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云何四大?
【四大論第三十九】
文殊菩薩問佛。雲何是四大論。世尊曰。地有堅性。水有通性。火有炎性。風有動性。在人身上。四大和合。方成一體。所有皮肉筋骨。膠成一身。名地大。津涎尿血。滋潤一身。名水大。暖氣均融。溫和一身。名火大。動轉施為。運用一身。名風大。四大調和。一身安樂。四大不和。便生病苦。故曰四大。
文殊菩薩問佛:云何是四大?
這個四大喔,各位前賢,我們就是要瞭解到,為什麼稱大?它就是充塞整個宇宙虛空,在梵文叫摩訶,摩訶就大。大已經充塞到整個宇宙虛空。所以我們要瞭解說,我們身體的構造,水火風土這個四大,那四大整個宇宙虛空全部都充塞、都有這個四大。
世尊曰:地有堅性,這個水火風土,這個地屬於土,那個土就是地,有堅性。
水有通性,火有燄性,風有動性;在人身上,四大和合,水火風土和合,借我們用,我們都要還給天地,所以各位就是要在四大和合借我們用的時候,好好的把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能夠修證、能夠使祂恢復到本來,本來很光明,可是我們落入凡塵,六道輪迴太久就沾了很多的塵垢,佛性裡面沒有脾氣毛病,可是我們現在可以說,我們都不敢否認自己有脾氣毛病,那貪嗔痴三毒以及慢(驕傲)、疑(懷疑),我們現在都具備,可是我們佛性裡面都沒有。所以在四大假合借我們用的時候,我們就朝這個方向努力,把佛性所沒有的把它去除掉,那佛性本來有的讓它回來,我們佛性有慈悲喜捨,這個四無量心。可是我們現在,雖然說不敢說沒有(慈悲喜捨),可是我們具備慈悲喜捨都不多啦。所以要回來,整個慈悲喜捨都回來。慈,就是予樂,給人家快樂就是慈。悲,就是拔苦,把眾生的苦把它拔掉,這樣就是悲,所以我們一成道以後,那個稱謂都稱大慈大悲,就是能給眾生喜樂,能把眾生的苦拔掉,所以叫大慈大悲。
那後面兩個喜捨,那個喜,隨喜功德是無邊,可是我們在凡塵生活,可以說這個喜很缺欠。假如說我們看人家好的時候,我們會羨慕,那羨慕的背後就是忌妒,所以我們了解,我們那個隨喜的心沒有,都是忌妒,那這樣的話有損傷我們佛性本體。所以我們就在生活之中,就能夠直接培養隨喜,看到人家好就像我們好一樣,不要忌妒不要排斥。那捨,我們就是瞭解,捨就是布施,我們能夠捨,這個捨錢財、捨我們所有、捨我們所認知的上乘佛法,都讓眾生能夠得。那這樣我們都具備慈悲喜捨,就可以培養我們整個佛性本體的光明,讓祂都恢復本來。
所以四大和合,方成一體,那麼所有皮肉筋骨,膠成一身,名:『地大』。所以這個皮肉筋骨就是土、地。
津涎尿血,滋潤一身,名:『水大』。暖氣均融,溫和一身,名:『火大』。
動轉施為,運用一身,名:『風大』。因大調和,一身安樂
所以我們了解,只要一大不調,百一病生,那四大不調,四百四病,有四百零四個病,所我們人生在凡塵生病是很平常、很正常的現象。所以我們要瞭解說,在我們精神方面我們能夠保持得很愉悅、很快樂那一種狀態,四大就很容易調合,水火風土都不會過多、過少。那只要一大出毛病,我們身體就不舒服。像我們上個禮拜說,我們素食久了,因為我們持齋蔬菜吃得多,比較會寒、身體比較寒冷。所在涅槃經佛就說,我們身體假如說太寒冷的話吃蜂蜜,蜂蜜可以治療我們身體的寒。所以有一些社會人士,他說蜂蜜很冷啊,你已經身體寒了,你再吃冷。我說那個佛說的啦。那後學本身就有食用,真的可以改善我們素食方面。那因為後學有一陣子都三餐全部只有吃菜,也沒吃飯、也沒吃麵,都吃菜,變得寒又加劇,寒又更厲害,那我們裡面寒,外面熱,只要你晚上睡覺蓋著棉被熱,那你身體就會產生癢,所以身體的毛病就呈現。結果後學因為在寫涅槃經就看到這一段,後學就去買蜂蜜,又很便宜啊,一小瓶140元,拿回來吃,吃了就馬上見效,就把那個寒能夠去掉,效果很顯著,所以後學就在講課之中把它講出來。假如說我們有熱病,身體都熱、發燒,那喝牛奶;那身體假如說有風病,這個吃酥油。佛在經典裡面兩千多年前就已經說了,現在我們都還可以用。
所以四大調和,一身就安樂。我們四大不調,四百四病,四百零四個病。所以我們不病真的也是不容易,所以養生也是需要。可是養生我們要先把那個重要的主人翁(心性),要把心性先調好,只要我們心性能夠很健康,身體也大概隨著很健康,重點都是在心。我們現在了解說,生活在凡塵範圍都不寬廣,變成我們很容易憂鬱症的產生,就是我們的生活不寬廣、見解太狹隘,那我們可以推展我們的生活圈,能夠多跟整個大自然接近,能夠跟大自然接近,自然我們那一種憂鬱、精神方面會舒坦,就不容易憂鬱症呈現。那我們參與整個大社會之中,就是貢獻我們的心力,體力都還可以的時候,多幫助別人,自己心裡面很高興就可以剪除很多病痛。所以我們把窩在家裡的那一種情形,可以擴散,打到整個野外了,這樣對我們生活就很有幫助。
那四大不和,便生病苦。就是我們四大不調和的話,就會有那個病苦產生,大部分是在講身體有形有相方面。可是我們要瞭解到,有形有相的身體是從無形無相指揮,所以我們無形無相才是重要,所以我們能夠明心見性、修心養性對我們身體幫助也是非常大。所以這個是講四大論,故名叫做四大。這個是第39章。
那麼第四十章,孝順,孝順論。
【孝順論第四十】
文殊菩薩問佛。雲何是孝順。世尊曰。孝者慈也。順者不逆正理也。有孝慈者。不傷生而自活。不取私而背公。尊重三寶。敬順二親。不醉不亂。無愛無憎。勸令合家。同修福慧。內和外睦。上恭下敬。現在父母。心安體樂。過去父母。離苦升天。是名世間孝順男女。若是日殺三牲。奉親祀祖。皆與父母。加增罪業。是大不孝。生前同造。死後同墮。父母冤親。相牽相連。成群作隊。同入輪回。一失人身。萬劫不復。
文殊菩薩問佛:云何是孝順?怎麼樣才算是孝順。
世尊曰:「孝者、慈也。順者,不逆正理也。不違逆正理。所以這個孝就是慈。那這邊我們大部分理解,從文字來說,慈都是長輩對下輩,講慈、慈愛。那晚輩對長輩,都是孝,所以孝慈。可是佛回答,那個慈,它就兼備,不管是長輩對晚輩,或是晚輩對待長輩,都是屬於慈。所以我們就是了解,那個慈,予樂,給人家快樂,晚輩給長輩快樂,長輩給晚輩快樂,這個很重要。只要是能達到給予快樂,這個就是慈。那我們能夠大慈,從佛性發揮、發揮大慈。
那順著,就順著天理,不逆正理(正確的真理)。所以我們了解說,能夠順著天理、順著正理,這樣就連整個天都不違背、不違背天道。
有孝慈,不傷生而自活,所以就講到不傷生,我們假如說三餐吃飯,所佐餐的菜假如有生命之物的話,那已經就傷生了。所以我們講不傷生就是不吃有生命的生體。我們有時候瞭解說,社會要實現的話就蠻困難,因為大家都認為那個就是要給我們吃的。所以我們知道這個理已經是不合。因為他也是眾生,只是他因為累世做的不好,才轉世當畜牲,轉世比較下賤的動物,那一樣是眾生。所以我們不傷生,不傷害牠。不然我們吃那一些說要補身體,長輩都是說晚輩沒有吃葷的話不夠健康。我們要瞭解到那個都是觀念問題,因為我們都有吃生靈的東西,所以我們就一命還一命,要無盡止的來還債。就從我們這一生來算就可以,累世不要算。我們這一生還沒有求道、還沒有清口之前,我們吃了多少。各位有沒有算一算,我們吃了多少的生命,真的喔!無量無邊算不出來。那所有的眾生都是愛命,那我們把牠的命、把牠殺了、我們吃了,一命就要還一命啦。沒有那個說我很喜歡給你吃,有沒有這樣?都沒有啦。所以就是要瞭解到,一命還一命,那個是天理啦、上天的真理。所以我們了解,以往不知的時候,就吃了很多的生靈。那現在我們盡量的在還有生之年、還有能力之下,我們盡量的不結惡緣,然後盡量的還債,勸眾生都能夠素食。只要勸一位眾生素食,他真的能夠清口了,就可以斷了他殺生靈的機會,所以就建立無邊的功德。那我們這一種贖罪的心情來行持效果會更顯著。所以我們了解,以往已經過了,可是往後我們可以掌握,那往後我不跟下等眾生結惡緣,絕對不吃牠的身體。然後我們又勸很多的眾生又能夠清口、又能夠使整個、我們大的環境能夠清淨,這樣叫敬佛國土,清淨整個國土,國主之中最理想就是不殺、不聞殺,連聽到殺的聲音都沒有,是一個很理想的佛的國度,清淨國土。
所以我們了解在我們生活之中,我們就可以實現,真的可以整個國土都很清淨,都很莊嚴,莊嚴佛土。佛就是心,土就是地。佛土就是心地。所以我們的心地只要是進入佛世界,那所呈現的整個都是祥和,沒有暴戾之氣。那我們了解說災難之來,都是暴戾之氣所形成,那只要是祥和,那暴戾之氣就消失,那消失災難就消彌,沒有災難。所以住在北部今天清晨,四點多的時候地震,各位有感受到地震嗎?(沒有)。真的有也在睡覺,讓它去搖。所以我們都不知不覺,那假如說又太大的話,像那個幾級大地震921,不是有兩千三百個人死亡,無數的房子倒塌,對不對?所以我們就是要瞭解到,後學都說那個時候,兩千三百個眾生死亡就是在告訴我們不要依賴大地、不要依賴房子,他因為依賴大地,大地震;依賴房子被房子壓死。所以各位前賢,我們要依賴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真心佛性不會生不會死,永遠都在,只怕我們沒有使祂恢復光明,走入六道輪迴。那假如說我們能夠使祂光明,祂可以回到本位,那回到本位我們每一個都是佛、都是菩薩。所以我們要瞭解到,我們之所以沒有作佛,就是我們不願意,各位願不願意啊?(願意)。所以願意作佛的話就要做佛的事情,佛就是慈悲喜捨。我們想想看我們有沒有慈悲喜捨?我們想想看我們有沒有佛的行為、做法?有沒有?我們日常生活之中都斤斤計較,佛會斤斤計較嗎?不會。那我們為什麼會咧?那個就是我們習性啦、習慣性。習慣性你不計較就很難過,就看不順眼。
所以我們修道就是要跟自己作對,什麼事你都看得順眼。不合理的是你也看得很順眼,是不是很難做?就是很難做。可是修道就是要這樣,當你能夠把那個很不合理的,你都看得順眼,那你遇到你也不會有什麼特別難過的地方,所以就已經到達佛菩薩沒有分別心的狀態。所以因為佛菩薩沒有分別心,所有凡塵都是一體,所以已經到達這個狀態,成佛了。那我們眾生分別心很濃厚、很會分別、斤斤計較,所以我們當眾生。所以我們要知道它差別在哪裡,我們才有努力的方向。喔,差別在分別心。
各位前賢,分別心從哪裡出來?從我們內心出來啦。那我們內心怎麼會產生分別心?從我們的累世累積的經驗而來,你沒有分別的話,你要吃虧啦。所以我們就是要瞭解到,我們就是由以往的生活經驗,累積下來的分別,就是要自私自利。甚至於拿古時候人說的,人不自私天誅地滅。喔,說的這麼名正言順。所以我們要瞭解到,你把它解說另一個角度,我們假如說不修正成佛的話,天誅地滅,是不是不一樣?就是你要努力修、你很自私的努力修,要成佛。成佛做什麼?渡化眾生。所以這個自私是被允許的。就怕我們不自私、怕我們不成佛。不成佛你渡不了眾生。所以我們要知道,要使眾生都能夠成佛、都能夠成道。
所以後學都說,只要你聽我的課,你按照我說的方法去做,你沒有成佛,我再來陪你。不是說了很多次嗎?都一再的說。為什麼我有這個勇氣?台北的道親前賢都說,唉呦,你的身體又這麼坎坷,時常都在生病,怎麼又發這個愿,凡塵不好啦,不要來了啦。我說身體不好都是短暫,佛性沒有不好。所以我們要了解,我們佛性都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所以我們要啟發我們的佛性,我已經能夠把常住真心都呈現。那已經有常住真心,很快樂。那常樂,那個我就是佛。那常樂我,淨,清淨。常樂我淨都在日常生活之中呈現,那常樂我淨就是佛的果報,那已經都呈現了,都在日常生活之中,我怎麼不敢來啊。所以是很樂意,可是你要努力修啊,只要你還沒有成道成佛,我來陪你,來陪你修道,就是一諾千金。絕對兌現。所以一定你來修。所以我在教人我說的,全部都是要人家成道成佛,沒有別的啦,就是要你成道成佛,就是要這樣。那我們成道成佛不困難,各位都聽了這麼久,今年第五年了,各位前賢一轉眼第五年了,很快喔。老師開始還跟我們約束三年,三年到的時候,竟然跟我們說這個是初級班,我們現在進入中級班,又三年。各位三年都一直忍耐要辦大型活動,都因為老師的約束都沒有辦。那現在又要三年,所以我們了解到,那個已經四年多的薰習絕對沒有白費,所以我們真理聽得進去。所以你拉一個凡塵人士來聽,他坐不住啦。唉呦,這個在講什麼,我完全不懂,這個浪費時間,所以他坐不住啦。所以我們要瞭解到,雖然大開佛門,可是假如說無緣,佛都不渡咧,佛不渡無緣之人。所以我們要有沒有緣,我們自己決定。這個祖先有德使我們求道了,我們又來研究性理心法,這個是最上乘的。
所以我們在上一堂課,這個七法財跟七寶有什麼分別?我說七寶是我們身體要用。七法財是佛性要用。可是好像說少了一個,就是那個捨。聞、信、戒、定、精進、捨、慚愧,七法財,這個是我們佛性要用。所以我們要瞭解到,為什麼後學把聞擺在第一個,因為你能夠聽到上乘佛法,你才知道怎麼修可以成佛成道。那你假如說沒有得到這個法,我們活佛老師都一直強調,修道貴在心法,貴重就是心法。你沒有心法,你沒有辦法修證成道成佛。
所以心法非常重要,就是我們心要走的一個方向。所以我們從日常的生滅心,生滅心是佛性的功能作用,它不是別的、不是我們的仇人,所以你不要把它看的、它很惡劣,不會,它是佛性的功能作用。可是我們追是追本體,那本體、佛性本體祂永遠不變。可是作用只有呈現一次,它就消失了。所以我們要了解,日常所用是功能作用,我們追是追佛性本體,讓我們能夠很透徹知道,我們在凡塵努力的方向,要怎麼樣努力、怎麼樣可以成佛、怎麼樣可以成道。那後學又一直強調,歷代的這一些修證者、成道成佛者,都從心性修成,從明心見性修成佛道,從來沒有從事、相,事情跟形相修成道的,沒有。所以我們一定要從心性下手,從心性努力,完全透徹的了解性理心法,透徹的明心見性。所以各位前賢,明心見性不是成佛,而是修道的開始。我們修道就是修心性,心性不知道怎麼修,所以一定要了解。凡塵用的心,生滅心,我們要用應付凡塵事。然後修道的心要用真心,要用不生不滅的常住真心來修,祂才會成道。那我們找到了,日常生活之中找到不生不滅的真心,那我們就可以在心裡面篤定的,可以成佛、可以成道,因為成佛成道就是常住真心,常住真心成佛的。我們的生滅心那是佛性的功能作用,它成不了佛。所以一定要找到。那後學跟各位講,常住真心要找祂不困難,只要你萬緣都放下,一念不生,你的常住真心就呈現,不困難。而且我們很多人也都能夠體驗到。
那我們上個禮拜就一直講,萬緣放下不容易做,就是因為我們對萬緣的內容不太熟悉。所以我們就從根源講,上個禮拜聽了有沒有比較了解了?沒有啊,惦惦耶(台語)。從我們的六根面對六塵,然後產生六識。六根是因,六塵是緣,因緣會合,已經會合了,因緣合和然後產生我們六識。那個六識就是從因緣合和所產生,六識就是我們的心、生滅心、認識的心,它會變化。因為六根、六塵也一樣都會變化,所以它不是常住、會變化,那我們知道它會變化就可以。我們還在凡塵生活要應用。所以我們了解我們在追求真理方面,先要把它分清,有那個凡俗的俗諦,有出世法的第一義諦。所以第一義就是一真法界,它完全都沒有分別。所有的一切都歸入一真法界。可是我們在凡塵的生活就有很多的需要我們去分別,所以那個是我們的佛性功能作用,那我們知道它是功能作用,就不會住相,那不住相就沒有煩惱,沒有煩惱我們不造業、就不受苦,解脫了。所以這個解脫是我們自己努力,只要不住相、離相,那我們研究金剛經裡面就明確記載,若離諸相,則名諸佛。所以離相就是佛。那我們為什麼沒辦法離相,就是把相當成真實,所以才會住相。那了解說相都是因緣合和、因緣聚會才呈現,因緣消失就沒了。所以瞭解說,只要是因緣合和,當下都是空。那我們已經了解,所有的一切都是空,所以萬法皆空,那我們後面還要加一句,空性即是佛性。所以萬法皆空的那個空,我們就要瞭解說,它是實相,萬法都是假相,皆空了以後,進入實相。那實相就是第一義諦。
所以我們了解說,凡塵所用的都是假,可是我們進入到實相的時候,一切都是真、不假、都不會變化,所以就是實相。那我們所追的就是追實相,只要我們能夠追實相,就能夠脫離凡塵的諸有,就是所有的有。那我們了解說,三界叫三有,詳細分的話叫25有,25有就是三界。那為什麼稱呼叫有咧?就是有因有果,就是已經在凡塵在流轉,有因有果。那我們修道就是要走入無、空,就是沒有、一切都沒有、一無所有。我們一無所有了就是走入實相。那走入實相就不變化,那我們不變化就是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祂才不變化。那只要有現相,它都會變,它都是虛相、假相、幻相,那我們被這一些虛相、假相、幻相迷惑,我們被它迷惑了,所以我們才起惑造業,由這個迷惑才造業,那因業就受苦,就要接受那個苦報。那假如說我們都知道,所有一切都是空的,全部都是空,都沒有實際的事。那假如說都知道,我們就不住相。
所以我們研究真理就是要了解,它怎麼形成,怎麼來的,就是我們不瞭解真理來的。那了解真理以後,這一些要使我們產生行動的因消失。我們在凡塵很容易跟人家爭執,那爭執的原因就是要了解,因為有我相,所以才爭執。假如說我都不存在,四大假合是天地的東西,天地的物質那個不是我,這個時候我們還跟不跟人家爭執?已經都不會,那都是假的,全部讓給你好了,都不真、都是假,再怎麼爭到最後都是不可得,所以我們在凡塵很喜歡跟人家爭。我們要知道喔,你在現相爭贏了,你失掉很多東西。所以我們要了解,那個得失在我們一念之間,那我們所得的現相,失掉無形的佛性。我們得到,喔!好像表面很風光,失掉了浩然正氣。所以我們要知道,我們之所以在天地之間頂立,就是頭頂天腳立地,就是要了解到,我們靠的就是浩然正氣,沒有浩然正氣我們跟禽獸沒有兩樣,是一樣的。所以我們人在凡塵就是要有浩然正氣。那浩然正氣的由來就是由你的認知,你認識了、你知道了,你去做,從來都不占人便宜,而且幫助人,你的浩然正氣才有、才會跟著你。所以後學都一直講,我們現在因為人煙稠密,人住的很密,所以魑魅魍魎,我們老一輩的說魔醒跟魔呵(台語),現在年輕人大概都比較不知道。因為我們人這麼多它都不現相,不呈現給我們看。那只要是人煙稀少,它就會讓你知道有它的存在。那魑魅魍魎跟人沒有冤仇,所以當它來作弄我們人的時候,是它玩弄我們啦,那為什麼它會玩弄?就是因為第一個沒有浩然正氣;第二個沒有善根;第三個就等於他一點善心都沒有;第四個他佛性黑暗。所以魑魅魍魎就會跟他開玩笑,我們是受不了魑魅魍魎的玩笑,我們受不了。它假如說揍我們一拳,是沒有形相,可是我們已經受傷了,趕快找醫院,你檢查的數據,醫生說你沒有病,各項都很正常,可是你跟醫生說我很難過,醫生找不到你難過的原因在哪裡。可是你研究真理你就知道,你的原因就是被魑魅魍魎揍了一拳,就是這樣,那個醫生找不出來,可是我們可以很清晰明顯的知道,就是因為本身太自私、自利、沒有浩然正氣,佛性沒有光,沒有累積那個善,魑魅魍魎才會找上身來。
我們甚至於會喪命,後學都講過好幾次,那個觀音瀑布跟天元佛院後山逃兵死亡的消失。那個都是被魑魅魍魎作弄。那魑魅魍魎並沒有跟他們冤仇啊。那他們怎麼會死亡?就是他們本身的因果太惡劣,所以沒辦法又生得出來。所以我們瞭解說,人在凡塵就是一口氣,你這個一口氣不來撒手西歸。真的能夠西歸嗎?你到那個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那麼好的啦,要修才會到。我們不修,看看那個凡塵死亡的,都會想接引極樂世界。既然死亡都可以接引極樂世界,那我們在凡塵都不用修,等待死就好了,被祂接往極樂世界,或者你喜歡到琉璃世界。各位要瞭解說,那個都不是這麼簡單,是你要修才能夠到達。
我們在凡塵不管怎麼樣的過生活,一天都是24個小時,它都不增不減,給我們人利用,你要朝哪個方向去努力,你的時間要用在哪個方向你自己決定,往後你要到什麼地方你自己決定。所以我們在凡塵的時候就要瞭解說,人身難得,現在都有人身了;大道難逢,我們遇到上天大開普渡;明師難遇,我們也遇了。我們都得到三寶了,對不對?在求道的當下,說這個道非常殊勝,可是我們就缺少研究殊勝在哪裡。假如說求道就能夠走入明心見性,真的我們給社會的評價就完全不一樣。我們就是要瞭解到,現在整個社會對我們的評價是很低的,人家一聽到都搖頭,因為我們表現不如理想,所以引不起社會共鳴。
所以我們就是要檢討。這麼殊勝的道怎麼會這個現象,就是我們表現的不好。這個所有修證的仙佛菩薩都打幫助道,已經都下凡了,要來幫助我們修道,可是我們看一看哪一個真的努力在修道?在我們腦海之中算得出來嗎?幾個努力在修道,公認的,喔!他很努力在修道。可以說都是了了可數,很少。那為什麼會這樣,就是還沒有引起共識。是要知道說,我們要形成一個大的共識,就是要非常多的人,全部都實現。你去做了,自然而然很多人就會從你的行為去效法,這樣的話才有辦法推展開來。那我們都沒有啊,雖然說已經能夠研究性理心法,能夠明心見性。可是我們都侷限在很狹隘的生活圈裡面,自我感到滿意。滿不滿意啊?可能是不錯啦,可是還不滿意,所以才回答的不出來。我們要真的把它推廣,你看活佛老師來借竅的時候,不是一直在推廣大家要研究真理嘛,有沒有?要我們都明心見性。仙佛菩薩費盡心血,我們眾生都是懶骨頭,懶惰的骨頭,講著諄諄聽者藐藐,都沒有把他聽進去。所以我們就是要了解,佳期難逢,這麼好的時機很難能夠遇到,我們遇到了好好把握,雖然說我們求了道,地府抽丁,天榜掛號。
可是各位前賢,那個才萬八,一萬零八百年,那我們的佛性千千萬萬年,億萬年,祂不會滅的都在啊。你看南極老仙翁來借竅都講,自我們成道以來天地已經混沌七次,就是七個元會。各位前賢,我們看到幾個元會,阿,一個也沒有。所以就表示我們還沉淪在六道輪迴。那我們現在做人還很殊勝喔,假如說我們落入三惡道、假如說我們道無間地獄,那個受苦真的是沒辦法說。所以我們要惜福、知福,知道這個福,然後要惜福,然後趕快創造福,能夠使自己成就,不困難啊,只要你把脾氣毛病改掉,只要你把貪嗔癡慢疑都去掉,這樣就好,要求多不多?不多喔,想不想做?都不想做啊?沒有回答就是不敢承諾。所以我們就是要了解,這個關係到我們九玄七祖,我們的祖先因為我們努力修了,他都沾光,他都能夠在天堂享福。那我們都不修,祖先都蒙羞,頭都抬不起來。所以要了解到,我們是關係到我們的祖先,因為我們到凡塵來,就是跟我們的祖先有結緣、有緣份,所以祖先有德,我們自己有修,才能夠得道修道,才能夠修道。這麼殊勝我們怎麼不好好努力咧,況且一年一年,後學還記得九月二十六才開始講,都第五年了,一轉眼,時間真的不留人。
假如說我們五年前,後學開始講,然後就開始修,萬緣都放下一念不生,不是第一堂課就講了嗎,對不對?就開始做,你看現在功夫已經多深了。所以我們要知道,真正的我們修功夫,不是要時間很久,你只要,各位前賢,你只要保持覺,你不做萬緣放下,做一個覺,你時時刻刻都覺,就好了,保證你一個禮拜,你就會覺得你人不一樣,覺,覺,覺就是佛。那我們都時常不覺,不覺就是無明,那我們時時都無明比那個佛的時間還久,那怎麼成佛。所以就是保持覺。你現在心想什麼,你現在身做什麼,你都覺,這樣就好了。夠不夠簡單?簡不簡單?你做一個禮拜看看,等到我下個禮拜來講課的時候,你就可以發表心得。你就可以說我這七天做覺有什麼功效,沒有要求多啦,覺。不是叫你不要吃飯、不要睡覺。吃飯一樣吃飯,我們現在咀嚼,我現在要吞下去,容不容易?很容易對不對?我現在要睡覺了,我要睡覺了。都知道自己的心,都知道自己的身,心身都知道,叫覺。這樣保持覺,你就是佛了。容不容易?可是我們都時時不覺,各位就可以了解,一天二十四個小時,我們有二十三個小時又五十九分不覺,不覺就是無明,無明會造業,造了業誰受苦,我們自己耶。所以我們保持覺,很容易,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還八個字。覺才一個字而已。你看愈來愈簡單了,覺,就好了。往後你遇到,覺了沒有?你遇到人就問他,覺了沒有?容不容易?很容易喔!我們修道就是要快樂,容易,很容易做,很容易達到,那效果又很顯著,跟凡塵完全不一樣。很快你就賺了幾千萬,那個刮刮樂幾億比不上你這個覺,對不對?他刮到幾億、幾十億、幾百億保證他的命很快就沒了,那你這個覺成佛了,那完全比的上千億啦,比千億還來的價值。所以覺,覺就好了。
我們要了解說,凡塵八萬四千法門,對治我們八萬四千煩惱,沒有煩惱就不用法來修,煩惱都沒了。煩惱怎麼來,是我的心生的啊!怎麼那麼聰明生出煩惱來煩惱,我們眾生就是這樣啊!你不生煩惱的話就是你癡呆。那我們生煩惱聰不聰明?聰不聰明?不聰明的不會,不聰明哪會生出煩惱來煩惱。所以我們要了解到,我們凡塵的觀點是凡俗的角度,它不一定正確。那我們走入佛性,那個是實相,實相沒有形相,可是了了分明,我們了了分明佛性的覺,那個就是實相。那我們已經走入實相,就是一真法界,什麼都是真,就不用分別,那不用分別,你已經到佛的境界。所以我們要知道,凡塵的修持是看在我們的心、我們的認識,我們認知的程度是到哪裡了,那我們知道我們世間眾生那個念都是邪念,不正確,不合道。所以你用那個念來生活當然造了很多業,要受很多苦,這樣都一直在六道輪迴,沒有脫離的時候。所以我們要趕快清醒,不要讓這個六道輪迴一直連續,所以時時刻刻生活都是覺,覺就好,就成道、成佛了。很容易,同不同意啊?(同意),很容易。
所以孝順,這個覺,孝順,能夠覺,各位前賢,能夠覺,我們就真的能夠孝順,真的孝、真的順。不傷生而自活,不傷害生命又我們能夠生活的下來,不是說我們不吃葷的東西就活不了,不會啦,一樣活得很快樂。說所有下等動物都是要給我們人吃,我們知道老虎、獅子吃不吃人?(吃),那我們要不要給牠吃?(不要),我們不願意。所以我們要了解,那個不是天生的,天生下等動物給人吃,那我們天生的人給老虎吃,我們不同意!為什麼?可以拿槍把牠打死啊,所以你看我們都拿刀把下等動物殺死,殘不殘忍?這個天地不會做事情,它會做的事使萬物生生不息,所以天地的大德叫做生,那我們殺生就是最殘忍。所以只要到過年過節,不管你天氣的預報是怎麼樣的好,到時候都是黑漆漆、陰慘慘的。
那今年怎麼會天氣這麼好。那後學分析原因,現在的生活改變,以往都是家家戶戶在殺生,現在說那個自己去做的話,很辛苦,所以現在都外叫,外面叫來就吃了。對不對?那外面叫的那一些,他們去處理的,那個平常生活之中他們就那樣處理,他們就已經在平常就是那個樣子,所以今年就沒有大家在殺生,所以那個天的整個愁雲慘霧就不見。所以後學是從後天寺廟,那個年輕的時候,就觀察這個現象,絕對錯不了。只要是大家殺生的時候,一定都是愁雲慘霧,一定都是這樣,上天不忍心啊,怎麼大家都在殺生。那現在改變生活型態,所以愁雲慘霧不見了。所以我們要體會,上天就是不要我們殺生,要使它能夠生生不息、欣欣向榮,都是要這個樣子。我們要順應著自然,自然的現象就是這樣,都是整個能夠欣欣向榮。
不起私而背公,就是不起私心,然後違背公理。所以不起私而背公(違背公理)。
尊重三寶,所以我們就是要尊重三寶。三寶,佛法僧。佛法僧就是三寶。三寶就在我們身上。我們身上,佛,就是我們的佛性本體;法,就是我們般若妙智慧;僧,就是我們行為。所以佛法僧就在我們身上,身上都有佛法僧。所以我們尊重,尊重我們佛性,尊重我們般若妙智慧,尊重我們的行為。所以,行為之中我們都尊重,就不會有違背天理的行為出現。
敬順二親,我們能夠敬、又能夠順,父親母親。
不醉不亂,就是不喝酒。所以我們要了解到,這個酒能夠亂性。天氣寒冷喝一點點是會溫暖我們整個身體。可是喝多了,我們就把持不定,講話亂講,行為亂來,等到酒已經過了、醉已經去除了,醒過來的時候你才懊悔。阿!不能做的都做了,不能說的也說了,那你都不知不覺,所以我們就是不喝酒。然後不亂,不喝酒就不會亂來。
無愛無憎,我們在凡塵假如說能夠做到無愛又無憎,就是沒有喜歡討厭。沒有喜歡討厭就沒有取捨,沒有取捨就不造業,不造業就不受苦。這個都是公定的天理,一定是這樣。所以我們了解我們之所以受苦,都自己造業,自己做來的,我們只要都不做,不做的話苦哪裡來,它沒有生發的地方所在。所以我們就是要了解,有苦受一定是我們自己做。
勸令合家,就是我們看有爭執了,我們就是要勸,然後要令他們能夠合和,家裡都能夠同心協力,能夠合家。
同修福慧,修福就是在我們有形相的身體;那麼慧就是在沒有形相的內心,智慧。福慧我們雙修,修福就是現相。修慧就是佛性。
內和外睦,我們內心裡面都能夠和,然後外面都很和睦。內和外睦。
上恭下敬,我們對上、對長輩恭,然後等到長輩對待晚輩的時候,就是一樣要有那個敬心,我們現在都是把兒女當成自己的財產,好像自己所擁有,缺少平等觀。所以我們也有人會說,兒女就是晚輩,不能把他看的跟我們一樣是同等,這個是以凡俗、俗諦的角度來觀。那假如說我們在修道的話,雖然是晚輩,他一樣就是佛性,那佛性跟佛性就是平等,沒有長輩、晚輩。雖然說現在是長輩,那麼可能前一世他是晚輩,我們要了解,我們都是一直六道輪迴。都有輪調的時候,長輩變晚輩,晚輩變長輩。都有不同角色的時候。所以我們瞭解說,能夠互相之間,都能夠尊敬,對長輩我們尊敬,對晚輩我們一樣和順,就是不展現長輩的威儀,這樣的話,就家裡面和睦。現在的父母
所以現在父母,我們都能夠尊敬。心安體樂,假如說我們能夠上恭下敬,我們現在的父母都能夠心安,身體都快樂。
過去父母,離苦昇天,所以我們了解,有現在的父母、有過去的父母,所以佛經裡面就講,我們凡塵所有的男生,都當過我的父親;所有的女生都當過我的母親。就知道我們的輪迴有多麼久。所以才會有所有男生都當過我的父親;所有女生都當過我的母親。所以假如說我們把眼光放遠,看的遠看的久,知道我們就是一直在六道輪迴,所以生生世世角色都互換。所以後學都講,假如說今生夫妻感情太好,然後相約我們來世再當夫妻,那假如說你答應了,那下一世一樣會再來凡塵出生,一樣會結成夫妻,可是角色對調,當先生變太太,當太太變先生。那後學曾經遇見過一對,先生的講話就是娘娘腔,就是女生的樣子。女生太太講話,就是粗喉檔跌(台語聽不懂),就是男生的樣子。所以我們就了解說,阿,那前一世你們夫妻感情好,相約今生再當夫妻,所以才有這個現相呈現。這個是真的喔!後學因為在生活之中有遇到,有遇到過,然後觀察他們生活,真的是,雖然說角色互換,可是他們感情就是很融洽,不會吵架。我們現在的夫妻說不會吵架的,大概很少。也有啦,可是在心裡面也有不平的時候,不表現出來,在心裡面。
所以我們瞭解說,過去的父母能夠離苦升天。我們知道,我們努力修道,一指成道,九玄七祖盡升天。所以都沾到在凡塵修道的子女的功德。所以我們只要修成道成佛,我們的祖先全部都跟著我們,都已經離苦得樂,離開苦海得到快樂。所以我們要了解,我們在凡塵受苦都還沒覺得什麼啦,假如說進入三惡道,那個苦才真的厲害,那個苦我們都很難承受,可是當我們遇到那個現象,你不承受也要承受,那個是沒辦法逃避的。
那我們現在可以逃避,我們可以不接受三惡道。只要你時時刻刻都沒有惡的心念產生,你就離開三惡道。那我們已經研究性理心法,當然也不希望去天道。因為去天道享福都有時限、時間限制,你幾百年、幾千年、幾萬年,時間一到一樣落入三惡道。天道都沒有落入人道的機會。直接落入三惡道。那佛菩薩直接問釋迦牟尼佛怎麼會這樣?不是鼓勵我們凡人修十善嗎,去天道?那佛就講,我們在天道享福的時候眾生都在供養、眾生都在朝拜,所以在天道的時候就自高(自己很驕傲),就是眾人、眾生都在朝拜,那他很驕傲。那因為這個驕傲形成的這個就是脾氣毛病,形成的業因就是落入三惡道,都沒有來人道的機會。所以佛不鼓勵我們修道人去天道。鼓勵凡塵人士去天道。因為凡塵人士幾百年、幾萬年已經很舒服了。可是在我們已經進入慧命的話,幾百年、幾千年、幾萬年那個是一剎那,很快就過去了。當我們進入不生不滅佛性本體,那個時間的經過,一下子已經幾萬年過了。
像我們都在講,我們凡塵一千六百年,我們去欲界的第六天,他化自在天,一天一夜。所以我們只要去欲界的他化自在天,去一天一夜,我們凡塵經過一千六百年。所以假如說我們有天福,真的到他化自在天,我們先到他化自在天熟悉環境,再回來告訴我們凡塵的親友,當你回到凡塵的時候,沒有一個是你認識的,為什麼?一千六百年誰還在,不在了啦。不要說一千六百年,一百六十年我們都不在了。不要說一百六十年,再六十年以後,各位前賢還在不在?都還沒到你怎麼知道?所以我們要利用有限的生命,來修無限的慧命。無限的慧命是要我們借著有形有相的身體來修,要把我們佛性所沒有的脾氣毛病(貪嗔癡慢疑),全部都去掉,這樣才恢復本來的光明、才恢復本來的清淨,才有辦法回到佛的境地。都是我們自己可以努力的。
是名:『世間孝順男女』。所以你真的能夠做的,就是世間我們凡塵孝順的男女,所以我們要瞭解說,佛在講經說法的時候,都很詳細的說。世就是過去現在未來;間就是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就是間,世間。就是時間跟空間。那我們佛性不受時間跟空間的約束,超越時間空間。所以祂是自由自在。那我們要使祂恢復自由自在。
若是日殺三牲,就是我們每天都在拜拜,殺那個三牲,就是下等動物那個畜生。
奉親祀祖,祭祀自己的祖先。
皆與父母,加增罪業,不但沒有功德,還增加罪業,是大不孝。所以我們要瞭解,我們不要以為說殺這個三牲五禮來拜最孝順,結果是大不孝。
生前同造,死後同墮,生前就是在生的時候一樣殺生,那死後一樣墮入地獄道。
父母冤親,相牽相連;成群作隊,同入輪迴,都一同進入六道輪迴。所以我們了解,脫離六道輪迴非常重要。我們一定不要造業,不要使自己落入六道輪迴。
一失人身,萬劫不復,我們現在人身都有,那一失掉我們人的身體;萬劫,非常久的時間都很難恢復,因為我們在凡塵所造的業非常多,要把這一些所造的業都還清了,才可以在凡塵出生,所以那非常久,所以萬劫。經過萬劫,是非常久的時間。
那麼第四十一章,方便論。
【方便論第四十一】
文殊菩薩問佛。雲何是方便。世尊曰。方便二字。略說有一十五種。第一方便。不養不殺。第二方便。不食酒肉。第三方便。不造酒漿。第四方便。不相侵害。第五方便。莫錯指路。第六方便。不可燒山。第七方便。莫怨天地。第八方便。急難相救。第九方便。莫慢神明。第十方便。莫出濁言。十一方便。積仁布德。十二方便。勤儉知足。十三方便。敬老憐貧。十四方便。修因種果。十五方便。冤親平等。相濟度也。若人行得十五方便。便得十五種清淨福報。常生人天。受諸快樂。
文殊菩薩問佛:云何名方便?
文殊菩薩問釋迦牟尼佛,什麼叫方便?
世尊曰:『方便』二字,略說有一十五種:
釋迦牟尼佛就回答,方便這兩個字簡略的來說,有一十五種(十五種)的方便。
第一方便,不養不殺。就是我們不養畜生,然後也不殺畜生。這個大概在我們鄉下會比較有養雞養鴨養鵝。那佛就說我們不養,也不殺。第一方便。所以我們要瞭解說,佛渡化眾生也就是方便法。所以要了解,佛跟眾生佛都講,這個只是一個名、名號的稱謂不同,那佛跟眾生是一樣的,佛就是眾生,眾生就是佛。那所以不同在我們眾生自己本身,本身的認知不同。所以我們瞭解說那個方便,佛以方便法引導眾生進入佛道,這樣可以成到成佛。
第二方便,不食酒肉。就是不喝酒、不吃肉。這個是第二方便。因為落入文字範圍就比較狹隘,沒有實際的裡面的內容來的寬廣。
第三方便,不造酒漿。不造酒漿,大概在我們都會區比較少見到。假如說你到山地的時候,他們都會造酒漿。後學在埔里天元佛院就看他們在製造那個酒。就是先煮飯,把飯讓它發酵,然後就用蒸籠一直燒,然後流出來就是酒漿。各位有看過嗎?造酒的過程。後學在那邊才看到。然後一直流流到後來就便醋。開始流出來是酒,後來流出來是便醋,我們喝的那個醋。所以不造酒漿,就是你不造酒漿的話,就沒有酒可以喝。這樣就不會引起凡塵的罪過。
第四方便,不相侵害。這個不相侵害,我們人與人之間不相侵害。人與畜生之間也不相侵害,這等於是在我們生活之中,時時刻刻都是要非常的專心。
第五方便,莫錯指路。這個倒是比較容易做到。人家在問路的時候,你不要目標是在東,你指向西,讓人走了很多冤枉路,就是不要。你不知道就跟人家講我不知道。不要不知道假為知道,結果一比就錯了,這個就錯指路。那莫錯指路,就是人家問道路、問目標的時候,就是要小心,知道就跟人家講。不知道你就直接回答我不知道。他再去問別人。
第六方便,不可燒山。因為我們一燒山,山裡面有很多依山生活的那一些動物,那你一燒了牠們的家就燒光了,沒有房子可以住,所以不可燒山。
第七方便,莫怨天地。這個倒是比較抽象。各位前賢有沒有怨過天地?(有)。這個沒有怨過天地的大概也是蠻少。一定都會埋怨,唉呦!怎麼使我遇到這一些事,唉呦!。那個都是在埋怨天地啦,所以我們要了解,我們都會把過錯推給別人,把功勞攬為自己。所以都會怨天尤人。所以我們要養成不怨天、不尤人。就是不去埋怨別人,然後也不埋怨上天,我們感恩都來不及了。上天,我們仔細觀察,假如說沒有上天這樣很誠信的在運轉,萬物就沒辦法生發,萬物沒辦法生發我們就沒得吃,我們沒得吃就沒辦法接續生命。所以要感恩。天地生長萬物讓我們能夠延續生命。所以莫怨天地。
第八方便,急難相救。現在,因為你去救一些人,救人反而會被人家陷害。比如說有車禍發生了,造禍的人逃跑,然後你後來遇上你去救他,結果警察一來做筆錄,他就指你撞到他的,你看會怎麼樣?所以就引起以後的人都不敢救人,怕被誣賴。所以後學以前開計程車也遇到,有一個女生,她開車救人,結果,她被那一個她救的人誣害,說她把他撞,結果她賠他13萬。你救人還要賠錢啊。所以她那個時候因為車子去修理跟後學相遇,她就講這個事,她就一直說以後絕對不救人了。我說那個了了你的罪業啦,沒關係,那個錢財都是身外物,那你有錢財哪有關係。可是啊!忿忿難平!所以我們就是了解到,凡塵現在因為很多這個現象,所以讓人就不敢真的馬上去救人。不過我們倒是可以先預防。就是先找一個,當時旁邊的人作證,你不是撞他,你是要救他。或者是你打119請人來救,這樣都可以。活用啦,不用死板板。
第九方便,莫慢神明。就是我們不要,慢就是驕傲。不要說你比神明還高、還大,那個就慢神明。畢竟我們都還是人,那神明祂修證了,祂都比我們高。所以不要講說神明比我們低。所以莫慢神明。
第十方便,莫出濁言。就是我們不講那個三字經,罵人的話,那個叫濁言(汙濁的語言)。那個不要講,一講了降低我們人格,我們人格本來都很清高的,你講那個語言以後,人家看你,把你降得非常低,一點人格都沒有。所以不要出那個濁言。
第十一方便,積仁布德。這個倒是很重要。要積仁,仁慈,要瞭解說,那個仁已經頂天立地的人,然後有兩個,一個是我們的佛性,一個是我們的身體。所以這個仁,就是每一個都要去表現、呈現,仁慈。只要你仁,你就已經具備賢、聖賢那個賢的地位。所以我們就是要有仁。那要積仁,這個仁需要我們累積,累積的愈多,我們德就會愈大。所以積仁。
然後布德,布就是流布,就是把這個仁、把這個德施向於眾生,讓眾生都能夠得到好處,所以積仁布德。文字都比較容易,實際做真的要養成習慣,只要你做了一次,往後你都還會再做,只要你踏出一步、第一步,往後你就習慣了,你就不會覺得有什麼困難。
第十二方便,勤儉知足。這個很重要。勤儉就是要勤勞,然後簡約。勤就是骨力(台語),比較努力精進。然後儉,就是不浪費。我們又很努又不浪費。所以我們了解,一天二十四個小時你都閒閒在那邊坐,倒不如幫助別人,然後做一些對大眾有益的事,這樣最起碼對你的內心都有交代。
不然你晚上睡覺的時候,反省一下,我今天做了什麼事?然後對別人幫助多少?然後對自己心裡面的增長是多少?這樣的話,我們就會每天都有進步的空間。每天一進步一累積,久了,自然就形成那個德能夠呈現。
那麼底下那個知足也是非常重要。因為我們凡塵可以說都是不知足,有了還想更多擁有,那假如說我們能夠知足就常樂。知道都滿足了,有得吃有得穿,然後又有一個遮風避雨的地方,很幸福了,知不知足啊?(知足),就是要知足,知足就常樂,時常都快樂。所以我們要瞭解到,24個小時,你不快樂也一樣24,你快樂也24,都是24個小時,不多不少。那我們要好好利用,何不快快樂樂過一天。這個愁眉苦臉一樣也是過一天。
第十三方便,敬老憐貧。老了,我們要尊敬。因為他老了,他的經驗豐富,我們敬老,他能夠提攜後代,能夠幫助很多眾生,所以我們敬老。那憐貧,憐,可憐一些貧窮的人。那我們能夠同理心,貧窮的,有能力的話能夠幫助他。
第十四方便,修因種果。我們就是要修因種果。我們修成道成佛的因,種的果就是佛的果。所以我們修因然後種果。各位修不修因種果?都不要啊,惦惦咧(台語),聽久了沒力。各位要了解喔,你這樣坐著都不用出力喔,可是又很累喔。我講的都沒聲音,又不會累。
所以各位要有心理準備,我們往後準備說給各位發表心得,你不要怕到不敢來。因為發表心得是給大家一個非常大的鼓勵。聽到人家怎麼修,哪個地方可以學,那個功效很大。所以也希望把你一聽了以後、一修了以後,是什麼樣的情形,都提供給大家做參考。這個是好的啦。不會像上次我們高鐵慢了兩個多小時,到這邊的時候已經三點了,剩下一個小時。那今天我們坐高鐵,一坐上去的時候,跑馬燈就跑出來,新竹苗栗電力異常,糟糕了,又來了。然後本車延誤開車請各位見諒。說糟糕糟糕,今天不知道要慢多少,結果慢五分。那個司機,等到過桃園就打跑馬燈,說全線已經恢復正常運作,一看了放心了。不過沒關係啦,結果那個司機愈開愈快,把五分追回來。我們也有心理準備,又要在悶的空間不知道要待多久。因為上一次我們那個兩個小時,它有電的時候,我們裡面有空調。它沒電的時候,沒有空調,門也封著,整個都密封的,就在裡面。那個劉講師(另一個劉講師),她一樣跟我們坐同一班車,她說第十車已經兩個暈倒了,沒有空氣,都整個悶的,暈倒了。我說我們坐那個車廂空間比較大,人比較少,大家都還可以呼吸。所以那個老人家一直跟車上的服務人員講,你門開讓我們能夠呼吸,他說他們規定不能開,怕危險。說停這麼久了,開。各位都沒有親身經歷,不知道那個狀況,然後那個服務人員一直拿礦泉水、餅乾送給客人吃,鼓勵人家吃餅乾喝水,結果車裡面沒有電,所有廁所不能用。喔!叫人家喝水結果又廁所不能用。所以各位都是要親身去經歷這個事,你才知道遇到的那個苦悶,所以那個時候保持心的平靜就很重要,你心不平,你的支撐力道就減少;那你心平,你就會覺得沒什麼事。那沒什麼事的時候,你那個潛力(潛在的力量)就發揮,那潛在的力量發揮出來,那個不可思議。
難怪我們那個七法財裡面有一個定,你聽到上乘佛法,你要相信你的佛性。聞信,然後就戒(戒律),你有戒律你才可以走入上乘佛法;然後接著就是定,你要有定力,你才能夠去呈現這一些你想達到的目的;然後有定了以後,就精進,能夠精進才能夠持久、才能夠達到目標;然後要捨,什麼都捨,什麼都假的,身體到最後也是要捨,不捨也不行,都要還給天地的;然後慚愧,啊!我怎麼都還沒成佛啊,很慚愧!所以我們落入凡塵就是慚愧,然後要想說上乘佛法,明心見性,可是那麼多眾生都還在苦海裡面,我要救他,所以都驕傲不起來,就是慚愧。我們有這個七法財佛性要用的。七寶是身體要用的。所以不一樣,所以修因種果,我們種都是佛因,能夠成就佛的果位。
第十五方便,冤親平等。大概一般我們社會的觀點,這個是最不能接受。那個冤,就是仇人。親,就是我們家裡的人。怎麼會仇人跟我們家裡的人是平等咧?很困難對不對?可是佛就從祂的累世修的狀態來說,說我們的冤(我們的仇人),他就促成我們成就,我們台灣話講激你、成你,他激發你的鬥志、激發你上進的力道,所以那個仇人是你的善知識,引導你成道的方向努力。所以釋迦牟尼佛就很感謝那個激發祂提早成佛的那個,叫什麼名字,提婆達多。他是釋迦牟尼佛在菩薩道的時候,然後釋迦牟尼佛就講祂要修忍辱波羅蜜,那這個提婆達多就發願,好!我要來促成你能夠修忍辱波羅蜜,所以我就是一個加辱,加污辱在你身上的人,要跟祂同時出生在凡塵。釋迦牟尼佛來出生,他也來了。他要來刺激祂、要污辱祂,使祂能夠真的修忍辱波羅蜜,那就真的是這樣喔,他就一直刺激一直刺激,所以到後來釋迦牟尼佛提早成佛,本來按照那個天律,釋迦牟尼佛的掌天盤是在彌勒祖師的後面,結果祂跑到前面去了,我們彌勒祖師變成在後面。所以等到我們彌勒祖師下生,我們凡塵的眾生八萬四千歲。
各位前賢,什麼時候我們可以到達八萬四千歲?我們眾生到達八萬四千歲,釋迦牟尼佛就出生在凡塵。所以佛經裡面就記載,彌勒祖師下生的時候,我們滿地都是七寶,滿地七寶像現在的石頭沒有人要,我們留著那個時候去撿。所以為什麼?因為那個時候大家都不需要,所以佛經裡面就記載,我們凡塵的眾生善,我們眾生所用的東西都從地底、從海底呈現,都讓我們用不盡。我們眾生惡,這一些都不見,都沉入地底、地裡面都不見。所以我們可以想像喔,那個石油是不是從地冒出來,你看所有的珍寶是不是從海底冒出來。都是我們眾生的福報因緣。所以眾生福報多,就表示眾生行善。那眾生行善累積的就讓果報、福德果報就非常多。那我們眾生愈來心愈不好,地所生長的萬物,它能夠讓我們吃、養生。可是它也含毒,讓我們殺生,害我們的生命。所以一方面養生、一方面殺生,所以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壽命才這麼短百歲、一百歲。沒有像北俱蘆洲平均壽命一千歲,啊!各位前賢,我們假如說能夠活到一千歲,怎麼樣?我們一定說,不要啦,拖老命。以我們現在的身體,叫我們生活一千歲要不要?(不要),不要啦!不過那個一千歲的時候,女孩子嫁人幾歲?(五百歲),對啊!都已經講過,五百歲才嫁人結婚。我們現在說五百歲老姑婆,都那麼老了還要結婚。所以我們就是了解,我們對這個觀念完全都沒有,沒有地方去接觸,你都不知道。所以我們一看佛經了以後,那個佛祂不出妄言,不會講那個不實在的話,所以祂講出來的都是實在。讓我們去看了你就了解說,不同的佛世界,有不同的生活型態,可是佛世界祂都不出生在很富裕的地方,因為很富裕的地方眾生都沉醉在生活之中,不想修道。所以佛不會出現在那一個地方。那假如說像非洲生活那麼困苦,佛也不會出生,因為你的心就是一點點善心也沒有,所有的果報呈現才生活才那麼困苦,所以祂也不會出現在非洲那個地方。那麼就是要在我們這一種,生活也很好,那心地,我們可以說啦,心地好的畢竟多過於壞的。所以在這一種狀況之下,祂就會來凡塵示現,來引導眾生成佛。那假如說在這個時候,根基都還沒有成熟,那佛就不示現。等到我們的善根都成熟了,佛才會出現。
很多講釋迦牟尼佛在凡塵才八十年,說怎麼那麼短命,那麼快就死掉了。祂說跟我們的凡俗,因為我們凡俗壽命大概最高在一百二十歲,最低大概六十歲。所以那個時候老一輩說,你要吃到一甲子六十歲你才不夭壽。所以以六十歲你就可以了,可以一口氣不來,還沒有到六十歲不可以,要呼吸。所以釋迦牟尼佛在八十歲的時候,那在八十歲祂看到眾生這麼可憐,祂有那個心想多活四十年,就是到一百二十歲,釋迦牟尼佛那個時候壽命的頂點就是一百二,那我們現在已經降到七十了,所以現在你活到七十已經是頂點,疑!後學七十一了,那也已經超過了。平均眾生的壽命,因為一直降啦,因為凡塵的眾生愈來所行所為愈不善,那不善的話,把我們的壽命降低。到往後,只有十歲喔,我們真的不可想像,那十歲而已,出生就要死了,那幾歲結婚?五歲,所以我們了解,人心已經惡到極點,很惡、邪惡。所以我們人的壽命只有五歲。那麼這一些八萬四千穗跟十歲我們都不可想像。以我們現在眾生的現況都不是這樣,可是佛不會騙人,祂說我們人心最善的時候,那個壽命八萬四千歲,那我們人心最惡的時候,只有十歲。所以我們就了解說,喔,原來有這麼大的變化。那我們不管是八萬四千歲、不管是十歲,都會死啦,八萬四千歲四千歲也會死啦,十歲也會死啦。那什麼不死?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所以我們了解說,喔!那麼久八萬四千歲,我們走入不生不滅佛性本體,八萬四千歲一剎那就過去了,過了,已經過了,很快。
所以我們要知道,走入沒有對待,沒有這一些白天黑夜春夏秋冬,那一個時間你沒有辦法去了解狀態,所以都叫不可思議。以前我們不是有講過不可思議的內容嗎?還記得怎麼說嗎?不著有、不著空、不著亦有亦有、不著非有非空,是什麼狀態?(不可思議),就是不可思議。所以我們在凡塵,真的也不著有、也不著空、不著亦有亦有、不著非有非空,你四個角度全部都沒有,叫做離四句然後絕百非,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你就是進入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什麼狀態,不可思議,不可想像的。所以我們要瞭解到我們在凡塵,只要你追求實相,實相喔,因為我們看到都虛相、都是假相幻相,實相喔,實相不會變,所以我們只要都進入實相就已經到達佛性本體,所以我們在凡塵就是追求實相,你一追求實相,所有的有,都沒有,有因有果的這一些全部都消失了,沒有。那這一些有因有果都是虛相幻相假相,不真。所以你全部去掉了,進入實相,實相佛性本體,佛性本體就是我們本際,本來的地方所在,我們要回去啊,本來地方所在。真的好久都沒回去了,要回去啦,回去清理一下環境。
所以我們就是了解到,冤親平等,不管是仇人、不管是我們家人,平等。平等的地方在哪裡,佛性。佛性平等,沒有差別,仇人的佛性跟我們家人的佛性都一樣,都是平等。所以我們要了解,那個是以很長遠的眼光來看這個事,不是以我們近代所身體接觸的現象,我們身體所接觸的現象等於是,冤就是冤,親就是親,差別很大,而且是兩極化。這個親愛的不得了,冤氣的不得了,都是這個樣子。可是我們一進入到佛性本體,沒有冤也沒有親,沒有,有冤有親是我們落入現象以後產生的,我們不落入凡塵現象,都沒有冤也沒有親,沒有,所以平等。這樣了解意思嘛!是不是角度都不同,它站的角度非常高,就是以我們佛性本體的角度來說,冤親平等。因為我們落入凡塵才產生很多的冤、很多的親。那這一些它都是變化無常,那我們了解這個真理以後,我們那個分別心就不會那麼濃厚,我們就可以從心產生那一種平等觀。所以六祖講見性是功,平等是德。我們為什麼德性都建立不起來,因為我們心裡面不平等,心裡面就是有分別心太大。
所以我們要降伏我們的心,因為這個分別心就是妄心,真心是常住真心沒有分別,是我們落入凡塵,根塵相對才有分別,這個都是變化無常,它不會是永遠一樣的啦,那我們知道它變化無常,我們就不會住相,不會住相了以後,你對冤、對仇人不會那麼討厭;對親,你沒有那麼溺愛,愛到不得了,不會。然後真正的走入中道。若知兩邊,中間無礙,則能降伏煩惱業。這個在涅槃經裡面記載,後學在抄的時候把它記下來。若知兩邊,中間無礙,則能除煩惱業。煩惱業都被你的中間無礙整個都去除掉了。
冤親平等,相濟度也。就是仇人我們也要渡他成道成佛,親人也要渡他成道成佛。那我們在現實社會來說,仇人你不會去想渡他啦,親人你也渡不動。你要渡你的親人,請別人渡,你自己渡不動。所以我們了解喔,那個不容易的啦。你看喔,我們這個因緣俱足多麼重要。你因緣不俱足啊,你連聽都聽不到,你要聽這個課你都聽不到。因緣俱足了,人家送到你手上來,請你聽。所以我們要了解,那個因緣很重要,那都是我們自己造的、好的因緣。
若人行得十五方便,便得十五種清淨福報,常生人天,受諸快樂。所以這個釋迦牟尼佛講,都是在人道天道啦,沒有說回歸本位,那我們講都講回歸到本位。那佛在講說,哎呀!現在末法眾生你一下子要他回歸本位,他絕對就置之度外,把你推到他不想聽,那不想聽眾生就沒得改變,所以他就會十善,只要我們凡人行十善就可以生天道。所以我們要瞭解到說,佛菩薩都一樣有階段性,假如說現在沒辦法成的,祂就不說啦,說了眾生會反感、會誹謗,那誹謗了以後進入阿鼻地獄,反而更糟,所以祂不說,說的都是可以接受的範圍。那我們要了解,我們研究性理心法一定要把最根底的、最究竟的都把它講說出來,那一講說了以後,我們各個能夠了解真理,能夠實際的修持,那就能夠讓我們改變,真的啦!各位就是要了解,覺。
剩下三分鐘,給各位提問。
各位真好咧,修的時候都沒有問題,沒有問題表示沒有打結(沒有結),沒有結表示說對真理都已經透徹了解,這個很難得喔。可是我們要了解到,你有疑不問,那個疑一定在心中,那個結沒打開,修不成道,所以後學都鼓勵大家能夠踴躍發問。
◎剩下約3分左右提問題。
問:後學發覺說我們好像沒有生死?
答:沒有生死喔,沒有生死你就已經進入佛性了啊!你已經覺得沒有生死,你就是進入佛性本體啦!佛性本體裡面沒有生死,我們有身體,身體才有生才有死是這樣的。
問:請問劉講師覺的功夫怎麼做啊?
答:就是你心想什麼你身體做什麼?你都了了分明這樣就好了!這樣就覺,你心在想什麼你掌握,你身體在做什麼你掌握,你這樣就是覺,我們就是怕心在想,身在做,我們都不知不覺,不知不覺就是無明,你覺了無明它跑不出來。
問:請劉講師解釋,捨識用根?
答:那個識就是我們的認識,把這個認識,因為認識很多因緣聚會它才有識,因緣聚會才有「識」,我們把因緣聚會的識,把它捨掉,根就是我們的根本,根本就是佛性本體啦!我們把識捨掉用我們的「一性圓明」,就是我們的根這樣了解嗎?我們認識,認識要有很多因緣聚會才有這個識,很多因緣聚會才有,因緣消失這個識沒有,所以知道這個識它是變化無常,不固定的,所以我們捨識,因為識一直在生滅變化,用根,一性圓明祂不變,用我們根本,這樣修會成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