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0年6月6日 星期六

道德經-43 第七十四章司殺章第七十五章貴生章第七十六章柔弱章第七十七章天道章第七十八章水德章第七十九章左契章第八十章不徙章第八十一章不積章

我們直接講上個禮拜沒講完的第七十四章司殺章。因為講到「司殺者殺」,就是常有我們看不見的那些白無常、黑無常在凡塵執行他們的任務,在司殺一些為非作歹的人,所以有時候我們可以躲過凡塵的法律,卻躲不過天地之間天網恢恢。

第七十四章司殺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人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

常有司殺者殺,夫代司殺者,是謂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傷其手矣。

夫代司殺者

就是國家有死刑的法,死刑就是代司殺者,代理天地來殺害眾生。

是謂代大匠斲

   因為天地之間在造萬物萬象,都造的非常精緻,所以造作出來我們都看的很舒服。可是假如我們要代替天地來製造萬象萬事,那就不一樣了,那叫代大匠斲(代替天地來執行法律)。

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傷其手矣

   代大匠斲會傷到自己的手。所以我們看國家執行死刑的法律,就會有很多掙扎,一些不同的聲音出來,就表示會傷到手,一些立法者(我們現在的法律是經過立法),這些立法不一定全部都符合我們眾生的希望,所以就代替天地來執行這些代大匠斲。各位了解意思嘛?我們比較少接觸這方面的知識,所以比較不了解。這邊老子講司殺者有他的職責所在,天地之間無形的來執行他的任務是比較適合,我們代替那些來執行就不很適合。這個聽起來好像跟我們沒有關係,可是我們因為都是奉公守法,所以對天地之間的司殺以及大匠斲比較沒有接觸,也沒有印象。假如一些為非作歹者就會非常的注意大匠斲以及司殺者。

   這一章大部分都要我們能夠行善,行善的話我們就不會被法律制裁,也不會被無形的這些來司殺。我們要知道,老子講出來的角度,就是我們在凡塵的生活,一落入起心動念就很容易負面、不好的念頭跑出來,當我們負面的念頭跑出來,我們就會有行為,有行為以後造了業就要受苦,不但我們自己受苦,還要受到法律制裁。老子的意思就是要我們能夠行善、要能夠奉公守法。

第七十五章貴生章,就是我們的「生」很尊貴。

第七十五章貴生章

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

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

   人民(百姓眾生)飢餓飢荒,因為在位者(統治者)稅,收的太多了,各位有繳過稅嗎?(有),我們都奉公守法都有繳稅,因為國家所有建設都從稅金來,我們都有繳稅,可是要適當要剛好在我們負擔之下,不能超過我們的負擔;假如稅,抽得太多,我們就要一直賺錢,一直賺錢的話,時間都被賺錢綁住了,另外一些我們生活上所須要的必需品就沒辦法充裕。所以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這樣才會飢荒才會餓肚子。

民之難其上之有為治,以,是以難治

   人民不好治理(此時現場有些動作),我們這心法現在都在看母燈,所以現在講什麼有聽但沒聽入,油芯抽高一點,比較耗油,但火焰比較大些。人民不好治理,就是有一些刁民。各位有看過刁民嗎?(沒有),沒有最好。刁民就是不服從治法者,所有的行為動作都不配合,就變成刁民。刁民就是難治,民之難治(很難治理)。所以老子的意思就是要我們人民自己來治理自己,自己來管理自己最適合。假如要別人來管的話,總是有管不到的地方。尤其交通違規,南部講紅綠燈是參考,闖紅燈則警察會抓,警察問闖紅燈的人:「你沒看到紅燈嗎」,闖紅燈的人說:「紅燈我是有看到,可是沒有看到你;你要開紅單我沒有看到,我是有看到紅燈」,這是很諷刺,表示我們守法的精神都還不夠。

    假如我們看美國人,地很大,車子並不很多,有時候紅綠燈,紅燈一亮,我們看車子都停下來,此時周遭都沒有車也沒有人,但他就停下來;那以我們台灣地窄人稠,我們都會想:「他怎麼那麼笨,就開過去就好」,我們都會這樣想;可是他們在美國都蠻遵守法律、交通規則,紅燈了他就停下來一直等,等到綠燈在開走,雖然都沒有車,他們也是一樣等。

   以前後學年紀小的時候,有一段時間住在台北天母,那是一個高等社會人士住的地方,美國人也很多,住在那個地方要過一個馬路,等了老半天還過不去,因為離紅綠燈很遠,就要直接穿過馬路;然後在那邊一直等車子少一點的時候再過去,結果就有車子停下來,車窗裡面手就指著「趕快過趕快過」,後學回頭一看,原來是外國人,我們中國人都不讓人的,外國人看你等了老半天都過不去,他會停下來請你過去。有時候我們的修養,雖然這是小事,可是會讓人感到很溫馨。雙十節在淡水河邊放煙火,外國人也去看煙火,因為那個地區沒有禁煙,所以都在抽煙,他們抽完煙,煙蒂捏熄以後,放在哪裡?(口袋),對,這叫共識,大家都知道,把煙熄掉以後放在口袋,那我們中國人放在哪裡?正確,我們就直接丟在地上,所以等一下人員疏散以後,地就很髒,全部都是垃圾,這就是我們的文化,水準不高,大家的涵養不夠。所以我們要從自己本身做起,雖然是小事,可是你一做出來以後,人家會感受在心。尤其現在衛生比較好,當以前我們想吐痰的時候,吐在哪裡?地上,很直接,可是假如你很習慣地要吐痰的時候,從自己口袋拿衛生紙出來,吐在衛生紙上,然後再放在口袋,等到有垃圾桶才丟在垃圾桶,這也都是生活上的小事,可是會養成習慣。

    各位前賢,我們的習性強不強?(強),非常強,我們的習性很強,所以我們要從生活的小細節下手,能夠改就改,一改過了以後,也一樣會習慣。那我們自己會想要自己比較有內涵的生活方式,這樣我們自己就管理自己,民就不會難治,就很好治。


◎所以老子的意思「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上=領導者,國家的統治者有為(落入有所作為),所以有所作為不是從佛性出來而是他有企圖,所以這樣有為了,我們人民就不好治理。

    所以「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了解意思嘛?假如我們都一直鼓勵,像現在台北只要年歲大了,你去搭捷運,車廂雖然擠的滿滿的人,可是博愛座是空的,年歲大一定有得座;假如博愛座已經有年歲大的人坐,但你一上車,年歲又大,一樣普通座一定有人起來讓你坐。所以現在台北捷運文化非常理想,像後學這樣年歲大不大?後學搭捷運都不用怕沒得坐,一定有位子可坐,都有博愛座可坐,若沒有博愛座則旁邊年輕人就會起來禮讓給後學坐,所以後學說自己年歲也大了,年歲大了可以享受這個優待,台北捷運每天都有一百五十萬人在搭,多不多?(多),高雄捷運每天約十萬人,一百五十萬跟十萬人差別這樣,所以台北市政府說捷運是他們的金母雞,生的都是金雞蛋,高雄捷運則是快倒了,快要把全部的本錢都虧光了,因為習慣性,都是騎乘機車,你叫他騎機車到捷運站然後再去搭捷運,回來再來騎乘機車,這樣很麻煩,乾脆我直接騎乘機車到目的就好,所以就不用搭捷運,捷運生意就不好。而且高雄地大停車方便,在台北停個車很困難,所以大部分在台北都會搭捷運,就很習慣,班次又很密集,像板南線兩分半鐘一班,兩分半鐘多久?你這班車搭不到,下一班車馬上就來了,所以都不用趕,你若看著車子離開了也沒關係,很快車子又來了,這又是生活的習慣。淡水新店是三分半鐘一班。內湖跟木柵更密集,一分半鐘一班,不過車廂比較小,中運量的,不像板南線跟淡水新店線車廂都很大,一次可以載運很多人。

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

    人民很輕易就會走入死亡的道路,為什麼?因為他求生,一直想要的生活很富裕,然後物質的方面都要求滿足,叫做求生之厚,就是重視現象。重視現象則民輕死,壽命就不會很長。假如我們注重養生,運動的時間多,身體健康。運動時間多則賺錢時間就減少,少賺錢身體健康。這樣看起來是多賺錢好還是少賺錢好?多賺錢我們會變守財奴,等到累積了蠻多,結果一口氣不來了,我們都沒有辦法帶走,都要再拱手讓人,把我們所辛辛苦苦賺來的錢送給別人,所以我們要在活著的時候,要趕快表達我們的心意,謝謝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

   各位有沒有聽?(有),我們有錄成CD,一直反覆的唱,歌詞的意思我們又有講解,在DVD第41片。我們活佛老師用最少的文字把最多的道理,都包含在裡面。要我們整個對人生都了解,開始的時候就講「深信生命可以留下累劫累世的記憶」,就是元會跟六道輪迴,沒有多少個字就講的很多,我們沒有研究的時候,還不知道活佛老師還包含那麼多意思。然後又講,時時的能夠感恩,還在活著的時候,要說聲謝謝你,要由衷的、從內心深處來感謝我們周遭的親朋好友,最重要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因為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是千萬年都在,千萬年前就已經有我們了,千萬年以後我們還在,可是我們大家知不知道?都不知道,都以為只有這一生而已,死了就沒了。我們沒有研究的話會以為:「死掉就一了百了」,有沒有了?(沒有),沒有了喔!要知道所造的因果,是一直牽連一直延續一直接著,都不會斷掉,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當我們要來轉世都到閻羅王的第十殿去喝夢婆湯,夢婆湯一喝,哇~都忘了,前世做什麼都忘光光了,就重新來,結果重新來的時候,我們又不知不覺又造了很多業,又牽連到下一生下一世,就這樣一直六道輪迴,已經最少都一千次了,我們有德又有行善,一個元會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一半沒有生物,一半我們眾生在元會裡面,就有六萬年,一個人以六十歲來算,剛好有一千次(我們生了又死、死了又生,一千次),一千次是全都轉世當人喔,若是轉世當畜生就更多了,像一轉世到雞的話,約三~四個月就一生了,很快的,你若欠人家二、三十萬,一隻雞才賣兩、三百元,那就要轉世很多次,不只有一千次。

   所以後學講,我們不要去看因果算命,因為我們是沒完沒了的,一千次是一個元會,我們已經不知道多少個元會、幾千次了,所以你去給人看因果,講出來準不準?絕對準的,為什麼?因為每次都會經歷過,不管什麼樣的因果命運我們總會遇到,總有一天會遇到你,所以被講了都會準,聽一聽你就說蠻準的,口袋錢就掏出來給人家。

    所以要知道,從真理的角度來研究,我們的佛性不生又不滅、長遠都在,我們就要為了這個長遠的佛性來打算,不要讓佛性在六道輪迴裡面受苦,佛性都不會哀哀叫,你要去哪,佛性都跟著你去,你要去六道,佛性也跟著你去六道;你要成仙作佛,佛性也跟著你去成仙作佛,所以佛性都不會抗議。不像現在稍微權益受損就抗議抗議,我們佛性都不會抗議。

    所以在佛經裡面,釋迦牟尼佛講「如來不與世間共諍,世間與我諍」,如來是誰啊?(佛性),恩,是自己的佛性,我們的佛性都不會跟世間來爭(不與世間共諍),我們的如來(不生不滅佛性)都不跟世間共諍,世=過去現在未來;間=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世間=空間跟時間。如來不與世間共諍,都不會相爭執。但「世間與我諍」,跟誰爭?跟我們的佛性在諍。我們都是這樣喔!你看我們的感官(眼耳鼻舌身意),有沒有跟佛性在爭?(有),佛性說我是主人翁,我出來當家作主,我們要不要讓佛性出來?一樣也是不要,眼睛喜歡看、耳朵愛聽、鼻子愛聞香、嘴巴愛吃、身體喜歡摸、意念喜歡想,都自己在主張,真的都把佛性壓下來,壓的死死的,很現實。所以釋迦牟尼佛就講「如來不與世間共諍,世間與我諍」,誰爭贏?都我們世間爭贏,如來都爭輸。爭輸就隱藏起來,退隱了,很委屈,所以我們佛性很委屈,我們都沒有把佛性啟發(請出來),只要我們肯把我們的佛性請出來當家作主,讓佛性當主人,讓佛性發號施令,那我們就不會造業,不造業就不用受苦就解脫,這樣好不好?(好)

◎那肯不肯把權益放給佛性?(肯),肯啊?尤其坤道到服裝店,看了這一套衣服由我來穿很適合,這時候你說「家裡衣服很多了,不用再買」,肯不肯聽話?(肯),肯啊?真的?(真的),所以我們修道可以省下很多錢。若想要買化妝品的時候,就想「不用化妝,臉洗一洗就最漂亮,活到老,大家的臉都一樣,再怎麼化妝,活到老大家的臉都一樣」,我們看年歲大的,怎麼看起來臉都差不多一樣。

    所以天地之間的造化變化之中,我們都是一個過程、我們都是過客,來這裡作客人而已,結果我們都迷失掉了,造了很多的業又受了很多的苦,又不會清醒。當我們受苦的時候,會清醒嗎?會喔?鐵板都踢的不夠,都還在追求有形有相的生活,佛性都不去注重祂,所以老一輩的說「癢的不抓,不癢的都抓到流血」,我們有沒有這樣,「該注重的佛性,不注重;不該注重的現相,我們非常注重」,這樣就是本末倒置,顛倒,整個都顛倒了,生活很快一生就過了。像我們一休息下來就五十天,好像只有一轉眼,是不是很快?五十天過了。後學再想五十天之中,假如我們能夠很努力,真的是萬緣放下一念不生,一直努力,五十天的工夫已經累積的非常多非常強,有沒有啊?一樣一天過一天,三餐,天黑了,吃飽了就去睡覺。時間過的很快,不等人的,等到我們有一天身體出狀況了,稍等一下,我要趕快修,那就來不及了,一定要趕快修。

   我們有請林講師來講正玄關,林講師前幾天打電話給後學說:「我這個障礙很深,業障多,這一生大概不可能成佛了」,她很努力在修道,所以當她做正玄關,在這邊講的時候,她沒有說她看到很多天堂,可是她電話給後學的時候說:「很多天堂的景色都不一樣,顏色也不一樣,也看到自己的佛性之光」,光亮到什麼程度?晚上她要睡都覺得是白天,然後用棉被把整個臉都矇起來還是很亮,怎麼辦?沒辦法睡了,她說修了變很痛苦,做這修持法門的時候都很專注,就變成身體很僵硬,這陣子她改變,說:「我這麼認真,都還做不出成果來,可能這一生沒有希望成佛了」,她就把所有的所做的全部都放掉,都放到空空空,全部都放掉,她都不要了,這一輩子沒辦法了,不再想要了,所以她一放掉以後,結果全身都柔軟,效果則是「佛性都呈現出來給她看」,她說「怎麼會這樣,等到我不要了,才來」,後學說:「因為你很努力就是法執」,我們有兩個「一個我執、一個法執」,「我執」可以從我們身體的結構――水火風土眾緣聚會借我用,這個結構來解開,就沒有我了,我就是如來、我就是佛。

    各位前賢知道嘛!我是誰?不是這個身體,身體是天地的物質水火風土眾緣聚會借我們用的,要不要還?(要),絕對要還,你再怎麼會養生,都是要還的。我們有沒有照顧身體?(有),身體像不像我們照顧它那麼努力的生活著?很會鬧彆扭喔,想生病就生病,想爬不起來就爬不起來,身體真的是忘恩負義,沒想到我們把它(身體)照顧的那麼周全。此時外面放鞭炮,誰聽到?(佛性),大家都會了,我們耳根圓通,我們坐在這邊都能夠聽到外面的變化,所以十方的聲音都能夠接收,以往都不知道這是佛性,了了分明的,都以為是耳朵聽到。要了解,佛性借著耳朵,然後顯現所有的聲音,那是我們佛性的功能,所以大家都會了。

   而且我們這邊又有牆壁――通;圓――十方的聲音我們都能夠聽到,叫圓。隔著牆壁能夠通過,叫通。又常住,沒有聲音我們也聽到靜悄悄,有聲音就聽到聲音,所以常住。「圓、通、常」――我們佛性所具備的功能。我們朝這個方向,就一定可以達到。我們把埔里那位林講師所講的,講給各位作個參考,因為她都很努力很專注,所以當她把所有心裡面的執(固執)去掉以後,已經沒有固執了、也沒有想要達到什麼企圖了,都沒有,這個真的叫萬緣放下,這個叫真的全部放下。

   那我們在做萬緣放下都還有緣在,萬緣裡面大概九千緣放掉了,還有一千緣放不掉,還有緣,可是我們下手努力去做的時候,後學也沒有要求一下子就放到全部,那個可以循序漸進,慢慢的一步一步來,只要我們把粗淺的緣先放下,我們日常用的心(生滅心識心)先放下,這樣妄就已經去掉一大半,真就會慢慢顯現出來,當真一直顯現,真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因為佛性本體沒有形相,看不到的,可是我們可以感受,就可以了解「了了分明」。所以已經證悟者都講,「我們眾生跟佛,其實都是一樣,沒有分別,差別的地方只在於我們眾生迷」,迷失在現象裡面;然後諸佛已經領悟――只要落入形相皆不可得(都得不到),所以諸佛對形相已經能夠事來則應事去則靜,不住在形相,只要我們不住在形相,離相就是佛了,就已經是。

    所以後學都有講「若無所見,即是真實的見於如來;若有所見,即是邪見」。「若無所見」,就是沒有能見、也沒有所見;「即是真實的見於如來」,因為如來沒有形相、如來沒有對待、沒有分別,我們只要進入沒有分別、沒有對待,而了了分明,就是真正的見到如來,見到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把它寫下來「若無所見,即是真實的見於如來;若有所見,即是邪見」,因為有所見,就有能見,有能所就是對待,有對待就是生滅,有生滅就有變化,所以那個就是萬象萬事,萬象萬事都不會固定,一定是變化無常,所以我們見到都不是正確,所以叫做邪見。所以「若無所見,即是真實的見於如來;若有所見,即是邪見」,講到讓大家都背起來,背起來就會知道意思,我們在生活之中,我們都有現前那個明了之心(顯現在我們眼前,我們那個心是不是了了分明,這個了了分明就是如來),這樣有沒有把它連貫起來,已經見到如來的如來,就是這樣,就是我們現前一念那個覺了之心就是如來,就是我們要見的不生不滅佛性本體,有沒有很親切?(有),就在我們日常生活之中就可以呈現,所以現在我們眼前一念――覺了之心(就是了了分明),顯現在我們眼前了了分明的這個覺就是如來,因為這個時候,沒有想過去、也沒有策劃未來、也沒有把握現在,三心都沒有,三心都沒有就沒有四相,三心四相都沒有,我們就已經走入佛性本體。

   我們有三心的話,就有四相。各位前賢,四相知道嗎?「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四相。因為在文在我們比較不容易了解,我們用生活之中所用到的來講四相,只要落入能所,「我能看」,我們都能看,那個能看的就是我相,一定「有所看」,所看就是人相,所看一定是差別叢生(非常多,不止看一個而已),而是看很多,「看很多」就是眾生相,然後「連續不斷」的看就是壽者相,所以四相都跑出來了。

   「我能聽」,能聽的就是我相,一定「有所聽」,所聽就是人相,那「所聽的很多」聲音,差別叢生就是眾生相,然後「不斷的聽」就是壽者相,又是四相了。

   所以只要落入能所,我能聞、我能吃、我能做,都是四相。那在我們現前這一個了了分明的心,有沒有這些(三心四相)?(沒有),沒有。所以我們有三心的時候,四相才會跑出來,而我們的三心都是吃飽太閒坐著沒事做,多多少少想一些(起心動念),想著過去被人家欺負或是想著過去自己很會賺錢很風光,一直再想著,這樣三心才跑出來。當我們三心跑出來的時候,我們就要知道,我們起心動念就是業(業就是業障,障礙),有念頭就有業,有業就要去接受果報。當我們業很多,像活佛老師「謝謝你」裡面:「感悟生命因果牽繫,也是心念累積」,所以心念累積我們才六道輪迴。那我們要脫離六道就是把起心動念的念全部去掉(不要),沒有念、念斷了,生因就斷,生因斷,我們已經修到全部念都無了,生相就盡,生因斷生相盡,我們就恢復到本來,就恢復到佛的狀態。所以只要我們恢復到本來,就很容易恢復到佛的狀態。所以我們修成佛不是很困難,很簡單的,只要我們很簡單的生活,就很容易達到我們所要求的這種程度,這種呈現出來喜歡的果報――成佛了。只要我們肯用心。

是以輕死

   以其求生之厚,太重視求生,結果就害我們輕死(早一點死)。假如我們能夠重視不生不滅的佛性,我們不但可以延長壽命,又可以追求到人生最重要的目標。


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我們不要為了生(生才有所作為),我們都是為了生,都有所作為。只要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就是能夠真正的已經注重到我們生命本體來了)。所以老子希望我們都能夠回到我們不生不滅的本來,從第一章常無跟常有,常無跟常有兩個加起來,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是第一章所說的。常無,我們要來觀妙;常有,我們要來觀徼。老子一直都告訴我們,我們本身可以有所作為,可是這個作為要從佛性出來。從經的本文來講,都不是很多,但我們從延伸出來的生活細節就會非常的多,我們在生活細節裡面就是要注重,各位對生活細節有注重嗎?(有),注重的方向目標在哪裡?要放在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假如我們一直都很注重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那我們對現象、對事情,我們會看淡,看淡以後,佛性比較有位階,佛性比較能夠發號施令,才不會感官在當家。


    因為我們六道輪迴太久,從活佛老師所講的「累劫累世」,就是已經輪迴太久,我們的感官當家非常久了,已經深根蒂固,所以現在要請佛性出來當家就不容易,不容易請佛性出來,所以我們要在日常的生活細節(在微細的當中,我們就是要注重),注重我們有沒有起心動念、注重我們在生活符不符合真理。假如全部都是符合真理,那全部都是覺,我們在覺之中生活是最理想,「覺者」很快就到來。覺者是什麼?(佛),恩,就是佛。覺還有兩面,一個不覺,覺產生不覺,我們眾生大概都在不覺之中,不覺才起念,念起才受苦,都是這樣惡性循環。所以我們只要在生活的細節裡面,我們保持都是覺,沒有不覺的時候,這樣就一定不會起心動念,就不會造業,就不會受苦,解脫了。所以都是自己努力,這要自己努力。


第七十六章柔弱章,柔=溫柔。弱,強的對比。

第七十六章柔弱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共,堅強居下,柔弱居上。

人之生也柔弱

   老子說我們人若生在凡塵世間,都很柔軟都很弱,有沒有很柔很弱?我們以現象來說,我們全身有沒有很柔軟?(有),假如全身都沒有柔軟就要找醫生了。要了解,人之生也柔弱,我們生的時候,都很柔很弱,這才是生。


其死也堅強

   我們死了,身體就硬梆梆,就很堅強,甚至可以拿著好像一支木材一樣。那我們在生的時候,有辦法像木材一樣拿著嗎?就會塌下來。所以生的時候是很柔弱,死的時候是很堅強。當然我們求了道以後,會跟生一樣很柔弱,都很好看,那是比較特殊。求道以後接受一代祖師的授記,才有辦法達到的一個現象。所以老子講,我們人之生很柔弱,其死也堅強(死了就很硬很堅強)。


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

   萬物就是我們看到的這些,我們看外面的這些花、草,它們在活的時候,是不是很柔很清脆?所以萬物草木若是存活著而沒有死的時候,都很柔軟很脆。


其死也枯槁

   草木一死了以後就枯槁了,用折的就可以折斷它;但是在生的時候就沒辦法,因為它很軟。所以老子觀察到很微細,生柔弱,死堅強。


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一堅強了,變成死之徒(都會死)。柔弱者,生之徒,我們柔弱就有辦法生。我們看現象都是這樣,所有萬象萬事都是這個樣子。我們在處理事情的時候也是一樣,當你很柔來處理事情,就很圓滿;假如你很剛強來處理事情的話,就會有很多反面的、負面的一些情形出現。所以堅強者死之徒,不是說不要堅強,而是說我們在現象裡面就是要柔,現象不要剛,現象要柔,柔才符合生,很剛的話就是死。


是以兵強則不勝

   兵強,不是很好嘛!可是當兵強了,驕傲,結果就不會戰勝。哀兵才會戰勝,你驕傲的兵,大概都會失敗。所以老子講兵強則不勝。



木強則共

   已經死掉的木材,我們就把木頭做成「拱」,拱就是門上面的那個,就是木已經死掉以後,才會拿去做那個東西,若還活著則不可能。所以,拱就是物給我們一個作用,可以有那個作用,可以做一個拱門。


堅強居下,柔弱居上

   堅強就居下,柔弱就居上,所以處理凡塵事就要能夠柔,才能夠圓滿。「謝謝你」歌詞裡面的最後:「也讓我學會圓滿生命裡的緣滅緣起」,我們人生之中都會落入緣起緣滅,那要圓滿人生的緣起緣滅。要圓滿人生的緣起緣滅就是要柔,柔才能夠圓滿(能夠遵守法則),能夠圓滿的法則就是柔。剛就不能夠圓滿。所以活佛老師教我們學會人生裡面所要處理的緣起緣滅,都要能夠圓滿。我們在人生的過程之中,處理事情都很圓滿,有沒有?還正在努力之中,還不見得每一件事都處理的很圓滿。我們圓滿人生裡面的緣起緣滅,能夠有緣相處都是很難得,我們就把所有的緣都能夠變成善緣,能夠圓滿所有在凡塵的遭遇,凡塵的所有遭遇都能夠圓滿,這樣就很理想。

第七十七章天道章

天之道,其猶張弓乎,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與之。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以有餘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不欲見賢。

天之道,其猶張弓乎

天道就好像張弓,像我們拿弓箭要來射箭的那個弓。天道好像張弓。


高者抑之,下者舉之

   拿弓箭要射,若弓箭拿的太高,就要稍微調整往下;若是弓箭拿的太低,就要稍微調整往上。這樣射出去的箭才能夠射中靶心。所以「天之道,其猶張弓乎,高者抑之,下者舉之」,天之道就好像張弓那樣子。


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與之

我們在凡塵有餘的時候,要把有餘的去掉,所以損之。不足,我們就要給他(與=給)。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天道就是損有餘,把有餘損掉,然後補不足,天道都是這個樣子,上天會把有剩的都去掉,不夠的都把它補足。


人之道,則不然

我們人之道就不是這個樣子。


損不足以奉有餘

   我們人都顛倒。像現在整個社會型態,富有的更富有,貧窮的更貧窮,那就是「損有餘補不足」的顛倒。所以我們就「損不足以奉有餘」,若是已經富有的,而我們還一直奉承;若是已經不足了,而我們卻一直瞧不起他,是不是這樣子?(是),所以跟天道相反。我們人道就是比較不理想,理想的話就要像天道一樣「損有餘而補不足」。


孰能以有餘奉天下

   老子用假設的口氣來講,誰能夠以有餘來奉天下(孰=誰),就是說我們的生活已經都過得去了而且還有剩,把那些剩餘的都拿來給天下的人使用。誰能夠這樣做?好像沒已有,有的話都還想要再累積多一點。所以凡塵不理想的事情太多了,有時候我們自己所有的作為大概也都朝這個方向,已經吃到有多餘剩下的時候,我們不會想把那些剩下多餘的東西拿給吃不夠的人食用,會不會?倒是有,但是比例不多。像台東賣菜的陳樹菊就很理想,自己賺的錢都一點點,都拿出來布施,說:「錢要給要用的人用」,我們能夠有那種心胸的話,就非常理想的社會。所以我們大部分都是會一直累積累積,累積到一口氣不來就沒辦法處理了,那時候就隨便人家了,那時候就沒辦法以他自己的佛性來主宰、來行善、來積德。所以老子講「孰能以有餘奉天下」,把剩下多的,拿出來給天底下沒有的人使用。


唯有道者

只有有道的人才能夠做得到。


是以聖人為而不恃

恃=仗勢(台語,靠勢)。為而不恃,聖人去做但是不依賴他所做出來的那個來凌虐人(就是不會驕傲)。


功成而不處

功成以後,不處在他行功的那些事蹟裡面。


不欲見賢

   就是不喜歡見到賢人,因為我們一有賢的名稱,就會爭,一有所爭就失掉我們人純樸的本質。所以不欲見賢,有「賢」這個名稱就會分階級,我們人都是平等的不分階級。所以老子講「不欲見賢」,不要有「賢」的那些名稱在凡塵,一有的話就很容易爭。


第七十八章水德章,水是最有德行

第七十八章水德章

天下柔弱,莫過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故柔勝剛,弱勝強。天下莫不知,天下莫能行。故聖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謂天下王。正言若反。

天下柔弱,莫過乎水

天下之間所有的萬物,只有水最柔最弱。


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

水來攻堅強,所有的堅強,都沒有辦法超過水,水是最能夠攻下最堅強者。


其無以易之

沒有辦法來改變,易=改變。


故柔勝剛

這延續上面的柔弱,柔能夠勝剛。


弱勝強

   現在我們看報導,哪個國家都泡在水中?(泰國),泰國都泡在水裡,而且還沒有退的跡象,那我們有辦法處在那種環境之中嗎?我們可以想像,整個都是水,怎麼生活,很難生活。要知道,這就是我們眾生共業(大家的共業,貪念),等於是沒有辦法居住。假如現在水退了,又下雨呢?就又積水了,所以只有愈來愈不理想,沒有改善的時候,在那個地區要趕快搬家。所以水是最柔弱,可是只要水要攻那個地方,哪一個地方都會投降。


天下莫不知,天下莫能行

   天下都知道水最堅強,可是就沒有辦法來行持水的堅強,就是沒有辦法學習水德(水之德,我們沒有辦法去行持)。


故聖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

   聖人有講,受國之垢(接受國家的垢),國家的污垢就是國家不好的,他都能夠接受,這樣他就可以當一個社稷主(就是領導者,他就可以當一個國家的領導者)。


受國不祥,是謂天下王

   接受國家所有不祥的事情,整個天下,他就可以當家作主了。因為不好的,他都能夠接受、能夠改善,那大家都會擁護他。


正言若反

   正確的語言講出來就好像相反。大部分我們都不肯接受國之垢(污垢我們都不接受),不祥我們也不接受。各位前賢,假如凡塵的污垢要加在我們身上,我們接不接受?(不接受),我們不接受,那天下之間不祥的事情要蒞臨我們身上,我們接不接受?(不接受),都全部不接受。所以老子這邊就講「正言若反」,他能夠接受國家的污垢、能夠接受國家的不祥,他就能夠領導這整個國家。等於是他一方面要有能力、一方面要有容量,有容量、有能力就可以改變整個現象。所以老子在第七十八章,道德經快要結束之前就講正言若反。


第七十九章左契章

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故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

   我們在凡塵都是從小怨開始,開始的時候怨是一點點的小怨,可是怨到後來就變恨,恨的時候就是大怨了(很大的不甘願)。和大怨(把很大的不甘願都把它和了),必有於怨(絕對不會全部消失),生活之中怨多不多?非常多,大大小小都有怨,大有大怨,小有小怨,都有怨。所以心裡面有怨,「安可以為善」,怎麼樣來行善呢。有怨,善就做不出來,所以就講安可以為善。


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

   左契跟右契,就是人家來借錢,以前有兩張單子,兩張合在一起,然後從中間切開,一張交給借錢的人,一張交給被借錢的人,兩個人各執一半,左契就是拿錢借人的,就拿左契;跟人家借錢的人,就拿右契。當你要還錢的時候,你就拿右契跟左契相合,合起來要還多少錢,這樣就沒有欠錢了。所以這裡「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就是拿借錢給人家的那半張,拿著那半張而不會一直去跟著人家要錢。「不責於人」就是沒來還錢,也不會去責備他。就是等到你有錢的時候,你再拿來還,當拿來還的時候,你就拿另外一半的右契來跟左契相符合,符合後,按照裡面寫出來有多少,你就按照那個數字還錢給拿錢借你的人。


故有德司契,無德司徹

   有德,他能夠拿左契,拿左契就好,不用去跟人家要錢。他的德可以影響到借錢的人,借錢的人可以感受到他那種德行。「無德司徹」,徹就是車子經過所壓的輪胎痕跡,像後學有次到南部,鄉公所可能沒錢,道路都是泥土的道路,當車子在行走時候有車輪痕跡,車輪一直在行走,但是車輪胎痕跡一直愈來愈深,很有意思,你就要跟著車輪的輪溝走,你若沒有按照車輪的輪溝走,就走不下去,一定要按照輪溝痕跡走,所以那個叫無德司徹,就是要按照舊的痕跡去走。老子講到這邊,怎麼會突然之間講到這樣,覺得「奇怪,好像以前就有這種事呈現」,所以有些我們說「有錢又驕傲的人」,他就會一直想按照舊的方式「你向我借多少錢,你就拿多少錢來還」,比較會催討,讓那些艱苦的人愈艱苦,講的有點比較深。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最後老子講「天道無親」,天道沒有跟人有親戚關係,只要你行善,天道就會利益給你。所以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第八十章不徙章,就是說不搬家,沒有搬來搬去。


◎第八十章不徙章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徒。雖有舟車,無所乘之;

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小國,就好像我們現在的鄰或里,就形成一個國家,所以小國人民很少。什伯,什=十,伯=百。有什伯之器,就是有非常多的東西。有十有百的器具而不用,這些小國寡民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遠徒

   使人民非常注重生死。而不遠徙,就是不搬家,他出生在這裡,到他死了還是住在這裡,全部都是不搬家。這有點困難,現在搬家都很方便。


雖有舟車,無所乘之

雖然有舟(在水裡面有船),車(在陸地有車);無所乘之,都沒有人搭乘。



雖有甲兵,無所陳之

   雖然有甲兵(就是戰爭時要用的),雖然有盔甲有這些兵,無所陳之(但是不用拿出來陳列,都不須要使用)。


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因為以前沒有文字,都是用繩子打結來記載,你跟我借多少就打一個結,還了就又把結打開。結繩而用之,都是用繩子打結來表示。


甘其食

就是吃的很簡單。吃的方面都是吃的很高興,雖然不是豐盛的,但是他們都很樂意吃這樣,好比以前時機不好時候在吃蕃薯籤一樣,也都吃的很飽。


美其服」:在穿著方面也不追求奇裝異服,生活也都能過的很好。


安其居」:住的地方都能夠住的很平安。


樂其俗」:他們的風俗習慣,他們都很快樂。


鄰國相望」:就是我這村里,看到你那村里,都很清楚。


雞犬之聲相聞」:雞跟狗的聲音都能夠聽得到,就是住的地方相離不遠,都很近。


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人民一直到老、一直到死,都不用搬家,都住在他原來的地方。所以「民至老死,不相往來」,不是說「我跟你不好,我們大家都不互相來往」,不是那個意思,而是說都不用搬家,生出來就是住在那裡,到死掉了還是一樣住在那裡。我們若是按照文字意思來講「民至老死,不相往來」,按文字來拆,就會認為大家不知道結怨多深,住那麼久了都沒有互相往來,所以不能按照文字,要按照意思,就是不用搬家,生下來就住在那裡,到死了還是住在那兒,都沒有來來去去。


◎第八十一章不積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

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信言不美,可以相信的話,直接講不會彎曲、不會修飾,所以講出來不會很好聽。美言不信,講的很好聽,那種話最好不要相信,那都是不實在。老子到最後講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善者,他很善良,他不辯(不跟人家辯論)。後學之前有講個故事,在一個小村莊,裡面有人養牛,牛走失了,走失了以後他就到外面去找他的牛,這時候有一個人牽一頭牛走過來,牽牛走過來的人是從自己的牛棚牽出來的,牽出來的時候剛好遇到牛走失的人,牛走失的這人就對著剛牽牛走出來的人說:「你這頭牛是我的」,剛牽牛走出來這人的涵養好到什麼程度,就說「這頭牛是你的,你就牽回去,但是當你的牛走回來的時候,這隻牛你再牽回來還我,我住在哪兒」,有沒有這種人?(有),還真的是度量夠大。現在的人,就跟他爭執的臉紅脖子粗,一定要爭執。所以善者不辯,他真的是善,都不跟你辯,雖然他知道他對別人錯,可是他也不辯,我們有辦法做到嗎?往後學學看,學著「自己對,別人錯」,當別人來講的時候,就安靜(默),學一學那個涵養,稍微學一下,看這個涵養自己有沒有辦法培養出來,假如能夠培養出來,「凡塵嘛,東西都是大家的,這樣的話就不執著,不執著的話生活就很好過」,所以善者不辯。辯者就不善,你若跟人家在辯,你就是不夠善良。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知道者,深入一個法、深入一件東西、深入一個事情,他會知道的很寬廣,所以不博。博者不知,就是樣樣知,樣樣都不能夠很精密,每樣都會,但每樣都不精,那就是博者不知。知者不博,像現在我們分門別類,當你到醫院去掛號的時候,他問你要掛哪一科,現在分的很詳細,還真的不知道要掛哪一科,有沒有這樣的情形出現?(有),當你到那裡,才問說我這要掛哪一科。像後學的症狀叫做新陳代謝科,有沒有聽過?(有),這樣還算蠻普遍的,我們到醫院去了以後真的眼花撩亂,現在都分的很細,就是分的很細所以他就很投入,他都在那個範圍裡面而都很了解裡面的變化。假如你什麼都知道,結果你樣樣都不精,樣樣會樣樣都不精(每樣都會,每樣都沒有很詳細),那樣叫做博者不知。知者就不博。

聖人不積

   聖人不累積,這些有形的物質聖人都不累積。可是我們凡人愈多愈好,就會累積一些財產,累積一些物質。

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聖人都給人了,愈給人他自己愈富有。有沒有這樣?(有),就是愈給人自己就愈富有,當我們愈貪就愈貧窮。所以老子講「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要了解,愈給人家、愈照顧人,人家一樣會回過來照顧你。所以這次後學很感謝很多在北部的道親都去照顧後學,而且還很投入,二十四個小時全部照顧,連後學家人都會吃醋,「我的親人卻變成別人的,當到醫院時候,變成外人了」,所以很感激道親的照顧。照顧病人很累人,累到什麼程度,眼皮爭不開,後學很不捨,看到照顧到眼睛都睜不開,那種關心的程度真的是很感人。

天之道,利而不害」:天道就是利益眾生,可是不會害到我們眾生

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聖人在行持道,他去做,可是他不跟我們眾生爭那個名分,全部都不爭名分。本來後學想講的跟六祖壇經一樣,共四十四片,這樣就比較平均。可是我們覺得中間有隔一個法會,然後我們再來講的話,就變成只有一個尾巴,倒不如我們在這個星期就把它結束。後學是學講,因為之前講道德經是比較著重在學識方面,就是很多註解者,所有的註解後學都把它融會,然後又寫下另外一本老子道德經,可是後來我們在這邊講解,因為後學老花眼就沒有看字而直接講,直接講就有很多後學看佛經裡面的一些真理闡釋出來,才會有第三十四片形而上謂之道,形而下謂之器那張講義,各位有沒有拿回去聽?(有),聽到那句真的我們都會生氣,「感謝同義宮打瞌睡」,講的還很…他的意思就是「我們這邊在講解第三十四片DVD時候,假如我們這邊沒有打瞌睡,後學不會寫那張講義;假如不寫那張,就沒有那麼透徹的把最上乘佛法整個表現出來」,因為我們這邊在講解道德經,就不適合再講形而上謂之道,所以就在北部講,北部有三個佛堂講那張講義,結果累積下來就有六片的CD,各位有聽嗎?(有),哪個佛堂講的最詳細――王氏佛堂,就是我們講金剛經的佛堂,因為裡面有幾位最會問,每次問又是問的很深,所以一講解了就最詳細,所以聽的時候大概是在第四五六片,又講了蠻多堂課,有一個佛堂好像只有講一堂,可是王氏佛堂大概有講三堂。所以各位有聽的話,把DVD跟形而上謂之道全部集合在一起就可以了解,我們要追求最上乘的佛法,大概就不離開那些範圍。我們法會以後的楞嚴經,那是佛直接講心性,是很特別的,所以那一本楞嚴經我們準備要詳細說,各位要把書帶來。法會後的第一堂課就開始講。

◎剩下約20分,提問問題

  【問】:目鍵蓮神通到佛世界,變成一隻小蟲停在皮帶上,菩薩想把他打死,佛阻止說「他是釋迦牟尼佛弟子」,請問既然是菩薩,都是以慈悲為懷,為什麼想把皮帶上的小蟲打死,把小如小蟲的眾生打死,可以成菩薩嗎?

劉講師答:哈哈~這個我們就要了解到當有一隻蚊子停在我們看得見的身上,我們怎麼處理?一隻蚊子停在我們的手上要盯下去了,要怎麼處理?是不是要把牠打死?這個叫做人之常情啦!我們都是這樣的。

     假如說你的心趕快把牠吹,呼~那你就不好囉!不可以盯我去盯別人。(哈哈)你心好?還是壞呀?所以我們要了解那個是人之常情,一隻蟲停在我的身上,想要把牠打死那是身體自然反射動作。那你真正修道已經成佛了,那你就沒有形象了,那你沒有形想怎麼會去打蟲?這樣了解意思嗎?你在做佛了沒形象啦!

    【現場問】:那菩薩怎麼還打牠呢?

劉講師答:哈哈~那菩薩跟牠結緣啊!好,我把你引渡,(劉講師做打手臂動作)你再來,我把你引渡,我渡你做佛這樣啊!跟牠結緣嘛。嘿啊,後學之前不是說我們修道不能養寵物嗎?你養寵物你要保證你養的寵物也成佛,這樣知道嗎?(知道),你有這個心你才可以養寵物,那你假如說還沒有求道之前養的,那個不在此例啦!那個跟這個沒關係。所以修道不能養寵物,那你養寵物你就要保證牠出生修道,讓他成佛。【然後才換你成佛】。這樣了解嗎?(了解) 所以不要自找麻煩啦!。

   【問】:金剛經妙行無住分第十,佛問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為什麼把東方單獨提出來問,再問其它九方。為什麼不十方一起問須菩提,「東西南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

劉講師答:喔!這個叫佛說法的妙,因為只提出一個東方就已經夠了,那為什麼還要南西北方、四維上下全部說?那個就是講我們只要一點,那個上乘根器只要東方就好了。那不只有會場聽的人啦!不只有上等根器,還有比較其次的,所以他又把四方四維上下全講,那個是利益在場有一些根器沒有那麼高的眾生,那個是佛有一點示現,故意的啦!不然佛祂只有講一個就好了東方。

     那我們了解到一落入空間祂就全部包含,整個都包含在一起,在裡面。所以我們在34片(形而上謂之道)就講,就已經有講「知者不言」,為什麼不言?因為講出來都有一點偏離啦!偏離那個道。所以我們真正的道叫:「無言之法」沒有語言的方法,就是最高的程度「無言」。只要是落入語言就不是本來的本體了,這樣了解意思嗎?

     那個釋迦牟尼佛說:『無言之法,以言顯說』『因言而入,非即是言』有沒有?說這個無言之法,我們要追求就是無言之法,沒有語言的。那麼以言來顯說:我們用語言把祂說出來,因言而入:因為這一些講出來的語言我們可以進入。非即是言:而不是這一些語言。就是這個義在言外,祂的意思在言語的外面,所以言語根文字我們都不要住。那個都是工具啦!都是假的。真正的是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那個才是真正的。真正的就是那個啦!剩下都是假的。(附記東方:根源)

  【問】:請問一下佛家講中陰身,中陰身是不是七七四十九天就…(聽不清)不定,我們今天求了道、修道,有沒有中陰身這個過程?佛家講,人死了以後,身體不可以動,我們現在求道了是不是人歸空的時候是不是身體不能動?

劉講師答:好請坐,這個我們講到中陰身,一般就是講我們講落入凡塵有生了以後到達斷氣,斷氣以後那個佛性不能主宰,佛性不能主宰以後就變中陰身,就是已經不在凡塵也沒有到地府去報到,這個中間叫中陰身。中陰身只有七七四十九天啦!它是屬於中陰身的範圍,那我們要瞭解到假如說在凡塵有行善,那麼他七七四十九天都活動自如,都可以自由活動。那假如說他都不相信佛性的都不做善事,他一斷氣了以後他的中陰身,大概不到一天就不能自由活動了,就變成都不能活動了。

     所以我們了解那個中陰身那個差別一樣變化很大,有的不用幾個小時它的中陰身就不能動了,有的到七七四十九天還很靈活。那我們要瞭解說為什麼一斷氣了以後,身體不要馬上去動?因為那個第八阿賴耶識還在,我們斷氣了已經不會呼吸了,已經死了,不過那個第八阿賴耶識它還在,還在的時候跟我們佛性一樣,周遭親朋好友在講什麼話?還是在哭他都知道,他都知道啦!所以他會變成依依不捨,愈不捨得離開啦!所以在那個時候盡量有爭執的不要在那邊爭執,如果要講話要輕聲細語,都是好的方面去講,不要講那個不好的,讓那個死者難過啦!那個是阿賴耶識後去來先,死了它最後離開,來投胎它最早來,最早來投胎就是阿賴耶識。

   那我們了解說一求道了以後,一斷氣了以後我們佛性是直接由玄關,直接直達理天啦!所以不在我們講得這個現象裡面,可是我們修道沒有修持也不太相信,甚至於會講壞話,ㄟ那就不同了,那個就跟凡塵的人是沒有兩樣。

     所以我們要瞭解說我們有努力修道,跟沒有努力修道是不同的現象,所以我們在凡塵就是要努力修,只要我們到達佛性盡虛空遍法界,這個時候我們這個身體是天地的物質水火風土,一口氣不來我們佛性就已經呈現在整個虛空,整個虛空都是我們的佛性。所以身體怎麼處理都沒有關係,你要燒掉還是埋葬都沒有關係,因為那個就是天地的物質水火風土。它變成天地的物質已經沒有作用了。

  那凡人不是這樣,因為凡人沒有啟發佛性本體,又沒有使它盡虛空遍法界,所以變成有一個業力在推,推他去現象。那假如說他要去受苦推他到地獄去,或推他到餓鬼道去,他都有無形的業障在跟他推,所以我們了解台灣話「過身、過身」,推他又換另外一個身去現象

   假如說他造了罪推他地獄,你的身體沒有了變成地獄的身,地獄的身在地獄受苦,受苦的時間看他造的罪多還是少?造的罪多受苦時間長,造的罪少受苦時間短,地獄的苦受完以後,看看在凡塵有沒有吃人家的錢?假如有的話推到「過身到畜生」的身體,變成畜生啦!

   假如說都是雞的話還人家三百塊,假如說牛的話一兩萬塊,豬的話三四千塊,看你去出生什麼樣的畜生就還多少錢?還到你的錢還完了,那個我們研究楞嚴經裡面有說喔,你如果還過頭你可以討回來,變成他死掉以後來還你,他還要還給你,那個楞嚴經裡面釋迦牟尼佛有詳細解說。

   【問】:後學想問您發「耳根圓通」那張講義,裡面說「不要用聞,要用聞性」,「不以分別染淨,但以能聞討個消息」,那個講義裡面第九行,後學不曉得是不是這兩句:「內不隨分別之耳識,外不聞所聞之聲塵」,是不是這樣子?

劉講師答:因為我們要了解到那個聞,我們聽到外面的聲音加入我們的心意識啦!那個叫「聞」。我們在日常生活我們都用這個聞,

   那個聞性就是佛性啦!那聞性的話各位把它記得,就是圓、通、常,圓就是十方俱擊鼓,十個方向都在擊鼓,十次擊鼓的聲音一時聞,我們都一起聽到,那個叫做圓。所以我們那個佛性具備那個圓,很圓滿,很圓,十方東西南北,東南西北,上下。十方所有的聲響我們都同時收到,不要分辨它是那一方啦!都不用,只有聽到聲音就好,所以這個叫圓。

     那通就是隔緣,緣就是牆壁,隔了牆壁來聽音響,「遐爾俱可聞」,就是遠跟近,遐就是遠,爾就是近。遐爾俱可聞都可以聽到。

     然後通,就是常住啦!就是說「聲無既無滅,聲有亦非聲」,聲音都沒有了我們的聞性不滅,聲音有了我們的聞性不生。我們的聲音不生不滅,「生滅二遠離,是為常真實」。圓通常我們把祂記住了,要做耳根圓通就這三個字啦!「圓、通、常」這樣知道嗎?聽到十方的聲音不管是近還是遠?都不用去分別,只要你聽到就好了,知道聲音就好。不必去分別這一台摩托車比較新,這台比較舊,不用去分別。只要你聽到聲音,能夠聽到就好了。這樣知道了嗎?

     可是我們剛開始做可以找那個比較固定的聲音,就是聽,我們不是有那個時鐘嘛!滴答滴答有沒有?那你就聽那個聲音,一直聽,一直聽就沒有斷啦!你就了解到你那個聞性整個就呈現,這樣會了嗎?所以就要你自己做,你就會抓到竅妙,要記得圓、通、常,圓通常是我們聞性啦!從聞進入不生不滅的佛性,能夠把佛性延伸到整個虛空,整個空間全部都有。時間到了耶!還要問啊!

   【問】:劉講師請問一下就像人家說耳聾的人眼睛比較亮,那麼瞎眼的人耳朵比較靈,這樣瞎眼的人還可以做耳根圓通,…(聽不清)也很好?

劉講師答:你這個頭腦奇奇怪怪,哈哈哈~各位要了解到他假如說五根不齊就是借他前世,前前世藉佛那個名義來生活,就是藉佛的名來吃飯啦!(台語)這樣了解嗎?那一再來轉世以後就會四肢不健全,然後五根不全俱,全俱備啦!不是眼睛瞎了,就是耳朵聾了,不然就是啞巴。那個就是「佛家一文錢大似須彌山」那個就是藉佛名義在吃飯,這樣了解嗎?我們要知道那個嚴重性。下課!

2020年6月5日 星期五

什麼叫外道?

什麼叫外道?心外取法叫外道。我們的心認為是心外的東西,那個就叫外道,在道之外。因為萬象萬事山河大地都是我們的真心所呈現的,都是心,我們把它當成是外物(外面的東西),那個就叫外道。

2020年6月4日 星期四

五蘊

五蘊是什麼?色受想行識五蘊,我們在凡塵都蘊積五蘊,所以我們才落入現象。假如在生活之中我們都不蘊積色受想行識,不蘊就不會落入凡塵的現象。要了解是我們自己造的業因才落入凡塵,之前我們有講,在生活之中假如我們充滿怨,那個已經在蘊積,怨時間久了,程度加深就變成恨,怨恨,會不會有?我們生活之中是很容易犯到的毛病,就是埋怨,只要不順我們的心我們就會埋怨,假如埋怨的次數很密,日常都有這種現象產生,我們的怨就會加深,就會變成恨,怨恨是這樣來的,怨恨惱怒煩,很懊惱,生氣,這個都有毒素,我們在生活之中在醞釀這些毒素,各位前賢,以後會變什麼?(毒蛇),對!就是會變毒蛇,好不好?不好喔!
不要說以後變毒蛇,假如在生活之中我們充滿怨恨惱怒煩,是不是週遭的人都會趕快避開?不喜歡跟我們在一起,對不對?像不像在避開毒蛇一樣?很像喔!所以我們在生活之中不要有怨恨惱怒煩,五蘊法不要蘊積。我們心都很開朗,很正面,很積極,很快樂的在生活,是不是是週遭的人都喜歡跟我們在一起?所以我們要自己培養,時時刻刻心地都很光明,本性都很清淨,這樣的話生活就已經接近天堂,在天堂的範圍。所以研究真理以後,凡塵的五蘊法,就不要再蘊了,不要再醖釀讓我們落入凡塵。

2020年6月3日 星期三

吃不吃?

像以往在大陸有山賊,他到村莊跟一個很有名修行著說:我辦一桌葷的給你吃,你如果吃下去,我全村的百姓都不會去傷害,都放過他們能夠生活,都不殺害他們。可是假如你為了維持你修得很好不吃的話,我全村的人都要殺光光,這種現象之下,吃不吃?(吃)他就吃,全桌全部吃,他吃完以後,他就請他徒弟土挖一個洞,他準備要去吐,他功夫很好喔,他吃進去都是死的東西,他吐出來都會跑,都變活的。那山賊他說我當你徒弟,以後都不做壞事,所以你看要有功夫啦!重點是要吃的不是為我自己,為了整個村莊的百姓,吃沒關係罪過我自己擔,他就是有那種功力,死得吃進去,活著出來,以後大家假如如可以死的進去,活得出來就可以吃。

五無間罪?

楞伽經的五無間:「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合和僧、惡心出佛身血」,這個也就是五無間罪,我們造了五無間罪要進入阿鼻地獄,可是佛在解說的時候竟然完全不同。各位要拿DVD回去看熟一點,不了解可以重覆看,一定會懂的,懂了以後會法喜充滿,不懂時好像離我好遠,懂了以後就這麼親切,在我們自身上。
   所以五無間罪跟五無間的修持方法,完全不一樣。所以在楞伽經裡面才有記載,沒看過的人會想怎麼會這樣差這麼大,要進入阿鼻地獄跟你能夠修五無間就可以馬上成仙作佛了,是不是差別很大?一個要進入最苦的地獄,一個可以成佛,差別很大。完全就是在內容不一樣。
   我們把無明殺掉,「無明就是父」,殺父就是殺掉無明,可是在凡塵,我們殺掉生我們的父母,就豬狗不如,比禽獸還不如。我們身體的來源就是父母親,父母親把我們生下來,辛辛苦苦把我們扶養長大,報恩都來不及了,哪可以去殺他。所以它是完全在講精神方面的修持方法,因為我們無明才會造業,造了業才會受苦,所以要把這個無明去掉,叫做殺父,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研究就是要透徹。
貪愛就是母」,把貪愛都殺掉,就是殺母,完全不同。阿羅漢就是自私,我們把自私的心殺掉,都是公心一片,就很理想。
破合和僧」就是我們不要蘊積五蘊,我們在生活之中都在蘊積色、受、想、行、識,我們現在了解了就不要蘊。我們在凡塵生活第一個最容易產生的就是怨,各位有沒有發現「怨」很容易產生?可能都不知道,「怨」產生的時候也不知道。只要不順我們的心都會「怨」,怨好像跟隨我們很緊,我們要了解,「怨」有毒,不知清除的話,毒性愈來愈強,就變「恨」,恨就比較嚴重了「怨」怎麼來?就是從怨而來。怨不知道清除就恨,怨、恨、惱、怒、煩,都有毒,我們在生活之中已經在蘊釀毒,毒在我們性分之中,下一生轉世的時候就是毒蛇,全身都是毒,所以只要我們全身充滿怨、恨、惱、怒、煩,人家敢不敢跟我們接近?是不是敬而遠之?會說:那個人最好不要跟他碰上。我們在生活之中就是不要蘊釀五蘊,所以破合和僧就是不蘊釀五蘊。
惡心出佛身血」,就是想害佛,那個就是嫉妒,他成佛而我做眾生,然後嫉妒想要害佛佛說:「我們要把這一生的身體當成是最後身了,我以後不再來了」。所以要把它殺掉,殺掉佛身血,完全是要我們成佛的修持方法,我們有沒有那個決定的心,說我這一生這一身是最後了,以後不再來了,有沒有?發願來可以,不要被業力推來。可是我們大部份百分之九十九點九都是被業力推來,沒有來凡塵還不行耶!
   所以我們要把業全部都消除,消除業最好的方法,就是「萬緣放下,一念不生」,不產生念頭,不起心動念,所以只要我們一直告訴自己:「不起心動念、不要有妄想」,久而久之,我們念頭一起來馬上會發覺:「啊!要起念了」,發覺了以後,念頭就不會延續,不會一念接一念;那我們沒發現,都會一念消失了又接新的一念來,沒有停止的時候。所以佛告訴我們,凡塵真的都是我們的真心,我們因為落入凡塵被形相誘惑,我們去追求形相,不知道所有萬相都是我們真心。我們既然都知道以後就不用分別,都是我的真心。我們沒有心就沒有萬相,是不是看萬相都是心?沒有心就沒有相,看到什麼知道什麼,都是心。佛在教我們的都是從真理的角度出發,絕對都不會錯。

大慧菩薩問釋迦牟尼佛:「我們怎麼樣才算是一個真正的修道人?」

大慧菩薩問釋迦牟尼佛:「我們怎麼樣才算是一個真正的修道人?」各位前賢,怎麼才是一個真正的修道人?我們聽起來這個問題很普通、很平常,可是大慧菩薩竟然這樣問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就用一個偈語回答:「觀察自心所現,遠離生住滅見,善知外法無性,專求自證聖智,所以要做到這樣才是一個真正的修道人。後學稍微把內容詳細解說一下:
第一句「觀察自心所現
   釋迦牟尼佛的意思,就是凡塵所有一切,山河大地、萬相萬事全部都是我們真心,我們要去觀察我們自己真心所呈現的所有一切,真的修道就要做。要知道山河大地都是我們性分之中所呈現的,一般我們沒有研究會以為山河大地跟我沒有關係,可是要了解,山河大地也是我們性分之中的真性所呈現出來的、所有萬象也是我們性分之中的真性裡面所呈現出來的,所以要觀察自心所現。
第二句「遠離生住滅見
   我們念頭生了,住在我們的念頭,念頭消失了(滅了),生住滅見要遠離。因為整個凡塵就是我們的真心,所以沒有對待,不用生出念頭。所以我們生出念頭就不對,所以要遠離生住滅見。假如全部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那就是正確。只要我們起心動念,就叫邪念,都不正確,不正確的那些念頭引起我們造業,我們造了業就要來受苦,在凡塵六道輪迴。假如我們不產生(即沒有念頭),沒有生住滅見,都遠離了,我們就不會受苦,因為沒有造苦因,苦因我們不造,就不用接受果報,所以要遠離生住滅見。
   所以各位在日常生活之中,空閒的時候儘量能夠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不要起心動念,我們時常沒事就會胡思亂想,各位前賢會不會啊?(),都會,這是我們人的常情,太閒了就常胡思亂想,又不用付錢,所以就胡思亂想。要知道我們之所以落入凡塵,就是一念妄動,就是胡思亂想來的。我們要回到佛的本位,就要先把念放下,不要起,不要有念,不要有念了我們就回到本來,很容易做,可是我們都不願意做,願不願意做?(願意),把念頭都放下,不要起心動念。起心動念都是我們感官(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身體)遇到外面六塵景象,然後念頭才產生,念頭都是這樣產生的。  
    所以這些都不真,都是因緣聚會才有,都是假的。所以我們把這些假的念頭都不要,把它放下,放下以後我們性就清淨,一清淨就回到本來,本來我們就是佛了,只要能夠長時間都很清淨的話,整個佛性就非常光明,很理想。所以我們有時候沒有了解真理,愈努力結果就愈偏,偏的愈遠。我們了解以後,透徹知道真理,知道有一些是很容易就可以做到的,只是我們不知道那個原理。那現在知道了嘛?念頭就是業,我們起心動念就已經造業。我們平常不會去想,起心動念太容易,所以就沒去管制,一直讓祂起心動念,一念接著一念,所以造了很多業,所以六道輪迴脫離不了。現在知道「原來輪迴的源頭就是在起心動念」,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儘量就不要起心動念。
第三句「善知外法無性
   我們要善知外面的萬法,它沒有佛性(外法都沒有佛性)。所以看到的萬相萬事,都是虛幻不實在,沒有佛性在。我們知道外法(外面)全部都沒有佛性在,我們就不會住相,不住相我們就不會產生念頭,沒有念頭就恢復清淨,佛告訴我們要做一個真正的修道人就是要這個樣子。
第四句「專求自證聖智
   專門來追求我們自己證悟自己所具備的,我們就是聖人,聖人的智慧我們本身就有,只要把凡塵所學的都放下,我們本身所具有的智慧就產生,叫做般若,我們有般若了就知道凡塵的事要怎麼應對,應對凡塵事用般若就不會造業。

有一位前賢的父母都已經不在世了,常常他會用感恩的心去懷念父母,我們說緣起緣滅,當緣盡的時候我們應該讓他過去,學習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這邊是不是有什麼樣的衝突?


劉講師:我們要了解能夠做一家人都是有因緣,台灣話說:互相欠債,有欠債有瓜隔,才會形成一家人。變成一家人以後,又會產生很多磨擦出現,最多就是產生一些埋怨。跟家人相處,會沒有埋怨大概是很少。
   除了那個愛你入骨,什麼樣的事都已經不計較以外,大部份都會有。很小的事情都會產生一些磨擦,那我們要了解說有因緣聚會了,不管什麼緣一定要把它轉成善緣,不要最親的家人又有埋怨產生。
   既然已經過往了,可以想像,我們在照顧孩子的時候,投入的心都是真心,照顧孩子要讓他長大,那個都是真心。我們用這樣的心來感恩我們的祖先上一代,因為有上一代對我們的付出,才有我們在凡塵社會的立足,所以我們要感恩。 
   那我們要了解佛性互相之間都是平等,祖先佛性跟我們都是一樣,他也會去別的世界受生,這個跟我們後代子孫有什麼關聯?後代子孫如果能夠很孝順你的長輩祖先,會使你的祖先心裡很安慰。一個不孝順的人,祖先會壓抑他,讓他不成功,不希望你成功。因為你都不孝順了,讓你成功的話,凡人會受苦,受到你的牽連。他會壓制你,讓你做事都不順。假如非常孝順自己的長輩,自然你會慈愛你的晚輩。你這樣做人就成功,就沒有虧欠。
   所以我們修天道,由人道做起。一定要人道齊全,天道才可以到達,所以我們做事時,心存敬畏祖先,慈愛來教導我們的晚輩,我們人道才無虧欠,修起天道來,自然得心應手,就會如意。

求道根基緣份很殊勝

害死岳飛的秦檜,他現在轉世在台中。是個坤道,生了四個小孩,先生已經過世了。道親渡她求道,佛堂在二樓,要上樓梯的時候,我們外人看她是原地踏步,可是她一直在講:你們的樓梯怎麼那麼高?都爬不到,我們看她沒在爬只在原地踏步而已,就是她沒有根基,沒有緣份。秦檜認識嗎?她在轉世坤道之前,她轉世為牛,從她害死岳飛以後,轉世牛到現在,民國時還當牛,在民國以後才轉成人的身體。你看多久?受那麼多苦,很久的時間都在受苦,所以了解我們能求道根基緣份都很殊勝。

平常我們研究道理是用理解、記憶的方式,能夠了解,但是我們修道是要從心裡去悟,去覺,為什麼會有這種差別?


現在的科學家,比較重視有形有相,實際去實驗了以後,產生的答案,他才相信。那是科學家所採取的態度。
  可是我們研究性理心法,剛好跟這個相反,我們都是從離相,沒有形相的真心佛性入手。
   因為科學家著重的形相,不知道相的由來,他會認為那些是由原子、電子、核子所產生的,那我們要知道說從性理心法來說,那些能顯相的,都是我們性分之中所具備,我們真心佛性俱備天地山河大地,所有的萬象都在佛性之中。所以研究真心佛性比較容易達到根源,以現象來說,現象都是無常在變化,我們要了解研究不生不滅我們那個本體可以超越,現象也是由我們佛性生發出來,祂是由無呈現出現成為有,有了以後又歸於無。整個都在我們佛性之中,沒有研究就不會了解。我們研究之後就會知道喔!原來天地之間這麼奧妙。

不可思議

各位前賢,現在來體會不可思議,我們「不著有、不著空、不著亦有亦空、不著非有非空」,請問是什麼?是有?還是沒有?沒有不是著空了嗎?在這種狀態就是不可思議,「不著有、不著空、不著亦有亦空、不著非有非空」,著在哪裡?就是不可思議,不可思議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我們佛性本體就是這樣─不著有,不著空,不著亦有亦空,不著非有非空,很奧妙!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就是這樣不可思議,想的出來嘛?想不出來;講的出來嘛?講不出來。
我們【不著有,也不著空,不著亦有亦空,不著非有非空】,請問是什麼狀態?是有還是沒有?都不是。不是有,不是空,不是亦有亦空,也不是非有非空,就是不可思議。我們落入不可思議就是佛性的本體,佛性的本體就是不可思議,講祂,不對,因為沒有形相;講祂沒有,也不對,因為祂確實有含藏,含藏山河大地、含藏善惡種子,所以說有不對,說沒有也不對。說亦有亦無不對,說非有非無不對,全部都不對不正確,所以就進入不可思不可議,不能用頭腦來想,不能用嘴巴來論議。所以往後我們看到經典裡面說不可思議,就是進入我們佛性的本體,進入佛性本體就是這種狀態,它都不屬於我們的思想範圍裡,很超然,很玄妙。我們了解凡塵所有名、相都是假的,不真,我們不要住在名、住在相之中。若論涅槃,理超四偈,涅槃不生不滅,它的真理超過四偈,所謂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邊、無邊體絕百非,我們佛性本體絕百非,一百個全部都不對。比較容易讓我們能夠了解,就是講「真空妙有」,佛性空之中不空,有。可是有,沒有形相,叫真空妙有,我們佛性就是真空妙有,這樣比較讓我們有概念,不是全部都不能說,而是說出來以後已經有稍微偏了。我們知道偏的地方所在是在哪裡?因為我們很容易住相,不是著有,就是著空,著有不對,著空也不對。
所以我們剛好在中道,不有不空。所以論涅槃的真理(不生不滅的真理),理超四偈,我們講一(一體),不對;說不同,也不對;一、異都不對,所以凡塵的真理很難用文字來描繪。說俱、不俱;有跟無;非有跟非無;常跟無常;有邊跟無邊,我們佛性本體全部都離開,叫做超過四偈。然後體絕百非(沒有我們講的那些名相)。

2020年6月2日 星期二

把重心放在佛性

平常我們已經跟我們的身體密合度很高,沒有把我們的重心,我們的注意力拉到不生不滅的佛性來。所以現在各位就要培養,培養時時刻刻都注重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身體看輕,所以後學有講過,老前人都不吃藥。已經發燒到很燙的時候,跟老前人住在一起的點傳師跟三才就打電話給大姑,後學開車載大姑要上台北,已經走到一半苗栗了。大姑接到電話以後,就說:劉芳村我們回去,就回到福山去看老前人,大姑到福山時就趨前去摸老前人額頭,就跟老前人說:你老!很燙耶!老前人就回答說:就讓它燙吧!由這個話就知道老前人不把重心放在身體,祂把重心放在佛性,所以身體就讓它去燙吧!我們有沒有那個承擔?要是後學就沒有啦!趕快吃藥。

全部的注意力到我們那個覺

後學因為身體不好。腳底按摩整個都是砂粒,一按去有砂粒就表現身體很不健康。哪個部位會痛,就表現那個器官不好。後學那時就想,這個身體,都是現相,是假的,那我要找到那個不生不滅的佛性。我就全部的注意力到我們那個覺,就是我們要找萬緣放下一念不生的時候那個狀態。幫後學做的那個是很魁梧,他說奇怪就很多砂粒,看後學沒有一點難過的表情,為什麼都不唉叫?所以他就愈用力,那時找到竅門。我沒有回到我身上的覺來,都是在佛性的覺,所以不痛。到後來他拿木棍來壓,一樣我也在先天的覺裡,也不痛。壓到他說換人,喔!我回神回來,注意力回到身上的時候,我變得無法走路了,哈哈~痛!痛!痛!那個痛是妄覺。身體的覺,那個痛就整個呈現,所以我們了解當你找到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時,那個法喜的程度是不得了。所以可以克服所有痛。腳痛到沒辦法走是小事。竟然是小事?大事還是小事?可是沒多走,我又可以走路了。為什麼?因為我又把它調到佛性回來,身體都是假的,走路的時候,好像腳踏到棉花,怎麼會這樣?佛性在走,不是身體在走,很有意思啦!所以只要我們有堅定的心,一定就可以達到。他講說超拔以後遇到災難車禍,那個是要有心理準備是正常的,所以不要怕,承擔就好了。

超拔的時候一定要慎重

在大姑的道場,崇修堂有一位點傳師,他功德是很大,時時刻刻在法會講課,講孝的感想,連老前人都很喜歡聽。他超拔不是他的親人,是超拔他的老師,算是外姓。我們要了解到我們超拔自己的親人,有孝的成份在,所以上天會幫我們擔當一點。沒有全部都我們接受,我們比較容易去承受得來。因為他超拔老師,老師所有累世的冤欠,全部在他身上整個呈現。他本來是很正常的一個點傳師,馬上中風。然後嘴歪眼睛邪,手腳變成一手一腳,我們看得大家都嚇到了。怎麼會這樣?就是要知道那個厲害,所以你要衡量自己的功德夠不夠?可不可以超拔?很重要!不要你為了好,一超拔了,結果連道都沒辦法修,不是得不償失了嗎?所以超拔的時候一定要慎重。
    所以美國道親說超拔半年以後就遇到車禍,那就是被超拔人的冤欠都已經來了,你就是要好好的把它熬過來,全部都還,還清了以後,你才恢復到正常。所以這種折磨我們要事先有心理準備,就是你要經得起折磨。身體都是假的,不真。所以在很痛的情形下,你要真的那個時候放下萬緣,身體都是假的,可以找到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祂不會痛,只要你很堅定,可以對那些所有疼痛,你都有堅定的心去忍耐,這時候那個疼痛它會變不見。

能離財色,名兩足尊

能離財色名兩足尊
能夠離開財、離開色,我們在凡塵大概這兩字對我們誘惑力最大,我們最容易陷入深坑就是這兩個字,我們要透徹認識它,是假的,錢財我們帶不走,生也沒帶來。色更是污穢,所以印度的修行人,為什麼能夠那麼堅定的修道?因為他們能夠有環境可以使他們去觀察,他們有一個屍林,屍體死掉以後沒有埋葬,然後拖到一個堆積屍體的地方,就是要布施給那些野獸吃。修道者就到屍體那裡去觀察屍體的變化,人死掉一個禮拜以後,身體就會膨脹起來;兩個禮拜以後,身體就裂開來,血水流出來;三個禮拜以後,肉就生蟲,蟲吃肉;四個禮拜以後,肉都被蟲吃了,剩下骷髏。到幾個月以後因為是風化的,所以骨頭都成灰了。假如是用埋葬的,成灰要兩、三年。放在野外,風化很快,先腐化、再來就風化,風化以後,風一吹就變灰塵。所以他們可以親眼看見,整個身體的變化,所以我們在說愛這個色,男女之間很相愛,你去那邊看看以後,再想他屍體的變化。還愛不愛?那個很嚇人的。尤其那個血水爆開以後,整個都已經不認得了,整個形相都變了。所以真的是觀身不淨,身體很骯髒。
   各位前賢,我們內心都有一種自體愛,自己很欣賞自己的身體,有沒有?沒有啊?那個是內心深處一種思想,門戶關起來自己欣賞自己的身體。所以對身體都有某種程度的依賴。我們修道要知道身體是要借來修真,所以用般若妙智慧來指揮身體一切所有的行為,這樣就是假借在修真,不要被假的身體拉去享受。因為我們對色聲香味觸,感觀的刺激都很迷戀。所以男人賺錢了以後,就想去找花粉味。他可以一擲千金,很辛辛苦苦賺來的錢,聞到花粉味,就都給妳,很慷慨,所以那個叫感官的刺激。要賺錢最好賺的就是這個,尤其要賺我們坤道的錢就是化粧品。百貨公司在週年慶,都是化粧品大家搶著要,都是很貴的。後學都講等到大家都叫妳,奶奶,那時大家形象都一樣,所以也不用什麼化粧,那個時候再怎麼化粧也不會漂亮。
很快的喔!從寶寶開始,然後小妹,很快就叫小姐,再來就歐桑,很快就歐巴桑,再來就阿婆,快不快?很快!哪個也逃不了,都是這樣,要看透徹一點,不用化粧,都浪費的,你把臉洗乾淨,最漂亮的。賣化粧品的罵死我了,身體都是假的。所以不要在身上用功夫,一定要在心性用功夫才是正確。

2020年6月1日 星期一

道德經-42 第七十三章天網章第七十四章司殺章

道德經已經講了一年的時間,時間過的蠻快。我們講第七十三章天網章。天網,就是在講因果是一個絕對。我們修道最重要就是要相信因果,知道因果定理,不會說沒有看到的事情就沒有因果,因果是一定,所以講天網恢恢,疏而不失。我們只要是相信因果就不會做壞事。因為孔老夫子就有特地講過「慎終追遠,民德歸厚」,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終點、都有它的結果,我們只要追到它的終點、它的結果,一定都不敢做壞事,一定都做好事。可是我們現在把孔老夫子所講的因果――「慎終追遠」,我們只有用一天,就是清明去掃墓的時候,用一天,而不知道聖人所講的是每一天都要用,每一天都要慎終追遠,不是只有清明。所以這一章天網,要我們了解因果定理。

第七十三章天網章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是以聖人猶難之。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自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

   我們勇於敢,就是對一些不合道理、不合真理的事情,我們都沒有在心中很謹慎的去注意――就是把自己的不算計道理方面的勇敢拿出來,這樣的話,我們勇於敢所做的事情都不符合真理,不符合真理就會被上天所淘汰。所以老子講勇於敢則殺,就是殺掉我們的法身慧命。各位了解意思嘛?比如當小偷、當強盜、殺人放火,假如在這方面我們勇於敢的話,好不好?(不好),絕對不是好事,一定是壞事,所以我們不要在不對的方面去做勇於敢則殺的事。


   勇於不敢就是非常的審慎、非常的注重真理,所以只要是符合真理方面,他都勇於不敢,就是不敢去做壞事。不做壞事的話,這樣就能夠跟天理相合,所以勇於不敢這樣就能夠活命下來,所以這邊講勇於不敢則活。這兩個是一個對待,一個勇於敢、一個勇於不敢。各位了解意思嘛?它的文字不會很深,就只有告訴我們,要符合真理的才做,不符合真理就不要做。這樣對我們就有利益了。


此兩者或利或害

   勇於敢跟勇於不敢,有利跟害。對我們在生活方面有幫助的,都算是我們符合真理去做,就是勇於不敢,這樣就能跟真理相契。假如我們都沒有忌憚,就是心中只有自己的見解、自己的主張,都不管合不合真理,這樣就會被上天淘汰。所以這兩個利跟害,害對我們法身慧命有影響。

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上天所討厭的,我們知道它的原因嘛。各位前賢,上天所討厭、所不喜歡的,我們知道它的原因嘛?都可以知道,只要是不符合真理、只要不利益眾生,那個上天都不喜歡。所以天之所惡,天所不喜歡的、所討厭的;孰知其故,什麼人知道它的原因呢。這就告訴我們要去追求上天喜歡跟不喜歡的,喜歡都是善,不喜歡就是惡。只要我們都能更夠行善,那就對了。

是以聖人猶難之

   連聖人,已經有修的,他對上天的喜歡,他都還不是很了解、很透徹,所以猶難之,就是難以知道上天的喜歡跟不喜歡。可是只要我們能夠引伸推敲,把真理引伸推敲就可以知道天之所以喜歡跟不喜歡。

天之道,不爭而善勝

   天道不爭。上天會不會跟我們爭?(不會),不會,天都不爭,天道都不爭。所以我們只要走入天道,我們也一樣都不跟人家爭,不跟人家爭的話,都能夠從佛性生發,從佛性生發則全部都是符合於真理都是善,所以不爭可以善勝,都勝過於我們爭的。我們在爭,上天會作對;那我們全部都不爭,符合真理,就會能夠很理想呈現所有的事情,所以天道不爭而善勝,這是很理想。我們在生活之中也是一樣,要把自己的不生不滅佛性能夠啟發運用,然後不跟我們周遭所有相處的人去爭。我們日常生活之中爭不爭?倒是很不好回答,我們很容易都不知不覺就會落入爭,會跟人家爭,第一個就是面子(爭面子),有沒有?都會有,只是不知不覺而已。可是我們一落入爭,就多多少少都有一點虛偽(就是作假),不是很純樸了。假如我們都不爭,就很純樸,是從佛性出來。各位前賢有沒有見過他的所有作為都從佛性出來?(有),都沒有見過嗎?所有的作為都從佛性出來,就很純樸很忠厚老實,假如我們看到某某人很忠厚老實,大部分他都是從佛性本體來應對凡塵的萬事萬物,都很理想,不會跟人家結怨,也能夠利益別人,他自己吃點虧都沒關係,有沒有?可能我們都不肯吃一點虧,所以都不好回答。要了解,在生活之中我們都心胸很寬廣,生活都不跟人家計較都不爭,這樣會過的比較如意,好像天堂一樣,生活就在天堂。所以天道不爭而善勝。


不言而自應

   天地不言,可是會應著我們眾生的需求,所以上天自然的運作,都是很理想,從真理發揮出來,像白天黑夜、春夏秋冬,我們有沒有聽上天講話?自然而然都呈現,對不對?(對),所以上天不言而自應(都不言語)。假如人心都很善,那有需求了,比如有缺水的需求,上天就會下雨,對不對?沒有感應啊!你看現在泰國淹水,而且還沒有退的跡象,大家都浸在水中,這樣的生活怎麼樣?(很痛苦),很痛苦,那都是共業。要了解,這麼大的災難,延續那麼久,都是共業形成,就是心地不很好,才會這個果報呈現。我們在台灣,大家心地都很善良,我們沒有種植的一些水果,外國都會送來給我們用,幸不幸福?(幸福),很幸福,那也都是行善的果報,大家都很肯行善,最起碼心地裡面都很善良,所以老外人士都會說我們不會排斥他們,當他們來的時候,我們都會很善良的去對待他們,他們都覺得很溫馨,要了解,這個就是共同,大家從心裡面發揮,所以上天不言,可是都會應(會自應)。今天我們本來有很多颱風,可是都轉向了,有沒有?(有),都轉到別的國家去了,也告訴我們瑞氣可以沖天,只要瑞氣沖天則災難就消失就沒有了。假如我們心地不好,那會累積一些災難,災難就會形成。每一個人都有一股氣,好心就是瑞氣,心地不好都是黑氣,有黑氣就害了我們自己,都是災難。各位有沒有感應?


    假如我們更能夠深入其中觀察,看大拜拜的日子,當大家都在殺生,各位可以觀察,本來天氣預報都是非常好的天氣,可是真正到那個時候,都是陰慘慘的,為什麼?因為殺氣很濃,上天不忍。所以天都不會做事情,天讓萬物一直生生不息,所以生就是天之德,而我們殺生就是最殘忍,把天德整個都消失了。所以心地不好或是殺生都會引起災難。各位了解嗎?(了解),之前我們沒有研究的話,可能都還不知道,現在我們研究以後我們再觀察,只要是殺生的日子,一定愁雲慘霧的,都是不好的現象呈現。所以我們要培養都不殺生,不殺生當然我們就不養了。


不召而自來

   不召,我們不用去召,它會自來,白天黑夜春夏秋冬,我們不召,它都會自來(自己就會呈現),這是天道的自然。

繟然而善謀

   各位前賢,上天雕琢萬象,是不是雕琢的很精工、雕琢的很漂亮?把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七孔,都雕琢的很漂亮,有沒有?(有),上天雕琢大的樹、雕琢整個外面的景相,都雕琢的讓我們看了很舒服,那叫繟然。而善謀,就是上天會把每一個東西,都有它的作用,都有利益眾生的地方所在,都能夠給我們眾生好好的過生活,能夠安居樂業,所以我們在這些自然的現象裡面,都不了解上天繟然而善謀,上天有沒有在善謀?(有),有沒有落入痕跡?(沒有),都沒有落入痕跡。看看我們每一個人的臉、每一個人的形相,每一個都雕琢的很漂亮,都一直再雕刻,小孩子有小孩子的臉,長大點有長大的型、長大的臉,再來青年,中年、老年,雕刻到最後,各位可以看看老一輩的坤道,怎麼大家都變一樣了,有沒有?(有),有沒有在雕刻?這個我們都沒有去觀察,都不知道天地之間繟然而善謀,都一直雕刻萬象。


   外面的景相也是一樣,一棵小樹,生發的時候才小小一棵,可是經過年歲,像同義宮中庭有一棵好像椰子那麼高的樹,有多高?(三層樓高),幾年了?(二十幾年),三層樓高、二十幾年了,所以這也是繟然而善謀,只要我們照顧根頭,把它照顧好,它就一直長高,非常好看,天地之間自然而然,繟然而善謀。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老子講到最後就是跟我們講,天道都是自然。我們在所有的自然之中就是不要違反,不要違反自然,都按照自然,這樣的話我們就不會有災難、就不會有受苦,所以就能夠安居樂業,能夠很快樂的過生活。但是因果就像我們唱「謝謝你」這首歌,我們「感悟人生因果牽纏,都是心念的累積」,所以活佛老師在很少的文字,講出很深的道理,告訴我們要感悟,感覺領悟人生因果牽繫(牽著我們,把我們綁住了),你看我們跟家人在一起的時候,有沒有綁住?(有),都綁在一起,有沒有互相照顧?(有),有沒有在心裡面結怨?(沒有),要了解,太近了容易摩擦,一摩擦了以後,互相就會有主見生發出來,心就不好,會落入因果。


   要了解一家人也都是因果相聚,有因有果,我們緣起了――就是大家都在一起,一家人在一起生活;緣滅了――就是一口氣不來了,戲都演完了,回去了。那我們都一定要經過「緣起緣滅」,所以我們在生活的時候,一定要互相照顧,你看我們生病的時候,都是家人在照顧。所以我們在平常的時候就是要做「互相照顧」的工作,互相關心互相照顧,這樣溫暖自然就會產生,就會很肯為對方犧牲奉獻,我們有沒有去做?一定沒有的,沒半個人回答我,一定都是自己照顧自己,這樣我們社會獨立的生活就愈來愈明顯,就會自己照顧自己就好,這樣不好喔!一定要照顧到我們家人。所以我們看,假如小孩子一出生,家道很興旺一直賺錢,大家很和樂,那就是來還債。假如一出生以後,一直生病,帶去醫院看醫生,一直花錢,那就是來討債。有沒有體會?(有),是不是這樣?(是),都是這樣。所以有的人小孩子一生下來,一直做一直很順;有的人卻坎坎坷坷,就兩個方向。

    我們不管是善緣或惡緣,我們都要很圓滿的去接受。之前後學都講「歡喜心甘願受」,只要我們培養歡喜心甘願受,所有的因緣都會了掉。假如我們不甘願,不甘願也要去解決問題,可是因為我們不甘願,那個債就沒有了掉,沒有了掉,債還在,過了一段時間,就換一個形式又找上門來,找上來我們又不能不處理,那在處理的當下又是不甘願,就沒完沒了,那個債就永遠存在,一生都很坎坷,這樣好不好?(不好),這樣很不好。


   所以我們遇到一些很不合理的,我們一樣歡喜心甘願受,就回想:「可能是我以前、前生,也是不合理對他,現在他回報過來了,對我不合理,所以就不要不甘願,就是要甘願」,所以了解我們在凡塵的作為,可以改變我們很大的命運。所以最重要就是要相信本身就是佛,我們的心就是佛,心外沒有佛,所以不要向外去找,一定要向自己的內心找,各位有沒有向自己的內心找佛?(有),有沒有發現?(有),有發現自己就是佛了嘛?不要高推聖境,自居卑屈,因為我們本身跟十方諸佛全部都一樣,都具備全體大用,只是我們的心,念頭起歪了,起心動念都是自私自利,所以我們才沒有成佛。


   假如我們把這些去掉,把這些自私自利去掉,然後我們就可以進入佛菩薩的領域,佛菩薩都在真理裡面討生活。我們現在在哪裡討生活?在名利討生活,追求名追求利,追求財產、追求有形有相的東西。大部分啦,因為看得見用得到,很明顯,所以就會追求財產,追求有形有相的東西。可是我們一口氣不來,我們所追求的東西要送給誰?要自己帶走嗎?帶不走的。自己帶不走,要送給人的話,不用你送,人家自己會拿。人家都自己會拿,這人死掉了且沒有親戚,這些東西都是我的了。所以我們在凡塵不要做守財奴,生活能夠過得去,有得吃有得穿,可以遮風避雨,不用在外面淋雨,這樣就好了,這樣容不容易?(容易),很容易生活的,因為我們的需求很低不高,所以很容易達到,很容易滿足,就很快樂。


   假如我們錢一直累積,有沒有滿足的時候?(沒有),一定沒有滿足的時候,想要一直再累積,這樣就生活在那種很不如意的現象之下。一樣一天過一天,一輩子很快就過了。


   大家可以回想,我們都有年歲了,有沒有?(哈~),你坐在底下可能在想:「那是你有年歲了,我還沒咧」(哄堂大笑~),可是只要時間經過,大家都一樣會有年歲了,接下來手腳都不靈光了,很快一輩子就過完了。可是我們在一生將要結束的時候,會後悔:「我沒有認真修道,我做錯了」,就來不及了,所以在還有氣力的時候就要趕快:「第一個把佛性啟發,讓不生不滅的真心都能夠出來;第二個把祂延伸到整個空間,整個空間都是真心佛性」,這樣我們這一生就有價值了


   以後我們就可以跟南極老仙翁站在一起來欣賞整個天地的混沌,這樣好不好?(好),不要說南極老仙翁在欣賞第八次了,而我們卻還在六道輪迴裡面受苦,還在沈溺還沒辦法自己主宰,這樣就不好了,而且這個時間沒完沒了的,無始以來(開始就沒有一個頭),也沒有一個尾,沒頭沒尾,所以我們佛性沒有生也沒有滅,我們知道我們經過幾世了嗎?(不知道),「謝謝你」裡面活佛老師有跟我們講「累劫累世」,累劫=元會,累世=六道輪迴,所以六道輪迴跟十二元會,我們都經過,可是我們都沒有印象,各位有沒有印象?(沒有)。我們經過多少個元會我們知道嗎?(不知道),都不知道,活佛老師又跟我們講深信,「深信人生可以留下累劫累世的記憶」,記憶喔,我們都記得喔,所以當我們都忘記了,忘記沒關係,忘記就讓它忘記,那現在我們從真理來延伸來推敲,從真理來研究來了解――喔,原來我經過的元會有這麼久,一個元會有十二萬九千六百年,六萬年沒有形相,都是在整頓天地;六萬年有人物,人在裡面六道輪迴。


    所以我們在六道輪迴裡面已經夠久了,都有德有行善,可以當人。我們以六十歲來算,六十歲剛好一甲子,我們活一甲子就不夭壽,就可以死掉了,老一輩都這樣講。所以老一輩都說要活過六十歲(一甲子),不能少於六十歲。那以六十歲來算,六萬年有幾生?剛好1000生,而1000生是都要轉世當人喔。若是轉世當雞,雞的一生多久?約三、四個月。當我們轉世當雞,一個元會裡面就不止一千生了,就好幾千生了。那為什麼我們會去轉世當畜生?因為我們在不知不覺之中,有欠人家的錢沒還,有歪心去要人家的錢,那都不正確,但天道天網恢恢,不會說你拿來用都不用還的,天道要讓你怎麼還,會替你安排的好好的。若轉世當雞的話,約四個月一生;轉世當豬,不到幾年喔,可以賣多少?約四千元,可以還四千元。若是轉世當牛,可以活多久?十二年,可以賣多少錢?幾萬元,這就還的比較快一點。


    所以我們要了解,絕對要清清白白,在凡塵做人要清清白白,不可以要人家的錢而不還錢。(此時劉講師有點無聲),各位有沒有感覺五十天以前跟五十天以後,有什麼差別?可能各位心裡會想,我都一樣,沒有差別。可是慢慢的一天過一天,歲月不等人的,一直在經過而且是很快,我們人的這個形象,各位前賢,後學五十天前跟現在五十天以後有沒有一樣?(不一樣),哪個地方不一樣?比較老了,比較瘦還是比較胖?乾道說比較瘦,坤道說比較胖,所以這觀點不同。要了解瘦跟胖都無關緊要,老前人說「人怕出名,豬怕肥」,你吃了很胖就要宰殺,所以豬吃了太胖就可以宰殺,豬的壽命就要結束了。


    我們在凡塵有現象都是短暫,很短暫的,我們就不要住在形相,形相變化無常,都是假的,我們一定要著重我們不生不滅真心佛性,我們佛性本體,各位啟發了沒有?(啟發了),怎麼這麼小聲,還不太肯定,不知道是不是,所以一定要自己肯定,能夠萬緣都放下一念不生,萬緣都是妄,萬緣一放下以後,妄就已經盡了,妄盡真就顯(真就顯現),我們的真就是不生不滅佛性本體,沒有形相,可是我們可以很親切的去體會,這個就是我,我就是很靈敏的知覺性呈現,所以萬緣都放下一念不生(不要有念頭,有念頭是妄),沒有了,沒有的時候,這個時候佛性本體就出來,祂就出現、就有了喔,那我們要認識我們自己本身的不生不滅真心佛性本體,那個時候就已經呈現了,就是放不下啦,我們不是萬緣都放下嗎,對不對?(對),那我們自己本身的不生不滅佛性本體,再怎麼放再怎麼放,祂都放不下,祂都在,常住不遷,祂都存在,再怎麼放再怎麼放,祂都不會不見、都存在,那個就是,我們就是要找這個,找到了沒?可能方法錯了,才不回應;「欸~我不是這樣做」,是嗎?又不回應,要讓後學一直猜嗎?


    各位要知道,在日常生活只要你有空閒的時間,不拘形式,你要站著、躺著或要怎樣都可以,都可以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也不拘時間(任何時間都可以做)、也不拘地點(任何地點都可以做),你看這麼方便又這麼殊勝的佛法,又可以讓我們佛性都出來,又可以讓我們都成佛,讚不讚?很讚喔,這個若是不來聽就很枉費,你若不聽就不知道,要怎麼成佛都不知道,佛是長成怎樣也不知道;你若是有來聽,後學就會詳細的講,講出來我們佛就是怎麼樣,無形無相,因為無形相所以就不會生也不會死,沒有生死沒有生滅,所以祂常住,永遠都在,如如不動。有體會沒有?(有),一定要深入其中我們體會,體會的愈深我們佛性就愈呈現,當一直呈現佛性,這個身體水火風土天地的物質眾緣聚會借我們用,我們還給天地就好了,要不要還?(要),不管我們怎麼樣的去保養、不管你怎麼樣的養生,到最後一定要還給天地,沒有人可以不還的,不可以不還,一定要還


    可是當我們還沒還之前,要趕快來修煉祂,煉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能夠出來,能夠讓我們掌握。這個身體的形相物質就是水火風土,水火風土都沒有知覺性,水火風土有沒有知覺性?(沒有),我們若是拿水火風土來打,它會不會痛?(不會),不會痛。所以現在我們借假修真(借假的身體來修真的靈性),真的靈性能夠修證以後,我們身體還給天地,水火風土都還了,就無關緊要了。然後佛性,我們可以主宰,時時刻刻都了了分明,有沒有?(有)。假如我們時時刻刻都在起心動念,這樣會悽慘喔,那個已經在造業,起心動念就是在造業,造業要怎麼樣?(受苦),對,就是要受苦,我們受苦甘不甘願?(不甘願),起心動念甘不甘願?(甘願),起心動念很甘願,但受苦很不甘願,所以我們這個因果不一致。受的苦是從起心動念來,所以我們就要把起心動念也要去掉,日常生活裡面就是沒有念,沒有念就叫正念,沒有念就叫佛知佛見(佛的知見),我們就要時時刻刻都培養佛的知見,我們平常的起心動念就是眾生,我們就是眾生的知見,眾生的知見會成佛嗎?(不會),一定不會的,所一定要把這個眾生的知見放下,放下了以後,我們生在凡塵原因消失了,就不會生在凡塵,生在凡塵好不好?(不好),不好,要受苦,所以不要生在凡塵,那不要生在凡塵我們要自己努力。


    不然我們一直造業,而說我不要生在凡塵,可以嗎?業一直造一直種,一定把你推到凡塵來轉世,逃避不了,所以才有「縱經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要記得!因為記起來念給自己聽,經過百千劫(就是很久的時間),我們所造的業都不會消失,所以不要造業,種了業就要去接受,所以都不要造業;因緣會遇,因緣剛好,緣聚則生緣散就滅,因緣會遇果報還自受,我們自己造的業就要自己去接受,逃避不了,一定要自己接受。



所以我們就從因斷,生因斷掉,我們生在凡塵的原因是什麼?起心動念,「一念無明就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都有印象嘛,我們道德經講完就要講楞嚴經,楞嚴經裡面就有詳細說。


   各位有準備要研究了沒?(有),有先看了嘛?(有),看得懂嗎?這叫似懂非懂,有懂一點但沒全部都懂。我們就深入研究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能夠生活的很理想,又能夠脫離苦海又能夠救渡眾生,這樣好不好?(好),非常理想。這一篇天網恢恢,就是告訴我們一定要相信因果,一定不要造因果,因果沒有了,我們自然而然就解脫了。希不希望解脫?(希望),都很希望。以往我們希望解脫的動力是在那個地方?(識心),希望仙佛幫我們解脫,對不對?(對),仙佛神力無邊,拜託拜託幫我解脫,我在凡塵受苦。凡塵都是苦而且還把苦寫在臉上,眉毛就是「艹」,鼻子跟眼睛一寫下來就是十字,然後在一個嘴巴(口),就是一個「苦」字,幫我們寫得這麼明顯,這個「繟然而善謀」,而且大家都這樣,沒有一個不一樣的。有沒有看到面孔不一樣的?就是他的面孔不是寫苦,是寫別的字,有沒有?(沒有)。假如我們看到面孔沒有寫苦的,一定可以買票進去觀賞。


司殺章,司殺就是有造罪以後,被國家的法律或是天地所有維護正義的神明司殺。

第七十四章司殺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人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

常有司殺者殺,夫代司殺者,是謂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傷其手矣。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民=眾生。不畏死,為什麼不畏死?活的沒意思,他活的整個意義都沒有了,活在凡塵的整個理想都消失了,所以他就不畏死。假如我們遇到想自殺的人,你要去勸他不要自殺,很困難。有沒有遇過?他若想要自殺,你去勸他「不要自殺」,很困難。都沒有遇過啊?沒有遇過是最好,若是讓我們遇到就會知道,我們人的求生本來都是很堅強,既然會想死就是求生的希望都消失泯滅,然後所有的現象他都已經不欣賞,已經不喜歡了,所以就不畏死。要知道,人不畏死的話,哀莫大於心死,心已經死掉了,那是最大的悲哀,很悲哀的事情就是心已經死掉。所以講「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就是說領導者(統治國家的人)用死來恐嚇百姓。百姓已經都不畏死不怕死了,而你用死來恐嚇百姓有沒有效果?(沒有),就沒有效果。所以這個就不是一個很好的統治方法,就是管理人民的法,管理的不理想。

    所以老子的意思就是要我們自己來管理自己,自己管理自己是最理想。各位前賢,對不對?(對),自己管自己最理想,而且是管的最好,能夠管到最好,都不會犯罪,不會貪瞋癡,就是自己管理自己,那是最理想。老子的意思就是要我們自己能夠管理自己,能夠啟發我們純樸的自性,這樣的話我們在凡塵的生活就不一樣。

若使人常畏死,而為奇者

   「若使人常畏死」,讓人都很怕死,這倒是我們一般的常情,都讓他時時刻刻會怕死,這樣他就不敢為奇(怕死,他就不敢亂為)。而為奇者就是亂為。他若怕死就不敢亂來亂做,對不對?(對)。老子的意思就是我們要時時刻刻都愛惜自己的生命,然後不敢亂為(不畏奇)。

吾得執而殺之

   假如他都亂為,我就把他他殺掉,殺雞儆猴。老子的意思就是要我們從根源去了解,從根原來建立我們的人生觀,從頭能夠愛惜自己。

孰敢

   假如他能夠重視自己的生命,就不敢為非作歹;若為非作歹要把他殺掉,那誰敢為非作歹。

常有司殺者殺

    老子講「常有司殺者」,我們國家有國家的法律,國家的法律也有刑度(要關你幾年,無期徒刑、死刑)。剛好這幾天的報紙希望廢除死刑,可是我們一般都希望還維持有死刑,他若做的很不像樣,要讓他離開凡塵世間,對嗎?不參與意見。這邊老子的意思是講我們在凡塵要利益眾生,不要為非作歹,不要讓人看了都搖頭。我們有沒有看人家做事一直搖頭?(有),一定有,為什麼會搖頭?就是他做的不好,希望他能夠改過。像我們面對那些詐騙集團,我們對他們是不是搖頭?(是),年紀輕輕不去賺錢,都是想歪頭腦要人家的錢,那個下輩子要當什麼?拐騙人家的錢來使用,要不要還錢?(要),他不甘願還錢,上天會讓他怎麼來還錢?叫他轉世當畜生。

    所以不怕你不還錢,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你若不還錢,「好,那你就轉世去當畜生」,你若是轉世頻繁一點,就去轉世當雞,一隻雞約三百元(約活三個月至四個月),你還了三、四百元了,你若是詐騙人家三、四千萬,這要轉世多久?這下子就沒那個期限了,不知道要多久了,等到他還完錢再出來凡塵轉世當人,是不是傻傻的,每次來轉世都只知道吃,吃了肥就等著被宰,我們要不要吃的很肥?不能那樣講,我們吃的肥是健康,不是吃肥了要等著被宰,不是等著被秤重抓去賣。上天不會你拐騙人家的錢就讓你逍遙自在,絕對沒那回事,一定要還的。

◎所以釋迦牟尼佛講「一失人身萬劫難復」,你萬劫都難恢復人身,想要再當然就很困難,為什麼?因為都是在騙人家的錢。所以奉勸這些詐騙者一定要知道因果、知道道理,上天不會放著讓你逍遙自在,絕對有報應,只是時間早晚的差別而已,這輩子沒有,就下輩子;下輩子沒有,就再下下輩子,要不要還?(要),絕對要還。時間是不是沒完沒了?這個元會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你當人的期間有六萬年,在這六萬年期間你還不完,沒關係下一個元會你再來,下一個元會又有六萬年,你再來還,再還不完沒關係,又有下一個元會。所以要不要騙人?(不要),就不要騙人,清清白白,不用騙人也可以生活,而且又生活的很快樂,好像天堂一樣

    所以這凡塵事沒有免費的午餐,沒有吃一吃不用付錢的,要付錢的。所以我們不要有僥倖的心理。老一輩的會說「僥倖」,然後接著兩個字「失德」,僥倖就失德。我們在凡塵不要做這個是,不要僥倖也不要失德。

   所以「常有司殺者殺」,假如國家的法律訂出來,都是犯罪的但卻被判無罪,現在有一些不是很社會正義,犯罪的被法官一判卻變無罪。當他被判無罪者也不用高興,因為司殺者不是只有政府的王法(法律),還有天地之間的白無常、黑無常,他們會不會執行殺戮?你很可惡的話,都是做壞,要不要殺?(要),恩,司殺者就變成天地之間無形的東西在執法,所以司殺者不僅是社會的法律。「有錢就買生,沒錢就買死」(台語),不是這樣喔,司殺者正在等待者你。我們有看過第六感生死戀嗎?他拿錢又害死朋友,最後白無常黑無常拿鐵鍊將犯者捉走,鐵鍊敲玻璃,玻璃碎片一砸下來就把那個人砸死了,就把犯者的魂抓到地獄。後學說那部片很好,真的是教育,不要做壞事,你做壞事整群地獄的鬼卒就出來抓,用鐵鍊硬拖著你往地獄去,然後被他害死的那位就上天,後學說那是很明顯的對比,天堂一道光照著他,很多已經做好的、成就的去帶他回去

   還有裡面那位黑人要去布施,那張支票約有四百萬或四千萬,那位黑人握著緊緊的放不開,放的很不甘願,那位很會演,把我們整個人性醜化。我們人的性就是這樣,看到錢眼睛就睜大,要拿去給人家就捨不得,就不甘願放掉。而那位修女一接到他布施的支票,一看到數目就昏倒,這麼多錢。有些電影也都是勸人,所以有時候也不是全部都不理想。

   像我們國產片「搭錯車」,孫越主演的,搭錯車,天堂的車不搭,卻搭到地獄去。片中去養一位孩子,就是人家生了以後放在垃圾桶的(以前的垃圾桶是水泥蓋的,只用一塊木板在水泥口蓋著,垃圾就放在水泥裡面,垃圾車來時,木板拉起來,垃圾挖出來倒進垃圾車),一直扶養讓小孩長大。從垃圾桶抱出來養的,一直扶養讓小孩長大,養到小孩會賺錢,錢拿回來要讓養父使用,養父剛好死掉,剛好一毛錢都用不到。所以那部片子那時候是很感人,下映又上映,一直播放,國台語版都有。所以那部片子也是在勸化我們凡人「你要感恩而且要及時」。像「謝謝你」,要時時懷著感恩,在活著的時候要及時表達。片中那位小孩一直努力想回報,可是都沒有實現,沒賺錢,等到他賺錢了,他的養父已經死了,所以一毛錢也沒用到。要了解,付出的時候不計較代價,也不求回報,有那個意思在,所以那部片很感人。

   再來就是「看海的日子」那部片,這部片意思非常好,為什麼?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後學覺得編劇導演,演員演出來真的很感人,聰明的人在吃笨的人便宜,聰明的都不用去勞力賺錢,就生活的很好;而笨的做的要死,沒一餐可吃,吃飯配菜脯。各位有沒有看?各位可能在想「你怎麼去看那麼多電影,你不是在修道嗎,怎麼看這麼多電影」。因為後學會深入去探討研究,不像我們一般這樣看了就過了,都會去想他的發心、他的精神、他以什麼樣的心態來做這個事,都用會用研究的心來看。所以那陣子都比較能夠讓我們去回味。

   另外還有「海灘的一天」,那位導演已經死掉了。那倒是要啟發我們的智慧,裡面的結局要我們自己去編劇,他並沒有做怎樣的結局,而是要我們自己去編劇,那倒也是一種新的嘗試,那一段都很感人。

   還有「油麻菜籽」這部片,歌是蔡琴唱的,第一句後學是感受最深,為什麼?因為後學就是那樣。第一句:「你從那些艱苦的日子走來,是怎樣莫可奈何的忍耐(劉講師清唱)」,後學那時候修道的遭遇就像這句話,「你從那些艱苦的日子走來,是怎樣莫可奈何的忍耐」,就是那樣。所以後學為什麼會講的比較深入,就是經過,那個都不是普普通通,都是很坎坷,都是很深入的去探討,把真正的精神都能夠闡發出來,很感人喔!所以每次一聽到蔡琴在唱,後學都會哭,一聽了就哭,像「謝謝你」也是很感傷,開始在學在聽,衛生紙剛好用一包,垃圾桶剛好一桶,不只有流眼淚連鼻涕也流,很感人,所以一解說又不一樣了。

   各位假如沒有聽過解說就不知道那個涵義,那就可惜了,活佛老師用心良苦,要我們知道整個真理所在。所以很少的文字,很多的道理。天地造化中,原來我們是一體;把所有負面的都轉成正面,何妨我們用慈悲跟歡喜,把負面的都去掉,正面都呈現出來;我們所有經過,一定是相聚分離相交替,所以所有你看的連續劇一定都是這個意思,相聚跟分離然後相交替,一下子相聚、一下子分離,那我們就哭、就笑,所以往後你坐在電視機看連續劇,沒關係你就看,但是你要用頭腦,用頭腦做什麼?那位編劇就是我,是我編出來的,你看他怎麼演怎麼編,劇情感不感人,我們要當家作主,不要被牽著團團轉,裡面演員的演技,那是他內心的變化,都不符合真理,所以我們要自己編,自己看的時候自己編。人生有時候我們看的比較寬廣一點,這樣生活就會不一樣。

我們講到「司殺者」,世間的法律若是沒有把我們治罪,天地的法律就有辦法發揮。像害死岳飛的秦檜,自從秦檜害死岳飛以後,秦檜就轉世當什麼?當牛,以往在我們農村所有的牛都要拖,不管是拖犁、拖車、拖農具來耕田。所以從害死岳飛,一直到民國(現在),轉世成人的時候是現在,在這中間(從害死岳飛到民國這期間),都轉世當年,牛老了,轉賣給人宰殺;又再轉世當牛,然後又慢慢長大,拖車拖犁,各位前賢有看過牛拖犁嗎?(是),要用很大的力氣,很多農具都要牛來拖,秦檜就是都在做這事情。所以你看害死一個忠臣,就要接受這麼多司殺者殺,就是在懲罰他,而我們都沒看到。

    所以有道親就會跟後學講:「你講的我們都沒看到」,後學說:「你想要看嗎」,真理你不用去看,你用延伸推敲,你就可以知道它的現象整個都出來,然後秦檜現在已經轉世當人是坤道,在台中,已經結婚了,生三個小孩,然後先生死掉了,道親要去渡她求道,當她到佛堂的時候,佛堂是在二樓的家庭佛堂,然後要帶她上佛堂求道要爬樓梯,她就在樓梯原地踏步,再怎麼走還是停留在那個階梯,我們旁人看就是同一個階梯,她就說:「你們的樓梯怎麼這麼高,都爬不到」,各位知道意思嘛?(知道,不讓她求道),對,就是不讓她求道,她罪過還沒了完,上天不讓她求道,所以我們就跟她說:「往後還有機會再帶你來」,就請她回去了。

   所以要了解「求道」,我們都會想說:「引保師把我騙來的」,不要這樣想喔,你若是沒有那個因緣根基,要騙你來求道也騙不來。所以能夠求道是我們活佛老師掌道盤來點開我們玄關,要知道是活佛老師才有那個權柄可以點開我們玄關。你沒有掌道盤就沒有那個權柄,要知道這個道理。所以我們要愛惜,既然玄關已經點開了,各位有沒有培養?(有),剛開始點開時,我們佛性只有小香的亮度;在節慶時候,拜拜就用大炷香,很光亮。

    那各位培養到什麼程度?大香、中香還是小香?都沒有啊?那去找不認識的狗試試看,然後對著牠的眼睛看,因為狗眼能夠看到鬼魂,狗看到鬼就會「吹狗螺」,狗看到仙佛就會低下頭來,然後尾巴一直搖。老前人跟大姑到三重印刷廠,以前都有影印善書,後學就不同時間帶老前人、大姑去看,印刷廠很節儉,沒有請守衛而是養了一隻狗,那隻狗很高大很兇,主人若沒來打招呼,你就不能進去,你若進入,狗就會來咬你,後學也曾被咬過。然後後學帶老前人去的時候,後學就很注意看這隻狗怎麼對待老前人,老前人一到印刷廠,不但沒叫而且一下子就不見了躲起來了,看到老前人尾巴一直搖跑去躲起來不見了;大姑是很怕狗,所以還沒到之前就一直招呼要把狗綁起來,實際上也不用,不用去綁,為什麼?當狗看到大姑的時候,一樣,頭都低下去而尾巴一直搖,所以不用綁。要知道,你有德有佛光,這些能夠看到仙佛、看到鬼魂的這陰陽眼馬上很佩服就跪著拜,跪著在拜喔。所以培養德行很重要。後學才想差的真多,以後後學再去的時候,再試試看,還是一樣,所以德還沒有培出來,還真的不容易。

   培養德行就是「做什麼好事,做一做以後,不要記在腦海,全部把它拋開」,這樣就是在培養德行,這個蠻重要,且時時刻刻都存著善心,不要有負面的念頭,這個很重要,只要你有負面念頭,你的黑氣就會衝上來;全部都是善,祥瑞之氣(黃的)就會出來。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要努力培養。所以天地之間有司殺者,所以當我們看到壞人很驕傲,也不用難過。有沒有看過好人驕傲?要了解,不管好人、壞人都不能驕傲,驕傲都是不對,不能驕傲的。我們要很有容量很和氣,利益眾生,這個很重要。所以天地的司殺者在執行他的工作。

◎剩下約30分,提問問題

   【問】:劉講師,後學想要請教一個問題,各位前賢大家也來注意一下,有一位講師求道將近三十年,但是他母親歸空,後來有去皈依。之前劉講師有提到說,明師一指,後學感覺是就有效了,但有的人說「如果你再去皈依或是受洗的話,就必須要再重求」,上個禮拜在毓佛宮鄭壇主說「如果是皈依或受洗的話,那就要重求」,但是這位講師都在道場也將近三十年了,也領講師命了,這個對他來講話就掙扎很大。

   後學也有聽過他有可能是「如果他以前不是很了解,有些包括我們渡的人,對道不是很了解,後來親戚朋友帶去受洗或皈依」,他不知道啊,後來引保師又把帶回他來又成全回來,關於這問題,後學覺得大家可以來想一下,因為這位講師困擾很久,覺得他心情也是很掙扎,因為將近三十年了;有些點傳師也是想:「如果重求,那講師包括點傳師命,是不是都沒有了」,這個問題後學覺得請劉講師做個解答。

劉講師答:這問題非常好,因為我們不了解它的嚴重性。我們求道就是拜佛為師,老師是活佛,已經超越凡塵的這些人員,假如我們求道以後再去皈依,皈依是不是皈依人?(是),皈依人已經是降低了,我們求道是很高,拜佛為師,是很高的,現在又去皈依就變得很低,而且我們去皈依人,這樣他在我們的佛規裡面他有藐視我們的前人,也對自己的祖先不尊重,所以很嚴重,各位要了解,對仙佛一樣也不尊敬你不尊重仙佛,以為仙佛比人還要來得低,這樣各位有沒有聽出嚴重性?(有),所以不可以。

   我們可以先皈依,再來求道這樣沒關係;不可以先求道,再去皈依,那不可以。畢竟人都還沒修證成功,他沒有修證成功而你就去皈依他,那你這個問題就有了,已經全部都藐視,然後對自己的祖先、對仙佛,全部都不恭敬,藐視仙佛、藐視祖先、藐視前人,嚴不嚴重?很嚴重。假如我們有皈依,是不知道的情形之下去皈依,一定要自己懺悔回來,自己要懺悔:「啊~我就是不知道,做了這糊塗的事情」,所以一定要再自己懺悔回來。

   關於「知道跟不知道」,釋迦牟尼佛曾經講過一個比喻,我們把一塊鐵燒紅了,「是不知道的去拿比較燙、還是知道的人去拿比較燙」,(不知道的人),可是佛的回答:「都一樣」,你知道去拿、不知道去拿都很燙所以不能用那個當藉口:「我就是不知道啊」,了解意思嘛?「不能說不知道,罪過就沒了」,所以我們在做的時候一定要清清白白做人,做事也一樣要很堅定,不能含糊,想說:「我這個可能功力不夠,我趕快再去做另外一個,功力才夠」,不可以那樣,這樣的話我們的根站不穩(我們的根本不穩),所以一定要自己很篤定。

  【問】:承上,劉講師,後學的重點要不要再重求?劉講師你的見解要不要再重求?

劉講師答:重點在他,有沒有誠心懺悔。

   【問】:後學是跟他講:「當初,你就去找你的點傳師、引保師(點傳師、引保師都還在),就去找點傳師」,當然後學私底下跟他鼓勵很多,但總而言之,因為別組線已經沒有老師可以請示,所以這對他來講的話,因為他已經當上講師,但是之前因為他求道將近三十年,可能剛求道的時候對道不是很了解,也有可能像我們成全人(一些人的後學),一陣子沒有成全他,後來就去皈依或受洗,引保師又把他成全帶回來,如果要重求,「因為你已經皈依受洗了」,所以點傳師說要再重重求一次。但是後學認為道很殊勝的地方就是「只要天命明師一指點,一次就夠了,不是要點兩次才(聽不清)」,這是後學的想法,後學的想法當然跟他們想法不一樣,現在來講是「要重求」,這部分來講因為我們有老師,或許來講不是講話就算,但是上性理心法班,後學覺得這個就看他的心態,心態來講「如果我們是當講師的,如果對道不是很了解又去皈依,這上天覺得不能夠認可,但是他是因為剛開始的時候說媽媽死掉,所以就去做梁懺法會,全家都去皈依做法會,那時候可能是剛進道場的時候,但是現在已經領講師了,將近三十年也都一直在道場,所以後學是覺得給他一個答案,要還是不要?」,後學覺得這問題當然是請他的點傳師,因為他們已經沒有老師可以問了。重點就是劉講師你的見解是「要不要再重求一次?」。

劉講師答:好,因為很重要就是心,我們要有誠心懺悔說:我已經不對了,已經錯了,這個很重要啦!有一些雖然外表跟人家講:啊我錯了,可是他的內心深處他不承認,我哪有什麼過錯?他會這樣想,所以這個重點性理心法在心性,所以一定要了解到他的心還存在沒有錯的念頭,那這樣的話什麼樣的補救對他都沒有用啦!那最重要的是他誠心懺悔,有求沒有再求後學是覺得說不挺重要啦!因為畢竟他是活佛老師點開的,一點開以後並沒有變化,變化是他的心,那他的心只要能夠清淨,能夠恢復那就可以,當然以人事來講你能夠重求那個是最圓滿,最理想啦!可是重點有沒有在心裏面有沒有很虔誠的懺悔這個最重要。

  【問】:承上,這個問題後學也跟他講過,第一個他的點傳師、引保師都還在,如果重求的話,可能點傳師也換了、引保師也換了;現在他這問題很複雜,私底下他困擾很大,因為他已經當講師了,在道場已經將近三十年,所以沒有比較好的話,對講師來講的話,他當然是很懺悔也很難過,因為以前是真的不知道,所以他每天都跟老祖師、老師懺悔。後學是替他表達意見。

劉講師答:所以有時候我們不要依老賣老我就修三十年了,我們不是有說過那個徒弟在挑水有沒有?他師父要出門跟他講說我桌上的金剛經你不要去翻,那個故事,他的徒弟沒有聽他師父交代他本來就不會去翻,他又不是這麼愛看經他是在挑水,所以他很努力在挑水,可是師父一交代以後好奇心很強,為什麼不能翻呢?他就去翻,翻了金剛經以後金剛童子就整個顯現,他說:主人有什麼交代?趕快把它蓋起來,喔就是有這個才叫我不可以翻金剛經,然後他想一想我在挑水的那一條路很難走,請金剛童子把那條路修平,又翻開金剛童子又出來, 說:主人你有什麼吩咐?他就講了,說:我每天都要挑水從山下挑到山上來,那個路很難走都是大的小的石頭能不能夠把它鋪平?金剛童子說:是,然後就不見了。

  然後隔天早上他在挑水那個路就很好走了,很平都鋪好了,換他師父回來,說奇怪我以前回山上的路都是石頭坎坎坷坷大顆小顆,為什麼現在路這麼平好走呢?是不是我走錯了,對啊這是我的廟啊!然後進來的時候他的徒弟師父回來了,這下子要承認糟糕了自己犯罪,跪下來跟師父對不起我沒有聽你的話去偷翻你的金剛經,他師父說那你看到什麼?他就誠實的說:我看到金剛童子,他說:你妄言,我誦四十年都沒有看到,你都沒有誦只有翻而已就看到,他說:師父真的啦!師父說:你翻給我看,那個徒弟又去翻金剛經,那個金剛童子又出來主人你有什麼吩咐?他師父看到啊還真的,然後他就有意見了說:我誦四十年你都沒有顯現一次給我看,我徒弟連一次都沒有誦那你就馬上現身給他看,那個金剛童子就講說:你才四十年,你的徒弟已經四十世,四十世比較久還是四十年比較久?

   所以我們了解到我們這一生裡面已經非常久了,非常久了沒有用,因為我們不是有一個元會有一千世的生死嗎?那我們都在一千世都在修道多不多?(多)很多了對不對?你這一世才在修而已多不多?就不多,所以我們不要靠勢說我修很久了已經三十年了,我們修幾年了? 我們修幾世了?喔最少三十世都有,有沒有?不是有記憶嗎?哈哈~我們老師說:深信我們生命之中我們累劫累世都能夠留下記憶,不是都有記憶嗎?都沒有了,啊不知道了,都不知道三十世還是三百世?都不知道了,從現在開始累積開始從新算。

  【問】:剛剛提的那個問題,本來上一次柬埔寨法會的時候就要請示老師,結果沒有時間請示。上個禮拜毓佛宮請小鄭兄講課,他私底下跟我們談到這個問題,他說他到每一個地方去講課,大部分每一個班的班員都這種情況,就是:「在玄關那邊打一個X」,所以他的見解是要重求,那要不要重求,後學的看法是請崔老點傳師,下下禮拜法會再請示老師,這樣子是比較好嘛,因為這個問題,很多道場都有這個問題。(聽不清),有一個點傳師為了要去渡一個基督徒,然後就去跟他(基督徒)一起受洗,然後他(點傳師)不知道那個嚴重性,結果回來後面再點的那些人,全部都沒有點開,後來經過活佛老師的指示,那些人全部叫回來重求,包括那個牧師也沒有點開。那天有提到這個例子,跟我們私底下的時候,他有提到這個例子,所以他的見解就是(因為他能看得到)很多班員,幾乎很多班都有玄關那邊打X,就是因為去受洗或是去皈依,後學在這邊請崔老點傳師在法會的時候,針對這問題請示我們老師該怎麼辦,謝謝。

劉講師答:對啊!請我們老師做主,給大家知道那個嚴重性,畢竟能夠求道是非常不容易,那我們不能說求了道以後再去皈依,我們有時候都不把它看在眼裡,不把求道認為很重要。

  【問】:平常我們在做耳根圓通的時候,後學一般都有放著音樂來收聽,那外面還有很多聲音…汽車聲音,那我在做耳根圓通的時候,是要專注的去聽音樂的聲音?還是說所有的聲音都要聽進去?

劉講師答:好請坐,我們在上個星期有講過就是做耳根圓通的時候,就是要進入第三個「聞性」,進入聞性它是沒有名,沒有相,名相都沒有要超越所有的一切形象.所以我們要把心意識去掉,那心意識去掉叫做無心對不對?已經沒有心了。那無心就是道,無心就等於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本體。所以那個「即心即佛」就是那個心,不用心意識的心就是「即心即佛」這樣有清楚嗎?

   上個星期有說對不對?大家有還給我了,還得清清楚楚所以都忘記,要知道我們用聞性的時候,不管是近,不管是遠,所有的聲響我們都了了分明,可是不要進入聲音的內容,不要進入,不要去分辨,不要去分別說這一台機車比較舊了,這一台是汽車不要有那個心,那樣我們走回頭走到心意識來,用心意識來修道那就修不成道,這樣聽懂了沒?

    用聞性,文殊菩薩有講:「聲無既無滅,聲有亦非聲」,聲音沒有我們聞性沒有滅,聲音有我們聞性沒有聲。所以「生滅二遠離」,生跟滅遠離了。「是為常真實」常就是常住不遷,祂都在,時時刻刻都在,祂都沒有搬家啦!祂沒有搬來搬去這樣知道嗎?知道嗎?

    所以我們那個聞性「守真常」,我們把生活裡面所有的生滅都去掉,然後守真常,真:就是沒有形象的佛性,常:常住不遷。時時刻刻祂都在,我們的佛性時時刻刻祂都在知道嗎?會做了嗎?千萬不要再分別這個聲音比較大聲,這個聲音近比較小聲,『不要進入聲音的內容』不要進入。只要你聽到聲音就好,沒有聽到聲音也沒有關係,沒有聽到聲音就聽到靜悄悄。聽到靜悄悄是不是佛性?是不是?一樣是我們佛性喔!

    所以不管有聲音,不管沒聲音,「我們聽的聞性都沒有變化」,祂如如不動。如如不動知道嗎?

  【問】:假如我們做到可以讓我們都沒有餓的感覺,會有這種情形?在做這些萬緣放下或是耳根圓通,你會忘記…你也沒有現在會肚子餓?

(劉講師問:你是說肚子都不餓嗎?)也沒有想要吃什麼東西,就是連水都沒有喝。

劉講師答:那你萬緣的緣已經攀的太寬廣了,不是要萬緣放下嗎,那你又想到我肚子沒有吃東西。

    【再問】:可是我們到時候會有感覺

劉講師答:你肚子餓的感覺已經超過萬緣放下,這樣你就把肚子餓的這個緣,深深的在心中,所以那個已經是凡塵的塵垢,不是清淨的心性。

   【再問】:是心意識嗎?

劉講師答:你的肚子餓,是心的功能作用,不是說不是,可是我們作工夫不進入那個狀態。這樣了解嗎?

  【問】:後學剛聽劉講師要萬緣放下到水火風土都融入我們的(聽不清),像六祖慧能,之前上過課說六祖水火風土融合自身當中,跟…(聽不清)融合了,所以人家要砍他頭的時候,就等於說一個相現前而已,那我們是不是一樣可以修到像他那樣子?

劉講師答:喔!那個要很長的時間,身體的四大假合跟天地的四大假合,已經能夠融會變成一體。好像我們火投入火,水投入水,那會怎麼樣? 火投入火的裡面,水投入水的裡面那會怎麼樣?融成一體啦!所以那個六祖志徹要去砍他的頭,祂已經到達跟天地的物質合成一體,所以刀子從脖子一經過以後,脖子還沒有分開還一樣活著。

    那我們不行啦!我們沒有修身體的水火風土,跟天地的水火風土融成一體,沒有。那沒有就不可以啦!那個是要修,你修以後已經是可以融合,身體的物質跟天地的物質已經變成一體,這樣聽懂嗎?要融成一體啦!就好像我們一堆火堆,再拿一把火堆丟進去是不是一樣變成火了,那如果有很多水再把一桶水倒進去,是不是也是水?那個叫融成一體。那個修的功夫要蠻久的時間,祂才能夠呈現,否則它會變成你是你,我是我,分開啦!這樣懂嗎?只要你做都會有功夫啦!不可以說沒有做都用想的,用想的就叫做妄想。下課!


劉芳村講師詳細解說涅槃經課程摘錄:

可思議,一定要先篤定,對自己的佛性要有信心,這樣的話你才有辦法救你自己,別人沒有辦法,一定要自己。佛性祂不會跟人家搏鬥,祂就惦惦而已(台語),它惦惦你就沒辦法了,這樣了解嘛?你愈有作為,你就受傷害愈大,你都不要有所作為,只要你專一,你專一了就好所以我們如來微密寶藏,我們有很寶貴的東西,微密寶藏,我們知道

    所以我們修學「無我」,我們就是了解到,有形有相的我都短暫,那個都很短,很快就不見了,所以後學都講,再一百年以後我們都沒有人在了,一百年以後誰還在?活到一百多歲也都不見了,現在若四十歲,再一百年,140歲,我們還在嗎?(不在),不在了,那去哪裡了?有準備要去哪裡嗎?要去哪不知道所以寧可生前防死路,莫待死時後悔遲』,我們在生的時候就要預防我們死的時候要走的路,不要等到一口氣喘不過來時候,我沒路可走了怎麼辦?來不及了喔!所以要很篤定當我們了解到不生不滅佛性本體,已經在「形而上的道」,那個時候你就篤定了,你就不怕往後一口氣不來,沒路可走,不會,所以你現在一定要看『形而上謂之道』,你才知道往後你要去哪裡,就會很篤定了,在生的時候你就很篤定,死了時候當然沒問題,我知道我要去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