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6年7月1日 星期五

何謂超生了死

“超生了死”的图片搜索结果


何謂超生了死
順治皇帝出家詩云:“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長大成人方知我,合眼朦朧又是誰,來時糊塗去時迷,空在人間走一回,不如不來亦不去,亦無煩惱亦無悲。”

莊周又曰:“我本不願生,忽然生在世,我本不願死,忽然死期至,足見鬼怕生,能不生乎,人怕死,能不死乎,死死生生,真假莫辨,流浪生死,苦海無邊。欲求了死,先求了生,欲求了生,必先超生,若遇明師,直指大道,地府抽名,天堂掛號,則脫閻君,不落無常之手,若不屆三期末劫,真道不降,欲超生了死,誠難矣,經雲:‘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誠哉斯言也。”

輪回有嗎?

“輪回”的图片搜索结果

輪回有嗎?
輪者,車輪也,回者,去而複來也。天一輪也,地 一輪也,天地相磨,寒暑迭運,風雨推旋,是天地一大輪迥也,日一輪也,月一輪也,日月代明,運行不息, 晝夜迴圈,是日月一小輪迥也。
  天地日月,輪迥樞紐,陰極陰消陽長,陽極陽消陰長,故有南北二極。南極入度三十六,常隱而不現,為陰極,即陰儀也。北極出度三十六,常現而不隱,為陽極,即陽儀也。
南北二極,輪回天地,凡天地之間,日月之下,莫不受其輪回矣。
  人得天地正道之氣而生,受日月精華之氣而長,負陰抱陽,無一時不在天地覆載之中,無一時不在日月照臨之下,能免其輪迥乎?故人隨陰則陰,隨陽則陽,日為陽,月為陰,夜則月出屬陰主靜,人隨之而靜,則休息,晝則日升屬陽主動,人隨之而動,則工作。
萬物隨天地流行之旨,或陽極陰生,輪到陰間作鬼,陰極陽生,輪到陽間而為人,此陰陽消長之機,天地日月輪迥之理。
  輪迥之道有六,胎卵濕化生死,人有富貴貧賤四道 ,富極而生貧,貧極而生富,
貴極而生賤,賤極而生貴,物極則反,人極則輪到物,物極則輪到人,胎卵輪到濕化,濕化輪到胎卵,
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大輪小輪,惡輪善輪,人輪物輪,神輪鬼輪,試看鐘錶之輪無數,輪來輪去,即是迷魂陣,任爾英雄好漢,難以跳出此牢籠。

  經云:“念破金剛經,讀徹大悲咒,種瓜還得瓜,種豆還得豆,不受明師點,永在輪回受。”

大道之沿革

“道統”的图片搜索结果

大道之沿革
道德經所說之大道無形,生育天地,足征天地之源出於道,未有天地先有此道。
史記云:天開於子會,而沒於戌會;地辟於醜會,而沒於酉會;人生於寅會,而沒于申會。
當寅會人之初生,性本善,由天生人也,其權在天,無道可言。道降中天,人生人也,其權在人,伏羲氏首出,仰觀俯察,知天地之運行,而劃先天八卦,以顯天地之蘊奧,此為大道降世之始也。
繼由軒轅氏時代創文字,建宮室,制衣裳,文化大備,此謂道之成也。嗣後堯舜禹湯文武周公,接續道統,心法一脈相傳,此時期謂之青陽應運之期,道之整也。
幽厲之世,五霸迭興,群雄紛爭,天子政令不能行於天下,道轉紅陽之期,而由道分為三教,此謂道之分也。老子降世發揚道宗,東渡孔子,闕裏傳猶龍之歎,西化胡王,函關現紫氣之瑞,關尹子強留老子作書,而著道德經五千言,為道教之始祖也。孔子周遊列國,教化萬方,刪詩訂禮,繼往開來,闡永久不變之真理,立萬世不易之定論,大道之精微奧玄,學庸敘述備至,成儒教之始祖。孔子傳曾子,曾子傳子思,子思傳孟子,孟子以後,道脈西遷,心法失傳,曆秦、漢、晉、隋、唐,議論囂然,無有造此域者,迨至炎宋,文運天開,五星聚奎,希夷首出,濂、洛、關、閩,如周敦頤、程頤,程灝、張載、朱熹等相繼而起,真儒賴以昌明,然而運不相逢,終究未繼道統,良以孟子之時,道脈心法業經盤轉西域,釋教接衍,所以中土宋朝儒者輩出,不過闡發道旨而已。釋迦牟尼佛西域承續道統,渡大弟子迦葉,為佛教之始祖。道分三教,各傳一方,各留經典。釋教單傳二十八代至達摩尊者,梁武帝之時達摩西來,真機複還中土,此謂之為〝老水還潮〞也。自達摩入中國,真道心法仍然一脈相傳,達摩初祖傳神光二祖,神光傳僧燦三祖,僧燦傳道信四祖,道信傳弘忍五祖,弘忍傳六祖惠能。
至六祖之時衣缽失傳,禪宗而分南頓北漸,其實道歸庶民俗家,六祖惠能——盧氏,諱惠能,號惠能大鑒師,乃地藏王化身。曾有《六祖壇經》一部遺世。六祖渡白馬廟孫敷仁,道降傳火宅,昔日五祖將“衣缽”傳于六祖時,曾於夜間密囑,勿令道脈絕滅,但不可傳之惡僧。後來六祖果遇惡僧迫令傳其衣缽,六祖逐奔至廣東曹溪。二次又被尋逐,幸遇白玉蟾于田中將六祖救護,迎至其家,六祖遂授衣缽,後又遇馬端陽,也授以正法。從此釋終儒起,道興火宅。此是密機,因不令僧知,故《壇經》不載。
白玉蟾、馬端陽並稱七祖,羅蔚群八祖、黃德輝九祖、吳紫祥十祖、何了苦十一祖、袁退安十二祖、楊還虛、徐還無並稱十三祖、姚鶴天十四祖、王覺一十五祖、劉清虛十六祖,此乃紅陽十六代圓滿,道轉白陽之期,彌勒應運,路中一為十七祖,大開普渡,大闡玄機,弓長十八祖,弓長子系繼續辦理末後一著,三曹普渡,萬教歸一。

三代以上,道在君相,一人而化天下,為青陽劫;三代以後,道在師儒,三教繼續而出,各傳一方,為紅陽劫;現值三期末會,世風頹壞,浩劫流行,大地無完土,道在庶民,人人得道,個個成佛,為白陽劫,此大道之沿革也。

道與人有何關係

“道”的图片搜索结果

二、道與人有何關係
中庸雲: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道者理也,人必由之路也。
人依乎道德,如火車在軌,如輪船在水,如飛機在氣。
若是火車離軌,輪船離水,飛機離氣,則險象環生。
人若離道,在社會受法律之裁判,在陰司受閻羅之制裁,則墬入輪回,四生六道,轉變不息,苦海無邊。
孔子曰:君子死守善道。君子憂道不憂貧。君子樂道。顏子得之,拳拳服膺,終生無失;
曾子得之,戰戰兢兢,一日三省己身。以此觀之,道與人有密切之關係,惜乎世人,度外置之。

孔子歎曰: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

道的真義

“道”的图片搜索结果

一、道的真義
天地元始,渾然一團,渾渾噩噩,實無一物,無聲無臭,至虛至神。道祖曰:無名天地之始,『即象○』;
有名萬物之母,『即象一』。大道無名,強名曰道。道大無形,強以圈形之。
圈者一之靜象,虛理一團,道之全體。
一者圈之動象,一本散于萬殊,道之達用。圈動一生,一縮為點,點伸為一。
『圈』、『一』、『點』實為動靜伸縮,變化無窮。放之,則彌六合, 曰一; 卷之,退藏於密,曰點;
大而無外,小而無內,無所不貫,無所不包,彌綸天地,包羅萬象,真空妙有,萬靈之主宰也。
在天謂理,在人謂性。理者,萬物統體之性。性者,物物各俱之理。
人人有,而不知其有。知此者,大化神聖。迷此者,墬入鬼關。故曰:讀破千經萬典,不如明師一點。
其點統四端而兼萬善。側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

               仁義禮智其中有信。 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豎寫為 ,橫寫為 ,體用並行,即為 字,
     
玩索其味無窮。故老子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

未有天地,道先立其體;既有天地,道能廣其用。

濟公老師慈悲

“濟公”的图片搜索结果


濟公活佛自序
道者理也,不明理,焉修道?故欲修道,必先明理。明理之法無他,全在有疑必問而已。惜乎世人,皆恥下問,以故愈疑愈迷,迷而不悟,離道遠矣。
大道自開普渡以來,得道原子,不為不多,然而求其能明理修道者,則又寥若晨星。此何故,是皆由於有疑不問,問而不能領悟之故也。餘因有鑒於斯,乃有性理題釋之作。每題解答時,釋義則力求簡明,言詞則力求淺近。此數十題雖不敢言盡善盡美,然而粗理俱備,或可作為參考之用。
總而言之,餘之目的,使修道者觀此,徹悟真理,而為進修之指南;慕道者閱之,疑釋理明,而作求道之門徑;人人若能照言實行,縱不能登峰造極,亦可消夙世冤愆,齊脫苦海,共登覺路,是余之厚望焉。

善巧方便法

“斷手足、截耳鼻、挖眼、砍腦、剝皮、湯煮”的图片搜索结果

善財童子第十七參:
參訪了一位叫「無厭足王」的善知識大菩薩。這位無厭足王對那些不能感化的眾生用斷手足、截耳鼻、挖眼、砍腦、剝皮、湯煮.....像地獄一樣的處罰。
善財童子看了驚愕失色,無厭足王告訴他:「從前在我的國土中有很多殺盜、邪見無所不作的惡業,我為了調伏他們,不惜化作惡人,訂出種種苦行去制裁那些作惡多端的人,使這些人心生恐懼,斷除一切惡業,發無上菩提心,我用這樣的善巧方便是為了改正他們,拯救他們,我的心中何曾憎恨過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