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5年9月16日 星期三

本來面目


本來面目
自己的本來面目都不覺,如何能引導人?點道為什麼要點嗎?當前即是真陽關,真水真火已具全,為什麼叫當前?你們點香是不是叫大家跪在那裏平心靜氣,他平心靜氣的時候就是一念不起萬緣俱滅的時候。所以點就猶如釋迦牟尼佛當時拈花示眾一樣,那不是心法那是什麼?還有別的心法比這個更神、更妙的?沒有!要了悟這一點,而且點,畫一個圈○無極○,一點⊙你想想看,「點」。是不是能成為一個面,能貫穿十方縱橫,那不是等於面能包羅萬象,那個是本性、本心。
第一寶—讓他們了解,因為點在這裡,讓你明心,讓你二目守玄,把萬念歸於一念,再把這一念放下來,那就是你的本來面目。
第二寶—真言就像持咒一樣,不管是禪宗、密宗都一樣的法,讓他們唸,像解脫學,他一直唸,唸到嘴巴不唸,他心裡還在唸,他找出他的心,然後主宰他的心的是誰—是他的本性。
三寶貫穿的是一種—真理、真常。彌勒就是慈,所以大家要抱著一顆慈悲的心去行,以後彌勒世界—那是大家個個是彌勒,而不是,你們去找有一位十八子姓李的姓什麼的,那是一個外相,那是假濟公假祖師,他們會引你們走邪走偏,而是你們每一個人是大公無私,至仁至慈,這就是彌勒,理包涵整個宇宙。
第一寶當你點,一點渾然那一剎那,那是真正的真人、無字真經。無極是「理」。太極是生兩儀就是你的心。無就是虛。虛靈是真空。理呢?就是因為它真空生妙有,所以我們有靈性,中庸才說天命之謂性,這個性這個天命不是你們身擔的天命,因為每一個人都有天命,而是你們本性。我們把本性埋沒了就像一面古鏡灰塵很多,所以人心用事,你一人心用事,就落入了太極皇極了,所以有對待、有相、有形、有罪惡。所以這個「第二寶第一字」是廣大無邊無盡的妙性。「第二寶第二字」呢?就是用,無就是體,這個「第二寶第三字」就是你的自性佛。打一下你會驚覺一下,那個驚覺者是誰,但是你再分辨!剛才打我一下會痛那個已經是落入第二見人心。彌勒就是慈,要白陽弟子每一個人秉著一顆慈心,那不是佛是什麼?第一寶第二寶第三寶那是權設,那是一個法,讓你要修到理天返本還源。子亥合一表至誠,包羅萬象,要渡盡你自己的無數眾生,無邊煩惱,才能見自己無生老中,才能恢復赤子之心。

相對論


相對論
鄭武俊校長服務於啟聰學校,校地廣而且學生幾無勞動力,工友編制少,鄭校長常捲起褲管,背著鋤草機鋤草,有人帶著調侃的口吻戲稱:「您是校長,卻幹起工友的工作,不會覺得太委屈嗎?」鄭校長不假思索,脫口辯道:「您有沒有想到我幹工友的工作,卻拿校長的薪水,我倒覺得很划算呢!

彌勒淨土發願文


彌勒淨土發願文
弟子 O O O
一心皈命 兜率內院 彌勒尊佛 願白毫光 照燭我身
持佛禁戒 思念十善 行眾善業 於念念中 稱佛聖號
廣植福田 若臨命終 預知時至 身無眾苦 遠離顛倒 
如入禪定 捨報上生 蓮開即見 慈尊接我 與諸天眾
光消罪障 福智增長 眾生願渡 煩惱願斷 法門願學
佛道誓成 願隨從佛 降生閻浮 龍華樹下 成等正覺
我與有情 勤修供養 請轉法輪 常聞妙法 證不退轉
更得承事 供養未來 賢劫諸佛 盡未來際 無有空過
於諸佛所 廣修萬行 利益眾生 滿斯道願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密
回向文
願生兜率淨土中 蓮開即見慈尊容
悟徹緣生第一義 誓隨彌勒演真宗
誦經功德殊勝行 無邊勝福皆回向
普願法界諸有情 速生彌勒兜率院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密
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 皆共成佛道
                    十叩首

玄關


玄關
玄關一竅,人之樞紐。性靈居存之穴,人自受孕,七日一陽來復,先有此竅。故修行家離此即是外法,名為神炁穴,又名方寸地,又名生死門。呂組詩曰:「生我之門死我戶,幾個醒醒幾個悟。夜半鐵漢自思量,長生不死由人做。」佛教稱為「不二法門」、「正法眼藏」。道教名「黃庭」。易曰:「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又名「知止所」。大學云「知止而後有定」。乃人身大中之地也。天有斗柄天之中;地有須彌地之中;人有玄關人之中。帝堯傳舜「允執厥中」。子思著書體之,有中庸兩字,得其指示者,名曰「得道」。論語有朝聞道夕死之讚,子貢有性與天道不得聞之憂。梅仙鸞訓云:「道是路,理是法,千經萬卷證明他。翰墨文章滿天下,並無一人知道法,經論綱史人人讀,只少一指路變差。」二祖神光見達摩後,有詩曰:「不知到底一歸何,是以神光拜達摩,立雪少林為何事,只求一指躲閻羅。」此竅在陰陽上名太極窩,在八卦為離宮九紫,在五行為中央正位。子思言:「中也者,天下之大本。」又言:「君子而時中」。悟本曰:「人皆有佛性」。不可自覺其小奈欠修養,故難成器。修道人須要識中。中者何?我也,性也。比如天在上地在下;日在東月在西;子在北午在南,莫不是由我一身指揮,比如泰山在東,泰東之人便曰:「泰山在西」。山動否?曰:「未」。人即是中。所以一切事物皆自我一身所分,故我為中也。內中是性,外中是身。天不大於人,人不小於天,天地如樹人如菓,一果能種若干樹,所以仙佛皆有翻天覆地之能力也。
「性理」性者信也。一切之主宰屬中,居玄關內貫滿一身,理者理也。理論一切也。「性在人在,性去人亡」得自先天而理後天。易經云:「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二五者父母也。肉身為色身,性王是法身。係言萬法從此出也。道有千門,惟此一性為正道。師云:「人身好比一間房,筋骨當樑柱,皮肉四堵墻,口為門子眼為窗,氣眼安到耳朵上。魯班不能蓋,多虧爹和娘。」仔細想想,一息不來身即不存,我所有者不過一性耳。在父母未生前,亦只一性,所以說未有天地先有此理。天地即壞,此理仍存,人性亦然。但在先天時,是乾性坤命,乾失中爻之陽變為離中虛,坤得乾陽成為坎中滿,所以人是離性坎命。今一貫所傳抽坎填離工夫,係由後天而返先天。即吾儒謂「厥性復初」。道曰「返本還原。」佛曰:「還我本來面目之義也。」

分別妄心


分別妄心
文殊菩薩身在佛國,聞佛說法,忽然心起一念見佛之心,剎那間立刻身在鐵圍山〈鐵圍山有兩座,在山之後便是地獄〉。只要起了貪念,不論是貪財、貪名、或貪見佛之心,皆是妄心。起了要見佛之心,當下認同了佛與眾生有別,有了分別心則是地獄。分別禍福吉凶,分別美醜好壞,分別生死涅盤,分別善惡是非,分別佛與眾生。只要有一念之分別心即墜入兩座鐵圍山中掙扎翻滾,終於滾入地獄。
文殊菩薩作此慈悲示現,即是在警告眾生:「不可起分別心啊!」
要如何不起分別心?佛陀指引我們一條路―制心一處。起心即是妄,即使是制心一處,但制心一處可以將我們無數無量的分別心先收向一心。再由一心回到無心。

有怨恨,惱怒,雜念遊思,恐懼不安


有怨恨,惱怒,雜念遊思,恐懼不安
存神定意,意行則神行,意住則神住,神住則氣聚。每見氣動而元神隨氣而流,終究是不能斷乎情慾,則神遊而氣散,修行須振作精神,常將真我元神安止在虛無竅中,不許神氣偶離,直養無害。恐修行者,心事物欲紛紛不得不用心力去克制,也不是一昧去克制,須事了事,心了心斷,不令外事再牽我心。如果能修行,那麼不好的壞念頭一動,就自己察覺得到,就立刻可以把心念停止。心念不動就沒有不好的壞念頭了,沒有不好的壞念頭就不會有罪過,這是改過方法。最難煉之處即是心動,心動則氣浮,氣浮則元神隨之而消耗,精氣因之耗失,故欲求心不動必在『視、聽』上以用功夫。
『視、聽』如不見不聽,使其不留於心。禪坐以補充其日常生活所流失的精氣神損失,而此補氣之法,必須煉至不坐之時而用入坐之功,入坐之時能化其入坐之相,對於在日用倫常之間動靜行為之際,常能不急不離,不忘不幻,以養其心。

2015年9月15日 星期二

坐工


坐工
坐養工夫,修道人逐日之功課也。俗云:「在道不修道,落個瞎胡鬧。」道本無為,然吾人久被世情纏繞,不借抽填之法,怎得性復乾初以絕輪迴之苦,故朱子課徒,半日讀書,半日靜坐。程夫子端坐如泥塑。前見壇訓有詩云:「一二三四五,二人守一土,解開此中意,便是西天祖」。此功是於十二時中,盤膝端坐,手扣合仝,默念無字經幾遍,舌尖上抵,令舌下生津,滿則嚥下,更將心意注意玄關,謹記迴光返照,意不出入若亡若存,初則守有,有至於無,無至人我皆不知,心如秋水寒潭一般,此一法也,更有一法。壇詩云:「一貫真傳自古稀,有緣方得遇三期,為君直指性命理,但要心與性相依。」與坐工大能得力。中庸云:「如保赤子心誠求之。」佛云:「行止坐臥念念莫離這個○」。吾人有成道之心者,將二法並行,認性為我,有事用祂理事,事畢便教祂歇著,不患不到仙佛地位。呂祖師曰:「我命從來本自然,本來由我不由天。」又曰:「辛勤三五載,快樂數萬秋。」行一日一日的仙佛,一日不行一日的鬼魂,豈敢因循作廢耶?況古人有言:「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心似平川走馬易放難收。俗言亦說:「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世上無難事怕的誠心人,請君各拿主意、心性意。古人不曰:「傳道」乃曰:「傳心」,儒宗又分出人心,道心之別,余今不妄增一個意字,不過欲望同人,忽然而明,乃我之願也。道心人心本是一物,所以有微危之說。係純於道者曰「性」,務於凡者曰「心」。心字二點一鈎,彎曲太多之義。性本乾陽至善,不假作為,因落後天,習染上若干情欲又被意馬終日牽弄。故說煉,不過煉心意而已。何以故?性如君,心如臣,意者賊也。意是後天的陰神,生於太陰脾經,好動不靜瞬息變端,在丹經書內。名為「黃媒婆」,第一壞道之物,故佛教以眼耳鼻舌身意為六賊也。為三教聖祖深知此弊,指出坐養功夫意凝玄關,以乾陽真火而化陰神,化之則久,賊平臣安國定矣,天下平矣。到此境界,雖愚必明;柔必強,此一節乃修法中之淺說,望同人一悟。曾記有古詩一首云:「一匹大馬跑上山,無有籠頭無有鞍,兩旁善人解得破,一家老小保平安」。又邱祖著西遊記,言將悟空填在八卦爐中,燒了七七四十九日,倒成了銅頭鐵背了。大眾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