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二法門
一、凝神定息是初機。退藏密地為常寂。先天之學心也。後天之學跡也。欲免輪迴須從無形做工夫。靜中可得,動則失。
二、心存方有主。有主方能治事。夫一操一舍之間。天人之分。賢愚之別。未可輕視也。但存心易於斷續。行之久自無間。無間則續。續則光明。光明則氣充。氣充則昏散不除而自除矣!天下事惟此事大。百忙中寸存。萬事中一理。
不體此二語。終難入於理域。
三、迴光不以目而以心。心即是目。久久神凝方見心目朗然。參悟工夫方有著落。不証者難言。不然是渺茫之言。言之亦覺自欺欺人。說法無際。且待爾等造就。日積月累。心開見佛。其實生死事大。一念迴光。收復精神凝照自心即是佛燈。滿屋財氣。只在各人認真不認真看而已。此事神鬼俱驚。惟有德者當之。不若此一盞燈。徹夜不昧。能照徹五蘊皆空。方知救苦救難一尊觀世音。
心燈一盞人人本有。只要點得明。便是長生不死仙人。汝等勿要忘此心。使神昏昧無主。則精神散漫。此法直揭大乘宗旨一超直入工夫。
迴光者即他日。身後明白境不獨現在也。必須要逼我說出來汝等才發信心嗎?亦大洩天機矣。
汝照此行去不期效而自效。平生參學方貫串得來的。不是今日東明日又西。說些野狐禪便為了事。
四、窮理到底。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盡性罷了又何以至於命。不得窮到底。焉知神物隱於此。
五、不可不知玄關乃天地之正中。竅中有竅亦無可指之處。非身體力行自証者。不能語語金針句句入殼。默會而已不多言。
六、真意引入黃庭。而目光視中黃神室焉。既而欲寂者萬念歸「宗」。即是安神祖竅。翕聚先天。即此便是凝神入炁穴。
七、風雨鬧人事。逍遙說玄機。大半是空中難到。不積德沒倚靠。故將人事作梯航。故得了時機宜到。做不了時也有紅塵浩。天地無私何須人計巧。汝等有事亦不妨。只要精神不散漫。如猛火聚爐方有專一之意。方可入菩提路。所謂大道以默以柔無時而不適。無事而不泰然。
八、參要真參,悟要實悟。通天徹地盡是法身。俱是我性光現。未到窮陶,難透其源。先天妙用不輕得。必從後天人功積,人力盡而天力生。方是功夫菩提路才起頭。
九、吾之道見性明心。明心正所以見性。三教合同。圓通無滯。真一分師。規嚴一分非同凡流。聖賢仙佛敬慎為先。敬慎即是本體非有二也。超凡在茲。有何許多言說皆相也。所言說者總是修持事。層層相因。疊疊不化。即落凡夫界。仍隨生死輪迴苦。
十、一個有道之人卻有經天緯地之學。倒海移山之用大矣。那裡塵俗累得心。總是人心荒唐。執著己見。一個破天荒還有一個破天荒。日間是識神把持。夜間識神入蟄。其平生所作之惡意種子未化。故遇緣發生。若非一超直入之路。一刀兩斷之功。難以成就。也難以入契真理。
必須內功觀照,而外功抱一。
十一、古哲於善知識前勤侍服役多年。於一言半句淡話即得大解脫者不少。
釋立言從高處引起。是欲人知其極。不欲入陷於影響無著之地。於慈悲方寸接引群生。汝以為入手功夫。可以旦夕到岸。無操存涵養克治琢磨。恐庸俗到老不知自悟。聖賢鄙之。頓根有幾。總是習染沉疴。愧有修行之名。今而從心田認實。幻化不真何者是實。從此躧去。一旦踏破天關。腳頭翻轉。方有個些路數。
十二、大道不在靜居。靜居一室反增心火之炎。要在行、住、坐、臥、總是工夫。方得坐在千峰頂上。不離十字街頭。諸人還會也麼?
十三、玄關徹。天心見不是黑窟生涯鬼面。須得參透一關一關打破。又一關關有次第刪。不粘不滯為尚。以柔以默為強。臥聽鐘聲。行趨佛路。
十四、太上堂堂大道。不外日用常行。何嘗是鬼窟生涯。有一等人將色身算作法身。求之氣運上昇。以為結胎產嬰兒張本。自高自足。不知大道沙裡淘金。金鳥飛入蟾窟。皆是未生前事。見淺者焉能窺其堂奧。說有執有。說空滯空。不識大道淵源。先從淵源探摸見空劫以前的自己。方知神龍變化夫唱婦隨之理。何嘗執有。亦不執空。妙有真空。真空妙有現於一毫端。小大相融一。多無礙。方說得鼎爐中事。超生受生。一目了然。要心中瀟灑即是仙。要心中無累即是佛。要心中無私即是聖。保全汝良知良能。各人有的並非外求。更不是肉身計較。死後一坯黃土盡夠汝埋。賢愚同歸。富貴一致。那些是我。惟我這一點靈明秋空月皎。寶鏡澄輝。不用妄求除妄念。
十五、行、住、坐、臥提醒此心。常令不昧。無時刻之間,功夫即接續不斷亦不必拘拘坐時參。不坐時便不參。
十六、吾道宏深非如俗眼止日為仙。絕人逃世。棲處岩谷。以為自得。了手人間消受天地。風花雪月之報。說妙談玄,週遊蓬島。不乏其仙。吾之道不如是也。代天抒化。普渡賢愚同歸聖果至善。並非小溪小徑。故爾等須倍加敬慎。乘此天恩得獲良益。化育之道,並非自了。
十七、常目在茲。克明峻德。聖賢學問不異玄禪。乃世人不察三教異同。紛紛立論。真是醉夢中狂解跑馬看花真堪一笑。吾之得與天地同其悠久者,因體天地好生之心。爾等如果發願隨力隨才無損於己。有益於人既有益於人。亦不能不損於己。然損於己無全損之理。若全損人得之亦不能消受。
十八、凡人終日閒時盡多。忙時甚少。如爾等在此止此一事,過此便萬緒千端。其實行住坐臥總是一事。人自忙耳。
故吾前云:只是當下不昧,即心不馳,而意不走。省下許多功夫。腳踏實地。隨遇而安。也不妄想,也不學道即此使是大道。學久則神凝氣聚。渾合無間,神力綿綿,方消得魔障。
出得牢籠上得天空,一步一步崇。
十九、學道之士正欲於葛藤扯絆中,方見經綸妙手,不然何為其才。庸欲而已。順境誰不會過。只到逆境略加怨天尤人之心不免。殊不知平素有何功德消受天地生養之報。還自思量否?今而後諸子放下心煉成靈寶人難識。消盡陰魔鬼莫侵。只須當陽一露。百句話頭有何排遣不下。有何隔礙。
二十、以是一切經論所有法門。無不圍繞著這一中心。
明心見性來闡揚見性法。使人們得以學破迷情。消除無明。離妄返真就路歸家。所謂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也。淨就是禪。禪就是淨。禪淨不分家也。
二十一、對下根人不須和他多說甚深禪理。只教他放捨身心秉直念去。念到情亡心空。自然証得。若上根人一聞即悟更不消多說。故唯下根與上根人最容易成就也。蓋中根人似聰明而又非真聰明。似愚笨而又非真愚笨。非真聰明不易看破世情一切放下。非真愚笨又不肯腳踏地懇懇切切地老實念佛,所以不易成就也。
二十二、又如修淨土念佛者未開悟前。不知念念歸「宗」只向外馳求著相。修行甚者。著功德相以多為勝趕念經咒。反致生病。及開悟後方知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念佛即是念心。念心便是念佛。念念念佛念念喚醒本心。所謂心佛道交打成一片。明心見性後方能全提。
以未悟前既不知念佛之落處故不得真實受用。開悟後識得心之本源。念亦得。不念亦得。無所謂念與不念。既不著相以求念。亦不避捨而不念。整日淨裸裸赤洒洒逍遙自在。隨緣無礙。到這時方才真正稱得起淨念相繼。無一念不是念佛。
二十三、實相妙體,本有無住妙用。學人須將所証得之清淨自在光景移用於人事顛倒之時。而化有歸空。化顛倒為清淨。化煩惱為自在。非但滅卻自己之苦。且可以滅他人之苦。如此即名度化眾生。
二十四、理事圓通不待思索。歷歷如見。全在定慧雙資。功夫純熟此便是神通並無何種神妙之可求。
二十五、所謂無念,不是一念不生為無念。而是隨起隨息,無絲毫住相痕跡,做無念工夫也不是把前念斷。後念未起的真空無念時間逐漸延長為進步。譬如今日無念只一分鐘,慢慢延為五分十分乃至一小時或二十四小時為成功。須知無念是活潑潑的不是呆板木石一塊。
纏一執著妄念鑽牛角尖便乖離真心了。況且真心原本清淨。是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有一念之繫已背離真心了。何以說昏沉不好呢?昏沉是無明表象。打坐著魔大半由於昏沉。所以不好不可昏沉。
二十六、工夫越深,習氣發動亦越多越快。學人不必害怕。此是第八識裡自性田中自然翻出之種子。發動雖快但去亦甚快。發動可能較平日為大。但發一次小一次。短一次少一次不復再增長了
工夫越深,膽子越大,如忽然遇驚。亦只一驚,不復再驚,而且力量愈用愈強。工夫越深忽而忘記性大。又忽而記憶力甚強。且日見敏捷感覺力亦強。往往不加思索。即與物相應此通之生兆也。
常觀此本來而默契之。習氣一來即便覺察。覺即轉空。同時以般若掃蕩,此空更以般若掃蕩此掃蕩。掃至無可掃時。斯合本來。斯合般若大空之旨。做工夫要準、要狠、要省、要等、要平、要穩,看準方向無所疑退。狠者—克制自己絲毫不留情。對自己點滴過錯也不能姑息。
二十七、明心後我見未能即除。習氣未能即淨。我見習氣時時來時時能轉而化之。是真明心者。若轉化之力小此另一問題。只怕不知轉。不知化。即不能轉不能化矣。如能覺照一起,習氣即消。平時常用反觀法。考察自己習氣不論好壞善惡。凡不易化除者即屬生死之根。越不易化除越要化除。常與自己逆轉便是進功。除習氣猶如人天交戰。此必百戰而可克勝。原非一朝一夕之功。明心而後方具可以交戰之資格。此即啟用。由小戰而大戰。小勝而大勝。根本破敵永無後患。
二十八、最後還要向修道者進一忠言。我人識取真心証得本來後。尚須眾善奉行。一則磨煉自己習氣以增慧光。二則積累福德以成作佛資糧。以吾人真如體性雖淨。而有無始曠劫習染未除。不以種種方便薰習。煩惱亦無得淨。而此煩惱垢染。遍一切法。故須修一切善行以為對治。
復次!佛是二足尊。智慧福德雙圓。方能成佛。如僅有慧而無福。只不過是羅漢。不能成佛。故須廣行諸善積聚福德。切不可自恃天真。不習眾善。以成懈怠。而誤墮惡道。鑄大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