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0年12月18日 星期五

涅槃經摘錄:修道─王氏佛堂(一)

 劉芳村講師詳細解說涅槃經摘錄:修道─王氏佛堂()

附錄:台南同義宮涅槃經第五片課後問答6:所以我們都是 老母的分靈,如何解釋?和同一個佛性有什麼關係?(此時劉講師回答這個問題,現場發了一張講義:『修道』)

 本文:

一代明師記述活佛老師在凡塵辦道的經歷,及闡述道的寶貴,把其中一段很重要的真理,在這裡加以發揚光大,老師為了讓大家更了解「明明上帝」,「無極老母」的慈懷,有一番清楚的闡述,先天原始本體,無形無名,伏羲氏畫先天八卦,以圓圈象之,又一畫開天,取「一」字以代之。取其義曰「無極」,即至極無以復加之義,因無極有生育天、地、人類、萬物的功能,是由無形而生有形,是為母,所以稱之為「無極老母」,且無極既能生育天地萬物,而為天地萬物之主宰。所以其中參贊化育,運用萬能,定有至神,其體為理,其中為神,因稱此神曰「上帝」。

再吾人降生之初,天所賦予之性靈,本極光明,嗣後被物慾所蔽,失去本來靈明,故欲恢復本來靈明,必須為善去惡,清心寡慾,使靈明復明,所以稱曰為「明明」,即是復明吾人本來的性靈,亦即大學所說的『明明德』的意思,於上述兩義,故無極老母又稱明明上帝。

 

大藏經第十四冊495

文殊師利!般若波羅蜜不以心意識修行。」

「世尊!若般若波羅蜜不可取,云何修行般若波羅蜜?」

佛告文殊師利:「是修行非修行,不以心意識故。文殊師利!心者聚義,意者憶義,識者現知義,不以此心意識修行般若波羅蜜,不以此修行是修行。 


※劉芳村講師詳細解說修道內容:

恭錄自:

劉芳村講師詳細解說涅槃經摘錄:修道─王氏佛堂()

(感謝各位前賢們提供文字檔。文字僅供參考,若有誤謬,要以劉講師講課原音為主)

◎我們現在沾到上天大開普渡,也都求道了。道的殊勝,我們沒有研究這個不知道祂的殊勝在哪裡?既然已經求道了,一定要研究,要了解。然後進入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本體。我們就可以跟諸佛一樣,千百億化身。可以跟諸佛一樣不用在凡塵苦海沈溺了。我們沒有去啟發我們的佛性,所以我們都不認識、不知道我們就是佛,都跟著凡塵的潮流走就這樣,然後盲目的追求有形有相的名利。我們要了解凡塵的所有一切都虛幻不實在,都是假的、都不真。只是我們把不真的凡塵現象當成真的,就是因為這樣才造了很多業,才受苦,所以我們研究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不造業就不用受苦。

◎我們求道的表文,那是很神聖的,水官大帝接了表文,拿到地府閻羅王那邊,把我們在生死簿裡面的名字劃掉,只要表文裡面有你的名字,你在地府的名字就會劃掉,不屬於地府管了,以後你可以上天了,所以能求道是很殊勝的!因為後學有當過乩童,有經歷過一個過程,有一個朋友跟閻羅王是好朋友,他問閻羅王:我的名字有沒有在生死簿裡面?有啊!那能不能把我劃掉,我們是好朋友呀!閻王說:不可以呀!這是上天的事,你要有這張表文,上面有你的名字,然後從水官大帝那邊送過來,我才可以劃掉。所以我們要了解,求道很不容易求道以後,只要不反道敗德,絕對不用去地府。不要反道敗德,就是不要講道的壞話,不要拉人做壞事,如果那樣的話,雖然你劃掉也一樣上不了天,所以這是很神聖的。有人會問:既然名字都已經劃掉了,沒有了,那反道敗德怎麼辦?上天也有天牢,就要到天上去接受上天的磨煉,祂把你訓練,讓你能夠把所有的不善都去掉,這要經過蠻長的時間。

釋迦牟尼佛說過:我們眾生畢竟成佛,絕對可以成佛,時間的早晚而已。也說:我們六道輪迴太久了,有人的身體的時候都不知道好好的把握,好好的修,一失人身,萬劫難復就進入三惡道,在三惡道受苦,佛說:非常久!時間非常的長所以我們有人的身體的時候。趕快把握,又是上天大開普渡,讓我們可以回到本來,機會很難得,所以我們要借著這個機會趕快修證,回到佛的本位。

    我們求道的時候,跟我們說萬八逍遙,就是一萬零八百年,你可以逍遙自在,超過一萬零八百年,就不掛保證了。點傳師一點玄關的時候,那個時候叫授記,授記就是說你有成佛的資格,你可以成佛,要不要就要看你自己。你要的話,要把你自己累世的寃欠都還掉,然後在這一生中儘量利益眾生,能夠使眾生走入善道,走入修道,走入成佛的本位,我們下一個元會要不要來?就可以自己主張了。假如我們沒有修證,而是只有萬八逍遙,萬八逍遙以後,天地混沌了,下個元會開始,人類降世,我們又到凡塵來治理凡間。都是這樣一直在輪迴所以要了解上乘佛法很不容易聽到,都是要有根器,要自己累積善,善已經生根,有善根,又成熟,才可以聽到上乘佛法,我們才能夠了解,能夠接受。

◎各位前賢!如果有經驗的話,有時候想看經典,一攤開經書,眼睛就很澀,然後一直想睡覺,各位要了解,那是自己產生的障礙,所以看不下去。假如我們能看得下去,又能夠了解他的意思,那真的是累世都有修,都是很難得的。所以一定要把握現在有人的身體,趁著自己有主張的時候全部集中,來啟發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讓祂恢復光明,恢復清淨,這樣我們在凡塵就已經跟佛一樣了,不用等以後,現在就已經是了。我們都會講當下,你活在當下,當下,它沒有過去心,沒有現在心,也沒有未來心,沒有三心就沒有四相,沒有分別心了,整個佛性呈現,佛性整個呈現,就是真理世界,佛就是這樣,所以我們都可以做到。

◎我們要把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啟發出來。在凡塵把祂用在日常生活中,讓祂能夠茁壯長大,甚至生活的時候都已經是佛了。我們內心自己會知道,因為佛在自身,身外無佛,所以要了解,佛就在自身,十方諸佛同一個法身,你要是往外找,就已經分別心了,找不到佛的,要向自己的內心找,那個了了分明,那個覺性就是佛。儒家講:仁、義、禮、智、信,信居中,統四端,兼萬善,四就是東、西、南、北,仁、義、禮、智,信在中間,就是要相信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可是我們都很缺欠,不相信自己的佛性。所以都想向外追求,我們外面追求到的法,就有法執,有法執就有我執。我執、法執是障礙我們成佛最主要的原因,所以要修就是要去掉我執,跟法執,這二個能去掉就能夠成就。

◎有一本書叫「一代明師」,它是記述濟公活佛在凡塵辦道的經過,後學把裡面對我們比較有關係的抄錄出來。一代明師記述活佛老師在凡塵辦道的經歷,我們拜仙佛為師,就是我們的老師→活佛老師在凡塵的時候祂辦道的經歷,全部都寫下來;以及闡述道的寶貴,活佛老師講道的寶貴,把其中一段很重要的真理,在這裡加以發揚光大,濟公活佛在凡塵的時候所說的。老師為了讓大家更了解「明明上帝」,我們參辭駕第一個就是明明上帝,「無極老母」的慈懷,有一番清楚的闡述,詳細的把它說出來:『先天原始本體,無形無名,天地之先叫做先天,先天原始的本體,無形無名本來沒有形相』,也沒有名稱,是什麼都沒有,那個叫先天。已經有天地,有形相以後,才有我們人就叫後天。我們就是要追求這個無形無名的本體。所以很殊勝的。

◎伏羲氏畫先天八卦,以圓圈象之,一個圓圈就是無極,用無極來代表,原始的本體,那麼又一畫開天,取「一」字以代之。所以開始的時候是無極,無極用一個圓圈來代表,然後把圓圈切斷拉直,就變成一,以往的聖賢都跟我們講:知得一萬事畢。你知道一的話,萬事萬物都畢業了,因為一是根源。我們又可以濃縮變成一點,那一點就是玄關,就是老師借著點傳師幫我們點的那個玄關。取其義曰「無極」,活佛老師講:用圓圈代表,然後用一又來代表。取其義叫做無極,即至極無以復加之義,已經到頂點,沒有辦法再加叫無極。因無極有生育天、地、人類、萬物的功能,這個無極可以生育天地、可以生育人類、萬物的功能,是由無形而生有形,從無形然後生有形,是為母,就是生,生就是母,所以稱之為「無極老母」,就是無極老母,且無極既能生育天地萬物,而為天地萬物之主宰。

◎無極是生天地生人生萬物,為天地萬物的主宰。所以其中參贊化育,運用萬能,定有至神,那個沒有形相的變化,那個至神,其體為理,那個體就是理,以理為體,理體,理體,在我們人就是性體,就是不生不滅的佛性,其中為神,因稱此神曰「上帝」,所以我們稱祂叫做上帝。再吾人降生之初,就是人類到這個現相來,天所賦予之性靈,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極光明,我們的本性本來非常光明。嗣後被物慾所蔽,氣稟所拘,那個光明不見了。我們追求現相,追求感官的享受,所以造了很多業。失去本來靈明,我們本來的靈明已經失去了,所以我們現在修道,就是要恢復,把氣稟所拘,物欲所蔽,能夠撥開,能夠看清楚,不被氣稟所拘,物欲所蔽,這樣就可以恢復我們的靈明,本來光明。故欲恢復本來靈明,必須為善去惡,就是要行善,把惡的全部去掉。清心寡慾,就能清心,慾望少一點,慾望是無底深淵,我們追求的慾望都沒有滿足的時候,所以一定要知足,知足才能夠常樂。在凡塵必須為善去惡,清心寡欲,就可以使我們本性恢復祂的光明。使靈明復明,所以稱曰為「明明」,即是復明吾人本來的性靈,亦即大學所說的『明明德』的意思,明德就是佛性,前面的明,是使我們的佛性恢復光明,明明德,就是使我們的佛性恢復光明,其於上述兩義,故無極老母又稱明明上帝。

◎活佛老師在一代明師裡面所講的,有記載下來,各位就可以看這本書,作者把濟公活佛在凡塵辦道的過程,從開始到結束全部都闡述,而且都有根據,從大陸的所有各地區的公所,鄉鎮市公所,找到資料寫下來,可見作者很用心,幾個辦道的名稱都有記載,像在  老前人領導之下叫發一,發一組,有寶光、有基礎有非常多,大家辦的都是一樣,只是底下各辦各的道。辦的方式,辦的內容,各組活潑運用。所以後來的前人輩說:不要串壇,那樣會亂,所以就各辦各的,我們了解道是一樣,在請壇詞裡面就有講:見道成道,就是幫助道的發揮,沒有分門別派。

◎底下是文殊菩薩問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說:『文殊師利!般若波羅蜜

    這就是我們自性所具備的妙智慧,不是後天所學來的般若,我們要用自性所具備的智慧,到達波羅蜜,波羅蜜就是清淨的彼岸,沒有對待,非常愉悅的。就像我們在外面辛苦一天了,回到家了,很溫馨,那個也叫波羅蜜。用我們般若妙智慧到達清淨的境地,清淨的境界叫般若波羅蜜我們在凡塵所運用的聰明,都是我們落入後天以後有形有相,然後去學的,所以我們在修道的時候不要用,因為聰明都不肯吃虧,只想佔便宜,結果造了很多業

    所以我們要用本性所具備的妙智慧,祂可以幫助我們渡化眾生,幫助我們闡述真理,這個般若很重要,只要我們能夠在生活之中萬緣都放下,我們的般若祂就會慢慢產生,可是我們就是不肯把所學的放下,都不肯放掉,因為我們花了很多的時間、金錢去學的,學來的這些東西,都害我們造業。只要我們肯把凡塵所學的、所經過的、所知道的,都把它放下,我們那個靈明的覺性,祂會自己產生,很奧妙的,那個就叫般若。這個要自己能夠親身去體驗,你才會知道,祂的奧妙。

◎釋迦牟尼佛跟文殊師利講:『不以心意識來修行修道不要用心意識來修道,不會成道。

文殊師利問:『世尊!若般若波羅蜜不可取,就是不能住相,云何修行般若波羅蜜?

    不能住在形相裡面,那怎麼樣來修行般若波羅蜜?

釋迦牟尼佛回答,『佛告文殊師利:是修行非修行

    我們很努力,說:我很努力來修道,這個叫做生滅,很努力來修叫生,我們有疲倦、有懈怠的時候,那個叫滅。所以佛講的是修行非修行,就是走入不生不滅。說是修行非修行,已經在不生不滅的佛性上面

不以心意識故』,不用心意識。

文殊師利!心者聚義

    那個心就是聚合,你看我們的心,知道甲、乙、丙、丁,知道很多事情,聚會了才形成我們的心,我們才有心,這個心不要用,因為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不是這樣,這個叫做因緣聚會,聚,聚合在一起,叫做因緣聚會,緣聚則生,緣散就滅了,就是生滅的。心者聚義。

意者憶義

   我們的憶,就是回憶,以前有經過,以前有學過,以前知道過,那個叫做憶,這個也不要用。

◎『識者現知義

   顯現這個景相,顯現這個事情,顯現讓我們知道,那個叫做識。

所以『不以此心意識修行,般若波羅蜜

   不要用心意識來修行,因為心意識都是因緣聚會,都是生滅的,用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所以萬緣都放下了以後,那個就是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我們只要落入自己的情緒,都修不成道,那個不要用,心意識不要用,把它放下,萬緣放下以後,就是我們的佛知佛見,用那個來修,就叫般若波羅蜜。萬緣放下,就已經是佛知佛見,正知正見了,正確的知見,都沒有念頭叫正確的知見,我們用這個來修道,因為祂不生不滅,用這個來修可以成佛。我們用心意識來修,都六道輪迴,我們要了解不用心意識就已經在修行般若波羅蜜,就已經在修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

不以此修行是修行

    這就是了,這就是了,這個叫住相,我們要了解,我們說:很努力,就是這樣來做,竟然不對,為什麼?住相,了解意思嗎?按照這樣去做,按照這樣去修又不住相,那才是正確,那你說:啊!這樣就是對啊!那個又是住相。

◎後學時常講:「離相名佛

   你只要離開形相,你就是佛,我們都不住相,不管有形的相,還是沒有形的相都離開,你就是佛了。我們跟人家吵架,被人家罵的時候,是不是很難過,那就是住相,住在被罵的內容裡面,假如我們不住相,知道語言都是空的,不會難過,也不會生氣,我們真的能夠把握很簡單的原則四個字『離相名佛』,只要離開形相,你就是佛了。我們在凡塵是要背塵合覺,把凡塵放到背後不要管它了,合我們覺性,覺性要時時刻刻跟我們的生活合在一起,這樣就可以了。凡塵,凡塵事,凡塵都是污垢,它會污染我們的佛性,所以不要去沾惹那些塵垢,凡塵的污垢都讓它放到背後,跟覺性合在一起。我們合掌很有意思,因為我們右手做的事情,左手做的事情,都是凡塵的事,你這樣一合掌了,哇!凡塵的事沒辦法做,這個叫背塵,把凡塵拿到背後去,你只要雙手一合,良心都掏出來,叫做合覺,我們能夠背塵,能夠合覺,就在真理世界。能夠離相就叫佛,我們把這個綱要記得,然後引導自己去做,這樣就愈來愈理想了。所以我們不以心意識來修行,不以此修行是修行,就是不住相。

以無處是修行

    沒地方所在是修行,我們有地方所在叫住相,住相了就不是真的在修。

修行者,不依欲界、色界、無色界

   我們努力修行的時候,不要依三界,我們真正走入不生不滅的佛性狀態之中,就可以慢慢的引導自己不依賴三界。然後『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也不依賴三世,在日常生活裡面不要有三心,過去的已經過去了,你把它拉回來,拉不回來;未來也還沒到,你也不要去策劃未來,因為策畫趕不上變化,變化永遠比策畫快。也不要有現在心,因為我們說現在,它不住,現在已經過了,二秒,現在又過了二秒,沒有過去心,沒有未來心,沒有現在心,沒有三心、沒有四相、沒有分別整個呈現的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所以活在當下,就是這樣,沒有三界,沒有三世,沒有分別。

◎『非內外、非中間,如此修行是修行般若波羅蜜』。

   沒有內外,沒有中間,就是我們佛性無所不在,盡虛空遍法界,我們的佛性超出整個太陽系,整個虛空全部都是,都是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很寬廣的,沒有內也沒有外,沒有中間,這樣來修才真正的是在修行般若波羅蜜,有了般若妙智慧,到達清淨的境界,我們就已經實際在做了。

不修形色是修行般若

   相都是假的,虛幻不實在,因緣聚會借我們看的,因緣消失就沒有了。所以不修形色,這樣是修行般若。就已經在修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非地水火風是修行般若』,祂不是水火風土四大,我們的身體是水火風土四大,眾緣聚會借我們用,外面天地所有的一切,也是水火風土,所以水火風土是天地的元素,等到修證了以後,色跟空是一體的,色空不二,色就是空,空就是色。

    舉例來說,這個空間裡面有水、有火、有風、有土,「水」我們用壓縮機、冷氣機可以把水收集在一起,就可以看到空間中有水,「風」更容易知道,你一手動一手不動,它就有風,「火」我們感覺熱,那個就是火,我們身上也有熱氣,那個熱氣也是火。「土」就是灰塵,在空間裡面太陽光從空隙中照進來只有一小小的光線,就可以看到灰塵在飛。所以這個空間裡面,它有水火風土,我們證悟本性以後,我們可以借著空間的水火風土,化成一個身,或者化成一個景相,化成一棵樹,化成一個房子,就可以變化無常。

    重點是我們要先體會,很親切的本來面目,只要萬緣都放下,念頭都不要有,念頭就是業,我們在造業,就是起念,我們空閒的時候胡思亂想。要知道哦!那個已經在造業了,既然業因已經有,接緣了,因緣會合,形成果報,我們就要去接受我們修道了,行為的業不會去做,小的業從念頭來的,我們又可以從念頭把它消掉,不要起心動念,業沒有了,我們又可以利益眾生,以往的那些舊債可以還,新殃不造,是不是解脫了。

修道就是要這樣,不是靠別人幫我解脫,沒有辦法的,要自己做;我們在世的時候就已經在真理世界了要自己追求。

   【問】:不簡單,要念頭不生談何容易,我們一坐下來,就是第七意識的意。

劉講師答:所以我們要了解,第七識叫意根,第六識叫意識,六識為什麼會有作用,就是從第七來的,第七怎麼會有作用,就是從第八來,阿賴耶識是含藏識是如來藏,只有它可以恢復到本來就是佛,第八識含藏太多的善惡種子,第八就分化給第七意根,所以我們皺起眉頭在想事情,那都是第七識。第六意識很粗淺,我們碰到什麼現相了,就是六識,我們比較不會從意識裡面產生許多言行,可是我們要認識六根對六塵產生六識,然後我們皺起眉頭去想,都讓我們去造業。

   【問】:念頭也造業嗎?起念然後?

劉講師答:對!只要起念,業因就形成了

   【問】:那不做呢?

劉講師答:做了就很粗,起念很細,比如我們能保持沒有念,以往過去不管幾生幾世所有的善惡種子都在倉庫裡我們不會遇到現相,接受果報,可是只要你起心動念,不用去做,只要你起念,你就把以往的善惡種子拉來,跟你的想會合,因緣會合呈現果報讓你去接受。所以我們要了解,所有罪業都消滅,佛經裡面這樣講,為什麼?沒有念頭,你沒有念頭所有罪業都消滅。

   【問】:怎樣做到沒有念頭?追根究底,佛教裡面講念佛,念經,再來就自修,自修就是一心的坐著修。

劉講師答:所以這叫關鍵點,問就是問到關鍵所在,日常生活之中很容易起心動念,也很容易攀緣,所以要認識我們的佛性本體。我們生發的念頭叫做佛性的功能作用,只要了解它是功能作用,也不要斷掉它,參禪打坐就是要把這些功能作用斷掉,不要它,所以『六祖不贊成參禪打坐,也說:你只要認識,它是功能作用不要去攀緣。我們都是從功能作用去攀緣,沒有攝用又歸體,回到不生不滅佛性本體回來,所以佛經說:「攝用歸體」,收攝它作用,回歸到本體,這樣就對了。

   【問】:但是業造出來,是累劫所造的,今生所受的,跟累劫有沒有關係?

劉講師答:,累劫所造的那個叫遠因,現在念頭起了叫近因,有遠因有近因,會合了,我們就要接受果報。你萬緣放下就是一念止萬念,你努力萬緣放下,也是一念,這一念是不是把所有的都摒除?所以用一念來除掉所有萬緣,只要我們工夫肯做得久,熟了,那自然而然少了,能夠起心動念的動力不多,就已經漸漸少了。

   【問】:工夫,工夫從何而下?

劉講師答:就是從自己的萬緣放下開始。

  【問】:在佛教講念佛?

劉講師答:那個是對治。

   【問】:對治是沒辦法啊,外面亂紛紛嘛,那如何下工夫?唸佛也是一個對治的好方法?

劉講師答:對!念佛也是一個方法,我們要念佛就要念自心佛,不要念外佛,我們念自己的內心,念自佛,自身佛,這樣就不會用外面的形相來破除,用自己內心來克制。

   所以佛教都鼓勵人家念佛,念佛再怎麼念都不會有毛病,可是我們要了解六祖壇經機緣品最後一段,有偈語:「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六祖聽到了以後,說這個沒有見性,這樣修反而障礙

   六祖說:『惠能沒伎倆』,就是沒有法,沒有法沒有法執了,沒有伎倆,沒有法執。

   『不斷百思想』,不斷,為什麼不斷?百思想是佛性的功能作用,為什麼要斷?不斷百思想,

   『對境心數起』,對什麼境就呈什麼境。那個是佛性功能作用,然後說『菩提作麼長』,你每天生長,有生就有滅,菩提是覺那有生滅,所以六祖才說作麼長,你怎麼讓祂生長,祂是覺啊!所以從偈語裡面,就可以了解六祖不斷百思想,對境一樣心數起,對境一樣有起心,可是我們要了解,接下來那個就是造業的開始,可是六祖沒有,祂知道百思想是佛性的功能作用,對境心數起是佛性的功能作用,祂都知道,知道以後,知道就好,不會被它束縛,不會被它左右。

   【問】:老師跟六祖有通了,我們一般人沒那個本事,不容易啊。

劉講師答:可以的,在日常生活裡面,開始的時候就是強迫自己想到的時候,強制自己萬緣放下,沒有想到就沒有想到,想到的時候跟自己講萬緣放下,萬緣放下,你做一天就有一天的工夫,你只要努力做,我們的起心動念,本來力道很強,次數很密集,可是你只要這樣強制的萬緣放下,萬緣放下,它的力道就會愈來愈弱,然後次數愈來愈稀稀疏疏,沒有那麼密集,一下子出來,一下子又出來,不會了,所以只要你肯努力作,了解凡塵事都是虛幻不實在的,不要住在心上,住在心上容易起心動念,你知道全部都是假的,幹嘛去計較,自然起心動念就愈來愈沒力道,就會少了。那你做了久了,專注了,只要心往外攀緣了,把它拉回來,只要肯做萬緣放下,保證不一樣。起心動念,它不會憑空消失,絕對要做,也要觀照,觀照的本身,就是不生不滅佛性本體,誰能夠觀照?誰在觀照?佛性本體!能夠時時刻刻都在觀照,已經都是我們佛性在當家作主。

   【問】:一位作家寫了一篇文章,我印象很深刻,標題是吃葷吃素與佛何干?他舉了幾個例子(1)梁武帝引進佛教,叫全國來信,皇后很生氣,某天皇后叫人殺一隻狗,把狗肉刴細做成肉包子,藏在素包子裡,結果大和尚看到,告訴皇帝裡面有肉,包子不能吃,結果皇帝不吃,後來皇帝餓死了。

2)某天回去看老媽,老媽氣色不好,就夾一塊肉給他吃,孝不孝?

3)如果吃素的人可以升天,那牛羊都吃素了,也可以上天?

4)皇帝乾隆下江南,住在廟裡,隔天吃早餐看到只有皇帝有蛋,其他和尚都沒有,就下令全部每人一個蛋,住持說:皇帝有令,不從是要殺頭的,和尚唸偈語:內無體,外無精,他就給它超渡一下,從此南北方有吃蛋是葷素不同的認定,南方吃蛋,北方和尚不吃蛋,請問這如何?

劉講師答:那個叫做「個別現相」,他所描繪出來的都是很短暫的,我們修道要相信因果,他是把因果都撇開,叫做『撥無因果』,撥無因果是最可惡的,為什麼?你行善要做什麼?做惡都不用接受果報,所以不行的,我們要知道因果是定理,是決定的不是說你研究就有,不研究就沒有。因果是鐡定的,你相不相信,沒有關係,絕對有,絕對有因果。不相信因果的人,連呼吸也不要,你呼吸是因為要生存,那你也不用吃飯了。

   【問】:教的不同言論都不同,像基督教早餐吃漢堡,不影響去天堂,佛教我也去,也看到很多現象。

劉講師答:剛講的都是短暫的現相,我們不要把短暫的現相當成真理,真理祂是不變的,你所講的這些都會變,我們每一個地區的人文化背景都不一樣,要打破也很難。

◎這一段是在大藏經第十四冊,大藏經總共一百冊,每一冊的內容大概有一千頁,都是佛所講的經的本文,沒有註解。這一段主要是釋迦牟尼佛跟文殊菩薩講:『般若波羅蜜,不以心意識修行』,我們修行不要用心意識,在凡塵生活所用的都是心意識,佛教我們不要用,因為因緣聚會才有的東西,變化無常。要用不生不滅佛性本體來修道,不要用因緣,心是很多因緣聚合才有,意就是回憶,我們有經過有學過,知道了,然後呈現,也是因緣聚會。識就是顯現讓我們知道,也是因緣聚會,所以佛教我們修的時候,要用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來修,不要用因緣來修,因緣是生滅的,不要用生滅的來修。

   佛跟文殊說:般若波羅蜜,般若就是佛性本體,本體所產生的妙智慧,叫般若,不是我們落入凡塵後所學的,凡塵所學的叫聰明,那個不能叫般若,我們要把凡塵所學的,所知道的,全部都放下,般若才會呈現,般若的呈現,不是那麼容易,是因為我們不肯把所學所知道的放下。為什麼要放下呢?如老子所講:『滌除玄覽』,洗滌,把我們所知道的所學來的,把它洗滌乾淨,般若才會呈現。般若呈現等於是佛性本體,就可以回到本位,回到波羅蜜。波羅蜜就是沒有對待,很祥和的境界。所以釋迦牟尼佛跟文殊菩薩說:般若波羅蜜,不以心意識修行,因為心意識都是因緣聚會,緣聚則生,緣散則滅,所以不要用那個心意識來修行。

◎文殊菩薩就問:『世尊!若般若波羅蜜不可取

   外面的一切,不管是形相,不管是事情,全部都不要取,那個就叫般若,就已經是佛性本體。所以文殊菩薩問釋迦牟尼佛說:外面我們所學的一切都不要,那我們要怎麼修?怎麼樣來修般若波羅蜜?

佛就跟文殊菩薩講:『是修行、非修行,不以心意識故』。

   是修行非修行,因為我們努力來修行,那個叫生滅,現在努力發心來修叫生,等到懈怠了,放下了就叫滅,所以佛就講:修行的話非修行,已經努力在修行,可是沒有心意識,很努力在修行,心裡面都沒有動念,很努力在修行,可是都沒有心意識,那才叫修行。你說很努力在修,那個是生滅,佛不取這樣,你很努力修全部都沒有心意識,很精進的,那個才真正叫做修行。般若波羅蜜,跟凡塵的方法完全不一樣,我們凡塵說要精進,要努力哦,都是一面的生滅的,佛就講要用不生不滅的來修,你在修的時候,已經到佛的領域,佛的境界,已經是了,不要再等以後,現在就是。

◎我們要了解說是修行非修行,因為修行不修行,二邊,中道是沒有二邊,不生不滅的中道,才是真的在修行。釋迦牟尼佛跟文殊菩薩講:不以心意識,都沒有心意識,完全都是佛性本體,文殊師利!佛叫文殊師利的名字,然後對他說:『心者聚義』,我們的心就是聚,聚合很多,聚會很多,聚會很多集合在一起,才有心,無心才是真心,我們有心是生滅的,佛就講:我們的心就是知道了事情,然後很多念頭,聚會在一起才呈現,我們才有心,不然心在哪裡?我們努力的找,不可得,那個才是真心。你可以得到的,可得就可失,那個是二邊了,不追,不可得就不會失,不得不失就是中道,就是佛性本體了。所以我們要了解佛要我們摒除二邊,走入中道,中道就是佛性本體,不生不滅的。

    我們追求就是追求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如果我們能夠把祂啟發,然後培養茁壯長大,我們的色身,生死就沒關係了,現在我們還沒有把佛性本體啟發,等到色身沒有了,我們就會被業力推來現相。我們已經啟發了,有了,全部的注意力都在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上面,而且已經把權柄交給不生不滅的佛性,來指揮我們的身體,視聽言動,這樣的話,我們叫做率性而為,率性而為,沒有業,不造業,就不用受苦。

    所以我們啟發了以後,身體的生死、迷悟去來,都無關,已經在性分真常之中,真→不假。常→常住,已經跟整個天地整個宇宙合成一體。已經可以回到佛的本位,我們就是佛,我們每一個都是佛,那為什麼沒有成佛,就是因為有業還沒有了掉,我們現在是在了業當中,可是在了業的當下,我們又造業,業沒有還清,還要再來還,就這樣一直在六道輪迴,只要我們都沒有業,沒有業我們有德,就成佛了。然後在日常生活之中利益眾生,這樣累積我們的德,就可以坐在供桌上,受人家朝拜。

◎假如我們沒有德,供桌上坐不住,會跌下來,所以要培養,從性分裡面培養,茁壯長大跟整個虛空合成一體,這樣就可以千百億化身,渡化無量無邊的眾生,也可以到所有的佛世界,這樣才是真的行功德。所以我們在生活之中要用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不要讓身體的感官,當家作主,我們身體的感官當家作主,都造業,眼睛喜歡看,耳朵喜歡聽,鼻子喜歡聞,嘴巴喜歡吃,身體喜歡摸,意念喜歡想,都造業,都拉我們到地獄去,不要讓它作主。不要把權柄給它,我們要把權柄交給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要祂來指揮我們的視聽言動,率性而為,就好像天、地、白天、黑夜、春、夏、秋、冬全部都沒有業,不造業了,又利益眾生,舊業又了了,我們就可以回歸本位,很理想的。

   我們要自己克制,在生活之中習性很強,習性是既得利益,它累世六道輪迴太久,都已經習慣性,所以不知不覺習性就想指揮,所以我們要先認識習性,看是符、不符合佛性我們就把它修正,所以叫做修,修道,修,就是佛性沒有的把它改掉,佛性有的讓它恢復回來。凡塵虛幻不實在的,不要用那一種因緣聚會的心,心者聚義,意者憶義,就是回憶,我們過去所學的,所經過的,所知道的,那個憶,都是因緣。

識者現知義

    顯現讓我們知道,又是因緣聚會,因緣聚會的東西都是生滅,都不實在,所以不要用心意識來修道。我們凡人沒有研究,尤其道親都求道了,還沒有努力研究我們佛性本體,很可惜啊!我們都會講道很殊勝,殊勝在哪裡啊?講不出來,很殊勝就對了。就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們要把裡面的所以然發掘出來,到底是什麼樣的殊勝?

◎讓我們知道『不以此心意識修行』

   不要用這個來修行,這樣叫做般若波羅蜜;用不生不滅的本體在修行,那個已經是了,當下就在佛地了,不要說等以後歸空了,證入本位,不用等,現在就是,當下就是。所以我們要了解當下已經用般若就已經到波羅蜜。

『不以此修行,是修行』;不用心意識來修行,用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才是真的在修行。

  

活佛恩師慈訓:順從天意

你知不知道  你知不知道

你走了家園也變了,

你知不知道  你知不知道

相約的歸期已到

你走了  你走了  甜蜜的歡笑忘了

你知不知道   你知不知道………

順從天意訓中訓:

你有你心有你意

我有我的心意

只要與天相契

利益眾生慈悲做徹底

就可喜可賀   做事不可全想到自己…… 


◎劉講師課程在「金剛經第八片」解說:佛說大乘金剛經論

   從一代明師活佛老師在民國三十年,青州仁德壇講序文。當後學深入研究的時候,那聽講師、點傳師講課,都沒有深入經藏,後學在後天廟都蠻有程度出現,所以就希望再深入研究,那竟然就看不到這一本大乘金剛論,沒有。那後學就很奇怪啊,怎麼我們道的殊勝怎麼會沒有這一本大乘金剛論,所以後學從後天廟拿來,然後這個是我們再打字印的,那拿來一本它是比較小本,拿來希望就把它傳開,讓我們就整個都能夠接近大乘金剛論 

劉講師在涅槃經課程解說摘錄:

   只要你聽到涅槃經,聞是經名,聽到這個經的名稱就不會在四惡趣示現,都是在天道跟人道,最起碼啦都是天道、人道,所以佛就一直鼓勵我們能夠受持涅槃經。是後末世眾生福氣聽聞最上乘大涅槃經。

涅槃經】是釋迦牟尼佛進入涅槃之前,一日一夜所說。所以那個一日一夜所說,就已經一本大藏經非常大本,後學這個抄下來只不過十分之一而已,所以沒有全部抄,那因為很多對我們修道來講,有一些不關緊要,那不關緊要後學就不抄。就抄比較讓我們要知道、要怎麼樣去改進,這一些內容。內容大致是將示現凡塵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做一個總結,就是做一個結論

所說的()、一切漸法(漸修的方法)

()、頓法(就是馬上從凡夫地一直直升到佛地)

()、不定法(就是不固定,我們凡塵所有的一切法都是不定法)

()、秘密法(不公開講的一些秘密法)

()、權法(方便)

()、實法(十箱法門)

()、通教(就是大家都要了解的)

()、別教(個別的教化)

()、圓教(圓滿的教化)

()、密教(秘密教,像密宗就屬於密教部)

(十一)、及制定戒律的因由(為什麼要制定戒律)

做個交代,大慈大悲的胸懷表露無遺,熱切期盼眾生修證成佛,脫離苦海(不要再六道輪迴裡面),在這之前講說的經典,大部份都是隨機誘導,循循善誘,並非究竟了義之教(就是不是要我們回歸到本位的那一種教法),而涅槃經已是最後施教,不能再藏秘密,所以內容皆是了義(就是究竟了義),看的時候心裡要有準備接收真理的態度。

   所以我們要了解,性理心法你一定要聽要做,實際的領悟,實際的你親證,這樣你就在了,你當然會講啊,你講出來是你自己做的,就不會錯。然後你的信心,你佛性的正定,你佛性的般若,你看喔,後學國民小學沒有畢業證書,後學第一天來講課,後學就講你若有問題你就提出來,後學盡量的來回答,真的是我嗎?所以要了解到,當各位在問問題的時候,後學都把這個劉芳村撇開了,全部都是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然後我從佛性本體發揮般若妙智慧來回答你問題,不是我(劉芳村)、真的不是我。

   不然你從六祖壇經、道德經、楞嚴經、金剛經...,你蒐集所有問答課後問答你聽聽看,哪一個有辦法你學的時候學到這個狀態,都很超越的,各位有的可能沒有從六祖壇經開始跟,道德經、楞嚴經一直跟下來,沒有那麼久的時間,可是你把課後問答全部收集來聽,你深入了以後你就會靜下心來,好,我來看看裡面說什麼,以那一種心你就會有所得,真的你會進入,已經心放空了,進入了。 


附記參考:

白陽大開普渡一世修一世成機會,趕快把握安座自己的自性佛堂,三曹大開普度這一世有緣遇上了,濟公活佛恩師已成佛,我們何其榮幸『拜佛為師,不用再去外面拜人為師道真理真天命真。

活佛恩師慈語:

『入我門者不貧』→進入佛性本體則不貧。

 『出我門者不富』→不認識佛性本體不富則六道淪迴。

所以處處都是道場,修道不用找時間、不用找地點,認識自己的佛性,不用往外找佛,佛在自身,找你自己的佛,認識正確的修行方法在有身之年把握。修行路上大家同修共辦感恩布施懺悔互相勉勵,以報答天恩師德以及大開普渡殊聖因緣的相聚,而劉講師用其一生的生命佈施解說最上乘佛法的殊聖因緣,點點滴滴,劉芳村講師犧牲自己,讓眾生踏著肩膀成佛,如寒蟬淒切留業潤生,燃燒自己把佛性美麗的光芒,照亮許多無助的眾生,找到真正修行的三寶心法、性理真傳、萬緣放下一念不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