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6年6月29日 星期三

戒律只為攝心

戒律只為攝心的圖片搜尋結果


◎修行人千萬不能把戒律當束縛,若當束縛,就不能率性而為。
徒啊,如果帶著人去投在假祖師的門下,這比開齋的罪還要重!為師講句實在的話,一個開齋的人,如果他能夠回來再辦道的話,到他百年成道的時候,諸天仙佛還願意保他的身;要是還往假祖師那邊跑,絕對是天榜除名!
◎所以,為師要你們從這一刻開始,就要很謹慎、很小心自己的言行、心念,這不是為師無情,有些事為師對你有情也沒用,這不是為師的意思啊!為師只能跟你們講嚴重一點,你不要以為沒有人知道,若你們違背天意,等到那麼一天你真的動彈不得的時候,看你怎麼辦?你的毛病脾氣都還可以原諒,因為都還是人嘛!可是, 如果你觸犯了天律,不顧先前苦心付出的這些精神、財力的話,那誰也沒有辦法
◎自己一定要堅守住自己的愿力,上天講過的話緊緊牢記在心裡,好好的照愿實行準沒錯。不要管太多事情,你們這些人就是大過於自以為聰明了,該管的不管、不該管的管大多了,所以事情就多了。從今以後,你們要特別的注意,整個道場將會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這些考驗的事情出現,而你們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去碰到。希望在你們碰到的時候,都能夠知道該怎麼做,心裏要明明白白的清楚自己該怎麼做。
◎你們常常講的戒定慧三學,到底有哪一個人真正把它實際落實在你們的生活當中?你們想想看,每天怎麼會有那麼多的煩惱,那麼多的痛苦,那麼多的憂愁,為什麼呢?你們想過嗎?這也是因為你們的身口意不能清靜,不能一致的原因啊!因為你們自己明明講的是要這麼做,但是偏偏就是做不來啊!是不是?你們還清靜得了嗎?所以說,你們的身口意一定要一致,這樣,身心才能夠自在、清清靜靜的。
◎徒兒們如果真的能夠做到這樣的話,那麼,不管是遇到逆境、順境,你的心都能夠不動,不受外面順逆的影響,這時才算達到所謂「有色無心」的境界啊!
◎你能修得清清靜靜的,就算人家講你什麼,你也不會起任何是非的心;而他講的你如果有犯到就改,沒有,就用包容的肚量去面對。為師再給你們強調一次,要 「大肚量」!這樣你才能夠清靜,沒有煩惱。你要是不常清常靜的話,要怎麼去面對問題?怎麼去解決問題?怎麼去克服你的困難呢?你一個頭腦亂七八糟的,一刻都靜不下來,怎麼能把事情看得清楚?
◎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宿債、冤債,這些冤債就像一個虎視耽耽要害你的仇人一樣,他日夜守候在身旁,如果你的心有一點默的放鬆了,有一點點的不注意,他就投你的竅了。等到這個冤債一投身的時候,你自身的元神就做不了主,就愈來就愈糊塗了。一糊塗的話,這個欺心敗德的事情怎麼會做不出來呢?因此,自己的心念時時刻刻要謹慎、要明白,千萬不要有一時一刻的放肆,自己的心跑到哪裡去都不曉得了。心是易放難收,易收難控,它是難收、難掌控的啊!
◎如果你們的脾氣、毛病不改,依然我行我素的話,你的辦道就會很困難,到時候沒有人願意理你,看你還辦什麼道?所謂的「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這句話是只對別人講的,不是對自己講的啊!你可以對你的後學講這句話,但是,對你可以這樣輕易地原諒自己嗎?如果可以,你就會一而再,再而三的來原諒你自己了。所以說,有時候講給別人聽的道理,你們自己也該聽聽,可是唯獨這一句話只能對別人講,不能拿來用在自己身上,聽得懂嗎?
※不要每次都原諒自己、寬待自己,那會害到你自己的!
◎為師問你們:什麼叫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所謂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放下你的脾氣、毛病,就這麼簡單啊!你能夠放下你的脾氣、毛病,成佛一定有你的一份。這「屠刀」是無形的刀,你們如果脾氣、毛病再不改,還期望哪天可以成仙作佛,那是痴心妄想啦!
◎別老是覺得來到佛堂太嚴肅,佛規禮節一大堆,因為你們不明白修道是要落實在日常生活之中,它是活潑應用的,應該不是你們所說的嚴肅。如果有新道親覺得嚴肅,你們應該怎麼做呢?佛堂是大家聽佛法、學習向善的地方,那當然要有佛規了;所以,該嚴謹、該注意的地方也要去注意,但是該活潑的時候也要懂得活潑,是不是?
◎佛規禮節的精神是什麼?(收束身心、把心猿意馬收回來),學佛規禮 節就像你們要上的班程一樣,一步一步往上爬。知識是無窮無盡的,學習知識的心也不可以退化,一定要跟得上時代潮流。為什麼叫佛規?如果想要做佛,開始時一定要有個規範。這個成佛的規範,就是要溫、良、恭、儉、讓,時時刻刻都要謙虛自己的心、要尊敬人,而不是說當我唸到佛號時,我才尊敬佛,或因為他已經成佛了,我才尊敬他,不是佛我就不尊敬;講明白一點就是要做到誠、信、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如果連這些八德、頂天立地的君子之道都還做不出來,那麼,就算你有再多的機智去鑽研佛經、聖經,沒有做到這些,其他都是空談。
◎因為你看到每個人都是有修的,所以就很自然地尊敬每個人,你總不能說,在外面那個賣檳榔的阿伯,沒有公德心,賣給人家吃,還製造污染,所以我不要尊敬他,這樣對嗎?你們修道是看誰修?不是看別人,是修自己。所以,對人不要有分別對待心,這個就是佛規禮節的重要,而其精神也就在於自己的存心。佛規就是要 時時刻刻存著尊敬仙佛、尊敬老母,尊敬一切的心。你們在行佛規禮節的時候莊嚴不莊嚴?謹慎不謹慎?有沒有感受到仙佛的存在?有沒有天人合一的感覺?如果有的話,就是你的智慧已經在啟發了,如此,必能解決一切的煩惱問題,讓大事化小,小事化無,達到修道改變命運的效果,明白嗎?

生命的彩虹

生命的彩虹的圖片搜尋結果

輕輕點燃宇宙的燈 讓你的人生光明
依偎在天恩的懷中 分享每份感動
輕輕牽引漂泊的心 給你的心靈安定
陶醉在修道的旅程 流露每份真誠
成長的歲月 年輕的心聲
飛翔在遼闊 無盡的天空
追逐著理想 實現出美夢
天涯無盡 希望無窮
輕輕牽引漂泊的心 給你的心靈安定
陶醉在修道的旅程 流露每份真誠
願你神聖任務擔承 曲折的路瀟灑行
超越那滾滾的塵紅 逍遙天地之中
願你未來海闊天空 旅途上一路順風
揮寫下生命的彩虹 留住光輝永恆
◎道在日常生活中,就是那麼平淡、那麼自然,一點也不造作、不虛假。所以學道以後就要把道融入生活之中,以實際行動去實踐它。
◎學道從基本開始一步一腳印,「修道不怕慢只怕站」,只怕你站在原地不動,明理了就要去行,要去下功夫,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是由日日月月累積下來的。
◎修道要投入才契入,契入了要能悟入,悟入了就深入,深入去探討大道,探討這永恆不變的真理;修道是活潑的,不要太嚴肅、太拘謹;佛有佛規要去遵守,該要活潑時也要活潑地圓融應世,勇敢去試、去面對。
◎圓!圓!!大千世界是一個圓,在這茫茫大海當中,大家能夠相識、相交、相知、相契、相親、相愛,是非常的難能可貴,在這萬丈紅塵當中,一切人、事、 物,因緣而生,緣盡而滅;人自出生以來,便與周遭的一切人事物息息相關連,!單單只有一個「在世一切緣,宿世已定全」,廣泛來說萬事萬物與你們相關連 的,都是與你們有緣,交有深淺,情有濃淡,總歸是人與人之間、人與事之間,都有一段緣,大家既然有緣在一起,就要相親相愛。
◎父母是緣,師徒是緣,朋友是緣,要圓你們身邊一切緣,以心印心,以心來圓咱們之緣,要知道因緣而相會,要相結合實非容易,視目前擁有的不覺可貴,不知道 有一天失去某一段緣才來悔恨,怕到時為時已晚,後悔也於事無補了,徒兒,我們心中不可以存有「後悔」兩個字,因為能夠挽回的不須要後悔,不能夠挽回的後悔 也沒有用,那要如何達到不後悔呢?我們就要把握當下,珍惜每段緣,這正所謂「惜緣」,盼望我徒兒不只要惜緣,更要圓一切之緣,力求圓滿、力求圓融,常將圓 緣二字埋在心中,以實際行動來實踐,要知道圓緣乃怯除遺憾的最佳良藥。

本來面目

嬰兒的圖片搜尋結果

拾起一顆被遺忘的佛性
糾正迷惘的心靈
珍惜著老母給的緣
珍惜上帝賜予的真
克念轉情作聖
法乳融化芸芸眾生
當你們以前剛從理天下來的時候,身上是乾乾淨淨,一點雜質也沒有,沒有煩惱,沒有苦痛,可是來到人間以後,卻有這麼多東西在我們身上,所以我們要把它扒下 來擦乾淨,把髒東西洗掉才能恢復我們本來的面目。什麼是髒東西呢?仇恨、嗔心、虛榮、名利、酒色財氣、七情六欲、十惡八邪,說有多少就有多少。不過不管灰塵有多少,只要用清水一沖掉就能乾淨了,就如我們看黑夜好暗,伸手不見五指,可是一旦太陽出來就什麼都看見了。為師要你們自己去想自己的髒東西,然後自己去丟掉,每一個人都一樣,要自己擦,自己洗,別人又不知道你的髒東西在哪,怎麼幫你洗?怎麼幫你擦呢?
師傅引進徒兒來到佛門,而修道成道則要靠徒兒自己。既然告訴你有本來面目,就要靠你自己去發心,自己去發現,去成就自己。
要怎麼恢復覺性的圓明呢?你們這顆佛性,當年在天庭是亮晶晶的,三界十方無處不放光明,而現在淪落在紅塵世上,活在人的身上,為什麼就不光明瞭呢?因為讓氣拘物蔽所致,這個光明本來有,而一淪落下來,就讓種種的一切以及後天的習性,把這顆光明的佛性遮住了,所以使你有而不知其有,使你不能把這一份光明流露出去,不能夠圓融三界十方,所以一個人的成功與失敗就差別在這裏,為什麼?
假如你那顆佛性是光明的話,你這個人就極容易活在人們的心目中,假如你不能活躍在人們的心目中,甚至讓人們看到就敬而遠之,那就是因為你的佛性不夠光明,總是戴著眾生的面目,而使人感到畏懼的緣故。為什麼同樣都有佛性,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敗,有人成聖成佛,也有人當眾生,甚至最後淪落為魔鬼呢?
有人說這是因為根器不同,其實不管他根器如何,現在是三曹普渡的時候,不在乎這一切,反正有人就有佛性,只是光明與不光明之差而已,光明是因為他佛性不滅,若不是佛性不滅,便是有先覺者點化,那他就有而知其有,然後趕快力求自己,把那些髒東西、牽纏、習氣都去掉,所以他能夠不斷地克己復禮,使之光明煥發。
還有一種是佛性迷昧、昏暗,又不肯接受人家的勸解、指點,固執己見,永遠一直迷下去,有脾氣毛病不願意改,越沾染越厚、越暗淡,越使人感到可怕、畏懼。這兩者之間就是修與不修的功夫,知道嗎?

禪定與般若

禪定與般若的圖片搜尋結果

禪定就是清靜。現代人思慮多,煩惱多,想法多。因為有這麼複雜的心,才衍生各種疾病。徒啊,每天得給自己一些時間靜思、沉澱,別讓你的一生只有忙碌與空轉。
禪定也是一種面對,當你願意面對所有事情的時候,你的情緒不在,問題也就不存在。你只是一個空,空可以映物,可以包容一切,所以禪定也叫平常心。聖賢因為有平常心,在他們生活中的大小事裏,常能將萬境化為一境。
徒啊,要明白心念的根本來源,專心致志地修行,體察自己是如實修行,還是在湊熱鬧,敷衍了事。因為專心致志也是一種禪修,而祖師所傳的三寶心法便是制心一處,達到不亂不忙的上乘法寶。
現在的人心頭老是掛一事,吃也吃不下,睡也睡不寧,全過的苦悶、難耐。為什麼呢?因為他的生命著了相,以致生活失了序。如今既然來學道、修道了,就要懂得修回正確的思想,安頓苦悶的身心,改毛病去脾氣,才會感覺身心輕鬆,精神清爽。這個修行才算是入了門,禪定才是得了竅。
專注才能成事。一顆心都不安定了,方向當然搖擺不定,尤其是你們這些身為前賢的人,更要讓自己的心隨遇而安,也唯有定、靜、安之後,才會生發妙智慧,不致以盲引盲,這艘白陽法船才不會搖搖晃晃。所以說,修道必須有良好的禪定功夫。不但在待人處事上把持得住方寸,在共事中也能圓融地應對。
禪定不是坐在那裏都不動,心中卻雜思不斷,禪定是一種安然的開展,因為有安穩的心,故有透視天地事物的智慧,就能遇事不亂、不急、不慌。
咱們修辦道不揣測天時,也不妄議形象,只有老實修行。入相迷相心情易動盪,不離、不入隨喜自安詳。一念動,則六賊興波作浪,自家真人迷失方向,入了魔障。
常持誦真言也是一種禪定的方法。因為現今的世局紛亂,人心容易起伏,常在一不留意中就迷惘無助,所以才要借著持誦真言,來達到安心定神的作用。
般若智慧不是憑空而來,而是當你率出本性,自然去做時產生的。生命充滿了變數,歷練過的生命就像本百科全書,記載著無數智慧的結晶。有人在變數中成長,也有人在變數中退卻,能不懼千錘百煉的人,便能創造源源不斷的智慧。咱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懂得關照本心,能識自本心,才有機會達本還源。此時的智慧並不是世俗所謂的聰明啊。
法無定法,咱們要空其心,才懂得活潑玲瓏之道,發現自己經常用的是善於分別的人心,而不是從自性流露出來的智慧,所以,才會有錯誤的判斷。
毅力好比是火,理智好比是水,如果火沒有水來止住,就會更猛烈,最終燒人焚物。所以咱們做事要多用理智,而非盡用頑強的毅力。
不要埋怨環境的不順遂,只有遍嘗世間味,才有機會開智慧,也因為痛過了,才懂得不再往苦裏鑽,懂得轉換立場與角度。咱們只要用真誠、禮敬的心去面對每一種境界,便能行遍世間路,萬難也無怨。

修行究竟

大海的圖片搜尋結果

「百川眾流卻入大海,合為一體,眾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復如是」。我們最後從那裡來就要回到那裡去,這就是究竟。一滴水滴到大海,大海就是你,你就是大海;我的智慧就是諸佛的智慧,諸佛的智慧就是我的智慧。永嘉大師:「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來合」。道德經言:「人在道中,道在人中,猶如魚在水中,水也在魚裏面。」耶和華說:「人豈能在隱密處藏身,使我看不見他呢?耶和華說,我豈不充滿天地麼?(耶利米書23:24)」。儒家:「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

不執著念頭

心念的圖片搜尋結果


我心念那麼多,雜念那麼多,我如何去掉?我只得每天精進,每天看書,每天靜坐,每天讓自己的念頭消,這個念頭來我用那個念頭剋,那個念頭來我用另外的念頭剋,剋來剋去,還是有念頭,那如何真正無念啊??????你不要執著這個念的時候,早已沒有這些念了。

富有

富有的圖片搜尋結果


一青年老是埋怨自己時運不濟,生活不幸,終日愁眉不展。有一天,走過一個鬚髮俱白的老人,問:『年輕人,幹嘛不高興?』
『我不明白我為什麼老是這麼窮?』『窮?我看你很富有嘛!』老人由衷地說。『這從何說起?』年輕人問。
老人沒有正面回答,反問道:『假如今天,我折斷你的一根手指頭,給你 1000 元,你幹不幹?』『不幹。』年輕人回答。
『假如斬斷你一隻手,給你一萬元,你幹不幹?』老人又問。『不幹。』
『假如讓你馬上變成 80 歲的老翁,給你 100 萬元,你幹不幹?』『不幹。』
『假如讓你馬上死掉,給你 1000萬元,你幹不幹?』『不幹。』
『這就對了,你身上的錢已超過了 1000 萬元啊!』老人說完笑吟吟地走了。

看來,感嘆自己不幸的人,並不是由於幸福之神從未光臨過他們,而是因為他們心靈的空間擠滿了物欲,無法因自己的擁有而感到幸福。