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0年12月18日 星期五

涅槃經-1_台南同義宮

我們上個禮拜金剛經都全部講完了。那北部前賢就很積極的把整套DVDMP3CD都已經拿過來了,所以我們可以整套拿回去,看看要DVDMP3CD都有,請各位拿給親朋好友,拿回去聽、拿回去看。

那我們今天就開始新的課程,我們本來是預計要講維摩結經,那因為我們講金剛經22片的時候,發現意境太高我們不容易體會,所以我們再薰習真理、再久一點,然後我們再來講維摩結經,因為後學講這麼多經典,就覺得維摩結最不好講。因為它幾個字我們就很難去解說。比如說「不於三界現身意」,各位前賢我們想想看,我們都示現、我們都出生在凡塵,那我們在凡塵就是三界,那不在三界現身意,就是表示我們不要在這個凡塵有身體、然後有意念,高不高?(),真的就是很高啦。那你要修就是要修到「不於三界現身意」。表示說我們在凡塵要認清真理,把所有的一些假相(就是很快變化的)全部都能了解,那全部了解以後,我們才可能說「不於三界現身意」,那才可能做到。所以後學說這個要等到我們更熟悉真理以後,再來說。

那因為後學就有講說已經開始寫金剛經,一位後學看各位拿了一本很大本、又薄薄的(軟趴趴的),很不好拿,那這一次又重寫,就跟這個一樣大(指涅槃經這本),就好拿了。它沒有這麼厚,因為以它的內容,後學寫到五十二頁,寫到52頁就已經一半了,那可能全部的話大概在150頁左右,所以不會很大本,所以我們看起來就很好了解、很好拿。那後學又全部把內容又把它改版,就像後學在講課的口氣一樣,那有前賢看後學在寫的原稿以後,後學想說先對一對啦,時常都會心跟手不一,心想寫的字跟手寫出來不一樣,那沒有感覺,所以想請前賢校對,那前賢一看了以後,啊!你怎麼寫得這麼白啊,難怪老師說你洩漏天機。真的喔,各位假如說拿到看的話,真的一定會很容易就了解。那我們要知道,那領悟都非常慢,所以後學把那個很長時間領悟的東西,把它寫下來,這樣就可以減少我們摸索的時間,那你一看就知道真理,就可以知道怎麼做,然後知道怎麼做距離我們回歸到佛性本體就近、就很快,不會很困難。所以後學可能在兩個禮拜會把它寫完,因為一個禮拜就寫到52頁,兩個禮拜、三個禮拜大概可以寫完了,那我們寫完以後印,一樣會寄過來,希望大家拿,也希望大家分送給親朋好友,縱然他都沒有求道也沒關係啦,看了以後就會知道說,吼!要怎麼樣來修道,真的很殊勝。那我們今天就開始新的課程,涅槃經,那因為我們這邊前賢也有顧忌到啦,唉呦!你講涅槃會不會涅槃啊,會不會涅槃?因為後學在北部講涅槃經講一講就涅槃了,就在那邊的課程就結束,就不再講了。那我們這邊又有許諾,說還要講維摩結,所以這個不是說講涅槃以後就沒有了,不像釋迦牟尼佛說講涅槃經就真的進入涅槃,不是那個樣子啦,而是我們要研究裡面所講的道理,因為涅槃經我們在市面上很少看到,也很少人在講說,沒有,等於說沒有講說涅槃經。

那我們先從字面來了解,涅,就是不生;槃,就是不滅;不生不滅,各位前賢,不生不滅是什麼?(佛性),喔!對啦,就是我們的佛性本體。所以這個涅槃就是在闡釋我們的佛性本體。那我們凡塵世間人對佛性本體的了解都不夠,對佛性的功能作用都很了解,那本體就很少探討,所以就很缺欠。所以我們就來了解涅槃經,佛到底怎麼說?

所以裡面就寫,

涅槃經是佛入滅前,一日一夜所說,內容大致是將示現凡塵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做個總結,所說的一切漸法、頓法、不定法、秘密法、權法、實法、通教、別教、圓教、密教、及制定戒律的因由,做個交代,大慈大悲的胸懷表露無遺,熱切期盼眾生修證成佛,脫離苦海,在這之前講說的經典,大部份都是隨機誘導,循循善誘,並非究竟了義之教,而涅槃經已是最後施教,不能再藏秘密,所以內容皆是了義,看的時候心裡要有準備接收真理的態度。

涅槃經是釋迦牟尼佛進入涅槃之前,一日一夜所說。所以那個一日一夜所說,就已經一本大藏經非常大本,後學這個抄下來只不過十分之一而已,所以沒有全部抄,那因為很多對我們修道來講,有一些不關緊要,那不關緊要後學就不抄。就抄比較讓我們要知道、要怎麼樣去改進,這一些內容。

內容大致是將示現凡塵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做一個總結,就是做一個結論。所說的一切漸法(漸修的方法)、頓法(就是馬上從凡夫地一直直升到佛地)、不定法(就是不固定,我們凡塵所有的一切法都是不定法)、秘密法(不公開講的一些秘密法)、權法(方便)、實法(十箱法門)、通教(就是大家都要了解的)、別教(個別的教化)、圓教(圓滿的教化)、密教(秘密教,像密宗就屬於密教部)、及制定戒律的因由(為什麼要制定戒律),做個交代,大慈大悲的胸懷表露無遺,熱切期盼眾生修證成佛,脫離苦海(不要再六道輪迴裡面),在這之前講說的經典,大部份都是隨機誘導,循循善誘,並非究竟了義之教(就是不是要我們回歸到本位的那一種教法),而涅槃經已是最後施教,不能再藏秘密,所以內容皆是了義(就是究竟了義),看的時候心裡要有準備接收真理的態度。這個是後學先把它做一個綱要,讓我們先了解。

那翻過來就有講說裡面內容,大涅槃經總共有25品,36卷。那因為本文太長,只摘錄比較重要的部分。

1.序品                     2.純陀品                        3.哀歎品           4.長壽品           5.金剛身品      

6.名字功德品         7.四相品                        8.四依品           9.邪正品           10.四諦品 

11.四倒品               12如來性品                  13.文字品         14鳥喻品         15.月喻品 

16.菩薩品               17一切大眾所問品            18現病品         19聖行品         20梵行品

21嬰兒行品           22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品               23師子吼菩薩品  

24迦葉菩薩品       25憍陳如品

另加後記,敘述佛涅槃前之最後付囑,及涅槃現況。

所以假如說我們想要知道答案,就看最後敘述,最後的付囑。所以後學就講我們要修最高的程度,就是在這裡,在屬於那一種最後付囑,可以怎麼樣到達佛的本位,就已經是在最後,那最後的地方,各位就了解,是我們要修最高的程度。那佛有進入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然後虛空,然後這樣反覆的一直在找凡塵的實相,結果最後,佛就跟我們講,一切、我們凡塵所有的一切,根本就是虛空啦、就是寂滅,無名無識,永斷諸有(所有的友都斷掉),本來平等無高下想(那本來都是平等,沒有高下),無見無聞,無覺無知,不可繫縛,不可解脫,無眾生無壽命。不生不起,不盡不滅。非世間。非非世間。涅槃生死皆不可得,閑居靜住無所施為,究竟安置必不可得,從無住法。法性施為。斷一切有,一無所有,法相如是(所以我們追求的法相就是這樣)。其知是事(假如知道這是)。名出世人(已經離開苦海了)。是事不知(假如說這事情不知道)。名生死始(名字叫做生死,開始要進入生死)。汝等大眾。應斷無明。滅生死始。

各位有看到後學在講哪一段嗎?161頁的左邊,就是這一邊。

爾時世尊說是語已,復入超禪,從初禪出入第三禪、從三禪出入虛空處……

如是逆順入諸禪已,復告大眾:「我以摩訶般若,遍觀三界,有情、無情,一切人法,悉皆究竟,無繫縛者、無解脫者。無主無依,不可攝持。不出三界,不入諸有。本來清淨無垢無煩惱,與虛空等,盡諸動念,思想心息,如是法相,名大涅槃。真見此者,名為解脫,凡夫不知,名曰無明。作是語已,復入諸禪……」

所以世尊說這一些語以後,就進入超禪,然後從初禪出入第三禪。從三禪進入虛空。如逆順進入諸禪。復告大眾。我以摩訶般若。遍觀三界有情無情。一切人法悉皆究竟。無繫縛者。無解脫者。無主無依不可攝持。不出三界。不入諸有。本來清淨。無垢無煩惱。與虛空等。盡諸動念。思想心息。如是法相名大涅槃。就是這樣就是大涅槃,不生不滅,回歸到佛的本位。真見此者名為解脫。凡夫不知名曰無明。作是語已復入諸禪。

就是這樣,所以我們要修最高的程度就在這裡,往後有人問的話,你就拿這個給他看就好,說你要修到最高,就是這樣。那我們還沒到那裏,我們回來。

…文殊告純陀言:…汝今當觀,諸行性相,如是觀行,具空三昧,欲求正法,應如是學。

從前面文殊告純陀言第一頁,這個純陀就是佛要進入涅槃,最後那個供養,最後供養就是純陀。所以我們要了解,這個都有它的一些前因後果。然後文殊就跟純陀講,汝今當觀,諸行的性相,所有萬行萬法的形相,它的性、它的相,如是觀行,具空三昧,就能夠具備空的正定。欲求正法,應如是學,要求正法就應該這樣學。因為前後都還有蠻多的一些文字,後學都沒有抄。

佛言:當觀諸行,猶雜毒食,有為之法,多諸過患……我以憐愍汝及一切。是故今欲入於涅槃。何以故。諸佛法爾。有為亦然。有為之法。其性無常。生已不住。寂滅為樂。純陀,汝今當觀,一切行雜,諸法無我,無常不住,此身多有,無量過患,猶如水泡……

接著佛就說,當觀諸行,猶雜毒食,我們看凡塵所有的一切,諸就是很多,行就是現象及變化,那我們應當去觀察;就好像參雜很多的毒在裡面,我們需要吃飯,飯的裡面也參雜很多的毒,這一些有為之法,所有的有為諸法;多諸過患,很多,諸跟多兩個都是講非常多的意思;過就是過錯;患就是患難;有很多過錯、有很多患難。

那佛就講,我以憐愍汝及一切。是故今欲入於涅槃。這個佛哀憫眾生,所以要進入涅槃。那因為菩薩有求釋迦牟尼佛能夠住在凡塵,不要進入涅槃。那佛就講,假如我都長期都住在凡塵不進入涅槃,那眾生他會懈怠,佛都時常在啊,我什麼時候有問題,什麼時候來請問都可以,可是佛要進入涅槃了,沒得問了,要趕快,就會努力啦。所以佛要示現涅槃,然後又講,既然有生就有要有滅,所以那個是真理、那個是自然狀態。

那何以故,為什麼要這樣呢?諸佛法爾。諸佛所有的法、所有佛的法都這樣;那個爾就是一樣的意思。法爾,法本來就是這樣。有為亦然。有所做為也是一樣,要有生有滅有變化。

有為之法。其性無常。生已不住。寂滅為樂。所有有所做為的這一些法門,它都是變化無常,不會常住,所以出生了以後,現相了以後,它不會固定,一直在變化。那要到達寂滅,寂就是如如不動,滅就是滅掉所有煩惱。我們佛性本體就是寂,如如不動。然後我們佛性裡面沒有煩惱,所以寂滅,就在講我們佛性本體的狀態。所以我們寂滅為樂,進入佛性本體就很快樂,那個沒有苦的樂,沒有對待的樂,所以寂滅最快樂。

純陀,汝今當觀,一切行雜;一切行它都參雜很多的雜質,很多不單純的都在裡面。

諸法無我,在法裡面找不到我。無常不住,一直變化都無常,它不會常住。

此身多有,無量過患,猶如水泡。說我們這個身體很多的過患(過錯跟患難),好像水中,因為風鼓形成的水泡,雖然有,可是一下子就破滅,再形成再破滅,再形成再破滅,就這樣,我們的身體也都是這樣。

……能知如來,示同眾生,方便涅槃…一切諸法,皆如幻相,如來在中,以方便力,無所染著,…今受汝所獻供養,為欲令汝,度脫生死,諸有漏故,汝若復欲,為諸眾生,作福田者,速辦所施,不宜久停。

能知如來,示同眾生,方便涅槃,就是能夠知道這個真理,為什麼如來示現在凡塵了,跟眾生都一樣,然後跟眾生一樣也要進入死亡,就是涅槃,進入不生不滅。

一切諸法,皆如幻相,所有的萬法它都不固定,所以叫幻、叫假、叫虛,假相、虛相、幻相,所有的凡塵一切都是,所以叫皆。如,就好像,全部都是幻相。唯有我們寂滅的佛性本體才不變,才叫實相,所以我們時時刻刻要了知實相,知道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這樣對於幻相就不會住、就不會住相,煩惱就減少。

如來在中,以方便力,無所染著,這個如來在幻相之中,用方便的法門,來示現給我們眾生看,雖然視同眾生,可是如來無所染著,不會對凡塵產生貪愛,我們眾生都是染著,都是貪愛,所以要我們脫離苦海我們眾生都不甘願。就這麼好玩、凡塵這麼好玩,怎麼要脫離呢!所以他就不想脫離苦海,就是沒有吃到苦,那我們年歲愈大,吃的苦愈多,就不想住在凡塵。

今受汝所獻供養,為欲令汝,度脫生死,諸有漏故,所以釋迦牟尼佛接受純陀最後的供養,那為什麼要接受他的供養呢?就是為了要令他度脫生死,就是離開我們生死苦海,所以我們瞭解說,再怎麼好、福報很大的話,一樣也會死掉,那再來福報就沒有那麼明顯了,苦的都比較多啦。諸有漏故,有漏就是有煩惱,那我們眾生就是把精神外漏,漏在整個現相,所以煩惱就很多,所以諸有漏故就是所有的煩惱,我們眾生都有、都具備。那度脫生死,度脫有漏,就已經進入如如不動我們佛性的狀態。

汝若復欲,為諸眾生,作福田者,速辦所施,不宜久停。所以跟純陀說,你假如說要讓眾生也都能夠效法你,能夠供養如來,這樣你就是當福田,種福在田地裏面,所以我們瞭解說,我們八識田中,假如說有福的因,那個福的果報自然會呈現。所以我們也了解說,我們種五穀在田裡面,然後我們種福因在福田裡面,佛的果報也一樣會呈現。所以要純陀趕快去辦理所要供養的內容,就是好吃的那一些飯菜。那不宜久停,就是只有講沒有去做,這樣大家就在等。

純陀蒙佛教誨,以具正見,願莫放捨

當勤精進,繫心正念,…汝等當開意,不應大愁苦,諸佛法皆爾,是故當默然,樂不放逸行,守心正憶念,遠離諸非法,自慰受歡樂,我於往昔,種種苦行,今得如是,無上方便,為汝等故,無量劫中,捨身手足,頭目髓腦,是故汝等,不應放逸,……戒定智慧,勿以下心,而生知足,於大乘法,應生貪慕,更須心染大乘正淨法,去除諸結使,如來法性真實不倒,是故汝等,應當精進,攝心勇猛,摧諸結使。

那純陀聽了釋迦牟尼佛教導,已經具備了正知正見,那希望佛不要進入涅槃,願莫放捨,不要把眾生都放捨掉,就不管眾生了。

那麼佛就講,汝當勤精進,繫心正念,所以我們了解說,我們在凡塵,我們要精進的心不是很踴躍、也不是很多,那心也都外放,要我們心都收回來也不簡單。那佛就跟純陀講,要繫心正念,正念就是沒有念,就是我們把所有的念都能夠放下,那個叫正念,我們起心動念都叫邪念,那個念都不正,所以我們要繫心正念,在我們生活之中,我們假如說都能夠繫心正念,那我們離佛的位階就很近,後學都一直講,我們都是佛啦,之所以沒有成佛,就是我們的眾生知見,我們被自己的知見障礙,所以就沒有成佛。那假如說我們肯,把所有的念頭都放下,萬緣放下,我們到達一念不生,一念不生就叫正念。那個念從佛性出來,是正確的,所以正念叫佛知佛見,佛的知見。那既然生活之中都是佛的知見,成佛就沒有問題,那因為我們都具備眾生知見,所以離佛的距離就很遠,尤其眾生知見最大的分別就是分別心濃厚,那佛沒有,佛知道凡塵的萬相都是假的,我們所有的就是佛性本體,那佛性本體大家都一樣,所以性本同體,都沒有分別心。

所以只要我們的分別心能夠去掉,我們就可以成佛,什麼時候分別心去掉,什麼時候成佛,這樣了解嗎?我們什麼時候肯把分別心去掉,大概我們一口氣不來都還不肯,就知道我們的執著有多麼厲害!不肯!不肯就是不肯,再怎麼說不然你要怎樣!喔!就要找人打架了。真的是要當眾生,要六道輪迴,我們也沒辦法。所以我們凡塵有答案,只要你喜歡有什麼不可以。那你都喜歡到六道輪迴,怎麼不可以啊!可不可以?(可以),那誰在受苦啊?(自己),啊!就是這樣啦!自己造業自己受苦,還自己很喜歡,我們實在夠聰明的啦!聰不聰明?我們般若妙知慧才不會這樣,這個都是我們落入後天有身體、有現相才學來的,所以這個凡塵沒有教導我們很好的方法,就教導我們走入舊的道路,六道輪迴,大家都走得很熟,你跟著人家走,不要想說去天堂。想不想去理天啊?(),啊!我們剛才那個喔,你看喔,要我們上理天都唱不出來,告訴我們說你們還差得很遠,還想要回理天,要努力啦,要努力我們下禮拜來就唱得出來了。

所以佛就講汝等當開意,就是我們心胸要能夠開放,然後那個意就是要通達,要全部都能夠了解,了解到說原來我們是佛,之所以沒有成佛是我們不願意。

不應大愁苦,諸佛法皆爾,所有的佛,教導種生的方法都是這樣。

是故當默然,樂不放逸行,所以佛在講這個都是很普通,可是我們就不容易做到。我們在生活之中,這個默然,就是沒有義理的事、沒有作用的事,不要講,講出來沒有用,不要講,所以要默然。惦惦(台語),惦惦就好,所以惦惦吃三碗公半,那我們都亂講,都吃一碗,吃的很少,所以營養都不夠。

樂不放逸行,我們現在不知不覺就放逸,放逸以我們現在的名詞講得比較明顯叫做放肆,放肆我們就比較知道。放逸比較不容易了解。其實放肆跟放逸是一樣。所以你看喔,我們現在年紀輕輕的坐在公車上、坐在捷運上,兩隻腳就伸的直直的遠遠的,那個就叫放逸。我們坐車怎麼坐?兩隻腳規規矩矩。有沒有?(),所以還是修道人啦,還是不一樣。在外表形相你看起來就不一樣,規規矩矩,人家說誠於中就形於外,你坐的很規矩,那個表示你心中具備誠,跟天地一樣,天地非常的誠,白天就是白天,黑夜就是黑夜,春夏秋冬就是春夏秋冬,該熱就是很熱,現在假如說不開冷氣就很熱,汗流浹背,你看這個天很誠啦,不會說現在下雪,要是現在下雪我們要知道,那個是人心大變,人心的變化,不是不可能喔。因為我們現在人心變化很大,這個上一分鐘還很善念,下一分鐘我要殺人了,所以人的心變化很大,上天就表現出來,那個不是天壞,是我們人壞,所以整個都呈現。所以我們了解說,我們能夠誠於中形於外,你就規規矩矩,該坐要有坐相,要像個樣子、要很端莊;穿就是要穿得像個樣子,不要好幾層啦,現在穿喔,你在他的對面看喔,上衣,然後裡面第二件,然後再來第三件,剛好一層一層,老一輩就講烙講(台語),我們國語怎麼說?真的很難找文字來說,不過老人家說烙講(台語),哎喲!你也穿的必詐(台語)一點,這可能上了年紀才聽懂。要穿得比較端莊一點。你自己看得起你自己,那你亂亂穿,要知道你看不起自己,人家怎麼會看得起你。

所以我們要知道說,凡塵就是這樣,你把心意都收回來在腔子裡,這樣喔!你就照顧你的心都清淨,沒有奇奇怪怪。可是我們現在凡塵,你不奇奇怪怪人家不注意,不注意我就沒有存在的價值,那就一定要奇奇怪怪,奇裝異服,啊!整個變化。所以我們要了解,樂不放逸行,雖然幾個字而已,我們做起來就很不容易。不過你假如還沒到結婚年齡、還很年輕,你都很端莊,那個長輩一看,這個好,這個讓我當媳婦,這個一定很乖。那你若兩隻腳伸的長長,啊這個不要,這個娶回來講不聽,娶回來要吵架,所以人家都不喜歡。

守心正憶念,就是把我們的心,就時時刻刻放在正念,所有不管是你心中起心動念,全部都是屬於佛性出來,般若妙智慧。

遠離諸非法,所有的非法,不很上道的法、不很正確的法、不使人家喜歡的法,那個都屬於非法,那我們都遠離、都不要,所以先看重自己,人家才會看重我們。

自慰受歡樂,自己都能夠安慰自己,我們最起碼,自己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天、對得起地、對得起眾生,沒有不對的地方,所以自慰受歡樂,自己很安慰又能夠很高興、歡喜快樂,這個都從自己內心產生。怎麼會有憂鬱,憂鬱症怎麼來的?就是我們都一直期待外面照顧我們、外面對我們奉承,那個都不合真理,不要、我們都不要那一些,所以不會有憂鬱症產生。所以後學都一直講,只要你把心敞開,你去當義工,我們說當志工,現在都比較好聽,付出勞力不要求代價,我們做的人高興,受幫助的人也歡喜,這樣你看生活就多有意思,怎麼會憂鬱,不會啊!假如說你還是真的歡喜不起來,那去做那個小學生的導護,引導他們上下學,你看他們那個小小身影,揹著書包快步走,很可愛的。後學都一直在講,在基隆,我們那個社區蠻大,那個小學生開始要上學了,從幼稚園上一年級,他的父母親比較節儉,雖然他是上小學,他的書包給他買了一個很大,大到超過他的身材,高過他的肩膀,然後他很高興要去上學,那個走起路來,真的從看到…一直走到不見,就一直看這他、欣賞,你看,你去服務這一些小學生,你所看到的都是天真的面孔,怎麼會憂鬱,那個憂鬱不用吃藥就不見了,不然你藥怎麼吃還是不會好,到最後都會自己不想呼吸,很可憐,來凡塵這麼難得,又沒有好好把握,一生又斷送了,你保證能夠再來嗎?你保證來的時候又是人嗎?沒有了啦,都當畜牲去了。所以要知道喔,人身難得喔,很難得到人的身,假如說沒有德的話,還沒有人的身體,無德不轉人,沒有德不會有人的身體;可是無業也不轉人,我們若沒有業也不會當人;有業又有德,才能當人;假如說有德無業,作仙佛;那有業無德,作畜生;這道理我們要懂,知道在凡塵,你想要當什麼,你怎麼行為它就會呈現,那個現象就會呈現。

我於往昔,種種苦行,今得如是,無上方便,釋迦牟尼佛說在往昔,就是種種的苦行,我們要了解,就是受苦他一直都不拒絕、都去做,所以現在才能夠得到佛的果位,才可以用最上乘那個方便法門來引導眾生修道。

為汝等故,無量劫中,捨身手足,頭目髓腦,這個我們大概都做不到,就是捨掉身體,就是屬於內財。外財是身外的東西;內財就是身體。我們的身體都可以布施,手足都可以布施;頭目,眼睛也可以布施;骨髓腦都可以布施。

是故汝等,不應放逸,所以就告訴我們不要放逸,放逸了就沒有人的身體,就落入三惡道。所以我們要了解到,這個雖然文字都不多,也講的沒有很深,可是做下來就不容易,而且要持久,不說一兩天做了就好。

……戒定智慧,就是要有戒定智慧,我們在凡塵當人,我們能夠守戒了定就產生,有定就有智慧,有智慧就了解真理,真理瞭解了,我們該如何做,就會了了分明,就不會做錯,不會造業,不會受苦。

勿以下心,而生知足,我們說知足,知足是一個角度,就是不貪求,都能夠知足,就能夠常樂。可是這邊它是說勿以下心,就是不要、我們不要說,一點點那個心就是很下等的心,我們在凡塵就是不追求出離苦海、也不追求度化眾生,然後有一點點所得了,就滿足了,這個就是下心。所以叫我們不要下心,就是滿足於現況,滿足於我們現在所居的環境,所以就是不要下心,就是要我們追求脫離苦海,所以下心的話就沒有追求脫離苦海的心,那樣的話我們就脫離不了苦海,我們在受苦我們又不感覺,受苦沒有感覺,一對照才會知道,看人家受福報,然後才知道,啊!我在受苦。其實受福報也是苦,都是苦,看我們那個心,我們以佛菩薩的心來看眾生,眾生都是受苦,都沒有快樂的。所以要知道,這個苦海為什麼把它說苦海?就是它的苦無量無邊,沒有止境,雖然你現在很有錢,身體很好,享受福報,啊!又能多久!很快變化啦!沒多久,家道中落,身體敗壞,很快的,我們都不要一直以為說我身體還這麼強壯,往後老一點再來修,不要這樣喔!很快喔!不用老你就死掉了!不要等到老!尤其現在棺材都裝死的,都不裝老的,都裝死的。所以要死都很快,你看我們現在交通很方便,昨天還報導一個在62號快速公路,自己開車自己去撞那個橋頭,撞了結果車子起火,跑不出來,燒死在車裡面。很老嗎?沒有啊?還蠻年輕的,死掉了,你看,剎那之間,人都不見了,燒了肉都沒了,連骨頭都燒成灰,人很脆弱的,要把握啦,好好修,最起碼我們的靈知都很輕靈,所以要了解到說,這一種生命的事不要開玩笑。

於大乘法,應生貪慕,所以後學都講,佛都教我們不要貪,可是佛教我們對大乘佛法要貪,貪不貪啊?(),恩,要貪!因為貪大乘佛法才會成佛啦,所以祂的貪角度跟我們凡塵的貪不同,我們凡塵的貪都是物質現象,那個享受身體的,身體享受的,跟這個我們要成道成佛的貪不一樣。

更須心染大乘正淨法,說不要染凡塵,可是要染大乘正淨法,一樣是染,染的角度不同。祂染大乘的、正確正念的、清淨的法門;我們眾生貪染,唉呦!有錢,來去國外觀光,很累人的,看了很快也變化。所以後學都講,我們最能夠觀光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那個是最舒服的。

去除諸結使,所以我們在凡塵就這兩個,一個結,一個使。我們要把它除掉,那個諸是很多啦;結就是打結,各位前賢,在凡塵有沒有打結?(),都嘛有!都嘛有打結,大結小結而已,都嘛打到全都是結,那都沒有打開,所以沒打開就沒成佛,要把那個結打開。還有那個使,使就是支使,支使我們,若我們想追求買一台車來開,那個就是使,支使我們要去追求物質的享受。我們要了解這個使,就是使我們造業,所以結使這兩個字就是要去掉,我們要把它去掉,不要結、不要使,有結使了,促使我們想去做什麼,那個動力,我們要研究,為什麼我要這樣做?做了以後結果怎麼樣?要先了解,先知道。

那假如說要給身體享受的,啊!那不要啦,那個使就可以去掉。那個結,在凡塵的結要打開,結沒有打開,問題都不順,打開了就很通順,道是通順的,沒有打結。

如來法性真實不倒,如來的法性,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祂不會滅、祂不會倒,不會倒下來,都是挺立不倒。

是故汝等,應當精進,攝心勇猛,摧諸結使,你看最後還是兩個字,結使,把那個所有的結跟使,把它摧滅,不要它,因為它使我們造業,使我們受苦,所以我們要攝心,把心收攝回來,然後要勇猛,把結使都摧滅。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這個是最有名的四句偈,就是諸行無常,是生滅法,凡塵所有一切都是無常、都是生滅。然後所有生滅都滅,滅到已經全部都沒有;寂滅,就回到佛性本體;為樂,回到佛性就快樂。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我們在凡塵不用等到所有生滅都滅完,我們佛性本體就可以請出來,那就快樂,所以寂滅為樂。

譬如大地,諸山藥草,為眾生用。我法亦爾。出生妙善,甘露法味。而為眾生,種種煩惱病之良藥。

譬如大地,諸山藥草,為眾生用。我法亦爾(我就是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佛法也是這樣)。出生妙善(佛法能夠生出妙善,使我們都能夠成佛)。甘露法味(從佛法生出甘露法味)。而為眾生,種種煩惱病之良藥(所以佛法就是煩惱的良藥,我們都可以拿這個藥服用,然後改變我們所有以往的作為)

比丘言:譬如醉人。不自覺知。不識親疏。母女姊妹。迷荒婬亂。言語放逸。臥不淨中。時有良師。與藥令服。服已即吐。還自憶識。心懷慚愧。深自剋責。酒為不善。諸惡根本。若能除斷。則遠眾罪。世尊。我亦如是。往昔已來。輪轉生死。情色所醉。貪嗜五欲。非母母想。非姊姊想。非女女想。於非眾生。生眾生想。是故輪轉。受生死苦。如彼醉人。臥不淨中。如來今當。施我法藥。令我還吐。煩惱惡酒。而我未得。醒寤之心。云何如來。便欲放捨。入於涅槃。……

比丘言,這個比丘聽佛講了以後,他也說話。

譬如醉人。不自覺知。不識親疏(就是不認識親人跟疏遠的人)

母女姊妹,就是不認識那一些女孩子,那一些大的小的。

迷荒婬亂。言語放逸。臥不淨中,所以這個文字這樣寫,舊市像我們現在的社會現象,就是男女之中不清不白、亂來,就是迷荒婬亂,四個字就足以代表都已經沒有規矩。然後,言語放逸,講話都沒有按照道理。臥,就躺在不淨之中,就是所處的環境就已經不清淨。

時有良師。與藥令服。服已即吐,因為他喝了酒,所以不知道有良師拿藥給他吃,吃了以後就把那個喝的酒,都吐出來、吐掉。

還自憶識,就回憶以及知道他所做的事情。

心懷慚愧,啊!都做錯了!所以喔!要了解到說,這個昧災(台語)就壞事;加在(台語)好事;昧災(台語)太慢,加在(台語)還沒有做,加在(台語)還可以有救。

深自剋責。酒為不善。諸惡根本,酒,喝酒,酒在瓶子裏面就惦惦(台語),那怎麼下去肚子裡面就一直發作。所以我們了解到,那個酒本來它沒有罪過,可是你喝進肚子以後,借酒發瘋,就亂說亂來。

若能除斷。則遠眾罪,假如說我們可以除斷不喝酒了,就可以遠離眾罪,所有的罪就可以遠離。

世尊。我亦如是,這個比丘還很有勇氣,他說我也是這樣。

往昔已來。輪轉生死。情色所醉,被情跟色所迷醉。

貪嗜五欲,這個五欲,色聲香味觸,然後對著我們五根,眼耳鼻舌身。

非母母想。非姊姊想。非女女想。於非眾生。生眾生想。是故輪轉。受生死苦,這個都講得蠻快,這個經歷好像好幾生如彼醉人。臥不淨中。如來今當。施我法藥。令我還吐。煩惱惡酒。而我未得。醒寤之心。云何如來。便欲放捨。入於涅槃……,這個比丘說,我都還沒有學會,祢都還沒有教導我們認清真理,怎麼就要進入涅槃了。

……我等修無我想。是身無我無主。一切諸法無我我所。如是修已。則除我慢。離我慢已便入涅槃。世尊。譬如鳥跡。空中現者。無有是處。有能修習無我想者。而有諸見。亦無是處。亦更修習其餘諸想。所謂苦想無常想等。世尊。譬如人醉。其心眩亂。見諸山河。城廓宮殿。日月星辰。皆悉迴轉。若有不修苦想無常無我等想。如是之人。不名為聖。多諸放逸。流轉生死。以是因緣。我等善修。如是諸想。
我等修無我想。是身無我無主。一切諸法無我我所,我等修、已經修無我想,那一切所有的法無我,沒有我、也沒有我所。
如是修已。則除我慢,就可以除掉慢(驕傲)
離我慢已便入涅槃,這個離開驕傲就能夠進入涅槃。
世尊。譬如鳥跡,鳥飛過空中的跡象。
空中現者。無有是處,鳥飛過的蹤跡,飛過了以後就找不到,那你要再找到鳥的蹤跡,那個沒有一個地方是對的。
有能修習無我想者。而有諸見。亦無是處,能夠修習已經沒有我那個念頭,然後有諸見(就是眾生的知見),這樣也沒有一個地方是對的。
亦更修習其餘諸想,亦更修習另外的一些想法。
所謂苦想無常想等。世尊。譬如醉人。其心眩亂。見諸山河。城廓宮殿。日月星辰。皆悉迴轉,整個天地都在轉。
若有不修苦想無常無我等想。如是之人。不名為聖。多諸放逸,所以在佛經裡面放逸非常多見,可是我們眾生就是犯了這兩個字,放逸。
因為放逸才流轉生死。以是因緣。我等善修。如是諸想,就是有一點在邀功啦,說我這麼認真修。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諦聽諦聽。汝向所引醉人喻者。但知文字。未達其義。何等為義。如彼醉人。見上日月。實非迴轉。生迴轉想。眾生亦爾。為諸煩惱所覆。生顛倒心。我計無我。常計非常。淨計不淨。樂計為苦。以為煩惱之所覆故。雖生此想。未達其義。如彼醉人。於非轉處。而生轉想。
我者即是佛義。常者是法身義。樂者是涅槃義。淨者是法義。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諦聽諦聽,就是詳細的來聽,拋開自己的主觀意識,不存著成見然後來聽。
汝向所引醉人喻者。但知文字。未達其義,佛就跟他講,說你所引醉人的比喻,只有知道文字,還沒有到達義理的真正所在。
何等為義,佛就講,什麼才是真正的道理所在。
如彼醉人。見上日月(看到上面的日月)實非迴轉。生迴轉想。眾生亦爾(我們眾生也是這樣)為諸煩惱所覆,生顛倒心(我們眾生被煩惱所覆蓋,然後產生顛倒的心)我計無我。常計非常。淨計不淨。樂計為苦。以為煩惱之所覆故。雖生此想。未達其義(還沒有到達它的義理所在)。如彼醉人。於非轉處。而生轉想。我者即是佛義。常者是法身義。樂者是涅槃義。淨者是法義。所以常樂我淨,佛在這邊就把它解說出來。我,我們在講那個我,我就是佛,我就是如來;常就是法身,以法為身,它不會變化,永遠都在,常住不滅的,所以常就是法身;樂,它不是相對,沒有苦的,就是涅槃,就是不生不滅;淨,清淨就是法,法就清淨。所以佛就把常樂我淨四德解說。
汝等比丘。云何而言。有我想者。憍慢貢高。流轉生死。汝等若言。我亦修習。無常苦無我等想。是三種修。無有實義。
這三種修沒有實際的義理。
我今當說。勝三修法。
苦者計樂。樂者計苦。是顛倒法。無常計常。常計無常。是顛倒法。
無我計我。我計無我。是顛倒法。不淨計淨。淨計不淨。是顛倒法。
有如是等四顛倒法。是人不知正修諸法。
這個人不知道正確的來修諸法,修所有的法。
汝諸比丘。於苦法中生於樂想。於無常中生於常想。於無我中生於我想。於不淨中生於淨想。世間亦有常樂我淨。出世間亦有常樂我淨。世間法者有字無義(只有文字沒有實在的義理)。出世間者有字有義。何以故。世間之法有四顛倒。故不知義(有四個顛倒所以不知道義理)。所以者何(為什麼呢?)。有想顛倒。心倒。見倒。以三倒故。世間之人。
樂中見苦。常見無常。我見無我。淨見不淨(這個就變顛倒,真的顛倒)。是名顛倒。以顛倒故。世間知字而不知義。
何等為義。無我者即是生死。我者即如來。
所以後學就講,這個說法只有在涅槃經看到,以往所有的經佛都不這樣講,只有在涅槃經佛就講無我,我們都講無我,無我。那佛就講無我就是生死,我者即是如來,我就是如來。所以這個我們要了解它的內容,那個無我,我們就是講身體,身體沒有佛性,它是天地的物質水火風土,所以那個水火風土不是我,所以我們要了解,那一個不是我的就是生死,就是水火風土;那麼我,了了分明的這個我,就是我們佛性,就是如來。所以我們了解,這個是從真理的角度來說。
無常者聲聞緣覺。常者如來法身。苦者一切外道。樂者即是涅槃。不淨者即有為法。淨者諸佛菩薩所有正法。是名不顛倒。以不倒故。知字知義。若欲遠離。四顛倒者。應知如是。常樂我淨。
無常者聲聞緣覺,就是小乘佛法,這個比較自私自利,自己好就好,不管別人死活。
常者如來法身,我們每一個人的如來,每一個人的法,以法為身,那個都是佛性不生不滅本體,所以我們的法身就是如來、就是常住不遷、就是如如不動。
苦者一切外道,為什麼外道會受苦?因為心外取法;我們的心外,心的外全部什麼都沒有,那你把它認為是有的話那就苦了,所以苦就是外道。
樂者即是涅槃,樂就是涅槃,涅槃不生不滅,涅槃的話不生不滅就快樂。所以我們為什麼有煩惱,就是被生滅搞得很煩惱,所以就不快樂、就苦了。樂就是不生不滅,不生不滅不會變化,就不會受苦。
不淨者即有為法,你有所作為就不清淨、就有變化,那無為佛性就清淨。
淨者諸佛菩薩所有正法,諸佛菩薩所有的正念、所有的正確方法,佛知佛見就是清淨。
是名不顛倒,這樣就不顛倒。
以不倒故。知字知義,知道這個文字,知道這個義理。
若欲遠離。四顛倒者。應知如是。常樂我淨,所以後學之前常常提到,為什麼後學說,會發心說只要各位前賢聽候學講課,按照後學所講去做,沒有成佛的話,後學再來陪你們修,有沒有?為什麼那麼容易就承諾?就是因為體會常樂我淨,因為在常樂我淨的這四種狀態之中,沒有變化,沒有生滅,沒有苦也沒有樂,沒有,一切對待的都沒有。所以就是要了解到,受苦是別人看的在講,那個本身它沒有那個苦的觀念。所以我們要知道,當你要發心要做事的時候,你所做的事在怎麼苦你都覺得快樂,當你不甘願做的時候,再怎麼快樂的事,你做起來都很苦,都不甘願。所以這個就屬於我們心的問題,我們先把心提升,已經到達涅槃,不生不滅,那心都已經不生不滅了,所有生滅的現象都不直的我們去煩惱、都不直的我們去計較,這樣就容易能夠發大心、行大行,就可以幫助眾生脫離苦海,這個就是要有條件啊,對不對?不是說我想,我想渡化眾生然後就渡啊,那你憑什麼渡啊,就一定要有內容啊,那內容你要很踏實啊,不能說我渡個幾天、渡個幾個星期、幾個月、幾年,好了我不要了,那不是生滅嗎?對不對?
所以我們再研究性理心法,說我們要改毛病去脾氣,然後貪嗔癡慢疑全部都要改掉、去掉。不是我們遇到事情才改毛病去脾氣,不是遇到事情才去掉貪嗔癡慢疑,不是,而是我們在聽、我們在薰習真理的時候,就已經在改,就已經朝理想的方向進行,那以後遇到事情,你會把腦海裏面所了解的,你把它付諸於實現,這樣就理想,已經全部都改過了。不用說特地遇到事情再來想,喔!我要改,那就太慢了。
所以我們要知道薰習的功夫,只要你夠了,就是後學講認知啦,你的認知已經到,就已經回歸佛的本位,那你所有的行為就朝著這個方向在進行,不是說要特地找個時間、找個空間再來修啦,不用,你再研究的當下就已經在修了,再研究的當下就已經在進行了,所以我們要鼓勵自己,能夠撇開一些凡塵事,只要是禮拜六時間到,乖乖來這裡坐,合不合理?(合理),很合理喔!所以我們要知道說,我們在薰習真理的當下,就已經在修了,就已經朝著我們的本位,就是每一個都是佛,就朝著這個方向在進行,所以都很理想。
所有正法亦以付囑摩訶迦葉,是不是說到這邊,這個一仰起頭來跟各位說,沒有看文字接下來再來看就不知道在哪裡。
所有正法亦以付囑摩訶迦葉。汝等當知。先所修習。無常苦想。非是真實。
汝等比丘。不應如是。修習無常、苦、無我想、不淨想、等以為實義。
如彼諸人。各以瓦石草木沙礫而為寶珠。汝等應當善學方便。
在在處處常修我想常樂淨想。復應當知。先所修習。四法相貌。悉是顛倒。
欲得真實修諸想者。所謂我想常樂淨想。
常樂我淨四法相貌,全部是顛倒。
何者是我?若法是實、是真、是常、是主、是依性不變異,是名為我。
所以佛就詳細解說,我它的內容是什麼。假如說法是實,就屬於實相的,是真、是常、是主、是依性不變異,這個叫作我。
欲得長壽。應當護念。一切眾生。同於子想。生大慈大悲大喜大捨。授不殺戒教修善法。亦當安止一切眾生於五戒十善。復入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等一切諸趣。拔濟是中苦惱眾生。脫未脫者。度未度者。未涅槃者令得涅槃。安慰一切諸恐怖者。以如是等業因緣故。菩薩則得壽命長遠。於諸智慧而得自在。隨所壽終生於天上。
欲得長壽。應當護念。一切眾生。同於子想。
假如我們要長壽,活在凡塵久一點,就要護念,保護著那個念頭,就是我們那個心(保護眾生的念頭)保護一切的眾生;同於子想,跟所有眾生都是我的兒子一樣。
生大慈大悲大喜大捨。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我們本性之中具備,本來就有,只是我們都不用
授不殺戒教修善法。亦當安止一切眾生於五戒十善。殺盜淫妄酒,那個十善,就是我們身口意加一個不,身不殺盜淫,口不惡口、妄言、綺語、兩舌,意不貪嗔癡,就變成十善,那十善可以當氣天神仙,那個佛教眾生修十善;可是教我們修道人這個是基本,祂不希望我們去氣天當神仙。
復入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等一切諸趣。所以佛也把阿修羅當成惡道。就變成地獄惡鬼畜生阿修羅,等一切諸趣。
拔濟是中苦惱眾生。脫未脫者。就是要解脫,還沒有解脫讓他們解脫。
度未度者。還沒有渡要渡他們。
未涅槃者令得涅槃。還沒有進入不生不滅,令他們得道不生不滅。
安慰一切諸恐怖者。這個是無畏施,無畏施是安慰一切諸恐怖者。
以如是等業因緣故。菩薩則得壽命長遠。於諸智慧而得自在。可以在我們般若就可以自在。隨所壽終生於天上。
見壞法者。即能驅遣。呵責糾治。當知是人。得福無量。不可稱計。呵責壞法之人。令行善法。得福無量。當知如來。是常住法。不變異法。如來此身。是變化身。非雜食身。為度眾生。示同毒樹。是故現捨。入於涅槃。佛是常住。不變異法。汝等於是。第一義中。應勤精進。一心修習。既修習已。廣為人說。
見壞法者。即能驅遣。呵責糾治。當知是人。得福無量,破壞善法的我們能夠驅使譴責,然後把他們糾正,治療他們。這樣就可以得福無量。不可稱計。
呵責壞法之人。令行善法。得福無量,所以我們了解,勸一個惡人功德很大。
當知如來。是常住法。不變異法,這個如來就是我們佛性本體。祂是常住、不會變化的、不變異的。
如來此身。是變化身。非雜食身。所以我們了解,這個如來佛性本體,祂可以現相,但是祂不用吃飯,佛性本體不用吃飯。
為度眾生。示同毒樹。為了要渡化眾生,示現跟我們眾生一樣。
是故現捨。入於涅槃。現在就是要進入涅槃。
佛是常住。不變異法。只要你修正成佛了,自己可以當家作主,我要不要在凡塵,還是要離開凡塵,自己可以作主人。我們不行啦,我們說我要住凡塵,滿身是病,把你拖走。你說我想離開凡塵,可是死不了。所以佛不是這樣,祂要住就住,要走就走。
汝等於是。第一義中。應勤精進。一心修習。既修習已。廣為人說。修習以後要廣為大家說真理。
所以我們要了解,只要你修了以後有功夫呈現,可以報告心得,心得分享,這個是很難得,但是一定要自己本身經歷,是真的、是誠實的、不能用想像,想像就不可以,所以我們要了解到,你真正的有修有功效,然後講給別人聽,別人會效法,也想像你一樣的來做,這個就等於鼓勵人家,已經在種善,所以我們要知道說,這個不是鼓勵修那個神通啦。那我們要知道,我們佛性具備,祂具備有神通、有五眼六通,還有更大的大通,只是我們還沒有證悟佛性,大通現不出來,那假如說我們可以證悟我們的本性,那個佛就講我們可以轉移四天下(就是東勝神州、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北俱廬洲),可以把它們轉,你看那個功夫多大,但是你要證悟本性才可能,現象是不可能,是進入佛性才有這個能力。那佛是這樣講,是鼓勵啦,鼓勵我們,你真正的去做的話,它有功夫呈現,而那個功夫的呈現是我們本來就具備,不是說學來的,學的神通它不久就消失,那我們佛性的神通,只要你讓祂呈現,祂都會在,可是我們知道那個不需要。
我們只要很努力,各位前賢,把心收回來,攝心啦,你把它收攝回來,不要三個月,你絕對可以瞭解說今天會發生什麼事、有什麼人會來找我、我會遇到什麼,你會知道,那個不是奇奇怪怪,那個是我們佛性本身的功能作用。那你修得愈久,你愈深入我們的法性,祂知道得愈長遠,一個禮拜、一個月、一年、十年、百年,以後會發生什麼你也會知道,可是我們先要了解到,你知道了又怎麼樣,它一樣發生啊,你不知道的它也一樣發生,那跟你不知道有什麼關係,對不對?只是說我們修的過程不見功效,我們會心灰意冷,都沒效!就懈怠了。那假如說聽到別人都作有功效,我們都有不認輸的精神,他做得到我也可以啊!那就會做,這個就動力啦!所以啟發這個動力是蠻重要!我們不要負面的啦,我們負面的都是要走入三惡道,所以往後聽到講負面的,先問問他,你想不想去三惡道,不想,那就不要講,所以不要講負面,一定要鼓勵大家,脫離苦海,這個是重要。
諸凡夫人。雖得戒定智慧。無有方便。不能解說。以是義故。不能獲得。常戒常定常慧解脫。如彼群賊。不知方便。亡失醍醐。又如群賊。為醍醐故。加之以水
因為看經多了,知道多了以後,只要不回來文字,就不知道文字裡面到底跟我講什麼。所以有一群賊,然後去偷牛,偷牛他沒有了解說,要怎麼去養牛奶,牛奶要怎麼變乳酪,乳酪要怎麼變醍醐,哇!不會。我們要知道,十二杯大杯的牛奶可以提煉一片的乳酪,十二大杯才提煉一片喔,所以你吃一片的乳酪就等於十二大杯的牛奶,各位有吃乳酪嗎?很快發胖喔!那個營養很夠,就是很營養,乳酪它可以在提煉生酥,然後生酥提煉以後再提煉熟酥,熟酥以後再提煉醍醐。所以牛奶有五味,牛奶、乳酪、生酥、熟酥、醍醐。那後學那個時候第一次寫到醍醐的時候,就趕快跑去那個大賣場,向你買醍醐,因為醍醐照佛講可以治百病,我說那我買回來吃,就不用買藥了,我這個身體不好時常都在吃藥,那我吃醍醐就好了。我記得啦,他跟我講,你要買醬油嗎?我說醍醐是醬油嗎?是那個牛奶提煉的那個,他說我們台灣只有提煉到乳酪,那怎麼差那麼多。他說你要買醍醐的話到印度去,我說印度有嗎?他也不知道,他也不知道印度有沒有醍醐。只是佛經上佛有講,說只要你喝醍醐的話病都可以消除,都可以沒有病,我說這麼好,可是我門都沒有方便可以提煉啊,不知道怎麼做,所以這個群賊,去偷牛沒有用。
又如群賊。為醍醐故。加之以水。水多加一些,牛奶多加一些水,結果愈加愈難喝,不是變醍醐,變成我們在喝的水。

常當繫心修此二字。佛是「常住」。修此二字。當知是人隨我所行至我至處。善男子。若有修習如是二字為滅相者。當知如來則於其人為般涅槃。善男子。涅槃義者。即是諸佛之法性也。

常當繫心修此二字。佛是「常住」,所以我們一定要跟自己講,不生不滅的佛性是永遠在,常住,祂不會變化,不會生也不會死,不會變化的。

修此二字。當知是人隨我所行至我至處,你若修這兩字就跟釋迦佛祖一樣,跟著佛祖去哪裡,祂到哪裡你就跟到哪裡。

善男子。若有修習如是二字為滅相者。當知如來則於其人為般涅槃。假如說我們有修道學習,這兩個字,「常住」,這兩個字就可以了,那為了這兩個字把凡塵所有相都滅掉了,滅相,都沒有相了,煩惱都沒有了,都回歸到我們常住的佛性本體,所以如來就在我們這個常住這個人為般涅槃。般涅槃就是大涅槃。所以各位前賢,我們一般凡塵用,涅槃跟生死相對,因為有生死我們才要用涅槃,假如說沒有生死就不用涅槃。可是假如說前面加一個般,般涅槃,那個就是大涅槃,超越生死涅槃的,這樣了解嗎?我們假如說要跟生死涅槃,張拙悟道偈不是說,生死涅槃等空華,生死跟涅槃平等,都像空中的花,可是假如說涅槃前面加一個般,般涅槃,那個就是大涅槃,那大涅槃超越對待,沒有對待,這樣知道喔!沒有對待,就是生死跟涅槃對待。那個般涅槃已經超出對待,是一個絕對,沒有相對。所以我們要了解文字的意思。

善男子。涅槃義者。即是諸佛之法性也,那個涅槃的義理就是諸佛的法門。性也,涅槃性。

夫法性者。無有滅也。應當修習佛法僧而作常想。是三法者。無有異想。無無常想。無變異想。

夫法性者。無有滅也,我們的法性,我們佛性沒有生也沒有滅。

應當修習佛法僧而作常想,佛法僧就是三寶,三寶佛法僧,我們在凡塵,佛就是佛性本體;法就是我們的般若妙智慧;僧就是我們的行為。所以佛法僧就在我們身上,我們身上就三寶,所以要知道說,我們在行,日常行之中就已經用三寶,三寶都在用,都在,時時刻刻在,只要我們這樣用,當然我們都成佛啦。

是三法者。無有異想。無無常想,就是沒有兩樣的那個念頭,也沒有那個無常的念頭,也沒有變異的那個想法。所以佛法僧就變成一體了,一體三寶,三寶一體,全部都在我們身上。

若於三法修異想者。當知是輩。清淨三歸。則無依處。所有禁戒皆不具足。終不能證聲聞緣覺菩提之果。若能於是不可思議。修常想者。則有歸處。善男子。譬如因樹。則有樹影。如來亦爾。有常法故。則有歸依。非是無常。

清淨三歸,這個清淨三歸,佛法僧,三歸它沒有依賴的地方所在。

所有禁戒皆不具足,所以這個三法假如說你把它修異想(就是不同啦,那個三法不同),三法是一法那個才對;那你三法都不同,那個清淨的三歸它沒有依賴,沒有依賴的地方。所以這樣禁戒就不具足。

終不能證聲聞緣覺菩提之果,到最後都不能證佛的果位。

若能於是不可思議。修常想者。則有歸處,能夠在這個不可思議,這個不可思議,後學就有講過,以前時常看到不可思議到底是什麼樣的內容?就講我們不著有、也不著空、不著亦有亦空、不著非有非空,是什麼樣的狀態?(不可思議),恩!就是不可思議,不在有、不在空、不在亦有亦空、不在非有非空,哇!長成什麼樣?沒辦法講,沒有辦法說那個就是不可思議,不可思議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有沒有把它連貫了。所以我們連貫以後就不會很困難,所以知道很親切就在我們身上。

譬如因樹。則有樹影,因為樹所以有樹影。

如來亦爾。有常法故。則有歸依。非是無常,如來也是這樣,有常法,就是常不變的、常住不變的法,所以我們就有歸依,歸依到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

所以我們就已經講到金剛身品第五了,因為前面很多後學都沒有抄,比較重要的這一些觀念,後學才把它抄下來。

金剛身品第五

如來之身非身。是身不生不滅。不習不修無量無邊。無有足迹。無知無形。畢竟清淨。無有動摇。無受無行。不住不作。無味無雜。非是有爲。非業非果。非行非滅。非心非數。不可思議。常不可議。無識離心。亦不離心。其心平等。無有亦有。無有去來。而亦去來。不破不壞。不斷不絶。不出不滅。非主亦主。非有非無。非覺非觀。非字非不字。非定非不定。不可見了了見。無處亦處。無宅亦宅。無闇無明。無有寂靜。而亦寂靜。是無所有。不受不施。清淨無垢。無爭斷諍。住無住處。不取不墮。非法非非法。非福田非不福田。無盡不盡。離一切盡。是空離空。雖不常住非念念滅。無有垢濁。無字離字。非聲非說。亦非修習。非稱非量。非一非異。非像非相。諸相莊嚴。非勇非畏。無寂不寂。無熱不熱。不可覩見。無有相貌。如來度脫。一切衆生。無度脫故。能解衆生。無有解故。覺了衆生。無覺了故。如實說法。無有二故。不可量無等等。平如虚空。如來之身。成就如是。無量功徳。無有知者。無不知者。無有見者。無不見者。以能護持正法因緣故得成就是金剛身。

護持正法者。不受五戒。不修威儀。應持刀劍。守護持戒清淨比丘。

如來之身非身,如來那個身沒有形相,所以不能說身。

是身不生不滅。不習不修無量無邊。無有足迹,這個就講現相。說如來之身祂沒有身影、沒有身體,那這個如來的身不生不滅;不習不修,沒有習也沒有修,所以我們有時候看到文字,啊!不用修不用學喔!學習不用修。無量無邊,如來的身無量無邊,沒有足跡。因為沒有形相。

非心非數,這個數我們就了解一二三四的那個數目的數。

住無住處,住在無所住的地方所在。

◎就是這個,金剛身的內容,這個講的,我們看的就好像在文字遊戲,全部不容易進入那個狀況。

護持正法者。不受五戒。不修威儀。應持刀劍。守護持戒清淨比丘。所以那個護持正法,佛在涅槃經講,他就是不受五戒,也不修威儀,就是持著刀劍,守護持戒清淨比丘。所以就可以知道那個內容,殺盜淫妄酒他都不受,也不修威儀,就持著刀劍在守護持戒的清淨比丘,所以要了解說,你努力清淨的在修,你的週遭那一些護法神就在保護你,就在你的身邊一直在照顧你。

若有比丘。隨所至處。供身取足。讀誦經典。思惟坐禪。有來問法。即爲宣說。所謂布施持戒福徳少欲知足。雖能如是種種說法。然故不能作師子吼。不爲師子之所圍繞。不能降伏非法惡人。如是比丘。不能自利及利衆生。當知是輩。懈怠懶惰。雖能持戒。守護淨行。當知是人。無所能爲。

若有比丘。供身之具亦常豐足。復能護持。所受禁戒。能師子吼廣說妙法。利益安樂諸衆生。唱如是言。涅槃經中制諸比丘不應畜養奴婢牛羊非法之物。應當勤加。護持正法。護法果報。廣大無量。

不受五戒爲護正法。乃名大乗。

護正法者。應當執持刀劍器仗侍衞法師。爲護法故。雖持刀仗。我說是等。名爲持戒。雖持刀仗不應斷命。若能如是即得名爲第一持戒。

【若有比丘………不能降伏非法惡人】祂在講這邊的意思,就是你做一個一般的比丘,那就不能作獅子吼,獅子吼的話,那個一吼叫百獸都降伏,所以祂說不能降伏非法的惡人,佛鼓勵我們要能降伏非法的惡人。

【如是比丘………無所能爲】所以佛不稱讚他啦,還缺一點點。

【若有比丘………利益安樂諸衆生】所以我們要了解,佛在這邊講那個獅子吼跟不能獅子吼差別。因為我們凡塵就是要眾生供養,那你假如說講得太深入的話,眾生不供養,你就沒得吃啦,所以他們有一些不敢說,說了以後怕眾生不供養他,佛就叫做不獅子吼。那獅子吼就是不管,你一吼叫了以後,百獸都降伏了。他就不管有得吃沒得吃啦,有人供養、沒人供養都沒關係,那個就叫獅子吼。所以佛鼓勵,鼓勵你在講經說法,就是不要顧忌你講出來以後,沒有人要供養你。所以這個差別蠻大。那我們現實社會尤其在都會區,沒有人家供養的話你要吃什麼,沒有人家供養的話你要住哪裡,都是問題啦,而且很大。那你以前在釋迦牟尼佛那個朝代,沒有人供養,不吃;沒有地方住,去坐在樹下。我們現在人做不到耶,坐在樹下我會感冒,你這樣一顧忌到你就不敢去坐在樹下。所以佛都鼓勵他們去坐在樹下過夜,然後坐在墳墓墓碑前面過夜。

所以後學都講,假如說我們有浩然正氣,半夜我們一個人到墳墓去不會怕,假如說我們沒有浩然正氣,要試驗自己到底有沒有,很簡單,你一個人你半夜到墳墓,那個很多墳墓的地方,你去那邊坐禪,看看你敢不敢坐,當你都還沒到墳墓的時候,心裡都毛毛的,這個時候風吹蟲叫,你就趕快回頭,已經不敢去了,鬼都還沒出現,你的心鬼已經先來了,所以我們要了解到,那個真的騙不了人,可以騙別人,騙不了自己,到底過不過膽子,有沒有浩然正氣,試試看,不能招朋引伴,不能喔,要一個人喔,自己去喔,那個才算。

【唱如是言。涅槃經中………護法果報。廣大無量】,所以那個時候佛就講,那個比丘不能夠畜養奴婢、也不能夠畜養牛羊非法之物。

夫護法者。謂具正見。能廣宣說。大乘經典。不爲利養。於諸檀越。心無諂曲。具足威儀。摧伏破戒。諸惡人等。是名持戒。護法之師。能爲衆生。眞善知識。其心弘廣。譬如大海。

【不爲利養】,我們現在就不容易做到。

【於諸檀越】,檀就是布施;越就是越過貧窮;能夠布施就能過越過貧窮。

云何名清淨僧。有比丘僧。百千億魔。所不能壞。是菩薩衆。本性清淨。悉令安住清淨衆中。是名護法無上大師。善持律者爲欲調伏。利衆生故。知諸戒相。若輕若重。非是律者。則不證知。若是律者。則便證知。

云何調衆生故。若諸菩薩。爲化衆生。常入聚落。不擇時節。或至寡婦及婬女舍。與同住止。經歷多年。若是聲聞所不應爲。是名調伏利益衆生。

【若是聲聞所不應爲】就是聲聞的程度不夠,你不要去做個事,你做這個事後來都被別人渡走了,你要去渡別人都被別人渡走了,不可以,我們的眾生定力都還不夠。

是律應證者。善學戒律。不近破戒。見有所行。隨順戒律。心生歡喜。如是能知。佛法所作。善能解說。是名律師。善解一字。善持契經。亦復如是。

如來身者。即是金剛不可壞身。菩薩應當。如是善學。正見正知。若能如是。了了知見。即是見佛金剛之身。不可壞身。如於鏡中。見諸色像。

名字功德品第六

汝今應當。善持是經

涅槃經真理眾生善因緣不足

   那我們今天就開始新的課程(涅槃經),我們本來是預計要講維摩結經,那因為我們講金剛經22片的時候,發現意境太高我們不容易體會,所以我們再薰習真理、再久一點,然後我們再來講維摩結經,因為後學講這麼多經典,就覺得維摩結最不好講。因為它幾個字我們就很難去解說。比如說「不於三界現身意」,各位前賢我們想想看,我們都示現、我們都出生在凡塵,那我們在凡塵就是三界,那不在三界現身意,就是表示我們不要在這個凡塵有身體、然後有意念,高不高?(),真的就是很高啦。那你要修就是要修到「不於三界現身意」。表示說我們在凡塵要認清真理,把所有的一些假相(就是很快變化的)全部都能了解,那全部了解以後,我們才可能說「不於三界現身意」,那才可能做到。所以後學說這個要等到我們更熟悉真理以後,再來說。

   涅槃經,那因為我們台南同義宮這邊前賢也有顧忌到啦,唉呦!你講涅槃會不會涅槃啊,會不會涅槃?因為後學在北部講涅槃經講一講就涅槃了,就在那邊的課程就結束,就不再講了。那我們這邊又有許諾,說還要講維摩結,所以這個不是說講涅槃以後就沒有了,不像釋迦牟尼佛說講涅槃經就真的進入涅槃,不是那個樣子啦,而是我們要研究裡面所講的道理,因為涅槃經我們在市面上很少看到,也很少人在講說,沒有,等於說沒有講說涅槃經。

   那我們先從字面來了解,涅,就是不生;槃,就是不滅;不生不滅是什麼?(佛性),各位前賢,不生不滅喔!對啦,就是我們的佛性本體。所以這個涅槃就是在闡釋我們的佛性本體。那我們凡塵世間人對佛性本體的了解都不夠,對佛性的功能作用都很了解,那本體就很少探討,所以就很缺欠。所以我們就來了解涅槃經,佛到底怎麼說?

   所以裡面就寫,涅槃經是釋迦牟尼佛進入涅槃之前,一日一夜所說。所以那個一日一夜所說,就已經一本大藏經非常大本,後學這個抄下來只不過十分之一而已,所以沒有全部抄,那因為很多對我們修道來講,有一些不關緊要,那不關緊要後學就不抄。就抄比較讓我們要知道、要怎麼樣去改進,這一些內容。

   內容大致是將示現凡塵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做一個總結,就是做一個結論。所說的一切漸法(漸修的方法)、頓法(就是馬上從凡夫地一直直升到佛地)、不定法(就是不固定,我們凡塵所有的一切法都是不定法)、秘密法(不公開講的一些秘密法)、權法(方便)、實法(十箱法門)、通教(就是大家都要了解的)、別教(個別的教化)、圓教(圓滿的教化)、密教(秘密教,像密宗就屬於密教部)、及制定戒律的因由(為什麼要制定戒律),做個交代,大慈大悲的胸懷表露無遺,熱切期盼眾生修證成佛,脫離苦海(不要再六道輪迴裡面)

    在這之前講說的經典,大部份都是隨機誘導,循循善誘,並非究竟了義之教(就是,不是要我們回歸到本位的那一種教法),而涅槃經已是最後施教,不能再藏秘密,所以內容皆是了義(就是究竟了義),看的時候心裡要有準備接收真理的態度。這個是後學先把它做一個綱要,讓我們先了解。

    所以世尊說這一些語以後,就進入超禪,然後從初禪出入第三禪。從三禪進入虛空如逆順進入諸禪。復告大眾。我以摩訶般若。遍觀三界有情無情。一切人法悉皆究竟。無繫縛者。無解脫者。無主無依不可攝持。不出三界。不入諸有。本來清淨。無垢無煩惱。與虛空等。盡諸動念。思想心息。如是法相名大涅槃。就是這樣就是大涅槃,不生不滅,回歸到佛的本位。真見此者名為解脫。凡夫不知名曰無明。作是語已復入諸禪

    就是這樣,所以我們要修最高的程度就在這裡,往後有人問的話,你就拿這個給他看就好,說你要修到最高,就是這樣。那我們還沒到那裏,我們回來。

   所以性理心法能夠瞭解透徹,我們就是要知道,是使我們能夠成道、成仙作佛,就是進入佛世界,而不是要在人那種互相之間要有階級,不要有人之間的階級,人之間的階級一建立了,我們要瞭解,那個違反平等,所以跟平等不相合,我們要瞭解到,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啊,要見性,所以我們要知道,這個見性,是在最後,因為我們瞭解到明心,心明則因果不昧,見性則成佛無疑,所以見性才能夠成佛。

    楞嚴經課後問答

:後學知道二十幾年前,有前賢在研究性理心法,有一些怎麼走入歧途,是不是請劉講師講明那個原因給大家認識了解?

: 因為喔,各位前賢很多像現在一聽到研究性理心法,就好像毒蛇猛獸會很害怕,為什麼?因為很多人,各位就是要瞭解到,我們研究性理心法,假如說正確的話,是對我們幫助很大,可是喔!它的那個毛病所在我們就是要先瞭解, 第一個:我們研究以後會有一種驕傲,就是別人不知道,我知道。然後研究再深入一點,就是工夫又高一點,糟糕了,就想稱師作祖,就是要自己想搞小團體,這樣就會讓一些比較正確修持的害怕。

   那我們假如說已經落入小團體,已經落入不平等的那個觀念裡面,那個很危險,因為就是會有一些現象產生出來,就是我們現在這個社會看見的,有一些為什麼會很害怕性理心法,就是已經有弊病。那個弊病的產生,也可以說藉著性理心法,可是喔他們有企圖,那個就很可惡害人,那個不是救人而是害人 

   那真正的可以講,後學從以前到現在,各位就可以暸解到,所推廣一定是『平凡、平常、平實、平淡』,都是平等,沒有高低,沒有說誰比較高、誰比較低,那個名跟相都是假的,都是變化無常,所以,不要有另外那個奇奇怪怪的心,那我們也不提倡神通,因為我們佛性祂本來就具備,神通本來就具備,只要你能夠明心見性 了,能夠成就了,那個神通都是小事啦,那個不要特地追求,所以我們研究性理心法,就是要使大家走入正確的修道軌道,可以說我們都還沒有走入正確的修道軌道,都還不算。 

   所以我們講的,就最平常,不要給六根當家,給佛性當家,這個講出來是最容易,做出來是最困難,這個才是真正的道,就是要我們佛性當家吃虧沒關係啊!要佛性出來作主,那我們現在社會現象,各位就可以暸解到,很多都不合真理,那不合真理,我們要講人家不對,好像也不太好,都一直在指責別人,這樣好像也不很理想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中規中矩,都是正確,然後也沒有說,你去研究性理心法就不要參與道場活動,也沒有那樣啊!沒有。

    而是說我們一研究性理心法,講究效率,那沒有效率的東西,我們不參與,是這樣啦!對不對?(對)。假如說我們帶人去玩,然後都心性沒有提升,然後累的半死,又用了很多錢,你還要嘛?要不要?(不要)。絕對不要,對不對!對自己對別人都沒有幫助,幹嘛去做那個事,所以我們研究絕對是正面,不要有負面,絕對都是正面,都是要成道成佛,那我們要成道成佛,一定是中規中矩,都是以天地這個『誠』為出發點,跟天地一樣的,那這麼難得大開普渡,這麼難得得道,那再失掉就 太可惜了,所以走的一定要正確,這個是後學都一再堅持啦!

   雖然發展出來不是很理想,可是後學也不會在意,正確重要,那個有團體那個不好,有名氣了以後,那個「前呼後擁」,那也都不好,不平常、不平凡、不平實、不平淡,那我們不修那個道,我們修的道就是正確的,要我們在凡塵可以做標竿模範,然後修道,真正的走入修道軌道,大家都歡迎的,那個才是正確。

   真的自己俯仰都無愧,要做到俯仰無愧啊,對得起天,對得起人,對得起地,我們就是要這樣去行持所以我們要暸解, 老前人在世也是都講,好事就是難辦,那個不好的就很快,所以,好難好難好事難辦這樣可以嘛?(回答:很好)。

 

   :請問劉講師!您剛剛說有些博士如果自恃太高,以後會變成候鳥。您怎麼那麼篤定他們會變成候鳥?

:後學是從真理的角度來分析,為什麼?因為唸到博士他心中有一種凡人很少可以達到他的位階的想法,因為很少人會唸到博士。所以那種高人一等的心,高人一等,知 道嗎?要不要用望遠鏡去看?他已經高人一等了,所以他的心很驕傲,那個是外在的形象形成他自然的動作,自然就很驕傲,我們要了解驕傲就是五蘊裡面你蘊積了,要來『受生』的理由,那個原由你已經種了,要不要來?要來還啊!還你那個驕傲的果報。愈驕傲的人變得飛得愈高,小驕傲就小鳥啦,牠飛不高,受的罪也不多。所以 我們要從他驕傲的程度來說他以後的果報。這個是從真理的角度來分析。

   老前人最常講的一句話,就是:「你看凡塵這麼多的博士,哪一個博士成佛了?就是没有。」我們也可以關照一下我們這個凡塵哪一個博士成佛?有没有?没有一位博士成佛。所以我們要了解追求凡塵名利,雖然已經很高了到達了博士,可是他自己變成障礙,因為博士的心胸之中,他都是高人一等,都有不知不覺的驕傲之心。 

      老前人在以前時常講祂說沒有念書的最孝順,然後去念小學,小不孝,然後中學,中不孝,大學就大不孝,然後留學父母也不要老前人時常這樣講,那個沒念書的他從佛性發揮出來他最孝順,念一點點就一點點不孝,你念越多越不孝,父母親辛辛苦苦培養你到外國念書,你念到外國書已經成就了,你父母親變什麼?變你的傭人,不敢介紹給同學認識啊!看起來阿草阿草,要是我父母別人會看不起,所以都說我家的奴才婢女,是不是最不孝,忘本,他都不知道他怎麼來的,所以我們要從根源去做,做到以後再來學習我們在凡塵一些謀生技能。   

    後學講過,我們在凡塵驕傲就是『自種因』,自己種了要接受果報的因,所以驕傲很大的人,往後會轉世很大的候鳥。我們要看的時候,要帶望遠鏡才看得到,假如他的驕傲只有一點點,就會轉生小鳥、小麻雀,那個驕傲不多。可是你看都没辦法回到人道。博士雖然這時候很趾高氣昂,可是下一生就不是了。這樣了解意思嗎?

    我們求道不管什麼身份地位,有錢没錢全部都一樣,靈性可以從正門出去就可以回到理天,好不好啊?(好)你看我們沾到這麼大的福份,我們都不知道。都修到愁眉苦臉的,有没有?都没笑臉。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都要笑臉迎人,讓人覺得很和樂和氣,這樣容易,我們可以渡他來求道修道。就可以回到理天,這個都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就去做。做了以後我們自己得到利益,也可以把利益分給別人。所以我就要跟他講:我們求道跟不求差別很大,你看喔!你一口氣不來,你就没有路可以走。我們求了道努力修的話,研究性理心法,就可以滿滿都是路,看你要往哪裡都可以,那凡人不修一口氣不來,眼前全部黑暗,沒有一條路可以走。所以我們要生前防死路,待死時後悔遲」。到死的時候,我都還沒修,慢一點,來不及喔,要事先就防範,事先我們就使自己的不生不滅佛性到處都合為一體,心跟境都變成一體,所有山河大地都是我的真心,已經到那個程度就成就。所以一定要把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啟發,然後培養讓祂長大,這樣就已經跟仙佛没有兩樣。

    所以最緊要的關鍵點就是在這裡,不管你再怎麼有錢,當了總統,你没有求道一樣,一口氣不來,没有多久就硬梆梆的,到地府去報到了。只要有求道,縱然是流浪漢他也一樣身軟如棉。已經回到理天了,他那個不好的遭遇已經解脫了。你就是要這樣跟人家這樣講。通了,他就好我跟你去求道修道,這麼好。

    所以沒有研究性理心法,哇!那枉費工夫,盲修瞎煉,所以非常重要,一定要找到不生不 滅的心,來修不生不滅的道,這樣才會成就,絕對會成。

 

    各位前賢,聽法跟盜法有什麼不同?假如我們去聽,是想我們自己本身要修,那就沒有盜法;我們去聽,不是自己想修,而是想聽他怎麼講,我出去要把他所講的去販賣給別人,那個就叫盜法

   :剛剛劉講師在課堂上講盜法,後學想到活佛老師在臨壇時候就講很多道理,那我們拿這些話去成全人家的話,那算不算也是盜法?

:問的好,這個問的很好,我們活佛老師教我們去做,我們很聽話去做,不是乖徒弟嗎?那怎麼會是盜法?那個是很正常的,老師怎麼教我們怎麼去做那個是很正常的,就是怕我們有口無心啦!叫別人做好而自己做壞,這樣懂意思嗎?懂了就好。

   劉講師一直強調解說:只要是性理心法班的課程解說研究,寫上劉芳村講師」的法寶都是免費索取,性理心法的法寶沒有金錢交易販賣給別人,那個就叫盜法,只要自己肯努力追求研究真理薰習真理,一步一腳印踏踏實實的走, 最上乘佛法讓你成佛的方法不用錢,不要去相信外面不實在的,要相信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  

  所以我們凡人都以為愈學心思愈細膩,愈聰明』,絕對不是好事。我們要了解:『人之所以頂天立地,最高貴的地方就是人格』,可是我們現在人格都不要,都跟禽獸沒有什麼分別,才會造成一個很混亂的社會,所以在這種現相之下,就是要各位能夠知道,然後去講,把真理去推廣。

   我們了解,道都是有顯揚的時候、有隱藏的時候,現在是上天大開普渡我們從這個理瞭解說,我們能夠求道了,我們能夠接近上乘佛法,我們是經過多久的修持,我們累積了多久的善根才有辦法得道,才有辦法聽性理心法。

    各位就回想一下,我們這麼多求道的道親啊,了解這個狀態有多少,是不是我們都覺得很可惜,道這麼殊勝,這麼能夠讓我們成就,為什麼我們不研究呢?我們活佛老師都很無奈,一直鼓勵我們研究性理心法,有沒有?()。老師都講到…,老師都說好了啦,以後都不說了,老師說以後不說了,當下又再說啦。有沒有?我們那個訓文一看,老師不是說不說了嘛?怎麼後面全部都是,所以你看苦口婆心,就是要我們真正能夠成道成佛。那你對佛性本體沒有了解,怎麼成道?怎麼成佛?沒有原因啦。

    所以你看我們佛性本體不生不滅,你修到佛的果位不生不滅,因果一致,絕對成。所以我們研究了以後,從內心產生:我可以成道成佛,時間早晚,對不對?()。所以我們研究了以後,一定要到這個程度,絕對可以成道,時間早晚。那假如說你還沒有產生,唉呦,要怎麼成道啊?那你就要努力,努力聽,都很容易的啦,容不容易?(容易)。很容易啊。我們堅定的心,那個呂祖師跟我們講,誠、恆、堅。我們有誠心、有恆心、有堅心,是不是一定可以成?就絕對可以啦。誠心的來修,堅定的心來修,恆心來修,哪會不成啊?絕對成。也不用怕說,那我這一生修不成要怎麼辦啊?不用怕,只要你認知了,都在你性分之中,你的性分裡面已經有佛因了,所以佛的果位絕對有。

    所以佛因一定要種,你種了佛因,佛的果位一定呈現。那你瞭解到佛性本體,那個佛的果位都已經呈現了,佛的果位就是佛性本體。所以我們瞭解說,你一瞭解了以後,真的就可以了。各位就可以瞭解,後學講的是不是很明白?有沒有?()。不管是耳根、不管是眼根都可以讓你進入佛性本體,對不對?那個就是要我們成佛的本錢啊。就一定可以的啊。所以只要我們努力,決心、努力一定可以成。

    所以只要我們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離開相了就是佛。所以,相是假的,性是真的。只要知道相是假的,我們就可以離相,所有的相我們就可以離了。所以只要你研究了,一定是一直深入啦。所以後學一聽到前賢講,上第一堂課,第一句講出來就不懂,可是要坐兩個小時,真的很感動,那個工夫很好。講一句就聽不懂了,要坐兩個小時,又不能打瞌睡,真的工夫很好。各位也都是熬過來了,有沒有?()。從聽不懂的時候開始,對不對?

     所以那個時候,前賢都跟後學講,大家都跟我反應啦,他們(道親)都聽不懂真的後學一聽了,真的很感傷啦,真的講的都是沒有保留,後學知道多少,就會講多少,都掏心掏肺,全都搬出來,有沒有?()。就是真的要大家都能成就,所以就一直講,只要你肯坐著聽,真的就會被你抓到。不然最少兩小時也聽一句,那一句就很有用,你看你這兩小時只講:若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有沒有價值?(),就已經夠價值了。

    只要你肯研究、肯坐著聽,一定會瞭解,會了解,我們就有辦法做,有辦法做,就有辦法成道成佛,不困難。那如果沒有研究,各位就可以想像,我們這麼多道親沒有研究、沒有聽,他們可以成道成佛嗎?可不可以?我們用最淺顯的道理來想,不了解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他有沒有辦法成佛?絕對沒有辦法。因為成佛的因他沒有抓到,那我們研究了以後就已經抓到,抓到要成佛的因。因我們已經確實地掌握,佛的果位就一定呈現。所以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絕對可以成佛。

    以我們現在來說,我們求道的前賢可以說不計其數、非常多,可是研究性理心法真的百中不得一,一百個裡面選一個,對不對?我們道親一百個裡面有一個研究性理心法,有沒有?都還沒有喔。我們可以瞭解說,求道的不計其數,很多很多都有求道,等於我們台灣有兩千三百萬差不多都求道了,那你看研究性理心法有沒有兩千三百個?有沒有?都很困難喔。所以我們就是了解到,善因緣不足啦,沒機緣碰到、接觸到最上乘的修持方法。那你沒有方法、不瞭解,那怎麼修啊?怎麼做?不會啊。

    不會的話怎麼成佛啊?不可能啊。所以我們就是要了解到,能夠遇到,就是因緣俱足啦,都是因緣俱足。所以我們可以想像,有時候講得很透徹明白,我們那個佛性本體的時候,看一看有一些(道親)怎麼都沒來;有時候看一看大家都全部到齊,剛好在講的範圍,沒有在講佛性本體啦,就聽不到,對不對?所以你看,又是因緣。要有因緣啦,有那個契機啦,有契機的聽到了,知道法了,知道怎麼修了容易成就。那假如說你不知道法、不知道理,哇~~那要怎麼做,就隔了很遠。我們的人生真的就是很短暫,一轉眼,有道親就講,你就趕快來研究啦,那個主講者七十一歲了耶(大家哄堂大笑~),意思說再講的話已經沒多久了,你再不來聽,這(性理心法)就聽不到了。那個道親還不錯,他還知道這沒得聽,你再不來研究那個主講者已經七十一歲了。

   ※所以我們研究性理心法,都把佛的秘密廣為宣傳,都還有人不要,雖然我們廣為宣傳佛的密密之藏,可是我們有的不愛惜,聽到也不要,那要怎麼辦呢?我們要隨緣,隨緣啦!後學就講假如從畜生道剛出來,你抓著他的頭來研究性理心法,他也不要來,你再怎麼逼他,他也不要來研究,不可能的。所以要種善根,只有三句話:「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這樣子而已,我們就「事若有成樂其事,事若無成志不凡」,我們要渡化眾生的志向跟平凡都不同了。

佛就講祂要找心法、找修持的方法,怎麼找都找不到(周遍求索),我們現在送到你的面前你都不接受,差的太多了;佛那個時候,還沒成佛之前,一直修一直找都找不到,沒有方等名字。

各位就可以了解,要聽到如來出世講經說法,遇到不到、聽不到、找不到,我們現在真的太幸福了,人在福中要惜福,一定要努力修持,真的很不容易,這一種如來秘藏(秘密的寶貝),後學都講你只要隔了半年都不複習、不聽,你腦袋瓜全部空空,「跟你說你以前有研究性理心法,你會說哪有,有啦,我跟你去的怎麼會沒有,你會說沒有」。我們已經遇到蠻多喔,因為後學學說佛經有28年,各位就想想看,28年要找一個有能力來替後學講的,都找不到,找到以前很熱心的很努力的,找來,結果腦袋瓜空空,就問他那你所聽的呢?他說哪有,沒聽過嘛?他說沒有啊,欸,跟他講到臉紅脖子粗他還是說沒有,明明就有,他就說沒有,一點印象都沒有。所以後學真的嚇到了,為什麼?上天的秘寶你不要,全部都要回去了,真的都沒有

   所以都看我們的心啦,想不想成佛。我們在思想領域的時候,想啊,想成佛。可是我們在行為的時候,那個所有的做法,就不是說要想成佛啦,就是要沾到利益,這樣有沒有跟我們的希望相違背?有沒有?()

   相違背喔,行為跟希望沒有一致了,所以我們就是要瞭解到,我們就是不肯吃虧啦,吃虧就是覺得很沒有面子,會不會?所以,人家要把浩然正氣送過來,我不要、我不要;人家要把成佛的因送過來,我不要、我不要,是不是這樣?都不承認。所以真的成佛不困難,看我們有沒有決心,我們有決定性的心,真的就是啊!

   不要去相信外面不實在的,要相信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只要你啟發了就是你的,別人是無法替代的,也不會從天上掉下來,一定要自己努力認識自己的真心佛性,如如不動的常住真心才是最實在的  

    所以我們要了解,我們要有祖先德性的庇蔭、我們自己本身累世行善,你才能夠接近性理心法,那你接近以後又要看你的心相不相信,「你相信的去做,你就可以成道成佛,絕對、可以!」

    後學都鼓勵,我們現在有印一本三寶,三寶後學只有講兩次,都在北部講的。因為後學講我們一般拿到的話,他會毀謗:「他說不是這樣,你講錯了」,那後學怕人家毀謗所以盡量不講,那現在大概機緣成熟,再不講的話沒機會可講了,像前不久,後學無緣無故的發燒到四十度,都不醒人事,那個時候假如沒有人家營救後學的話,後學就死翹翹了,後學在想說自己還沒講完怎麼可以死翹翹,所以後學也求生意志很強,而且後學也承諾要講維摩結經後學說維摩結經是後學在學講佛經28年裡面最難講的一部經,所以要等到大家根基機緣都成熟了,才聽得懂,因為祂的意境很高(維摩結講出來的意境很高),那你要修就是要修到「不於三界現身意」。表示說我們在凡塵要認清真理,把所有的一些假相(就是很快變化的)全部都能了解,那全部了解以後,我們才可能說「不於三界現身意」,那才可能做到。所以後學說這個要等到我們更熟悉真理以後,再來說。倘若我們不了解的話,上課歸上課,已經上完了,那意思懂嘛?說不知道也不承認,說知道也不敢承認,剛好在中間。

    所以我們大家先對真理部份能夠透徹知道以後再來講,那個時候就了解到真的整個我們要追求的目標是非常高,因為維摩結是東方琉璃世界一個日密菩薩,他到我們娑婆世界來幫助釋迦牟尼佛大轉法輪,本來後學在北部也講過維摩結經,也有錄音,很多前賢想說要聽,後學說不用,以後後學要在同義宮講,在同義宮講會更詳細,因為在北部講有一些當時的機緣都不成熟。所以假如說各位前賢,你遇到後學一直念一直念都不解說,那個就叫機緣不成熟啦,為什麼?因為後學解說也沒用,所以念過就好,有啊,後學有講過了!(哈哈),所以就會那個樣子。

   我們知道,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看看你這一生要怎麼過,很快喔!後學那健康擱講(台語),假如涅槃經講完,維摩結經講完,那很久喔!那時候如果後學還在的時候,你講:我當時有聽,但當時我就沒做。那你那時候就想說:要是當時我知道,聽了就趕快做就好!賣知太慢了喔(台語)!就要馬上實行,心動馬上行動!這樣就完成了!就馬上整個改變,心一改變我們整個行為改變,整個命運都改變,全部都改變我們周遭的人看我們改變,他也跟著我們改,所以就理想,真的娑婆世界變成蓮花邦,就是很理想。

    所以我們瞭解,我們大部分把阿修羅道列入三善道,可是佛就講這個阿修羅道,它這個心好戰鬥,所以每個眾生,就是六道眾生裡面,全部都有阿修羅,所以把它列入惡的一部分,不排在善。所以佛對涅槃非常的注重,因為涅槃經就是已經佛要進入涅槃之前,一天一夜所說的,就是已經算是最後的施教,等於這個以後就沒了,就沒有機會再跟眾生講話,所以佛就對涅槃經非常的注重,所以只要我們持涅槃經文字章句就有功德。

    所以我們瞭解說,一般我們在對所有眾生講誦經功德很大,那個都是循循善誘,比較屬於要我們接近經典,可是涅槃不同,涅槃因為佛已經要進入涅槃,沒有機會再教導眾生,所以對涅槃經就特別的注重,就是要努力的把我們所要修的究竟,都完全透徹,不能再有那一種方便法門,方便法門是過程,到最究竟的時候那個都要摒除掉了,就是要把那個究竟的義理全部都知道。

    所以只要你聽到涅槃經,聞是經名,聽到這個經的名稱就不會在四惡趣示現,都是在天道跟人道,最起碼啦都是天道、人道,所以佛就一直鼓勵我們能夠受持涅槃經。說我們這個涅槃經是無量無邊的佛,祂所修道學習,就是能夠修這個涅槃可以成佛。所以我們瞭解說裡面所有的功德非常的大、非常的多。那佛就要講。

    涅槃經也可以降伏諸魔性所以我們要瞭解諸魔性。我們不知不覺、我們有一些就像現在我們社會的一種生活習慣,因為科學發達,我們有智慧型手機,非常的好用,所以我們就變成手機的奴隸,手機變成主人,我們變成被手機利用,所以這樣的話就顛倒。佛一直說我們眾生顛倒就是這樣。我們是主人,然後我們使用的,不管是什麼東西,它再怎麼好也都是我們使用,那我們要當家作主,要不要用看我們當時的需要,不要被它牽制、不要被它左右,那我們現在可以說生活上已經被它影響,都變成它是主人,所以我們要瞭解到,我們都已經被這個魔性影響,那我們可以降伏它,要降伏它是我們金剛本性,可以降伏這一些魔性,所以一定要先啟發我們的金剛本性。

    阿難的提問佛說:有變心的弟子應該怎麼處理?那後學看涅槃經佛是沒有說默擯!可是我們現在流傳的就是兩個字『默擯』默,靜默。所以後學想說要這樣來跟大眾講比較容易瞭解默就是隱惡揚善,他不好了,你不要到處去宣揚,假如說他不好你到處去宣揚,我們人都有一種習慣性,你若說我不好,我就更不好,反正都不好了咧。那你假如說都默、都不講,它還有反省改過的機會。都沒人知道,我這個做的不好,那我就改過來,就可以讓他有改過的機會。那個擯,就是摒除在佛門之外,你已經在修道了,那你被摒除在佛門之外就是沒有成佛的機會,那個是最嚴重的啦!所以我們瞭解說一定就是不要犯到大的戒律。

 

    我們人在環境好,有錢有社會地位,我們是最不受教,連我們活佛老師都交代我們台灣這個地區的眾生不受教,聽了都很難過,有沒有這樣?沒有啦,應該是很少數的啦,可是仙佛借竅在國外的時候,交待點傳師回來告訴我們台灣的道親,說台灣道親不受教,可能有那一種現象,環境好了,環境好了就會驕傲,驕不驕傲?不敢講,心裡面都有,跟我們以往講『新道初聞受益端,老道久而好自專』,有沒有這樣?新求道的時候,喔,怎麼有這個,初聞受益端,都不曾聽過;那現在老道久而好自專,自己想要怎樣就怎樣,有沒有這個現象。老師說的是要我們自我反省探討

    修道無論是參 、悟、證,始終都離不開『相信自己不生不滅常住真心』。常住真心是超越認識的存在,不能用分別思想來捕捉擬議,也不能用語言、文字來描。寫形容,只有實際參悟與親自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