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的很快,一下子就經過五十天。後學看我們所有唱的善歌裡面,這首「謝謝你」是我們活佛老師把整個天地之間的真理,都融在歌詞裡面。所以後學就特地的要把這首歌意思講解出來,讓我們大家都知道,我們活佛老師一個字就包含非常多的內容在裡面,可是我們沒有研究的話就不會了解。各位前賢,謝謝你是要謝謝誰?(答案不一),範圍非常廣泛,謝謝我們所有周遭的親朋好友,最重要就是謝謝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知道意思嘛?(知道),就是認識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祂已經累劫累世千生帶著我們,所以在這歌裡面,活佛老師都把它整個呈現出來,可能我們唱一唱就過了,沒有深入的去探討而不知道它的意思,後學很想把老師要表達的,學著都把它說出來。
◎活佛師尊慈訓:謝謝您
深信人生可以留下 累劫累世的記憶
我時時心存感激 我要在還活著之際
表達我的心意 要及時由衷說聲謝謝您
感悟生命因果牽繫 也是心念累積
何妨善用慈悲和歡喜
有了道能夠讓我們永遠不孤寂
我要對上天說聲謝謝您 謝謝您
不管是陌生熟悉 或者是疏遠親密
在天地造化中 我們原來是一體
縱然有悲和喜 相聚分離相交替
彼此關懷疼惜絕不會放棄 謝謝您
讓我可以在無常世界找回我自己
多少順逆你陪我經歷 這份情銘記
於是我明白愛人其實是種福氣
也讓我學會圓滿生命裡的緣滅緣起
「深信人生可以留下,累劫累世的記憶」
開頭就講深信,深深的相信什麼呢?就是我們人生在凡塵一直在輪迴(生生死死),那我們一定可以留下累劫累世的記憶,各位前賢,這個『劫』就是災難,可是在這邊老師的意思是說我們有元會。元會知道嗎?一元十二萬九千六百年,有十二會,一會有一萬零八百年。我們也都知道南極老仙翁成道以後已經經過七個混沌(等於七個元會),而我們累劫,就是南極老仙翁的七個混沌,我們一樣也經過,有沒有經過?(有),我們的記憶有沒有留下痕跡?(有),經過七個混沌(就是七個元會)。要了解,在南極老仙翁還沒成道之前,有沒有元會?(有),一樣有,有元會,那我們現在往後有沒有元會?(有),一樣有元會。所以「累劫」就是所有的元會我們都經歷,我們能夠經歷這些這麼長時間的元會,要感謝誰啊?(佛性),就是感謝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祂能夠帶領我們長時間的經歷,所有的元會我們都經歷。
所以「累劫」是元會。「累世」就是我們六道輪迴。我們要了解,一個元會的一半,六萬年是沒有人物;六萬年有人。所以我們六萬年來,各位知道已經經過多少生多少世了嗎?(不知道),都不知道。我們以「假如大家都有積德、都有行善,而且時時刻刻都是以人的現相呈現在凡塵,且我們平均都活了一甲子(六十年)」,我們以六十年來算,我們經過六萬年有幾生?一千生。假如我們全部都是在人道,就已經經過一千世(一千生),我們知道我們幾世?(不知道),我們僅知道這一世、我現在幾歲、經過幾年,是不是都很短暫?(是)。所以一個元會裡面,假如全部都是在人道,就有一千生。那在一千生裡面,現在我們社會上有很多人士說他會看因果、他會知道因果,對不對?(對)。各位前賢,我們大家都會看,為什麼?因為一千生,你隨便講一講一定都會準,一千生裡面你都會遇到。那假如說這個一千生沒有,那往前推的話,又一個元會是不是又一千生?(是)。那我們跟南極老仙翁一樣,經過七個元會就有七千生,那我們講出來我們的人生的因果是不是很容易能夠說中?(是),就會說:「你說的都很準」。
所以各位要了解,凡塵都是虛幻不實在的,不要去相信那些不實在的話,最實在的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這個是最實在,祂不會變化,一定都跟我們在一起。所以我們要相信「我們本身顯現在眼前,我們眼前現前的一念」,我們這一念就是了了分明,這「了了分明的這一念」,跟十方諸佛一樣,都是同體大用,沒有不同的。所以我們每一位都是佛。那我們為什麼都沒有成佛啊?後學有講過嘛,我們不願意成!願不願意?(願意)。我們覺得凡塵很好玩都不願意成佛,所以我們就用了很多不正確的見解、不正確的認識,害了我們自己成不了佛。假如我們把這些不正確的觀念全部去掉,不要,沒有,全部沒有的話,我們已經當下現前一念的心性,跟諸佛菩薩全部一樣,同體大用整個呈現。所以成佛不是很困難很容易的,只是我們心都偏了心歪了,各位心有沒有正?啊~大家都沒正耶(哈),要了解,我們自己的心,沒有很正,沒有正的話我們容易起心動念。我們了解『念就是業』,我們起心動念就已經造業,知道嗎?(知道),我們很多人都不知道:「我起心動念就是在種業」。所以有些年歲大的,吃飽飯沒事做就胡思亂想,遭遇就很坎坷,那都是從我們的念──起心動念的念來的。
北部都要穿夾克,我們南部還很熱。所以開一下冷氣,大家涼快。後學有聽說:「都一直說我們在打瞌睡」,有這樣嗎?後學是不會阻擋我們打瞌睡,甚至講我們在打瞌睡的時候是朦朧(就是意識不清),在這種現象之下,我們容易見到道體,道之體就在這種現象之下能夠呈現讓我們去看。假如我們都很精靈很清醒,是絕對看不到的,所以後學不會阻擋你不能打瞌睡,倒是希望各位能夠享受打瞌睡(此時現場有東西掉落的聲音),這個叫響應。
所以在人生之中,我們要告訴自己『本身就是佛,身外沒有佛,我們的心就是佛,心外沒有佛』。假如心外有佛,不叫信心,叫邪見人,他的見解已經偏了、不正確,所以我們本身就是佛。那平常我們為什麼會說不用心意識來修道,剛才很多前賢一直在問:「怎麼樣來做耳根圓通」,可能各位前賢都有做,可是都還沒有抓到正確的方式,後學是先鼓勵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各位有沒有做?(有),得到什麼結論?有什麼效果呈現?最起碼對自己信心比較多了,對不對?(對)。所以「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就是啟發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我們要用不生不滅的心來修不生不滅的道,這樣因果一致才會成。假如我們用心意識(用凡塵在用的心),那個修不成道,不管我們修多久修幾世都不會成,因為因果不一致。
那我們日常所用的心就是根塵相對,我們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跟六塵(色、聲、相、味、觸、法)相對,然後產生,產生以後我們有六識(就是心),我們都用那個心,對不對?(對),那個心變化無常,根塵會不會變化?(會),都會變化。所以,所有的經典、所有修證者都告訴我們,不要用「心意識」來修道。他解說「心意識」:
「心」,心就是聚會(就是合在一起),有很多現象合在一起,我們的心才呈現的,所以「這個心」不是我們要修道的心,「這個心」是變化無常的心。
「意」,就是回憶,我們有經過、我們有認識、我們知道,回憶呈現出來又是很多的因緣聚會,所以那個也不要用。
「識」,就是顯現讓我們知道。顯出來讓我知道,是不是要有很多因緣?會不會變化?(會),又會變化。
所以我們把心意識全部都去掉,不要、不用,我們就無心了。各位有沒有心啊?(有心),都有啊?那有就是心意識。體會一下,心意識全部都拋開、不要用,不要用的時候,我們心就沒有了(沒有心),這個時候有沒有兩邊?(沒有),因為無心了,就沒有兩邊,所以這個無心就是真心,無心的心即心即佛,這個心就是佛,這樣有簡單嗎?(有),你看我們抱那麼多的心都不對,而對的心我們都不要,對不對?(對)。那個無心的心,就是真心、就是佛,我們都不要,而我們都要心意識,自己再來煩惱、自己再來造罪,這樣有了解嗎?(有)。所以要研究,你看就是不一樣,跟我們凡塵的認知都不一樣,要無心。
◎當我們有心的時候,會不會記恨?放在心裡面,對吧!我們年歲大概也都蠻大了,對另一半有沒有意見?哇~都安靜的,有也不敢說。所以為什麼有意見?就是有心。有心,千生萬世我們都是眾生。要無心,無心才是道。要做到無心,簡單嗎?(有),真的有嗎?是很困難哦,當生起氣來時候,算不算心?(算),恩,那個也是心喔,那個氣要消失簡不簡單?很不簡單,很難消失的,所以我們要無心真的要努力,努力修道修到無心,真正的無心了,那個心就是真,不會變,那個心就是佛,我們要成佛就是這個心(無心的心),就是可以成佛。這樣了解嗎?(了解),我們努力的方向就可以確定了――「努力無心」。當別人要罵我,開始無心,會不會?不可以再有心,假如記得牢牢的:「好,你給我記住」,那絕對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一直害自己,都是在害我們自己。
所以在日常生活之中心意識不要,全部去掉,根塵相對我們六根對六塵,有,有現象,但我們學習怎麼去處理,處理的圓滿就好了,拋開,全部都不要有心存在心上,全部都無心了,無心就是佛,無心就是道,整個道都呈現,所以現前的一念心性,了了分明,那個就已經十世古今不離當念,整個須要去探討研究、要達到的,整個都出來了,我們就是要我們不生不滅真心佛性,那個時候一出來以後,後學都講「我們沒有啟發佛性,我們被業力推,推到現象來,然後這個現象過完了,我們又「過身」到另一個現象,都一直在過身過身,過到現在還沒完,過完了嗎?還在過喔,以後要過什麼身?要過到佛的身喔,全部都成就了,回歸本位。
所以活佛老師把很深的道理在幾個文字之中已經講出來,我們沒有解說的話,怎麼會知道累劫累世,就是我們無量無邊的生死,無量無邊的生命一直在支撐。所以我們真的要感謝祂(佛性),謝謝祂讓我們能夠知道所有的元會、能夠知道所有的六道輪迴,全部都能夠去經歷、全部都能夠去改變,努力的修持以後,「我們先認識佛性本體,接著再把佛性延伸,這個時候就做耳根圓通」。
有很多前賢說:「要怎麼做?有在聽就對了嗎」,是不是有在聽就對了?我們在聽,這樣有算是耳根圓通嗎?我們都不敢肯定。要了解,在我們身上來講,第一個就是『聽』,第二個就是『聞』,第三個就是『聞性』。
第一個『聽』,是耳朵的功能作用,耳朵在聽,有聽到但沒有意識。
第二個『聞』,是我們聽到之後加入我們的心意識,我們的心意識『在聲音的內容裡面分別、在內容裡面說「對我好、對我不好」』,那個是屬於聞。
第三個『聞性』,『聞性』是不落入現象、是了了分明,了了分明是我們的聞性。
所以後學之前就講:『不以所聞分別染淨,但以能聞討個消息』。當我們在「所聞分別染淨」,那就自找麻煩。當我們聽到的時候,在那個內容一直分別、一直計較,我們煩惱就很多,所以我們不要所聞去分別染淨。
但以『能聞』,誰是能聞?就是佛性本體。那我們「討個消息」――這個能聞的是誰,能聞的是誰?就是佛性本體,佛性本體能聞,可是祂不落入兩邊、不落入生滅、不落入對待。那我們在做耳根圓通的時候要記得:『聲無既無滅』,沒有聲音的時候,我們聞性、我們佛性沒有滅;『聲有亦非聲』,有聲音了,我們佛性也沒有生出來。佛性沒有生也沒有滅,佛性常住不遷(都在),你用祂,祂在;你沒有用祂,祂也在。所以我們就是要守住這個都在的「真常」。「真」,為什麼真?因為祂沒有形相,不會變化,就是真,無心就是真;「常」就是常住不遷,都不會變的,永遠都在,不管萬年前萬年後都在,要不要追啊?就是要追這個都在的佛性本體。所以老師跟我們講出來,我們應該都能夠留下累劫累世的記憶,我看我們都忘光光了。能記得幾世,一世也不記得,真的都忘光光。
所以老師說深信(深深的相信),深信就是從佛性本體發揮出來,深深的相信佛性本體沒有生滅,所以祂永遠在,既然是永遠在,不管再多的元會,多少個十二萬九千六百年,我們都在;多少個六道輪迴,我們都在,都在喔。要不要去六道輪迴?「德」要多種一點,好事做多,一千世都在做人;我們如果做不好,會變成禽獸。如果轉世當雞、鴨、鳥、豬、牛,那不只一千世了,各位了解一隻雞的生命多長?很快喔。所以凡塵因果定理,不可以偷人的或者欠人的,不可以欠錢不還。若欠錢不還,天地很公平,你若不還錢就讓你轉世當雞,然後被殺被賣,一隻雞多少錢?200或300元,你如果欠人家3000元要轉世幾次?剛好出生十次的雞,六道輪迴又多出來很多。如果做得更不好的,往地獄去惡鬼道。其實我們在凡塵也可以看得到,我們去大醫院復健科的病房看,看到地獄有沒有?(有),那是不是地獄?很像喔,我們都不願意進去?都不願意。所以,上次後學就講不要仗勢著自己身體還很強壯,很快一下子就消瘦下去。後學很厲害,四天掉四公斤,快不快?喔真的快。不過這一次醫生倒是跟後學說你是怎麼吃的,一個月胖了六公斤出來(哈哈),醫生說太快了太快了慢一點,三公斤就好,現在論斤論兩,所以各位要在身體健康的時候趕快修持,讓我們的佛性,真的已經脫根脫塵、離身離境,跟整個宇宙虛空合為一體,理不理想?(理想),不用受苦了,凡塵是不是苦海?(是),好玩嗎?(不好玩)。
台灣的福報很大,有的人花錢買機票就到外國遊玩。各位前賢,像泰國現在整個國家都淹水,我們如果出生在泰國要怎麼辦?兩隻腳抬的高高的?踏下去就是水,所以要抬高高的。所以共業的形成,要了解到眾生的共業形成大家共同接受,因為我們台灣大家都很善良,都一直在行善,我們都很善良一直在做好心,所以災難離我們遠去,颱風原本要來的,它也趕快回頭,有沒有?(有),今年很多颱風都這樣,都轉到別的地方去了。所以,大有大的因果,小有小的因果,因果是一定的道理,絕對的,只要我們能夠行善,就可以化解這些災難。所以在日常生活裡面,我們要多多行善,去掉心意識,無心了,全部都是真心,全部都是佛心,用佛的心來生活,非常理想喔!
我們了解心地一改變,環境就改變;環境改變,整個周遭親朋好友跟著改變,都很願意跟我們親近。
假如我們有心,人家會怕。這個有心,都會勾心鬥角,就會找來很多麻煩,最怕還是自己遭受災難,那我們努力走入真理世界,時間對我們來講,現在我們六道輪迴才有空間跟時間的約束,但是我們佛性沒有,佛性不受時間空間的約束。了解時間空間嗎?空間是我們現在在台南,時間剛好在民國100年,有沒有時間把我們束縛著?(有),都被束縛著,那我們佛性沒有。時間空間都不束縛佛性,我們叫做「自由自在」,經典四個字叫做『自在分別』。自在就是「自由自在」,分別就是「了了分明」,所以經典裡面的「分別」,不是分別心而是了了分明。修證者告訴我們修持就是要「了了分明」,只要「了了分明」就好了。我們生活之中有沒有這樣?大概不好回答,這不知道要怎麼答覆。我們在現象裡面學習怎樣能夠圓滿,我們去應對,應對以後就拋開不要記在心上,那我們在真理部分就一定要牢記,牢牢記得「真理不會變化」,所以一定要記在心上。所以活佛老師跟我們講,我們一定要留下記憶,這些這麼長遠的經歷都可以留下。
所以接著活佛老師就講「我時時心存感激」,我們有沒有這樣?我看沒有。時時心都在怨嘆,都在說別人這麼有錢但我怎麼沒有,拼得要命都沒有存錢,有沒有這樣?(有)有啊?(哈哈),順著回答比較快,有。我們要知道,假如環境太坎坷,那是上天在成全,上天在成全我們。如果我們都沒錢且做事都不順,是不是越努力?會不會這樣?還是消極了?那上天要考倒人很容易,給他賺錢、給他社會地位很高,會不會考倒他?(會),他還要修道嗎?不要了,他會仗勢著那些錢跟地位,你看正面比較好還是反面比較好?(反面),看我們的利用,都沒有固定的。假如你很有錢、很有社會地位,那你可以登高一呼大家來修道喔;若是很有錢,趕快把這些錢拿來佈施,讓一些貧窮的人生活的比較好,那不是很好嗎?也可以好好利用。
假如我們是坎坷的話,坎坷的話就要反省自己:「我為什麼這麼苦命,是不是哪裡做得不對」,這樣的話,反而促成我們更積極的投入修心養性,心性一培養,內涵就有,是不是能夠到達「淵默雷聲」,還記得那三句話嗎?『尸居而龍現,淵默而雷聲,神動而天隨』不錯喔都還記得。這個就是古時候他們的那種涵養,「尸居」就是在家裡面居住而沒有出門,「龍現」就是神通萬物,他都沒有出門可是神通萬物,表示他的修養很好,能夠幫助所有的眾生,幫助在不著痕跡的情形之下。然後「淵默」,淵深=淵,默=靜默(靜靜的)。「雷聲」,打雷的聲音,就是他的德性好像打雷的聲音很感人,我們有沒有遇到這樣的人?正在找,找看有沒有讓我們很感動的人。所以在現在現實社會你要做到要讓人很感動都很不容易,所以「淵默雷聲」比較不容易呈現。「神動天隨」,神動就是起心動念,天理都跟著。我們現在起心動念天理有沒有著?(沒有),沒有啊,那不然什麼跟著?名和利跟著?那不好喔,一定要天理跟著,起心動念天理都跟著。
「我時時心存感激」
第三句活佛老師說「我時時心存感激」,我們真的要心存感激,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讓我們經歷凡塵所有的一切事情、讓我們經驗很多、讓我們處理事情也能夠圓滿,所以要心存感激。
「我要在活著之際,表達我的心意」
我們現在是不是都還活著?(是),活佛老師說我要在活著之際,然後表達我的心意,我們都活著的時候,能夠把對眾生的那種愛護、對眾生那種思念,都能夠表達出來。現在我們在生活之中,有沒有很感激我們周遭親朋好友的那種情形出現?好像很少喔,大家都自掃門前雪(個人顧個人肚子),就有那一點情形。要了解,要趁著還活著的時候,要做就要趕快做,不然都來不及。所以一方面在修持上來講,先認識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接著把佛性能夠延伸到整個空間,讓空間都是我們佛性所在。那等到都可以了,身體是天地的物質水火風土,我們就可以還給天地了。假如沒有,社會人士都沒有修道,沒有像我們講的這個樣子,那就是『過身』。
所以後學都講,因為發了很大的愿:「要帶領大家成佛,要明心見性」,對不對?(對)所以那一陣子(50天前)差一點就死掉,站不穩,你們大家也都有看到,沒辦法站立病得很厲害,那個時候後學也是想「雖然身體有一點不支持,不給我用,我說沒關係,我還要再來(死掉了我還要再來)」,一定要把這個最殊勝的上乘佛法告訴大家,可以成佛的。可是我剛剛看了一下,最上乘佛法竟然沒有人拿回去聽,最殊勝的那個最好的,我們活佛老師說後學洩漏天機所以要生病。
各位要拿回去聽,「道德經34片」跟「形而上謂之道」(在台北三個佛堂講解,共有六片CD)。各位可以從裡面去了解到,我們要怎麼修的方法,然後到達究竟的程度是什麼現象,都整個把它寫下來,裡面有講我們,那個第三段第三個佛堂有一個前賢起來講「感謝同義宮的前賢打瞌睡」,各位聽到一定很不是滋味,怎麼會這麼講,他說:「同義宮沒有打瞌睡,我就不會寫這一章『形而上謂之道』,不寫這一章的話,不會把上天的秘密都洩漏下來,那能夠看到就是因緣聚足了,所以可以配合(同義宮講的)道德經34片DVD和聽形而上謂之道的CD(台北講的),形而下謂之器沒有寫,只有寫形而上謂之道。各位有沒有拿?(有),可能有的人還不知道有這一片CD,還剩蠻多的,各位拿回去,當有空的時候、心情好的時候,然後拿來聽,因為它告訴我們要修,修到怎樣才算成就,全部把它交代的很清楚,這樣好不好?(好)。我們研究以後就不會被人騙了,人家要騙我們,就騙不動我們,因為我們知道真理了,真理的部分都了解就不會受騙了,所以鼓勵大家研究拿回去聽,有空就聽「形而上謂之道(6片CD,三個佛堂講解那一張形而上謂之道的講義)」,因為在這裡不適合講那張講義,所以就在北部講,講好以後把它錄下來,寄到我們這邊來聽,後學想50天,大家都聽得很熟了,結果50天大家都在睡覺喔?一轉眼竟然這麼快,算一算剛好50天。
「要及時由衷說聲謝謝您」
我們就是要及時,行善也是一樣要及時。由衷就是由我們的內心深處,由我們內心深處講出來:「真的謝謝您,謝謝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帶著我們這個身體在凡塵流浪」,我們佛性帶著身體在凡塵做什麼?我們一般當身體養得很健康的時候,就是要享受對不對?(對),可是我們修道者當身體可以很健康時候,就是要渡化眾生,要努力地把殊勝佛法能夠流傳,這個很不容易。各位前賢,是不是很不容易聽到殊勝佛法?(是),很難聽到。所以我們要能夠接收然後消化,然後傳播、渡化,能夠渡化眾生。
「感悟生命因果牽繫」
感,我們都能夠了解,能夠心裡有所感受領悟我們生命都是因果在牽纏掛礙,都把我們繫縛,都綁住了,我們有沒有被因果綁住?(有),都是被因果綁住。
「也是心念的累積」
就是我們在凡塵起心動念很平凡,起心動念太容易了,累積下來讓我們六道輪迴,有六道輪迴就有很多因果牽纏罣礙,現在我們在生活之中也都是因果的牽纏罣礙。各位有沒有體會?很深哦,因果都牽纏著很難解開,那種線索很難拆開。
這個「心念的累積」,之前我們都會鼓勵觀照念頭,觀照念頭是觀照佛性本體,因為念頭的生發,佛性本體才有辦法,不是佛性本體沒有辦法生出念頭,只是我們生發出來的念頭都不正確,大部分都是自私自利,都是要害人,所以現在詐騙集團很多,他從佛性生發出來的都是造業、負面。那佛要渡眾生出離生死,第一個就先滅妄想,妄想滅了,我們的生因就斷(會生的原因就斷了),然後滅到無想(想,全部都滅光光了),生相就盡(我們會產生在凡塵的形相就沒有了),『生因斷生相盡』,那個『若非有色、若非無色』,這個兩個就變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如,不生不滅的真如呈現在凡塵就是成佛了。這樣有簡單嗎?從那裡著手?『滅妄想』,妄想先滅,沒有妄想,然後妄想又盡了,全部都沒有就成就了。所以大部分在修持方面,都是從念頭著手。我們開始的時候提倡「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是不是都沒有念頭?(是),沒有念頭的時候那個叫「無心」,無心就是道,無心的心即心即佛,那個心就是佛,這樣有聽進去嗎?(有),要聽進去哦,這個很實用哦,都可以讓我們成就的,不找自己的麻煩,煩惱都沒有了。我們就是因為累積心念,所以才六道輪迴。那我們不要六道輪迴,心念就不要有。
「何妨善用慈悲和歡喜」,
活佛老師跟我們講,我們既然有起心動念、既然凡塵要生活,那我們何妨就要善用我們的慈悲。慈就是予樂,給人家快樂;悲就是拔苦,把那個苦拔掉,看眾生很苦,我們可以把他的苦拔掉,拔掉眾生的苦就是告訴他:「你會受苦,就是因為你是怎麼樣、怎麼樣,你才受苦」。眾生為什麼受苦?就是因為造業。為什麼造業?因為不知道真理。為什麼不知道真理?沒空啊!沒空在做什麼?我們很忙都在做什麼?(賺錢),在吃飯、賺錢,很忙在賺錢,錢賺了要做什麼?所以我們追根究底,有時候人生會覺得我們人生沒有拿捏很正確的努力方向。假如我們能夠拿捏很努力的正確的方向,人生會過得很有意義,不會一下子很茫然,會過得對自己生氣,各位前賢,對自己生不生氣?都不生氣啊?都不生氣的話,表示自己做得很圓滿,做的圓滿嗎?(還沒),還沒有很圓滿,所以要生氣。
「有了道能夠讓我們永遠不孤寂」
有了性理心法已經有了道了,知道道了,道理全部都能了解了,這樣就可以讓我們永遠都不會孤寂(孤單寂寞)。各位會孤單寂寞嗎?(不會),因為我們可以跟整個天地合在一起,不會孤單的也不會寂寞,很充實的。要不要用電視連戲劇來麻痺神經?(不要)。不要在這裡說不要,回去就坐下來看八點檔,你現在坐著看,會自己罵自己:「我不可以心口不合一」。
「我要對上天說聲謝謝您,謝謝您」
所以我們老師說我們要感謝我們的根源──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我們要感謝。
「不管是陌生熟悉,或者是疏遠親密」
後學都覺得底下寫的就是連續劇,連續劇的那些編劇都看著這在寫劇本,看到這然後想出來的劇情就可以吸引人了。你看最吸引人的劇情,現在我們在看「韓劇」,它是不是都演內心戲,都是相聚跟分離互相交替,都讓我們笑,讓我們哭。各位都沒有看韓劇啊?一編劇了以後,就是凡塵的變化,無常變化,編劇出來大家都愛看。
「在天地造化中,我們原來是一體」
在天地造化,「造」就是從沒有到有;「化」從有又沒有了。所以天地的造化,天地所有的一切,滄田桑海變化無常,這一些現象都是從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整個呈現出來,我們原來就是一體。佛性,大家都是相同的是一體的。
「縱然有悲和喜,相聚分離相交替」
各位前賢這個都是在講我們生活之中的遭遇,我們生活之中就是這個樣子──就是悲喜、相聚分離,互相交替。有一些公婆媳婦都不合,偏偏又要在一起,那個怨憎會。然後有一些男女青年愛的你死我活,愛別離,但環境卻要他們分開。當我們看到這個劇情的時候,會不會為他們哭一下?所以這些都是世間的無常變化。那我們也在無常變化之中,我們要不要深入?不要啦,不要深入,深入了就會很痛苦的。如果有一個婆婆很能幹,你去當她的媳婦會怎麼樣?這下子慘了,所以我們從文化的角度來看,有一些苦不受還不行,受苦還得要高興,有沒有很高興?所以之前後學都會講,如果你『剖心肝給人吃,又被人家嫌你臭腥,你還得要很高興』,有沒有到這個程度?這個人世間真的是變化無常。
「彼此關懷疼惜絕不會放棄,謝謝您」
要彼此的關懷,這個很重要啦。因為畢竟是一體的,在落入現象,你是你,我是我就有分別了,所以要彼此關懷要疼惜不要放棄。只要你有心,他就會改變。有一些智能比較差的喜憨兒,很古意很直,都被人欺侮,各位有沒有欺侮過那一種人?(沒有)。所以我們了解「不放棄」,因為畢竟他呈現那個現象,就是因果業力使然,他的因果業力做得不好的時候,呈現這個現象出來。所以我們老師說謝謝您。
「讓我可以在無常世界找回我自己」
我們找回自己了沒有?(有),都沒有信心,有啦,這麼小聲。要在無常的世界找回我們自己,世界變化無常,好也不用高興,壞也不用悲傷,那一下子就過了,一轉眼就空了,所以努力的方向還是在「消除心意識,走入無心」。這樣有目標了沒?(有),有目標了。無心就是道,無心就是佛,所以很容易。
「多少的順逆你陪我經歷」
不管順不管逆,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都一定跟著我們,有沒有?(有),恩,都跟著我們,所以陪著我們經歷。
「這份情要銘記」
就要記得要記得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對我們這麼好,有好嗎?(有),我們有照顧祂嘛?說這個「有」,都不夠力道,在想:「我又沒有看到祂,要怎麼照顧祂」。
「於是我明白愛人其實是種福氣」
能夠愛人真的是福氣。愛人比較好還是被人怨恨比較好?(愛人),愛人比較好。所以愛人真的是福氣,就要把愛心整個顯發。
「也讓我學會圓滿生命裡的緣滅緣起」
就是要學習「我們生命裡面的所有的事情,都要處理的圓滿」。現象雖然是假的,可是畢竟我們在現象之中生活,所以現象的來『來則應、去則靜』,應的時候就是要圓滿,過了就拋開,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充滿著春意,春天溫和的氣息就會呈現。緣滅緣起,緣滅就是戲散場了;緣起才開始結婚,接下來生孩子,接下來要養孩子…是不是緣起,喔~那個後面一大串有沒有。這樣緣滅緣起了解嗎?就是緣聚則生緣散則滅,那我們在凡塵離不開緣滅緣起,跟人的因緣善了,滅了;跟他結怨了,緣起了。這樣緣滅緣起了解嗎?了不了解?(了解)。緣滅好還是緣起好?(都好),這個正確回答,都好。時間過很快我們講「謝謝你」講了一個多小時,接著我們講道德經72章。
因為我們道德經還沒講完,所以拍攝DVD都還沒辦法整套,還有道德經前半段的CD已經做到第二十五集,後半段第二十六開始,還沒做。可是後學覺得好像都不急了,沒有想看想聽,有沒有?在六祖壇經的倒還有想聽想看,倒是發現金剛經聽的人還蠻多,可能都從金剛經裡面得到一些啟發。一般我們對金剛經都比較熟悉,可是對金剛經的意思了解並不很透徹,那在王氏佛堂講金剛經剛好就是以那種聊天方式把真理闡釋出來。各位都有聽嗎?(有),有沒有所得?從裡面有沒有聽出來對我們有幫助?又不回應。
◎接著我們開始講道德經第七十二章。
第七十二章 畏威章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
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人民就是我們眾生。不畏威,以老子的意思來說就是沒大沒小,所有的事情他都不放在心上,不畏懼真理。雖然文字是一種威儀,可是它的涵義就是天地的真理,那你都不尊重天地的真理(不畏威),這樣則大威至。我們可以從國土居住的地區,有很多一些水路(水在走的道路),都把它建築蓋房子,又種一些農作物的收成,這是不是不畏威?(是),他不怕天地之間的反撲,自己方便就好,那個叫民不畏威,這樣的話,災難一來,誰倒楣?就是你利用的人倒楣。整個人都不見,找不到屍體,那個小林村,人都找不到了,那就是不畏威,不畏懼天地之間的真理,所以我們要尊重整個天地,這樣對我們來講絕對有幫助。
「無狎其所居」
狎就是狹隘,很窄。第二句話就是講,不要把我們的心胸變的很狹隘。各位心胸寬不寬廣?不好意思講,心胸寬廣則我們自己本身過的生活就很如意,因為什麼事情都大事化小事,小事就化無事,都變無事,那個就是心胸寬廣。後學以前在後天廟,會看我們人的眼睛假如不大,人中又窄窄,後學會說你的心胸不寬廣,你會有很多的煩惱,所以有時候現象會呈現――眼睛小、人中窄,人中知道嗎?就鼻子底下那條寬度。假如看到人的眼睛大大、人中很寬,表示他的心胸,自然呈現一樣也很寬廣,那是前世帶來。我們說「落土時八字命」,他會把前世的因果帶到這一世來,當然這一世會改變,這一世你努力的時候,形相會改變,相由心轉,你心轉了相就轉,所以只要我們研究性理心法,最大的發現就是臉上的:「我的業障消失了」,有沒有發現?(有),發現自己的臉上,本來業障很多,這一下子都消失了。然後皮膚會變的比較白,白跟黑是沒關係,我們又沒要去印度,那倒是沒關係,心胸寬廣比較重要,幫助我們過很好的生活。心胸狹隘,找自己麻煩,我們在找自己的麻煩,什麼事情你都看不順眼,難過的是誰?(自己),都是自己。所以老子叫我們無狎其所居,不要狹隘我們的心胸,心胸一定要寬廣。
「無厭其所生」
各位厭不厭自己的生活?「我怎麼活在世間上,一天過一天活的很無奈」,有沒有?不好回答。我們很多人不知道生命的可貴,不知道有身體可以好好的利用,藉用借假來修真,所以會自暴自棄,對身體不愛惜,等到身體有狀況出現的時候,那時候後悔了才說「我怎麼不愛自己的身體,讓身體都病痛連連」,要了解,既然能夠呈現生命,我們就好好能夠借假修真,身體是假的,天地的物質水火風土眾緣聚會借我們用,有一天一定要還給天地;能夠主宰身體的佛性,這個不用還,這是我們自己本身的,要好好的把祂修證出來,祂沒有形相,可是祂能夠主宰一切又能夠了了分明,有沒有奧妙?我們的佛性真的很奧妙,一定要努力修持。假如我們還沒進入狀況,就拿「如是我聞」回去看,「如是我聞」裡面有講:「離身離境,脫根脫塵」,可以從那個去了解,我們的佛性竟然離開因緣獨立(離緣獨立),很超然,但我們不認識,不認識就不重視,就沒有努力的去修持,就沒有成就。假如我們能夠藉著這些實際的現象,好像我們在睡覺,家人來叫我們:「你的朋友要來找你,起來」,家人沒有碰到你身體,你看你在睡覺你的心也沒有準備說等一下有人要來找我,為什麼你會醒過來,有沒有離身?(有),恩,離身離境,離緣獨立。我們要知道,佛性很奧妙,只要你愈投入修持愈研究,你就會愈高興,修的會愈充實,就不用看電視八點檔來麻痺神經,時間就不用打發的。各位現在的時間要不要用打發?(不用),「唉~我這段時間要怎麼過,要怎麼打發」,有沒有?所以時間須要打發的話,表示我們很空虛很寂寞,我們的性分裡面都空空的(沒有半點東西),所以就很難過,一秒一秒都很難過。假如我們一研究到性理心法,知道整個天地就在我身上,你看哪會寂寞、哪會孤單,是很充實的,所以要努力過生活。這邊老子講無厭其所生,不要討厭我們生在這個世間。
「夫唯不厭,是以不厭」
就是因為我們從根源裡面不討厭我們生在凡塵,因為畢竟水火風土,各位前賢水火風土是不是無知的東西?(對),現在的水火風土在我們的身上有沒有動作?都有動作,又是奧妙,各位聽懂意思嘛?我們的身體是天地的物質水火風土眾緣聚會借我們用,水火風土是沒有知覺性,但是在我們身上的水火風土有沒有知覺性?(有),奧不奧妙?(奧妙),所以我們就是要喜歡它(不厭,不討厭),可以好好利用,可以利用就借假修真,把真的佛性修證,很理想的。所以「夫唯不厭,是以不厭」,就是從根源的去探討了解。
各位可以去想像,當我們一口氣不來的時候,身體就不能動,身體不能動了是不是水火風土都歸位了?都還給它了。那個時候你看看,本來是讓我們使用的挺好的,但現在這時候,「要再起來釘個釘子的動作」,能不能做?都不能做了,所以聖人告訴我們,雖然是假的,可是有時候在應用上我們就是可以用它,借假來修真。我們會不會借假修真?身體是假的,一定要還給天地,然後「真」就是不生不滅佛性,了了分明,很真很肯定的、決定無疑(很肯定),佛性絕對存在、絕對有,尤其在萬緣放下一念不生的時候,那一個了了分明才明顯,不生不滅的佛性整個都呈現,然後能夠熟悉了以後,我們再做耳根圓通,耳根圓通一做了以後,整個虛空之間都是佛性,這個時候你靜下來做,你會感覺「啊~我身體怎麼不見了」,整個知覺都跟空間合在一起。有時候一到外面坐車,像後學在台北搭捷運,然後眼睛一閉起來,捷運車在跑的聲音~嘟嘟嘟,欸~感受到我身體怎麼不見了,剩下知覺性還存在,這是過程。像第三十九片坤道前賢來分享正玄關,各位有沒有去學正玄關?她也是做的很久,再做工夫的時候都會打電話跟後學講「她看到什麼、知道什麼」,後學說「那都是生滅的,不要去追,知道就好」,知道了就好。
所以凡塵很多都是須要我們知道就好,六祖也說「不斷百思想」,百思想是我們佛性的功能作用,知道就好,不要去斷滅它。
「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
這倒是很重要,我們等於說自見很嚴重(自己的見解就是自以為是),各位前賢我們有沒有自以為是?會在很多現象之下,真的就自以為是,我這樣最對,就是因為這樣害我們不成佛。可是聖人――不生不滅佛性,自己知道(了了分明的自己知道),可是不自見,不自己有自己的見解,因為落入自己的見解變成不符合真理,都以為自己很對,我們最大的毛病大概在這裡,自己都以為自己最對。各位前賢我們內心裡面有沒有很驕傲?這也都是看不到的――「沒有,我都沒有驕傲,再怎麼說我都沒有」。假如你晚上一靜下來,你慢慢的去發掘看看你內心到底有沒有,會發現怎麼都不一樣,真的有一些都有。
「自愛不自貴」
這個很重要。自愛,自己就是愛護自己,人格很健全,自愛,公德心很夠,社會正義很充足,那都是自愛。可是不自貴,我們現在自貴的太多了,都自己以為自己很了不起,有很多財產有社會地位,那都是自貴,所以聖人不做那個事(我們佛性不做那個事)。
「故去彼取此」
去掉那些不好,不好的全部去掉,然後好的全部拿回來用。
◎剩下約30分,提問問題
【問】:近日來您身體欠安,大家都很關心,為你祈安,希望您早日康復,敬請多多保重!(劉講師答:謝謝,謝謝關心)。請問劉講師,司空山本淨禪師說「若問佛,即心即佛,若問道,無心即是道」,請問這兩句話不是相等嗎?有何差別呢?
劉講師答:對,這個司空山本淨禪師就是有一個皇帝派去採常春藤,他去遇到司空山本淨禪師就問他的道,禪師問說:你是要問道呢?還是要問佛? 他說佛跟道有什麼不同? 司空山本淨禪師說你要問道「無心是道」。你要問佛「即心是佛」。然後他問說那有什差別?
各位前賢有什麼差別?所以剛才我們在課程講解的時候,剛好有把那個內容講出來,說問道「無心是道」我們已經都無心了,就是沒有心意識啦!所以各位前賢很重要的,我們不要有過去心,不要有未來心,不要有現在心。因為我們有三心會被三世攝受,過去事未來事現在事會把我們攝受,把我們吸住那我們就要六道輪迴,這樣知道了嗎?
那我們沒有,沒有過去心,沒有未來心,沒有現在心,那沒有三心,三世攝受不住,那三世就攝受我們不到,吸不住了要六道輪迴嗎?就不用了,不用六道輪迴。所以三世它已經攝受不住。那我們無心,無心有沒有過去心?有沒有未來心?都沒有了,那無心整個道都呈現了所以無心是道。
那問佛「即心即佛」佛,什麼叫做佛?佛就是覺者,覺悟的人。那我們為什麼不能覺悟呢?就是因為我們用的是心意識,是那個無常變化的心意識。所以各位要知道心就是聚義,聚會的意義。然後憶就是回憶,識就是讓我們知道。那三個就是「緣聚而生,緣散就滅」(心、意、識)。那既然是因緣聚會才有的變化無常,變化無常的內容我們不要依賴,不要以它為根據,然後我們來修。因為以它為根據它在變化,那它變化的時候我們要不要跟著變?就是跟著變,那修道跟著變的話那就不是道了,『道是不變的』。不會變的才是道啦!
所以我們要了解到那個即心即佛,心就是佛。可是這個心就是無心的心,就不是心意識啦!全部心意識都不用了,根塵相對產生的六識都不用,這樣有了解嗎?(有)。以後在做耳根圓通就一定要記得那個心意識都全部摒除掉,聽到什麼聲音不要進入聲音的內容,你如果進入聲音的內容就是用心意識,這樣知道嗎?你如果進入那個分別,那是什麼聲音?對我有什麼利害這樣就做心意識啦!所以你做耳根圓通就是有聲音就好,那個聲音是誰聽到這樣就好啦!不管它是很近還是很遠,大的聲音還是小的聲音,那個都沒有關係,『只要不進入內容就好』。這樣了解嗎?
【問】:有三等親不可當引保師,是哪三等親?
劉講師答:他是講我們父母是最親的第一等,接下來就是我們的叔叔伯伯那個就是屬於第二等,那第三等就是嫁出去了,的姑姑嬸嬸那個延伸下來的三等。可是後學覺得說我們都沒有去遵守這一些規範啦!都是渡有人就好,辦道有人就好。可是後學就說眾生佛性就是同體啦!有時候會當一家人是有因緣,會當一家人因緣撮合,變成沒辦法求道修道那就太可惜,所以後學就不會強調說之前所講的,身家清白品行端正。雖然那都是必要,可是那個要自己去修持、自己涵養。
【問】:承上,舅舅、姑姑、阿姨可以當引保師嗎?
劉講師答:這個到現在都已經不再探討,只要是在辦道的場合有一些辦事人員,就會請辦事人員來擔當啦!那現在又不是說你當了保師了以後,就保證他修得很順遂。也沒有,只是沾一個名而已啊!
各位前賢我們現在引渡眾生求道,有沒有把他們帶得好好的認真修道?有沒有?好像很少喔!一樣還是有啦!不是說沒有,只是說我把你帶來求道了,那你自己去修是不是都是這樣?對不對?因為講徹底一點我自己也不知道怎麼修?要怎麼教你?就會變這樣啊!你自己去修啦!大部分都會有這一種情形出現。
【問】:承上,若是不可以,可是已經燒表文了怎麼辦?還有,男女朋友當引保師,可是後來結婚了怎麼辦?
劉講師答:哈哈~這個倒是蠻多啦!以前很多道親在工廠上班,他的重點不在賺錢都是在渡化眾生,以渡人為重要,所以就很努力在渡人。結果去渡人就比較親近,以往又比較封閉的環境,不是像現在這麼開放,你一直去找他,他想說你對他有意思。所以到最後就會結婚啦!那個倒是蠻多這個現象。因為那個在渡他求道的時候,畢竟是還沒有成為夫妻啦!所以那個都沒關係,無所謂的啦!
【問】:求道費必須自己誠心交出,若是已經幫親戚出求道費(功德費),那怎麼辦?
劉講師答:因為各位要了解到功德費是關聖帝君訂立的,祂說善財難捨,我們自己要用錢很大方啦!一下子就用掉了,可是要拿錢來做善事就拿不出來,關聖帝君說這樣的根基就不夠資格求道,所以你沒有拿功德費出來就不可以求道,以前關聖帝君是有這樣的指示啦!只是後來有一些很難講,講到功德費就默默的幫求道人出資,都有這樣的情形出現。
不過在渡人的時候你可以幫他出這個錢,往後你要把這個裡跟他講明白,說這個功德費一生就只有一次,你要自己本身出功德費,不能別人代替你出功德費,而且功德費要寫進去表文,以後你再捐獻多少都不寫的,不寫進去表文的,可是那個求道功德費就有寫到表文裡面去是這樣的。
【問】:家裡有人生病的話,可以把引師的機會轉讓給他嗎?
劉講師答:那個不能那個樣子,不能私相攝授,倒是在辦道時候可以請辦事人員擔當,不可以說我的讓給你(台語),用那一種私下攝受的不可以。
【問】:後學想分享,後學有耳根圓通的經驗,就是在佛堂裡面做耳根圓通,仙佛可以加靈加智幫助,後學很喜歡在佛堂裡面做,跟大家一起分享。因為那是在我們上課之前,後學做耳根圓通,就是各位前賢幫助後學,可以了了分明,知道寂照同時的那種感動,那也是仙佛加靈加智慧,所以後學想說我們因為斷了一些…(聽不清)…如果…(聽不清)一定要講出來,這是後學承諾,所以跟大家分享。後學的問題,我們做業務的人,都會去房間裡面去跟人家講業務事情,最終的目的就是要賺大錢,這樣算不算是一種攀緣?
劉講師答:你把你那個修道的情形把它當成職業問題混在一起,應該是把它分開啦!賺錢就是賺錢,修道就是修道是兩個方向。不要把修道跟賺錢混在一起,賺錢是我們凡塵的一個小環節,小事情。可是那個辦道是大事情,要把那個辦道的看得慎重一點。
【問】:上次劉講師有說要驗自己的佛光亮不亮,後學真的去找小狗來試驗,結果小狗是整個很無奈的看著後學,後學想是不是因為後學不怕,那隻狗也不怕後學,所以就用那種很無奈的眼神「你在做什麼」。
劉講師答:你怎麼會去找認識的,找認識的不算啦!野狗喔!可能是看你太胖了,哈哈~那個倒是我們可以體會的因為狗眼看人低,狗牠有陰陽眼牠會看到幽冥鬼魂,也會看到仙佛,看到仙佛狗就尾巴一直搖很高興,那看到鬼魂牠會吹狗雷(台語),所以我們以牠那一種功能,來試驗我們佛性到底有沒有亮?我們求道以後我們玄關就像小香點燃了,那麼一點點亮,那個就表示說玄關已經被打開了。那麼這個時候我們試驗的話,因為還沒有發得很亮,所以那個狗倒不會說尾巴一直搖,不會,牠才看到一點而已啊!牠如果看到很亮的話牠就會搖得很厲害,那假如說只有一點的話牠只有看著。
那我們可以知道狗的,有時候看狗的品性,你看這隻狗的眼睛是善良的?還是惡狗?還是那一種無奈的野狗?那個只是生活上的一種體驗而已,不一定都完全正確。指示書我們有做善事佛性又有光,那個狗牠會自然反應,牠不敢看會轉身然後尾巴會搖,就表示我們佛性有光,然後那個善事有,這樣我們自己可以感到安慰啦!那假如說我們很自性的放出自性之光對牠看,然後牠也很野性眼光對你看,那就表示你的佛性沒有亮,而且行善也不夠,牠才不屑的態度對待你。
【問】:後學想請問脫根脫塵,是楊講師提醒到脫根脫塵。後學有個想法,好比如果後學在騎機車,遇到人家違規或是闖紅燈,我們…(聽不清)…直接看到他這樣子不對了,就很生氣。後學就想脫根脫塵,這樣比較會遠離那個。後學會告訴自己說,你為什麼要這樣做,如果告訴自己,你應該要振作一點,就是自我鼓勵,你轉念頭就可以改變……。
劉講師答: 你是轉換職業去當警察了嗎?(哈哈)警察在抓違規,那違規跟你有什麼關係?
所以我們要了解到講脫根脫塵、離身離境,那個是在說佛性的本體,要我們體會那個佛性的殊勝就在「離緣獨立」,那我們這一些對社會看不慣的行為,那個是我們個人的社會正義,那個跟佛性脫根脫塵沒有關係啦!你不要把它混在一起。這樣了解意思嗎?那個是社會正義啦!你違規危害到旁邊善良的人,那個是屬於社會正義,不屬於我們脫根脫塵離身離境的範圍。了解意思嗎?
我們在講脫根脫塵離身離境重點是說,因為佛性都沒有形象,祂離開我們身心以後,祂呈現是什樣狀況?讓我們去體會是這個樣子的。然後體會出來之後才會說,喔!竟然沒有形象也能夠呈現功能作用,就是諸佛的全體大用都可以呈現,是這樣子的,所以你都把它混淆在一起了。還有問題嗎?有疑必問,疑問就是打結,疑問沒問就打結了。
【問】:劉講師非常高興後學看到您,看到你身體狀況從側面看就很健康了,所以非常高興。所以劉講師身體健康是我們的福氣,那後學想要請問一個問題是說,以前有些結緣訓,有位仙子,不管她轉了幾世,後來就是有得了道,或許在五百年前是南極仙翁的仙童,後來是不是有回歸本位。可能我們讀書,有時候國中、高中畢業,像在修學分,修持就是國中或高中畢業,後學覺得我們來這人世間也是在做這個修學分的動作,後學請一下是有關回歸本位這件事情。
劉講師答:當然我們能夠回歸本位是非常高興的事,可是我們要知道說這個中間過程已經離開本位太久了,而且我們下來凡塵啊!也已經經過非常多的仙洞,也經過非常多修持者那個指導教導,那假如說我們光用回歸本位文字來說:我們是回到哪個本位呢?假如說以往曾經當過南極老仙翁的仙童,那你就回歸到南極老仙翁仙童身旁,那等於是只有中間過程。
那假如說是要回到究竟那就要看34片跟形而上謂之道,這個祂是已經到達本際。這個是到達無知無覺,那無知無覺它不是文字的意思,祂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覺。不管是幾千萬年的事,之前幾千萬年,幾千萬年之後你問他,祂都知道,那個才叫做本際。已經都回到本際。
所以後學有看那個華嚴,萬法莊嚴那個釋迦牟尼佛從出生一直到太子,然後從皇宮逃跑去修道,然後成佛一直到涅槃,然後本際就講祂說從出生一直到涅槃,「不動分毫」,一分一毫非常小祂都沒有動那個才叫本際。
所以佛示現在凡塵是無量無數,一直在示現,一直再渡化眾生非常的久遠,可是祂回到本際祂是如如不動,那我們要知道說能夠回到本際像釋迦牟尼佛那一種狀態,那要經過【最少三個阿增祇劫】的修持就是要非常久,要很久才有辦法修到這一種程度。那我們現在最重要就是說離開六道輪迴,就是不要在六道裡面受苦,先離開六道。
那離開六道以後我們超出三界沒有在欲界、色界、無色界,沒有,那沒有了以後ㄟ我們回歸,像我們從無極太極,兩儀四相,從無而有,這樣形成我們整個太陽系,然後我們現在從有歸到無,歸還到原來,到達我們原來的狀態,那個回歸本位是回歸到我們還沒有落入六道之前的狀態。
那六道輪迴以後哇!那個就沒完沒了了,很多啦!非常多。所以光一個回歸本位就有很多的位讓我們回歸啦!真正的能夠到達究竟,修證者也有告訴我們要怎麼做?只是那個方法都很困難。
那後學有把它稍微有看,就有講那個34片的DVD(道德經)跟那個形而上謂之道,就把我們要怎麼樣回歸本位?把那個最原始狀態都有講出來,那希望我們能夠也這樣去做,去做的話我們最起碼可以脫離凡塵這一些,所有在講的中間過程的糾葛,有一些中間修持過程大家都講說我這個最好,我這個功夫來跟我修最好的,那不知道說還有更高超的,更究竟的。那後學有看到,因為有長時間的接近,接近這一些佛經,接近以後把祂那個最精髓的摘錄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