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7年6月20日 星期二

一二三

「道」的圖片搜尋結果

問:(一) 一者何?
答:一。是天地人萬物之根本。其理何在。易經曰。一。幹也。乾為。伏羲皇帝一畫開天。孔子亦有一貫之稱。儒曰執中貫一。釋曰萬法歸一。道曰抱元守一。老子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人得一以聖。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數學亦云。一生萬數成。萬數皆始於一。捨一不成數。故曰:一本散於萬殊。萬殊歸於一本。退而言之。萬事萬物不離乎一。一即曰道。
問:(二)一元者何?
答:自開天闢地。寅會生人。以至混沌。共有十二萬九千六百年。計分十二會。每會一萬零八百年。稱為一元。
問:(三)兩儀者何?
答:一陰一陽。在天日月。在地乾坤。在人二目。有了陰陽。能生萬事萬物而成。
問:(四)兩大之間。以何為貴?
答:天地兩大之間。惟道獨尊。
問:(五)三才?
答:天、地、人,是謂三才。
問:(六)天何三寶?
答:天之三寶。日、月、星,是也。
問:(七)地何三寶?
答:地之三寶。水、火、風,是也。
問:(八)人何三寶?
答:人之三寶。精、氣、神,是也。
問:(九)三極?
答:無極、太極、皇極,名曰三極。
問:(一〇)三天?
答:理天、氣天、像天,此乃三天。
問:(一一)三天之主名稱?
答:理天,維皇老上帝。氣天,玉皇。像天,凡皇。
問:(一二)三皇?
答:天皇、地皇、人皇,是為三皇。
問:(一三)三界?
答:欲界像天、色界氣天、無色界,天之下地之上。
問:(一四)三教?
答:儒教、釋教、道教,名為三教。
問:(一五)三教教主?
答:儒教教主孔子。名丘字仲尼。周魯人也。釋教教主釋迦牟尼。原名悉達多。北印度人也。道教教主老子。姓李名耳。自伯陽。號老聃。周朝人也。
問:(一六)三教傳法不同?
答:儒教存心養性。執中貫一。道教修心煉性。抱元守一。釋教明心見性。萬法歸一。
問:(一七)三教偏重何在?
答:儒教重倫常禮儀。釋教重三皈五戒。道教重功夫。 (金木水火土)。
問:(一八)三乘之法?
答:上中下三乘之分。上乘。性理心法口傳心印。中乘。參禪打坐氣天之法。下乘。敲打念唱享洪福之法。
問:(一九)三曹普度?
答:上可渡天上河漢星斗。氣天誅仙。中可以渡人間芸芸眾生。下可以渡地府幽冥鬼魂。此之謂三曹普度。
問:(二〇)三陽?
答:青陽、紅陽、白陽之分。
問:(二一)三期收圓何人?
答:第一期青陽。燃燈伏羲掌教。渡回二億原人。一千五百年。第二期紅陽。釋迦彌陀掌教。渡回二億原人。三千年。第三期白陽。彌勒弓長掌教。一萬零八百年。
問:(二二)三期災劫?
答:青陽期。共九劫。受水劫了道。名籠漢水劫。紅陽期。共十八劫。受水劫了道。名赤明火劫。白陽期。共八十一劫。受風劫了道。延康風劫。又曰罡風劫。
問:(二三)三會?
答:燃燈佛蓮池會。釋迦佛靈山會。彌勒佛贍養會。
問:(二四)三官大帝?
答:堯、舜、禹,名曰三官大帝。
問:(二五)三代何人?
答:夏禹、商湯、周文武王是也。
問:(二六)三易?
答:變易、交易、不易。三易是也。
問:(二七)三鋼?
答: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問:(二八)三從?
答:在家從父母。出嫁從丈夫。夫亡從子是也。
問:(二九)三皈?
答:皈依佛---要掃三心四相。除七情六欲。常清常靜。不亂真性。
皈依法---非禮莫言。非禮莫行。身無意外之行。口無矯誣之言。言可發。行可則。合乎至理。不遭王法。
皈依僧---一身清淨。超出三界。要知法身在那里安身立命。投在娘胎。又從那里安身立命。生從何來。死從何去。識得生門死戶。明投法身清淨之處。常在不生不滅。
問:(三〇)三清?
答:上清、玉清、太清,是謂三清。
問:(三一)三畏?
答:畏天命之令。畏大人在上。畏聖人之言。
問:(三二)三省?
答:曾子曰。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問:(三三)三心?
答:過去心不思。未來心不想。現在心不存。
問:(三四)三心之分別?
答:道心----理也。純善無惡。一理所生。不學而知。良知良能。是謂道心。
      人心----氣也。可善可惡。學而知之。志向分上下。作事偏倚。是謂人心。
     血心----像也。純惡無善。歸於臟腑。後天生血之官。健壯不一。是謂血心。
問:(三五)三樂?
答:孟子曰。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問:(三六)三戒?
答:孔子曰。少年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壯年時。血氣方剛。戒之在闘。老年時。血氣既衰。戒之在貪得。
問:(三七)三愆? (qian:過錯)
答:孔子曰。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gu:瞎子)。
問:(三八)益者三友?
答:孔子曰。友直—直爽的朋友。友諒 — 信實的朋友。友多聞 — 多聽仁義道德的朋友。 (歲寒三友。松竹梅也)
問:(三九)損者三友?
答:友便闢—極會應酬的朋友。友善柔 — 極會令色的朋友。友便佞 — 極會巧言的朋友。
問:(四〇)益者三樂?
答:孔子曰。樂節禮樂 — 喜歡辨別禮樂的儀節。樂道人之善 — 喜歡稱讚別人的好處。樂多賢友 — 喜歡結交賢德的朋友。
問:(四一)損者三樂?
答:孔子曰。樂驕樂 — 喜歡驕傲快樂的人。樂佚友— 喜歡放蕩遊玩的人。樂宴樂 — 喜歡宴飲取樂的人。
問:(四二)三不孝?
答:一不孝。曲意阿從陷親不義。二不孝。家貧親老不為仕祿。三不孝。不娶無子斷絕棕嗣。
問:(四三)三達德?
答:中庸雲。智、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子曰。好學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問:(四四)三達尊?
答:曾子曰。爵一 — 爵祿高的人。齒一 — 年紀高的人。德一 — 德行高的人。又曰。朝廷莫如爵。鄉黨莫如齒。輔世長民莫如德。天下之三達尊也。
問:(四五)三知?
答:中庸雲。生而知之。學而知之。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問:(四六)三行?
答:中庸雲。安而行之。利而行之。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問:(四七)三厭?
答:天厭飛鳥之類。地厭走獸之類。水厭魚鱉之類。
問:(四八)三綱領?
答:大學之三綱領。在明明德、在親民、在至善之地。
問:(四九)三變?
答: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溫也。聽其言也厲。
問:(五〇)三災?
答:水、火、風,三災是也。天災— 乾旱劫、風雹劫、瘟疫劫、洪水劫、飢荒劫、或有天氣所變。天時所降。是謂天災。人禍— 刀兵劫、赤明劫、掃滅劫,此乃人禍也。
問:(五一)三千大千世界?
答:一千地球世界。為一小千世界。一千小千世界為一中千世界。一千中千世界為一大千世界。由小千中千大千三種千而成三千大千世界。
問:(五二)三品一理?
答:老子曰。一氣化三清。即是三品一理也。人精稱下丹田。氣稱中丹田。神稱上丹田。此乃三品也。
問:(五三)三魂是何?
答:一曰。胎光。太清陽和之氣。二名爽靈。陰氣之變也。三名幽精。陰氣之雜也。
問:(五四)三無私?
答: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
問:(五五)三公?
答:週以為三公是太師、太傅、太保。西漢以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為三公。東漢改大司馬為太尉。與司徒 司空 稱三公。亦曰三司。
問:(五六)三孤?
答:少師、少傅、少保,是為三孤之名也。
問:(五七)三帝之令異點?
答:上帝之令曰天命。玉帝之令曰玉指。皇帝之令曰聖旨。
問:(五八)三姑?
答:尼姑、道姑、卦姑,是為三姑。
問:(五九)三華?
答: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
問:(六〇)金雞三唱?
答:金位西方庚辛金。雞位酉時亦屬西。金白色。故曰白陽天盤。金公祖應運。三唱。三期末劫。三次降世。唱道傳法。故有金雞三唱。道劫齊降。大道宏縣之時也。

晨鐘序

「晨鐘」的圖片搜尋結果










活佛師尊序
一、 可惜人人不知回頭是岸,還在苦海,隨波逐浪,任意蕩漾呢!也不知天到何時了,還尚在邯鄲夢中哩,可見人民痴到極點了,愚到極點了,眼見連自己的性命也不保,還尚不知呢?所以上天大動慈敃,特降天道,作為金聲玉振,世俗的一個木鐸呢?你看著慈悲有多大,恩惠有多大,自古不經傳的大道,至今糞土不值了,可惜人不識時務,大道送到門前,尚然說黑道黃不相認識,不知自己的性命就在旦夕了,還尚在痴迷之中呢!若這時不登慈航,眞是有眼無珠了,也是眼光未認眞,也是昧了天良,所以才是這樣胡塗呢?這非是天良的作用,全是利欲所熏的,連自己的面目也恐怕不認識了,何況天道呢?
二、 乾坤男女,識得真經早早回頭,莫錯誤這良辰佳期,以免後悔,這才是識時務呢!那有緣者一見真經,即能回頭,無緣者至死不悟,所以說有緣無緣,這裡頭有天淵之別呢!這才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獄,有緣無緣,全在一念之中所蘊藏呢?所以說,這次收原非是小可的事情,乃是開天闢地,頂重要的一件事,人可不自警戒嗎?有緣無緣全在這一次了,識相三千年的秘密,至今愚夫愚婦,尚能得傳真道,可謂三生有幸了,若這時不勇力加鞭,將待何時才加鞭呢?豈不是失了良辰的佳期嗎?奉勸世人早早修行,要知苦海無邊,回頭是岸!這是多大榮幸的事呀!若這次再不回頭,可眞是無緣了,別願仙佛不來打救,是怨自己了。
三、 天時到此處,人賴天,如此雙方攜手共進,苦海雖廣,憑人有志,終有一日成功,豈不是將這殘暴的世界,重另發展嗎?堯舜的世界就現於今日了,若各同心一志救世界的危急,萬民的痛苦,豈不易如反掌嗎?但這時候,誰也有救世的責任,誰也有救萬民的技能,個個皆有責任,個個盡得負擔,別自暴自棄,這不是替天標杆,作一件驚天動地之事,豈不名揚千古嗎?天上人間,雙留美名,自己有得善果,豈不是一舉兩美的事情嗎?何患不得流傳千古呢?又何患不得與仙佛同體,聖賢並肩,十萬八千,只在轉瞬一念,豈不是應時普濟的良賢嗎?再奉勸世人見此經者,早早看破紅塵,跳出三界,不受五行的壓迫,也不負仙佛一片濟世之心,也不負己身生於中華之地,也不負己身逢於三期之中,這豈不成為一個完完全全的人嗎?又何患聖經不傳千古呢?

2017年5月21日 星期日

清算罪過錯

「罪過錯」的圖片搜尋結果「罪過錯」的圖片搜尋結果

一.削罪:吃苦吃虧把累視的罪削了。
二.贖罪:作好事行功立德把累世的罪贖了。
三.赦罪:個人的罪大獼天,削不勝削,贖不生贖,你得把你所造的罪孽,真正的懺出來悔改了天憐其誠,就是天赦所以懺悔萬分的重要,自己的罪削淨,何怕魔考,何怕劫難呢。

2017年5月18日 星期四

浩然正氣

“浩然正氣”的图片搜索结果

 何謂“浩然之氣”?孟子說:“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謙於心,則餒也。我故曰,告子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孟子·公孫醜上》) 

    這段話的意思是:“那一種氣,最偉大,最剛強。用正義去培養它,一點不加傷害,就會充滿上下四方,無所不在。那種氣,必須與義和道配合;缺乏它,就沒有力量了。那一種氣,是由正義的經常積累所產生的,不是偶然的正義行為所能取得的。只要做一件於心有愧的事,那種氣就會疲軟了。所以我說,告子不曾懂得義,因為他把義看成心外之物。(我們必須把義看成心內之物),一定要培養它,但不要有特定的目的;時時刻刻地記住它,但是不能違背規律地幫助它生長。” 

    孟子說:“不得於心,勿求於氣,可。”“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夫志至焉;故曰:‘持其志,無暴其氣’。”(《孟子·公孫醜上》)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浩然之氣”是一種合於自然,通于宇宙的具有某種實體意味的感性力量。這種感性力量的形成有一個內在的源泉,那就是人的心志,人的道德心靈。故“浩然之氣”是既感性又超感性。這種“超”是內在的超越而非向外馳騖的超越。“浩然之氣”的形成是一種道德人格的精誠的修煉過程,這一修煉過程具有一種無目的的目的性,並從而化成“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同一,理性與感性同一)的境界。可以說,“浩然之氣”其實就是“善”達到極境時所放射的“美”的光輝。它是善的巨大力量與美的強烈感染力的內在統一,是一種崇高美。 

    宋人文天祥《正氣歌》撼人心魄地呈示了“浩然之氣”所具的崇高美——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孤筆。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或為遼東帽,清操萬冰雪。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薄,凜冽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三綱實係命,道義為之根。 

    孟子的“浩然正氣”就是他一貫表白的:“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說不能。”(《孟子·告子下》)“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說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如何養浩然正氣?

“浩然正氣”的图片搜索结果

浩然正氣就是自性的金剛,其氣至大至剛,充塞天地之間。
一.多博覽古聖先賢的事蹟以壯節氣。
二.抱愿實行,多辦善事。
三.抱樸守矩,如此者正氣油然而生矣。

洗性心身

「洗淨汙穢」的圖片搜尋結果

洗身用水,用戒定,守皈戒
洗心用功德水,鎖心猿拴意馬
洗性用懺悔,辨真偽分善惡去罪孽

2017年5月13日 星期六

修道修心-7

“濟公活佛”的图片搜索结果

自己慎言自省才是真正無敵。真正的無敵,是內心們有愧疚,心中磊落坦蕩無所憂慮,才是真正無敵。

人的心很容易迷失,所以要栓心。心不能栓就會有貪慾,有貪慾就會有執著,有執著就會有怨恨,所以要栓心,不要被心所栓,要役物,不要被物所役,要轉境,不要被境轉。如何才能灑脫?要放下、放心。要求得放心,能放心則安。如何能安?做一些心安理得的事情,給予自己心靈最大的報酬,能得到安靜、安詳,所以心寬不在物寬。怎樣才能夠放心?要格物才能致知,所以「心虛明理義、心時即物欲」。

何謂身物?身物就是酒色財氣,所以要格物。

心乃仁也、性也;性者,理之端也,心就是本性,也是自古聖賢求仁得仁,豪傑志士成仁取義的開端。

雖受一些不平等的待遇,但是可不能怨天尤人,要懂得去轉念、去格心,去「了」。了者化也,心受到任何的折磨,要懂得去化掉,否則,累積得結果,苦的是自己。心很容易傷害自己,使自己不健康,心裡不健康,身體也就不健康。

要格心,格心就是所謂正心,格者正也。

「十信」冠頂訓:信心、念心、慧心、定心、精進心、不退心、戒心、迴向心、護法心、願心。

今天的垃圾今天清,今天不倒,今天不清就容易發臭,內心的垃圾也是這樣。為什麼要今日事今日畢,這個「畢」,就是在睡覺之前不要忘了反省自己,這才是真正的行道,真正的修道。

隨緣才能自在。希望你們保有的是那一份對自己的心,希望你們不要自我傷害,把愛散播到每一個角落,給需要的人,讓你們對眾生的愛永無止盡。

做任何事情都要以歡喜心去面對,人生的路途中很難完美,所以以歡喜心去接受這個缺陷,才會成長;要以歡喜心去觀看這個缺陷,然後超越它,所以看到不好的要去包容,看到好的要歡喜的接受。

心中念念有仙佛,心中就有佛。念的很誠心,也會成道。

知道眾生的病痛就是他心通,知道眾生的病苦就是慈悲心,有慈悲心就很容易做仙佛了,西方雖遠,一下子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