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眾之中憍陳那對客塵領悟的最快最早,就是因為「因悟客、塵二字成果」,就是兩個字使他能夠成就有果位。接著就敘述成就的過程。
「世尊,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旅行的客人,要去住宿。「或宿、或食」,住在那邊或是在那邊吃。「宿食事畢,俶裝前途」,吃飽睡飽後,整理行李,再繼續走。 「不遑安住」,不可以再住,再住下去就要付費,所以沒有住下去。「若實主人,自無攸往」,假如是旅亭的主人,就不須要來來去去。「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不住就是客,住就是主人。 「以不住者,名為客義」,所以不住。像我們的念頭都沒有住著,來來去去,念頭一個接一個,不住,那叫做客。 底下就解說塵。「又如新霽」,新霽就是下雨下了蠻久的,然後雨停了,叫做新霽。把天空之中的灰塵,都被雨水淋到地面,所以整個天空都很清新叫做新霽。 「清暘昇天」,雨停了太陽出來。「光入隙中」,日光從房屋的縫隙中照進來。「發明空中,諸有塵相」,這時候發現明瞭,光照進來的空中,有發現灰塵的塵象。 「塵質搖動」,塵都一直搖動,都不安穩。「虛空寂然」,剩下虛空,安靜都沒動作。「如是思惟」,這樣想「澄寂名空,搖動名塵」,澄寂就是空中真空妙有的空。 搖動,有在搖動就是塵質,凡塵的本質。「以搖動者,名為塵義」,所以「以不住者,名為客義」,以搖動者名為塵義。 「佛言:如是」,佛回答如是,給他印可,說你講的符合真理。「即時如來,於大眾中,屈五輪指,屈已復開,開已又屈」 這時候釋迦牟尼佛在大眾之中,屈五輪指,把五隻手指彎曲變成拳,然後再伸展又再彎曲,這樣讓大家看。「謂阿難言,汝今何見」,對阿難講,你現在看到什麼? 「阿難言:我見如來,百寶輪掌,眾中開合」,阿難說我看到釋迦牟尼佛的百寶輪掌,佛的手掌好像百寶一樣,在眾人之中一打開了又合了,一打開了又合了。 「佛告阿難:汝見我手,眾中開合,為是我手,有開有合,為復汝見,有開有合」,佛對阿難講,你看到我的手在眾人之中手掌開、手掌合,是我的手有開有合,還是你的見性有開有合? 「阿難言:世尊寶手眾中開合,我見如來,手自開合」,我看到釋迦牟尼佛的手自己開自己合。「非我見性,有開有合」,不是我的見性有開有合。 「佛言:誰動?誰靜」,這又深入一層了,誰在動、誰靜靜的。「阿難言:佛手不住」,這個不住就是客。「而我見性,尚無有靜,誰為無住」,就是我的見性沒有靜相。見性沒有靜相也沒有動相,就是動靜雙離。 這時候阿難回答就很正確了。動靜相離,我們的見性(我們如如不動的佛性),沒有動也沒有靜,沒有動相也沒有靜相,所以佛就給阿難印可,「佛言:如是」,就是這樣,這樣就對了。手掌的開、合是外境(外面的景相),外面的景相跟你的見性沒有關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