫做供養承事。那空過,就是太過於靠俗(台語),啊!你自己來,那你都不給人家打毛巾、也不端茶,你叫人家自己來,那個叫做空過啦。這樣有容易了解嘛?很容易了解對不對?所以我們供養承事也不是很困難,就是他有什麼事情,你去幫他做。這樣就是供養承事。

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各位就可以看,釋迦牟尼佛供養的佛那麼多啦,八百四千萬億、千千萬!那個千萬,哇!真的是非常多。那只要我們能夠受持讀誦我們金剛本性,功德就勝過於釋迦摩尼佛供養那麼多佛的功德。各位就可以想像,到底、這個佛已經比喻到已經沒辦法了、最高頂點的比喻。說只要你能夠受持,受,接受自己金剛本性、不生不滅佛性本體;然後持,拿出來用,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都是我們金剛本性在當家作主、在發號施令,那個叫做持。這樣有沒有更聽懂一點,更知道了對不對?我們受,真的對自己不生不滅佛性本體知道了、瞭解了,受了。可是持,就是你要佛性當家,你整個生活之中佛性當家,那個才叫持,這樣了解嘛?哇!兩個字就很難做喔,對不對?所以我們要瞭解到,真的就不用很多啦,一個字、兩個字、一句話就可以讓我們成就。

   所以釋迦牟尼佛供養那個多的佛,還不如我們受持讀誦此經,所以各位一定要加強、加強我們在金剛經方面的用心,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已經大到不得了啦,非常的大,那個功德,持誦此經的功德非常的大。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具說就是詳細具備裡面的內容、全部都講),或有人聞,心則狂亂,狐疑不信。就是因為太大、太多了,所以不容易相信。所以在後末世,就是我們現在,我們現在就是後末世,因為後末世要受持我們的金剛本性,非常困難,都把祂撇到外面了,我們金剛本體都被我們放棄,不要了。那假如說能夠受持讀誦,所得到的功德無量無邊,用算是不能比喻的啦、有夠多。我若具說,釋迦牟尼佛假如說,全部把內容都講出來的話,有人聽到心會狂亂,就是怎麼有這麼大、有這麼多?就是會狐疑不信,就是不會相信。

   那底下就跟須菩提講,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就是我們的那個金剛經義理,我們金剛本性發揮出來的那個,不可思議。然後得到那個果報也一樣,不可思議。所以我們要瞭解說,那個金剛經、金剛本性、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祂都已經到達那一種無極狀態,那麼在無極狀態之中,你沒有辦法去思索、想像,你想不到的啦,那一種…你看喔,從無極祂可以一本散於萬殊,我們凡塵萬相萬事,都是從無極而來,那你看我們的佛性就有這麼大的功能,可是我們都不研究,都不知道啦!那現在佛都詳細的說明。

   這一分都已經、就是…前半段,境明無住以彰般若正智。境就是看得見的形相,看得見的形相我們都無所住,然後彰顯我們的般若妙智慧,把我們的般若妙智慧整個彰顯出來,到第十六分就結束了。那麼,第17分開始就是,心明無住以顯般若理體,後學在那個講義裡面有寫,可是假如說大家只有看金剛經的書就沒有啦,沒有這分別,沒以這裡面詳細的分。那麼從1724,就是深觀無住以進修。2531,究極無住以成證,這個32就是流通分,它已經進入流通。

   所以我們了解說,心明無住,我們心要瞭解,一切都無所住,心不能住。那上半段境明無住,在看得見的形相都無所住,到底下就已經心明無住,心明無住以顯般若理體,那個理體就是佛性,不生不滅的本體。

   那麼一開頭就講,究竟無我,這個在凡塵之中,我們就是了解到,身體、我們都把這個身體當成是我,可是我們要知道,研究到徹底啊,這個身體的我不存在啦,所以究竟無我,就是講這個身體的我不存在。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這個時候就是已經前半段講完了,這個時候,須菩提就向釋迦牟尼佛表白他心裡面的意思。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我們看起來這個後半段跟前半段,有一點一樣、類似。前半段須菩提也是問: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那麼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所以各位前賢,這個地方的差別,前面須菩提問的時候,他是已經發現到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那已經發現的時候,是怕他記不下來、丟掉了,所以就問佛,怎麼樣使祂可以住下來,這樣知道意思嘛!可是經過佛一講,都應無所住嘛!啊到這個地方喔,糟糕了,拋不開了,這樣了解意思嘛?就把那個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因為發心也是有心相,你發心有心的形相,那這個形相,耶,也是都住(相了),那要怎麼樣讓它都不要住,全部都可以去掉,所以兩個地方的意思,前面是怕住不下來,後面是怕推不出去,這樣知道嘛?前面我們要瞭解說,那個古本的金剛經,它是應云何住?說我應該怎麼樣使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都能夠住下來,不要不見,前面是這樣。那經過佛一講解了以後,都不能住,一有所住我們覺心就死亡了,所以不能住。那這個時候他發現說,啊,那我發那一種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也是心相啊,那要怎麼樣把祂推出去?一個怕祂住不下來,一個怕祂推不出去。這樣知道意思嗎?可是我們假如說,光這一本一直看,你看金剛經一直看,大概看不出來這個意思,你會不知道說,原來須菩提前面問的是怕住不下來,後面問的是說怕推不出去。所以我們把那個差別點把它點明,就是問題在這裡,一個已經發現了,各位就可以瞭解,當我們發現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夠不夠高興?法喜充滿對不對?喔!那不要不見喔!是不是要把祂住下來?所以我們就可想像,須菩提也是那樣,希望說能夠住、能夠在,不要消失,然後經過佛一講解以後,你若一有所住,你的覺心就已經消失了,就沒有覺,那就變無明。那我發現我的無上正等正覺心,那也是相啊,那我要怎麼去把祂推開、不要祂。這樣了解意思嘛?我們先知道它的差別所在,一個怕住不下來,一個怕推不出去,然後我們再看佛怎麼回答。

佛告須菩提,安兩個字佛告,很慎重,表示底下的經文不能忽略、看過。

「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生如是心,所以各位前賢,它這兩個「當生」,就破掉我們那一種發現,自己不生不滅佛性本體。這個是你本有的,不是你現在發現才有的,這樣了解嘛?那就他(須菩提)一直再推不掉啦,結果佛一講了,兩個字「當生」,哇!就不見了,他那個發心的心相就不見了,「當生」,當生如是心,那個就是你本來,那個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是你的本來的,不是你發現的時候才有,這樣聽懂了喔?祂本來就有,不是你發現才有,所以你不用去發現那個心相住下來,不用,因為你本來就有,這樣了解了喔?佛一講了以後,耶,問題都解決了,那個住相的心就不見了,那個本來就有的,當生如是心。

   然後,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所以那個底下說我們渡化眾生,佛就講,我應,變成我們分內的事啦,不是說我要發心去渡眾生;渡眾生是我份內的事,各位前賢有沒有一樣?是不是整個意思都不同了?我應,就變成我份內的事、我本份內的事情,不是說我發心才去渡化眾生,我不發心就不渡化。可是佛這樣一回答,我應滅度一切眾生,變成滅渡一切眾生就是份內、本份內的事,不是你發心才做的,是你本分就要做。所以我說,這個真的是喔,回答的有很簡單、有很清晰,讓我們知道。所以滅,就是把那個妄、虛妄的相滅掉;渡就是復回我們的覺性。把那個假的相都破除掉了,把那個覺性都復回,滅渡。滅掉虛妄之相,復回自己本性。所以,我應滅度一切眾生。然後,滅度一切眾生已,已經把所有的眾生都渡了,渡他們成道成佛了,已經都渡了。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但是沒有一個是你渡的啦,為什麼?他們自性自渡。你只是一個轉折點,你給他點一下,說你就是要修道,才有辦法成道成佛,跟他講一下,然後他自己修,所以你滅渡眾生,沒有一個眾生是你滅渡的。所以我們假如說有研究這個喔,我們就了解說,我們去渡人就不會一直算說渡幾個人,有沒有?之前我渡幾個人了,怕忘記了,又記在簿子上。然後你看到這樣,沒有一個是我,已經渡盡所有眾生,沒有一個是我渡的。所這個我們要從真理瞭解,為什麼?眾生假如說他自己不修道,那個成道成佛不可能啦,所以說都是要眾生自己發心修道。那你要渡化他,只不過是一個增上緣,

   增加向上的因緣,只是這樣而已。喔,我來渡眾生,只不過是告訴他一條路,你要回天,你要回到你的原來故家鄉,就是這樣。那他要自己修啊,才會成道、才會成佛。這樣意思都出來,有沒有?就很清晰的,把那整個意思都呈現。應該,本份內的事,不是發心要去渡化眾生。喔~我發心到哪裡去渡眾生,我們都以為那個是…,喔,我若發心才能夠渡,不發心就沒有。其實我們渡化眾生是本份內就要做的事,然後我們的那個金剛佛性本體,本來就有,不是說我們發現以後祂才有,你沒有發現祂一樣在、一樣有。所以佛這樣一回答了以後,整個那個意思就很清晰。

何以故?底下佛又講,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菩薩要渡化眾生,假如說有四相,他就不是菩薩啦,他是眾生。這樣了解嘛?所以就不能有分別心啦,我們一四相了,就是分別心。所以,我們看金剛經的經文,它並不是很多啦。

   可是它的意思我們就一定要瞭解,說只要我們有三心四相,那個就分別心,那一定是眾生、凡夫啦,成不了佛。那你已經都沒有,沒有四相了、沒有三心了,那已經都可以成就。所以我們就了解到說,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他不是菩薩他是眾生、他是凡夫。所以者何?為什麼呢?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實在沒有法啦。所以我們最容易被這個文字迷惑。實在沒有,回到本來了這個時候,有沒有?我們現在在凡塵,就是迷昧、然後造了很多的業、受很多的苦,所以在凡塵已經不瞭解到我們的本來,所以這個時候,假如說有人來告訴我們,說你的本來就是佛,那你因為造了業,才落入凡塵來了業,只是來了業而已啦,那我們在了業的當下,又再造業啦。那就這樣就沒辦法回歸到本來。所以我們了解到說,這個所有的一切變化,都是我們落入凡塵以後然後才有,然後我們在金剛佛性本體之中,沒有、沒有這一些事(沒這ㄟ代誌啦),沒有、全部都沒有。所以,實無有法。

   各位前賢有法沒有啊?我們在還沒有回歸到本位之前,一定要有法,要有法修才會成就啦,可是當我們已經修成就,要不要把法都抱住?要不要?不要了喔,就是法尚應捨的意思啦,你已經都成就了,你那個法你就要丟掉。就像釋迦牟尼佛講的時候,說我們要渡過河流,一定要有船或是竹筏,當我們已經可以渡過到彼岸了,我們那一些工具就不要了、丟掉了。所以那個工具就是法,當我們在苦海這一邊,還沒有到清淨的彼岸,我們要、要工具,不然渡不過去啊。渡不過去就在受苦的苦海這邊啊。可是當我們借著工具已經到清淨的彼岸,我們工具都不要。這個意思就很明顯。所以佛講的那個比喻,那後學看也是很清晰,讓我們很容易明白。就是啊,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就是實在沒有法,讓我們發現,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各位前賢,到底有沒有法讓我們發現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

   我們假如說,老師民國十九年就掌道盤,那開始的時候,就已經在傳授性理心法,那我們可以說一貫道領導整個世界,已經就領導整個世界,可是我們就缺少善知識,我們道親善因緣不足,就缺少善知識教導我們、沒有人教,都沒有。那佛都一直來開沙借竅,我們有看不懂、聽不懂,佛來講的也都是性理心法,可是我們不懂啊,不懂的話怎麼辦?束之高閣,放在高高,又不會阻礙地方。所以我們就是要瞭解到,假如說那個時候就開始傳,我們不會被社會人士瞧不起,所以我們真的要自己反省,為什麼整個社會對我們都不怎麼恭敬啦,不怎麼尊重,所以就是要講到我們自己本身。那我們沒人教、又自以為是,然後跟大家講,重聖輕凡,就是你要去佛堂,把家裡放著。啊!不是這樣咧,後學在老前人身邊,從來也沒聽過這個話。老前人說你修天道由人道做起,你家庭要圓滿,你天道才可以修、到達。老前人是那樣說咧。然後,重聖輕凡是什麼意思?聖,就是佛性本體;凡,就是身體。那你重視你的佛性,輕你的身體,那個才是重聖輕凡。那家人一樣有佛性啊,你也一樣要重視,那個才是真理,真正的。可是我們這樣一教以後,你看,給社會整個說…,你們家裡都不照顧,都擠去佛堂。給人家口實(講話),那想一想,確實也這樣啊,對不對?以往我們都這樣,對不對?很多沒有咧,我都沒這樣。可是我們要瞭解到,傳的不正的時候,那個負面的整個都呈現,所以對我們那個批評就很多、很大。那我們就是要瞭解到,我們修就是真的要當眾生的馬、牛,就是要服務眾生,怎麼會反過來讓眾生說話呢?那一定我們有做的不妥當的地方,才會讓眾生說話。不然喔,你看,只要你都是真心為了眾生在服務,人家感謝都來不及了,哪還會批評?不會,絕對不會。所以我們要從本身做起,你家裡要照顧的和樂。你生病的時候,照顧你的事誰,一定是你的家人,那你家人平常不照顧的話,那你生病他要照顧你啊?所以一定都是互相的,那家裡要照顧好,你才出來渡化眾生、成全眾生。不要說家裡都放著,然後就都出來做外面的事,那樣你心裡也不安,那心安才理得啊。你心不安,理哪能夠得?就不能夠得到。

   所以我們了解說,實在回到金剛本性了以後,沒有那個法,已經沒有法再讓我們修啦,沒有,都已經到了啊,已經沒有法。所以,已經實無有法,實在沒有,所以我們體會,實在沒有,就已經受持讀誦我們金剛本性。所以一定要瞭解它的經義,經的義理一定要透徹了解。不能說光看文字啦,你這一本你誦個十萬遍,還成不了佛啦,你光一直誦、一直誦,成不了的,可是你能夠拿裡面的出來用,受持此經,這樣就好,你四字拿出來用,你功德無量無邊,就可以發揮。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

   所以這邊前面它是重點在得;那麼這裡所講的重點是在法。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是有,有法還是沒有?看得出來嘛?那前面它有講,如來在燃燈佛所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那個是重在一個得;那麼這邊是重在一個法,那這個法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它就是法,它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所以那個法就是佛性本體。各位前賢,我們有沒有法得我們的金剛本性?有沒有?所以我們一定要透徹了解,那個我們自己本來就有,我們佛性本體本來就有、本來就有,現在只是把祂指點出來,讓我們注重,真正的已經回歸到我們的本來,所以我們成佛,那是我們的歸屬。那我們沒有成佛,還在六道輪迴,那我們是流浪生死,還在生死流浪。那最後我們一定,眾生必竟成佛,只要你踢的鐵板夠了、你受的苦夠了,你就會死心踏地,我要修、我要成佛。阿現在喔,受的苦還不夠,踢的鐵板也沒有很厲害,所以貪戀凡塵,好啦!再住(凡塵),再住比較好過日子,那如果要跟自己佛性作對頭,那比較難過。所以後學之前講了以後,都一直再等,看看有沒有人問,我修道愈修愈久,怎麼脾氣愈來愈壞?哎,都沒人問,我就想沒有人再啟發佛性當家,才不會有這個問題發生,假如說你真的已經啟發佛性當家,你一定會發現,呦!我怎麼覺得…近來怎麼都想要發脾氣?六根在反撲啦!所以就跟各位先講,說你要六根跟佛性妥協啦,就不會有這個事。可是你假如說很劇烈,好,一定給佛性當家,那六根一反撲了以後,你會受不了,真的會受不了。所以又有前賢問,這個真的已經做到,他做到請佛性當家,他說他一直要找人吵架,他說這個要怎麼應對啊,是不是也要歡喜心甘願受?我說不是喔,那個歡喜心甘願受,是外來的,那個就是業力現前,業力現前你要歡喜心甘願受可以了業啦,業就沒了。那這個內心生發出來,一直想發脾氣、找人吵架,那個是從內心生發,內心生發那個是我們在修的過程裡面,是佛性跟六根在爭啦,那個是這樣,不是我們業力現前,所以不能歡喜心甘願受。

   然後他問說那要怎麼樣應對?我說你內心起來的,不要理它、不要管它,你就看著它。它要發脾氣就看著它要怎麼發,你就看著它,不要理它,這樣就通過了。六根它會知道,哎,主人都出來了,祂要掌權,就給祂,現在婢女跟奴才已經不能當家了,所以那個就成功了。所以一定要瞭解,外來的、外來的事情,那個才是業力現前;內心生發的是我們的佛性跟六根在爭,爭那個權柄,所以不一樣喔,應對也不一樣,所以一定要會應對。當我們已經現相呈現的時候,一定要會應對。各位前賢,心理會怕嘛?會不會?我就是不太敢講這是這樣,講了我們會怕,哎呦,會這樣,那不然不要啦。我們要瞭解到,我們就是主人,主人當家,這個一定要抓住,那你讓六根當家已經很久了,六道輪迴一直都它(六根)在當家啦,所以它(六根)是習慣性,那我們就要去瞭解,這個習慣性,要不要再附和?還是要把它中斷?你就可以用智慧來裁決。

   我們還剩下有五分鐘時間,那今天有沒有人要問問題,我們上個禮拜還留半個小時,到最後還有人發表心得,有沒有人要問。

◎剩下約5分左右提問題。

1禮拜四我姑姑回去了,可是我今天去看我姑姑,她眼睛都沒有閉著,那我姑姑是有求過道,請問劉講師,為什麼,是不是放不下,還是忘記三寶?

2請問劉講師,上禮拜快要結束的時候,劉講師有提到說,我們念頭起來不要進入,我們要去看我們的念頭是怎麼樣生發出來,那請問劉講師這個要怎麼去觀察我們的念頭?怎樣去去這個念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