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0年12月18日 星期五

涅槃經真理眾生善因緣不足

   那我們今天就開始新的課程(涅槃經),我們本來是預計要講維摩結經,那因為我們講金剛經22片的時候,發現意境太高我們不容易體會,所以我們再薰習真理、再久一點,然後我們再來講維摩結經,因為後學講這麼多經典,就覺得維摩結最不好講。因為它幾個字我們就很難去解說。比如說「不於三界現身意」,各位前賢我們想想看,我們都示現、我們都出生在凡塵,那我們在凡塵就是三界,那不在三界現身意,就是表示我們不要在這個凡塵有身體、然後有意念,高不高?(),真的就是很高啦。那你要修就是要修到「不於三界現身意」。表示說我們在凡塵要認清真理,把所有的一些假相(就是很快變化的)全部都能了解,那全部了解以後,我們才可能說「不於三界現身意」,那才可能做到。所以後學說這個要等到我們更熟悉真理以後,再來說。

   涅槃經,那因為我們台南同義宮這邊前賢也有顧忌到啦,唉呦!你講涅槃會不會涅槃啊,會不會涅槃?因為後學在北部講涅槃經講一講就涅槃了,就在那邊的課程就結束,就不再講了。那我們這邊又有許諾,說還要講維摩結,所以這個不是說講涅槃以後就沒有了,不像釋迦牟尼佛說講涅槃經就真的進入涅槃,不是那個樣子啦,而是我們要研究裡面所講的道理,因為涅槃經我們在市面上很少看到,也很少人在講說,沒有,等於說沒有講說涅槃經。

   那我們先從字面來了解,涅,就是不生;槃,就是不滅;不生不滅是什麼?(佛性),各位前賢,不生不滅喔!對啦,就是我們的佛性本體。所以這個涅槃就是在闡釋我們的佛性本體。那我們凡塵世間人對佛性本體的了解都不夠,對佛性的功能作用都很了解,那本體就很少探討,所以就很缺欠。所以我們就來了解涅槃經,佛到底怎麼說?

   所以裡面就寫,涅槃經是釋迦牟尼佛進入涅槃之前,一日一夜所說。所以那個一日一夜所說,就已經一本大藏經非常大本,後學這個抄下來只不過十分之一而已,所以沒有全部抄,那因為很多對我們修道來講,有一些不關緊要,那不關緊要後學就不抄。就抄比較讓我們要知道、要怎麼樣去改進,這一些內容。

   內容大致是將示現凡塵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做一個總結,就是做一個結論。所說的一切漸法(漸修的方法)、頓法(就是馬上從凡夫地一直直升到佛地)、不定法(就是不固定,我們凡塵所有的一切法都是不定法)、秘密法(不公開講的一些秘密法)、權法(方便)、實法(十箱法門)、通教(就是大家都要了解的)、別教(個別的教化)、圓教(圓滿的教化)、密教(秘密教,像密宗就屬於密教部)、及制定戒律的因由(為什麼要制定戒律),做個交代,大慈大悲的胸懷表露無遺,熱切期盼眾生修證成佛,脫離苦海(不要再六道輪迴裡面)

    在這之前講說的經典,大部份都是隨機誘導,循循善誘,並非究竟了義之教(就是,不是要我們回歸到本位的那一種教法),而涅槃經已是最後施教,不能再藏秘密,所以內容皆是了義(就是究竟了義),看的時候心裡要有準備接收真理的態度。這個是後學先把它做一個綱要,讓我們先了解。

    所以世尊說這一些語以後,就進入超禪,然後從初禪出入第三禪。從三禪進入虛空如逆順進入諸禪。復告大眾。我以摩訶般若。遍觀三界有情無情。一切人法悉皆究竟。無繫縛者。無解脫者。無主無依不可攝持。不出三界。不入諸有。本來清淨。無垢無煩惱。與虛空等。盡諸動念。思想心息。如是法相名大涅槃。就是這樣就是大涅槃,不生不滅,回歸到佛的本位。真見此者名為解脫。凡夫不知名曰無明。作是語已復入諸禪

    就是這樣,所以我們要修最高的程度就在這裡,往後有人問的話,你就拿這個給他看就好,說你要修到最高,就是這樣。那我們還沒到那裏,我們回來。

   所以性理心法能夠瞭解透徹,我們就是要知道,是使我們能夠成道、成仙作佛,就是進入佛世界,而不是要在人那種互相之間要有階級,不要有人之間的階級,人之間的階級一建立了,我們要瞭解,那個違反平等,所以跟平等不相合,我們要瞭解到,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啊,要見性,所以我們要知道,這個見性,是在最後,因為我們瞭解到明心,心明則因果不昧,見性則成佛無疑,所以見性才能夠成佛。

    楞嚴經課後問答

:後學知道二十幾年前,有前賢在研究性理心法,有一些怎麼走入歧途,是不是請劉講師講明那個原因給大家認識了解?

: 因為喔,各位前賢很多像現在一聽到研究性理心法,就好像毒蛇猛獸會很害怕,為什麼?因為很多人,各位就是要瞭解到,我們研究性理心法,假如說正確的話,是對我們幫助很大,可是喔!它的那個毛病所在我們就是要先瞭解, 第一個:我們研究以後會有一種驕傲,就是別人不知道,我知道。然後研究再深入一點,就是工夫又高一點,糟糕了,就想稱師作祖,就是要自己想搞小團體,這樣就會讓一些比較正確修持的害怕。

   那我們假如說已經落入小團體,已經落入不平等的那個觀念裡面,那個很危險,因為就是會有一些現象產生出來,就是我們現在這個社會看見的,有一些為什麼會很害怕性理心法,就是已經有弊病。那個弊病的產生,也可以說藉著性理心法,可是喔他們有企圖,那個就很可惡害人,那個不是救人而是害人 

   那真正的可以講,後學從以前到現在,各位就可以暸解到,所推廣一定是『平凡、平常、平實、平淡』,都是平等,沒有高低,沒有說誰比較高、誰比較低,那個名跟相都是假的,都是變化無常,所以,不要有另外那個奇奇怪怪的心,那我們也不提倡神通,因為我們佛性祂本來就具備,神通本來就具備,只要你能夠明心見性 了,能夠成就了,那個神通都是小事啦,那個不要特地追求,所以我們研究性理心法,就是要使大家走入正確的修道軌道,可以說我們都還沒有走入正確的修道軌道,都還不算。 

   所以我們講的,就最平常,不要給六根當家,給佛性當家,這個講出來是最容易,做出來是最困難,這個才是真正的道,就是要我們佛性當家吃虧沒關係啊!要佛性出來作主,那我們現在社會現象,各位就可以暸解到,很多都不合真理,那不合真理,我們要講人家不對,好像也不太好,都一直在指責別人,這樣好像也不很理想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中規中矩,都是正確,然後也沒有說,你去研究性理心法就不要參與道場活動,也沒有那樣啊!沒有。

    而是說我們一研究性理心法,講究效率,那沒有效率的東西,我們不參與,是這樣啦!對不對?(對)。假如說我們帶人去玩,然後都心性沒有提升,然後累的半死,又用了很多錢,你還要嘛?要不要?(不要)。絕對不要,對不對!對自己對別人都沒有幫助,幹嘛去做那個事,所以我們研究絕對是正面,不要有負面,絕對都是正面,都是要成道成佛,那我們要成道成佛,一定是中規中矩,都是以天地這個『誠』為出發點,跟天地一樣的,那這麼難得大開普渡,這麼難得得道,那再失掉就 太可惜了,所以走的一定要正確,這個是後學都一再堅持啦!

   雖然發展出來不是很理想,可是後學也不會在意,正確重要,那個有團體那個不好,有名氣了以後,那個「前呼後擁」,那也都不好,不平常、不平凡、不平實、不平淡,那我們不修那個道,我們修的道就是正確的,要我們在凡塵可以做標竿模範,然後修道,真正的走入修道軌道,大家都歡迎的,那個才是正確。

   真的自己俯仰都無愧,要做到俯仰無愧啊,對得起天,對得起人,對得起地,我們就是要這樣去行持所以我們要暸解, 老前人在世也是都講,好事就是難辦,那個不好的就很快,所以,好難好難好事難辦這樣可以嘛?(回答:很好)。

 

   :請問劉講師!您剛剛說有些博士如果自恃太高,以後會變成候鳥。您怎麼那麼篤定他們會變成候鳥?

:後學是從真理的角度來分析,為什麼?因為唸到博士他心中有一種凡人很少可以達到他的位階的想法,因為很少人會唸到博士。所以那種高人一等的心,高人一等,知 道嗎?要不要用望遠鏡去看?他已經高人一等了,所以他的心很驕傲,那個是外在的形象形成他自然的動作,自然就很驕傲,我們要了解驕傲就是五蘊裡面你蘊積了,要來『受生』的理由,那個原由你已經種了,要不要來?要來還啊!還你那個驕傲的果報。愈驕傲的人變得飛得愈高,小驕傲就小鳥啦,牠飛不高,受的罪也不多。所以 我們要從他驕傲的程度來說他以後的果報。這個是從真理的角度來分析。

   老前人最常講的一句話,就是:「你看凡塵這麼多的博士,哪一個博士成佛了?就是没有。」我們也可以關照一下我們這個凡塵哪一個博士成佛?有没有?没有一位博士成佛。所以我們要了解追求凡塵名利,雖然已經很高了到達了博士,可是他自己變成障礙,因為博士的心胸之中,他都是高人一等,都有不知不覺的驕傲之心。 

      老前人在以前時常講祂說沒有念書的最孝順,然後去念小學,小不孝,然後中學,中不孝,大學就大不孝,然後留學父母也不要老前人時常這樣講,那個沒念書的他從佛性發揮出來他最孝順,念一點點就一點點不孝,你念越多越不孝,父母親辛辛苦苦培養你到外國念書,你念到外國書已經成就了,你父母親變什麼?變你的傭人,不敢介紹給同學認識啊!看起來阿草阿草,要是我父母別人會看不起,所以都說我家的奴才婢女,是不是最不孝,忘本,他都不知道他怎麼來的,所以我們要從根源去做,做到以後再來學習我們在凡塵一些謀生技能。   

    後學講過,我們在凡塵驕傲就是『自種因』,自己種了要接受果報的因,所以驕傲很大的人,往後會轉世很大的候鳥。我們要看的時候,要帶望遠鏡才看得到,假如他的驕傲只有一點點,就會轉生小鳥、小麻雀,那個驕傲不多。可是你看都没辦法回到人道。博士雖然這時候很趾高氣昂,可是下一生就不是了。這樣了解意思嗎?

    我們求道不管什麼身份地位,有錢没錢全部都一樣,靈性可以從正門出去就可以回到理天,好不好啊?(好)你看我們沾到這麼大的福份,我們都不知道。都修到愁眉苦臉的,有没有?都没笑臉。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都要笑臉迎人,讓人覺得很和樂和氣,這樣容易,我們可以渡他來求道修道。就可以回到理天,這個都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就去做。做了以後我們自己得到利益,也可以把利益分給別人。所以我就要跟他講:我們求道跟不求差別很大,你看喔!你一口氣不來,你就没有路可以走。我們求了道努力修的話,研究性理心法,就可以滿滿都是路,看你要往哪裡都可以,那凡人不修一口氣不來,眼前全部黑暗,沒有一條路可以走。所以我們要生前防死路,待死時後悔遲」。到死的時候,我都還沒修,慢一點,來不及喔,要事先就防範,事先我們就使自己的不生不滅佛性到處都合為一體,心跟境都變成一體,所有山河大地都是我的真心,已經到那個程度就成就。所以一定要把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啟發,然後培養讓祂長大,這樣就已經跟仙佛没有兩樣。

    所以最緊要的關鍵點就是在這裡,不管你再怎麼有錢,當了總統,你没有求道一樣,一口氣不來,没有多久就硬梆梆的,到地府去報到了。只要有求道,縱然是流浪漢他也一樣身軟如棉。已經回到理天了,他那個不好的遭遇已經解脫了。你就是要這樣跟人家這樣講。通了,他就好我跟你去求道修道,這麼好。

    所以沒有研究性理心法,哇!那枉費工夫,盲修瞎煉,所以非常重要,一定要找到不生不 滅的心,來修不生不滅的道,這樣才會成就,絕對會成。

 

    各位前賢,聽法跟盜法有什麼不同?假如我們去聽,是想我們自己本身要修,那就沒有盜法;我們去聽,不是自己想修,而是想聽他怎麼講,我出去要把他所講的去販賣給別人,那個就叫盜法

   :剛剛劉講師在課堂上講盜法,後學想到活佛老師在臨壇時候就講很多道理,那我們拿這些話去成全人家的話,那算不算也是盜法?

:問的好,這個問的很好,我們活佛老師教我們去做,我們很聽話去做,不是乖徒弟嗎?那怎麼會是盜法?那個是很正常的,老師怎麼教我們怎麼去做那個是很正常的,就是怕我們有口無心啦!叫別人做好而自己做壞,這樣懂意思嗎?懂了就好。

   劉講師一直強調解說:只要是性理心法班的課程解說研究,寫上劉芳村講師」的法寶都是免費索取,性理心法的法寶沒有金錢交易販賣給別人,那個就叫盜法,只要自己肯努力追求研究真理薰習真理,一步一腳印踏踏實實的走, 最上乘佛法讓你成佛的方法不用錢,不要去相信外面不實在的,要相信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  

  所以我們凡人都以為愈學心思愈細膩,愈聰明』,絕對不是好事。我們要了解:『人之所以頂天立地,最高貴的地方就是人格』,可是我們現在人格都不要,都跟禽獸沒有什麼分別,才會造成一個很混亂的社會,所以在這種現相之下,就是要各位能夠知道,然後去講,把真理去推廣。

   我們了解,道都是有顯揚的時候、有隱藏的時候,現在是上天大開普渡我們從這個理瞭解說,我們能夠求道了,我們能夠接近上乘佛法,我們是經過多久的修持,我們累積了多久的善根才有辦法得道,才有辦法聽性理心法。

    各位就回想一下,我們這麼多求道的道親啊,了解這個狀態有多少,是不是我們都覺得很可惜,道這麼殊勝,這麼能夠讓我們成就,為什麼我們不研究呢?我們活佛老師都很無奈,一直鼓勵我們研究性理心法,有沒有?()。老師都講到…,老師都說好了啦,以後都不說了,老師說以後不說了,當下又再說啦。有沒有?我們那個訓文一看,老師不是說不說了嘛?怎麼後面全部都是,所以你看苦口婆心,就是要我們真正能夠成道成佛。那你對佛性本體沒有了解,怎麼成道?怎麼成佛?沒有原因啦。

    所以你看我們佛性本體不生不滅,你修到佛的果位不生不滅,因果一致,絕對成。所以我們研究了以後,從內心產生:我可以成道成佛,時間早晚,對不對?()。所以我們研究了以後,一定要到這個程度,絕對可以成道,時間早晚。那假如說你還沒有產生,唉呦,要怎麼成道啊?那你就要努力,努力聽,都很容易的啦,容不容易?(容易)。很容易啊。我們堅定的心,那個呂祖師跟我們講,誠、恆、堅。我們有誠心、有恆心、有堅心,是不是一定可以成?就絕對可以啦。誠心的來修,堅定的心來修,恆心來修,哪會不成啊?絕對成。也不用怕說,那我這一生修不成要怎麼辦啊?不用怕,只要你認知了,都在你性分之中,你的性分裡面已經有佛因了,所以佛的果位絕對有。

    所以佛因一定要種,你種了佛因,佛的果位一定呈現。那你瞭解到佛性本體,那個佛的果位都已經呈現了,佛的果位就是佛性本體。所以我們瞭解說,你一瞭解了以後,真的就可以了。各位就可以瞭解,後學講的是不是很明白?有沒有?()。不管是耳根、不管是眼根都可以讓你進入佛性本體,對不對?那個就是要我們成佛的本錢啊。就一定可以的啊。所以只要我們努力,決心、努力一定可以成。

    所以只要我們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離開相了就是佛。所以,相是假的,性是真的。只要知道相是假的,我們就可以離相,所有的相我們就可以離了。所以只要你研究了,一定是一直深入啦。所以後學一聽到前賢講,上第一堂課,第一句講出來就不懂,可是要坐兩個小時,真的很感動,那個工夫很好。講一句就聽不懂了,要坐兩個小時,又不能打瞌睡,真的工夫很好。各位也都是熬過來了,有沒有?()。從聽不懂的時候開始,對不對?

     所以那個時候,前賢都跟後學講,大家都跟我反應啦,他們(道親)都聽不懂真的後學一聽了,真的很感傷啦,真的講的都是沒有保留,後學知道多少,就會講多少,都掏心掏肺,全都搬出來,有沒有?()。就是真的要大家都能成就,所以就一直講,只要你肯坐著聽,真的就會被你抓到。不然最少兩小時也聽一句,那一句就很有用,你看你這兩小時只講:若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有沒有價值?(),就已經夠價值了。

    只要你肯研究、肯坐著聽,一定會瞭解,會了解,我們就有辦法做,有辦法做,就有辦法成道成佛,不困難。那如果沒有研究,各位就可以想像,我們這麼多道親沒有研究、沒有聽,他們可以成道成佛嗎?可不可以?我們用最淺顯的道理來想,不了解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他有沒有辦法成佛?絕對沒有辦法。因為成佛的因他沒有抓到,那我們研究了以後就已經抓到,抓到要成佛的因。因我們已經確實地掌握,佛的果位就一定呈現。所以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絕對可以成佛。

    以我們現在來說,我們求道的前賢可以說不計其數、非常多,可是研究性理心法真的百中不得一,一百個裡面選一個,對不對?我們道親一百個裡面有一個研究性理心法,有沒有?都還沒有喔。我們可以瞭解說,求道的不計其數,很多很多都有求道,等於我們台灣有兩千三百萬差不多都求道了,那你看研究性理心法有沒有兩千三百個?有沒有?都很困難喔。所以我們就是了解到,善因緣不足啦,沒機緣碰到、接觸到最上乘的修持方法。那你沒有方法、不瞭解,那怎麼修啊?怎麼做?不會啊。

    不會的話怎麼成佛啊?不可能啊。所以我們就是要了解到,能夠遇到,就是因緣俱足啦,都是因緣俱足。所以我們可以想像,有時候講得很透徹明白,我們那個佛性本體的時候,看一看有一些(道親)怎麼都沒來;有時候看一看大家都全部到齊,剛好在講的範圍,沒有在講佛性本體啦,就聽不到,對不對?所以你看,又是因緣。要有因緣啦,有那個契機啦,有契機的聽到了,知道法了,知道怎麼修了容易成就。那假如說你不知道法、不知道理,哇~~那要怎麼做,就隔了很遠。我們的人生真的就是很短暫,一轉眼,有道親就講,你就趕快來研究啦,那個主講者七十一歲了耶(大家哄堂大笑~),意思說再講的話已經沒多久了,你再不來聽,這(性理心法)就聽不到了。那個道親還不錯,他還知道這沒得聽,你再不來研究那個主講者已經七十一歲了。

   ※所以我們研究性理心法,都把佛的秘密廣為宣傳,都還有人不要,雖然我們廣為宣傳佛的密密之藏,可是我們有的不愛惜,聽到也不要,那要怎麼辦呢?我們要隨緣,隨緣啦!後學就講假如從畜生道剛出來,你抓著他的頭來研究性理心法,他也不要來,你再怎麼逼他,他也不要來研究,不可能的。所以要種善根,只有三句話:「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這樣子而已,我們就「事若有成樂其事,事若無成志不凡」,我們要渡化眾生的志向跟平凡都不同了。

佛就講祂要找心法、找修持的方法,怎麼找都找不到(周遍求索),我們現在送到你的面前你都不接受,差的太多了;佛那個時候,還沒成佛之前,一直修一直找都找不到,沒有方等名字。

各位就可以了解,要聽到如來出世講經說法,遇到不到、聽不到、找不到,我們現在真的太幸福了,人在福中要惜福,一定要努力修持,真的很不容易,這一種如來秘藏(秘密的寶貝),後學都講你只要隔了半年都不複習、不聽,你腦袋瓜全部空空,「跟你說你以前有研究性理心法,你會說哪有,有啦,我跟你去的怎麼會沒有,你會說沒有」。我們已經遇到蠻多喔,因為後學學說佛經有28年,各位就想想看,28年要找一個有能力來替後學講的,都找不到,找到以前很熱心的很努力的,找來,結果腦袋瓜空空,就問他那你所聽的呢?他說哪有,沒聽過嘛?他說沒有啊,欸,跟他講到臉紅脖子粗他還是說沒有,明明就有,他就說沒有,一點印象都沒有。所以後學真的嚇到了,為什麼?上天的秘寶你不要,全部都要回去了,真的都沒有

   所以都看我們的心啦,想不想成佛。我們在思想領域的時候,想啊,想成佛。可是我們在行為的時候,那個所有的做法,就不是說要想成佛啦,就是要沾到利益,這樣有沒有跟我們的希望相違背?有沒有?()

   相違背喔,行為跟希望沒有一致了,所以我們就是要瞭解到,我們就是不肯吃虧啦,吃虧就是覺得很沒有面子,會不會?所以,人家要把浩然正氣送過來,我不要、我不要;人家要把成佛的因送過來,我不要、我不要,是不是這樣?都不承認。所以真的成佛不困難,看我們有沒有決心,我們有決定性的心,真的就是啊!

   不要去相信外面不實在的,要相信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只要你啟發了就是你的,別人是無法替代的,也不會從天上掉下來,一定要自己努力認識自己的真心佛性,如如不動的常住真心才是最實在的  

    所以我們要了解,我們要有祖先德性的庇蔭、我們自己本身累世行善,你才能夠接近性理心法,那你接近以後又要看你的心相不相信,「你相信的去做,你就可以成道成佛,絕對、可以!」

    後學都鼓勵,我們現在有印一本三寶,三寶後學只有講兩次,都在北部講的。因為後學講我們一般拿到的話,他會毀謗:「他說不是這樣,你講錯了」,那後學怕人家毀謗所以盡量不講,那現在大概機緣成熟,再不講的話沒機會可講了,像前不久,後學無緣無故的發燒到四十度,都不醒人事,那個時候假如沒有人家營救後學的話,後學就死翹翹了,後學在想說自己還沒講完怎麼可以死翹翹,所以後學也求生意志很強,而且後學也承諾要講維摩結經後學說維摩結經是後學在學講佛經28年裡面最難講的一部經,所以要等到大家根基機緣都成熟了,才聽得懂,因為祂的意境很高(維摩結講出來的意境很高),那你要修就是要修到「不於三界現身意」。表示說我們在凡塵要認清真理,把所有的一些假相(就是很快變化的)全部都能了解,那全部了解以後,我們才可能說「不於三界現身意」,那才可能做到。所以後學說這個要等到我們更熟悉真理以後,再來說。倘若我們不了解的話,上課歸上課,已經上完了,那意思懂嘛?說不知道也不承認,說知道也不敢承認,剛好在中間。

    所以我們大家先對真理部份能夠透徹知道以後再來講,那個時候就了解到真的整個我們要追求的目標是非常高,因為維摩結是東方琉璃世界一個日密菩薩,他到我們娑婆世界來幫助釋迦牟尼佛大轉法輪,本來後學在北部也講過維摩結經,也有錄音,很多前賢想說要聽,後學說不用,以後後學要在同義宮講,在同義宮講會更詳細,因為在北部講有一些當時的機緣都不成熟。所以假如說各位前賢,你遇到後學一直念一直念都不解說,那個就叫機緣不成熟啦,為什麼?因為後學解說也沒用,所以念過就好,有啊,後學有講過了!(哈哈),所以就會那個樣子。

   我們知道,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看看你這一生要怎麼過,很快喔!後學那健康擱講(台語),假如涅槃經講完,維摩結經講完,那很久喔!那時候如果後學還在的時候,你講:我當時有聽,但當時我就沒做。那你那時候就想說:要是當時我知道,聽了就趕快做就好!賣知太慢了喔(台語)!就要馬上實行,心動馬上行動!這樣就完成了!就馬上整個改變,心一改變我們整個行為改變,整個命運都改變,全部都改變我們周遭的人看我們改變,他也跟著我們改,所以就理想,真的娑婆世界變成蓮花邦,就是很理想。

    所以我們瞭解,我們大部分把阿修羅道列入三善道,可是佛就講這個阿修羅道,它這個心好戰鬥,所以每個眾生,就是六道眾生裡面,全部都有阿修羅,所以把它列入惡的一部分,不排在善。所以佛對涅槃非常的注重,因為涅槃經就是已經佛要進入涅槃之前,一天一夜所說的,就是已經算是最後的施教,等於這個以後就沒了,就沒有機會再跟眾生講話,所以佛就對涅槃經非常的注重,所以只要我們持涅槃經文字章句就有功德。

    所以我們瞭解說,一般我們在對所有眾生講誦經功德很大,那個都是循循善誘,比較屬於要我們接近經典,可是涅槃不同,涅槃因為佛已經要進入涅槃,沒有機會再教導眾生,所以對涅槃經就特別的注重,就是要努力的把我們所要修的究竟,都完全透徹,不能再有那一種方便法門,方便法門是過程,到最究竟的時候那個都要摒除掉了,就是要把那個究竟的義理全部都知道。

    所以只要你聽到涅槃經,聞是經名,聽到這個經的名稱就不會在四惡趣示現,都是在天道跟人道,最起碼啦都是天道、人道,所以佛就一直鼓勵我們能夠受持涅槃經。說我們這個涅槃經是無量無邊的佛,祂所修道學習,就是能夠修這個涅槃可以成佛。所以我們瞭解說裡面所有的功德非常的大、非常的多。那佛就要講。

    涅槃經也可以降伏諸魔性所以我們要瞭解諸魔性。我們不知不覺、我們有一些就像現在我們社會的一種生活習慣,因為科學發達,我們有智慧型手機,非常的好用,所以我們就變成手機的奴隸,手機變成主人,我們變成被手機利用,所以這樣的話就顛倒。佛一直說我們眾生顛倒就是這樣。我們是主人,然後我們使用的,不管是什麼東西,它再怎麼好也都是我們使用,那我們要當家作主,要不要用看我們當時的需要,不要被它牽制、不要被它左右,那我們現在可以說生活上已經被它影響,都變成它是主人,所以我們要瞭解到,我們都已經被這個魔性影響,那我們可以降伏它,要降伏它是我們金剛本性,可以降伏這一些魔性,所以一定要先啟發我們的金剛本性。

    阿難的提問佛說:有變心的弟子應該怎麼處理?那後學看涅槃經佛是沒有說默擯!可是我們現在流傳的就是兩個字『默擯』默,靜默。所以後學想說要這樣來跟大眾講比較容易瞭解默就是隱惡揚善,他不好了,你不要到處去宣揚,假如說他不好你到處去宣揚,我們人都有一種習慣性,你若說我不好,我就更不好,反正都不好了咧。那你假如說都默、都不講,它還有反省改過的機會。都沒人知道,我這個做的不好,那我就改過來,就可以讓他有改過的機會。那個擯,就是摒除在佛門之外,你已經在修道了,那你被摒除在佛門之外就是沒有成佛的機會,那個是最嚴重的啦!所以我們瞭解說一定就是不要犯到大的戒律。

 

    我們人在環境好,有錢有社會地位,我們是最不受教,連我們活佛老師都交代我們台灣這個地區的眾生不受教,聽了都很難過,有沒有這樣?沒有啦,應該是很少數的啦,可是仙佛借竅在國外的時候,交待點傳師回來告訴我們台灣的道親,說台灣道親不受教,可能有那一種現象,環境好了,環境好了就會驕傲,驕不驕傲?不敢講,心裡面都有,跟我們以往講『新道初聞受益端,老道久而好自專』,有沒有這樣?新求道的時候,喔,怎麼有這個,初聞受益端,都不曾聽過;那現在老道久而好自專,自己想要怎樣就怎樣,有沒有這個現象。老師說的是要我們自我反省探討

    修道無論是參 、悟、證,始終都離不開『相信自己不生不滅常住真心』。常住真心是超越認識的存在,不能用分別思想來捕捉擬議,也不能用語言、文字來描。寫形容,只有實際參悟與親自體驗。

劉芳村講師詳細解說:修道─ (涅槃經摘錄) 王氏佛堂(二)

 附錄:台南同義宮涅槃經第五片課後問答6:所以我們都是 老母的分靈,如何解釋?和同一個佛性有什麼關係?(此時回答這個問題,現場發了一張講義:『修道』)

 本文:以無處是修行。修行者,不依欲界、色界、無色界,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非內外、非中間,如此修行是修行般若波羅蜜。不修形色是修行般若,非地水火風是修行般若。非有、非無,非聲聞、緣覺,非善、不善、無記,非十二因緣,非男、非女,非非男、非非女,非常、非智、非滅、非生、非可數,不可思議,不可言說,無可依、無名字,無相、無異相,無增、無減,自性清淨,真實不可覺,普遍等虛空,無色、無作,出過三世,不苦、不樂,無日月星宿,如此修行是修行般若波羅蜜。真實非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非真實。文殊師利!如此修行名修行般若波羅蜜。」

佛說此祇夜:「此法不思議,離於心意識,一切言語斷,是修行般若。」

如坐禪師教諸弟子除心意識,若除心意識不更生,若不更生,則無復身,若無復身,則亦無命,若無有命,則不更生,是為禪師殺人壽命。』世尊!云何當答彼邪見人?』

佛告文殊師利:「戒有二種,所謂身口非心意識戒,若心意識是戒,則無持戒人。何以故?心攀緣難制故,無住處故。譬如駃水,亦如猿猴,動轉不停,不可守護。是故,文殊師利!無心意識戒。唯身口有戒,心意識非殺罪處。何以故?非戒處故。若以心樂,則能得定,若心不樂,則不得定。是故,學者以定殺心,非人能殺。

是故,煩惱滅故心則滅,心滅故意滅,意滅故識滅,識滅故身滅,身滅故壽滅,壽滅故命滅,命滅故諸根滅,諸根滅故諸入滅,諸入滅故諸界滅,諸界滅故諸陰滅,諸陰滅故不相續,不相續故心意識無處,心意識無處故得清淨。如是,文殊師利!譬如垢衣以灰汁澣濯,垢滅衣在。何以故?垢已去故。以垢去故,衣得清淨。如是,文殊師利!諸過為垢,以智慧水洗除心垢,以除心垢故成清淨。」

佛雖知眾生多貪、多瞋、多愚癡,長壽、短壽、惡業、善業,佛雖先知,非時不說。若眾生堪聞法,我為彼說;若不堪聞,我則不說。如人病重不可療治,醫師捨去,不與少藥。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未來邪見人,當誹謗佛說如是言:『若使如來是一切智,何故待眾生作罪,然後制戒?』」

佛告文殊師利:「如此即是一切智相,若我逆制戒,人當謗我。何以故?我不作罪,云何強說?此非一切智。何以故?我無罪過故。如來無慈悲心,不饒益、不攝受眾生。

※劉講師詳細解說內容:

◎『以無處』,沒有地方所在,處就是地方所在,都沒有地方所在是修行。有地方所在不是修行。我們的佛性盡虛空遍法界,那才是真的叫修行。『修行者,不依欲界、色界、無色界』,就是不依三界,很寬廣哦!欲界就是我們住的世界,不依,我們不依欲界,也不依色界,色界已經是四禪十八天,很殊勝,我們也不依,因為我們要成佛,四禪只到阿羅漢的程度而已,無色界我們也不依,無色界沒有形相,只有識,那個識還有,還在,還沒有修證,所以我們三界都不依。『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過去,過去世;未來,未來世;現在,現在世,我們的佛性不是過去世、未來世以及現在世,很奧妙,過去已經過去,未來還沒到,現在不住,我們說現在,二秒、三秒一直過去,沒有現在,所以沒有過去,沒有未來,沒有現在,整個就是不生不滅真心佛性的輪廓都呈現,我們有了過去心、未來心、現在心,就已經侷限了,不生不滅的佛性就不見了,我們不要有三心,沒有三心就沒有四相,沒有分別心了,就是佛的本位了。當下一念不生,全部都是佛性本體,也就是張拙,拙秀才講的那個偈語說:一念不生全體現,全體都是佛性。光明寂照遍河沙,光明是我們佛性本體發揮出來的作用,很光明,百千個明,釋迦牟尼佛講,我們佛性很光明,可是我們被氣稟所拘,物欲所蔽,不見了。

◎光明寂照,寂就是佛性本體,照就是佛性作用。『光明寂照遍河沙』,一粒沙一個世界,河裡面的沙很多,遍滿整個虛空之間,我們的本體和作用已經遍滿整個虛空,所以光明寂照遍河沙。『凡聖含靈共一家』,凡人和聖人他的靈性,含靈本來是一體的,沒有分別,沒有眾生跟佛,大家都是佛,只是我們造了業,沒有成佛而已,所以凡聖含靈共一家,『一念不生全體現』,我們一念都不生,全體現,全部的佛性都呈現。『六根才動被雲遮』,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六根才動,我們的佛性就被雲遮住了,不見了。『欲除煩惱重增病』,我們有煩惱,要除掉煩惱,又要生一個念頭來除,重增病,又增加障礙。『趨向真如亦是邪』,當下就是真如,你還要趨向真如,等於是頭上安頭,趨向真如亦是邪,然後『隨順世緣無掛礙』,你了悟真理了以後,隨順著世緣,都無罣礙。『生死涅槃等空華』,生死跟涅槃祂是平等的,沒有生死就沒有涅槃,所以生死跟涅槃都是假的,好像空中的花。

◎『非內外、非中間』,我們的佛性不在內,不在身體裡面;不在外,不在身體外面,也不在中間,那在哪裡?無所不在,遍滿整個虛空,整個虛空都是我們佛性,空性即是佛性,所以我們的佛性,非內非外,沒有內外就沒有中間,遍滿整個虛空,『如此修行,是修行般若波羅蜜』。這樣來修行就是般若波羅蜜,用我們的妙智慧,就已經到達清淨的彼岸。『不修形色,是修行般若』;有形有相我們不修,因為形色變化無常,我們不著重在形相,色就是形相,所以不修形色,是修行般若,我們就已經在修行佛性本體了。『非地水火風,是修行般若』。地水火風是四大,我們身體也是四大,外面的整個空間也是四大,全部都是四大。非,不是,不要進入形相,不要進入四大,這樣是修行般若,就已經在修我們佛性的本體。

◎『非有、非無』,非有,有是有形相,我們看得到、聽得見、摸得著的叫有,可是沒有,這個佛性沒有辦法看見、聽到、摸著。非無,祂不是無,是真的確實有,非有、非無,『非聲聞、緣覺』,聲聞是苦集滅道,緣覺是十二因緣,不是苦集滅道,也不是十二因緣,那些都是小乘佛法,可是我們要了解小乘佛法也是根基,不要排斥它,我們也要了解要修持。『非善、不善、無記』,祂不是善,不是不善,也不是無記。祂很殊勝,超越的,善與不善二邊,無記就是中間。既不是善,不是不善,也不是無記,都不是。假如問世界有邊呢?還是無邊呢?世界是常呢?還是無常呢?先有雞呢?還是先有蛋?佛都會講無記,就是你不要研究,研究它沒有答案,對你來講是浪費你的生命,所以就講無記。『非十二因緣』,十二因緣第一個就是無明,然後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字、色、相、名色緣六入就是六根,六入緣觸,接觸、觸緣受,接受、受緣愛,感受以後就產生愛不愛,愛緣取,取就想佔有、取緣有,業因就形成了,既然有就有生,有生有老死十二個。從後面講過來,為什麼人會老?為什麼會死?會老,時間一直過我們就老了,會死就是有生就有死,所以老死的最大原因就是生,有生才會老,才會死。那為什麼有生?為什麼會出生在凡塵?就是我們造業,造了業,有業因我們才出生在凡塵,所以業因就叫有,已經有業了,為什麼會造業?就是取,有喜歡討厭,有取捨,喜歡的你想佔有,討厭的你就想排斥。你在佔有與排斥的時候就叫造業,業因已經形成了,你就要接受果報,所以最大的原因就在取捨,我們在生活之中就是要把取捨去掉,才不會造業。為什麼會有取捨的心?就是因為愛,有了愛想佔有,不愛就排斥。為什麼會有愛,就是感受,我們都從感受來。為什麼有感受?就是接觸,接觸才有感受,為什麼會有接觸?因為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才會接觸,接觸才有感受,才有愛出來,才有取捨,為什麼會有六根?就是名色,名就是精神狀態,色就是形相,形相就是身體,有名有色,有精神,有身體,才有六根。為什麼會有名色?就是因為有識,這個識就是前世的因,這世已經帶來了,所以叫識,為什麼會有識?就是行,時間在行,心念在行,一直在行,所以沒有停止,時間一秒一秒的過,我們的心念一念一念的行,一直在行。

◎為什麼會有行?無明,最大的罪魁禍首就是無明。因為無明才造業,所以無明,就緣行,行就緣識,就是正在找誰跟我有相互欠債,正在找就是識,前世的業因,中陰身找到了就跑去投胎,投進去父精母血之中,然後懷孕了叫名色,名是精神狀態,色是有形體,名色,然後慢慢地具備了六根,十月以後出生,出生後就跟凡塵接觸,接觸後,慢慢長大就有感受,小孩子的感受也是有,只是小孩子的感受都不會在意,大人的感受就很強烈,那個會影響生命,感受以後產生愛,愛就想取,取了以後就想佔有,佔有以後業因形成了,引起下一次的生。有生又有老死,所以十二因緣是三世的因果,從前世到今世到下一世,三世的因果,我們在這一生中改變它,從我們的感受,感受到凡塵的所有一切,我們都不受,不受凡塵的塵垢,凡塵的污垢我們都不受,全部都不受,叫做一心正受。正受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心清淨,煩惱沒有,沒有煩惱了,自性清淨,回復到不生不滅的本體了。因為不受,沒有愛,沒有恨,沒有取捨,沒有了,了了。從受解決然後愛、取、有生、老死全部都沒有了,就叫「還滅門」。

◎「流轉門」就是我們一直從感受凡塵一切,然後產生愛不愛,就有取捨,然後造了業,又下一次生,又有老死,下一生來的時候,本來是來還債,欠得也不多,結果又欠了一倍,要來還債,沒有還清,愈欠愈多,我們輪迴太久了,現在都賴皮了,不想還了。所以我們真正在修行就要超越,不在相對之中去打滾,進入到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

◎『非十二因緣,非男、非女』,我們的佛性本體,祂不是男也不是女,可以當男也可以當女,祂是一個絕對體,落入乾道身體叫男,落入坤道身體叫女。要當男要當女都可以。『非非男、非非女』,他不是男,也不是女。『非常、非智』,不是常也不是智,『非滅、非生』,不是生滅,『非可數』,不是可以算的,『不可思議』,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不能用頭腦來思,不能用嘴巴來論議,這叫不可思議。『不可言說』,佛性本體無法講,可以領悟無法講,講出來都不是,只是講出來可以讓我們接近佛性本體。『無可依、無名字』,因為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祂盡虛空遍法界,所以沒有可以依賴的,沒有可以依靠的。無名字,佛性本體沒有名字。『無相、無異相』,沒有形相,可是也沒有不一樣的形相。我們落入凡塵所有眾生一個臉都是七孔,可是每一個都不一樣,大家的臉都不同,很奧妙喔!不可思議,縱然是雙胞胎也有不同的地方,所以無相,無異相,『無增、無減』,沒有增減,凡塵的所有一切都不生不滅,無垢無淨,不增不減,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都是世間相常住,到最後都是這個樣子。

◎『自性清淨』,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祂是清淨,只要在凡塵都能夠放下塵緣,凡塵的因緣都放下了,自性就清淨。『真實不可覺』,祂是真實不假,是實相,不可覺,因為在我們身上的覺,它是屬於生滅的,我們感到熱,感到肚子餓,或者冷熱,那個都是生滅的。佛性的本體不生不滅,祂超出我們的思維。『普遍等虛空』,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祂很普遍,跟虛空平等,就是盡虛空遍法界。『無色、無作』,沒有形相,沒有作為。我們的本體祂無作,所以在修的時候不能落入有為,落入有為跟本性就相違背,所以本性無色無作,『出過三世』,越過三世,沒有過去,沒有未來,沒有現在。『不苦、不樂』,沒有凡塵的苦,也沒有凡塵的樂,因為祂超出苦樂。『無日月星宿』,沒有日月星宿,我們有身體,有現相了以後,才有日月,才有星宿。『如此修行是修行般若波羅蜜』。這樣修就是正確的。『真實非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祂很超然的,只要你落入一點點住相,有形相都不是了。全部都沒有形相,祂真正的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般若波羅蜜非真實』。用真實就有假的相對,祂不在相對裡面。『文殊師利!如此修行名修行般若波羅蜜』。釋迦牟尼佛跟文殊菩薩講:這樣來修行,名稱叫做修行般若波羅蜜。

◎佛說此祇夜名孤起頌,這是十二部經裡面的一個,把佛所講的經分成十二種類,祇夜是一種,十二種裡面的一種:『此法不思議,這個般若波羅蜜法,不可思議,離於心意識,離開我們心意識,不在心意識裡面,一切言語斷,是修行般若。就是所有的語言都沒有了,才是真的在修行般若波羅蜜。』文殊菩薩問釋迦牟尼佛:『如坐禪師教諸弟子除心意識』,坐禪師教他的弟子除掉心意識,『若除心意識不更生』,已經把心意識除掉的話,它不會再產生。『若不更生,則無復身』,就沒有這個身體,『若無復身,則亦無命』,沒有身就沒有命。『若無有命,則不更生』,沒有命就不生了。『是為禪師殺人壽命』。這樣的話變成禪師在殺人壽命。

◎文殊菩薩問釋迦牟尼佛:『世尊!云何當答彼邪見人?』說禪師在殺人的壽命,除掉心意識,文殊菩薩說:邪見的人問這個問題,那要如何回答他?『佛告文殊師利:「戒有二種,戒律有二種,所謂身口,非心意識戒」,就是身跟口,我們身體不殺盜淫,我們的嘴巴,不講綺語妄言兩舌惡口就是身口有戒,意識心沒有戒,非心意識戒,心意識沒有戒。『若心意識是戒,則無持戒人』,假如心意識是戒律的話,沒有人持得起,沒有持戒的人,都沒辦法持戒。『何以故?』為什麼呢?『心攀緣難制故』,我們的心會攀緣,很難去制服。『無住處故』。心意識它沒有地方所在,它沒有住的地方所在,叫做妄心無體,後學比喻比較容易懂,這個很漂亮,我很喜歡是不是心?然後這個心叫妄心,為什麼?因為它會變化,假如不小心把它打破了,請問還喜不喜歡?剛才喜歡的心跑去哪裡?不見了,所以我們日用的心,就是這樣,都是妄心沒有體性,沒有地方所在,隨時變化,隨著外境的變化,我們的心就跟著變化,所以那個心不是真心,它是假的,是妄的,不實在的。我們都活在虛幻不實的現相裡面,有時候自己也會騙自己,所以要誠實的面對自己。

◎七佛治世的時候,上天沒有指派祖師來授記,你只要能夠回到本位就能成佛。可是在三佛收圓的時候,都會派祖師來授記,東方有前十八代,從孔老夫子、三皇大帝都有,都是我們的一代祖師,一直到東方十八代完了,接著西方二十八代,然後達摩祖師把道還給我們中國,傳到我們活佛老師的時候,又後東方第十八代,我們把它加起來,前東方十八代,西方二十八代,後東方十八代,剛好八八六十四,一個天地的元會,從無極、太極、兩儀、四象、八卦相綜相錯,剛好六十四圓滿,一個卦已經圓滿,所以我們活佛老師說最末後一着,現在我們徒弟要幫老師辦末後一着,趕快渡化所有眾生,往後只有累積善,你要求道要得道沒有了。

◎我們要了解能夠傳道就只有現在最末後,再下去沒有了。再有的話都是騙人的,那有六十四卦後面還有六十五卦?什麼白陽三祖,什麼第十九代祖,那個都是假的,沒有在數裡面,我們要了解一個氣數,一個元會,它是整個圓滿下來到我們活佛老師、師母的時候,剛好已經六十四,所以求道的時候,點傳師點佛燈點我們玄關的時候,不是點傳師在點,是活佛老師來點的。很殊勝的,這麼一指點,我們的靈性正門已經打開了,眼睛是靈魂之窗,靈魂有正門,社會人士沒有求道,死後硬梆梆,不用多久時間就硬梆梆了,只要我們有求道,歸空的時候就從正門出去,身軟如綿。為什麼道傳到台灣來的時候,鄉下那些老太婆、老先生他們死心塌地在修道?就是有證驗,只要求道以後不反道敗德,不講道的壞話,不做壞事,絕對都是身軟如綿,從來沒有見過這樣,所以他們死心塌地的,相信道很殊勝。

:顯現給我們看算不算?

:我們要了解在修持的過程裡會遇到很多的景象,比如說顯現瑞相給我們看,那是給我們信心,是怕我們信心不夠,一般對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相信度不高,很陌生,就會產生懷疑,所以我們要了解在凡塵只要我們不住相,全部都是真心佛性在指揮。我們要知道,顯相給我們看的不管是殊勝的,或是恐怖的,都不要去管它,那個都是假的,不真,真的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祂沒有形相。你住在殊勝的景相裡面,進步不了了,遇到恐怖的景相會怕,那也不對,都是在考驗我們。縱然是我們成就了,證悟本性,顯現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也都是虛幻不實,不要去管它。

:狗往生後燒也有舍利子,連動物都有道?

:假如說講我們佛性的話,舍就是房子,利子就是主宰房子的主人,所以舍利子就是講我們,可是現在講的舍利子就是燒成以後一顆一顆好像珍珠,那個是精氣凝結而成的,如果在生的時候,精氣都不消耗,火化以後就有舍利子,假如畜牲狗牠沒有交配,牠把精氣神累積,火化的時候也會有舍利子,那是讓我們知道只要不消耗精氣神,你就有舍利子,釋迦牟尼佛整個身體火化後,有八萬四千顆舍利子。這是要啟發眾生修道,不要精神外放,你就有舍利子,那是給我們一個印證。舍利子會長大,你拿的時候小小顆,它慢慢會長大,就表示供養的人有誠心,你若是擺著好看,它不會變化。

:有道親住院,醫生鼓勵他多吃營養的,他說他吃素,醫生鼓勵他吃葷,我們該怎樣成全?

:醫生跟一般凡俗的人都一樣,認為吃葷的比較營養,可是我們修道最重要的就是要相信因果,現在吃葷的人很多,吃素的人也很多,素食的人的身體不見得不健康,重點是在我們素食的人已經不跟畜牲結怨,我們要了解,吃牠一命,我們要還牠一命,所以說:有德超我生,無德還我命。就是你有德性,你把我吃了,就超我生,我很樂意,被你吃。你沒有德性,就拿命來還命。一失人身,萬劫難復,為什麼講萬劫難復?我們一生之中吃了太多了都要還呀!所以我們不要吃啦!沒有研究不知道道理,過去就已經過去了,現在已經知道了,就不要再跟牠結惡緣,一定要相信因果,你吃牠就是一定要還。

◎『譬如駛水』,流動的水,『亦如猿猴』,也像猿猴一樣,『動轉不停,不可守護』,我們的心意識不可守護。『是故,文殊師利』!文殊菩薩,『無心意識戒』,心意識沒有戒,不戒這個心意識。『唯身口有戒』,我們的身體不行殺、盜、淫,嘴巴不說惡口、綺語、妄言、兩舌,兩舌就是挑撥離間,嘴巴不挑撥離間,所以身跟口有戒,心意識沒有。『心意識非殺罪處』,不是罪殺的所在。『何以故?非戒處故』,戒沒有辦法了達心意識。『若以心樂,則能得定』,佛教我們心能夠快樂,沒有煩惱,就可以得到定,有這個定力。『若心不樂,則不得定』,心不快樂,沒辦法得到定力。『是故,學者以定殺心,非人能殺』,我們的心意識,要用定來殺,我們的心很會跑,要怎麼樣使那個會跑的心,能夠制服它讓它不見,就是用定,用定力制服我們的心意識,只有定才可以,人沒有辦法。所以國家的法律它能殺的也只有身,不能夠殺心,心沒辦法殺,我們修道要把變化無常的心殺掉,要怎麼殺?就是從定力,學習定力,定怎麼來?沒有煩惱,很快樂沒有煩惱,就能夠有定力了,從性分裡面產生的定是大定,有定力了以後就可以制服我們的心意識。

◎釋迦牟尼佛一直告訴我們修道人,不要用心意識,要用真心,都沒有心意識了,全部都不見了,心意識不見了,就叫真心, 我們平常在凡塵都是有心,有心所以才造業,造了業才受苦,假如已經無心了,無心就是道。『是故,煩惱滅,故心則滅』,為什麼有煩惱,就是因緣聚會才呈現,煩惱就是心,心在煩惱,因緣聚會了以後,產生煩惱,煩惱滅了,心就滅了,沒有煩惱就沒有心,沒有心就沒有煩惱。『心滅了以後意滅,然後意滅了以後識滅,識滅了以後生滅,生滅了以後壽滅,壽滅了以後命滅,命滅了以後諸根滅,諸根滅了以後,諸入滅』,諸入就是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進入色聲香味觸法,諸入滅了以後,諸界滅。諸界就是六根、六塵、六識,三六一十八,十八界,十八界滅。『諸界滅了以後,諸陰滅』。陰就是五陰五蘊,我們身體的過程是色受想行識,色就是身體,受想行識就是精神,我們的身體跟精神就是陰,五陰滅。『諸陰滅故不相續』,諸陰滅了以後不相續,沒有六道輪迴,已經解脫了,『不相續故,心意識無處』,心意識沒有地方所在,處就是地方所在。『故得清淨』,已經得到清淨。『如是,文殊師利!譬如垢衣以灰汁浣濯』,衣服骯髒要用灰汁,就好像用肥皂洗滌,然後乾淨了。『垢滅衣在』,垢已經洗乾淨了,衣服還在。佛跟我們講所有的五陰、十八界、十二入、六根,心意識全部都是垢,污垢,垢已經滅了,衣在,就是我們佛性在。『何以故?垢已去故』,所有的塵垢都已經去掉了,以垢去故,衣得清淨,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就可以得到清淨。『如是,文殊師利!諸過為垢』,所有的過患都是我們在凡塵的所有遭遇,叫垢,諸垢,這些都是塵垢,凡塵的污垢,『以智慧水洗除心垢』,我們的心都沾了很多的塵垢,要用智慧水來洗除心垢,就能夠清淨,『以除心垢故成清淨』,就可以回到我們佛的本位。

◎『佛雖知眾生多貪多瞋多愚痴,長壽、短壽、惡業、善業,佛雖先知非時不說』,佛雖然事先知道眾生有貪嗔痴以及有長壽短壽善業惡業,可是非時不說,不是講的時候不會講。『若眾生堪聞法,若眾生能夠聽這個佛法,佛為彼說』,佛為那個眾生來講。『若不堪聞』,假如沒辦法接受這個佛法。佛則不說,佛祂不會講。『如人重病不可療治,醫師捨去不與少藥』,好像人病太重了,沒辦法治療,醫師就不治了,也不給一點藥了,因為沒辦法救了。『文殊問佛:「未來邪見人,毁謗如來所說之言:『若使如來是一切智,何故待眾生作罪,然後制戒?』文殊菩薩問釋迦牟尼佛,未來有很多邪見人,就是見解不正確,他會毁謗如來所說之言,毁謗經典,若使如來一切智,如來祂是一切智者,何故待眾生,等待罪生作罪了,才制定戒律,祂的意思就是說:為什麼不事先制定戒律。『佛告文殊師利:「如此即是一切智相」,是說眾生作罪了才制定戒律才是一切智相。『若我逆制戒』,眾生還沒有犯,就制定戒律,『人當謗我』。眾生就會毁謗我,『何以故?我不作罪,云何強說?』還沒有作罪就已經講戒律,那不符合一切智。『此非一切智』。佛就講:一切智要等待眾生已經作罪了,然後才制定戒律,都還沒作罪就制定戒律,無慈悲心,沒有慈悲的心,『也不饒益、也不攝受眾生』。

涅槃經摘錄:修道─王氏佛堂(一)

 劉芳村講師詳細解說涅槃經摘錄:修道─王氏佛堂()

附錄:台南同義宮涅槃經第五片課後問答6:所以我們都是 老母的分靈,如何解釋?和同一個佛性有什麼關係?(此時劉講師回答這個問題,現場發了一張講義:『修道』)

 本文:

一代明師記述活佛老師在凡塵辦道的經歷,及闡述道的寶貴,把其中一段很重要的真理,在這裡加以發揚光大,老師為了讓大家更了解「明明上帝」,「無極老母」的慈懷,有一番清楚的闡述,先天原始本體,無形無名,伏羲氏畫先天八卦,以圓圈象之,又一畫開天,取「一」字以代之。取其義曰「無極」,即至極無以復加之義,因無極有生育天、地、人類、萬物的功能,是由無形而生有形,是為母,所以稱之為「無極老母」,且無極既能生育天地萬物,而為天地萬物之主宰。所以其中參贊化育,運用萬能,定有至神,其體為理,其中為神,因稱此神曰「上帝」。

再吾人降生之初,天所賦予之性靈,本極光明,嗣後被物慾所蔽,失去本來靈明,故欲恢復本來靈明,必須為善去惡,清心寡慾,使靈明復明,所以稱曰為「明明」,即是復明吾人本來的性靈,亦即大學所說的『明明德』的意思,於上述兩義,故無極老母又稱明明上帝。

 

大藏經第十四冊495

文殊師利!般若波羅蜜不以心意識修行。」

「世尊!若般若波羅蜜不可取,云何修行般若波羅蜜?」

佛告文殊師利:「是修行非修行,不以心意識故。文殊師利!心者聚義,意者憶義,識者現知義,不以此心意識修行般若波羅蜜,不以此修行是修行。 


※劉芳村講師詳細解說修道內容:

恭錄自:

劉芳村講師詳細解說涅槃經摘錄:修道─王氏佛堂()

(感謝各位前賢們提供文字檔。文字僅供參考,若有誤謬,要以劉講師講課原音為主)

◎我們現在沾到上天大開普渡,也都求道了。道的殊勝,我們沒有研究這個不知道祂的殊勝在哪裡?既然已經求道了,一定要研究,要了解。然後進入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本體。我們就可以跟諸佛一樣,千百億化身。可以跟諸佛一樣不用在凡塵苦海沈溺了。我們沒有去啟發我們的佛性,所以我們都不認識、不知道我們就是佛,都跟著凡塵的潮流走就這樣,然後盲目的追求有形有相的名利。我們要了解凡塵的所有一切都虛幻不實在,都是假的、都不真。只是我們把不真的凡塵現象當成真的,就是因為這樣才造了很多業,才受苦,所以我們研究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不造業就不用受苦。

◎我們求道的表文,那是很神聖的,水官大帝接了表文,拿到地府閻羅王那邊,把我們在生死簿裡面的名字劃掉,只要表文裡面有你的名字,你在地府的名字就會劃掉,不屬於地府管了,以後你可以上天了,所以能求道是很殊勝的!因為後學有當過乩童,有經歷過一個過程,有一個朋友跟閻羅王是好朋友,他問閻羅王:我的名字有沒有在生死簿裡面?有啊!那能不能把我劃掉,我們是好朋友呀!閻王說:不可以呀!這是上天的事,你要有這張表文,上面有你的名字,然後從水官大帝那邊送過來,我才可以劃掉。所以我們要了解,求道很不容易求道以後,只要不反道敗德,絕對不用去地府。不要反道敗德,就是不要講道的壞話,不要拉人做壞事,如果那樣的話,雖然你劃掉也一樣上不了天,所以這是很神聖的。有人會問:既然名字都已經劃掉了,沒有了,那反道敗德怎麼辦?上天也有天牢,就要到天上去接受上天的磨煉,祂把你訓練,讓你能夠把所有的不善都去掉,這要經過蠻長的時間。

釋迦牟尼佛說過:我們眾生畢竟成佛,絕對可以成佛,時間的早晚而已。也說:我們六道輪迴太久了,有人的身體的時候都不知道好好的把握,好好的修,一失人身,萬劫難復就進入三惡道,在三惡道受苦,佛說:非常久!時間非常的長所以我們有人的身體的時候。趕快把握,又是上天大開普渡,讓我們可以回到本來,機會很難得,所以我們要借著這個機會趕快修證,回到佛的本位。

    我們求道的時候,跟我們說萬八逍遙,就是一萬零八百年,你可以逍遙自在,超過一萬零八百年,就不掛保證了。點傳師一點玄關的時候,那個時候叫授記,授記就是說你有成佛的資格,你可以成佛,要不要就要看你自己。你要的話,要把你自己累世的寃欠都還掉,然後在這一生中儘量利益眾生,能夠使眾生走入善道,走入修道,走入成佛的本位,我們下一個元會要不要來?就可以自己主張了。假如我們沒有修證,而是只有萬八逍遙,萬八逍遙以後,天地混沌了,下個元會開始,人類降世,我們又到凡塵來治理凡間。都是這樣一直在輪迴所以要了解上乘佛法很不容易聽到,都是要有根器,要自己累積善,善已經生根,有善根,又成熟,才可以聽到上乘佛法,我們才能夠了解,能夠接受。

◎各位前賢!如果有經驗的話,有時候想看經典,一攤開經書,眼睛就很澀,然後一直想睡覺,各位要了解,那是自己產生的障礙,所以看不下去。假如我們能看得下去,又能夠了解他的意思,那真的是累世都有修,都是很難得的。所以一定要把握現在有人的身體,趁著自己有主張的時候全部集中,來啟發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讓祂恢復光明,恢復清淨,這樣我們在凡塵就已經跟佛一樣了,不用等以後,現在就已經是了。我們都會講當下,你活在當下,當下,它沒有過去心,沒有現在心,也沒有未來心,沒有三心就沒有四相,沒有分別心了,整個佛性呈現,佛性整個呈現,就是真理世界,佛就是這樣,所以我們都可以做到。

◎我們要把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啟發出來。在凡塵把祂用在日常生活中,讓祂能夠茁壯長大,甚至生活的時候都已經是佛了。我們內心自己會知道,因為佛在自身,身外無佛,所以要了解,佛就在自身,十方諸佛同一個法身,你要是往外找,就已經分別心了,找不到佛的,要向自己的內心找,那個了了分明,那個覺性就是佛。儒家講:仁、義、禮、智、信,信居中,統四端,兼萬善,四就是東、西、南、北,仁、義、禮、智,信在中間,就是要相信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可是我們都很缺欠,不相信自己的佛性。所以都想向外追求,我們外面追求到的法,就有法執,有法執就有我執。我執、法執是障礙我們成佛最主要的原因,所以要修就是要去掉我執,跟法執,這二個能去掉就能夠成就。

◎有一本書叫「一代明師」,它是記述濟公活佛在凡塵辦道的經過,後學把裡面對我們比較有關係的抄錄出來。一代明師記述活佛老師在凡塵辦道的經歷,我們拜仙佛為師,就是我們的老師→活佛老師在凡塵的時候祂辦道的經歷,全部都寫下來;以及闡述道的寶貴,活佛老師講道的寶貴,把其中一段很重要的真理,在這裡加以發揚光大,濟公活佛在凡塵的時候所說的。老師為了讓大家更了解「明明上帝」,我們參辭駕第一個就是明明上帝,「無極老母」的慈懷,有一番清楚的闡述,詳細的把它說出來:『先天原始本體,無形無名,天地之先叫做先天,先天原始的本體,無形無名本來沒有形相』,也沒有名稱,是什麼都沒有,那個叫先天。已經有天地,有形相以後,才有我們人就叫後天。我們就是要追求這個無形無名的本體。所以很殊勝的。

◎伏羲氏畫先天八卦,以圓圈象之,一個圓圈就是無極,用無極來代表,原始的本體,那麼又一畫開天,取「一」字以代之。所以開始的時候是無極,無極用一個圓圈來代表,然後把圓圈切斷拉直,就變成一,以往的聖賢都跟我們講:知得一萬事畢。你知道一的話,萬事萬物都畢業了,因為一是根源。我們又可以濃縮變成一點,那一點就是玄關,就是老師借著點傳師幫我們點的那個玄關。取其義曰「無極」,活佛老師講:用圓圈代表,然後用一又來代表。取其義叫做無極,即至極無以復加之義,已經到頂點,沒有辦法再加叫無極。因無極有生育天、地、人類、萬物的功能,這個無極可以生育天地、可以生育人類、萬物的功能,是由無形而生有形,從無形然後生有形,是為母,就是生,生就是母,所以稱之為「無極老母」,就是無極老母,且無極既能生育天地萬物,而為天地萬物之主宰。

◎無極是生天地生人生萬物,為天地萬物的主宰。所以其中參贊化育,運用萬能,定有至神,那個沒有形相的變化,那個至神,其體為理,那個體就是理,以理為體,理體,理體,在我們人就是性體,就是不生不滅的佛性,其中為神,因稱此神曰「上帝」,所以我們稱祂叫做上帝。再吾人降生之初,就是人類到這個現相來,天所賦予之性靈,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極光明,我們的本性本來非常光明。嗣後被物慾所蔽,氣稟所拘,那個光明不見了。我們追求現相,追求感官的享受,所以造了很多業。失去本來靈明,我們本來的靈明已經失去了,所以我們現在修道,就是要恢復,把氣稟所拘,物欲所蔽,能夠撥開,能夠看清楚,不被氣稟所拘,物欲所蔽,這樣就可以恢復我們的靈明,本來光明。故欲恢復本來靈明,必須為善去惡,就是要行善,把惡的全部去掉。清心寡慾,就能清心,慾望少一點,慾望是無底深淵,我們追求的慾望都沒有滿足的時候,所以一定要知足,知足才能夠常樂。在凡塵必須為善去惡,清心寡欲,就可以使我們本性恢復祂的光明。使靈明復明,所以稱曰為「明明」,即是復明吾人本來的性靈,亦即大學所說的『明明德』的意思,明德就是佛性,前面的明,是使我們的佛性恢復光明,明明德,就是使我們的佛性恢復光明,其於上述兩義,故無極老母又稱明明上帝。

◎活佛老師在一代明師裡面所講的,有記載下來,各位就可以看這本書,作者把濟公活佛在凡塵辦道的過程,從開始到結束全部都闡述,而且都有根據,從大陸的所有各地區的公所,鄉鎮市公所,找到資料寫下來,可見作者很用心,幾個辦道的名稱都有記載,像在  老前人領導之下叫發一,發一組,有寶光、有基礎有非常多,大家辦的都是一樣,只是底下各辦各的道。辦的方式,辦的內容,各組活潑運用。所以後來的前人輩說:不要串壇,那樣會亂,所以就各辦各的,我們了解道是一樣,在請壇詞裡面就有講:見道成道,就是幫助道的發揮,沒有分門別派。

◎底下是文殊菩薩問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說:『文殊師利!般若波羅蜜

    這就是我們自性所具備的妙智慧,不是後天所學來的般若,我們要用自性所具備的智慧,到達波羅蜜,波羅蜜就是清淨的彼岸,沒有對待,非常愉悅的。就像我們在外面辛苦一天了,回到家了,很溫馨,那個也叫波羅蜜。用我們般若妙智慧到達清淨的境地,清淨的境界叫般若波羅蜜我們在凡塵所運用的聰明,都是我們落入後天以後有形有相,然後去學的,所以我們在修道的時候不要用,因為聰明都不肯吃虧,只想佔便宜,結果造了很多業

    所以我們要用本性所具備的妙智慧,祂可以幫助我們渡化眾生,幫助我們闡述真理,這個般若很重要,只要我們能夠在生活之中萬緣都放下,我們的般若祂就會慢慢產生,可是我們就是不肯把所學的放下,都不肯放掉,因為我們花了很多的時間、金錢去學的,學來的這些東西,都害我們造業。只要我們肯把凡塵所學的、所經過的、所知道的,都把它放下,我們那個靈明的覺性,祂會自己產生,很奧妙的,那個就叫般若。這個要自己能夠親身去體驗,你才會知道,祂的奧妙。

◎釋迦牟尼佛跟文殊師利講:『不以心意識來修行修道不要用心意識來修道,不會成道。

文殊師利問:『世尊!若般若波羅蜜不可取,就是不能住相,云何修行般若波羅蜜?

    不能住在形相裡面,那怎麼樣來修行般若波羅蜜?

釋迦牟尼佛回答,『佛告文殊師利:是修行非修行

    我們很努力,說:我很努力來修道,這個叫做生滅,很努力來修叫生,我們有疲倦、有懈怠的時候,那個叫滅。所以佛講的是修行非修行,就是走入不生不滅。說是修行非修行,已經在不生不滅的佛性上面

不以心意識故』,不用心意識。

文殊師利!心者聚義

    那個心就是聚合,你看我們的心,知道甲、乙、丙、丁,知道很多事情,聚會了才形成我們的心,我們才有心,這個心不要用,因為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不是這樣,這個叫做因緣聚會,聚,聚合在一起,叫做因緣聚會,緣聚則生,緣散就滅了,就是生滅的。心者聚義。

意者憶義

   我們的憶,就是回憶,以前有經過,以前有學過,以前知道過,那個叫做憶,這個也不要用。

◎『識者現知義

   顯現這個景相,顯現這個事情,顯現讓我們知道,那個叫做識。

所以『不以此心意識修行,般若波羅蜜

   不要用心意識來修行,因為心意識都是因緣聚會,都是生滅的,用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所以萬緣都放下了以後,那個就是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我們只要落入自己的情緒,都修不成道,那個不要用,心意識不要用,把它放下,萬緣放下以後,就是我們的佛知佛見,用那個來修,就叫般若波羅蜜。萬緣放下,就已經是佛知佛見,正知正見了,正確的知見,都沒有念頭叫正確的知見,我們用這個來修道,因為祂不生不滅,用這個來修可以成佛。我們用心意識來修,都六道輪迴,我們要了解不用心意識就已經在修行般若波羅蜜,就已經在修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

不以此修行是修行

    這就是了,這就是了,這個叫住相,我們要了解,我們說:很努力,就是這樣來做,竟然不對,為什麼?住相,了解意思嗎?按照這樣去做,按照這樣去修又不住相,那才是正確,那你說:啊!這樣就是對啊!那個又是住相。

◎後學時常講:「離相名佛

   你只要離開形相,你就是佛,我們都不住相,不管有形的相,還是沒有形的相都離開,你就是佛了。我們跟人家吵架,被人家罵的時候,是不是很難過,那就是住相,住在被罵的內容裡面,假如我們不住相,知道語言都是空的,不會難過,也不會生氣,我們真的能夠把握很簡單的原則四個字『離相名佛』,只要離開形相,你就是佛了。我們在凡塵是要背塵合覺,把凡塵放到背後不要管它了,合我們覺性,覺性要時時刻刻跟我們的生活合在一起,這樣就可以了。凡塵,凡塵事,凡塵都是污垢,它會污染我們的佛性,所以不要去沾惹那些塵垢,凡塵的污垢都讓它放到背後,跟覺性合在一起。我們合掌很有意思,因為我們右手做的事情,左手做的事情,都是凡塵的事,你這樣一合掌了,哇!凡塵的事沒辦法做,這個叫背塵,把凡塵拿到背後去,你只要雙手一合,良心都掏出來,叫做合覺,我們能夠背塵,能夠合覺,就在真理世界。能夠離相就叫佛,我們把這個綱要記得,然後引導自己去做,這樣就愈來愈理想了。所以我們不以心意識來修行,不以此修行是修行,就是不住相。

以無處是修行

    沒地方所在是修行,我們有地方所在叫住相,住相了就不是真的在修。

修行者,不依欲界、色界、無色界

   我們努力修行的時候,不要依三界,我們真正走入不生不滅的佛性狀態之中,就可以慢慢的引導自己不依賴三界。然後『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也不依賴三世,在日常生活裡面不要有三心,過去的已經過去了,你把它拉回來,拉不回來;未來也還沒到,你也不要去策劃未來,因為策畫趕不上變化,變化永遠比策畫快。也不要有現在心,因為我們說現在,它不住,現在已經過了,二秒,現在又過了二秒,沒有過去心,沒有未來心,沒有現在心,沒有三心、沒有四相、沒有分別整個呈現的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所以活在當下,就是這樣,沒有三界,沒有三世,沒有分別。

◎『非內外、非中間,如此修行是修行般若波羅蜜』。

   沒有內外,沒有中間,就是我們佛性無所不在,盡虛空遍法界,我們的佛性超出整個太陽系,整個虛空全部都是,都是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很寬廣的,沒有內也沒有外,沒有中間,這樣來修才真正的是在修行般若波羅蜜,有了般若妙智慧,到達清淨的境界,我們就已經實際在做了。

不修形色是修行般若

   相都是假的,虛幻不實在,因緣聚會借我們看的,因緣消失就沒有了。所以不修形色,這樣是修行般若。就已經在修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非地水火風是修行般若』,祂不是水火風土四大,我們的身體是水火風土四大,眾緣聚會借我們用,外面天地所有的一切,也是水火風土,所以水火風土是天地的元素,等到修證了以後,色跟空是一體的,色空不二,色就是空,空就是色。

    舉例來說,這個空間裡面有水、有火、有風、有土,「水」我們用壓縮機、冷氣機可以把水收集在一起,就可以看到空間中有水,「風」更容易知道,你一手動一手不動,它就有風,「火」我們感覺熱,那個就是火,我們身上也有熱氣,那個熱氣也是火。「土」就是灰塵,在空間裡面太陽光從空隙中照進來只有一小小的光線,就可以看到灰塵在飛。所以這個空間裡面,它有水火風土,我們證悟本性以後,我們可以借著空間的水火風土,化成一個身,或者化成一個景相,化成一棵樹,化成一個房子,就可以變化無常。

    重點是我們要先體會,很親切的本來面目,只要萬緣都放下,念頭都不要有,念頭就是業,我們在造業,就是起念,我們空閒的時候胡思亂想。要知道哦!那個已經在造業了,既然業因已經有,接緣了,因緣會合,形成果報,我們就要去接受我們修道了,行為的業不會去做,小的業從念頭來的,我們又可以從念頭把它消掉,不要起心動念,業沒有了,我們又可以利益眾生,以往的那些舊債可以還,新殃不造,是不是解脫了。

修道就是要這樣,不是靠別人幫我解脫,沒有辦法的,要自己做;我們在世的時候就已經在真理世界了要自己追求。

   【問】:不簡單,要念頭不生談何容易,我們一坐下來,就是第七意識的意。

劉講師答:所以我們要了解,第七識叫意根,第六識叫意識,六識為什麼會有作用,就是從第七來的,第七怎麼會有作用,就是從第八來,阿賴耶識是含藏識是如來藏,只有它可以恢復到本來就是佛,第八識含藏太多的善惡種子,第八就分化給第七意根,所以我們皺起眉頭在想事情,那都是第七識。第六意識很粗淺,我們碰到什麼現相了,就是六識,我們比較不會從意識裡面產生許多言行,可是我們要認識六根對六塵產生六識,然後我們皺起眉頭去想,都讓我們去造業。

   【問】:念頭也造業嗎?起念然後?

劉講師答:對!只要起念,業因就形成了

   【問】:那不做呢?

劉講師答:做了就很粗,起念很細,比如我們能保持沒有念,以往過去不管幾生幾世所有的善惡種子都在倉庫裡我們不會遇到現相,接受果報,可是只要你起心動念,不用去做,只要你起念,你就把以往的善惡種子拉來,跟你的想會合,因緣會合呈現果報讓你去接受。所以我們要了解,所有罪業都消滅,佛經裡面這樣講,為什麼?沒有念頭,你沒有念頭所有罪業都消滅。

   【問】:怎樣做到沒有念頭?追根究底,佛教裡面講念佛,念經,再來就自修,自修就是一心的坐著修。

劉講師答:所以這叫關鍵點,問就是問到關鍵所在,日常生活之中很容易起心動念,也很容易攀緣,所以要認識我們的佛性本體。我們生發的念頭叫做佛性的功能作用,只要了解它是功能作用,也不要斷掉它,參禪打坐就是要把這些功能作用斷掉,不要它,所以『六祖不贊成參禪打坐,也說:你只要認識,它是功能作用不要去攀緣。我們都是從功能作用去攀緣,沒有攝用又歸體,回到不生不滅佛性本體回來,所以佛經說:「攝用歸體」,收攝它作用,回歸到本體,這樣就對了。

   【問】:但是業造出來,是累劫所造的,今生所受的,跟累劫有沒有關係?

劉講師答:,累劫所造的那個叫遠因,現在念頭起了叫近因,有遠因有近因,會合了,我們就要接受果報。你萬緣放下就是一念止萬念,你努力萬緣放下,也是一念,這一念是不是把所有的都摒除?所以用一念來除掉所有萬緣,只要我們工夫肯做得久,熟了,那自然而然少了,能夠起心動念的動力不多,就已經漸漸少了。

   【問】:工夫,工夫從何而下?

劉講師答:就是從自己的萬緣放下開始。

  【問】:在佛教講念佛?

劉講師答:那個是對治。

   【問】:對治是沒辦法啊,外面亂紛紛嘛,那如何下工夫?唸佛也是一個對治的好方法?

劉講師答:對!念佛也是一個方法,我們要念佛就要念自心佛,不要念外佛,我們念自己的內心,念自佛,自身佛,這樣就不會用外面的形相來破除,用自己內心來克制。

   所以佛教都鼓勵人家念佛,念佛再怎麼念都不會有毛病,可是我們要了解六祖壇經機緣品最後一段,有偈語:「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六祖聽到了以後,說這個沒有見性,這樣修反而障礙

   六祖說:『惠能沒伎倆』,就是沒有法,沒有法沒有法執了,沒有伎倆,沒有法執。

   『不斷百思想』,不斷,為什麼不斷?百思想是佛性的功能作用,為什麼要斷?不斷百思想,

   『對境心數起』,對什麼境就呈什麼境。那個是佛性功能作用,然後說『菩提作麼長』,你每天生長,有生就有滅,菩提是覺那有生滅,所以六祖才說作麼長,你怎麼讓祂生長,祂是覺啊!所以從偈語裡面,就可以了解六祖不斷百思想,對境一樣心數起,對境一樣有起心,可是我們要了解,接下來那個就是造業的開始,可是六祖沒有,祂知道百思想是佛性的功能作用,對境心數起是佛性的功能作用,祂都知道,知道以後,知道就好,不會被它束縛,不會被它左右。

   【問】:老師跟六祖有通了,我們一般人沒那個本事,不容易啊。

劉講師答:可以的,在日常生活裡面,開始的時候就是強迫自己想到的時候,強制自己萬緣放下,沒有想到就沒有想到,想到的時候跟自己講萬緣放下,萬緣放下,你做一天就有一天的工夫,你只要努力做,我們的起心動念,本來力道很強,次數很密集,可是你只要這樣強制的萬緣放下,萬緣放下,它的力道就會愈來愈弱,然後次數愈來愈稀稀疏疏,沒有那麼密集,一下子出來,一下子又出來,不會了,所以只要你肯努力作,了解凡塵事都是虛幻不實在的,不要住在心上,住在心上容易起心動念,你知道全部都是假的,幹嘛去計較,自然起心動念就愈來愈沒力道,就會少了。那你做了久了,專注了,只要心往外攀緣了,把它拉回來,只要肯做萬緣放下,保證不一樣。起心動念,它不會憑空消失,絕對要做,也要觀照,觀照的本身,就是不生不滅佛性本體,誰能夠觀照?誰在觀照?佛性本體!能夠時時刻刻都在觀照,已經都是我們佛性在當家作主。

   【問】:一位作家寫了一篇文章,我印象很深刻,標題是吃葷吃素與佛何干?他舉了幾個例子(1)梁武帝引進佛教,叫全國來信,皇后很生氣,某天皇后叫人殺一隻狗,把狗肉刴細做成肉包子,藏在素包子裡,結果大和尚看到,告訴皇帝裡面有肉,包子不能吃,結果皇帝不吃,後來皇帝餓死了。

2)某天回去看老媽,老媽氣色不好,就夾一塊肉給他吃,孝不孝?

3)如果吃素的人可以升天,那牛羊都吃素了,也可以上天?

4)皇帝乾隆下江南,住在廟裡,隔天吃早餐看到只有皇帝有蛋,其他和尚都沒有,就下令全部每人一個蛋,住持說:皇帝有令,不從是要殺頭的,和尚唸偈語:內無體,外無精,他就給它超渡一下,從此南北方有吃蛋是葷素不同的認定,南方吃蛋,北方和尚不吃蛋,請問這如何?

劉講師答:那個叫做「個別現相」,他所描繪出來的都是很短暫的,我們修道要相信因果,他是把因果都撇開,叫做『撥無因果』,撥無因果是最可惡的,為什麼?你行善要做什麼?做惡都不用接受果報,所以不行的,我們要知道因果是定理,是決定的不是說你研究就有,不研究就沒有。因果是鐡定的,你相不相信,沒有關係,絕對有,絕對有因果。不相信因果的人,連呼吸也不要,你呼吸是因為要生存,那你也不用吃飯了。

   【問】:教的不同言論都不同,像基督教早餐吃漢堡,不影響去天堂,佛教我也去,也看到很多現象。

劉講師答:剛講的都是短暫的現相,我們不要把短暫的現相當成真理,真理祂是不變的,你所講的這些都會變,我們每一個地區的人文化背景都不一樣,要打破也很難。

◎這一段是在大藏經第十四冊,大藏經總共一百冊,每一冊的內容大概有一千頁,都是佛所講的經的本文,沒有註解。這一段主要是釋迦牟尼佛跟文殊菩薩講:『般若波羅蜜,不以心意識修行』,我們修行不要用心意識,在凡塵生活所用的都是心意識,佛教我們不要用,因為因緣聚會才有的東西,變化無常。要用不生不滅佛性本體來修道,不要用因緣,心是很多因緣聚合才有,意就是回憶,我們有經過有學過,知道了,然後呈現,也是因緣聚會。識就是顯現讓我們知道,也是因緣聚會,所以佛教我們修的時候,要用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來修,不要用因緣來修,因緣是生滅的,不要用生滅的來修。

   佛跟文殊說:般若波羅蜜,般若就是佛性本體,本體所產生的妙智慧,叫般若,不是我們落入凡塵後所學的,凡塵所學的叫聰明,那個不能叫般若,我們要把凡塵所學的,所知道的,全部都放下,般若才會呈現,般若的呈現,不是那麼容易,是因為我們不肯把所學所知道的放下。為什麼要放下呢?如老子所講:『滌除玄覽』,洗滌,把我們所知道的所學來的,把它洗滌乾淨,般若才會呈現。般若呈現等於是佛性本體,就可以回到本位,回到波羅蜜。波羅蜜就是沒有對待,很祥和的境界。所以釋迦牟尼佛跟文殊菩薩說:般若波羅蜜,不以心意識修行,因為心意識都是因緣聚會,緣聚則生,緣散則滅,所以不要用那個心意識來修行。

◎文殊菩薩就問:『世尊!若般若波羅蜜不可取

   外面的一切,不管是形相,不管是事情,全部都不要取,那個就叫般若,就已經是佛性本體。所以文殊菩薩問釋迦牟尼佛說:外面我們所學的一切都不要,那我們要怎麼修?怎麼樣來修般若波羅蜜?

佛就跟文殊菩薩講:『是修行、非修行,不以心意識故』。

   是修行非修行,因為我們努力來修行,那個叫生滅,現在努力發心來修叫生,等到懈怠了,放下了就叫滅,所以佛就講:修行的話非修行,已經努力在修行,可是沒有心意識,很努力在修行,心裡面都沒有動念,很努力在修行,可是都沒有心意識,那才叫修行。你說很努力在修,那個是生滅,佛不取這樣,你很努力修全部都沒有心意識,很精進的,那個才真正叫做修行。般若波羅蜜,跟凡塵的方法完全不一樣,我們凡塵說要精進,要努力哦,都是一面的生滅的,佛就講要用不生不滅的來修,你在修的時候,已經到佛的領域,佛的境界,已經是了,不要再等以後,現在就是。

◎我們要了解說是修行非修行,因為修行不修行,二邊,中道是沒有二邊,不生不滅的中道,才是真的在修行。釋迦牟尼佛跟文殊菩薩講:不以心意識,都沒有心意識,完全都是佛性本體,文殊師利!佛叫文殊師利的名字,然後對他說:『心者聚義』,我們的心就是聚,聚合很多,聚會很多,聚會很多集合在一起,才有心,無心才是真心,我們有心是生滅的,佛就講:我們的心就是知道了事情,然後很多念頭,聚會在一起才呈現,我們才有心,不然心在哪裡?我們努力的找,不可得,那個才是真心。你可以得到的,可得就可失,那個是二邊了,不追,不可得就不會失,不得不失就是中道,就是佛性本體了。所以我們要了解佛要我們摒除二邊,走入中道,中道就是佛性本體,不生不滅的。

    我們追求就是追求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如果我們能夠把祂啟發,然後培養茁壯長大,我們的色身,生死就沒關係了,現在我們還沒有把佛性本體啟發,等到色身沒有了,我們就會被業力推來現相。我們已經啟發了,有了,全部的注意力都在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上面,而且已經把權柄交給不生不滅的佛性,來指揮我們的身體,視聽言動,這樣的話,我們叫做率性而為,率性而為,沒有業,不造業,就不用受苦。

    所以我們啟發了以後,身體的生死、迷悟去來,都無關,已經在性分真常之中,真→不假。常→常住,已經跟整個天地整個宇宙合成一體。已經可以回到佛的本位,我們就是佛,我們每一個都是佛,那為什麼沒有成佛,就是因為有業還沒有了掉,我們現在是在了業當中,可是在了業的當下,我們又造業,業沒有還清,還要再來還,就這樣一直在六道輪迴,只要我們都沒有業,沒有業我們有德,就成佛了。然後在日常生活之中利益眾生,這樣累積我們的德,就可以坐在供桌上,受人家朝拜。

◎假如我們沒有德,供桌上坐不住,會跌下來,所以要培養,從性分裡面培養,茁壯長大跟整個虛空合成一體,這樣就可以千百億化身,渡化無量無邊的眾生,也可以到所有的佛世界,這樣才是真的行功德。所以我們在生活之中要用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不要讓身體的感官,當家作主,我們身體的感官當家作主,都造業,眼睛喜歡看,耳朵喜歡聽,鼻子喜歡聞,嘴巴喜歡吃,身體喜歡摸,意念喜歡想,都造業,都拉我們到地獄去,不要讓它作主。不要把權柄給它,我們要把權柄交給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要祂來指揮我們的視聽言動,率性而為,就好像天、地、白天、黑夜、春、夏、秋、冬全部都沒有業,不造業了,又利益眾生,舊業又了了,我們就可以回歸本位,很理想的。

   我們要自己克制,在生活之中習性很強,習性是既得利益,它累世六道輪迴太久,都已經習慣性,所以不知不覺習性就想指揮,所以我們要先認識習性,看是符、不符合佛性我們就把它修正,所以叫做修,修道,修,就是佛性沒有的把它改掉,佛性有的讓它恢復回來。凡塵虛幻不實在的,不要用那一種因緣聚會的心,心者聚義,意者憶義,就是回憶,我們過去所學的,所經過的,所知道的,那個憶,都是因緣。

識者現知義

    顯現讓我們知道,又是因緣聚會,因緣聚會的東西都是生滅,都不實在,所以不要用心意識來修道。我們凡人沒有研究,尤其道親都求道了,還沒有努力研究我們佛性本體,很可惜啊!我們都會講道很殊勝,殊勝在哪裡啊?講不出來,很殊勝就對了。就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們要把裡面的所以然發掘出來,到底是什麼樣的殊勝?

◎讓我們知道『不以此心意識修行』

   不要用這個來修行,這樣叫做般若波羅蜜;用不生不滅的本體在修行,那個已經是了,當下就在佛地了,不要說等以後歸空了,證入本位,不用等,現在就是,當下就是。所以我們要了解當下已經用般若就已經到波羅蜜。

『不以此修行,是修行』;不用心意識來修行,用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才是真的在修行。

  

活佛恩師慈訓:順從天意

你知不知道  你知不知道

你走了家園也變了,

你知不知道  你知不知道

相約的歸期已到

你走了  你走了  甜蜜的歡笑忘了

你知不知道   你知不知道………

順從天意訓中訓:

你有你心有你意

我有我的心意

只要與天相契

利益眾生慈悲做徹底

就可喜可賀   做事不可全想到自己…… 


◎劉講師課程在「金剛經第八片」解說:佛說大乘金剛經論

   從一代明師活佛老師在民國三十年,青州仁德壇講序文。當後學深入研究的時候,那聽講師、點傳師講課,都沒有深入經藏,後學在後天廟都蠻有程度出現,所以就希望再深入研究,那竟然就看不到這一本大乘金剛論,沒有。那後學就很奇怪啊,怎麼我們道的殊勝怎麼會沒有這一本大乘金剛論,所以後學從後天廟拿來,然後這個是我們再打字印的,那拿來一本它是比較小本,拿來希望就把它傳開,讓我們就整個都能夠接近大乘金剛論 

劉講師在涅槃經課程解說摘錄:

   只要你聽到涅槃經,聞是經名,聽到這個經的名稱就不會在四惡趣示現,都是在天道跟人道,最起碼啦都是天道、人道,所以佛就一直鼓勵我們能夠受持涅槃經。是後末世眾生福氣聽聞最上乘大涅槃經。

涅槃經】是釋迦牟尼佛進入涅槃之前,一日一夜所說。所以那個一日一夜所說,就已經一本大藏經非常大本,後學這個抄下來只不過十分之一而已,所以沒有全部抄,那因為很多對我們修道來講,有一些不關緊要,那不關緊要後學就不抄。就抄比較讓我們要知道、要怎麼樣去改進,這一些內容。內容大致是將示現凡塵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做一個總結,就是做一個結論

所說的()、一切漸法(漸修的方法)

()、頓法(就是馬上從凡夫地一直直升到佛地)

()、不定法(就是不固定,我們凡塵所有的一切法都是不定法)

()、秘密法(不公開講的一些秘密法)

()、權法(方便)

()、實法(十箱法門)

()、通教(就是大家都要了解的)

()、別教(個別的教化)

()、圓教(圓滿的教化)

()、密教(秘密教,像密宗就屬於密教部)

(十一)、及制定戒律的因由(為什麼要制定戒律)

做個交代,大慈大悲的胸懷表露無遺,熱切期盼眾生修證成佛,脫離苦海(不要再六道輪迴裡面),在這之前講說的經典,大部份都是隨機誘導,循循善誘,並非究竟了義之教(就是不是要我們回歸到本位的那一種教法),而涅槃經已是最後施教,不能再藏秘密,所以內容皆是了義(就是究竟了義),看的時候心裡要有準備接收真理的態度。

   所以我們要了解,性理心法你一定要聽要做,實際的領悟,實際的你親證,這樣你就在了,你當然會講啊,你講出來是你自己做的,就不會錯。然後你的信心,你佛性的正定,你佛性的般若,你看喔,後學國民小學沒有畢業證書,後學第一天來講課,後學就講你若有問題你就提出來,後學盡量的來回答,真的是我嗎?所以要了解到,當各位在問問題的時候,後學都把這個劉芳村撇開了,全部都是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然後我從佛性本體發揮般若妙智慧來回答你問題,不是我(劉芳村)、真的不是我。

   不然你從六祖壇經、道德經、楞嚴經、金剛經...,你蒐集所有問答課後問答你聽聽看,哪一個有辦法你學的時候學到這個狀態,都很超越的,各位有的可能沒有從六祖壇經開始跟,道德經、楞嚴經一直跟下來,沒有那麼久的時間,可是你把課後問答全部收集來聽,你深入了以後你就會靜下心來,好,我來看看裡面說什麼,以那一種心你就會有所得,真的你會進入,已經心放空了,進入了。 


附記參考:

白陽大開普渡一世修一世成機會,趕快把握安座自己的自性佛堂,三曹大開普度這一世有緣遇上了,濟公活佛恩師已成佛,我們何其榮幸『拜佛為師,不用再去外面拜人為師道真理真天命真。

活佛恩師慈語:

『入我門者不貧』→進入佛性本體則不貧。

 『出我門者不富』→不認識佛性本體不富則六道淪迴。

所以處處都是道場,修道不用找時間、不用找地點,認識自己的佛性,不用往外找佛,佛在自身,找你自己的佛,認識正確的修行方法在有身之年把握。修行路上大家同修共辦感恩布施懺悔互相勉勵,以報答天恩師德以及大開普渡殊聖因緣的相聚,而劉講師用其一生的生命佈施解說最上乘佛法的殊聖因緣,點點滴滴,劉芳村講師犧牲自己,讓眾生踏著肩膀成佛,如寒蟬淒切留業潤生,燃燒自己把佛性美麗的光芒,照亮許多無助的眾生,找到真正修行的三寶心法、性理真傳、萬緣放下一念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