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6年12月20日 星期二

彌勒真經原本



「養神」的圖片搜尋結果
彌勒真經原本
夫人自生下以來,莫不各具一佛性,即莫不各有一無字真經。惟悟道修真者,默念無字骨髓真經。但教眾生一心念佛,常依本分,忠君親總教成佛。
三無漏學
(一)寡思----閉目常養。觀照自心,以養神,睡覺前不要再想事
情。聖人先睡心再睡眼睛。凡人眼睛雖然閉上了,心
卻忙亂得很,所以神光暗淡。
(二)寡言----調息常養。沒有必要的言語不要講太多,耗損精神。
修行人不喜歡說多話,一言一中,千言無用。
(三)寡慾----攝肛常養。若要減少慾念,需經常提肛,使精氣不
漏。聖云:順者為人,逆者成仙,這是修煉的三個根
大法。
業障兩個字:業就是行為,障就是障礙。煩惱是生死輪迴的種子。
生理上的障礙會產生肉體上的病痛,而其最後的結果是生命死亡。
心理上的障礙會產生心靈上的煩惱,而其最後的結果是生死輪迴。
蘊藏在內心當中的障礙,如果沒有將它去除掉的話,那麼這些障礙就會隨著你的生死輪迴到你的來世當中,再讓你痛苦一次。如果生死輪迴數次仍然無法將心中的障礙去除掉的話,那麼每輪迴一次,你就再痛苦一次。一直到你覺悟了,將心中的障礙都去除了之後,你才不必再遭受這些痛苦。
由生理上的障礙所產生出來的病痛,最多不過是會危害到我們的肉身的生死而已。但是心理上所產生出來的障礙就不一樣了,它會導致我們的靈性生死輪迴。
這些都是由於自己心靈上的障礙所產生出來的,所以我們千萬不可忽視,更不熊逃避這些問題。
修行貴有次第,地基不穩建高樓則是危樓。《無量壽經》說:什麼是第一善呢?當自端心,當自端身---而拜佛就是第一善的實踐。拜佛是藉假修真,運用假體修行契入真理。散亂上下是不能叫拜佛的,因為佛是覺者,以覺醒的心覺察、覺悟,才能頻道相應,也亦有基礎安定身心之功夫。
拜佛時心念要調整恭敬,主敬存誠,由拜佛鍛鍊觀照力,鍛鍊心正而身鬆,調伏諸根,身心柔軟。
禮敬佛的精神,再把這功夫用到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境界,並不是拜佛另外拜佛,生活另外生活,拜佛是由散亂皈專注,由僵硬皈柔軟。
拜佛-------萬緣放下;身---萬肌放鬆,都攝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調伏諸根,身心柔軟。故拜佛須時時觀照當下之動作。
  • 拜半小時,坐半小時,拜一小時,才好坐一小時,因為「動靜調和」。
由過去種種行為累積下來所產生的障礙,不論是生理(身體)或是心理的障礙,其實只要心有動念就有業,身有動作姿勢也是業。其實心念是最致命的障礙,殺偒力最大的,善念有善業,惡念有惡業。念佛是淨業。念佛就沒有其他的雜話,達到言語清靜,能真切念佛。自可仰仗佛慈力。恭敬至誠,懇切念佛聖號,字字句句心裏念得清清楚楚,能如此常念,則一切雜念自消滅。
當雜念起時,格外提起全副精神念佛聖號。不許他在我心裏作怪,果能如此堅切,則意地自然清靜。當雜念初起時,如一人與萬人敵,不可稍有寬縱之心。否則彼作我主,我受彼害矣!若拼命抵抗,彼當隨我所轉,即所謂轉煩惱為菩提也。久而久之心自清靜,則業障消,而智慧開矣!
佛聖是自覺,只貴親身體驗,不貴爭辯勝利。因為一切善因善果是自己享受,而苦果也是自己承受。

----紫明院----

三寶心法修持

「三寶心法」的圖片搜尋結果

三寶心法修持
  1. 玄關通天竅制心一處
  2. 口訣通天咒降伏妄念
(三)合同通天印萬緣放下
1、守玄真人靜坐,制心一處,把它消除掉,是制心一處,守玄就是守護本性。
三寶第一寶是玄關竅即「歇處」,心要放下來休息,心要回到玄關來休息,想多的心把它收回來,回到玄關,回到本體,回到本體就是真如法界。回到本體來,靈覺就會慢慢恢復。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守玄可以讓掀們生出智慧。
言修心養性最主要的是如何淨澈心源。讓性海淵深見底。老師慈示:「最平靜的那一點」所以最深處的那一點就是自己。
玄關是以眼根耳根而契入。
永嘉大師證道歌「直截根源佛所印,擇葉尋枝我不能」
很多習性很多執著都改不過來,因為八識田中的錄影中有太多執著了,有重重複複的雜念妄念所致,心念會威脅到本性,要轉識成智,把六根六塵收束以後,要把玄關與肉體的作用,玄關跟本性的作用成為「轉點」,讓習性轉為本性作用。讓執著、我相等等轉換為明心見性之妙智慧。老師慈示:清靜到了極點即是佛,無所不知,唯有低到最低處方是見性時。
轉識成智的識,是唯識的八識,八識就是我們歷劫以來輪迴種子,就是把在八識田中的錄影業識種子淨化。有業識種子在作用,才有因緣果報。
2、口訣降伏妄念洗滌業識。是要透過口訣的持念,把八識田中的錄影帶意識種子淨化,我們對每一個人、事、物的觀察省思處理才能細微,轉識成智。持受真經可以讓我們定靜,假如唸別的也有效沒錯,只是轉移了念頭,無法洗滌業識。因為沒有祖師的天命密語傅承,唸了口訣真經是有祖師傅承,有天命的傅承在裡面,還有祖師的聖號在裡面。老前人慈悲:妄念起,真經起,妄念除,真經除。真經是藥「妄念是病,藥到病除,病除藥去。彌勒救苦真經中有一段:持念一遍神通大,持念二遍得超生,持念三遍神鬼怕,魍魎邪魔化為塵。從五字念無字,
口訣是以口根鼻根而契入。
3、合同:萬緣放下,合同是神印,合同功用在叩首,叩首就是敲門,叩首獻香就是讓自己休息,回歸自己自性佛堂,迴光返照。
念頭跑掉了重來。獻香的時候就是修持萬緣放下的功夫,你連獻香時那十幾分鍾,萬緣都沒有放下,那還有無數的執著,你如何放下呢?
再來,你心裏要唱著仙佛聖名,你才知道在拜那位仙佛,否則就是只在拜那個拜墊、只在抱一個形式的合同而已呀!所以,叩首定要虔誠,叩首的當下叩首、守玄,慢慢練習久久功純,就會入無念的修持工夫。
聖經馬太福音第六章:你禱告的時候,要進你的屋內,關上門,禱告你在暗中的父在暗中察看,必然要報答你。
孟子言: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
老子言:常德不離,返復嬰兒!
耶穌言:凡要承上帝國的若不像小孩子,斷不能進去。
華嚴經云常勤修習不退轉。
我們都當過嬰孩,那一段過程是一片空白無染,讓我們溫故而知新,重溫嬰孩無心之夢,這才能合天心之路。合同雙手抱一嬰孩,因子亥相交本含陰陽合一之象,故一陰一陽之謂道。道德經:貴食母。為此子亥氣,即是下手功夫「細叩」,以長衷心。可以起手在於玄關一竅,敬拜自性天真佛,這是返璞法,而歸依伏氣法,再歸根靜止法,三法一貫,子亥相掐代表孩,子是開始,亥是結束,也啟示修行必須二六時中,始終如一的修行。無影山前對合同,合同是太極,無影山是玄關無極,由太極回歸無極合同,就像張某的例子,在玄關叩首,一場車禍平安無事,先有靈覺,讓生命八卦皈於太極,再由太極回歸無極,歸根認母。
三寶心法的功能,如果我們都能這樣做,我們將來就能常樂我靜。「常樂我靜」是永嘉大師一句名言,表示心生喜悅,然後從本性到心靈都非常的寧靜。
所以清靜經云:常應常靜。常靜才能常應。

三寶心法:守玄,持訣,抱守合同,必須認真修煉,用心體\悟。

天然古佛三寶心法

「心法」的圖片搜尋結果

天然古佛三寶心法︵修持︶真實義
心法:顧名思義乃是離一切言語、文字,以心傳心,引人入悟,而達到開悟見性。故要誠於中形於外,使自身三寶︵性、心、身︶達於一貫,才是心法修持。
三寶心法之修持:由心入手 心正始能化人
自覺覺他 覺行才能圓滿
:一切時中常迴光返照,是自性當家? 還是稟性作主?唯有讓心平、心靜,才能恢復如來本性。
往內省思,不可在外相追遂,自己心正了嗎?心靈上還存有什麼?習性毛病改了嗎?不足在那裡?當善惡均不思量,才是清靜妙智慧流露。
:用清靜的心、菩薩的心,去待人待事,遠離一切是非,讓道場一片祥和喜悅,讓天下眾生個個均能明理實修,才是真妙行。

-----心性泉源---- 

心性的流露

「心性的流露」的圖片搜尋結果

心性的流露
外境本無過錯,因為執著才成障礙。
你若了知那執著外相的念頭,就是自性,
此念當下解脫。
一切顯現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整個宇宙畢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六道眾生畢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天人的福報畢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下三道的苦境畢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貪瞋等五毒畢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自生的本覺呈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涅槃道上的善念呈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各種魔難障礙出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天界神祇及其境界出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各種淨念出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證入無念的定境,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觀得萬物光影交錯,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證入色無邊處定或識無邊處定,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證入一多不二,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一切色與一切空畢現於前,這也是心性的流露。
沒有任何境相,不是出自心性

----無染覺性直觀解脫之道----

不可思議

「一團靈光」的圖片搜尋結果

不可思議
這本來圓滿的淨光,自始便非源自他物,
乃由覺性自生,本身卻無父母,真是不可思議!
自生之無上覺性,亦非由他物所造,真是不可思議!
它即無生,故也無由滅,真是不可思議!
它雖無所不在,卻無人得見真相,真是不可思議!
縱然流轉於娑婆世界,卻無損其自身,真是不可思議!
縱使得證佛性,對它亦無所增益,真是不可思議!
它存在每個人內,卻無人認出它來,真是不可思議!
然而你還冀望成就其他外在的證果,真是不可思議!

明知它在自身之內,你卻四出尋覓,真是不可思議!

真人靜坐

「白水老人靜坐」的圖片搜尋結果
真人靜坐
  • 我們道裡有內功,坐直,兩肩輕鬆,平心靜氣,迴光返照,二目守玄關,真人靜坐肉體全忘,所謂的道法自然,就是聖人所說的「存心養性」,養我們的天性。
  • 我們得這一指點是道,道是無形無象,有形象全是假的。我們道中有內功,是真人靜坐,坐的時候身體要自然,背脊要直,兩眼自然八分閉,舌頂上顎,閉嘴說一,舌自然頂上顎,兩膀輕鬆,自然氣貫丹田。呂祖說:「一二三四五,二人守一土,解開其中意,便是西來祖。」中央戊己土,二人守一土 ,你一竅通,百竅通。萬法不離自性,迴光返照,返躬自省,合乎大自然。這是內功真人靜坐。
  • 現在我們的打坐工夫,二目守玄,真人靜坐肩膀一鬆,氣貫丹田,精神集中,我們是真人靜坐,隨時隨地全可以。你沒事就坐坐,靜坐不胡思亂想,鎖心猿,拴意馬。
  • 我們的打坐是真人靜坐,「一二三四五,二人守一土。」我們得這一指點,兩眼的瞳仁守著這中央戊己土:「解開其中意,便是未來祖」,這是呂祖師爺說的,為何二人守一土呢?真人靜坐就是道法自然,坐車也好,走路也好,不管在那兒,隨時隨地都可以,就是常清常靜、二目守玄、心平氣和、靈氣相通、迴光返照,大家要明白這個意思。老師也說:「何謂真人靜坐?坐者---二人守一土,中央戊己土;那兩個人?真人、假人;何時坐?二六時中;真人、假人守一土,允執厥中,保持心中平靜,這不是一般的參禪打坐」。
  • 我們真人靜坐,跟別人的打坐不一様,在什麼地方全可以,坐替也好,站著也好,好比說站在這裡,我們練太極拳的,提肛吊頂,什麼叫肛?肛門的肛,站在那個地方要提起長,兩膀下垂,氣貫丹田。現在坐著就是坐工,氣在肚臍上,沉不下去,兩膀一垂,道法自然,這就是自然,氣貫丹田。舌頂上顎,舌尖往上頂,道法自然,你閉上嘴說一,舌頭自然頂上齒顎,自然的舌尖頂在那兒。我們打坐就是這個,二目守玄,二人守一土,你立著也好,坐著也好,經常時時就是這様。
  • 我們得有證據,我們得道了,得這一指點的妙處在什麼地方?點道點玄嘛!道德經上 頭一段寫的---有欲觀其竅,無欲觀其妙;我們剛一打坐,氣沉不下去,非得什麼樣呢?屁股往後一點,兩膀一鬆,佛經講「忘了」,忘了你自己,什麼也不管了,氣自然就沉往小肚子下去了,氣自然灌丹田,早已怎麼說?道法自然,無為自然,煉氣功---有為法,你給自個忘了,胳臂也不管了,腿也不管,氣自然下去,你自個兒試驗看看,氣沉下去,小肚子鼓起來了。佛家講的迴光返照啊!你兩眼總往外看,二目守玄嘛,不往外看,回來往這看---自然,這就叫迴光返照。眼似閉不閉,二目守玄,不是書上有這句話嘛,呂祖也說的嘛---「一二三四五,二人守一土,解開其中意,便是未來祖。」怎麼二人守一土呢?我們得這一指點馬上就明白了,中戊己土,鼻子這不屬土嘛!兩個瞳仁,你看這個坐字呢,二人守一土,打坐這個字,聖人造字全有原因哪!我們現在兩個眼睛守玄關竅,二人守一土,所以性要悟,命要傳哪!
  • 我們道有內功,往那一坐,坐在車上也是一樣二目守玄,真人靜坐,大自然。你看練拳的、打坐的---「舌頂上顎,氣貫丹田」,早己我打坐我懂,現在我們不用故意,你往這一坐自然的氣貫丹田,你試一試,氣自然就沉到肚子下,你有感覺嗎?你往那一坐自然忘我,自己忘了,氣就往下沉,事實上你併著嘴不動,舌頭自然就頂著上顎了!早己打坐是故意的舌頭彎一下,那是有為法,我們道本自然,無為大法,無為大自然!你們點傳師全得懂這個,這是道的內功,大自然無為,這叫「一心清靜」,我們是三教聖人的真傳。

-----白水老人講道語錄-----

釋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的圖片搜尋結果

釋格物致知
此謂知夲,此謂知之致也。
所謂致其知在格物者,
心有所貪慾而性辟焉。
心有所嗔忿而性塞焉。
心有所癡奢而性蕩焉。
心有所愛妄而性遷焉。
是以欲格其心物者,
必戒貪慾,則扶性辟為正矣!
息嗔忿,則闢性塞為揚矣!
消癡奢,則收性蕩為定矣!
剷愛妄,則挽性遷為止矣!
是故君子慎心物於隱微,遏意惡於動機。
故心物自蔽,身物自染,
格心物者,復性初也,
驅身物者,覺心源也。
性心身者,一貫也,三者之不可離,猶植根本之不可分矣。
心居內曰自覺焉,身行著外曰覺人焉。
故內聖外王之功豈可缺一哉,
心物滋蔓,莫不自蔽己性焉。
故聖人慎心物於隱微之間者,心物未動也,
雖未動而持之一慎則心物終無矣
心物終無,則至性常皓,至性常皓,則即復性初也。
身物昭著,莫不自染己心焉。
故賢人驅身物於昭著者,以其心物未慎於隱微也,
心物弗慎於未動之間,貪嗔癡愛遂熾焉,而現於言行矣!
此謂之身物昭著者也,故驅身物者即覺心源也。
心者易動,深恐始勤終懈,是病焉,則身物復昭矣!
如能始終覺心,則亦漸趨於覺性矣,及其成功一也。
此謂物不格,不可以致其知,
所謂誠其意,在致其知者,
故心物未發謂之中和、良知、性也。
心物既發,謂動機、紛乘、意也。
是以慎心物於隱微,遏意惡於動機,以復其良知,而臻於至理矣!
故格其心物,以致其良知者,內聖功也。
聖足而後,則意不誠而誠矣,心不正而正矣。
雖序有四實則二焉,
以其心意儲諸一身,故亦列內聖之功矣,

此謂知不致,不可以誠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