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心相印
什麼叫心法?我們得這一指點,以心印心,知道我們的天心了,就叫心法,但是還要到裡頭看一看,把心給修正,修心的方法就是《大學》三綱領、八條目。首先就講格物、致知。
格物──格去心裡發出來的物慾,心裡發出來的貪、嗔、痴、愛。人家罵我就不高興了,這就是嗔心;這是我的,人家一碰就不高興,這就是貪心。有了貪心,就開始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慾和酒色財氣,這些全叫物慾。眼裡看到這東西好就想要,也不省察這東西是有害或是有利,所以就造了一身的罪業。
現在我們明白了,將這些物慾「格」除出去,這就是格物。陸九淵講「尊德性」,講到格物,是講格物慾之物;朱熹講「道問學」,講到格物,是講格事物之物。二人互不相和。今天我們得明師一點,明白本來自性,便知道要以尊德性為本,道問學為用。格物,格外來之事物,酒色財氣要格除;內在的貪嗔痴愛,七情六慾也要格除。他二人所說的並行不悖,體用兼修,自然明明德矣!自性就是心,好好的修養它,不讓它做壞事。真修道者,什麼也不用信,修你自己的心,佛家說的明白,自性是佛。
致知──就是達到用天理良心來做事。心一動念就有意,意要跟小孩一樣,沒有虛假不會騙人,意要誠實不虛,我們返回赤子之心,酒色才氣沒有,七情六慾不生,事來則應,事去則靜,這就是誠意。意誠心就正,身不修而自修,不起貪心,不起嗔念,就天天是天堂。
心法是歷代祖師的真傳,真的不假,肉體則是假的,這個內體明天在不在?自己都不保險,沒有權柄,所以說:我命的主權在天,這一點叫天道。心是天心,性是天性,聖人告訴我們要效法天地,天無所不包,地無所不載。我們要是像天地一樣,無所不包、無所不載的話,世界就沒事了。
亙古不傳的秘寶
我們唸經唸的是無字真經,與紙經不同,不識自心是佛,不明本性,朝山拜頂,苦死無成。我們是三教聖人的真傳,考察聖賢仙佛,看看三教經典,沒有打坐唸經,也沒有唸佛號的,更沒有像現在唸「南無阿彌陀佛」,就希望阿彌陀佛接我們上西天。我們唸阿彌陀佛,那阿彌陀佛當初唸什麼?我們拜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拜什麼?你得找根本。
我們講的是性理心法,沒有文字的,聖人留下經典,借著文字來說明或證明性理心法,但是沒有經過明師一指點,唸一輩子佛經也成不了佛,唸一輩子四書、五經也成不了聖人。歷代的聖人、佛祖、菩薩,不是唸經成的,不是有學問成的。所以說是亙古不傳的秘寶,既然是秘寶,外表一定看不出來。
歷代祖師心心相印,以心印心,這一點就是以心印心,得一指點知道自己的靈性,接著就要自己參悟,拿它當真就真,拿它當假就假。
堯舜相傳的心法
堯舜相傳的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詳解如下:
人心惟危者──人為三才之一,理性俱備,萬物之靈也。心者萬物之中心,萬事之主宰也。換而言之:人心者,識也,情也,染污之妄心也。所謂後天氣質之性,有善有不善也。蓋識神用事,情慾叢生,昏沉散亂,危殆不安,故曰:人心惟危也。
道心惟微者──道為天地之始,包羅萬象,眾生之祖也。道也者,智也,性也,清靜妙明之真心也。所謂先天本然之理性,無善無不善也。蓋智體圓明,性本虛靜,不生不滅,不增不減,微妙莫測,故曰:道心惟微也。
惟精惟一──精者,明之也;一者,誠之也。惟精以治昏沉,惟一以治散亂。精而明之,一而誠之。惺惺寂寂,定慧相資,攝情歸性,轉識成智。危者自安,微者自著矣,所謂明則誠矣,誠則明矣,簡而言之,惟精惟一者,即返妄歸真,明善復初之功用也。
允執厥中──允者,篤信隨順也;執者,遵守皈依也。中者,真空妙有也。真空者,大而無外,小而無內也。妙有者,前無始,後無終,豎窮三界,橫遍十方。三界之正道,宇宙之真理也。簡而言之:允執厥中者,即隨順其正道,歸依其真理也。
此即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之心傳;先聖後聖,心心相印,三教所共遵,萬世所不易也。總,心心相印,不可思議,道統真傳,本無一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