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6年7月4日 星期一

蜘蛛之絲--自私害自己

蜘蛛之絲的圖片搜尋結果

一天,佛世尊獨自在极樂淨土的寶蓮池畔閒步。池中蓮花盛開,朵朵都晶白如玉。花心之中金蕊送香,其香胜妙殊絕,普薰十方。极樂世界大約時當清晨。    俄頃,世尊佇立池畔,從覆蓋水面的蓮葉間,偶見池下的情景。极樂蓮池之下,正是十八地獄的最底層。透過澄清晶瑩的池水,宛如戴上透視鏡一般,把三惡道上之冥河与刀山劍樹的諸般景象,盡收眼底。    這時,一名叫犍陀多的男子,同其他罪人在地獄底層掙扎的情景,映入世尊的慧眼。世尊記得,這犍陀多雖是個殺人放火、無惡不作的大盜,倒也有過一項善舉。話說大盜犍陀多有一回走在密林中,見到路旁爬行一只小蜘蛛,抬起腳來,便要將蜘蛛踩死。忽轉念一想:“不可,不可,蜘蛛雖小,到底也是一條性命。隨便害死,無論如何,總怪可怜的。”犍陀多終究沒踩下去,放了蜘蛛一條生路。    世尊看著地獄中的景象,想起犍陀多放蜘蛛生路這件善舉。雖然微末如斯,世尊亦擬施以善報,盡量把他救出地獄。側頭一望,說來也巧,淨土里有只蜘蛛,正在翠綠的蓮葉上,攀牽美麗的銀絲。世尊輕輕取來一縷蛛絲,從瑩洁如玉的白蓮間,徑直垂向香渺幽邃的地獄底層。    這邊廂犍陀多正和其他罪人,在地獄底層的血池里載沉載浮。不論朝哪儿望去,處處都是黑魆魆暗幽幽的,偶爾影影綽綽,暗中懸浮著什么,原來是陰森可怕的刀山劍樹,讓人看了膽戰心惊。尤其是四周一片死寂,如在墓中。間或听到的,也僅是罪人懨懨的歎息聲。凡落到這一步的人,都已受盡地獄的折磨,衰憊不堪,恐怕連哭出聲的气力都沒有了。所以,恁是大盜犍陀多,也像只瀕死的青蛙,在血池里,惟有一面咽著血水,一面苦苦掙扎而已。    偶然間,犍陀多無心一抬頭,向血池上空望去,在闃然無聲的黑暗中,但見一縷銀色的蛛絲,正從天而降。仿佛怕人看到似的,細細一線,微光閃爍,恰在自己頭上筆直垂落下來。犍陀多一見,喜不自胜,拍手稱快。倘抓住蜘蛛絲,攀援而上,准保能脫离苦海。不特此也,僥幸的話,興許還能爬進极樂世界哩。如此,再不會驅之上刀山,也庶免沉淪血池之苦了。    這樣一想,犍陀多赶緊伸出雙手,死死攥住蛛絲,一把一把,拼命往上攀去。原本是大盜,手并足抵,區區小事一樁而已。    可是,地獄与淨土之間,何止千万里!不論犍陀多怎樣心焦气躁,要想爬出地獄,真談何容易。爬了一程,終于筋疲力盡,哪怕伸手往上再升一級,也難以為役了。一籌莫展之下,只好住手,先歇會儿喘口气,便吊在蛛絲上,懸在半空中,一面放眼向下望去。    方才是不顧死活往上攀,總算沒白費力气,片刻前自己還沉淪在內的血池,不知何時,竟已隱沒在黑暗的地底。那寒光閃閃,令人毛骨悚然的刀山劍樹,也已在自己腳下。如果一直這樣往上爬,要逃出地獄,也許并非難事。犍陀多將兩手繞在蛛絲上,開怀大笑起來:“這下好啦!我得救啦!”那吼聲,自打落進地獄以來多年不曾得聞的。可是,基地留神一看,蛛絲的下端,有數不清的罪人,簡直像一行螞蟻,跟在自己后面,正一意在攀登上來。見此情景,犍陀多又惊又怕,有好一忽儿傻不愣登張著嘴,眨巴著眼睛。這樣細細一根蜘蛛絲,負擔自家一人尚且發發可危,那么多人的重量,怎禁受得住?万一半中間斷掉,就連好家伙我,千辛万苦才爬到這里,豈不也要一頭朝下,重新掉進地獄里去么?那一來,可乖乖不得了!這工夫,成百上千的罪人蠢蠢欲動,從黑洞洞的血池底下爬將上來,一字儿沿著發出一縷細光的蜘蛛絲,不暇少停,拼命向上爬。不趁早想辦法,蛛絲就會一斷二截,自己勢必又該掉進地獄去了。    于是,犍陀多暴喝一聲:“嘿,你們這幫罪人,這根蛛絲可是咱家我的!誰讓你們爬上來的?快滾下去!滾下去!”    說時遲,那時快,方才還好端端的蜘蛛絲,竟噗哧一聲,從吊著犍陀多的地方突然斷裂。這回有他好受的了。霎時間,犍陀多像個陀螺,滴溜溜翻滾著,唆地一頭栽進黑暗的深淵。    此時,惟有極樂淨土的蜘蛛絲,依然細細的,閃著一縷銀光,半短不長的,飄垂在沒有星月的半空中。    
    佛世尊佇立在寶蓮池畔,始終凝視著事情的經過。當犍陀多倏忽之間便石頭般沉入血池之底,世尊面露悲憫之色,又重新踱起步來。犍陀多只顧自己脫离苦海,毫無慈悲心腸,于是受到應得的報應,又落進原先的地獄。在世尊眼里,想必那作為是過于卑劣了。  

大限到了

茶杯打碎的圖片搜尋結果

一休禪師自小就很聰明可愛,他的師父有一隻非常心愛的茶杯,是件稀世之寶。有一天,一休不小心將它打破了,正在他拿著碎片不知所措的時候,突然聽到師的腳步聲,一休趕緊把杯子的碎片藏到背後。師父一進門,一休便問:“師父,人為什麼一定要死呢?”“這是自然之事。”他的老師解釋道:“不只是人,世界上每樣東西都有它一定的壽命,大限到了,便非死不可了。”
這時一休拿出了打破的茶杯,對師父說:“師父,你茶杯大限到了。”

人神兩便

祈禱的教徒的圖片搜尋結果

有一個農人,因為他的愛妻患病甚劇,就求神拜佛,並且許下一個願;如果得神庇佑,他的妻子身體康復,他願意把一頭肥母牛賣了,得款來酬謝神恩。
說來奇怪,他許願後不久,妻子的病竟然在醫生手中漸漸的醫好了。
這個農夫的煩惱來了,他實在捨不得把這頭可愛的母牛賣掉,他妻子的病,雖然是醫生醫好的,但因他是十分迷信的,恐怕違背諾言,神會給他帶來災禍。
再三考慮,終於把他的母牛帶去市場,不過也帶了一隻大母雞同去。
在市場上,有一個人看中了他的牛,就開口問價;「這隻牛要多少錢?」
「五塊錢。」農人毫無表情地說。
「他一定是個傻瓜。」這個人心想,一面打開錢袋,拿錢出來交易,但在他錢還未拿出之前,這個農人補充一句話說:「但我這頭牛一定要和母雞一倂賣出的。」
「那麼你這隻母雞要賣多少錢呢?」這個賣主給他弄得有點莫名其妙。
「三百塊錢!」農人回答。
三百元買一隻母雞,這個價錢實在不近人情,但和這隻牛連在一起,化三百零五元,實在也不算貴,終於這件交易成功了。
這個農人心安理得地,拿賣牛的五塊錢去拜神還願,又拿賣雞的三百元,去買回一頭新的母牛。

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

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的圖片搜尋結果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脩其身。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脩,身脩而后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脩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知有也。」
  整篇的大綱就在這裡,後面再註解什麼是明明德、什麼是親民、什麼是止於至善、什麼是修身、齊家、格物、致知、治國、平天下,這些重要的次第都有詳細的解釋。它強調物有本末事有終始,什麼事情都有一個開始。從腳下第一步開始,不可能直接走後面那一步。蓋房子也是一樣,一定先打地基,然後蓋一樓二樓三樓。穿衣服也是一樣,從內衣穿到外衣,一定有一個次第。修身養性也是一樣,治國平天下也有一個次第存在。
  大學一開始就點出「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在儒家學說裡面,從一開始生命的一個大宗旨就抓出來了,就是要明明德於天下。
  所謂「平天下」不是把天下人都管理得好好的,不是天下大一統。後來中國人就有錯誤的大一統觀念,認為平天下就是大一統,先把國家治理好了,再進一步擴散到所有國家都統一。
  事實上明明德於天下,並非要將全世界都統一起來,而是要讓天下人都能夠明明德,讓天下人本有的光明德性都能夠恢復光明,這就叫做明明德。這是儒家對於平天下的定義,明明德於天下。
  就像道場裡常講的一句話:「人人明理天下太平。」對於要如何達到大同世界,我們經常講得好困難,教育、軍事、外交……。事實上一言以蔽之就是能夠明理、能夠明明德就能天下太平。傳道的目的就在這裡,傳道的目的就是要平天下,希望天下人都能夠明明德。
   明理並非跟人講道理、或是讓人明白一個真理,而是恢復人本有的光明德性。想要讓天下人都明明德,要先治國,先把自己的國家給治理好,先讓自己國家的人都能夠明明德,才能夠讓天下人都明明德。

2016年7月2日 星期六

浩然正氣



“浩然正氣”的图片搜索结果

無有生和死,終日煉神光,若時常使用的話,則在吸氣時,從玄關、膻中穴處會有一股暖流直下至丹田(肚臍下三公分處),吐氣時暖流自動從背後尾椎延著脊椎,往上至頭頂泥丸宮,並從玄關出去。此暖流就是浩然正氣。

濟公老師在紫明宮出考題

“酒”的图片搜索结果


濟公老師在紫明宮慈悲
拿酒來,一人請他喝一杯,(老師酒不夠)喝少一點!今日你們喝酒我不喝酒,那如何呀!裡面可否有禪機呀!禪機在哪裡,(酒後吐真言)(喝酒亂性)心裡如何想,你就說如何的話,是不是?所以表裏不合一要從哪裡開始,細微處發現的到,所以人不可欺人,人不可欺己,從細微處發現的到。
妳們今日願意喝酒嗎?(不願意)佛規規定如何?為何不能喝酒?(犯五戒),我不是照喝嗎?(老師有德)那為何你沒有德呢?我們不是平等嗎?我是大濟公,妳們是小濟公,那不是一樣嗎?有何差別呢?(老師無過)我也有過,我做過給妳們看。
我今日讓妳們回去,妳們的心海,有如錄影帶一般,能夠自己放出來,那才是自己的,妳放給別人,別人放給你,那還不是根本,是不是要自己會放出來才是根本。
喝酒吧!(喝一點酒想想老師的用意)(老師慈悲,我們喝無形的酒)哇!你境界真高,喝無形的酒,那我還要用有形的酒喝呀!
(以前彌勒祖師考弟子,叫大家吃肉,大家都吃,只有老師師母裝肚子痛,結果誰過關?(老師師母),今天老師慈悲也考我們,看怎麼應這個考。)
妳們沒有一個人問我說:老師呀,不能喝酒,妳為什麼叫我喝酒(沒有),為什麼不問啊!你心裡不願意,為何不講出來呢?妳們成為習慣罷了,最後自己的思想就沒有了,捨本逐末盡是有啊!
今日叫你喝你也可以喝,我要扛著你叫你喝你喝不喝?(不喝)為什麼不喝(堅決不喝),我要叫你喝你喝不喝?(老師慈悲,徒兒身體不好)叫老師慈悲沒有用,喝不喝?(不喝)不是你今天身體不好,或我從來不喝酒,而不喝,是要看理而修,懂不懂?
今日為師叫妳喝,你就喝的話,有時候是認理不清,就像以前,我與你師母,同領天命,為師我歸空,誰領天命啊!(師母)有人說師兄是為師的誰呀!那照理是由他領天命呀!何理
?『有德者可領天命』,大家修道都理所當然,都是程序上的修法,這樣最後,早就不久就被逐出去了,所以要認準,『認準真理』。
『要妳們明理』,今天不是叫為師說一句話給妳們聽,妳們就信以為真,今天不是前賢叫你做一件事,你就百依百順,這叫「修人情道」,懂嗎?今天若大家跟著妳們師兄去修道,就是「人情道」。所以啊!妳們認準天命歸天命,理歸理,人與人之間,有一個情,但是深藏在裡面的是一個理,理與情不可混淆,一旦混搖情理就沒有了。

孫中山先生

“孫中山生平”的图片搜索结果

孫中山先生幼名帝象,學名文,字德明,號日新,後改號逸仙,旅居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
    18661112日孫中山出生於翠亨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10歲入村塾讀書,12歲到檀香山讀書,17歲時回國。1884年與本縣盧慕貞女士結婚。1886年至1892年先後在廣州、香港學醫。畢業後,在澳門、廣州行醫,並致力於救國的政治活動。1894年上書李鴻章遭到拒絕,遂再赴檀香山,創立興中會,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的主張。
    1905年在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系統地提出其三民主義思想,並與保皇派進行了激烈的論戰。1895年至1911年策劃多次反清武裝起義,屢遭挫折而鬥志彌堅。19111010日武昌起義,得到各省響應,導致清朝專制統治的覆滅,是為著名的“辛亥革命”。
    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創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共和政體。19124月卸大總統職,致力於經濟建設的宣傳。袁世凱竊據大總統職位後陰謀復辟帝制,孫中山乃於1913年發動“二次革命”反袁。1914年在日本組織成立中華革命黨。1915年與宋慶齡結婚。

    1917年,在廣州召開非常國會,組織中華民國軍政府,被推舉為大元帥,開展護法運動。1919年改組中華革命黨為中國國民黨,擔任總理。1921年,非常國會又於廣州議定組織中華民國正式政府,孫中山就任大總統,再舉護法旗幟。1923年,孫中山第三次在廣州建立政權,成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覆任大元帥。同年接受蘇俄和中國共產黨的建議,決定國共兩黨實行合作,以推進國民革命。19241月召開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改組了國民黨,重新解釋其三民主義。同年秋,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孫中山應邀北上,共商國是。1925312日,因肝癌不治,逝世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